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作文范文

2024-09-24

说明文作文范文(精选8篇)

说明文作文范文 篇1

目录

智慧手环..................................................................................................1 栀子花.....................................................................................................2 剪纸.........................................................................................................3 日全食五大看点.......................................................................................4 家乡的桥..................................................................................................5 我的家乡..................................................................................................6 圣诞节有感...............................................................................................7

智慧手环

“智慧”手环到底是什么样儿,可能连命题人自己也不太清楚。下面来谈谈我设计的“智慧”手环。

首先,当然要说说“智慧”手环里的数据。这些数据,说白了就是迄今为止人类已知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到底是搞个集大成,还是分门别类,这是很需要考虑的。我的看法倾向于后者。

理由很简单,大概很少有人对各门类的知识都感兴趣,容量太大等于增加成本,不划算。可以通过统计估算,按照大多数人的需要,分成若干大类,比如生活技能类、医学常识类、文学历史类、天文地理类、刑事侦破类、交通出行类等等。不同兴趣、不同职业、不同专业、不同学历的人,可以各取所需。

其次,是技术支持的问题。“智慧”手环里应该有最先进、最快速的检索、输出系统。有三点需要高手来攻克:一是“智慧”手环如何与使用者的神经系统相连接,最好不要考虑植入体内,因为这样风险太大,换起来也麻烦,体外连接当是首选。二是“智慧”手环的激活与信息转换问题,是语音激活,还是脉冲激活,还是其它,检索出的数据如何转换为神经刺激信息,通过什么途径传入使用者的大脑与语言中枢,这要与生物学专业人士联合“攻关”才能解决。三是系统的速度,应该严格限制在0.1秒以内,时间长了,使用者半天说不出道不来,会让人以为此人是结巴,影响形象。

第三,几个辅助性的细节。“智慧”手环里采集的“知识”,抑或数据是否符合知识产权保护法?是否有自动更新功能?是否有自我保护措施?等等。

重点谈自我保护问题。首先要保证“智慧”手环为好人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如果有人利用“智慧”手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像盗窃啦、作弊啦、贪污啦、抢劫啦、诈骗啦、窃听啦、搞恐怖活动啦等等,“智慧”手环能否暂时“自我关闭”;遇有病毒侵入,“智慧”手环是否有及时诊断、同步防护的本领;“智慧”手环如果丢失,或被他人盗用,是否有报警及释放脉冲报告位置的功能等等。

感谢命题人出了这么好的题目,歪打正着,撞进了我的“最近发展区”,所以我就投桃报李,为他策划了一番。而且特别声明,这是免费的。

具体充实,逻辑性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考场写说明文的本来就很少,写得出色的就更属凤毛麟角。本文对“智慧”手环的设计总体上是符合事理逻辑的,数据、技术支持、辅助性细节,都属于这类数字产品的基本要素。对数据,主要强调的是分类以更实用;技术支持所谈的几点,是“智慧”手环的核心问题,目前尚未攻克,属于“想象”,至于是否有科学依据,作为考场应急作文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辅助性的几点,具有“时代特色”,表现了作者的“现代意识”,

剪纸

剪纸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的装饰艺术。和刺绣一样,它是智慧和技巧的结晶,又蕴涵着生活的美。其实,剪纸也并非一桩难事,只要经常动手,坚持下来,就会功到自然成。那么究竟该怎样剪纸呢?

剪纸,选用工具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根据造型先进行纸张的折盈。例如,剪四方形的,对折再对折;五方形的,对折后,再按1:3的比例折成„‟V”形。折一定要折得整齐、严实,并要压平。初学者可先将花纹用淡笔画上。第三步,根据画出的笔印剪。花样应多采用曲条纹,因为曲条纹往往耐看,富有流动感。在剪的过程中,手对纸的转动要和剪的方向配合好,胆大而心细,这样剪出的纹路才清晰连贯。最后,除去多余的部分,再剪出一个外框。这时,一件小小的作品即告完成。

对于另一类剪纸,也就是画面形的,如一个人物或动物,一座房屋,山、树等的具体形象的剪纸,更需要作者的细心。若是临摹,首先需把画面搬出,可利用铅笔涂印的方法;若是自我创作,则先要构思画面。它不同于画图,有的地方必须巧妙地连接,且不伤大局,否则一脱节就不能称之为剪纸了。值得注意的是,剪时不要先剪大块的部分,应先从细小的部分着手,由小及大,最后剪出外轮廓,否则细小部分不易固定,易剪坏而前功尽弃。

剪出的作品可以收藏在书中或空白笔记本中,夹在两页之间,上面再攫上一层半透明的纸,保持整洁。待心静时翻阅欣赏,嘿,那才是其乐无穷呢!

学习剪纸,可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品性:精细、专注、耐心、灵活等。在不断实践中,你会感受到剪纸艺术乐趣无穷。

本篇记叙文描绘了小作者亲身经历的“剪纸”事件,读起来文中营造的气氛让人觉得有亲切感。全文的描写很细致,语言娓娓道来,对于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和表露也是在不经意间让人感受深刻。

家乡的桥

桥,像雨后天上的虹,是岸与岸连接的一条虹。家乡有这么一座桥――清河桥,它是水上的虹。

从家乡通往城里的路上,有条河,在新中国建立前,桥上有座木头做的桥,新中国建立后,1970年时,这座桥才建成,清河桥建成大约40年了。

桥长约50米,宽20米,横跨在清河之上。桥共有一个大拱,约35米,拱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与赵州桥有几分相似,既节省了石料,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桥的栏杆上多雕刻狮子、虎等兽类,其中以狮子居多,虽不像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之千变万化,但也有其特点。狮子的个数两边对称,互相呼应的狮子是相同的形态,这样,桥上就有8对形态不一的狮子了。桥身呈灰色,还保留着水泥的颜色,桥上的栏杆是暗粉色的,与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空,两岸翠绿的草丛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完美的图画。

清河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家乡地处南方湿润地区,离海不算很远,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极多尤其在7。8月份,台风盛行,引发的水灾更是不计其数,因而,清河桥也时常发大水,几次都把两岸的河堤冲毁,而清河桥却极少出事,依然稳稳的架在清河之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桥本身的特点。桥的结构为拱上加拱式,发大水时,水有一部分从大拱流过,还有一部份从两个小拱流过,这样,减轻了对桥身的冲击,桥自然安然无恙。

清河桥的建成,也带来了家乡的富裕。

桥的承受力好,卡车可以通过,家乡的柑橘也一箱一箱的运了出去,每个农户现在的年收入也不少了,这都是清河桥的功劳啊!

