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核管理控制程序

2024-09-23

内部审核管理控制程序(精选8篇)

内部审核管理控制程序 篇1

1. 目的

定期对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以验证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管理手册的要求,以及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3. 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年度内部审核计划” 和“内审实施计划”,负责组织实施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指定审核组长,负责批准“内部审核报告”。

3.2 质量部负责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并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实施内审。 3.3 审核组长负责制定“内审实施计划”,组织实施现场审核,并批准“不合格项报告”,负责编制 “内部审核报告”。

3.4 内审员负责编制“内审检查表”、在审核组长组织下,实施现场审核,并提出“不合格项报告”。

3.5 各部门负责配合审核工作的进行,对审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措施。

4. 程序

4.1 年度内部审核计划

4.1.1根据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每年年初由质量部策划全年内部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确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4.1.2根据需要,可集中一次审核本公司管理体系覆盖的全部过程、部门和场所,也可以分次分别针对部分要求或部门进行重点审核,并保证全年的审核工作覆盖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部门和场所。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审。

a)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发生重大质量、环境或职业健康安全事故,或顾客对某一方面有连续投诉; c)与公司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法律、法规,或其他外部相关方的要求发生重大变更。 d)

4.2 审核准备

4.2.1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组长,组成审核组。审核组成员必须具有内审员资格,并且具有相应的能力。

4.2.2由审核组长策划并编制“内审实施计划”,应确保内审员的分工安排与受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内审实施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内审实施计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a)审核目的、范围、依据; b)审核组成员; c)审核时间、地点; d)受审核部门及审核要点; e)首、末次会议时间。

4.2.3在了解受审核部门的具体情况后,内审员根据“内审实施计划”及承担的审核任务编制“内审检查表”,应详细列出审核要点、方法,并确保覆盖规定的`审核范围。“内审检查表”经审核组长确认后使用。

4.2.4质量部于内审前七天将“内审实施计划”发放到受审核部门,受审核部门若对审核时间有异议,应在内审前三天通知审核组长,由审核组长进行协调。 4.3 审核实施 4.3.1 首次会议

首次会议的参加人员包括:公司领导层、审核组成员、及受审核部门代表。由审核组长主持召开首次会议,重申“内审实施计划”的有关安排,并说明其它审核有关事项。 4.3.2 现场审核

4.3.2.1内审员依照“内审检查表”,通过交谈、查阅文件、检查现场等方式收集证据,了解受审核部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并将发现的客观事实详细记录在检查表中。 4.3.2.2审核中发现不合格事实,内审员应及时与受审核部门交换意见,并请受审核部门对事实进行确认。

4.3.2.3审核过程中,审核组长需定期召开审核组会议,听取审核组成员关于审核进度及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的汇报,协调进度,解决内审员提出的问题,评价和判定发现的不合格项。

4.3.2.4对确定的不合格项,由内审员负责开具“不合格项报告”,要求:

a)不合格事实描述应力求具体,问题性质应清楚、明了; b)不符合标准或管理体系文件的条款应判断准确。 c)

4.3.3 审核结果汇总分析

审核组长应在末次会议前召开审核组全体会议,对审核发现结果做汇总分析,审核组长统计不合格项分布情况,对受审核部门的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做出评价。 4.3.4 末次会议

末次会议的参加人员应包括:公司领导层、审核组成员及受审核部门代表。由审核组长主持末次会议,重申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宣布“不合格项报告”,提出采取纠正措施的要求,并对受审核区域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 4.3.5 审核报告

4.3.5.1现场审核结束后一周内,由审核组长编制“内部审核报告”,报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质量部将 “内部审核报告”分发至相关部门。 4.3.5.2“内部审核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a)审核目的、范围、依据; b)审核组成员; c)审核时间、地点; d)审核计划完成情况;

e)不合格项数量、严重程度及分布情况分析;

f)对受审核区域管理体系符合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意见,及改进的建议。 4.4 纠正措施

收到“不合格项报告”后,受审核部门应分析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制订纠正措施计划,报经审核组长确认后实施。审核组长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4.5 年度汇总报告

4.5.1在分次审核的情况下,每计划年度结束时,由管理者代表根据“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历次内部审核的“内部审核报告”,编制年度内部审核汇总报告。 4.5.2管理者代表负责将年度内部审核汇总报告或集中审核的“内部审核报告”提交管理评审会议讨论。 4.6 记录保持

每次内部审核结束后,审核组长负责将与本次审核有关的记录汇总,交由质量部按《记录控制程序》进行保管。 5.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 记录

《内审实施计划》 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程序 《内审检查表》 《不合格项报告》

内部审核管理控制程序 篇2

一、内部控制概述

既然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如此重要, 那么究竟什么是内部控制呢?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管理者在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行业政策的限制下, 为自身企业的经营发展所制定的一种自我约束、自我调整的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企业自身的资产安全, 确保企业财务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准确、及时的进行披露, 提审企业的发展水平。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内部调节机制, 其主体是公司企业内部的人员发挥监督、审核的作用。而内部控制客体包含比较大的范围, 归结起来就是被控制的对象, 主要是企业内部的资产、财务、资源等等。内部控制的方法有许多种, 不同的企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以及行业特点, 使用不同的控制方法来进行内部控制。

二、内部控制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缺陷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缺陷会导致企业内部整体的审核机制也难以完全, 内部控制审核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造成企业严重的经济、名誉损失。归咎原因, 主要就是因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经营效益和收益发展水平, 而忽略了发展过程中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 过于看重眼前利益, 忽略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整体的稳态, 造成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甚至是缺失。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企业过于忽视事前防范, 没有提前规避意识, 而往往等到问题出现以后才进行补救, 损失难以挽回。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当包括建立内控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内部控制, 除此之外还有需要有对执行机制的监督、核查以及奖惩制度。然而目前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中, 几乎没有监督职能, 也没有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 对于违规行为缺乏惩罚力度, 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职能缺失, 造成内部控制体系混乱, 内部控制审核不力。

