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外活动方案

2024-10-03

高中化学课外活动方案(共11篇)

高中化学课外活动方案 篇1

一 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推动我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更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造就大批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拔优秀作品参加今年我校、我省以及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的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化学课外活动方案。

二 活动主题:“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三 主办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团委

承办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团总支

四 参赛对象:化学与药学院全院学生

五 竞赛日程安排

(一)初赛阶段(4月10日至4月19日)

学院按照有关规定广泛发动,召开各班书记会议(4月10日),鼓励学生认真准备参赛作品,递交作品申办表(附件3),各班级请在4月19日下午六点前将班级申办表交学院团总支。

(二)复赛阶段(4月20日至4月25日)

学院根据院评委会的意见,对初赛通过作品请相关优秀指导老师修整加工,然后反馈给参赛同学进行修改。选出优秀作品给予理论支持和物质支持,院评审委员会按照参赛作品50%的比例评出优秀作品报送学校。

(三)决赛阶段(4月26日至5月9日)

学院根据校评委会的意见,对通过学校初赛的作品进行继续修整加工,然后报送学校参加复赛。按照作品分类各自评出一、二、三等及优胜奖。

六 竞赛章程及评审办法

(一)本届大赛遵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见附件1),作品资格审查遵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见附件2)。

(二)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

1、参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规划方案《化学课外活动方案》。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2、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

3、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分预审、终审二阶段进行。终审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

4、涉及需由有关部门出具证明材料的参赛作品,须按章程第三章第十八条的规定严格把关。

5、竞赛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规定执行。

七 要求

1、各班级团支部主要负责本班活动的组织、协调,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定详细活动方案,广泛发动,使更多的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形成竞赛的群众性基础。要对活动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为竞赛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积极的导向。

2、各班级要积极地向高年级同学请教,学习他们的参赛经验,指定专门学生干部负责此次“挑战杯”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寻找指导教师,尤其是学科组负责人、硕士生导师的指导。

3、鼓励组建跨院系、跨学科、跨年级的竞赛团队,积极完成竞赛项目。

八 奖励

1、本次竞赛将对参赛团队进行奖励,其中优秀作品给予理论和物质支持。

制作类:

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其它进入学院复赛的作品将给予优秀奖奖励。

调查报告、论文类:

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其它参加复赛的作品将给予优秀奖奖励。

凡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的学生个人与参赛团队,学院将颁发相关证书;院优秀组织班级将颁发奖状。

凡获院一等奖的参赛作品都将被推荐参加学校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学院给予理论和物质支持。凡获校一等奖、二等奖的的参赛作品将被推荐参加山东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

2、凡被学院推荐参加学校第三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并获得资格参加山东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的作品,按照莱农院发

高中化学课外活动方案 篇2

新课改后学生体质仍在下降, 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发展学生体能和素质被提上日程。对于高中教学来说必须思考如何才能抓好模块教学中的体能补偿,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 “tdk”三位一体的体育活动模式的构建正好弥补了高中模块教学中学生体能性发展失衡的问题, 将体育课 (显性) 的技能教学和学生的课外活动和大课间 (隐性) 的体育活动形成一体化的模式, 不仅能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的同时, 全面发展体能, 而且能使学生掌握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技能和科学锻炼方法,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研究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全面发展学生体质为宗旨, 将我校高中年级实施的“tdk”三位一体的体育运动模式进行经验总结, 并查找不足, 以期建立长效的参考模式。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中心网、教育网等网站搜集关于学校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现状等相关资料, 并进行整理归纳。

2. 问卷调查法

向学生发放问卷, 征求社团——俱乐部和吉尼斯挑战赛的项目。共计发放1660份学生问卷, 其中教师问卷200份 (包括行政干部和分管的校长) , 采用集体倡议和班级宣讲等形式进行动员, 回收的有效学生问卷1588份, 有效教师问卷198份。根据回收的问卷整理出具体的实施内容和细则。

3. 个案分析法

以新桥中学高中体育课、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模式作为个案进行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

1.“tdk”三位一体模式构建的原则

任何方案实施的前提都要有保障性的原则, “tdk”三位一体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和核心, 如此庞大的工程要实施好就必须遵照一定的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2) 系统性原则。 (3) 可操作性原则。 (4) 科学导向性原则。 (5) 安全性原则。

2. 方案征集

据表1调查构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实施细则, 考虑到难度和性别差异, 让学生自己构建小项目, 尽量满足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和都好参与的心理需求。如篮球项目中自己最喜欢的或者最想学的项目有哪些, 如投篮、全场跑篮、指尖转球、攻防技巧等。根据学生提供的思路, 教师设计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方案试行, 并修改和完善, 最终构建表2的框架图。

3.“tdk”三位一体模式构建的方案

第一, “t”方案实施细则和注意事项。模块教学是高中体育课改的一大特色, 模块的出现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更好地带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更多地考虑了学生的需要和新课改的需求。体育课上教师在纯技能教学的同时也应注重体能补偿教学, 而课课练即是最好的补偿方式, 在每节课的技能教学末尾进行游戏性的素质练习, 不仅可以巩固技能, 同时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

注意事项: (1) 教师在备课的同时将课课练作为必备内容列入教学计划, 并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情和课堂情况随机安排运动量和强度。 (2) 依照模块内容安排课课练, 进行体能的互补, 如太极拳模块内容教学内容偏向与静态的下肢运动较多, 所以在课课练部分应该安排一些动力性的素质或技能练习, 如跳绳或快速跑等。 (3) 课课练设计要以兴趣性和游戏性为主, 既能放松身心也能增强素质, 这要求教师在设计时思路要新颖。

