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工厂

2024-10-11

信贷工厂(共6篇)

信贷工厂 篇1

一、背景分析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数据, 截至2008年年底, 全国实有企业达971.46万户, 其中99%以上为中小企业;实有私营企业达657.42万户, 注册资本 (金) 达11.74万亿元;个体工商户达2 917.33万户, 实有资金数额达9 005.97亿元, 户均资金数额达3.09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1.09万户, 出资总额达880.16亿元。据统计, 到2007年年底, 中小企业贷款额占全部贷款额的比重达10%。近两年来, 各金融机构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 中小企业贷款增速明显加快, 但绝对量仍然有待提高。

国内传统银行业务所依赖的大公司客户正逐步走向成熟, 直接融资渠道 (如上市、发行债券、发行短期融资券等) 不断增多, 对银行的依赖度和融资需求不断降低。此外, 外资银行不断融入国内金融环境, 国有银行改革步伐加快, 银行间低水平同质竞争严重, 对大公司客户的竞争更是到了近乎白热化的程度。由此导致了大客户营销的综合收益水平增长困难, 传统业务经营方式正在走向尽头。商业银行对大企业和集团客户的贷款过于集中, 金融风险积聚。因此, 调整客户结构、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等成为银行、公司银行业务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其中, 调整客户结构是所有调整的基础和重点。国际经验表明, 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可以实现较高的利率风险定价水平和较高的股东报酬率, 国内银行业已逐步认识到中小企业贷款既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需要, 也是分散、降低传统大企业信贷集中风险的需要。

二、大型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面临的困境

1. 现有信贷模式不符合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

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有“短、小、频、急”的特点, 业务开展难度大, 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 需要从激励、考核等方面有所创新。中小企业金融在业务流程、产品服务以及风险管理等各方面均具有明显不同于大中型企业金融业务的规律与特征。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模式并没有对中小企业和大中型企业进行差异化对待, 无论是客户贷前资料收集、贷中审批还是贷后管理, 均以同样的标准和流程进行。在现有的信贷管理流程下去推广大规模、批量化的中小企业授信是难以取得规模效益的, 也很难满足中小企业“急、频”的融资需求。

2. 管理专业化程度低, 对基层的推动和控制能力弱。

目前, 我国银行的总、分行制是典型的“多级管理, 一级经营”管理模型, 总行、省级分行、二级分行主要负责对下的管理, 经营职能主要由处于管理链条底层的支行或网点承担。总行管理人员需要推动银行各类公司业务的开展, 而支行作为利润指标的最终实现者其工作以利润为导向。因此, 在中小企业授信综合成本过高的现状下, 支行必然会选择少做或不做中小企业授信业务, 这最终导致了总行的中小企业信贷发展战略无法有效推行。

3. 组织结构臃肿, 管理效率低下, 不能及时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

中小企业数量众多, 对信贷产品需求的差异化程度高, 这就要求银行尽可能贴近市场的需求, 及时研发和推出新的信贷产品。传统总、分行制存在组织结构臃肿、管理部门职能重叠、决策权高度集中、业务处理复杂、管理效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造成产品的设计和规划跟不上市场需求, 新产品开发形式分散, 开发能力有限, 最终要么没有新商品, 要么产品设计脱离市场需求。

4. 信息传递成本高, 信息流失严重。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的制约, 其经营管理较不规范, 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非常重视对客户信息尤其是非财务类“软信息”的收集。而此类信息的特点是传递层级越多, 流失率越大。以每个层级平均信息流失率20%计算, 经过客户经理、支行行长、分行审贷官、分行审贷会、总行审贷官五个层级最后到达总行审贷会, 信息流失率高达67.23%, 即总行审贷会获取的信息量仅为原始信息量的32.77%, 这无疑给中小企业的授信决策带来极大困难。

可见, 以现有的信贷模式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 笔者认为“信贷工厂”式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对于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客户具有极大的作用。

三、建议

1.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特点。

中行浙江省分行的“信贷工厂”模式是一种将中小企业融资的共性与个性进行结合的批处理、流程化处理模式。即以“流水线”的形式处理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审批、发放和风险控制, 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划分为营销、销售、业务申报、审批、支用客户维护和贷后管理等环节, 像工厂流水线一样, 每一个“生产”流程都有专人负责批量发放, 批量“生产”, 有专人每天每月每季对“准次品”进行预警, 对“次品”进行“软回收”再组合或通过法院渠道“硬回收”。

在这种“信贷工厂”模式下, 金融机构的工作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 标准化金融机构, 将授信行业和公司材料进行简化, 对授信调查、审批、贷后监督等相关内容尽可能地进行标准化管理;第二步, 流程化作业, 客户经理、审批人员和贷后监督人员专业化分工;第三步, 为了控制这一过程中的风险, 在“流水线”作业中从多角度、多渠道收集企业“软信息”, 对知情人士、行业协会、上下游客户等进行外围调查, 对产业链条上企业客户的基本情况进行交叉印证。通过这种标准化、专业化、端对端的工厂式“流水线”运作模式, 银行可以批量处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申请、审批、放贷及风险控制。客户经理、审批人员、保后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分工, 各司其职, 以实现高效管理、做精做好的工作目标。

