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

2024-10-06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通用8篇)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 篇1

三、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虽然有很多有好处,但是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其发展路途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信用评级问题

证券的评级是投资者进行投资选择的重要依据,在实施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对资产池中的资产进行严格、公正、正确的信用评级,对于证券化的资产定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评级机构的经验有限,评级标准的客观性和一致性较低,银行担保导致信用评级形同虚设,没有形成行业评级标准,不能形成对产品设计的指示作用。

2、法律规范问题

由于我国资产证券化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法律还没有完全制定。在我国信用环境不佳、法制意识薄弱的条件下,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备意味着提高了风险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

3、二级市场问题

目前国内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在银行间市场上发行和交易。一级市场飞速发展,但二级市场的交易情况却非常冷清,信贷资产在二级市场缺乏足够的流动,导致银行金融风险加大。制约了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交易的流动性问题已成为中国发展资产证券化市场最核心的问题。

四、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改善建议

1、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资产证券化涉及到很多新的法律问题,我国的法律制订往往滞后,尤其对于金融领域的体制创新和工具创新反映更是如此。政府应积极推动相关的修法与立法工作,对于目前法律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或者是模棱两可的部分, 必须在法律上进行明确,以保障发起人和投资者的利益。。此外,法律还应对证券化的产品标准化,对其发行、审核、承销、上市、托管及交易场所、交易规则做出明确规定,以避免交易过程中不确定性。加快健全完善全面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法律制度环境步伐。

2、健全信用担保和评级机构。信用担保和评级机构在资产证券化的信用级别的构造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由政府或专门的组织机构建立一批具有一定的实力和信誉的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应是全国性和权威性的,应是市场投资者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中立、规范的信用评级机构。

3、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监管重点主要包括:对SPV产权组织形式的监管;对资产转让与真实销售的监管;对SPV资产管理与权益信托、具体运作和资产负债表的监管。同时,还要加强对参与证券化银行的信用风险、最低资本金和信息披露的管理,以维护公平、稳定、有序和高效的金融体系。

4、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未来人才的培养,辅以引进吸收国外专业人才,加快建立高素质的资产证券化专业人才队伍。

资产证券化是一项比较复杂的金融创新,涉及面广,对经济金融运行影响很大。随着各方面环境的改善、条件的成熟和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这项业务将在我国呈现很大的市场潜力,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小伟.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 财会研究,,(06)

[2]秦扬扬. 中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J].现代商业,,(11)

[3]卢绍兵.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天府新论,,(06)

[4]任伟,陈兵兵.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04)

[5]潘彩虹.我国资产证券化瓶颈问题及解决对策[J].证券时报,,(03)

[6]刘志强.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试点的动因及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6, (05)

[7]蒋攀峰.新资本协议框架下农村不良贷款证劵化的策略选择[J].农村金融研究,2007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 篇2

资产证券化指将流动性低但具有未来现金流收入的资产进行重组,构建资产池,以资产池为基础,发售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 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根据基础资产不同分为:实体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证券资产证券化与现金资产证券化。 狭义的资产证券化专指信贷资产证券化。

二、研究背景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 普遍存在资产流动性差、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本充足率低等问题。 大额信贷资产的低流动性,大大阻碍了银行的发展。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出现,对于发起人来说:增加了资金来源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分散了信用风险、获取额外的服务费收入;对投资者来说:信贷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新的投资工具。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出现是必然。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始于2005年,以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分别成功发行信贷资产支持债券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为标志。

三、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

(一)组建资产池

发起人根据与中介机构共同制定的资产入池标准, 筛选满足条件的信贷资产,构建资产池。

(二)设立特殊目的载体SPV

位于重要作用的SPV设立以后,发起人将资产池出售给SPV,实现发起人证券化资产与其他资产的风险隔离。 SPV一般有公司、合伙、信托三种设立方式,在我国仅为信托形式。

(三)信用增级与信用评级

为了降低融资成本、 吸引投资者, 必须对证券化资产进行信用增级。 经过信用增级,证券化资产一般都能获得更高的信用级别。 信用评级机构需要对拟发行的证券进行信用评级, 为广大投资者提供选择的依据。 主要评级机构:国外,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国内,大公、中诚信、 上海新世纪等。

(四)证券销售与价款支付

经过信用评级以后,承销团进行证券的销售工作。 SPV将证券销售收入按照事先确定的价格向发起人支付资产转让对价。

(五)资产池管理

在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后,管理人(可以是发起人或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负责收取原始债务人按期偿还的本息,将本息传递给资金保管机构进行下一步对证券投资者的利息支付。

四、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始于2005年,以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分别成功发行ABS与MBS为标志。在经过2006年、2007年、2008年的短暂发展以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映射出金融衍生品的巨大危害性。 我国监管机构出于谨慎性原则,延缓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进程,2009年至2012年处于停滞阶段。 2012年3月,信贷资产证券化被重新提上日程,国家开发银行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首先承发了101.66亿的份额。自2005年开始到2013年3月为止,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起人及其发行额度(亿元)总结如下:

2005年:建行30.19、国开行41.77;2006年:国开行57.3、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重整资产)19、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重整资产)48;2007年:浦发银行43.83、工行40.21、建行52.43、兴业银行52.43;2008年: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19.01、建行(重整资产)27.65、工行80.11、国开行37.66、信达40.77、招行40.92、浙商银行6.96、信达(重整资产)20;2012年:国开行101.66、交行30.34、中行30.62;2013年:工商行35.92。

在发行量上:每年的发行总量呈现一个上升趋势。 2012年由于刚恢复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的额度小于2008年;在发起人上:自2005年首次发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行主体多样化。 逐渐加入了浦发、兴业、招商、交行、工行、中行等。 与此同时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也实现多样化。

五、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证券化市场规模小

从债券市场来看, 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额度在整个债券市场来说占比很小;从商业银行来看,证券化的信贷资产对于整个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来说也是个很小的比例。 这跟我国证券化开始较晚有一定关系,信贷资产证券化未来会有大的发展前景。

