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转让定价

2024-08-04

信贷资产转让定价(共6篇)

信贷资产转让定价 篇1

一、OECD《无形资产转让定价指引》的相关内容介绍

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行动计划是从全球价值链分析和价值贡献的角度,研究无形资产对企业盈利的贡献及利润归属,以解决税收收入与实际经济活动相分离的问题。

在《无形资产转让定价指引》( 以下简称《指引》) 中,无形资产被界定为既不是实物资产,也不是金融资产,它可被企业拥有或者控制以用于商业活动,而且该种资产的使用或者转让如果发生在可比的独立交易的情况下是需要得到补偿的。这一表述完全不同于会计领域和法律领域中对无形资产的定义。与转让定价领域中传统的以列举法定义的无形资产相比,《指引》中的无形资产定义包含更为宽泛的范围,不以是否可获得法律、合约或者其他形式的保护以及能否独立转让作为辨别转让定价领域中无形资产的前提和条件。

针对当前无形资产利润收益归属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指引》提出了以下分析步骤: 根据法律安排的约定和条件确定无形资产的法定所有人; 通过功能分析,确定在开发、提升、维护和保护以及利用无形资产的过程中执行职能、使用资产并承担风险的企业; 通过详细的功能分析,确定各方行为是否与相关法律安排中关于无形资产所有权的条款相一致; 根据相关文件和合同中规定的无形资产法定所有权,并根据职能、资产、风险及其他价值贡献因素所创造的有关贡献,确认与开发、提升、维护、保护以及利用无形资产相关的受控交易; 在可能的情况下,为这些受控交易确定与各方所创造的贡献相符的独立交易价格。其中,确定无形资产的法定所有人是整个分析的起始步骤,但这只能作为在各关联方之间确定无形资产收益归属时的一个参考。《指引》认为需进一步分析各关联方在无形资产的开发、提升、维护、保护以及利用过程中所执行的职能、使用的资产和承担的风险,及对无形资产价值创造所做出的贡献来确定无形资产收益在各方之间的分配和归属,而不能仅根据法定所有权来决定收益权归属。无形资产收益最终是否归属于法定所有人并非绝对的,这既取决于法定所有人为无形资产预期价值的创造所做出的贡献,又取决于跨国企业集团内其他企业为无形资产预期价值的创造所做出的贡献以及贡献的大小。

从上述内容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无形资产转让定价领域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一方面对无形资产的定义做了更为宽泛的界定; 另一方面,是在判断和确认无形资产的收益归属时,将辨别和确认无形资产的法律所有权作为初始起点、以对无形资产价值创造是否做出贡献以及所做出贡献的性质和程度为评判的基础性标准、以关联交易的经济实质优先于法律、合同安排为指导原则。

二、我国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相关税收法规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特别纳税调整办法》明确了无形资产的转让和使用包括土地使用权、版权( 著作权) 、专利、商标、客户名单、营销渠道、牌号、商业秘密和专有技术等特许权,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或实用新型等工业产权的所有权转让和使用权的提供业务。可见,我国现行税法中采用特征叙述和类型列举相结合的方式对无形资产进行了定义。

《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交易净利润法、利润分割法以及其他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合理方法进行调整。《特别纳税调整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可以适用于无形资产转让和使用的转让定价方法包括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和交易净利润法; 在对无形资产的转让和使用进行可比性分析时要考虑无形资产类别、用途、适用行业、预期收益以及无形资产的开发投资、转让条件、独占程度、受有关国家法律保护的程度及期限、受让成本和费用、功能风险情况和可替代性等。

现行税法还规定,企业与其关联方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可以达成成本分摊协议,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独立交易原则对共同发生的成本进行分摊。成本分摊协议的各参与方对开发、受让的无形资产享有受益权,并承担相应的活动成本,关联方承担的成本应与非关联方在可比条件下为获得前述受益权而支付的成本相一致。成本分摊协议的各参与方使用成本分摊协议所开发或受让的无形资产不需另支付特许权使用费。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的转让定价管理,国家税务总局于2015 年3 月18 日发布了16 号公告,规定企业因使用境外关联方提供的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而需向境外关联方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应当通过分析关联各方在该无形资产的开发、价值提升、维护、保护、应用和推广中履行的功能、投入的资产及承担的风险,考虑和判定关联各方对该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的贡献程度,以确定各自应当享有的经济利益,并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企业是否应当向境外关联方支付特许权使用费以及应当支付多少特许权使用费。企业向仅拥有无形资产法律所有权而未对其价值创造做出贡献的关联方支付特许权使用费,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三、我国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制存在的不足

( 一) 未制定专门针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税法

我国关于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相关规定零星散落于不同的文件,与其他关联交易( 如劳务的提供、有形资产的使用和购销等) 的转让定价法规交织在一起,并未针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自身的特点制定专门的、独立的、系统的税法。这难以有效应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给国家税收主权带来的严峻挑战,不利于解决无形资产转让定价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问题,也增加了纳税人的税法遵从成本和税收风险。