清河桥,家乡的翅膀,一座年轻的桥,一座漂亮的桥,愿你带着家乡的人民,飞向世界!

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家乡的桥。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合理,说明语言平实准确,间以描写的表达方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圣诞节有感

圣诞节送礼物已经接近成为一个全球通行的习惯了.神秘人物带给小孩子们礼物的概念衍生自圣尼古拉斯,尼古拉斯是一位4世纪生活在小亚细亚的好心主教。荷兰人在圣尼古拉斯节(12月6日)模仿他送礼物.在北美洲,英国殖民者把这一传统溶入圣诞假期的庆祝里,而Sinterklaas也就相应的成为圣诞老人或者称为SaintNick(圣尼克)的人物了。

在英籍美国人的传统中,圣诞老人总是快活的在圣诞前夜乘着驯鹿拉的雪橇到来,他从烟囱爬进屋内,留下给孩子们的礼物,吃掉孩子们为他留下的食物,(牛奶和饼干)。他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里忙于制作礼物和监督孩子们的行为并记录下来。

法语中圣诞老人叫做PèreNoel,他和圣诞老人几乎完全一样,其红白相间的衣服曾经使可口可乐公司获得灵感,在1930年代画出了传遍世界的圣诞老人形象.在一些文化中,圣诞老人身旁跟随着KnechtRuprecht,或是称作“黑彼得”(BlackPeter)的家伙。

一些版本中,玩具作坊里的侏儒制作了节日礼物,有时圣诞老人与圣诞夫人是夫妻。圣诞季期间,在北美和英国的很多超市里,都有小孩可以向其要礼物的圣诞老人出现。

在许多国家里,孩子们准备好空的容器,以便圣诞老人可以装进一些小礼物,如玩具,糖果或水果。在美国,孩子们平安夜在壁炉上悬挂圣诞袜,因为圣诞老人说过要在圣诞前夜从烟囱下来把礼物放到袜子里。在其他国家,孩子们把空鞋放到户外,以便圣诞老人可以在圣诞前夜(或圣尼古拉斯日12月5日)赠送礼物。赠送礼物不单单是指圣诞老人,家庭成员和朋友也互相给予礼物。

这篇文章介绍“圣诞节”的说明文,翔实的数据,井然有序的说明以及高度的概括了,是本文的突出优点。随着作者的文笔,我们了解了圣诞节的许多知识,介绍相当条理清晰。

说明文作文范文 篇2

我们学习说明文要抓住它的三要素, 即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我们写说明文一定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要说清楚说明对象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和标志。而事物的特征又有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之分, 我们平时要认真观察、深入思考、重视积累, 以便把握事物的特征。例如, “荔枝大小, 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 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 广东调查得知, 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 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 《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 《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所谓"膜如紫绡", 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 (《南州六月荔枝丹》) 。作者贾祖璋为了说明荔枝的大小, 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是说明的对象荔枝准确、明了。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 使说明对象更具形象性, 说服力, 也是衡量说明文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我们要把握说明文, 还得了解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的语言首先应该是准确,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 都要求准确无误, 一点含糊不得。否则, 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例如, “著名的长腰, 为了标明逶迤的长度。它省略四肢, 只生出用以装饰的头与尾。这是最简约的设计, 几乎躯体的每一部分都相仿。无论静止还是游动, 斑纹加重了观察者的视觉混乱。密布全身的鳞片组成斑斓的图案, 一条蛇, 夸耀用心险恶的美” (《斑纹》) 。作者周晓枫说明蛇的斑纹, 运用了“只”、“最简约”、“几乎”、“都相仿”等说明语言, 准确地说明了蛇的斑纹艳丽、行动迅速、诡谲的特点。说明文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 语言风格既可平平实实, 也可生动活泼:平实的说明语言常常是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 不描写, 不夸张, 没有弦外之音, 选用平实说明语言的说明文一般是以解释科学原理, 说明制作过程、步骤, 或介绍建筑物等为主的文章, 适用于说明科学性及条理性较强的说明文, 更多的是给读者以理性认识, 例如美国生物学家萝赛的《花的秘密》就是运用平实的说明语言说明花的种种秘密;生动的说明语言常常借助于一定的艺术手法来说明事物, 使说明对象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 易于引起读者的兴趣, 例如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引用了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文征明的《新荔篇》等许多诗词、传说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 使说明对象荔枝更生动, 更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我们把握了说明文的特征, 才能更好地驾轻就熟, 应用自如。近几年, 全国各省份语文高考作文题都是开放型题目, 文体不限, 很少有学生写成纯粹的说明文。说明文在高考作文中似乎已经不是那么耀眼与普遍了, 但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考生会机智地采用文中文的构思, 巧用说明文, 使说明的成分成为文章的一个部分, 为高考作文添色增彩。

2009年高考江苏一考生《品味时尚》:

从古至今, 一些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被人争相模仿、追逐。有一些被历史记录了下来, 我们可以从书籍中找到他们的踪迹;但是, 还有一些已经随着历史的黄沙而最终淹没了, 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踪迹了。

