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项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自主性学习实验班中的应用研究

2024-12-20

立项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自主性学习实验班中的应用研究(共3篇)

立项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自主性学习实验班中的应用研究 篇1

附件:

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项课题立项名单

课题名称负责人所在单位

001.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行动研究和评价沈毅 杭州市余杭区高级中学 002.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实践与研究任张才 富阳市郁达夫中学 003.如何培养教师适应基于网络的教育陈欢庆 杭州艮山中学 00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行为的研究与评价

徐伯荣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

005.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行动研究和评价张德新绍兴市职教中心 006.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模式的探索王人仕椒江区实验小学

007.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关系变化的研究和评价裘璋群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008.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关系变化的研究与评价陈重鑫桐庐市第二高级中学 009.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关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黄伟杭州安吉路实验学校 010.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关系与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郭裕源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011.信息环境下教学关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陈剑锋苍南龙港高级中学 012.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教学结构之研究与实践林晓霞温州市水心第二小学 01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关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张泱湖州市第二中学

014.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关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徐飞舟 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015.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关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张云源 湖州市南浔区练市小学 016.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关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施剑儒 德清县高级中学 017.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关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叶军 安吉县实验小学 018.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关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葛银铨 上虞市实验小学 019.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关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周瑛 嵊州市剡山小学 020.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关系的研究和评价金孜红 义乌市实验小学 021.信息环境下教学三要素之间关系的变化和评价傅云峰 义乌市城镇职校 022.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关系变化的研究与评价徐德广 武义县第一中学

02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关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王利生 江山市峡口镇中心小学 024.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关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赖忠华 龙游中学

025.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关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沈信民衢州市第三中学

026.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关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孙一清 丽水市莲都区囿山小学 027.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关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夏益民 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 028.基于网络环境下学习模式的研究王红 杭州市天杭小学 029.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研究赵碧野杭州第十四中学

030.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生模式的研究孙戎 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中 031.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生探索学习模式的研究胡本焱杭州市德胜第一小学 032.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黄建明 杭州市求是小学 033.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杨纪忠 杭州康桥中学

034.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学生素养和能力培养的研究董锋 宁波幸福苑实验学校 03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周培剑 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 03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孙波 慈溪中学

037.E时代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038.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生学习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039.开展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行动研究

040.网上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和实施龙珍珍

041.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协商学习

04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学习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043.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模式的研究

044.发挥校园网络优势,构建探究型学习与教学模式研究李 安

045.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

046.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047.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合作探究式数学教学模式

049.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生学习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050.网络环境中的物理学习

051.学生自主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

052.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生学习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053.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生学习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054.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学习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055.基于网络作为语文课堂教学----学习模式探索

056.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

057.初中学生应用校园网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058.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059.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学生社会课学习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060.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061.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学生个别化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062.网络环境下小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063.小学信息技术课“伙伴学习”模式的研究

064.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生学习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卢鹏程 鄞县董玉娣中学 蒋萌 宁波市职教中心 李逸萱 温州市水心第三小学 赵鸣强 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郑锡灯 瑞安滨江中学 黄凤英平阳县昆阳镇第二小学 陈聪 温州市十七中学 谢宏钧 泰顺县罗阳镇中心小学 吕志刚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许一鸣 海宁市实验初级中学 何翠妃新昌县实验小学 孙卫国上虞市阳光学校 王珂绍兴县柯桥中学 丁伟 上虞中学 商亚 嵊州市城南小学 万关弟 义乌市朝阳小学 高亚军 金华市第一中学 吴佐雄 庆元县实验小学 钟利海 景宁民族中学 王立通 天台实验中学 杨学才 黄岩中学 陈凌晨台州市临海中学 周才扬台州初级中学 徐礼邦台州市实验小学 周力骅温岭市太平小学 黄孝胜玉环县环山小学 唐国平舟山市舟嵊小学

2065.基于网络的作为课堂教学有益补充的学生个别化学习模式探索 叶史品舟山市定海五中 066.网络条件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唐汉成舟山市普陀二中 067.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实践何志英杭州采荷中学068.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张曙杭州艮山中学

069.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张燕萍 杭州市余杭塘栖一小 070.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戚柏荣桐庐县第一实验小学 071.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王南章淳安县第二中学 072.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

073.信息技术和小学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074.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075.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076.多媒体网络参与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探究周松杰

077.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078.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079.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学科研究性学习整合的研究

