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课合作教学反思(精选15篇)
班会课合作教学反思 篇1
班会课本应是相对于教学课的比较灵活的课。一周一次的班会课也是检验班主任能力,工作是否落实的一个方面。开始我以为班会课只是把本周工作布置下去就可以,或者和我们以前一样叫学生组织班会,组织各种活动。
但南塘中学的班会课不一样。每周班会课都有规定的主题,即四课教育的内容。每节课之前都要把主题写在黑板上。之后指导班主任叫同学把材料念一遍,最后就没有什么事了。跟着班主任上了两节班会课后觉得这样下去班会没什么意思。于是第三周我上了我的第一节班会课。那天我们班的班会课的主题是学习雷锋精神。拿到材料后,我准备了一下上课内容。 引入:雷锋名人名言。我说了几句雷锋的名人名言,然后问这些话是谁说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很多学生都加入,有的知道答案有的不知道,讨论的很激烈,开头开的较好。公布答案之后,开始一点一点的介绍雷锋,当然我并不是指念答案,中间会穿插些问题比如:你知道雷锋几岁逝世的吗?你知道雷锋做了什么好事吗?学生们很有兴趣。再谈到我们要学习雷锋何种精神时,同学们很积极,比如说:钉子精神,无私奋献精神,努力奋斗精神,刻苦钻研等精神。在大概讲完这些精神后,我根据这些精神我讲了一些故事,故事是我表妹凌晨4点起来洗衣服只为比别人先洗完的故事,他们听得很认真也很入神,而且很佩服。讲完一些故事后,我要求他们说一些自己做过的认为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很多同学都踊跃参见,一一道出他们做的“伟大事迹”。谈论过后,我们一起分享了雷锋写的优美的文字和他伟大的精神。
这节班会课可以算是圆满上完了,自己也感觉内心满满的学到了东西。我突然明白过来,一堂成功的班会课应该是老师和学生都学到东西了吧。但让我在想一堂真正地班会课应该是如何,以何种形式。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终于明白了一些。一堂成功的班会课不管何种形式都要让学生过的有意义。形式有很多种,
比如说:第一次班会课时的提问讲故事性启发性的班会课,可以是做游戏的娱乐性的班会课,可以是教授歌曲(我教过他们英文歌曲)类学习的班会课,可以是组织活动的班会课等等。 班会课可以随机应变,灵活发挥,不过无论如何要以学生为宗旨,让学生过的有意义,能学到东西。这需要我多学习,多搜集资料,发挥创新能力。
班会课合作教学反思 篇2
一、小组合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分组简单机械
小组合作教学是以小组为单位, 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 互补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我校的初一思品课教学中的小组是按座位前后自然分成六人小组, 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 但人员搭配不合理, 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相互促进。
(二) 讨论流于形式
表现在:
1. 讨论变成“闲聊”。
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 5~6个学生就围坐在一起讨论, 往往满教室都是嗡嗡声, 但讨论内容很多与问题无关。很多小组讨论时间变成了纯粹的“闲聊”时间。
2. 讨论过于频繁。
现在有些公开课讨论次数频繁, 失去起小组讨论应有的功能, 学生参与的兴趣在不断降低, 效果大打折扣。
(三) 汇报停留表面
汇报是展现一个小组合作成果的重要载体,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在实际汇报中存在两个问题。
1. 师生淡化合作成果。
教师要求学生汇报发言时, 只是有几个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汇报。教师往往问的是“哪个同学愿意上来说一说”, 而不是“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 学生一张口也是“我觉得如何如何”, 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 这种发言折射出来的是个人智慧, 而不是集体智慧, 有悖于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
2. 教师缺乏理性点拨。
教师在听了小组汇报后, 常以“很好”或“请另外小组汇报”等无意义性语言。汇报成果, 应促进学生之间智慧的碰撞, 从而把问题往宽度深度方向发展。小组合作教学在这里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辅助手段, 并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合作学习。
(四) 学生参与不均
通过观察发现, 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 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 困难学生成了听众, 往往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致使困难学生获益少。调查问卷中有80%的教师也认同。说明这个问题是比较普遍和严重的。
二、优化小组合作教学的对策
(一) 构建小组, 结构合理
为避免小组合作讨论教学走过场的情况, 使之真正成为启迪学生的心智,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发挥个体优势, 进行讨论式教学。当学生进行讨论时, 教师必须对讨论过程进行巡视指导与调控, 进行必要的引导。当学生进行汇报发言时, 教师要表扬和适当的调控相结合, 汇报成果要颁发小组奖, 可防止“空洞的讨论”浪费时间, 做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
(二) 精心设问,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内在动力, 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 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 自觉努力去探索, 且初中生处于少年时期, 好胜心强。讨论的题目要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 应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和值得讨论的问题, 要紧密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 焦点问题, 要尽可能采用一些实际问题或现实生活问题, 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又有话说, 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率, 提高课堂讨论的效能。
(三) 营造氛围, 民主安全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应是思品课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小组合作教学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 要为不同的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平台;要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 敢于探索求异的快乐教学氛围, 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之中, 尤其是必须让班上学习最有困难的与基础最好的学生都参与, 发挥集体合作讨论功能。
(四) 学生为本, 发展个性
“少数学生包场”是小组合作教学的大忌, 它不仅会影响小组合作教学的深入展开, 而且也会影响学生间、师生间良好人际合作关系的形成。在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时,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 不断激发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小组合作讨论。“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差异, 逐步消除部分学困生的自卑感, 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讨论的责任感和团体成员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
总之, 在初一思品课教学中, 小组合作教学应该改变原来枯燥的政治说教, 优化课堂教学, 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群体意识。
摘要:小组合作教学优化了课堂结构,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提高了课堂效率, 促进了人际合作关系, 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 但在我校思品课小组合作教学存在一些误区, 影响着主体性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 需要教师以学生为本、发展个性;精心设问、激发兴趣;营造氛围、民主安全;构建小组、结构合理等方面优化小组合作教学。
关键词:合作,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 (品德) 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
[2]刘军.《“情动而辞发”给教学的启示》.中学政治教学.2007年.
