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转让合同协议书(共8篇)
资产转让合同协议书 篇1
出让方: ,身份证号: (以下简称甲方)
受让方: ,身份证号: (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因资金周转困难,无力继续经营现有的 ,现决定将该厂全部资产转让给乙方。为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协商一致,自愿订立本合同。
一、转让资产范围:
二、转让价格: 元。
三、价款支付期限及方式:乙方应在 年 月 日前将转让价款 元以现金形式一次性支付给甲方。
四、乙方将转让价款交付给甲方后,自交付当日起,该厂上述所列财产的所有权及风险转移给乙方。
五、甲方在经营期间的债权、债务由甲方自行承担,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六、财产转移后,乙方若继续经营该厂,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责任及风险由乙方自行承担,甲方不再承担任何责任。
乙方经营该厂所得收益归乙方所有,甲方不得参与收益的分配。
七、乙方是否继续聘用甲方在该厂工作由乙方自主决定,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涉乙方的经营活动。
八、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
九、若一方违约,须支付给对方违约金 元。
十、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通过寿光市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十一、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电话: 电话:
住址: 住址:
签约时间: 年 月 日
资产转让合同协议书 篇2
1.案件分析
不久前,我单位在办理房屋抵押登记业务中,当事人持《特定资产收益权转让及回购合同》作为担保主债权合同材料,申请办理房屋抵押权设立登记。此前,我市房屋登记管理机构尚未办理过此类主债权合同担保的房屋抵押权设立登记业务,登记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对于《特定资产收益权转让及回购合同》是否具备主债权合同资格申请房屋抵押权设立登记争议很大,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不能登记。理由是特定资产收益权性质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存在各种法律风险,登记机关难以操作。《物权法》《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房屋登记办法》及《桂林市房屋登记工作指南》(2015 年修订版)等均没有明确此类合同可以作为主债权合同办理抵押登记。
第二种观点认为可以登记。我国金融创新实践中,特定资产收益权转让日益增多,现行法律、法规并未明确禁止该类转让。《特定资产收益权转让及回购合同》虽然在整体上看不属于典型借贷合同、买卖合同,但其中涉及到债权的实现、债务的履行问题,为保障债权的实现,申请人根据“法无禁止皆可为”原则,可以依法设定抵押担保。
2.法律依据
《物权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从法律上说,债就是特定的当事人之间依照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而产生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包括债权和债务两个方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具有平等的特点。《担保法》第二条规定,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债权人需要以担保方式保障其债权实现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设定担保。本法规定的担保方式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就将被提保的对象规定为“由民事关系而产生的债权”。根据《民法通则》对债的定义可知,债是按照合同约定或依法律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债依其发生根据的不同可以分为合同之债、侵权之债、不得利之债和无因管理之债。根据《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可知,担保方式适用于民商行为,国家经管理行为中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不适用于担保。《物权法》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债权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为保障实现其债权,需要担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设立担保物权。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办法所称房地产抵押,是指抵押人以其合法的房地产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向抵押权人提供债务履行担保的行为。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抵押的房地产拍卖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特定资产收益权定义是在特定资产有效期内,优先取得特定财产经营、管理、处置所产生的收益。“特定资产收益权”是指交易主体以基础权利或资产为基础,通过合同约定创设的一项财产性权利,包括股权收益权、应收账款收益权、基础设施收益权、经营性物业收益权等。常见操作模式是,金融机构或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募集资金后,以该资金向特定企业购买特定资产收益权,持有期间由企业向金融机构或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定期支付约定的收益,到期时由该企业或第三方按约定的价格回购该特定资产收益权。
从上述规定可知,《特定资产收益权转让及回购合同》虽然在整体上看不属于典型借贷合同、买卖合同,但在民事活动中,如涉及到债权的实现、债务的履行问题时,为保障债权的实现,都可以依法设定抵押担保。
二、办理抵押登记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特定资产收益权转让及回购合同》作为主债权合同,要符合《合同法》第十二条规定,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办法等,同时也要满足一般主债权合同要求。作为从合同的抵押合同要符合《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抵押合同条款一般包括: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债务人履行的期限,抵押财产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所在地、所有权属或者使用权归属,担保范围等,主合同与从合同内容要具有关联性。
论合同转让中仲裁协议的效力 篇3
关键词:仲裁协议;债务承担;债权让与
中图分类号:D997.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7-0103-02
在国际商事交易中,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将其合同项下的权利或义务转让给第三人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但如果合同是含有仲裁协议条款,当合同转让给第三人时,该仲裁条款是否也应同时转让给第三人,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先行的国际商事仲裁立法和国际公约均未对此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各国的司法实践也不尽相同。