2. 针对基层的推动与控制。

(1) 针对国情实行“双线管理”。“双线管理”是指对于钻石团队由中小企业中心和县支行共同实施矩阵式管理, 业务任务指标、日常培训指导等由中小企业中心负责, 人员和团队的业绩考核仍按行政层级操作。这一管理模式不同于国外事业部制的条线垂直考核, 也有别于国内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层级管理, 能较好地适应国内商业银行的管理现状, 有利于调动基层机构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 设计关键绩效指标,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信贷工厂”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特点, 运用平衡计分卡等方法设计考核指标, 每个岗位设置关键绩效指标, 有效调动不同岗位员工的积极性, 提高团队的整体协作水平。

(3) 建立免责制度, 保护基层人员拓展业务的积极性。强调“尽职者免责, 失职者问责”的责任认定理念, 专门建立一套有别于一般贷款的不良问责机制及认定标准, 原则上只要银行经办人员与客户无关联关系且未从贷款业务中收受不当利益, 即可视为尽职而免责, 从而有效缓解基层人员进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顾虑。

3. 针对管理效率低下和信息传递成本高。

中行浙江省分行“信贷工厂”模式借鉴国外事业部制的运作理念, 全面改革业务管理、绩效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 使中小企业业务部具备独立运作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客户、银行和员工的“三赢”。中行浙江省分行不仅在省行成立独立的中小企业业务部, 还在全省各市分行成立中小企业业务中心, 在各县支行设立了70多个中小企业营销服务团队, 集结了约400余名精通中小企业业务的专业人才专职从事中小企业业务。通过实行倒计时的工作方式, 由一级分行抓制度、抓管理、抓规范, 由二级分行及县支行抓人员、抓运行、抓落实。

“信贷工厂”模式突破了目前我国银行信贷业务审批制度的束缚, 引入了风险容忍度等先进理念, 专业审批人可在审批权限内直接批复。在“信贷工厂”模式下, 审批实效得以提高, 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工作像工厂流水线生产产品那样方便、快捷,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中行浙江省分行“信贷工厂”模式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六个一”上: (1) 一张名单:在一个区域内, 通过市场调研和情景分析, 对目标行业和目标客户进行事前筛选, 确定行业优先发展次序, 形成目标客户名单。 (2) 一份报告:为适应中小企业授信时效要求高、客户数量多、单户授信金额小的特点, “信贷工厂”对授信发起环节需要提交的材料进行了简化, 形成以表格为主的标准化信贷提案, 既避免客户提供大量资料的问题, 也统一了内部审核和审批的标准。 (3) 一个工厂:在工厂内设立“销售端”和“审批端”, 两端工作人员分别按照销售和审批工作的标准作业程序进行作业, 即“标准化”, 之后实现“端对端”的精密对接, 降低业务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同时使得授信发起与授信审批从整体上协调一致, 提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运营效率。 (4) 一种技术:针对中小企业的特征, 开发出了一套完整的风险识别技术, 包含行业动态追踪机制、客户信用评级和风险定价机制、专业授信审批机制、多纬度预警机制等内容, 强调实现全流程风险控制管理, 侧重分析以企业现金流为核心的第一还款来源。 (5) 一个专营机构:采取逻辑集中方式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职能集中起来, 整合业务流程、加强风险管理、实现专业化经营、促进业务发展, 在总行、省行、市行各层面新建中小企业金融业务部门, 实现业务管理上的专业化分工。 (6) 一支队伍:为保证业务又好又快的发展, 中行通过多种形式聘用优秀人才充实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核心岗位, 通过大规模的业务培训, 已经锻炼出一批专业人才。

中行建立“信贷工厂”后, 2009年1~4月期间全国新增中小企业授信4 000多家、新增贷款12 000亿元 (现金贷款8 000亿元, 信用贷款4 000亿元) 。中行浙江省分行2009年1~7月期间, 在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上新增客户1 400余家, 新增贷款余额700多亿元。其中, 金华中行推出“信贷工厂”模式不到4个月, 已新增中小企业客户150余家, 带来国内结算量30.7亿元, 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仅为0.996%, 低于全行1.13%的整体不良率。

四、小结

作为拥有人才、技术、管理水平优势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面对大型优质企业逐渐增加融资渠道、国内银行业竞争加剧和外资银行不断融入国内金融市场的大环境, 寻找合适的路径与方法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 将对商业银行利润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依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等优势大力开展“信贷工厂”模式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专营机构, 则是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业务的最佳路径。

摘要:本文对大型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分析, 提出应建立“信贷工厂”路径的建议, 并通过案例研究证明了这一路径选择的正确性。

