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评价(共8篇)
少年的你评价 篇1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少年的你》观后感_《少年的你》影评大全精选5篇,希望你喜欢。
《少年的你》观后感1
这绝对是一部命运多舛的电影:原著被爆抄袭东野圭吾,被迫退出柏林电影节,上映前又火速撤档,在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的修改、审查和妥协后,又在前几天草草定档10月25日。电影市场如此动荡的一年,这片也只是一个稍显可惜的牺牲品罢了。光就自我审查开始,这部电影,就注定是一部“残缺品”,就算舞姿多么优美,镣铐依旧存在。这就是我战战兢兢地走进电影院的原因,一想到我没法看到创作者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这就会让我极其纠结。但《少年的你》非常特殊,我看得见它的妥协,它的殷勤,它的讨好,它的“支离破碎”。但在这些不完整背后,我却依旧看见了主创团队想要表达的东西,他们的坚持,以及那种埋藏于影像之间,永不消散的生命力。
一开场,是属于周冬雨的个人秀。英语课上的playground被翻译成乐园,在“曾经拥有”与“曾经失去”的两种语法间,陈念看到了自己的缩影,也看见了过去,在连续两个极具张力的面部特写后,影片正式开始。这个开场的设计已经足够出彩,但全亏周冬雨,因为她在这短短几十秒的表演,我已经完全被带入了电影,然后在接下来的134分钟里,再也没有脱离出来过。
既然讲到了周冬雨,那肯定也要讲易烊千玺。当然,在讲这两人的表演之前,还得讲讲本片一个极其突出的影像特点——大量使用面部特写。从本质来讲,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粗暴的去拉进观众与角色的手法,演员与摄像机的距离,就代表观众与这个角色内心之间的距离。这是对角色长相、神态、表情和心理变化的赤裸裸的直观展现,不带任何掩饰。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对这两位新生代演员表演实力的挑战,实在是太大了....本片的面部特写甚至都将下部与额头排挤出画框外,只留下最细微的面部表情
但另一方面,抛去影像运动啊场面调度什么的漂亮话,导演曾国祥所要做的,就是把全片最好看最精华的部分呈现给观众(《小丑》也差不多是这个道理)。那么,这两人完成的到底如何呢?
大量特写聚焦于演员的面部表情,是一种极其冒险的做法
先说周冬雨吧。怎么说呢,如果当时本片在去柏林参展的路上不出意外的话,如果本片可以进主竞赛单元的话,那么咏梅的柏林影后很可能就真的不保了。周冬雨真的不负众望,让我非常讶异的一点就是,片中陈念这个角色和她平时生活中的性格几乎是完全相反的,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周冬雨很难去依靠单纯的“体验”去领悟这个角色,而是要靠自我揣摩,推测,以及片中彻底的自我重造。
在如此考验面前,周冬雨做到了,她完全变成了陈念这个角色。而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她在片中所表现的“高级哭戏”。由于角色特质,周冬雨在片中有十几场重要的哭戏,每一场哭戏,其背后所承载的环境,心境都不同,那种细微的情绪承接,她真的演出来了。这其中最深刻的一场哭戏大概还是陈念被人用排球砸的那场,当周冬雨在荧幕上竭尽全力去压制那种从咽喉里涌现的痛苦时,我完全被折服了。
那,易烊千玺的表现又如何呢?这么说吧,在这之后,他可以被称作是一个演员了,一个优秀的演员。真的很难去描述到底是周冬雨给我的惊喜最多,还是易烊千玺给我的惊喜更大。与周冬雨老练的经验不同的是,易烊千玺这一次的表演基本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无论是两者性格经历的贴合,还是演员年龄与阅历的恰到好处,这些都组成了易烊千玺的表演,这些东西,是随着演员所共同成长的。这一次,易烊千玺向观众证明,他有着一张非常高级的“电影脸”。
至于角色,有一个点我要说一下:在面对外界的各种暴力时,陈念和小北身上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应措施。一个是隐忍的哭泣,另一个是毫不屈服的暴力。在这两个截然相反的部分上,共同代表着他们对于成人世界那种幼稚的试探与反抗。而这种特性也成为了角色心理外在表现的最大化,所以周冬雨与易烊千玺是真的值得所有赞赏,他们真的让这种特性成为角感表达的重要部分,而非仅仅是流于表面的噱头。
真的,怎么赞赏都不为过。尤其是在影片最后两场极其重要的对手戏,只要稍微错那么一点,整部电影的情绪就真的整个垮掉。但他们做到了,他们撑起了整部电影,让每一场对手戏都如此惊艳,甚至那些极度失真的台词也被他们的表演所掩盖。我在座位上的所有叹息、哀伤与战栗,全是属于他们的。
但若是只有表演,是没法撑起本片“华语最佳”的资格的。那么,接下来我要着重去表扬曾国祥,和他背后那个用尽心思的电影团队了。
影像,其实说到底,还是影像意识。我在今年华语电影里,从来没有见过影像意识如此强烈的电影(哪怕让娄烨来可能都不占上风)。手持摄影的晃动,惊悚类型的融合调度,极度压抑的建筑空间,高度浓缩的蒙太奇片段,还有那种无懈可击的影像叙事意识。早些年还在拍二流烂俗喜剧,近些年拿出了一部较为不错的《七月与安生》,结果今年就拍出了一部在10s华语影史留名的《少年的你》。曾国祥的成绩,我想也只能用开挂来解释了。
开场女学生跳楼的设计就已经提醒了主创团队的野心所在:先是通过英语听力隔绝外界声音,然后只通过视觉传递信息。在陈念下楼查看那一段简直是标准的惊悚片调度模式,俯拍与仰拍的切换,加深个体与群体的对抗,人物与建筑的关系暗喻,快速切换的聊天信息(我竟然看到了德尼罗的微信头像),通过手机这个媒介所放大的面部特写,照片在我们眼前飞速闪过,而这时,“少年的你”片名出现。可以说,这是我今年在电影院所看到过最具力量的电影开场了。
除去我在开头所讲过的面部特写手法,本片在建筑空间的关系展现也是相当值得一提。曾国祥在这一点上充分暴露出了HK出身的特质(我怀疑取景重庆也是这个原因,两地的城市建筑风格太像了),那些城市间的楼房,封闭的教学楼,垂直延伸的台阶,景深对比的高架桥,这些建筑元素共同构建出影片压抑逼仄的情感氛围,也在很大程度上暗示了陈念与小北在这个社会共同的处境。而灯光则再度加强了这类元素的运用:陈念与小北对手戏时的霓虹光线,座位上红墨水的冷光特写,加强景深的空间光效,以及最后押运车上柔光的流动。也许是今年华语电影圈最棒的光线处理。
然后是剪辑,同样,华语最佳剪辑,没谁了。尤其以蒙太奇叙事为例,最能体现剪辑的功底:第一场蒙太奇关于陈念和小北的生活对切,考试与麻将,庄严宣誓与地下斗殴,这是一种极其优秀的内核影像表达,极度失衡的社会,就这么藏于技巧之下(在这之后也多次用到本手法,比如拆高考试卷后立马剪挖掘机那里)。而后在高考结束之后那场交代人物状态的蒙太奇也是极尽老辣的技法表达。至于审讯室的那场交叉剪辑,可以算作华语电影高光时刻,真正的“影像——表演”至高荣光。
摄影,主要以手持为主,可以说深得娄烨精髓,精确的用那种晃动去捕捉到人物最为真实的状态所在。当然本片的手持还是要比娄烨的要温和许多的。音效,极其出彩,声音作为情感传递媒介在本片的价值被最大化,表扬黄铮(好像这人还是《金陵十三钗》的音效设计师)。至于配乐,这么说吧,优秀的配乐永远不会喧宾夺主,自然而然地流露感情,只消片刻,就将观众彻底拉入电影的氛围中。
曾国祥,周冬雨,易烊千玺,许月珍,贝尔,余静萍,黄铮,还有在幕后工作的众多人员,他们各自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到了肉眼可见的最好,而后又共同让电影变得如此优秀且完整,哪怕是在其删改后。那些妥协,那些无奈,那些倔强,还有他们所要喊叫的,爆发的,都留在了他们的电影里。那些珍贵的部分到最后,都凝结成了蓬勃的生命力。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礼赞。
争论会过去,而影像将永恒。
《少年的你》观后感2
走进电影院之前,本以为这是一部青春疼痛片,会着墨于他们无关痛痒的少年时期。但当我坐在厅内才发现,这个故事,其实离我们很近,大概是每个人生活中都或多或少会经历过的,每个人都曾有过逆境,也曾像他们一样勇敢地迈了出来。
在正好的年华里,陈念与小北经历了本不应承受的痛苦与折磨。男女主演技都在线,让人能很快的融入角色产生共情,小黄鸭一个女生能剃寸头真的很敬业了,还有这次也确实被千玺弟弟惊艳到了,小孩真的不错,看过十二时辰,这次又看了少年的你,两种角色跨度很大,并且也都驾驭的很好,希望弟弟以后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加油呀。
说说感想吧,我曾经也有类似的经历,直到现在仍然不愿回忆的痛苦,陈念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她有小北,可是我没有……
还好一切都过来了,我毕业了,我有了自己的工作,我有了爱我的人,我养了三只狗狗,我现在很好,我也能坦然地和那段不美好的回忆说再见。我一直在努力生活。
无论身处于怎样的逆境中,却依旧心怀希望,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所带给我的感动,心怀希望,黎明终将到来。
无论是陈念,还是小北,还是屏幕前的你我。
惟愿一生顺遂。
戏里戏外,皆是人生,是戏中的角色,好像也是戏外的我们,时而融合时而分离,世间变化万千,初心始终如一。
《少年的你》观后感3
不多说废话,先说优点,再说缺点。
第一:“脸部”
面部,是人类情绪最集中的地方,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1.周冬雨给胡小蝶披上校服,回头凝视正在拍照的学生,那个瞬间被一个手机屏幕定格,下一个镜头,“少年的你”四个字出现在屏幕上。
2.四字被群殴,周冬雨被混混的手下抓住,让二人亲吻,面对面贴紧唇部,是二位主人公的初次相遇。
3.周冬雨没有固定的住所,原因是她的母亲被骗去做传销,她售卖的劣质产品,恰恰是“面膜”。
4.片中虽然不乏打架和欺凌的戏,但每一次受到的实质伤害都体现在面部,也正是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让男女主人公二人更加贴近,结尾审讯室里的对视和玻璃里的面部倒影是全片的高光时刻(但我并不清楚为什么这个时候还有一些女生在笑)。
第二,镜头(指前半段)
1.胡小蝶跳楼,周冬雨下楼时,镜头猛地一推,从全景变成特写,再跟着周冬雨的脚步不断后拉,我的视线一下就被调动,不由得坐直身体。