080.网络环境下小学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081.惠贞书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082.信息技术和英语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083.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整合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084.信息技术在普高新教材中的应用研究

085.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086.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087.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088.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089.现代信息技术下,农村初中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090.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小学四四式作文)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091.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092.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实践和研究杜志群

093.关于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历史常识教学整合的研究

094.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

095.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096.计算机网络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097.信息技术与初中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之研究

098.基于课程整合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

鲁一成临安市石镜小学 杨平儿富阳市实验小学 蔡泉海杭师院附属高级中学 王定波宁波市江北中心小学 薜飞智鄞县实验小学 林红宁波江东中心小学 李德军镇海区仁爱中学 沈忠益余姚市梨洲中学 胡震珍宁波市华山小学 吴小平宁波惠贞书院 宋再黎宁波江东区中心小学 章志仪平阳县第一中学 林国栋苍南县钱库高级中学 陈建新温州瓯海任岩松中学 陈初汉文成中学 刘芬芬文成大峃镇中心小学 甘健湖州师范附属小学 钱志强湖州织里镇轧村中学 张新芳湖州市双林庆同小学 颜惠新长兴雉城镇第二小学 嘉兴秀洲区王江泾镇中心小学 徐文良嘉兴市第三实验小学 金剑辉桐乡市第一实验小学 钱金星绍兴市昌安实验学校 蔡朝阳绍兴市稽山中学 黄一民新昌县实验中学 杨均力诸暨市实验小学

3099.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之研究方明江绍兴市蕺山中心校 100.网络环境下体现双主性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孙招友越城区锡麟中学

101.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和实践经建美上虞百官镇中心小学 102.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吴关鑫上虞市道墟镇中学 103.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吴希红义乌市第十一中学 104.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赵海均金华鞋塘中学 105.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张秉雷金华市第五中学 106.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和实践孔丽珍衢州市新华小学

107.现代教育技术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郑春明衢州柯城区花园初中 108.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陈光明龙游县第三中学 109.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生常识学习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吕伟民衢州师范二附小 110.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吴之琅江山市第二中学 111.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吴娅芳常山县第一中学 112.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自然实验课中应用的研究徐承宪龙泉市第三中学 113.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实践与创新潘正亮景宁县城北中学 114.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徐土明松阳县实验小学 115.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陈建国青田县鹤城中学 116.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大语文教学的探索李小荣松阳县第一中学 117.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王菊女临海市哲商小学 118.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机械制图》教学研究和实践胡月玲三门县职业中专 119.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物理、地理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张洪湘台州市仙居中学

120.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途径及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蒋焕童仙居县城关中心小学 121.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倪福堂舟山定海区廷佐小学 122.数字环境下,小学语文、常识教学模式的研究陆洪雷舟山市柳行中心小学 123.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研究缪和平舟山中学

124.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曾亚男舟山师范附属小学 125.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小学语、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郑伟成 嵊泗县菜园镇第二小学

126.适合课堂教学的各类CAI软件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费海明宁波市江北区实验小学 127.建立免费网站推进学校CAI实践王建平鄞县中学

128.现代教学媒体绩效研究朱开权余姚市低塘镇中心小学

129.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软件的应用和绩效评价潘春波温州瓯海区瞿溪三小 130.校园网辅助小学教学应用研究楼绍新东阳市实验小学 131.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应用和绩效评价研究杜召荣东阳市吴宁镇中学4

132.普通高中多媒体教学的实践研究徐亚平兰溪市第五中学 133.课堂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实践研究朱跃望义乌市第十二中学 134.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应用和绩效评价丰建林金华市汤溪中学 135.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软件应用和绩效评价张翼文常山县文峰小学 136.职校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软件的应用和绩效评价周煦平衢州中等专业学校 137.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软件的应用和绩效评价杨美仙丽水市莲都区中山小学 138.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软件的应用和绩效评价顾文尧海宁硖石镇中心小学 139.中学历史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应用及绩效评价的研究

14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中高段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叶长青

141.理科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绩效研究

142.多媒体辅助初中教学的研究

143.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1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活动型的校本课程的研究

145.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黄尊亲

146.基于现代技术环境下的农村小学现代化教育策略研究

147.信息技术环境下现代教学方法研究

148.充分发挥闭路电视系统的教学功能,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149.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150.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151.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研究实践