关键词:信贷工厂,中小企业,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林春山.“信贷工厂”模式的运作机理研究.新金融, 2009;10

[2].吴卫, 刘同森, 黄桥.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小企业信贷中心研究.经济研究导刊, 2009;24

[3].晓川.中小企业贷款有多难——银行“变脸”成“信贷工厂”.中国经济周刊, 2009;21

淡马锡:中小企业“信贷工厂” 篇2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困扰中国政府和企业。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是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间接融资。但是因为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低、存活时间短、信用级别低、贷款数额小等,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中小企业倒闭,使得已经谨慎对待中小企业的银行更加谨慎。

淡马锡看好中国中小企业

针对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困境,部分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始探索以一些新模式解决这一问题,以差异化的竞争产品争取市场优势。

富登投资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是新加坡淡马锡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9000万美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外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之一,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融资担保服务。

富登担保总经理程耀辉说:“银行之所以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很重要的原因是无法在成本和风险之间找到平衡。传统银行主要将业务分为客户导向、精细风险管理的公司业务,以及产品导向、批量风险管理的个人业务,中小企业处在二者交叉区域,需要结合两种模式的特点。”程耀辉曾经在花旗银行供职,具有非常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富登担保客户目标锁定年销售额500万到7000万的中小企业。富登带入中国的‘信贷工厂’模式,对中国的金融服务会有所促进。大企业直接走进银行,而中小企业由富登来服务,中国有那么多的优质的需要金融服务的中小企业,富登专心做好中小企业服务就够了,我非常看好这一市场。”

“信贷工厂”以客户导向的批量作业

在过去,一些银行的个人业务部操作中小企业贷款时,会采取类似扩展信用卡业务的方法,通过迅速扩张客户数量占领市场份额,但结果却是产生高的不良贷款率。如果由银行公司业务部来做,则正好相反,不良率控制得很好,但客户数量上不去,成本无法覆盖,银行没有利润。

由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具有急、短、频的特点,如果沿用原有的模式已难以满足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这迫切需要建立适合小企业大批量处理的信贷业务流程。

“客户导向的批量风险管理说来简单,但是需要打破原来公、私两条业务线的思路。对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担保公司来讲,应在业务流程上实行客户经理负责和信贷工厂流水线作业结合的方式,每一个部门都负责专业分工的环节,从而加强对整个流程的风险及品质控制。”程耀辉说。

富登担保的“信贷工厂”模式是将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共性与个性进行结合的一种批处理、流程化处理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以“流水线”的形式处理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审批、发放和风险控制,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划分为营销、销售、业务申报、审批、支用、客户维护和贷后管理等环节,就像工厂流水线一样,每一个“生产”流程都有专人负责,批量发放,批量“生产”,有人每天每月每季对“准次品”进行预警,对“次品”进行“软回收”再组合或通过法院渠道“硬回收”。

在“信贷工厂”模式下,金融机构的工作主要分为三大块内容:第一步,标准化。金融机构将授信行业和公司材料进行简化,对授信调查、审批、贷后监督等相关内容尽可能标准化管理;第二步,流程化作业。客户经理、审批人员和贷后监督人员专业化分工。第三步,为了控制这一过程中的风险,在“流水线”作业中从多角度、多渠道收集企业“软信息”,向知情人士、行业协会、上下游客户等进行外围调查,对产业链条上企业客户的基本情况进行交叉印证。

程耀辉表示,“淡马锡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客户导向的批量风险管理,结合公司金融业务对客户关系的注重,我们主动上门了解客户需求及提供方案,同时以发展出信贷工厂概念,批量处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申请、审批、放贷、及风险控制。客户经理、审批人员、保后管理人员专业分工,每一个人专注做好自己的环节,高效管理、明确定位,把它做到位,做精,自然又快又好。”

改变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富登担保的第一批客户,南京新得力食品有限公司对这种新的融资模式深有感触,也受益颇多。新得力是南京市一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原料采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资金需求比较大、比较急。

“在2007年之前,产品以外贸为主,80%以上出口。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出口受创,转内销,而国内的销售需要的资金链比较长,需要的流动资金量大。而且使用资金密集就在农产品收获季节。原来融资是个大问题。”南京新得力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桂平说。

据周桂平介绍,当初抱着试试的心态与富登担保接触,后来富登派人上门服务,经双方选择,决定合作。原来贷款模式是银行要对企业进行全面审查,而现在与富登担保的合作以来,富登担保把企业的状况进行事先调查,事先运作压缩贷款周期,担保公司与银行无缝对接,在早期共同去拜访客户,这些同时运作,缩短了贷款流程时间。

周桂平说,他原先从银行贷款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且贷款金额有限,只能拿到抵押资产一半的金额,富登担保在考察他的财务状况之后,看好企业的发展预期,整个过程只用了10天。

