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儿子与母亲的感人故事(共12篇)
一个儿子与母亲的感人故事 篇1
一个儿子与母亲的感人故事
从前,有母子两人。有一年遇上大旱,颗粒未收,家中粮只够一个人食用。于是,母亲对儿子说:”孩子呀,现在家中缺粮,如果我们娘俩吃的话,都要饿死,我已年纪大了,你还年轻,改天你把我背到山里葬了吧。“儿子不愿意,可粮食越来越少,母亲苦苦哀求,他终于答应了。这一天,雪呼呼得下着,儿子背着母亲向深山走去。走着走着,儿子发现母亲用手折着树枝,不断往雪地上扔。儿子觉得奇怪,便问:”妈呀,你都要死咯,还折树枝干嘛?母亲说:孩子呀,我是怕你扔了我以后,自己找不到路回家呀!……
一个儿子与母亲的感人故事 篇2
这个平儿还真是块习武的料。每天写完作业就往卢师父家跑,压腿啊,压腰啊,样样不用师父操心,像个小大人似的用心用功,直喜得芦师父时不时地捋捋花白的胡须不住地点头称赞。三个月后,小平儿腰腿压得有点样了,芦师父便开始教平儿初级刀术、初级拳术、初级棍术,三项一齐教练。芦师父以前没认真带过徒弟,也许是这个平儿的认真劲让他动了情,也许是他到了晚年有点孤独,这个天赐的小徒弟让他很开心。因此,芦师父也动了真格,按他自己的想法开始系统地培养这个小徒弟。一年后,中级拳术、大洪拳、小洪拳、甲级棍、乙级棍、罗汉拳、罗家枪、伏龙棍、地蹚刀等等,只要他有的,一个劲儿地往小平儿身上灌。这个小家伙还别说,吃得快,消化好,拳、棍、刀、枪样样不示弱,放下这个家伙就拿那个家伙,直练得芦师父又点头又摇头,点头的是赞许,摇头是他心想:“照这样下去,不出两年我就没东西可教了。”时光流逝,一转眼,三年过去,小剑平进步神速,少林基本功样样扎实,踢、拿、弹、跳、腾空落地,干净利落。尤其是旋风脚,可以外旋的先落地,响声脆,落地轻,从不拖泥带水。拳风明朗,换式鲜明,而且招招式式神透骨肉。有道是:拳无神则无魂。芦师父的用心调教很快让十里八乡的人们对平儿另眼看待,同龄的伙伴们都投来羡慕的眼光。说也怪,这么个练法,学习成绩非但没降下来,而且还提高了一截,这可让一直担心儿子学习不好的父母乐坏了,逢人便夸:“我儿子可行了,练武还促进了学习。”老师更是喜欢平儿,一直力主让他担任班里的体育委员,一有校里集会,小剑平自然是班里第一明星,每次都能领奖回来。但和人家政府专业队不能相比。他打的是传统套路。那个年代,人家不认。好在平儿在校学习成绩到高中又有了长足进步,高考以较好的成绩考入了郑州大学,按自己的志愿进入了工业企业管理学习序列。四年的大学生活为平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他以两年奖学金、三年优秀团员、在校入党的优异成绩离开了校园。
在校读书期间,他的武术情结非但未减,反而发生了质的改变,他迷上了武当武术。他认为,武当武术以道家理论为指导,融汇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也许是他文化水平提高了,也许是三丰祖师合少林武当武风的气质感染了他,他这一转就不可收拾,利用在校课余时间收集相关武当武术书籍,常年订阅《武当》杂志,用心体会先人理论和当代名人高见。还别说,四年的大学生活,使他在理论上已经半拉架了。同时在《武当》杂志上选了一套“武当剑”,那是天津马杰老前辈发表的惊世之作。他从马杰前辈的文字说明、图示标的和历史物证的对比参照中嗅到了他想要的东西,那就是真正的传统文化之精华,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与神交中的马杰前辈以及他的连载“丹派武当剑”结下了不解情缘。丘剑平在后来的相关报导中得知马杰前辈有关武当剑的著作,便欣喜若狂的在第一时间将这本书买到手,同许多相关报导马老的材料放在一起,并在行动中不断完善自己从那套书中得来的武当剑。他似乎在感悟什么,又像是在完成一件什么事,或者说为完成什么事而做着准备。果然,五年后,已是某公司项目主管的丘剑平第一次利用工作机会踏上了赴天津的列车。在车上,他整理着自己保管的相关马杰前辈的资料。一会将书拿出来看看,一会将其它资料翻上一会,看得出他有些忐忑不安。是啊,自己神交五年,尽管五年里他没敢去拜见马杰前辈,但五年的时间里,他硬是参照杂志照葫芦画瓢地学完了全部武当剑。此次贸然前去寻他问剑,他会接受我吗?他会承认我这套武当剑吗?从相关资料上知道马杰是天津人,新中国建国前毕业于天津体育学校,从小曾拜武当道人为师习练武当内功拳,后拜闻名海内外的内家高手韩慕侠为师习练形意、八卦、太极,并列为关门弟子,十八岁就在津门担纲国术馆副馆长、馆长,黑白两道,阅人无数。尽管津门武林横云纵雾,但马杰前辈始终以武人文风的品格来研探武当武学。新中国建国后又拜丹派武当剑嫡传者孟晓峰为师习练丹派武当剑。丘剑平感觉马杰前辈是个文化底蕴很深、道德修养很到位的名家高手,怎么也不至于把我拒之门外吧!到了天津,由于城市动迁建新楼,环境天天在改变,许多老同志也说不清在哪楼哪单元了,只记得那一带。整整五个小时的寻找,炎炎夏日里,渴了喝上一口矿泉水,累了找个地方歇一会,最后在老干部大学相关领导的帮助下,于下午三点半左右总算找到了确切地址——和平区裕德里。