( 二) 无形资产的定义不一致且不全面

《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将无形资产的范围限定为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六大类。而《特别纳税调整办法》中无形资产涵盖的范围要更宽泛一些,还包括客户名单、营销渠道等。《特别纳税调整办法》的法律效力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但其所规定的无形资产却与上位法的规定存在不一致,这是否具有合法性值得商榷,同时也会带来许多弊端,很可能会引发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税务争议,尤其是在纳税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权益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的环境背景下。此外,与《指引》中无形资产的定义相比,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实际上还是沿用了会计领域中的无形资产定义,尽管《特别纳税调整办法》中无形资产涵盖的范围要更加宽泛一些,但仍然与《指引》有较大差距。

( 三) 虽体现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 BEPS) 行动计划最新成果但仍不充分

我国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相关税法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已体现了BEPS行动计划的一些最新成果。《特别纳税调整办法》规定企业与其关联方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可以达成成本分摊协议,成本分摊协议的各参与方对开发、受让的无形资产享有受益权。这实际上体现了关联各方( 成本分摊协议各参与方) 只要对无形资产价值的创造做出了贡献,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补偿、享有无形资产收益权。值得注意的是,16 号公告中要求分析关联各方在无形资产的开发、价值提升、维护、保护、应用和推广中履行的功能、投入的资产及承担的风险来判定关联各方对该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的贡献程度,以确定各自应当享有的经济利益,这与《指引》中无形资产“开发、提升、维护、保护以及利用的交易”的表述相吻合。此外,16 号公告还规定“企业向仅拥有无形资产法律所有权而未对其价值创造做出贡献的关联方支付特许权使用费,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这也与《指引》中“不能够仅仅根据无形资产的法定所有权就决定无形资产的收益权归属”的观念相一致。但对《指引》中其他有价值的最新成果和理念,我国的无形资产转让定价法规还尚未加以吸收和借鉴,如关于无形资产的定义和法定所有人、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分析步骤等。

四、《指引》对我国的启示

( 一) 梳理和完善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税收制度

由于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劳务等有其自身的特点,其转让定价问题也更具复杂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将无形资产转让定价单独列为BEPS行动计划中的一项,并发布了具有针对性的中期报告。可见,制定专门针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问题的税务处理规则已成为国际发展趋势。我国应积极适应这种发展潮流,系统梳理当前散落在多个不同文件中与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务处理相关的规定,制定专门的税法制度,改变目前无形资产转让定价与其他关联交易的转让定价法规交织在一起的混沌现状,从而更好地应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所带来的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问题,也为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和降低涉税风险提供制度性保障。

( 二) 进一步明确和统一无形资产的定义及范围

如前所述,与《指引》相比,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关于无形资产的定义和范围过于狭窄。如果采用过于狭隘的无形资产定义,极有可能出现税务机关认为属于无形资产而纳税人认为不属于无形资产的项目,从而引发税务争议。在跨国贸易如此频繁的当今,这也不利于维护我国的税收利益。此外,无形资产的定义和范围在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特别纳税调整办法》中有所差异。因此,我国应尽快统一和明确现行税法中无形资产的定义,以增强税法的确定性和严肃性,同时积极吸收借鉴《指引》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改变以逐项列举的方式确定无形资产的定义,根据国际发展趋势适当扩大无形资产的范围。

( 三) 吸收和借鉴无形资产转让定价指引新成果

虽然我国当前与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相关的税法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已吸收和借鉴了《指引》的一些最新成果,但对该指引中其他有价值的最新成果和理念还未加以吸收和借鉴。我国应在系统梳理与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相关规定和明确统一无形资产定义和范围的同时,吸收和借鉴《指引》中其他有价值的新成果、新理念,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国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务处理规则。

( 四) 持续关注和积极参与OECD的行动计划

尽管BEPS行动计划已取得不菲成绩,但仍存在需进一步完善、细化和达成共识的地方。《指引》并未就如何在为无形资产价值创造做出贡献的关联各方之间合理确定补偿的多少和程度以及如何实现经济补偿与价值创造保持一致给出清晰的指引和更为详细的说明。这一问题的解决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今后OECD必定会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我国应不断关注BEPS行动计划,在充分考虑国情的基础上,对其中与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念持续加以吸收和借鉴,以建立起与对外开放和税收现代化相适应的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务处理规则。同时,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牢牢把握历史机遇,积极参与BEPS行动计划,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维护我国税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与国际社会携手共建良好、公平、公正的国际税收秩序。

参考文献

[1]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4).Guidance on Transfer Pricing Aspects of Intangibles.OECD/G20 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 Project.OECD Publishing.

[2]张滢.BEPS行动计划8成果5——无形资产转让定价指引[J].国际税收,2014(10).

[3]邬展霞,赵亮,黄达.无形资产跨国贸易转让定价的反避税研究[J].国际税收,2014(11).

[4]励贺林.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规则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应对BEPS的启示[J].税务研究,2014(08).

