五年级作文学会宽容

2025-01-18|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五年级作文学会宽容(精选6篇)

五年级作文学会宽容 篇1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叫《学会……》我想起爸爸妈妈总是说要宽容别人,要不就写《学会宽容》于是,我问爸爸什么叫“宽容”,爸爸说:“孔子说的仁者五行——‘恭宽信敏惠’中就有一个‘宽’字,你看这个‘宽’字很有意思,一个宝盖头下有七个笔画,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容忍七种想法。也就是说做人要宽容。孔子还说:‘宽则得众’。”没等我爸说完,我突然明白了,原来是这样:宽容可以获得许多民心。我不由得想起以前我有好多不宽容的事啊!

有一次,妈妈要剪头发,我觉得好看的,妈妈都觉得不咋地,我没办法,只能使出绝招:缠着她不允许剪头发,但是剪不剪头发是妈妈的人身自由,我不能乱管,可老妈竟然说:“算了,我还是洗个头吧!”看来妈还是比较注重我的选择的,很尊重我。可我尊重过她吗?

又有一次,我想吃方便面,不愿意到外面吃火锅,妈妈说:“方便面全是垃圾和食品添加剂,难道健康的饭很难吃吗?”可是方便面味道很香,闻一会儿,就能让人觉得来到了奇妙的人间仙境。但,它是笑里藏刀,味道鲜美,内在很丑恶,我应该要戒掉了……但是,我们还是留在家里吃方便面了。

我也有宽容的时候,不过只有一两件!

那是一个大冬天,我跟爸爸说想去红梅公园玩,可爸爸说:“现在冬天去玩,风吹着你不冷吗?”我又说:“我又不怕冷。”爸爸说:“可我们也冷啊!”我立马哑口无言,觉得爸爸妈妈也是人啊!也经不起寒冷啊!我这样做真是太没人性了,于是这么说:“那我们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再去吧!”爸妈一致同意……

宽容不是只有一两件,就能学会的,必须每件事都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人人敬佩的宽容的人。

五年级作文学会宽容 篇2

关键词:语文教材,《宽容》,问题,修改建议

语文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语文教材编制的质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以《宽容》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图说明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修改建议。

一、问题

(一) 助读系统。

助读系统在语文教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利于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学生预习过程中的自我探究意识的培养。因此, 教材编写者应该明确助读系统的概念, 重视助读系统的研究与编制。广义的助读系统是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切知识、提示、图像等材料, 它包括预习提示、插图、知识短文、附录等。为了便于评析, 笔者采用狭义的助读系统概念, “指的是教材帮助学生阅读课文,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而提供的一切材料, 包括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课文提示、注释、作者介绍, 等等”。[1]

《宽容》一文选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 第二单元第8课, 其助读部分的预习提示在课文前并没有特别指出, 而在其单元导语“同学, 与美德为伴, 和文明同行, 会使你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人。本单元的课文将引领你一同去体验被信任的喜悦、感受微笑的神奇力量;明白‘与人方便’即是‘与己方便’的道理……请你认真默读这些鲜活的故事, 注意不断加快默读的速度;边读边想这些生活中的小事给你带来什么启发, 想想作者这些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把你读懂的文章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中我们可以看出编写者的意图, 即简单地让学生读懂这些美德故事并在思想上得到启发, 仅此而已。此外, 选文除去第28页上的插图外再没有其他的助读内容, 需要学生掌握的生字词则出现在教材最后的“词语表”部分, 在文章中并无任何注释。可见, 此书在助读系统上过于简单, 虽然助读系统简单明了利于教师的自主发挥, 但是过于简单则不利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 选文系统。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提出选文要求:“教材选文要有典范性, 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 难易适度, 适合学生学习。”[2]这一建议概括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教科书选文的基本要求。对于《宽容》一文而言, 其特点可以概括为:课文通俗易懂, 贴近学生生活, 适切学生的心理发展。但是, 笔者认为该文不适合选入教材, 其理由如下。

1. 从“知识和能力”维度看。

文本所传达的信息基本均为陈述性知识, 且通俗易懂, 通篇语言平实, 但是缺乏语言特色, 并未达到“文质兼美”的要求, 对于真正有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发展的策略性知识及程序性知识却很少涉及, 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提高。

