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

2024-10-09

信贷资产(共12篇)

信贷资产 篇1

一、造成我国农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1. 历史遗留因素

在传统的产品经济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阶段, 企业自有资金过少, 支撑企业运营的资金大部分由银行贷款铺垫, 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 市场体系不健全, 金融体制不完善, 社会信用混乱, 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都造成了银行不良贷款, 且没有更多的转化渠道和分散途径, 使银行信贷风险具有普遍性和难控性。农行承担了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成本, 如供销系统企业贷款、农发行划转的贷款、国有农场和国有企业贷款等, 现在都成为农行的沉重包袱。

2. 法制缺陷因素

金融法律体系不健全, 部分法规制度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管理规定》等尚未出台, 导致某些金融活动无章可循、市场秩序混乱;特别是法院有关的司法解释不尽合理或无效, 如国家划拔地抵押登记有关司法解释, 导致了银行、土地登记、房产登记三者间难于理顺, 在企业间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等。这些问题给企业逃废债、金融舞弊、地方干预等留有空间, 增大了银行信贷风险。

3. 市场缺陷因素

由于社会经济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引发市场经济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银企借贷双方很难准确地预测经济发展前景, 使得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加大。此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银行信贷行为以项目要素来决策, 而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 市场法制不健全, 信贷项目要素的信息不充分必然带来信贷决策的盲目性, 信贷决策所依据的信息的粗略、滞后和失真可能会和经济发展前景不一致、不协调而归于失败, 从而扩大了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性。

4. 道德困境因素

社会诚信的缺乏, 企业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竭力追逐利润最大化, 个人尽力追求收入最大化, 道德良知的约束力显得无力。企业想方设法通过挤占挪用、隐匿资金、拖耗时效、逃脱担保、故意拖欠、恶性侵吞、骗取贷款等形式直接向银行转嫁道德风险, 或以破产废债、分立逃债、合资甩债、承包租赁不理债、转让出售不还债等形式间接向银行转嫁道德风险。另一方面, 银行个别信贷人员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 也有发放人情贷款, 或者以贷谋私, 有的甚至内外勾结骗取贷款, 造成银行信贷资金损失。

5. 管理失误因素

个别信贷人员素质偏低, 风险意识不强, 加上内控机制不全, 管理手段不力, 监督不严, 特别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不力, 使银行成为信贷风险的承担者。如调查资料虚假不实, 调查内容不完整, 审查不严, 抵押登记手续不规范, 贷后检查不及时, 流于形式, 重要贷款档案保管失误, 对企业风险预警不及时等等, 都将导致企业到期偿还贷款能力降低, 甚至债权悬空, 造成银行损失。

二、对不良信贷资产的有效防范措施

1. 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严密关注借新还旧贷款, 借新还旧对降低贷款的实际风险程度意义不大, 只能在形式上使贷款保持“正常”形态, 正是这种“正常”形态使贷款的不良属性和风险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建立信贷资产质量报告制度, 由经营行定期向上级行报送信贷资产质量分析报告, 报告不及时或报告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要予以处罚。

2. 健全风险退出机制

努力提高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行业竞争情况和客户偿债能力的判断, 主动从那些生产能力过剩、经营效益不高、缺乏优势的传统产业、企业提前退出, 既有效防范贷款风险, 优化贷款结构, 又通过信贷资金的转移和优化配置, 促使企业、产业和行业进行结构调整和重组, 做到有进有退, 实现有所为, 有所不为。要大力发展财务顾问、企业并购重组、不良资产集中处置等投资银行业务, 积极推进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的有机结合, 创新资产信托品种, 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转嫁信贷风险。

3. 健全风险转化机制

建立清收转化责任制, 结合行长目标责任制的考核, 把清收任务层层分解, 落实到具体人员, 强化对清收的考核, 划出专项费用与各行清收考核挂钩, 确保清收转化目标的实现。发挥信贷效能, 把清收转化不良资产与执行停减免缓利息、贷款呆帐核销、以资抵贷、贷款投放、企业重组等结合起来。依靠各方力量, 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 区别不同企业, 分类掌握, 一户一册予以清收、转化不良资产。

4. 建立健全信贷资产考核新机制

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可操作的责任追究制度, 使信贷管理做到程序规范化、责任明确化, 奖罚标准化, 通过建立完善的检查、监测、评价体系, 使信贷人员责任明确, 奖罚具体, 充分调动其管理信贷资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基于无风险清偿能力指数的商业银行风险测度实证研究张磊.《金融纵横》, 2007年06期.

[2]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设计.赵伟, 王家传.《中国农村信用合作》, 2007年08期.

[3]我国银行贷款融资体系的研究综述.倪铮.《现代金融》, 2007年10期.

信贷资产 篇2

第一部分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促进我行信贷资产质量提升,有效抑制不良贷款新增,全面提升我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和抗风险能力,根据总行《贷款质量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及分行《客户经理考核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我行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信贷资产质量管理考核体系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对信贷人员进行全面考核:

(一)信贷操作及管理评价。包括信贷调查、贷款发放、贷款档案、首贷检查、定期贷后检查、本息催收、贷后检查报告、风险防范等方面;

(二)职业道德评价。包括合规操作、诚信待客、公平竞争、廉洁自律、保守秘密、协作配合等方面。

第三条 本管理办法处罚的种类按严重情况从低到高可分为:

(一)通报批评;

(二)下调行员等级;

(三)停职;

(四)劝退;

(五)开除;

以上处罚措施可多项并用,并可伴随罚款或扣除绩效工资等经济处罚措施。第二部分 信贷操作及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第四条 未按规定要求收集资料,上报材料不齐全或在承诺时间内未补齐相关资料的,按季统计,在分行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对于连续两季上榜或存在潜在风险的,客户经理对应行员等级下调一级,部门负责人扣除当月绩效工资;与客户串通提供虚假资料骗取信贷的,直接开除并追究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

第五条 未按要求和规定程序办理贷款签章和放款手续,未按规定要求进行信贷系统录入的,按季统计,在分行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对于连续两季上榜或存在潜在风险的,客户经理对应行员等级下调一级,部门负责人扣除当月绩效工资;情节较重的,带来实质性风险的,对相关信贷人员及部门负责人做停职处理。

第六条 未按规定时限和要求进行定期贷后检查工作,现场检查流于形式,未按规定项目、内容进行检查,未按要求撰写贷后检查报告的,按季统计,在分行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对于连续两季上榜的,客户经理对应行员等级下调一级,部门负责人扣除当月绩效工资;屡教不改或贷后检查中故意隐瞒或掩盖问题,对相关信贷人员劝退,部门负责人停职。

第七条 未按规定对抵(质)押物进行现场调查、评估或现场调查不严、不细,贷后未按期进行抵(质)押物现场核查,给予通报批评;抵(质)押登记手续出现瑕疵的,带来潜在风险的,客户经理对应行员等级下调三级,部门负责人扣除当季绩效工资;抵押登记手续不合规,带来实质性风险的,对相关信贷人员及部门负责人做停职处理。第八条 未按规定要求提前通知客户做好本息支付工作的,由此造成客户欠息或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全行通报批评,客户经理罚款1000元,部门负责人扣除当月绩效工资。第九条 因贷后管理工作不落实,在借款人或担保人发生经营风险或抵(质)押物价值发生重大变化或借款企业违反合同约定挪用贷款,危及贷款安全时,未及时获取本应发现的相关信息或未及时报告信息,造成我行资产风险或风险扩大的,客户经理对应行员等级直接降至11级,部门负责人扣除全年绩效工资;情节严重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信贷人员做停职处理。

第十条 办理票据承兑业务时,未核实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保证资金来源的合理性,全行通报批评,客户经理对应行员等级下调一级,部门负责人扣除当月绩效工资;客户敞口部分保证金到位不及时,或其他情况致使我行银承业务出现逾期支付、信誉受损的,客户经理对应行员等级下调三级,部门负责人扣除当季绩效工资,相关业务部门当季不给予新增额度安排;银承业务出现垫款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相关信贷人员做停职处理。

第十一条 办理公司贷款业务时,未按规定进行信贷调查或调查的内容不全面、不真实,未按规定的时间对贷款用途进行检查、监督,带来潜在风险的,全行通报批评,客户经理对应行员等级下调一级,部门负责人扣除当月绩效工资;贷款欠息30天以上或贷款出现逾期,企业确实无力支付贷款本息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相关信贷人员做停职处理。

第十二条 办理贸易融资业务时,除按贷款操作和管理的标准考核外,未核实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融资的合理性,未监督货物流向、贷款回流等,带来潜在风险的,客户经理对应行员等级下调一级,部门负责人扣除当月绩效工资。