“作为富登担保的合作伙伴,我们也得到了富登担保的财务管理指导,可降低财务成本。因为有了富登的支持现在我们在出口萎缩的前提下转向内销。我们已经与300多家超市和大卖场签订合同。企业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还增长10%。”周桂平说。而且,富登担保比较透明化,除了合同约定的支出,没有其他隐性支出,计算下来,成本竟然比直接从银行贷款的成本要低。

据介绍,富登金融控股公司是建行、中行的战略股东,所以彼此有高度的互信与了解,取得较优惠的条件回馈给到客户,因此成本跟客户直接与银行融资差不多。程耀辉说:“和其他担保公司相比,我们其实有三个主要的优势,一是通过担保,可以让企业获得更高的贷款成数。其次,一般的银行贷款会要求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单方面提前收回贷款,但富登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只要在有效期内不会提前收回贷款。最后,担保业有很多企业由于风险无法覆盖成本,面临洗牌,富登有淡马锡这样的背景与实力,对银行来说可以放心,风险也得以转移。”

中小企业局负责人说:“淡马锡及其旗下的富登担保所倡导的‘信贷工厂’理念是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困局的一条途径,是值得推广的。”(摘自:《小康·财智》2009年第5期编辑:张小玲)

●链接:

成立于1974年的淡马锡公司全部资产属于新加坡财政部,在资本上,它是完全的国有企业,但在运行中却如同精力充沛、嗅觉敏感的国际化公司。淡马锡目前主要在通讯传媒、金融服务、交通物流、能源等重要行业投资,投资额达1030亿新元,约等于5000多亿元人民币,控股和参股40多家企业,包括掌控新加坡电信、星展银行、新能源、新加坡港务等龙头企业。有人估算,它所投资企业的股票市值占到整个新加坡市场的47%,几乎主宰了新加坡经济命脉。值得艳羡的是,31年来,淡马锡的年均投资回报达到18%。

作为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近年来在国际上声名显赫。目前淡马锡持有中国银行4.13%的股份和建设银行5.65%的股份。

不满足于单纯股权投资的淡马锡,决定用另一块拿手业务拓展中国市场,富登担保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筹划设立起来,专门从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中小企业融资是淡马锡的优势,淡马锡模式在全球有很多成功案例。淡马锡很看重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富登担保总经理程耀辉表示。

富登担保在江苏已有江阴、无锡等几家分公司,并计划在全国设立分公司。

除富登担保外,淡马锡还在成都设有全资子公司富登信实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计划以成都为总部,专门从事面向中小企业和“三农”的小额贷款业务。

业内人士分析,富登担保只能从事担保业务,不能直接放贷,盈利难度相对较大;富登信实可以直接贷款,但仅为微贷业务,所以淡马锡的最终目的可能是开设或投资银行做“淡马锡模式”。

信贷工厂 篇3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国企业总数中约占99.8%,在增加财政收入、带动就业、保持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中小型企业在发展中出现了如资金短缺、融资较难等问题,对其融资渠道和模式的研究也是新时期中小型企业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位一体”融资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建立相应的信息平台,符合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利用中小企业的集群优势,并通过透明化、实时化的信息反馈机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带动了全方位的融资网络平台的构建。

二、中小企业群融资新模式

(一)中小企业集群的优势分析

从理论上来讲,中小企业集群在发展中有很多独特的优势,是很多大型企业无法比拟的。如运营灵活、受体制限制小、投资少等,在市场竞争环境较为激烈的今天,中小企业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生产经营效率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从组成部分来说,中小企业群体由多种不同行业的企业组成,其在稳定性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存在很多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相互独立的企业,在一定的区域和经营范围内有较强的影响力。从这一方面来讲,中小型企业在集资方面也应该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实际发展中,很多企业融资不能适应其自身发展的需求,特别是不能通过较正规的融资机构来融资。

(二)“四位一体”新模式实现的可能

1.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多便利。在这新的发展时期,科技在企业市场竞争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可以说,当前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现代网络技术在运用中,具有信息收集快捷、信息含量大、操作便捷灵活、应用广泛、技术含量高等特点,通过搭建相应的网络技术平台,将中小企业集群、金融机构、政府部门、民间群体等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不同主体之间的联系,为中小企业群体的融资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2.“四位一体”新模式的构建

“四位一体”作为中小型企业新的融资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并在新的发展时期,对企业解决其发展中的融资难等问题提供了思路。其具体模式如图1所示。

通过图1,我们可以了解到,“四位一体”新的模式主要是借助网络信息平台,中小企业群体、政府部门、民间群体、银行等金融机构等处于各自发展的状态,网络信息平台的搭建,将各种存在一定联系的发展主体通过网络的纽带加以连接,通过高度信息反馈机制,在一定的经营范围内,将相关企业形成多元化发展的主体,从而达到资源、技术、资金等共享,借助群体的优势实现多赢局面,这也是符合新时期经济合作发展潮流的表现。

