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圩小学国学经典实施方案(精选9篇)
谢圩小学国学经典实施方案 篇1
谢圩小学“国学经典进课堂”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提升学生传统文化修养,通过传统文化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文明典雅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社会文化发展趋势,决定在我校实施“国学经典进课堂”主题活动。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小学生的文化素 养与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开展经典诵读学习活动 和习练书法,使中小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把中 小学生培养成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怀传统 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三、活动的构想
“国学”内容博大精深、内容广泛。学校此次活动拟从“国学”丰富广泛的内容中选取适合学生接受,能联系现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逐渐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
根据学校实际,此次活动拟以“国学”中的《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论语》、《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孝经》等内容为核心内容,通过早读课、地方课程、综合实践课等适宜的课程中调剂,保证经典内容学习的时间,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并能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学习运用,形成良好品行。
四、活动组织机构
本次活动设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
组 长:刘传品
成 员:侯雪营 谢保图 谢传龄
工作小组:刘国会 黄志国 杜梅 崔培 谢传会
五、活动实施步骤
1、制订“国学”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
2、学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讨论活动方案,并修改完善,统一思想;
3、宣传动员,组织工作小组会,布置具体工作,在校教职工大会作广泛动员宣传;
4、制定“国学经典”学习范围;
5、国学经典进课堂具体实施;
6、国学经典进校园成果展。
六、活动实施具体内容
小学一、二年级:诵读《三字经》,古诗10首。
小学三年级:诵读《千字文》,古诗20首。
小学四年级:诵读《弟子规》古诗30首。
小学五年级:诵读《百家姓》,古诗30首。
小学六年级:诵读《孝经》,古诗40首。附:以上各级内容,按排的先后顺序背诵。
七、严格检查
学校将诵读经典纳入教学常规工作,诵读情况由教导处检查,每月每班要小结一次诵读情况。每班确定一名学生记录每节经典诵读课的诵读情况。学校每月考核一次诵读情况,主要通过查记录、询问、抽查学生诵读(查熟练程度)和背诵(是否背得)等形式进行检查考核。
八、诵读要求
1、各班应无条件完成年级段安排的诵读任务;
2、遵循尽早读、老实读、大量读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3、诵读形式灵活,方法多样;
4、经典诵读课以诵读为主,一般不做过深地讲解。
九、实行奖惩
1、定期开展各种展示活动,对诵读成绩优秀的班级及班主任、经典诵读课任课教师予以表彰奖励。
2、对认识不到位,消极对待经典诵读工作,影响学校或班级开展经典诵读,诵读成绩差的相应班主任、经典诵读课任课教师要予以批评教育,考核及各种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谢圩小学 2014年9月10日
谢圩小学“国学经典进课堂”
实施细则
谢圩小学
2014年9月10
日
谢圩小学国学经典实施方案 篇2
首先阅读国学经典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国学经典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 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从小学就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阅读, 不仅可以让小学生认同我国的传统文化, 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还可以使小学生从中获取历史、人文知识, 提高个人的修养, 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其次阅读国学经典可以使小学生从小修身养德, 立身做人。培养“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 而国学经典在教育层面上体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修身做人上。如孔子的仁爱思想、老子的敬畏自然、孟子的“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等圣贤的思想一直流传至今, 它们不仅仅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 也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 我国的中小学掀起了一阵阵“国学热”, 诸多学校针对阅读国学经典开设了校本课程、创立国学经典阅读角等等。然而纵观“国学热”的背后, 我们却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 国学经典阅读的数量增加了, 可是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本质上得到提高了吗?小学生在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文本的选择上都存在着一些局限, 学校应思考如何在本质上提高小学生的国学素养和语文素养。而作为教育者到底应该如何有效地帮助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本研究认为应将国学经典同小学教学有机地融合, 从选择国学经典中合适的阅读内容、明确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改进国学经典阅读的阅读方式、明确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实施办法这四个方面去努力。
一选择国学经典中合适的阅读内容
2015年3月, 本研究对小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小学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小学生不清楚何为国学经典, 在阅读书目的选择方式上有63%的小学生表示“根据封面选择”。近三分之一的家长表示只是根据网上的推荐来给孩子挑选阅读书目。在针对老师的问卷中有一道开放式问题——“在开展国学经典阅读的教学中有碰到何种困难”, 有很多老师提到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 如何选择和筛选合适的阅读书目很令他们苦恼。因此要想使小学生充分地、深入地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 必须从选择合适小学生阅读的经典篇目开始。
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首先要考虑到小学生所处的认知阶段、阅读能力以及语言学习水平, 在繁多的国学经典中, 最精华最具有价值的却不一定是最适合小学生读的。因此在篇目的选择上应该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编订, 由浅及深、循序渐进。本研究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学段的小学生制定了不同的国学经典阅读篇目, 并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低段一二年级的学生以阅读经典蒙书为主, 例如《三字经》和《弟子规》等, 它们兼具朗朗上口, 易于诵读的特点。在教学中应配以富有童趣的解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段学生可以选择《论语》《千字文》和《孟子》。高年级段可选择《大学》《中庸》, 引导他们将经典同实际相结合, 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与道理。