信贷资产转让定价 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防范业务风险,根据银监会《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等要求,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买入、卖出或转移信贷资产。

第三条公司建立完善的前、中、后台管理系统,即产品营销、产品研发、风险控制等部门间的分工与协作机制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

第四条公司开办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应当严格遵守以下三条原则:

1、真实性原则,不得与转让方采取签订回购协议、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等方式。

2、整体性原则,即转让的信贷资产应当包括全部未偿还本金及应收利息。

3、洁净转让原则,即实现资产的真实、完全转让,风险的真实、完全转移。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职责分工

第五条研发创新部负责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研发工作,为公司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开展及创新提供支持。

第六条贷款业务部设置贷款经理岗位,负责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推介工作。

第七条贷款经理推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并对经其初步审查符合公司项目准入条件的项目进行业务洽谈。

第八条贷款业务部主要负责项目尽职调查、项目立项、产品设计与贷款文件制作、发起设立贷款计划、贷款计划的发行与成立、贷款项目管理运用合同签订与落实担保、贷款资金支付、贷款项目管理、贷款收益分配与清算等业务。

第九条合规风控部负责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合法合规性审查、业务风险审查与防范等工作,检测并预防业务风险。

第十条贷款投资决策委员会、关联交易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审议、审批。

第十一条贷款财务部负责贷款项目账户的开立、销户及财务核算工作。

第三章业务办理条件

第十二条转让的信贷资产需为确定的、正常类信贷资产。单一的、有明确到期日的信贷资产受让贷款产品的期限应与对应的信贷资产的剩余期限匹配。

第十三条不接受银行以理财资金受让信贷资产的委托。

第十四条受让信贷资产,相关交易对手应具备还本付息能力,其中自主管理的信贷资产受让项目及交易对手需符合公司贷款贷款业务准入条件。

第十五条拟转让的信贷资产有保证人的,转出方在信贷资产转让前,应当征得保证人同意。拟转让的信贷资产有抵质押物的,应当完成抵质押物变更登记手续或将质物移交占有、交付,确保担保物权有效转移。

第四章贷款项目管理

第十六条公司亲自履行管理职责,完成信贷资产转让贷款项目尽职调查、风险评审、产品设计、后续管理等工作。

第十七条公司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关于“金融资产转移”的规定及其他相关规定进行信贷资产转移确认,并做相应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

第十八条公司为每一只信贷资产转让贷款产品单独开立账户,至少配备一名贷款经理。

第十九条信贷资产受让项目管理按照贷款贷款项目管理标准执行。

第五章业务风险管理

第二十条根据公司业务风险管理控制制度中的有关规定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

第二十一条公司将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风险管理纳入公司的三级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中。

贷款业务部的部门合规风控员负责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风险进行初步的识别和审查。

合规风控部的合规风控员根据贷款业务部提交的有关业务资料,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合法合规性、业务风险性进行全面的审查,提出相关风险管理意见,并形成风险审查报告。

风险控制委员会根据合规风控部提交的风险审查报告和其他业务资料,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第二十二条合规风控部定期或不定期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前、中、后台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并及时形成风险管理工作报告,上报风险控制委员会。

第二十三条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有以下几种:

(1)信用风险,主要是指交易对手违约造成损失的风险;

(2)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市场利率、汇率或金融产品价格变动造成损失的风险;

(3)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员工的个人因素导致操作不当甚至违规违约所引发各种损失的风险;

(4)其他风险,主要是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开展中的合规风险、政策风险、政府信用风险等。

对业务风险要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与评估,对主要业务风险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

第二十四条公司在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过程中积极对信用风险进行防范、管理和控制,重点对交易对手进行详细调查评估并持续跟踪。

第二十五条对于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中的信用风险,重点做好项目测算与持续跟踪,预留适当的风险空间,做好追加保障措施安排。

第二十六条公司要求相关部门及员工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防范操作风险、合规风险、政策风险等各类风险。

第六章信息披露

第二十七条公司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贷款文件约定,及时、准确、充分、完整地向委托人与受益人披露信息,揭示风险。

第二十八条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时间与方式依据贷款文件的约定。一般包括《资金贷款管理运用报告》、《清算报告》、《贷款项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保管报告》,以及法律法规规定或贷款文件约定需要披露的其他事项。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对在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管理过程中因故意或工作失误引发风险隐患或给公司造成损失的人员,公司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问责和处理。

第三十条本办法由贷款业务一部负责解释。

浅谈跨国公司无形资产的转让定价 篇3

一、跨国公司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国际投资活动的逐渐增多, 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 这对于加强国际分工与合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同时也带来了如国际税收这类的问题。而转让定价则是国际税收问题的关键, 跨国公司往往利用转让定价来逃避税收, 转移财富。为了避免跨国公司利用转让定价避税, 损害我国的经济利益, 我国应对转让定价进行必要的规范。

(一) 跨国公司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现状

1.国外现状。

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子公司分支机构处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 从事跨国的生产经营活动, 其无形资产内部贸易的对象有劳务、专利权、商标、专有技术等的提供, 无形资产转让定价形成的转让价格可能不受市场供求关系和生产成本的直接影响, 会偏离独立企业间相同或相似的产品或劳务交易的价格, 有高有低。跨国公司的内部交易有公司间贸易, 也有公司内交易。其中, 处于不同国家的母子公司间或子公司间的公司内部贸易就属于国际贸易的一部分, 它在世界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且呈不断上升之势。据统计, 这一比重2004年为22%, 2006年上升至25%, 目前已达1/3左右。跨国公司在其无形资产内部交易中采取转让定价策略早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据美国学者对164家美国跨国公司的调查表明, 在无形资产内部交易中采取正常交易价格的只有35%, 而采用非市场价格的公司却占65%。