当他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叩响了马杰老前辈的大门时,从里面传出一句亲切和蔼中透着深厚男中音的声音。他说,那回应的声音里好像透着一种期待般的召唤,好像小时候儿子在外玩耍,母亲召唤儿子回家吃饭一般。刹那间,所有的担心几乎没有了。门开了,门里边站着一位矍铄老人面带微笑,门外的青年先是一惊,随后便不自觉地一头叩响在地,老前辈旋即扶起他,问道:“小伙子,这是为什么?”丘剑平说:“老师,我自己按书学了您的武当剑已经五年了啊!”就这一句话,让马老似乎全明白了,礼貌地把他让进了客厅,剑平不安地坐了下来,又觉不妥地慌忙站起来。马老看出了剑平的不安,客气地倒了一杯茶并亲切地安抚道:“别紧张,喝口茶,有话慢慢说。”几分钟后,剑平稍稍稳定了下来,有点语无伦次地开始表述五年来如何由少林改学武当的经过,然后如何在《武当》杂志上百里挑一地选中了这套剑法,并一再强调,除了认为这套剑法传承有序,脉宗明晰,佐证有力外,还有一种与马老有缘的感觉。这个感觉不是无的放矢,是通过自己的文化探索和体会,是一代老传统文化人与现代传统文化人的心理融合……
半个多小时的陈述,基本表达了自己想要说的话和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期间,马老认认真真倾听着,并面带微笑地不住点头,也不难看出还有几分猜度。毕竟双方人从未谋过面,也无书信电话往来。武林中对这种情况一般持平平对待,冷静处理的态度。但今天不二样,当马老听完剑平的陈述后,一拍茶几连喊了几声:“好!好!好!我相信你,也承认你这个从未谋过面的学生。了不得啊!孩子,咱们也算有缘啊,你与武当剑更有缘呀!”剑平的陈述,言语真真切切,情透心扉,这让历尽沧桑80余载、审人度势半个世纪的马老很是感动!当剑平听到马老“承认”二字时,激动地流下了幸福的泪水,起身让马老端坐于上,自己恭恭敬敬地又叩了三个响头,马老神情坦然地接受了这颗赤诚之心。今天剑平的到来,让马老眼前一亮,深有感触的说:“这几年天遂人愿,识剑者不乏品相上乘者,寻剑者素质和抱负远远高于以往年头,武当剑真是圣灵所至,弘大时机已现,我老朽也算不愧对先祖,不愧对这朵武林奇葩啊!”武当剑乃国之瑰宝,是马老一辈子呕心沥血,励精图治,立志于传播弘扬的武当文化,尤其这套丹派武当剑,是剑仙宋唯一嫡传于李景林,李景林嫡传于神手孟晓峰,孟晓峰怀揣此剑弃甲隐居于津门高墙,唯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修炼。新中国成立后受聘于老干部中心任教员,拿出第一路、二路公开教习,其余四路密怀不示。直到马杰的到来才承袭了单传续接,并列马杰为第十二代丹派武当剑掌门人。马老承此剑后不敢怠慢,生怕误传或失传,每每研习苦练,并写下了大量研习体悟文章。足足用了八年时间收集、对照、整理了上述三位传人的历史资料,在尊重先人原谱原式的基础上增写了剑谱点评和释义解说,并根据丹派武当剑历史的需要,续写了第九代传人宋唯一、第十代传人李景林、第十一代传人孟晓峰的传承之谱,为近代丹派武当剑传承脉系正本了谱碟,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同。这是一种对武当剑负责的态度,是尊重历史、仰视先人、正视现实、放眼未来的历史态度,更是武当剑这朵武当奇葩的历史召唤,我们在感谢先人的同时,也感谢马杰前辈不但续接了辈谱,填补了丹派武当剑近代的排列谱辈空白,也为武当剑今后的发展、传承点开了诸多迷津,这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重要贡献。马老将国宝级的武当剑披露于世,其目的在于传播和弘扬。这与他这个莘莘学子正好不谋而合啊!五年的冥冥之中,五年的神交往来,已经让他们结下了深深情缘,是崇拜,是向往,是思念,是融合,恐怕什么都有。晚上,剑平宴请马老夫妇于酒楼,借着杯杯酒香和微微醉意,他再一次表达了诚挚的心愿和谢意。剑平款款有礼、彬彬有致的风度,让马老爱惜有加,时不时的飘上几眼。剑平呢,1.80的大个,两道剑眉下生就一双细长有神的眼睛,刚毅的脸庞上透出一股儒雅雄威的气质。宴会回来乘着高兴,马老招呼着剑平来到楼群中林荫路上,这里环境极佳,看样子是马老平时授徒之地。当剑平自信地演练完自学的武当剑后,马老的脸色由晴转暗,他没有评价剑法和剑路的对错,也没有一点赞许的意思,只是把剑平叫到自己跟前亲切地说:“孩子,你意志坚强,精神可嘉,看你舞完这套剑,虽有似曾相似的感觉,但已面目全非,方位错落,里边的形意劲、八卦步、太极腰、武当神,韵味乏力。你虽有很好的外家功底,但无内家功力。这套剑法里边的无穷奥妙,现在看来,已经看不见了,充其量是内家剑路,外家练法。孩子,别泄气,一切从头来吧!凭你的悟性和意志,以及原有基础,不出三年,保你大成!老夫我一定陪着你走,扶着你走,只要你有信心,有恒心,就不怕不成功!”剑平想着那武当剑6路、132式,几百个单操动作,再加上形意、八卦、太极的综合要求,当时虽有怯意,但很快镇定下来,开弓就无回头箭,以往五年自己摸索着前行,相当于夜里探路,都能熬过,现在有大师在侧点化,别说三年,就是十年也不怕。就这样,剑平于1990年夏首次赴津寻剑,就开始踏上了十赴津门寻师问剑之旅。每每工作忙时,就小住一天,上下午各学一个小时。时间宽裕时就大住一个星期,每天往返于宾馆和马老家之间,少则七至八个剑法,多则十至二十个招式。