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典礼致词

2024-09-26

大学生毕业典礼致词(共11篇)

大学生毕业典礼致词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抚今思昔,我们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花开花落,春夏秋冬,美丽的xx学校六年间与我们并肩同行。六年前,天真烂漫的我们像种子扎进了沃土,蜜蜂飞进了花园。六年后,在xx学校的怀抱中,我们从一个懵懂儿童成长为知识少年。难以忘记,多媒体让同学们轻松学习,谁又能忘记,红旗下嘹亮国歌声中少先队员的敬礼。操场上你追我赶,飘荡的笑声表达着童真的乐趣。一草一木总关情,阳光下摇曳滴翠的银杏树也依然留着我们深情的回忆。xx学校,有人说,你是我们山脚下的第一层基石,有人说,你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驿站,我们说,你永远是我们心中指路的灯塔,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在我们眼中,你是一道最美丽的风景,你给予我们的精神营养胜过任何物质财富。我们将铭刻你,牢记你,因为xx学校四个字已经镌刻在我们心里。让我们再一次注视你,行一个庄严的敬礼,来表达我们全年级同学的深情厚意。

小草的生长离不开阳光雨露,我们的茁壮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养。六年的呵护哺育,让我们懂得了理想、追求。是老师用知识的甘霖给了我们聪慧和畅想。你们的音容笑貌给了我们自信,引导我们尽情吸吮知识的琼浆。课堂上,实验中,老师每一次关注的眼神,都使我们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和无形的力量。老师,是你交给了我们 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知识闪烁的新天地。老师,让我向您鞠个躬吧,来表达我们诚挚的感激,让我说句心里话吧:老师,你为我们呕心沥血,您辛苦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我们就要小学毕业了,正如雏鹰开始抖动稚嫩的翅膀。今天,我们是一棵小树,明天我们将是祖国的栋梁,我们将不辜负母校的厚望,努力学习,勇于攀登,在新的起点,谱写新的华章。

最后,祝母校前程似锦,桃李芬芳,祝老师们安康幸福,事业辉煌。

在小学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致辞的延伸阅读——演讲稿的写作注意事项

1。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说服听众,取得好的效果。

2。一篇演讲稿要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无中心、无主次、杂乱无章的演讲是没有人愿听的。一篇演讲稿只能有一个中心,全篇内容都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去铺陈,这样才能使听众得到深刻的印象。

3。好的演讲稿,应该既有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4。演讲稿的语言要求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也不能讲过于抽象的话。要多用比喻,多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让听众听得入耳、听得明白。

小学生毕业典礼致词(2):

敬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站在这里,代表全体初三毕业生向我们的母校告别,也向这段不能忘怀的岁月告别!三年的征途,是光荣的荆棘路,带着梦想与期待,我们一路走来。此时此记刻,站在希望的门前回首张望,那一路的荆棘竟然都变成了盛放的蔷薇。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大结局的喜悦,也有告别你们的一丝丝不舍。

在这告别的日子里,首先要感谢亲爱的母校,是您包容了我们的懵懂无知,是您孕育了我们的睿智果断,是您给了我们优越的学习环境和展示自我舞台。我们在教室里留下刻苦学习的身影,在球场上留下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舞台上秀出个性自我。在您的怀抱中,我们心怀希望,放飞梦想。

我们还要感谢我们亲爱的老师,是您的辛苦付出,是您的无私奉献,换来了我们的收获与成长。您将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您体贴入微,让校园生活充满了家庭的温暖;您的磨炼与指导,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深深的痕迹,衷心的感谢您!

我们还要感谢亲爱的同学们,是你们的信任、帮助、支持、友情与关爱,让我们一千多个日子充满欢声笑语。记得有一句话说:“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相互依靠才能飞翔。”我们都曾有过低谷,但我们相互扶持、鼓励,三年里所有的酸甜苦辣才凝聚成今日的成果,我们的初中生活也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句号也是我们迈向更高层次追求的角号。是你们的帮助,我们才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脚踏荆棘,却不觉得疼痛,有泪可流,却并不悲凉。

毕业既是一个终点,又是一个起点,毕业是一种去意回徨的境界,是行色匆匆的回眸一瞥,毕业是各奔东西甚至天各一方的分别,毕业是一切都并非结束的郑重开始,是一切都没有飘散的深沉铭刻!同学们,临别之际,让我们立下誓言:我们定会不负所望,为了梦想勇敢去追,让我们在峰顶再会。

最后,让我们深深祝福,母校,我相信:你的明天,我们的明天,都会更加辉煌!

大学生毕业典礼致词 篇2

孩子们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举行一次像样的毕业典礼,上好温暖孩子心灵的最后一课,也许更有助于孩子们整理行囊,更加从容、自信地出发。我想,不管多忙,都应该抽时间认真策划并举行一个不落俗套的毕业典礼。几位副校长均表示赞同。于是,我们决定以毕业诗会的形式,由学生干部牵头组织一个不拘一格的毕业典礼。孩子们热情高涨:写主持稿,读诗,写诗,制作幻灯片,练习朗诵……在紧张的毕业复习间隙,毕业典礼的准备工作也在有序地进行。而老师们则在幕后默默做一些指导与支持工作。

《母校,难忘的人生驿站》毕业诗会由两名学生主持。他们手捧讲义夹,深情的开场白拉开了毕业诗会的序幕:“六月的暖风 / 携带着初夏的温情 / 六月的校园 / 洋溢着收获的甜蜜 / 六月的你 / 朝气蓬勃/ 六月的我 / 意气风发……”

《快乐成长篇》 ,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诵《难忘那些时光》 ,幻灯片循环播放着学生们精心挑选的小学阶段学习生活的一个个难忘的瞬间。平凡、温暖、难忘的瞬间组成了小学阶段学习生活的多彩画卷。深情的朗诵伴着那些将永远留存于记忆中的镜头反复触摸着、激荡着孩子们的心灵,我看到不少孩子们眼里闪烁着泪花……

《师恩难忘篇》 ,孩子们将所有六年级任课老师及部分一至五年级教师请上台,献给每位老师一束康乃馨, 台下的10个班级学生轮流朗诵着 《绿叶对 根的情意》 :“……我曾想象我们能永远站在一起 / 所有美丽的清晨和夜晚 / 在你的脚下默默地醒来、睡去 / 直到今天 / 我长成了一棵会移动的树 / 重温那些你给我的爱 / 我才要像你一样 / 在岁月的风雨中 / 随意站在人生的某个角落 / 形成一片绿色的荫蔽……”此时老师们的眼睛湿润了……

随着略带伤感的《送别曲》 ,毕业诗会进入《祝福心语篇》。老师们手捧讲义夹, 轮流送给孩子们祝福:“生命的旅程里 / 有许多难以确定的驿站 / 有许多突如其来的遭际 / 我知道你会选择 / 因为你拥有一颗敏感的心灵 / 我知道你会分辨 / 因为你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 / 我知道你会前进 / 因为你拥有少年振奋的情怀……”最重要的颁发毕业证书环节穿插在老师们的祝福之后。我和几位副校长走上台,分组将已经填好、贴上照片、盖章、编号的毕业证书恭恭敬敬地颁发给学生, 近600名学生依次上台, 接过毕业证书的同时接受祝贺:“祝贺你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业! ”这个过程传递的是母校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对他们六年成长经历的肯定,对他们未来人生之路的真诚祝愿。孩子们也会感到,从此刻开始,自己的生命已经与母校血脉相连, 心中也会自然涌动感恩、温暖与激动。作为校长,在临别之际,我也送上了母校的祝福与希冀:“母校颁给你们的毕业证书 /绝不仅仅是小学阶段学业完成的证明 / 那里面 / 包含着你们的汗水与泪水、挫折与奋斗 / 那里面 / 包含着你们成长岁月中点点滴滴的珍贵记忆 / 那里面 / 包含着母校对每一位毕业学子的殷殷期待和美好祝愿 / 从这一刻起 / 你们的生命已经紧紧和母校血脉相连 / 未来的人生路上 / 母校永远是你们心灵的港湾 / 母校永远是你们前行的力量 / 我相信 / 从海师附小走出的每一位学生 / 都会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毕业典礼致词 篇3

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俄裔美籍著名诗人、散文家。生于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一个犹太家庭。1972年被前苏联当局强制遣送离境,随后前往美国定居,先在密歇根大学任驻校诗人,继而在其他大学任访问教授。1986年荣获美国国家书评奖,198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91年获选“美国桂冠诗人”。其代表作品有诗集《词类》、《致乌拉尼亚》,散文集《小于一》、《论悲伤与理智》等。

1984届的女士们先生们:

无论你们选择做多么勇敢或谨慎的人,在你们一生的过程中,都一定会与所谓的恶进行实际的接触。我指的不是某本哥特式小说的所有物,而是,说得客气些,一种你们无法控制的可触摸的社会现实。无论多么品性良好或精于计算,都难以避免这种遭遇。事实上,你越是计算,越是谨慎,这邂逅的可能性就越大,冲击力也就越强烈。这就是生命的结构,即我们认为是恶的东西有能力做到可以说是无所不在,原因之一是它往往会以善的面目出现。你永远不会看到它跨进你的门槛宣布:“喂,我是恶!”当然,这显示出它的第二种属性,但是我们可能从这观察所获得的安慰往往被它出现的频率所减弱。