2. 会计监督不利

会计监督不利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披露失实问题以及财务假账的问题存在。涉及财务问题, 必不可少的就是繁杂的手续用于保障信息安全以及符合相关部门的审核规定。然而会计监督不利现象存在的一大原因就是这些程序中有缺节, 过于繁杂的审核手续大大降低的工作效率, 企业为了提高效率常常将其中依稀“不必要”的程序省略。而这些缺失的程序就给予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 企业中的一些财务会计人员利用这些缺失的程序, 进行财务造假、制造假账。另一方面, 还有一些企业在内部审计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审核制度, 出现大量的账面不符情况。另外, 部分企业在内部审计在定位上混乱, 进而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混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 除一些独立设置外, 还有一些既有与财务管理合并的, 也有与监察、甚至安全保卫等混合设置的。而有的即使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 也并没让内部审计机构真正发挥作用。这些都是会计监督缺失, 造成内部控制工作受阻的表现。

3. 人员素质短缺

企业内部控制审核工作是一项需要人力参与的工作, 人员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内部审核工作质量。目前, 我国许多企业内部审计的素质不高, 甚至存在严重的人员兼职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规模的扩张, 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机构是十分必要的。可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子, 根据行业规定, 内部审计工作必须由注册会计师来完成, 然而由于报考门槛比较低, 报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造成很多实际参与企业内部审核的人员, 往往水平比较低, 没有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 甚至存在很大一部分人员专业知识与工作内容严重不符的情况。没有真正掌握审计知识, 同时又缺乏相应的工作实践经验, 对现在各种新兴的会计技术手段更是没能更好掌握。员工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 因此提供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 而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有些由于各种人情关系聘用的成员, 连基本的会计知识都不清楚,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会计作用的发挥, 所以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三、内部控制审核完善措施

1. 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审核准则

企业内部控制审核的主要依据就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规定, 而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审核准则就是规范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人员审核工作。首先, 注册会计师要明确自身审核的目的、意义以及自身的责任所在。再者, 要严格依照行业规定以及相关法规完成审核流程, 完成完整、有法律效用的审核报告, 报告要表明审核结果。企业内部审核部门要形成规范的财务报告体系, 杜绝一切不规范的财务报表造成秩序的混乱。另外, 必须加大不良行为的惩罚力度, 对于已经发现的不法现象, 严格查处, 才能够有效杜绝这一现状进一步恶化。

2. 确定审核范围, 降低审核成本

内部控制审核工作本就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 工作量巨大, 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 这也是众多企业不重视内部控制审核的原因所在, 为了降低审核成本, 企业可以不需要逐年提交内部审核报告, 只需要在上市前一年年末提交审核报告, 而后三年至五年提交一次即可。再者, 可以对内部控制审核的内容做好分类, 分类后进行分组安排审核, 后复查。这样既可以明确审核内容又可以提高效率。

3. 加强内部审核人员专业知识培训

首先, 不管是管理层人员还是普通财务会计人员, 在思想上要统一, 要提高对内部控制审核的重视。其次, 要加强对内部审核人员的录取审核, 要选择已经获得相关资格证书的会计从业人员、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审核工作, 同时要求要定期对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内部审核考试, 加强其专业知识修养。再者, 要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增强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力和职业责任感, 让其熟知与会计工作有关的相关法律制度。最后对会计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辅导和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使其在工作中能及时的发现问题, 防范风险。内审工作是集会计、审计、管理、法律、营销等为一体的, 因此它是对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要求都很强的工作。因此, 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有效开展企业内部审核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

总而言之, 要建立有着良好秩序的经济市场, 对公司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必要的管理、监督、审核是必不可少的。而内部控制审核作为财务信息审核监督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面对当前依旧严峻的公司企业内部控制审核不当的情况, 企业单位应当通过有效的手段改进, 从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审核准则、提升相关审核人员的专业素养、降低内部控制审核成本等等多个方面入手, 力求改进目前内部控制审核当中内部控制审核缺陷、人员素质缺失、会计监督不利等等问题。要加强相关部门对公司企业的财务状况的监督与审核, 制定完善的审核计划, 全面改进目前的问题, 社会各界共同建立良好的经济市场秩序, 科学、高效的发展我国经济。

参考文献

[1]张小红.内部控制审核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 2003.

[2]杜美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核、鉴证及审计报告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基于沪深股市2011年的统计数据[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3, 05:33-40+3.

[3]朱小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2.

[4]田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D].兰州大学, 2010.

[5]曾玉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D].暨南大学, 2007.

内部审核管理控制程序 篇3

【摘要】在国际化形势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贯彻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如何监控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质量审核员的作用功不可磨,本文将简要叙述企业内部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审核员及如何有效发挥审核员的作用。

【关键词】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审核员

进入二十一世纪,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敲门砖。潍柴动力公司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直走在质量管理发展前沿,先后取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认证,ISO/TS16949(质量管理體系 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应用ISO9001的特殊要求)认证,GJB9001B(国家军用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公司在2004年开始取得ISO/TS16949:2002 技术规范认证,当时成为国内首家取得此证书的内燃机企业。公司在质量管理体系贯彻实施方面,已经从当初的符合标准,达到了有效和高效运行。这与公司自主培养的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

公司目前已经步入了国际化道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结构及产品平台,在对子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管控方面,也迫切需要也迫切需要一批公司质量文件的传播者,一批公司质量标准的制定者,一批质量改进的推动者,一批有水平的质量审核专家。在下文,将会给大家介绍公司在自主培养质量内审员方面的独特经验。