那些被历史掩盖的, 我们无法找到。能够流传下来的, 却因为它有一种鲜活的力量, 是他到了何时都能熠熠生辉, 这份力量叫文化。

从原始社会的茹毛饮血, 到古代的精致佳肴, 再到近代的各国风味, 一直到现代的大众荟萃, 饮食成为一种时尚, 并为人静静乐道。

从以前的树叶为衣, 再到后来的绫罗绸缎, 服饰成为一种时尚, 成为各年龄段尤其是年轻的男女的最爱。

商朝时, 出现了一种文字:甲骨文。中国的文字历程从此应运而生。

我们的中华文化有5000多年的历史。

该考生开篇采用了大量的说明介绍时尚的变迁, 为下文告诫“人们不能把流行的当做时尚”, 论证“时尚得到升华成为经典, 经典永放光芒”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有的考生采用说明文中的应用文形式, 例如, 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诊断书等进行构思, 单独成篇, 使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2001年高考江苏一考生作文《吴良心病历》, 采用病历形式, 病人姓名:吴良心;身份:商人;临床印象:诚信缺乏综合症 (晚期) ;病史:二十年前初次缺斤少两坑害顾客, 染上此病。此病伴随吴良心坑蒙拐骗、投机倒把, 手段日渐高明, 此病日益加重。三年前诚信医院曾诊断过此病人, 吴良心拒绝本院药方, 逃离病房, 赴境外经商;经查, 此人诚实信用指数已下降为零, 社会威胁力+100。考生运用病历的形式阐明了作者的见解, 独具匠心, 富有创新精神。我们只要真正把握说明文的特征, 巧妙应用说明文的艺术, 就一定会驾驭说明文体, 笑傲高考作文。

摘要:文学园圃是一个百花齐放的胜地, 仅就文章体裁而言, 它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抒情文以及描写类文章。而说明文这几年又似乎被我们老师学生所遗忘, 其实, 说明文是知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我们平时的学习与高考作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 笔者且通过对教学实践以及高考作文中关于说明文的分析, 以便准确地认识把握说明文, 更好地发挥说明文在高考作文中的作用。

作文范文宜“精”忌“滥” 篇3

一、 精选

美文、佳作是海量的,我们不能一股脑拿来向学生狂轰滥炸,而要放出眼光遴选。那么,到底遴选什么样的文章来作范文呢?笔者以为,必须坚持如下两个标准:

1. 针对弱项 什么文章给学生读最给力?学生最想读的文章。那么,学生最想读什么文章呢?应该是对本次作文某一环节自己处理得最不理想、而别人处理得极具匠心的文章。我们选出的范文应该像一剂“补药”:学生的作文哪“缺”补哪,哪“弱”补哪,哪“平”补哪。这样的范文,学生读起来才会如饥似渴。而老师的漫天撒网、海量批发,只会换来学生的“一瞥而扔”。

2. 可学能及 班固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如果选的范文太过高妙,只会让学生“结网”无望,“羡鱼”兴叹。要知道,桃子吊得太高,谁也够不着,就没有人去够那个桃子了。桃子吊在什么高度最合适呢?应该吊在跳一跳就够得着的高度。为此,我们遴选范文时要坚持“三选”、“三不选”。“三选”就是选“学而能练”之文,选“练而能会”之文,选“会而能及”之文;“三不选”就是妙手偶得之文不选,天赋才思之文不选,独门绝活之文不选。

二、 精读

范文的“精选”就为“精读”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对范文,“入乎其中”了,才能产生共鸣;共鸣了,才能产生审美愉悦,消除审美疲劳。那么,到底怎么来读呢?笔者以为,必须坚持如下两点:

1. 读出门道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广大同学应做目无全牛的内行,要从自身写作的不足之处出发,去观照范文的得意之处,反之亦可。而且,对这得意之处,还要揣摩出作者“想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等门道,即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一步,老师可先“扶”学生走一程,采用导读法,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找门道,析门道,悟门道;学生上路后,再逐步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品,自悟。

2. 品出妙处 许多学生读了范文,“食而不知其味”。问他学到了什么,空空然;问他妙在何处,茫茫然。何故?皆因其阅读时囫囵吞枣,而没有细嚼慢品。我们读范文,应如品茗,读了之后,应掩卷咂摸,闭目回味;应如美食家,观其色,嗅其香,尝其味,而不应像一个饿汉,只为了填饱肚子。读范文时,为完成任务匆匆浏览10篇,不及为领悟妙处细细品味1篇,这就是以“透”克“量”,以一当十,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为更直观地把握精选、精读范文的要旨,下面展示一则精选、精读实例: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颗健全的心灵应该有刺——一根锐利的、伴人一生的尖刺,始终对应着自己的恶行。这根刺,哲学的名称叫“良知”。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今人所说的知耻、知愧、知恩……,无不诠释着良知的内涵。可是,当今社会让有良知者痛心疾首的良知沉睡、麻木甚或泯灭之事却时有发生。

请以“唤醒良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误区】

1. 审题不准。误将“唤醒良知”理解为“呼唤良知”。

2. 扣题不紧。叙事若即若离,不能紧紧扣住“唤”、“醒”、“良知”这三个关键词进行逐层演绎推进,重心突出不够,时有旁逸斜出。

【选编理由】

《最后的善良》一文,除文题外,文意完全契合“唤醒良知”题旨,而且时时、处处紧紧扣住题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一步一步地唤良知”、“良知一步一步地醒”的漫漫过程。

【范文精读】

最后的善良

王虹莲

他是一个劫匪,坐过牢,之后又杀了人,穷途末路之际,他又去抢银行。

他抢的是一个很小的储蓄所。抢劫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不顺利,两个女子拼命反抗,他把其中一个杀了,另一个被他劫持上了车。因为有人报了警,警车越来越近了,他劫持着这个女子夺路而逃,把车都开飞了,撞了很多人,也撞了很多小摊。

这个21岁的女孩子参加工作不久,为了这份工作,她拼命读书,毕业后又托了很多人,没钱送礼,是她哥卖了血供她上学为她送礼。她父母双亡,只有这一个哥哥。

她觉得自己真是命苦,刚上班没几天就遇到了这样恐怖的事情,怕是没有生还的可能了。

终于,他被警察包围了,警察让他不要伤害人质。他疯狂地喊着:“我身上有好几条人命了,怎么着也是个死,无所谓了!”说着,他在她颈上划了一刀。

她的颈上渗出了血。她流下了眼泪,知道自己碰上了亡命徒,生还的可能性不大了。

“害怕了?”劫匪问她。

她摇头:“我只是觉得对不起我哥。”

“你哥?”“是的,”她说,“我父母双亡,是我哥把我养大,他为我卖过血,供我上学,为了我的工作送礼,他都二十八了,可还没结婚呢,我看你和我哥年龄差不多呢。”

劫匪的刀子从她脖子上落了下来,他说:“那你可真够不幸的。”

围着他的警察继续喊话,他无动于衷,接着和她说着她哥。他身上不仅有枪,还有雷管,可以把这辆车引爆,但他忽然想和人聊聊天,因为他的身世也同样不幸:他的父母早离了婚,他也有个妹妹,他妹妹也是他供着上的大学,但他不想让妹妹知道他是杀人犯!