第十三条 办理非融资类业务时,除按银承操作和管理的标准考核外,未调查业务的市场准入条件或业务重点调查的内容不全、不真实,客户经理对应行员等级下调一级,部门负责人扣除当月绩效工资。

第三部分 职业道德考核标准

第十四条 与客户串通骗取信贷、收取客户回馈、违反国家法律的,开除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五条 违规操作,给我行带来风险或不良影响的,直接开除。第十六条 越权允诺、蒙骗客户,造成不良影响的,做劝退处理。第十七条 泄露银行或客户商业机密的,取消客户经理资格,影响恶劣的,做劝退处理。

第十八条 客户服务过程中,不能及时沟通通报情况的、不积极配合的、不按客户经理岗位职责要求做好工作的,做劝退处理。第十九条 因服务不到位,致使重点客户流失的,在客户服务方面态度恶劣、不负责任、出现重大失误以及遭客户投诉的,对我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的,做劝退处理。

第二十条 客户开发过程中采用诋毁、降低业务标准等不正当手段进行行内恶意竞争的,对我行造成负面影响的,做劝退处理。

第四部分 附 则

信贷资产 篇3

关键字:信贷资产转让;财务公司;重要意义

一、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内涵与开展方式

(一)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内涵

信贷资产转让是指金融机构(如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等)之间,根据协议约定转让在其经营范围内的、自主、合规发放尚未到期信贷资产的融资业务,其中,金融机构将其持有的信贷资产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并一次融入资金被称为信贷资产出让业务;金融机构受让其他金融机构出售的信贷资产并融出资金被称为信贷资产受让业务。

(二)信贷资产转让的开展方式

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分为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和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转让双方根据协议约定转让信贷资产,资产转让后,借款人向受让方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项下,债权人由出让方转让为受让方。这种转让方式也被称为“真实出售”。

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转让双方根据协议约定在某一日期以约定的价格转让信贷资产,同时出让方承诺在约定的日期向受让方无条件购回该项信贷资产。由于回购型业务所转让的信贷资产在到期前就已由出让方购回,所以不办理贷款档案和法律文件的移交,付息的责任由出让方承担。

(三)我国大力发展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

目前我国大力发展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是一种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将信贷资产转移给一个特设目的主体(这种转移可以采用转让方式,也可以采用信托方式),由特设目的主体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者发行受益证券,以信贷资产的现金流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方式。可以看出,信贷资产证券化区别于传统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之处即创新之处在于特设目的主体受让了该笔信贷资产以后,以该笔信贷资产的现金流为基础向投资者发行了受益证券。

二、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重要意义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内部金融机构,是集团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的有效平台,也是集团成员之间的资金纽带。财务公司在业务开展中以服务集团发展为宗旨,以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标,同时追求自身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及盈利性。因此,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既可以优化自身资产结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改善资产流动性,增加收益,又可以满足资金需求,降低集团的融资成本。同时,也促进财务公司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使信贷资产转让实现双赢局面。

(一)拓宽新渠道 降低整体费用

财务公司具有开发企业集团内部企业贷款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自身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或者资金额度较小无法满足集团成员企业的发展需要,导致集团成员企业直接向银行借款,相对增加了企业集团的整体财务成本。像葛洲坝集团每年需要流动资金约20亿元,而财务公司每年仅能提供6亿元左右,其他的大量资金需要从银行等方面得来。如果财务公司利用好自身信誉,开展信贷转让业务,拓宽企业集团的融资渠道,可以使财务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同业出让信贷资产缓解资金压力,盘活非流動性信贷资产,回收资金,加速资金的良性循环,为企业集团提供急需的资金支持,降低企业集团的整体费用。

(二)加速资金周转 提升运作效率

通过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把集团内企业的部分中长期贷款打包转让给银行,财务公司获取了新的资金来源,加速了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了财务公司的经营规模;同时财务公司可以将获得的资金投放到其他收益更高、集团重点发展的项目中,既满足了集团企业的资金需求,又增加财务公司的利润,同时降低了集团财务成本,一举三得,增强财务公司对集团的服务功能。

(三)改进经营理念 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财务公司可以调整资产负债比例,压缩风险资产规模,使经营管理符合监管要求。同时财务公司也在这项业务开展过程中转变了经营理念,大胆创新,将放贷模式由传统的贷款-收回-再贷款转变为贷款-转让-再贷款的经营模式,打破了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还在与银行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到银行的很多规范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使财务公司向正规成熟的金融机构更近一步。

(四)优化信贷资产结构 规避金融风险

除了企业集团投向单一、资金运用渠道狭窄,信贷资金过于集中造成的资金风险外,信贷资产结构不合理也会造成一定的金融风险。财务公司出让的标的资产一般是金额较大的中长期贷款,这部分贷款合同占用资金量大,流动性差,由于期限较长,未来出现不确定性的可能也更高。对于财务公司来说,出让信贷资产仍能获得一部分收益、获得更大的业务量,也是调节信贷资产结构的重要手段,从而达到规避公司经营风险的目的。

(五)促进与银行合作 实现共赢

银行之所以愿意选择财务公司作为交易对手是因为:一是财务公司有持续的资金需求;二是财务公司手中掌握着大量集团内企业的优质贷款,这些贷款的借款企业行业一致、经营情况相仿,对整个资产包的考察相对比较容易;三是财务公司作为行业系统风险最小的金融机构,其信誉度超过了其他金融公司的一般企业,在回购型贷款转让业务中,财务公司通过回购义务为银行提供了可靠的担保,对银行具有相当的吸引力。银行与财务公司叙做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利率高于同期同业拆借利率,使银行在没有承担太大风险的情况下取得了较高收益。所以说,银行与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使银行与财务公司各取所需,各得其利,是一个双赢策略。

三、监管部门对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应采取的策略

(一)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

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将财务公司从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行为纳入到规定范畴之内。目前对财务公司从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行为进行规范的政策法规还处于空白。监管部门在规范这项业务的相关政策规定中,应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概念进行严格界定,对财务公司开办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应具备的条件、遵循的经营规则、资产负债比例、监管具体要求等方面做出监管规定。除此以外,为加强行为规范的有效性,政策规定中还应对备案、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规模、资金用途以及对财务公司转让的信贷资产这四个方面内容着重做出限定。

(二)引导财务公司加强管理,规避风险

财务公司从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风险有:政策风险、经营风险、信誉风险和价格风险。为了规避风险,监管部门应该积极引导财务公司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有效控制风险。

1、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要求财务公司在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前,按照公司治理的要求取得董事会的同意和授权,并针对这项业务的特点和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确定业务操作规程和各级人员的责任,提出风险防范和预警措施,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将风险防范的关口适当前移。

2、监督财务公司严格执行政策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公司要在监管部门规定的规模、资金用途等范围内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不得违规开展业务。

3、支持财务公司与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按照银行先进管理模式提高财务公司信贷资产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不仅为财务公司顺利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创造条件,更为财务公司整体提升打好基础。

4、鼓励引入管理经验丰富的独立董事

鼓励引入具有金融风险管理经验丰富的独立董事,依靠其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风险进行独立判断,帮助财务公司防范风险。

四、總结

财务公司积极介入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即可优化自身资产结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改善资产流动性,增加收益,又可满足集团的资金需求,降低集团的融资成本,同时,促进财务公司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有利于实现集团、财务公司、商业银行三方共赢,是一项值得大力发展及推进的业务,应在现有业务基础上努力提高业务流程的规范化、信息的透明化,为打造更为广大的信贷资产转让平台以及资产证券化创造条件。同时加强对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逐步完善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文化。

参考文献

[1]朱根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财务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上海金融,2001年08期

[2]朱广德.《对发展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政策思考》,金融纵横2001年02期

[3]张平.《集团财务公司的运作与企业绩效》,改革与战略,2008年02期

[4]黄莹.《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探讨》中国金融家,2005年09期

[5]周国华.《财务公司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探讨》,财会通讯,2006年09期

银行信贷资产业务发展的思考 篇4

一、银行信贷资产业务发展的背景

(一) 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据相关数据分析, 市场中存在行业投资增速过猛的现象。货币信贷的过速增长, 造成市场经济的恶劣循环, 通货膨胀无法有效解决, “价格泡沫”的愈演愈烈, 极大地促进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对此, 国家开始实施有效的经济控制手段, 在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上做出合理调整, 对银行信贷的投放问题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 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

就目前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看, 银行在行业改革上已经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但是国家在监管内容上做出了新的调整, 在贷款情况上进行重点检查, 并对银行发展提出了新的评判准则。对此, 银行必须在国家严密监管下来实现自身的改革, 加大了改革的难度。