二明确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
调查研究发现, 针对“学校是否有具体的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实施方法或方案”这个问题, 大部分教师的回答是否定的。对于课程的基本目标、基本理念、教学模式等, 大部分教师都表示不清楚。“我也不清楚如何系统地教授学生阅读国学经典, 自己在国学上面的素养也十分有限, 所以课上也只是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对于国学课程的展开是迷茫的, 因此要使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真正地发挥作用, 在解决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制定一套可行的、有效的实施方案, 而第一步就是明确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低段年级学习内容是蒙学经典, 低年级段学生的文字理解、阅读能力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学目标应该以诵读和识字为主, 文化感悟、文义理解可作为其他教学目标。中段的小学生学习内容为《论语》《千字文》和《孟子》, 处于这个年级段的小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字基础和阅读能力, 在文义的理解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国学经典阅读的教学目标应在诵读、识字的基础上增设知识积累、理解文义和感悟文化。识字在这个阶段不再需要教师亲自教学, 而由学生自行完成。文义理解应该是教学重点, 但也不要求逐字逐句的深入剖析, 而是重在理解文章大意。感悟国学经典中的文化应由学生在诵读和理解文义的基础上自主进行, 而非教师刻意的行为。高年级段的学生通过积累在大脑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结构, 识字和诵读已经不需要再加强调。在此基础上国学经典的教学应该注重文义理解和文化感悟, 教学中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 深入挖掘文章背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三改进国学经典阅读的阅读方式
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在指导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时方法都比较呆板和形式。“我认为他们阅读国学经典之后会背诵就算完成目标了, 至于其他的目标我认为无法去衡量。”是的, 国学经典的学习离不开背诵, 但是过于强调“背诵”反而会使阅读变得呆板、枯燥, 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经典的阅读要深入浅出, 寓教于乐。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可以把《三字经》编成有旋律的儿歌, 还可以结合多媒体动画来讲授经典内容, 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演绎国学中的一些经典故事等。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国学经典, 教师更不应该只强调学生的背诵,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应该在学生阅读的时候加以点拨和引导, 让学生透过文字捕捉到国学经典作品中的情感魅力。
四明确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实施办法
调查发现有许多学校在实施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时候, 并没有一套系统的实施办法。“学校没有硬性规定什么时候开设课程, 课业紧张的时候几乎不会想到要去监督小学生进行阅读, 主要还是看他们的兴趣和自觉性。”没有系统的实施办法会使得课程开展效率低下。首先课程必须定时, 苏悦在其研究中曾提到“逐日咀嚼法”, 学生最好能每天都阅读国学经典, 在潜移默化中对其背后的意义、文化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因此, 学校必须安排每周一节阅读课程, 结合语文课和晨读进行名句诵读赏析等活动。总之, 每天保证有大约半小时时间来学习国学经典。每周一节的固定课, 可以用来复习或者举行经典阅读活动。其次, 必须要规定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本研究在小学实践的过程中, 根据小学生的现实情况制定了每日任务卡、每周任务清单以及学期反馈表 (由家长填写) 。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 教师的个人素养是国学经典阅读课程实施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要想使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真正发挥其陶冶情操、提升文学修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作用, 首先教师本人必须具有较高的国学专业知识素养, 这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根本前提。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重同学生的相互交流, 了解学生在国学经典阅读中的需求及困难, 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对话。除此之外, 国学经典中本就包含许多道德要求以及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教师的为人师表能成为学生国学学习的“助推器”。因此学校必须定时举行针对教师的培训会, 提高教师自身的国学素养, 探讨国学经典阅读课程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会上也可以请专业人员指导教师开展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等。
五结束语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者、贤者、仁者、勇者留给炎黄子孙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当我们面对只有我们民族才有的独特的、不可复制的精神资源, 我们必须怀着敬畏与谦卑的态度学习它、传承它, 发挥其恒久弥新的教育价值。 (2) 将国学经典阅读课程引入小学是必需的, 且是正确、合理的, 这是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让小学生更加愉快地阅读国学经典、理解国学经典、运用国学经典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虽在实践的基础上就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开发提出了选择国学经典中合适的阅读内容、制定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改进国学经典阅读的阅读方式、明确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实施办法四点可行的建议, 但仍未提出系统的国学经典课程的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 这是本次研究的不足也是未来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
摘要:国学经典承载了古代圣贤的思想与智慧, 蕴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近年来, 我国的小学刮起了阵阵国学经典阅读的风潮。本研究在调查与实践的基础上, 对小学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实证研究
注释
11 杜霞.国学经典的尺度与分寸[J].教育学报, 2012 (1)
谢圩小学国学经典实施方案 篇3
国学经典,内容博大精深,语言凝练、富有韵律、朗朗上口,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积淀了一个伟大民族的灵魂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国学经典诵读面临的主要问题