因此,较审慎的做法是,尽可能密切地检视你有关善的概念,容许我打个比方,去细心翻查一下你的衣柜,看是不是有一件适合陌生人穿的衣服。当然,这有可能会变成一份全职工作,而它确实应该如此。你会吃惊地发现,很多你认为是属于你自己的并认为是好的东西,都能轻易地适合你的敌人,而不必怎样去调整。你甚至会开始奇怪到底他是不是你的镜像,因为有关恶的最有趣的事情莫过于它完全是人性的。温和一点说,世上最容易里面朝外反过来穿的,莫过于我们有关社会公义、公民良心、美好未来之类的概念了。这里,一个最明确的危险信号是那些与你持同样观点的人的数目,而这与其说是因为意见一致具有沦为一言堂的倾向,不如说是因为这样一个可能性——隐含于大数目中——即高贵的情感会被伪装出来。

基于同样的原因,对抗恶的最切实的办法是极端的个人主义、独创性的思想、异想天开,甚至——如果你愿意——怪癖。即是说,某种难以虚假、伪装、模仿的东西;某种甚至连老练的江湖骗子也会不高兴看到的东西。换句话说,即是某种像你自己的皮肤般不能分享的东西:甚至不能被少数人分享。恶喜欢稳固。它永远借助大数目,借助确定无疑的花岗岩,借助意识形态的纯正,借助训练有素的军队和稳定的资产。它借助这类东西的癖好应该说是与它内在的不安全感有关,但是,相对于恶的胜利来说,明白这点同样难以获得多少安慰。

恶确实胜利了: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在我们自己身上。有鉴于它的幅度和强度,尤其是有鉴于那些反对它的人的疲累,恶今天也许不应被视为伦理范畴,而应被视为一种不能再以粒子计算,而是在地理上进行划分的物理现象。因此,我对你们谈论这一切的理由与你们年轻、初出茅庐和面对一块干净的写字板毫无关系。不,那写字板脏得黑不溜秋,很难相信你们有足够的能力和意志去清洁它。我这次谈话的意图只是想向你们说明一种抵制方法,也许有朝一日用得上。这种方法也许可以帮助你们在遭遇恶之后不至于被弄得太脏,尽管不见得会比你们的先行者更意气风发。不用说,我心中想的是“把另一边脸也凑上去”这一盘有名的生意。

我猜你们已经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听过列夫·托尔斯泰、圣雄甘地、小马丁·路德·金和其他很多人对这句来自“山上宝训”的话所作的解释了。换句话说,我猜你们都已经熟悉非暴力抵抗或消极抵抗这个概念,它的主要原则是以善报恶,即是说,不以牙还牙。今日这个世界之所以落到这个地步,至少表明了这个概念远远没有受到普遍的珍视。它不能深入民心有两个原因。首先,实践这个概念需要相当程度的民主,而这正是地球百分之八十六地区所欠奉的。其次,谁都知道,让一个受害者把另一边脸也凑上去而不是以牙还牙,充其量只能得到道德上的胜利,也即得到某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出于本能地不让你身体的另一边遭受另一记重击是有其道理的,因为谁都会担心,这样做只会使恶得寸进尺;担心道德胜利可能会让那敌人误以为他不会受惩罚。

还有其他更严重的理由需要担忧。如果那第一拳没有把受害者脑中的所有神志都打掉,他也许会明白到,把另一边脸也凑上去无异于操纵攻击者的内疚感,更不要说操纵他的报应了。这样一来,道德胜利本身就不见得很道德了,不仅因为受苦经常有自我陶醉的一面,还因为它使受害者优越起来,即是说,胜过他的敌人。然而,无论你的敌人多么恶,关键在于他是有人性的;尽管我们无能力像爱我们自己那样爱别人,但是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开始觉得他胜于另一个人时,恶便开始生根了。(这就是为什么你首先被打了右脸。)因此,一个人把另一边脸也凑上去给敌人打,充其量只能满足于提醒后者他的行动是徒劳的。“瞧,”另一边脸说,“你只是在打肉罢了。那不是我。你打不垮我的灵魂。”当然,这种态度的麻烦在于,敌人可能恰恰会接受这种挑战。

二十年前,下述情景发生于俄罗斯北方无数监狱的其中一个放风场里。早上七点钟,牢门打开了,门槛上站着一个看守,他向囚犯们宣布:“公民们!本监狱的全体看守挑战你们囚犯,进行社会主义竞赛,把堆在我们放风场里的木材劈光。”那些地方没有中央暖气,而当地警察可以说像征税那样要求附近所有的木材公司缴纳十分之一的产量。我说的这件事发生时,放风场看上去像一个十足的贮木场:木材堆得有两三层楼高,使监狱那个一层楼高的四方院本身形同小巫。木材显然需要劈,不过这类社会主义竞赛却并非第一次。“要是我不想参加呢?”一名囚犯问道。“嗯,那你就没饭吃。”看守答道。

接着,囚犯们拿了派发的斧头,开始劈起来。囚犯和看守都干劲十足,到中午时分,他们全都筋疲力尽,尤其是那些永远营养不良的囚犯。看守们宣布小休,大家坐下来吃饭:除了那个提问题的家伙。他继续挥舞斧头。囚犯和看守们都拿他当笑料,大概是说犹太人通常被认为是精明的,而这家伙……诸如此类。小休之后他们继续干活,尽管速度已多少减慢了。到下午四点,看守们停下来,因为他们换班时间到了;不一会儿囚犯们也停下来了。那个家伙仍在挥舞手中的斧头。有好几次,双方都有人要求他停下来,但他不理睬。看上去好像他获得了某种节奏,而他不愿意中断;或者是不是那节奏控制了他?

nlc202309030348

在别人看来,他就像一台自动机器。五点,六点,那柄斧头仍在上下挥舞。看守和囚犯们这回认真地瞧着他,他们脸上那嘲弄的表情也逐渐变得先是迷惑继而恐惧。到七点半,那个家伙停下来,蹒跚地走进牢房,倒头便睡。在他以后坐牢的时间里,再也没人号召看守与囚犯进行社会主义竞赛,尽管木材堆得越来越高。

我觉得那个家伙能这样做——连续十二小时劈木材——是因为当时他还很年轻。事实上他那时是二十四岁。仅比你们略大。然而,我想他那天的行动可能还有另一个理由。很可能这个年轻人——正因为他年轻——把“山上宝训”的内容记得比托尔斯泰和甘地都要牢。因为耶稣讲话有三合一的习惯,那位年轻人可能记得那句相关的话并非停止在:

“但若是有人打你的右脸,把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而是继续下去,没有句号或逗号:

“而若是有人控告你,要拿走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给他。

若是有人强迫你走一里路,就跟他走两里。”

全部引述下来,可见这些诗句事实上与非暴力抵抗或消极抵抗,与不以牙还牙、要以善报恶没有什么关系。这几行诗的意思一点也不消极,因为它表明,可以通过过量来使恶变得荒唐;它表明,通过你大幅度的顺从来压垮恶的要求,可使恶变得荒唐,使伤害失去价值。这种方法使受害者处于十分积极的位置,进入精神侵略者的位置。在这里有可能达到的胜利并不是道德上的,而是生存上的胜利。那另一边脸并不是启动敌人的内疚感(这是他绝对可以消除的),而是把他的五官感觉暴露给整件事情的无意义:就像任何大量生产一样。

让我提醒你们,我们在这里谈论的并不是涉及公平决斗的情况。我们是在谈论一个人一开始就处于无望的劣势的情况,在那种情况下,他根本没有还击的机会,也完全没有任何胜算可言。换句话说,我们是在谈论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黑暗的时刻,他对他的敌人的道德优越感既不能给予他抚慰,他的敌人又太过于恬不知耻和没有任何恻隐之心,而他仅有脸、里衣、外衣和一双仍能走一两里路的脚可供调遣。

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战术上的回旋余地可言。因此,把另一边脸也凑上去应成为你有意识的、冷静的、慎重的决定。你得胜的机会全靠你是否明白你正在干什么,无论这机会多么渺茫。把你的脸凑过去给敌人打时,你要明白这仅是你的磨难和那句箴言的开始——你要能够使自己经受“山上宝训”的整个环节,经受所有那三句诗。否则,断章取义会使你伤残。

把道德建立在一段错误引述的诗上只会招致厄运,或最终变成精神上的布尔乔亚,享受那终极的舒适:也即深信不疑的舒适。无论是哪种情况(后者因有资格加入各种善意的团体和非牟利组织而最不讨好),结果都只会向恶屈服,推迟对它的弱点的理解。因为,容我提醒你们,恶只能是人性的。

把道德建立在这段错误引述的诗上并没有为甘地之后的印度带来什么改变,除了它的政府的颜色。不过,从一个饥饿者的角度看,无论谁使他饥饿都是一样的。我猜他可能更愿意让一个白人来为他的悲惨境况负责,原因之一是社会之恶也许就会显得像是来自别处,并且也许就会不如落在他自己的族类手中受苦那么有效。在外族的统治下,毕竟仍有希望和幻想的余地。