[3]沈岷山.《使用肢体语言的教学》.上海教育卷.2007年.
班会课合作教学反思 篇3
【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礼"的重要性,并能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礼"。
【活动方式】搜集文献资料、表演成语故事、做调查问卷等。
【教学实录】
【导入】
师:同学们好!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说明我们这个民族一直都很重视"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礼"这个话题。我想请一位同学先谈谈你对"礼"怎样认识。
生1:就是指懂礼貌吧,比如问好。
师:说得很好!"礼"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比如见面了要问好,接受别人的馈赠要道谢,再比如大家今天穿了礼服来上公开课以示郑重,都是一种"礼"。老师想先邀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里面有一句话跟"礼"有关,看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够发现。
(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关于《论语》经典语句表演的视频片段。)
师:谁知道这段视频出自哪里?
生2: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
生3:第29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
师:那么视频里面哪句话与"礼"有关呢?
生4:礼之用,和为贵--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奥运会开幕式中所引用《论语》中的12句经典语句。
(生齐读"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等《论语》经典章句。配乐。)
【认识礼】
师:"礼"从它的字形结构看是一个会意字。它像一个器皿里边盛着两块玉。玉在古代是一种非常洁净的祭祀物品。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礼"有了一些新的内涵。比如,孔子的礼与"仁"有关,孟子的礼指"辞让之心",荀子的礼指社会上每个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总而言之,"礼"在中国古代是指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到了今天,"礼"主要指做事依规范而行,待人接物要虔敬真诚。
同学们,现在我们对"礼"的起源及古今内涵等有了初步了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礼仪,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感悟礼】
(两位学生主持人主持经典故事会,由四个组合的同学分别表演新编《孔融让梨》、《程门立雪》、《负荆请罪》、《不学礼、无以立》四个成语故事。)
师:感谢刚才几位同学带来的新编成语故事,也感谢两位主持人,大家再次给他们热烈掌声。老师想问一下台下的观众,你最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生1:我喜欢《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因为从中我学会了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谦让,这样就会家庭和睦。前段时间,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两兄弟为了财产上的一些事大打出手。我想,如果他们明白谦让的道理,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师:他说得太精彩了,掌声送给他!
生2:我喜欢《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我从廉颇身上学到了要知错能改,从蔺相如身上学到了要懂得谦让。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这两点都很重要。
师:说得很好!掌声送给她!
生3:我喜欢《程门立雪》这个故事,我们要想获得知识和学问,就要尊敬我们的老师。
师:很好!掌声送给他!刚才的四个故事生动地告诉了我们:孝敬长辈是礼,尊师重道是礼,与人交往懂得宽恕是礼,礼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礼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同学们,除了这些精彩的故事,古今中外名人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礼"的箴言,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生齐读关于"礼"的名人名言。配乐。)
【践行礼】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弟子规》里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告诉我们要及时应答父母。"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者。《三字经》里说:"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学礼仪",告诉我们从小学习礼仪。"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告诉我们兄弟朋友之间都要讲礼貌和秩序。"礼"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老师知道,小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已经读了《三字经》和《弟子规》,对这些语句并不陌生,让我们再次重温一下。
(生齐读以上语句。)
师:既然"礼"这么重要,那我们是否都能做到"礼"呢?老师搜集了一些图片和视频,想邀请大家来看看是否熟悉。
(老师展示学校鞠躬礼、升旗礼、集队礼等有关图片和视频,并请學生辨认。)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别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现在让我们看看自己做得如何?上个学期,我们一起阅读了《伊索寓言》,里面有一个故事叫《两只口袋》,不知哪位同学还记得?
生1:普罗米修斯给每个人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一只装自己的缺点,他把那只装有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装有自己缺点的挂在背后。结果我们很容易看见别人的缺点,却很难看到自己的缺点。
师:讲得非常好!今天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看能否把装有自己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好吗?(学生笑。)
生2:在课堂上我有时会讲小话,影响老师上课和周围同学听讲。
师:嗯,很有勇气。
生3:虽然垃圾桶离我很近,但是我还是乱丢垃圾,我课桌下面总是很脏乱。
师:老师记得你的背后就是垃圾桶,对吗?下次不要这么偷懒哟!
......