一、仲裁协议转让的理论
在国际商事交易中,当事人订立合同之后将其合同项下的权利或义务转让给第三人的情况是很常见的,理论上也没有太大争议。但是如果合同中含有仲裁条款,合同的当事人将其权利或义务转让给第三方时,该仲裁条款是否同时转让给第三人?换言之,第三人是否应受该仲裁条款的约束?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尚存争议,各国的做法也各不相同。下面就理论上的分歧作一归纳。
1、支持国际商事仲裁条款与主合同同时转让的理论
仲裁协议同合同一样,其效力仅及于合同当事方,而合同的效力只有在当事人合意之下才能及于第三人。因此,仲裁协议作为合同的一种,是否应当对第三人产生效力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仲裁协议是否可以因当事人的合意对第三人产生效力的问题。仲裁协议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契约,且是一种实体法上的契约。从契约的相对性原则来讲,仲裁协议仅仅在双方当事人之间有效力。但随着仲裁实践和仲裁理论的发展,当前的主流做法则认定,在特定情况下仲裁协议对未签署仲裁协议的当事人也产生约束力。
实践中,有许多国家采取仲裁协议与主合同同时转让的做法。在美国法中,涉及仲裁条款转让的多数案件均是在整个合同转让时讨论的。在转让整个合同的情况下,美国法院认为,仲裁条款随主合同一同转让,主合同中关于仲裁条款的规定均可以用来抗辩受让人。法国对仲裁条款的转让无专门规定,法院一般判定在主合同转让时,仲裁协议自动转让。在瑞士,除非某些特殊情况,仲裁协议也应当与其他的权利一同转让。
2、反对国际商事仲裁条款与主合同同时转让的理论
反对国际商事仲裁条款与主合同同时转让的观点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仲裁协议的独立性
从仲裁条款独立性来看,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与合同不同的单独协议,仲裁条款独立于合同的其他条款而存在,不因合同其他条款无效而无效,也不因合同本身的存在与否受到任何影响。因此,当主合同转让时,仲裁条款不随主合同转让而转让,除非双方当事人同意此项转让。
但是,依据仲裁条款提起仲裁的权利应当与其他从权利一样随着主债权的转让而转让。如果争议一方能够在争议出现后,随便以合同无效或不成立对抗仲裁管辖权,那么仲裁条款也就事实上失去其约束力。因此,独立性是为了保证仲裁程序的顺利开始,而仲裁条款的转让则是为了保证仲裁程序的顺利完结,以仲裁条款自治性反对仲裁条款随合同转让自动转让是不合理的。
(2)缺乏书面仲裁协议
仲裁是基于双方的合意而产生的协议。各国仲裁法与国际上有关的公约均要求仲裁协议是书面的方为有效。双方当事人如果没有在书面的仲裁协议上签字,就不受仲裁协议的约束。但是随着商业实践的发展,这一要求已逐渐放宽,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确认或者正逐步接受一些没有签字的仲裁协议的效力。所以以需要书面仲裁协议来反对仲裁协议的自动转让的说服力不强,也不符合放松仲裁协议形式要求的国际趋势。
二、不同情形下仲裁协议的效力
合同的转让,准确地说是合同权利、义务的转让,指在不改变合同关系内容的前提下,合同关系的一方当事人依法将其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全部或者部分地转让给第三人的法律行为。合同转让分为合同承受、债权让与和债务承担三种情形,若合同出让人与合同相对方之间在原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那么对该仲裁协议效力的确认应区别对待。
1、合同承受时仲裁条款的效力认定
合同的承受又称合同概括转让,即合同的整体权利义务全部转让给受让人。在合同承受中,合同的转让人经合同另一方或者其他方当事人的同意,将其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概括移转给受让人,如果原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该仲裁条款对合同的受让人与合同的其他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除非在合同的转让过程中,受让人或合同的其他方当事人有相反的意思表示。即在合同承受的情况下,适用的是仲裁条款“自动移转规则”(Antomatic Assignment Rule)。这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
2、债务承担时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
在合同债务承担的情况下,与合同承受的情形类似,债务人转让债务同样需要得到合同的另外一方当事人的同意,因此,原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对受让人和债权人应当具有约束力,除非受让人或者债权人双方或者一方有相反的意思表示。对于合同债务承担,各国一般都规定:债权人的同意是使债务承担有效的最主要条件。债权人同意债务转移,债权人若愿意继续采取仲裁方式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其明示同意债务转移时就视为同意仲裁条款一并转移给受让人。若债权人未明示同意,同时在合理期限内未作出有相反意思表示的特别声明或保留,也视为债权人同意原债务人将仲裁条款中的权利义务随合同债务一并转移给受让人。因此,原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对受让人和债权人应当具有约束力,除非受让人或债权人双方或者一方有相反的意思表示。
3、债权让与时仲裁条款的效力认定
这种情形在国际上争议较多,各国做法不一。在合同权利转让的情况下,各国大多规定转让不需债务人同意,而只要对债务人通知即可对其生效。所以,大多数国家否定了仲裁条款对受让人和债务人的效力。但是,近来也有国家承认在债权让与时,原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对受让人和债务人即合同的另外一方当事人同样有效。法院和仲裁庭对此种情况下仲裁条款自动转让原则的论述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将仲裁条款视为基础合同的从属权利。仲裁协议作为主合同的一个组成部分,唯一的目的是保障合同权利的实现,由此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属于合同的附属权利,应当与合同其他条款项下的权利处于相同的法律地位,受附属权利转让规则的支配。因此在主合同转让时应该自动转让。(2)对各方公平合理的期待进行分析。合同权利的转让仲裁条款自动转让并不损害相关当事人对合同的公平合理预期。从债务人的角度分析,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合意达成仲裁就意味着仲裁不仅是其应当承担的义务,也是其享有的权利。债务人的义务在原合同权利转让后一般并没有实质地改变。如果仲裁条款不能自动转让,那么只要原合同当事人将合同权利转让给第三人,他就可以逃避仲裁的义务,这样仲裁条款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从债务人权利的角度而言,原合同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有理由认为债务人本来是希望以仲裁的方式来解决履行合同产生的争议的。如果仲裁条款不能自动转让,债务人就必须通过诉讼解决争议,其仲裁解决争议的合理期待就要落空。从受让人权利角度看,只要转让合同有效,他所受让的合同权利就应该得到保护,没有理由认为受让人就其受让的权利所受到的保护要比转让人少,故在一项转让中,仅仅让与合同权利而不转让对该权利的保护是难以想象的。从受让人义务分析,受让人不应当被置于比转让人更优越的地位,如果原合同对债权所附加的条件之一是以仲裁方式解决有关争议,那么受让人无权摆脱仲裁的约束。
三、结论