2.周冬雨给胡小蝶盖上衣服之后,俯拍回眸特写,接教学楼上学生纷纷拍摄视频的仰拍镜头,个体和群体的对抗和压抑瞬间被展现。关于“人”和“建筑”的空间呈现,在压缩空间的逃跑戏中也有运用。
3.冷光座位上的红墨水特写⇒ 暖光(回忆)胡小蝶脸部特写环绕镜头,手机屏幕周冬雨面部特写⇒ 胡小蝶面部特写很有意思。
4.女二号小团体的审讯戏,以太阳和云层的空镜头作为过渡镜头,之后审讯室内的打光是自下而上的光,审讯戏结束之后,有以太阳和云层的空镜头作为过渡镜头结尾,审讯室内的冷光和自然太阳暖光的对比很出色,非常厉害的情绪营造。
5.和警察老师的谈话戏,以周冬雨背对几个大人的镜头作为开场。周冬雨虽然在前景,但她的部分却是被虚化的,说明权力主体在后景的大人们身上,之后的几个正反打镜头里,周冬雨和“大人们”都没有交集,唯一形成双人镜头的是周冬雨和班主任同框,但即使是同框,班主任还是处于虚化状态,说明周冬雨对他并未产生信任关系。
6.周冬雨和四字的关系递进:从相遇的面对面正反打,到接触的四字想侵入周冬雨画框但并未成功,再到前后行进的同框虚化,到受伤后同床的真正的two shot,虽然没有用台词明说,但二人的关系确实是清楚地展现了出来。《忠奸人》里德普和阿尔帕西诺的关系递进的人物镜头和本片有些相似,但那部更高级。
第三,情绪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评价《少年的你》,我可能会说“只有情绪,没有人物”。这并不是在否认周冬雨和四字的表演,而是导演的意图就是这样。第一部分我说过本片一直在强调“面部”,其实还有一个部分,那就是“脚部”,“面部”是集中展现情绪,“脚部”则更多的是为了调整情绪的节奏而出现。面部和脚部,一个是情绪的爆发点,一个基本上看不出明显的情绪,二者的交叉配合,像音乐一般美妙。
优点说的差不多了(其实主要是我只能记得这么多,不像有资源的电影可以随时拉片),简单说说缺点。
第一,前后两部分割裂太大,前半段是优质电影,后半段沦为三流悬疑片;第二,台词实在有够恶心,我在金羊群里说“如果这部电影改成无台词默片,我一定会给五星”,这种抄袭东野圭吾的矫揉造作的十八流女频网文台词让我一阵阵反胃;第三,铺设的主题太多太杂,结果哪一个都没有真正弄好,有些可惜。
结语
作为初中时代被欺凌过的肥宅,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的确有一些共鸣,也会突然出神,想起一些并不美好的回忆,但还好已经过去了。这种电影的出现无疑是很好很好的,但今天看电影的时候,满场的欢笑和屏摄一下就把我拉进现实。是啊,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少年的你》观后感4
目前为止片子的评分是8.7分,但我相信不止一个人觉得它不值这个分。
片子以校园暴力作为选题,比较新颖,符合当下的校园问题。但校园暴力只出现在影片的前半段,后半段基本在演一场刑事案件,除了镜头和音响在提醒我这是一部电影,我差点以为在看普法节目。
影片的特点在于镜头时长都非常短,配合大量特写。导致电影越来越赶,到最后基本成了快闪,结局愣是没看懂。要不是通过最后荧幕上打下的字才知道陈念自首了,我都搞不清楚发生了啥,比上课听老师讲ppt还云里雾里。
而且电影的重心不知道在哪,说是爱情片又不是爱情片,说是校园暴力结果霸凌别人的被杀了,说是刑侦片又不是刑侦片。要说探索人性吧…女主角考了632,结果回去自首了,这本是很纠结的一个事,但因为周冬雨在片中哭戏太多了,直接弱化了她在这段的情绪,看上去很干脆的就同意警察去自首了,根本都算不上对人性的阐述。
影片还有Bug,陈念在高考时矿泉水瓶放在桌上,还拧开喝,要知道高考矿泉水瓶是不能放桌上的。
有些地方说教意味太浓了。黄觉演的警官本身作用无多,出现几次基本都在说教,第一次吃火锅他说“人长大了才学会同情…(校园暴力)不只是那么简单”,影片最后还要加一段易烊千玺对制止校园暴力的呼吁。
电影对于青少年暴力事件刻画十分细致,可在片中的另一些方面,却遮遮掩掩含混不清。含糊其辞的解释了魏莱的家庭影响了警方和校方,却没有阐述这就是社会的黑暗面,掌握在一些成年人手中的权利间接成为了校园暴力无法解决的屏障。
我看到这部电影排名前几的高赞评论谈到的都是对校园暴力的感想,即使结合自身经历,也只能算是观后感,与电影无关。只能说让你产生共情的是校园暴力,不是这部影片。
导演是想把片子拍好,可是太刻意了。太刻意了。导致影片的故事都没有讲好。
周冬雨穿监狱服那一幕我看到了。但是闪得太快了,让人云里雾里。说我傻就傻吧,再傻也不跟你们撕逼,就这样。
对不起大家,我必须要在这里挂一个人,因为他太可怕了,我都不认识他他上来骂我sb,关键还跑去我其他影评里骂我。所以他骂我我要在这光明正大骂他傻B
顺便给他点建议。他要是能把翻我空间这个精力放在他的工作中,就不会隐藏在网络背后,活得那么悲哀了吧。
《少年的你》观后感5
终于看到《少年的你》了。
之所以说“终于”,是因为我与这个电影擦肩而过了两次。一次是在今年年初的柏林电影节,三部最期待的华语影片最终只看到了《地久天长》,《少年的你》和《一秒钟》一齐失踪;另一次是今年6月,满心期待上映时可以看到这部电影,却在临近几天传出撤档的消息。
所以这一次,我买了全国最早的9点场的票,生怕再有什么闪失,又错过这部片子。因为这是一部粉丝向的电影,按照我写评论的惯例,在文末晒出电影票,证明确实是亲自走进影院观看,没有刻意吹,也没有故意黑,会保持一个比较中立的态度。
看完《少年的你》走出电影院,我感觉有点恍惚,不清楚这是不是想看到的《少年的你》的样子。它很真实,又有点生硬。真实在于它对暴力、人性和迷茫最直观的展现,虽然在看预告片时就已经提前感受了电影写实风的质感,但最终呈现在大银幕上还是会令人心惊。
生硬在于电影片头片尾求生欲极强的“和谐导语”,以及一看就是后配上去的美化教育和法律制度的台词。我实在是太讨厌现在电影结尾处非要来上一段宣传片了,这可能都是为了过审的无奈之举,但我还是想对审片室里的那帮人说,谁惯出来你们的臭毛病?想把每一部电影都变成公益广告?真恶心。
《少年的你》最终还是妥协了,我相信原来的版本会更加灰暗,也更加令人心疼。至少目前版本中很多人的表现还是太热情了,比如那个大多数镜头中都被模糊处理的班主任,很多台词都对不上口型,我相信他在原版中会是一个很冷漠的人,如果他对学生有哪怕多一丝的关心,事情也不会变成最终这个样子。
陈念问小北:你可以保护我吗?同样的问题问自己,我们其实根本没能力保护这样一部电影,戏中从头至尾呈现的无力感也带到了戏外。我们没办法改变校园欺凌现象仍然存在的现实,甚至没办法完整看到一部讲述这个题材的电影。
到最后,陈念和小北还是用自己坚持的方式改变了现状,也同时改变了彼此的生命。曾国祥在尾声部分做了很多诗意化的处理,可能也是想淡化结局的惨烈。与国内同类型的一些讲述校园霸凌题材的作品相比,《少年的你》无疑更绝望,也更现实。
可是这一切又能怪谁呢?怪那个婊里婊气的魏莱?可她同样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还是怪在孩子成长中近乎于缺席的陈念母亲?可她在生活中同样是一个失败者,甚至不敢光明正大地走在街上。每一个人都活得不容易,内心压力的积累只能化作怨气、嘲讽与愤怒,施加给身边的人。
这个时候,就凸显出了小北的可贵。他没什么文化,但是有一颗想要学习的心,有还一股倔强和狠劲。也许是从小太缺少爱,所以当他获得哪怕一点点温暖,都会永远记在心上。陈念问她:疼吗?她是第一个问小北疼不疼的人,也是第一个值得小北去牺牲的人。
易烊千玺表现的很好,他为小北赋予了一种在成熟与稚嫩间徘徊的少年感,而这正是这一角色最重要的特质。其实启用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带给影片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将影片打上了“粉丝电影”的标签。粉丝电影大多数都会崩盘,除非爱豆的表现获得大众认可。
但至少在这一部中,易烊千玺的表现还是蛮令人惊喜的。我特别喜欢的一幕,不是一些声嘶力竭的场景,而是小北睡在沙发上,陈念问她:“硬不硬”?这句台词其实并没有开车,小北一开始是理解错了。这时候易烊千玺有点笑场,但还是忍住不笑,这微妙的表情让我觉得他很可爱,也很有灵气。他在诠释小北的过程中没有一味地突出人物的悲痛,反而增添了一些可爱的瞬间,使得小北这个人物更加地鲜活。
周冬雨的角色我倒没有太多感觉,基本上是平稳发挥。倒是尹昉演的警官戏份不少,其实刻画他的心路历程,同样应和了影片成长的主题。他代表着刚刚从少年过渡到青年的群体,虽然身为一名执法者,但还是会有少年人的意气,在二者之间纠缠,行事逻辑可能会有点奇怪,但确实比较真实,我相信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执法者存在。
其实《少年的你》在原著阶段就有很大的争议,作者玖月晞据说是融梗,主人公陈念和北野不论是性格身世还是经历,都和《白夜行》的雪穗和亮司有着皮不似骨似的关联。后来北野献身替罪的时候又会让人想到《嫌疑人x的献身》天才数学家为心中的白月光替罪。
不过作为一篇电影评论,我暂且不去理会原著的融梗行为,这一点之后会得到大众更公允的评价。单纯从电影本身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改编的还比较成功,虽然还是有点散,当中很多场景会令人觉得有冗赘的感觉,但一些核心场景的爆发力还是很强烈的。
曾国祥的野心挺大的,他一方面希望展现一段独特的情感故事,一方面又希望展现少年人成长的心路历程;一方面希望为拒绝校园欺凌现象发声,一方面又希望全景式地展现高三学生从备考到高考的全过程。
这么多的内容放在一部电影里面,比例很难协调,最后的效果也显得有些支离破碎,如果能就当中一条线和两条线讲的更紧凑,应该会更好。当然作为曾国祥的第二部独立导演作品(其实《妖铃铃》也是他导演的,吴君如只是来充数),而且是第一次脱离陈可辛的调教来完成拍摄,有现在这样一个完成度已经不错,值得鼓励。
小北在成长,陈念在成长,警官在成长,易烊千玺在成长,曾国祥的创作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
只要成长,就还有希望,不是吗?
少年的你评价 篇2
1 评价青少年睡眠障碍的重要性