(三) 银行自身改革进程的加快

首先, 银行信贷发展在经过发展的初步阶段后, 其资金已不充足, 制约了信贷资产业务的发展。其次, 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与同业竞争的白热化, 促使了银行在信贷上的调整, 削减了银行在信贷改革上的有效性。最后, 国家对经营管理指标的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信贷改革中所需投入的时间、资金与精力。

二、资产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1.银行在发展过程中, 由于全面贯彻“百分之百”的思想方针, 导致了发展中方向的偏移。传统意义上看, “百分之百”要求企业要承担的风险必须为零, 这有效降低企业的资产风险, 但是, 风险总是与收益并存, 它自身的欠科学性又制约了经济金融的发展。从银行发展中借贷现象严重、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空缺现象上看, 银行在对经济的支持上缺乏一定的力度。

2.制度的集中, 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效率。这种形式上的集中, 在大额的贷款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明显, 而对于小额的贷款, 上级行只相当于一种审核的手段。在此种制度下的企业, 极容易出现客户流失的问题, 也会面临资产结构的恶化危险, 最终导致资金上巨大的损失。

3.硬性化的责任机制, 削减了信贷员的积极性。许多银行都存在全责贷款的规定, 贷款只能有贷员本人负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但在促动公民贷款缺乏相应的限制措施。

4.在一些银行中, 存在着在财务会计上的不规范问题, 导致客户缺乏信任感而影响其自身发展。

三、信贷资产业务发展的措施

(一) 掌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银行应充分认清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 掌握国家在经济宏观调控下的主要目标,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 依据形势作出灵活性改变。

(二) 做好贷款工作

1.对贷款节奏进行控制:就当前的贷款而言, 其主要目标是保持贷款在余额和利率上的平衡, 促成收益任务的完成。另外, 银行需对经济周期的风险合理规避, 加强对贷款数额较大的用户的监管。

2.对贷款对象进行结构调整:对于信贷总体结构而言, 国家对信贷投放的有效控制是有意义的。企业适时对短期与长期的存款作出调整, 能有效分散风险, 定位好大、中、小型客户的比例关系, 优化贷款客户结构。

3.对贷款业务加强管理:对信贷业务规范化的日常监管能直接促进银行的发展, 首先需要在整体上对相关信贷信息进行采集与归纳以加强监管的力度, 其次, 及时调整银行的利率与费率, 增加收益率;最后, 合理调整收益考核制度, 完善对内部资金的转移。

4.对人才引进制度与培训制度的完善:首先, 应建立激励制度, 激发业务员的积极性。其次, 要扩展引进人才的渠道, 增加企业的人才资源。最后, 根据人才的特点组织培训, 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

(三) 加大存款业务和中间业务工作的扩展力度

1.存款业务:一般来讲, 国家主要是通过减少银行贷款资金的来源来实现多信贷有效的投放控制, 由此推断, 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将受到资金的制约。因此, 银行应充分展示出分支在地域上的辐射作用, 同时, 通过对信贷业务的加强来争取足够的保证金, 大力发展个人存款业务, 以使得企业的基石更加稳固。

2.中间业务:对金融形势总结后表明, 银行的中间业务是现阶段银行工作的重心。对中间业务的加强, 既促进了利润在增长过程中优化结构的能力, 也使得轻贷款业务的压力减少。据此, 企业必须依据形势变化, 对中间业务进行持续性的加强。

综上所述, 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 银行信贷资产业务的发展背景并不乐观, 国家对信贷业的严密监控再加上信贷产业在发展中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使得信贷业的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据此, 银行要有效激发贷员的积极性并扩宽贷款的业务, 在宏观调控的调控下, 合理、灵活地发展信贷业务。

摘要:信贷业务作为银行的支柱业务, 其不仅在银行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更推动了国民济的飞速发展。因此, 对银行信贷资产业务进行深入分析, 总结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探讨出银行信贷业务在整改与发展上的方向, 最终实现银行信贷业务上的高效益。

关键词:信贷业务,金融行业,银行

参考文献

[1]谷亚.我国上市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效果研究[J].时代经贸, 2012 (08) .

[2]张卫锋.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安全性控制研究分析[J].企业导报, 2012 (06) .

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操作规程 篇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防范业务风险,根据银监会《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等要求,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买入、卖出或转移信贷资产。

第三条公司建立完善的前、中、后台管理系统,即产品营销、产品研发、风险控制等部门间的分工与协作机制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

第四条公司开办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应当严格遵守以下三条原则:

1、真实性原则,不得与转让方采取签订回购协议、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等方式。

2、整体性原则,即转让的信贷资产应当包括全部未偿还本金及应收利息。

3、洁净转让原则,即实现资产的真实、完全转让,风险的真实、完全转移。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职责分工

第五条研发创新部负责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研发工作,为公司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开展及创新提供支持。

第六条贷款业务部设置贷款经理岗位,负责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推介工作。

第七条贷款经理推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并对经其初步审查符合公司项目准入条件的项目进行业务洽谈。

第八条贷款业务部主要负责项目尽职调查、项目立项、产品设计与贷款文件制作、发起设立贷款计划、贷款计划的发行与成立、贷款项目管理运用合同签订与落实担保、贷款资金支付、贷款项目管理、贷款收益分配与清算等业务。

第九条合规风控部负责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合法合规性审查、业务风险审查与防范等工作,检测并预防业务风险。

第十条贷款投资决策委员会、关联交易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审议、审批。

第十一条贷款财务部负责贷款项目账户的开立、销户及财务核算工作。

第三章业务办理条件

第十二条转让的信贷资产需为确定的、正常类信贷资产。单一的、有明确到期日的信贷资产受让贷款产品的期限应与对应的信贷资产的剩余期限匹配。

第十三条不接受银行以理财资金受让信贷资产的委托。

第十四条受让信贷资产,相关交易对手应具备还本付息能力,其中自主管理的信贷资产受让项目及交易对手需符合公司贷款贷款业务准入条件。

第十五条拟转让的信贷资产有保证人的,转出方在信贷资产转让前,应当征得保证人同意。拟转让的信贷资产有抵质押物的,应当完成抵质押物变更登记手续或将质物移交占有、交付,确保担保物权有效转移。

第四章贷款项目管理

第十六条公司亲自履行管理职责,完成信贷资产转让贷款项目尽职调查、风险评审、产品设计、后续管理等工作。

第十七条公司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关于“金融资产转移”的规定及其他相关规定进行信贷资产转移确认,并做相应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

第十八条公司为每一只信贷资产转让贷款产品单独开立账户,至少配备一名贷款经理。

第十九条信贷资产受让项目管理按照贷款贷款项目管理标准执行。

第五章业务风险管理

第二十条根据公司业务风险管理控制制度中的有关规定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

第二十一条公司将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风险管理纳入公司的三级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中。

贷款业务部的部门合规风控员负责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风险进行初步的识别和审查。

合规风控部的合规风控员根据贷款业务部提交的有关业务资料,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合法合规性、业务风险性进行全面的审查,提出相关风险管理意见,并形成风险审查报告。

风险控制委员会根据合规风控部提交的风险审查报告和其他业务资料,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第二十二条合规风控部定期或不定期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前、中、后台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并及时形成风险管理工作报告,上报风险控制委员会。

第二十三条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有以下几种:

(1)信用风险,主要是指交易对手违约造成损失的风险;

(2)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市场利率、汇率或金融产品价格变动造成损失的风险;

(3)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员工的个人因素导致操作不当甚至违规违约所引发各种损失的风险;

(4)其他风险,主要是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开展中的合规风险、政策风险、政府信用风险等。

对业务风险要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与评估,对主要业务风险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

第二十四条公司在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过程中积极对信用风险进行防范、管理和控制,重点对交易对手进行详细调查评估并持续跟踪。

第二十五条对于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中的信用风险,重点做好项目测算与持续跟踪,预留适当的风险空间,做好追加保障措施安排。

第二十六条公司要求相关部门及员工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防范操作风险、合规风险、政策风险等各类风险。

第六章信息披露

第二十七条公司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贷款文件约定,及时、准确、充分、完整地向委托人与受益人披露信息,揭示风险。

第二十八条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时间与方式依据贷款文件的约定。一般包括《资金贷款管理运用报告》、《清算报告》、《贷款项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保管报告》,以及法律法规规定或贷款文件约定需要披露的其他事项。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对在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管理过程中因故意或工作失误引发风险隐患或给公司造成损失的人员,公司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问责和处理。

