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乡

2024-07-28

我们的家乡(共17篇)

我们的家乡 篇1

摘要 岐山臊子面之所以被县人推崇为喜庆、吉祥面食,除了风味独特适宜男女老少的口感,易于消化,营养丰富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人们借面条的“长”和长字的谐音“成”,从各方面抒发欢庆喜悦的心情和对吉祥如意的期盼,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面食文化内涵。男女青年相亲订婚,吃臊子面表达了约定婚成、儿女情长的良好愿望。男婚女嫁、招待女婿,吃臊子面寄托了白头偕老、天久地长的衷心祝愿。给孩子过满月、生日和十二周岁,吃臊子面蕴了长命富贵、未来成人的真诚祈祷。给父母过生日,给爷爷、奶奶过大寿,表示了健康长寿,福寿双全的诚恳祝福。又叫“长寿面”。四时八节、开业庆典、立柱上梁、吉日宴会、招待亲朋、祭祀先祖等,人们都借吃臊子面表达种种心愿和殷殷期望,使臊子面的文化沉淀日益深厚。

关键词: 岐山面文化事象意蕴臊子

岐山臊子面

一、岐山臊子面的命名与影响

岐山臊子面,又名浇汤面,还叫涎(哈)水面,是与龙涎香可以比美的香味型汤面。这是一种将手工擀制至薄,切离成丝的上等细面,与北方酸辣香味型的香汤,烹调结合起来的一种地方面食种类。这也是一种将长寿面与节庆文化氛围相融洽的传统饮食习俗。它盛行于关中西部,在全省和全国也享有盛名。

臊子面对关中地区的人们生活的影响很大,无论喜事丧事、逢年过节、老人过寿、还是小孩满月或是家里来了亲朋都离不开臊子面。关中地区办红白事、老人过寿、孩子满月等都一般招待两顿,所谓早饭和午飨,而早饭臊子面即为主食。关中农村地区,新年第一天的早晨基本上都是臊子面。吃饭前,先端一碗汤去门前撒一些以祭奠先人,后才家人享用。有的也在先人像前献上一碗臊子面以示怀念。岐山的哨子面历史悠久,清代已经很驰名。岐山大小饭店都供应臊子面,或者干脆就起个“岐山臊子面馆”“臊子面馆”或“臊子面”等只卖臊子面,而其生意往往不错。

二、岐山臊子面的特色

岐山臊子面,具有严格的原辅料要求和加工烹调技术标准。它的九字真诀是:“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这真诀中的每一个字诀,都有极为精确的内容所指,都有严格的具体技术规定。其中,薄筋光是对面条加工的要求;煎稀汪是对烹调操作,配料比例的要求;酸辣香是对基本味型的要求。薄------指用上好的精细小麦面粉,通过手工和制,并经过反复揉擀,成为薄如透纸的面张。然后,使用手工厨刀或专用铡刀,切制成细如丝,长如线的面条。并分成若干小把小单元,准备分把下锅。

筋-----指在和面团时,由于加入了微量的食用碱水,经过反复揉擀,成为结合紧密,质地均匀,厚薄如一的面张。面条下到锅里,不烂条,不断线。人们形容说;“下到锅里团团转,捞(盛)到碗里莲花绽”。象一朵莲花,开放在香汤之中。挑在筷子上,长达一二尺。吃到口里,咀嚼起来,有筋丝,有劲头。不同于一般的宽片面,韭叶面和机制挂面。

光------指面张擀制成型之后,不撒面敷,不粘擀杖。表面光洁白亮,犹

如镜面一般。下锅捞碗盛汤后,挑上筷子,不缠不卷。吃到口中,口感光滑舒适。善食者,常常能一口气,吸入几条长面。面条一头在碗里,中间在筷子上,另一头已经吸入口内,面头已经到了腹中。《西游记》中,孙悟空爬上梯子吃长面的情况,就是这种夸张。

煎------指香汤的烹煮火候和温度。一般是先放足特制的肉丁臊子,经过添加菜籽油,香醋和专用汤汁之后,就要以武火状态,加热到煎滚的程度。然后,用文火状态保持恒温煎煮。这样,就能把经过凉水盆中冷却了的长面条,捞入碗中,浇上滚汤,再升温至所要求的热度。煎汤的温度,可以通过掌勺人的口唇品尝,或者以食客食用之后的感觉而加以确定。总之,以不烫唇,不烙碗为最佳适度。

稀------指捞入碗中的面条的数量,要与盛入碗中的香汤的数量,保持一定的比例。一般来说,香汤应占七成,面条应占三成。达到汤清面亮的适中比例。捞入碗中的面条数量,始终要保持这个比例。过多或者过少,都不是技术最佳,或者对客人尊敬的表现。一般是,一碗臊子面,两筷子捞尽吃光,为最佳数量。年轻人,吃得多者,一顿饭能吃数十碗,方才罢手。

汪------指在香汤中,调入各种香料粉末后,还要不断地放入适量的具有岐山特色的臊子——肉丁,香醋香计,及时添加金针丝段,木耳块,葱花丝段以及姜末等辅佐料。还要向汤中滴入清新的菜籽油或香油,使其漂浮于香汤锅内。客人端起碗来,满碗生香。人称 “一口吹不透”。陕西人把浮油和作料丰富称为“汪”。

酸——指用农家专制的香醋作为炝汤佐料,并且不断地在食用时加入香醋,调正味觉,使香汤始终保持着“醋味出头”的良好味道。

辣——指用上等辣椒面,用密罗筛过,经过熟油泼制后的辣油制品。在臊子中和香汤中,作为一个重要的辅助味道,加以变化,产生无穷回味。也有根据使用者的习惯,以清新的菜油,代替红辣味型的做法。不过,陕西人在食用臊子面之后,总喜欢用白净的筵席手帕,揩摸嘴唇,从手帕上留下的辣子红程度,可见辣子油的轻重程度。

香——指在香汤锅中,放置一个包有五香大料的纱布包。使作料经过长期煮沸,始终保持香味扬溢不退。香的来源,一是在固体香料和辅料中,一在液体香汁之中。总之,只要有一家人食用臊子面,就会芳香之气,飘上院落,飘