第二, “d”方案实施细则和注意事项。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手段, 它既是一种体育活动, 也是一种文化活动, 它肩负着以体育活动为载体, 全面育人, 调节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 所以应开辟丰富多彩的活动, 满足学生运动需求。我校大课间采取广播体操、韵律健美操、武术操等运动形式, 让全体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展, 并结合以兴趣小组为组合形式的社团、俱乐部形式,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 张扬个性, 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注意事项: (1) 大课间时间的安排要合理, 要根据季节变换, 及时变换内容, 调整运动量, 如秋冬季要变换跑操形式。 (2) 为保证学生活而不乱、活而有序, 要制定相关的安排表和制度表, 每周都要做好活动内容登记, 安排专门的老师负责相应的社团活动, 安排学生准备相应的活动器材。 (3) 体育教研组更要有创新精神, 及时更新运动项目, 并整理成册, 在体育课的课课练部分让学生提前熟悉, 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兴趣和练习情况重新选择新的兴趣小组。

第三, “k”方案实施细则和注意事项。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继续、延伸和补充, 是检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和效果的有效手段。普通高中由于受到升学的压力, 加之课外活动自由无序的模式, 每周3次的课外活动成为可有可无的自由课堂。开展校园吉尼斯挑战赛弥补了这一不足, 让课堂变得充实有趣, 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有利于学生自己组织各项体育竞赛, 培养学生的团结拼搏精神和勇于争先的优良品质。校际联赛要按季度或月份, 分班级、年级举行比赛选拔, 最终和兄弟院校以联谊赛的形式进行比赛, 共同促进技能的提高。

注意事项: (1) 在组织活动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和体育骨干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组织才能。如从发通知、组织报名、抽签、组织比赛以及结果统计等都由学生自己组织实施, 教师只给予技术指导和做裁判工作。 (2) 设立有一定鼓励意义的奖项, 如“积极参与奖”、“组织团队奖”、“精神道德风尚奖”、“优秀奖”等, 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每月在挑战赛中挑选出校园吉尼斯保持者, 给予一定的奖励。 (3) 校际联赛的安排要和领导及兄弟院校形成联谊, 以友谊赛的形式竞争, 安排特定的比赛日, 如“a校和b校6人制篮球联赛”、“a校和b校太极拳套路演练赛”等。

四结论

第一, “tdk”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 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质的发展和运动爱好及专长的形成, 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第二, “tdk”三位一体模式的共同推进, 弥补了高中课堂模块教学的体能发展性不足, 促进了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发[2007]7号

[2]谢长林.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探索[J].临沂师专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2)

[3]王兰娇.普通高中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模式实施方案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13 (2)

[4]罗长洁、吴瑛.“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上海市中学课外体育活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2 (6)

高中化学课外活动方案 篇3

【关键词】活动与探究;高中化学;实验;改进;方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对于化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相关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对相关实验的观察、操作、探究等形式来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学会探究的方法,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但是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并不大,仍然停留在以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为目的的状态,缺乏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

1.科学探究活动的特征

1.1具有双重的目标

科学探究活动具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指向具体的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类问题,第二个目标是指向问题的本质,以此来解决问题背后的科学本质。

1.2具有具体的过程

科学探究活动不是一个概念或者一种口号,而是一个由若干活动环节组成的具体活动,对于不同的探究活动都有自己的探究目标,但是探究的具体活动过程基本相同。

1.3具有特定的方法

对于不同的探究内容都有对应的研究方法,例如,在社会学上有社会调查法,物理上有测量法,化学上有实验分析法。

1.4具有有效的工具

要进行科学的探究活动就需要恰当的工具来辅助研究,借此来通过表面现象来研究事物的本质。

1.5具有可重复验证的结果

通过科学探究后获得的结果是能够经得起多种方法的验证和证明,探究的结果也可以建立在别人的研究结果之上,作进一步的完善。

2.化学教材概述

苏教版化学必修教材在结构的编排上做了较大的调整,整个教材以多个专题的形式呈献给大家,在专题下又分为不同的单元,单元下又细分多个栏目这样层层划分的。每一个栏目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是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在内容的呈现上,设计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科学探究为线索,通过不同的栏目设置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化学学习必须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升自身素养提供基本技能。选修模块为学生的化学知识拓展提供了有效地途径,为学生的化学拓展提供了选择性和多样性。例如,在选修模块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就是必修模块中“物质结构基础”的进一步延伸。

3.探究性实验内容的改进要求

3.1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究性实验内容不仅要能够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还要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等方面的发展,在进行内容的选择时,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的认知水平,从而激发学生渴望探究和学习的欲望。另外,还要选择那些便于开展实验和能够促进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验。

3.2实验方法要新颖多样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尽量选取简单易操作,尽量包含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的选取实验的设备。实验的场所可以是教室也可以是实验室,还可以是室外。实验的手段既可以是利用观察法、定量分析或者定性分析法。

3.3实验内容要贴近生活

选取的实验内容要让学生能够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身边的化学,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对化学的本质和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4.活动与探究所设计实验的改进方案

苏教版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写从整体上来看,首先是给学生讲解一个较为高大的化学概念,然后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很好的贯彻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4.1离子检验与焰色反应的实验分析

开展NH4+、Cl-、SO42-三种离子的检验和焰色反应的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初步的物质检验,对以前学过的相关离子检验的方法进行复习,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完成对旧知识的巩固。对于这一实验的设计,基本上能够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但是在活动与探究方面却还不够。这一部分的知识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可以很简单的理解,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欠缺。如果能够进行适当的改进,以家庭实验的形式,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效果会更好。

改进方案1:来自瓶中的彩焰

首先,在小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在瓶中分别放入不同的盐,将其配置成为饱和溶液,再在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配置好可溶性盐的酒精溶液备用。

