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力行心得体会

2024-09-23

学史力行心得体会(共9篇)

学史力行心得体会 篇1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心得体会

   近日,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正当其时。广大党员要主动翻开“党史书”,用心上好政治理论、理想信念、德行修养、知行合一四门“功课”,为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做足准备。
学史明理,上好政治理论课。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一路走来,正是一直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政治理论学习,才使得政治立场更加坚定、政治方向更加明确,才能够获得一个又一个重大成果成就,才让初心使命熠熠生辉。学好党史,要上好政治理论课,读好有字之书,深入学习思想理论知识,不断用政治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把学习党史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做到学而不厌、常学常新。要立足党情社情,读好无字之书,既读史实,又品精神,既看现象,更究本质,不断夯实政治理论基本功。
学史增信,上好理想信念课。回溯历史,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正如那首歌唱的那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些看似艰难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都能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那些看似不可能,中国共产党人都能将其变成可能。究其原因,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使然。要更加紧密地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以史为鉴,从中鉴古今、知兴替,从中明方向、强自信,从正反两方面汲取经验教训,取其精华、指引工作,真正形成经验之“盾”,为党和国家的繁荣发展保驾护航。
学史崇德,上好德行修养课。百年风雨中,有着数不胜数的优秀共产党员、光辉战士,他们同人民共同推动历史的车轮,带动党和国家砥砺前行,他们是历史银河中璀璨的星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无论是曾经浴血奋战的革命先辈,还是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基层干部,都彰显着共产党人吃苦耐劳、大公无私、英勇无畏、甘于奉献的宝贵精神。在党史学习中,我们应常怀敬重之心,向历史学、向革命先辈学,学习红色精神,赓续精神血脉,真正把初心融入血液中,高标准、严要求,在提升德行修养中继续前行。
学史力行,上好知行合一课。百年党史教会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正因如此,若想学好党史,就一定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要从党史中学习好的经验方法,学习历史逻辑、科学方法,坚持实事求是。针对眼前遇到的问题困惑,认真对照历史,从中找答案、寻方法,对接下来的工作提前预判、超前布置,做好充分准备。从以前的教训中汲取经验,争取少走弯路、不走错路。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落实为实际行动,借鉴经验但不局限于经验,敢抓敢干、真抓真干,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将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工作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勇前进、贡献力量!

学史力行心得体会 篇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习党史明理是首要,增信是核心,崇德是动力,力行才是目标和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把学史与工作融合并举、融会贯通、整体联动,将学的历练、学的成果、学的质效融入实践、力行不息。党员干部学史崇尚力行,贵在力行,也难在力行,必须做到“四有”。

一、行而有“向”

方向正确,路永远直。习主席强调,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方向问题至关重要,方向对头前途才会光明,方向不对只会越走越黑。学史力行必须把握好前进方向,切实把为民方向、政治方向、强军方向统一起来、贯穿始终。

一要坚持为民方向。这是我们学史力行的根本价值和指向。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人民军队前面的“人民”二字,是基因、是属性、是胎记,是永葆本色的价值瑰宝、攻无不克的制胜之本。实践反复证明,有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人民军队就会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就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今天,战争形态加速演变,作战方式深刻嬗变,武器装备不断迭变,但不变的仍然是“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前进道路上,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人民子弟兵;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关系,永远做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要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以实际行动服务人民、报效人民、造福人民。

二要坚持政治方向。这是我们学史力行的根本保证。习主席强调,政治方向对一个党、一个组织、一个党员干部来说极端重要。只有牢牢把握政治方向,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大风大浪面前无所畏惧,诱惑考验面前立场坚定。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我们的政治方向就是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必须以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筑牢忠诚之基,把稳思想之舵,真正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要经常主动与党章党规对标对表,在看齐紧跟中不断校准坐标、纠正轨迹,党叫干什么就坚决干,党不允许干什么就坚决不干,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决听习主席指挥、对习主席负责、让习主席放心。

三要坚持强军方向。这是我们学史力行的基本着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是习主席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设计,凝结着领袖、统帅的期许重托,承载着强军兴军的不懈追求,引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目标指向哪里,强军方向就在哪里,军队的未来就在哪里。要牢固树立与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相一致的思想观念,坚持各项建设朝着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来加强,各项改革着眼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来展开,筹划工作、部署任务要以建军百年奋斗目标为依据,衡量部队建设、检验工作成效要用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来评判,把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贯穿到部队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

二、行而有“能”

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习主席强调,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要斗争就要有本领,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不会随着党龄增加、职务升迁自然提升,必须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

一要加强思想淬炼。只有理论上清醒,学史力行才有底气、有力量。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坚持强读强记、常学常新、深思深悟,坚持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进一步总结汲取党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要锲而不舍向书本和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强运用规律赢得斗争胜利的本领。

二要加强政治历练。习主席强调,必须坚持在长期的政治历练中淬炼干部,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让干部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慧眼如炬、铁肩有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强化政治思维,遇事多想政治要求,办事多想政治规矩,处事多想政治影响,善于用政治眼光看问题、析根源、察本质,切实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要常态抓好党章以及其他法规制度的学习掌握,严格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斗争性。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积极开展基于党性、基于原则、基于共同事业的思想斗争,切实在红脸出汗中补足精神之钙、排出私欲之毒、祛除虚假之垢,锤炼过硬的政治品质和干事本领。

