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检察院实习报告

2024-10-14

毕业生检察院实习报告(共7篇)

毕业生检察院实习报告 篇1

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毕业生长春市检察院实习报告

实习人:王丹妹 专业:法学 实习地点:长春市检察院

实习时间:2007年1月20日~2003年2月10日

年级:2004级 班级: 8班 学号:07040817

首先,我想向所有为我的实习提供帮助和指导的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及我的老师致谢,感谢你们为我的顺利实习所作的帮助和努力,法学专业毕业生检察院实习报告。

 我的实习是由吉林大学法学院和长春市检察院共同安排的,很高兴能有这次机会来到检察院和老师们学习,这样我体验到了很多,也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 此次实习,主要岗位是审查起诉科,因此主要实习科目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也涉及一些其他私法科目。在实习中,我参加了几起案件的开庭审理,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司法程序,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公诉起诉的全过程及法庭庭审的各环节,认真观摩一些律师的整个举证、辩论过程,并掌握了一些法律的适用及适用范围。跟随干警提审,核实犯罪事实,探询犯罪的心理、动机。真正了解和熟悉了我国的公诉程序及法庭的作用和职能..这一切原本都让我感到好奇,接触之后是兴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在学校也许会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头脑立即发蒙,对于书本上的一些理论和曾经学过的一些程序上的规定发现自己根本就那不准,开始实习时还对工作觉得无从下手,队于案情的分析的方向也都不是很准确,这让我感到特别的不好意思,有点难过,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这也许是我一个人的感觉,实习报告《法学专业毕业生检察院实习报告》。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我们的法学教育和实践的确是有一段距离的。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法学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

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我们要加大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也发现法律的普及非常重要。我国政府大力提高九年义务教育,人们的文化水品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推进法治建设而进行的多年的普法教育活动,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一些农村地区或者贫困地区,还是没有达到一般的水平.在我接触的一些案件中,很多都是由于自身没有文化,对法的不了解,在一时义愤的情况下作出了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他们都不是社么穷凶极恶的坏蛋,都是一些生活水平不高,出在农村的农民.也许就因为一时的口角,或者是因为赌博等小事..看见他们犯罪之后,亲人们那绝望与痛苦的表情让人心里非常的难过.在犯罪审讯的笔录中,有的人就不认十几个字,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对.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有怎么要求他们有理智的判断,作出理性的行为呢?在我国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我们要建设法制社会,就必须解决他们的素质问题,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需要大家不断的努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确立人们对法律的信仰,确立法律神圣地位,只有这样法治建设才有希望。

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青少年犯罪。在实习中所接触的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案件的被告是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甚至有两个犯有抢劫罪的被告人是八七年的。不考虑被告人家庭和自身因素,从社会大环境来说,我觉得社会也有一些责任的。从八十年代初改革开始到八十年代末,这是一个重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段时间对精神文明建设有些放松,也就是说,有些犯罪人在童年时期就有可能已经沾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所以说,教育从娃娃抓起,不能只是一个口号,要真正落到实处。

学习法律的最终目的是要面向群众,服务大众,为健全社会法治,为我们的依法治国服务的。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规则的社会,我们的国家要与世界接轨,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因此,对人才的培养,应当面向实际,面向社会。法学教育本身的实践性很强,所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是比较可行的,大学的法学院应当与公、检、法、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定期安排学生见习,让学生更好的消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法学的兴趣,避免毕业后的眼高手低现象,保证向社会输送全面、合格、优秀的高素质法学人才。

毕业生检察院实习报告 篇2

一、近五年来检察建议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五年来, 盐城市民行检察部门共发出各类检察建议775件, 采纳681件。其中建议法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再审检察建议, 发出245件, 采纳167件, 采纳率68%;对人民法院审判活动存在的违法情形或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提出的检察建议, 发出53件, 采纳53件, 采纳率100%;对法院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的执行检察建议, 发出451件, 采纳435件, 采纳率96%;其他督促履行职责类、改进工作类检察建议等工作性检察建议, 发出18件, 采纳8件, 采纳率44%。

二、目前检察建议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检察建议采纳率不理想, 监督效果欠佳

最高检对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程序作出了比抗诉程序更为严格的规定, 即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必须经本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并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③部分基层检察院为规范监督程序, 提高检察建议的权威性, 对发出的其他类型检察建议也作出提交检委会讨论决定。但目前, 检察建议的监督效果更多取决于法院单方面的态度, 缺少法律保障, 再审检察建议对法院的约束力明显不如抗诉。

1.实践中存在人民法院对检察建议不予回复的现象。部分法院对检察建议的重视程度不够, 接受监督的积极性不高, 对收到的再审检察建议和其他检察建议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回复检察机关, 既不与检察机关主动沟通, 又不给检察机关回函, 最后不了了之。④还有部分法院在收到检察建议后, 仅口头与检察机关沟通, 作口头答复, 不符合《若干意见》中规定的书面回复形式。如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检察院办理的于某因与高某、卞某健康权纠纷一案, 该案件审查终结后, 于2013年2月21日对该案作出响检民再建〔2013〕7号民事行政检察再审检察建议书, 并于2013年2月27日向响水县人民法院送达了再审检察建议书, 法院签收后未及时对该建议书作出处理并给予回复。2013年9月9日响水县检察院依据《若干意见》以及《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 (试行) 》的规定, 向响水县人民法院发出响检民 (行) 〔2013〕014号检察建议书, 建议法院对本院响检民再建〔2013〕7号民事行政检察再审检察建议作出处理, 并将处理结果在收到本建议后一个月内书面回复本院, 响水县人民法院仍未予回复。

2.检察建议采纳率不理想。再审检察建议不必然启动再审程序, 而是由人民法院决定是否需要再审。⑤对于再审检察建议案件, 人民法院是由审监庭或立案二庭审查, 既充当立案庭, 又充当审判庭的角色, 往往越过程序性审查, 直接审查案件实体问题, 进而判断案件是否能够采纳, 没有区分采纳及再审结果两个步骤进行审查。对一些明显有错误的案件, 人民法院出于对考核和维持既判力的考虑, 往往也不采纳再审检察建议, 而是采取不进入审判监督程序的体外循环方式进行调解处理或者以院长发现提交法院审委会讨论自行进入再审程序。如赵某与盐城某公司劳务合同纠纷案,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人民检察院于2013年7月31日向滨海县人民法院发出滨检民建再 (2013) 1号再审检察建议, 滨海县人民法院未在3个月内回复检察院。2013年11月5日, 滨海县人民法院作出 (2013) 滨商监字第0003号民事裁定书, 裁定书载明“经本院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认为, 该调解书确有错误, 应予再审。”该案是经检察院调查收集固定了相关证据后, 向法院发出的再审检察建议, 法院不采纳也未提及检察机关的检察建议, 而直接以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方式启动了再审程序, 严重打击了检察人员的办案积极性, 削弱了检察机关的权威。