睡眠障碍指睡眠量的异常及睡眠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 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 睡行症等[3]。睡眠问题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研究表明50% 的在校学生存在睡眠不足, 许多国家报道青少年睡眠障碍发病率较高[4], 约为10% ~ 38%[5,6]。青少年睡眠不足不仅影响生长发育, 还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神经功能, 从而导致疲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抑郁、自 杀和药物 滥用等心 理行为问题[7,8,9,10,11]。准确评价青少年的睡眠状况是探讨青少年睡眠障碍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的前提。目前, 青少年睡眠状态评价方法很多, 主观评估方法多数是测量主体的主观感 受, 常用的有 匹兹堡睡 眠质量指 数 (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和爱泼沃斯嗜睡量表 (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 , 还有其他辅助性问卷和量表用以筛查睡眠障碍患者, 如睡眠障碍问卷 ( Sleep Disorders Questionnaire, SDQ) 、睡眠日记 ( sleep dairy) 等。为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客观评估方法也常被使用, 如多导睡眠图仪监测 ( polysomnogra-phy, PSG) 和体动记录仪 ( actigraphy, ACT) 等。
2 青少年睡眠障碍的客观评定
2. 1多导睡眠监测多导睡眠图监测 ( polysomnogra-phy, PSG) [12 - 13], 又称睡眠脑电图, 是诊断睡眠障碍的金标准, 是睡眠呼吸暂停诊断分型、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价治疗效果不可缺少的工具。PSG是一个连续记录夜间睡眠多种生理参数的诊断工具, 包括脑电图 (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眼电图 ( electrooculo-gram, EOG) 、肌电图 ( electromyogram, EMG) 、心电图 ( electrocardiogram, ECG) 、气流交换等指标。它不仅能够判断睡眠结构和进程, 还能提供睡眠期的脑电变化、呼吸和心血管功能等信息, 为睡眠呼吸障碍疾患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同时也用于睡眠和梦境研究以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诊断。虽然PSG能够客观、准确地分析睡眠及觉醒状态, 并对睡眠进行分期, 但因其不能在自然状态下记录睡眠, 故在临床应用受到局限。此外, PSG检查需要在睡眠实验室进行, 仪器设备昂贵, 检查费用较高[14], 故不适合在基层医院使用, 也难以用于青少年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
2. 2体动记录仪体动记录仪 ( actigraphy, ACT) [15]是一种连续记录肢体活动情况的睡眠监测系统, 能够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条件下, 进行连续的睡眠 - 觉醒状态监测, 适用于一些需要较长时间监测才能明确诊断的睡眠疾病。ACT在外形上类似于手表, 通常放置于腕部, 同PSG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较高[13]。ACT成本低、用时短、监测方便, 已被作为诊断睡眠疾病的一种推荐性辅助检查手段[15], 且已确定可用于不同人群[16]。虽然ACT应用于临床多个领域, 但其仍有不足, 如需要培训体动记录仪的使用方法及其计算机软件的数据分析, 由于相关费用和设备可用性的实际问题, 体动记录仪不适用于小样本[14]; 另外, 还具有分析软件的局限性, 运动伪影, 以及无法评估静态运动等不足[17]。在静态活动中ACT常会错误地将其记为睡眠状态, 从而降低ACT监测睡眠的特异性, 故ACT不能单独诊断睡眠呼吸障碍疾病。
2. 3多重睡眠潜伏期试验多重睡眠潜伏期试验 ( 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MSLT) [18]最早由斯坦福大学Carskadon MA等提出, 是发作性睡病的客观试验方法, 被当前临床上视为测定白天嗜睡的“金标准”。根据国际发作性睡病的诊断标准, 在5次试验中, 平均睡眠潜伏期 < 5 min或睡眠开始时出现≥2次快速眼动 ( rapid eye movement, REM) 可作为发作性睡病 ( nar-colepsy) 的诊断标准[19,20], 同时结合临床资料。MSLT诊断灵敏度为84% , 特异性为96% , 国内外应用广泛, 它不但有助于发作性睡病[21]的诊断和鉴别, 同时对原发性嗜睡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皆有诊断价值。但MSLT需在实验室条件下使用[22], 且不适用于8岁以下儿童, 不能建立正常测试时间 ( 8: 00 ~ 18: 00) 以外的正常和异常的睡眠潜伏期; 使用前1周测试者需保证有充足的睡眠, 对于睡眠时相延迟障碍或轮班工作障碍的患者, 在测试时可能出现的睡着现象, MSLT可能无法做出解释。
2. 4觉醒度维持测试觉醒度维持测试 ( Mainte-nance of Wakefulness Test, MWT) [23]是由美国睡眠医学学会推荐, 用以评估继发性嗜睡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持续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MWT是临床上用来测量主体在非刺激性安静的环境下, 在给定的时间内保持清醒能力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应用MWT前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如咖啡因、烟草等, 以确保测试结果不受药物或其他物质的影响。相比于MALT的诊断目的, MWT可能更具有生态效应,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努力保持清醒的情况比必须快速入睡的情况常见。MWT也需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22], 应用于实际工作环境中效果较差, 且其在儿童或青少年人群中的正常值尚未确定[24], 故不适用于现场大样本青少年人群测试。
2. 5昏暗灯光下褪黑激素释放试验昏暗灯光下褪黑激素释放 ( dim light melatonin onset, DLMO) 试验是直接评估青少年睡眠时相延迟的方法之一, 临床上用褪黑激素的释放来评估睡眠发生或偏移的相关问题。DLMO有助于判定个体是处在24 h光 / 暗周期中, 还是处在自由运行状态, 也有助于评估处在24 h光/暗周期的个体时相节奏的延迟或提前。Crowley等[25]对33名青少年周末睡眠昼夜时相延迟的研究发现, 青少年睡眠时间延迟和DLMO延迟有关联, 昼夜相位延迟的时间是DLMO时相改变的时间。Rahman等[26]的研究发现尽管睡眠计时延迟了, 但DLMO评估的昼夜时相时间是正常的; 另外, 青少年昼夜时相时间是否类似于周末睡眠觉醒时间的转换尚不清楚, 所以需要提高DLMO的特异性。DLMO可在临床或实验室条件进行, 但比较昂贵, 对于DLMO在家庭环境下的应用需做进一步的研究[27]。
3 青少年睡眠障碍的问卷和量表评定
客观评价方法虽然比较精确, 但大多需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要求严格, 耗时, 且操作不方便。问卷和量表相对较简单, 因此有的研究会选择准确性较高的量表进行测定, 或用量表和问卷筛选出有睡眠问题的个体, 再结合客观测量方法来进行确诊。
3. 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28] (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由美国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Buysse DJ博士等于1989年编制, 属自评量表, 评定被试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PSQI是经过验证和使用最为广泛的睡眠障碍评估量表之一, 也是国外有关研究和精神科临床评定的常用量表, 与PSG有较高的相关性, 广泛用于精神疾病、躯体疾病伴发的睡眠障碍 ( 如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 、原发性失眠及其他非临床研究[26]。PSQI量表虽在国内得到广泛使用[29], 在成人中使用的信效度也已得到确定, 但其在青少 年人群中 的信效度 还尚未得 到证明[30], 且仍未建立常模。既往研究多以刘贤臣等[31]1996年基于正常成人数据推荐的临界值作为睡眠障碍的检出标准。然而该临界值使用已近20 a, 不能科学反映当前正常成人的睡眠质量, 在样本代表性等方面也不具备常模数据的说服力。
3. 2爱泼沃斯嗜睡量表及斯坦福嗜睡量表爱泼沃斯嗜睡量表 (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 由澳大利亚墨尔本的Epworth医院设计。临床应用结果表明, ESS是一种十分简便的自我评估白天嗜睡程度的问卷, 也是国际公认的一种较简易的嗜睡评估表[32]。该量表共11个条目, 可应用于青少年睡眠问题的研究[33,34,35], 是常用的主观性嗜睡评价方法, 但是国内对ESS评分用于筛查和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存在争议[36]。国内目前应用的ESS系由国外直接引进, 然而ESS设计乃基于西方人群的文化特征和生活方式, 因此, 其是否适用于中国人群也存在诸多疑问[37]。如相关研究[35,38]将ESS中“开车等红绿灯时是否出现嗜睡”替换成“做家庭作业或进行测试时是否嗜睡”, 因为这和“午饭后 ( 未饮酒) 安静坐着时”一样, 对大多数中国青少年来说并不适用, 所以这2项的评分可能不准确。
