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班会课教学实录

2024-08-25

优秀班会课教学实录(共8篇)

优秀班会课教学实录 篇1

《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桥》是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认识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有效地烘托了环境的紧张,把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背景音乐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请大家齐读课题——《桥》(板书)

二、复习回顾

先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黎明时分,一场洪水袭击了村庄,一位老汉指挥着群众从唯一一座木桥上逃生,最后他和自己的儿子都被淹没了的故事)

这篇课文发生在洪水来袭的时候(板书:洪水)

故事的主人公是老汉和群众(板书:老汉

群众)

三、研读课文

(一)感受洪水的凶猛

1、洪水袭来是怎样一种情景呢?(播放洪水视频),说说看过之后的感受。

2、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并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3、我们找到了这么多描写洪水和大雨的句子,选择你认为写的最好的一句的一句读一读,并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预设: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1)学生自由谈。

(2)像泼。像倒。用一个词概括即为倾盆大雨,大家看符号,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极其简短,这就是本文的一大特色。(3)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1)学生自由谈。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吧咆哮的洪水比作受惊的野马。从这句感受到了洪水的凶猛,可怕。

(2)有哪位同学自告奋勇能读好这个句子?(生读、举手的读)【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1)学生自由谈。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刻画了洪水。

(2)都说跳舞让人赏心悦目,此时一米多高的洪水,在公路上跳舞,感受到洪水的放肆和可怕。我感觉毛骨悚然,仿佛它跳的是死亡之舞。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洪水的可怕。(3)指名读。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同学们请看屏幕,“笑”、“舔”、“爬”,单看一个词,似乎是很美好,好像在和人们怎么样?(玩耍),洪水就像就像魔鬼一般吞噬着整个村庄。读一读。

经过大家的交流,我发现作者在描写大雨和洪水的时候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而为我们形象地展现了洪水的特点,这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2让我们来再次感受一下洪水的凶猛吧!齐读所有的洪水句子。

(二)体会村民的慌乱

在大家的朗读声中,李老师感觉到这场洪水是越来越猛,死神在步步逼近,洪水的突如其来,无情的吞没着整个村庄。在这个危急时刻,假如你是村民中的一员,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逃跑

文章中的村民又是什么反应?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从‘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这三个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非常的---慌张(板书)

(三)品味语言,激情诵读,感受老支书的光辉形象。

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人们在慌乱之中逃生,只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党支部书记。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看看面对可怕的洪水,他有着怎样的表现。

(读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将自己的体会批注到旁边。并四人小组交流。

(默读最好的姿势是书本平放在课桌上,一只手拿着笔可以随时画记)预设

一、【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这句话你读出了老汉的什么特点?(镇静)

2、盯字。从这样一个神态描写,可以感受老汉的沉着冷静,镇定如山。而且清瘦和山作比较更突显出其临危不惧。谁可以读好这句话?

“声情并茂’四个字送给你。预设二:【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你有什么发现吗?(我发现老汉 说的话很短,而且还有三个感叹号,喊出话很有力度。)

2、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分析的也很到位。想想当时的情景,这句话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要读的干脆,响亮,有力度。)

3、请你带着这种语气读一读。(生读、师生合作读)

预设三:【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老汉舍小家为大家)

2、你怎么知道的?这就是设置悬念,可以起到让我们震撼心灵的效果。

3、你觉得这句话中的那个动作最能感受到这种精神?(‘揪’ 字)。

4、是啊,明知生死攸关,老汉却依然铁面无私,好一个狠心的父亲。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过渡:一个简单的动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公无私的党支部书记,一个不徇私情的父亲。一心只想着村民,难道这位老汉就真的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不是),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了推 上木桥。这里在最后时刻,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我从‘推’字可以看出来老汉其实是很爱他儿子。)

1、你真是以为感情细腻的孩子。请你带着老汉对儿浓浓的父爱读这句话。(生读)师:水已经爬上胸膛了,老汉心急如焚。你读——

谁要吞没小伙子了。你读——

2、言有限而爱无言。一个受人拥戴的老支书,一个前途无量的小伙子,都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当看到儿子被洪水淹没的时候,他似乎想喊些什么?如果能喊,他会喊些什么呢?

(四)体会桥的涵义

教师深情总结:在可怕的山洪面前,在生死关头,这位老人,他舍己为人,用自己的身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精神为全村人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板书),更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板书:党群桥)(五)课后小练笔:

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想对老汉说,把你的话用笔写下来。请把你写的话有感情地朗诵给大家听。

(六)聚焦表达特点,引向课外学习。

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一篇小小说,全文才 513个字,被评选为优秀短篇小说,它好在哪儿?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吉老师手上有一本《小小说选刊》送给你们班。大家去读一读,感受一下小小说的语言魅力,你一定会爱不释手的!

板书设计

16、桥

群众(惊慌)

老汉(如山)

洪水(可怕)

生命桥

党群桥

生命桥 老支书小伙子

八、教学反思

《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一遍又一遍的读着这篇文章,一读到结尾处我就不禁潸然泪下,选择这课来讲,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一直在思考,这么感人的一篇文章该怎样讲才能置学生于当时的情境,让孩子们体会到这种情感。

这节课我主要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反复读,强调学生多角度的阅读。以“读”为主线,关注学生的“学”。以自主读、小组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读来深入体会课文,特别是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读。另外,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声音等让学生入情入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后,我设计了感悟老太太心理的环节来凝聚和提升情感的,落实语言的实践。

学完这课,我不断地反思自己。感动应该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一种心理需求和认可,而不是教师给孩子们的。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预设总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还存在些许多不足:

1、.没能合理的运用教学资源。在最后才播放相关洪水的视频时。

2、词语的教学不够丰满。教学有关洪水这一组词语之后,还可以结合文中的句子,或者图文结合,让学生加以体会想像洪水的可怕,可以更好地体会老汉的大公无私。

3、有待提升课堂教学机智。在说话交流中,有一学生说老太太可能会伤心的晕倒在坟墓前说不出话。当时我没有让这位同学继续说下去,完全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这也许会成为课堂的教学亮点。

教,然后思不足,方能进步!

优秀班会课教学实录 篇2

课前预热:

师:同学们, 你在农村生活过吗?有哪些快乐的回忆?我们随便来聊聊!

生1:农村绿意多。

生2:农村特别安静, 我外婆家园子里还可以荡秋千呢!

生3:我老家有一条河, 有时用篮子能兜到小鱼呢!

生4:农村里的桑树上有桑果, 甜津津的, 可好吃呢!