(二) 检察建议运行机制不规范

《若干意见》及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检察建议的文书格式、接收机关及跟踪监督机制均未有规定。关于文书格式, 因缺乏统一的文书格式, 导致实践中做法不一, 文书制作上的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检察建议的权威性。关于接收机关, 目前在法院和检察院之间未能形成完整的衔接机制, 实践中检察机关发出的再审检察建议送达法院后, 法院内部立案庭与审监庭之间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其他检察建议发出后缺少明确的接收机关, 部分人民法院是由立案庭统一接收检察建议, 分流到审监庭、执行局、办公室等部门, 但是否回复和整改情况无法跟踪。关于跟踪监督机制问题, 遇到法院或其他单位对检察建议不予回复或不予采纳, 检察机关便无其他跟踪监督手段, 使检察建议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对一些执行监督检察建议和工作性检察建议, 即使进行了回复, 也大多流于形式, 提出的整改措施不具体不可行, 或实践中不落实, 使得检察建议达不到预期的监督效果。对于这种被“采纳”的检察建议, 实际整改情况如何, 监督效果如何, 检察机关缺少跟踪监督的机制和手段。如我们提出的工作性建议, 法院立案庭受理后分给职能庭, 职能庭又将此分给原办案承办人, 承办人将此置之一边, 既不向检察院回复, 也不向庭长和分管院长汇报, 根本达不到监督的效果。

(三) 各地各类检察建议工作发展不平衡

目前, 各地检察建议工作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从检察建议的类型来看, 运用较多的仍然是再审检察建议, 审判活动监督检察建议、工作性检察建议发出较少, 执行监督检察建议发出数量可观, 但质量不高。执行监督是民行检察多元化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 主要手段为检察建议。但目前执行监督工作还未能深入, 发出的检察建议多为监督虚假诉讼而延伸出来的中止执行检察建议, 对执行活动中存在的深层次的违法行为未能充分履行监督职责。从地区分布来看, 大部分基层院民行部门都积极运用检察建议作为监督手段, 但也有少数基层院民行部门检察建议发出数量较少, 未能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作用, 加之法院对检察建议采纳率不高, 致检察机关发再审检察建议积极性不高。

三、完善民行检察部门检察建议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 增强文书说理性, 提高检察建议的质量

质量是案件的生命线。办案过程中, 如果不讲求办案质量, 片面追求发出检察建议的数量, 监督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提高检察建议的质量, 也是提高检察建议权威性的重要手段。一是增强检察建议的说理性。严格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及适用法律, 做到证据分析透彻、法理阐述深入、逻辑论证严谨, 准确指出违法情形, 提出的建议意见切实可行, 力争使所发出的检察建议有理、有据、有节。二是规范办案程序。参照办理抗诉或者提抗案件的有关规定, 严格规范内部办案程序, 在受理、审查、集体讨论、拟稿、签发、送达等各个环节严格执行程序。三是加强业务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和业务培训活动, 加强办案工作流程培训, 完善受理程序、法律文书说理等制度, 进一步提高民行检察干警的法律监督能力。

(二) 加强沟通交流, 建立检察建议工作的衔接机制

一是要加强与人民法院常态化的交流沟通。交流对修改后《民事诉讼法》的学习体会, 新民诉法仍未明确检察建议的法律地位, 从维护司法公正的角度出发, 尽量消除人民法院对检察机关监督的抵触心理, 谋求在执法思想上的求同存异。二是建立检法两院检察建议工作的衔接机制。针对检察建议工作, 加强与人民法院的沟通、协调, 力争形成会签文件, 以文件的形式明确检法两院间的衔接程序。建议由省院与省高院以联合发文或会议纪要的方式, 对检察建议工作的流程和衔接机制进行统一规范, 指导全市范围内的基层检察院、基层法院。以防检察建议如泥牛入海, 流于形式。三是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检察建议的监督效果。向同级人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后, 检察机关民行部门要与法院相关承办人保持联系, 及时沟通, 全面掌握案件在法院审查的进展情况。如未在规定时间内回复的或拒不整改的, 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督促法院及时回复并作出整改。⑥对于人民法院长时间不回复检察建议, 或者对正确的检察建议拒不采纳的, 可以向人大、政法委、上级法院、上级检察院等领导部门通报, 同时人大、政法委有关部门督促法院给予答复。对于采纳的检察建议, 也要不定期抽查回访, 以确保建议落到实处。

(三) 平衡各项工作, 提高各项建议的数量和质量

各基层院应因地制宜, 积极挖掘本地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充分发挥各地各项检察建议工作的优越性, 争创品牌。同时应注意不能盲目追求数量, 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 确保每一件检察建议都有法可依、有理可循。市院要做好带头工作, 积极指导各基层院开展民行检察工作, 对各地检察建议的得力做法要及时总结, 并加以推广宣传, 使全市民行检察部门的检察建议工作更加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谈剑秋, 邵怡.新民诉法背景下民事检察建议的运用与制度完善[J].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1.

毕业生检察院实习报告 篇3

关键词:刑事和解;检察机关;域外考察;配套机制

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赋予了司法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的一种全新方式。刑事和解是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的一种有效措施,它所体现的是恢复性司法的理念。本文以某地检察院2013年刑事和解案件的实践为样本,通过对刑事和解程序适用的现状及成效的实证调研,分析该程序在基层检察机关办案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透视妨碍该程序运行的相关因素,进而提出推进该程序实施的具体举措,最大限度地发挥刑事和解程序的功效。

一、实证调研:刑事和解适用的现状及效果

1.适用数量

2013年、2014年1~7月,某检察院适用刑事和解程序共办理了62件案件,占同期全院办理的案件总数的(580件)的10.06%。共为被害人挽回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抚慰金等经济损失130与万元。从各个月适用的情况看,1月和2月份适用的高峰期,而10月份比较低。