其次,找一清洁的废旧香水瓶,并将调配好的含有可溶性盐的酒精溶液倒入香水瓶中。

最后,点燃酒精灯,将香水瓶冲准火苗挤压,使含有可溶性盐的酒精溶液喷到酒精灯的火焰上,就可以看到不同色彩的火焰。

改进方案2:用木炭代替铂丝观察焰色反应

在观察焰色反应时,使用铂丝来检验的时候需要用钴玻璃的遮挡才能够清楚看到紫色的火焰,这样的操作过于繁琐。可以使用沾有酒精的干木炭代替铂丝,用坩埚钳夹住木炭并点燃作为火源,将要检测的离子盐撒到火上,由于酒精的燃点较低,离子盐很快就会燃烧,这种方法得到的现象持续时间长、火苗更清晰、操作更加简便。

改进方案3:用棉花做火源

再观察焰色反应的实验中,将占有酒精的棉花团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团上放上要检测的固体物质,直接点燃,就可以看到相应的现象,这样的操作火苗非常大,颜色也更加明显。

4.2碳酸钠的性质实验分析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物质的检验,并通过实验来了解碳酸钠的相关性质,已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实验2而言,这一实验的安全性较高,可以交给学生自己操作,唯一的不利因素就是对实验装置的打孔处理上,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实验装置的办法,提高实验的操作性。

改进方案:用具支试管、医用盐水瓶塞、一次性注射器、气球、细棉线来组成实验装置,避免了对实验装置打孔的麻烦,利用注射器有效的避免了盐酸的挥发带来的空气污染。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药品的数量要控制好,不宜放过多药品。

4.3Al的性质实验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该部分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明确的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但是缺乏必要的活动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实验现象背后的问题,另外,通过讲解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开展探究。

改进方案:铝能和水的反应吗?

实验方案1:将铝的表面用砂纸打磨干净,之后迅速放入水中,并对水进行加热,观察铝和水的反应。

实验方案2:将铝先与盐酸反应,去除表面的氧化膜,之后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在放入水中进行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方案3:将铝片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之后用蒸馏水洗涤,再放入水中加热观察反应状况。

通过对上述实验的观察,总结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发现铝是可以与水反应的,之所以能够用铝锅烧水是因为铝锅表面有一层氧化膜,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过于爱干净经常用砂纸打磨锅,也不要用铝锅长期放置偏酸性和偏碱性的食物,否则就会影响容器的寿命,更会影响人的健康。

5.结语

通过探究性的化学实验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和化学概念,进而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在不断地发现中学到知识,享受到探索发现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为了有效的完成该课题的研究,笔者对苏教版的化学实验做了系统的研究,发现这些实验在现有的条件下都能够开展,基本上符合化学实验设计的初衷,但是也有部分实验没有凸显出新课改中对关注学生活动探究能力培养的要求,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文中虽然选取了部分实验做了简要的改进,但是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对化学实验设计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2

高中教研活动方案 篇4

一、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李 涛

副组长:姚 国 施学武 陈建民

成 员:葛万才 李 奋 田兴兵 李 杰 陆占恒 吴 毅

朱艳娟 王学升 李 坤 刘海波

二、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狠抓不懈。

常规做好、细节抓严、过程抓实是我校领导抓教学工作始终如一坚持的方法。开学初教务处安排各学科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教研计划、校本培训计划和网络教研计划,修改了课堂教学管理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对教师候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教学的每个环节做了严格要求。加强住宿生晚自习辅导工作,结合教育局下发的教育行风“五条禁令”,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学校行风工作要求和《教学质量管理办法》。做到严谨治学,为形成良好的教风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完整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实效性。制度管理能使工作有序进行,但要发挥教师潜在的能动性则要靠学校灵活富有人情化的管理。我校领导本着服务学校、服务学生、服务教师的管理理念精心做好各自所负责的工作,心系学校的发展。尊重和赏识教师,放大每位教师的优点、让每位教师感受到自己在学校很重要,有用武之地。结合教研室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活动,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学科能力竞赛活动,对竞赛成绩优秀的教师命名“教学能手”。学校利用学校网站、展板、广播、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让他们的成绩、荣誉广泛传播。学校领导关心教师的生活工作情况,随时送上关心和问候,同时教育老师以“阳光”心态对待工作和学习。克服工作上倦怠,以满腔的激情投入每天的工作。

三、抓教师素质的提升,打造名师。

1、落实我校“强师工程”计划。一个学校成功取决于教师。学校领导包年级包学科进行指导,同时给教师上示范课,安排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进行一帮一说课、做课、评课活动。“结对帮扶”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尤其对新任九年级的教师加强帮扶,每周安排最少两节原来的教师上示范课,领导和教师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课堂上。定期开展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指导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实行精细化教学管理。领导听课40节以上、组长20节、教师15节。无论工作头绪有多少,手头事情有多少,每天推门听课已形成工作习惯。

2、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苦练内功。学校每周安排一次业务培训学习、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一次教研组活动,同时安排教师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每周三落实集体备课制,成立以年级为单位的备课组,充分发挥备课组长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同课异构、找问题,找差距、落实课程标准。教研活动的重点也放在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的时效性上。

3、请进来,走出去,学习科学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的方法为我所用,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组织教师外出听课,派教师外出观摩学习。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调动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将网络教研工作纳入到教师的业务考核中。针对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教务处利用星期二、三下午时间对教师进行大规模、高层次的计算机操作培训。五十岁以下的教师能熟练运用和操作,加强教师基本功培训,对教师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等方面进行提高。加大教学奖惩的力度,对教学成绩和教学论文的撰写、发表方面给以重奖。对学习进步的和成绩优异的学生加大奖励的力度,进一步扩大奖励面,极大的提高了师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购买了教学用书和器材,尽量满足教学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每周三下午充分发挥音体美计算机英语特长教师的成立了七个活动小组,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了各种活动,学生积极性高,家长反映强烈。

四、开展二期“课堂质量工程”达标活动。

制定切合实际的达标活动计划安排,开展经常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保证达标率100%,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体教师提高课堂实效。本学期分文理两组搞好英语组、理化组的达标活动。