马老教习方法非常得当,告诉剑平先背下剑诀剑谱,然后以谱诀对习动作。渐渐地,体会了个中法度与奥妙,学起来就轻松了许多。马老在教剑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为其补习形意、八卦、太极之法,尽可能地一次讲清,教明白。好在剑平聪明伶俐,十赴津门逾三年的勤学苦练,使剑平武风完全脱胎换骨了,一把长剑已使得拨云弄雾,得手应心,如龙在云中舞,如鱼在水中游。在度过了先期由外家转内家的第一年艰苦时期后,很快就进入了接受消化期,待第三年夏季时就已学完了全套剑法。这期间,剑平又结识了马老的另几位高足,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华裔美惠子和美国青年武师悟纳。他们相互交流,采长补短,那和气相融的情感让马老甚感欣慰!
八年的问剑寻师之旅,十赴津门的励学之途,让剑平武道剑锋更加成熟。在成就了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了一曲承传弘大之歌。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当今商品经济大潮中,传统剑道虽苦习不众,但寒风中仍有松柏傲立雪中之人,他们以自己独有的意志和方式在传承着国之瑰宝,他们无疑属于强者,属于行进在传统文化潮流中的剑道英雄。
一个母亲的悲泣:我该救哪个儿子 篇3
电影《唐山大地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同时被压在废墟下面的一双儿女,当现实情况告诉母亲只能救一个的时候,母亲剜心般的取舍,使观众都流下了痛苦的眼泪,特别是身为父母的人。今天,现实版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发生了。
陕西眉县横渠镇大镇村村民杨小芳,不幸就降临在她的身上。一家四口人,丈夫2008年在上海一家工厂打工时不慎从三楼摔下造成七级伤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轮椅行走,家里的顶梁柱倒了,但看着两个懂事的儿子,仿佛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可是,老天爷又和她开了一个更大的玩笑,2010年元月大儿子胡远洋结婚不到10天,小儿子胡朝阳就被查出患尿毒症,为了给弟弟配型,没想到他也被查出患尿毒症,风华正茂的兄弟俩,先后被查出患尿毒症,晴天霹雳的打击,让这位善良母亲的精神彻底崩溃了。怎么办,一贫如洗的家里,还能拿出什么来拯救自己的两个儿子,思前想后,一个念头在这位母亲脑海中停留:“只要儿子还活着,我就不会放弃,既然我把他们带到了人世,我就要为他们负责。”这个从没出过远门的农村妇女来到西安,在高新四路糜家桥新村菜市场卖起了菜,一边卖菜,一边用微薄的收入给儿子看病,医药费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两个儿子只能得到简单的医治,随着病情的恶化,兄弟俩都到了必须换肾的地步。他们所在县的政府知道此事后非常重视,给他们资助了28万元,本该高兴的母亲却犯了愁,这笔钱只够给一个儿子换肾,懂事的兄弟俩你推我让,哥哥悄悄和母亲说“一定要救弟弟”,弟弟则悄悄和母亲说“我要救哥哥”,兄弟俩都把生的希望留给对方。坚强的母亲再也忍不住眼泪,拉着两个儿子的手,“你们两个我谁都不放弃”,可另一笔28万元哪里有呀,救儿心切的母亲万般无奈来到华商报社,只留下只纸片语关于他们的境况就走了,细心的赵国强记者按照她留下的地址见到了租住在菜市场搭建的简易棚子里的兄弟俩和他们的母亲,这位善良农家妇女的无奈和兄弟俩求生的渴望刺痛着记者的心。2012年10月28日,《华商报》以“丈夫七级伤残,俩儿子尿毒症,50岁的她苦撑一个家”为题,对这个家庭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爱心人士、陕西著名慈善企业家宋玉庆夫妇看到报道,立刻与《华商报》记者赵国强取得联系,详细询问了兄弟俩的情况,并通过省慈善协会向这不幸的兄弟俩捐赠30万元。11月8日,省慈善协会副会长张凤英、宋玉庆夫人徐秀英女士和报道此事的记者,一同来到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看望正在住院治疗的兄弟俩,并将这笔款项亲自交到了他们手里,杨小芳流着激动的泪水,紧紧拉着张凤英副会长、徐秀英女士的手说:“我和你们素不相识,却能得到你们无私的关心和帮助,让我深切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张凤英会长鼓励这位母亲:“要坚强地陪儿子走下去,在宋玉庆夫妇等好心人的帮助下,你们一定能渡过难关。”徐秀英女士抚摸着两兄弟的肩膀,关切地询问他们的病情,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战胜病魔,祝愿他们早日康复。暂短的探视结束了,母亲杨小芳望着眼前这些好心人远去的背影,喃喃地说:“我的儿子有救了,我的两个儿子都有救了!”