她和他讲着小时候的事,说她哥居然会织手套;在她13岁来例假之后曾经去找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帮她。她一边说一边流眼泪。他看着前方,看着那些喊话的警察,又看了看身边的女孩,他忽然觉得世界是那么美好,但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他拿出手机,递给她:“来,给你哥打个电话吧。”

她平静地接过来,知道这是和哥哥最后一次通话了,所以,她几乎是笑着说:“哥,在家呢?你先吃吧,我在单位加班,不回去了。”

生离死别竟然被她说得如此平常。他的妹妹也和他说过同样的话,看着这个自己劫持的人质,听着他和哥哥的对话,他伏在方向盘上哭了。

“你走吧。”他说。

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快走,不要让我后悔,也许我一分钟之后就后悔了!”

她下了车,走了几步,居然又回头看了他一眼。她永远不知道,是她那个电话救了她。那个电话,唤醒了劫匪心中仅存的善良,那仅有的一点儿善良,救了她的命!

她刚走到安全地带,便听到一声枪响,回过头去,她看到他倒在方向盘上。

劫匪饮弹自尽。

很多人问她到底说了什么让劫匪放了她并且放弃了唯一的生存机会。她平静地说:“我只说了几句话,我对我哥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哥,天凉了,你多穿点衣服’。”

她没有和别人说起劫匪的眼泪,说出来别人也不相信。但她知道那几滴眼泪,是人性的眼泪,是善良的眼泪。

(选自《读者》2005年第6期)

(1) 题意如何理解?

① 对“唤”的理解:

【词典义】发出大声,使对方觉醒、注意或随声而来。

【文题之意】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对方觉醒。

② 对“醒”的理解:

【词典义】醒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nlc202309010441

觉悟: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

【文题之意】“醒”是“唤”的最终结果。“醒”是瞬间的,但“唤醒”有一个漫长的、艰难的过程;“唤”的过程写得越充分、厚实,“醒”的结果才会显得越自然、必然。

③ 对“良知”的理解:

【词典义】良心:本指人天生的善良的心地,后多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特别是跟自己的行为有关的。

【文题之意】词典义中的本义、引申义均切合题义。

(2) 他有“良知”吗?何以见得?

有。可从如下两点看出:

① 父母离婚后,是他供着妹妹上的大学。——他还念兄妹之情,或者说他还知道一个做哥哥的应尽之责。

② 他不想让妹妹知道他是杀人犯!——他的内心对“善恶”是有正确认识的,他知道“杀人犯”是在作恶,这是“耻辱”,是有辱妹妹的声誉的。

(3) 她是怎么一步步地来“唤”的?

① 我看你和我哥年龄差不多呢。——以做哥哥的相通之心、之情来“唤”。做哥哥的是最能理解、体察哥哥的行事、心理、感情的。

② 织手套……找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帮她。——以大男人难为之事来“唤”。两个细节,加之上文的“卖血供学”,哥呵护“我”之情比“他”呵护妹之情来得更深厚、更细腻、更难能可贵。(这是天底下最难找的哥哥,你如果杀了他的妹妹,你让她的哥哥情何以堪?)

③ 哥,在家呢?你先吃吧,我在单位加班,不回去了。——以自己的善来“唤”。自己虽然身处险境,但她还在体谅哥哥,不想让哥哥担心。(面对着这么善良的妹妹,你怎么下得了手啊!)

④ 哥,天凉了,你多穿点衣服。——以死亡线上的牵挂来“唤”。自己已命悬一线,却心忧着哥哥的日常起居,这是平凡中的感动,虽平常,却真切、真挚,带着“(兄妹)情”,裹着“(报恩)义”,足可融化世上任何一块坚硬的冰。

(4) 他的“良知”是怎么一步步地被唤“醒”的?

① 劫匪的刀子从她脖子上落了下来……那你可真够不幸的。——恻隐之心“醒”了。

② 他忽然想和人聊聊天,因为他的身世也同样不幸。——同命相怜之心“醒”了,他开始回忆自己的身世。

③ 他忽然觉得世界是那么美好,但一切已经来不及了。——哥呵护妹,妹感念哥,此乃浓浓兄妹情。其情亦真,其情亦深,这世界多美好啊,他对这个世界已不再“无所谓了”,而是“有所谓了”;但一失足已成千古恨,想回头已上黄泉路,悔恨之心“醒”了。

④ 他拿出手机,递给她:“来,给你哥打个电话吧。”——有“醒”的行动了,这个行动已不像劫匪,而像一个正常人了,因为它带着正常人应有的情感体温。

⑤ 他的妹妹也和他说过同样的话……他伏在方向盘上哭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他的“伤心处”在哪儿?在他妹妹。这也是他坚硬如冰之心最柔软的地方。人世间至真至纯的兄妹之情,让他有“醒”的痛感了。

⑥ 你走吧。——有“醒”的决定了。他深知这句话意味着什么,你可以想象,说出这句话,他要下多大的决心啊!