五、深入进行“有效教学、有效课堂”活动。

关注课堂实际,关爱学困生,进一步强化“导师制”工作。领导和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听课诊断课堂上的问题并及时协同教师一起解决。课堂上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课堂上要精讲精练的问题,安排每班定期到阅览室上好阅读课。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多提问、多指导学困生,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愉快的学习,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

六、大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在全市质量监测和学校组织的测查中,部分学科的平均分达到80分以上,及格率达100%。加大中考研究力度,重视对中间学生的培养、促进和提高,多与外校交流共享资源,注重模拟考试的效度,试卷和考试应有梯度,由易到难。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力求使我校实现“保二争一”的目标。

高中校园活动方案 篇5

随着减负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为了给广大同学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特举办此次大赛。大赛以张扬特长,时尚个性为宗旨,尤其得到了广大青少年及时尚人士的关注。他们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追求时尚,是新时代的弄潮儿。这对培养青少年创新竞争意识也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大赛主题

快乐郊北,活力郊北,精彩郊北!

三、参赛范围及对象

学校内有才艺的同学均可报名著参加,可以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著(团队参赛不超过3人),每班限报5组。

四、比赛项目:

1、舞蹈系列(以HipCHop、ja、民族、健美操等形式的舞蹈);

2、演唱系列(以乐队、美声、民族、通俗、京剧等形式的歌曲);

3、表演系列(以小品、相声、评书、魔术等形式的`表演)。

五、比赛程序:

1、海选:从报名著的所有同学中进行初步筛选,筛选依据是个人所提交的报名著表,选出48人。

2、复赛:对海选中胜出的选手进行现场选拔,分4次进行复赛,每次12人,竞选出十二强。

3、决赛:对复赛中胜出的十二强进行最后的角逐,最终取前三名著参赛选手。

(进入决赛的选手由本校音乐老师挑选优秀节目,参加元旦晚会表演。)

(舞蹈、演唱系列比赛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表演类不得超过6分钟。时间以现场计时员记录为准,选手一旦超时,计时员有权当场叫停。)

六、报名著办法:

有意参加报名著的同学可以向本班班长索要报名著表进行填写,所有报名著工作均以大赛组委会收到的报名著表为准。

七、比赛时间:

1、报名著时间:20xx年11月1日至20xx年11月5日,逾期作废处理;

2、海选时间:20xx年11月18日至20xx年11月19日,结果将以名著单形式张贴年级布告栏中;

3、复赛时间:20xx年11月23日―12月4日定于每周二、周四

即:11、23/11、25/11、30/12、2。每次12人,每人3―5分钟,最终选出12人。

11:45―12:00准备时间

12:00―13:00表演时间

4、决赛时间:12月8号(具体见通知)

八、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决出冠、亚、季军,其余4―12名著都会进行表彰,颁发荣誉证书。

同时,本次大赛获奖者将有机会成为校园电视台特聘演员。

九、工作要求

1、强化宣传,广泛发动。校学生会、电视台宣传才艺大赛的参赛内容及形式,营造“达人秀”的浓厚氛围,广泛发动同学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重在参与,在活动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2、精心组织,注重质量。组委会成员认真组织好参赛人员的选拔工作。要加强对参赛人员、组织及参赛节目的编排,弘扬优秀文化,体现特色,确保活动质量和效果。

3、落实责任,确保安全。要落实安全责任制,严格检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大赛各个环节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十、大赛组委会:

市郊北中学第七届学生会

高中课外体育活动初探 篇6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外活动,探索

课外体育活动课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之外, 列入学校课程表的, 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类体育活。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有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体育训练和竞赛。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 有益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是实现体育总目标的重要途径。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接轨的突破口, 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重要途径和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以什么样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才可以使我们的学生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参加体育锻炼?为此, 笔者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从“要我练”转变为“我要练”。首先, 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 尤其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正确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其次,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易到难, 安排教材内容, 合理搭配教材, 做到因材施教。再次, 要通过各种渠道, 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加强体育宣传工作, 如报纸、论文黑板报, 从而使学生被某类体育活动吸引, 产生学习和练习的动力。最后,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保护与帮助, 避免发生伤害事故。课外体育活动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课内外结合, 培养学生体育活动兴趣

从当前各学校的教学情况看, 学校对课内教学相对比较重视, 对课外活动是不够的, 淡化了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使一些学生把体育课当成了一种负担, 一种累赘, 导致了厌学思想。因此, 必需丰富课外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练习, 通过练习, 把体育课中的练习质量进一步提高, 从而增进体育的兴趣。正确地运用竞赛规则, 竞赛的目的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竞赛的内容要多样化。如:个人与个人, 小组与小组的比高、比远、比快、比反应、比质量、比作风等, 在结束时, 教师必须进行小结和讲评。有比赛, 有游戏就会有胜利和失败。表扬优胜者, 以示鼓励, 满足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对于失败的同学则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 争到再赛的胜利。课外体育活动是绝大部分学生参与, 集健身、娱乐、培养兴趣等为一体的具有终身锻炼特性活动, 会把学生过多的空闲时间引入其中。而以班级为单位的年级、校际小型体育赛事只是扮演促使目标积极顺利实现的角色。学校计划的体育竞赛活动内容, 在学期初公布于班级学生, 时间性和目的性均为明确, 班级和学生都有明确的目的和责任, 主动地参与其中, 积极训练, 并以此带领其他学生加入其中锻炼, 达到引导的目标。在此过程中, 因班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在平时的训练中, 各自必将准备自己所需的训练器材。这样, 就缓解了学校体育器材的不足缺陷, 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带动班级其他学生培训或积极的参与, 从而使课外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进行。平时的活动, 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 解答学生的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学会并习惯于质疑问难, 必将使其受益于校外, 得益于社会, 甚至影响其终身。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唯有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之中, 才能使他们的体魄得到锻炼。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很难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课堂运动之中, 为了提高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高中教师不妨换一种教学思路, 从课外活动入手, 以其为媒介, 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提高其运动积极性。比如铁环, 陀螺, 鸡毛毽子等等。学生见惯了篮球足球排球等等传统的体育器材, 很难再吸引他们的活动兴趣, 在课外活动中见到这些民间体育器材, 自然会产生兴趣, 会主动参与其中。这些民间体育器材简单容易上手, 我们的学生很快就能熟练的掌握, 乐在其中。他们充分参与其中后, 又会对下一次的课外活动产生期待,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让学生在主观上“想”运动。