152.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师生信息素养和能力的研究朱安心

153.信息化初中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15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155.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项加方

156.运用局域网提高教学质量和评价效能的研究

157.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58.网络环境下,小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159.网络环境下创新性教学机制的研究

160.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语文阅读教学程式的探索和研究

161.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6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语文听说能力的研究和实践

163.山区学校如何利用现有软硬件资源进行教学

164.构建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模式

吕瑞良缙云壶镇中学 玉环县珠港镇陈屿中心小学 张崇玉台州市椒江五中 孙涛舟山市定海二中 孙小芙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 孙士芬杭州市青蓝小学 杭州市余杭区育才实验学校 孙伸根富阳市新登小学 沈建宇慈溪职业高级中学 徐家明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 林敏宁波朱雀小学 肖敏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胡小伟宁波市北仑中学 伊阳宁波市李惠利小学 王孔勤瑞安市安阳镇一中 刘美英泰顺县三魁镇小学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藤中强永嘉县城南小学 朱建民湖州市菱湖中学 章月根德清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谢玲玲武义县壶山小学 陈新芳磐安县实验小学 吕新红衢州柯城区实验小学 金红瑛松阳县实验小学 雷伟东遂昌县职业中专 雷庚跃遂昌县第二中学 5

165.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班教育课堂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留冠周青田县实验小学 166.山区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及提高途经的研究陈东晓云和中学

167.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郑云标台州市路桥实验小学 168.基于INTEL未来教育的小学教学信息资源的构建与设计研究周晓辉仙居县安洲小学 169.基于网络多媒体环境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与测试研究徐铁骏普陀中学

170.小学数学素材库建设与应用毛国锋岱山县高亭中心小学 171.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陆海忠舟山市第二中学

立项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自主性学习实验班中的应用研究 篇2

关键词:信息检索,信息技术,课题研究

引言

通过计算机及网络检索获取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已是当今科研的重要手段。Internet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到现在,已连通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止2008年底,我国已有3500万Internet用户。网上信息涉及商业、通信、教育、科研、图书、工业、艺术等方面。科研人员可以通过Internet方便地检索世界各大学、公共图书馆、研究机构中所关心和需要的科研资料和信息。还可通过Internet进行学术交流,或查阅某人的科研成果。并可在网上与国外的专家进行各种专题讨论。由此可见,使用Internet对网络资源进行检索利用对帮助科研工作者开阔研究视野,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研究周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计算机检索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检索的发展大致经过5个阶段:(1)脱机信息检索。从1954年至60年代中期,脱机信息检索逐步成熟。(2)联机信息检索。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联机检索技术发展成熟。1965年美国洛克希德(Lockheed)研制出DIALOG联机检索软件,向全美提供联机信息检索服务。(3)国际联机信息检索。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借助国际通讯网络,实现了跨国联机检索,为快速获取全球性科技资料和经济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极大提高了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利用价值。80年代计算机技术向网络化发展,联机检索进入“黄金时代”。(4)光盘信息检索。20世纪80年代中期,光盘因其存储量大,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在信息检索领域得到普及和重视。(5)网络信息检索。20世纪90年代以来,Internet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得到了全球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网上信息量的激增,各种网上检索工具应运而生,计算机检索进入了搜索引擎时代。可以使用户非常方便地操作计算机,获取自己所需信息。

2、计算机信息检索的特点

2.1 计算机检索的优点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计算机检索作为利用全球信息资源的一种先进手段,其管理和决策服务的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利用。与手工检索相比,它具有以下优点:(1)查找迅速,反馈及时,资源共享。(2)检索全面,主题广泛,实时性强。(3)使用方便,功能完善,组配灵活。

2.2 计算机检索的缺点

与其它检索方式相比,计算机信息检索也有不足,主要表现在:(1)数据回溯时间短,一般只提供近、现代文献。(2)系统可靠性有待提高,各种设备如出现故障将造成检索失败,带来时间和经济上的损失。(3)检索费用高,要求检索人员有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外语水平及对不同检索系统的了解。(4)检索的适应性较差,当用户有明确的信息需求时,利用计算机检索能获得较高的检索质量和效果,但在需求不明朗时,检索效果常常不理想,尤其在互联网上检索时,有时受网络速度和其他原因的影响,检索质量不高。