遍全村。所以有“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誉词,并不是过分的夸张。

三、岐山臊子面的文化内涵

岐山臊子面,逢年过节,招待亲友客人,常常要请高明的厨师来掌勺制做。特别是在农历正月初七这一天,作为人日古节,吃长寿面,食拉魂面,更是如此。各家竞相以食用臊子面来相互祝寿。一家老少,欢聚一堂,以放腹而食为乐,认为多食者可以多寿。而每一家主妇的操作水平和特色,在这一天,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般来说由新媳妇表演擀面切面技巧,老主妇负责掌勺做汤的执事。臊子面,成了西府家庭文明情况和饮食技术高低的重要尺度。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民俗村的建设,岐山臊子面,已成为西府饮食文化和旅游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

岐山臊子面,发源于西岐大地,成熟于周文化的中心地域,代表了臊子面的水平和样板。所以,被称为正宗臊子面。对于它的来历,也是众说纷纭。一说是周文王射蛟龙,得龙涎香和鲜龙肉,以巨釜做汁加汤,与部族共食,故名蛟(浇)汤面。一说是因臊子肉丁和佐料丁,汤味奇香无比,以香汤面而得名。还有一说是,家嫂为小叔子应举赶考,而特意制作而成,故名“嫂子面”。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吸食时,能拉出带哨子的响声,得名哨子面。凡此种种,各有根据。

岐山臊子面,据有人考证,是从古代的汤饼饮食发展变化而来的。是由古代的熟饼切丝浇汤法,发展到擀成生面,再下锅煮熟浇汤法的。这种饮食品类的流行范围,奇妙地与古代周部族居住或迁徙的领域范围,大抵吻合。

周人起根发苗于有邰-----武功。在那里,产生了后稷这样的一代伟大人物。公刘迁彬以后,又在彬地发展壮大。到了古公檀父时代,率部迁岐,定居在岐山脚下。在这些地方,就留下了周人从彬到岐的经历,留下了深刻的文化遗存和饮食习俗文化。周人不忘祖居之地,来往于彬岐古道,追往两地的同祖和亲戚关系,形成了彬岐同俗,彬岐一礼的特殊现象。周人不忘祖居之地,来往于彬岐古道,追往两地的同祖和亲戚关系,形成了彬岐同俗,彬岐一礼的特殊现象。臊子面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臊子面文化圈,它的四至边界,十分清楚。它以岐山,扶风两县为中心。其西界,大体以岐山,凤翔县分界的横水乡和横水河为界。横水乡以西,不吃这种臊子面,而是以专碗专汤,一次净为特色。其东界,大体以武功,乾县和漆水河为界,河东除个别地方向东延伸之外,其它地方吃面,不常采用此法。其南界,大体以渭河为界。宝鸡县,岐山县还有跨过渭河,在河南数乡,依然流行。其北界,大体以古彬州地域为流行区域。主要包括现在属于咸阳地区管辖的北五县。即今天的长武,彬县,永寿,旬邑,淳化,礼泉,乾县一带。甚至向北延伸至甘肃庆阳一带,这是周人最初所居住的地方,或者是他们长征和定居的地方。不过,各地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新的风格和品牌。在具体汤型和味型上,划分为油香味和酸辣味两个大的类型。所以,岐山臊子面和扶风“一口香”,就具有两种不同的风格。

四、本人对岐山臊子面的评价

现在在许多旅游区附近就有专门搞农家乐特色的臊子面,成为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城的新亮点、岐山旅游的新突破。臊子面也让岐山普普通通的农民走上了致富路。例如岐山周公庙和五丈原诸葛亮庙附近就有。周公庙附近的北郭民俗村是真正将臊子面这美味民族饮食文化发扬光大的。因此也被誉为“陕西民俗第一村”。民俗村臊子面接待户创始人北郭民俗村妇女主任庞翠侠可谓是近些年对臊子面做出最大贡献的一个人。98年她第一个带领村民在家里卖起了臊子面,从最初的6户发展为现代的一大产业,而今已有几十年,也正是因为岐山民俗村这些年飞速的发展,让臊子面香飘万里,名扬四海,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 周全霞.张文哲.略论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与功能.科教文汇.2007.03(11);

[2] 多晓萍.任莉莉.从饮食角度浅析中西文化.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07);

[3] 张汉.牛鹏.中国区域饮食文化的社会影响与区域自我认同功能.科教文汇.2007.01

(01);

[4] 黄祥进.刘文山.家乡的臊子面.三秦都市.2009.04(05);

[5] 王瑞庆.郝帅泽.陕西面食甲天下.中国地理杂志.2004.02(08);

[6] 冯积岐.谷斌.卖臊子面也能赚大钱.税收与社会.2002.08(12);

[7] 王咏.李秋丽.话说陕西小吃.中国旅游.1998.05(09);

我们的家乡 篇2

在农村走出去的其他行业的人士积极支援家乡教育, 城市学校纷纷支援农村学校, 各地政府频出政策激励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的同时, 那些从农村考出去, 毕业后在城市的教育系统工作的大学生有没有向家乡伸出援手?他们做得怎样?如果没有的话, 是什么使他们没有伸出援手?带着这个问题, 笔者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表明, 绝大多数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认为自己有责任关心家乡的青少年, 也愿意积极行动起来支援家乡教育, 部分人表示他们愿意通过网络等沟通形式引导乡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加强对家乡青少年的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 他们希望村委会能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风气, 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但也有少部分人表示“无心顾及”“缺乏相应能力”。

一、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支援家乡教育的必要性

笔者对985院校、二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县教育局的干部、教师和部分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了访谈。对河北省、湖南省部分地市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男士176名, 占37.29%;女士296名, 占62.71%;按工作单位统计, 小学教师占63.13%, 中学教师占33.47%, 高校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等共占3.4%。筛除无效问卷后, 共获得有效问卷448份, 有效问卷比例为94.91%。

对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接受乡亲们咨询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乡亲们主动请教的情况还不太普遍, 将来有必要专门调查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与乡亲的心理距离、乡亲们求询的意愿等方面的情况。

对样本群体家乡的青少年咨询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样本群体家乡的青少年在很多问题上还是需要向外界请教, 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家长无法给予足够的帮助。

现实中有的农村家长视体育、艺术等特殊专业为旁门左道, 有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 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读书万能……因此生涯辅导是农村青少年及其家长非常需要, 也是出身农村的教育工作者最有可能起作用的方面, 尤其是高考志愿的填报和尚未取消的文理分科。以高考志愿填报为例, 有些普通学校的个别专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看上去处于同一个档次的院校, 教育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也可能相差悬殊, 即使是同一所院校的不同院系也是如此。但农村家长由于信息闭塞, 几乎不可能知晓。这些问题对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非常高, 却非常值得付出。