第三十条本办法由贷款业务一部负责解释。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问题研究 篇6

[关键词] 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

我国于2005年4月20日公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随后,经国务院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是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操作的最大障碍,当务之急是完善征信立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体系,进而推动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进程。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涵义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运用证券化处置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一种方式,即商业银行作为发起人将符合证券化条件的信贷资产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le 简称SPV),由其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分离重组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并增强资产的信用,转化为由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担保的可自由流通的证券,销售给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以化解潜在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简单的讲,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以证券形式出售信贷资产的结构性融资活动。

二、我国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操作的难点——信贷资产信用和商业信用差

证券化可以将不具有流动性或流动性不强的信贷资产转化为具有流动性的证券资产,但是不可能在本身没有价值或较小价值的资产上创造出价值或大于其自身的价值,因此被证券化的信贷资产必须是预期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信貸资产,即信用程度高的信贷资产。信贷资产的信用的高低取决于借款人的商业信用的高低,借款人能够按照借贷协议的约定还本付息,信贷资产的信用才有保障。

目前,我国经济领域信用缺失比较严重。一方面,企业、个人信用意识淡薄,没有守约意识,合同期限界至,不能还本付息,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经营不善,陷于亏损,没有能力还贷,还有的是有还款能力,就是因为信用意识淡薄而故意不还;另一方面,由于银行在贷款时,不注意对借款人的资信及偿还能力进行审查,就轻易放贷,导致到期收不回,形成了大量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使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大大高于国外银行,面临着巨大的信用危机。

我国的信用环境是制约资产证券化制度引进和实施的瓶颈,要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操作,必须构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信用体系。

三、完善征信立法、建立社会主义信用体系,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操作在我国顺利进行

笔者认为建立社会主义信用体系必须在法治化的轨道中进行,而信用体系建设的法治化的前提是存在健全的立法体系,我国目前除了央行和建设部等部委制定的几部部门规章外,尚没有一部系统化的法律,因此,我们首先要完善立法。笔者认为应制定一部《征信法》,该法在效力位阶上应属于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征信法》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征信体系的建立

我国的征信体系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银行征信系统,由中央银行组织征信,信息供银行等金融机构内部使用,征信目的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二是商业征信系统,由普通的商业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进行信用采集和服务,其经营活动主要由市场调节。这样的征信体系既满足了金融机构的专业化信用需求,又满足了其他经济主体的日常贸易信用需求;既有国家公权力渗入对征信活动的指导,又能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是适合我国从来没用有过、又急需建立信用体系基本国情的,而且这种征信体系结构是符合我国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特殊需要的。

2.信用采集权与个人隐私权、商业秘密权的协调

征信主体在信息采集、建立信用数据库的过程中,要注意只能采集法律允许采集的、能反映征信对象信用情况的信息,而不能任意扩大采集范围,因为信用数据库是要对外开放的,如果数据库的信息超越了信用的法定范围,涉及到了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就侵犯了征信对象的相应权利。因此征信主体在征信过程中,要把握好自己的信息采集权与征信对象的个人隐私权、商业秘密权之间的界限。

3.建立有效的失信惩罚和守信激励机制

我国目前失信行为横行和失信不惩、守信不彰的机制是密切相关的,要完善相应的惩罚激励机制,才能鼓励守信行为。笔者对建立惩罚激励机制有以下建议:首先,采集信用信息、建立信用档案;其次,应当为失信行为制定合理的惩罚尺度,明确对不同程度、形式的失信行为施以相应的处罚;第三,严格执法、公平司法,使法律规定的惩罚能落到实处。

四、小结

只有通过健全立法、严格执法、公平司法,建立信用惩罚与激励机制,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经济主体在经济交往中均以守信为荣、失信为耻,即商业信用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就发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答记者问,2005年4月23日,新华网。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篇7

资产证券化指将流动性低但具有未来现金流收入的资产进行重组,构建资产池,以资产池为基础,发售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 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根据基础资产不同分为:实体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证券资产证券化与现金资产证券化。 狭义的资产证券化专指信贷资产证券化。

二、研究背景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 普遍存在资产流动性差、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本充足率低等问题。 大额信贷资产的低流动性,大大阻碍了银行的发展。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出现,对于发起人来说:增加了资金来源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分散了信用风险、获取额外的服务费收入;对投资者来说:信贷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新的投资工具。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出现是必然。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始于2005年,以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分别成功发行信贷资产支持债券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为标志。

三、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

(一)组建资产池

发起人根据与中介机构共同制定的资产入池标准, 筛选满足条件的信贷资产,构建资产池。

(二)设立特殊目的载体SPV

位于重要作用的SPV设立以后,发起人将资产池出售给SPV,实现发起人证券化资产与其他资产的风险隔离。 SPV一般有公司、合伙、信托三种设立方式,在我国仅为信托形式。

(三)信用增级与信用评级

为了降低融资成本、 吸引投资者, 必须对证券化资产进行信用增级。 经过信用增级,证券化资产一般都能获得更高的信用级别。 信用评级机构需要对拟发行的证券进行信用评级, 为广大投资者提供选择的依据。 主要评级机构:国外,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国内,大公、中诚信、 上海新世纪等。

(四)证券销售与价款支付

经过信用评级以后,承销团进行证券的销售工作。 SPV将证券销售收入按照事先确定的价格向发起人支付资产转让对价。

(五)资产池管理

在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后,管理人(可以是发起人或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负责收取原始债务人按期偿还的本息,将本息传递给资金保管机构进行下一步对证券投资者的利息支付。

四、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始于2005年,以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分别成功发行ABS与MBS为标志。在经过2006年、2007年、2008年的短暂发展以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映射出金融衍生品的巨大危害性。 我国监管机构出于谨慎性原则,延缓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进程,2009年至2012年处于停滞阶段。 2012年3月,信贷资产证券化被重新提上日程,国家开发银行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首先承发了101.66亿的份额。自2005年开始到2013年3月为止,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起人及其发行额度(亿元)总结如下:

2005年:建行30.19、国开行41.77;2006年:国开行57.3、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重整资产)19、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重整资产)48;2007年:浦发银行43.83、工行40.21、建行52.43、兴业银行52.43;2008年: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19.01、建行(重整资产)27.65、工行80.11、国开行37.66、信达40.77、招行40.92、浙商银行6.96、信达(重整资产)20;2012年:国开行101.66、交行30.34、中行30.62;2013年:工商行35.92。

在发行量上:每年的发行总量呈现一个上升趋势。 2012年由于刚恢复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的额度小于2008年;在发起人上:自2005年首次发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行主体多样化。 逐渐加入了浦发、兴业、招商、交行、工行、中行等。 与此同时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也实现多样化。

五、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证券化市场规模小

从债券市场来看, 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额度在整个债券市场来说占比很小;从商业银行来看,证券化的信贷资产对于整个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来说也是个很小的比例。 这跟我国证券化开始较晚有一定关系,信贷资产证券化未来会有大的发展前景。

(二)投资主体单一

截至目前为止, 我国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都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投资主体也仅限于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农村信用社、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对投资主体的限制会抑制证券化的发展。 在目前阶段,由于处于试点阶段,可以适当控制,在后期应该放松限制。

摘要: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商业银行在不断寻求新的盈利模式。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出现,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分散了风险、增加了服务费收入,增强了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对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

参考文献

[1]田宏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

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比较研究 篇8

关键词:汽车金融,信贷资产证券化,实证分析

一、引言

汽车金融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的产物,是一种以信贷资产支持的结构性融资制度安排,这种融资制度安排是以发起人(汽车金融公司)特定资产(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未来现金流作为投资者收益的保障而发行证券进行融资的过程。在我国,这种融资过程的实现必须借助于特殊目的信托(SPT)的设立、资产的转让、风险隔离、信用增级等方式,并通过证券的发行、交易来完成。对发起人而言,这种融资模式可以安排为出表的融资结构,增加资产的流动性水平,且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可取得较低的融资成本。对投资者而言,仅对信贷资产池本身进行投资,可避免承受发行主体的信用风险。2013年8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2014年3月,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银监会正在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试点,未来资产证券化规模是否扩大将根据试点情况确定。随后,五家汽车金融公司,包括福特汽车金融、丰田汽车金融、宝马汽车金融、大众汽车金融和东风日产汽车金融,陆续获得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的审批通过,各家均获准发行不超过8亿元人民币的汽车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2014年11月,银监办便函(2014)1092号文提出,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将由审批制改为业务备案制。银监会本着简政放权的原则,不再对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逐笔审批。各金融机构应在取得备案资格后开展工作。这意味着从2015年起,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将在监管机构的备案制管理指引下,逐步发展成为企业的一种常规性的直接融资工具。本文通过研究比较2014年试点阶段的五家汽车金融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案例,深入分析各家产品的交易结构设计特点和异同,从实务操作角度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希望对我国汽车金融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提供参考。