2.适用的案件类型

从适用62件刑事和解案件的犯罪主观看,故意犯罪为53件,主要是故意伤害罪,占85.48%,过失犯罪为9件,主要是交通肇事、失火罪,占14.52%从犯罪的所侵害的法益分析,人身权利受到侵害案件占了绝大多数,为58件,占93.55%,仅有4件为财产法益受到侵害的案件,这62件可以调解,符合刑事附带民事调解范围。故意伤害案件一直是基层刑事和解的主要类型。轻伤害案件多是由民事纠纷引起的初发、偶发型犯罪,且多发生在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熟人之间,还有不少属于双方均有过错。同时,伤害类案件的被害人迫切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物质赔偿;加害人往往对自己一时的冲动行为后悔不已,当事人双方和解的愿望通常也比较强烈。基于这些因素,伤害类成为最需要也最有可能实施恢复性司法的重点案件。

3.适用刑事和解的方式

在62件案件中,加害人自己(取保候审)或通过亲友向被害人支付了经济损失,从而达成了谅解,双方均签署了谅解书。即“犯罪后与被害人家属达成了赔偿谅解协议。”其中有45例进行口头或者登门致歉,当没有仅仅因为赔礼道歉而达到刑事和解的,所赔偿的经济损失57例中均以金钱为主,其中有1例因为失火为被害人补种了树苗,3例还通过置换等价物方式调换承包林地的方式进行了赔偿。经济损失大致有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抚养费、精神抚慰金等,这些一般以当事人协商为主,检察机关未予干预。“不能只强调罪犯的人权,更要充分肯定和坚决保护被害人的人权。”对加害人的具体处置和被害人主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有助于社会关系的弥补。

4.强制措施及处理情况

在强制措施方面,羁押的有55例,占88.7%,羁押比例比较高,取保候审的7件,占11.3%。在检察环节中,批准逮捕阶段刑事和解为18例,占29.3%,公诉阶段刑事和解的为44例,占70.7%;刑事和解后以无逮捕必要未予逮捕的12例,占本环节和解总数的66.7%;公诉和解后不起诉1例,占3.7%,但起诉到法院的均作出了从轻或减轻的量刑建议。(见表一)以检察机关酌定不起诉或者建议法院从宽处理方式结案,法院“直接根据本条判决有罪并免除刑罚的案件比例并不低。”这其实是一种“司法惯例”,“这种惯例的形成是因立法疏漏而存在的案件退回公安机关处理的规则。”。但也有一个特例,在公诉阶段刑事和解后,到法院反悔,提出异议,法院进行了审查后,认为已经履行完毕,没有证据证明刑事和解违法,于是予以驳回。

5.适用成效

数据可以看出,检察机关在批捕、起诉阶段的刑事适用情况比公安法院适用的频率略高,“突出了‘宽严相济、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树立了检察机关公正执法的良好形象,也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与公安、法院相比,检察机关实施刑事和解的优越性和成效也很明显:

(1)因诉讼环节靠前,更有利于节约诉讼成本。刑事和解通过审查起诉环节非刑罚化的纠纷解决方式,减少了法院的审判环节和监禁刑的适用,提高了诉讼效率,节约了诉讼成本。尤其是缩短双方当事人参与诉讼的周期,减轻诉累的效果成为当事人双方希望在检察环节达成和解的重要动因。

(2)更有利于实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审判机关拥有判决的权力,实际上,其介入和解本身即会对当事人造成压力,当事人害怕稍有不慎即会导致对己不利的判决。而有些审判人员急于求成,往往会直接告诉当事人不接受和解的判决结果以逼其就范。而检察机关组织和解,因其无对民事部分的最后决定权而不具强制性,纯粹是析案释法、讲情说理,因而更利于实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3)可以对案件作出多种处理,更利于促成和解。对于达成和解的案件,检察机关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可以提出从轻、减轻或适用缓刑等量刑建议。

二、问题分析:刑事和解适用程序存在的问题

1.宏观而言:刑事和解运用呈上升趋势,但总体规模偏少

从统计数据来看,刑事和解案件2013年与2012年同比有所上升,2014年比213年同比也有所上升,案数总体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但对于基层检察院的案件总数来分析,侵害人身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案件数量占绝大多数,而适用刑事和解的还比较少,有一部分案件到了法院双方才和解。

目前的刑事和解的案件,多数是双方当事人通过别人调停,当事人自行和解,检察机关只是做个见证,或者是收取一份和解材料而已,检察机关主动介入调解的情况并不是非常多。同时适用的范围也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故意伤害、交通肇事案件中。考虑到公众的心理承受度和改革的渐进性,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应限于邻里、朋友之间的轻伤害案件、交通肇事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等。适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所突破。对重伤害案件原则上不适用刑事和解,事前无预谋、激愤伤人和被害人有过错的重伤害案件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的,可以提出从轻、减轻的量刑建议,但不参与和解。

在上述起刑事和解案件中,大部分的刑事和解是通过人民调解、亲友、司法机关等第三方的居间调解促成的,第三方中间人的参与对刑事和解工作的高效完成起到很大作用。在调解过程中,有的加害人的赔偿数额不能弥补被害人的损失,而有的被害人可能提出过高的赔偿请求而使得加害人望而生畏乃至心生抵触。由于缺乏赔偿数额的明确标准,相似的案件中最终的赔偿数额出入较大。但是,部分调解人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着调查者和决定者的角色,难以保证调查和判断的客观性,未能很好地保持中立性,为促成当事人达成谅解协议,往往忽略中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所以,“刑事和解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平等原则,尤其是为白领犯罪的犯罪人提供了逃避刑罚的漏洞。”

2.微观而言:双方过多关注赔偿数额,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

双方当事人更关注经济赔偿,忽略赔礼道歉等其他方式,甚至不关注案件最终处理结果。公正与效率的兼顾平衡于是构成了刑事和解制度之正当性的价值基础。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当事人家庭条件的不同,容易出现案件情况相同,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刑事和解赔偿(补偿)金额却差别很大的现象。在刑事和解过程中,遭受损失的被害方往往希望在经济方面得到赔偿或补偿,被告人也更习惯于用经济的手段来获得对方的谅解,赔礼道歉等精神抚慰往往退居次要地位。部分被告人认为赔钱即为赔礼道歉,有些被害方收到和解赔偿金后,便不再关注案件进展和最终处理结果。

三、解决对策:多种方式推进刑事和解程序实施

(一)建立案件分流机制

从刑事和解所具有的程序分流功能来看,刑事和解适用的阶段越早越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刑事司法的效率;从刑事和解所指的彻底解决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功能的角度来看,刑事和解应被允许适用于诉讼的各个阶段。但不同的诉讼阶段适用和解应有不同的案件范围要求和相应的救济程序。侦查阶段,为防止侦丧机关滥用和解撤案权,对其适用和解的案件同时将情况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备案并接受审查。