二、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帮扶家乡青少年的意愿

问卷设了一道开放式问题“您怎么看待您在促进家乡青少年教育中的责任?您将来准备采取什么好的做法?”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个问题做出了积极回应。他们纷纷表示“原来没太考虑过, 以后会关注家乡的青少年, 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要“多跟乡亲谈心”“多走访, 多宣传, 做正面引导”“开展实地调查, 深入了解情况”“对农村青少年进行心理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并进行咨询和疏导工作”“多向乡亲宣传教育理念和动态信息”“组织部分教育工作者送教下乡”“抽时间教给家乡的青少年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多为家乡的青少年开拓学习渠道”。还有校长表示“将与家乡学校建立联系, 把本校的教育资源与家乡学校共享”。但也有受访者坦承“自己刚能保证生活温饱, 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指导家乡青少年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3。

对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登门拜访主动提供帮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4。

表3和表4的数据表明, 尽管样本群体中有些教育工作者也会登门拜访, 主动为乡亲们和家乡的青少年提供帮助, 但总体而言在指导乡亲和家乡的青少年方面还没有蔚成风气, 与他们在开放式问题中对责任感的表达不太相符。

对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对于题目“您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的选择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 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普遍希望村委会的干部们能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风气, 能通过组织茶话会之类的活动为他们和乡亲们以及家乡的青少年之间的沟通搭建平台, 好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支援家乡教育。他们认为有必要通过学习他人经验、获得有针对性的资料提高指导家乡青少年的能力。QQ群作为最便捷的沟通方式颇受青睐。

最令人遗憾的是, 在调查和访谈中也发现, 有的被访者愿意积极支持家乡教育, 但由于怕别人说自己出风头而不了了之。阻碍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帮扶农村青少年的原因还包括“怕说错话了被埋怨”“乡亲们不重视教育, 而且极度固执”等。可见, 全国各地的村委会都要积极开展动员工作, 让早已有心支援家乡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能毫无顾虑地“抛头露面”, 让广大有乡土情怀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多关心家乡教育。

三、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支援家乡教育的困难

对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最难回答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 超过1/4的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对学习方法缺乏深入研究, 这表明其教育学、心理学素养有待加强。此外, 他们感到最难提出建议的方面都涉及重大决策。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提类似建议可能给他们带来压力, 另一方面表明其自身能力的欠缺。由此可见, 教育工作者支援家乡教育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已经在支援家乡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建立网络论坛等形式, 交流、传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经验, 这样或许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支援家乡教育。

四、结语

从调查情况来看, 农村教育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也有支援家乡教育的责任感和意愿, 但在能力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尤其是部分人对生涯规划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很有限。但由于村委会没有进行组织、缺乏可借鉴的经验等原因, 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此前的实际作为并不太多。在将来, 基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把他们很好地组织起来, 使其为家乡建设、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更多贡献。此外, 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应该放下“包袱”, 即使无人组织, 哪怕碰过钉子也要积极行动支援家乡教育。

针对上述现状特提出以下对策:

(1) 加强引导和组织。教育局等行政部门和村委会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唯有加强引导和组织, 才能更好地把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的力量更好地整合起来, 以发挥更大作用。

(2) 总结经验, 积极推广。通过文献分析发现, 有些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已经行动起来, 教育行政部门和媒体要全面总结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 积极推广。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络, 自行组成群体, 定期或不定期讨论如何更好地支援农村教育。

(3) 创新形式, 提高实效性。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直接支援农村教育的发展, 如同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自己提及的那样, 深入调研, 发现问题;通过家访、茶话会、QQ群等形式多和乡亲及家乡的青少年学生谈心, 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还可以采取结对帮扶、专题讲座等形式助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的家乡 篇3

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聚集了2000余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它的直径约为100000光年,中心厚度约为12000光年,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具有旋涡结构,即有一个银心和四个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我们的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支臂猎户臂上,到银河中心的距离大约是26000光年。若从侧面看去,银河系像一个椭圆平面,称为银盘;其中心部位镶嵌着一个球形区域,称为银核,直径达8000光年,这里是星球、气体、尘粒密集处;而最中心处,则是人马座A*(简称A*星)的“宝座”。

令人吃惊的是,我们星系还是一个反物质大工厂,在银心处,每秒进行一次电子和反电子(即正电子)各100吨的大碰撞,其结果是发射出灼热的伽马射线闪光。银河系极大部分的辐射(从可见光到伽马射线)主要出于银核,那里居住着大量光辉耀眼的短命新星。但对湮灭的辐射之源有不少看法:一说为暗物质衰变的结果,也可能是宏观黑洞所喷出;另一说是超新星爆发产生的结果;还有一说是黑洞或中子星,在它们“大吃恒星”时也可能暴出湮灭辐射。总之,其情况深奥莫测。

研究者近来说,还有一种新情况:若银河系的磁场发生变化,也会辐射出正电子,而且它们往往在湮灭之前飞奔几万光年。最后,天文学家要重点考虑A*星,它是一个中心巨型星洞,其质量约为太阳的400万倍。它一般处于平静状态,有如火山之休眠。但几百万年前,它曾喷发过一次正电子,形成一个球状的湮灭晕圈,不过尚未见到它发出的伽马射线。黑洞当然不会发出任何东西,这里所说的发出正电子,是指光物质以日益加快的速度逼近黑洞时,必将在黑洞近旁有碰撞,从而产生的各种高能现象。

由于黑洞本身是不可见的,天文学家通过测量那些绕行于黑洞的星球途径判断出它的存在。有两个研究小组(美国和德国)一直在进行这项工作,已有20年了。他们说,到2018年,人们将看到一颗星——S02,它处于离A*星最近的距离上,其间隔约为太阳至冥王星的3倍。这颗星将盘旋着经过黑洞,天文界将借此检验相对论,因为它曾具体地预言物质接近强引力场的行为。他们说:“这是从未做过的在最大质量范围上的引力实验。”

新的改进了的望远镜,将为人们提供更佳的观测机会。诸如甚大望远镜和盖密尼望远镜(智利),它们均装配有最新的光学配件,能向天空发出多条激光,以做观察精确导向,故这一技术能校正因地球大气所产生的干扰效应。2012年夏,银心研究专家A.吉改进了对银河中心的观测,其最终目的是:从现在观测离A*星0.3光年的星球,改到远至3光年的距离。