开展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推进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观念陈旧化。有人认为在各类考试中,经典诗文考得很少,有必要下这么大的气力去抓国学诵读吗?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是不是在复古,“开历史的倒车”?是不是又要培养一些书呆子、老学究?存在着经典诵读和教学生如何做人相脱节、两张皮的现象。
第二,诵读内容无序化。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到底让小学生诵读哪些内容、数量多少?有的学校把厚厚的经史子集著作原原本本地、一股脑地推到学生的面前,各个年级段读什么不清楚。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再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就会让学生不堪重负。
第三,指导策略单一化。经典文化博大精深,有的学校复制过去私塾学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机械、单调地诵背,学生囫囵吞枣。有的教师满堂问、满堂讲,教学方法陈旧。有的地方仅追求形式的东西,让学生穿着古代的服饰、模仿古人摇头晃脑地背书,美其名曰这就是开展国学教育。
精心选择经典诵读的内容
笔者认为国学经典诵读内容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所选篇目文质兼美、确属经典的原则 要精心遴选文质兼美的文章,剔除那些思想陈腐、语言枯燥、内容艰深的篇目,所选篇目要基本具备这样几个特征:
一是历经岁月淘洗,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为历代读者所喜爱,如《三字经》《千字文》,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是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传递着永恒的精神,给人以心灵的愉悦和审美的享受,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三是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脍炙人口,是语言表达的典范之作。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选篇目要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基本相适的原则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同的阶段安排相应的诵读内容。比如,小学低年级以诵读浅显的韵文、诗文为主,中年级以诵读经典诗文为主,高年级开始涉猎经典诗文名著章节。
遵循整体设计、照顾差异的原则 国学经典诵读要纳入学校的课程设置中,通过学校的力量来推进。作为一门校本课程,它的开发实践是学校的一项基本校策,是学校个性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各个年级、各个学科、各位师生,所以必须兼顾全体,以低起点、高规格、抓全面、促个性作为指针。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实际的学生层次性、差异性,对学生,强调面向全体,但也不能忽视由于受个人修养、禀赋、爱好制约而呈现的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给予不同的学生以不同要求,切勿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小学阶段经典诵读可选择以下内容:选编部分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诗词。每周向学生推荐一首,一学期26首,一学年就是52首,小学六年就能诵背312首古诗。选取传统蒙学教材中部分内容,如《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选取四书五经部分章节;选取老子、孙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的文章部分章节;选取二十四史中部分章句;其他国学经典作品,如四大名著,元曲等。
以教材为凭借,实施“1+x”诵读推荐模式
毋庸置疑,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是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凭借,在教师、家长、学生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如何将教材内容和经典诵读有机融合?“1+x”推荐模式是笔者探索的一个成熟的模式。
国学经典元素在语文教材中的呈现方式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经典诵读元素,以江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加以说明,有如下几种呈现方式。
直接呈现式 有些古诗词直接以“古诗x首”的方式呈现。第3课的课题是《古诗两首》,在课本的14-17页。第14页一个页面展现古诗《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第15页是一幅优美的画面,展示了古诗的意境,和诗意吻合。第16页诗和画面合在一起,全诗是《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画面描绘了牧童捕蝉的意境。第17页在田字格中列出三个生字骑、振、蝉,然后是四道课后题:朗读背诵课文;钢笔描红临写三个生字;说说两个诗句的意思;体会《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应当说,诗、画配合相得益彰,给人美的享受;课后习题紧扣课标,提示了两首诗的教学目标。
间接呈现式 一是以文包诗的方式呈现。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独有的课文形式。第25课是《黄鹤楼送别》,占据了课本128-141页。课文既有插图,又有文字。文字用较长的篇幅叙述了暮春三月,年轻的李白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有环境描写,有人物对话,文章结尾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然后是五道课后练习题。
二是以改编的方式呈现。课文第23课是《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施耐庵的《水浒传》有关回目改编的。课文改编成了白话文,用四页呈现,在128-131页,语体风格和原著差别很大,132页给出了五道课后题,最后是名著便览——《水浒传》的资料介绍。
nlc202309030629
三是在“单元练习”中呈现。第147-151页是练习7的“语文与生活”内容。与国学知识有关的是:背“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把你认识的古代名人填在朝代栏目中;钢笔字描红、书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水浒故事擂台赛》。可见,苏教版教材十分重视国学教育。
四是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呈现。教材的最后是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说名道姓”,共有三部分内容,分别是“你知道吗”“知识竞答”“有关姓名的习作”。第一题是读背《百家姓》中部分姓氏,第二题是国学知识判断,用符号表示,如:(4)《百家姓》把“赵”放在第一位,是表示对宋朝皇帝的尊重( ),(2)孔子姓孔,《三国演义》中的孔明也姓孔( )。
实施“1+x”诵读推荐模式 在“1+x”中,“1”是指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一首古诗词或一道练习题,“x”指一篇或多篇国学经典推荐篇目,“+”是指通过“1”带动“x”补充推荐诗文的学习,把“1”中学到的方法迁移到“x”中或带动“x”的学习。有如下几种形式,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为例说明:
第一,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词、一篇文言文带动一篇或多篇推荐古诗文的学习,如学完第3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所见》(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向学生推荐《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第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或由国学经典名著改编的白话文,带动一篇或多篇推荐古诗文的学习,第23课《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施耐庵的《水浒传》有关章节改编的,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找原著第八回读一读。