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不起诉大约2%~3%比例左右,其中普通刑事犯罪案件比较少,大约1%~2%左右,但检察机关直接受理职务犯罪案件却比较高,大约占不起诉率在10%一20%左右。普通刑事案件不起诉率波动幅度不是非常大,但直接受理职务犯罪案件的不起诉率上升速度却相对较快,所占比例在逐年增大。”可见,检察机关在处理这类案件显得“格外小心”。对于检察院作出的和解不起诉决定,应赋予公安机关、被害人、犯罪嫌疑人提出异议或者申诉的权利,同时应启动人民监督员程序予以监督。这里值得提出的是,人民检察院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认为可以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或者可以免于刑事处罚的,只能通过不起诉的方式终止案件,不应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撤销案件。

(二)赋予救济权利

“刑事和解是对刑事公诉权的行使方式和刑事纠纷解决方式的变通。”也是一种合作解决刑事案件的方式,从而在程序上有别于以对抗为基础的传统刑事司法方式,但刑事和解同样也存在程序的正当性问题,因为刑事和解中国家公权力的行使同样会影响和限制当事人权利的实现。

“犯罪者不会因为其犯行就随意地与社会脱离”,加害人在接受刑事处罚后,最终还是要返归社会,开始自己新的生活。“无论刑事和解是否能够达成,检察机关或和解主持人均应尊重加害人与被害人双方的意愿。”

据当事人的实际利益需要,在维护法律正义和实现个案公正之间寻求协调和平衡。同时,在利益衡量时候,检察机关通常在具体操作中时会采用克制主义的态度,从而使利益衡量避免出现滑过司法权滥用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刑事和解中在利益衡量方面应当具有合法性,当事人对处理结果来说应当具有可按受性,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应当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司法监控必须防止当事人投机取巧、违心表态,防止加害人以钱买法和被害人违心弃权,确保悔过、赔偿、谅解都是真实意愿的表达。

在刑事和解的程序公正层面,检察机关主要面临使和解程序的民主性、公正性及公开性的推行,“从而防范合意向同意或恣意变质,甚至向强制转变。”“对于有钱人而言,刑事和解有可能成为其逃避法律追究的避风港湾。”因此,办案机关应当为贫困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为律师与当事人特别是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提供会见的便利和条件。

(三)建立配套机制

大力推行社区矫正。“实现刑事责任的方法除刑罚以外,还有非刑罚处置方法”。为使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得到正确贯彻,社区矫正的制度化、法律化十分重要。刑事和解是否能够达成以加害人是否真诚悔改为前提,但是不可避免有些加害人为了争取被害人的谅解而违背个人意愿而进行虚假承诺,这就要求对加害人的表现设定一定期限的考察期。通过社区矫正可以使加害人接受进一步的教育,使其真正端正思想。同时在社区矫正中要充分发挥社区或者是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加害人的监督和帮教。

努力创建多元化的刑事和解方式和处理方式。和解方式应该因案制宜、因人制宜,不断地探索一次性经济补偿以外的其他模式。除了犯罪行为人必须向被害人赔礼道歉、给予物质补偿外,还可以增加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或适用缓刑的替代性措施,如:参加社区义务劳动、对社区公众以身说法教育更多的人、为被害人家庭提供无偿劳动、赡养受害人家庭中的老人和小孩等等。也可以借鉴民法领域恢复原状的补偿方式,如对失火罪或盗伐、滥伐林木的,可按毁绿还绿、毁林还林的原则,责令当事人进行补栽。

检察院毕业实习心得总结 篇4

暑期社会实践是对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对未来就业的认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代大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在传媒集团已经实习两周,在此期间感受了关于青田传媒集团的文化氛围,学习了传媒制作的基本工作,体会到了传媒是有创造性的工作。只有体会过才会发觉在我们平常看到的新媒体宣传是一个视频或是一篇文章。如此,幕后却有着一个庞大的团队绞尽脑汁去做着每一份宣传工作。在校时总以为自己已经学够了学的还不错,一旦接触到了实际,才会发现自己知道的是那么少。故此,我认为想要在自己未来在社会职场中站稳脚跟,光靠一点理论知识在传媒的领域是往往不够的。

路途还很漫长,这也必将成为我人生画卷上不可忽视的真实一笔,分量无足轻重,然而记忆深远。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把握人生中每一次成长的机会。在未来让自己少一份迷茫,多一份坚定。

检察院实习报告 篇5

年夏天的毕业实习,我选择了去厦门市检察院,并且幸运的被分配到了检察院的实务部门——公诉处。有幸在市检察院公诉处实习,能够接触各类重大的疑难案件,同时有优秀的公诉处干警作为指导老师,对我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同时也是一个挑战。

在检察院五周的实习里,我对国家机关,尤其是检察院的职能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实习过程中我的主要工作是陪同老师提审犯罪嫌疑人,起草审查报告,做些阅卷笔录,开具一些其他法律文书以及整理卷宗。一个月的工作实践不仅加强巩固了书本上的一些知识,获得了一些办理案件的实践经验。在收获的同时我也看到专业知识的不足,在经验方面与老师们的巨大差距,这让我今后的学习更有了方向;与干警老师的接触与交流,让我对今后的学习、工作乃至人生都有了一些思考和见解。我也非常高兴能与人分享我的实习成果。

一、办公室文化

和去年在思明区检察院实习时一样,被分到组里的第一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泡茶。我发现在厦门,泡茶已然是办公室的一大文化,一门艺术。

每天早上一过来,我除了习惯性地打扫下办公室,然后就是泡茶。泡茶包括三个程序,清洗茶具、泡茶、品茶。在厦门市各个机关单位的办公室里头一般都会有一套完整的茶具,即便平时只喝白开水的女老师也会准备一套的,其必要性不言而喻。在检察院好茶很多,不管是院里分的还是老师们自带的,茶品都很不错,都是好茶。