处在A*星周围的并非仅是星球,还有气云也在做它们的死亡之旅。利用甚大望远镜,天文学家给黑乎乎的一团拍了照,它正在加速飞行,从2004年的1200千米/秒至2011年的2350千米/秒,它已被拉长为一股“面条”,直奔A*星。其中气云的主要部分将落入黑洞,此时将辐射出超X射线。天文学家说:“这绝对是十分珍奇的,我们将实时见到,但我们确实不知道还会产生什么现象。”

在银河系的中心部位,为何以及如何形成这个球状的银核,仍是一个谜。大多数理论家认为,在银河系于120亿~130亿年前形成后不久,那些星球就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凸出部分。过了10亿年,这些天体就慢慢地聚成了这球状区域。但对银核星球的最新研究指出,其中大量的星球,其年龄比预期的小,在20亿-50亿年。天文学家M.里奇说,我们需要计算这些年轻星球是否属外来户。

在银核中还有一条星球密布之带,它沿着银盘的平行方向插入,并贯穿了整个银核,形成了一个星球稠密的柱状区(称银柱)。这一柱状区的两端有大量星球流出,以形成银河系的典型玩具风车形状。

里奇的探测揭示出一个珍稀特征,那就是这一柱状区的旋转形态像一个圆柱体那样滚动,甚至还带动着银河系的其余部分。这种情况在其他星系中也有所见,也许在宇宙中具有普遍性。

新的理论有可能搞清这些问题。中国的一个天文学家小组,正在用电脑模拟银核的形成。他们根据里奇有关银核轴向速度来分析数据,其结果跟目前的主流理论(认为原始银河必跟其他星球盘相碰过,而当所有残存物拼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银核)相反。他们认为,原始星系旋转盘可能自然地产生了一个手柄状的柱体,继而它慢慢地变得密厚,形成如今的模样。

这个模型为银核和柱(状)体的形成提供了一个直接的解释。带柱状的星系大多有漂亮对称的旋臂,就像我们的银河系。

本杰明说:“星系天文学有如一个巨大的拼板玩具,那里有不少拼板放错了地方。”20世纪50年代,天文学家第一次纠正了一些拼板的位置。由于追踪中性氢气体的分布,其谱线在21厘米上,这意味着它能通过空间而不被尘埃所阻。突然间,科学家看到来自银河系那一边的气云信号,从而使得科学家绘出银河系的大结构。不过,直至最近的10年,天文界利用其他数据才获得明确的结果。

例如,2008年,哈佛斯密松宁中心的研究者T.戴姆和P.撤迪厄斯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条弯曲的臂,处于银心的远边。这条臂现被称为3一KPC,十分类似于近地球这边的那条臂的对偶。2011年7月,他们又发现了一条最远的臂,现在知悉,它是Scutum Centinuation旋臂的一部分,而该臂有时消失在银河的另一侧,而后又在目前观测到的一侧重新出现。

戴姆说,我们的星系有着惊人的地方。迄今,对银河系结构的最佳科学概括,并非像教科书上所说的,却是一张图,是一幅艺术性的星系概念图,就像一个从上方看下去的、美丽的镜像旋涡(十分对称)。他说,银河系并不像模型所显示的那样有序。

不久的将来,天文界可能做一次大规模的测量,它将利用脉冲(这是一种天文现象,它如一个激光口,将放大天文辐射)绘出星系的结构。他们将在5年中精确测量银河系中约400个脉冲的距离,这包括穿过银心直至星系那一边的远方。

这一测量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的初步工作表明,太阳至银心的距离以及银河系自身旋转的速度,前者为2.74万光年,后者为每秒250千米。而太阳系绕中心一周需要2.3亿年。

高速旋转,意味着银河系的质量要比过去预期的大上5%。里奇等人于2008年报告说,若如此,那么银河系和仙女星系相互的吸引拉力将把它们拉到一起,并加速碰撞。

绘制出一幅完好的整个银河系天图可并非易事,不过这项巨大测绘工程已经开始。欧洲空间局的“盖娅”飞船将探测接近太阳系区域的10亿颗天体,这相当于银河系天体总数的1%。若此项工作成功,无疑为研究银河系开拓了新纪元。

本杰明说:“我们现在正使用一切方法去绘出银河系。人们都在关注老数据的更新和新的发现。”现在还发现,在银盘外面有一个含有稀疏星球的暗的球状晕,和紧紧聚在一起的球状星团,它们都在银河系内运行。这样看来,银河系的总跨度远远超出10万光年,而是30万光年。

我们的家乡作文 篇4

我想起了“丁丁冬冬”的声音,觉得自己置身于人间仙境。每次拿东西都是水。总觉得身边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可以尽情的玩耍,有无穷的乐趣。

对了,那个好听的声音是哪里来的?哦!是bug!他有那首优美的歌,那是从他的声音里发出来的。多好啊。

不,后来为了得到很多钱,人们把我们所有的麦田都变成了很多工业用地,很多农民没有土地。他们没有土地,所以可以想象他们怎么生活?以前那些绿油油的麦浪,现在没有了踪影,简直可以用光头来形容。多可怜啊!

后来,那里充满了浓浓的烟雾,让他们睁开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太“穷”了。但是没有人注意他们,他们自己带来了。人们起来把他们都赶了出去,唾弃他们,让大家都知道自己以后做了什么。

他们再也不敢出来,躲在山里。

我们家乡那么好,但是总有人拿它当工具去拿东西。

我的家乡有多美,别人能随便践踏吗?我们呼吁,我们只有一个家乡,只有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地球。一定要爱护,不能随便践踏。当我们老了,走在河边,你会发现我们的家乡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流水的声音是多么美妙,被昆虫歌唱是多么美好。在绿油油的麦田里,一波又一波的麦浪涌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那只有你能理解!

鸟儿在呼唤,孩子们在呼唤,森林在呼唤,我们在呼唤,我们的地球在呼唤。要不要考虑一下?

河水的流水变了,又黑又臭。

我们的水呢?不知道!谁知道他会变成什么样?