三要加强实践锻炼。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成长成才没有捷径可走,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要多接“烫手的山芋”、多当“热锅上的蚂蚁”,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党员干部要积极到基层工作一线、困难艰苦地方、吃劲要紧岗位扎实锻炼,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复杂矛盾、聚焦备战打仗的能力。要主动投身各种斗争,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局困局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切实练就硬功夫、练出真本事。

三、行而有“神”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习主席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学史力行必须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一要激发顽强战斗精神。习主席指出:“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战斗精神的伟大力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人民军队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一代一代革命xx正是靠着向死而生的英勇决绝,形成了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伟大气概。前进道路上,必须大力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革命英雄主义的昂扬斗志。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人民军队根本职能教育,解决好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等根本性问题,磨砺意志品格、砥砺血性胆魄。要勇于向和平积弊开刀,强化战的意识,理清战的思路,立起战的标准,不断厚植胜战底气。要加大训练难度、强度、险度,在近似实战环境的考验中激发潜能、昂扬斗志,切实用实战硬度提升精神高度,用打仗强度增加血性浓度。要树立革命xx正确生死观,提振不畏战、不怕死、为国献身的精气神,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要勇于牺牲、甘于奉献,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不辱使命。

二要激发艰苦奋斗精神。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习主席强调,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当前,我们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处在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坚持一切从实战出发,一切从部队实际出发,一切从建设实效出发,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撸起袖子加油干,做一个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要越是困难越向前,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干到底,不折腾、不反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要保持艰苦朴素本色,本着节约每一个铜板的精神,精打细算、勤俭办事,反对铺张浪费,让艰苦奋斗精神历久弥新、接力传承。

三要激发改革创新精神。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主席指出,把创新摆在我军建设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靠改革创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是决定我军前途命运的一个关键。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既给我军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战斗力标准,下大气力抓理论创新、抓科技创新、抓科学管理、抓人才集聚、抓实践创新,以重点突破带动和推进全面创新。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之中,善于从部队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总结经验、揭示规律,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解决影响部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问题,不断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四、行而有“止”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习主席强调,要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学史力行必须持身以正、行而有“止”,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守住初心、行稳致远。

一要明底线、知敬畏。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邓小平同志强调,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心里有所“怕”,才能对历史评判有警觉,对党纪国法有敬畏,对信仰追求有警醒,蓄满做人的底气、做事的硬气、做官的正气。要敬畏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牢记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敬畏组织,离开组织纵有天大本事也无用武之地,必须常怀感恩之心,增强对组织的归属感,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坚持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不搞“小圈子”,不犯自由主义。要敬畏法纪,纪律是钢谁碰谁受伤,纪律是铁谁碰谁流血,必须弄明白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纪的明镜,手中紧握法纪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底线、红线、高压线。要敬畏监督,视被监督为荣,把被监督当福,自觉接受组织、舆论、群众和社会监督,不搞特殊、不耍特权,时时修正错误,处处校正言行。

二要重廉洁、严自律。打铁必须自身硬。习主席强调:“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必须以“赶考”的精神、自我革命的勇气,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纯洁品德操守。要秉公用权,切实弄清权力是谁给的、应该怎么用、怎么来用好,掌握权力辩证法,对待权力始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严格按规定办事、按职责办事、按程序办事,绝不能有权就任性。要干净干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面对诱惑反躬自省,面对利益管住自己,面对围猎戒尺常挥,始终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要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保持健康生活情趣和高尚道德情操。要慎独慎微,从小事做起,从细节严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力行弟子规心得之知行合一 篇3

《弟子规》是中华五千年文化是如何落实德行教育,人的一生都希望一生能成就优良的品德,成就幸福人。《弟子规》就是成就幸福人生的入门法则。很多人认为《弟子规》是给小孩子学的,就掉以轻心。大人和父母都应该学习,特别是青春期和成长期青年人都应该好好学习。修习一个人的品德必须从《弟子规》入手。打好道德学问的根基,一心不乱才不至于迷魂颠倒,才能恢复自然本性,才能进一步学习其他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能为人所尊重。相反如果在平日不注意生活中锻炼和修习自身的品德,就是给以后的生活埋下苦难的伏笔。《弟子规》讲的都是日常平凡的113件小事,古人讲“如海一滴,具百川味”我们用恭敬地心去学习弟子规,就能体悟到古圣先贤的博大精深。从小事上体悟,从最基本的德行来入手,知行合一,才能发掘出人生价值的真谛。

比如说《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中的“父母”大家浅显的理解就是生身父母,然而我们通过学习和力行,对父母的含义有更深的理解。在我们生活中往往最容易忽略的就是父母的感受,不能时刻体察父母的心境,然而人人为利而争,见利忘义,总是逢迎取巧,投其所好,从而丧失了道德的底线。这个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贯彻、力行、落实《弟子规》。孔门四科里面的四门教育,首要的就是:德行;第二就是讲言语;第三才讲政事;最后是才艺。可见德行在一个人成长和事业中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修学《弟子规》已经有一年时间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的烦恼和习气压制不住,老是起伏不定呢?孔老夫子经常教诲他的徒弟们,要从日常琐事中,从最切近的事情里头学习“仁”的方法,才能在品行上不受世俗的污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基本自性。自性本来就具有,烦恼和纠结,照成了思想上的障碍,阻挠了我们的真心自性。那么我们如何来恢复真心本性,就要从《弟子规》入手,“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增加我们学习《弟子规》的信心。