斯坦福嗜睡 量表[18] ( Stanford Sleepiness Scale, SSS) 也用于评估嗜睡水平, 但它测量的是某个时间点的嗜睡水平, 由于ESS侧重于自评行为, 所以在临床研究中更常见。
3. 3阿森斯失眠量表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阿森斯失眠量表 ( Athens Insomnia Scale, AIS) 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于1985年设计, 共8个条目, 用于最近1个月睡眠障碍的自我评估, 由于其自测结果准确和使用方便, 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现已成为国际医学界公认的评价失眠的标准量表[39]。阿森斯失眠量表只是针对如何测评失眠程度, 对于临床上其他睡眠障碍的测评比较局限, 且AIS在青少年人群中应用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检测[40]。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 ( Insomnia Severity Index, ISI) [41]是对最近2周自我认知失眠症状的自评测量工具, 共7个条目, 简单方便, 经验证效度较高, 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中, 但有研究发现其分数界值在最近和以往的研究中有差异[37], 所以其准确性需进一步研究。Chung等[39]对1 516名青少年的失眠进行评估发现, AIS和ISI较相似, 但ISI对于“醒来太早”的评估与自评睡眠和临床医生对终端失眠的评估有效性相同, 而AIS判别失眠能力较弱。
3. 4睡眠日记和功能性睡眠问卷结果睡眠日记是一个最实用、最经济、应用最广泛的评估睡眠的方法, 可用于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 使用简单, 可了解患者1周睡眠模式的情况, 获得患者夜间睡眠的变化情况以及睡眠障碍持续存在的原因 ( 如白天有无午睡或服用药物情况) 。虽然睡眠日记作为一个重要的临床工具, 常用于睡眠障碍 ( 如失眠) 的行为治疗中, 但其记录的睡眠频率和持续时间容易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系统误差, 所以在使用睡眠日记时常附有睡眠时间表[12]。对于睡眠日记单独作为青少年睡眠测量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评估, 有证据支持睡眠日记在健康青少年日常日程中的短期使用, 但是对于日程不规律, 或有明显情绪问题的青少年, 使用睡眠日记在非上课日收集睡眠数据可能会有问题[14], 因此, 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睡眠日记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然状态下的睡眠情况,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每天记录睡眠日记的压力增大, 可能会导致其准确性下降, 所以睡眠日记的准确性尚未得到认可[42]。
功能性睡眠问卷[41] ( Functional Outcomes of SleepQuestionnaire, FOSQ) , 主要评估过度嗜睡对于日常行为和睡眠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广泛用于评估嗜睡所导致的功能状况, 被认为是测量与睡眠相关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FOSQ最常用于原发性睡眠障碍, 特别是睡眠呼吸暂停, 它不特定用于其他特殊的疾病。与ESS一样, FOSQ无法区分是由睡眠紊乱还是药物 ( 如阿片类) 使用造成的损伤。
3. 5其他问卷评价方法目前, 国外针对具体的睡眠障碍均有相应的问卷调查量表, 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syndrome, OSAHS) 相关的问卷、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问卷及儿童行为评定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等。这些量表均对儿童青少年睡眠障碍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睡眠障碍问卷 ( Sleep Disorders Question-naire, SDQ) 根据DSM - Ⅳ制订, 主要用于失眠症的筛查及流行病学调查; 睡眠障碍评定量表 ( Sleep Dys-function Rating Scale, SDRS) 用以评定失眠的严重程度;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 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Scale, CBCL) 是目前世界上较著名的儿童行为筛查量表, 易于操作, 评分简单。在青少年睡眠障碍研究中多引用CBCL中的睡眠障碍因子来分析[43,44]。
4 青少年睡眠障碍不同评价方法的比较
4. 1体动记录仪与多导睡眠监测的比较与PSG相比, ACT因监测方便、价格低廉及可长时间监测等优点而普遍应用于一般人群。在西班牙, Sanchez-Ortuno等[45]选择失眠者及正常志愿者各31名为研究对象, 同时进行连续3 d的PSG及ACT监测, 结果发现: 与PSG相比, ACT监测的睡眠延迟时间 ( sleep onset la-tency, SOL ) 要短, 对总睡眠 时间 ( total sleep time, SOL) 及睡眠效率 ( sleep efficiency, SE) 的监测与PSG相关性较高。Vallieres等[46]对加拿大17名患有慢性失眠 ( chronic insomnia) 疾病的志愿者进行PSG、ACT及睡眠日记同时监测, 收集4个晚上的数据 ( 包括治疗前2 d、治疗后2 d) , 监测结果显示: 与PSG相比, ACT与睡眠日记都过低评估了SE, 过高评估了总的觉醒时间 ( total wake time, TWT) 。ACT不足之处, 即实际的精确性不及PSG, 不能对睡眠进行深入的分期。Sadeh等[47]对正常人进行睡眠评估, 认为ACT的评估结果与PSG的相关性达78% ~ 95% 。这些研究结论都提示ACT能够有效地评估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入眠后觉醒时间; 能够提供个体典型的睡眠时间信息, 侵扰程度较PSG要低[38]; 而对于睡眠潜伏期参数的可靠性结论却不尽一致, 尤其在失眠患者当中[48]。而随着ACT装置技术及其软件的革新, 频率更高, 测量的灵敏度更为精确, 将进一步扩大其在临床和人群研究中的应用范围。
4. 2睡眠日记与体动记录仪的比较睡眠日记作为评估睡眠障碍 ( 如失眠) 的行为治疗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各研究机构制定的睡眠日记都不一样, 导致睡眠日记存在系统性的偏差和不可比性。在与ACT的对照研究中, Lockley等[49]报道睡眠日记所记录的上床时间比ACT早了1 h; 还有研究表明在小睡的次数及持续时间、夜间觉醒及睡眠潜伏期方面, ACT与自我报告的睡眠日记具有明显的差别[50]。由婴儿父母所报告的睡眠日记所记录的总睡眠时间平均比ACT多出1 ~ 2 h[51]。在无睡眠主诉的成年人及老年人自我报告的睡眠持续时间与ACT相比有着过高的评价[52]。
综上所述, 目前针对青少年睡眠障碍测量和评价的方法很多, 但还没有一种既简单又方便, 价格合理, 结果准确的方法。上述各种测量方法既有优势, 又各有局限性。实际研究往往将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如PSG结合ACT和睡眠日记, PSG和MSLT结合应用于青少年睡眠障碍的测定, 可以提高其精确性, 但后者需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ACT价格合理, 使用方便, 可操作性高, 但需辅以其他方法才能提高其准确性。量表相较于仪器测定可能更方便, 而且价格也便宜, 如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简单易行, 信效度高, 但是至今未建立常模, 准确性不够。EES项目少, 节约时间,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出适合中国青少年使用的本土汉化版本。
创新“少年君子”评价体系 篇3
一、评价体系背景
“少年君子”评价体系由注重甄别选拔功能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结合我校实际,早在2009年,学校就根据孔子思想精髓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提出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几年来,我们深入挖掘孔子文化经典,以孔子的“仁爱”精神为校魂,确立了古朴雅致的校训、教风、学风。学校根据“承儒雅之风,做君子少年”的理念,设计完成了成套的“少年君子”评价体系。力求通过不懈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民族情怀、世界眼光、气质高雅、知识渊博、举止大方、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
二、“少年君子”评价体系实施过程
我们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层面,把“少年君子”活动分设六个单元:一、衣冠整洁做少年君子,二、文明礼貌做少年君子,三、孝亲敬老做少年君子,四、诚实守信做少年君子,五、铸刚毅品格做少年君子,六、知荣明耻做少年君子。这六个方面分析每个年龄段德育教育现状,结合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主要考虑是要让学生“文质合一”、“内外兼修”、“知行统一”,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与高尚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恰当的礼仪行为,塑造完善的君子之德。