2.国内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外商在我国进行了大量的直接投资, 设立了许多外资企业, 其中有不少就属于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

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了大量的国际贸易, 其中相当大部分属于内部贸易, 这就为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实施提供了可能。跨国公司在华实施无形资产转移价格表现在投资过程中, 外方高报其投入的实物资产与技术、商标、销售渠道控制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 通过在华子公司的利润转移实现整体利润最大化的战略意图。

(二) 跨国公司无形资产转让定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 中国是除美国外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推动了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但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外商投资企业利用无形资产转让定价把利润转移出境, 减少我国正常的应税收入来源。其中, 尤以所得税和流转税流失较为严重。

从理论上看, 我国的无形资产转让定价与主要发达国家差异不大, 似乎已与国际惯例接轨, 如我国亦采取了国际上通用的正常交易原则, 规定了一套转让定价的调整方法等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我国的无形资产转让定税制还是过于粗糙, 可操作性较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我国无形资产转让定价法规的执行效率较低;②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调整方法缺乏灵活性;③对无形资产的转让定价税制立法不完善。

我国有关无形资产的转让定价税制立法很不完善, 只有税法及实施细则第56条、57条规定“当地税务机关可以参照没有关联关系的所能同意的数额进行调整”, 以及《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中的第30条、第32条中对有关无形资产的转让定价作了一些粗略含糊的规定, 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在我国目前所进行的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调整实践中, 几乎没有正式触及无形资产这个领域。

二、完善跨国公司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对策

1.增强合资中方的管理控制权。

外商通过股权方式或非股权方式 (如控制核心技术、销售渠道, 选派业务能力强的人出任董事等) , 实际控制合资企业的主导经营权, 是其得以任意运用无形资产转移定价的先决条件。因此, 为了控制外商运用无形资产转移定价损害中方利益, 中方应尽快消化引进的技术, 熟悉国际销售渠道, 切实增强中方经理的业务水平与责任心。应全面了解无形资产的价格信息, 积极参与无形资产定价, 努力开拓无形资产的新出口营销渠道, 拥有不依赖外方的销售渠道, 就可以减少或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2.完善我国税收法制建设, 强化税务管理。

加入WTO后, 我国的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制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要扩大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实施范围, 增强实施细则的可操作性。

我国现行的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规定过于抽象、简单、可操作性差, 没有相应的处罚规定, 给税务工作者在实际税务处理上带来困难。因此, 新税制应采用更灵活实用的方式决定最适用的转让定价调整方法, 根据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引入正常交易值域, 避免调整过死。税务机关应认真审核企业无形资产, 防止利用关联企业无形资产转让定价逃避税收。

3.建立完善的纳税申报制度, 明确纳税人的报告义务和举证责任。

为了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应明确规定纳税人有义务向税务机关提供与纳税有关的一切财务资料以及国外关联企业的交易情况和外国关联企业的决算报告。严格要求企业及时、准确、真实地向税务机关申报企业所有的经营收入、利润成本和费用的列支情况。

对跨国公司与其关联企业间的业务往来, 通过制定各种税收申报表来使纳税人的报告义务系统化和规范化, 从而获得充分的税收信息。对有目的采取转移、隐瞒收入、成本费用列支混乱以达到转移利润的企业, 税务机关应采用各种方法重点检查。这样既可使纳税人的报告义务更加具体, 又便于税务机关对税收情报进行分析和处理。

在税法中明确纳税人的举证责任。在税务机关对跨国公司的转让定价审计过程中, 企业要有举证责任, 以说明自己没有从事避税行为, 即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对于涉及关联企业间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正常性、合理性提出举证材料。一旦跨国公司被税务机关指控利用转让定价偷逃税款时, 该纳税人就必须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行为的合法性、正常性、合理性, 否则, 即被认为是违法的, 税务机关应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4.创造条件, 推广预约定价制度。

由于相关国家税务机关共同参与跨国公司税收事宜, 便于达成共识, 因而预约定价制度受到各国税务当局的普遍重视, 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调整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行为和遏制国际逃税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从长远看, 我国必须加快步伐, 完善预约定价制度。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制定我国预约定价制度的具体操作程序, 完善相关法规, 规范操作程序及方法, 减少随意性。特别是要对预约定价收费、申请文件、修订等做出具体规定。设置专门管理机构, 建立能够胜任预约定价制度业务的税务征管队伍。积极稳妥地推进预约定价制度, 避免使用不当给国家利益造成损失。税务机关加快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企业转让定价资料信息库, 加强事中监控, 并经常性地与企业进行沟通。在协议执行完毕以后, 应当对协议的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测试。

5.加强设立专门机构。

税务机关要设立专门机构, 负责转让定价税制的管理。目前, 我国税务机关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税收处理, 大部分没有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从事这份工作, 汇算汇缴时, 多由综合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临时工作小组, 这些工作人员缺乏涉外税收知识, 不熟悉跨国公司内部核算制度, 外语能力差, 计算机水平不佳, 致使我国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收实务处理进展缓慢。