一个儿子与母亲的感人故事 篇4
这是一个母亲在儿子生日时送给儿子的生日礼物.不仿大家来效仿一下....妈妈每年或多或少都会为宝贝准备点礼物;现在我儿子长大了,我该送什么...这是一个母亲在儿子生日时送给儿子的生日礼物.不仿大家来效仿一下.或许会给您的一点启迪.希望大家看一看.孩孑大了她<他>需要些什么?
-===送给宝贝儿子的特别生日礼物===-
两个宝贝,在你生日那天,妈妈就在此祝你生日快乐!永远健康快乐!
以前你总问妈妈,送给你什么礼物?是啊!妈妈每年或多或少都会为宝贝准备点礼物;现在我儿长大了,我该送什么礼物呢?!送礼无非都是些物质上的,但妈妈今年改送精神上的礼物了;这也是妈妈看到的、了解的、亲身体验、经历过的,总结下来的一些做人道理。宝贝十多年前的那天你呱呱落地,给爸爸妈妈带来了幸福,带来了快乐,这些年来你可以说是在爸爸妈妈溺爱中长大,如今你已经上高中了,应该知道自己怎么去做,去学习了,以后的路还很长,今后每件事都要自己去独立面对,所以你要学会坚强,也要懂得感恩,还要学会忍让;要不怕输,“要想赢,就一定不能怕输;不怕输,结果未必就赢;但是怕输,结果则一定是输”。在困难面前,如果你能在众人都放弃时再多坚持一秒,那么,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你的。坚定的信念是获取成功的动力。很多的时候,成功都是在最后一刻才蹒跚到来。因此,做任何事情,你都不应该半途而废,哪怕前行的道路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这样才不会在自己的人生里留下太多的遗憾。
你知道妈妈为什么会这样说吗?因为妈知道你做事没恒心,今后你一定要克服这个缺点,不要做半途而废的事。当你想做一件事时,想好了再去做,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因为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你也知道妈妈做事的原则和决心,要么不做,做就要做好;做事
和做人都是一个道理。
人生之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你会遇上顺境,也会遇上逆境。这就要靠你自己去调整心态。“即使遭遇了人间最大的不幸,能够解决一切困难的前提是——活着。只有活着,才有希望。无论多么痛苦、多么悲伤,只要能够努力地活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你要给自己的生活设定一个标准,它不是人云亦云的标准,而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标准。只要自己认为有意义,就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在不伤害他(她)人和社会的情况下,说你想说的话,做
你想做的事,当你想当的人。人,心至善,情至诚,志必坚。人,得意不可忘形,失意不可失志。
人,没有自尊心就不可能有耻辱感,没有耻辱感就不可能有自尊心。
人,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会否影响别人,会否损害别人,这是做一个人最起码的素质;千万不要做失人利己的事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事要想做大,就得从小处做起,从眼前最基本的事物做起。如果一个人心里有远大的理想,却不愿意一步一步去努力,那也永远不会有美梦成真的那一天。
感恩母亲的感人故事 篇5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无缘无故的感冒了,还发了很严重的高烧。这时,妈妈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妈妈背着我去了医院里,看护着我,照顾着我,过了几天,我的病好了,可妈妈却病倒了这个时候的我不懂事,只顾着自己玩,却一点也没有想到妈妈。
长大后,我只要一生病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这件事。并且心里回想:“为什么我那时没有像妈妈照顾我一样的去照顾妈妈呢?”
妈妈对我的学习严格要求,虽然妈妈很忙,但是只要有空余时间,妈妈就会来指导我的学习,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所以不管妈妈有多严格,那都是为我好。可有的时候,妈妈对我凶,我就会在心里想:“有什么事好好说嘛,干嘛那么凶?烦死人了!”