几个老师早上一过来,总要聚到我们办公室一起喝茶、聊天。同事之间谈谈工作,聊聊近况,一起分享办案经验,把自身遇到的比较棘手的案子拿出来一起讨论,寻找解决方案。这不仅提高了办案效率,也减少了错案,同时也收获了好心情,收获了对工作的热情。对于我来说,每天的泡茶时光确实很惬意,不仅可以聆听老师对我的教诲,还可以分享到老师们的工作心得、办案经验。一个月的泡茶时光,不论对我今后从事司法工作经验的积累,还是对我以后踏入社会为人处事都是非常重要的一课。正如老师所说,不是为喝茶而泡茶,是为了同事朋友之间能够多一些交流,多一分工作的默契而泡茶,泡茶是搞好社会交往中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渠道,我称之为交际艺术。

伴随着泡茶文化而来的就是办公室融洽和谐的气氛。厦门市检察院大楼位于筼筜湖畔,公诉处在大楼12、13层,办公室玻璃墙外便是筼筜湖面和湖心岛,环境优美,工作气氛和谐,同事之间相处非常融洽。这不仅是因为这些优秀的干警之间的互相礼让,更是因为这个集体,是这个集体把这些优秀的个人融合在了一起。每天办公室“沉默”与“吵闹”并存着,“沉默”的是各自办理手头案件时的宁静,“吵闹”的是在对一些案件存在问题讨论时的热情。在“沉默”和“吵闹”中足见其对工作的认真细致与热情。

因为我和培育的到来,老师们的工作中又多了一个内容,那就是时不时的与我们聊聊天,给我们一些建议,教我们一些工作办案的技巧,传一些各自对人生、生活的感悟。这组里带我的几个老师都非常的热情和善,每天都可以看到他们灿烂的笑容,也能经常参与到他们讨论的案件当中,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氛围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我对法律工作的热情,对法律的求知欲。我能时时感受到组里几个老师对新人的关爱和保护。

在这一个轻松融洽的氛围里享受了一个月后,离开时我很庆幸又很不舍。庆幸的是第一天被老师选到这个人数最多的组里,能享受到最多的关爱与照顾,庆幸能够在这个组里获得最多的学习锻炼机会。不舍的是这个集体,这个温情的集体。

二、魏老师的提讯艺术

进检察院被分到公诉处的第一件公差就是陪老师去厦门第一看守所提审犯罪嫌疑人,前后提审过六人次,提审对象有抢劫、走私、贪污三类案子的犯罪嫌疑人。提审是为了审查侦查阶段程序是否合法,并对案情的一些疑点进行确认。对提审的形式过程我铭记于心,但提审的实质内涵依然让我回味无穷。在普通人眼了,提审讯问犯罪嫌疑人,可能就是问问话,听听故事,按按手印,过程枯燥无味,况且聊天的对象还是可能被社会否定的主体。但对于一个成功的公诉人,审讯却是一门艺术,一门融合着众多学问的艺术,审讯的过程有时候在平静中暗潮涌动。

贪污是较高智商的犯罪,犯罪嫌疑人文化程度相对高,因此提审贪污案的四个犯罪嫌疑人就有一定相对困难,针对四个犯罪嫌疑人的不同性格特点、职务、贪污情况,魏老师所采取的讯问策略是不同的,对同一个人提讯的不同阶段也是有差别的。其中一个国企的工程师性格较为内向,魏老师对其提讯的过程中软硬兼施,很好地达到提讯的效果。

老师一开始语调轻缓、感情诚恳、措辞委婉,充满温情。一开始老师便对犯罪嫌疑人重申,他并没有被社会所遗弃,他家人依然在外为他奔波寻找关系,他的领导也也很关心他,希望他配合司法部门办案,争取对自己的宽大处理,口气中流露出对他的惋惜、期待与鼓励。在这种情形下,犯罪嫌疑人容易为其所动,供认犯罪事实。然而,自保是人的本能,在配合了一段时间之后,老师很敏锐地嗅到其有翻供的味道。犯罪嫌疑人在对自身主观犯意的供述时,措辞变得极易产生歧义,对自身的主观上犯罪的积极故意一直没有做正面回答,而是一直在逃避这个问题,与之前侦查阶段的供述内容有很大不同。这不仅不利于保住犯罪嫌疑人之前已经争取到的减刑情节,也是对法律的亵渎。嗅到这种气息后,魏老师话锋一转,态度立刻变得极其强硬,言语激烈严肃,老师非常准确地抓住了犯罪嫌疑人当时的心理弱点,用一句很精辟的话直击其心理的阴暗面,抑制住了犯罪嫌疑人当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做法。记得当时老师对他心理状况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描述是“你就是作了婊子,还想立牌坊”。在老师的一顿猛烈进攻之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之后的工作开展的极其顺利,老师的情绪也调回到了开始时的平和状态,临走时还表示了对犯罪嫌疑人配合的认可,希望其在庭审阶段继续配合其他司法部门工作,争取从轻或减轻刑罚,早日回归社会。

这只是实习提讯的一部分,在提讯其他几个贪污受贿的犯罪嫌疑人过程中同样是无硝烟的战争。老师言辞控制的能力如语言学家般驾轻就熟,提讯过程中他有时像演说家般激情澎湃,有时会像教育家般苦口婆心,有时又会像心理学家般展现其直射心扉的洞悉力。其对自身情绪的调动、控制以满足其提讯需要的能力确实令人佩服。作为一个出色的公诉人,审讯家,我觉得他同时还是语言学家、教育家、演说家、心理学家,是一个知识非常渊博的人。

三、我的审查报告情结

在前后五周里,我大部分是花在写审查报告上。审查报告是在阅卷笔录的基础上,分析证据、认定事实,并对有关问题、情况进行说明,作出处理意见的书面报告;审查报告将上交领导审核,再由领导决定是否批准公诉人的审查意见;通过审查报告可以很清晰地反映出案件事实,并作出是否应该起诉,以何罪名起诉的决定,起诉后可能遇到的问题,起诉后起诉意见被法院合议庭接受的可能性有多大。一份好的审查报告容易让领导接受并批准公诉人的起诉意见,也可以清晰地反映案情,是公诉人庭审阶段的重要材料。

实习期间我完成两份质量相对较高的审查报告。第一份审查报告是关于一抢劫案的后续案件,因该案中一犯罪嫌疑人最近才被捕,所以被另案起诉。其同案犯之前已经判决,故案情较为清楚,并且有之前的审查报告作参照,按理说办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上手。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其同案犯之前的供述事实在有些方面存在矛盾,在存在问题和有关情况的分析时还是有点棘手,对于其参与多起抢劫中的一起抢劫,两供述各有可取之处,造成证明现犯罪嫌疑人参与了该起抢劫的证据成一比一的对比状态,并且在其他犯罪嫌疑人未到案的情况下,无法对该犯罪嫌疑人的该起抢劫进行认定。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我重新对一些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综合了诉讼价值的要求,未对该起事实进行认定。完成报告之后老师对一些细节部分做了修改后基本采用我的意见,这令我兴奋不已,更兴奋的是他在报告后头署上我的名字。