一、前期策划

公司先后多次策划培养方案,将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的思想、PDCA的思想导入到本次培养过程中。鉴于企业内部参与审核的质量管理审核员的特殊性,根据认证要求,需要由外部有资格的机构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便可符合要求。在国内大部分企业,在审核员取得资格后,除了换版培训、换证培训外,均靠审核员自主进行能力提高。公司在寻求国内制造业企业、标杆企业的质量管理经验未果后。决定以ISO/TS16949外部审核员的培养方式进行自主培养。

公司将培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调研和学员选拔阶段,第二阶段为培训阶段,第三阶段为实习审核阶段,第四阶段为人才使用激励。对于各阶段均设置了明确的时间节点、完成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交付成果。避免了普通培养所出现的虎头蛇尾现象。

二、实施培养

(一)调研和学员选拔阶段

制定针对不同层次的质量管理现状调查问卷,主要目的是分析各层次人员对公司质量管理现状的认识及需要改进的方向,加强审核员侧重点培养。

制定学员评选标准,策划了面试和笔试方案,由公司内部的正高级工程师担任考官,并向IATF注册的主任审核员,中国区见证审核员寻求建议。全公司范围内各部门报名积极踊跃,竞争较为激烈。公司为此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了再次的宣贯。

(二)知识再培训阶段

在面试和笔试的基础上,100余人最终剩余30人参加了知识再培训阶段,鉴于30人,已经经过标准知识培训并且经历过多次审核。培训的重点,侧重于审核的全面掌控,聘请优秀行业质量专家进行了《如何进行有效的审核》、《过程审核》等实操性培训。

(三)实习审核阶段

对经过培训合格的24名审核员按照其工作性质、工作经验、质量管理从业经验分为6组,制定了实习审核模式。分为4次实习审核,审核组长依次担任。选定了公司24家优秀供应商,在审核员审核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对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测。邀请了公司的质量专家、聘请了行业内的质量专家,做为见证审核长官,全面了解24名审核员的审核方式。并实时总结,实时改进。

(四)人才激励阶段

为了保证审核员在培养之后的相关激励政策的落实,在审核员培养之初,作为公司的主管部门,质量部门联合人力资源部门开始策划《质量审核员内部激励管理办法》,随着审核员培养的深入开展,管理办法也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终得到认可。管理办法内容主要包括审核员使用管理机制、审核员再培养机制、审核员评价机制、审核员的正激励等。

三、过程监控

为了保证整个培养过程及最终的效果,自审核员进行培训阶段,质量部门为每个审核员建立了相关档案,每一个阶段结束均有相应的结果输出,作为下一阶段的输入进行改进。如在实习审核阶段,每一次审核结束,见证审核长官均将审核组长、审核员的审核表现量化赋分,出具调查报告,详细描述在审核过程中审核员的优点和弱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除此之外,每次审核结束,均进行一对一的面谈,对审核员出现的个性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对于共性问题,以总结会的形式进行召开,每次会议均整理在案,便于后续的持续改进。

四、形成定期交流机制 不断发挥审核员技能

本次培养,历经一年半的时间,使审核员的技能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提升。为了更好将质量管理经验进行宣扬,充分发挥审核员的技能。质量部门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沙龙性质的活动,效果明显。

内部审核程序 篇4

1.0目的审核社会责任体系的运作及其文件是否符合要求,确保社会责任体系持续有效的运

行。

2.0职责

2.1管理代表负责:

2.1.1 批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内部审核计划”和“内部审核报告”,并监督审核的实施;

2.1.2 任命审核组长及审核员;

2.1.3 向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管理评审会议报告内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整改完成情况。

2.2审核组长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内部审核。

2.3 各部门应对内部审核工作进行全面、密切的配合,对内审中出现的问题及

时组织纠正落实。

3.0工作程序

3.1 由管理代表根据审核部门及工作内容任命经培训的合适人选担任审核组长,由审核组长负责本次审核的具体组织工作。

3.2由审核组长选派具有内审员资格且与被审核区域无直接责任者担任审核成员。

3.3审核组长组织编制本次内审的“内部审核计划”,其内容包括:

a)审核的部门、目的、范围、日期;

b)审核依据的文件;

c)审核组成员分工情况;

d)首次会议、末次会议安排及审核日程安排。

“内部审核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下发执行。

3.4审核准备

3.4.1 审核组成员根据“内部审核计划”和各自的分工编制相应的“内部审核检查表”。“内部审核检查表”包括以下内容:

a)受审核部门、计划审核的项目;

b)所依据的文件的要点;

c)抽样的方法和抽样的数量;

d)完成该项检查的时间。

“内部审核检查表”须由审核组长审批。

3.4.2各审核员准备好并熟悉本次审核所依据的文件。

3.4.3由审核组长提前三天向受审核部门发出“内部审核计划”。

3.4.4受审核部门接到“内部审核计划”后,如对审核安排和审核的主要项目

有异议,可在三天内通知审核组,经协商后另行安排。

3.5审核实施

3.5.1 审核开始,由审核组长主持召开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审核组成员参加的首次会议。宣布审核开始及相关要求。

3.5.3 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用“不符合项报告”记录,并经该项工作负责人(或操

作者)确认,经审核组长审查同意后,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表”,以保证不符合项能被受审核部门所理解,便于纠正。

3.5.4 审核中发现的潜在不符合问题,审核员应及时通知受审核部门负责人报告

审核组长,必要时以观察项的方式提出,便于采取预防措施。

3.5.5 审核结束后,由审核组长主持召开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审核组

成员参加的末次会议,通报审核结果。

3.6内部审核报告

3.6.1 由审核组长或其授权的审核员编写本次内审的“内部审核报告”,其内容包括:

a)受审核部门、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和审核日期;

b)审核依据的文件;

c)审核员、受审核部门的主要参与人员;

d)审核综述;

e)不符合项的分布情况。

“不符合报告”作为内部审核报告的附件发至相应部门。

3.6.2内部审核报告由审核组长审查、管理代表批准后及时发放。

3.7内部审核报告的发放范围

3.7.1总经理、管理代表;

3.7.2受审核部门;