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根据每学月教育主题,春期设立了“爱心少年君子”,富有社会责任感,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学生典型;“自强少年君子”,家境贫寒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学生典型;“艺体少年君子”热爱艺术,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文艺、体育方面具有特长,尤其是具有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勇于进取、面对困难挫折能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等健康心理品质的优秀学生典型;“健康少年君子”,热爱生活,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学生典型。秋期设立了“孝心少年君子”,孝敬长辈,尊重邻里,诚实守信的学生典型;“诵读少年君子”,热爱国学,积极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孝经》等优秀经典篇目,坚持日日读经典,背经典并将经典的精神变为自觉行为的典型; “创新少年君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乐于创新,有小发明、小创造的学生典型;“安全少年君子”,懂得安全是生命的保障,懂得一些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的典型。
在各主题活动推进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些策略,比如召开班队会,撰写心得体会;充分利用班级文化阵地,营造“少年君子”主题班级文化;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礼仪教育、体验教育活动、校园志愿者活动;实施星级评价;利用多样表彰方式开展风采展示,树立学习榜样,营造积极氛围等等。
在每月初由学生代表宣读倡议,让学生明确做少年君子应达到的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自愿参与“少年君子”的评选,制定相应的“闯关夺星”计划,自备行动档案。班上的“君子小组”(四五名同学组成)、老师和家长,定期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评定,有一点成绩和进步就可拿到“一颗星”。月末,各班选出本月的班级“少年君子”,由班主任书写“喜报”,告知家长,家长在喜报回执单里填上对孩子的寄语,交回班级,由班主任将班级“少年君子”的喜报张贴在教室里。从班级“少年君子”里评选出校级“少年君子”,报大队部审核,大队部登名造册报学校行政会。经学校行政会讨论通过后,学校组织隆重的授牌仪式,由校长在全体师生前颁奖授牌,并与其合影留念。校级少年君子制作海报张贴在班级走廊上,每月“少年君子”的事迹介绍和个人资料将在“思贤”校报上刊登。这些措施增强了“少年君子”的光荣感,形成了人人争当“少年君子”的氛围,起到了以点带面的良好教育效果。
三、“少年君子”评价体系呈现的效果
“少年君子”评价体系是一个对学生的积极行为不断予以正强化的过程,是一个注重反复的训练与实践的循序渐进的“养成教育”过程,从而能使学生不断品尝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更大的进步热情和成长自信心,逐步取得更大成就。
5.2班学生余生文学习成绩不算突出,但他擅长体育,是校田径队队员,这次参加区田径运动会获得了50米跑第一名,还是校足球队的主力,他这次获得了“艺体少年君子”的称号。
6.3班的“自强少年君子”杨兆洪,由于疾病导致了腿脚残疾。但他并没有因为腿脚的不便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他成绩优异,生活乐观,体贴孝敬父母。上学,放学,都坚持自己步行,摇摇晃晃的身体摔倒了无数次,总是咬牙自己爬起来后接着走。11月,“自强少年君子”杨兆洪还参加了旌阳区的“阳光自强少年”的评选。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闪耀的明星,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先生指出:“我们需要新时代的君子和圣贤”。新《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特别强调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刚刚颁布的《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传承中国以“仁爱”为核心的传统美德,将君子人格中所倡导的仪容的端庄、明理守信、诚实谦逊、刚毅勇敢、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等品格内化为学生的人格需求,一定会使人变得更善良、更崇高,使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和谐,使世界更美好。自古君子出少年,让我们共同期盼我们的社会中有更多的翩翩少年君子。
少年的你评价 篇4
这一点在电影里面也是有所体现的。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施暴者为什么施暴?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吗?答案显然不是,他们当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只不过,在他们衡量是非之前,他们更愿意享受基于欺凌别人而获得的快感,在歪曲的心理里,欺凌他人而受到的种.种会被误解成「风光」。那些旁观者呢?当一件错误的事情在一个群体里面成为了某种「政治正确」的事情后,他们为了不被孤立,为了不与众不同,他们选择的是磨灭自己身上的那一点山丘,那一点棱角。所以,陈念一开始并没有选择与那个跳楼的女生成为朋友,因为她也害怕受到大家的欺凌,所以她选择逃避,选择漠视。
然而一切却如鲁迅所说「无尽的人们,无穷的远方,都是我们有关」。我一直都认为,我们每个人与任何一个其他人是分不开的,人在社会里生存,势必会影响到他人与被他人影响,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总在一些事情上,我们会是少数群体。今天你站起来为同性恋群体发声,明天他们就能站起来为贫困群体发声,后天他们就都能站起来为受校园欺凌群体发声,我们能保证我们永远不会是那一小撮吗?也许会有人说,就算我们现在发声会有用吗?有意义吗?但我一直觉得我们选择做一件事,并不是因为它有没有用,而是因为你心中认为它值得去做,那些我们现在所推崇的伟人,在他们成立他们一生的丰功伟绩时,他们也不知道有没有用。而玫瑰本身即玫瑰,花香的意义也在人为。所以,我们不要自我阉割,不要自我放弃,再偌大的画布也覆盖不了那片阴云,但一只手,却能遮住整个天空。
这些年来大家提起新晋导演便会想起《我不是药神》的导演——文牧野,但我的话,则会想起曾国祥。从几年前看到他导演的《七月与安生》后便对他念念不忘,这次的《少年的你》也没让我失望。很难想象这是一个香港导演在大陆语境下拍出来的电影,毫无违和。看了眼幕后班底,编剧也是沿用《七月与安生》的阵容,这是一批热爱电影,并对电影抱有崇敬之心的人。
这部电影当然有一些小毛病,比如陈念与郑警官在车上谈话的那一场戏,带着说教意味的台词还是令我尴尬了一点,但瑕不掩瑜,这部电影或许是近几年最好的华语青春题材电影,也是我心目中的年度华语十佳。
少年的你评价 篇5
2019《少年的你》观后感
由周冬雨和易烊千玺主演的少年的你这部电影预售票房就已经过亿了,口碑也是非常爆棚,可见大家对于这部电影还是非常关注的,不过很多人也表示从这部电影当中可以看出易烊千玺的努力,所以这部电影确实引发很多人的期待。
少年的你这部电影虽然还没有正式上映,但是预售票房就已经过亿了,对于这种题材的电影来说确实是很不容易的。据了解这部电影是烊千玺和周冬雨主演的一部校园青春题材,在这部电影当中也反映了校园霸凌的很多的社会问题,在两个小时的电影当中,易烊千玺和周冬雨两个人都是素颜出镜的,虽然两个人素颜出镜。
但是依然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可以看到两个人颜值也是非常高的,而且这部电影的结局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其实从这部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就抓住了观众的心,不少人可以看到易烊千玺在这部电影当中的演技也是非常好的,虽然易烊千玺还不到20岁,但是在演艺圈当中已经经历了很多年的磨练,他的演技也受到了大家的认可。
据了解,易烊千玺在这部电影当中演的是一个叛逆的学生和他自己本人有非常大的差异。但是他在这部作品当中的角色演绎地还是非常好,因此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出道多年来易烊千玺都没有什么负面的新闻。
所以和他合作过的人都说他是一个非常努力非常优秀的人,而且在一些综艺节目当中也可以看到跟他合作过的一些前辈都非常喜欢他。因此也可以发现,未来易烊千玺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途还是非常大的,如果他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演技的人,以后一定会在演艺圈有更加大的发展。
2019《少年的你》观看有感
猫眼9.7分,淘票票9.6分,豆瓣8.7分。毋庸置疑,“仓促定档”的电影《少年的你》,在上映首日,便获得了不俗的口碑。
截至发稿时间,票房成绩已经累积1.3亿,稳居单日票房冠军。业内甚至有人给出总票房超10亿的预测,作为一部华语青春片,这样的成绩实属难得。
那么,电影《少年的你》到底如何呢?