(二)投资主体单一

截至目前为止, 我国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都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投资主体也仅限于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农村信用社、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对投资主体的限制会抑制证券化的发展。 在目前阶段,由于处于试点阶段,可以适当控制,在后期应该放松限制。

摘要: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商业银行在不断寻求新的盈利模式。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出现,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分散了风险、增加了服务费收入,增强了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对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

参考文献

[1]田宏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

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篇3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金融工具 融资方式

资产证券化源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末的住房抵押证券,是世界金融领域内的重大创新之一。80年代以后,资产证券化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开始流行,其应用范围已经从最初的住房抵押贷款扩展到企业的应收账款、信用卡应收款、汽车贷款、租金、版权专利费、消费品分期付款等领域。目前,资产证券化浪潮已经席卷全球各国,演变为一种国际化的趋势。

一、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及基本运作过程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现金流收入的金融资产转换成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其核心在于对金融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的分离与重组,使其定价和重新配置更为有效,从而使参与各方均受益。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运作过程如下:(1)原始权益人(贷款出售银行)通过发起程序将可预见的现金流资产组合成资产池。(2)由原始权益人或独立第三方组建特设信托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SPV),然后以“真实出售”(true sale)方式将原始权益人的证券化资产合法转让给特设信托机构,在转让过程中通常由信用增级机构通过担保或保险等形式对特设信托机构进行信用增级(credit enhancement)。所谓“真实出售”,是指贷款出售合同中应明确规定:一旦原始权益人发生破产清算,资产池不列入清算范围,从而达到“破产隔离”(bankruptcy remote)的目的,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3)特设信托机构以受让的资产为支撑,经信用评级机构评级后,聘请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y,简称ABS)募集资金,并用该资金来购买原始权益人所转让的资产。(4)服务人(通常由原始权益人兼任)负责向原始债务人收款,然后将源自证券化资产所产生的现金转交受托人,再由受托人向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者支付本息。

二、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积极意义

到目前,我国间接融资仍然占社会融资的绝大比重,商业银行基本上是整个社会的信用中心、资金分配中心和风险中心而资本率低,高度负债经营和自身风险承担能力有限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共同特点。就现阶段而言,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依然是长期性资金占用不断增加及存量不良贷款的大量沉淀而形成的现金流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压力。要想使我国商业银行健康、稳步发展,寻找一种有效的机制缓解这种压力和风险已显得尤为必要。资产证券化将有助于形成这样的机制。

1.加强资产流动性,提高银行盈利能力。资产证券化的初衷就是使缺乏流动性的资产组合起来变现和出售,以尽快收回资金,提高银行资金利用效率,增大货币的扩张效应。在传统的信贷管理方法下,短期存款负责与长期贷款资产期限的不匹配,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如果将贷款证券化,使长期被占用的银行贷款转化为证券出售给投资者,则整个金融系统就有了一种新的流动性机制,银行就可较快地收回资金,扩大融资来源渠道。同时,可以利用收取本息与转交托管人的时间差可获得浮利收入、附加收入等。另外,资产证券化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流动起来,释放了银行资本,用于其他较高边际收益的项目,这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将增加银行更多的潜在利润。

2.有效规避风险,增进银行资产安全性。证券化的金融制度不但提供了高度的资产流动性,导致了大量替代品和投资机会的产生,而且为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通过证券化组合、出售、购入,商业银行的风险被分散给了其他投资机构和单个投资者,提高了银行系统的安全性。资产证券化还为银行处理不良资产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途径。

3.改善信贷机构,优化银行资源配置。通过建立资产证券化市场,实现贷款等资产的流通转移,回流资金,银行可以获得新的投资机会,在较大程度上盘活资产、优化信贷结构和转移信贷风险,并可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保持对地区和行业的相对优势,扩展其他业务,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商业银行配合货币政策实施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4.开拓银行业与证券业合作的新领域。资产证券化的推出,改变了传统银行以“吸存放贷”为主的角色,使其同时具有“资本经营”的职能。首先,资产证券化带来了融资方式的创新,贷款资产组合多样化能满足不同投资者的要求,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其次,证券化可以使商业银行通过在市场中较好地匹配长期和短期的投资者与融资者,真正发挥金融中介的作用。第三,资产证券化可以拓展证券公司的业务领域,在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上,已经有许多资产证券化所需的结构化工具被创造出来,如抵押担保债券,高级或附属证书结构及过手证书结构等都是最常用的资产证券化工具。这种多元化、合作化的发展趋势,将有助于国际金融业由分业到混业经营的实现。可以说,无论是从金融机构的角度,还是从投资者的角度,抑或是从金融体制改革的角度,推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都是有利的,因此,资产证券化在我国也会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三、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难点

资产证券化是一项复杂、专业化程度高、技术性强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得到法律、信用评级、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等多方面的支持。由于目前资产证券化在我国仍是一种融资工具的创新,缺乏实践经验,因此法律、信用评级、会计和税收制度尚难以对资产证券化形成支持,此皆成为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障碍。

1.机构投资者参与的法律障碍。一种金融工具能否顺利推销,需求是一个决定性因素。由于资产支持证券的复杂性,期待个人投资者成为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是不现实的,机构投资者应占据资产支持证券的主体。但是,目前我国法律却严格界定了机构投资者的准入资格。如《保险法》明确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仅限于银行同业存款、买卖国债及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面,从而明确界定了保险资金不得用于购买企业债券及抵押贷款证券。目前我国养老基金介入证券市场也只是处于试验阶段。如能在法律上允许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进入由政府担保的资产支持证券市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开展无疑是一个强劲的需求。

2.信用评级与实现信用增级的障碍。信用评级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而且决定着发行人筹资成本的高低。而目前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还很不完善,一是许多评级机构的体制和组织形式不符合中立、规范的要求;二是缺乏被市场投资者所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必须完善和规范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这方面可考虑与国际著名评级机构如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公司进行合作。