无论从仲裁的产生来看,还是从世界各国的普遍实践来看,仲裁制度的最根本属性在于尊重当事人的自主意志,实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当事人在选择解决他们之间纠纷的方式上拥有一定的意思自治,这种意思自治不仅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尊重,而且当事人自己也要受到自己选择的制约。在国际国内民商事争议解决机制中,仲裁所具有的合同因素就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这一原则。“无合意则无仲裁”是由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决定的,根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是一个合意的过程,前提是当事人一致认可以其选定的方式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议。从表面上看,对仲裁合意的要求形成了国际商事仲裁条款转让强有力的阻碍,因为原仲裁条款中没有也不可能表现出非转让方当事人与受让人之间的仲裁合意,如果仲裁条款签字方在未经受让人同意的情况下将仲裁义务强加给他,那么受让人的权利就会受到侵害,使其不能享有通过公正和公开的法院审判维护自己权利的自由,也就否定了他应得的法律援助。但实际上,国际商事仲裁条款转让并没有否定“无合意则无仲裁”这一基本定律,恰恰相反,确定仲裁条款对受让人和非转让方合同当事人的约束力,必须以当事人意图为基础,因为在国际商事合同发生转让的情况下,通常在转让人和非转让方合同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仲裁条款中根本没有提及该仲裁条款对受让人的效力,在合同转让后,就必须借助对当事人合意的推定来实现仲裁对当事人合意的要求。在国际商事合同转让中,不论从常理还是法律的观点看,合同当事人都可以在授予受让人权利时加以一定限制。合同转让,其中的仲裁条款是否一同转让,是转让协议的解释问题,归根结底,这一解释要服从当事人的意愿。在合同转让时,如果转让人、受让人和非转让方合同当事人明确改变或排除了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原仲裁条款对受让人不具有拘束力,反之,则对受让人有拘束力。
对受让人而言,当债务人与转让人之间的合同载有仲裁条款时,受让人有合理的机会考虑在其受让了合同权利,取得债权人的地位时,通过仲裁解决他和债务人之间的争议对他是否有利。如果他不愿接受仲裁条款,他就应当在合同转让时向转让人表示反对继续适用仲裁条款;否则,他就应当受仲裁条款的约束。
参考文献:
[1]谭兵.中国仲裁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2]崔建远.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赵秀文.国际商事仲裁及其适用法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乔欣.比较商事仲裁[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5]于喜富.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与协助——兼论中国的立法 与司法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6]张圣翠.国际商事仲裁强行规则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顾华宁.国际商事仲裁条款转让问题研究——基于国际商事合同转让[D].西南政法大学,2003.
[8]赵健.长臂的仲裁协议——论仲裁协议对未签字人的效力[J]. 仲裁与法律,2000,(1).
部分资产转让合同 篇4
受让人姓名或名称(以下称乙方):
企业/公司的基本情况:……
为了实现经营需求,甲乙双方经协商,就××企业/公司名称及部分资产的转让达成一致意见,出让人与受让人就合同条款作如下约定:
第一条××企业/公司的部分资产与名称(字号)同时转让给乙方,具体资产明细如下:……
第二条甲方保证对出让的名称及资产依法享有所有权及处分权,保证权利不存在任何争议、不存在被法院冻结、不存在公司章程对股权出质或转让有特殊规定等情况。甲方保证出让资产在签订本合同时未设定任何形式的担保,也未转让、赠予或以其他方式处置于其他人。
第三条移交的时间
甲方在本合同订立后 日(注:日期可以由甲、乙双方自由约定)内移交资产并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以便乙方接收资产并办理名称申请。
第四条签约地点
第五条其他约定事项
(1)如因不可抗力原因致本合同须作一定删节、修改、补充时,应不免除或减少甲方在本合同中所承担的责任,不影响或侵犯乙方在本合同项下的权益。
(2)本合同生效后,甲、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除经双方协议一致并达成书面协议。
(3)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名称自核准后生效。
(4)本合同一式三份,甲方、乙方及工商登记机关各执一份。
(5)甲、乙双方因本合同引起纠纷,由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出让人签字(公章) 受让人签字(公章)
国有资产转让合同 篇5
精选范文:国有资产转让合同(共2篇)转让协议书
转让方:(以下简称“甲方”)法定住所: 法定代表人:
受让方:(以下简称“乙方”)法定住所: 法定代表人:
本合同由甲方和乙方于 年 月 日在 地订立。
鉴于甲方在 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合法拥有 %的股权,该公司于 年 月 日在深圳市工商局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由甲方、、和 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金为人民币 万元。甲方占 %的股权,应出资 万元人民币,实际出资 万元人民币; 占 %的股权,应出资 万元人民币,实际出资 万元人民币; 占 %的股权,应出资 万元人民币,实际出资 万元人民币。现甲方有意转让其在 公司拥有的 %的股权,并且甲方转让股权的要求已获得 公司股东会及甲方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其他股东均放弃优先购买权。
鉴于乙方同意受让甲方在 公司拥有的 %的股权。鉴于 股东会也同意乙方受让甲方在该公司拥有的 %的股权。
基于上述条款,甲乙双方当事人经友好协商,本着公平互利的原则,就甲方在 公司拥有的 %的股权转让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股权转让的价格及价格的支付方式
1、甲方同意根据本合同所规定的条件以 号评估报告所列的评估范围、评估结果为依据,以 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将其在 公司拥有的 %的股权转让给乙方,乙方同意以此价格受让该股权,上述资产评估报告作为本合同的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乙方同意以下列方式将合同价款支付给甲方(下列1、2条任选一条)
(1)乙方同意在本合同生效之日起,按将本条第一款所规定的价款一次性支付给甲方。
(2)乙方同意在本合同双方签字之日起向甲方支付总价款的 %作为保证金,在向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办理交易鉴证前向甲方支付总价款的 %,在甲乙双方办理完工商变更登记前向甲方支付剩余的 %的价款。第二条 保证(下列1、2条任选一条)
1、甲方保证其按本合同第一条第一款规定转让给乙方的股权是甲方合法拥有的股权,甲方拥有完全、有效的处分权。甲方保证对其所转让的股权没有设置任何质押权或其他担保责任,并免遭任何第三人追索。否则,甲方承担由此引起的所有经济和法律责任。
2、甲方已将所拥有的在被转让企业的 %的股权于 年 月 日向 作质押,但现在甲方已征得质押权人的书面同意,同意甲方将该股权按本合同的规定转让给乙方。
3、乙方保证按本合同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条件支付价款,作为保证,乙方应在合同生效之日起 天内一次性向甲方支付本合同第一条第一款所规定价款的 %作为保证金,该保证金视为乙方支付给甲方的价款的一部分。第三条 债权债务的承担
本合同生效后,若发现属于本次股权转让前资产评估报告以外的被转让企业的债权债务,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或由乙方先予代收或垫付,最终应由甲方承受。第四条 职工安置条款(100%股权转让时适用)(当事人双方可自行约定被转让企业职工的安置方式,或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执行,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政策。)第五条 产权交接方式
(双方当事人应约定股权交接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第六条 股权转让有关费用的负担