三、开展体育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每当课程结束时, 根据课上学生掌握技能动作的情况, 安排学生一定的课外练习, 教师亲自给予辅导, 学生会乐于接受和积极响应。通过课外辅导, 可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 就会产生自身鼓舞效应。从学生兴趣出发加强正确引导, 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开设俱乐部主要任务是培养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兴趣, 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 上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 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 有了兴趣, 学习就执着, 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如何科学锻炼, 指导学生自己做自己的教练, 自己做自己的医生, 能够为自己开“运动处方”, 能够进行自我评价, 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打下基础。项目的设置应趋向于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非竞技性体育。体育课外活动俱乐部形式实施初期, 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既有趣味性, 又有挑战性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体育项目, 女生相对来说更喜爱运动量较小的休闲娱乐性项目, 羽毛球、乒乓球、形体健美操等, 而对于传统的田径、排球等项目却鲜有人问津。针对这些情况, 如果我们多设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项目, 那么长久困扰广大体育教师的女子锻炼难, 体育弱的问题很快得到改善和解决。采用分层次法的活动方式开展活动。学校可将活动分为四个级别, 初一、初二为一组, 初三一组, 高一、高二为一组, 高三为一组, 每周活动两次, 双休日学生的俱乐部照常活动, 都组织各种体育比赛, 以班级为基本单位, 学生自愿参于, 学生自己组织, 体育教师负责裁判工作兼顾问。每一组别按照学生的体质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又把各组学生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班, 初中级班学生主要任务是提高他们的体育技术、技能, 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 而高级班的学生一般身体素质好, 某一项目有“一技之长”对于这样的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自己锻炼和自主交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组织比赛或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也可协助教师指导初级班的学生, 起到示范榜样的作用, 让学生管理学生。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又培养出一批体育骨干, 为将来终身体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期间的竞赛促进训练。运动训练往往是枯燥的, 而体育比赛却是很吸引人的, 而且在比赛中让学生发现不足和竞争意识, 促使学生自发去锻炼。比赛还是训练过程中的调剂。因此, 可以经常举行一些班级间的教学比赛, 比赛的组织编排执行等程序都可以给学生自己负责。这样一来, 既缓和了学习技术的乏味, 又激发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实现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的过渡。

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引导学生自主锻炼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难题及解决方案 篇7

一、化学过程中的难题

1.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难题

初中时期,学生学习化学比较依赖教师,没有完整成套的学习方法。到了高中,学生学习也是摸不着头脑。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伊始,教会学生学好化学的方法。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学习方法多少也有不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整套化学学习方法,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方法做总结,从而把化学学好。教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积攒了很多经验,而学生却是初次了解这门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初期要着重引导学生。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教育的改革,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性格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沿用自己以前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注意结合新改革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良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都需要教师、学生在学习中去磨合,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中把握好度。

2.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题

学生学习化学,最难的部分就是自己脑不勤,手不勤。化学知识虽然多而杂,但如果掌握好了却是极容易的。化学中涉及的化学元素有很多,比如推断题,几乎每做一道题都会有一个物质的新特性出来,但题考来考去,无外乎就是那几个化学元素,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考它们,不过是因为性质多了点,用途广了点,教师希望学生能从各个方面来把握它。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做题中总结经验,把经常会考的知识点做梳理,不断扩展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控能力,这样,推断题也就不是那么难了。其次就是计算题,高中化学不同于初中化学,初中化学只有最后一个大题是计算题,而且题型简单,高中化学处处都有计算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填空题,每个题型都有,而且出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同样,解决的方法也不一样。所以,很多学生一碰到计算题就放弃。其实,计算题并不难,找准题目中的变量,化学方程式一列,物质之间的关系也就明朗了。考试中化学计算题很多,放弃就意味着会失很多分,所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多做类似的题,把题吃透。也有很多学生表示,计算题最难的部分就是找准物质之间的关系,然后去写方程式,而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也很难,因为方程式会涉及物质的化合价的变化,反应条件等等。所以,学生在平时如果不多做题,很容易就在考试中感到无所适从。

二、教学过程的优化策略

学习贵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应在题目中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比如,在学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那一章节中,因为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很多元素之间都有规律,比如,从左到右,元素的溶沸点开始变化,从上到下,元素的半径也在有规律的变化。规律多当然好,便于学生根据规律做题,但规律多了也不好,因为学生容易记混。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的知识点讲完后,要让学生大量做题,题做多了,不仅能让学生把知识点记劳了,而且规律也铭记于心,在以后的做题中学生就不会犯低级错误了。而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让学生组成小组自己讨论,老师可以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和学生做交流,然后再根据学生不懂的地方做讲解。做到无论学生是通过向学生请教还是向教师请教,都能弄清楚知识点。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因听不懂教师所讲而又没办法向同学请教的尴尬。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新的改革教育方法运用到教学中,这样,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学生教师之间相互讨论,如此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轻松不少。

高中化学的学习,不外乎是教师教育方式的改革和学生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不可能轻轻松松地完成,都需要学生积极配合教师。高中化学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受益匪浅,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常识。

高中经典名著阅读活动方案 篇8

江苏省高邮中学

吴卫东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熟悉经典名著,亲近经典名著,走进经典名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的文学基本素质和文学修养。

【理论支撑】

“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博尔赫斯语),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人格建构和精神建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十分重视经典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重视经典阅读在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语文素养上的独特功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部分第10条指出:“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里不仅指出了高中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而且规定了课外阅读的量化指标。

【现状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除了文科生对经典名著还有些熟悉,因为高考语文加试内容考名篇名著阅读,不少理科生生对经典名著知之甚少甚或一无所知。经典名著阅读步履维艰,现状不容乐观。

探讨形成经典名著盲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典名著本身方面。有的名著的年代距离我们比较久远,有些作品语言文字比较艰深或者篇幅比较长,令不少学生望而生畏,浅尝辄止。

2.学生方面。由于沉重的升学压力,再加上数理化等学科的围剿,连正常的语文教学也只能偏安一隅,更何况涉猎经典名著呢?