⑦ 快走,不要让我后悔,也许我一分钟之后就后悔了!——有“醒”的挣扎了。尽管“良知”最终战胜了“邪恶”,但这份“良知”很小,很脆弱,他的内心还在痛苦地挣扎。有痛苦,有挣扎,这才是一个良知被唤醒的劫匪。如果没有良知,他就不会感到痛苦;良知不被唤醒,他就不会挣扎。“痛苦地挣扎”不仅没有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反而使文章显得更真实,更让人感到心颤。

(5)“她”能唤醒“他”的良知的最大智慧是什么?(这也是本文构思最大的匠心)

“她”没有把“他”当做劫匪,而当做了哥。如果“她”把“他”当做劫匪,“他”就会把“她”当做“人质”,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她”把“他”当做哥,“他”就会把“她”当做“妹”,那就还有生还的一线希望。

对此,文中有一处暗示:“围着他的警察继续喊话,他无动于衷,接着和她说着她哥。”——警察把“他”当做劫匪,“他”身上有好几条人命了,怎么着也是个死,所以他“无动于衷”。而“她”把“他”当做哥,“他”对这世界如果还有一点留恋的话,那就只有他妹妹了;如果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的话,那就只有一个做哥哥应尽的呵护之责了。所以他还能“接着和她说着她哥”。

(6) 这篇文章如果从考场作文的视角来审视,除了时时、处处扣题之外,还有哪些“点题”之笔?

① 那个电话,唤醒了劫匪心中仅存的善良,那仅有的一点儿善良,救了她的命!—— 这是画龙点睛之笔,点明主旨。

② 但她知道那几滴眼泪,是人性的眼泪,是善良的眼泪。——这是升华之笔,将全文的主旨从劫匪这一个体,升华到了众生群体的人性。

【读后感】

本文给我们的启迪是,考场记叙文构思的最大机智在于:把对主旨的昭示,放在情节的逐步推进之中,这一招不仅能让作者时时想着扣题,而且能让阅卷者处处看到扣题。

说明文语言赏析教案(范文模版) 篇4

包钢十二中

刘世华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识记说明文语言的特征。

2、引导学生讨论归纳、练习巩固,使学生熟悉说明文阅读中说明文语言的常考题型,学习常考题型的解题方法。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感悟。教学重点:

学生识记说明文语言特征,借助例题归纳解题对策,学习相关题型的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明确本节课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题型示例——对策归纳——“实战演练”

1、题型

一、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归纳:

答:(1)表态(能删还是不能删)。

(2)定性。“大约、比较、几乎、相当、左右”等词语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等词语表„„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或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2、题型

二、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归纳: 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后意思有何改变,符合或不符合实际。

3、题型

三、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对策归纳:

答:(1)加点词的意思

(2)句子的意思

(3)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事物特征或事理。

4、题型

四、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归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找有精确数据、概数、限制性词语(如:“一般、经常、几乎、可能、目前”等)的句子。(2)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者事理。

5、题型

五、表指代的词句指代的内容。“这、这些、这种现象、同样道理„„”具体指什么? 对策归纳:一般指前文相关内容。

四、练习《未来,木星会取代太阳吗》 小结:回顾题型及对策。学生谈收获。

团费收缴说明[范文] 篇5

1、面向大一到大四,每人每月一元,一次性收取一年团费,共12元。党员,预备党员可交可不交,2、团员除按规定交纳团费外,本人自愿多交不限

3、团费用于团的事业和团的活动的必要开支,用于对全体团员有益和服务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举办。每学期均会公示使用情况,做到透明公正,同学如有疑问可随时联系组织部负责人。

4、对不按规定交纳团费的团员,团组委应进行批评、教育,在统计完团费收缴情况之后,如出现欠费的团员,请耐心劝导他补交团费,事后若出现无正当理由而迟迟不愿补交,则按自行脱团处理。处理程序是:召开团支部大会决定除名,并报学院团委批准,再由学院团委填写《关于确认自行脱团的说明》,加盖公章后归入该生的档案中。

收缴方法:

1、各团支书向班上同学说明团费收缴的各项内容和意义。

2、收齐团费后用信封装好团费并在封面注明:年级、班级、班内人数、团员人数、党员(预备党员+党员),交钱人数=交钱团员人数+交钱党员人数、钱的总数和未交团费的团员名字。

注:上学期新入团的团员本学期需要上交团费,上学期没交团费的同学已经自行退团,退团后将消除团籍团证,故不用上交团费。

3、请各团支书尽量交10元以上的面值,若有50或100面值的人民币,请用铅笔在其左上方注明班级,务必不要出现硬币,建议可在班费中换取整钱。

4、清点好团费后将信封封好上交,以保证团费安全性,我们将统一统计。

规划设计说明(范文) 篇6

1、本项目的案名:西雅图

西雅图是美国西北部最大的城市,被誉为“全美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本项目以“西雅图”为名,不但点明了项目在大郑州的区位,并且通过西雅图的品牌捆绑来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西雅图,郑州西部最美丽的城市版图。

2、区位分析

一期启动区项目基地位于基地北边。用地西接河南工业大学用地、南靠小学用地、东临牡丹路、北连主干道新龙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42公顷。

二、规划设计依据

本次规划设计遵从设计任务要求及各类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1、甲方提供的“西雅图”住宅区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和基地红线图。

2、《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4、《住宅设计规范》

5、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

三、规划设计原则

本居住区定位为生态居住区,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 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生态小区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 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

1、和谐性: 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与活力。

2、可持续性: 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能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3、整体性: 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因此,生 态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缺乏有效环境保护的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和小区 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

由此可见生态居住区必须遵循一下原则:

3.1、联系性原则(全局观)

从整个城市全局高度对本居住进行规划定性,将本区作为城市中有机的“组成元素”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小区与周边城市在空间、功能、交通上的相互关联,有效地整合周边的城市空间资源,最大限度提升区域内部的开发价值。3.2、舒居性原则(生态观)

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综合分析区位条件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做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协调、和谐统一,以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3.3、独特性原则(形象观)

塑造根植于当地传统而又富于个性、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在空间组织,景观塑造,建筑单体到环境细部设计等全方面地贯彻“高水平、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体现设计一定的超前性和先导性,强调小区的个性化、识别性。