师:刚才的几位同学都非常有勇气。前两天老师做了一个调查,给每位同学发放了《中学生礼仪教育(学生)问卷调查表》,因为是无记名调查,数据相当可信。来,请大家看一下统计数据。
(展示离家或归家是否会告知父母、公共汽车上是否会让座、见到老师是否会问号等问题调查数据,和学生一起分析数据。)
师:以上数据说明:我们离"礼"还有一定距离!我们还需要更多地践行礼!我们本次活动还得到了家长的支持,现场我们也邀请了一位家长代表为大家说几句话,大家欢迎!
(学生李某家长发言。)
师:感谢李某同学的爸爸给我们的亲切教导!他说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同学们不要辜负家长们的希望。同学们,你们现在一定也有许多想说的话,老师想邀请大家每人为我们亲爱的16班撰写一条文明礼仪公约,并署上自己的名字,然后由班长收集整理,成为班级文明礼仪公约,大家说好不好?
(先完成的两个小组,由组长宣读,老师适当评价。)
师:好,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活动就到这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我们每位同学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真的能够做到讲文明懂礼仪,成为品学兼优的儒雅学子!下课!
【教学反思】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关于"礼"的成语故事和名言警句数不胜数,这些资料并不难找到。但因为是班会课,所以要考虑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礼"的重要性,并能够与身边人、身边事联系起来切实践行"礼"。考虑到这些,我确定了活动方式为:搜集与"礼"有关故事名言、表演成语故事、做调查问卷等。
主题班会课的教学反思 篇4
班会课与队会课的区别,我想除了正规的仪式、以教育者身份、管理体制、教育方式不同以外,教育的目的是相同,我觉得老师不要过于纠结什么是班会课?什么是队会课?虽然班会由班主任根据学校布置的任务或者根据近期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由班主任或师生共同主持,而队会主要是靠学生自己设计,由队干部自己主持,但是队会和班会的形式都是多种多样,不必拘于一种或两种形式,不管是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德育活动,我们的教育总是帮助孩子、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只要是美的品质,我们都可以把它们都融入到班队活动当中来。班会和队会的成功组织都离不开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在活动开始之前,指导者应当做必要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在活动结束后,还应当做及时必要的总结,指出活动的成功之处,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还要指出活动的不足,点明它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有哪些改进措施等,便于班队活动在质量上不断提高,也使活动达到高潮。
班主任参与的程度到底要多少?我觉得班主任是否参与还应该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联系,一般情况低年级以班主任主持为主、中年级可以辅导、而高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学生的主持为主。学生有能力自己主持班会的话,班主任还是旁边观看,适当的时候用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这样学生才有主动权,以老师为主的班会,学生的思维一般会围绕着老师的思想走。
展演环节是面向听课的老师还是同学?我想:还是看情况,假如汇报过程的展演一定是面向学生的,最后假如以全班参与的节目,假如多媒体没有多少画面,以面向老师为主的,我想也是尊重也没什么可争议的,假如多媒体播放很多值得学习的画面,当然面对多媒体还是必要的。总之方向的问题还是应该视本班会的实际情况而评论吧!
珍爱生命班会课反思 篇5
6月30日第20周的星期一在升国旗前,我们班前几周一周都在排练小品和诗歌朗诵的同学悄悄问我:“老师,我们今天上班会公开课吗?”“我还不能确定,我去问一下曾老师。”其实这节班会公开课早就该上了,由于种种事情一拖再拖,一直拖到现在学期末。虽然自己也在用心改了一次又次教案和课件,学生也在为排练班会中的节目准备了好久,但是总是自信心不足,感觉很多方面还不够好。而我也一直不能给主管此件事的曾老师有个交代,心里总是不舒服。在学生的催问下,我终于再次向曾老师表明上公开课的意识,曾老师当机立断:”今天第一节就可以让大家去你班听课。”而我还是有些不自信,怕上不好,曾老师立即看出了我的心思:“那就我和两个级长一起去听一听。”于是在我的前期准备还算充分,但是自信心还不是很足,心里准备还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上了这节“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班会课。
本节班会上我由小时候家中的两只小鸟痛失小宝宝的故事导入,然后讲到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新闻母亲节几位妈妈寻子的故事开始,引出“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主题。在此环节自我感觉这种导入的过程及想法还好。但是由于自己一直想着都到第20周了,可能上不了这个班会课了,所以心里上对这些内容没有提前一点时间再熟悉一下,所以在讲故事的环节中讲得还不够生动和清楚,学生似乎听得也不是很清楚。因此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当我问“这两只小鸟似乎在等着什么”,在问学生时,学生竟然说等待生命,而不是说在等待它们的孩子。
另外,由于老师的指导水平和学生的素质有限,虽然学生对诗朗诵《生命的顽强》稿子已经背得很熟练,但是感情演绎得还不是很到位,表现还不够大气。演小品的学生,个别学生还是不够放得开,还需要多历练。
当然在此次班会课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是说教,要多利用班会课,精心设计班会,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学生将会非常热情地投入其中,在排练与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锻炼,感受到付出与体验的快乐。就拿诗歌朗诵来说,我只把稿子给了班上的语文课代表,让她去找班上的同学,大家一起排练,老师从中进行了简单的指导。小品的排练我只是把我的想法告诉班上一位同学,然后让他去找班上愿意表演的同学,我戏称此同学为“陈导”。把权力放手给学生,让他们下午放学后排练,老师只给一些指导性的意见,更多的语言靠他们自己去想,去体会。
我感受到此次班会课虽然谈不上是什么非常成功的班会课,但是它让所有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有了珍爱生命的意识和观念,而且在如何健康成长,如何保护自己方面增强了安全知识和智慧,同时让学生们在班会中得到了锻炼,我想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我自己,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感受到孩子们的可爱,感受到自己价值的体现,从中感受到教学的快乐!