三、“四位一体”融资模式的发展特点及作用

(一)实现了“信贷工厂”与集合融资的耦合

如图2所示,在中小型企业集群融资的过程中,实现了单个企业之间的联合,并通过集合融资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资金问题,也是新时期融资模式的新探索。

该种模式的构建,与“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在理论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均是通过企业之间的联合发展,并通过金融机构、政府等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小企业的整体力量,同时也增加其公信力和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使得很多银行等金融机构愿意将资金借贷给企业,保证企业运用的正常资金得到保障。不仅克服了单个企业发展和融资过程中的不足,反而充分发挥了企业发展中的优势,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二)实现了企业信息发展的信息交互

新的融资模式中,加强了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等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得企业与其他企业和市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企业之间的交流不断加深,并实现了信息、人才等资源之间的共享,使得很多企业在发展中更加重视信息之间的交流,重视信息技术的掌握在现代经济发展和竞争中的巨大作用,从而为实现企业的规模化、高效化运作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三)有效发挥政府职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该模式中,通过信息平台的交流,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也很好地体现出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建设中不再是控制和指挥者,而是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条件的服务者和引导者。政府通过网络对市场信息的掌握能力越来越强,也为其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提供更有利的依据,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有利的数据分析;此外,能有效解决中小型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并保证其融资程序的规范化、高效化和现代化,为企业正常发展提供资金上的保障。在新的发展时期,该种新的融资模式在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方面有重要意义。

(四)提高了中小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抗击能力

中小型企业在发展中自身规模较小,注册资金较少,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加之其在市场中的影响力较小,受到各种体制等影响,其在融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同时,在当前的市场发展中,凭借其自身的力量应对市场和金融风险的能力较差,很多小型企业在某些方面如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有很大劣势,对其自身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有不利影响。通过企业之间的集群,加强了企业之间的联系,提高了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企业之间通过信息技术等共享,在发展中实现资源等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企业在发展中的区域竞争力。

“信贷工厂”的融资模式,将金融机构对中小型企业集群的贷款限制在既定的范围内,也是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在解决企业应急款项方面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保证银行资金风险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另外,也保证了金融机构资金的有效配置,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

四、“四位一体”融资模式发展中的具体措施

要保证“四位一体”融资模式在具体应用中发挥其巨大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作为该模式的四大主题在具体操作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新的融资模式按照规范化、程序化、高效化的发展路径,带动不同经济主体的发展。

(一)政府部门

政府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整体方向有全局性的把握,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实际发展中,政府要多了解当地的信息发展状况,并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现状做一定的了解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经济政策和法规。并对有很大发展前景的中小型企业予以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并为加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政府还要通过相应的途径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经济收入、投资动态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民生政策,提高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二)银行等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在制定相应的金融措施和政策时,需要对当地的企业和居民收入及投资渠道等做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落实政策,并考虑自身资金来源的扩充,不断降低贷款的风险和压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三)中小型企业

信贷工厂 篇4

关键词:“信贷工厂”模式,淡马锡,“流程银行”

一、“信贷工厂”模式理论阐述

“信贷工厂”模式指的是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按照专业化的标准流程来进行, 从主动寻找中小企业客户到接触客户, 从授信的审批, 贷款的发放, 贷款的日常监控及风险控制, 到贷款的回收等整个授信流程均采用工厂流水线的标准化批量生产方式进行。

标准化的“流水线”授信方式舍弃了以精细风险管理为主要特色的大企业金融业务的信贷管理体制, 贷款的各个环节和业务不再需要到单独的各个职能部门报批通过, 所有业务均集中在部门流水线的各个环节上, 精简业务流程, 批量“生产”贷款, 各环节都有专门人员负责, “概率问责机制”代替传统问责机制, 从多角度调查企业信用状况, 通过产业链交叉印证贷款企业的资信状况, 多维度控制风险。

“信贷工厂”模式立足于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以实现银行、企业双方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通过模式创新精简业务流程, 降低中小企业进入门槛和简化中小企业授信审批流程, 通过“流程银行”提升业务运作效率, 差别化的风险管理政策和专人负责机制, 满足了银行控制风险的需要, 更为重要的是有效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该模式在充分探讨中小企业特点的基础上, 创造性的改造了银行的传统授信体制和授信流程, 创造“流程银行”, 为有效解决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提供了一种途径。

二、“信贷工厂”模式特性

第一, 标准化产品设计;第二, 主动寻求客户;第三, 简化审批手续, 提高审批效率;第四, “流程化”银行、标准化审批程序、流水线作业;第五, 批量作业, 实现规模成本和规模收益;第六, 专人专责, 单线审批;第七, 多维度资信调查;第八, 有效风险控制, 概率问责;第九, 端对端技术体系和成熟评估体系提供支撑。

“信贷工厂”模式通过提高效率, 发挥出了小企业信贷规模成本和规模收益, 通过成熟的评估体系, 鉴别出具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客户, 按照设计好的标准化信贷产品对中小企业授信融资, 标准化信贷产品按照流程化、标准化的方式对中小企业客户和业务进行批量化处理, 由于信贷产品简化了审批程序因此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银行的审批效率, 大大缩短了授信时间。