托尔斯泰之后的俄罗斯情况也相似,把道德建立在这段错误引述的诗上严重地削弱了这个民族对抗警察国家的决心。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已是家喻户晓:在把那另一边脸也凑上去的六十年中,这个民族的脸已变成一个大伤口,以致如今国家由于害怕其暴力而索性往那脸上吐唾沫。甚至往世界脸上吐唾沫。换句话说,倘若你想使基督教世俗化,倘若你想把基督的教导翻译成政治术语,你就需要某种不止是现代政治鬼话的东西:你需要拥有原文——至少在你脑中,如果你心中已无余地。因为,基督与其说是一个好人,不如说是一种神圣精神,老是念叨他的善良而不顾他的形而上学是危险的。

我必须承认,我对谈论这些事情感到有点不安:因为要不要把那另一边脸也凑上去毕竟是一件极其私人的事。这种遭遇总是发生在一对一的情况下。那永远是你的皮肤,你的里衣,你的外衣,而走路的永远是你的两腿。奉劝人家使用这些资产即使不是完全不对的,也是不礼貌的,更别说敦促人家了。我在这里只是希望抹去你们心中的一种陈腔滥调,它带来很多伤害,很少收获。我还想给你们输灌这样一种想法,即只要你仍有皮肤、里衣、外衣和两腿,你就还不能言败,无论胜算多少。

然而,在这里公开讨论这些问题还有一个更令人不安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并非仅仅是你们很自然地不愿意把你们年轻的自己视为潜在的受害者。不,这只是清醒而已,这种清醒使我也预期你们当中会有潜在的恶棍,而在潜在的敌人面前泄露抵抗的秘密是一个坏策略。也许使我不至于被指控是叛徒的,甚或被指控把战术性的现状投射到未来的,是这样一种希望,即受害者永远会比恶棍更富有发明才干,更富有独创思想,更富有进取心。因此受害者也许有胜利的机会。

责任编辑 石华鹏

大学生毕业典礼致词 篇4

你得是有出息的孩子

(在北大法学院2005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词,2005/6/29)

20多年前,和你们一样,我在北大过着一段悠闲得令人羞愧的日子,一段努力地无所事事的日子;没有时间的概念,我愿意、好像也可以永远这样地赖在这里。也知道毕业这个词,但它没有体温;直到有一天才残酷地发现,原来大学也会毕业的。于是,“改邪归正”,从春天开始(那时还不用自己找工作),就不再上课,不再到图书馆占座,茫然地一心一意——毕业ing。

今天,你们的这个ing也走到了尽头,黑色的学位服凝重在你身上……

不要说你们伤感。伤感不是青年人的专利。静下来,写这段讲话的时候,其实,我,我们这些看着你们长大的老师,也一样伤感;并且年年如此。岁月并没有让我们的心长出茧子,只是我们学会了掩饰,也善于掩饰。我们不再表达;伤感的表达是青年知识人的专利,我们知道。

“自古多情伤离别”;但离别会让你想一些来不及想的事,说一些本不会说的话,让没心没肺的你第一次品味了甚至喜欢上了惆怅,或是让滴酒不沾的你今晚变成了“酒井”先生或小姐。如果没有这样的离别,人生会多么乏味!问一问今天在座的王磊老师,还有刘燕老师、沈岿老师,还有今年毕业的凌斌博士、李清池博士,自打他们本科进来之后,就一直没有离开北大的校门,或只有短暂的离开。他们的本科或研究生毕业都不像你们今天这样百感交集,有滋有味,肆无忌惮;在他们心中,那只是又一个暑期的开始。

这一个暑期是不一样的,你再也“赖”不下去了。

其实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走出大学校园,你会发现我们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充满着活力。当然,活力并不都是美好、清新、温情脉脉的,吉它、摇滚和玫瑰花;社会中的活力常常很“糙”,更多野性、欲望和挣扎,还有你们要时时提防的贪婪、阴谋和背叛—— 一如桑德堡笔下的《芝加哥》。但这就是真实世界的活力,伴随着小麦颜色的农民工、水泥森林和汽车尾气中灰蒙蒙的朝阳,以及我们这个民族的身姿一同在这块土地上崛起。

想一想,为什么最近美国和欧盟会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设限,并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为什么近来小泉等人总在那里惹事,搞些小动作,没什么技术含量,搞得“中国人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海峡对岸,连战来了,宋楚瑜也来了;阿扁没来,但很憋气,知道迟早也得来。我们周围也还有一大堆问题,贫富不均、发展不平衡、污染、腐败和不公。有同学可能还没找好工作,没有“签约”;签了的,也未必满意,可能还想毁约。所有这些问题,都让人烦心,让人不爽。但有哪个时代,人人都爽——管它到哪一天,至少也会有人失恋吧?换一个角度看,也许这些问题都表明中国正在迅速发展和崛起,以一种任何人都无法遏止的强劲活力。中国正登上一个更大的舞台,一个更宽敞但不一定更平整的舞台;这意味着你们要面对更多的麻烦,一些前人和我们都没有经历因此有待你们来应对的麻烦。你们任重而道远。

说着说着就高调起来了。没有办法,在这个时代,我们这些人都有点,也应当有点,理想主义。还是渴望为了什么而献身,这是青春期的焦灼,也是生命力的反映。

但是,按照一种说法,一个男人(其实女人也是如此)不成熟的标志就是他(或她)还愿意为某种东西(甚至包括爱情)献身。咋看起来,这好像是对我们这些理想主义者的一个讽刺。其实不然。这句话只是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生活,暴露了那种浪漫主义的理想主义之脆弱和虚妄。献身其实是比较容易的,也许只要一丝血性,一点勇气,有时甚至只要一分冲动。但这往往不能改变什么,最多只满足了青春期那一份个人英雄主义的激情。激情过后,则往往是空虚、失落,甚至堕落。而在今天这个好像越来越斤斤计较的年代,人们连激情也洋溢不出来了——前几年傻乎乎地,也许在看中国足球队比赛时,山呼海啸,人潮起伏,好像还有那么一点感觉。但今天还有多少人看中国队比赛?!

然而,真正的理想主义往往在激情之后。它不是夏日的骄阳,而是秋日的明亮,它要经受时光的煎熬和磨砺,要能够接受甚至融入平和、平凡、平淡甚至看似平庸的生活,从容但倔强地蜿蜒,在不经意中成就自己。它常常包含了失败甚至屈辱,还必须接受妥协、误解、嫉妒、非议。它同坚忍相伴,它同自信携手。

想一想那选择了在辱骂声中顽强活下来最终为赵氏孤儿复仇的程婴;想一想在北海的秋风长草间十九年目送衡阳雁去的苏武;想一想走在江西新建县拖拉机厂的上班路上并保证“永不翻案”的邓小平;或者只是想一想多年来养育了也许是你们家祖祖辈辈第一位大学生、硕士生或博士生的你们的父母。

这些理想当然是不同的,有些似乎还不够崇高,不够伟大,今天的法律人甚至会批评其过于野蛮或狭隘;但抽象看来,他们毫无例外都是理想主义者,是成熟的并因此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因为在今天我们社会,判断是否真正理想主义者的标准不应全都是实质的,不完全是你是否认同、分享他/她的追求,是否值得你为之献身;而至少部分应是形式的,即他/她是否始终并无怨无悔地追求了,是否展现了一种坚忍,一种对目标的恪守,一种我先前说过的那种“认命”或“安分守己”。

也因为理想并不完全是个人的选择,在相当程度上,它是社会的构建,基于一个人对自身能力、时代和社会环境的理解、判断和想象。你们也不例外。也许你们的理想会显得比我们的,比我们前辈的更宏阔,更高远,但那不过是你们的能力以及北大和今日中国为你们展示了更多选项以及更大的可能性。而我们最关心的是,许多年后,在漫长的再也谈不动理想的年月后,你能否像你所敬重的甚或不那么敬重的前辈那样,拿出一个作品,值得你向世人自豪——即使仅仅如同此刻站在你父母亲骄傲目光中的你?

因此,我希望你们切记,真正的理想,无论大小,无论高下,最终都一定要用成果来兑现,否则最多只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但对这个世界多一个少一个都没有意义的愿望表达,甚至只是一通大话、一张空头支票或一个笑柄。

我们会宽容、理解并心痛你们必定会有的失败和挫折,但我们祝福、渴望并欣喜你们成功,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成功——如同当年你跌跌撞撞迈出的第一步。我们并不苛刻。

而且,我们也有耐心。我们会在这里长久守候;即使夜深了,也会给你留着灯,留着门——只是,你得是有出息的孩子。

而且,我们相信,你是有出息的孩子!你们会是有出息的孩子!