第三,语文教材中“单元练习”中的一道练习题、“综合性学习”中的一个题目,带动一篇或多篇推荐古诗文的学习,如练习1的第二题是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轮流背诵带风的诗句,看哪个组背得多”,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学生一定会学会很多与“风”有关的诗文。
第四,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普通的课文,带动一篇或多篇推荐古诗文的学习,如16课《黄山奇松》是一篇现代文,学完本课以后可以链接古人是怎样描写黄山奇松的,或背诵写松树的诗句。如学习《荷花》,就向学生推荐周敦颐的《爱莲说》,既作为一个扩展阅读,又作为经典诵读一个内容,一举两得。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隐珠小学)
小街小学国学经典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4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著,极富哲理与文学精华,是古圣先贤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珍贵财富。在义务教育阶段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有选择地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学校文化底蕴、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经校领导研究决定从本学期开始,系统地组织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进校园活动,为保证该活动的有序性、有效性和系统性,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以小学生为对象,以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国学经典为内容,通过诵读、理解和感悟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的价值,提升兴趣,增进素养,从而达到弘扬传统文化、健全人格、开发潜能、奠定文化底蕴的目的,为其成人成材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活动。
三、课程目标
第一,认识国学经典的价值。
第二,激发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第三,提高学生国学经典的素养。
——做一个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
四、具体内容
充分利用学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量诵读,将学生长期臵于诵读经典的氛围之中,使之受到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熏陶,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各年级学生在学好规定的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我校将征订国学教材,教师依据国学教参为指导授课。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册:《弟子规》
第二册:《三字经》
第三册:《千字文》
第四册:《笠翁对韵》(选)
• 第二学段:四书阶段(中年级)
第五册:《论语》(选)
第六册:《论语》(选)
第七册:《大学》(选)、《中庸》(选)
• 第一学段:蒙学阶段(低年级)
第八册:《孟子》(选)
• 第三学段:子、史、集阶段(高年级)
第九册:《老子》(选)
第十册:《庄子》(选)
第十一册:《史记》(选)、《资治通鉴》(选)
第十二册:《历代美文选》
五、基本原则
1、示范性原则:学校全体教职工都要学习国学经典,吸收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修养自身为本,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为学生树立榜样。
2、力行性原则:对《弟子规》的内容,重点落在师生“力行”,学习时要联系学校师生实际,对应弟子规内容,制定出品德、礼仪、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校规班规,师生共同遵守,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
3、自主性原则:学校根据本校实际自主安排学习计划,除统一读本外,至今广为传诵的古代诗词、散文名篇也可适量纳入计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诵读指定的篇目,要求正确朗读,熟读成诵,除弟子规外对其他经典内容不要求理解。但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读自 2
悟,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诵读更多的篇目,并给予相应的积极评价。
4、激励性原则:以鼓励、激励为主,承认学生在记忆、思维、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不搞“一刀切”,对学习经典确有困难的学生不做过高要求,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民族的传统文化。
六、小学国学经典课程教学实施
1、一堂国学课会有哪些教学环节 六个教学环节: ①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开门见山、生活情境、背景介绍、兴趣游戏)②课文新授
(展示学习内容和解决诵读)③理解感悟
(每有会意,不求甚解;有所领悟,有所体会;联系生活)④拓展延伸
(古代文化知识、古今中外文章,语文教材课文,思品课文)
⑤总结升华
⑥复习温故
2、一堂国学课采用的教学方法
1)诵读化。以朗读、背诵为主,理解为辅。
素读:本色地读、纯粹地读、不求甚解地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
方式:多种形式。范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PK读……
悟读:有感悟地读、用心地读、边读边思考。“心到”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悟读”三境界:
①“悟”文义,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
②“悟”含义,揣摩、品悟文章的内涵,领悟文章蕴含的哲理。
③“悟”今义,领悟国学对自己学习生活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2)情境化
源于人们“触景生情”的心理现象,通过情境的模拟和创设,意境的营造和烘托,引领学生身临其境,强化现场意识,将自己的身份主人公化,从而,在意会中领悟,在审美中陶冶,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感受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如:优美的古典音乐。气韵生动的国画,鲜活有趣的故事,具体实在的生活等创造情景。从而达到:兴趣——情趣——理趣——志趣
3)故事化:抓住天性,引入故事,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哲理。4)生活化: 就是国学教育生活化,让学生把学国学与学做人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以致用,躬身实践,使所学的内容化为自己思想和行为准则,从而在社会生活中立身处世。生活化是国学教学中最为生动和有意义的环节。国学无处不在,国学无处不用,这一“致用”的过程使国学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焕发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彰显出国学教育的活力。
七、基本方法五
我校开展国学经典进课堂,教学以诵读为主,多种形式结合,学习过程中教师适度讲解,注意引导学生自学自悟并身体力行。
1、每日一读。每天定时安排10—20分钟时间,进行经典的诵读、学习。
2、每周一课。各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课的时间。教学以语文教师为主。要求写简案。
3、师生同读。老师与学生同步诵读相同的内容。一是为学生做出表率,同读同悟,教学相长;二是为学生解疑释惑,扶助学生的学习,进一步增进师生关系。