3、计算机信息检索的途径

计算机信息检索根据其检索方式可分为:联机信息检索、光盘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

3.1 联机信息检索

联机信息检索通常称联机检索,是指用户利用终端设备,将信息需求按一定的查询语言和检索命令通过全球通讯网络送到联机检索系统的方式,系统将用户的提问与数据库中存贮的数据进行匹配运算,并把检索结果通过网络反馈给终端用户。联机检索系统通常由中央主机、数据库和通讯网络构成。

3.1.1 国际联机检索

国际联机检索的服务系统和机构在全世界有200多个。世界上最大、最有实力的国际联机检索服务系统为“DIALOG”系统,它始建于1963~1964年间,原为美国洛克希德(Lockheed)导弹和空间公司所属的情报科学实验室,1972年作为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正式对外服务。目前DIALOG系统拥有900多个数据库,其数据库范围涉及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商业新闻和工业分析、公司信息和金融数据、报纸新闻等几乎所有领域的信息。文献收藏量达15亿多篇,占世界机存文献总量的60%以上,用户遍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多个机构,向全世界提供最全面和权威的信息资源。DIALOG的数据库中,有许多极具代表性和常用的数据库,著名的数据库如CA(化学文摘)、INSPEC(英国科学文摘)、MEDLINE(医学文献数据库)、MATHSCI(数学文献数据库)、BA(生物学文摘)、NTIS(美国政府报告)等都加入到DIALOG系统中;还有著名的几大检索数据库,如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等也都可从DIALOG系统中检索;再有世界著名的DERWENT专利数据库以及美国专利、欧洲专利、日本专利等数据库也都可在D I A L O G中查询。DIALOG更有一些全文数据库,如IAC的计算机全文库、《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全文库等。

3.1.2 国内联机检索

我国的国内联机检索服务开始于1983年,由中国科技情报所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国际联机检索终端对社会开放。目前,我国的国内联机检索服务仍以科技信息系统为主。主要有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EISS系统、北京文献服务处BDS系统、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机械信息工程研究院检索系统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CHOIC联机检索系统。

3.2 光盘信息检索

光盘以其存储量大、价格低廉、适应型强等优点,成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它是一种集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于一体的高技术结晶。它不仅能存储文字、图像等文献信息,还能存储声像娱乐节目、电视、电影、录像等视听信息。与联机检索相比,光盘检索具有价格低廉、容易掌握等特点。联机检索通常采用指令检索,一般用户难以了解复杂的检索指令,而光盘检索通常采用菜单检索,只要逐级展开菜单,做出相应的选择即可实施检索。而且,用户可以直接上机操作,不受联机时间限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开发的各种中文光盘数据库在信息服务领域发挥了极大作用。在国内影响较大的光盘数据库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国外有美国的《工程索引》、英国的《科学文摘》等。

3.3 网络信息检索

近年来,由于Internet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世界范围内的信息资源交流、共享成为可能。它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并且不断增长的信息资源。人们可以利用Internet提供的各种工具去获取所需信息资源。网络信息检索方法有以下几种:(1)浏览,即在日常的网络阅读、漫游过程中,意外发现有用信息。但这种检索目的性不强。(2)顺“链接”而行,利用超文档链接从一个网页转向另一相关网页,不断扩大检索范围,这种方式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相关信息,但也可能偏离检索目标。个人用户在网络浏览过程中可通过创建书签将常用的站点地址记录下来,组织成目录以备今后所需。(3)网络资源指南,专业人员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采集、整理、过滤,开发出可供浏览检索的网络资源主题指南,尤其是各专业学科的网络资源指南都可在网上找到。

网络信息检索有如下特点:(1)信息检索空间宽泛。检索范围覆盖了Internet上的所有资源,这是其它信息检索方式所不具备的。(2)交换式作业方式。所有网络信息检索工具都具有交互式作业的特点,能够从用户命令中获取指令,按用户的要求执行相应操作,具有良好的信息反馈功能,用户可以在检索过程中及时调整检索策略以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3)用户界面友好且操作方便,网络检索采用交互式作业,系统通用的界面和符合大多数用户检索习惯的用户接口都使检索变得简单易行,网络用户不需要太多培训就能上手操作,使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输入查询提问,实现对各种系统数据库的访问、检索。而联机检索则需要学习和记忆一系列检索指令和规则,一般用户只能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使用。