为了调整好无形资产转让定价, 解决跨国公司利用无形资产转让定价避税的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应设置无形资产转让定价办公室, 定价办公室下设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调查中心、处理中心、情报交换中心。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调查中心主要负责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稽查对象的选择, 开展案例分析和实际调查取证工作。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处理中心, 主要负责通过依法行使稽查权力, 对所认定的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违法行为提出处理结论, 对于利用无形资产转让定价偷逃税款达到一定数额以上的违法案件, 应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即告知当事人做出行政处罚的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 当事人有陈述、申辩的权利。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情报交换中心, 主要负责获取与跨国公司有关的第三方的税务情况, 包括跨国公司的收支情况、企业结构、经营方式, 与国际税收有关的国内法律情报以及防止利用转让定价逃避税收的情报, 以加强、完善转让定价的税收管理工作。

另外, 省、市等各级税务局应设立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调查科, 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并设置相应的部门。主要负责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稽查对象的选择, 开展案例分析和实际调查取证工作。

6.加强国际税收协调, 借鉴经验扬长避短。

中国加入WTO后, 在几年之内各种规则都要采用国际标准, 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必将会受到来自国际和国内的批评。国际上, 税收优惠造成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税收竞争不公平, 外国政府会提出异议。在国内, 对外资优惠就是对内资企业的税收歧视, 造成内外资企业处于不平等竞争的局面, 使内资企业处于竞争劣势。因此, 建议我国加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步伐, 税率应以30%为适宜, 这既与现行税率基本相同, 又与发达国家的税率大体相当, 可以既保证财政收入不下降, 又减少国际税收摩擦。

银监会设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转让 篇4

2010年01月06日新京报

本报讯(记者殷洁)记者昨日获悉,银监会已经于上月底下发通知,限制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转让。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资产转让时,转让方不能安排任何回购条件;双方也不能签订回购协议,以此来规避监管。

据了解,由于去年上半年的天量放贷以及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大型银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向城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转让信贷资产现象增多。

信贷资产转让定价 篇5

信贷资产转让、缩短贷款持有期限的投行化运作产生的杠杆效应, 可以解开资金有限、规模受限、成本昂贵、效益低下的死结。传统意义上的信贷资产转让是将“融资功能、资产负债管理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融于一体的组合管理工具, 是典型的资产负债业务, 对于解决在资本充足率和资本收益率之间的“两难选择”, 解决负债和资产在利率和期限结构上的非对称矛盾, 规避经济周期、行业周期、企业生命周期和区域风险, 化解不良资产长期沉淀而形成的历史包袱, 是非常有效的, 无须赘述。

但是, 这种转让并不能从根本解决资金有限、规模受限、成本昂贵、效益低下的顽症。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深度利用金融市场, 引入投行业务的运作方式来改造信贷业务———信贷业务投行化, 主动转让、批发信贷资产。基本思路是:以信贷资产转让为手段, 缩短贷款持有期限, 通过信贷零售方式与信贷批发方式相结合, 出借资金与出售服务相结合, 经营资产与管理资产相结合的投行化运作方式, 聚集杠杆效应, 加速资金周转, 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 加大优质客户的支持力度, 巩固、挖掘和扩大市场, 增加中间收入来源, 提高资金收益水平。

假设:现有资金100亿, 资本净额50亿, 某客户的资金需求30亿, 贷款资产收益率为1.5%。信贷资产投行化运作杠杆效应的形成机制如下:

一是资金与资产。以传统的方式运作, 100亿资金的贷款资产最大为100亿。现对100亿贷款持有期限缩短为2个月, 2个月后即转让, 回笼资金继续投放, 并继续管理贷款资产。如此, 一年可循环6次。在资金成本没有增加的情况下, 自有资产100亿, 托管资产600亿。资金与资产放大效应巨大。

二是中间收入。由于贷款客户和贷款仍留在转让行, 账户管理与结算服务收益依然存在;通过利率趋势预测, 出让低息贷款并升息后重新放贷还可取得利率变动收益等。

作为市场开拓与风险识别成本, 信贷资产转让时应予补偿, 如在原合同基础上加0.5%, 同时, 比照委托贷款管理收费, 对托管资产每年收取0.5%的管理费, 此时, 一年的中间收入———劳务费为:100×6 (0.5%+0.5%) =6亿。另外, 还实际持有贷款100亿, 持有期间一年, 故取得贷款收入为100×1.5%=1.5亿。因此, 在100亿资金成本不变的情况下, 收益合计为7.5亿, 远高于传统方式下1.5亿的收入水平。

三是高端客户市场。按照传统方式运作, 根据单一客户贷款额度不超过资本净额的10%的限制, 最大授信额度为5亿。显然无法满足客户30亿的资金, 客户关系难以稳固。通过信贷资产转让则可留住客户, 又能满足30个亿的资金需求。

具体运作方式是:首先签署一个30个亿的最高额授信合同或者金融服务框架协议, 留住客户;其次, 将30个亿的综合授信合同分拆成不超过5亿、分次提款的具体业务合同;最后, 将超过5亿部分的合同分批、分次转让, 最终持有贷款不超过5亿。也就是说, 通过信贷资产转让, 可以提高对高端优质客户的服务力度, 也为打开高端客户市场, 避免采取压缩和退出造成客户资金链波动形成的信用风险和客户流失, 规避监管、风险集中和结构管理, 提供了全新的操作模式和金融工具。