生5:我放暑假最喜欢到外婆家去, 外婆会讲许多鬼故事。

生6:我在农村的渠沟里捉到十几只小螃蟹, 像一块钱硬币那么大。

生7:农村的芦苇丛很美。到那里玩, 偶尔还会看到飞过的水鸟。

生8:我在奶奶家旁的河里游过泳。水很清, 还有绿绿的水草在里面生长着。

……

【评】于漪曾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 歌唱家定调, 第一个音准了, 就为演奏或歌唱家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 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坎上, 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样的课前谈话让学生回忆农村生活的闲适、悠闲、自然, 为本课奠定了恰当的情感基调。

【辩】课前谈话可以拉近教者与学生的距离,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只是课前谈话的时间和内容要把握合理, 这堂课老师的谈话用了十来分钟, 显然时间过长。如果学生在课前过度兴奋, 或兴奋的时间过长, 会影响学生上课时的思维兴奋度, 岂不是“舍本逐末”?因此, 我认为, 适度的谈话后应安排静息的时间, 这样才符合小学生的注意特点。

一、导入自主发现

师:今天, 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慢慢回头, 穿越时光, 走进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田园, 去品味那个时代的乡村生活———

生:一起读:《清平乐·村居》

师:自己读一读这首词, 看看和我们平时所学的诗有什么不一样。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读得多投入啊!读着这首词, 你发现题目、语言形式上, 词与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生1:诗只有一个题, 而词的标题由两部分组成。

生2:我知道词有词牌名, 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而它的题目是“村居”。

师:你真会发现, 词牌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 后来才作词牌, 同一个词牌填的词字数都是一样的。

生3:我发现诗中每句话的字数都是相同的, 而这首词的每句话字数不同。

生4:诗只有一段, 而词有上下两片呢!

师:古诗每句字数相同, 整齐划一;而词却是字数不等, 读来倒另有一番节奏和韵律感呢!想再读一读体会一下吗?

生:自由读, 随后配古筝乐齐读。

【评】所有词的形式特点, 均由学生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体验而得, 老师所做的, 只是梳理与丰富。学生是课堂上的体验者, 发现者, “百闻不如一尝”, 这样的学习体现了教学的过程性,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而古典音乐的渲染又让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恬静悠闲的乡村风情中。

【辩】的确, 教者的此处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 这样的做法很好, 只是课一开始, 就让学生配乐读似乎欠妥。要知道, 音乐的选用是为文本理解服务, 而非相反。此时的学生还没有真正的走进文字, 感悟词韵。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下读词, 有无病呻吟之嫌, 不够协调。所以我认为, 配乐朗读, 应在深入领悟整首词后进行, 让二者和谐共生, 相互促进, 这样, 才能形成一种“大美学教育”。

二、初读领悟词意

师: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注意字正腔圆, 争取读出感情。学习时,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样重要。请大家再静静地用心读一读这首词。看看你能读懂哪些词句。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生自读思考, 在词旁做记号。

生1:起立朗读。 (朗读水平一般)

师:读得还可以, 我给你的朗读打80分。

【评】教师是学生智慧的点燃者, 课堂上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给学生人文的关怀,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给学生打80分, 老师的“霸主”地位彰显无遗, 我感觉分数过低, 应该对他的第一个举手表示充分鼓励,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激发学生的潜能。

【辩】的确, 学生在课堂上理应得到平等的尊重, 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因此而得到一味的肯定, 廉价的表扬, 这样的肯定是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

【再辩】课堂学习需要积极和亢奋, 但也需要冷静和理智, 不能过于情绪化。缺乏实质内容的捧场容易掀起学生的躁动情绪。最好的评价, 应该落实到具体的阅读、理解、欣赏与表达上, 最好的评价, 应具有激励性和引导性。既恰当又有分寸感。

生2:我知道“无赖”的意思就是指厚颜无耻。

生3:不对, “无赖”在这里是说小儿子天真可爱, 活泼。

生4:我不理解什么是“吴音”。

师:吴音, 就是吴的地方话!当时作者写这首词, 在江西的上饶地区, 春秋时代那里属于吴国。

【评】这种枯燥的讲解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吴音吗?让听课的启海方言的老师示范一下岂不形象易懂?

生5:“翁媪”是什么意思?

生6:“翁媪”就是指老男人和老女人。

师:我们根据字形就能猜测它的意思。记得“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这句诗吗?翁指的是老公公。在这首词里, 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 (夫妻) 所以, 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 (一对年老的夫妻)

生1:“剥”是什么意思呢?

师:剥, 指去掉外面的皮或壳。平时你们剥过什么?谁知道“卧剥”是怎么剥的? (躺、趴) 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评】何为有质量的问题?是不是暗示这个同学提的问题没有质量?对提问的同学是不是有一棒子打死之嫌?

【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质疑能力, 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引导,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提问的水平, 提问的深度和广度, 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课堂不是聊天室, 不能任由学生信马由缰地提问。

【再辩】课堂上固然要解决问题, 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活跃他们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再辩】课堂上教师要敢放、会放, 也要敢收、会收, 以高度的敏感和艺术的方法, 努力将学生的问题集中化, 高质量, 如果问题变成“漫游式”, 那样便可能无教学可言。

【再辩】课上有时难免出现一些太简单、价值意义不大的学生提问, 但学生如果已经提出来了, 当场否定、拒绝或回避, 弄不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迁就或肯定又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 到底我们该怎么把握, 确实是一个没有普遍适用的模式和套路的难题。

生2:为什么“醉”了, “相媚好”是什么意思?

生4:白发谁家翁媪, 为什么是句号而不是问号呢?

师:词语的意思你们都读懂了, 这首词你们读懂了吗?谁来说一说?

三、品读感悟词境

师:从“茅檐低小”可以看出这家人生活比较清苦, 但为什么这对老夫妻却感到快乐与满足呢, 为什么有心情喝酒喝到不醉, 能亲亲热热“相媚好”呢?

(一) 感悟“相媚好”。

生1:我觉得儿子勤劳孝顺, 他们才相媚好。

师:你是从哪儿读懂的?

出示: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师:哦, 你是怎么理解的?

大儿子正在锄草, (多媒体出示画面) 他觉得父母年纪大了, 想尽孝心, 体谅父母。

师:谁有补充的?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理解的呢?

二儿子正在织鸡笼, (多媒体出示画面) 虽然没有哥哥力气大, 能干, 但也很尽力。

师:夫妻俩看着勤劳能干的大儿、中儿, 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那么年幼的小儿也让他们喜欢吗?

生:喜欢, 因为小儿子调皮可爱、无忧无虑。

师:从哪儿看出?

生:无赖。

师:文中哪个词儿具体表现小儿很无赖?

生:卧。

师:“卧”是什么意思?你能做个动作吗?

生:身体前倾, 做趴状。

师:这是俯卧, 还可以怎样卧?

生:自由地做出仰卧、侧卧……

师:想一想小儿剥莲蓬时还可能怎样。

生:可能摇着小腿, 嘴里哼着歌。

生:可能在地上打个滚儿, 玩累了还可能躺在地上睡一觉。

师:这样的小儿, 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他?

生:自由自在。

师:读出小儿的悠闲自在吧!

生:朗读。

师:还不够悠闲自在呢!再试试, 注意那个“无赖”和“卧剥”。

生再读此句。

师:“无赖”读得轻快、上扬, 小儿多可爱多顽皮呀。他享受着天真无邪的幸福, 多让人羡慕。我们都来分享他的幸福。

齐读。

师:小结过渡:大儿、中儿勤劳孝顺, 小儿调皮可爱, 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是那么和谐, 难怪他们“醉里吴音相媚好”呢!

(二) 感悟景之美。

生1: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 这儿的景色很美。

师:哦?你从哪儿读懂的?