毕业典礼致词 篇5

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是我们2003届全体同学的毕业典礼,作为老师和学校的代表,在同学们即将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时候,我用一句话将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毕业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你们的未来从今天开始。

三年的技校生活是我们同学成人之前的最后学习阶段,我想这三年肯定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影响。每个同学在这三年当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既有收获,肯定也有遗憾,但我想昨天的一切就让他过去,关键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今天相聚在这里,即将离开母校,离开我们朝夕相处三年的同学和老师,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充满留恋。

三年的技校学习生活即将成为回忆,但是大家的学习生活并未就此止步,我希望三年的技校学习只是你们漫长学程中的起点,而决不应该是终点。

同学们:毕业就是成就事业的开始,是新的挑战的开始,也是新目标的开始,更是新的水平、新的精神境界和人生价值的开始。

今天大家坐在这里,还是我们奉贤工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明天,你们就是熟悉而又陌生的社会中的一员了,学校的氛围和社会的氛围毕竟大不一样,在学校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单纯的,而社会则要复杂得多。如果说我们以前从小学到中学再到我们学校是我们同学人生旅途当中面临的是一次次小考,而今天我们将从学校走向社会则将是我们同学面临的一次人生的大考。

同学们,我们把今天这个聚会当作你们的成人仪式,希望你们从心理上顺利转换学校走向社会的角色,离开学校后,大家虽然有了充分的自由,但同时缺少了学校的监督,老师的提醒,同学的帮助,对自己的言行要提高把握能力和自控能力,对于这一些大家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如果你觉得困惑,碰到什么困难,随时可以跟我们联系,学校和老师永远是你们的知心朋友。

目前,我们很多同学通过学校的推荐,自己的努力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但也有一部分同学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这个请大家不要灰心,我想经过我们学校的积极推荐加上你自己的努力,我相信一定会成功的。同时今天我要衷心的祝贺黄俊等十几位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各高职院校。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今天,我作为学校和老师的代表,我想在这三年当中,学校在一些地方肯定会有不到之处,我们所处的角度不一样,看问题不免疏漏。我希望同学们在离校前,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一些问题和希望留下来,作为你们送给学校和其他在校生的礼物,我将十二分的欢迎!

最后:我衷心的祝福大家,万事如意!

谢谢!

商丘学院毕业典礼致词 篇6

院长 王锡仲教授

(2012年5月2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2012届毕业生同学们:

今天是一个有点伤感,又值得庆祝的日子,我为你们顺利完成学业,即将踏上新的人生征程,送上诚挚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

最近一个月,我们的校园里很热闹,大家从实习工作的岗位上归来和母校道别。你们忙碌着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忙碌着向师长致谢,忙碌着和相处四年的兄弟姐妹叙旧,忙碌着照毕业合影,忙碌着为自己的大学画上圆满的句号……你们的忙碌带着几分收获的喜悦,带着几分离别的伤感,带着几分对未来的踌躇满志,带着几分对过去的依依不舍。你们的这种情愫感染着在校的学弟学妹,感染着辛勤培育的老师,感染着严慈施教的领导,也感染着餐厅的师傅和校园里的清洁工伯伯,甚至也感染着学院的一草一木、孔雀、白鸽和黑天鹅。

2008年至2012年,是我们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五年,你们有幸见证了这个过程。在这个快速建设发展的历程中,没有多才可爱的你们,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不足以丰富多彩;没有活泼可亲的你们,我们的老教授不足以精神矍

铄焕发活力;没有求知优秀的你们,学院不足以赢得一次次的荣誉。三四年的时间很短暂,我相信从河南农业大学华豫学院到商丘学院的几年学习生活中,母校一定留给了你们很多的记忆——有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欣喜,有未名湖畔流连观赏的轻松,有休闲区“邱吉尔庄园”轻松踱步的惬意,有比剑桥还美丽的谭思桥上观赏金鱼的欢喜,有“形展大赛”上的青春飞扬,有元旦晚会上的翩舞魅影,有运动会上的豪气冲天,有辩论赛上的才气夺人,有群团活动中的废寝忘食,有朋友欢聚时的举杯酣畅,有偷偷逃课时的心虚小欢……

商丘学院留给你们记忆的不只是光荣和快乐,一定也有埋怨和苦恼——你也许一直不理解大学竟然还要封闭管理,你也许曾为图书馆自习室占座而烦恼,你也许无数次抱怨校园网网速慢如蜗牛,你也许反复质疑公寓的电表为啥总是转的飞快,你也许纳闷三餐厅的炒菜为啥非要放豆瓣酱,你也许狠下心来在贴吧里随意宣泄过,你也许在微博里不止一次骂过“坑爹”……“神马都是浮云”,再多的“伤不起”也都成为了过去。结束了过去,才是另一个起点,才是另一种希望。把回忆留给昨天吧,把未来留给自己。

母校是育人的地方,在这几年间,可能你遭受过“艰难的决定”,受到过纪律处分。这些决定或许给你年少轻狂的心灵留下过深刻的记忆,也许你还在记恨在考场里总是瞪着一双小眼睛,盯着大家起绰号“四大名铺”的张老师。也许

你还会仇视那个苦口婆心批评过你的辅导员老师,也许你还会嘲笑和痛恨那个制止你和恋人牵手散步的学工人员,如果说这里还有太多的让你不满意,那么母校只能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让你们带上毕业证和学位证到社会上接受新的“决定”吧。

亲爱的同学们,我相信母校留给你们的记忆远不止这些。你一定还记得全院上下忙“转设”的紧张气氛,你也一定记得万人齐聚见证商丘学院揭牌时的庆典盛况,你应该也记得我们率先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时带来的自豪。校园里从南往北高楼越来越多,天鹅湖里近亲繁衍的小天鹅也都健康可爱,这几天美丽的孔雀岛上夜晚令人心惊胆战的叫声似乎在表达对同学们离去的哀伤。还有那一草一木的变化,冬去春来的枯荣都有你们的见证。四年来,你们可能一直想着早一天脱离“牢笼”,离开这里。可是到了真要离开时,却又舍不得。总想再去一趟图书馆挤个座位,总想再去运动场跑几圈、再去篮球场打一次球。总想再吃一次有豆瓣酱味道的炒菜,总想……这就是母校——有人说“母校是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允许别人骂的地方”,“母校是你左看右看不顺眼,但还想回来看的地方”,今天我还想再加一句,“母校就是你从大一开始就天天想着翻墙外出寻找自由和快乐,离开时又百般不舍的地方。”

作为院长,几年来我为你们做的太少太少;作为记忆,你们留给我的太多太多。作为记忆的珍藏,请你们不要忘记,侯春来董事长“点燃学生心智火种,让学生在这片沃土上改变人生”的办学宗旨。母校目前正在着力申报专业硕士点,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

明天你们即将背上行囊远离,从商丘这座有点脏、有点乱,又有点熟悉的城市离开,别忘了人头攒动的步行街,别忘了神火大道彻夜的灯光,别忘了上古燧人氏钻木取火,别玩了个应天书院。明天你们将要回到熟悉的家乡,或是到陌生的城市打拼。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继续读研深造,希望你们都运用好这四年积累的知识和能力,永葆一颗奋斗的心。志存千里,脚踏实地,只要心还愿攀登,就没有到不了的高度。船停泊在港湾里固然安全,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社会没有补考,你们要勇于挑战自己。今后你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不能指望“啃老”。今后你们会明白社会这堵墙远比学校的围墙难以翻越,社会的现实远比虚拟的世界要残酷。希望你们抱定一颗年轻、坚韧的心能争敢拼,人可以选择放弃,但不可以放弃选择。正如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即使竞争激烈、举步维艰,也希望你们踏着泥泞,且行且远,坚实地行走在梦想的路上。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你们过去的几年被母校铭记,你们的未来仍将被母校关注。母校愿意分享你们的成就,分担

你们的烦恼,时刻站在你们的背后给你们默默的支持。即将成为校友,作为母校,祝福你们每一个人在事业的征途上,在人生的攀登中,能够走得更远,登得更高!

大学生毕业典礼致词 篇7

有一句话我等了30多年, 现在终于可以说了:“老爸, 我跟你说过, 我会回来拿学位的!”