3.7.3不符合项所涉及的相应部门。

3.8纠正措施及验证、跟踪

3.8.1 各责任部门接到“纠正/预防措施表”后,应针对不符合事项,尽快组织

相应人员分析原因,制定纠正和改进措施,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3.8.2审核组应积极向相应部门解释不符合项和须改进的方面。

3.8.2 审核组按预定期限对不符合项的纠正情况进行跟踪检查,验证建议措施的有效性之

后在不符合报告的验证栏写明验证结果。

3.8.3 如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同意的纠正措施,审核组应向管理代表报告并由

其进行裁决。

3.9内部审核的全部记录应由审核组长移交人事行管部予以存档。

4.0相关记录

6.1“内部审核检查表”

6.2“纠正/预防措施表”

6.3“内部审核计划”

6.4 “内部审核报告”

内部审核管理控制程序 篇5

3.1 管理者代表/质管部经理负责内部审核的组织和协调工作,任命审核组长,审批内部审核计划和审核报告。

3.2 审核组长负责制定《审核实施计划》,并编写和提交审核报告。3.3 审核员按照任务分工协助审核组长执行审核实施计划,编制内审检查表,实施现场审核。

3.4 各受审核部门配合审核小组实施内审,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工作程序 4.1 审核计划 4.1.1质管部经理组织制定《内审计划》(包括体系审核、制造过程审核、产品审核)。一般情况下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各部门内部审核至少每年一次。

4.1.2 体系审核计划无论采取集中或滚动审核,都要确保每年在管理评审之前,至少涉及企业所有过程的一轮完整的循环内审。对于重要的生产、APQP等过程,应保证每年至少两轮内审。在下列情况下,可增加内审频次: 1)企业质量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2)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3)顾客投诉突然增多,或发生重大质量事故。4.1.3制造过程审核频次为对每个过程每至少一次。每一次审核可以分为多个时间段完成,审核应覆盖所有的工序,当出现以下情况时,经批准可增加过程审核频次: 1)更换生产地点; 2)生产工艺的改变; 3)内部发生重大的质量问题或顾客投诉增加; 4)主要供应商变更; 4.1.4 产品审核的对象为经检验合格已入库的产品,审核频次为每类产品每至少一次。对于客户有特殊要求、顾客抱怨较多或质量不稳定的产品应优先作为审核对象或增加审核频次。4.2 体系审核准备 4.2.1 成立审核组:由管理者代表/质管部经理认命审核组长组建审核组,选择审核员。审核组成员应具备内审员资格,以确保审核的独立性和公正性。4.2.2 发放审核实施计划:审核组长编制《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经管理者代表/质管部经理批准后予以发放和实施。4.2.2.1 《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的内容包括: 1)审核的目的、范围和依据;

2)审核组的成员和分工; 3)审核日期和日程安排;

4)受审核部门及审核内容。

4.2.2.2 质量体系审核方法 审核员通过面谈、提问、观察被审核人员的操作、查看文件、抽样检查现场的相关记录/计划/报告、查看相关的顾客反馈信息或其它外部信息等方式收集与被审核过程的有关的信息。4.3 体系审核实施 4.3.1 召开首次会议 正式审核前管理者代表组织召开由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审核组成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参加并签到的首次会议。会议内容: 1)简介本次审核的安排。2)最终落实审核事项和日程安排。

4.3.2 现场审核 内审员按检查表内容进行现场审核,收集客观证据,并作好记录。

4.3.3 对审核结果进行评价 审核组将审核发现的事实与审核标准对比,确定不符合项,填写《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不合格报告单》,得到受审核方主管人员的认可。经审核组长签字确认后,交由受审核部门进行整改。

4.3.4 不符合项的性质划分: 4.3.4.1 一般不符合项:未按有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实施或实施效果未达到规定要求的轻微的、个别的、偶然的不合格。

4.3.4.2 严重不符合项: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严重不符合,出现系统性不符合,产品和服务质量产生严重后果。4.3.5 召开末次会议

审核结束前管理者代表召开由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审核组成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参加并签到的末次会议。会议内容主要由审核组长介绍本次审核的情况,宣读不符合项报告和报告本次审核的结论。4.3.5.1 管理者代表对审核结论进行评价,并提出具体的纠正措施要求。4.3.5.2 责任部门在收到《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不合格报告单》后,制定纠正措施并予以纠正。4.3.5.3 审核组长负责监督纠正措施的实施,内审员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4.3.6 审核报告的编写,批准和发放

4.3.6.1 审核报告的内容: 1)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的文件; 2)审核日期与审核组成员; 3)不符合项汇总结果; 4)审核结论;

4.3.6.2 审核报告由审核组长编写并得到管理者代表的批准,发给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受审核部门。4.3.6.3 审核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之一。4.4 过程审核 由体系审核小组实施审核和编制过程审核报告。4.4.1过程审核主要内容 审核制造过程是否按“APQP”进行,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是否按FMEA规定的反应计划执行;

2)生产过程是否严格按控制计划执行; 3)现场各工序的作业是否与作业指导书一致;

4)生产过程确定的质量目标是否达成; 5)初始过程能力、稳定过程能力是否达到要求。4.4.2 按4.4.1内容编制审核对象的过程审核检查表。

4.4.3 按过程审核检查表进行过程审核,对不符合项开出不符合报告由责任部门实施改进。

4.4.4 跟踪不符合项改进成果直至关闭后,编制过程审核报告。

4.5 产品审核

产品审核一般由质量工程师进行。4.5.1 编制审核对象的产品审核报告和检验记录表,其内容包含抽样方法、样本数量、原材料的化学分析结果、以往发生的质量问题项复查、毛坯尺寸检验编号及检验结果,本公司机加工全尺寸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结果; 4.5.2 对样品进行编号;

4.5.3 对样品实施全尺寸检查、填写检验记录;