三、“信贷工厂”模式国外研究现状

新加坡中小企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鼓励、引导和扶持。鉴于中小企业在新加坡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全世界先进模式的积极探索者, 首先开发研制了一种批量化生产中小企业融资的贷款发放模式, 寻求对中小企业贷款收益和风险不对称的契合点, 使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中小企业的银行进入门槛, 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和便捷的资金融通方式。这种方式统称为“信贷工厂”模式。

“信贷工厂” (Credit factory) 模式是由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 (Temasek Holding) 研发的一种标准化的、以工厂流水线形式进行的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发放方式。该方式能够以最高的效率和最快的速度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 由于是工厂化的流水线作业形式, 实现了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批量化生产。

新加坡淡马锡“信贷工厂”模式立足于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和机制创新, 完善信贷审批构架, 通过成熟的技术评估体系, 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提升贷前资料审查效率和创新贷款抵押担保机制, 实行信贷经理专人专项, 批量生产中小企业贷款, 信贷审批的各个流程在同一“流水线”项下产生规模生产效益, 连同政府协同效应, 共同提高了中小企业批量贷款融资效率。

基于“信贷工厂”模式的创新机制和创新效应, 新加坡在实际运用中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中小企业有效贷款融资显著提高, 在整体金融资源未有增量的前提下, 有效资源在以更便利和高效的方式流向了急需金融资源的中小企业, 实现了社会整体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提高了社会效益。淡马锡控股公司的子公司富登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Fullerton Financial Holding) 通过旗下的子公司不断实践和完善这种方式, 实现了在新加坡的成功运用。新加坡淡马锡“信贷工厂”模式在新加坡的成功运用, 为世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找到了一种新的解决方式。为了在更广的范围内验证该种模式的适用性, 淡马锡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持有的金融机构将该种模式输出, 这种模式在马来西亚、印尼、印度都有成功的运作经验。正是基于此, 淡马锡作为我国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民生银行的战略投资者, 将这种模式借鉴给我国部分银行, 开始了我国银行“信贷工厂”模式的实践。

四、“信贷工厂”模式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信贷工厂”模式的最早研究始于国内部分银行的研究和尝试, 其战略投资者淡马锡对该种模式进行了最早的尝试。淡马锡持有中国银行4.13%的股份, 持有中国建设银行5.65%的股份, 同时入股中国民生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通过其战略投资者引进并在国内实践了该种模式。2005年, 杭州银行引进澳洲联邦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 并在该银行的帮助下引进了该模式, 研发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标准化操作方式。

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开始在国内实践“信贷工厂”模式, 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试点城市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中国建设银行在全国范围内首先于镇江开展试验田, 之后在江苏苏州等地陆续开展实践, 随着在江苏的成功实践, 建行继续在全国其它地方开展实验, 随着成功经验的不断积累, 建行会在全国推广这种模式。2009年第一季度末, 建设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83个“信贷工厂”模式试验中心, 并在2009年底建成了150个将该模式试验中心。中国银行是国内实践“信贷工厂”模式最早的银行之一, 中国银行在上海、福建泉州试点, 2009年第一季度末已将该模式推广到江苏、深圳等16家一级分行, 截至到2009年底, 共在中国西部地区开设40多个“信贷工厂”。民生银行开展了以“商贷通”为主打特色的、面向中小企业、工商户和个体户为主体的金融产品, 在上海开展实验的基础上, 计划将这种金融产品在全国推广。杭州银行和杭州联合银行是国内实践“信贷工厂”模式的中小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富登金融控股投资有限公司旗下公司富登担保有限公司在我国四川省设立分公司, 全面在四川实验“信贷工厂”模式支持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

国内对“信贷工厂”模式的研究正是基于上述银行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的模式实践, 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应我国国情和实际的“信贷工厂”模式的规则, 不断完善我国“信贷工厂”模式理论。国内研究在国外研究和国内实践的基础上进行, 通过不断优化“信贷工厂”模式的理论来完善相关配套技术, 随着该种模式在国内推广范围的扩大, 国内相关的理论必定会趋于成熟, 这为我国“信贷工厂”模式的深入开展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华富, 蒋海燕.“信贷工厂”模式探讨.浙江金融, 2009, (5) :34-35.