3.教师方面。语文教师承担着传播经典名著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大部分教师课业负担太重或其他原因,平时可能很难接触或根本就不接触经典名著,语文课仍然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去教”,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引导,这又怎么能使学生走进经典名著呢?

4.家长方面。很多学生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看到孩子看课外书籍,不问青红皂白就强行阻止。

5.社会环境方面。花里胡哨的网络文学、庸俗低级的地摊文学、粗制滥造的影视文学影响并左右着我们的学生。一部《武林外传》,居然有那么高的收视率,不能不说是悲哀。更有甚者,有些影视剧作不仅不尊重经典名著,而且还在恶搞经典名著,致使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经典名著原来就是这样,根本不需要阅读。【活动内容】

一、阅读活动的开展条件:

1.教师先行研读。语文教师身体力行,自己先读,才能与学生游刃有余地展开交流,更好地指导学生去读经典名著。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一要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二要善于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三要运用新型资源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要有科学的指导。一是书目的指导。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的“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为依据,当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增删;二是时间上的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合理的安排好阅读时间;三是方法上的指导。教师先应教会学生看书的封面、出版社、说明、作者介绍、序言等等正文以外的东西,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如默读、朗读、浏览、赏析、圈点、摘录、批注、比较等。

二、阅读活动的开展形式:

1.复述故事。比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课前布置学生看与此关联的第2回和第3回,上课时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或者精彩的描写片段;

2.专题讲座。比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可以从四个方面来介绍:“作者生平与创作”“主要人物关系”“主要故事情节”和“主要写作特点”等,其中可以穿插人物描写、场景描写的精彩片段。

3.知识竞赛。每个学期可以围绕指定的经典名著从文学常识、主要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方面出几份知识竞赛试题。

4.读书报告会。以校或者班级为单位,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

5.与背诵结合。平时的语文课或者各种类型的考试穿插经典名著知识的默写。

6.利用相关媒体。要求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观看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等。

7.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小论文,并进行展示、比较,最后做出总体评价。

【活动意义】

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黄山谷说:“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高中生正处在认知世界形成、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具体讲有三个方面的效应:

1.精神激励效应。经典名著中那些歌颂英雄人物、抒发豪情壮志、描绘理想的作品,具有强大的精神激励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立志成才是非常必要的。

2.情感熏陶效应。那些描写热爱祖国、思念故乡、歌颂母爱、爱情和友谊的作品,对熏陶和丰富学生的情感具有积极的作用。

3.明理言志效应。绝大部分经典名著在做人、治学、理想追求等方面具有许多至理名言,这些格言警句体现了价值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高度。

【附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诗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诗、泰戈尔诗、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

剧本,如王实甫《西厢记》、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等;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篇9

二、活动内容

(一)时间安排:

xx月xx日上午

(二)活动地点

xx图书馆

(三)活动方式:

1、整理自己负责图书室的图书,及时提醒别人借阅书籍要归还原处,保持图书室的干净整洁环境。

2、公共图书室,可轮流进行整理。

(四)活动内容:

1、去图书馆整理书籍,将摆放凌乱的书籍统一归类,按目录摆放好,方便读者查找。

2、活动中,发现有破损的图书可以协助图书管理员进行保护性修补。

3、在活动中看见不好的行为及时进行提醒并纠正,告知图书摆放等相关信息。

(五)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写好策划,并联系图书馆负责人,说明此次活动内容、方式及目的。

2、活动中期

(1)联系图书馆负责人,是否有必要对整理图书的志愿者进行必要的培训。

(2)活动可以开展时,自行组织人员进行整理。

(3)准备一些必要的修书工具,如胶带、笔、剪刀等,发现破损的书籍及时进行修补。

(六)后期总结

1、活动结束后做一次总结,发现不足与缺点,及时改进。

2、负责人认真登记好参加活动的同学,并做表彰。

3、活动结束后在图书馆门口留影纪念。

(七)注意事项

1、活动时间要按学生的课表安排。

2、活动中志愿者要保持积极认真的态度,工作要仔细耐心。

3、在图书馆活动手机要静音,不能大声喧哗。

高中化学课外活动方案 篇10

关键词:阳光体育 健康第一 增强体质 活动 比赛

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发出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市、区教育局又先后下发关于开展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具体文件。我们在认真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切实把“阳光体育”活动做到实处。让“阳光体育”活动在我们的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和谐飞扬!