4.5.4 审核出的不符合项,由制造部门和工艺工程师实施改进;

4.5.5 根据检测数据,如实填写产品审核报告。相关记录 《内审计划》 《内部审核实施计划》 《内审检查表》 《内审报告》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篇6

一、总体情况

此次内审统一审核内容和方式,按部门分组审核。除体系条款符合性外,重点查找普遍性问题、监管漏洞、文件不适用项,主要采取抽样审核、评价实效,以全面检查体系文件的执行情况,最大程度上评价分支体系管理的有效性。因此报告不再重复罗列各部门不符合点,而是重点描述代表性以及影响管理有效性的问题。随后各审核组分别出具详细的体系条款不符合报告单。报告所述问题,在各分支、部门都不同程度存在,并非仅限于所提到的部门。限于内审的时间、方式、人员的差异,审核结果难以覆盖所有细节,存在不完整性的弊端。因此,各分支、部门都应对照同类问题自查整改,以改进管理、符合体系要求。

审核结果显示,各分支和部门职责清晰,公司具有稳定的体系文件更新、体系执行监管、问题汇总分析和纠预闭环机制;体系运行所需资源基本满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因素得到识别,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明确。公司三体系总体有效运行。但也存在部分执行、监管不到位的典型问题,涉及文件记录管理、服务和客户满意度的管控、文件的不适用项、项目评审和供方管理、设计开发的评审、体系文件的执行监管等等。

二、各分支体系运行存在的不足:

   除共性问题(下文详述)外,各分支须加强以下方面管理:

质管部:监管覆盖面不全,监督工作主要是任务性和选择性调查,对于体系文件执行情况、特定的过程和分支的监督,深度和常态化都不到位。审核中,各分支部门普遍存在体系文件不符合项。****产品部:产品成熟稳定,质量损失较低,但须建立直发现场物资的质量管控和完整有效的厂外供方质量统计,以作为供方评定依据。

**产品部:质量检验方面,对于物资重要质量特性、检验规范的健全、实际执行情况三者的匹配度方面仍存在问题。审核抽样发现部分A类入厂物资检验规范不完整。过程检查方面,须明确流程卡填写规范并检查落实,审核发现后处理流程卡检查项漏填漏签、过程流程卡车间数据多次涂改现象。技术方面,须规范临时工艺的统计汇总和编号管理,使技术人员清晰了解工艺更改情况,及时换版。新产品进度有较多延期,须合理规划节点并监督考核执行力。

**产品部:产品部能清晰识别并重点调度产品和服务问题。从质量问题和损失来看,元件选型、工况适应性、设计合理性问题都长期存在、且重复出现。反映出设计开发各阶段缺乏评审验证,尤其是工况及环境适应性。审核发现较多设计评审缺项;厂外问题的原因分析、责任落实、纠预措施的收集闭环主要由服务负责,力度不足,难以保证效果。尤其是出现争议时;变压**等典型供方质量问题处理繁琐,供方缺乏有效的分析预防;其他方面,须整顿成品的上证把关和管理;落实供方质量的汇总统计和服务满意度的管控,以符合体系要求。

法务部:销售合同的评审记录和异常签批细致有效。对于回款情况有详细的统计、调度和分析。但须建立采购合同的评审、合同风险的识别评价和汇总;诉讼文件的制作规范。

人力资源部:对培训的执行监督到位,各部门培训计划得到有效执行。存在主要问题是因人员调整因素,培训历史记录存档混乱,难以提供外审符合性的证据。对于体系文件中规定的培训类型监督不足。审核中,部门培训未覆盖全员,安全、制度、技能培训不全的现象比较普遍。安全设备部:因部门工作和体系符合性主要以记录形式体现,该部门记录繁杂,记录管理尤其重要。审核中,部门记录管理问题较多,众多记录均存在内容漏洞、分类整理较乱、种类不全,追溯困难。与部门人员多次调整有一定关系。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有较多监管漏项。物资管理部(含调度、供应):审核抽样所涉及的作业计划节点执行力、以及供货按期率都较低,尽管存在部分客观因素,但仍反映出对各环节非正常延期的管控力度不足。物资帐实管控措施执行到位,但仓储现场管理存在问题。**公司:已基本健全各流程的程序文件,但存在以下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供方评价依据不完整;

 

 外包合同及技术协议未建立评审指导文件,缺少评审;委外设计缺乏有效管控办法;分包合同的发票挂账和付款缺少制度约束;问题的纠正预防和闭环监管开展较差。

 **公司:尚未建立体系文件,缺少外包合同的风险识别和管控要求。其他方面与**公司存在问题基本相同。

三、此次内审梳理出的监管漏项:

 对于业主提供元件和直发现场物资的质量,缺乏控制措施和记录

审核**和**质检发现,检验规范未体现此内容。直发物资空入空出,没有质量检验控制措施  对于全公司文件和记录管理缺乏监管项。

审核发现,各部门文件记录,普遍管理不到位,缺乏分类整理,或不完整,或无目录、文件混放、追溯 困难。机构调整过的部门尤其如此。质管部对此类问题没有例行性的监督,仅限于对体系文件执行情况 的。

 工艺纪律检查开展不到位,且普遍缺乏闭环。

审核发现,各质检、车间的工艺纪律检查记录普遍未体现问题的闭环。近两个月的工艺纪律检查情况,**技术部门未检查。**技术和**车间的检查次数仅达到规定的一半。 合同上证与真实完工情况脱节。

完工上证距离可发状态还有较多工作未完成或问题未解决。质检对上证把关标准不明确或把关不严,审核中,在公司的3个**发运部门中,2个均存在此问题。抽样**和**发运4个上证合同,均存在未完成整理、标识、物资未转交或不到位现象,发运工作被动。 对于服务满意度缺乏有效的统计、纠正预防闭环机制。