2. 从“过程和方法”维度看。

该文内容简单明了, 不需学生多元解读, 课后练习的设计单一, 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法指导得甚少。

3.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看。

该文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懂得宽容他人。仅以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小故事为例来教育学生, 达到了道德教育的目标。而选文应该富于思想内涵和时代特色, 但是该文并不具备, 完全可以在道德教育课上给予学生思想教育, 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及好奇心, 对于学生思想意识提高的引导性不强。

(三) 练习系统。

练习系统, 也叫训练系统、作业系统, 也是语文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体现语文教材价值与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练习系统指的是语文教材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的目标而为学生提供的各种口头或书面的练习题、思考题和活动方案等。“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部结构, 一般都包含着两条线索和四个系统。所谓两条线索, 一是知识的线索, 二是能力训练的线索。语文学科, 固然不是以系统讲授语文知识为主, 但它毕竟还是有自己必须讲授的知识, 其中包括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 听说读写的规律性知识, 以及各种文体知识、文学知识, 等等。编制语文教科书, 不能不考虑这一条线索。而语文学科的根本宗旨, 又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 讲授必要的知识, 其主要目的还在于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培养, 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 有一定的过程。这就构成了另一条线索, 即能力训练的线索”。[3]这一段论述所指的虽是中学语文教材的情况, 但其实也适用于小学语文教材。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写, 而且需要实践练习。语文教材中的练习是为了配合教学设计的,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此外, 选文仅是给学生呈现了文本, 其深层次的内涵还需要练习设计来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可见, 练习设计在语文教材及教学过程中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就《宽容》一文而言, 其练习部分仅以“学习小建议”的形式标注:“初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读课文, 找出描写‘我’对新护士‘宽容’的词句, 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联系课文内容或自己的生活经历, 说说你对‘宽容’的理解。”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其练习设计的特征:

1. 语言缺乏亲切感。如“初读、再读”等词语带有命令的色彩, 让学生觉得这是一种任务, 而非循循善诱。

2. 问题缺乏挑战性和新颖性。

此问题再次重复了单元导语部分的部分内容。对于文章所叙述的小故事,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读懂, 所以设计“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显得多此一举, 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提出, 不必在文本中再次呈现。

3. 提问就事论事, 缺乏拓展延伸。

文章练习部分总共提出三个小问题, 绝大部分是针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仅“联系课文内容或自己的生活经历”一问涉及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问题设计单调, 策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均无涉及。

二、编写建议

(一) 选文需具有典范性, 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选文是教材编写的关键环节, 选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选文要经典, 经典的文章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质兼美;选文还要富有时代气息, 陈旧的内容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材设计需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材不仅应关注一些直接的成果与经验, 而且应适当增加探究发现知识过程方面的内容;不仅应注重陈述性知识方面的内容, 而且应重视策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设计, 以便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

(三) 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需精心设计, 多元文化相融, 从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出发进行设计。

助读和练习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设计得好坏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 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程度的高低。因此, 教材编写者要十分重视助读系统与练习系统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阎力钦, 倪文锦.语文教育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88.

[2]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4.

五年级作文学会宽容 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宽容》。

有一个故事,说是在美国一个市场里,有位中国妇人的摊位生意特别好,引起了其他摊贩的嫉妒,大家常有意无意地把垃圾扫到她的店门口。这位妇人只是宽容地笑笑,不予计较,反而把垃圾扫到自己的角落。旁边卖菜的墨西哥妇人观察了几天,忍不住问到“大家都垃圾扫到你这里来,你为什么不生气?”中国妇人笑着说“在我们的家乡,过年的时候,都会把垃圾往家里扫,垃圾越多就代表会赚很多的钱。现在每天都有人送钱到我这里,我怎么舍得拒绝呢?”从此以后,那些垃圾就不再出现了。