二、试点汽车金融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案例比较

2014年,丰田汽车金融、东风日产汽车金融、宝马汽车金融、福特汽车金融和大众汽车金融五家公司分别试点发行了资产证券化产品(以下简称ABS产品)。为方便比较五家公司ABS产品结构的异同,下文分别简称其为丰元、东风日产、德宝天元、福元、华驭。

(一)共同特点

(1)从发行结构来看,五家汽车金融公司均为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和次级资产支持证券,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采用余额包销承销方式发行,次级资产支持证券采用定向方式发行,并均由作为发起机构的汽车金融公司认购全部次级资产支持证券。还本付息方式上,均采用过手摊还。

(2)从ABS资产池来看,具体交易要素有一定的同质性,如表1所示。第一,有高比例的贷款用于个人购买新车(大众华驭为99.66%,其他四家为100%),借款人对新车贷款的还款意愿通常优于二手车。第二,资产池加权平均贷款剩余期限约为16-24个月,摊销速度稳定;资产池全部资产入池时均为贷款五级分类的正常级,贷款质量高。第三,所有资产池中贷款加权平均首付金额比例为33%-36%(即:1-加权平均初始抵押率)。由于借款人通过首付形式占有了汽车较大的股权部分,通常借款人不会违约,这使得贷款更加安全。

(二)各具特色之处

(1)关于交易要素。具体交易要素如表2所示。一是评级安排。除华驭外,其他四家均按照监管部门要求,仅采用国内的双评级模式,而华驭为扩大在资本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在国内选择了三家评级机构,且为吸引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还引入了惠誉的国际评级,因此其花费了更多的沟通成本与交易结构各方、监管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二是定价方式。在优先A级中,票面利率除华驭为固定利率来匹配其入池的固息贷款外,其他四家均为浮动利率,定价为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加上一定的流动性溢价1.8%-2.5%,来匹配其入池的浮息资产。五家公司均较好地匹配了各自入池资产的利息计息方式,较好地进行了资产负债管理。三是结构设计。在优先级A/B的设计方面,仅东风日产无优先B级,主要是出于实现信贷资产在表以降低发行成本的考虑。为达到会计准则认定的资产证券化在表的标准,发行人自持的次级部分需设计的比例较高,达到风险报酬均有东风日产自持的效果。另外,东风日产在优先级A级中放入较多的优质资产,也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资产评级,获得更优的发行价格。在增信措施的设计方面,由于福元和华驭的资产池平均贷款利率分别仅为4.55%和8.81%,显著低于另三家(丰元及东风日产均高达13%以上);为保证投资者获得足够的保护,福元和华驭分别设计了流动性储备、现金储备以及均设置了超额抵押,以提供增加资产池信用的效果。这部分储备和超额抵押资金的占用也会抬高两家公司的实际ABS融资成本。

(2)关于评级机构的选择。目前,我国监管部门要求ABS发行需采用双评级(机构)模式,而2014年大众华驭在双评级之外,还引入了国内的联合资信和国际评级惠誉,以增加华驭在直接融资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希望吸引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较低成本的人民币资金,以降低国内发行资产证券化的利率水平。华驭这单是我国首笔汽车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引入国际评级,也代表着国内资产证券化发展的趋势,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更多的境内外人民币合格机构投资者将通过国际评级公司参与投资国内ABS市场。

(3)关于投资者范围。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主要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投资者也集中在银行间市场。2014年大众华驭在引入人民币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根据政策,RQFII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并取得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投资额度,运用来自境外的人民币资金进行境内证券投资的境外法人。在监管部门批准的投资额度内,RQFII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固定收益”产品。这也是2014年华驭设计为固定利率产品的一个原因,才能在国内银行间市场进行交易。同时,在操作层面,RQFII开展境内证券投资业务,应当委托具有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托管人资格的境内商业银行负责资产托管业务,委托境内证券公司代理买卖证券。

(4)关于入池资产的选择标准。从试点公司来看,入池资产标准除满足基本的筛选条件外,还需重点考虑以下入池标准:一是入池信贷资产的产品种类,若全部是正常信贷产品,则入池资产收益率较高,但若在一定期限内持续发行,则符合入池标准的资产数量将有限;若是包含正常类和贴息类信贷产品,更符合接近实际的资产品种匹配,虽然资产收益率较单纯入池正常产品略低,但可以持续提供符合标准的入池资产,有助于ABS发展为各家公司常规的融资工具。二是入池资产的车款品牌范围,需要考虑是否拓展至汽车消费贷款服务的所有品牌,是否包含个人及机构客户贷款,是否包含二手车、融资租赁车等,以更好地与发行主体的资金池匹配,同时多品牌的证券化的资产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分散性原则的要求,即资产池中的资产在品牌和客户群上比较分散,以规避特定品牌客户群的经济风险。三是入池资产的计息方式,需考虑是选择浮动利率还是固定利率,以匹配发行时间窗口对票面计息方式的选择。四是此前发生逾期但在封包日时已经正常还款的贷款是否可以入池,对此前发生逾期的天数的限定条件都可能影响入池资产的后续风险指标的表现。

同时,在2015年监管部门逐渐推行备案制资产证券化发行的趋势下,未来的ABS发行将向银监会进行备案资格审批,以及向中国人民银行进行注册制下的额度审批,发行机构将申请一个较大的额度来匹配未来1-2年的融资计划,并在获批额度内和期限内分几次自主发行。分次发行时每一单的结构允许存在一定的变化弹性,但相应的资产入池标准在获批期限内是固化的,需在申请注册前仔细考虑设置。

(5)关于交易增信措施设置。本次试点发行的ABS资产支持证券均采用内部信用增级的方式,内部信用增级的普遍方式是构造优先级/次级的本息偿付次序,部分资产支持证券同时辅以信用触发机制、储备账户和超额利息收入方式;而外部信用增级则需要发起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将产生额外的成本。本次试点的五家机构在交易结构优先级和次级的结构安排上相似,在辅助的增信措施设置上有所区别,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丰田、东风日产仅设置了加速清偿事件的每年的触发机制。第二类是宝马、福特仅设置了较简单的其他增信措施,如宝马的储备触发事件(与发起机构和贷款服务机构评级相关)及必备储备设置,福特的流动性储备账户1252.5万元,占初始本金余额的1.50%,以及超额抵押3519.4万,占初始本金余额的4.21%。第三类是大众华驭,2014年采用了大众汽车集团相关国际企业在全球发行证券化所使用的Driver证券化产品架构。对于增信措施的设计,其增加了包括服务机构预付款减少混杂风险;预付准备金1.2%,特殊目的信托交易初始时即持有这部分现金储备;提供了0.5%的超额担保,缓释可能出现的违约风险;以及引入折现的概念,保证基础资产池有足够的现金流支付优先费用和各档级的利息。以上措施进一步缓释了交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6)关于资产证券化的会计确认(在表/出表)。2014年ABS试点案例中,东风日产特别考虑了“在表型”资产证券化,相对于国际上标准的“脱表型”资产证券化而言,考虑“在表型ABS”这一想法的初衷在于:发行机构希望通过结构设计,自持次级资产支持证券部分,并承担资产池中贷款的大部分风险和报酬,来进一步降低发行的融资成本;同时,由于这部分在表的证券化的信贷资产仍然在发行机构的表内反映,这部分资产每期收益的体现依然在未来实现;而标准的脱表型资产证券化伴随资产的出表,将提前实现未来的利息收入。

金融资产证券化会计确认的关键是真实出售问题,只有实现了真实出售,发起人才能将证券化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转出,转让收入作为当期收入进入发起人的损益表,并缴纳相应的税费。东风日产本次的结构中,通过设计10.5%厚度的次级资产支持证券,其本金及收益将在最后顺序被偿付,因此预期可能发生的相关贷款损失几乎均将由次级资产支持证券所吸收,而且低于预期损失而获得的额外收益几乎均将由次级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获得,因此,次级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将承担资产池中贷款的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其实质上将保留与特殊目的信托相关的大部分(一般指50%以上)剩余收益或权益风险。因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东风日产可进行证券化资产在表的会计处理安排。

三、资产证券化发展建议

笔者对2014年五家试点汽车金融公司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分析比较后,提出以下建议:

(一)扩大投资者群体

我国政府监管部门在推进金融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需要鼓励并扩大成熟的机构投资者的参与范围,通过借助规范的国内/国际信用评级,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引导投资者自主决策并培养其成熟的投资理念,不断为金融创新产品提供良好的投资群体来源。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行均集中在银行间市场,投资主体集中在各家银行类。建议可逐步考虑将住房公积金、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以及信托公司和财务公司等其他机构培育为资本市场成熟的机构投资者,甚至打通银行间市场和证券市场的通道、打通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境内投资的渠道,为金融资产证券化市场提供更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支持。

(二)入池资产的动态化趋势

在监管部门对资产证券化备案制工作的推进下,资产证券化将逐步发展为金融机构常态化的融资工具。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资产池均为静态资产池,入池资产在发行后,每期随着偿还投资者本息,ABS的融资余额逐期衰减。若发展为一种常规的融资工具,建议考虑资产的动态循环池,发行机构可按照初始设定的入池资产筛选条件,每期持续地为资产池补足至初始发行规模,保证融资期内一定的融资余额,使发行机构在融资期内持续得到稳定的融资支持。

(三)开发系统以支持ABS数据分析并满足监管机构的信息披露要求

作为发行机构,在考虑将资产证券化作为常规的融资工具时,应提早启动自身的系统开发,将现有的业务系统、财务系统进行相应修改。对每一批资产证券化资产能够做到单独识别,相关的业务部门、风险部门能对每一批入池资产单独监控资产表现和风险情况;相关数据能传输至财务系统自动记账并出具管理报表,在发行机构内应提前建立起成熟的系统,来完成证券化资产的信息单独识别、监控、分配,证券化申报等过程控制,加强发行机构内部对ABS的风险管理。同时,2015年在监管部门推进ABS备案制和额度注册制的过程中,虽然简化了对各家机构单笔审批的流程,提高了各家机构的审批效率,但对于资产池信息披露的要求显著提高了,发行机构需进一步加强业务部门系统录入客户数据的完整性,才能满足未来监管机构对资产池信息披露的要求。只有基于发行机构强大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支持,才能在发行ABS后,每月向投资者提供准确的分析报告,完成复杂的信息披露任务。

参考文献

[1]陆涛:《国外汽车金融的模式与现状》,《汽车工业研究》2005年第1期。

[2]张健华:《对我国汽车销售融资市场主体的分析及展望》,《中国金融》2003年第10期。

[3]梅明华:《美国汽车金融服务模式及其启示》,《中国金融》2003年第2期。

[4]吴晓求:《金融危机启示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信贷资产 篇9

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产生的原因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生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既有体制方面的,又有市场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带来的,又有内部管理造成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产业结构不合理。

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使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被占压,形成呆滞的“死钱”。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信贷对象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一些大中型企业遇到历史包袱沉重、资金缺乏、设备更新慢、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等困难,致使整体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

2. 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银行贷款损失严重。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流通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的开展和深入,使银行很多贷款主体发生变化,而银行体制改革的步伐相对滞后,无法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造成贷款主体落空而形成呆账。

3. 企业的改制、破产不规范,使银行贷款悬空数额大,加速了信贷资产恶化。

从1995年开始,全国国有企业转制的步伐加快,特别是企业兼并、破产的速度加快。企业的内部改革一步步深入,每一步都程度不同的涉及到银行的利益,致使大量贷款悬空,形成了“内部改组躲银行,外部破产废银行”的现象。

4. 政策性贷款多,占不良贷款比重大。

行政部门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使用方面的干预,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质量,造成了信贷资金的损失,这是银行信贷资产恶化的又一重要原因。

5. 企业整体素质差。

企业经营素质差,法制观念淡薄,财经纪律遵守不严,缺乏市场应变能力,短期行为严重。

6. 银行风险意识不强,信贷管理薄弱。

商业银行尚未真正建立起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重发展、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的粗放经营思想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

缺乏依法经营的观念,各种违规问题屡禁不止。一些金融机构一味追求效益,置金融法规于不顾,擅自扩大业务种类和范围,各种违法程序、违规经营、账外账经营等问题时有发生,危害极大。

以上这些产生于金融机构内部的因素也是信贷资产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治理对策

鉴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形成的历史性、社会性、复杂性等原因,要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信贷资产比例,单靠银行的自身努力难以奏效,须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银行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实效。

1. 适时进行宏观产业政策调整。

寻找并坚持宏观经济政策与央行货币政策协调性,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使“均衡点”在宏观经济形势中得以实现。突出重点,实施“抓大放小”的战略,对那些国家重点发展的,以及对地方经济发展制约、影响大的,发展前景广阔的,银行应在原基础上加大投入。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取以小额贷款激活大笔沉淀贷款的方式或者加大投入,施行周期建设,为企业树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中小型企业实行改、兼、破等措施进行优化配置,推向市场,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带动中、小规模企业的发展,实现整个经济的复苏。另外,国有商业银行,首先要考虑商业银行是企业,利润最大化是其追求的经营目标。在这一总目标的原则下,国有商业银行应当考虑其按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趋势,实现按经济区域配置机构、人员,实现“集约经营”的效益。

2. 国家应尽快出台企业停、破产和其他形式的企业转制方面的债务清偿政策。

要按各种类型,分不同情况划分政策界限,便于银行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和操作。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给予配合,改变目前银行在企业停产、破产和转制中逃债、甩债、废债所处的被动局面,要充分利用政策手段、法律手段,压缩不良贷款规模,把企业破产、转制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将不良贷款降至最低点。

3. 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杜绝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银行的合法利益。

目前,我国各项法律体系已逐渐完善,关键在于能否依法按章办事,这就要求各级政府、执法部门要肩负起责任,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维护银行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

4. 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部分施行划段方式,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形成的问题。

对于计划经济时期和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客观上形成的贷款损失,如政策性贷款、企业转制、破产等悬空贷款,国家应给出政策,帮助国有商业银行卸掉这些“包袱”,或划归政策性银行集中统一管理,以减轻负担,规范经营,为形成真正的与国际接轨的商业银行逐渐创造条件。

5. 加强中央银行监管力度,切实转变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思想,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机制。

强化中央银行的监管力度,充分运用法人管理、机构管理、业务管理等多种监管手段,全面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人民银行的各分支行之间,稽核、审计、监察各职能部门之间在监管过程中要相互衔接、统一协调、密切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肃金融纪律,整顿金融秩序,为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提高认识,把抓贷款质量,防贷款风险提到重要工作日程上来。防止不良贷款增加,要彻底改变重存轻贷、重放轻收、重量轻质的观念,把提高贷款质量同银行的振兴联系在一起,狠抓贷款质量不放松。

建立健全贷款风险责任制,主要领导抓落实。坚持审贷分离的原则,严格审核程序,全面实行贷款风险度管理,建立贷款管理责任制度。把每笔贷款落实到人,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对以贷谋私和工作失职造成的贷款损失要追究主管领导和当事人责任,情节严重者要移交司法机关立案调查处理,形成一套债权分明、互相制约、制度健全、运作有序的内部控制机制。推进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提高自律性,防范信贷风险,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防止超规模放款,使资产与负债在一个合理的、安全的比例内实行稳健经营,对信贷资产起到安全保障作用。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篇10

资产证券化是将缺乏流动性、可以在未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或资产组合作为支持资产, 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该资产的支持证券的一种融资手段。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以信贷资产为基础资产, 多由银行、金融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发起。在2013年我国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中, 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规模占比为68%, 居主导地位。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 资产证券化的理念才被引入, 2005年才开始试点运用, 此后又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试点中断。2012年5月17日, 央行、银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 这意味着沉寂四年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新开启了大门。随着近期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 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如今的市场热点。

尽管资产证券化有诸多优点, 但它的风险十分值得警惕。我国在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方面的经验不足, 未来必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必须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来保障证券化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因此, 对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涉及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等核心问题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

信贷资产证券化面临诸多风险, 也有诸多的分类方式。本文按照风险产生的来源, 将其分为基础资产所产生的风险和证券化过程所产生的风险两类。

(一) 基础资产所产生的风险

基础资产所产生的风险, 反映的是信贷资产作为发行证券的基础资产, 其自身还本付息能力的不确定性。投资者获得收益的来源正是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基础资产的质量好坏是影响其产生现金流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基础资产所产生的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和提前还款风险。

1.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即违约风险, 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参与主体对它们所承诺合约的违约所造成的可能损失。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中, 根据涉及主体的不同, 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原始债务人的信用风险和资产证券化参与主体的信用风险。影响信用风险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基础资产的质量上, 包括基础资产各级别的贷款余额比例、贷款集中度、行业分布、期限结构等。