古人修学讲求知行合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才能有幸福 1

美满的人生,成功的事业。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凡事要学以致用才能帮助自己不断地提升个人的德行和学识。《弟子规》要求我们应该活在当下,不须向外寻求,在生活中我们扮演好的角色中就能找到自己,就可得心应手。然而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每天清晨诵读《弟子规》,然而日间行事处处和《弟子规》相悖。随心所想,心口不一,以致违背了古圣先贤的教诲,缺少“行由不得,反求诸己”(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来检查自己)的内省精神,照成行差踏错。袁了凡教导他的子孙“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皆因‘因循’二字耽搁一生”(因循:沿袭、守旧、疏懒、轻率、流连、犹豫、延宕)。当我们捧读经典时,严格认真的对照自己,克服自己懒惰和怡情;当我们捧读经典时,怀有一个虔诚、感恩之心,让我们的心脉和古圣先贤的心脉跳动在一起;当我们捧读经典时,要有一个颗“耻”心,曾子曰:“耻之于人大矣”。当我捧读经典时,要生发“勇猛”心,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当我们捧读经典时,应该把《弟子规》当成表演的教材,将剧本演出来给大家看看,从中体悟人生的收获和喜悦,将《弟子规》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习惯,“熟完而勉行乎,勿自旷也”。达到正己化人的目的,以求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学史明理心得体会优选 篇4

学好党史当行“三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学习是一门“必修课”,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紧紧围绕“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不断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学好党史,不忘“筚路蓝缕”的来时路。“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伟大开端到民族新生,从春天的故事到新时代华章,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党史连着光荣的过去,通向辉煌的未来。党史是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只有深入学习党史,才能感受百年荣光,更深地爱党。党史是党员干部最好的教材,是党员干部成长的“营养剂”,只有深入学习党史,才能传承百年辉煌,踏实走好走稳走远“当下路”。党史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瑰宝,是先辈们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强国智慧,只有深入学习党史,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续写新的百年华章。

学好党史,走好“薪火相传”的脚下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要深入学习贯穿党史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学习党史中“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x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补足精神之“钙”;在党史学习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筑牢信仰之“基”;感悟“人民万岁”“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在对党史的深入学习中,走好“薪火相传”的脚下路。

学好党史,坚定“乘风破浪”的未来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要将党史学习作为终身课题,一贯到底。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真正把“四个意识”融于血脉,把“四个自信”植于心田,把“两个维护”践于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作为最鲜活内容,用好《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教材,依托本单位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载体,俯下身来听、静下心来学、沉下气来悟。把学习党史和总结经验、对照现实、谋划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在“十四五”新征程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未来仍需风雨兼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坚定“未来路”,在学习党史中坚定信仰信念、践行初心使命,以无我无畏的精神境界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局面。

学史明理心得体会优选模板【二】

把学史当作明理崇德增信力行的“引擎”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x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党员干部务必要做到真学真信、常学常新、担当作为。

一百年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艰苦卓绝,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更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从x南湖小小红船上初建政权,到如今党的政治建设方向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果凸显;从长征精神中表现出的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到如今抗疫精神历久弥坚、航天精神鼓舞斗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可以说,党史既是一部凝聚无数仁人志士力量的奋斗史,更是一部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的创业史,增强学党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须臾不可松懈。

学党史“明理崇德”:强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武装,延续“听党话跟党走、艰苦奋斗忠诚担当”的精神血脉。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矢志不渝践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把对历史规律的理论探求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深度融合,根据发展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不断拓宽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境界的历史进程中,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最终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此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民族脊梁、时代先锋,更筑成了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劳模精神、抗疫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共产党人以坚定的信仰信念,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深刻阐释了“坚定不移听党话,步调一致跟党走”的时代内涵,不断推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御风远航。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学党史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不断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深邃理论源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实践基础,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续写新时代新征程的时代答卷。

学党史“增信力行”:坚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理想信念之光,涵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为民情怀。

理想信念是光,照亮新时代的长征路。李大钊同志在《大哀篇》中愤慨道:“吾民瘁于晚清稗政之余,复丁干戈大乱之后,满地兵燹,疮痍弥目,民生彫敝,亦云极矣。”治世为民的无私精神让他意识到转变民生涂炭局面、复兴历史宏伟大业的极端重要性。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以“抛头颅、洒热血”的拼搏精神将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以“凝心聚力、开放包容”的担当精神强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开放之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怀揣对人民的感恩之心、对祖国的赤子之情,坚定理想信念、实干担当作为,使国家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基础上开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前景,带领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如今,跻身全球化的“时空坐标系”中,新时代共产党人更加坚定制度自信,广泛树立起“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党员干部要在学党史中汲取历史经验、坚定必胜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厚植为民情怀,将“小我”融入“大我”,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着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奋斗!