对我来说, 在哈佛的求学经历是一段非凡的历程。

1975年1月发生的事, 是我在哈佛最难忘的记忆之一。那天, 我在柯瑞尔公寓里给位于阿尔布开克 (译注:美国新墨西哥州中部城市) 的一家公司打了一个电话, 当时那家公司已经在着手制造世界上第一批个人电脑。我提出向他们出售软件。

我担心他们会发现我只是一个住在宿舍楼里的学生, 并会挂断电话。但是他们却说:“我们还没完全准备好, 一个月后你再来找我们吧。”这样正好, 因为那时我们的软件还没有做出来。就是从那时起, 我夜以继日地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在这个小小的课外项目上, 这也标志着我学生生涯的结束, 以及和微软的不平凡旅程的开始。

无论如何, 我对哈佛的回忆几乎都与充沛的精力和智力活动相关。哈佛的生活令人愉快, 同时也充满压力, 有时甚至会令人沮丧, 但永远都充满了挑战。生活在哈佛是一项美妙的特权———尽管我离开得早, 但是在哈佛的时光、在哈佛结识的朋友、在哈佛萌生的各种想法, 却永远地改变了我。

但是, 如果现在认真地回忆过去, 我确实有一个很大的遗憾。当年我离开哈佛的时候, 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有多么地不平等———在健康、财富和机遇上, 可怕的不平等迫使无数人生活在绝望之中。

在哈佛, 我学到了很多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新理念, 也了解了许多科学上的新进展。但是, 人类最大的进步并不在于伟大的发现, 而在于如何利用这些发现, 来减少世界的不平等。不管通过何种手段———民主制度、健全的公共教育体系、高质量的医疗保障制度, 还是广泛的经济机遇———减少不平等始终是人类最大的成就。

当年我离开校园时, 也根本不了解在这个国家, 有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无法获得教育机会。这些我花了几十年才知道。

在座的各位, 你们读哈佛的时代与我不同。相比以前的学生, 你们更多地了解到了世界的不平等。但愿你们在哈佛求学的过程中, 都曾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 那就是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我们最终该怎样应对这些不平等, 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讨论这个问题的过程中, 我和梅琳达 (译注:盖茨的妻子) 读到一篇文章, 其中讲到, 在那些贫穷的国家, 每年有数百万的儿童死于那些在美国早已不成问题的疾病, 例如, 麻疹、疟疾、肺炎、乙型肝炎、黄热病, 还有一种我闻所未闻的轮状病毒。这些疾病每年会导致50万儿童死亡, 但是在美国, 却根本没有这样的死亡病例。

我们震惊了。我们曾设想, 如果几百万儿童正在死亡线上挣扎, 而他们也是可以被挽救的, 那么世界理应将它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 并运送药物去拯救他们。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那些不足1美元的救命药剂, 并没有被及时地送到他们身边。

如果你相信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 那么当你发现某些生命被视为是值得挽救的, 而另一些生命却被放弃时, 你会感到无法接受。我们对自己说:“这不该发生。但是, 如果这真的发生了, 那么它理应成为我们努力的首要方向。”

所以, 我们用在座各位都会想到的方式开始工作。我们询问:“世界怎么可以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孩子死去?”答案很简单, 也很残酷。拯救儿童得不到任何经济回报, 政府也不会发放补贴。这些儿童之所以会死去, 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没有任何经济实力, 在政治上也没有任何发言权。但是, 这两样东西却是你我都拥有的。

如果我们可以将市场的力量延伸, 使更多的人从中获利, 或者至少可以让他们维持基本的生活, 以帮助那些在极端不平等的环境中挣扎的人们;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些办法, 既可以帮助穷人, 又可以为商人带来利润, 同时还能为政治家们赢得选票, 那么我们就找到了一种减少世界不平等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这是个永无止境的任务, 它永远不可能被完成, 但是任何应对这一挑战的自觉尝试都将改变这个世界。

对此我是乐观的, 我相信我们能做到。但是, 我也遇到过一些声称这个世界已无药可救的怀疑论者。他们说:“从人类诞生之初, 不平等就一直存在, 直到人类灭亡的那一天它也将存在———因为人类对此根本漠不关心。”我完全不同意这种观点。我相信我们对此一直很关心, 关键是我们没有找到应对之策。

在场的诸位, 在我们的生命中, 或多或少都曾目睹过令人心碎的人间悲剧的上演, 然而我们却什么也没做———并非因为我们对此无动于衷, 而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如果我们知道怎么做, 那么就一定会采取行动。

改变不平等的绊脚石, 并非是人类的冷漠, 而是世界太过复杂。为了将关心转化为行动, 我们需要找出问题所在,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并预测出可能发生的后果。但是世界的复杂性却阻碍了这些步骤的进行。

我们并没有太多机会去了解这些死亡事件。媒体只会报道新闻, 而在他们眼中, 数百万人挣扎在生死边缘却不是新闻。因此它们被搁置在一边不予报道, 很容易就被忽视了。另一方面, 即使我们确实目睹了事件本身或者看到了相关报道, 我们也很难持续关注这些事件。因为看着他人受苦, 是非常痛苦的, 更何况事态又如此复杂, 我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帮助他人。所以我们选择置若罔闻。

就算我们真正发现了问题所在, 也只不过是迈出了第一步而已, 接着还有第二步, 那就是从复杂的事态中找到解决办法。如果我们想让关心真正落到实处, 就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有一个清晰而可靠的答案, 那么当一个组织或个人询问“我该如何提供帮助”的时候, 我们就能立即付诸行动———我们就能够保证将所有的关心都转化成行动。然而, 世界的复杂性使我们很难找到一种对全世界每个有爱心的人都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此我们对他人的关心往往很难产生实际的效果。

要在复杂中披荆斩棘,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以分为这样有效的四步:确定目标, 找到最有效的方法, 发现适用于这个方法的理想技术, 同时, 最明智地利用现有的技术———无论是精细的药物, 还是最简单的, 例如一顶蚊帐。

在发现问题和找到解决办法之后, 接下来的最后一步就是评估工作结果, 把你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与他人分享, 这样, 他人就可以从你的努力中获益。

当然, 你必须拥有相关的统计数据。你需要证实, 你的项目让数百万儿童接种了疫苗。你还需要证实, 因这些疾病而死亡的儿童数量正在减少。这些很关键, 因为它们不仅有利于促进你的项目, 也有利于你从商界和政府那里获得更多的资助。

但是, 如果你想激励其他人参与你的项目, 除了统计数据, 你还需要展示其他东西;你必须展示其中的人性化因素, 只有这样, 别人才会感受到, 拯救一个生命对于那些身处困境的家庭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几年前, 我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了一场关于全球健康问题的会议, 会议讨论了关于如何拯救数百万人生命的问题。数百万啊!想想吧, 拯救一个人的生命已经让人如此激动, 现在要把这种激动再乘以几百万倍……然而, 这又是我所参加过的最最乏味的会议, 乏味到连我都无法听下去。

那次经历之所以让我难忘, 是因为之前我们刚刚发布了微软某个软件的第13个版本, 观众激动得跳了起来, 他们兴奋地呐喊着。我热衷于让人们因为软件而兴奋, 但是我们为什么无法让人们因为能够拯救生命而感到更加激动呢?

除非你能让他们看到, 或者让他们得到亲身的体验, 否则你无法把大家调动起来。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

同样, 对于这个问题, 我依然保持乐观。诚然, 有史以来, 人类的不平等一直存在, 但是那些能够化繁为简的新工具, 却是最近才出现的。这些新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利用人们的同情心, 这就是未来注定与历史截然不同的原因所在。

在这个时代中, 在萌芽中的和正在进行的创新———生物技术、计算机、互联网———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机会去终结极端的贫穷和可预防的死亡。

网络的神奇之处, 不仅在于它缩短了地理上的距离, 使得“天涯若比邻”, 它还极大地增加了那些聪明才俊共商大计的机会———这大大加速了革新的进程, 让它以惊人的速度进行。

与此同时, 世界上有条件上网的人, 只占全球人口的六分之一。这意味着, 还有许多具有创造性的人无法参与我们的讨论。

那些有着实际的操作经验和相关经历的智者, 仅仅因为没有技术的支撑, 无法将自己的天赋和想法贡献给世界。我们要尽可能让更多的人掌握新技术, 因为这些新技术正在引发一场革命, 人类将因此能够彼此互助。

哈佛大家庭的各位成员, 在场的同学们, 你们是全世界最具聪明才智的群体之一, 那你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毫无疑问, 哈佛的老师、校友、学生和赞助人, 已经尽力改善了全球人的生活。但是, 你们还能做得更多吗?哈佛人可以用他们的智慧来帮助那些甚至从来没有听过“哈佛”这个名字的人吗?

请允许我向各位院长和教授提出一个请求———你们是哈佛智慧的领袖:当你们雇用新教师、颁发终身教授职称、评估课程、决定学位颁发标准的时候, 请思考如下问题:最优秀的人才是否正在致力于解决最大的难题?哈佛是否鼓励她的老师们去研究、解决世界上最严重的不平等现象?全球性的贫穷、世界范围内饥荒的蔓延、清洁水资源的匮乏、无法接受教育的女童、死于非恶性疾病的儿童, 等等, 这些哈佛的学生是否了解?世上过着最优越生活的人, 是否应该知道世上最悲惨的人是如何生活的呢?这并非是一些假设的问题, 你们必须用自己的行动来作出回答。

同这个时代的期望一样, 我也要向今天各位毕业的同学提出一个忠告:你们要承担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个有关人类社会极度不平等的问题, 然后你们要成为这个问题的专家。如果你们能让这个问题成为你们职业的核心, 那么你们就是杰出的人才。但是, 你们不必非要做那些有影响力的大事。每周只需花上几个小时, 你就可以通过强大的互联网获取相关信息, 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发现困难所在, 并找到解决的途径。不要让世界的复杂性阻碍你前进的步伐, 要成为一个积极的践行者, 将解决人类的不平等视为己任, 它将成为你生命中最伟大的经历之一。

各位毕业生们, 你们生在了一个不平凡的时代。在你们离开哈佛的时候, 你们掌握了我们毕业时尚未发明的技术。你们了解了世界的不平等, 我们当时对这些还都知之甚少。因为你们知道了事实, 如果对那些你们能够帮助的人们漠不关心, 可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只需一点的努力, 你们就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比起我们, 你们拥有更强的能力;你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 尽可能地坚持下去。知道了这一切, 你们怎能不采取行动呢?