更具有锻炼价值的是第二份审查报告,是关于走私普通货物的案件。五本卷宗共1000多页,除了前三天做阅卷,之后两个礼拜,共完成了37页4万多字的审查报告。不管是证据的摘录,对证据与认定事实的分析,对有关在逃犯罪嫌疑人的另案处理,对台湾涉案嫌疑人的处理意见,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其他走私事实问题的处理,对涉案船只所有权人是否涉嫌犯罪,对厦门海关及我院对该案拥有管辖的特别申明,对其他在押未嫌疑人的处理意见,对犯罪嫌疑人所供述多起犯罪事实以及走私金额的认定,对于走私过程中多艘走私油船是否构成犯罪分析,这些都花费了我很多的精力。

这过程中刘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建议,从我开始接过卷宗到最后作出处理意见,他一直关注着我的办案进度。从一开始他就传授我办理走私案的技巧,告诉我应抓住哪些关键点,应该注意摘录那些证据。到最后给我处理意见的建议,传授我走私案认定事实应从哪几个方面把握、论证,应该认定、起诉哪些犯罪事实。整个过程他教了我很多,不仅直接口头传授的,还特地给我书面列举出一些关键点。他真的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经验丰富,对于刘老师,在佩服他的同时,也感谢他这个月对我的照顾,感谢他的倾情相授。

记得院里一个领导说过:搞好公诉工作,关键在审查,在于吃透案情。我想审查报告的意义正在于此,它是实质性的锻炼。两份审查报告花了我大部分的实习时间,投入了大部分的精力,也让我与审查报告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两份审查报告对于我是学习,是锻炼,是积累,也是享受,这就是我的审查报告情结。

四、戴权威的评议会

戴学长也是厦大法学院毕业的,是现在全省最优秀的干警之一,也是公诉处的招牌。他是全国优秀公诉人,办理过很多大案,作为去年全国其他地区调任参与了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审查起诉工作的八个公诉人之一,他是处里其他干警学习的对象。因为其超强的业务能力,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往往能给同事很好的建议,被处里同事称为戴权威。

实习期间我和其他五个在公诉处实习的同学有幸一起参加了戴学长的观摩庭。他的观摩庭从宣读起诉书到庭审辩论,再到最后休庭,整个过程在有条不紊中走到最后。给人感觉他就是庭审的上帝,是他用他起诉阶段辛勤工作的汗水,用他的智慧控制着庭审,把庭审过程纳入自己的轨道,把整个案件明朗化,并对被告的处理给出妥善的建议,法院与被告更多的是在接受他的建议。我想这或许就是一个优秀公诉人应该要做到的。在我看来,他,无可挑剔,无懈可击。

然而第二个礼拜,他观摩庭的评议会上,处里的老师坐在一起评议讨论戴学长的庭审质量(这也是处里考干警业务水平的一个途径)。虽然没有关于案件实体方面的问题,但还是提出了蛮多程序细节上的问题。有几个是关于庭审时法律文书上的措辞(比如在起诉书上,用“我院”与“本院”的区别),也有出示证据的先后顺序,更有有小到公诉人在庭上的细微动作都很严格地提出。这个评议会加深了我对庭审的印象,让我清了这个工作对人的严谨细致工作态度的高要求,而不仅对专业技能具有严格的要求,对于日常工作中的很多细节都得花心思去注意。也难怪天天从他的办公室门口走过,总能看到他笔直地坐在电脑前,他在庭审时的风范都是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雕琢出来的。

而公诉人的检察工作不仅是在庭审上的宣读文件、出示证据、庭审辩论、宣读意见书等,它更实质的内涵在于起诉阶段的准备工作。庭审上他的出彩,与他在起诉阶段的工作准备是分不开的。就像庭审后他对告诉我们的,被告之所以放弃对自己的辩护,依法配合进行庭审工作,不仅因为事实清楚,还因为他在提审时给了被告一张被告孩子的照片。我想那张照片肯定让被告感触很深,戴师兄给他这张照片是告诉他,在清晰地事实面前,希望被告配合司法工作争取减轻刑罚,早日回归社会,早日回家尽一个父亲应尽的义务。可以说戴师兄的工作是做到家,做到被告的心坎上了……

五、处长的一个公式

魏老师提讯时的魅力,刘老师丰富的办案经验,戴学长严谨细致的工作风格,自身办理案时遇到的种种困难......这一切让我佩服他们的同时,也让我看到差距与不足。同时更让我重新审视检察工作,审视自己,到底我是否适合作为一名检察官,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检察官。我想起了处长的一个公式“100-1=0”,这是处长在十几年的检察工作中得出的结论,也是他对自己和部下的要求。一个公诉人办了100起案件,只要其中有1件是错案,那就意味着失败。因为,对办案人员来说,是1%的错案;而对一位被告人来说,却是100%的错案,对其人生和命运都是重大影响。“一件都不能错”这是他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为此,他每办理一起案件,无论是重大杀人等刑事案件,还是职务犯罪案件,都认真审查,严格把关,从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而且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决不轻信口供,把案件办成铁案。

在走上检察工作这条道路前,每个人都应该必须摆正心态,如果单纯的只是为生存而选择这个职业,那么可能很快的就会被日常繁杂琐碎而的工作弄得筋疲力尽。选择这个职业还要求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因为你要每天面对这个社会丑陋的一面,你可能会因为无法接受一些社会现实而选择了中途退出。正如魏老师所说,选择了作为一名公诉人,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谋生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你要热爱这份工作,你才能做的久做的好。

检察院实习报告 篇6

在实习报告的篇首,我首先要向所有为我的实习提供指导和帮助的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检察院的领导、老师们致谢,感谢公诉一处的工作人员为我的顺利实习所作的支持、指导和帮助,感谢我的实习指导老师,也要感谢学校、学院领导和老师对我们实验班此次实习的支持和帮助。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的主要任务是依照我国《宪法》和法律,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我很荣幸有机会到长春市人民检察院作毕业实习,通过两个月的实践学习,我对检察院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了解检察系统的架构,认识了检察系统各部分的职能运作,也使我真正接触和熟悉到检察官们,尤其是公诉人员的检察工作实务。实习还使我亲身经历了一些法律实务,学到了一些办案经验,这些不仅可以弥补我的实践知识的不足,还增加了一些新知识,对于巩固并检验自己几年来本科学习的知识水平、积累实际业务经验都很有大帮助的。