双方同意与本合同规定的股权转让有关的费用,由 公司承担,或由甲乙双方各承担50%。第七条 违约责任
1、如果本合同任何一方未按本合同的规定适当地、全面地履行其义务,应该承担违约责任。
2、如果乙方未能按本合同第一条第二款的规定按时支付股权价款,则除按本合同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向甲方支付保证金外,每迟延一天,应按迟延部分价款的 ‰支付滞纳金。乙方向甲方支付保证金或滞纳金后,如果乙方的违约给甲方造成的损失超过保证金或滞纳金数额,或因乙方违约给甲方造成其他损害的,不影响甲方就超过部分或其他损害要求赔偿的权利。
第八条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变更或解除本合同,但甲乙双方需签订变更或解除合同书,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生效。
1、由于不可抗力或由于一方当事人虽无过失但无法防止的外因,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
2、一方当事人丧失实际履约能力;
3、由于一方违约,严重影响了另一方的经济利益,使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
4、因情况发生变化,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同意;
5、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情况出现。第九条 争议的解决
1、与本合同的有效性、履行、违约及解除等有关的争议,甲、乙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
2、经协商不能解决争议的,则任何一方可向深圳市仲裁委员会或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圳分会申请仲裁,或向深圳市人民法院起诉。第十条 合同生效的条件和日期
本合同由双方合法代表签字、盖章,并经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鉴证后,自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变更登记之日起生效。
第十一条 其他条款
(当事人可根据具体情况约定其他条款,有双方当事人商定)
第十二条 附则
本合同正本一式 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存档一份,其他报有关部门备案。
转让方(签章)授权代表(签字):
受让方(签章): 授权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鉴证机构:(签章)年 月 日
[国有资产转让合同(共2篇)]篇一:国有资产转让合同 转让方:
(以下简称“甲方”)
法定住所:
法定代表人:
受让方:
(以下简称“乙方”)
法定住所:
法定代表人:
本合同由甲方和乙方于 年 月 日在 地订立。
鉴于甲方在 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合法拥有 %的股权,该公司于 年 月 日在深圳市工商局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由甲方、、和 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金为人民币 万元。甲方占 %的股权,应出资 万元人民币,实际出资 万元人民币; 占 %的股权,应出资 万元人民币,实际出资 万元人民币; 占 %的股权,应出资 万元人民币,实际出资 万元人民币。现甲方有意转让其在 公司拥有的 %的股权,并且甲方转让股权的要求已获得 公司股东会及甲方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其他股东均放弃优先购买权。
鉴于乙方同意受让甲方在 公司拥有的 %的股权。
鉴于 股东会也同意乙方受让甲方在该公司拥有的 %的股权。
基于上述条款,甲乙双方当事人经友好协商,本着公平互利的原则,就甲方在 [国有资产转让合同(共2篇)]公司拥有的 %的股权转让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方同意以此价格受让该股权,上述资产评估报告作为本合同的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乙方同意以下列方式将合同价款支付给甲方(下列1、2条任选一条)(1)乙方同意在本合同生效之日起,按将本条
2、一方当事人丧失实际履约能力;
3、由于一方违约,严重影响了另一方的经济利益,使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
4、因情况发生变化,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同意;
5、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情况出现。
受让方(签章): 授权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鉴证机构:(签章)年 月 日
篇二:国有资产转让协议范本
资产转让协议
本协议由下列双方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称“中国”)_________订立:
转让方:_________(以下称“甲方”),其法定地址为:_________; 竞得人:_________(以下称“乙方”),其法定地址为:_________。
鉴于:
1.甲方系依据中国法律合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的法人,合法持有_________(定义见下文)的全部资产;
2.乙方系依据中国法律合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的有限责任公司或_________,合法从事其目前正在从事的业务;
3.乙方以拍卖方式竞得甲方_________的全部资产,甲方亦有意以拍卖成交价格向乙方转让上述资产;
4._________政府已经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出具批复,同意甲方将_________的资产以拍卖的方式转让,该批复列载于本协议附件一;
5._________政府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作出批复,对于_________的资产评估报告(定义见下文)予以确认,该批复列载于本协议附件二;
6.甲方以拍卖方式转让_________资产,乙方竞得该资产,为促使甲乙双方之间资产转让的顺利完成。
就_________的资产转让事宜,甲方和乙方在此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达成协议如下:
3.转让生效日:本协议
以及其它的办公室设备和运输工具。
2.不动产列载于资产评估报告内的机房及其他设施。
3.文件和资料与转让资产有关的或附属于转让资产的全部业务记录、财务及会计记录、营运记录、统计资料、说明书、维护手册、培训手册等文件和资料,无论是以文字形式或以电脑软件、硬件形式或其他形式予以记录的。
3.在本协议签署日及转让生效日,没有正在进行的、以甲方为一方的或以转让资产的任何部分为标的的,如作出对甲方不利的判决或裁定即可能单独或综合一起对转让资产状况或业务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任何诉讼、仲裁或行政处理程序。
4.与转让资产有关的、影响转让资产的合法性或甲方对其所有权的合法性的所有文件、许可、批准、同意、授权,包括但不限于本协议附件三所列者,甲方均已取得,不存在任何法律上的瑕疵。
5.转让资产中一切按照中国法律和行业惯例应该保险的财产,在本协议签署日均已由甲方投保,甲方保证在转让生效日前不采取任何行为,亦不忽略任何行为,使上述保单成为无效或可能成为无效。
6.截至转让生效日,甲方并无任何正在生效的非正常商业条件的生产、经营合同或安排并因此对转让资产的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7.甲方在转让生效日之前对转让资产所占用土地的使用是合法的,并不需要补交任何税费,且并不存在任何未正式向乙方披露的因甲方在转让生效日前对土地的使用而需要乙方承担或履行的义务或责任。
8.甲方没有关于有关转让资产的、一旦披露便会影响到签订本协议或本协议任何条款的原意被改变的事实未向乙方披露。