要想开展好冬季阳光体育活动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一、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

学校要组织各部门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文件,进一步提高认识,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加强组织领导班子,建立专门负责工作小组:

为了保证学生冬季阳光体育活动的顺利实施,须成立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主管负责,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代课教师、校医、后勤人员组成,此外,还必须分清组成人员的任务和职责。

三、加强宣传营造阳光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

学校要加大冬季阳光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阳光体育活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学生心中。

四、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与课外活动有机相结合:

1、学校在继续执行国家关于每周2--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每周2节体育活动课。体育教研组要积极认真开展好体育教学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方案,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科学健身理念”的培养。

2、要不断完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建立《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并将报告书归入学生毕业档案,做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如实反馈学生体制健康状况。

五、选择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

学校开展冬季阳光体育活动除了以体育课和实施《标准》这些主要载体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譬如,计划每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举行冬季长跑越野赛、校园广播操比赛、跳绳比赛、室内篮球赛、排球赛、下雪天举行堆雪人比赛、雪中足球赛等等。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对户外活动的兴趣和体育锻炼的热爱。

六、我校冬季阳光体育活动具体安排:

星期一

七年级和小学一、二年级室内进行科技创新小制作,由班主任、代课老师负责完成。

八年级和小学三、四年级室外进行跳绳比赛,要求个人之间,班与班之间进行比赛。由班主任、体育教师负责完成。

九年级和小学五、六年级室外进行拔河比赛,要求班与班之间进行比赛。由班主任、体育教师负责完成。

星期二(则是顺序由上往下循环)如下:

九年级和小学五、六年级室外进行拔河比赛,要求班与班之间进行比赛。由班主任、体育教师负责完成。

八年级和小学三、四年级室外进行跳绳比赛,要求个人之间,班与班之间进行比赛。由班主任、体育教师负责完成。

七年级和小学一、二年级室内进行科技创新小制作,由班主任、代课老师负责完成。

星期三、四、五的顺序以此类推。

当本周的活动结束时,对成绩优秀的个人和班级进行表扬和奖励。下一周的阳光体育活动则可以选择别的活动项目让学生参与、发挥。

七、时间上要有保证:

要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

1、每天组织住校生跑早操,以班级为单位跑操,由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负责,时间为20分钟左右。建议走读生每天走或跑步上、放学。

2、每天上午课间操时间组织学生跑操,各班动作要求整齐、大方,口号要响亮。必须跑步进退场,时间为15分钟左右。

3、每个年级每周的体育课与组织当天的阳光体育活动不重复。活动课时间要科学安排。

八、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1.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查运动场地和跑道是否平整无坚硬杂物、组合器械是否牢固等。

2.要教育学生遵守运动安全的卫生要求,加强自我安全保護意识,锻炼时要穿运动鞋,服装一般要求宽松适合,禁止将胸花、别针、小刀等尖锐锋利物品放在衣服口袋里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3.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上的惰性,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工作,为参加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当活动结束时,应组织学生做好整理放松运动,尽快穿好衣服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九、要做好运动锻炼期间的医务监督:

医务监督是指用生理卫生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的身体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通过自我检查,了解对锻炼内容和运动量的适应情况,为今后的体育锻炼提供依据。

十、完善制度,抓好落实,保障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学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逐步逐项落实,学校领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与年终考评挂钩。体育场地器材由教务处、体育教研组具体负责定期维护,预防学生在锻炼中由于器材问题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建议各班鼓励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教体艺〔2007〕14号文: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

2.教体艺[2006] 6号文: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

高中化学课外活动方案 篇11

关键词:重视“双基”,知识网络,消除盲点,纠错

根据《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广东卷) , 高考将会遵循“平稳过渡, 稳中求变”的原则, 确保命题的选拔功能, 同时体现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 反映化学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普通高中一般存在生源素质起点低的情况, 面对目前理科生竞争日趋剧烈的局面和新的高考方案要求, 要想取得良好的高考成绩, 就必须在教学中讲究科学, 打破常规, 勇于探索, 方法得当。下面笔者谈谈高三化学备考工作中的一些策略。

一、重视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教与学

据初步统计, 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 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 也就是说,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以下简称“双基”) 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 “双基”不过关, 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而2010年新高考方案要求的“双基”约占42%的比重。“双基”掌握不好, 不但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还会直接影响考试的成败。因此,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 讲究方法, 注重实效, 教师要引导学生复习到位, 学生要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都真正弄清楚, 尤其要与实际问题融为一体。

但是, 大多数普通高中的学生在学习“双基”时, 只是去背诵、记忆概念和原理的定义, 虽然下了很大功夫,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不知如何运用;有些学生则反映概念和理论抽象、难懂, 不如元素化合物好学。心理学研究表明, 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 对各种各样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概括, 从而把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的过程。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概念的具体例证越丰富, 关键特征越明显, 就越能排除非本质特征, 从而有利于概念的学习和理解, 而这种学习方法是很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的。

例如, 对“勒沙特列原理”的认识, 教材是这样表述的:“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 , 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背诵, 但往往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如果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其深入研究一番, 抽象的理论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可以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1) 对影响平衡的外界条件而言, “改变”一词是指增大还是减小 (升高或降低) ? (2)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 , 平衡是否一定会移动?为什么? (3)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两个条件或多个条件, 能判断出平衡移动的方向吗? (4) 在我们的生活中, 许多状态都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 如大气平衡、水平衡、生态平衡、贸易平衡、人口发展平衡等。一条原本清澈的河流日益受到污染, 虽然河流有一定的自净功能, 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污染, 但河流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的清澈了, 这难道不是一个可以说明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影响, 而非“消除”影响的实际例子吗?

经过一番研究历程, 学生对勒沙特列原理中关于“改变”、“一个条件”、“减弱”等本质特征就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就能通过不断探究和反思最终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复习课就变得生动有趣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教师就能通过驾驭课堂, 让学生感到复习课有真正的内容, 知识点有了升华, 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就得以提高。

二、善待教材

教材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是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是师生复习的蓝本, 是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替代的纲领性文件。而一些普通高中的高考复习, 总喜欢盲目地用一两本教辅资料代替教材的复习, 造成本来基础就薄弱的学生难以消化教辅资料中归纳的知识点, 对知识点的理解往往断章取义。学生经常是因为只记住了结论却不理解过程和实质, 造成一听就懂, 一考就不知从何下手的局面。如学生对喷泉实验现象印象很深刻, 但哪本书上学的, 什么样的情况可以做喷泉实验, 喷泉形成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学生却不知道了, 不加指示剂学生也认为做不了。而透析2007-2010年全国部分省市理综高考试题中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我们更可以深刻领会高考“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的含义。例如:

[例1] (2007广东10) 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A.钠与水反应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 切下绿豆大小的钠, 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 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 加水溶解, 振荡摇匀, 定容。

C.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 用两指捏住胶管, 轻轻挤压玻璃珠, 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关闭活塞, 换一个接收容器, 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例2] (2009广东21) 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Fe (C2 O4) 3]·3H 2O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某小组将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 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实验和探究。请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和以下限选试剂完成验证和探究过程。

限选试剂:浓硫酸、1.0mol·L-1HNO3、1.0mol·L-1盐酸、1.0mol·L-1NaOH、3%H2 O 2、0.1mol·L-1KI、0.1 mol·L-1CuSO 4、20%KSCN、澄清石灰水、氧化铜、蒸馏水。

(1) 将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 (A) 、浓硫酸、灼热氧化铜 (B) 、澄清石灰水 (C) , 观察到A、C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 B中有红色固体生成, 则气体产物是______。。

(2) 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知, 在固体产物中, 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 而盐只有K2 CO 3。验证固体产物中钾元素存在的方法是___, 现象是___。

(3) 固体产物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

(1)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___;假设2:___;

假设3:___。

(2)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3) 实验过程:

根据 (2) 中方案进行实验。在答题卡上按下表的格式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从例1可知, 题目内容几乎完全来自课本的基本实验的再版;而例2的命题意图也是考查考生对CO、CO 2、焰色反应和铁及其化合物等物质性质的掌握, 与它们有关的实验及如何对实验提出假设都能从课本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找到想法和思路。

新高考方案中化学实验的分值有22分, 而学生实验题的得分率一直很低。普通中学的学生往往“望题轻叹”。但是, 如果在复习实验时不是靠题海战术让学生去记结果, 而是注重让学生回归教材, 真正理解来自课本的每一个实验, 把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都做到能口述实验的目的、原理、仪器, 实验的过程、现象、结论;然后让学生以课本的典型实验为载体, 亲自动手实验, 去提高学生的实验知识和技能, 从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这样, 学生就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迁移应用, 不但能保障选择题中的实验题的得分率, 也能大大提高非选择题的准确率。

三、注重归纳总结, 掌握规律, 把握知识网络

化学记忆性内容纷繁复杂, 在课时不多、学生基础不好、精力有限的普通高中, 教师要通过研究考点, 在备考中着力放在考点所对应的学科知识、核心内容的记忆、理解、应用和纵横联系上。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依照《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要求, 对每一个知识点逐一落实, 不留盲点, 全方位复习。例如, 2010年的整个化学试卷虽然只有8道选择4道大题, 但重要的知识点几乎没有遗漏。同时, 当学生把课本知识弄懂后, 要及时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 将知识点加以升华, 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 化学学习, 要注重归纳总结、注重掌握规律。例如, 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 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 (氢化物) →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 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 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 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弄懂其实质。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 “乙烯辐射一大片, 醇醛酸酯一条线”, 按照有机化学反应的七大类型 (取代、加成、消去、氧化、还原、加聚、缩聚) , 归纳出何种有机物能发生相关反应, 并且写出化学方程式。依照官能团的顺序, 列出某种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这样交叉复习, 可以达到基础知识熟练的目的。熟练的标准为“三个一”:一提到某一有机物, 立刻能知道它的各种性质;一提到某类有机特征反应, 立即就能知道是哪些有机物所具备的特性;一提到某一官能团, 便知道相应的化学性质。

通过多种途径的归纳总结, 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而且有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 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 就象一堆零部件没有组装成整机的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一样, 因而学生就经不起考。所以, 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老师指导学生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 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 结成网, 纳入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 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深入研究高考, 敢于号脉高考

2010年高考已经降下帷幕, 从《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广东卷) 》可以看出:新高考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 但考查的知识内容、各板块知识比例与往年差别不大。纵观近几年全国部分省市理综高考试题, 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广东省考卷的命题风格也基本保持稳定, 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 命题者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题, 要敢于号脉高考!新高考方案中的八道选择题 (六道单选、二道双选) 考查的知识应该主要是绿色化学、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共存、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等知识;四道非选择题很有可能分别是实验探究题、工艺流程题、无机综合题、有机综合题各一道。基本技能的考查必将使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 对历年高考典型试题“陈”题新做, 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 推陈出新, 不失是一个好办法。同时, 鉴于普通中学学生生源特点, 对于做习题, 应该要注重做后反思, 不提倡一题多解, 方法太多容易给学生造成负担。

五、把握基础, 消除盲点, 敢于取舍, 切实做好纠错

针对普通中学的学生的情况, 教师要要求学生“打好基础拿好基础分”。

教师要研究考点, 精选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教学案》把《考试大纲说明》的知识点逐一落实, 消除盲点, 抓好课内、课外练习的整合和落实, 使《教学案》有效成为课内、课外的桥梁。

教师要研读好《考试大纲说明》, 该舍弃的知识点要大胆舍弃, 不要给学生加重负担。如物质结构的选修知识、化学反应的方向知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复杂计算、复杂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键的极性、分子的极性、技巧型的化学计算、工业合成的设备、等效平衡等等知识要大胆舍弃。

同时, 复习过程中要切实要求学生做好纠错工作。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 要对错题做出详尽的分析, 教师尤其要帮助学生找出错根源, 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 还是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失误。对出现的错题要作记录, 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再检查, 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 哪些“顽症”尚未根除, 哪些“毛病”是新犯的, 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要求学生每人都有一本错题本, 平时反复多看错题集。每次模考后, 针对学生在考卷中出现的重点问题, 在批改后及时出一份类似题目, 在评讲试卷时把这些题型重新让学生练习, 过一段时间再用滚动的强化训练直到学生正确掌握。通过这样形式的纠错, 让学生在以后解答此类题型时出错误率尽可能的降低。

上一篇:描写玫瑰花的作文下一篇:大学生演讲稿与2018年大学生理想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