生1: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师:从青青草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觉得这里的草很青很茂盛, 生机勃勃。

师: (多媒体出示) :瞧, 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 你能想象出这乡村的美景吗?

生自由练说, 师指名说。

(三) 指导朗读, 想象说话。

师:这么美的风景, 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

多名学生朗读。

师小结:瞧这一家子, 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

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 听他们聊聊吧!

师:自己读一读, 想一想, 你仿佛听到老两口在说什么?

生同桌两个人一个做老爷爷, 一个做老奶奶, 试说。

【自评】文本的空白处也是教学的生发处。抓住文本的空白, 让学生从关注“写了什么”到“还有什么没写出来”这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许多看似简单的诗词其实都是意蕴丰富的文章, 一句话, 一个词, 一个标点, 展开想象都是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 从文本的留白处引导学生拓展思考发挥想象, 能让学生感受到诗词所独有的魅力, 倾听到作者所发出的声音, 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能够将目光投注到文本的空白处, 并由此进行联想和想象, 也是学生阅读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反映。

师:我们来交流, 假如你是老爷爷、老奶奶, 你会说什么?

生自由说。 (略)

师小结:乡村的景色如此优美, 农家的生活如此幸福, 真令人陶醉啊!

指导朗读:指读, 女生齐读, 男生齐读, 比赛读。

【评】教师的朗读指导有层次:1.读正确。2.读明白。3.读出味。教师明确提出“怎样才能把这首词读出味, 读出情, 读出意境美?”这是师生共同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 运用了多种有效策略。

【评】教师综合运用多媒体辅助、范读、想象等多种方法, 引导学生入境。抓住看到的, 听到的, 想到的一次次地感受田园的清新、朴素之美。品味乡村老夫妻清苦却并不辛苦的田园生活, 从而让学生从对字面意思的浅显了解走向更为内在的深刻体会。

【辩】学生在读诗和品词的活动中“入境”, 如果再引导学生“出境”就会更好了。比如说再请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 推测作者心中的感受, 在一入一出中多次与词的意境相遇。

四、诵读了解词人

师:喜欢这首词吗?自己练习读一读, 看哪些同学不仅能读出味道, 还能熟练背出来。

师:指读, 你来读上阕, 找个好朋友读下阕。

多名同学朗读, 部分同学会背诵。

师: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可不是一般人,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

出示:他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赫赫有名, 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传奇英雄!他出生在被金人侵占的地方, 亲眼看到了汉人妻离子散, 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复失地, 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他21岁就参加了抗金的义军, 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英勇杀敌。在文学的园地里, 他也是硕果累累, 许多人追随他, 形成了文学史上著名的“辛派词人”。他就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有着非凡的才干, 却受到朝廷当权者的嫉恨, 被罢免官职, 闲居在江西的上饶, 在他68年的人生历程中, 先后有二十多年是在江西农村度过, 《清平乐·村居》就是那个时期写成的。辛弃疾晚年时, 虽然被朝廷重新起用, 但仍然得不到信任, 最后含恨而死。

【自评】学生了解了辛弃疾当时的处境, 也就更透彻地理解了《清平乐·村居》的内涵, 知道这首词不仅仅是纯粹的农村图景的描绘, 更包含了词人的一种迫切的向往和渴望, 读起来自然是别有况味。在诗词的教学中, 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 学生就能站在理解对象的立场, 用他们当时的文化与情感去解释他们的作品, 从而感同身受地得到正确的情感体验。

师:词人辛弃疾经历了风风雨雨, 饱受了打击, 直到晚年依然凄凉和寂寞。当他看到眼前这一农家幸福的生活时, 他有什么感受?

生交流。

师:面对如此美景, 诗人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人向往的田园生活, 感受那份清贫中的宁静与幸福。

配乐吟唱。

【评】但凡熟识中华古诗词的人都知道, 唐诗、宋词, 都是可配乐吟唱高歌的。句子的长短、言语的押韵、平仄, 很多都是依曲定制的。歌曲《清平乐·村居》, 优美的旋律、精妙的歌词, 一瞬间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让学生沉浸在中华古诗词的无穷魅力之中。

【辩】谁也不能忽视音乐对人心灵的震撼, 只是这乐曲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 怎么能一下子哼唱得出?如教者选一首孩子熟悉的已学会的旋律配乐, 学生一下子唱出来那该多美!

五、拓展积累宋词

优秀班会课教学实录 篇3

【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礼"的重要性,并能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礼"。

【活动方式】搜集文献资料、表演成语故事、做调查问卷等。

【教学实录】

【导入】

师:同学们好!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说明我们这个民族一直都很重视"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礼"这个话题。我想请一位同学先谈谈你对"礼"怎样认识。

生1:就是指懂礼貌吧,比如问好。

师:说得很好!"礼"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比如见面了要问好,接受别人的馈赠要道谢,再比如大家今天穿了礼服来上公开课以示郑重,都是一种"礼"。老师想先邀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里面有一句话跟"礼"有关,看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够发现。

(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关于《论语》经典语句表演的视频片段。)

师:谁知道这段视频出自哪里?

生2: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

生3:第29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

师:那么视频里面哪句话与"礼"有关呢?

生4:礼之用,和为贵--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奥运会开幕式中所引用《论语》中的12句经典语句。

(生齐读"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等《论语》经典章句。配乐。)

【认识礼】

师:"礼"从它的字形结构看是一个会意字。它像一个器皿里边盛着两块玉。玉在古代是一种非常洁净的祭祀物品。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礼"有了一些新的内涵。比如,孔子的礼与"仁"有关,孟子的礼指"辞让之心",荀子的礼指社会上每个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总而言之,"礼"在中国古代是指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到了今天,"礼"主要指做事依规范而行,待人接物要虔敬真诚。

同学们,现在我们对"礼"的起源及古今内涵等有了初步了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礼仪,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感悟礼】

(两位学生主持人主持经典故事会,由四个组合的同学分别表演新编《孔融让梨》、《程门立雪》、《负荆请罪》、《不学礼、无以立》四个成语故事。)

师:感谢刚才几位同学带来的新编成语故事,也感谢两位主持人,大家再次给他们热烈掌声。老师想问一下台下的观众,你最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生1:我喜欢《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因为从中我学会了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谦让,这样就会家庭和睦。前段时间,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两兄弟为了财产上的一些事大打出手。我想,如果他们明白谦让的道理,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师:他说得太精彩了,掌声送给他!

生2:我喜欢《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我从廉颇身上学到了要知错能改,从蔺相如身上学到了要懂得谦让。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这两点都很重要。

师:说得很好!掌声送给她!

生3:我喜欢《程门立雪》这个故事,我们要想获得知识和学问,就要尊敬我们的老师。

师:很好!掌声送给他!刚才的四个故事生动地告诉了我们:孝敬长辈是礼,尊师重道是礼,与人交往懂得宽恕是礼,礼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礼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同学们,除了这些精彩的故事,古今中外名人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礼"的箴言,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生齐读关于"礼"的名人名言。配乐。)

【践行礼】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弟子规》里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告诉我们要及时应答父母。"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者。《三字经》里说:"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学礼仪",告诉我们从小学习礼仪。"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告诉我们兄弟朋友之间都要讲礼貌和秩序。"礼"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老师知道,小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已经读了《三字经》和《弟子规》,对这些语句并不陌生,让我们再次重温一下。

(生齐读以上语句。)

师:既然"礼"这么重要,那我们是否都能做到"礼"呢?老师搜集了一些图片和视频,想邀请大家来看看是否熟悉。

(老师展示学校鞠躬礼、升旗礼、集队礼等有关图片和视频,并请學生辨认。)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别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现在让我们看看自己做得如何?上个学期,我们一起阅读了《伊索寓言》,里面有一个故事叫《两只口袋》,不知哪位同学还记得?