3.會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障碍。资产证券化过程涉及到许多会计问题,而目前我国尚未有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因此相应的关于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制度也是一片空白。此外,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也涉及到税收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资产销售的税收和特设信托机构的所得税处理两方面。根据我国现行的会计和税收法规,结合资产证券化本身的特性,制定相应的会计和税收制度将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开展。

四、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政策建议

除了证券化参与主体的努力之外,要更好地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政府还应该从立法、税收、会计准则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建议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分阶段、逐步地改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环境,提高政策明朗度,降低资产证券化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1.加快完善法律环境建设。鼓励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的探索和试点,与此同时,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进程。如探索用信托模式发行证券,借鉴美国的税收优惠措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一些做法,对SPV的法律地位尽快予以明确,允许信托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充当SPV。此外,还需完善相关会计法规制度等。为降低立法成本提高效率,可以考虑首先对资产证券化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逐一分解研究,看看这些问题是否可以在现行法律的基本框架下,通过制定层级效力较低的规章的形式加以解决。例如,可以通过人民银行制定的《资产证券化管理办法》来解决有关债权通知、抵押权转移、资产证券化公司的设立等问题,可以通过证监会制定的《资产支撑证券发行与交易办法》来解决有关发行与交易的问题。通过这些辦法先进行试点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再制定更高层次的法律和法规,这样可以尽快推动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同时总结经验加紧《资产证券化法案》的立法进程。

2.明晰会计、税收方面的支持政策。明确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会计、税务、报批程序等一系列政策问题。参照国际会计标准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资产真实销售标准,制定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销售、融资的会计处理原则,以及交易后资产负债与留存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豁免特殊目的公司和信托交纳实体所得税,避免对投资者、发起人和特殊目的载体的双重征税,对于发起人在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因折扣销售而产生的损失应从应税收入中扣除。在资产转移过程中,豁免发起人转移资产的营业税和印花税。

3.明确资产支持证券的性质并解决可交易性。建议明确资产支持证券可以采用债券和信托凭证方式。对于债券性质的证券化产品,纳入《证券法》的管辖,建立资产支持证券的注册、审批及信息披露制度,明确和简化特殊目的公司发行证券的审批程序,规范资产支持证券私募和公募发行的条件、方式。对于信托性质的证券化产品,修改《信托法》,允许特殊目的信托发行资产支持信托证书,明确信托证书的证券性质,提高信托证书的流动性。条件成熟时允许特殊目的信托发行无纸化、可集中交易的信托权益。

4.培育机构投资者并规范中介机构行为。扩大投资基金、保险基金、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范围,使其成为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允许外国投资者投资于资产支持证券或将资产转移给国外特殊目的载体,明确外资投资和国际证券化有关的结售付汇问题。进一步规范资产评估和信用评级制度,着重培养几家在国内有权威性、在国际有影响力的资信评级机构,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标准体系。加快发展担保市场,规范中介机构的运作及其市场行为,加强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督。

参考文献:

[1]Asset-Backed Perils and Perils,Treasury and Risk Management,November 1996

[2]Bernadette Minton,Tim Opler and Sonya Stanton,Asset Securitization among Industrial Firms,Ohin State University,November 1997

[3]朱武样邓海峰:资产证券化原理及在我国运用探讨.《金融时报》,1997年9月1日、8日、15日

[4]张超英翟祥辉:资产证券化.经济出版社,1998年。

[5]张超英翟祥辉:资产支撑证券化——原理、实务、案例.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 篇4

8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针对当前扩大试点的背景,积极意义,扩大试点的基本考虑有哪些等问题,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一、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背景是什么?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环境异常复杂,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是当前和今后经济金融工作的大局。我国金融运行总体稳健,但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工具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7月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67号),要求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盘活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小组第七次会议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国务院有关部门一致赞同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从国外金融市场发展历史和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实践看,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品,有利于促进货币市场、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市场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也是鼓励金融创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改革举措。

二、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前期试点效果如何?

200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协调小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正式启动。2005年至2008年底,共11家境内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17单、总计667.83亿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后,试点一度处于停滞状态。2011年,经国务院同意继续试点,共6家金融机构发行了6单、总计228.5亿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试点八年来,信

1/ 4

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制度初步建立,产品发行和交易运行稳健,发起机构和投资者范围趋于多元化,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取得积极成效。

三、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市场上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有什么变化?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金融市场上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仍在波动中发展。美国证券化市场发行量在2006年达到2.9万亿美元高峰,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跌至1.5万亿美元,此后证券化市场逐步恢复。2012年,证券化产品发行量达2.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占同期债券发行总量的32.3%,余额9.9万亿美元,占全部债券余额的25.8%。2012年,欧洲证券化产品发行量2308.5亿欧元,占同期债券发行总量的2.3%,余额1.6万亿欧元,占同期债券余额的10.5%。另外,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国际大型金融机构每年新增贷款中仍有较大比例进行证券化。

四、当前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哪些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金融宏观调控面临较大压力,货币信贷增长较快。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必须从深化改革、发展市场、鼓励创新入手,从国内外实践来看,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加快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阶段。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一是有利于调整信贷结构,促进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在已有授信内支持铁路、船舶等重点行业改革发展,加大对消费、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有利于商业银行合理配置核心资本,降低商业银行资本消耗,促进实体经济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三是有利于商业银行转变过度依赖规模扩张的经营模式,通过证券化盘活存量信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四是有利于丰富市场投资产品,满足投资者合理配置金融资产需求,加强市场机制作用,实现风险共同识别。

五、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和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是什么关系?扩大试点的原则是什么?

国办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目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刚刚起步,纳入证券化的信贷资产种类有限,各项制度初步建立,仍然处于推进资

2/ 4

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的初期,需要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稳步扩大试点。

此次扩大试点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真实出售、破产隔离;总量控制,扩大试点;统一标准,信息共享;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不搞再证券化。

六、请问是否允许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所发行交易?