班会课合作教学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体验合作的快乐,增强团队精神。
2、尝试分析故事,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PPT课件、flash动画故事、“好玩的大鞋子”六双、背景音乐。理解合作的意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随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进入活动室,师幼交流。
“小朋友们好,看!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先给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吧!“客人老师好!”
2、引入动画故事,课前猜想:
导语:“小朋友都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好看的动画片,动画片里有一只猴子,一只鹿,小朋友说一说他们都有什么本领?”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猴子和小鹿都有自己的本领,那到底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展开
1、带问题欣赏动画片《猴子和鹿》,初步理解合作的意义
(1)欣赏动画,提问:它们要比赛干什么?小朋友们猜一猜谁会获胜?为什么?
(2)欣赏动画,提问:“小朋友们,谁获胜了?
教师小结:原来爬树摘果子是猴子的强项,所以猴子轻而易举的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3)欣赏动画,提问:这一次它们比的什么?谁获胜了?
教师小结:比赛跑步梅花鹿获胜了,因为跑步是梅花鹿的强项,所以这次它获胜了。
(4)欣赏动画,提问:这一次它们又要比赛什么?猜一猜这回谁会获得胜利?
(5)欣赏动画,提问“猴子过不了河,梅花鹿够不到桃子,它们俩都在干着急,小朋友帮它们想个办法?”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的办法真好,它们俩可以合作起来完成比赛,那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6)欣赏动画到最后提问:猴子和小鹿合作成功了吗?它们是怎样合作的?
教师小结,猴子和小鹿都有自己的本领,它们合作起来力量就更大。
2、出示PPT课件,让幼儿观察进一步加深对合作的理解
(1)出示赛艇图片(PPT)
提问:这是在干什么?大家在电视里见过赛艇比赛吗?赛艇运动员是怎样做得,我们一起学一学?
教师小结:其实每个赛艇运动员的力量都很大,可是赛艇比赛不光需要力气大,更重要的是合作,他们要步调一致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
(2)出示拔河图片(PPT)
提问:这是在干什么?拔河需要合作吗?怎么合作?
(3)出示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图片(PPT)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玩跷跷板需要合作吗?为什么?
(4)出示推小车游戏图片(PPT)
提问:这是在干什么?和谁在合作?
(5)出示桌子(实物),提问:孩子们看这是什么?如果把这张桌子搬到对面去,需要合作吗?(请一个小朋友来试试,再请几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教师小结:刚才一个小朋友没有搬动大桌子,几个小朋友合作就把大桌子搬起来了,看来,合作的力量真大。
3、讨论:生活中的合作。
“其实我们的生活也离开合作。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可以说给你旁边的小朋友听。(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游戏体验,进一步感受合作
游戏“好玩的大鞋子”
(1)让幼儿自由结合三人一组,每组一双大鞋子,自由探索练习。
(2)讨论:请成功和没成功的幼儿都讲一讲自己的感想。
(3)教师讲解方法,进一步强调合作,幼儿再自由练习。
(三)结束
教学反思:
活动引导幼儿体悟、理解故事中蕴涵的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合作力量大,并让幼儿明白,合作也要讲求方式方法,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成功,否则是白费力气。寓言故事结尾给幼儿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活动充分利用这样的结尾引导幼儿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让幼儿较好地掌握了知识,达到预设目标。
关于合作教学的教学反思 篇7
一、合作的结构应合理
为提高合作的成效, 在构建合作小组时, 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 一般是4个人一组。二是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 把学生按高、中、低、差分为四个层次, 使每个小组四个层次的学生都有, 防止讨论起来, 有的小组是讨论热烈, 而有的小组却是完全成了看客、旁观者。
二、合作时应明确个体责任
为确保讨论时调动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应确定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分工。每个小组一个小组长,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 往往与他有很大关系。同时又不提倡小组长“终身制”。为了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使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 我们实行小组长每个同学轮流担任组长, 让组长随着时间和学习内容或任务的变换而变换;组内的其他成员找出书记员, 记录、总结同学们讨论过程中的意见, 以及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进行发言。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满足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 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合作的时间须充沛
在合作学习之前, 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 进行合作学习才更有效;在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 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 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力都得到发挥。
四、合作须准确定位老师的角色
由一堂班会课引发的教学思考 篇8
班会课不仅是进行班级规范管理活动的窗口,更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平台。看似枯燥乏味的班会课背后,其实也蕴含着生动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教育意境。如何激发学生对班会课的认同感和兴趣,是每一位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一堂班会课的情况
经过严冬的洗礼,莺飞草长的春天终于来到了。我决定利用一次班会课的时间让学生去操场上放风筝,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呼吸户外新鲜空气、锻炼身体、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的机会。听到我的宣布之后,学生们一个个欢呼雀跃,笑容洋溢在脸上。上课的铃声一响,我疾步走向教室,却发现教室早已空无一人,原来他们已经在操场上放风筝了。操场上热闹非凡,地面上,一个个快乐的身影在奔跑:有独自放风筝的,有几个人一起合作的。他们的眼睛都盯着风筝,生怕自己的风筝挣脱线的束缚“远走高飞”。天空中,有的风筝如雄鹰一般在展翅高飞,有的就像是美丽的少女在悠闲地漫步,还有的则好比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正试图“走”向更远的地方。看着天空的风筝,我不禁在想:也许我们更应该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施展自己的才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正如那在天空翱翔的风筝一样,放出去的线越长,风筝可以飞得越高,飞的空间也更大。而这线便是我们给孩子的空间,也许这样他们会飞得更高、更远。