生1:普罗米修斯给每个人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一只装自己的缺点,他把那只装有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装有自己缺点的挂在背后。结果我们很容易看见别人的缺点,却很难看到自己的缺点。

师:讲得非常好!今天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看能否把装有自己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好吗?(学生笑。)

生2:在课堂上我有时会讲小话,影响老师上课和周围同学听讲。

师:嗯,很有勇气。

生3:虽然垃圾桶离我很近,但是我还是乱丢垃圾,我课桌下面总是很脏乱。

师:老师记得你的背后就是垃圾桶,对吗?下次不要这么偷懒哟!

......

师:刚才的几位同学都非常有勇气。前两天老师做了一个调查,给每位同学发放了《中学生礼仪教育(学生)问卷调查表》,因为是无记名调查,数据相当可信。来,请大家看一下统计数据。

(展示离家或归家是否会告知父母、公共汽车上是否会让座、见到老师是否会问号等问题调查数据,和学生一起分析数据。)

师:以上数据说明:我们离"礼"还有一定距离!我们还需要更多地践行礼!我们本次活动还得到了家长的支持,现场我们也邀请了一位家长代表为大家说几句话,大家欢迎!

(学生李某家长发言。)

师:感谢李某同学的爸爸给我们的亲切教导!他说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同学们不要辜负家长们的希望。同学们,你们现在一定也有许多想说的话,老师想邀请大家每人为我们亲爱的16班撰写一条文明礼仪公约,并署上自己的名字,然后由班长收集整理,成为班级文明礼仪公约,大家说好不好?

(先完成的两个小组,由组长宣读,老师适当评价。)

师:好,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活动就到这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我们每位同学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真的能够做到讲文明懂礼仪,成为品学兼优的儒雅学子!下课!

【教学反思】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关于"礼"的成语故事和名言警句数不胜数,这些资料并不难找到。但因为是班会课,所以要考虑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礼"的重要性,并能够与身边人、身边事联系起来切实践行"礼"。考虑到这些,我确定了活动方式为:搜集与"礼"有关故事名言、表演成语故事、做调查问卷等。

优秀班会课教案 篇4

教育目的

1、步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和急救技术,学会保护自己。以各种形式巩固并拓展学生对“自护”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主题:

安全系着你我他 过程:

一、活动准备工作

1.收集《健康教育》课本和活动课学过的“自护”知识和急救技术。2.排练节目 3.准备道具

二、活动过程:

1、队会前的各项仪式略。

2、中队长发言:同学们,每天的阳光是灿烂的,霞光是绚烂的,健康是美丽的,安全是重要的。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能在安全而又轻松的社会大家庭里,共同撑起一片和谐、安宁、幸福的天空。我宣布“安全系着你我他”主题中队会现在开始。

(一)“自护”能力表演和知识竞赛:

1、小品(我们去春游)

让学生明白在意外情况下受伤应如何自救。(处理方法:先用盐水冲洗伤面,再用消毒棉球扶干,而后用碘酒涂擦伤面,再用酒精球涂擦。轻者不必包扎,重者盖上清毒纱布包扎。包扎最常用方法是把绷带的尾端对半剪开,而后打结。)2.知识问答和即兴表演

(1)中队长发言:a、我国把每年的哪一天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b、路口的交通指挥信号有哪些?c即兴表演:如果你不小心烫伤了手……(处理方法:对轻度的烫伤,可用清洁的油类、酱油或牙膏,涂抹在伤面上)。

3.小品《要学会保护自己》

片断1:活动课上,老师给大家讲故事《报警》。

片断2:炎热的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位同学发生中暑。(救护方法:立即将病人抬到阴凉的地方,让患者仰卧,解开衣扣,可同时用扇子扇风,帮助散热。可用清凉油擦患者的太阳穴,也可用凉水轻轻地喷洒。)

片断3:回到家中,亮亮发现奶奶因煤气中毒而躺在地上,他连忙用学校学到的急救办法对奶奶进行急救。(抢救方法:将病人立即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同时打开门窗,解开衣服的扣子,再给病人喝点醋,最后拨打急救电话“120”。)4.知识问答

中队长发言:(1)如果因不慎,你身上被火燃着,你是顺风跑,还是逆风跑?(2)如果你在炒菜时,油锅突然起火,在你面前放有三种东西:锅盖、灭火器和水,你采用哪种方法处理(3)刚吃过晚饭,亮亮就吵着要爸爸带他去游泳,这样对吗?为什么?

5.舞蹈《21世纪的中国娃》故事:一群快乐的小学生在上学的路上,不小心碰到一根带电的电线,怎么办呢?在这危急关头,孩子们用自己的聪明智慧解决了问题,保护了自己。(急救办法:用木棍将触电者挑开。要注意,不能用手直接去拉触电者的身体,以免传电。)

三、中队辅导员讲话:时代召唤跨世纪人才,而跨世纪人才首先要学会生存。同学们,别忘了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让我们戴上“自护”小奖章,迈出通向21世纪的起跑线!祝你们和天下所有的同学们都能天天快乐,日日平安。

四、队会的其他形式略。

课后反思 通过本次中队会,不但使学生学会了的自救方法,而且还增强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效果良好。

2009学第二学期主题班会课教案

教育目的

1、步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和急救技术,学会保护自己。以各种形式巩固并拓展学生对“自护”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主题: 安全系着你我他

过程:

一、活动准备工作

1.收集《健康教育》课本和活动课学过的“自护”知识和急救技术。2.排练节目 3.准备道具

二、活动过程:

1、队会前的各项仪式略。

2、中队长发言:同学们,每天的阳光是灿烂的,霞光是绚烂的,健康是美丽的,安全是重要的。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能在安全而又轻松的社会大家庭里,共同撑起一片和谐、安宁、幸福的天空。我宣布“安全系着你我他”主题中队会现在开始。

(一)“自护”能力表演和知识竞赛:

1、小品(我们去春游)

让学生明白在意外情况下受伤应如何自救。(处理方法:先用盐水冲洗伤面,再用消毒棉球扶干,而后用碘酒涂擦伤面,再用酒精球涂擦。轻者不必包扎,重者盖上清毒纱布包扎。包扎最常用方法是把绷带的尾端对半剪开,而后打结。)2.知识问答和即兴表演

(1)中队长发言:a、我国把每年的哪一天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b、路口的交通指挥信号有哪些?c即兴表演:如果你不小心烫伤了手„„(处理方法:对轻度的烫伤,可用清洁的油类、酱油或牙膏,涂抹在伤面上)。3.小品《要学会保护自己》

片断1:活动课上,老师给大家讲故事《报警》。片断2:炎热的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位同学发生中暑。(救护方法:立即将病人抬到阴凉的地方,让患者仰卧,解开衣扣,可同时用扇子扇风,帮助散热。可用清凉油擦患者的太阳穴,也可用凉水轻轻地喷洒。)

片断3:回到家中,亮亮发现奶奶因煤气中毒而躺在地上,他连忙用学校学到的急救办法对奶奶进行急救。(抢救方法:将病人立即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同时打开门窗,解开衣服的扣子,再给病人喝点醋,最后拨打急救电话“120”。)4.知识问答

中队长发言:(1)如果因不慎,你身上被火燃着,你是顺风跑,还是逆风跑?(2)如果你在炒菜时,油锅突然起火,在你面前放有三种东西:锅盖、灭火器和水,你采用哪种方法处理(3)刚吃过晚饭,亮亮就吵着要爸爸带他去游泳,这样对吗?为什么?