我还记得一首诗说:

我们只了解自己,

我们人类是最可恶的,

是最贪婪的,

盘子里的一切都是食物,

我们人类,

无与伦比的动物,

一种可怕的高智商动物,

它们并不次于鲨鱼和鳄鱼。

我们的家乡作文 篇5

提起团子,有的人要说了:“团子难道是《熊出没》电影里熊二喜欢的团子?吃多了会不会变成笨狗熊?”哈哈!当然不是的!团子是一种糯米包着馅料蒸熟而成的食品,寓意团团圆圆,阖家欢乐。

这美味的团子做法比较简单。先把大米送入石磨锻炼一回,让大米化整为零,成为米粉,然后,让米粉泡个温水澡,再让它到太阳底下享受几天的日光浴。晒干的米粉煮熟后,再加上水,揉成面团。接着,厨师会把干子切成半厘米见方的“丁丁”,把碧绿的芹菜和大蒜切成几段,把葱、肉等食材切成块,放入锅,它们这一大家子在锅中翻转,跳跃,滋滋作响,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美味绝招,不一会儿就满屋飘香。

家里的其他人此时恐怕都会深吸一口香气,盼望着巧妇们快点把它们包入面团之中,好马上吃上人间美味。最后,我就闪亮登场了!

我先拿一点面团,把它捏成半球形,然后舀一勺刚刚炒好的馅料,塞入面团里面,再迅速地把缺口补齐,圆圆的、白白的、胖胖的米团就成了!米团放到蒸笼里,蒸熟后,一打开蒸锅,仙气缭绕。在你吃的时候,你会发现团子真香!我敢说,玉帝吃了这团子,连玉帝都不想作了。

这团子不但美味,还实用。

一个正常饭量的成年人,吃三四个估计就不行了,像我这样的饕餮鬼顶多吃四五个,肚子就成了一个超级大团子,坐在沙发上就不想动了。

如果你早上睡懒觉起晚了,又不想出门,又没人给你做早餐,那么,你从冰箱里拿两个团子出来,放到锅里蒸,等到你把牙刷完,你就能吃上一口热乎乎的团子。

如果你晚上想吃宵夜,又没人给你做,再拿两个团子出来,蒸上不用管,几分钟之后,两个团子就能让你饱餐一顿。可见,只要有了团子,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饿肚子了!

我们的家乡作文 篇6

春天,田野里万物复苏,去年的小麦已经变成了如今的秧苗。穿越过田野之间的羊肠小道。那儿长了一树树鲜花:桃花、梨花、杏花、迎春花,飘香四溢,五彩缤纷。田野的春天是香的!

夏天,小路上的桃树结满了桃子,摘一个,红中略带一点儿青,擦一擦,咬一口。啊!酸酸甜甜,真好吃,汁水不断从手指缝中往下淌,留下粘稠的印迹。一旁的麦子长高了很多,碧绿一片。一阵风轻轻吹过,绿油油的麦子就翩翩起舞,随风摇摆。带来一阵清香的气息。田野上的夏天是甜的!

秋天,果实累累,庄稼丰收。田野上金黄一片,几位勤劳的农民伯伯正在收割稻子,玉米、高粱都熟了,散发出阵阵清香。小路旁的金桂开了,香气十分迷人,树上的水果也都熟了,苹果穿上了红袄,葡萄披上了紫袍,梨子套上了黄毛衣。田野上的秋天,整个“沸腾”起来啦!

冬天,鹅毛大雪盖住了整个枯死的“世界”——田野上,刚播下的新麦子藏在泥土中;原来的庄稼杆、干枯的植物变成了养育后代的肥料,整个大地穿上了一件雪白的棉衣,别有一番风味。田野上的冬天是静悄悄的……

家乡的“夜曲” 篇7

家乡美不美, 去问问那川流不息的河水就知道;家乡好不好, 去问问那游子的思念就清楚;家乡妙不妙, 该去问问那“夜曲”吧!

乌江是家乡的船帮, 永不停息地流来了又流走了, 流走了多少美丽忧伤的往事谁也不知道。家乡不是肖邦, 她却谱写出了与肖邦《夜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夜曲”。

唱响肖邦的夜曲, 来祭奠我潺潺的思念。土家族, 土家人, 土家的儿女最多情, 土家的舞姿更迷人。看, “肉莲花”遍地盛开, “摆手舞”挥洒大地;听, 谁在唱响高亢激昂的“脚夫调”。唱吧, 跳吧!跳吧, 唱吧!土家的韵舞是如此绚烂多彩。倘若不是绿水青山的相互映衬, 却也算不得是一幅旖旎的风景画。

我爱家乡, 没有余光中那样的柔情;我爱家乡, 没有席慕容那样清丽的忧伤, 有的只是那坦坦荡荡的爱。

家乡的水井 家乡的小河 篇8

村子地处丘陵地带、常年少雨缺水、土地贫瘠、生活条件相对较差,水对于这个村子的老百姓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口水井,井深数百米,井水清澈、甘甜爽口、清凉无比。井的四周修有土质的围墙,围墙外有树木环绕。每到春夏之交,洋槐花盛开,阵阵清香在空中飘散,知了发出悦耳的吟唱,这就使得在绿荫衬托下的水井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口井年代久远,我不知道这口井是什么时候打的,村里的老人也说不明白,但这口井真的非同一般,是全村人的生命之源、健康之源,珍贵无比。

这口井从我记事起,就由大队派人统一管理,三个生产队每天指定专人打水,用水的人家只能在周围排队等候,不能随便靠近水井。我小时候没事时就会跑到这口井的旁边,看老人们摇着辘轳、放着绳索打水的样子,喜欢听辘轳转动起来发出吱吱扭扭的响声,我觉得特别好听,仿佛听到美妙的音乐一样让人陶醉。我也喜欢看热闹,喜欢看大人们挑着水桶排队等候时的万千姿态,也会留意到谁挑的是木桶,谁挑得是铁桶。那些没有水桶的人家的盛水器皿也是千奇百怪,工艺和颜色各异,形状也各不相同。那时候我觉得这些东西特别好玩。我也特别喜欢来这里玩耍,喜欢听大人们在一起时讲的故事、说的笑话,还有东家长西家短的趣闻轶事。

在这口井的不远处,也就是这口井的南面还有一个池塘,池塘里的水是天下雨时积攒的。小时候每到酷暑季节,我和小伙伴们就会跑到池塘里游泳,可以在这里充分享受水带给我们的的清凉和快乐。到了晚上,寂静的夜空里会传来蛙的鸣叫声……

总而言之,在我的童年里,这口井和它旁边的池塘就成了我和小伙伴玩耍最常去的地方,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一直无法忘怀。