曾经有一个母亲节,老师告诉我们要感恩母亲。回到家后,我想了一会儿,到底该怎样感恩母亲呢?不一会儿,我想到了,做家务吧!我在心里暗暗做了决定。大约一个小时后,我做好了,妈妈也差不多回来了。妈妈回家一看,原本我想妈妈一定会夸我的,没想到妈妈不但没有夸我还骂了我一顿。当时我没有想通为什么我帮妈妈反而被骂了,直到不久后,一位长辈告诉我:“不要好心干坏事哦!因为这样不但没有感恩妈妈,还给妈妈添乱了。”这时,我才明白我错在哪!
中国最感人的母亲的故事 篇6
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互相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有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充满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儿,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大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子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子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子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子脸上,这是16岁的儿子第一次挨打……
儿子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
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来,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脸红了,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吾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代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来?真好笑。”遭次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肩上驮着一袋米,她望着熊师傅,脸上堆着比哭还难看的笑。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么背回去!”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肿成大梭形……母亲抹一把眼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她向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子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掌灯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拱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
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校长终于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儿: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拱儿子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感人的探望母亲的故事:娘的味道 篇7
放下电话,想想今年娘就78岁高龄了。劳累了一辈子的娘不知从何时腿疼的已经弯曲,走路身体向一边倾斜,腰也直不起来,就这样娘也从没有麻烦过儿女,每年的春节都给孩子们备好蒸、煮、炸的年货,一包一包的给留着。我自从十年前到繁忙的工作岗位上,去看娘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有给娘说过多少话,也从没体会过娘的辛苦。心里总觉得娘还不老,也可能是心里永远不愿承认娘已老了吧。
早上,老公匆匆给爹炖了一只鸭子,娘是一辈子吃素的,所以回家时就给爹来点肉食,让爹解解馋。我们端着还烫手的盆子回到了老家,爹娘看到我们回来,高兴的跟孩子似的。娘正搅伴着一大锅香喷喷的粉条、蒜苗、猪肉包子馅,说“花儿,快来尝尝咸淡”。娘用筷子把馅放到我嘴里时,那种香味还一如儿时的味道,尤其是娘亲手擀的花椒面的味道,那种与众不同的香味我一辈子也忘不掉。可当娘一只手拿着筷子,另一只手在下面捧着送到我面前时,不经意看到娘拿着筷子的手,我的心颤抖了。娘的双手手指关节粗大,两手皮肤粗糙,娘这一辈子是怎样的劳作?怎样的辛苦?把一双皮肤白嫩的手变成了这个样子?我扭头忍住了含着的眼泪……
和娘一起包着包子,娘蒸的包子很大很大,熟了就一个碗口那么大,我说让娘包小一点,大了一个人还吃不了一个,娘说小了包不进馅儿,不好吃,还是大的好吃,实在。拗不过娘,只好和娘一起蒸着农家大包子,摆放了一床,然后用被子盖住,醒醒面再入锅。一如我小时候的过年,还是那样的做法,还是那样的年味。
中午,娘说“晚上别回去了,明天还要蒸豆包,来回跑天冷,也不安全。”看着娘乞求的眼神,我说不回去了,就住家里吧。因为以前过春节,娘老说回去吧,不用你们帮忙,我能行,现在娘是真的老了,做不动了,需要儿女的帮忙。娘一听说我不回去了,高兴的赶紧洗洗手,一趔一趄,给我晒了两床新被子。晚饭后,和娘一起坐在床上,一条被子拥着我和娘的腿,看着电视,唠着家常,说说谁家的媳妇孝顺,聊聊农村的喜事彩礼,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像又回到小时候,娘每天把被褥晒好,陪我说话玩耍,时隔几十年儿时温馨的场面重现。深夜,娘把在太阳底下晒好的被褥给我铺好,新被子盖在我的身上,还在一边左掖右看,生怕我跑风受凉。等娘走出屋子,我闻着有着太阳的味道,有着母爱的味道的被褥,眼泪怎么也止不住。
十几年了,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为了工作少了亲情,没在娘身边陪过一晚上,总觉得娘不会老去,总觉得自己还小,需要娘的照顾。娘做的饭菜的味道还是那么香甜,娘做的被褥还是那样的温暖,娘爱孩子的心还是那样的浓厚。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娘日渐衰老的身躯,忽略了娘也需要我们的陪伴,忽略了我们还有多少个能陪娘的日子?!
常回家看看,去吃吃娘做的饭菜,去闻闻娘的味道吧!
一个感人的故事 篇8
下面为您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请您在百忙之中一定认真阅读,并要求用普通话朗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很多年前,在福建龙岩地区,一个上山砍柴的农民不小心,从山上掉下来摔死了。他的妻子听到这个噩耗跑到山上来,望着自己老公掉下去的地方,她想:就这样跟他去吧。可就在这时,她突然想到自己腹中的孩子,她想这孩子是我们爱的结晶,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个孩子生下来才对得起自己的老公啊。她咬着牙回到了家,一个山区的单身女人,养大一个孩子有多不容易啊!她要忍受多少正常女人不能忍受的辛苦啊!