综上, 信贷业务投行化获得的杠杆效应, 极大地提高了资金运用效率, 极大地缓解了资金、资本不足的矛盾, 达到了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二、信贷业务投行化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我国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和市场环境为信贷资产转让提供了良机:

第一, 人民币持续升值、跨境利差形成的巨大套利空间与外资银行低成本进入我国市场的强烈冲动, 为信贷资产转让提供了战略机遇。通常, 只要对同一笔或者一组信贷资产的需求不同, 就具有转让的动力。由于我国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和经营战略的同质性, 各家银行对同一笔或一类信贷资产的风险评价没有本质差异, 定价差异很小, 不存在承担资产转让交易成本之后还能够获益的风险定价空间。一般情况下, 谁也不会主动出让某一类优良信贷资产, 也不会在没有额外补偿的前提下受让某一类高风险不良信贷资产。因此, 信贷资产转让的战略机遇主要在外资银行。

一是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与跨境利差提供了巨大的套利空间, 外资银行受让人民币信贷资产当是其套利的首选工具。自2011年我国汇率逐步放开以来,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8.3上升到7.48, 将近10%的升幅。根据2005年中美关于农产品贸易补贴谈判, 美国认为, 以实际购买力比较, 如果严格遵循市场定价机制, 人民币对美圆汇率应为2.5左右, 即便比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放大2.5倍, 人民币对美圆汇率也应为3.3左右。也就是说, 人民币还有巨大的升值空间。目前, 我国的存贷利差为3.4, 而北美和欧洲的存贷利差仅为1.5, 日本更低, 跨境利差同样巨大。因此, 人民币持续升值和跨境利差, 为外资银行提供了巨大的套利空间。在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法律制度下, 外资银行受让人民币信贷资产当是首选套利工具。

二是外资银行急切进入中国人民币资产业务市场, 使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成为可能。我国的市场特征与商业传统, 无论多么先进的外资银行, 都难以很快在我国的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 也不可能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因此,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业务市场和发展业务, 尤其是初期阶段, 必须依赖我国本土银行。尽管对外资银行已经放开人民市场, 外资银行也急切地希望早日进入我国市场, 但其对我国法律与政策环境的学习, 对市场的学习都非短时间内能够完成, 借助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即可快速低成本地进入人民币资产业务市场, 占据市场有利地位, 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 逐渐熟悉、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市场环境, 熟悉和了解我国的客户, 打开市场。可以说, 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一条捷径。外资银行急迫进入我国人民币资产业务市场, 使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成为可能。

三是外资银行必须借助国内银行网点、功能与服务网络为其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为中外银行建立战略联盟提供了契机。外资银行受网点、功能和网络的限制, 必须借助国内银行, 才能降低经营成本。因此, 其受让信贷资产后, 必须委托转让行继续管理客户, 管理资产, 提供服务。中资银行则可利用外资银行在国际市场的经验和服务工具, 扩大对客户的服务广度和深度, 从而进一步稳固客户关系, 巩固市场。因此, 在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过程中, 中外银行只有建立战略联盟, 取长补短, 业务联营, 才能达到共享市场, 共同发展的目的。可以说, 对客户和市场的共同需要, 为中外银行建立战略联盟提供了契机。战略联盟的建立, 有可能使国内银行在专业领域或特定区域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从而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和实力。

第二, 国家开发银行已经提供了信贷业务投行化的成功经验。国家开发银行的信贷资产的最主要特征是项目贷款为主, 期限长。为提高资产流动性, 克服资金的严重不足, 从2002年起, 该行就尝试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运作方式就是首先将贷款转让, 并继续管理贷款, 收取管理费。2005年, 该行作为牵头行签署了528个银团贷款项目, 总额达1, 357亿元人民币, 出售了197个贷款项目的部分份额, 金额530亿元人民币。截止2005年末, 管理资产总额 (表外部分) 达4438亿元人民币, 取得资产管理费8.7亿元。

目前, 国家开发银行正在构建全行统一的信贷资产转让平台, 并和大部分商业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建立了信贷资产转让合作关系, 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国项目贷款的批发商。国家开发银行信贷资产转让实践证明, 信贷业务投行化对提高资产流动性、募集资金、扩大业务和收入来源, 具有巨大的杠杆效应。

第三, 信贷集中营销、垂直管理体制与投资银行部的设立, 为信贷资产转让提供了组织保障。通过信贷资产转让取得杠杆效应, 解开资金有限、规模受限、成本昂贵、效益低下的症结是通过主动转让和批发优质信贷资产实现的。加大对客户的支持力度, 留住客户, 扩大市场是关键。因此, 要求具有很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和高效率的风险管理。信贷集中营销体制和风险垂直管理体制有利于进一步加大市场拓展力度, 有利于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有利于增强应对市场的能力。

信贷业务投行化的运作模式要求了解投行市场及其运作规律, 熟悉信贷市场, 具备相应的操盘技术。投资银行部则可以利用其固有的市场渠道, 遴选目标市场, 提供资产包装、定价技术支持, 承担转让事宜。总之, 信贷集中营销、垂直管理体制和投资银行部的设立, 为规范地开展信贷资产转让奠定了基础。

三、信贷业务投行化实施的具体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 实施信贷资产转让可以采取以下操盘模式:

第一, 合作对象以中小外资银行为主。主要理由是:中小外资银行急于进入我国市场, 在我国的营业网点甚少, 谈判地位处于优势, 其要价应比大银行低。

第二, 转让目的以拓展高端客户市场和处置不良资产为主。尽管目前我行存贷比仍然偏高, 但流动性不是紧迫问题。最紧迫的是拓展市场, 扩大市场份额和加快处置不良资产。根据客观需要, 分别确定资产池、转让方式和具体思路是:市场拓展在已有客户基础上, 重点加大我国前500强企业的信贷营销支持力度, 为信贷资产转让提供充足的资产池;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态势良好, 流动性充裕, 资产价格高企, 现在转让处置抵债资产和有抵押的不良资产, 有可能获得比较好的出售价格,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为了提高转让效率和转让价格, 不良资产转让金额须达到一定的规模, 建议按照区域打包转让不良资产。如对国家开发银行而言, 可以将宁波分行、总行营业部 (包头) , 深圳分行 (以房地产抵押贷款为主) 各打一个包, 其他分行合并成一个包, 以形成规模效应。

第三, 转让方式以协议、卖断为主。对为了规避经济拐点出现导致经济周期、行业周期和企业周期风险, 需调整优化行业结构和客户结构, 转让部分限制性行业贷款、公益行业贷款、国家重点调控的房地产贷款以及其他部分中长期贷款的, 转让方式以协议、卖断为主;以拓展高端客户市场为目的的转让, 要充分考虑资本余额增加后单一客户授信额度放大的因素, 协议、卖断为主, 回购为辅;对不良资产的处置, 一次性协议卖断, 而非公开拍卖出售。

第四, 外部交易以投资银行部为主。风险管理部负责资产清理、资产池的选择和资产定价, 以及将资产和拨备内部交割与投资银行部。

资产投资银行部负责遴选市场转让对象, 负责价格谈判、资产交割、资金收回等其他出售事宜, 完成外部资产转让。

第五, 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定价策略。对以扩大客户授信支持力度, 拓展市场为目的而转让优质资产的, 转让价格应在原合同基础上———加价, 包括市场拓展和风险识别成本, 以及资产后续管理费。

对以调整优化行业结构和客户结构, 转让目前正常资产的, 转让价格为原合同价格, 即平价转让。对处置不良资产为目的的, 按照资产的市场评估价格协议转让, 即折价转让。为了促进成交, 双方可以协议约定对资产转让后未来风险按比例承担。

参考文献

信贷资产转让定价 篇6

一、境外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收风险形成现状

转让定价(Transfer Pricing)指关联企业之间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等时制定的价格。在国际市场经济业务往来中,利用转让定价进行避税是一种常见的避税方式。

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其特点包括: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虽然无实物形态,却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能在超过一个经营周期内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无形资产是为企业使用而非出售的资产,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方式,具体表现为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等,也可能表现为因为使用无形资产而改进了生产工艺、节约了生产成本等;无形资产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必须与企业的其他资产相结合,才能创造经济利益。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得适用于有形财产的传统转让定价方法不能全部和有效地适用于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评估。因此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中的税收风险问题应给予特别关注。

二、境外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收筹划方法及应用

金融危机以来,受困于财政紧张的各国政府对国际税源的争夺也日益激烈,跨国公司则运用各种方法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进行税收筹划。

(一)运用无形资产专有性进行税收筹划

跨国公司通常向高税率国家的子公司收取较高费用,而向低税率国家的子公司制定相反的定价方式。由于有形资产通常具有可比价格,一些国家会采取市场标准来调整跨国公司关联交易价格,反避税;而无形资产通常不具有可比价格,因而对其价格限定比较困难。因此,企业在用有形资产转移定价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无形资产的转移定价,进行税收筹划。

(二)运用税收优惠措施差异进行税收筹划

为吸引国外投资而制定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是世界各国及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的做法, 如税率优惠、税收抵免、补亏政策、减免优惠、退税政策、延期纳税等,导致税负偏低,没有或者只征收较低的所得税,为跨国纳税人税收筹划提供通道。 无形资产转让也不例外,可选择税收优惠政策较多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从而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获得比较收益。

(三)运用关联企业间无形资产转让进行税收筹划

关联企业间通过无形资产的转让或使用,采用不合常规的价格转移利润,进行避税。如某些企业将本企业生产配方、工艺技术、商标和特许权无偿或低价提供给关联企业,其报酬不通过技术转让收入核算,而从对方的企业留利中获得好处,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的目的,选择提高或降低关联企业的利润,加速成本收回和利润汇回,降低税负。

三、中国企业境外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收筹划应注意问题

(一)提高财税人员的整体素质

我国“走出去”企业财税人员须认真学习投资国税收优惠政策及相关税收制度,熟练掌握筹划技巧,找到实施税收筹划合法渠道,打有准备之战。境外企业转让定价避税手段涉及面广,是税收、金融、财务、审计、网络等综合知识的运用。方案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有节税效果。境外企业也须在财务制度和人事制度上做好准备,避免企业对外投资时遇到财税风险。

我国“走出去”企业发展还不是很完善,人员配备良莠不齐,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企业具体经营活动时,应当不断招聘专业人才,税务机关也应积极参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交流经验。依托税收环境,制定最优的税务筹划方案,规避税收风险,确保经济效益。