学史明理心得体会优选模板【三】

练好党史学习“四字诀”

近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百年风华茂,奋进正当时。各级党员干部应练好党史学习学、问、思、辨“四字诀”,鉴往事、知来者,坚定信念信仰,砥砺初心使命,愿为善为,谋事谋实,续写辉煌。

“学”懂党史“精神”,展现赤诚担当。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行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途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当前,少数党员干部对党的历史学习重视度不足、自觉性不够,对党史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深,学习“两天打渔,三天晒网”,持续性、系统性欠缺,因而导致责任感、使命感缺乏,导致信念不坚定、作风存在问题。述往思来,向史而新。各级党员干部应练好“学”字诀,站稳唯物史观认识历史的鲜明立场,博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真学真信,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学出精气神,在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中赤诚担当。

“问”清党史“脉络”,砥砺初心使命。如果说,“学”党史是要求,那么,“问”党史就是方法。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看看、讲讲党史故事的层面,而要带着问题看、针对问题讲,不懈追根溯源,传承好百年党史蕴含的浩荡“光热”,走好接下来的路。百年峥嵘岁月,百年奋斗历程。各级党员干部应练好“问”字诀,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史的苦难辉煌、伟大奇迹、曲折弯路中,问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认清主题主线,把握主流本质,坚定信仰信念,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更好地明悟思想、砥砺初心。

“思”明党史“规律”,练就过硬本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一路行来,一桩桩、一件件成绩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思考剖析、自省自警,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各级党员干部练好“思”字诀,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坚决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善于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成功经验,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采取因应的战略策略,练就过硬的“钢铁臂膀”,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辨”悟党史“灵魂”,厚植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不变初心和使命。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造就新的历史辉煌。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各级党员干部应练好“辨”字诀,走进党史,辨析党史,在党史百年进程中感悟“人民至上”这个灵魂,深化“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认识,把学习党史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归位到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厚植人民至上情怀,矢志不渝为民办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习党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各级党员干部应练好学、问、思、辨“四字诀”,全身心投入党史学习中去,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史明理心得体会优选模板【四】

忆“峥嵘岁月”传承“历史基因”

不论走多远,都不应忘记来时的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述往事,思来者。广大党员干部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忘初心,力沉步稳,永不懈怠。

薪火相传,继承“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红色基因。从内忧外患到和平解放,从改革开放到繁荣富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谱写了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百年“发展史”。“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鉴往知来,党员干部要强化理论知识武装头脑,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道路,把党史作为“营养剂”,善于从中汲取理论“精华”融入共产党人的血脉,自觉用理论武装头脑,补足精神之“钙”,内生为坚定的政治方向和强劲的前行动力,自觉扛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

弦歌不辍,锤炼“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然担当。从党史中汲取精神之钙。从x南湖“小小红船”到“中国号”巍巍巨轮,历经沧桑而不倒、千锤百炼,是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镌刻对党的赤子之心、对人民的滚烫初心,闯过一个个“娄山关”和“腊子口”,披荆斩棘铸就出一部气吞山河、波澜壮阔、坚毅奋斗的百年“血汗史”。党员干部要从党史中赓续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涵养艰苦奋斗的政治品格,淬炼过硬本领,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坚毅品质,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考验惊涛骇浪。

初心如磐,赓续“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图谱。纵览百年党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掷地有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了自己的旗帜上。焦裕禄、孔繁森、黄旭华……无数共产党人为着人民“大我”而不惜牺牲“小我”,义无反馈地把青春乃至生命奉献给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以人民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置顶”的“金标准”,搞调研、做决策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永葆“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时刻校正服务群众的“坐标系”,做到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学史明理心得体会优选模板【五】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学史明理,就是通过学习国史、党史启迪智慧、武装头脑。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国史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瑰宝,是先行者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智慧。“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是如何从九死一生中走向胜利的?改革开放怎样打破僵局,开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党史是增进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精神宝库,深入触摸党史细节,更能看清历史的脉络和规律,把握历史的大势和主流。无论寻乌调查、《论持久战》,还是枫桥经验、小岗改革,学党史也可以学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而党史上的波折失误,同样可以引以为戒,防止再走弯路。

历史不只书写在教科书上、陈列在博物馆里,更应成为人们的心灵础石、灵魂灯塔。打磨忠诚担当,不妨对照革命前辈“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激励奉献付出,不妨从“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探寻自我价值;严以修身用权,不妨学学亲自起草、躬身示范《干部十不准》的焦裕禄……回望青史问初心,砥砺奋进再进发,那些战火硝烟中挺立不屈的灵魂、干事创业中实干兴邦的模范、改革发展中敢闯敢拼的典型,无一不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而这些,也正是我们最应该传承发扬,并使之在历史长河中奔流不息的精神洪流。

中国医学史学习心得 篇5

众所周知,我国的中医学历史悠久,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但是现在的我

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又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中医呢?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大

概对中国医学史也有了浅显的了解。中医号称岐黄之术,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史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他以整体观、相似

观为主导思想,以辩证记治为治疗依据。中医的基础记是阴阳五行学说。传统

医学以整体观和辩证论值治观念,也以阴阳五行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发病及病机治则养生等为中医基础理论遵行自己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行的交会作用。

神农氏尝遍百草而始有医药的传说故事,流传久远:“神农„„.尝百草之滋

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从而对炎帝神

农氏在药物的原始发现所做的贡献予以肯定。三国时的华佗,曾以外科成就名

彪青史,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东汉时的张仲

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曾用蜜煎导法治大便秘结,应用了人工呼吸法抢救

自缢之人 , 还记载了胆道蛔虫症及其治疗。这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相当先进的。