回到教室,我的第一句话便是:“大家玩得怎么样啊?”学生一个个急切地想发表自己的看法,让我震惊的是,他们的发言精彩得出乎我的意料:
马同学:风筝就犹如你我友谊的翅膀,无论在天涯海角都始终掌握在你我的手中。
李同学:风筝的线就像是法律,那风筝便是人,被线牵着的风筝就像是被法律约束着的人,可这些人会安分守己;那些没有被线牵着的风筝,虽然可以自由地飞翔,但是总有一天会掉下来,就好比一个不受法律约束的人,总有一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王同学:顺境埋没人才,逆境展示英才。能把风筝放得很高的人都知道:当你拿着它逆风而跑时,它会很快就飞上天;当你拿着它顺风而跑时,让它飞翔似乎有些困难。这正是因为风筝有不怕困难、不怕逆境的精神。当我们具备这种精神的时候,我们一定可以在知识的天地里飞得更高更远。
这么简单的一节班会课,不仅给学生带去了欢乐,更给了我了解他们的机会。原来他们是这样一群充满活力、充满爱心又有思想的孩子。
二、由班会课引发的教学思考
1.教师要学会体验与对话式教育模式
众所周知,学习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任何一个情境的细节都可能发展成为教学的时机。“在每一个情境中都有所行动,即便这个行动是什么也不做。这样一个主动的机遇就是教育的时机。换句话说,教育的情境是我们每天教育活动、教育实践的场所。教育时机就位于这种实践的中心。”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要求教师要具备敏锐的教育意识,学会尊重学生的选择,教师要提供丰富的生活经验,自发地从教育情境中捕捉适当的教学时机。当教师以一颗善于理解和聆听的心接近学生时,就会在生动的教育情境中捕捉到恰当的体验与对话的教育时机。一般的班会课都是教师安排的室内教学活动,但也要适当满足一下学生的愿望,让他们体验一下自主活动的快乐。所以,放风筝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体验,是可以利用的隐性课程,从放风筝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在这堂特殊的班会课中体验到的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感动;而教师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激发出了教育主体之间的坦诚和开放,这种真情实感是硬性的德育灌输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2.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快乐成长
人们对于学生的成长有两种基本的看法:一是把成长视为结果,一是视为过程。长期以来,教育界将学生的成长简化为知识的累积与更新,然后通过考试这一量化的方式将其显性化并加以测量。以知识为取向的教育使学生的生存状态出现危机,因此要把学生视为成长过程中的人,解决他们的生存危机,完善他们的生存状态,让他们过健康、快乐而有质量的学习生活,这是学生成长的呼唤,也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成人往往不会在意孩子的声音,似乎保持距离是维系权威的一种方式。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孩子过早地远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快乐”,稚嫩的童心多么需要教师迈出那一步,平等地与他们对话。所以,教师要把学生视为成长过程中的“人”,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放飞的风筝成了教师和学生间心灵沟通的纽带,学生所经历的“快乐”的情感体验过程远比课堂上“人生理想”的灌输珍贵得多,虽然教师并没有以某种所谓正式的方式教给学生知识,但从这堂班会课的讨论来看,学生的收获是很大的。
班会课合作教学反思 篇9
武原中学
在“海盐县首届班会课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来自县不同学校的四位老师的班会课。我的第一感觉是孩子们真的很幸福。毕竟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能这样像模像样上一堂班会课的时候真的很少。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总是以教育为主要目标,以班主任板着面孔说教为主,孩子们期盼的生动活泼,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班会活动为数不多。所以,这些孩子是幸福的,这一次活动将深深烙印在孩子们的心里,成为他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将来的某一天,他们一定还能幸福的回忆起活动中的某些片段。
坦白地说,我小时候没有上过这样的班会课,做了教师以后,也没有上过这样的课,这次学习,才深深领悟到班会课的重要性,在此写下我的学习体会。
一、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主题——认识自我班会课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主题班会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体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组织得好,对学生的思想转化和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主题是班会课的灵魂,确定主题,既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思想,又要充分领会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
范兢老师、冯燕老师的班会课围绕“感恩”设计和安排整个活动过程,全程体现了对学生心灵、情感的点拨和对学生爱的培养和教育。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有父母的关爱,在校有老师的悉心教导,很多学生就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观点: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他们对亲情比较麻木,不懂得珍视亲情。他们忽略了自己成长中很多人的默默付出,因此,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默默为他们付出的人,知道自己被别人关爱着,也学会去感恩,关爱别人。
朱丹利老师、王红燕老师的班会课围绕“梦想”设计和安排整个活动过程。现在,很多中学生缺乏梦想、缺乏人生目标的现象。在物质更加丰富的时代,很多家长代替包办,孩子们就有可能形成思维定式,认为一切优越条件都是他们理所当然享有的,他们的未来也都是被父母规划好了的。而班会课正唤起了他们内心对梦想的渴望。
这四堂班会课主题明确、贴近学生,一课一得。
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重塑自我好的主题班会必须有好的形式来表现。为了“体会爱”,范老师设置了“晒晒我的幸福照”的活动,冯老师设置了“你了解爸爸妈妈吗?”的小调查;为了“理解爱”,范老师使用了“爱的天平”,冯老师则用了自己班级的家长“写给孩子的信”。为了“找梦想”,朱老师引用名人励志故事,王老师指导学生理解青春的含义;为了“抓梦想”,朱老师设计了“抢梦想”的小游戏,王老师则以一段视屏“一个小女孩的梦想”指导学生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
三、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完善自我德育专家詹万生认为在德育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双方都要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教育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德育实践证明,只有让儿童正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
班会课给了学生一个平台,还是个锻炼人才的好地方!主题班会气氛活跃,同学们踊跃参与、互动、兴致很高,较好地达到教育熏化的目的!其中巧妙穿插了选择题、小调查、游戏、交流、朗诵、宣誓„„非常新颖,台上台下互动性强,在场的老师被感动、被逗笑、被感染。四位老师教学设计环节循序渐进,有感性体会到理性反思;巧妙地设置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非常好的利用了多媒体音频和视频创设情境,激起了孩子心中隐
藏的情感和隐秘的想往,真实的表达、感悟,做决定。学生在开完班会后能够明理,思想认识加强。