从国内外经验看,由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与其他固定收益产品一样,具有大宗个性化交易、定价相对复杂的特性,因此主要在采用一对一询价交易、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场外市场(即OTC市场)发行和交易。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债券市场的主导模式都是场外市场,在交易所发行交易的债券仅仅是补充。发行人对发行窗口的选择,也就是选择场外市场还是交易所市场,是发行人自身的权利,由发行人自主选择。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就是法律规定的场外市场,涵盖各类机构投资者,包括商业银行、财务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占机构投资者的数量约为20%)和非金融企业(占机构投资者的数量约为80%)。产品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普通金融债、政府支持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10余个债券品种,截至2013年7月末的托管量为26.6万亿元,占我国债券总托管量的94.3%,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充分体现了机构投资者风险识别与管理能力较强的优势,强化了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市场约束机制的作用,因此在前期试点中,各家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人自主选择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和交易。

在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过程中,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在尊重发行人自主选择发行窗口的基础上,引导大盘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跨市场发行。这既可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者范围,有利于共同识别风险,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也可以满足交易所的投资者资产配置需求。

七、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盘活的信贷资源应用方面有何指导意见?

人民银行尊重各商业银行依法经营的自主权,同时,按照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3/ 4

指导有关商业银行对通过证券化盘活的信贷资源,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倾斜,特别是用于小微企业、“三农”、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

八、扩大试点过程中,对风险防控有些什么考虑?

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过程中,将充分发挥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相关政策措施的统筹协调,统一产品标准,统一监管规则,促进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信息共享。进一步加强证券化业务各环节的审慎监管,及时消除证券化业务中各类风险隐患。优先选取优质信贷资产开展证券化,风险较大的资产暂不纳入扩大试点范围,不搞再证券化。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既要强化外部信用评级,又要鼓励各类投资人完善内部评级制度,提升市场化风险约束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明确信托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职能和责任,提高证券化专业服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 篇5

会计准则的要求: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第三条-企业对金融资产转入方具有控制权的,除在该企业财务报表基础上运用本会计准则外,还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将转入方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的规定作为合并的会计指引。

 第二条-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母公司,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企业(或主体,下同)。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

 第六条-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应用指南第一条第(二)款-母公司控制的特殊目的主体也应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判断母公司能否控制特殊目的主体应当考虑如下主要因素:

1.母公司为融资、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特定经营业务的需要直接或间接设立特殊目的主体;

2.母公司具有控制或获得控制特殊目的主体或其资产的决策权。比如,母公司拥有单方面终止特殊目的主体的权力、变更特殊目的主体章程的权力、对变更特殊目的主体章程的否决权等;

3.母公司通过章程、合同、协议等具有获取特殊目的主体大部分利益的权力;

4.母公司通过章程、合同、协议等承担了特殊目的主体的大部分风险。

贵公司拟定的会计处理原则: 我们的分析与意见: 1.2 终止确认

终止确认信托资产,需要考虑:  该信托资产是否转移;

 与信托资产所有权上相联系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程度;  贵公司是否控制信托资产。1.2.1 信托资产转移

会计准则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第四条:企业金融资产转移,包括下列两种情形:

(一)将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权利转移给另一

方;

企业将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权利转移给另一方,意味着该项金融资产发生了全部或部分转移。

(二)将金融资产转移给另一方,但保留收取金融资

产现金流量的权利,并承担将收取的现金流量支付给最终收款方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 从该金融资产收到对等的现金流量时,才有义务将其支付给最终收款方。企业发生短期垫付款,但有权全额收回该垫付款并按照市场上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收利息的,视同满足本条件;

2. 根据合同约定,不能出售该金融资产或

作为担保物,但可以将其作为对最终收款方支付现金流量的保证;

3. 有义务将收取的现金流量及时支付给最

终收款方。企业无权将该现金流量进行再投资,但按照合同约定在相邻两次支付间隔期内将所收到的现金流量进行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投资的除外。企业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再投资的,应当将投资收

益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给最终收款方。

贵公司拟定的会计处理 我们的分析与意见 1.2.2 风险报酬的转移

会计准则的要求:

当一个实体转移金融资产给另外一个实体时,《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列出了三种可能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

(一)第七条: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不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二)第九条: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

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既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第七条所指情形),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放弃了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2.未放弃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并相应确认有关负债。

(三)在采用保留次级权益或提供信用担保等进行

信用增级的金融资产转移中,转出方只保留了所转移金融资产所有权上的部分风险和报酬且能控制所转移金融资产的,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相关资产和负债。

此外,第十一条还规定,企业在判断金融资产转移是否满足本会计准则规定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时,应当注重金融资产转移的实质。《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第八条:主体应当比较转移前后被转移的金融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及时间分布的波动使其面临的风险,用以评估风险和报酬的转移。如果主体面临的风险没有因该金融资产转移发生实质性改变的,表明该主体仍保留了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贵公司拟定的会计处理原则: 我们的分析与意见: 1.2.3 控制的转移

会计准则的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第九条: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既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第七条所指情形),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放弃了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未放弃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并相应确认有关负债。

继续涉入所转移资产的程度,是指该金融资产价值变动使企业面临的风险水平。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第十条:企业在判断是否已放弃对所转移金融资产的控制时,应当注重转入方出售该金融资产的实际能力。转入方能够单独将转入的金融资产整体出售给与其不存在关联方关系的第三方,且没有额外条件对此项出售加以限制的,表明企业已放弃对该金融资产的控制。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应用指南第一条第(二)款进一步明确:转入方是否能够将转入的金融资产整体出售给与其不存在关联方关系的第三方,应当关注该金融资产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如果不存在活跃市场,即使合同约定转入方有权处置金融资产,也不表明转入方有“实际能力”。

转入方是否能够单独出售所转入的金融资产且没有额外条件对此销售加以限制(是否可以自由地处置所转入金融资产),主要关注是否存在与出售密切相关的约束性条款。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 篇6

中证协发[2013]124号

各证券公司及下属子公司:

为规范证券公司与银行合作开展定向资产管理业务(以下简称银证合作定向业务),有效防范业务风险,促进业务健康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称银证合作定向业务,是指合作银行作为委托人,将委托资产委托证券公司进行定向资产管理,向证券公司发出明确交易指令,由证券公司执行,并将受托资产投资于合作银行指定标的资产的业务。禁止通过证券公司向委托人发送投资征询函或投资建议书,委托人回复对投资事项无异议的形式开展本通知规定的银证合作定向业务。

二、证券公司开展银证合作定向业务不得存在以下情形:

(一)分公司、营业部独立开展定向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分公司除外;

(二)开展资金池业务;

(三)将委托资金投资于高污染、高能耗等国家禁止投资的行业;

(四)进行利益输送或商业贿赂;

(五)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禁止的其他情形。

三、证券公司开展银证合作定向业务,应当建立合作银行遴选机制,明确遴选标准和程序。证券公司应当对合作银行的资质、信用状况、管理能力、风控水平等进行尽职调查,审慎选择合作银行。

合作银行应当至少符合以下条件:

(一)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健全有效;

(二)最近一年年末资产规模不低于300亿元,且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

(三)最近一年未因经营管理出现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被采取重大行政监管措施;

(四)最近一年财务状况未出现显著恶化、丧失清偿能力;

(五)法律、行政法规和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四、证券公司应当制定审查标准、流程,对银证合作定向业务的合作方式、交易结构、投资运作等方面进行审查。证券公司应当定期对审查标准、流程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

五、证券公司应当与符合条件的银行或经其合法授权的分支机构、相关部门签订定向资产管理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委托人应当明确委托资产的来源和用途,并承诺资产来源和用途合法,不得将自有资金和募集资金混同操作。

(二)明确约定投资指令、委托资产追加及提取指令的格式、发送及接收的方式和执行流程,确保投资指令的金额、用途等清晰、明确。

(三)明确约定合同期限届满、提前终止或合作银行提取委托资产时,证券公司有权以委托资产现状方式向委托人返还。

(四)证券公司不得向委托人承诺委托资产的本金安全或保证委托资产的收益,不得以承诺回购、提供担保等方式,变相向委托人保本保收益。

(五)委托人应当承诺对证券公司根据投资指令从事的投资行为承担完全后果,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并处理相关纠纷。

(六)证券公司不得接受委托人、交易对手方或其他第三方的口头承诺或与委托人、交易对手方或其他第三方私下签订补充协议。

(七)充分揭示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具体投资标的特定风险及可能面临的其他风险。

六、证券公司应当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人员管理,防范操作风险,严禁出现下列行为:

(一)允许工作人员携带公章外出办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

(二)履行定向资产管理合同或执行委托人的投资指令时,以证券公司的名义签订相关协议,但定向资产管理合同或投资指令中明确由证券公司代表委托人签订的除外;

(三)没有采取必要措施核实相关经办人身份及印章印鉴;

(四)未对合作银行的投资指令进行验证核实,违反授权擅自投资;

(五)未遵守审批流程,在手续不全的情况下对外划拨资金;

(六)违规在不同资产管理账户之间或者资产管理账户与自营账户之间发生交易;

(七)向与定向资产管理业务无关的第三方机构支付服务费用。

七、证券公司应当要求托管机构对定向资产管理账户进行专户托管,不得将多个账户混同操作;督促托管机构切实履行投资监督、估值、对账与清算职责。托管机构不履行相应托

管义务的,中国证券业协会将依法报告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建议其依法采取暂停或取消其托管资格等行政监管措施。

八、证券公司开展银证合作定向业务,除应当向中证资本市场发展监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市场监测中心)提交《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和《证券公司私募产品备案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以下备案材料:

(一)合作银行遴选制度;

(二)定向合同相关的补充协议;

(三)定向业务运营情况的定期报告,包括但不限于受托资金金额、资金实际投向、费用收取标准及方式等内容,具体格式及要求由市场监测中心另行规定。

九、中国证券业协会和市场监测中心将按照本通知要求对银证合作定向业务实施现场及非现场检查。如出现重大问题未及时报告的情况,中国证券业协会可以按照自律规则的相关规定对证券公司进行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移送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处理。

十、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在本通知发布之日前,已经与不符合本通知第三条规定的合作银行开展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的,到期后应立即终止。

中国证券业协会

2013年7月19日

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

中证协发〔2014〕33号

各证券公司及下属子公司:

2013年,证券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以下统称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潜在风险,个别证券公司在开展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过程中风险意识淡薄,合规风控措施不到位。为进一步规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有效防范业务风险,促进业务健康发展,现就有关事项补充通知如下:

一、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关于规范证券公司与银行合作开展定向资产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证协发[2013]124号文,以下简称《银证合作通知》)对证券公司开展银证合作定向资产管理业务进行了规范。为进一步防范银证合作业务中合作银行选择不慎的风险,现将《银证合作通知》中合作银行的范围进行明确,对合作银行资产规模要求进行调整:

(一)合作银行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二)证券公司与合作银行签订银证合作定向合同的,合作银行最近一年年末资产规模

不低于500亿元。

二、证券公司聘用第三方机构为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提供投资策略、研究咨询和投资建议等专业服务的,应当严格遵守《关于规范证券公司聘用第三方机构为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提供投资决策相关专业服务的通知》(中证协发[2013]104号)的要求。同时,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证券公司聘请的第三方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有专业的投资管理团队,团队成员无证券行业不良诚信记录,至少有5人通过证券、期货或基金从业资格考试,且个人从业经验不少于3年;

2、有健全的业务管理制度、风险控制体系,有规范的运营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二)证券公司聘用第三方机构为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提供投资决策相关专业服务的,应切实履行管理人的职责并承担相应责任,落实对第三方机构资质条件、提供投资决策相关专业服务能力和风险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尽职调查,尽职调查相关资料应妥善保存备查。

(三)证券公司应当加强对第三方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进行合规风控监测,要求第三方机构承诺不从事利益输送、内幕交易、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勤勉、审慎地提供投资决策相关专业服务,承诺文件应妥善保存备查。