小电君一早跑去了影院,阅毕之后,决定必须第一时间把这部电影安利给大家。
在电影宣传前期,大家不免被“校园欺凌”和“易烊千玺主演”这两点吸引,但是看完电影之后,我们发现影片就像是一个包装精美的盲盒,这两个卖点如同精美的包装,在拆开之后,里面还有更大的惊喜。
必须肯定的是,导演曾国祥胆子太大了,他敢直接把镜头怼到了演员的脸上,让演员尽可能地用表情去把戏一点点表露出来。周冬雨继《七月与安生》之后,演技再次大爆发,很好地诠释了陈念身上的脆弱但又隐忍的复杂性格,但又把这一切藏在了她好学生的外壳下。
易烊千玺作为新人演员,更为难得。他几乎抛开了偶像的身份,彻彻底底把自己藏在了小北这个角色里,内敛但不失张力。两位演员互补的戏份,好学生和小流氓的反差人设,反而成就了这部电影。
《少年的你》实际上讲的主题是关于“保护”——保护弱者,保护爱的人以及保护自己。
事实上,在面对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去年上映的《悲伤逆流成河》,那同样是一部关于校园欺凌,讲述残酷青春的电影,它把对欺凌者的控诉,不断地通过主演易遥的咆哮来抒发。
《少年的你》则在这个维度下,更为直接。同时导演曾国祥用影像把这个意图延伸给观众,作为被欺凌者,你该怎么做。
(下文略有剧透,请谨慎阅读)
“欺凌”和“保护”
在电影定档的前一天,“中国拟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话题曾登上热搜,修订草案中,就是针对当前频发的校园安全和学生欺凌问题,进行一定的防治工作。
其实这点非常微妙,大家习惯谈及校园暴力,常常忽略了校园欺凌,甚至把两者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并不相同。前者是更为直接的犯罪行为,而后者往往是某种失范行为,可能并没有前者那么过激,后果比其来得更为猛烈。
《少年的你》就像是一把刀,稳准狠地把“校园欺凌”这块“脓包”挖出,必不可少地会见血,但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往往最见效。
我们在电影中能看到什么?言语上的侮辱、行为上的排挤,甚至是肢体的冲突,而这丑恶的一切都藏在了那些看似纯洁善良的笑脸之下。
直接,残酷,但是现实。
如果只是这样就完事了的话,那对于导演曾国祥而言,就太小儿科了。他把“这把刀”插得更深,直击这颗“脓包”的诱因。
我们成长面对的是什么?家庭、社会以及学校,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少年的你》在讲述每个角色的时候,或多或少地都展现了他们的家庭。在社会和学校近似平等的教育下,家庭则成为了最不可缺失的一环。
陈念(周冬雨饰演)出生在单亲家庭,母亲沉沦在传销组织,而小北(易烊千玺饰演)则是从小被父母抛弃。所以他们自强,他们有足够的信念去相信未来,同时面对施暴者的欺凌,他们有隐忍,也有相应的反抗。
反观魏莱(周也饰演),作为一个优等生,家庭环境优越,同学也都围着她转,但反而在这种环境下,成为了一位欺凌者。
问题出现在哪里?问题便是她在家中实际上是一位被欺凌者——因为她的复读,父亲一年都不和她说话了。她试图在学校中寻找家中的缺失,她在同龄人面前,永远扮演着胜利者,用高傲的一面去弥补那个缺口。
奇怪吗?并不!研究数据早就指出,50%的施暴者来自有虐待行为的家庭。
面对这一切,被欺凌者得到的回复是什么呢?“你为什么不报警呢?”“你以后可以告诉老师”,但事实上,这样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电影给出的解决方式是什么?让欺凌者退学。这并不是简单的戏剧设定,在过往现实的新闻中,我们看到的解决结果就是退学或者转校,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就如同电影里陈念的好友胡小蝶说的,“她们一直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
那么,做点什么呢?电影到最后其实给出了答案,或者说,至少给出了一个想法。
少年的你,如此美丽
故事发生了高四,主角们的年纪恰巧徘徊在18岁。对于大家而言,那是少年的年纪,也是最美的年纪。
电影故事在编排时,其实做了非常讨巧的对比。除了放大描写陈念和小北,镜头同时对准了案件的追踪者警察郑易(尹昉饰演)。在陈念第一次报案之后,郑易在车上和她说了很多关于成人世界的话语,那些话语背后的现实,可能更为残酷。
但对于陈念和小北而言,他们都还太过纯粹,太过真实。即便他们正在面对着和大部分少年不一样的生活,但他们依旧带着某种自我防御,去应对遇到的欺负。
结束完高考,他们很快就会进入成人世界,可是他们到底以什么姿态成为成年人呢?
陈念说,“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如何变成大人。”这句话似乎成了注脚,变成大人,好像就会失去保护,就不再会那么简单。就像当女警官不认为小北为了陈念而背上那么重的罪名时,郑易却说,“我和你不会,但他们会。”
因为他们还是少年,更因为小北坚持他的那句承诺,“你保护全世界,我保护你。”
最后,影片结束,字幕出现,我们想和陈念、小北说一句,“欢迎光临,这个美好,但更现实的成人世界。”
2019《少年的你》观看心得
《少年的你》,一部出乎我意料的电影。
可以明显地看到,曾国祥在这部作品中对前作《七月与安生》的继承与改变——仍旧是大段的手持、人物大特写,仍旧是在层次复杂的大胆反转中揭示人物最深的情感。但不一样的是,《少年的你》将一切都处理得更为极致,无论是前半部中的校园问题,亦或是后半部中与成人世界对抗的纠葛,都共同构成了一幅生猛的社会面貌。《七月与安生》中的“走出去”,与《少年的你》中的“走出去”,已然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之前在看预告的时候就已有心理铺垫,会有大量怼脸的人物大特写镜头。但没有想到,这种拍法在成片中几乎被贯穿到底,70%+都是如此。无论是题材,还是拍摄手法,这都是一次疯狂的赌博。在摄影机前与银幕凝视的两位演员,他们的表现不仅是电影成败的关键,甚至可以如此形容——他们表现出几分,电影直接就是几分。
曾国祥赌赢了。周冬雨和易烊千玺演得过于出色,禁得起聚焦,双双供出了极度锋利、痛彻心扉的表演。这两张脸演绎出了复杂的情感层次,极富洞穿力,令人不自觉地就代入到他们黯然的生活中,想起自己人生的细碎过往,宛如一次对青春档案的再度“调档”。
18岁的陈念,是备战高考的高三优等生。还有60天就要高考,努力复习、考上好大学是她唯一的念头。同班同学胡小蝶不堪重负坠楼,从而将她裹挟入一个更复杂的境遇之中。曾国祥和他一贯的编剧团队再次书写了一个有着真实生活厚度的成长情感故事,它既是刺痛人心的,也有着较为深刻、丰富的社会性。
很难数清楚,这是周冬雨第几次表演少女。不过,陈念这个陷入绝望与无助中的乖女孩,在我眼中是她表现最好的一次,甚至要胜过《七月与安生》中性格更加外放的安生、《后来的我们》中跨度长达十年的方小晓。
陈念和周冬雨之前的银幕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生是她把自己演到最好,同时也是她之前许多角色的固定方向,鲜活、开朗;方小晓的形象介于安生与陈念之间,那次出演强调的是同一角色在两个时空中的差异感;而陈念不一样,她的阴郁、沉默、外弱内刚,如角落里的“壁花”,更为“边缘化”,也更难诠释。
而易烊千玺饰演的小北,由于悲惨的身世,从小就要学会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人物的“外壳”势必要比实际年龄大一点。小北相对陈念而言更为定型,情感外露得更少、更内敛。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人物在戏的空间上是受到压制的,相反,易烊千玺的表演在限制之下仍旧显得非常锐利,在演法上和周冬雨有差异。两者的对戏,有些遇强则强、互相抬戏的意味,一如当年的《七月与安生》。
在电影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她的背影跟拍,她一步一顿不平衡地走着,微微低头,仿佛时刻在躲避伤害的脆弱猎物。这是小北的尾随视角,也是陈念被折磨到对这个世界都已漠然的心理外化。
也正是这种即便有所防备,却依然无力招架的脆弱,让她在胡小蝶死后成为了“THE NEXT”。校园暴力并没有因为如此惨烈的事件发生而终止,而是汇聚成一系列猝不及防的新的悲剧,被用排球疯狂砸、还击后被推下楼梯,直到发生在校外、渐趋严重的人身羞辱……这些也不过只是电影中的冰山一角,没有任何对青春期的美好幻想,只有一次又一次血淋淋的伤痕逼到你必须直视。