2. 提前还款风险。

提前还款风险是指, 债务人在既定的还款时间超出还款计划所规定的还款额度偿还抵押贷款本金、造成资产池的现金流量失衡所造成的可能损失。提前还款受到债务人自身的财务状况影响。此外, 市场利率的变化和其他融资成本的变化等因素, 也是导致债务人提前还款的原因。

(二) 证券化过程所产生的风险

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由基础资产所产生的风险其实与普通信贷资产的风险相似, 而由于证券化过程所产生的风险则是其所独有的。证券化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交易结构风险和参与主体风险等。

1. 交易结构风险。

资产证券化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于交易结构能否实现破产隔离。破产隔离的存在, 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独立于融资者也即资产发起人的经营状况或整体信用。不能实现真正的破产隔离的交易结构将带来风险。比如, 在很多情况下, 难以确认支持资产的转移是否构成了法律上的销售。发起人通过向SPV销售支持资产进行融资时, 有时会附带一些特定的义务, 比如发起人仍然保留对基础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此时该项交易的性质可能不被认定为产权转移, 而是担保融资。这样一来, 破产隔离就未能实现。一旦发起人破产, 基础资产就有可能被追索, 导致资产证券化失败。

此外, 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交易结构也可能对现金流造成不确定的影响。由于资产证券化产品具备结构化安排, 比如优先/次级结构、本金/收益账户、加速清偿和违约事件等设置, 将导致其现金流支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对此类风险进行分析时, 要根据交易文件中对现金流支付机制的规定, 综合考虑证券本金和利息偿付顺序、再投资收益、提前偿还事件、回购条款、违约和加速清偿事件等等。比如, 违约事件触发后, 支付顺序可能发生变化;加速清偿事件后, 次级期间收益不再获付, 从而不再对优先级份额的偿还提供内部增信等。

2. 参与主体风险。

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参与主体较多, 涉及到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信评级公司和资产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为确保证券化交易的顺利进行并完成, 各参与方都应切实履行相应的义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参与主体都可能影响到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质量。因此, 在评价风险时, 还要考虑各个参与主体的各项资质。具体来讲, 参与主体风险包括受托机构的违约及破产风险、专业机构的失职风险等, 比如资产评估报告或会计报告不实, 法律意见书结论错误等等。

三、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

基于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 风险控制措施主要集中在基础资产和证券化过程两个方面。

对于基础资产所产生的风险, 资产组合是综合控制基础资产风险的基本方法。要审慎挑选支持资产组合, 实现基础资产质量的风险分散, 个别基础资产发生违约、提前偿还等情况时, 不会影响到整个资产池的稳定性。具体来讲, 可行的措施有:使资产池来源尽可能多元化, 资产池中所汇集的资产及其债务人分布在不同地域或行业;控制单项资产占资产池份额在一个较低水平;信贷资产期限应与证券化产品期限相似, 本息的偿还分摊于整个资产的存续期间等。

对于证券化过程所产生的风险, 控制交易结构风险的有效手段是尽量确保破产隔离的实现。由于法律认定标准上存在难度, 可参照过往成功案例, 向有相关实务经验的机构咨询, 可事前向管理当局确认, 以降低证券化交易风险。而对于参与主体风险, 为防止受托管理人违约, 可要求其提供违约担保来加强其履约压力, 确保投资者因其违约而遭受的损失得到赔偿。对于专业机构, 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是聘用那些声誉好、专业强、经验丰富的专业机构参与到证券化过程中。

参考文献

[1]袁宏泉.信贷资产证券化也要防范风险[J].银行家, 2006 (3) 50-53.

[2]罗斌, 曾祥英.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选择的博弈分析[J].武汉金融, 2006 (1) :28-29.

近期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情况分析 篇11

关键词:信贷资产证券化 贷款抵押债券 不良资产证券化 信息披露

我国资产证券化有三种模式:信贷资产证券化(以下简称信贷ABS)、企业资产证券化和资产支持票据(ABN)。其中,信贷ABS由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监管。根据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发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中的定义,信贷ABS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以该财产所产生的现金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结构性融资活动”。信贷ABS的主要发起机构为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证券化的资产主要是银行的信贷资产。

自2012年信贷ABS重启以来,发展迅速,用于证券化的资产越来越丰富,发起机构也越来越多元化,本文将对近期我国信贷ABS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

(一)基础资产

按照基础资产分类,2016年上半年我国发行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RMBS)12笔,金额727亿元,其中5笔是由各地的公积金中心作为发起人,另外7笔由银行发起;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13笔,金额348亿元,其中12笔是由汽车金融公司发起,有1笔是由晋城银行作为发起人;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24笔,金额738亿元;不良贷款8笔,金额80.5亿元;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4笔,金额55亿元;租赁资产证券化3笔,金额114亿元。相比2015年之前,我国信贷ABS的基础资产已经越来越多元化。

(二)发起机构

按照发起机构类型分类:政策性银行发行1笔,5大国有银行发行7笔,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发行17笔,城商行和农商行一共发行18笔,汽车金融公司发行12笔,公积金中心发行5笔,金融租赁公司发行4笔。从发起机构的类型来看,银行仍然是信贷ABS最主要的发起机构,但是相比2015年之前,政策性银行所占比重有所减少,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所占比重大幅增加。除此之外,汽车金融公司、公积金中心等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的比例也有所增长。(三)发行证券分层

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共发行了42笔信贷ABS,金额1255亿元。从其发行证券的优先次级分层来看,优先级证券平均占比为74.19%,而次级证券平均占比为16.68%。其中城商行和农商行发行的信贷ABS中,优先级证券平均比例为69.83%,次级证券比例为18.37%,而全国性银行(包含五大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发行的信贷ABS中,优先级证券平均比例为80.15%,次级证券比例为14.37%。

可以看出,城商行和农商行发行的信贷ABS次级证券比例明显要高于全国性银行,这是因为:

第一,城商行和农商行都是区域性的中小银行,贷款投向受到地域限制,集中度更高,分层时次级证券的比例也就更高。

第二,同一地区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往往形成互保,如果入池资产中有同一担保圈中的企业,那么违约的相关性也会升高。

第三,同一地区地方政府有多个平台类企业入池,由于这些企业的还款能力都依赖于政府财政,也会增加企业的违约相关性。

(四)信息披露

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正在针对不同基础资产的情况,制定信贷ABS信息披露指引,目前已经颁布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个人汽车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和《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等信息披露指引,但是还没有颁布企业贷款、信用卡贷款等基础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其他资产的信息披露主要按照人民银行颁布的《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规则》和《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池信息披露有关事项的公告》进行。

不同类型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状况

根据基础资产的不同,信贷ABS产品主要分为以下五种,不同类型信贷ABS的发展状况如下。

(一)贷款抵押债券(CLO)

贷款抵押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是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主要包括银行发放的非房产类商业贷款,如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工商企业贷款,资产池是非零售型资产池,每个资产池的抵押资产大约50笔左右。CLO是目前中国信贷ABS发行量最大的资产证券化品种,2016年前三季度所发行的64笔中,有24笔是CLO,并且全部都是银行作为发起人。

CLO的信用增级方式主要是内部信用增级,目前还没有使用外部信用增级的案例。内部信用增级中优先次级分层、超额抵押、超额利差、信用触发机制等都是常用的信用增级手段。

在发行的CLO中,优先级证券占比平均为74.10%,次级证券占比平均为16.41%。从资产质量来看,目前所有24笔CLO都正常还款,资产池还没有出现违约事件。

(二)汽车贷款证券化

汽车贷款证券化是银行或者汽车金融公司对个人以汽车作为抵押的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2016年前三季度一共发行了13笔,其中12笔是由汽车金融公司发行,只有1笔是由晋城银行发行。由于汽车贷款的资产池属于零售型资产池,每一笔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都包含了成千上万笔汽车贷款,其中贷款数量最多的是“融腾2016第二期汽车贷款证券化”,原始资产池有来自30个省的109648笔贷款,贷款数量最少的“速利银丰2016年第一期汽车贷款证券化”资产池也有14768笔贷款。

汽车抵押贷款证券化信用增级方式与CLO比较相似,也主要是采用内部信用增级。由于汽车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起机构主要是汽车金融公司,它们为了促进汽车的销售,在贷款时通常会有优惠,从而导致资产池的现金流很可能无法覆盖证券的本息,因此在信用增级的安排上通常会设置流动性储备账户等,以备资产池的资金不足时,流动性储备账户可以支付证券本息。

nlc202309090501

由于是零售型资产池,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后资产池的表现普遍较好,违约率相对较低。