三、证券公司分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产品设计应遵循杠杆设计与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同时,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权益类产品初始杠杆倍数应不超过5倍;其他产品初始杠杆倍数应不超过10倍。初始杠杆倍数=(优先级份额+劣后级份额)/劣后级份额。

证券公司应在产品合同中约定相关风险控制条款,设定产品运作期限内的杠杆倍数上限,并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运作,如触及合同中约定的杠杆倍数上限,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向投资者提示风险。

(二)在产品合同中明确披露份额类型、份额配比、杠杆水平、各份额不同收益率计算方法等事项,充分揭示不同份额的风险特征及与之对应的收益分配方式,并充分披露投资者适当性安排。

(三)劣后级份额由本公司员工或关联方认购的,应在产品说明书及产品合同中充分披露。

四、证券公司应当切实履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管理人的职责,不得通过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开展通道业务。

五、证券公司在开展主动资产管理业务过程中,应当遵循勤勉尽责、审慎投资的原则,对非标投资品种进行尽职调查,有效防范和控制投资风险,尽职调查相关材料应妥善保存备查。尽职调查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一)对项目融资方的尽职调查,证券公司应关注融资方的资质条件、资产情况、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诚信记录等内容。

(二)对项目本身的尽职调查,证券公司应关注项目基本情况、盈利状况、所属行业发展情况等内容,审慎投资国家宏观调控限制行业。

六、证券公司开展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应当充分关注利率波动等因素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合理配置资产,并结合市场状况和自身管理能力制定流动性风险控制预案,切实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证券公司应当针对特殊情况下可能发生的巨额赎回,在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同中明确约定流动性安排及相关应对措施。

七、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日常合规风控监测机制,明确内部投资管理流程,完善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制度,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证券公司在开展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过

程中,应当加强人员管理,防范道德风险,杜绝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行为。

八、中国证券业协会和中证资本市场发展监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按照本通知要求对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现场检查。

本通知自2014年2月17日起实施。在本通知实施之日前,证券公司已存续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已签订的定向资产管理合同,不符合本通知规定的,到期后应立即终止,不得展期。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探讨 篇7

(一) 不良资产。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广义上是指在现实条件下, 银行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资产。狭义上是指处于经营状态较差, 流动性、盈利性欠佳, 难以及时给商业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不能及时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不良资产的本质是对商业银行经营成本的增加。

目前, 国内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较多。与优良资产相比, 不良资产的特点在于: (1) 不良资产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出入较大。这是由不良资产价值不明确和市场价值波动较大两个原因共同作用产生; (2) 不良资产相关历史资料缺乏完整性。大部分不良资产是由于政策性因素引起的, 操作过程规范性不足, 造成了贷款合同不完整。同时, 对这些贷款的后续跟踪也存在缺陷, 从而导致不良资产的相关历史资料和数据不完整; (3) 不良资产的质量参差不齐。我国省份众多且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一。不良资产的产生原因较多, 内部不存在一致性, 因而不良资产的质量在各个地区间差异较为显著; (4) 不良资产涉及到的相关人在法律层面存在责任不明确情况。我国银行贷款在初期发展阶段时, 存在操作流程不规范、合同不严谨等相关漏洞。这种漏洞的出现, 以及历史资料的欠缺, 形成了在法律层面追究相关责任人权力和责任的不明确。

(二) 资产的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的含义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 资产是缺乏流动性的金融资产, 其未来现金流入是可见的; (2) 证券化是基于信用增级工具而发展出来的技术。证券化通过对资产的重新组合, 满足不同投资人的投资需求; (3) 具有资产担保的证券能够在金融市场进行流通和交易。资产担保证券具有稳定收益。其收益来源于该资产组合所产生的收益。投资者购买资产担保证券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金融市场的交易获得收益。

二、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现状及产生原因

(一) 不良资产证券化现状。在商业银行的改革道路中, 如何处理巨额的不良资产是一个巨大的阻碍, 将使我国金融体系存在风险和不稳定。因此, 为了消除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隐患, 我国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扶持商业银行发展, 其中包括发行特别国债、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剥离等。虽然目前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有所减轻, 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水平较高。根据国际银行业的标准,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应当保持在3%左右的水平。而以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 在资产质量较高的银行, 其不良资产不得高于0.5%, 若不良资产的比重超过1%, 则表明银行资产质量水平较低。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来看, 2015 年9 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9%, 这与欧美等国家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标准尚存在一定差距。

2、银行贷款增速快, 信贷风险增加。目前, 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总额和不良资产率正保持“双降”态势, 银行资产质量有一定提升, 但资产质量并不能够对银行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反映。不良资产总额与不良资产率的“双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不良资产的处置造成的, 这与银行日常经营活动并无直接关系, 因此不能真实反映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商业银行未来不良资产涉及范围很可能进一步扩展。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仍存在大量不良资产, 且总额仍在不断增加。近些年, 我国政府对不良资产的清理工作, 以及银行对剩余资产的回收等存在下降的情况, 且回收难度加大。我国商业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任务依旧艰巨。

(二)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阻碍众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不良资产的产生来自于以下方面:

1、宏观经济运行环境。银行的不良资产情况与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形势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起伏较大的时期, 容易引起不良资产形成。银行业发展遭遇挫折, 很大程度上受宏观经济繁荣期与萧条期周期交替影响。我国近些年经济增长速度是有目共睹的, 经济形势良好也是普遍认可的, 但是我国在转型期留下的种种遗留问题同样是不容忽视的。这些经济问题的遗留对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影响, 这种影响很大程度上可能会造成企业的资金链断裂, 从而增加银行贷款回收难度增加等。同时, 大量国有企业由于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面临负债经营, 只能依靠银行贷款才能维持正常经营。在受到市场竞争和剧烈的价格波动变化后, 大部分国企严重亏损甚至倒闭, 银行巨额贷款难以回收, 加重了银行不良资产负担。此外, 目前我国是世界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加深。世界经济环境对各国经济发展影响更为深远, 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