这也是我所听说的最早的关于中

国医学的故事。

中医之所以延续至今,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支独立的医学,因为有悠久历史 的传承。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中医不断发展,才不断

进步。学了医学史,为中医的高尚医德所感动,为中医的高超医术而自豪。在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名医大家。像扁鹊、华佗、张仲景等。

他们为中国的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医学巨作,是

中医史上的一大奇迹。从学习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良好高尚的医道。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最早的民族,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辉

煌灿烂的文化。与我国悠久的历史相应,中医学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

纯粹医药经验的积累,经过理论总结形成体系,再经过不断丰富和完善,不同

历史阶段便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内容和特点。

一、学术体系形成时期

从远古到春秋,据历史记载,是中医学的经验积累由低到高,由个别到一

般的时期。这时的医药学没有形成体系,不论经验还是理论认识,都比较个别、具体和零散。在这种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从战国到汉代,中医学经过对医药经验 的总结提升,形成了中医掌的学术体系,其标志就是著成《黄帝内经》《黄帝八

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四部经典著作。“四大经典”所载的

内容,明确标志了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学术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举凡中医

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辨证原则、治疗法则、药物理论、配方理论、预防

思想等,在“四大经典”中都有了明确具体的论述。尤其《伤寒杂病论》已将中

医学的理、法、方、药运用到临证实践,对辨证论治给出了完整的示范。“四

大经典”在建立中医学体系的同时,也建立了中医学的学术范式,在以后的历史

过 程中,中医学一直依这一学术范式不断发展演化。

二、实用经验发展时期

晋唐时期,是中医学在已建立的学术范式支配下,大力发展实用经验的时

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实用的临证医药著作激增,以萎萃实用方药为主要内容。

各医药著作论理内容较少,直接陈述病、证、方、药的为多。尤其鲜明的是,此时期不仅综合性临证方书增多,而且临证专科著作纷纷出现。即便在诊断、病源证候、药物炮制等方面也都出现了专门著作。临证方面,凡儿科、妇产科、外科、骨伤科都有专书,而五官科在综合方书里设有专篇。在唐代太医署,医学教育的专业设置上已有体疗、少小、疮肿、耳目口齿、针灸、按摩、角法等

分科。虽然中医学在周代就有分科,但是晋唐时期的医学分科不论在内容还是

形式方面,都要丰富完善得多。晋唐时期医药学发展的特点,表现了中医学重

视临证实用的倾向,这一倾向也是中医学贯彻始终的思想轨迹。

三、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

晋唐数百年的经验积累和方药荟萃,客观上需要给以总结,以便把握规律。经

验总要上升到理论,否则,经验之间的联系就得不到认识和揭示。这是一切认

识的发展规律,中医学也不例外。

四、传统延续与创新时期

从汉代中医学术体系建立以来,中医学一直是以传统的学术范式发展演进 的。这一传统的学术范式发展到明清时,确切地说到温病学说出现时,已达到

了鼎盛。

医药学的革新趋势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药物学透露出近代自然科学的倾向。有三部药学著作可以标志这一

倾向,首先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其次是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

和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

第二,传染病学出现了近代科学的思想。

第三,解剖生理学表现了新的医学方向。

五、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

西方医学是不同于中医学的另一种文化模式,不论从观念系统,还是从理

论系统乃至技术操作系统,二者都有重大差别,以至于至今仍无法通约。

西方医学早在明代就已传入中国,但是当时没有构成对中医学的冲击,因此也

未能引起国人的重视。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医学大规模进入中国,并以开办医

院、学校,出版书刊等形式迅速传播开来,这时才出现了中西医的冲突,中西

医的关系才被现实地提了出来。西方医学,就其本性而言,它是普遍的和国际

性的,可以为全人类服务。然而,它是伴随西方列强的军事侵略、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而进入中国的。在此情况下,中西医的学术论争不可避免,而且与政治、思想和文化斗争纠结在一起。西方医学已进入中国,作为科学,它的真理性内容和实用性效果都是客观的。但是作为 一种异质文化模式的医

学,对传统的中国又是新鲜的和陌生的。都是医学,那么中西医究竟是什么关

系,又该如何认识和处理中西医的关系?在这样深刻的问题上,近百年来,展

开了中西医的交汇与撞击。对这样的问题,近代中国曾出现过国粹主义、虚无

主义和改良主义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国粹主义和虚无主义因其过于偏激和极

端,不能认识和解决中西医的关系。改良主义虽然态度平正,然而因其没有充

分认识中西医关系的本质,所以到底也没有解决中西医的关系。在改良主义引

导下,近百年来的中国医学界产生了中西医汇通派,出现一批主张中西医汇通 的医家。但是,限于中西医汇通派的思想和知识,他们没能指出处理中西医关

系的正确方向和途径,也远远没有完成他们汇通中西医的任务。中西医的关系

仍然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继

续探索和研究。

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取得过许多伟大的成就,这是足以使我们

引以自豪的。这些历史成就对我们而言,都是古的;而相对于外国而言,很多

都是早于他们的。对此,我们应该感到骄傲,也应该由此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

心。同时,也应该坚定我们的信念:既然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能够做出

领先世界的贡献,在今天,我们自己也理应有所发明和创新。只要认真探索历

史,我们就不难发现,中医学的历史成就是多方面的,内容极为丰富多彩。我

们平心静气地回顾中国医学史,我们细细的体会当年我们祖先那些伟大的发明

和发展,我们没有理由不感到心潮澎湃,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回顾历史我们

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得到了极大地增强。中医真的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理念,作为炎黄子孙的后代,我想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它,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它,让