记得有一年,又遇大旱,一直喷力十足的井水也接近干枯。打上来的水浑浊不堪、粘稠无比、根本无法饮用。为此,村子里的权李孔三姓人还起了争执,他们互相指责、互相怪罪、互相谩骂、而且还发生了一次激烈的械斗。矛盾归矛盾、械斗归械斗,原本清澈甘甜的井水为何一下子变成了这样?这才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那时候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为井水枯竭而着急上火,村子里几个年纪较长又有威望的老人还在井边摆起了香台,祈求老天保佑,祈求水神降福。但无论他们怎么去做,那口井却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没有打出过清澈的水。

那段时间是全村人最为狼狈最为难熬的日子。没有水吃,大家要跑到几公里以外的小河里去挑水。这条小河也是我们村子里的唯一一条河。当地人根据它流经的区域又将这条河分为上下两段,分别叫做上河和下河。两条河其实就是一条河,因为一条岔路而分割。河的两岸芦苇密布、杂草丛生、树木旺盛、景色秀丽。村里人去挑水的地方在上河,上河里有一汪清泉,泉水也是清澈透亮、凉爽甘甜得很。但前往上河挑水的这条路却是异常的难走,坡陡路滑、蜿蜒崎岖,晴天时大家可以踩着坑坑洼洼的小路缓缓通过,遇到冰冻天气就得缓慢前行,稍有不慎就会脚下踩空、滑入谷底、真的是险象环生、危机四伏。步履蹒跚的老人根本不可能前去挑水,挑水的只有那些活蹦乱跳的孩子和一些年轻人。孩子们不可能挑动一大担水,只能是两个人合作去抬水。孩子们的安全牵动着每一个父母的心,也事关每一个家庭的平静与安宁,每次打水前都会千叮咛万嘱咐的告诫一通。但孩子们的天性是贪玩的,时不时会在路上打闹戏耍。记得有一次是个寒冷的冬季,我和妹妹去抬水,在抬水的路上就亲眼目睹了邻家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不慎滑下山坡的惨剧,尽管那个男孩几经抢救保住了性命,可这个如花的少年却成了终生残疾,一辈子都没能站起来。

由此大家可以看出,水对于我们村是多么的重要。为吃上水我们全村付出了何等惨痛的代价?那一段时间我和我的小伙伴只要一有空闲,就会跑到那口井旁去观看,去打探水的消息,等着这口井能够尽快出水。有时候我们会往井里扔个石子和碎瓦片之类的东西,特别希望能听到石子拍打水面的声响,那样我们就不用跑那么远的山路担惊受怕地去打水了。

终于有一天,在经过漫长的苦苦等待之后,我们村的那口井又奇迹般恢复了往日的喷涌,大家重又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回到那口水井旁,扁担和水桶的撞击声此起彼伏,辘轳的吱吱声不绝于耳。

改革开放以后,依靠国家和党的好政策,我们村子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洁净卫生环保达标的自来水,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那口井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永远的淡出了村里人的视线。我好多年都再没有听到过关于那口井的消息了,我知道那口井已经被人们永远的遗弃和忘却了。可对于我,一个装满着儿时记忆的农家孩子,一个离家多年的游子,那口井留给我的不仅是难忘的记忆,而且还有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每次回到家乡,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那口井那条河,想起发生在那口井那条河上的诸多往事。

在外面生活工作的这些年,我曾不断地向来自家乡的亲友打问起那口井那条河,好多人都对我的问题投来惊诧的目光,因为他们根本不能理解,也无法明白我为何如此关心和在乎那口井那条河的存在?我也无法向他们说清楚我对那口井那条河的感情,但在我心里那口井那条河就是我儿时的记忆,让我魂牵梦绕。

我多么想重回故乡、故地重游,去哪口井那条河上探望一番。几十年后,当我利用探亲的时机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专程去寻找去看望我儿时记忆里的那口井那条河时,那口井却已面目全非,满目疮痍,昔日的池塘也早没了踪影,往日的喧嚣已成为遥远的回忆。我木讷地站在那口孤零零的水井旁,凝望许久、思索许久、一直不愿离去;我站在小时候曾去打水的地方,那条河的河水依旧湍流不息,那口泉的泉水仍就像以前一样喷涌着,我的思绪万千,万千的思绪也随着这河水飘向远方……

我爱家乡的水井!我爱家乡的小河!

(作者系西宁广播电视台品牌策划与推广中心编辑)

我们美丽的家乡作文 篇9

城市里,新修的道路四通八达、十分宽广,川流不息的汽车在大路上奔腾,人群在人行横道上来来往往。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绚烂多姿的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新落成的高楼大厦,犹如一座座山峰,刺破云天,融入繁星点点的夜空,装点着美丽的梦。

美丽的龙城广场,位于城市中央,广场中间一条红色的巨龙腾空而起,带给我们无限的力量和希望!()

濮上园、绿色庄园、濮水公园各有各的美丽。每到春天来临的时候,这些地方冰雪融化、泉水叮咚,到处都是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街道两旁开满了烂漫的桃花,粉红粉红的,让我不由想起唐代诗人崔护写的那首《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我家东侧的戚城公园是春秋时代的古城遗址,这里面摆放着迄今为止最早的龙形图案―中华第一龙,***也因此被誉为“中华龙都”.

我的家乡真美,美丽的就像一首诗:人在绿上走,车在树下行,楼房花丛卧,闹市森林中。

我们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10

腊月二十四,我们开始大扫除,干干净净的迎接新年,也有这辞旧迎新的寓意。

腊月二十五,也是大街上最热闹的时候,因为大家都出来购买年货,大街上人山人海,大家都开开心心的购买年货,为新年做准备。

腊月二十六,我们有着蒸花糕、炸丸子的风俗,花糕的样子像一朵花,寓意着新的一年像花一样红红火火,丸子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

腊月二十八,我和妈妈一起贴对联、贴窗花,看着那一个个美丽的窗花,感觉春节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大年三十,我和爸爸去坟地请先人们回家过年,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一顿年夜饭,然后在一起看春晚,等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早上那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我从甜美的睡梦中吵醒了。终于过年了!我穿好新衣服,去给长辈们拜年,兴的就是可以收压岁钱了!大家有说有笑,高兴极了!