审核发现,公司目前的2个主要服务部门,****服务的测算办法较简略,只参照业主评语,对于评价项详情只有简略记录,影响追溯和改进。审核中抽查的近2个月满意度均为100%。**服务没有编制服务满意度测算办法,未能提供结论。

 安全方面,对于外来人员和相关方、危险源/环境因素控制措施的落实、设备/防护用品对职业危害要求的符合性,缺乏监管。

安全部门无法提供相关记录,设备进厂安装调试人员的安全责任书仅限于个别大型设备。

四、内审发现的公司/分支管理文件的不完善项:

1.公司文件的不完善项

 服务材料开具流程:现文件规定的流程须经服务反馈、技术分析、服务排产、调度、方可采购,流程繁琐无法执行

 **、**报价流程: 现文件是针对**产品,不符合元件产品报价流程。

 技术创新项目的评审:创新项目开题/结题格式内容不符合体系文件规定,未体现对设计的符合性、对顾客要求和法规的符合性、对工艺可执行性、安装调试便利性、零部件和图纸正确性的评审结论。

 厂内返修流程:现文件规定,返修须反馈并逐一出具返修方案,未区分不同情况的返修,尤其是对于常规返修、有明确返修流程或文件的返修,文件不适用。 对供货履约率的统计并未体现分支实际效率。审核发现,文件规定的履约率计算方式以市场部统计的业务员投诉为准,市场部合同台账中也未体现实际发货时间和及时性。而业务员投诉的往往都是严重拖期或预期会引起买方较大意见的问题。审核中,抽查样本以发货通知日期计,按期发货率仅40%。抽查**的5个合同,仅1个按调度日期完成。,抽样**的4个合同、**2 个合同均未按节点上证。抽样两产品技术共5个合同出图均未按节点完成。目前普遍100%的履约率显然未反映真实的计划执行力。

 应建立投诉处置机制:对于因问题部门失职,造成重要影响的,需建立投诉、调查、处置机制。例如,对其他部门,或对经营风险、成本管理、供货履约、服务提供造成重要影响的工作失职,建立投诉机制。 法务工作指导文件不健全,审核发现,部门无法提供诉讼文件的制作要求,对于法务工作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无法提供目录和整理的文件。缺乏清欠过程牵扯售后服务问题时的处理流程和确保胜诉率的指导文件。缺乏合同风险的评价机制和风险项的汇总统计。 体系文件未规定对供方索赔的时限 2.分支文件的不完善项

 安全设备类文件缺失项:审核发现,安全设备部无法提供完整的签批版法律法规清单和存档、签批版操作规程和维保目录、比对校验规范或合格标准。

 质量目标、岗位人员能力要求:审核发现,除个别部门外,普遍未编制上述两文件。不符合体系要求。

五、审核发现的各部门其他不符合项:

1.安全相关记录不完整:

审核发现,安全设备部未建立职业健康防护品配备记录、职业危害岗位人员清单、危险源评价记录。2.供方评定缺乏有效的质量数据来源:

审核发现,****产品部服务部的供方质量台账不完整,仅19家供方。**质检仅能提供4类物资 的厂外质量记录

3.车间(尤其是成品区)与仓库现场管理不到位:审核发现,除**车间外,各车间货架、托盘、橱柜都存在较多物资未标识、混放现象,无法识别合同归属和物资状态。**和**发运成品区没有明确的标识定置方式,抽查的3个合同均未按合同或物资定置,查找困难。仓库夹件无型号标识且未定置存放,废品区与仓储物资混放。

4.板卡管理存在的问题:

 板卡的防护不符合规定:审核发现,**服务及**车间板卡周转放置随意,未使用规定的周转防护用具,存储条件不符合规定。

 板卡的帐实:审核发现,**服务服务未按规定按月盘存返厂板卡。**技术未建立板卡状态台账  板卡的设计开发:审核发现,**技术对于随合同设计板卡的现场未出具调试规范,旧版板卡无处理意见。5.设计开发缺乏评审:审核**技术部门2015年设计开发项目发现,2项目均无各设计阶段评审结论。不符合体系要求。**特高压产品项目无法提供签批版评审记录,电子版内容未包含环境及法律法规符合性结论,不符合体系要求。

6.采购合同缺乏评审:对于采购合同的适宜性、不同重要性物资的采购合同的差异性无法提供评审记录。目前所使用的合同文本已沿用多年。

7.售前对技术协议的评审不到位:审核发现,**、**售前对于技术协议无法提供规定的评审记录。

8.产品放行未审批:审核发现,江西赛城湖试验额定电流不合格但无签批放行手续。9月抽样电磁线电阻率检验值不符合规定值,判定合格,无签批手续。

9.仓储物资的帐实监督:审核发现,仓库无法提供月度物资抽查记录,不符合文件规定。10.调度与市场部的对接:

 延期发货的沟通:审核发现,江苏扬州合同,发货通知11.5供货,但11.7日仍缺件未发,无延期申请,市场部回复不知情;调度对供期更改是电话沟通业务员,未与市场部书面确认。11.项目的评审执行不到位:

 对**公司合同和招标文件评审情况的审核中,各抽样四个合同,各有两个(HB060115/060115s,国电长源、正元化肥)无法提供评审记录。

 审核发现,**公司没有建立技术协议评审的具体要求,审核中无法提供评审记录。

12.**项目报价信息缺乏汇总:审核发现,**售前报价未建立物资价格库,无法进行参照分析,只能通过存档的传真件查找所需信息。

13.**项目供方的评价依据不完整:

 供方资质文件不全:抽样审核供方资料存档发现,和利时、襄阳五二

五、上海凯泉无首样检验记录。抽取A类、B类物资共5家,均缺乏财务状况、装备水平、设计制造能力等资质、能力类资料,仅能提供基本的三证。

 供方质量信息记录不完整:抽样发现,永城煤电工程的电缆问题、华阳热电的玻璃钢问题均未计入供方质量统计,存在工作失误。影响此供方质量问题的统计。

 供方试用程序不符合规定:抽样和利时、明天机械等四家供方试用记录,已试用3批次,都是在未获得试用效果的情况下实施,且未特殊签批。不符合文件规定。14.**公司对于中标情况及质量问题缺乏汇总和统计分析:

 审核发现,**公司对于中标情况无法提供分析或措施记录。

 审核发现,**公司无法提供项目质量问题的汇总和纠预措施的记录

六、整改计划:

1.各分支及直属部门按照内审计划中的整改闭环时限,针对此报告及审核问题汇总(已汇总下发各被审部门)中的问题,不限于本部门的问题,进行自查并结合质管部出具的体系要求项明细,出具整改计划;明确执行人、完成时间和具体措施,按规定时间回复审核组及质管部。

2.各审核组12月5日前完成复查并出具记录转质管部。质管部监督并考核整改情况,并审核结果的符合性,3.各审核组11月20日前编制体系条款不符合报告单(外审)。

浅谈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篇7

关键词: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以下简称内部审核) 是企业为验证其质量管理体系适应性和有效性, 找出不足之处, 加以改进完善, 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 企业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 越来越高的顾客要求, 许多企业都希望通过内部审核,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制定改进的措施, 持续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那么, 在现有的状况下, 如何提高内部审核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 浅谈一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及如何提高内部审核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1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普遍存在的问题

1.1思想认识不够

在一些企业中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 对内部审核有抵触心理, 对其目的和意义缺乏了解, 思想认识不够, 存在“应付检查”的情绪。特别对于质量意识淡薄的单位, 思想上的不重视直接影响内部审核的有效性。

1.1.1领导层重视不够。在部分企业中, 除了分管质量的领导之外, 有的领导认为已经通过了第三方审核认证, 内部审核就是多此一举, 对待内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应付, 对内审发现的问题不按要求进行整改或只是走形式。

1.1.2员工质量意识淡薄。在部分企业中, 员工对质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对内部审核知之甚少。有的单位连质量管理体系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 如执行文件未经过审批手续、作废文件与现行文件混放, 记录不及时以及计量器具未按要求送检等。很多员工从心里不愿意接受内审, 有排斥情绪, 甚至有提供虚假证据以应付审核的情况发生。

1.2对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理解不到位, 审核准备不充分, 审核针对性不强

(1) 对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理解不到位。大部分企业是根据ISO9001标准建立的质量体系, 由于标准涉及面广, 各级人员对标准的把握有偏差, 在内审中就会出现对文件的理解不足, 对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的内涵理解不到位。 (2) 有的企业采用统一的内审检查单, 检查的条款大同小异, 缺乏审核的针对性。 (3) 有的企业部分内审员是部门的业务骨干, 在任务多、时间紧的情况下, 准备工作不充足, 没有时间认真准备检查表和熟悉与受审核方相关的标准和管理制度。

1.3内审员水平参差不齐, 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内审员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内部审核高效开展的必要条件。内审员素质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了解企业生产流程;是否善于观察和沟通;是否能够熟练应用审核技巧等方方面面。目前,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很难保证所有的内审员都能参加专业认证部门统一组织的培训学习, 且内审员一般为兼职, 平时工作繁重, 学习标准的时间少, 造成内审员整体素质不一, 使内审质量受到影响。

1.4内审结果受重视程度不够, 不能真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1) 在部分企业, 内审的开展虽按计划完成, 但对内审的结果重视程度不够, 对出现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不重视, 流于形式, 只是就事论事的改正了事, 缺乏对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及在制度、管理方面的举一反三。 (2) 有的企业由于缺少具体有效的审核信息流通渠道, 内审结果的有关信息, 如内审员在检查表中记录下来但没有开具不符合项报告的问题, 以及总结的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这些信息都偏重于上行流通, 因此, 不能全员了解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和其它单位发生的但值得本单位进行“举一反三”的问题, 错过了获得改进的机会。

2提高内部审核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2.1领导重视, 真正做到全员参与, 提高执行力

2.1.1领导层的重视, 是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活动的动力源泉。领导层重视不重视, 内部审核的效果会大不相同。假如内部审核有领导过问, 并参与其中, 不但会增加受审核方的重视程度, 而且也是对审核员工作的一种鼓励。倘若只有普通员工去组织实施内部审核, 一些建议措施很难被受审核方重视, 审核的效果也会打折扣。

2.1.2真正做到全员参与, 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 加深对内部审核的认识。质量管理体系涉及到全体员工, 内部审核自然也离不开全员的参与, 只有全员参与, 才能将检查出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真正地加以整改落实, 预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而且只有人人都重视质量, 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 才能将其贯彻到日常的工作中。

2.2提高全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周密策划, 做到“有的放矢, 有备而查”

(1) 提高全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企业全体员工的事情, 因此, 加强全员对标准的学习是必要的。可采用的方式有去国家专门的认证机构学习、外聘专家、有经验的人员进行交流等, 逐渐使全体员工熟悉ISO9001标准的相关知识, 提高对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并贯彻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2) 周密策划, 明确审核任务, 有的放矢, 有备而查。内审要按标准要素制定审核的检查点, 避免漏项或重复。审核小组提前明确分工, 突出审核重点, 不采用统一的检查表, 而是根据被审核单位的特点编制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内审检查表, 明确取样方式和审核方法。 (3) 针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 除了在平日里提前熟悉与受审核方相关的标准和管理制度外, 在审核前可先由审核组长召开动员大会, 让与会者依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多提意见, 集思广益, 然后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之上归纳总结形成本次的审核方案。

2.3提高内审员的审核能力

企业应着重培养一批有工作经验, 对企业各项业务都有一定了解, 沟通能力强, 工作态度公平公正的内审员。内审员对各项业务都比较熟悉, 才能有利于内审工作的开展, 才能带着问题去审核。同时, 对于兼职的质量管理员都应以内审员的要求加以培养;另外, 企业也应制定适宜的激励政策, 并对内审员进行考核,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内审员的积极性, 激发不断提高自我能力的热情。

2.4重视内部审核发现的问题, 建立质量审核信息系统

(1) 对于在内审中发现的问题, 要与第二方、第三方审核同样重视, 对采取的措施不流于形式, 需跟踪进行验证, 对效果进行评价。同时, 提高对于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挖掘在制度、程序等方面不足和改进的空间。 (2) 建立企业的质量审核信息系统, 及时了解审核中发现的相关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管理, 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 对下次审核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从而提高审核的有效性。

3结束语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一种保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不断提高内部审核的有效性, 才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才能不断地满足顾客新的要求,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凌提高内部审核质量实现质量管理持续改进[J].黑龙江纺织2011, (1) :21-23.