3.4、市场化原则(经济观)

本区采用统一规划,灵活实施的策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实际开发相互结合,这样有利于起步与滚动发展。同时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操作性之间的关系。

四、设计理念

本规划引入生态住区的概念,以人为中心,以研究人的居住行为为出发点,以整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居住与绿化环境结合这样一种格局。强调人工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营造居住、游憩两相宜的环境,为居民塑造都市中舒适便捷、卫生安全、高效和谐的居住地。为了达到高容积率与高绿地率之间的和谐;车行交通与居住绿地之间的和谐;居住的室内空间与室外绿化环境之间的相互渗透。

设计者在内部方案比较与论述的基础上使用仿生设计(有机疏散理论),改良四合院,等手法结合当今流行的规划设计理论,较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并且独具匠心的设计也形成本规划的特色:

4.1中国传统民居组合-四合院的改良

四合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布局上,四周设有围墙,内部有通道,和隐蔽的花园,构成一个与外界隔绝别有洞天的世界,住宅内的屋宇均朝向内花园,从每个房间观赏的院内景色各不相同。巧妙的实现了公共空间向私密空间的过渡。而代表着封建礼教的四合院并不适应现今生活,所以我们对四合院进行改良成为,半围合的院落,既保留了四合院的生态性,与宜居性的有点,又适应了当今生活与交往的方式。

这种围合所形成的院落绿地有几个好处

1、住宅的遮挡,使人的视线并不是一望到底,从而形成的院落为半私密空间,为居民间交往,于休息提供了空间

2、形成一进一进的院落,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的同时,也形成了小的气候环境,即风水学中的藏风聚气。

3、步行空间内的布局使人流并非直线运动,而是折线运动,形成了有趣的角落空间,可以放置室外家具(遮阳伞,茶桌)以此来避免单调,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同时为人群活动的多样性提供场所。

4.2可观赏性与可参与性结合的绿地系统 运用人的行为学原理,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设置不同的绿化节点我们认为绿地系统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的增长而逐渐增长的,它是由城市人们的生活需要对自然美好环境的向往而产生的,所以人的景观的感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本规划通过可观赏性核心水景+可参与的院落组团绿地共同组成整个小区的绿化空间。设计了休闲步行道,观景平台,跌水,喷泉等可观赏性景观,同时考虑到,住区景观的实用性,也为了避免居住区景观的平直单调与枯燥的问题,本规划特意通过建筑的围合来营造院落空间使人停留,供人们游乐。

4.3智能小区和生态小区的结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住宅智能化程度为标志的现代生活观念,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本区以高科技的手段为住户提供智能化服务和管理。另外从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了生态的考虑。

五、总体规划

1、规划结构:一环两片,根据用地分析将小区40%用地划分为保障区用地,60%用地为开发区用地,即“两片”,通过区内环路(即“一环”)的方式,将其两区有机区分开,形成若干院落,并运用“十字型”带状中心绿化将其有机的连系。

考虑到居民生活购物的需求,以及牡丹路的商业价值,沿牡丹路主入口处向区内延伸设置底层商业服务带,商业上设计多层住宅,将其商业价值最大化。而“十字型”景观带,则是划分内部三个居住组团,根据有机分散理论设计的核心绿化带,是小区的主要的公共绿化空间,承担改善环境,美化空间,观景的职能。

基地内住宅以四合院的形式进行布局,并用绿化带将他们自然分隔开来,通过建筑的半围合,形成一进一进的院落。从而组成院落绿地。

2、道路系统

居住区内道路设计依据居住区道路简单便捷的原则,以内环路的道路组织模式解决小区的车行交通,使区内交通拥堵情况减少至最低,社区中心则结合小区的景观,设置步行道。

出入口设计:

沿牡丹路开设小区出入口,通过内部商业街和景观大道与小区内部的核心绿地空间相接。小区南边预留两个出入口,将来二期开发与其连接。

道路分级:

主环路宽6米,入户路宽4米,小区步行景观道路宽1.5-3米。

停车:

停车部分,机动车以地面停车为主,结合部分地下停车。

3、绿化景观

本规划在居住区内部分为若干组团,组团的布局形式采用前面所提到的四合院的布局仿生布局方式,而院落之间的空隙则构成了居住区的“十字型”公共绿地,公共绿地在空间上划分为开放空间,并且通过各种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广场,使社区的景观从中心向周边延伸,形成完整的景观绿化体系。公共绿地的设计中,我们考虑一条极富特色的水系景观休闲带,将适当的引入水元素,水景社区将成为这两个社区的独特亮点

同时每个组团内部的布局形式,采用改良四合院的布局方式,又围合成一进一进的院落,使每个居住组团都是各自的院落并与中心景观形成对景关系。这种院落在空间上为半开放与半私密空间,这样就形成居住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宅前绿地,分级有序的绿化系统,从空间上讲形成了开放空间,半开放半私密空间到私密空间这样一种过渡。

而在绿地的功能上讲,开放空间为观赏性绿化,就是说他的主要职能是提升小区的品质,美化空间环境,同时,院落绿地为居民提供了,交流,休息的这样一种可参与的绿化空间,即观赏性景观与参与性景观的结合。

作文指导中的范文欣赏 篇7

一.结合课内阅读进行范文欣赏

在作文指导中, 人们往往忽视课内阅读的作用。其实, 结合课内阅读进行范文欣赏, 学生不仅能更有效地把握写作的技法, 而且还会产生新的感悟。从而,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 习作《猫》。笔者发现学生对猫捉老鼠的特点把握不准, 描写不力。于是, 结合苏教版五年级 (上册) 第7课《金蝉脱壳》中有关金蝉脱壳过程的欣赏,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描写具体必须注意两点:其一, 观察要有序, 或由先到后, 或由远及近, 或由整体到局部;其二, 描叙要抓住特点, 运用恰当的动词来表达最精要的内容。例, 文中写金蝉脱壳的过程, 用“先”“接着”“最有趣的是”等词语既有条不紊地写出了它的脱壳过程, 又突出了最精要的部分, 那就是蝉尾出壳的情景。这里, 作者没有平均使用笔墨, 而是重点突出, 引人入胜。请看文中描写:

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着, 伸着。蝉儿把它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 又敏捷地向前扑来, 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 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

在引导学生欣赏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找出相关的动词, 并借助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展开丰富的空间想像, 领悟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具体的。如果能借助多媒体演示, 那么效果更佳。

在笔者的指导下, 学生对猫捉老鼠的细节描写心领神会。有位学生这样写道:

会捉老鼠的猫是不大叫的。猫在捉老鼠时, 首先伏下, 盯住老鼠, 像老虎捕猎时一样, 伺机扑击。当老鼠靠近时, 猫就猛扑上去, 一口将老鼠咬住, 然后寻找合适的地方饱餐一顿……最有趣的是洞口捕鼠。它会很耐心地伏在不远处, 密切注视着洞口。当老鼠再次出洞时, 猫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将老鼠活活逮住。

小作者之所以能写得如此形象而生动, 得益于细致的观察与细腻的描写。尤其是动词的妙用, 再现了猫的机智与勇敢的特点。这种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是作文指导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结合课外阅读进行范文欣赏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拓展。在当今文化繁荣的时代, 课外阅读的领域更加宽泛。因此, 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辅导,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吸收营养, 滋补孱弱的病体。

如今, 电话已延伸到千家万户。然而在打电话的过程中, 往往会留下一些难忘的记忆。于是, 笔者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以《打电话》为题, 让学生记下自己难忘的经历。为了使学生写得富有生活情趣, 笔者选择台湾爱亚的小小说《打电话》与学生一起阅读欣赏。这篇小小说通过打电话这样一件极其平常的小事, 表现了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对自己妈妈的思念之情。这里有一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

这天, 黄子云下定了决心, 他要打电话给妈妈, 他兴奋地挤在队伍里。队伍长长, 后面的人焦急地捏着硬币, 焦急地盯着打电话人的唇, 生怕上课的铃声会早早地响。而, 上课钟终于响起, 前边的人放弃了电话, 黄子云便一步抢先, 踏上木箱, 左顾右盼地发现没人注意他, 然后抖颤着手, 拨通了电话……

这一细节, 形象地描写了排队打电话同学的急不可奈的心情, 也衬托了学生黄子云焦躁的心理。从黄子云的话语中, 我们知道, 他的学习成绩优秀, 而且十分懂事, 可是, 他的内心却充满着痛苦。请看, 文中这样写道:

“妈妈!我要去上课了。妈妈!早上我很乖, 我每天自己穿制服、自己冲牛奶、自己烤面包, 还帮爸爸忙, 中午我去楼下张伯伯的小吃店吃米粉汤, 还切油豆腐……”

不知怎么的, 黄子云清了下鼻子, 再说话时声嗓变了腔:

“妈妈!我, 我想你, 好想好想你, 我不要上学, 我要跟你一起。妈妈!你为什么还不回家?你为什么还不回家?你在哪里?妈妈……”

在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时, 笔者在“真情实感上”启迪学生:⑴要上课了, 为什么还要给妈妈打电话?⑵“我很乖”表现在哪些方面?⑶为什么在与妈妈对话中强调“我很乖”?⑷“我不要上学”, 为什么?⑸这件事,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⑹为什么语言不多却能打动读者的心?这样, 学生在对一个个问题的议论中, 逐步明确到“写真事、抒真情”的重要性。

有位学生在习作《打电话》中写道:

星期天的上午, 我独自在家做作业。突然, 电话铃声响了。我漫不经心地拿起了话筒, 传来对方的声音:“你是王科长的家吗?请王科长接电话。”“真讨厌, 我不是科长, 而是学生……”说罢, 放下了话筒。

时近十点, 一道数学难题把我挡住了。于是, 我拨了同桌的宅电。电话通了, 传来的是老人的声音:“小姑娘, 大概是你打错了, 我们家没有谁在上小学……”原来, 我将电话号码的第8位的“6”按成“9”了。

我放下了话筒, 斜躺在沙发上。一只小猫出现在我面前:睁大圆圆的眼睛, 直愣愣地注视着我, 还发出了“猫———咪”的声音……

这里, 习作者真实地描叙了打电话的情景, 结尾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从而, 突破了写作中的程式化结尾的桎梏。可见, 结合课外阅读进行范文欣赏, 不仅能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结合优秀习作进行范文欣赏

连篇累牍的学生“优秀习作”, 有的确实文质兼美, 能起到范文引路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精选佳作, 让学生进行欣赏性阅读。这种方法, 既贴近学生生活, 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无论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 还是对于促进学生的知、情、意等心理体验, 都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 苏教版五年级 (下册) 习作训练之七: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 你肯定也有过无穷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 或是神秘的仙境, 或是动人的故事……将它们写下来, 一定能打动人 (题目自定) 。编者在设计习作训练时还特意安排了一段短文, 以供学生参考。笔者在作文指导中, 又提供了几篇相关的习作例文择其精彩语段, 让学生进行阅读与欣赏。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篇章, 明确到景物描写中的联想与想象能使语言增色添彩的道理。例:

夜, 是一位美丽的少女, 她在我的记忆里投下妩媚的倩影。月亮是她的脸, 一轻云是她的笑靥, 几颗星星是她的眼睛。夜光里传递着她的秋波, 轻风里饱蕴着她的柔情, 夜幕中叠印着她的风姿。我在她怀里陶醉了。

这里, 习作者从大处着眼, 小处落笔, 并展开了美妙的想象和联想, 用上生动贴切的比喻, 使恬静的画面添上了几许温情与灵气。这种结合优秀习作指导学生进行欣赏性阅读的方法, 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对于学生的写作将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半命题作文写作要领及范文例析 篇8

其结构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1.需补充前半部分:如《 我的梦想》;2.需补充后半部分:如《告别 》;3.需补充中间部分:如《走过 岁月》;4.需补充首尾部分:如《 ,别再让我 》。另外,还有补充正标题或副标题的。