家乡的卯节 篇11

卯节的这一天, 卯坡上几乎是青年男女的世界。男青年手撑遮阳伞, 三五成群地手牵手把看中的姑娘围在里面以歌传情, 爱情的歌声就此响起, 整个卯坡成了人的世界、歌的海洋。古往今来, 卯坡男女对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未婚男女青年才有资格当歌手, 且主动权在男方手里, 即男找女唱, 如果唱几首歌后女方不愿接唱, 男方会知趣离开, 去找下一群女孩。如果女方对男方有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 就会在男方唱几首后接唱, 本来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双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歌声传情中加深了解后会露出自己的庐山真面目。有时双方一首接一首, 从烈日当空唱到夕阳西下, 再唱到繁星满天。有很多人就此私订终身, 成就了一桩美满姻缘。

在卯节期间, 人们几乎每天都敲着铜鼓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每当鼓声响起时, 寨子里的小孩们就会争先恐后地来观看大人们敲鼓, 有时大人们停下来休息的间歇, 小孩子们也会试着学敲几下。富有节奏的铿锵的铜鼓声在山寨间回荡, 鼓声、歌声和人们的欢笑声响成一片。

卯节是我们的家乡水族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都在家里准备好酒好菜来招待客人, 家乡的人们非常好客, 不管是哪家的亲戚, 大家总是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 共同招待客人。

我的家乡过卯时还有其他的习俗, 在此先给大家留点悬念吧。如果你想了解水族的民族风情, 了解这个以糯米酒和李子而名闻全国的地方, 欢迎你在来年的七月卯节时到九阡做客。

我们的家乡——龙泉驿 篇12

山鹰之队

2009——2010学年度

优秀作文

指导老师:钟老师

我们的家乡——龙泉驿

作者:曾鑫

阳春三月到了,桃花开了,闻名中外的桃花节开始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也来到了我们的家乡——龙泉驿。

龙泉驿被国家授予“中国水蜜桃之乡”称号。每年三月,不计其数的桃花迎春怒放,漫山遍野,被重重粉色桃花覆盖。此时的龙泉山桃花盛开,灿若红云,满山遍野;山脚下成片的梨花如白雪铺撒大地。加上其他各种时令花卉,把整个龙泉山打扮得春意盎然,姹紫嫣红。看吧,那一朵朵、一簇簇、一串串的桃花开满枝头,那一串串都开得那么红、那么艳。她张开的花瓣露出淡黄色的花蕊在风中颤动,喷吐着春的芳香;她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在阳光下显得更生动活泼;微风吹拂,他们在树上蹦啊跳啊。远远一看,枝头一个个穿着薄如蝉翼的芭蕾舞裙的小姑娘,在阳光下翩翩起舞,她们又象千万个小精灵似的,你笑我唱,热闹极了,真是让人眼花缭乱。让人看了又看,闻了又闻,醉了一次又一次。啊!这美丽的桃花啊,我爱你!

桃花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它那美丽的外表和它那清新的香气,更给我们带了让人垂涎三尺的果实。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了那桃子。没有熟透的桃子是碧绿色的,你削开皮,就可以看见那白白的果肉,轻轻地咬上一口,就会感到又苦又酸;快熟了的桃子一半青,一半红,甜津津的;熟透了的桃子就甭提了,你咬一口,一股清香、甜蜜的汁水一涌而出,那滋味我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盛夏时节,吃一口桃子,你的疲劳就会一扫而光。

我们家乡的粉浆饭作文 篇13

每次我姥姥做粉浆饭的时候,都是用5角钱从大街上的浆房里买来一桶浆水,这种浆水黄黄的,稠稠的,有一股股的浓香味儿。倒在锅里,再放上泡好的花生、黄豆。等浆水烧开以后,再放上多半碗金黄色的小米。熬的时候,还要不停的搅一搅,因为饭很稠,不搅会粘锅底。快好的时候要放些面条,青菜,白菜叶。刚开始吃时候,尝一口,酸酸的,涩涩的,会想道:这有什么好吃的。但是只要再吃上几口,慢慢的品,会感觉到这也是一种美味佳肴啊。

我们家乡的粉浆饭好吃吧,有很多的外地游客也很喜欢来吃粉浆饭,我们安阳人一定会热情接待你们的,一定来吃哦!

指导教师:王凯霞

家乡的“碗秃则” 篇14

“碗秃则”味好, 样子又很好看。如果是凉拌的话, 白而嫩的“碗秃则”蘸上不同的调料, 有红红的辣椒酱, 再蘸点醋, 醋里撒点辣椒面;如果是热炒, 那样子就远不如凉拌的好看了, 可美味度却一点儿也不减, 热炒后的“碗秃则”有点儿发黄, 加上淡黄的土豆丝, 再加上不同颜色的调料。哇, 香飘十里, 令人沉醉呀!

“碗秃则”的做法很简单。只需把白面用温水调成糊状, 然后加入适量的盐、大料水、菜籽油, 放入5寸小碟, 上笼蒸十五分钟, 放到冰箱里冷却后, 再拿出来, “碗秃则”就做好了。如果你要凉拌吃, 只需放入适量的醋、芝麻、蒜末、香油、香菜、辣椒, 再倒入一些切好的黄瓜丝, 一碗凉拌“碗秃则”就做好了。接下来咱们再说说热炒吧。这做法有点儿小儿科, 可做出来的效果那叫一个棒啊!要热炒就要把切好的“碗秃则”和土豆丝炒在一起, 在炒的过程中, 放入调料。假如想更丰盛, 可再放入切好的香肠和弄碎的麻花, 热炒“碗秃则”就出锅了。

听了这么多, 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碗秃则”这么有名吧?一是它味道好, 还有一点就是它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相传在光绪年间, 平遥的一个小村庄“城南堡”里面有一个有名的厨师, 叫董宣, 他经过几番尝试, 首创了这闻名中外的“碗秃则”。1900年, 当慈禧太后被迫西逃西安时路过平遥, 吃了这“碗秃则”后觉得回味无穷。于是, 便十分赞赏这道美味佳肴, 从此它便名扬天下了。