来到长春市检察院实习之前,我去过法院和律所实习各一个月。也许我们法学专业的人对口的三个职业就是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了。所以我想这三个工作单位都去体验一下。法院的工作相对比较繁杂,尤其是基层法院。但是我觉得审判工作是这三个工作里面最重要的。律所的工作同样比较忙绿,但是我觉得律所相对而言更像是一个偏商业化的工作。总之我觉得我不适合。在检察院就不一样了,检察院的工作是我从前没有接触过的,所以这次选择了在检察院实习。

我的实习被安排在业务最为繁忙的公诉一处,我的实习指导老师是公诉一处副处长张老师。我所在的办公室带我实习的前辈是许姐和梁哥。公诉一处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集体,同时这里也是一个快节奏的工作场所。经过自己做的一些了解检察业务的家庭功课,以及在科室内的一小段时间的调适后,我就初步适应了这里的工作。检察官的工作简单说大致为几个环节:接到案件→研究卷宗(了解案情、整理证据、查看强制措施是否合法等)→录入→告知→提审→分析→出庭支持公诉(普通程序)→审核→结案存档。当然有时候也有需要退补的案件。当然这些都是一审案件的程序,也有二审案件,与之程序大体相同,只不过少了提审的程序。而且作为法院的监督机关,对于二审的案件要进行全面的审查。这些环节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与科室的其他人,与公安部门、法院以及狱政部门经常沟通联系。而在处理一些案件的过程中,还需要经常同一些国家机关、政府部门联系。

在实习期间,我们有问题经常请教张老师,张老师也很耐心的认真为我们解答。

首先,作为一个从事法律的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要明白罪与非罪的区别。如何定罪,还是嫌疑人根本就没有罪,这考验的是我们的基本功。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犯罪的构成,如何运用证据,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等都需要我们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第二,证据的采集和收集很重要。对证据的分析,包括审查证据的来源是否合法,取证的程序是否合法,最为重要的就是认真的审查侦查机关提供的证据和搜集证据,掌握与案件有关的客观事实以及证据基础,并且注意证据的证明力问题。在分析证据的时候应该对全案证据作出综合判断,仔细分析每一个证据的证明事项,以及各证据之间的关系。对案件的证据审查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是否存在犯罪事实;

2、证据是否合法来源;

3、证据是否充分;

4、各证据之间有没有矛盾之处;

5、各证据主要证明什么问题;

6、证据之间是否能够形成证据链;

7、犯罪的数额是否达到了定罪的要求;

8、犯罪嫌疑人是否已经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同的待证事实之间的证据与诉讼请求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证据与诉讼请求之间的关系,不可割裂开各个证据之间的联系,孤立的审查证据。关于证据的这些工作尤其在审查报告和补充侦查提纲写作中尤能体现。关于证据的搜集,证据的整理,对于证据的把握和运用,以及对于证据链的认识,我相信以后将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要想办好案,学会阅卷很重要。每一件案子都会有很多的手续,这些书面文字的东西装订成册就变成了可见的案卷。有些重大复杂的案件案卷尤其多甚至有上百本,所以为它们写好标题和页码就很有必要了。初次阅卷要养成写阅卷笔录的习惯,自己要形成一条线索,比如,案件的发展可以以时间的顺序贯穿始终。

第四,举证和质证过程很重要,我第一次知道“预判决”这个概念,它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制度理论设计。预判决,是指法院在受理案件后,根据诉讼法及诉讼证据规则规定,组织案件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并根据证据交换时的质证、认证情况对案件争议及处理作出初步评判。在作出预判决的同时,法院应告知各当事人据以作出预判决的事实依据和法律根据,并根据各当事人对预判决的意见告知其应补充的证据,及补充证据的时限。在补充证据时限到来后,法院再根据对各当事人补充证据的质证、认证情况对预裁判内容予以确认或变更,并使之成为正式裁判。

第五,老师还为我们解答了一些关于公务员考试的一些问题,以及整个检查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同时,老师还经常给我布置任务,有一次完成的很圆满,受到表扬很高兴。在办公室的时候,梁哥还教会我如何使用检察院的办公软件录入案件,以及办案的各个流程。

出庭支持公诉也是检察人员的重要职责。在检察院实习期间,我们去过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和九台市人民法院出庭,并承担出庭记录的工作,做好出庭笔录。还有机会去二道区人民法院旁听吉林德惠市6—3大火案件的开庭审理。在梁哥的指导下,我还自己独立完成了一件二审上诉案件的办理,虽然没有机会去出庭,但是整个案件办理下来熟悉了流程并且学会了很多东西。因为有些案件还在审理过程当中,所以不便透露有关细节,原来这些案卷都属于国家秘密,检察人员如果泄露造成严重后果也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但我还是想说参加出庭的这几起案件对我也有很大的触动。有的案件的被告人的确很可恶,他的所作所为让人心生愤怒,恨不得很快将其绳之以法;但是有的犯罪人却无法不让人心生怜悯。因为种种原因,他可能看起来很无辜,但是法律是公正无私的,实施了犯罪的行为就要受到处罚。更让人揪心的是被害人以及他们的家属。人死不能复生,受到的伤害也很难弥补,所以,法律的公平公正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安慰。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法学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所以,我们的法学教育应当与实践结合起来,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就如学校的法律诊所教育模式。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在学校以为自己学得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在实践中我更深刻的明白了“程序正义”的重要性。刑法的每一件案件的审理都很严肃,很严谨,很正式。在我去看守所看到一些被关起来的犯罪嫌疑人无助又懊悔的眼神,我既为他们的犯罪行为感到愤怒,同时又感受到了刑法的“残忍”。刑法代表更强的国家公权力,它的目的就是打击犯罪,保障人权。如何平衡好这两者,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也是因为实践,让我知道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我明白了无论以后从事什么工作,本科期间打好基础是必要的。而且我们在处理实际案件的过程中更多的需要不同领域的知识,所以多涉猎一些不同专业的知识对我们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

检察院实习报告 篇7

一、实习目的1、熟悉检察制度和检察院管理、工作的流程;

2、理论联系实际,使所学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方面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更加透彻;

3、接触实务工作,为以后的实习、就业积累经验;