希望30年后你们还会重返哈佛, 回想你们曾经用自己的天赋和能力所做的一切。希望那时, 你们评价自己的标准, 不仅是你们的专业成就, 还包括你们为改变这个世界的极端不平等所作出的努力, 以及你们如何善待那些远隔千山万水, 与你们素昧平生的人们, 他们与你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同为人类。愿好运伴随你们。

初09级毕业典礼致词 篇8

尊敬的学校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时光飞逝,岁月如歌。三年来,我们曾无数次集会,但今天的相聚,却是为了离别!所以,我们有些伤感,但更多的是一种幸福的感受,这幸福来自于收获的快乐。

三年前,同学们稚嫩的脸上带着欣喜与梦想跨进了綦中的校园。从此,你们便成了綦中的一部分,綦中的一道风景。还记得吗?第一堂课上你做自我介绍时的羞涩;还记得吗?第一次编座位时你猜测同桌是谁的心情;还记得吗?每上一门新课时你很想知道新老师怎样的神秘;还记得吗?每次考试后你急切盼望成绩时的焦虑。你们在这里学习、生活。这里有你们的成功与失败,有你们的快乐与悲伤,有你们的挫折与成长,有你们的爱与恨、愁与忧。你们的哭声笑声、书声喊声,你们的身影与足迹将永远留在这片校园。而綦中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綦中的每一个早晨与黄昏也将永远的留在你们的记忆中。三年的荣辱与共,三年的鱼水情深,綦中,将永远的烙在每一个同学的心里!

毕业决不意味着结束,相反,它是人生又一次航行的开始。不要因为曾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因为如果荣耀的光环让你止步,那这荣耀就是最危险的陷阱;不要因为曾经的失败而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因为初中只是漫漫人生路的一小段历程,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但如果你错过太阳时只顾流泪,你也将错过无数的星星。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人的命运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民族英雄岳飞在15岁时背上刻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朱元璋14岁时边放牛边读书,最终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周恩来少年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邓小平15岁时就漂洋过海远赴法国求学;在法国历史上影响力仅次于拿破仑的戴高乐将军14岁立志要考上“圣西尔军事学院”;马克思将上高中时宣称“要解放全人类”。历史上的这些伟人在你们这个年龄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并且用全部的精力乃至生命为之奋斗。请问同学们,你们呢?你们有自己的梦想吗?你们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吗?

“天行健,君子以厚德载物;地势坤,君子以自强不息。”同学们,德,乃立人之本。说具体点,就是要奉孝道、有良知、知廉耻、守公德。老师们不奢求我们的学生个个都能出类拔萃,但我们希望大家人人都能成为真真实实、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人。同学们,在你们的前方路上不会是一马平川、一帆风顺,也许是坎坷泥泞,也许是荆棘丛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可能比初中更苦更累,你们要有思想准备,但只要你们能从容面对、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我相信你们一定能一路披荆斩棘、绝处逢生,为自己开创一片广阔的天地。

印度诗人泰戈尔有这样一句诗:无论黄昏把树的影子拉得多长,它却永远和根连在一起。同学们,綦中的孩子们,无论你们现在是成绩突出还是落后,是表现优秀还是顽皮;无论你们将来是富贵还是贫穷,是伟大还是渺小;无论你们心在何处,身在何方。记住,你们永远是老师的牵挂,母校永远是你们的家。我也希望你们无论何时何地、何种身份,都能自豪的对所有人说:我毕业于綦江中学!

最后,我仿拟了一首词《水调歌头·离别》送给大家。相处虽三载,相知却永远。曾经风雨同舟,今朝离别难。师生真诚相待,同学友谊似海,携手再向前。山依旧,水犹在,人未变。峥嵘岁月,綦中精神记心间。爹娘殷切期盼,祖国重任在肩,学子当自勉。愿君多努力,一路艳阳天。

綦中:倪洪富

幼儿园大班毕业典礼教师致词 篇9

二、欣赏《感恩父母视频》

三、家长代表发言

四、教师发言

相知相伴的三个学期,我们渐渐搭起了友谊的桥梁!感谢孩子们带给我们的快乐!如今,你们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去实现人生第一个转折点,作为老师,祝福你们!希望你们好好学习,以最好的成绩报答父母。

我最亲爱的孩子们,老师舍不得你们!但你们终究要长大,要踏上新的征程。孩子,请你们相信,自己永远是最棒的,是潜力无穷的,是独一无二的!我最亲爱的孩子们,老师只想告诉你,无论你们长多大,永远都是老师的好孩子;无论你们走到哪里,在你身后,总会有老师关爱的目光。孩子们,幼儿园永远是你们最温馨的家,这里,永远有你们一个位置,永远有你最亲爱的老师,记得常回家看看。再见了,孩子们,希望多年后的某天说起幼儿园的故事能够记起我们!孩子们,I Love you!

五、幼儿展示

六、幼儿梦想签字展示

七、发放毕业证书

别在毕业典礼上兜售陈词滥调 篇10

我是不是应该鼓励年轻人追求职业梦想、找到有趣的工作、成为企业家或教师呢?这些似乎都是不错的建议。不过, 问过几名二十出头的同事的意见后, 他们警告, 台下若是婴儿潮一代, 兴许会觉得这样的话还挺好, 但在千禧世代听来, 就会觉得不过是没有针对性的产品建议。它多少像是1967年的影片《毕业生》 (the Graduate) 里那则不请自来的著名劝告——一名中年商人告诫本·布拉多克 (由达斯汀·霍夫曼饰演) :“我就想对你说一个词, 就一个词。塑料。”

回顾人们对生活和职业的期许发生了怎样的变迁, 可以提供一个思路。上世纪70年代末, 人力资源领域的学者开始注意到美国经济中四种截然不同的职业道路, 并就此著书立说。

最寻常的职业模式被学者称为“专家型”或“稳定型”, 也就是几十年里干着同样的工作并履行一成不变的基本职责, 往往还是在同一家公司或政府机构。第二种职业模式为“线型”, 也就是每次换工作都是在同一条职业道路上向上爬, 每份工作都比上一份薪酬高、权责大, 但几乎不会偏离基本领域。这种线性通道为雅皮士的必经之路, 是攀爬经济阶梯的正经人士的一大标志。

第三和第四种模式则概括了上世纪80年代部分青年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看法。“短暂型”职业模式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岗位或领域, 薪酬和职权上也看不到什么明显的进步。我们可以称之为“妈妈最大的噩梦”。在不时转换岗位与行业上, “螺旋型”模式与之类似, 不过区别在于, 这些转换是有目的的, 遵循了兴趣、环境和个人价值观的变化。换句话说, 这种类型的职业道路服务的是生活目标, 而非一条产品线。

那个时候, “螺旋型”模式最让研究人员着迷, 并被认为它象征着抱有无拘无束个人主义思想的X世代职场新人。这套在我身上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1982年高中毕业后, 我在大学念了一年, 继而辍学, 当了10年的音乐家, 四处游荡。之后我又回到校园学习, 进而成为了大学的经济学教授, 当下又领导着华盛顿的一家智库。我这30年就是在各个地方螺旋行进的。

我高中毕业时候看来新鲜的现象如今成了常态。诚然, 许多年轻人发现, 在当下经济复苏乏力的环境下, 只能找到短暂型的工作。不过, 就连那些在就业市场上如鱼得水的人, “尽职尽责”地等待在固定的职业道路上升迁, 也是件可笑的事情。他们感到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而且在寻找能够充实自我的多种多样的经历。这就意味着, 频繁转换职业, 还有甘愿在必要的时候接受收入的减少。

当下, 螺旋行进的千禧世代凭直觉就知道, 对人生目标的感知是得到满足的关键。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在《正向心理学杂志》于2009年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中, 研究人员采访了806名青春期少年和成年期前后的人, 询问他们的人生目标。这项研究的一个主要结论是, 能否阐明人生目标与生活满意度的高低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而在满足感上的这种差距颇为巨大。

相比之下, 漫无目的——不管与世俗的富足有多么紧密的联系——般都意味着在滚轮上奔跑的仓鼠那样的生活方式, 完全没有满足感可言, 让人警惕。“找到有趣的工作”听来略显徒劳, 而存在主义哲人让-保罗·萨特形象地把人生漫无目标的感觉称为“存在的恶心”。这种恶心恰恰就是惯常的职业建议引发的感觉。

因此, 我给每个受邀进行毕业演讲的嘉宾的建议是:回避塑料之类的说辞;把人生目标放在功利目标之前;强调神圣与奉献。还有, 把演讲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篇11

——在201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李培根

亲爱的2013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首先,向你们完成学业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过几天,你们中间的大多数就要告别大学生活,告别你们的同学、老师,告别华中科技大学。

也许近一段时间以来,你们早就开始了告别活动。听说紫菘13栋的同学们用感恩心语向周凤琴阿姨告别:“走得了的是人,散不去的是情。”我还知道,为了告别,你们很多人一定哭过、笑过、喊过;为了告别,你们拥抱过、沉默过、醉过。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你们最清楚。

你们即将告别抢座位的日子,告别没有空调的宿舍,告别你怎么都不相信没赚你们一分钱的食堂;告别教室里的乏味,告别图书馆中的寻觅,告别社团中的忘我;告别留下你浪漫、清涩的林间小道和石凳,告别你至今还未看懂、读懂的华中科技大学,告别你们背后的靠山——瑜珈山。的确,人生其实是在不断地告别。初中后我才告别饥饿,文革中我告别了雄心壮志;长大了告别了一些豪言壮语,不再去想解放“世界上还没解放的三分之二的人民”;及至而立、不惑之年,我又告别“凡是”„„那都是一些酣畅淋漓的告别。此外,还有很多不舍的告别,即告别那些我人生的征途中扶过我一把、陪伴过我一会的人。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是否真正懂得,为什么而告别?还应当告别什么?