4、适度讲解。学生以自学自悟为主,对文意和词句教师可适度讲解。教师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必要引导,对内容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典故可以进行简介,或指导学生查找、阅读相关资料。对经典读的正确、流利,直至成诵,即可视为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不作明确、具体的要求。
5、与其他活动相结合。与学习盘锦教育经验相结合。盘锦教育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学生品德教育的实施模式,国学经典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则充实了其内容,各学校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每日格言”、“一分钟记忆”、“一分钟演讲”等措施学习巩固,通过“班务承包”、“日清周结”等方式检查监督,使学习经典成为学校常规活动。
学习国学经典要融入学校其他德育活动中,要与读书、书法、绘画、歌咏、板报、校园剧、辩论、竞赛等多种学习形式结合起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切忌一成不变,枯燥乏味。
八、考核评定
1、对学生个体学习的成果评价:政教处要制定相关评价制度,通过比赛、验收国学对学生道德品质及良好行为习惯促进作用等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对各班级学习的成果评价:每学年政教处组织一次全面评估。另外每年组织一次“学习经典”比赛,通过诵读、演讲等活动激发师生学习的积极性。
九、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我校成立“国学经典进校园”领导小组:
组 长:夏昌富
副组长:刘琼芬 饶新明 刘宗权 岩 三 张勇光 成 员:陈国辉 徐国飞 罗宗旭 各完小校长及村小负责人 各完小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整合教学处德育处职能,吸纳班主任、语文教师为骨干,细化分工、落实责任,保证活动顺利实施。
2、课程保障
(1)各学校要将学习国学经典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课。
(2)利用早读课堂进行五分钟经典记忆。
3、教研保障
各学校要把学习国学经典作为校本教研的内容之一,组织教师对经典原著进行研究,对原文理解有歧义的的部分进行研究,对教法学法进行研究,以增强教师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和研究能力。
4、活动保障
学校要围绕学习国学经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经典的魅力;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学习经典”比赛,通过诵读、演讲等活动激发师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街小学
谢圩小学国学经典实施方案 篇5
活动实施方案
为传承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结合我校“儒雅教育”办学理念,特制定本学期国学经典进校园实施方案。
一、活动宗旨
(一)培育素养。通过学习、感悟优秀国学经典作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陶冶其性情,启迪其智慧,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
(二)提升素质。通过活动拓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内涵,感受汉语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升学习汉语文学的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活动内容
在学好规定的语文教材的基础上,通过阅读、书写、背诵等方式学习经典国学。一至三年级主要内容为《中华经典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四至六年级主要内容为《中华经典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论语》,并将《笠翁对韵》、《诗经》、《国学启蒙》、《孟子》、《对偶句》等作为推荐内容向学生传承灌输,增强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达到优秀国学内涵融入到学生的品德、礼仪、生活、学习各方面的目标。
三、实施办法
(一)创设儒雅校园文化,让经典育人“润物无声”。利用楼道、走廊文化布置、围墙宣传栏等平台,宣传儒家治学名言和儒家思想精髓为主的国学经典,利用校园文化长廊展示优秀学生的事迹、学生书画作品、学生国学经典读后感和手工制作成果,营造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氛围。同时,各班图书角正常开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二)携手课堂教学,让经典育人“潜移默化”。一是开展“儒雅班级”行动,设置“外表优雅、内涵博雅、谈吐文雅、气质高雅、举止典雅、风度弘雅”的校训以及传统文化思想的格言、《小学生行为规范》条幅,设计“班级图书角”、布置好班级“个性化主题墙”。二是美文欣赏融入语文教学,注重巧妙精准地运用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行美文欣赏,同时渗透接人待物、为人处事的生活习惯和人生哲理教育,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教材,感悟诗情,陶冶心灵,升华情感,从而达到塑造健全人格的教学目的。三是
(三)整合实践活动,让经典育人“无处不在”。由对经典国学的文本学习走向生活实践,发挥经典的育人功能,使经典国学转化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开展好开学初“诗情画意小诗集评比”、12月份“新年诗歌朗诵会”等一系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
(四)推进养成教育,让经典育人“生根开花”。以贯彻落实新颁发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为重点,结合金海伯爵小学儒雅教育办学理念,重视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和家庭共同督促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反复训练,养成在不同场合应具备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具体活动安排
(一)班级常规活动。
每天加强基本礼仪养成教育,每节课前3分钟全班诵读《中华经典诵读》;每大周开设两节写字课和四节阅读课,练习书法
和阅读经典读物;每大周定期开设两节以《中华经典诵读》、《中华经典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学阅读赏析课;每两周举办一期《为你读诗》活动;每个月举行一次国学经典实践比赛活动; 3至6年级学生要有一本阅读笔记摘抄本,五、六年级学生每期至少要写二篇经典书目读后感。
(二)全校参与活动。
9月份:(1)“儒雅课堂”启动;(2)诗情画意小诗集评比;(3)“儒雅教育”之“为你读诗”《老师,您辛苦了》;
(4)“雅致教室”评比。
10月份:(1)“诗情画意”儒雅走廊文化布置(2)青年教师国学赏析课比武;(3)拔河比赛;(4)为你读诗主题:我爱祖国妈妈、秋天。
11月份:(1)第一届“儒雅小伯爵”书法比赛、诗配画比赛;(2)为你读诗:主题唐诗吟诵、主题宋词吟诵;(3)“儒雅小伯爵”经典书目阅读读后感比赛。
12月份:(1)新年诗歌朗诵会(2)为你读诗主题:咏物诗吟诵、冬天(3)儒雅课堂成果考核、展示(4)、经典诵读考级。
(三)假期实践活动。寒假期间,结合春节,走亲访友,搜索人文、生活、风俗、礼仪等方面的实践活动。
1、强化领导。“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由校长肖欢同志亲自挂帅,教务处罗玉玲主抓,其他部门共同配合,严格执行各项活动安排,认真指导和督促活动的正常开展,务必使活动开展得顺利圆满。
2、常抓不懈。值日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扎实开展好每天的校园基本礼仪养成教育。每周定期的国学课,教师要认真备课,作好辅导讲解,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3、严格奖惩。将国学经典有关常规教学内容纳入教务处的教学常规管理中来,各项竞赛结果纳入期末考评。对活动组织开展有特色、有成效的班级及教师期末予以嘉奖,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谢圩小学国学经典实施方案 篇6
“国学经典诵读”各年级推荐诵读提纲