2、社会信用。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水平不足, 基础薄弱, 内部存在系统性风险。这种风险, 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银行贷款原则上要求物资保证性, 即申请贷款的企业必须以相应资产进行担保。然而, 我国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贷款通常为无实物抵押的信用贷款。我国社会信用对银行不良资产影响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 信用体系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惩罚力度不足, 极大地打击了其他企业按时还贷的积极性, 并对社会信用体系造成危害;第二, 全社会信用系统网络化水平不足, 企业违约成本低;第三, 我国信用评级制度不完善, 商业银行对企业信用度评定的准确性存在较大缺陷;第四, 企业本身在经营过程中存在风险, 通过向银行申请贷款, 无形中将经营风险转嫁给银行。

三、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相关建议

(一) 技术策略

1、合理设立特殊目的载体 (SPV) 。设立特殊目的载体是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前提。SPV的设立应当由一部分政府参与, 同时独立于其他专业机构, 达到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 规范证券运作, 进一步促进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的目的。

2、合理安排不良资产池的现金流。不良资产是资产难以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定额回收, 并非资产本身毫无价值。因此, 在构建不良资产现金池中, 应当注意:第一, 做到资产价值与其证券价值向适应;第二, 做好资产变现与证券偿付之间的衔接工作;第三, 保证证券本息能及时、定额支付, 降低资金流不足的发生率。

(二) 配套制度建设

1、规范并发展金融中介业务。金融中介业务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我国资产证券化水平。目前, 为资产证券化提供服务的相关资产评估及信用评级的金融中介机构运作规范性差, 整体水平较低。这必然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带来影响。规范金融中介业务,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由政府设立专门从事资产证券化的信用评级机构, 或通过政府特许的方式, 选择一家或几家资质和业务水平较高、运作机制规范的金融中介机构加入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之中;第二, 颁布规章制度, 对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金融中介机构的运作流程进行规范, 有效降低信用评级中道德风险发生率。

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是十分必要的, 没有完善的法律支持, 资产证券化难以得到健康持久的运行。这一点, 我们不妨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学习, 吸收优秀经验, 并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 制定符合未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法律法规。

四、结语

目前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仍处于如何处置阶段, 未来对不良资产的关注重点应当转向如何防范。通过不良资产相关机制的建立, 将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总额和不良资产率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虽然证券化能有效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 还应当从源头进行治理。

参考文献

[1]张绍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3.1.

[2]高鸽.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J].法制博览 (中旬刊) , 2013.2.

[3]朱兰.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2.2.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 篇8

【关键词】信贷资产证券化  效应  上市银行  主成分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一、引言

1977年美国投资银行家刘易斯(Lewis.Ranieri)首次提出了“资产证券化”这个术语。此后,很多学者和权威机构试图给资产证券化下一个准确、完整的定义,但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了一个较为普遍的定义:“资产支持证券是指这样一种证券,它们主要是由一个特定的应收账款资产池或者金融资产来支持并保证偿付。这些金融资产的期限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循环周转的。根据资产的条款,在特定的时期内可以产生现金流和其他权利,或者资产支持证券也可以由其它资产来保证服务或保证按期向证券持有者分配收益。”显然,按此定义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以信贷资产作为资产池的证券化,包括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消费信贷、信用卡账款、企业贷款等信贷资产的证券化。

理论界通常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特殊的运作原理和运行机制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实现收入来源多样化,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资本充足率,并分散商业银行风险。本文研究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效应,检验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银行间的实际运作效果,反映相关功能和效应是否存在,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研究设计与模型

(一)样本选择

截至2016年7月初,我国共有16家上市银行,除了光大银行外有15家上市银行发行了一期或一期以上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考虑到样本数据的代表性和科学性,本文选取了9家样本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剔除了2007~2015年间发行规模和频次较低的7家上市银行。研究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Choice数据库、同花顺网及各大银行的年度报告,宏观经济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网站,时间跨度确定在2007~2015年,使用SPSS22.0及STATA14.0进行实证检验。

(二)指标选取

1.被解释变量。本文是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上市商业银行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产生的效应,虽然涉及“三性”的指标众多,但局限于实证分析的实效性,无法对所有指标逐个考察。因此,选取了8个指标作为研究上市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证券化业务对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影响的重要依据。最终通过主成分分析降维,综合出具有代表上市商业银行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指标X、Y和Z,并作为实证模型的被解释变量。

表1 上市商业银行“三性”代表性指标表

1.1 主成分分析分别构建商业银行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综合指标X、Y、Z

运用SPSS22.0对表1中的8个指标按照指标类型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主成分提取分析表,包括X、Y、Z相关系数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表2)。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主成分,并得到因子的得分矩阵(表3)。

表2 主成分提取分析表

表3 因子得分矩阵

(1)合成盈利性综合指标X。

首先,根据表3的因子得分矩阵提取盈利性综合指标X的两个主成分:主成分1和主成分2,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主成分1=0.571*Zscore(EPS)+0.466*Zscore(ROE)+0.278* Zscore(NCIR)

主成分2=-0.044*Zscore(EPS)-0.534*Zscore(ROE)+0.805 *Zscore(NCIR)

其次,选择2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在所有因子总方差贡献率中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求和,构造出上市银行盈利性的综合指标公式:

盈利性综合指标(X)=0.6013*主成分1+0.3987*主成分2

将统计数据代入该模型,计算出盈利性综合指标X如表4所示。

表4 盈利性综合指标X

(2)合成流动性综合指标Y。根据表3所示的因子得分矩阵提取流动性综合指标Y的1个主成分,构造出上市银行流动性的综合指标公式:

流动性指标(Y)=0.655*Zscore(SLR)+0.655*Zscore(SLTDR)

将统计数据代入该模型,计算出流动性综合指标Y如表5所示。

表5 流动性综合指标Y

(3)合成安全性综合指标Z。根据表3所示的因子得分矩阵提取安全性综合指标Z 的1个主成分,构造出综合指标公式:

安全性指标(Z)=-0.261*Zscore(SCRAR)+0.484*Zscore(NSPLR) +0.469*Zscore(SPC)