你们应当为了“成人”而告别。

你的大学生活也许一帆风顺。成绩优异,运动场上吸引过不少异性的目光,社团中也不时留下你的身影。你觉得自己“成人”了,其实未必。也许,不久的将来你恰恰就会告别“一帆风顺”。你可能已有鸿鹄之志,志向满满没什么不好,但谨防志向成为你人生的束缚和负担。不妨让自己早一点有告别“一帆风顺”的思想准备,让志向成为你人生的一种欣赏,一种尝试。

要离开学校了,也有少数同学突然发现要“成人”的恐惧。想着终将逝去的青春,自己似乎还未准备好,懵懵懂懂怎么能一下子走向社会?睡懒觉的时候很香甜,玩游戏(打Dota)的时候很刺激,翘课的时候很自在,挂科的时候很无奈,拿不到毕业证时两眼发呆„„可生活还得继续,只是要永远告别游戏人生的态度。

为了“成人”,你们需要自由发展,这是华中大教育的真谛。在日后寻求自我的过程中,你们要告别浑浑噩噩,告别人云亦云,告别忽悠与被忽悠。保持一份独立精神,那才不枉在华中大学习过几年。

为了“成人”,你们又得告别过分自我。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在华中大几年,你可能不觉得受到过学校的呵护、甚至宠爱,你可能就像天之骄子。可是,真正到社会上,没有人再把你视为天之骄子,社会甚至会让你面目全非!为了“成人”,你们需要告别过分的功利、过分的精明。过分的功利会腐蚀你的心灵,过分的精明会扭曲你的人格。不要把与别人的交往看成实现你自己的预期和目的的工具。你自己太精明,别人可不是傻瓜;不如“傻”一点,糊涂一点,别人不致于对你使“精明”。让心灵对社会开放,对他人开放!

我相信,你们的告别更多的是为了相约和再见。很多同学踌躇满志、跃跃欲试。你们相约,十年、二十年再相见。那时候,你们可以交流服务国家社会的心得,可以交流奋斗的体会,可以分享成功的喜悦;那时候,你们再来瑜园,让母校以你们为荣。告别了,有一天,与老师相约,与母校相约,与同学相约,与初恋相约!

有些告别特别艰难。比如,你成绩优异,深具研究潜质,你将来有条件成为一个科学家;同时,你综合素养很好,今天已经是学生领袖,将来也有条件成为一个好的政治家。现在,无论你选择其中哪一个,意味着你可能告别另一个你将来并不难得到的东西。你或许彷徨、犹豫、纠结了吧?亲爱的同学,只要懂得舍弃,就很容易告别选择的艰难。

告别某些风气或习俗也很艰难。尽管如今有拼爹的现象,但毕竟不是成功之道。有一个“好爸爸”,不妨告别对你爸的依赖;没一个“好爸爸”,那就告别羡慕嫉妒恨。过几年你们可能面临谈婚论嫁。要结婚,是否一定要有自己产权的房子?有些年轻人为此而不惜“啃老”。华中大的小伙子们、姑娘们,千万告别“啃老”,告别“俗气”。

在物欲横流的世风下,很容易忘记人的意义与生存价值,忘记信仰和独立精神等。中华民族的复兴可不能仅仅是经济的跃进,还需要精神的崛起。同学们,希望你们要有告别麻木、告别粗鄙、告别精神苍白的自觉,为国家,为你们自己!

如果使你自己置身于更大的天地,就会懂得有些告别特别伟大,如三十年多前党中央对文革的否定。否定文革,使国家告别了封闭,告别了破坏,告别了对人的蔑视;使人民告别了斗争,告别了恐惧,告别了贫穷。那是多么伟大的一场告别!最近总书记强调“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等。告别权力崇拜同样是一场伟大的告别。希望你们今后在党的领导下,投身于其中,告别对法律的任何藐视!

虽然人生在不断地告别,但有些东西是不能告别的。

亲情是不能告别的。曾经我告别乡村,告别与我相依为命的奶奶。但直到今天,我内心从来没有告别奶奶的亲情,尽管她已经去世四十多年。我的一个已经去世的工人朋友,有一个儿子,上了大学,出国了,多年不与母亲联系。他可是告别了亲情啊!我就不明白亲情是在什么情况下能告别的呢?

学习是不能告别的,你们可以告别学过的知识,但不能告别学习的习惯;努力奋斗是不能告别的,不然,你一生大概都会不断地告别机会。

改革与开放是不能告别的,如果你们尚有家国天下之情怀,一定铭记于心。

同学们,关于告别,很难说尽,关键还得靠你们自己体悟。

不多说了,我也要向你们告别啦!让我们告别,其实也将是各自新的抵达!

李培根2012毕业演讲--远方

(2012-07-15 20:30:53)

转载▼ 标签:

杂谈

亲爱的2012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在你们完成学业并将走向远方的时刻,首先,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过几天你们中的多数人将离开这里,将毅然地奔向理想的、艰苦的、未知的、人生的远方!

希望你们将来能走向事业的远方,我似乎看到你们的远方将是色彩斑斓的。深蓝的天空和海洋或许是你事业的远方;或许你从事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或许你从事先进制造,无论如何,你们都会把绿色带给远方;或许你穿着白大褂,生命就在你心中、在你手上;远方或是红色的。或许你是官员,希望你成为改革的弄潮儿,在不断革除时弊的过程中,或许你在远方有机会让老百姓生活得更有尊严。为官可别忘了政治伦理,要懂得穷人,懂得草民。

你们事业的远方肯定和世界及国家的远方联系在一起,希望未来母校能够看到你们参与人类社会和国家重大发展进程的宏大叙事。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智能、生命等科学的飞速进展有可能把我们带向神秘的远方,有些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追求超能、长生,人类在这条道路上还能走多远?最近几年,国际上经济颇为萧条的时刻,我们国家的发展依然强劲,国内外都有人谈论“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我们还能走多远?这些年,一方面人们觉得“民主是个好东西”,另一方面又懂得民主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民主和自由——在中国还能走多远?这些年,中央强调社会创新管理,我们距离一个健全的公民社会还有多远?这些年,中央强调对腐败“零容忍”,我们距离清廉的社会还有多远?

人生的远方,不完全在于你能够挣多少钱,有多大的权,成多大的名。你们之间的多数人未必能在钱、权、名方面走得多远,但你们却可以抵达心灵的远方。校友王争艳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她用善良抵达人生的远方。我们09届毕业生胡飞到达神农架苍茫的大山里资教,她的知识和汗水带来孩子们的微笑,孩子们的微笑使她到达心灵的远方。即便那些你都难以做到,你依然可以到达远方。你们03级的一位学长,在华为工作三年,存了几个小钱,然后就踏上了辞职环球之旅。一部脚踏车、一个背包、一顶帐篷,再配一把吉他。旅行“并不只是精彩瞬间的堆砌”,他在数千公里海岸线上的义工,和仰望星空的无数夜晚,那显然是人生的苦旅,但却是心灵的远方。

同学们,你们是否思考过将要把什么带到远方?

你们要把人文情怀带到远方,那是一定不能少的,不管你为学、为商、为官。能如此,你们不枉在华中大几年所接受的文化素质教育。你们要把诚信带到远方,且不说学术、商务,即便娱乐、体育也不能没有诚信。正在进行的欧洲杯,在诡异莫测的小组赛最后一轮,还是体现了诚信与文明;你们要把互信带到远方,今天的中国社会太需要了!如果我们的社会对教育和医疗都不再有互信,中国又何以崛起于远方;希望你们把独立的人格带到远方。独立人格需要真实,需要正直,不要虚伪。你们的学姐李娜不就是一个很真的人吗?要挺起你们的脊梁!最后,我还想请你们带一点浪漫去远方,那就是喻园四季的四华。你们要像喻园春天的桃花,尽情地绽放,无须问到底为谁妆、为谁容,连春雨和东风都会知晓你们的热情和奔放;你们要像喻园夏日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你们要把喻园的桂花带到远方,像她那样不羡娇艳,不慕华贵,然而那浮动的暗香,却长久地沁人肺腑;你们也要把喻园冬天的腊梅带到远方,像她那样冷眼笑看,凌霜傲雪,香韵却自苦寒来。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何以致远?