幼儿园阶段:
(一)国学经典:
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三)简要说明:
“三百千”及“人文成都专题”所选的诗文,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名胜联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让其实地地去走走、议议。.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童蒙须知》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对韵歌》
(二)古典诗词: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夏日绝句》、《望天门山》、《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魂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历史名人诗词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应当讲讲他们在文化上的成就,他们的一些动人的故事。比如,我们诵读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就可以讲讲有关的故事。
小学五六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弟子规》、注音版的《孝经》
有计划地完成《颜氏家训?风操第六》、《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二)古典诗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竹枝词》、《泊船瓜洲》、《望湖楼醉书》、《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赠花卿》、《示儿》、《石灰吟》、《竹石》、《过零丁洋》、《黄鹤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天净沙--秋思》、《渔歌子》、《独坐敬亭山》、《春望》、《别董大》、《竹里馆》、《春夜喜雨》、《乌衣巷》、《望岳》(杜甫)、《观书有感》(朱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满江红》、《如梦令》(李清照)、《念奴娇?赤壁怀古》、《关雎》(诗经)、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鹧鸪天?西都作【宋】朱敦儒、扬州慢?【宋】姜夔、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宋】文天祥“乾坤能大”、临江仙?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三四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孝经》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历史名人诗词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应当讲讲他们在文化上的成就,他们的一些动人的故事。
七年级(初中)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弟子规》、注释版的《颜氏家训》的“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四篇文本的诵读 有计划地诵读校订后的《论语》(上)
(二)古典诗词:
【龟虽寿】(曹操)【过故人庄】(孟浩然?唐)【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夜雨寄北】(李商隐?唐)【泊秦淮】(杜牧?唐)【浣溪沙】(晏殊?宋)、【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如梦令】(李清照?南宋)、【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山中杂诗】(吴均?南朝)、【竹里馆】(王维?唐)、【峨眉山月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唐)、【滁州西涧】(韦应物?唐)、【江南逢李龟年】(杜甫)、【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约客】(赵师秀?南宋)、【论诗】(赵翼?清)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颜氏家训》难度大,特别注意“口诵心惟”,教师可以适当讲解。诗词诵读仍以 “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历史名人短简诵读。
八年级(初中)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弟子规》、注释版的《颜氏家训》的“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生第十五、归心第十六”四篇文本的诵读 有计划地诵读校订后的《论语》(下)
(二)古典诗词:
【长歌行】(汉乐府)、【野望】(王绩?唐)、【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黄鹤楼】(崔颢?唐)、【送友人】(李白)、【秋词】(刘禹锡?唐)、【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浣溪沙】(苏轼?北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赠从弟】(刘桢?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无题】(李商隐?唐)、【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颜氏家训》难度大,特别注意“口诵心惟”,教师可以适当讲解。诗词诵读仍以 “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仍然关注成都历史名人短简诵读。
九年级(初中)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弟子规》、注释版的《道德经选》(见《中国新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有计划地诵读校订后的注音版《礼记选》
(二)古典诗词:
【观刈麦】(白居易?唐)、【月夜】(刘方平?唐)、【商山早行】(温庭筠)、【卜算子?咏梅】(陆游)、【破阵子】(晏殊?宋)、【浣溪沙】(苏轼)、【醉花阴】(李清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明)、【从军行】(杨炯?唐)、【月下独酌】(李白)
【羌村三首】(杜甫)、【登楼】(杜甫)、【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望月有感】(白居易)、【雁门太守行】(李贺?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别云间】(夏完淳?明)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谢圩小学国学经典实施方案 篇7
(一)研究的背景
1.国内经典,国外发热
台中师范大学教授王财贵博士独具慧眼,经过25年深入思考和10余年家庭小规模实验,于1994年1月在台湾正式公开向社会推广“儿童读经教育”,从1994年至今到中国内地和海外进行过上千场次的儿童读经演讲。在王教授的倾力推动下,全球掀起了读经热,台湾有上千万学生参与国学经典读经,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等有数家全日制的国学经典孔子学院,日本幼儿园小朋友会背论语,而国内只有300多万人参与暑假短期读经班,海外国家的国学经典热超过本土。国学经典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老祖宗的传统文化精华在国外颇受推崇,在国内却受冷遇,这对中国的软文化、国民素质乃至国基根底带来了严重影响。
2.经济腾飞,道德失落
圣贤著作是集道德和智慧精华于一体的文化宝典,历经几千年,由于其内涵丰富而历久不衰,今受冷遇致使国民道德失落,官员操守、职业道德、商业道德、平民素质日益低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国民道德却一落千丈,精神荒芜,杂草丛生;商业道德因失乐园而违规违法频现,职业道德因少有约束使贪污腐化常见。圣贤经典若束之高阁道德园地便会毒草蔓延!纵观中国古代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史,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实社会看重经济忽视道德,物质富有精神匮乏,致使违法犯罪触目惊心;然法制有限,若再不以圣贤教诲洗涤道德诟病,使青少年得以健康成长,国基未来便岌岌可危!