力行弟子规 篇6

开学第一周,顺利而又自然。没有特意的强调和唠叨,只是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孩子们真的是长大了,有了做事的分寸,和相处的真诚,真的很不错。我想我们五年级国学班会好好珍惜这好的开始,并且保持下去。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我觉得给我很多的启发和警醒。

在上学期朱子涵报名参加校外书法班,过了几周接到了子涵妈妈的电话,说孙老师给她打电话,交流子涵在上课说话,玩小东西,还带领其他同学不认真听课。又过了几周就说子涵已经不去上课了。尽管我中间做了一定的解释和交流,但是总感觉事情就是这样了。

新学期开始了,子涵的书写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原因是子涵在暑假期间又重新参加了孙老师的书法班。原来,孙老师一直没有间断和子涵以及子涵妈妈的联系,一直在鼓励子涵重新学习书法,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慢慢的,这份诚意打动了孩子和家长。这才有了子涵的学习和进步。

1、孙老师对学生的负责和坚持打动了我,也在鞭策我。老师不可以用任何理由来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孙老师用他的坚持不懈和对学生的负责、真诚交流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

2、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学生对直接的感受到。你对他好,他获得的是肯定和尊重,他得到的是正能量,所以他是积极向上的。你对他“不好”,他获得的是否定和自卑,他得到的是负能量,所以他自暴自弃。

真切的有了这种认识之后,我感到的是压力,如履薄冰。我希望我能用我的真诚和尊重,在班级里传递正能量。

淄博宝鑫新经典学校

张田

学习力行 篇7

一、开场白

男:弟子规女:圣人训 男:首孝悌女:次谨信 男:泛爱众女:而亲仁 男:有余力女:则学文 男: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男女:大家下午好!

女:八年级5班“学习力行《弟子规》主题班会” 男女:现在开始!

二、学习、表演《弟子规》 1.《入则孝》

(女)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让我们走进第一课——《入则孝》。

(1)首先,请雒通同学领读《入则孝》。(2)下面,请听故事《陆绩怀橘》,演讲者李瑛。(3)下面,请欣赏小品《孝顺的儿子》,表演者张欣、孙浩杰等。2.《出则悌》

(男)做学生的,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要与人为善、尊敬长辈。现在让我们走进第二课——《出则悌》。

(1)下面,请刘晓晓同学领读《出则悌》。(2)下面,请听故事《卜式分羊》,演讲者杨恒。(3)下面,请欣赏歌曲《爱的供养》,演唱者寸洁洁、张笑蓉等。3.《谨》

(女)慎乃护身符。我们在行为上要谨慎,不可放逸。现在让我们走进第三课——《谨》。(1)下面,请雒新华同学领读《谨》。(2)下面,请听故事《谦虚谨慎》,演讲张研。(3)下面,请欣赏小品《门铃响了》,表演者冯

磊、雒佳妮等。4.《信》

(男)人无信不立。在与人交往时,我们要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也就是言而有信。现在让我们走进第四课——《信》。

(1)下面,请雒新华同学领读《信》。(2)下面,请听故事《宋濂守信》,演讲者邵伟。(3)下面,请欣赏小品《不诚实的同学》,表演者寸佳、寸兴龙等。5.《泛爱众,而亲仁》

(女)和大众相处时要有爱心,博爱众生,关怀苍生,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现在让我们走进第五、六课——《泛爱众,而亲仁》。

(1)下面,请张莹莹同学领读《泛爱众,而亲仁》。

(2)下面,请听故事《网开一面》,演讲者雒超星。

(3)下面,请欣赏歌曲《祖国歌》,演唱者雒超星、张莹莹等。6.《余力学文》

(男)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文以载道,学以明智。现在让我们走进第七课——《余力学文》。

(1)下面,请翟彤彤同学领读《余力学文》。(2)下面,请听故事《董遇勤学》,演讲者张露。(3)下面,请欣赏小品《穿越时空》,表演者张龙、张露等。

三、班主任讲话

四、学校领导讲话

学习弟子规 贵在力行 篇8

望都职教中心王双娟

2009年12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省民进民盟组织的弘扬传统文化大型公益论坛。2011年春节刚过,我又参加了保定市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在世纪红光计算机学校组织的冬令营。难得有机会静下心来学点儿东西,我每次学习总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小学生,在学习中,我认真听讲座、做笔记、背诵《弟子规》。我感觉收获太大了,给我的触动也很大。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一如既往的去学习。!