4、信息检索技术在课题中的应用研究

科研课题中的信息检索通常包括以下步骤:分析课题→选择检索系统及数据库→选定检索词→制定检索式→上机检索(同时调整检索策略)→输出检索结果。

(1)分析课题

科研人员应从以下几方面分析课题的要求:课题的主题;课题所涉及的学科范围;课题所需信息的内容及特征;课题所需信息的类型,包括文献类型、出版类型、年代范围、语种、著者、机构等;课题对查新、查全和查准的指标要求。

(2)选择检索系统及数据库

从课题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课题专业覆盖面、用户要求的信息类型与时间范围、课题检索经费支持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检索系统及数据库。

(3)选定检索词

在全面了解待检索课题的相关问题后,提炼主要概念与隐含概念,排除次要概念,选择检索词,并根据选定的检索系统、数据库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检索词。检索词的选择,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优先选用主题词;选用检索系统规定的代码;选用常用的专业术语;选用同义词与相关词。

(4)制定检索式

采用检索技术常用的运算方法制定检索式,用逻辑“与”连接不同概念检索词,用逻辑“或”连接同一概念检索词,用位置算符限制词组或词间相对位置关系,用截词来检索具有相关词干的词。

检索式的制定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检索结果的成败。在制定检索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使用逻辑“与”算符可以缩小命中范围,起到缩检的作用,得到的检索结果专指性强,查准率也就高;使用逻辑“或”算符可以扩大命中范围,得到更多的检索结果,起到扩检的作用,查全率也就高;使用逻辑“非”算符可以缩小命中范围,得到更切题的检索结果,也可提高查准率,但使用时要慎重,以免把一些相关信息漏掉。

(5)上机检索

制定完检索式就可以上机检索。检索时,应及时分析检索结果是否与预期目标一致,根据检索结果对检索式做出相应的修改与调整,直到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当检索结果信息太多时,就需要考虑适当紧缩检索式,通过选用概念较专指的检索词(下位词)或进行限定性检索等方法,来减少检出的信息量;反之,信息量太少,则要考虑采用相反的措施。

(6)输出检索结果

根据检索系统提供的检索结果输出格式,选择需要的检索记录以及相应的字段,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存储到存储介质上或直接打印输出,至此,完成了整个检索过程。

5、结语

随着对现代信息检索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在课题研究中的应用,必将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从而极大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于光.科技信息资源与网络检索[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2]龚蛟腾.网络信息检索技术现状、瓶颈及趋势分析[J].情报杂志.2004,05.

[3]陈晓金.信息检索技术研究与实践[J].情报资料工作.2008,03.

立项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自主性学习实验班中的应用研究 篇3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笔者所在学校两个会计班的学生, 09会计 (14) 班为实验班, 会计 (15) 班为对照班。两个班入学时英语成绩差不多, (14) 班64人, (15) 班61人, 对实验班按照前面所构建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上课, 并进行行动研究。对照班按正常的普通模式上课, 但和实验班一样接受前测和后测及期末测试, 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进度相同。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 对对比班和实验班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验, 另外, 为了能够比较全面地调查和反映我校中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情况, 同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进行了辅助研究。在定量研究方面,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研究, 在定性研究方面, 笔者采用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

本行动计划实施于笔者所教的09会计 (14) 班, 09会计 (15) 班教学模式依照原来的不变。实施前一学期两班的期末成绩如表1。比较行动计划实施前两个班的成绩, 09会计 (14) 班, 09会计 (15) 的英语学习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 也就是说, 这两班的学习成绩处于同一个水平上。从之前调查、分析和测试结果上来看, 两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求和英语成绩均无显著差异, 可以认为他们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在行动计划实施之前, 对实验班的学生介绍了与自主学习相关的概念、特征, 讲解了有关自主学习的理论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

使学生们对自主学习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对英语教师产生好感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一种内在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关爱与暗含的期待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的上进心, 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智力、情感和个性的发展。教师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 学生的心情会为之一振, 如沐春风, 对教师的信任油然而生, 一节有趣的英语课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鼓励和帮助。成绩差的学生不能将他抛在一边, 给学生一个公平发展的机会, 这也是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记得实验班有一位女生上课爱说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我发现她听力很好, 于是就不失时机地对她进行了表扬, 并给她取了个英文名字Helen, 从此她明显地发生了变化, 上课认真听讲, 积极回答问题, 看老师的目光也充满了信任, 成绩也明显上升, 甚至其他科老师也反映她有进步, 和从前不一样了。这其实了给我们老师上了一课, 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简直太重要了, 有时由此产生的良好效果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2. 改变教学模式, 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环境