5.舞蹈《21世纪的中国娃》故事:一群快乐的小学生在上学的路上,不小心碰到一根带电的电线,怎么办呢?在这危急关头,孩子们用自己的聪明智慧解决了问题,保护了自己。(急救办法:用木棍将触电者挑开。要注意,不能用手直接去拉触电者的身体,以免传电。)

三、中队辅导员讲话:时代召唤跨世纪人才,而跨世纪人才首先要学会生存。同学们,别忘了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让我们戴上“自护”小奖章,迈出通向21世纪的起跑线!祝你们和天下所有的同学们都能天天快乐,日日平安。

四、队会的其他形式略。

课后反思

通过本次中队会,不但使学生学会了的自救方法,而且还增强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效果良好。

2010学第一学期主题班会课教案

教育目的

1、过这次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良好习惯。

2、增强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主题: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过程:

一、教师谈话: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与人擦肩而过时;当你走在僻静的乡间小路留恋于周围的美景时;当你与别人交往接待时;当你购物时;你是否想到“侵权”两个字,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为了每个人幸福和快乐,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吧。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以《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掌握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二、《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主题班会 <一>了解有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和生效的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1991年9月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2.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什么?

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全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与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那些原则?

(1)保证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适应未成年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4.什么是未成年人?(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5.《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未成年人接受教育方面做了那些规定?

(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使得使之辍学。)

<二>节目表演(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有关法律的知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1、快板《在家一起来学法》

2、相声《哥俩好》

三、教师总结:同学们,我想通过这次班会,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有关法律法规的知识,愿大家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律永远与我们相随,让幸福快乐永远与我们相伴!

课后反思

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增强了学生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效果良好。

2010学第二学期主题班会课教案

教育目的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

2、学生能够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长大了,在生活中能够孝顺父母。主题: 走进父母 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对!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

二、出示一些图片

1.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吧、打游戏机,荒废功课。2.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3.父母说的话左耳朵听右耳朵冒。

师言:除了以上情况?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况?

师言: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生汇报)如果你有以上情况,父母会如何惩罚自己?请同学们讲讲并说说被惩罚后的感受。

三、从父母角度看

1、师言:被父母惩罚,责骂,或者挨打,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近人情。那让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看。

(1)投影“孩子,我为什么打你”。(2)请一个同学朗读全文

2、从自身找原因,让学生谈谈自己身上的不足。(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3、师言:是的,打与不打都是爱,那被打事件中,你又有没有做错?请曾经被父母惩罚过的同学,说说自己做错了什么?

四、小组活动

1、写一写,算一算父母每一天要为家庭做多少事,付出多少时间?

2、想一想,父母容不容易?你有没有分担父母的艰辛?(体会父母的艰辛,应当感恩父母,应该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在生活中孝敬父母)

五、走近父母的方法

师言:其实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并非不能改变,父母也不是不近人情的,他们也在关心我们,也在想办法走近我们。那我们就该主动走近父母。了解走近父母的方法

1.多向父母表达你爱他们。

2、主动承担家务;

3、纪念日、节日送点小礼物;

4、适时为父母倒杯茶、削个水果。

5、和父母有分歧时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想一想。

6、多向父母说说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愿望; 多倾听父母的话; 遇上烦恼,告诉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

7、回家和外出主动给父母打招呼。

8、时时紧记,父母只会爱孩子,决不会害孩子。

六、师总结:只要能理解、孝敬、尊重父母,你就和父母走近了。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孩子们体会到无论父母怎样,只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对自己的爱,所以应该理解父母。并且学会了走近父母的诸多方法,孩子们都很高兴,并准备落实到生活中来孝敬自己的父母。

2011学第一学期主题班会课教案

教育目的

1、引导学生学会感激生活所赐予他们的一切,能够静下心来仔细体会父母对他们的关爱。从父母之情稍加延伸,延伸到师生情,祖国情。

2、让学生从心底体验感恩,学会感激,以充满爱心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主题: 感恩,永恒之光 过程:

一、活动准备工作 1.排练节目

二、活动过程:

<一>、队会前的各项仪式略。

<二>、中队长发言: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世界将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因此无论是我们的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都需要我们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心怀一颗感恩之心,做一个成功的人。我宣布《感恩,永恒之光》主题队会现在开始。<三> “走进经典,体验感恩”

1A、B绎幽默诙谐的《孟母三迁》新编。(意义:从古代的故事中,感悟亲情之伟大。)2A、B朗诵《友谊之歌》,并有音乐伴奏。之后共同唱响《友谊地久天长》

(目的:感受同龄人的心声,体验友情之美。)

3、互动

由几位同学用不同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恩之言,配上肢体语言,并由同学们猜测话的内容。

4、培养责任(1)互动交流,讨论“你在生活中最想感恩的人是谁?”、“你想为这个人做什么事?”等问题。(目的:从大自然、社会的角度体悟感恩及每个人所面临的责任。)(2)交流汇报。

5、中心升华(经过从友情、亲情、大自然的角度升华主题。从小我到大我,从身边的感恩到对祖国的感恩。)

1、合唱队成员演唱《七子之歌》。

2、A、B演唱《我是中国人》、《我的中国心》

3、放歌曲《感恩的心》。全体师生齐唱此歌曲,使本次队会推向高潮。

三、中队辅导员讲话

人的一生中应该感谢的不止是母亲,还有很多人:父亲、老师、朋友、同学、亲友、陌生人等等。正是有了这些人的付出和爱心,我们的世界才变的如此温馨和美丽。除了他人外,还有社会、自然、知识„„都值得我们心怀感激。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和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示、发现自己的独立人格。

四、队会的其他形式略。

《马说》公开课教学实录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2、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某些文言句式的特点。

3、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

4、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5、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6、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作者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难点:托物寓意、以事喻理是本文议论的一大特色。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教读课。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诉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这篇说,带有寓言的色彩。文章的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全文立意之所在。这个意思是从古代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中生发出来的,却又表现了作者的独特见地。文章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比喻圣明的君王,借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观看“万马奔腾”的音像视频资料。

师:马是一种吉祥、神圣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而且是十二生肖之一,哪些同学属马?请站起来。请每一个人说一个有关马的成语再坐下。

生:一马当先(师:好!果真如此,说完请直接坐下)、马不停蹄、快马加鞭、金戈铁马(师:好,战场建功、巾帼英雄)、放马南山(仗打完了,放马南山,我们都渴望的和平生活)马首是瞻、马革裹尸、五马分尸、万马奔腾、千军万马、龙马精神、青梅竹马(师:好,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富有表现力)、马马虎虎、走马观花、人仰马翻、马失前蹄、人强马壮、害群之马、单枪匹马、犬马之劳、一马平川、心猿意马、招兵买马、悬崖勒马、塞翁失马、指鹿为马。

师总结:同学们积极踊跃、争先恐后,这很好,就应该一马当先,有龙马精神。

(二)课前热身: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骈(pian)死于槽枥(cao li)之间 才美不外见(xian)食(si)之不能尽其材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即使)(一起)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饲养)(吃)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况且)

⑤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抽)

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鞭子)

(3)重点句子翻译

①马之千里者

日行千里的马,之,定语前置的标志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不识千里马吧!