像陈念这样的女生,自己其实并不愿去引发关注,但仍然成为了丑闻与伤害的中心——即使她足够善良、足够勇敢,与小北的初遇便已说明了这一点。但人们对她的遭遇习惯了视若罔闻、大事化小,或不予她尊重,或轻轻拂去一切,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只要一件不合常规的事发生,人们往往不会质问是谁在出错,只会把矛头指向制造了“麻烦”的受害者,以“一个巴掌拍不响”之类的理由搪塞。而真正不懂得分寸的人,却逃脱了惩戒。《少年的你》的故事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凛冽展开,哪怕是炎炎夏日,也始终包裹在萧瑟和冷峻之中,只是偶尔有几丝残存的温暖底色。
陈念并不单纯,她聪明得令人心疼。她不是以往同题材影视作品中,那类“全然单纯”的被动女主,而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在电影的前半部中,她也会觉得自己不值得被这样保护,因为之前的隐忍与懦弱,因为母亲的欠债而身陷舆论中心。而在电影的后半部中,更是有着令人惊异的几次反转,从而要面对人性的最终抉择(在此就不再过多剧透)。
周冬雨素颜的脸,从头至尾被“毁”得这么惨,流下那么多的眼泪,叫人不忍心直视。无论是被折磨后留下各种伤痕,还是被迫只能剪成寸头,都如此写实地出现在银幕上,直觉的观感就是生理上的疼。在那么多场戏里,她的孤独、绝望都随着眼泪满溢出来,是悲伤到了不得不哭泣的地步。
但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她听到小北身世时的那滴默然的泪痕。这也是《少年的你》里最打动我的,就是他们两人之间的不言自明,他们共同构筑了对抗世界的同盟。无需语言,就能懂对方心里在想什么,就能为对方感同身受,即使自己已经蒙受了极大的不幸,仍旧不失去共情的能力。
这是只能属于少年的爱,他们在彼此身上都看到了对方的影子。和当年的《七月与安生》一脉相承,两部电影都是关于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交叠与轮转,只是《少年的你》来得更猛烈、更决绝。
“演得难受”,是周冬雨在许多关于《少年的你》的采访中反复提到的话,“我与陈念完全不像,也找不着人物支点,也没能提前体验生活。前半个月我就觉得我要得抑郁症,真的太难受了。”
周冬雨的难受,也许恰恰是她这次演陈念演得如此铭心刻骨的原因。她的不确定、茫然、纠结,直到最终审讯室里的爆发,每一步都踩得人心碎。通过她,我们投射的是自己,看到的是自己。
想要完成陈念这个角色,不是只靠方法派技巧或简单地体验生活,就可以达到所谓的“正确表演”。恰恰相反,她需要来自于直觉,需要带着对人物的不自知的、下意识的摸索与发问。正因如此,周冬雨在短短几个月的影片时空中,就能演出各种复杂的情感流动,让整个人物始终处在破碎与不确定的转变之中,从未陷入模式与窠臼。而这份表演,毫无疑问构成了影片真挚、动容的原因之一。
《少年的你》是一部需要被我们、被社会关注的电影。我认为去年对《我不是药神》的评价,可以原封不动地搬到此处——它的出现,不仅是一次敢于发声,更是对我们身边每个普通人的理解与关怀。希望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多,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我们社会不同的角落。
2019《少年的你》观看体会
目前为止片子的评分是8.7分,但我相信不止一个人觉得它不值这个分。
片子以校园暴力作为选题,比较新颖,符合当下的校园问题。但校园暴力只出现在影片的前半段,后半段基本在演一场刑事案件,除了镜头和音响在提醒我这是一部电影,我差点以为在看普法节目。
影片的特点在于镜头时长都非常短,配合大量特写。导致电影越来越赶,到最后基本成了快闪,结局愣是没看懂。要不是通过最后荧幕上打下的字才知道陈念自首了,我都搞不清楚发生了啥,比上课听老师讲ppt还云里雾里。
而且电影的重心不知道在哪,说是爱情片又不是爱情片,说是校园暴力结果霸凌别人的被杀了,说是刑侦片又不是刑侦片。要说探索人性吧…女主角考了632,结果回去自首了,这本是很纠结的一个事,但因为周冬雨在片中哭戏太多了,直接弱化了她在这段的情绪,看上去很干脆的就同意警察去自首了,根本都算不上对人性的阐述。
影片还有Bug,陈念在高考时矿泉水瓶放在桌上,还拧开喝,要知道高考矿泉水瓶是不能放桌上的。
有些地方说教意味太浓了。黄觉演的警官本身作用无多,出现几次基本都在说教,第一次吃火锅他说“人长大了才学会同情…(校园暴力)不只是那么简单”,影片最后还要加一段易烊千玺对制止校园暴力的呼吁。
电影对于青少年暴力事件刻画十分细致,可在片中的另一些方面,却遮遮掩掩含混不清。含糊其辞的解释了魏莱的家庭影响了警方和校方,却没有阐述这就是社会的黑暗面,掌握在一些成年人手中的权利间接成为了校园暴力无法解决的屏障。
我看到这部电影排名前几的高赞评论谈到的都是对校园暴力的感想,即使结合自身经历,也只能算是观后感,与电影无关。只能说让你产生共情的是校园暴力,不是这部影片。
导演是想把片子拍好,可是太刻意了。太刻意了。导致影片的故事都没有讲好。
2019《少年的你》观看感想
走进电影院之前,本以为这是一部青春疼痛片,会着墨于他们无关痛痒的少年时期。但当我坐在厅内才发现,这个故事,其实离我们很近,大概是每个人生活中都或多或少会经历过的,每个人都曾有过逆境,也曾像他们一样勇敢地迈了出来。
在正好的年华里,陈念与小北经历了本不应承受的痛苦与折磨。男女主演技都在线,让人能很快的融入角色产生共情,小黄鸭一个女生能剃寸头真的很敬业了,还有这次也确实被千玺弟弟惊艳到了,小孩真的不错,看过十二时辰,这次又看了少年的你,两种角色跨度很大,并且也都驾驭的很好,希望弟弟以后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加油呀。
说说感想吧,我曾经也有类似的经历,直到现在仍然不愿回忆的痛苦,陈念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她有小北,可是我没有……
还好一切都过来了,我毕业了,我有了自己的工作,我有了爱我的人,我养了三只狗狗,我现在很好,我也能坦然地和那段不美好的回忆说再见。我一直在努力生活。
无论身处于怎样的逆境中,却依旧心怀希望,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所带给我的感动,心怀希望,黎明终将到来。
无论是陈念,还是小北,还是屏幕前的你我。
惟愿一生顺遂。
《少年的你》电影心得 篇6
近年来,校园欺凌一直是全社会密切关注的青少年成长问题。电影《少年的你》在展现真实青春世界的同时,坚持“反欺凌、反暴力”,是近年来少有的守护青少年成长的现实青春力作。从项目伊始,监制许月珍和导演曾国祥就带着一种使命感在拍电影《少年的你》。导演曾国祥在采访中说:“我们都特别想要把这个故事拍好,想告诉像陈念、小北那样的少年,你可能总会遇到一个人或一些朋友,他们会愿意去帮你,而且你不是孤单的。”
除了时刻肩负使命,监制许月珍还视拍《少年的你》为电影人关注青少年成长的一种方式。“如果看完电影,每个人都能想一想‘我要做一个怎样的少年?我们要给小孩一个怎样的青春?’能引起观众这样的思考,就很有意义了”。在影片中,社会各方的力量,从政府到学校到家庭,都在努力想办法守护青少年成长。
少年的你评价 篇7
2009年,新校成立伊始,我校曾连续五年对入学的新生进行调查,发现有近60%的孩子是由爷爷奶奶接送放学,70%的孩子放学后和父母的相处时间是1个小时内甚至更少。
参观上海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发现该校的前身明强小学与我校前身九堡中心小学处在同一个办学层次上。可就是这样一所薄弱学校,吴国丽校长把学校的发展定位在抓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十年的努力,加上叶澜教授的精心指导,终于成就了一所名校。
中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需着力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品质。
鉴于此,2009年,借我校成为全国养成教育基地的契机,我们从养成教育理论的视野出发,厘清“四叶草少年”评价体系创建的内容、目标及各学段行为规范评价细则,探寻以“四叶草少年”为依托的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系统路径,优化养成教育的新模式,实现在校九年,关注一生的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基。
二、“四叶草少年”评价体系的构建
何谓“四叶草少年”评价体系?