3.国粹精华阻于应试
国学精粹在国外被弘扬光大,在本土却行走在校园之外的小径上,只有单篇古典名著穿插在大中小学的教材中。圣贤之书传统教材在应试教育的门槛前踯躅不前。且不说国粹在开启心智、怡养性情方面对人终身受益,就是在夯实语文功底等其他方面的综合人文涵养的提升,也是其他教材望尘莫及的。教育最高境界不是用圣贤教出圣贤,而是平民也能教出圣贤,平民若用圣贤之书也必能教出圣贤之才,孔孟便是最好的例证。学生若能在小学阶段系统掌握国学古文,其文学厚度足以涵盖初高中大学乃至人的一生;现在中小学课内课外家教辅导雪片似的练习纸,其所获成效不足国粹滴水,结果只是苦了学生、穷了家长、富了家教!学生在这么美好的青春年华宝贵时间里,却似机器一般日日做着零零碎碎的文字数字游戏,日久便人情冷漠、不善感恩,只学得身心俱疲、羸弱多病,体力、意志力都不堪一击,这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无异于自戕!应试教育牵制了教师绑住了学生。学校和教师若不能慧眼识珠大胆创新,便难以挣脱应试教育的桎梏!
4.短期读经利弊参半
目前国内暑(寒)假儿童短期读经培训班比较普遍。培训时间两周左右,最多一月。集中时段读经培训,利在专一:集中精力心无旁骛一门心思,速学速记;弊在枯燥:整日读经枯燥乏味,犹如老学究,虽有学问却少创新活力。小学生天性活泼,犹喜自然亲近动物。终日闭门读经成人亦会乏味生厌,何况缺少定力的小学生。短期读经不具计划性和系统性,缺乏连贯性,不利于知识衔接和积累,已学知识缺乏运用空间。就读经效果而言,最好是有计划地系统地日日定时定量,100字左右为宜,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内容及定量应考虑学生可以接受并完成。
在上述背景下展开研究,将国学经典引入小学全日制日常教学中,凸显出本研究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1)聆听圣贤教诲,提升国民素质。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营养却很贫乏,尤其近十年贪官不绝,商人昧心,市民庸俗,国民素质道德修养整体滑坡,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道德水准不能同日而语。如何拯救失却精神灵魂的国民,如何让我们的青少年在诗书氤氲的礼仪之邦健康成长?惟有国学,惟有国粹,惟有聆听圣贤教诲!物质丰富不失精神营养,硬件先进软件也优秀,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胜出国际,坚如磐石。
(2)积累圣贤经验,丰富专业内涵。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有博大的爱心,其次要具备高超的育人技巧和深厚的专业内涵。身临一线的教师确实非常辛苦,小学教师周课时多,日均三节,学生小,每天轱辘似的转,还有让人产生巨大心理压力的各种比赛、公开课、论文课题和博客,教师疲惫不堪,身体透支,健康堪忧。初高中的升学考压力也让教师喘息不得。如能少些各种可有可无的比赛和论文课题,使语文教师能有时间和精力潜心于圣贤经典的学习研究,不断丰富厚实自己的专业内涵,当其积累到一定厚度,育人技术、处理教材的水平和把握教材重点的能力便可居高临下轻松获得,所谓厚积薄发是也;因自身内涵功底不深,教师育人尤其教书就会倍感吃力且效益不佳,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捷径。
(3)定位圣贤标杆,培育创新能人。如果学生的学习也算是一个行业,那么各行各业最苦的便是学生和教师。早上六点起床,晚上要完成机械重复的抄写和各种各样的练习。学校减负了,学生下午四点左右一定要离校了,家长却担心了,于是花样频出的家教应运而生,有离校了的作业辅导班,有双休日的提高班,家长看别人的孩子去了,自己的孩子不能落后,于是都蜂拥而去,无知的家长真正苦了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家教效果如何姑且不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已被严重扭曲。如果能购一台国学听读机,家长即便是文盲,只要能让你的孩子每晚听读记诵一段经典国学,日积月累,你的孩子便能成为具有圣贤品德和智慧的能人,也省却了家长许多苍白无力的空洞说教和财力精力,让孩子从圣贤语录中自醒自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提炼,这是经过几千年中华文明证明了的最有效的教书育人的方法!只有在小学打下厚实的国学基础,再辅以现代的科学知识和自由思想,才能造就出国内国际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国内关于同类研究的综述
(1)国内同类课题研究以暑(寒)假短期读经班为主。如浙江孔子学院读经学校、北京在谦学堂等;也有个别以国学经典为特色的全日制学校,如浙江丽水遂昌王财贵经典学校;也有为数较多的地市级暑期读经班,如济南、南京、北京、宁波;具有个人盈利色彩的暑期私人读经班,如北京君谦学堂、玉城公园读经班等。期间也有具有一定学识和见识的父母教子读经,也是个案而言。
(2)应试教育的重压使教师难以钟情经典启蒙。许多公立学校自身有一定国学功底的语文教师在早自修都安排了一定篇目的国学背诵,但终因考试竞争压力不能在教学内容及读经时间上彻底放开,早自修能够安排《三字经》《弟子规》《千家诗》的教师还是具有一定胆识的,课堂教学还是以教材为中心,学校课内外经典篇目阅读只是少量延伸,对于恢宏磅礴的国学经典来说终究是杯水车薪。
综上所述,儿童读经班虽名目繁多、形式各异,但短期居多终有不足。寒暑假短期研究成效显微,学校定量研究裹足不前,家庭研究大多随心所欲。博大精深的国粹经典,应该具有一定规模的长期系统的学习计划,从幼儿园或小学开始启蒙,循序渐进安排教材,在开启心智孕育智慧的同时,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人文道德情操,为培养未来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研究儿童读经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每日读经量,教师首先要备课熟悉经典教学内容。二是研究儿童读经方法,以王财贵教授《简易三百读经法》为蓝本,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变通。三是研究教师读经教学所积累的材料,提炼研究成果或经验教训。