(二)重视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收筹划的风险防范

很多国家在不同时期为了实现总体经济目标, 制定了许多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境外投资利用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是有利于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的。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税收筹划人员需要从筹划方案中选择企业税收负担最小的进行实施,对于那些可控的风险,可通过提高筹划技术进行控制。关联企业应重视对税收筹划的风险控制,从而有效降低无形资产转让定价中遇到的税收风险。

我国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应重点关注哪些企业适合采用转让定价,督促其及时报送关联企业所得税等纳税申报表,若恶意逃避税款,采用不正当手段避税给予相应处分。在防范财税风险时建议建立完整的关于境外企业无形资产定价转让方面的涉税案例库,供投资企业参考,有效防范风险。高度重视无形资产转让定价信息系统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各管理部门信息沟通难、共享慢、公开程度低等问题。在信息收集方面, 加强税务部门与工商、金融、保险、海关、司法等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建立健全境外企业税收征管防护体系。

(三)合理运用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进行税收筹划

关联企业之间利用无形资产价值评定、租赁机器设备、管理费分摊等,根据税负高低国家确定货物、资产和劳务的流向,进行相应高低定价安排和调整,将利润转移到低税负关联企业,以达到税务筹划的目的。

面对外国投资企业利用不正当无形资产转让定价逃避我国税收问题,政府应制定严谨的关于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法律体系,并根据实际发展情形及时更新与完善。企业在海外经营时,投资国财税整体环境十分重要,经营难度要远大于国内投资。 在无形资产定价转让政策中,政府应尽量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各种政策上的支持,如设置无形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减免评估费用,无形资产转让获益后减免税负或给予一定税收补偿等,让境外企业全力开展相关业务,获取更大的效益。

无形资产的转让方式可分为货币交易和非货币交易形式。无论采用哪种形式,买卖双方除了按转让合同金额缴纳印花税外,转让方还需按转让金额缴纳营业税、城建税。如果选用非货币交易,则要按双份合同缴纳印花税。对无形资产转让收入, 在扣除转让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及被转让无形资产的账面净值后,还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 企业在转让之前,应充分考虑不同转让方式的企业税负,以求整体税负最轻、转让净收益最大。

(四)明确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收规定

无形资产本身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和专有性,很难满足可比性原则,其价值也具有不确定因素,无法预料增、减值及增、减值速度。无形资产本身的特点决定很难确定其正常转让价格。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有着显著不同,必须对其转让定价进行单独的税收规制。在此,可借鉴发达国家转让定价税则的相关规定,明确无形资产转让正常交易范畴, 针对不同的转让费用等列出不同的判定标准。在正常交易原则下针对无法确定交易是否合理时,可责成企业提供关联方的涉税资料,按确定的分配方法将利润分回并征税,加强我国反避税力度。

针对我国转让定价税制存在的财税风险问题, 建议制定权威、专门的《关于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制实施细则》,其内容应具体翔实,并提高其法律地位,使之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明确纳税义务人提供有关证明文件和提交时间,明确其纳税义务和能够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纳税人工作效率及赋税积极性。

(五)利用预约定价安排减少转让定价风险

预约定价是税务部门与纳税人之间通过签订协议或安排的形式,对纳税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联交易的定价方法及利润水平等相关事宜事先约定一系列标准,以解决跨国关联交易中复杂的转让定价问题。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不能采用传统的定价方式,建议“走出去”企业与税务机关充分协商沟通,就双方的分歧尽量达成一致意见,并在合理预测企业未来赢利能力和可比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转让定价方法,争取最终达成预约定价安排, 防范企业因转让定价产生的财税风险。

为了弥补转让定价税制的不足,“走出去”企业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与其关联方之间业务往来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税务机关与企业协商、确认后,达成预约定价安排。作为降低转让定价风险的策略,目前预约定价安排已被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采用。预约定价本着纳税人自愿的原则,在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协商一致的前提下,由纳税人自己首先提出申请,税务机关进行审核、评估,对企业未来的赢利能力和纳税水平作出合理的预测和安排。

境外企业要发展,不仅要有优质的产品和杰出的经营管理能力,更要拥有一个和谐的市场氛围。 而预约定价安排,就恰好能给企业创造这样一个和谐的环境,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期,从而使这项制度受到“走出去”企业的广泛欢迎。对企业来说,如果企业在关联交易中进行无形资产转让定价,一旦被税务机关调整,再加收利息,对企业的影响很大。 尤其是上市公司,纳税调整的信息一旦披露,会严重影响股价,企业的经营有可能出现危机。因此, 选择预约定价可以有效降低财税风险。

当前,无形资产对于企业的贡献成为评估企业整体价值的重要指标。无形资产交易价格的合理性也日益受到各国税务机关的关注,并逐步加大监管力度。从转让定价角度,不仅要考虑无形资产在法律上的所有权关系,而且要关注在无形资产形成、维持和发展的活动中所作出的贡献程度。

摘要: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我国已经成为对外投资大国,无形资产的地位和作用更趋于核心。企业在开展跨国经营的过程中,境外无形资产转让定价中的税收筹划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在梳理境外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收风险形成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境外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收筹划方法及应用,指出中国企业境外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收筹划应注意问题。

上一篇:村民小组长下一篇:饭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