[2]代金平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J].当代医学2009, 15 (30) :39.

内部审核管理控制程序 篇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229-02

2013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中指出,审核评估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新形势下,总结已有评估经验,借鉴国外先进评估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评估模式,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审核评估旨在推进人才培养多样化,强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从而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

审核评估的特点是不直接评估高校的教育质量,它是通过考察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的有效性,来间接评估高校的教育质量。从本质上讲,审核评估就是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评估。质量保障体系是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效果的重要保证,只有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1]。质量保障体系是指以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机构,把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将教学和信息反馈的整个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切因素控制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责任、权限、并且能够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

一、质量保障体系标准和结构的“全面性”和“全员参与”

质量保障体系标准是对专业培养和相应各环节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质量标准包括专业培养质量标准和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两个层面。学校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培养质量标准,再根据专业培养质量标准制定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由此形成学校本科培养的标准体系。质量标准也是基本要求,例如专业培养环节基本要求和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质量保障体系结构主要包括:领导机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及其各自的质量的职责。①领导机构与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其中领导机构如校级委员会,管理机构如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②执行机构及职责,其中执行机构如学校各有关职能部门以及各二级教学单位(学院、部、系)等。③监督机构及其主要监督内容,其结构一般包括质量监控部门、教学督导人员(尤其是完善和建立各二级教学单位的二级督导制度和职责)以及全校师生员工等[2],监督内容包括日常监督、定点监督、定期监督和公众监督等。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重视,加强组织和制度保障,树立“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的质量意识。做到制定的质量保障体系标准和结构“内容和方法的全面性”、广泛发动全体师生员工“全员参与”的意识与使命,将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好、做实,并能不断改进、创新和完善,从而保障和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学环节质量的“全过程监控”

质量是过程的结果,教学质量具有依时性和潜在性,可测性较差,因此需要用过程质量来推断结果质量。质量产生于过程,只要保障了过程质量,就有理由相信结果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学校应保障影响教学质量的所有过程,并采取有效方式对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使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对于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把控,要以“教学过程检查”“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评价”三部分作为实施载体。

教学过程检查以期初、期中、期末的全过程校内教学检查,且教学检查具有联动性,既有校级层面的检查,同时还有各二级教学单位的经常性自查。教学质量评价包括专业评价、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和支撑条件评价。对学生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对核心课程的有效性评价、就业竞争力评价、学生满意度评价,还需学校委托第三方进行调研。

根据审核评估要求的“目标达成度”、“需求适应度”、“条件保障度”、“保障有效度”、“学生和用户满意度”的五个评判度,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提出可行性整改方案并做好反馈,进行整改后的评价。

三、完善教学评教体系

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评教体系,综合考虑领导评价、同行评分、督导评价和学生评议;其次是建立和依靠权威的评教组织,充分依靠校、院二级学术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进行科学、有效的评教;最后是形成有效的评教机制,确保评教主体的多元性、评教内容的全面性和评教过程的连续性,制定优化的评教方案和采用适当的评教形式。

此外,教学评教体系还应综合考虑教、管、学的相互联系,将其看成一个有机整体,既从严“治教”,也要从严“治管”,还要从严“治学”,真正实现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的方针,使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不断提升。

四、建立循环闭合环路和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网络

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高校要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要点、要素为基础,通过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和激励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其能够实现对本科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和全面监控,保证全校教学工作高效有序地运行。此外,在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队伍建设方面,应建立校、院两级本科教学督导员和学生信息员制度,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队伍建设,形成覆盖各类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使教学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教学管理的有序性。

质量管理有两个基本功能:监控与改进。质量信息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经络与血脉,从质量监控获得质量信息并经加工后进行反馈,才能实现质量改进。学校应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POCA循环(戴明环),使质量管理形成一个循环闭合环路。按照“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的运行机制,使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循环闭合环路的建立是实现持续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评价全方位”、“反馈针对性”、“改进可行性”、“再评价有效果”这几个关键环节和要点。总之,质量监控信息反馈网络是实时的、持续的、不断改进的,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是通过改进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以持续保证和质量提高为目的的螺旋式上升循环。

五、提升管理队伍水平

伴随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复杂化、规范化的科学化进程,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会日益提高,高校管理队伍学历层次水平与教学科研队伍存在不小差距,专业化程度与水平亟待提升。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高校的共识,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创建高水平的大学,首先要有高水平的管理。所以,努力提升管理队伍的质量与水平,使管理队伍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同步发展甚至超前发展,是办好一所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紧迫任务[3]。

审核评估为高校教学管理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契机,高校不要把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视为一项孤立的工作,而要把它作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以此为契机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保高校本科教学管理质量保障的有效性,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明确质量保障的标准建设,强化质量保障的信息化建设,强化教学管理质量保障的交互性建设,实现审核评估与质量保障的良性互动,从而真正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昌庆钟.审核评估与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四个转变.中国大学教育,2013(7):75-78.

[2]肖芳.审核评估背景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构.黑龙江教育,2015(11):62-63.

上一篇:房地产入职报告下一篇:学史力行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