如今, 这“碗秃则”世人皆知, 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有人说:去了北京, 没吃烤鸭等于没去北京;而我说:去了平遥, 没吃“碗秃则”, 等于没去平遥。所以, 大家快来我家乡平遥吧, 这里惊喜多多, 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我们的家乡张家港作文 篇15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的家乡张家港就坐落在天堂的一角,这里地处江南,风景优美,也被称为“鱼米之乡”呢!怪不得白居易曾这样赞美过江南:“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我们的张家港也被称为“小香港”哦,而在这“小香港”上有一个地方相信大家都是耳闻其详的,那就是步行街。每逢节假日,亲朋好友们就会来到步行街。步行街上也会张灯结彩,播放着流行音乐,让人感到喜庆的气氛,拥挤的人群让人觉得热闹非凡!两旁的大厦鳞次栉比。路边的小摊传来欢快的吆喝声:“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来看看哦!”商场、商品数不胜数,商品琳琅满目。一眼望去,人山人海,有人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说话,有人讨论着商品的价廉物美,有的在一起窃窃私语,好像嘀咕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各种店中人头攒动,人们拎着大包小包,服务员热情的介绍商品,每个人脸上洋溢着满意的微笑。街道中央的铜像被刻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不少外来游客都在找它们照相,留纪念,它们成“小名人”了哦!街边姹紫嫣红的鲜花也是那么芬芳扑鼻。一到晚上,街头巷尾灯火辉煌,霓虹灯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五光十色,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张家港的暨阳湖也小有名气,步入大门,一排苍劲有力的梧桐树摇摆着树干,向我们鞠躬,表示欢迎,再往里走,映入眼帘的事一片金色沙滩,金黄金黄的啥子十分柔软,像铺满了碎金子。金黄的`沙滩围绕着碧波荡漾的碧水,太阳一照波光粼粼。再往前走,走过小木桥是荷花姑娘翩翩起舞的身影。在一大片绿色的圆盘中,成千成百的荷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争奇斗艳呢!你瞧,有的荷花在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窃窃私语,有的抬头看着天空,好像要把世界探个究竟,有的躲在大圆盘后,像羞羞答答的小姑娘!

我们家乡的变化作文800字精选 篇16

听奶奶讲,以前我的家乡全部是泥巴路,遇到雨天,道路几乎都变成了沼泽地,无论去哪里都非常不方便。房子都是矮的茅草屋,一碰到下雨天,草都被打湿了,屋外面下大雨,屋里面下小雨。以前人们的工作不稳定,今天去给这家砍柴,明天去给那家做饭,后天又什么事都没有了,人们今日不知明日事,明日犹有今日忧。

如今,我眼前的家乡简直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一幢幢高楼大厦屹立在我眼前,把曾经抹去,只留下辉煌。往日的泥巴路早已被一条宽阔的水泥路代替,那水泥路一直蔓延到天边,就像茫茫大海,没有尽头。

以前,人们买东西都要走很远很远的路去赶集,现在,我们买东西方便极了,商场超市到处都有,每天商场里都挤满了人,热闹非凡。你看,那排队买单的人都排成一条条长龙,人挨人,人挤人,每一个人都快变成肉饼了。甚至我们买东西都不用出门,手机上就可以买东西,然后由快递送到。人们现在的食物种类丰富多了,每天都是有鱼有肉,再也不是萝卜青菜混一天,每个人都长得结实健壮。

这时,我的目光停在一块建筑工地上,那儿一片忙碌的景象。机器正在轰鸣,带着安全头盔的工人走来走去,一堆青砖红砖整齐地码放着,像一位位整装待发的战士。我们的城市,不就是这些建筑工人一砖一瓦码出来的吗?

我赞美你,建筑工人!你们是最棒的!你们是最优秀的!你们是最默默无私的人!如果没有你们的努力,哪有这一排排高楼大厦;如果没有你们的付出,哪有宽阔如海的大道;如果没有你们的默默奉献,哪有这么安居乐业的生活呢!如果……

想到这里,我又想到了我强大的祖国。如果没有祖国的富饶,怎么会有我们如今快乐的生活;如果没有祖国的强大,怎么会有我们和平的生活;如果没有祖国宽大的胸怀,怎么会有我们幸福快乐的成长呢?

家乡的故事 篇17

又是一个晨曦微露之时, 芳香弥漫了整个大地。我搬来一张小凳, 托着下巴, 静静地听妈妈说家乡那古老的故事:三都澳斗姥是一座孤岛, 四面环海, 妈妈小时候住在这儿时, 用水很不方便, 想用到清水必须大清早挑着水桶到两公里外的山脚下等水。因为那时斗姥岛缺淡水, 乡亲们要用水, 必须到两公里之外的山脚下挑泉水。每到假日, 妈妈常和大奶奶、舅舅、姨姨一起挑着小水桶去山脚下的一条小水管里接水。这水管是从山上接下来的, 说是水管, 其实也只不过是接送泉水的半片竹片而已。滴水很慢, 总是一滴一滴地滴。因为村子里的人口多, 每天接水的队伍就排起了长龙。听到这里, 我不禁感叹:“家乡人民好有毅力呀!”

家乡不仅缺水, 而且缺电, 蜡烛是最常用的照明用具。为了节约能源, 家家户户每到晚上七八点钟就吹灭蜡烛睡下了。听妈妈说, 他们小时候都是把用完的蜡烛油重新熔成块, 再在中间挖一个小洞, 插上一小根毛线, 一支新蜡烛便诞生了!这蜡烛便可循环使用了。我不禁想到如今灯火辉煌的世界, 那是当时多少代家乡人民梦寐以求的呀?

家乡的人, 虽然生活艰苦, 但是在他们的生活中总能充满欢声笑语。

斗姥岛平时没有娱乐的地方, 只有遇上传统佳节时, 乡亲们才会筹钱请戏班子来唱戏, 这可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每当戏班子到来时, 村里就会敲锣打鼓。戏刚上演, 台下自然成了孩子们奔跑追逐的娱乐园, 而大人们在台下边嗑瓜子边拍手叫好。当戏演完的时候, 孩子们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小土房, 这“小土房”仅两米多高, 每到下雨之时, 有的房子还会漏水呢, 真是太艰苦了!

也正是这艰苦的环境造就了勤劳智慧的家乡人民。如今家乡人民靠网箱养鱼发家致富, 还开发了一项项旅游项目:奇特的斗姥螺壳岩, 奇峰异惟妙惟肖的金元宝、状元帽……最有趣的要算是斗姥迷宫洞了, 里面曲曲折折, 别有洞天。有一次, 我去游玩斗姥迷宫洞时, 差一点儿被卡在里面了。正是这一项项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到此旅游、观光, 乡亲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

新农村、新天地, 我相信家乡的明天将更灿烂, 我更深信祖国的明天将更辉煌!

教师简评:

上一篇:招商银行贷款格式下一篇:我心愿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