对照班09会计 (15) 班根据学科制定的英语教学计划实施教学, 根据教学安排, 课前不布置任何预习作业, 也不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 或者即使提出了有关要求, 课上也不做任何检测。这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复习、新课导入、词汇处理、语言点讲解、操练、课后要求完成家庭作业, 包括相关的词汇练习及语法练习。针对实验班即09会计 (15) 班, 笔者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即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三个方面。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承, 相互渗透。

在词汇方面, 预习作业一般要求学生根据音标结合磁带录音读准单词, 课堂上老师要提问一些同学读单词。然后老师再领读。单词的含义也要求学生去记去理解, 课上还有一个环节就是比赛谁记得多。教师迅速地读单词, 学生在下面抢答, 时间大约两分钟。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单词的记忆,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对本来枯燥乏味单词记忆的兴趣, 深受学生的喜爱。

在阅读方面, 常选一些趣味性的短小文章让学生们阅读, 使他们既领略了文中的精彩内容, 同时又提高了英语的阅读水平。每周一节的阅读课, 让学生畅所欲言, 发表对文中各个方面的看法与见解。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 比如两人一问一答采访式、小组分角色表演式、独白式等等,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甚至采用汉语英语共用叙述式。

在写作方面, 笔者要求每个学生要记英语日记, 每两周写一篇英语作文。日记老师会随机抽查, 看完后点评, 同时也让同桌或同组的相互检查监督。作文一般都由教师本人来阅读, 进行评改。

听力方面, 笔者并没有主要采用与教材配套的听力教材, 这套教材只是一带而过, 因为它生词太多太长, 学生大多提不起兴趣。我们采用的是一套英语初级听力教材, 从最基础的辨词、辨数字、时间等听起, 一直到句子、文章。听力课每周一次, 课前要求同学先自己听三遍, 课上边听边提问, 有实在听不懂的再由教师写在黑板上, 最后达到全部听懂。

3. 教会学生运用学习策略

笔者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方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2) 学习写学习总结和考试小结。定期让学生写学习总结和考试小结, 包括谈学习上的收获和仍存在的困难, 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以及对老师教学的建议。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后, 都要求学生写考试总结。通过阅读学生的总结, 笔者发现, 越是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总结就写得越详细、越深刻, 也越能分析出自己的不足。再经过老师的指导, 进步就更快,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 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方法阅读, 提高阅读效率。指导学生运用略读 (skimming) 方式进行阅读。迅速浏览全文, 获得大概的意思, 了解大致内容, 遇到不懂的词、句, 不要反复阅读, 这一过程要尽量做到高效、快速, 只需掌握大概内容。第二遍再细读。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陌生词, 可以从上下文提供的一些线索猜测其意思, 不要一遇到陌生词就查字典。留意文章及段落开头或结尾的句子, 因为这些地方往往包含作者的大部分意图和中心思想。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总结和归纳。

4. 数据收集和分析

实验和对照班在实施行动研究之前进行了一次测试, 称其为前测 (见表1) , 在实施行动研究之后又进行了两次测试, 即两个学期的期末测试, 称其为后测 (见表2、表3) , 并且做了问卷调查,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性进行了调查。 (见表4) 。

表2所示, 经过一学期的培养, 09会计 (14) 班的成绩由原来与09会计 (15) 班持平变为平均分超出2.6分, 及格率及优分率也高于09会计 (15) 班。

表3所示, 又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 即行动研究实施一年以后, 09会计 (14) 班的平均成绩较09会计 (15) 班超出3.6分, 及格率与优分率也明显超过09会计 (15) 班, 并且与第一个学期测试结果相比明显上升。

从表4可以看出, 经过近一年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使实验班的学生在听力、阅读和写作方面的策略运用明显优于对照班, 他们策略逐步丰富了, 了解到了更多的进行听、说、读、写和解题等各方面的策略知识, 并开始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但要想增强策略的使用效果, 还需要一个阶段的反复锻炼和实践。

四、结论

自主学习课堂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 英语自主学习培养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使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 并且带给学生自信心, 让学生充分进行“自我实现”。

摘要:本文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实验、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进行研究探索。以我校两个会计班为研究对象, 结果发现学生的学习成效与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关系, 同时也发现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的运用有直接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且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上一篇:7-9月思想汇报下一篇:国学语录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