9.甲方的高级管理人员或相关的知情人士对有关转让生效日前的与转让资产有关的商业或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对外透露或基于商业的目的使用上述秘密。
[国有资产转让合同(共2篇)] 10.在转让生效日后,甲方本身不会(而甲方亦将促使其下属单位)在中国境内或境外以任何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本身经营、或透过合营或持有其他公司或企业的股份或其他权益)参与任何对有关企业的业务实际或可能构成直接或间接竞争的业务或活动。
11.在相关期间按照以往的正常方式对转让资产进行使用及保养及经营管理。
12.即使在转让生效日后,上述声明、保证及承诺将继续有效。
乙方在此向甲方声明、承诺及保证如下:
1.乙方是依据中国法律成立并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或_________,其合法拥有其正在拥有的资产,并合法经营其正在经营的业务。
2.乙方有充分的权利进行本协议所述的资产转让,并已经获得签署和履行本协议的一切合法授权。
3.乙方将按照国家法律及有关政策的精神与甲方共同妥善处理本协议所述产权转让过程中的任何未尽事宜。
4.按照本协议的规定向甲方支付转让价款。
资产转让协议书 篇6
受让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按照诚实信用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经双方协商一致,就甲方向乙方转让其拥有的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转让事项:
甲方将其拥有的 按双方协商的价格 转让给乙方。
乙方同意受让甲方的 ,并按的协商价格收购。
第二条双方的权利义务:
甲方保证本合同第一条转让给乙方的实物资产为甲方合法拥有,甲方拥有完全、有效的处分权。甲方保证其所转让的实物资产免遭任何第三人的追索。否则,甲方承担由此而引起的所有经济和法律责任。
乙方保证依本合同第一条规定的价款,在本合同生效之日起 天之内向甲方支付规定的价款的%。乙方应将其余的%转让价款在 年 月 日之前向甲方支付。
甲方保证在乙方支付首款后,将出让资产交付受让方,运输费用由双方协商解决。
第三条违约责任:
如果本合同任何一方未按本合同的规定,适当地、全面地履行其义务,应该承担违约责任。未违约一方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和损害,应由违约一方赔偿未违约一方。
如果乙方未能按本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转让价款,迟延一天,应支付迟延部分总价款的 %作为违约金,由乙方向甲方支付。
第四条合同的解除:
1.经核实资产状况与甲方提供的资料不一致或资产有权属纠纷,乙方有权解除合同;
2.甲乙双方经协商同意,可以变更或者解除本合同。
3.甲方伪造事实证据、隐瞒重要情节、提供非法权益凭证,乙方有权解除合同。
第五条费用的负担:
双方同意共同负担本转让合同实施所发生的有关费用,甲方承担,乙方承担。
第六条合同纠纷:
甲乙双方就本合同发生纠纷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向 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第七条合同生效:
1.本合同一式份,甲方执 份,乙方执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合同自签订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资产转让合同协议书 篇7
一、案例背景
假设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高新技术企业, 适用所得税税率为15%。为攻克一项高新技术, 2007年A公司引进一条全新工艺试制生产线。就该生产线A公司已向当地科技管理部门立项并获得批准, 预算费用为2000万元。2007年、2008年、2009年A公司为该研究开发项目累计投入1800万元, 其中包括研发过程中领用原材料700万元、研发专用仪器设备900万元 (由于技术进步, 产品更新换代较快, 该仪器A公司按3年加速折旧, 每年折旧费用为300万元, 已报当地税局批准) 、工艺装备开发费用及科研人员工资合计200万元。截至2009年, 上述试制生产线已经取得一定科研成效, 但尚不能证明运用该生产线产生的产品市场前景。根据《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试行) 》, A公司将上述研究开发项目投入1800万元确认为研发费用, 并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 的规定, 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 即2007至009年度A公司因此项业务可享受的所得税优惠金额为:1800×50%×15%=135万元。同时, 研究开发投入的材料、设备均凭增值税发票抵扣, 即2007至009年度累计进项税抵扣金额为: (700+900) ×17%=272万元。2010年为增加该产品线研发投资, A公司拟与B公司合资设立C公司, 并将上述试制生产线及研发的新工艺技术一并注入C公司名下。
二、备选方案及比较
方案一:A、B公司合资成立C公司, 其中A公司以试制生产线及1000万元现金取得C公司60%的股权, 并对C公司实施控制;B公司以现金2000万元取得C公司40%股权。经第三方中介机构评估, 该生产线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
上述方案对A公司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影响:
根据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 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对外投资, 应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销项税。
根据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 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 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 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同时, 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形成知识产权如专利权、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 其用途有两大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生产使用, 即形成的知识产权用于企业生产产品, 为增值税应税项目, 从这个角度看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二是转让知识产权, 而无形资产的转让是计交营业税, 为非增值税业务, 从这个角度看其进项税额不可抵扣 (类似于工程建设所用材料的进项税额不可抵扣) 。
另外个别省市国税明确规定, 研发活动的试制品或研发产品直接对外销售或作为企业用于销售产品的组成部分的, 其研发品成本中的材料、燃料及动力等费用, 不得加计扣除。而其他省市税务局虽然没有明文规定, 但对于与研发活动相关的开发产品或技术成果直接对外销售或作为销售产品的组成部分的, 其之前扣除的材料等费用, 在实务操作中也不允许加计扣除。由于A公司将其原本为改进生产工艺的试制生产线作为投资对价, 实际相当于转让技术成果, 已经改变其用途, 因此之前抵扣的进项税需要转出。而之前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 在与当地税务局沟通过程中, 税务局质疑计入研发费用的技术成果转让属于改变用途, 应补缴所得税。
综上A公司视同销售应缴纳增值税=2000×17%=340万元
视同销售应缴纳的所得税=2000×15%=300万元
进项税税额= (700+900) ×17%=272万元 (之前抵扣的进项税由于改变用途应转出)
应补缴企业所得税=1800×50%×15%=135万元 (之前加计扣除的所得税优惠应补缴)
整个业务对A公司的税务的影响是:当期应缴纳及补缴的税款合计为340+300+272+135=1047万元。
上述方案从集团层面对A集团 (A公司及其子公司C公司) 的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影响:
在合并报表层面, A公司视同销售应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与C公司购进试制生产线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可以抵消;A公司视同销售应缴纳的所得税与C公司购进试制生产线作为固定资产可以税前抵扣的折旧费对所得税影响 (假设C公司将试制生产线作为固定资产, 按5年计提折旧, 这该折旧费用对所得税影响为:400×15%=60万元) 可以抵消部分;其他方面整个业务对A集团与对A公司的税务影响相同, 因此上述业务对A集团的税务影响为: (300-60) +272+135=647万元。
方案二:A公司出资3000万元、B公司出资2000万成立C公司, 则A公司持有C公司60%股权, B公司持有C公司40%股权, A公司对C公司有控制权。A公司以每年400万元的租金将试制生产线经营租赁给C公司。
根据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财政部令第52号) (以下简称“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 上述经营租赁业务A公司应按“服务业—租赁业”缴纳营业税。
而根据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8号) 第十条规定, 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A公司将用于增值税项目的资产出租, 改变其原有用途, 增值税进项税应转出。
综上A公司应缴纳营业税=400×5%=20万元。
进项税税额= (700+900) ×17%=272万元 (之前抵扣的进项税由于改变用途应转出) 。由于租赁业务, A公司应就租赁收入征收所得税=400×15%=60万元。整个业务对A公司的税务的影响是:当期应缴纳及补缴的税款合计为20+272+60=352万元。
在合并报表层面, A公司租赁收入与C公司的租赁支出可以抵消, 所以对合并报表层面所得税无影响;其他方面整个业务对A集团与对A公司的税务影响相同, 因此上述业务对A集团的税务影响为:20+272=292万元。
方案三:A公司出资3000万元、B公司出资2000万成立C公司, 则A公司持有C公司60%股权, B公司持有C公司40%股权, A公司对C公司有控制权。A公司将试制生产线融资租赁给C公司, 租赁期为5年 (合同约定租赁期满后所有权不转让给C公司) , 租赁合同利率为4.04%, 每季度收取租金100万元。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租赁业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0]第514号) 规定, 对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所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 无论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是否转让给承租方, 均按2008年《营业税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0号) 的有关规定征收营业税, 不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 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 征收增值税, 不征收营业税;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未转让给承租方, 征收营业税, 不征收增值税。由于A公司不属于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且其租赁的货物所有权未转让给承租方, 因此A公司将试制生产线租赁给C公司应根据“服务业—租赁业”征收营业税。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纳税人经营融资租赁业务, 一起向承租人收取的全部价款和家外费用 (包括残值) 减去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后的余额, 以直线法折算出本期的营业额。
则A公司应缴纳营业税= (2000-1800) ×5%×1/5=2万元。
进项税税额= (700+900) ×17%=272万元 (之前抵扣的进项税由于改变用途应转出) 。由于租赁业务, A公司应就租赁收入征收所得税=68.71×15%=10.30万元 (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当期应确认融资收入, 具体请参见表1)
整个业务对A公司的税务的影响是:当期应缴纳及补缴的税款合计为2+272+10.30=284.3万元;
在合并报表层面, A公司租赁收入与C公司的租赁支出可以抵消, 所以对合并报表层面所得税无影响;其他方面整个业务对A集团与对A公司的税务影响相同, 因此上述业务对A集团的税务影响为:2+272=274万元;
综上所述, 三个方案分析比较如表2所示:
方案二、方案三较之方案一税赋明显减轻的主要原因是:首先试制生产线租赁所需缴纳的营业税较之将试制生产线投资视同销售需要缴纳的增值税从税基上 (由销售收入变为租金收入或全部价款和家外费用减去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后的余额) 明显减少, 税率也明显减少 (由17%变为5%) ;同时方案一由于将研发阶段工艺开发的成果作为投资对价投资给C公司, 相当于改变其用途, 虽大多数省市国税局未明文规定, 但在实际操作中多认定为改变用途需要补缴之前年度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而享受的所得税优惠;另外将试制生产线投资视同销售对所得税的影响较之租赁收入对所得税的影响从税基上看也小得多。
方案三较之方案二税赋减轻的主要原因是:就营业税的税赋而言, 融资租赁有明显的优惠。首先融资租赁的税基可以扣除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 经营租赁需将租赁收入作为营业额纳税;另外融资租赁按实际利率确认当期租赁收入, 租金相同的情况下, 融资租赁收入较之经营租赁收入要少得多, 其对所得税的影响也要少。最后融资租赁从实质重于形式上来看, 相当于资产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承租方, 这也符合A公司设立C公司的初衷。
综上所述, 从该案例分析可得出以下启示与建议:
第一, 税法规定, 纳税人直接用于生产应纳增值税产品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用于非应纳增值税项目的, 则不予抵扣。按此规定, 从销售产品的角度来看, 纳税人研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而用的材料属于用于非应税项目 (实际上用于研发没有形成产品销售) , 其所用材料取得的进项税不能抵扣。但如果从研发目的角度来看, 如果研发的目的是为企业生产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 即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 则可抵扣, 即使将来研发失败, 也可视为可以预见的损失, 而不应作为不可预见的非常损失, 已抵扣的进项税额不作转出处理。由于国家近年出台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较多, 但对此并未明确。为此, 建议税务机关尽快就此问题尽快予以明确。
第二, 个别省市国税明确规定, 研发活动的试制品或研发产品直接对外销售或作为企业用于销售产品的组成部分的, 其研发品成本中的材料、燃料及动力等费用, 不得加计扣除。其他省市国税局虽未明文规定, 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研发产品改变用途的, 对其之前享受的材料、燃料等费用享受的加计扣除所得税优惠需补证。另外企业所得税法规尚没有明文规定对企业研发的试验品及研发报废的产品、材料进行如何处置, 对此取得的收入如何征税也未做出规定。建议税务机关补充相关条款将此问题尽快予以明确。
参考文献
收益权转让引不良资产市场新方向 篇8
试点开启促发展良机