四、我的反思四堂精彩的班会课悄然落幕,让人意犹未尽。我留下了这样的思考:首先,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班会课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心育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德育与心育是亲姐妹,谁也离不开谁。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相应学科教学的业务水平,还要有较强的心育能力,即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能力,心育的实施同样要讲究科学性。把握好德育与心育的科学性,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其次,“感恩”话题重在感性认识,理性反思,课上到这里,总觉得还需要做些什么,我想班会课能留作业吗?而关于“梦想”应有浅层的感性体验,也要有深层的理性思考和规划。学生制定,规划自己的“梦想”时都按照老师要求的做了吗?教师并没有做出恰当的评价和再指导。“梦想”成为“理想”如何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统一呢?这便是我不成熟两点的反思。
主题班会教学反思 篇10
对小学生进行遵规守纪教育,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知规范,守纪律,有礼貌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需要,是他们个人内在修养的表现,也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的必备素质。如何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养成了良好的遵规守纪行为习惯,将来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就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要从小抓好这一教育,因为不仅关系着一个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更关系着整个社会的井然有序的发展。因此,召开了本次主题班会。这次主题班会总的来说是开得比较成功的。这次的活动目的是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自己所有的言行都应以《规范》为基准,遵规守纪是每位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遵规守纪行为习惯,初步树立规范意识。把遵规守纪常规贯穿到哑剧、游戏、朗诵、情景表演等各活动形式之中,让学生受到情趣的熏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如哑剧《差异》;快板《三字歌》;儿歌《课堂纪律歌》;情景表演《问好》、《两操》等,欣赏完还让学生说感受。学生深刻理解了《规范》,并转化为行动,真正的做到是一名遵规守纪的学生。
当然,也有小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只能坚持很短的时间,一旦没有提醒,他们就会忘记。尤其是在课间活动时,不能约束好自己的行为,疯跑猛追、打打闹闹的现象屡次出现。其实要真正让遵规守纪落实到班级、落实到校园,不能只靠一节班队课的,而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常抓不懈。
如何上好课的教学反思 篇11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课的前提。我曾一度信奉“严师出高徒”的教育观念, 以为板着面孔就有威信。于是, 课堂上我不苟言笑, 一段时间下来, “威信”真的树立了, 学生却怕了, 课堂上死气沉沉, 除了几个“胆大”的敢发言, 几乎没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课后就更像老鼠见了猫似的, 一个个躲得远远的, 心与心之间有了距离, 师生关系紧张。每堂课下来, 教师教得累, 学生学得无味, 课堂教学效果差。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教学环节认真地做好, 对学生也有责任心, 这群孩子怎么就这么不识好歹呢?于是一节数学课, 我干脆不上课, 将矛头直指学生:你们是不是不想学数学了?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要求人人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平时敢说的、不敢说的都齐刷刷地写了不下半个小时。纸条交上来后经过整理, 67名学生写的竟出奇的相同:老师, 我希望您温柔点, 看见您严肃的表情, 我都不敢跟您亲近。原以为是学生不配合, 问题却是教师主动将学生抛在心门之外!通过这次沟通, 我开始重新审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对学生要“严”而不“厉”, 课堂上常与他们探讨问题, 课后谈心, 生活上关心, 学习上耐心。至此, 学生不再疏远我, 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好转。因此, 当教学出现问题时, 教师在大喊现在的学生怎么啦的同时, 不妨问问教师自己怎么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课的原动力。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 他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是小口号, 励大志。课前一分钟, 我为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励志语录:如“我能行!”“我准备好了!”“我心回来了!”, 等等。因为课间十分钟, 大部分学生都在尽情地玩耍, 上课后仍沉浸在游戏中难以收心, 如果此时教师适时唤醒学生的心智, 能很快让学生投入学习,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斗志。二是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备课时, 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 或一个故事, 或一个游戏……都能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 对于这节知识, 学生并不陌生, 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 也知道一些计算法则, 为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教材安排了这节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新鲜感, 教学时我巧妙地以“加、减、乘、除兄弟四人争大小”这一故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他们并没有因为知识熟悉而感到了无生趣, 每一条计算法则, 都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自然生成, 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三是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 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除了语言要富有激情外, 一个简单的手势、一个传神的眼神、一个赞许的表情……都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添教学的艺术性。
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 有效利用。常态下的课很难做到节节课有课件, 尤其在农村学校更无法实现。怎样在有限的条件下上好课呢?根据数学的学科特征, 生活中潜藏着无限的教学资源有待挖掘。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 上新课前, 我们可引导学生自己去生活中看一看, 动手做一做。如在教学“植树问题”这节知识前, 教师可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分小组去山上的路边植树, 要求组长将植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记录下来, 上新课时在班上汇报。如此教学, 一方面让学生体验了数学问题的生活价值, 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的品质。又如教学“圆柱和圆锥”时, 知识本身就较抽象, 又无课件可演示, 于是, 我除了让学生将平时玩的陀螺、喝的饮料瓶等实物带来外, 还让学生自己在家用长白萝卜削近似于陀螺、饮料瓶之类的学具。有了这些实物、学具的帮助, 学生不但认识了圆柱、圆锥的特征,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切一切、看一看, 知道了“如果沿圆柱的底面直径将圆柱纵切开, 圆柱的表面积增加了, 增加的面积是长方形的”, “如果将圆锥沿高过底面直径纵切开, 圆锥的表面积也增加了, 增加的面积是三角形的”。反之, 如果学生不自己动手做一做、看一看, 仅凭教师讲解, 很难将这一难点突破。