我校的《养成教育视野下“四叶草少年”评价体系建构及实践探索》课题,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守则习惯,提升孩子的仁爱、健康、智慧和责任等品质和能力,从而培养幸福“四叶草少年”。
“四叶草少年”习惯的形成流程:全校学生通过绘画、文字等形式找出自己或同学的好习惯,每个班级整理出一份自己班级学生认同的好习惯,以电子稿形式上交给各年级组长;利用学校大会向全校老师征集自己所任教年级的学生应该拥有的好习惯,各个学段的德育主任整理出各个年级的教师心目中的好习惯;通过校讯通、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明白习惯的重要性,并让家长参与孩子习惯的大讨论,由家委会整理出每班家长心目中的好习惯,整理出一个年级家长要求孩子拥有的好习惯。德育处根据各班级和各年级整理和上交的习惯进行再次筛选和增减,形成一份学校养成的良好习惯,最终形成学校层面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的基本框架。
“四叶草少年”习惯的内容体系(节选)
三、“四叶草少年”评价体系的实施
在四叶草四种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习惯养成的步骤和方法,一个习惯需要经过5个步骤才能初步养成。
(一)学习“四叶草少年”习惯的内容体系
我们把“四叶草少年”的习惯内容体系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内容相结合,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内容体系。
接着,从学习“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守则习惯”四个项目入手,全面落实,“四叶草少年”的实施内容。例如,在让学生明白做好值日工作这个习惯的重要性时,先让学生实地查看其他班级的卫生状况找出与自身班级的差异,然后通过班会课让学生明白卫生习惯和一个人的发展紧密联系。通过班会课、座谈会和家长问卷调查,让学生感受到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二)明确“四叶草少年”习惯的具体标准
在孩子提高了对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后,就进入操作环节,只有细致入微地指导,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好习惯。甚至可以说,没有细节的指导,就没有习惯养成教育。
在杭师大经亨颐学院专家团队的引领下,在学校德育骨干的带领下,我们在四个学期分别开展了以仁爱、健康和责任为主题的系列班会课活动。一个习惯的养成大致需要21天,所以我们的班会课会针对一个习惯进行四周左右的引领、示范和监督。例如根据六年级学生“我长大了”的朦胧意识和学校从七年级开始可以骑车进校的要求,我们在六年级健康主题班会课上,以自行车安全为话题,由高年级的自行车管理员通过口述或绘画形式让孩子明确绿色骑车的具体要求,培养文明骑车的习惯。
(三)落实“四叶草少年”习惯的行为训练
研究发现,习惯养成的过程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的落脚点在各个班级,所以我们在新的起始年级都会进行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创建活动,其实就是通过一个突出班级习惯的培养,从而达到习惯迁移,使孩子的习惯养成。
事例1:小学三年级的一名班主任发现班级有部分孩子写作业时坐不住,说了很多遍也不管用。后来班主任老师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行为习惯训练。开始先观察这部分学生怎么写作业,发现某些孩子一节课的作业时间站起来七回。一会儿向同学借橡皮,一会儿问同学问题,一会儿站到窗前,看看谁在楼底下玩。经仔细观察后,老师开始引导。她说:“孩子们,你们是很聪明的孩子,只要好好学习,一定能学习好。可是刚才我给你们数了数,你写一节课的作业站起来了七回,是不是太多了。”学生一听低下了头。老师接着说道:“你们如果写一节课的作业,站起来不超过三回,午休时间就给你们看动画片。当然,有奖励就得有惩罚,如果你写一节课的作业,站起来超过了三回,当天什么动画片也不能看,行不行?”学生说:“行,反正我也不超过三回,好!”师生协议达成了。
此后,如果学生做到了,老师就立即给予奖励,播放动画片,如果学生违反了,立即执行惩罚措施。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学生做到了写一个小时作业站起来不超过三回,第二个月不超过两回,第三个月不超过一回。写一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一回是正常的,这个班主任用3个月的时间,培养了孩子专心写作业的习惯,改掉了坐不住的坏习惯。
(四)评价“四叶草少年”习惯的养成情况
及时检查、反馈和评估是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在学校层面,采取每天检查、每周评比、每月表彰、学期奖励的方式,把各个习惯的内容落实到每个月中,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每月“四叶草之星”评选活动,期末评选“四叶草少年”(综合荣誉)。
事例2:在培养孩子的列队习惯时,要求做到安静、整齐和快速。一开始的第一个月,每天的大课间由值周班进行检查,由体育组通过广播进行反馈,或由德育处在各个年级的公告栏中进行反馈,对好的班级实行加分,并且在周一升旗仪式时进行颁奖。给较好的班级颁发“东城习惯示范班级”,对这个班级实行免检,这是做加法。而对于列队习惯较差的班级,只要队列“出格”的人数和频率减少,就进行表扬和加分,并进行进步班级的队列展示,这是做减法。不够好的队列习惯出现比原来的次数少,就实施奖励。
(五)形成“四叶草少年”习惯的良好风气
经过前面四个阶段的习惯养成,之后就进入了“习惯性的稳定期”。许多孩子养成这个习惯后,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学生,更加巩固习惯的养成。
事例3:在上个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开展了“大手拉小手,大家齐运动”的活动,并举办了由七年级同学组织,一年级的家长和孩子参加的亲子运动会。七年级的学生进行活动的所有策划,选定好各个运动项目,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一年级的家长和孩子参加了6个趣味项目的体育活动。在整个活动中,七年级同学表现出了优雅的礼仪习惯让家长和小朋友们赞不绝口,一年级孩子表现出的健康习惯也大大鼓舞了七年级的同学。这场活动充分展示了学校在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和生活习惯上的环境和氛围。
四、我们的思考
“四叶草评价”实施三年多来,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学生的习惯养成初显成效。
我们依托“四叶草评价”体系,优化了养成教育新模式,逐步培养了孩子的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守则习惯,以提升孩子的仁爱、健康、智慧和责任等品质和能力,从而培养幸福四叶草少年。
同时,在关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体两翼—基于养成教育视野下四叶草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探索》的课题研究,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逐步转向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借助全国养成教育课题组专家力量,以深化思维课堂研究为切入点,提出改变优学和优教方式的课堂教学策略,关注优学5个基础模块(阅读、倾听、思维、交流和实践)及优教1个基础模块(协助)的研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可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但在实施过程中常会出现“反复”,可见养成教育具有持久性的特点。又如,在实施养成教育过程中,对细节的关注还不够,导致一些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这些问题,我们会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边玉芳.学习的自我效能[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8.
[2]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1954)[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
[3]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R].2001,6.
[4]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现在的你未必就是将来的你 篇8
找小豆子的办法——
1. E-mail:fuyangcat@sina.com(请注明:“给小豆子的信”);
2. 寄信:130021吉林省长春市清华路156号《中学生博览》A卷“小豆子信箱”(收)
宣纸上的墨色忧伤:小豆子,不瞒你说,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中学生博览》,但我却深深地爱上了它,爱它每一个文字。我现在很烦恼,我的表达能力不强,情商很低,嘴巴也不甜,而且我还很容易冲动,动不动就会流泪、发脾气,情绪总是控制不好。我已经进入青春期,很多人在青春期都很“装”,我想我也是,但我不希望自己这样。小豆子,请帮帮我吧!
豆言豆语:有一种说法叫做“成长的痛”,因为这是你向成年蜕变的过程,因为有着过激的情绪、叛逆的想法、脆弱的情感、矛盾的性格等不平稳的表现,所以就不能够像你想的那样“平稳”过渡。但现在的你未必就是将来的你,青春期也是不断完善、修整自我的过程。你现在需要做的是接受自己,接受青春期的烦恼,用积极的态度生活,此消彼长,你的烦恼就会越来越少。
自卑的女孩:我从小就很自卑胆小。这个假期我出来打假期工,可帮别人卖了3天东西都没有开张,而另外一个职员却卖了十几个。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笨了,所以就不愿意去上班了,可家人都骂我。我不想让别人瞧不起,宁死都不肯去,最后店主也不要我了。现在我很害怕回家面对家人和亲戚,他们都笑话我,在电话里也说我没用。我越来越自卑,该怎么办?帮帮我吧!
豆言豆语:每个人都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擅长,内向的你根本就不适合去做店员,所以你不能因为做不了不擅长的事情就说自己一无是处。失败的经历会给人带来自卑感,但没有关系,当你找到准确的方向,你就会发现另一个自己,同时你的自信也会被找回来,而这些都需要耐心和韧性。
小樱:小豆子,我今年15岁,已经是高中生了。我考上了重点高中,很开心,据说进的还是重点班。但是我也很害怕,因为那里的压力一定很大。我是个笨蛋,脑袋很笨,但我却对学习很有兴趣。初中的时候,无论怎么努力都赶不上排名靠前的人,我觉得自己很失败。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我感觉自己对不起他们——不仅胆小,学习上还拿不到理想的成绩。而且我经常惹爸爸妈妈生气,你知道我是多么地讨厌自己吗?我脾气暴躁、不听别人劝、又虚伪又自私……是个很坏很坏的女生。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豆言豆语:脑袋笨是成绩好的决定因素吗?当然不是!你对学习有兴趣,这实际上就具备了考出好成绩的基本条件了,事实上,你也的确不赖啊,剩下的就看你是否持之以恒了。你现在想放弃是由于你给自己的压力过大,所以怎样排解好这些压力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环。小豆子觉得,一个融洽和谐快乐的环境会带给你轻松舒适的心态,为你减压,就从你的家庭开始营造这样的氛围吧。
陈超霞:我是一名初一学生,每天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可是妈妈竟然没有鼓励我,反而生我的气。我特别不能理解她,现在越来越觉得她很烦。她老是动不动就发脾气,好像什么都是我做错了。我好伤心呀,都有离家出走的念头了,我该如何缓解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呢?
豆言豆语:你与妈妈相互不理解,说明你们的交流不够,没有正确的交流方式或者在交流的时候没有诚意。这种状况的出现并不是单方面的原因,想要改变它需要你们共同努力。你能做的就是转换你的身份,站在妈妈的角度上想一想:是不是妈妈也有同样的生活压力或者比你的压力还大?她有没有什么苦衷?你能够帮得上她吗?然后,让妈妈感受到你也需要理解,你们需要好好交流下。
薰衣草:小豆子,我是一个初三学生,在班上和同学们关系还不错,可是我总感觉自己和班上一名女生聊不来。她和我一样,喜欢许嵩,喜欢“小博”,原本我以为我们有共同的爱好会是很好的伙伴,可事实上我和她隔着一面墙——看到她,我会有莫名的恐惧感。再过一年我们就要毕业了,在这之前我很想能够和她好好地做朋友。小豆子,我该怎么办啊?
豆言豆语:即便是最好的情感也是有距离的,别试图去翻越那面墙,因为那面墙的里面可能藏着她不想告诉别人的秘密,而且未必和你有关。你们有共同的爱好,这已经很好了,也许这就是你们之间最好的友情岁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