(三)课文朗读

《马说》写于韩愈初登仕途之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提拔重用,均未成功,郁郁不得志。正所谓“不平则鸣”!

课文要读出这种情感,请齐读。齐读后老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停顿、情感。举例:

①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找学生朗读第一段,老师范读,读出痛惜之情,然后学生齐读。

②请同学读第二段,注意: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教师范读,读出愤慨之情,然后学生齐读。③请同学读第三段,注意: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教师范读,然后学生齐读全文。

(四)内容探究

同学们感情充沛、一气呵成,读的很好,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那你想,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千里马”、“伯乐”又分别象征什么人呢?

请讨论三分钟回答。

明确:见板书

马 说

韩愈

千里马 人才

伯乐 善于发现人才的人

食马者 愚昧无知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思想感情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慨。

写法 托物寓意

韩愈,乃唐宋八大家之首,文章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但即使是这样的旷世之才,仍被埋没,实在令人痛心疾首,请让我们饱含感情再齐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读的很好,要想打动别人,先得陶醉自己。同学们做到了这一点。文章既表达了韩愈壮志难酬的愤慨,更激起古今许多有识之士的共鸣,故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但有人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过分夸大了“伯乐”的作用,不符合客观规律。对此你怎么看?

另外,你认为今天的“千里马”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请讨论五分钟回答。

师生交流:

甲生:我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有道理的,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如果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也不会有诸葛亮的“隆中献策”、“三分天下”。恐怕诸葛亮只能老死隆中。

乙生:我也这样认为,有典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尚在预先知道周文王将外出巡游之际,以退为进,守株待兔,故意用直钩钓鱼,引起文王注意,周文王问他何故,他说“我不是在钓鱼,而是在等真龙天子”。如果不是周文王这位伯乐发现姜尚,以姜尚的年龄,被老婆赶出家门的境况,恐怕除了钓鱼,也干不了什么了。楚汉战争中,正因为刘邦,这位伯乐,善于用人,才最终让项羽“乌江自刎”,夺取天下。

丙生:我不这么看。千里马有很大的自主能动性,姜尚如果不是精心设计,而是空等,也不会被起用。楚汉战争中的韩信先追随项羽,不被重用便投靠了刘邦,而不是空等。

丁生:我认为,韩愈只是宣泄了一种情绪,他是“千里马”但因为无人能赏识他,所以一直没有更大的施展空间,所以格外看重伯乐的作用,但事实上韩愈这位“千里马”,何以能彪炳史册,是因为“伯乐”吗?显然不是,而是因为他自己没有放弃。历史上的蒲松龄、曹雪芹、苏轼、哪个不是生前不得志,甚至穷困潦倒,埋没终生。可见没有伯乐,一样有千里马。

师:好啊!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有了伯乐,能让人才尽快施展,但即使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应奋发图强,特别是在今天的社会更应毛遂自荐,努力展示自己,不能坐以待毙,等待“伯乐”。

那你认为今天的“千里马”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A生:我认为一个人应先有大的志向,想毛泽东那样“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有梦才有远方,有目标才有未来。

B生:我认为还应该有恒心,正所谓“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学有所成,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再大的志向也无用。

C生:我们学过《在山的那边》,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坚持不懈,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才能达到理想的境地。

D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认为人才应该谦虚好学、见贤思齐、虚怀若谷、都够三省吾身,不断进取。

E生:俗话讲“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更应有团队精神,有合作意思,达到双赢的局面。

F生:我们刚学完《五柳先生传》,我认为,真正的人才应该用其所学服务于社会,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且应该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G生:我想到,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爱国的思想应该有利于社会、人民。一个坏人能力越强对社会危害就越大。

师:这几位同学说的都很好,人要先立志,既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向与气概。也应有淡泊名利,安闲乐道的高洁情操;既要有愚公移山的坚韧与恒心,也要有以苦为乐,苦中作乐的豁达胸襟。

既要虚心好学,“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也要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品格„„千里马的内涵太丰富了。

其他同学还有吗?我看刚才发言的同学都具备上述素质。其他同学只缺少一种素质,那就是自信!

李白说过“天生我才必有用”。要相信自己的势力与潜能、自信、自然出色。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六)扩大阅读:(课下)阅读韩愈的《龙说》、岳飞的《良马对》附:《良马对》

帝问岳飞曰:“卿得良马否?”

对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即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已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帝称善。鉴赏提示:从中可见,未满足其高要求的千里马,是一匹病马,连日行百里的常马也不如!岳飞以和宋高宗关于良马的一段对话,来分辨贤才与庸才的差别,除了阐明贤才自爱自重的道理,还隐约有讽谏高宗贤才应任用之意。

凡卡微课教学实录 篇6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礼拜 生锈 揉皱 黑糊糊 笑眯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3、初步体会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一、课前预习我能行(检查字词自学情况)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是文中的一部分词语,请大家先试着读一读 撇嘴

揉眼

抽噎 指望

祷告

楦头 摩平

一铺暖炕

师:哪位同学想读一读?请你。

师:你读得很准,请大家再读读第一行的词语,透过这三个词语词语你能看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有人在伤心地哭。

师:伤心地哭,请你再读读这三个词。

师:你看,词语也有感情呢!这三个词藏在文中的一个句子里,谁能找出来给大家读一读?

(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过渡:凡卡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为什么这个年仅九岁的孩子这么伤心难过呢?让我们走进文本,了解原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忆?

生:文中凡卡的回忆是4、5、6、1

3、14自然段 生:凡卡信的内容是

8、10、11、12、15 师:大家看4、5、6、8、10、11、1

3、1

4、15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凡卡写一会想一会 师:也就是在凡卡写信的过程中插叙了他对乡下生活的回忆 师:你们看,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用简单的几个词语和一些符号就理清的脉络,同学们以后还会读到更多的长课文,你也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法来理一理文章的脉络。现在谁还能再来完整地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

:你说得完整而又通顺,请坐。

三、研读第八自然段,初步感知悲惨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八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指导感悟第八自然段,采取自读和交流讨论的方式。)指导过程如下:

师:凡卡在信中向爷爷诉说学徒生活的事中,哪件事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师:那好,大家再次认真阅读这些内容,看看通过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学生深入研读本段)生:我对凡卡挨打这件事情感受最深。通过“揪”、“拖”、“揍”这些词,我仿佛看见了凡卡挨打时满地翻滚的样子。

生:我对老板娘拿鱼嘴“戳脸”,伙计们“捉弄”他,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他们拿凡卡不当人,我们仿佛能听见凡卡挨打时痛苦绝望的惨叫声。

师:说得好,体会得很深。“打”似乎很平常的一个字,“毒打”,一个毒字拖出好几个打的方式:揪、拖、揍、戳。

当他揪着我的头发,你想你就是凡卡被狠狠地揪,使劲地揪的时候,那会是怎么样状况?