信贷工厂 篇5

(一)“信贷工厂”模式内涵

“信贷工厂”是指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按照专业化的标准流程来进行,从客户开发、信息的挖掘和审核,到授信的审批、贷款的发放、贷款的日常监控及风险控制、贷款的回收等整个授信流程均采用工厂流水线的标准化批量生产方式进行。

(二)“信贷工厂”模式特点

“信贷工厂”模式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强调“收益风险及成本”和“尽职者免责、失职者问责”的理念。其主要的特点有:

1. 流程化的银行作业、标准化产品设计和审批程序。

2.“信贷工厂”模式以相同行业性质和相关联的产业链企业的风险和需求为基础,设计生产标准化的产品,发挥出了小企业信贷规模成本和规模收益。

3.“信贷工厂”模式立足于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以实现银行、企业双方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实行差别化的风险管理政策和专人负责机制,满足了银行控制风险的需要,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信贷工厂”在我国的应用

(一)“信贷工厂”引入我国的必要性分析

1.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截止2010年底,我国中小法人企业数量超过100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60%的GDP, 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自有资金普遍不足等原因,靠内源融资渠道筹集资金很困难;另一方面,我国的外源融资渠道有针对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同时还有债券市场和向银行借款,然而进入资本市场的门槛很高,截止2010年底,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不超过全部中小企业数量的1%。因此很有必要引入信贷工厂模式。

2. 鉴于中小企业很强的正的外部效应,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也成为政府的一项必须履行的责任。人民银行及时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营造中小企业信贷主题,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银监会力求鼓励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进行专业化经营。

3. 随着金融“脱媒”现象的逐渐显现,金融机构为了增加银行盈利来源,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将会成为未来金融机构竞争的焦点。

(二)“信贷工厂”在我国应用的成功经验

目前我国的“信贷工厂”模式实施比较成功的金融机构为民生银行,这里主要分析民生银行的模式和取得的成果。

(1)民生银行实行战略事业部制,在总行设立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

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积极布局全国中小企业业务,初步构建覆盖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海西、成渝和中西部地区等范围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为全行信贷结构调整优化与战略转型奠定良好基础。产品线不断丰富,聚焦“产业集群”、“产业链”、“专业市场”、“工业园区”、“银政合作”等重点领域,“细分市场、批量开发、名单制销售”的客户开发模式得以不断强化。

(2)“信贷工厂”模式的成果。

截止2010年底,民生银行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各项贷款余额795.32亿元,资产客户达到6, 740户,不良贷款率0.60%,保持在较低水平。

三、我国“信贷工厂”模式的主要问题和相关政策建议

虽然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引进了“信贷工厂”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目前我国现行的银行制度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我国信贷工厂模式存在的问题

1. 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仍然实行传统的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制度。如果引进该模式势必要改革现行的银行审批体制。

2.“信贷工厂”模式以产业链为基础,聚集具有相同风险和需求的中小企业,并为其提供服务。这种做法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规模效应,但是也聚集了巨大的风险。

3.“信贷工厂”模式将传统的以客户为中心和以产品为中心结合起来,“信贷工厂”模式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因此需要加强服务理念的转变和人才培养。

(二)关于“信贷工厂”在我国发展的相关建议

针对以上我国的“信贷工厂”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本文政策建议。

1.“信贷工厂”的银行模式选择。

我认为目前最适合“信贷工厂”模式是区域性地区银行。原因如下:其一,区域性商业银行一般致力于当地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当地政府支持的背景,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比较了解,在中国目前以政策为主导的体制下,这样可以使区域性银行规避一部分风险。其二,“信贷工厂”要求实行流水线和标准化作业,并要求具有较高的审核效率,以满足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短、频、急”的要求。区域性银行由于规模较少,审批相对较简单;其三,引进“信贷工厂”模式需要对相关的体制进行改革,一般来说,区域性商业银行的改革阻力要小于大型商业银行。

2.“信贷工厂”相关制度的完善。

其一,关于风险分散的问题。一般分散风险的途径有:资产证券化和对不同行业进行组合融资。通过贷款的组合能有效分散单个贷款的特定风险;将贷款包拆细为标准化的证券,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对不同行业进行分散投资,可以降低系统性风险。另外,要密切关注相关行业的产业政策,根据政策决定是否进行融资,这样能更好地规避风险。其二,转变贷款服务理念,培养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民生银行2010年年报.

[2]罗晓雪.浅析“信贷工厂”模式[J].财税金融, 2011 (03) .

[3]张卫卫.“信贷工厂”模式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J].教研探索, 2010 (03) .

信贷工厂 篇6

“信贷工厂”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 相对于以客户为主导, 精细处理风险的传统公司业务, 它有效降低了入场门槛和收集信息的成本, 使得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贷款, 同时使银行的这部分贷款更容易盈利;相对于以产品为导向, 批量处理风险的传统个人业务, 它有效地筛选了高风险客户, 并能有效地控制贷后风险。大家都广泛认同, “信贷工厂”模式有效地处理了传统银行业务分类中的交叉地带。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 这个筛子怎么样才能算适中, 即信贷工厂的评估指标怎样设置才最合理。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中小企业情况差异很大, 甚至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也具有迥异的个体特征, 加上经济环境在不断的变化, 因此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评估指标, 做到对所有企业都能合理筛选, 哪怕是分行业的指标, 也无法做到尽善尽美, 这就无法避免地会造成优质客户的流失以及坏账的发生。