(三)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RMBS)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是银行或者公积金中心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进行的资产证券化,资产池也是零售型资产池。在2016年前三季度发行的RMBS中有5笔是由地方性住房公积金中心发行,另外7笔是由银行发行。

在信用增级方式上,RMBS由于是对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的贷款进行证券化,贷款质量相对较高,信用增级方式与CLO类似。

由于公积金中心发行的RMBS资产池是由各地公积金中心的贷款组成,贷款地域集中度非常高,因此一旦某城市房地产价格出现下跌,很可能导致资产池出现大面积违约。相比之下,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发行的RMBS基础资产比较分散,如建设银行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资产池包含了39个城市的50816笔贷款,地域集中度相对分散,资产池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四)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

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是以银行或者消费金融公司对个人的消费贷款为基础资产进行证券化,资产池也是零售型资产池。2016年前三季度共进行了4笔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其中3笔是银行进行的,1笔是消费金融公司进行的。消费类贷款通常是以贷款人的个人房地产作为抵押,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信用增级措施与房地产贷款资产证券化比较类似。

(五)不良资产证券化

2016年上半年,我国重启了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试点额度为500亿元,试点银行包括五大国有银行和招商银行。2016年前三季度,6家试点银行完成了8笔不良资产证券化。其基础资产有对公不良贷款、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信用卡不良贷款、住房按揭不良贷款,贷款种类比较多。

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相比普通资产证券化有很大的不同,资产池内的贷款都是已经出现违约情况的贷款,在银行的贷款五级分类中,次级、疑问和损失类贷款都属于不良贷款。通常适合进行资产证券化的不良贷款都是那些能够部分或者全部收回,但是收回时间和收回比例不确定的不良贷款。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有以下特点:一是资产池的现金流多依赖于对抵押物的处置、担保人的追偿、借款人资产的处置,而非正常经营的现金流;二是不良资产证券化中也有预期还款计划,但是还款时间和还款比例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金流波动很大,对产品的结构设计提出更高要求;三是不良贷款的同质性很弱,受经济周期影响很大。

在信用增级方式上,普通的信贷ABS主要是内部信用增级,但是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是不良资产,因此经常使用外部信用增级,它的外部信用增级比较特殊,通常是由次级投资人对优先级投资人提供流动性支持。例如在中誉2016第一期不良资产证券化中,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次级证券投资人,并且作为资产服务顾问,同时担任外部流动性支持机构。可以保证优先级证券基本没有信用风险,在发行时获得了3.07倍的超额认购。

信贷资产证券化展望

(一)零售型资产证券化将会逐步成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主流

回顾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是发展得最早的,也是规模最大的资产证券化品种,如果再加上其他零售型资产证券化,总占比超过70%。这主要是因为:零售型资产池通常包含成千上万笔贷款,每一笔贷款占资产池比例很小,可通过大数法则来预测违约率和回收率等信息。

而目前我国信贷ABS不论从发行数量还是从发行规模来讲,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仍然是市场的主流。究其原因,是由于目前信贷ABS的主要发起机构是银行,而在我国银行的贷款中,对企业的贷款超过70%。但是随着近些年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脱媒的深入,银行贷款中企业贷款占比持续下降,居民贷款持续上升,并且零售资产更适合资产证券化,可以预见未来零售型资产证券化将逐步成为信贷ABS的主流。

(二)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将会更加细化

目前,虽然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已经针对不同资产的具体情况发布了相应信息披露指引,但是指引仍需要进一步细化。例如,我国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分为企业贷款不良资产、信用卡贷款不良资产、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良资产,各有各的特点,如住房按揭贷款不良资产都是有抵押的不良贷款,未来现金流主要在于对抵押品的处置,企业不良贷款很多是有担保的贷款,它的未来现金流主要看担保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但是目前银行都是按照《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进行信息披露,并没有针对不同不良资产细化的信息披露要求。预计随着市场的深入,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将会更加细化。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还将有较大增长

不良资产证券化为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目前第一轮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已经基本结束,在这一轮不良资产证券化中,比较大的问题是不良资产的定价问题,由于不良资产证券化还处于试点阶段,银行为了不良资产支持证券能发行成功,在折扣率做出了一些让步。预计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的不良资产大幅上升,以及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成熟,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行还会有较大增长。

作者单位:厦门国际银行博士后工作站

厦门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责任编辑:廖雯雯 罗邦敏

信贷资产 篇12

1 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意义

在商业银行经营的各项业务中, 利润的最主要来源是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时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重灾区, 对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风险管理内容。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不论从资产金额数量上, 还是从风险严重程度上, 都列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首位, 因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都应加大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力度, 将信贷资产质量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 既促进现代经济的持续发展, 又能保证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具体而言, 加强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能够有效减少信贷资产损失, 改善商业银行经营效益。商业银行经营的利润来源主要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产品销售等业务。而资产业务则为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虽然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快, 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正逐渐减少, 但资产业务带来的利润仍超过银行利润的半壁江山。近两年, 伴随着信贷资产风险的逐渐暴露, 不良贷款额呈现较大幅度增长, 信贷业务利润被不良贷款本金吞噬的比例不断增大, 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难以持续上升。而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 使不良率控制在合理水平, 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就可以有效减少信贷资产损失, 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 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就不会发生。

二是促进金融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保障我国金融安全及社会稳定。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力度不够, 措施不到位, 最终的必然结果将是信贷资产质量的不断恶化, 不良率的持续飙升,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和系统风险随之而来, 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甚至资本积累将被逐步侵蚀, 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动性大打折扣, 这将直接威胁金融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从而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而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有利于建立新型的“银、政、企”合作关系, 促进现代经济持续发展。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与建立新型的“银、政、企”合作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建立良好的“银、政、企”合作关系, 搭建银政合作平台, 促进政府在银行风险防范措施方面提出建议, 做好把关, 有助于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水平, 将潜在的信贷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从而促进现代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水平, 强化风险管理措施, 有助于新型的“银、政、企”合作关系的建立, 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入, 借以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2 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持续下行已是后危机时代不争的事实, 信贷资产风险暴露成为抑制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一大障碍。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经历股份制改造后, 各家国有商业银行都在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经济发展周期的循环, 目前信贷风险暴露出的问题仍然较多。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文化尚未完全建立。信贷文化是指鼓励信贷行为的环境因素的总和。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文化尚未完全建立的主要表现是重贷轻管, 贷后管理环节薄弱, 基层行或客户经理因为主观或客观原因无法投入大量精力参与贷后管理, 对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无法做到完全了解, 从而造成信贷资产风险。

二是对明星企业的过度信贷投放, 导致明星企业泡沫破裂形成信贷资产风险。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社会资源优先汇聚在城市地带, 导致县域资源缺乏, 企业数量和规模往往较小, 而偶有为数不多的县域企业成长为明星企业后, 受制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考核机制, 当地的商业银行往往争向明星企业投放信贷资产, 这个时候, 商业银行往往忽略了对整体市场特性和企业风险的客观判断。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大, 企业负债也愈来愈重, 如企业经营不善, 或行业环境发生变化, 最终压垮企业, 形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三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就目前商业银行经营情况来看,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经营中, 更加关注贷前调查, 而对贷后的后续管理工作不重视, 对信贷的制约制度不够重视, 缺乏相应的指标约束。现有的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制度尚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的需要。

3 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信贷资产安全回收, 将信贷资产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在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中, 信贷资产风险具有客观性和不可避免性。笔者认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损失处理与弥补措施应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内部入手, 在制度、内部管理等方面加大风险管理力度, 强化风险管理措施。

(1) 在制度上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贷制度, 培育风险防控的信贷文化, 从而降低信贷资产风险。商业银行是信贷经营的主体, 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我发展的经济主体, 贷款的决策是由商业银行作出的, 因此要求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形成风险防控的信贷文化, 在制度和文化的约束下, 做好自身决策和管理行为来把信贷资产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2) 在内部管理上应加强信贷资产风险的监督与管理。国有商业银行应在人民银行和银监局监测信贷风险的基础上, 基于自身经营状况, 建立一套严密的、有针对性的信贷资产风险预警体系, 改变以往风险监测滞后的状况, 提高风险事项监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大人力资源投入, 明确考核机制, 做好贷后管理工作。

4 结语

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 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国有商业银行应完善制度建设, 夯实管理基础, 加大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力度, 强化风险管理措施, 为信贷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砌起坚固的防火墙, 切实推动管理理念和方法向国际水平看齐。

参考文献

[1]孙玉炜.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23) .

[2]刘东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3.

[3]江刚.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6.

上一篇:即热式饮水机下一篇:紧密联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