师引导,学生想象描述: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______;

把我拖到院子里,______;

拿皮带揍了我一顿,______;

师:(指导朗读)九岁的孩子,竟遭如此毒打,这情景惨不忍睹,这画面触目惊心啊!带上情感读读这几句话。

一个“毒”派生这么多词,这么多词围绕一个“毒”,同样是“毒打”还会想象其他不同的打的方式吗?不出现打这个字。老板老板娘的打,何止一次两次,家常便饭。一个如此天真、可爱、善良的孩子,天天遭此毒打,谁能不心疼。师:还有想说的吗? 生:我对凡卡挨饿这件事情感受很深。从“一点面包、稀粥”等词我能体会到凡卡几乎天天挨饿,我仿佛能看见他瘦得皮包骨的样子。生:我对凡卡挨冻、睡不好这些内容同样感受很深。“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还有一处“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从这些内容中,我仿佛能看见凡卡缩在墙角里瑟瑟发抖的样子。

师:大家体会得多深啊!从凡卡受到的这些苦中,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什么? 生:他的命运很悲惨!师:这段文字有一部分需要用低诉的语调来读揣摩一下,读一读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

师:你们的朗读让我心灵很震撼。这样的课文不能大声朗读,因为这是在写悲惨的生活。保持这样的语调,声音可以稍微大一点,再读一次。

四、小结内容,设置悬念。

师:9岁的凡卡在老板家过的就是这样痛苦的生活:挨打 挨饿 整天干活还睡不好觉。没有自由,没有尊严,连做人的基本权利都没有。所以,凡卡才写信乞求爷爷赶快带他离开,逃离这种非人的生活。那他的愿望能实现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背诵并默写第八自然段。板书

15凡卡

乞求爷爷带他回去

优秀班会课教学实录 篇7

书面表达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提高高三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高三英语教学的一大课题。

书面表达讲评课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 其涉及的学生面比“面批面改”更广, 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负担。在书面表达讲评课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通常以与学生水平相当、贴近学生生活、真实性强且有一定的开放性等要素为选材原则, 精选一篇书面表达材料作为学生的作业, 要求学生在20分钟内独立完成写作任务;之后, 笔者按学号任意抽取学生习作进行批改。在批改过程中, 笔者对学生习作中的共性错误以及高级词汇、较复杂的表达进行罗列和分类, 并选择一篇优秀习作作为讲评课的素材。现以如下一篇材料为例来说明具体的操作方法。

假如你是李越, 你的英国网友David来信说他打算来华留学, 想知道初到中国可能遇到的困难。请你用英语给他写一封回信, 信的内容应包括:

1. 可能遇到的困难:语言方面的障碍、饮食不习惯、想家等。

2.鼓励他, 并表示愿意提供帮助。

注意:1.回信应包括以上所有要点, 可适当增添其他内容。

2.词数:120词左右。

3. 信的开头和结尾已为你写好, 不计入总词数。

Dear David,

I′m glad to hear from you.You asked me about the difficulties you may meet with when you get to China…

Yours,

Li Yue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鉴别共性错误, 反思习作中的错误。

2. 欣赏一些优美的表达,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 欣赏一篇优秀习作, 提高进行写作的谋篇布局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 强调书写的重要性

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事先扫描好的几篇学生习作, 将字迹潦草、涂改严重的学生习作和书写工整、卷面美观的学生习作进行比较, 强调书写端正、卷面整洁的重要性。

2. 指导审题

(1) 学生浏览以上材料后, 思考材料中哪些是对写作背景的交代, 哪些是需要翻译的要点, 确定写作的基本内容。

需要翻译的要点:

(1) 可能遇到的困难:语言方面的障碍、饮食不习惯、想家等;

(2) 鼓励他 (David) , 并表示愿意提供帮助;

(3) 书信结尾的客套用语。

(2) 时态的选择:因为材料讲述的是David到中国后将会遇到的困难以及李越对他的鼓励等, 所以应选择一般将来时和一般现在时。

3. 改错

(1) 笔者将学生习作中的典型错误按单词拼写、句意表达、词汇使用、句子结构以及中式英语五个方面分类, 然后呈现在大屏幕上, 指导学生修改句子中的错误。

学生习作中的典型错误分类如下:

(1) 拼写错误, 如:

I want to give you some advise. (advise是动词, 名词为advice。)

(2) 句不达意, 如:

You can′t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n an easy way, as you know Chinese. (画线部分意为“由于你懂汉语”, 句子前后矛盾。)

(3) 用词不当, 如:

During you are here, … (during是介词, 不能引导从句。)

(4) 句子结构, 如

Different people speak Chinese are different. (此句应改为:Different people speak Chinese differently.)

(5) 中式英语

You may can′t communicate with Chinese people easily. (应删掉may。)

(2) 在学生修改完句子错误后, 笔者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修改的情况, 并对不同意见以及未能做出修改的句子展开讨论。

(3) 小组派代表汇报修改意见。教师就同一个意义向学生征求多种表达方式, 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 欣赏好句, 鼓励活学活用

(1) 笔者将学生习作中较好的表达按高级词汇的使用和较复杂句子结构的使用分为两大类, 呈现在大屏幕上, 并在每个句子后标注作者姓名, 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学生习作中较好的表达分类如下:

(1) 高级词汇的使用, 如:

You will suffer from serious homesickness.

(2) 较复杂句子结构的使用, 如:

It′s obvious that you′ll be faced with many great challenges in China.

(2) 学生将同学写出的优美词句与自己的相应表达进行对比, 以体会高级词汇和较复杂句子结构的使用。

(3) 笔者解释部分高级词汇和较复杂句子结构的用法, 并举例巩固。例如:

“Also, traditional Chinese food, which we really feast on, may not be so tasty to you.”一句中的feast on意为enjoy, feast一词来自SEFC Book 2BUnit 15 Destinations的Reading部分。此环节旨在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句型和短语。

5. 欣赏佳作, 关注谋篇布局

(1) 在大屏幕上展示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 让学生阅读。

(2) 学生阅读以上范文后, 教师要求各小组讨论该篇习作能得高分的原因。

(3)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和体会:

S1:这篇作文使用了很多高级词汇, 如be of great difficulty, in various aspects, as a consequence of。

S2:还有frustrated, crack all these hard nuts, be in store。

S3:作文中使用了定语从句:you′ll come across;which differs from that of your country。

S4:我觉得which differs from that of your country中作者用that代替the lifestyle是正确的。

(4) 教师总结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这篇作文之所以能得高分, 原因之一是使用了较多的高级词汇和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同学们还应注意到本文中连接词的使用十分自然, 如here, so, what′s more, as a consequence of, however等;而且文章第一段讲述对方可能遇到的困难, 第二段鼓励对方并表示愿意提供帮助, 段落划分合理, 结构清晰。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记住:书面表达不是句子的随意堆砌, 构成语篇的句子之间必须相互关联, 写作时一定要思考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重视谋篇布局。”