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8月2日发布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的两项细则,随着该细则出台,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将于近期实质启动。目前第一批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机构名单已定,包括银行和信托公司;首单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信托计划将于近期落地发行。这意味着,银行不良资产出表渠道将从不良资产证券化扩大至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这将成为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一大利好。
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工作酝酿已久。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监管层除了提及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之外,也提及了开展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工作。实际上,此前已有不少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开展了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不过,此次相关细则的发布,是监管层第一次对不良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作出单独的严格规定。
细则规定,正常类信贷资产收益权与不良信贷资产收益权应分别转让,出让方银行不能构建混合信贷资产包。这意味着将不良收益权包装成正常类收益权进行转让的行为将被严禁。
与此同时,细则还规定,开展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的,在继续涉入情形下,计算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比例和拨备覆盖率等指标时,出让方银行应当将继续涉入部分计入不良贷款统计口径;不良资产收益权的投资者限于合格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参与认购的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和资产管理计划不得投资。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在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中,银行通过对于未来的现金流和回收状态的测算情况,将由此产生的未来收益权流转给其他机构,可实现不良资产的提前变现,在降低不良率的同时,也为不良资产的处置提供空间。此外,随着国内供给侧改革加速推进,国内银行不良贷款将迎来爆发期,不良资产处置业务迎来发展良机。
目前第一批127家可参与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的试点机构的名单已经划定,包括多家银行和信托公司。这对当前的不良资产市场无疑将是个好消息。
“不良资产收益权的转让,政府开始放宽对银行不良资产的管控,这意味着民间资本的参与将越来越常规化,整个不良资产市场逐渐走向市场化,侧面促进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创新,进而缓解当前不良资产总量持续增加的压力。”资芽网创始人兼CEO张洛夫向《经济》记者表示,尽管这是一个好的信号,但从深层次来看,此举并不能解决不良资产市场的根本问题,行业痛点依旧存在,信息不对称、交易不规范等问题让不良资产市场难以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
据此,张洛夫预计,在市场初期,业务开展规模将会十分有限。“由于银监会对银行的监管一直从严,在不能通过转让收益权实现不良出表的情况下,银行对此项业务的进行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投入。”
不良率攀升总额仍在增加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总量仍在不断攀升,不良资产处置领域将孕育出一片广阔的蓝海。据公开数据统计,不良贷款率从2013年二季度开始连续上升,到2016年一季度,已连续11个季度上升。
近日,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透露,截至今年5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已超过2万亿元,不良率突破2%,达2.15%。据统计,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4373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52亿元;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则为1.75%,与上季末持平。此外,同期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80.8万亿元,其中关注类贷款余额3.3万亿元,较一季度增加1243亿元。
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庄恩岳也向《经济》记者表示,目前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大幅增加。根据银监会最新统计,现在不良贷款约为1.98万亿元,占比2.01%,其中,五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7000多亿元,股份制银行2500多亿元,城市商业银行(1147家)1800多亿元,外资银行130亿元左右。另外关注类贷款3万亿元,企业应收账款11万亿元,“这是隐患”。
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向《经济》记者分析称,2016年下半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运行仍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挑战,小微企业风险的持续暴露,化解过剩产能、出清“僵尸企业”的力度不断加大,都会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大型企业债务违约和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分化风险也需警惕,“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良贷款增长态势仍将持续。”
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同步攀升的是,网贷行业的不良率也屡创新高。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底,我国网贷行业总体贷款余额约4300亿元,如果按15%-20%的不良率估算,行业的坏账规模可能达到645亿-860亿元。
对于这一点,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向《经济》记者分析称,不良率不断攀升的原因在于当前宏观经济面的下行和产业结构的转型。
此外,于学军向记者表示,不良资产的大量产生与中国的外贸总量下降息息相关。
“金融危机前,我国长期维持着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在2006年达到顶峰——65%,由于金融危机的出现,导致西方国家需求下降,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于学军分析称,自2012年起,中国的经济下行压力就已经显现,2011年的外贸进出口为增长22.5%,2012年出现断崖式下降,与之呼应的是,2012年期,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也大幅上升,“先是从浙江开始,然后向长三角和珠三角蔓延”。
于学军认为,由于浙江以民营企业为主,而且具有“小而散”、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的特点,一旦世界经济出现问题,对浙江的影响就会非常显著。而现在,传统能源地区如东北、山西日子都不好过。