上好课, 没有定式, 教师只有根据课的性质, 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法, 以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主题班会教学反思 篇12
本次班会课的活动环节主要有以下5个:
导入主题:为什么学英语?英语学什么?
2.课前热身:BoomGame(炸弹游戏),在游戏中巩固旧知并初次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3.观看英国电影《帕丁顿熊》前15分钟,讲授电影中的地道英国文化,并设置以小组竞赛形式的.趣味问答游戏。
4.开展英语趣配音活动。
5.分享和总结英语学习的方式和好习惯。
对于这堂课的成功之处,我总结为教学内容基本完成和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两个方面。从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来看,在游戏环节,他们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气氛活跃,因此能较好地配合我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在教学设计上,通过有趣的英国电影来学习其中的英国文化,这个讲授方式更易让学生接受。从总体上看,整节课都贯穿了“乐学英语”这一主题。
通过这堂课,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不少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控班级纪律。由于本节班会课的游戏活动较多,学生大多表现得很活跃,纪律问题随之而来,比如很多同学会趁机讲话或讨论,情绪高涨时会有起哄现象。因此,我采取了小组竞赛的方式,通过课堂加扣分来进行课堂管理。但由于游戏部分设置了抢答环节,场面控制不太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班级纪律的把控,多向老师和同学学习、吸取经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是一门极其重要的科目和非常实用的语言,然而班上的同学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还不够浓厚,我希望通过这节班会课激发他们学习英语、乃至学习外语的兴趣。“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真正养成乐学善思的习惯,才能真正充实和完善自己,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学反思 篇13
在这个学期,我们的教育教学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安全教育,全校
老师在每一节课中,都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根据当前的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由我主持上了一节盲教学区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在班
会的筹划阶段,我觉得自己的责任很大,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
生传授更多的安全方面的知识。
在这次主题班会中,我们教研组的全体老师集思广益,在集体备
课过程中,从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
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体验,懂得远离危险,遇到危险如
何自救自助和求助,从而健康、安全的成长。
这次主题班会我们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我们组集体商议确
定主持人,选定剧情扮演者并分别进行排练。同时请校领导的同组的老师进行研究指导。本次教学实践,我有以下收获:
一、让学生充
分参与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
在本次主题班会活动中,主持人由优秀的学生代表担任,同时通
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演讲、相声、三句半等的表演,让每一名学生都有
一种责任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自己对安全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
掌握,能够自己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和自护技能。
二、灵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演中解决生活问题
开课利用主持人的导语导入,创设情境,使学生了解学习安全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表演相声、三句半、讲演等活动,在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从中学习懂得校园安全、交通安全、校外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我在设计这节课中,灵活、机智的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挖掘潜在的危险,使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险,要学会远离危险,减少危险的发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选取的生活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切入实际,因此学生表演起来大胆、无拘束感,既有师生的互动,又有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
三、课外延伸,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在整节班会课中,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在各种情况下,有突发事件发生时,怎样自救互救。整节课包含了交通安全知识、火灾、自然灾害的自救知道、卫生知识、校园安全知识等。并通过安全知识竞赛,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安全知识和遇到危险时自救、求助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课堂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只重视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培养到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并真正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使教学活动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
通过这节主题班会课,发现学生对安全知识的学习有着很高的热情。我还应该在安全知识这方面多下些功夫,利用网络资源,多查找一些安全知识,教给学生更多的安全教育知识,如:交通的、逃生的、求救的信号等等。
在这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但使我有了新的收获,而且对新课程理念有进一步认识,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转变。
这次主题班会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现在开始,就给他们灌输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刻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会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在汶川地震后,相信大家都记得有一位校长,他的学校的学生没有一例伤亡,原因就是平时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训练,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这足以给我们深刻的反思。上好安全教育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班会课合作教学反思 篇14