6. 学生参照典型错误分类总结,

高级词汇、较复杂句子结构的使用以及学生佳作, 从语言、文法、逻辑、用词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7. 小组活动:

英语水平有差异的4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相互批阅和评议同伴的作文, 并提出修改意见, 如段落结构、时态、语态、选词、主谓一致和拼写等, 标出有疑问的地方, 待相互讨论或征求教师意见后更正。在小组合作活动期间教师当堂指导。通过合作学习, 学生能取长补短, 增强推敲词句、谋篇布局的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8. 布置作业:

学生修改作文, 书写工整后交给教师。此举旨在让学生在修改过程中复习写作技巧。

四、课后反思

1.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讲评课只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途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不断积累好的语言表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按热点话题分类, 精选短小精悍、原汁原味的文章, 督促学生每日诵读, 这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2.讲评课仅是一个开始, 课后学习也很重要。教师如果能在课后精选几篇学生修改后的习作, 张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 将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同时为学生创造一个“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为了增强全体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 教师应按适当比例选取几篇英语薄弱生的习作放在墙报之中, 尽量让他们体会英语学习的成就感。

3.按学号任意抽取书面表达进行批改的方式缺乏科学性。课后, 笔者积极与本校其他英语教师商讨, 教师们一致认为应采用将全班学生按英语水平分为高、中、低三组, 从每组学生的习作中各抽取一半进行批改的方式。这样, 教师所归纳和分类的共性错误、高级词汇、较复杂的表达才更具有代表性, 学生在听课时也能各取所需。

优秀班会课教学实录 篇8

教学目标:

1?郾在活动与交流中正确迅速地读、写万以内的数,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顺序、组成,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2?郾进一步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郾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逐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中间、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和写法;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有许多数学信息,小朋友不仅要学会听,还要注意发现问题!

师: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回来,师傅对徒弟说:“我给你们每人写一个数,谁能准确地读出来,我就把真经传给谁。”唐僧首先用卡片出示2345。猪八戒迫不及待地读道:“二三四五。”

生:(笑)他读错了。

生:大家说说应该怎么读。

生:读数应该从高位读起,这个数应该读作二千三百四十五。

师:唐僧又写出3005(卡片出示)。孙悟空马上说:“这太容易了,读作三千零零五。”

生:悟空又读错了。数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这个数应该读作三千零五。

师:唐僧最后写出第三个数2400(卡片出示)。沙和尚想,数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于是就说:“读作二千四百零。”

生:还是不对。数末尾的零不读出来,这个数应该读作二千四百。

师:唐僧叹了口气,说:“徒儿们,你们的数学都学得不太好,还得继续努力呀!真经暂时不能传给你们。”

师:小朋友对万以内数的读法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还将通过练习,巩固和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多种活动,建立数感

师:课前小朋友们收集了一些生活中关于万以内数的信息,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

生:黄河的通航河道长约三千七百九十四千米。

……

师:这些信息可真丰富!为了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练一练,请每排左边的同学把你收集的信息读给坐在右边的同学听,右边的同学把他读出的数记录下来;坐在右边的同学听完后,把信息中的数读出来,把读法记在自己的作业单上。(同桌交替进行读写活动。)

师:小朋友们读了自己收集的信息,也记录了同桌读出的数。在这个过程中,你想向同桌说什么或给他什么建议,请说一说。

生:我的同桌写得很好。

生:我建议我的同桌写数字时尽量写整齐一点,那样会更好看。

……

师:万以内的数,除了小朋友们收集到的以外,还有很多很多。下面请小朋友在作业单上写一个自己喜欢的三位数。

生:我喜欢的是327,因为我的生日是3月27日。

……

师:我喜欢的三位数是666,谁知道这个数是怎么组成的?

生:666由6个百,6个十和6个一组成。

师:你们自己写的三位数是怎么组成的,知道吗?

生:知道。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写的三位数的组成,说得对不对请互相评价。(同桌交替进行活动,学生汇报活动情况。)

师:666接着往后数五个数,怎么数?

生:667、668、669、670、671。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往前数五个数,怎么数?

生:665、664、663、662、661。

师:除了一个一个地数以外,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数吗?

生:我会两个两个地数,668、670、672、674、676。

生:我会一百一百地数,766、866、966、1066、1166。

……

师:有的小朋友还想发言,那就是说,数数的方法——

生:很多。

师:谁能用自己喜欢的三位数提一个数数的要求,让大家来数数。

生:我喜欢的三位数是888,大家十个十个地往后数五个数。(同学数数。)

生:我喜欢的三位数是532,大家五个五个地往后数五个数。(同学数数。)

……

师:谁能举个例说一说,666大于几,666又小于几。

生:666大于600,666小于1000。

……

师:一时说得完吗?我们还是用自己写的三位数同桌照这样举例练习,比比大小!(同桌交替进行活动,学生汇报活动情况。)

师:通过小朋友互说,口头练习数的组成、数数、比大小,请对自己刚才的回答给一个评价。

生:我给自己一个“笑脸”,我觉得自己说得很好。

生:我觉得我说得不流利,一般。

……

师:请小朋友在作业单上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四位数,并用刚才的方法独立思考写出这个数的组成;从这个数开始按一定规律往后写五个数,举例比一比大小。(学生独立填写作业单,同桌交流互查互评。)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使用的这些数简洁又方便,但记数(或计数)方法的发展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来了解一下。(图片演示。)

师:我们今天用自己收集的数据和喜欢的数进行了活动和练习,大家对万以内数有些什么感受和收获?

生:我知道了数数的方法很多。

……

三、实践操作,发展数感

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收获真好!如果能运用到生活中那就了不起啦。老师有一个问题需要小朋友帮忙解决。请估一估10000颗绿豆用什么装最合适?

生:用袋子去装。

生:用箩筐去装。

……

师:我们实际操作一下,看看谁的估计最接近实际情况。

(学生把课前每人数好的100颗绿豆依次倒入杯中,每个杯子收集1000颗,教师演示将绿豆一千一千倒入透明的大杯中。)

师:现在倒入了约5000颗绿豆,我们班有62位同学,把剩下的12个小朋友数的绿豆也倒入杯中,够10000颗吗?

生:不够。

师:怎么做才能很快得到约10000颗绿豆呢?

生:我们再接着数,直到数够为止。

生:再准备和这5000颗差不多的一份。(教师演示验证。)

师:这些大约就是一万颗绿豆,想想刚才大家给老师的那些建议,你有什么发现?

(有的同学说用小盒子装太小了,有的同学说用箩筐装又太大了。)

师:想一想,如果是一万颗米粒,数量和这些绿豆一样,估一估用这个透明大杯子装能装多少?如果是一万颗这样的水果糖(出示实物)还用这个杯子装合适吗?

四、全课小结(略)。

作者单位

昆明市盘龙区明通小学

上一篇:自己无需妄自菲薄你属于更好的明天散文下一篇:监理竣工结算审核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