4、与社会上各类人接触,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实习内容

8月1日上午,我来到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开始实习。有了之前在法院实习的经历,我的内心也不再那么忐忑了,多了一份欣喜,多了一份信心。初到办公室,我就感受到了公诉科严肃忙碌的气氛,办公室共有五名检察官,每一个都在低头看着或写着什么东西。我一下子感受到了压力,实习期间,我也会努力工作,认真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任务。

我的指导老师史老师是一名老检察官了,他以前是公诉科的科长,从事了几十年的检察工作,已经退休了。可是近几年检察院缺人才,他经验丰富,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戴,就被返聘回来,在公诉科帮助和指导年轻人的工作。虽然史老师年纪大了,工作起来可一点都不糊涂,而且人十分的和蔼,办公室里的检察官有了什么难题,都喜欢找他讨论。我一过去,史老师就详细地给我介绍了一个案件从公安局立案到法院审理完毕的整个流程,又具体地说了公诉科的工作内容,使我对实习期间要做的工作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首先,我要学习的就是制作法律文书。一个案子在检察院共会建立三个案卷,分别是法律文书卷、证据材料卷和检察院备查卷。法律文书卷中的内容多是由公安局完成的,包括接受报案表、拘留证、逮捕证、审查意见书等,检察官需要仔细地阅读,了解案件在程序方面的进展,并且监督里面是否有违法的地方。证据材料卷中主要放置的是犯罪嫌疑人的询问笔录、现场的勘验笔录、证人的询问笔录等,检察官要审查各个证据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如果觉得证据链不够完整的话,可以要求公安局进行补充侦查。检察院的备查卷就是需要检察官自己完成的了,包括审查意见书、公诉书等。审查意见书是查阅了所有案卷后梳理案情、认定证据、斟酌是否起诉的重要工具,它有严格的格式,一项一项填写下来,就发现整个案件都很清晰了。

史老师给我讲了每个部分应该怎样写,又给我了一份模板,让我尝试写一份审查意见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间很多个细节我都感觉模棱两可,不能定性,只好请教史老师,他立刻就能说出应该怎样和法律依据,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理论知识的缺乏。经过一下午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一份几千字的审查意见书,虽然其中有很多不足,但我仍然觉得很有成就感。后来的每个案件,史老师都会让我先试着写一下,然后他再进行修改。几次下来,错误越来越少,我也越来越熟练了。

过了几天,我跟随史老师去讯问了犯罪嫌疑人,担任做笔录的工作。开始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很害怕,觉得犯罪嫌疑人肯定是看起来很凶恶,脾气很暴躁,可是一进到讯问室我就放心了。我们讯问的是一个抢劫的案件,那个犯罪嫌疑人看起来很老实,也很年轻,十分配合我们。当问到作案动机的时候,他说,就是没钱了想找点钱花。听到这句话我很震惊,他的法律意识是何等的缺乏,难道不知道这个他认为无所谓的举动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吗,这也是对自己的人生极其不负责的表现。

通过这次讯问,我认为做笔录需要注意三个问题:①要注意讯问时的顺序。首先要表明身份并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基本权利与应当履行的义务;其次要核对犯罪嫌疑人的基本的情况,被实施强制措施的时间;再次要就侦查机关认定的犯罪事实向犯罪嫌疑人提出一些影响定罪量刑的问题;最后还会让犯罪嫌疑人作最后的补充陈述。②记录应当以书面语言为主,速度要快且非字字必记。③记录时碰到人名与地名,应该参考起诉意见书,不能主观臆断。④对笔录处有涂改的地方必须让犯罪嫌疑人确认后印指纹。

后来,史老师开始让我接触一些公诉书的起草。在我看来,公诉书是要在法庭审判中宣读的,是要送达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等相关的人员的,是一份十分重要的法律文书。史老师给我讲解了一下,也给了我一份模板,让我参考着写出一份草稿。他修改的时候,指出了我的问题,比如语言不是特别规范,案情叙述的太过复杂,证据的认定不够严谨等。通过几次练习,我受益匪浅,以前课本上学过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

实习期间,史老师去法院出庭支持公诉,都会让我去旁听。由于以前在法院实习时担任过书记员,所以我对审理的流程也比较熟悉。别人看来,检察官可能就是写一份公诉书,到时候念一念,把案子交给法院就不管了,其实不然。在出庭支持公诉前,检察官必须进一步审查证据,熟悉案情,分析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可能提出的辩解,这样才能在庭审中灵活自如地运用证据,及时反驳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无理辩解,应付各种事先没有考虑到的情况,有力地揭露和证实犯罪,充分行使出庭支持公诉的权利。

三、实习心得

在检察院实习办案的过程,就是对法学专业知识再学习和再认识的过程。办公室里谁

遇到了疑难的案件,都会拿出来跟大家讨论,通过参与这样的讨论,无论从程序上还是从法律实体问题上,我的收获都是毋庸置疑的。在这其中,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1、相较于法院的工作重点在于法律的适用,检察院则更注重法律事实的搜集和调取。他们要认真地审查侦查机关提供的证据和搜集证据,掌握与案件有关的客观事实以及证据基础,并且注意证据的证明力问题。在分析证据的时候对全案证据做出综合判断,仔细分析每一个证据的证明事项、各证据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的证据与诉讼请求的关系。这些在检察官制作的审查意见书和补充侦查提纲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2、检察院更注重程序公正的问题。在拘留、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都会按时给家属送达通知书;审讯犯罪嫌疑人的时候,也都按照法定的程序,基本不存在逼供之类的事情。但是,在全国范围内,“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还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大的司法制度的设计问题,也是中国法制逐步走向完善的一个过渡过程。实习中一位检察官说过:“我们和犯罪嫌疑人只是地位的不同,在人格上我们都是平等的。”只要全国司法系统的工作人员都能践行这句话,中国的程序公正也就指日可待了。

3、短短的20天,我接触到了很多社会黑暗丑陋的一面。阅读了抢劫、杀人、盗窃、强奸等暴力犯罪案件的案卷,与那些犯罪嫌疑人近距离接触,我发现,课堂上对于犯罪刑罚的纸上谈兵转化为现实中的是非黑白竟然会是如此的沉重残酷。其间,我不止一次地告诉自己:“这就是社会,既然你不能改变它,你就要去努力地适应它。”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我目前的愿望,和广大法律工作者一起,实现法律的惩罚和教育的双重作用,减少犯罪的发生,还社会一个干净和谐的环境。

四、结语

上一篇:游故宫650字作文下一篇:水滴石穿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