笔者在复习课中尝试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合作活动,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则以导师的态度从旁引导,期待生成。
一、情境话题,单元串联出新知
复习课堂的主要任务是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条理的整合与归纳,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从而帮助学生回顾和消化知识。那么,如何有效地将知识进行串联?如果将本单元的知识重新整合,置于学生熟悉的特定语言情境中,再以生活话题导入复习,或许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实践探究,帮助学生在meaningful dialogues(有意义的对话)中回顾旧知识,发现新知识。
例如,在进行译林版高中英语Module 1 Unit 1 School life这单元的复习课教学时,笔者并没有通过课件直接罗列本单元的词汇和语法,通过反复识记与练习巩固的方式进行强化。本单元是学生高中英语学习的开篇,复习课是否生动有趣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自主复习的“第一印象”。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尝试将教材中的“Task: Inviting your friend to join a gym”搬到课堂上,通过创设话题情境,鼓励学生展开合作探究活动。学生会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应用到其中,从而在实践中自动生成知识的串联。如在“Step 3: Writing an e-mail to your friends”这个环节中,笔者以“快闪”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本单元所学的词组,要求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快速写一篇e-mail,在邮件中必须应用到“快闪”中出现的词组及语法点。
二、任务驱动,合作探究促发展
复习是在已有知识背景基础上的动态实践过程。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并不是课堂的“焦点”,真正的主角应该是学生们的切实实践。当然,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略。在学生们的合作探究中,笔者尝试通过导学案明确教学任务,对实践与成果汇报提出要求,指明方向,让学生们的合作既有据可依,又有发挥空间,实现复习由mechanical drill(机械训练法)向interactive activity(互动)转变。
例如,在Module 1 Unit 3 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时中,为了强化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强化他们的语言交际与实际应用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创设了一场小组辩论赛:“Debate: Looking good or feeling good”。通过抽签的形式,笔者将班级学生分为两大组,分别代表“Looking good”和“Feeling good”,要求学生综合本单元的话题讨论,广泛收集材料(如借助网络平台,在微信朋友圈中发起讨论,征集观点等形式),展开辩论。在课前,笔者要求各个小组使出“浑身解数”收集材料,并对信息进行精细加工,准备好支撑论点的依据,并挑选出本小组的辩手。在辩论中,笔者邀请英语课代表担任辩论主持人,并邀请其他班级的教师作为评委,为学生的精彩合作点赞。
三、笔记共享,整合交流强巩固
学习笔记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成长记录本”,既是学习路上的好伙伴,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帮手。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学生通常备有课堂笔记和错题集两本学习笔记。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及时做好笔记。课堂笔记应有个性化的批注与学习心得,错题集则应根据自身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以整理,做好反馈。在复习课中,笔者尝试创设“笔记共享”的学习平台,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笔记交流,通过笔记分享、个性展示、共同整理等方式,开展integrative learning(整体性学习)活动。例如,在Module 4 Unit 3 Tomorrow’s world的复习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Not only...but also”这个知识点较为生疏,应用起来不那么“得心应手”。为此,笔者开展了“学习笔记大整合”教学活动,通过笔记分享、共同整合的方式,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该知识点重新进行细化整理,如“Not only...but also”的主要用法、连接主语/谓语/定语、省略和变体等。通过这样的小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之间的信息分享,促进他们的交流与互动,达到知识巩固的效果。
主题班会的课后教学反思 篇15
(1)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在愉快的身心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情感地体验、态度地转变以及价值观的引导便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本节课中,我以《欣赏你自己》的小诗导入,为的是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积极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参与课堂,获得体验,获得成长。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快乐积极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环节:“自己最美丽的地方”“你最欣赏的一个人的美丽瞬间”“你对自己的哪些地方不满意”……让学生通过写一写,说一说,议一议,真正体味到参与的快乐,收获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从体验中获得自身的成长。另外,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合作和分享,不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满足自我成长的需求。
(3)达到情感体验、做最好的自己。
通过课前搜集的一些名人资料,让学生真正体味自己的不足与他们这些身残志不残的名人相比,显得多么不堪一击,让学生的情感再次升华,心灵碰撞思维的火花,要想做最好的自己,不仅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更重要的是完善自己,争当做最好的自己。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做最好的自己》这一主题班会的教学设计方案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检验后,虽然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如:
(1)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衔接不够紧密,环节间的过渡不够圆润。
(2) 有些教学方法比如合作学习的开展还比较肤浅,学生还不能有效地进行分工学习,常常是课堂上感觉挺热闹,学生却没有发生更深层的认知活动。
(3)在40分钟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时间显得比较仓促等等问题。
【班会课合作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团结合作主题班会活动反思08-12
小学生学会合作主题班会投稿范文05-16
第七周班会课反思09-10
优秀班会课教学实录08-25
班会课教学设计作业08-22
《感恩教师》主题班会教学反思07-05
垃圾分类,我先行班会课教学设计08-24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反思06-05
历史教学中合作式学习的尝试与探索总结反思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