几个月过去了,一个男孩儿呱呱坠地。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省吃俭用。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为了对得起这位没爹的孩子,她为孩子选择了一所好的幼儿园,而自己却外出打苦工。也许正像人们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孩子刻苦读书,非常用功。孩子很有出息呀,他竟然成为龙岩县建国以来,唯一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孩子,这简直是一个奇迹啊!妈妈高兴的快疯掉了。
这一天,妈妈带着儿子拿着录取通知书,来到了老公的坟前。母子二人把录取通知书摆在坟头,跪在那里放声大哭啊,这位母亲一边哭一边说:“老公啊,你安息吧,我们的孩子有出息啊,他考上了全中国最好的学校,清华大学,老公,我对得起你。”儿子也在一边说:亲爱的爸爸,虽然我从来没能见到过你,但是我从妈妈的描绘中已经清晰地看见过你!我一定会认真读书,你在天之灵安息吧!
然而,回到家的时候,妈妈望着录取通知书上那高昂的学费,她几乎绝望了,到哪里搞这么多钱供孩子读书啊。妈妈一咬呀,把家里的猪羊卖掉了,又把唯一能帮他干活的一头牛也卖了。儿子不理解的问:妈妈,你把牛卖了,那家里的儿活谁来干啊?妈妈笑着说:孩子,你放心的去吧,家里面有妈妈呀!
牛卖了,钱还是差很多啊。县政府下了一个通知,说学费由县里出,可是生活费、路费还没啊。这天一大早,妈妈没有告诉自己的孩子,悄悄的一个人起了一个大早,走了三十里的山路,来到了龙岩县的县城。她来到了县城的医院,找到了医生,挽起自己瘦弱的胳膊说:医生请你抽我的血,抽多少都可以,你给二百块钱就行了!
医生问她为什么?她说我的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了,却凑不起生活费和路费啊!医生感动了,掏了二百块钱给妈妈,那母亲就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医生啊,我的孩子将来会有出息的,我会让他两千、两万来报答您。医生说:不用了,你的孩子是我们县城唯一一个考上清华的孩子,我们怎么能够不支持呢!
妈妈手里纂着医生给的二百块钱,艰难的朝回家的山路走去。那三十多里的山路啊,下着漂泼大雨,妈妈深一脚浅一脚的踩在泥水里,她两手紧紧的纂着那钱,放在胸口上,怕被雨水打湿了,那是儿子的生活费啊!她晕倒在山路上,她一天都没有吃东西啊,手里面拿着二百块钱,却舍不得花一块钱买块面包。一个做妈妈的,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读书,把命都快拼出去了。
第二天一早,当乡亲们把妈妈抬回家的时候,儿子扑通一声就跪在那里:妈妈你为什么要去卖血啊?你去县医院为什么不告诉我?我在家里一夜没睡,都不知道去哪里接你回
来!儿子在那里大声喊着:妈妈,我不读书了,我不上清华了,我要陪你一辈子!那妈妈伸出手来,重重的打了儿子有生以来第一个耳光:你个没出息的东西啊,当年如果不是为了你,我早就跟着你爸爸去了。
儿子走了,妈妈把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全都卖掉了,她打了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她要去给儿子赚生活费啊!买不起卧铺,硬座人多,一个山区的可怜的母亲,夹着一个蛇皮袋蹲在列车的角落里,用了二天二夜的时间,来到了北京。有谁会收留这样一个山区的单身女人,有谁会可怜这样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女人呢。
她举目无亲,找不到工作呀,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妈妈做了最后的选择。从此在北京大街小巷的垃圾桶旁就多了一个捡破烂的女人。每天当有人拎着垃圾袋丢垃圾的时候,妈妈疯一样的冲上前去,在那里翻她儿子的生活费呀!每当她赚了一点点钱的时候,她就给儿子写信,她告诉他:儿子啊,读书身体要紧,别舍不得花钱,妈妈会给你寄生活费的。那孩子并不知道妈妈的钱是怎样来的。他到了城市以后,他不用功了,他开始谈恋爱了,和女同学去咖啡厅一次就消费七八十块,他哪里知道这七八十元钱是他妈妈辛苦一周两周都挣不到的啊。
这一天,他领着他的女朋友去王府井回来的路上,看到在一个垃圾桶旁围了好多人,他也挤了过去,原来一个捡破烂的女人中暑了,晕倒在那里。他挤到前面时,他惊呆了:天哪,那是自己的妈妈呀!他突然知道了妈妈的钱是哪里来的。
这可怜的孩子,因为他的女朋友在旁边,他都不敢过去叫一声妈,他怕丢人,就这样咬着牙走开了。
半夜的时候,他一个人在床上辗转难眠,怎么也睡不着觉,他想到自己还没有出生父亲就走了,想到妈妈从小是如何艰难的把他拉扯大,想到自己的妈妈为了让他上大学去卖血的情景,差点把命都丢了!这个孩子偷偷地回到那个垃圾桶旁,但是他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他对着垃圾桶磕了三个头。
从此,这孩子沉默了,开始用心读书了。他见不到自己的母亲啊,母亲继续每个月给他寄钱,母亲写信告诉他:孩子你学业无成,你就见不到你的妈妈。几年过去了,他大学毕业,他考上了研究生,又考上了博士生。