这位中国妇人化诅咒为祝福的智慧确实令人惊叹,然而更令人敬佩的是她那与人为善的宽容的美德。俗话说和气生财,如果那位妇人不采取这种方式,而是针锋相对,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看到有的同学为了针尖大的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打得不可开交,真是太不值得了。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有了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人才能装得下事,拿得起,放得下。一个人的胸怀,可以像大海,像游泳池,像小马蹄坑,在此,老师希望同学们从现在起就树立一个观念:努力使自己变得心胸开阔,多替别人着想,学会宽容,不斤斤计较,不悲观忧伤。这样才能把精力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才能活得开朗乐观。

四年级作文学会宽容 篇4

记得一次下课时,小红异常高兴,像一只快活的小鸟“飞”进了教室,嘴里还欢呼着:“我的作文获奖啰,我的作文获奖啰!”脸上泛着兴奋地笑容。她在教室里蹦来跳去,突然“啪”的一声,我的笔盒重重地摔在地上,“五脏六腹”(指笔盒里的文具)洒了一地。

我见了,大吃一惊,急忙弯下腰,拾起笔盒,心疼地用手擦掉笔盒上的灰尘,轻轻地抚摸着它。忽然,我发现笔盒上漂亮的图画凹了进去,使原本如西施一般的笔盒顿时面目全非。我气急败坏,指着小红的鼻孔吼道:“这可是我妈从美国带回来的,被你摔坏了!你赔,你赔!”谁知小红不但不道歉,反而傲慢地仰着头,得意洋洋地说:“哼,谁叫你不把笔盒放好,它自己掉下去的,还想让我赔?没门!”看着她那趾高气扬不讲理的样子,我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怒火,暴跳如雷地吼道:“你以为拿了个奖就了不起啦?我才不稀罕!你不向我道歉,就别想回家!”小红故意缩着身子,装作害怕的样子,说:“我好怕哦!我好怕哦!”接着,哈哈大笑,我忍无可忍,脸上像着火似的,挽起袖子??????

这时,林老师走进班级,我收回了手,低着头,沉默不语。林老师了解事情的经过,批评了小红,又走到我面前,抚摸着我的小脑袋,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同学之间不能为了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要学会宽容。记住,宽容会让你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不住地点点头,牢记住了老师说的这句话。

从此以后,我变了。当同桌的墨水弄脏我的本子时,我微笑着说:“没关系”;当别人误会我时,我总是淡淡一笑;当同学向我提意见时,我总是虚心接受。

学会宽容八年级语文作文 篇5

宽容别人,可以强壮自己。

戴尔·卡耐基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恨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关烂额,心力交瘁。卡耐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

宽容可以化敌为友。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下在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宽容有利于取长补短,促人不断进步。

和家人朋友聊天的时候,每个人都各抒已见,一时间嘈杂的声音从各个角落传出,不仅听不到他人的观点,就连自己的立场也被搅乱。此时,为何不静一静,听一听别人的观点呢?即使他人的想法和你相差甚远,但那毕竟也代表了这世间的一种独立的声音。汲取别人的思想,博采众长,未必有坏处。宽容常常带来许多有益的建议,耐心听完别人的话,或许你的灵感将会就地产生呢!

强中自有强中手。想要不断进步,虚心地接纳他人,大度地容忍他人是很有必要的。

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蔺相如选择了宽容,才有了后来将相和的美谈。

面对众人的戏弄侮辱,耶稣选择了宽容,我们这些罪人才得以存活。

学会宽容 篇6

刚开始我不以为然, 每次回答都只说了“哦”一个字。可有一次, 我手里拿着一本漫画书边走边看时, 一个不小心把人撞倒, 对方还流血了, 我认为“灾难”要发生了, 没想到时他却说“:没关系, 磕磕绊绊是常事。”说完就走了, 这时我便了解了宽容的重要。后来有一次, 画画时同桌的水彩笔把我的画涂到了, 他连忙说:“对不起, 对不起。”我这时候想到了宽容, 于是就说“:没关系, 我正好觉得我的画太单调了。”还有许多事:借的书被弄坏;不小心被撞倒在地了……我都十分努力地宽容他人, 就这样, 我的朋友越来越多。

正如大文豪雨果说的“: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所以, 我们一定要学会宽容, 学会宽容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每一件事。这样, 我们才能收获得更多, 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爱戴。

真的, 学会宽容使我收获了许多友情和快乐!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我的动物朋友下一篇:暑假小学生周记300字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