从2010年开始,我们学校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学习陈大惠老师和刘余莉教授的报告,各地论坛的光盘,尤其参加冬令营活动后,感觉又加深了好多。

一、对《弟子规》的含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我初次接触《弟子规》是在09年春天,当时只觉得这个读本挺不错,简单易懂,于是我就作为晨诵的内容搬到了我的班会课和早读上,给学生照着教材讲解,并教学生背过,一学期下来,大多数学生背得已是滚瓜烂熟,我也自觉对《弟子规》理解得比较到位了。参加了培训,我感到汗颜了:我以往对《弟子规》的理解是多么浅薄!仔细品味读诵,才发现每一篇,每一段,甚至是每一句都包含了极为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老师们的讲座使我如沐春风,如临其境。《弟子规》的内涵原来如此之丰富:寥寥1080个字,360句话,讲了人生在世要做好的一百多件事,可挖掘的教育内涵实在太多太多。但我深知,要彻底领悟其中的内涵,还需努力学习。

说句实在话,在没有接触《弟子规》之前,我感觉自己无论在家还是在单位,做得都挺好,也可以说比较优秀,从没想过哪里做得不对更别说有错了。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已经存在了,而你却没有意识到。学习之后,发现自己真的错了:对有些上课不尊重我或不听话的孩子所说的刻薄的话,没有丝毫感觉。学生也曾说老师你说我还不如打我几下好受呢,我当时还觉得自己有水平很自豪。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我开始慢慢去赞赏学生,欣赏学生,用真诚去和他们交流沟通,孩子也变得很乖的。爱是教育的全部,更何况他们是孩子。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才会创建和谐校园,改变师生关系。

二、《弟子规》是做出来的,不是背出来的正如吉林省松花江中学的王琦老师在《弟子规》经验分享中说:“背是前提,做事目的;

教育重实质,不在形式。”菲尼克斯公司李慕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挖掘职工对公司的感恩之情,培养职工对社会的责任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样,传统文化在海口监狱的推展引起大家的深思,《迟来的爱》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制度和法律的背后,都有一个比它高的东西——那就是人之初善。人之初,性本善,即使是臭名昭著的罪犯,他的心底也有一块最为柔软的地方。是的,道德教育要靠教育者的身教来带动,班级管理又何尝不是呢?身教重于言教,上所施下所效。

我明白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都希望子女能比自己强,实现社会价值,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因此我也会好好提升自己,带好自己的学生,发挥自身能力,努力奋斗。我更坚定了“我管我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这份责任。至于听不听、什么时候能听进去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们能理解会明白的。”所以,我和学生一起从读诵和讲解《弟子规》。因为孝是德之根本,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我经常告诉学生的一句话“一个把父母放在心上的孩子永远不会违纪”。人要时常怀着感恩之心,念着别人的恩德,才不会那么自私,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人才会活得开心,才会与同学和睦相处,这样校园才会和谐,社会才会和谐。不要求多快多好,悟道一点我们就去做一点,学贵力行。慢慢地学生逐渐去掉一些坏习惯,对老师谦恭有礼,不再顶撞老师,向老师请教问题和回答问题时主动起立;上课时注意听讲,课后主动完成作业;同学之间交往正常,诚实守信,互相帮助;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班级有浓厚的学习氛围,人人都在努力学习,力争每天都有所进步;回到家里,比以前更懂事,更懂得关心父母,争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所以我确信《弟子规》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背出来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学贵力行。

三、学以致用,以身示范

虽然我们听了好多老师的报告,看了好多论坛的光盘,也诵读《弟子规》,有了更深的认识,但这不是目的,关键是我们要去力行。“教人者先教己”。即使我们离圣人的要求很远,我们能力也不高,但我们有一颗至诚至善的心,相信是能够做一个贤人的。自从上次培训回来,我就开始翻来覆去的学习《弟子规》,读蔡礼旭老师的弟子规细讲,和学生一起按《弟子规》所说的去做。我先从对待学生犯错的事情上入手,改变自己的处理方式;然后俯下身在学生身边捡垃圾等等,身体力行。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做在行动上。我感觉学生有了很大变化,自己也收获颇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现在各个学校尤其像我们这些中职学校,都感觉到孩子太难管了,老师深感无奈。这些孩子不但学习不好,而且思想也偏激,也可以说不懂事理。虽然我们对他们渗透经典教育,但起色不大。我们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如有人所说的,沸腾的水不是一下子烧开的,学好终年不足,学坏一天就够,几年来形成的不良习惯靠一两节课不可能一下子改好,家庭、社会、学校都有教育的责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嘛。总归他们还是受到了经典教育,虽然晚了点,效果也不是很明显,但我相信只要能触动他们的心灵,他们就有了认识;虽然他们还没做好,但他们毕竟知道哪对哪错,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学,然后知不足。我非常感恩朱校长给我这几次次学习培训的机会,感恩学校领导给我们所有老师提供了一个学习提升的环境与和谐氛围。我也希望举全县之力,大力推行传统文化教育,从老师、家长开始,从幼儿园开始,逐步推进,相信一定会将尧母文化发扬光大。

总之,我将以这几次学习培训为新的起点,从自身做起,践行《弟子规》,带好一个班,带动我周围的同事、朋友和家人,在弘扬传统文化活动中起积极带头作用。

弘扬高尚师德 力行道德规范 篇9

---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在物质繁盛的时代里,可精神无敌。

华中科大哲学系的邓晓芒教授:建立和逐渐形成与陌生人甚至与目前的敌人打交道的一套游戏规则,这就是公平正义的普世价值原则,也就是我们新的道德底线。

中国是泛神论,讲的是“离地三尺有神灵”。不同于西方的一神论,归根到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告诫人不能狂妄到伤天害理,“天”即神明。这是大家的一个底线,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叫做“天理良心”。王蒙说,人生最重要的是知道“不做什么”,不越底线就是大智慧。

良心是什么?就是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应付的道德责任的一种稳定的自觉意识。没有敬畏之心,以否定鬼神的名义否定了伤天害理,是非颠倒、怙恶不悛、不担责不负责就是“不讲良心”、“坏良心”“没良心”,这样的背景下,一切极端利己主义都是说得通的,那么这个社会会有怎样的未来?