为了使这个筛子尽可能完美, 我们有三个思路:一是使这个标准尽可能的完备, 涵盖尽可能多的选项, 无疑这将极大地增加收集和审查信息的成本, 并且这也不符合信贷工厂简化流程的初衷。二是设计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标准。用不同的筛子筛不同的企业, 这将使筛选更具针对性, 效果也更好, 这种情况已经部分考虑了差异化个体服务。三是加入个性化的参数, 即适当考察其没有纳入评估指标中的信息, 发现优势加分, 发现风险减分, 用个性化补充标准化, 对不同企业面临的筛子进行个性化的缩小或扩大, 无疑这将有效地保留优质客户, 减少坏账发生。

简言之, 信贷工厂的评估指标必然存在不足, 而加入个体服务能做到有效弥补, 使筛选更加有效。不过在筛选中加入个体服务, 必将增加部分成本, 成本增加的问题将在后面做进一步阐释。

二、个性化服务能有效增加银行收入

“信贷工厂”如果过度强调标准化, 则会向交易型贷款发展, 交易型贷款的客户缺乏忠诚度、收入效果有限等弊端不利于银行发展。

考虑同一企业在面临标准化和个性化两种服务下的情况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如果一家企业面临的是十分标准化的服务, 意味着它就是达到了某个标准, 于是为获得这个标准限定的贷款并支付了固定的利息 (费用) , 如果它发现另外一家银行在同一标准下能够以稍微低一点的费用获得同样的贷款, 它会毫不犹豫的换到这家银行。在这个交易中, 银行并没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客户, 并且其从这个客户处获得的利润仅仅只是该笔贷款的利息以及并不稳定的结算收入, 更不幸的是这个利息收入还要考虑到市场上其他银行的竞争, 于是这个利息收入只能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如果一家企业面临的是个性化的服务, 意味着它与银行之间存在着该笔贷款之外的个性互动, 一般来说这些互动表现为表外业务。比如银行会为企业提供经营建议, 会考虑到企业的发展前景, 在其发生资金短缺的时候适当放宽贷款要求为其提供应急资金。这些个性互动的最直接效果就是这家企业变成了这家银行的“忠诚”客户, 它习惯从这家银行得到服务, 于是它便对这家银行的高收费及其他一些缺点产生了容忍度, 哪怕其他银行的贷款利率比这家银行低, 但其考虑到这家银行提供的服务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收益, 它也会很乐意地接受这种高价格。

不难看出, 提供个性化服务获得的稳定的高利润的能长期增长的收入, 远远好于过度标准化服务获得的不稳定的低利润的一次性收入。

三、风险控制方面, 加入个性化服务的情况

在标准化的“信贷工厂”模式中, 其对风险的处理主要集中在预警和分级处理两个方面。其思路主要在批量处理, 即对风险的预警依赖于提前设置的指标, 不同的指标异常对应不同层次的风险级别, 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贷款又会采取不同的贷款收回等风险处理手段。这种对于风险的处理其实是相对滞后且被动的。它总是在风险发生或将要发生时才知道, 并且并没有直接解决掉风险, 而是通过收回贷款这种雨中收伞的自私方式来减少自己的损失。相当于是风险的接受者而不是控制风险。

如果能够加入个性化的服务, 银行除了能够通过掌握的大量软信息更早地预见到企业将面临的风险, 还能为解决这种风险提供咨询建议, 必要的时候甚至提供应急资金。这种处理风险的方式无疑更加积极主动, 对于风险的规避也更加有效且负责。不过这个主动处理风险的方式有“主银制度”中干预企业经营的嫌疑, 并且存在“僵尸效应”和“绑架效应”的风险。所以很难说加入个性化服务对于银行来说能更好地控制风险。不过从整个市场来说, 我们更乐意看到负责的银行, 更乐意看到中小企业的生存时间变长, 抗击风险能力变强。从这个意义上讲, 在“信贷工厂”模式的风险控制中加入个性化服务, 具有正的外部性。

四、结论

“信贷工厂”模式不应该过度强调流程化和标准化, 还应该加入关系型贷款中的差异化个体服务, 这是可行且必要的, 能让“信贷工厂”模式更好的运行。

摘要:淡马锡“信贷工厂”模式被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成功引进后, 一时间风光无限, 备受推崇。对中小企业贷款而言, 以业务为主导的流程化是否完胜以客户为主导的个体化?本文认为个性化的信息生产和服务提供对“信贷工厂”同样重要。“信贷工厂”模式不能过分强调流程化和标准化, 加入关系型贷款中的差异化个体服务, 才能让“信贷工厂”模式更好的运行。

关键词:信贷工厂,贷款流程化,中小企业贷款

参考文献

[1]杨晓璐.“信贷工厂”模式的探索与应用[J].金融财税, 2011 (01) .

上一篇:形象再现下一篇:都江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