将统计数据代入该模型,计算出安全性综合指标Z如表6所示。

表6 安全性综合指标Z

2.解释变量。解释变量选取了样本上市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比率,即证券化率:当年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金额与当年信贷资产总额的比值,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3.控制变量。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在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最终选取商业银行资产规模(LN ASSET)、银行类别(CLASS)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作为控制变量。

模型中相关变量及解释说明,如表7:

表7 变量名称及定义

(三)多元回归模型设计

本文从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个方面去考察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对上市商业银行带来的效应,考虑到样本是一个面板数据,所以选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具体表达式如下:

模型1:Xit=αit+α2iSRit+α3iLNASSETit+α4iCLASSit+α5iGDPit +εit (1)

模型2:Yit=βit+β2iSRit+β3iLNASSETit+β4iCLASSit+β5iGDPit +μit (2)

模型3:Zit=γit+γ2iSRit+γ3iLNASSETit+γ4i CLASSit+γ5iGDPit +ηit (3)

表达式中:i=1,2,3……9,分别代表了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t代表时间2007,2008,2009……2015;被解释变量Xit(X1t,X2t,X3t……X9t)、Yit(Y1t,Y2t,Y3t……Y9t)和Zit(Z1t,Z2t,Z3t……Z9t)分别代表9家商业银行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综合指标2007~2015年的时间序列;解释变量SRit(SR1t,SR2t,SR3t……SR9t)分别代表9家样本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比率2007~2015年的时间序列;控制变量LNASSETit(LN ASSET1t,LN ASSET2t,LN ASSET3t……LN ASSET9t)、CLASSit(CLASS1t,CLASS2t,CLASS3t……CLASS9t)和GDPit(GDP1t,GDP2t,GDP3t……GDP9t)分别代表9家样本银行资产规模2007-2015年的时间序列、银行类别和2007~2015年全国GDP增长率的时间序列。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该检验中X、Y、Z分别有9组,每组9个,共有81个样本参与了混合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回归分析,三个模型的F检验值均显示应该选择变截距模型,而Hausman检验的结果显示:模型1、模型3应当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模型2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见表8。

表8 回归结果

注:(1)模型1、3为固定效应模型,对应CLASS检验结果显示共线性;(2)***、**和*分别代表1%、5%和10%水平下显著。

模型1的检验结果表示,固定效应模型方程拟合F=81.750,P<0.01,提示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拟合的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整体上很显著。信贷资产证券化比率(SR)对上市银行综合盈利能力水平的影响系数检验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10%,资产规模对综合盈利能力水平的影响系数检验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5%,根据系数符号可知影响都是正的,说明上市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比率越高、资产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提升上市银行的综合盈利能力。其中,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性符合现实经济学意义的解释。

模型2的结果显示,随机效应模型的瓦尔德卡方值为44.680,P<0.01,提示拟合的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显著。信贷资产证券化比率(SR)对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系数检验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5%,根据系数符号可知影响是正的,说明信贷资产证券化在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流动性方面发挥了很好的功能和效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对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系数检验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5%,系数符号是负的,说明宏观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投资者和消费者对货币资金的需求增加,贷款业务迅速扩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的期限错配问题导致了流动性水平的降低。

模型3的检验结果显示,固定效应模型方程拟合F=23.610,P<0.01,提示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拟合的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信贷资产证券化比率(SR)对上市银行安全性水平的影响系数检验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1%,根据系数符号可知影响是负的,说明上市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在分散商业银行风险、提高安全性水平方面尚未发挥出积极的效应,呈现了负效应。笔者认为导致上述“负效应”的原因是: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大多是优质资产,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比例规模较小,提高安全性水平的效果被弱化。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杠杆率提高,商业银行风险资产大幅增加,降低了整体安全性水平。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基于2007~2015年我国9家上市银行的财务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实证检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上市银行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方面产生的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且扩大证券化比率,对盘活存量资金、改善流动性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正面效应。在增加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盈利能力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正面效应。但是,在分散商业银行风险、提高安全性水平方面并未获得预期的积极效应。根据以上结论,本文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大力推进信贷资产化在我国商业银行间的发展,较快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存贷利差收入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营业收入来源,由于利差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过高,因此商业银行对存贷款利率高度敏感,微弱的利率调整可能造成利差收入巨大的变动。2015年10月24日,随着央行宣布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接近尾声,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将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加剧了“金融脱媒”现象,给传统盈利模式形成了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将有助于把传统依赖利差的盈利模式转化为创造中间业务收入的新模式。因此,大力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银行间的发展将增加商业银行收入来源,拓宽盈利渠道,摆脱传统盈利模式的束缚。

(二)将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商业银行盘活存量资金、提升流动性的重要利器

继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 III)后,2012年6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简称《资本办法》。《资本办法》在参考巴塞尔协议Ⅲ的基础上,扩展了资本监管的层次,对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回顾2013年6月和12月,我国银行业出现了两次“钱荒”,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导致了整个金融市场震动,而流动性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长期存在期限错配问题:一是“短存长贷”错配,贷款期限大部分在五年以上,而存款大多是五年以下的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二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回购和买入返售等业务的期限错配问题突出。信贷资产证券化特殊的运作原理,可以将流动性较低的存量资金打包出售,提前转化为流动性较强的现金,缓解期限错配的矛盾,是提升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一项重要利器和法宝。

(三)进一步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比率和规模,真正实现转移风险、提高安全性水平的目标

按交易程序,金融市场划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发行市场是流通市场存在的基础和前提,而流通市场的出现与发展会进一步促进发行市场的发展。如果流通市场低迷,发行的证券会由于缺乏流动性而导致发行市场的萎缩甚至停滞。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虽然采取了现券交易和质押式回购交易方式来扩大交易规模,但是由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对隔离,导致了交易不活跃,流动性较低的局面。因此,需要使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同时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形成一个完整的流通机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进而扩大证券化交易规模和证券化比率,实现不良贷款和高风险资产证券化,提高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水平。

上一篇:2005--2010年福建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闽委办[2005]70号)下一篇:高考化学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