就在那一天,清华大学颁发博士证书的时候,所有的老师和学生济济一堂,校长亲自为他们这批幸运儿颁发证书。当校长读到这个孩子的名字时,人们没有见到他。校长又读了一次,这时人们看到在会场后面的大门口,一个穿着博士生服装的人扶着一个蓬头垢面的女人,走了进来,当保安去阻拦时,那孩子将保安一下子推开说:你别碰她,这是我的妈妈啊。
孩子把妈妈扶到台前,他扑通一声跪在那里,对全场所有的人说:校长、老师,同学们,这就是我的妈妈呀,七年来,就是这样一个来自福建山区的母亲在北京的垃圾桶旁,供养了一个清华的博士。
一个感人奋进的故事 篇9
在放寒假的第一天早上,感到好似悠闲,就把电视打开,和儿子一起看电视。电影频道上演了这样一个小故事。题目叫:《洒满阳光的路上》。
故事是这样的讲述的,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从小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一个富裕家庭里,吃的穿的都是最好的,但她还是不知足。老是生爸妈的气,等她长大后,做了一名人民教师,去了一所农村学校实习,刚开始她不习惯那里的生活,总是吃不下,睡不好,老生炊事员得气,因为那里每天吃的都是土豆稀饭,睡得是土炕,连个洗脸的地方都没有,所以对一个一向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是实在太难熬了。
但是就在这种环境下,这里的孩子们给她洒下了生存的阳光,给了她工作的力量。在她走上讲台那一刻,孩子们的眼神让她感觉到孩子们多么的喜欢她,多么的需要她,而且农村孩子们那种求知愿望特别高,以及孩子们自理的生活的习惯,一天天的打动了她。使她体会到农村孩子们的苦。决心留下来和孩子们一起走出贫穷的道路。
一次,班里的姐弟俩人没来学校上学,她就主动找到家里,才发现那两个小孩没有爸妈,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爷爷每天靠做伞维持孩子们的生活,结果不小心,把脚给扭伤了,妹妹在家照顾爷爷,哥哥背着伞去集市上卖去了,她看到这中情况,就再也忍不住了,赶紧去集市上找那个孩子,结果一直找到天黑,才发现孩子在一家商店的墙角下睡着了,她叫醒孩子才说他一把伞没卖,怎么给爷爷治病呢!她和孩子一起回到家后,她就开始想办法给爷爷找出路,向全国各地发信息,找资金修补学校,扶贫村里的贫困家庭,不知不觉的就三年过去了,学校办得红红火火了。一切都走上了正规。
此时,父母再三要求她回到城里工作,她也觉得自己长大了,懂事了。就听从父母的话,准备悄悄地离开。可孩子们得到她要走的消息,每个孩子都哭得像个泪人似的。端着土豆饭,说着。老师我学会给你做土豆饭了,我给你做土豆饭吃,你可以不走吗?我们舍不得你。看着孩子们的那种热情,那份薄礼,好是感人。好是催人奋进。
一个感人的故事作文 篇10
记得9岁那年,放暑假后,我去了广州。一天晚上,我和妈妈、阿姨去看一个表演,叫做《与命运抗争》。当时我不想去,可妈妈非得让我去,我只好听从了。买了票后,一进那个影剧院。哇,好多的人啊!一眼望去,全是脑袋。于是,我的情趣大增,迫切地和妈妈、阿姨找到了座位。几分钟后,表演开始了,幕布慢慢被拉开,看到的是两个小矮人,很矮,比儿童的我还矮半截。我心想:这么矮的人都有啊?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都年近三十了。我惊呆了,我想他们很可怜,一定很自卑吧。
两个小矮人是主持人,一男一女,男的戴着墨镜;女的结了个麻花辫。他们有模有样的指指画画,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我又一次惊呆了。之后,演员们为观众表演了一个又一个节目,他们也全是小矮人。
演员谢幕时,在主持人的介绍声中,走出了一对小矮人,一男一女和一位健全的姑娘。通过介绍,观众知道;原来那对男女是一对夫妇,那位健全的姑娘是他俩的亲生闺女,现年13岁,比父母高出一大截。首先,全场再一次愕然,之后爆发出一阵久久不息的掌声。
此时,最让人感动的是有一位先生主动上台捐款,他捐了二千元人民币。全场的人都被带动了,纷纷向他们捐款。我也去了,虽然钱不多,但也是份心意。看见小矮人流下感激的泪水,不知什么时候,感觉脸颊湿湿的。用手一摸,噢!我竟然掉泪了。
小学一个感人的故事作文 篇11
我记得那时候是我11岁过生日时,老爸送给我一辆山地自行车。我高兴的不得了,几乎每天我都要骑着它出去转转。
可是有一天,我去四姨妈家里玩。正是火辣辣的夏天的中午,我独自一个人在路上骑着车子,路上过往的行人特别少,偶尔只有一辆汽车,也是疾驰而过。我悠然自得地骑着。突然,“啪”的一声巨响,把我吓了一大跳。我把车停下来向四周看看,还以为是哪个孩子恶作剧,在这里玩火炮,可就是在这时,我猛然觉得车子怎么这么不听使唤,整个没劲了一般,低头一看,原来——车子爆胎了。我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额头上渗出了汗,因为再有几十分钟我就要上课了。我四处张望,可是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连个修车铺也没有,我只好推着车子往回走。