不要忘了,读书致远。尽管你们已经读过很多书,读书却是一辈子的事,阅读会给你智慧与精神,给你到远方的方向与方法;请记住宁静致远,浮躁不会把你带至远方,不要为眼前的名和利而耗尽你终生的利益;要知道“知止”可以致远,尤其走得很快的时候,稍微歇一歇,想一想,你会走得更远;你们要善于与他人协力,携手共进而更容易致远,神九的三位宇航员若不齐心协力,何以到达远方的天宫?

同学们,要想到达远方,还需要注意什么?

请注意,千万别在错误的方向走得太远。别在精明的方向走得太远,切莫以为别人都是傻子;别在抱怨的方向走得太远,多想想如何建设;别在仇恨的方向走得太远,人不能生活在仇恨之中;别在功利和俗气的方向走得太远,千万别嘲笑老一辈的执着和爱;别在自以为是的方向走得太远,而错把理想和情操当成天真;千万要注意事关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尤其当你作为一名领导者的时候。我们的国家曾经在文革的路上走得太远,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所幸今天我们的国家和党中央没让某些人走得更远。

请注意,记住为什么而出发。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我们总不能为了科技而科技,以致于忘记了对科技目的的人文拷问;总不能为了利润而利润,以致于忘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总不能为了国家的发展而发展,以致于忘记了发展的根本与要义;总不能为了特色而特色,以致于忘记了本应遵循的原则和前进的方向。

也请注意,同学们,到远方的路上,也不必走得太快。印第安人知道,不要跑得太快,要让灵魂跟上。今天的时代似乎在拷问我们,可不可以在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道路上慢下来,让精神回归?

也不必太刻意追求,一定要走多远。常常仰望星空,那就足够远了!

亲爱的同学们,勇敢地走向你们事业的、理想的、人生的、心灵的远方吧!向母校,向过去,向根叔的唠叨——告别

亲爱的2011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

在你们完成学业并走向未来的时刻,首先,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前两天,我看到你们歌之,唱之,舞之,蹈之,哭之,喊之,泼之,醉之。我知道,你们在以你们的方式迎接未来。我知道你们高兴,激动。月初,总书记来到我们的校园,同学们在欢呼激动之后,又深情地畅想华中大的未来;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友、你们的娜姐刚刚在法网夺冠,那是我们共同的喜悦。高兴雀跃之余,你们可没忘记想到学校红土网球场的未来。

最近我参加了你们“畅想未来”的活动。我知道了你们中的陈超在中央电视台“主持”未来;刘乐在学校“导演”未来;有的同学准备到西部大企业的车间中“绘制”未来;有的将要到部队里去“保卫”国家的未来;还有的同学打算“创业”未来„。我突然有所感慨,华中大的教育开始变得生动起来、饱满起来!那生动和饱满将带给更多学子美好的未来,也将成就华中大的未来!其实,过去的几年,你们一直在以不同的方式迎接未来。同学们在党旗领航下、在大别山的小道上、在“医疗下乡小组”的义诊中、在“黔途爱心团队”的跋涉中,迎接未来;你们在人文、科学精神与实践、华中大校友的讲坛中迎接你们的未来;在联创团队、记者团、读书汇等社团活动中迎接未来;在瑜珈山麓、森林公园,东湖畔、青年园,在小径里、石凳上,亭阁中、荷塘边,梧桐下、垂柳旁,腊梅中、桂香里,你与你的他(她)一起梦想着未来。我看到你们通过记录过去而迎接未来。我看了时间先生导演的电影《华科的秘密》,看到了刚刚公映的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断弦》。我看到一个同学去九宫山“单骑走天下”的记录: “什么是绝望,是一次次有了希望时却发现只是错觉;什么是挑战,是在看不到希望和前路时依然的坚持;什么是勇气,是孤独挺进中旁人给你的一句‘加油’!” “人生总在颠簸中前行,其意义就是在面对困难险阻时不断去征服。”从你们记录的过去,我看到了华中大学子的未来。我注意到你们迎接未来的感悟。你们中的一位同学说“走出大学,我们什么都不是了,不再是天之骄子,不再是象牙塔中高材生,我们只是一颗螺丝钉,需要用螺丝钉的精神去在社会中发挥作用。”还有的说“走向不平凡的第一步就是承认自己彻彻底底的凡人一个。会有焦虑,会有愤怒,会有伤感,有难以掩饰的胆怯,甚至是无法平息的嫉妒、令人作呕的虚荣以及毫无顾忌的贪婪。”说得真好!我为你们骄傲,你们成熟了,但是我还是想多几句关于你们未来的叮咛。

近年来,我有所感悟,教育一定要面向未来。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有一段很精彩的话:“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日新。”“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希望你们毕业之后,依然少年,依然要面向未来。为了你们自己,为了未来之国。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的未来一定与国家的未来联系在一起。三十多年来,我们的国家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还没有完全趟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那条河。未来,前面是否还有石头可摸?党和政府号召创新社会管理,我们如何能有一个健全的公民社会?未来是否有你的一份责任?同学们,请你们关注,科技的发展会给社会的未来、你们的未来带来何种变化。你们是否准备好了如何面对未来波澜壮阔的能源革命、不可思议的生命科学?还有似乎无止境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或许,不久的未来,你们就可能得到物联网、云计算而致的享受,你们就可能尝试器官再生、个性化医疗的成功。这些技术可绝不是浮云,相反地,能够很好地运用它们、驾驭它们,你们或许真如“神马”,能驰骋在天际,遨游于云端。

同学们,你们一定希望拥有一个美好、幸福的未来。未来的美好和幸福在哪里?要想有一个美好灿然的未来,先使自己的内心美丽起来。最近中国青年报详细报道了我们的校友、你们的学长占美丽执着地投身于垃圾处理的平凡事业。看看那平凡事业中的不平凡事迹吧,你们一定会感动。她内心的美丽和强大使她非常自信:“花开的时候,我最美丽!”未来的幸福在内心的安宁,在自身的和谐。你堂堂正正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你就能守住内心的安宁。你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你不需要在别人面前说你爸是谁。未来你们可以在不断努力拼搏的过程中自然地实现自我,但切切不要偏执的自我实现。

未来的幸福在感恩和报答。成功既需要贵人的提携与相助,又需要众多普普通通人的烘托与帮衬,那都值得你感恩。懂得感恩,你一辈子或许有贵人相助;知道感恩,你未来的生活将充满阳光。至于你伟大的母亲,你更要感恩,更要报答。母亲的伟大不在于她有多大能耐,不在于她有多么完美,更不在于她有多么高贵。你们一定知道被网友称为“暴走妈妈”的、平凡的陈女士,咱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陈孝平教授和她一起创造了不平凡的奇迹。为了孩子,其实很多母亲都有可能做那样的事情。未来你赚了钱,常常寄点钱回去补贴父母,即使他们说有钱;未来你条件稍好的时候,把父母接过去享享清福,即使他们说不习惯;未来偶尔亲手做一点他们想吃的饭菜,即使他们说不用你做;更要常回去,量量他们的血压,看看是否有骨质疏松,即便他们说感觉还好。

同学啊,感恩和报答可是你一辈子的为人之要。同学们,看清未来不容易。未来是矛盾的,神奇的,难以言说的。某些未来是很确定的。一方面意味着事物发展的规律终将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另一方面意味着,你时时在不知不觉中确定你的未来,未来就在眼前的努力与拼搏中。然而更多的时候,未来是不确定的,有时候甚至是那么不可思议。我年轻时也憧憬过未来能穿上白大褂,我还当过一个多月的赤脚医生,为乡亲的健康效力而感到兴奋的时刻还刚刚开始时,就被下岗了。后来差不多有机会走到医学院的门口时,我又被拒绝了。在失去理想中的未来时,我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未来。日后或许你们会逐渐明白,你很精细地设计自己的生涯、规划自己的未来,你是那么迷恋未来的某一目标,但很可能你迷恋的对象未来却不跟你玩。别难为你的未来。其实,你若真把自己的未来看得那么透彻,人生可能也不那么有意思了。华中大教给你大智慧,不教给你小聪明。任何社会都存在好些令人不满意的事情。一方面需要人们有质疑批判精神,另一方面更需要建设精神。未来,倘若一切都令你看不惯,你只知道毫无顾忌地怀疑一切、批判一切,却不知道如何建设,那你很可能被边缘化。不要嘲笑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不要玩弄人们对未来希翼的真诚。人间的美好需要你们去建设,社会的互信需要你们去呵护。

同学啊,华中大教给你质疑批判精神,不教给你犬儒主义。未来是大度的。少数同学可能在茫然、疑惑、不解、甚至痛苦中沉思着未来。也许过去你过分消遣和娱乐过未来,你浪费了不少宝贵的光阴,今天方知往事不堪回首,你不知道未来路在何方。站起来,前行就有路。未来依然愿意迎接你,依然愿意把你拥入怀中。同学啊,华中大教给你雄起,不教给你趴下。亲爱的同学们,关于未来的话太多。最后我还想叮咛一句,未来要说真话。你如果说真话,别人会倾听。你如果说假话,或许只有风会听。华中大教你对人说真话,不教你跟风说假话。

上一篇: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下一篇:其实我们本没有必要这样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