半命题作文写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注意”三部分。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部分组成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在 中成长》(幸福、快乐、竞争、挫折),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如果不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词语,那么就会被视为离题,自然难逃厄运了。

2.找准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或词组)是试题中的重点,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么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寻找答案。如2009年福建卷作文题《这也是一种 》,题目中的“这”显然是关键词,它是指示代词,用具体事物替代“这”字,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财富、缺憾等。另一个关键词是“也”,“也”表示“同样”,暗示所写内容表象和实质有一定差异,但经过写作者独特的理解、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思想的升华,由懵懂到醒悟。再如作文题《我终于 》,有的考生对关键词“终于”两字视而不见,所写内容只有“终于”产生的结果而没有“终于”之前的歷程,这样就偏离了题意。

3.要补好文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易于写作。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易写的内容。如“我和 (小草、春天、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有时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想写”并“有话可写”的内容把文题填充完整。

(2)确定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同时考虑你所选的文体。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是写其他文体;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还是阐理抒情。如“珍惜拥有的 ”,文题适合于记叙、议论、书信、日记等各种文体,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某一种文体,补充文题时就应考虑选择适合文体的写作对象。如上题若写记叙文,可补充“母爱”“亲情”“友谊”等;若写议论文,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当然,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不能随心所欲,天马行空。

(3)符合语法和逻辑。即补充部分与给出部分要搭配得当,不能有语法错误,并且符合逻辑哲理。填充内容新也好,深也好,都要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不合逻辑。例如:《我明白了 》,此题要补充的应该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某人所说的话的意思,如“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这句名言的意思”是符合语法的,但如果补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语法了。又如《我第一次 》,若填上诸如“哭”“淘气”“做梦”之类的词语,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用作题目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

(4)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不注意“立意”的高远,往往填上一些消极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造成了无法掩饰的“硬伤”,使文章的品位大打折扣。如“ 的滋味”,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千古文章意为高”,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盲目标新立异,填上一些低级颓废的内容。

(5)避免雷同。由于受思维定式和学生阅历等限制,半命题作文极易出现补题雷同的现象。尤其是传统题材,补题雷同的现象几率很大,作文“撞车事故”频频发生。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 ”,极易雷同的补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一件事”等。写“当我面对 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涌现。因此,补充题目要知己知彼,力争求新求异,给人以鹤立鸡群之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维模式去补题,哪来“立异标新二月花”呢?

(6)严防假大空。像“走近 ”这样的题目,万不可把题目补充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这样的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文章势必空泛笼统,无病呻吟,很难令人动情。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细微化,贴近生活实际,做到“小而精”。例如上题补充为“走近姚明”“走近故宫”“走近诸葛亮”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写活名人、名胜、伟人对自己的深刻影响,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4.题目要有个性,有亮点。题好文一半。一个亮丽的标题,能一下子打动读者,使人顿生好感——这第一印象相当重要。标题要追求“眉清目秀”“眉目传情”,注意色彩的渲染,注意动态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还可以设置悬念,或用特殊句式吸引人的眼球。如“都是母爱惹的祸”“给自己找个‘对象’”(竞争对手)、“我想做个‘后进生’”等。

【真题演练】

请先将命题“最美不过 ”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最美不过你那微笑

一考生

最美不过你那微笑,如春天微风拂过的温柔,抚慰着自卑的心灵;最美不过你那微笑,像夏日阳光的绚烂,指引着迷途的羔羊;最美不过你那微笑,似秋日树叶的金黄,充实年轻的心;最美不过你那微笑,好比冬天雪花纷飞的轻盈,舞出美丽人生。

第一个你,名叫母亲。你用你的无私抚慰着受伤的心灵。有这样一对夫妇,结婚多年未得一子。或许是上天眷顾,让这位高龄妈妈生了一个女儿。这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但这些快乐却在母亲看到孩子的第一眼时便化为乌有——尽管女儿扑闪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朝妈妈笑,但这位母亲不得不接受的事实便是女儿只有一只耳朵。母亲是坚强的。她开始让女儿留长发,不时夸赞女儿美丽让她自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女儿天天处于自卑与忧郁之中。女儿整日郁郁寡欢,母亲用坚信的目光看着女儿,微微一笑说:“妈妈会帮你找到耳源的,一定!”故事的结果自然是女儿得到了耳源,变得完美。但有谁知道,从此母亲留起了长发;又有谁知道,那美丽的微笑背后藏有多少辛酸呢?

第二个你,名叫老师。你用你的睿智为迷途羔羊指明方向。有一个在网络里“沉醉不知归路”的男孩在网吧彻夜未归。身无分文,饥肠辘辘,却有家难回。“该怎么办呢?”他漫无目的地闲逛。当他看到路边有个乞丐时,突发“奇”想。他迅速跑回网吧向网管要了根粉笔,回到离乞丐不远的地方跪下,寫下“妈妈有病,爸爸残疾,自己需要钱上学”的谎言,想借此赚些“外快”好再回网吧“杀他个片甲不留”。虽然他穿戴整齐,但还是有好心人给钱。看着面前大小不一、越积越多的钱币,他暗喜:我可以先去饱餐一顿,然后再玩个尽兴。这时有人递上面包,饥饿的他毫不犹豫地拿起就啃。“慢点吃,喝口水。”平缓的语调却让男孩有种“不祥”的预感。抬头一看,果然是老师。他羞愧地低下头,但老师只是微微一笑便离去了。男孩顿悟,擦掉地上的字,昂首朝家的方向走去……

第三个你,名叫朋友。你用你的方式诠释真友情。在朋友为学习苦恼时,你会微笑着告诉他不要放弃;在朋友与父母赌气时,你会微笑着告诉他父母的用心良苦;在朋友沉迷网络时,你会微笑着提醒他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总之,是你——朋友,用微笑充实了他那空虚的心。

最后一个你,就是自己。记得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舞出属于自己的亮丽人生!

微笑吧,最美不过你那微笑!

上一篇:描写困难的排比句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