好学者第一。

狂狷指的是既豪放又有秩序,豪放而不超越一定的规矩。朱熹的解释是:“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论语集注》)意思是狂者有很强的进取心,但实际上能力不行,简单说就是志大才疏;狷者没有那么高的志向,但很老实本分,洁身自好,不跟周围人同流合污。

“乡愿”。指乡里中言行不

一、伪善欺世的人。外貌忠厚老实,讨人喜欢,实际上却不能明辨是非的人。引申为见识浅陋、胆小无能之人,今多作“伪君子”之代称。

所以,师德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畏”,有所怕。怕什么呢?古人讲“三

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指的是上天的意志、自然的规律,一种不可避免的命运;大人,指的是指品德端重,能用直言指出自己纰谬的上级、长辈或朋友;圣人,当然指的是历久弥新的人类经典。当然,从这句,我们能这样下个结论: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无所惧怕,永远不会成功。

当前师德有什么大的问题?也有也没有,如果说有,我看关键就是事业心和进取心的缺失,消极怠岗浑浑噩噩,你说我没干吧我也是天天来,你说没成绩吧总也上课辅导天天忙忙碌碌。没啥大建树但也算是薪火相传,这事着实不好下定义。

对待师德,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什么呢?人为伤害。这里包括语言伤害和肢体伤害。也可以分为冲动性过失伤害或者有意加害两种。其中《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也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我国《教师法》第八条第五款也规定“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同时在第三十七条第二三项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等情节严重的行为,将给予行政处分或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些教师仍然我行我素,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实在与其漠视法律相关,应该说,体罚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它是一种极端愚昧、变态的非正常行为,因此,千万不可觉得可有可无,一出手留下千古恨,希望大家不要有遗憾终生的事。尤其要注意和家长打交道的方式方法,真心对待孩子不敷衍,尽心尽责,你的境界就会大提升,你也一定能得到家长的拥戴!

来分享两句话:

1、美国现代作家马克·吐温:“每关闭一所学校,就得多造一座监狱。”

2、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与才。”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其一,德行的教育是教育承载的最最重要的使命。其二,对一位教师而言,德才兼备,立德为先。因为,教育需要教师用最美好的语言行为去感染学生。

只有一个时时鞭策自己的老师才配得起教育的神圣与庄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坚定信仰,不能以普遍行为、社会风气等借口,降低对自己道德、行为的要求。

忠告:

一个想要走的长远,想要做出点事的人首先需要一颗庄严之心去面对你的职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孔子说的“执事敬”。【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抱着你自己10 公斤重的孩子,你不觉得累,是因为你喜欢;抱着10 公斤重的石头,你坚持不了多久。当一个人不喜欢做某件事,就算他才华横溢,也无法发挥;当一个人喜欢上了某件事,他发挥出来的能力会让你大吃一惊。所以,一个人没有成绩,不一定是他没有能力,很可能是因为不喜欢。所谓居敬行简,即内心要有尊重、恭敬之心,行为不用过于复杂,否则你永远都会捉襟见肘。世间之事大抵如此。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的不像一个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来点对工作的自测:兴趣不是那件让你舒舒服服就成功拿到结果的事,兴趣是那件让你白天痛苦的想、晚上睡不好、早上五点爬起来,一边苦笑着骂娘,一边咧着嘴去干永远干不完的事情。那是兴趣的本来的样子。

非常喜欢杨绛老先生的一段话:

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这世间没有绝对的公平,凭真本事赚取竞争的筹码是一条道,长袖善舞曲意逢迎也是一条道,关键你要权衡,看远看得真切,想明白自己究竟要坚守什么,获取什么。

师德高尚的教师应该有这样几条标准:

1、做事让人感动。说一万遍感动人的话,不如做一件感动人的事。一个完完全全都按照规范去做的教师也未必是合格教师,实实在在干点实事,有益他人的纯粹之事或者是互惠双赢之事至少是无害他人之事。做几件令自己感动的事,你收获到的不仅仅是自己内心的平安。善于把校园变成产生美好故事的地方的老师一定是好老师。

2、说话让人喜欢。《弟子规》上说,“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且戒之”废话不说,大话免说,长话短说,有话好好说。

3、尽量改掉毛病。别为拖延找借口,实质就是懒惰。办事要有计划,要专注,要灵活,要做细,要有策略有方法等,在做事中成长。

一句话,好教师一定是更有责任,更具智慧,更为绅士,更能产生美好故事之人。

女儿曾问:世间有没有因果报应啊。我告诉她,不要相信这些东西,你就记

上一篇:内部审核管理控制程序下一篇:琐忆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