这时,有一个骑着电动车的大叔把车放到我旁边问:“小朋友,你怎么了?”因为原来我看过骗小孩的人贩子就是这样骗孩子的,所以就没有理他。大叔一看:“噢!原来是车子爆胎了,来!我帮你看看。”大叔弯下身子娴熟地修起了车子,我看着他把车胎动来动去,过了一会,大叔站起来说:“好了!”我看见他的手正流着血,可是他却满不在乎地说:“不用客气,去吧,再见了!”大叔上了车子就这样走了,我连句谢谢也没有说。
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一个儿子与母亲的感人故事 篇12
80岁老母亲博得全场掌声
昨天,在十位获奖的母亲中,青岛亨达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泮瑞兰已经80岁,在子女和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走上领奖台时,台下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年用860元钱带着子女艰苦创业的女强人如今已是满头银发、步履蹒跚,然而走下企业领导者的位置,慈祥的老人依旧挂念着厂子里的年轻人,对他们如同自己的亲生儿女。“给工人多发工资、为社会多做善事。”泮瑞兰不止一次这样嘱咐自己的子女,而她也被所有的职工亲切地称为“妈妈”。昨天,颁奖仪式上,泮瑞兰及她所创办的青岛亨达股份有限公司为表达对母亲的孝爱之情,向青岛市十大优秀母亲每人赠送一双亨达孝亲鞋。
青岛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冬梅有一个漂亮又懂事的女儿,两次获 “山东省优秀学生”、连续两次获“国家奖学金”、以优异成绩免试推荐中国矿业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研究生、2013年提前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博士……女儿的一项项荣誉让张冬梅成为最受人羡慕的母亲,她却把更多的爱给了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昨天,张冬梅班上的学生也纷纷赶到现场,为她祝贺,并送上颁奖鲜花,而她的女儿得知她获奖的消息后,也专程从北京赶回青岛,为母亲送上了一支舞蹈,为母亲庆祝节日。
她将儿子遗体捐作医学研究
李海燕是城阳区惜福镇街道李辛社区一名普通居民。2007年6月,儿子小泉泉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快乐和幸福。可儿子1岁时左手不能抓东西,左腿也站不稳,经医院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左侧肢体偏瘫。当时,李海燕只有一个想法,只要儿子活着,就有希望。李海燕和家人坚持带孩子到康复中心做康复训练,儿子不能去幼儿园学习,她就爬到家里的屋顶上,把老师教给孩子的话一句句记录下来,一遍一遍给儿子念。当儿子3岁时,李海燕终于看到了希望,儿子逐渐恢复,还进了幼儿园。
儿子永远离开了她
然而,去年3月的一天,李海燕发现儿子走路不稳,找不到平衡,赶紧带孩子赶到医院检查,恶性髓母瘤检查结果如同晴天霹雳,让李海燕无法接受。“我跑到卫生间大哭一场,真想从医院11楼跳下。”李海燕平静下来后,抹掉眼泪走出卫生间,她决定给儿子做手术,哪怕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一。手术后,儿子的小脑袋裹着厚厚的纱布,脑水肿像个大气球,李海洋的心情无法形容,但她时刻告诉自己不能掉眼泪,一定让儿子看到一个坚
强的妈妈。儿子手术5个多月后,病情再次恶化。
2012年11月10日,儿子突发高烧,当天下着雨,尽管她清楚地知道治不治都是一样的结果,可她作为母亲不能眼睁睁看着儿子死去。她抱着儿子辗转3家医院,在医护人员的抢救下,儿子一次次被从死神手中夺回来,李海燕陪着儿子在医院度过了最后的一百多天……
遗体捐献书上签下名字
为了抢救儿子,李海燕和丈夫拿出了全部的积蓄,借遍了所有的亲戚、邻居、朋友。尽管儿子最终还是离开了,但众多好心人的帮助,李海燕从来没有忘记过。“人们都说母爱是无私的,我要把这种爱变成对全社会的。”李海燕在做通了家人的工作后,做出了一个决定,把儿子遗体捐献作为医学研究。
2012年9月12日,捐献签字的时候,李海燕也犹豫过,看着处于弥留之际的儿子,李海燕告诉自己,如果儿子明白的话,一定会支持的。
坚强的妈妈流泪了
“儿子离开后,我一直在尽自己的力量帮助身边的人,我在用心做事,真心回报社会,让在天堂的儿子看到妈妈的坚强乐观和勇敢自信。”李海燕说。然而昨天当看到其他获得荣誉的母亲身边都有儿女围绕时,李海燕背过身去,这位坚强的妈妈终于落泪了。“我为孩子已经尽力了,把他的遗体捐给医学研究,我不后悔,但母亲节没有孩子在身边,我的心里真的很难受……”李海燕说。
【一个儿子与母亲的感人故事】推荐阅读:
一个护士的感人故事08-21
一个感人的小故事09-24
小学一个感人的故事作文10-14
一个感人的故事 曾经就是幸福07-07
母亲生日儿子的演讲稿范文11-10
樵夫的儿子故事11-09
一个母亲和三次家长会的故事09-05
母亲替儿子相亲08-18
儿子结婚母亲简短讲话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