nlc202309091453
于学军把大量不良资产的出现归结为4个因素,第一,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发生变化,从负债消费转向去杠杆,对我国外贸有非常严重的影响;第二,我国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成本优势难再回来;第三,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对生产加工企业非常不利;第四,企业的税费成本持续上升,苦不堪言。
“虽然当下不良资产总额和不良率连续上升,但未来不良率有可能平稳甚至出现下降,但不良资产总额会持续增加。”于学军解释称,由于政府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会使得不良贷款率的分母增多,民营企业的不良资产增长会使分子增加,但分子的增速不及分母,所以不良率可能不会增长,但不良资产总额会增加。
供给侧背景下如何抓痛点
如何处置不良贷款,化解不良贷款潜在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保持稳健经营的首要任务。“十三五”时期,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伴随着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拉开大幕,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也再次得到扩展。
庄恩岳表示,现如今不良资产处置正面临一些新的形势。“不良资产剥离与处置将由政策性、准商业性向市场化转变。不良资产交易市场竞争加剧,AMC牌照价值的重要性下降,资产管理公司只有加大业务创新,盘活和提升不良资产价值,才能提高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良资产处置应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相结合。”在他看来,在不良资产处置中,要以开放的心态引入产业资本。
在AMC生态链中,资产处置的公司处于相对核心的位置,连接着银行和中介机构,溢价能力强。
据庄恩岳介绍,不良资产市场生态系统包括4个环节。在上游来源,为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在处置环节,为国有四大AMC、地方性AMC以及不持牌AMC三类机构;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拍卖公司、征信公司、资产评估机构、证券交易所为代表的服务性机构;以及终端投资方,指需要这些不良资产(房产、厂房、设备、股权等)并最终购买的买家,包括上市公司、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者以及秃鹫基金。
在整个不良资产市场生态系统中,民间处置机构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机会。
“对于不良资产处置机构来说,收益权转让试点,可以看作是一个开放的信号,正是民间不良资产处置机构的发展契机,能否在此良好形势下实现新增长,这是一个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而这里就主要涉及民间不良资产处置机构能否做好基础,包括处置能力的提升和资金的提前准备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机遇往往都是伴随着挑战,这些挑战将对民间不良资产处置机构进行新一轮的洗牌。”资芽网创始人兼CEO张洛夫表示,这十分有利于不良资产市场进行自我更新与完善,保持整个市场的活力。
实际上,从2014年、2015年以来,市场上不断出现各类“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试图从这个大市场中分一杯羹。
第一种为不良资产交易服务平台,由第三方建立,搭建不良资产的垂直信息搜索平台,撮合买卖交易双方,平台还会吸引法律、评估等第三方中介机构。第二种为催收、债权交易类,以催收公司和律师事务所为主,以资产管理公司和营销公司为辅。第三种为数据查询类,通过数据挖掘寻找债务人的隐匿财产,向不良资产投资机构与处置团队提供以债务人财产信息为主的数据服务,并根据处置难度与回报情况对不良资产项目进行分层,最终向投资者提供不良资产收益权的金融产品。还有一种为资产众筹类,从整个不良资产大的类别当中挑选一些标的,然后募集资金,做资产管理、竞价退出,然后给投资人分配收益。
新一轮不良资产市场逐渐发育成形,潜在规模有数千亿之巨,未来不良资产处置将深度触“网”,在新一轮的淘金热中,什么样的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更具竞争优势?
在这几类平台中,各有各的发展短板,其中以综合服务平台的发展前景最被看好。
“目前涌现出一大批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这些平台共同开辟出一条‘互联网+’的解决道路,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特性,打破不良资产处置的地域限制,解决信息搜集困难问题,为不良资产市场的规范提供了一个新的正确思路。”张洛夫认为,“互联网+不良资产”的方式是解决当前不良资产行业痛点的必经之路,“如何在这些平台中独树一帜就成为业界思考的问题,不良资产处置服务商搜索引擎与资产债务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打破信息不对称做到无居间费用、严格规范交易过程,以及安全保障,这都是竞争优势所在。”
在张洛夫看来,不良资产超级综服平台的发展模式是可行的,但所有的发展都要抓痛点。“吸引海量的全国不良资产持有者,汇集各类不良资产信息及相关需求,通过不良资产债权搜索引擎,就可以解决资产债权信息案源获取难的问题;整合海量相关处置服务机构与投资方,为双方搭建多样化处置通道,建立起不良资产综服生态产业体系,通过处置服务机构搜索引擎,规范市场,就能解决服务标准的痛点问题;嵌入社交属性与智能综服,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就能推动处置创新和处置效率;零交易成本,提供免费信息服务,就能增加用户黏性;传递行业声音,关注焦点话题,普及法律常识,就能开拓不良资产知识传播的新形式。”
好包稀缺价格弹性较小
不良资产处置的收益率同样不容小觑。以中国信达和中国华融为例,其2015年上半年同比净利润增速高达40%,良好的业绩表现主要来自于不良资产经营业绩的快速增长。
银行业不良风险至少要持续攀升一段时间,后续不良贷款率的增长幅度会有所下降,但总量依旧会继续增加,直到国内经济走上确定的复苏之路。随着银行贷款偿还风险集中暴露,这些不良资产包在转让中的价格是否会有所调整?这也是市场关心的一大焦点。
对此,张洛夫表示,纵观当前整个不良资产市场,一直处于一个卖方市场的现状,也就是说,在不良资产包的交易过程中,不良资产处置者信息掌握完备,交易占据主动,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从整个市场来看,仍旧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尤其是好的不良资产包,更是物以稀为贵。因而,不良资产包的价格弹性较小,调整不会太大。”
而随着不良资产市场竞争越发激烈,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从去年以来显现一些趋势:银行出让不良资产包需求大且频度提高,但买卖双方价格分歧较大,导致不良资产包转让招标大量流拍,大批涌入的新机构,也使得市场出现乱报价的情况。那么,究竟该如何选择不良资产包?
“好包都是碰到的,真正能让你选到的少之又少。如果真要进行选择的话,那么就要确定对这个包你能否搜集到足够信息,以确定这个包到底价值几何,可不可以做。”张洛夫表示,在当前不良资产市场中,不良资产包的质量良莠不齐,尽量选择体量小、抵押足的包,操作起来较为方便,变现快,投入的资金能很快回收,这样才不失为一个稳健的选择标准。
【资产转让合同协议书】推荐阅读:
信贷资产转让协议12-06
资产转让协议一范本09-21
资产转让协议(范本)(040322)11-10
资产转让基金协议付款12-18
资产股权转让协议书08-11
不良资产转让配资协议05-13
信贷资产转让定价08-04
银行不良资产转让09-29
实物资产转让交易规则12-07
银行信贷资产转让定价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