1. 小学生各年级读经内容安排
第一阶段学习内容(幼儿启蒙):一年级《弟子规》《三字经》,二年级《千字文》《孝弟三百千》;第二阶段学习内容(开启智慧):三年级《论语》《孟子》《老子》,四年级《庄子》《易经》《诗经》;第三阶段学习内容(厚实底蕴):五年级《唐诗三百首》《书礼春秋选》,六年级《古文选》《诗歌词曲选》。
2. 儿童读经教法研究
一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基本遵循王教授《简易三百读经法》,就是“每天一百字,读一百遍,每人一百分”。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根据研究对象不同情况实施变通。读经不同于一般知识的学习,读经重在了解,更重在接触熟悉,只要多读,自有浸润,自有感发,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也。但是就目前阅读对象小学生来说,机械重复阅读100遍,儿童会因枯燥而厌倦,因教法缺乏新意而不能持久,因此我们的研究重点是如何遵循儿童的记忆和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来安排阅读时间、阅读量、阅读内容。二是遵循儿童记忆及心理发展规律。12岁前是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王教授的理论是,在儿童12岁前,将大量系统的国学经典从幼儿启蒙开始,系统地有计划地逐步储存在大脑里,根据儿童记忆及心理发展规律,每天二三十分钟,不要求讲解强记,只需反复朗读100遍便可记住。就这样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到儿童长大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时,这些储存的记忆之精华便会如春草苏醒自然理解。王教授以他25年的思考和20年的实践证明了这个研究的可行性和成效。
3. 教师同步跟踪研究
及时记录学生阅读、识记、巩固(遗忘)等不同情况及相应措施和经验,汇编儿童读经点滴成果。
四、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其一,课题自身魅力。古代经典是我国传统教育文化精华,自古代代承传,自清末沉寂百年后全球掀起了读经热,体现了经典文化恒久的魅力。研究有据可依,理论依据充足。其二,前人经验可鉴。有台湾王财贵教授积25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作为支撑,使本研究根基厚实。王教授的《简易三百读经法》已使全球几千万读经儿童受惠,有法可学,研究可操作性强。其三,记忆年龄最佳。12岁前是儿童记忆的最佳黄金时间。汉代刘向在《说苑·建本篇》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若少而好学一生都会阳光普照。从记忆效果来说,少年的记忆如刻在石头上,中年的记忆如刻在沙滩上,老年的记忆如刻在水面上。少时的记忆终生不忘,在最佳的记忆年龄储存一生受益的东西,一辈子享用不尽受益不尽,这是最大的智力和财富的投资。其四,教学时间充裕。只要充分利用“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早自学,教师精心备课,精简内容只讲重点,完全有可能节省三分之一的教学时间在课尾温习巩固早读内容,不需要另外安排实验时间和实验教师。若能巩固每天100字的记忆,学生在校学习的收获将比不读经的学生多几十倍,六年坚持下来自然成才了。其五,无需硬件设备,只要具备人手一册教材,有听读机更好。无需任何高级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场地,设备简易,研究便利,可行性强,应用范围广。
摘要:国学经典乃国之瑰宝,沉寂百年复起台湾蔚于世界,国内研究却寥若晨星,又国民素质低下、职业操守失德,学生苦于应试、低能羸弱、内心冷漠,凡此种种,在课内引入国学系统阅读意义非凡,若坚持不懈必受益终生惠及家庭社稷。
谢圩小学国学经典实施方案 篇8
【关键词】国学经典教育;班主任工作;“读·悟”法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经典教育中,如何将学生、老师从繁琐的、重复的、无意义的机械背诵解放出来?我认为可以利用班主任工作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琐碎时间,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老师的感悟和点拨,让每一次的经典学习变得精彩无限,让每一次的诵读变得趣味无穷,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一、课前涉猎节奏鲜明的经典内容
语文老师担任班主任,往往还要任教思想品德、综合实践课等,这样下来一天在班级里总有2-3节课。小学的学生比较好动,如果在课前没有合适的管理,往往预备铃响才慢慢悠悠进入教室,这样算下来一天全班学生白白浪费了差不多有7、8分钟了。如果在课前让小班长能带着全班背诵一些节奏鲜明的经典内容,那么能有效管理好课前的纪律,学生也比较容易安静下来准备上课。
可以写一些节奏鲜明的经典内容在黑板的角落,课前3分钟可以让小班长带读。比如一二年级可以学习《成语接龙》;三四年级可以学古诗;五六年级可以学对联。
二、课间巩固德育相关的经典内容
小学生学习的耐性不高,课堂上很多老师都会通过“请坐好我坐好”、“一二三,坐端正”等口诀来维持纪律。其实当孩子们对坐姿、纪律已经有明确的认识后,我们完全换一种口诀维持纪律。
这时老师可以把口诀换为:“过则勿惮改”“君子不重则不威”“门前栽果树,塘里养鱼虾”“狗尾草鸡冠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这些学习过的有节奏的、切合当时需要的经典内容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孩子们也自然知道应该要坐得端正了,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经典内容。
如果在对口诀过程中,老师能适时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点评,不仅有利于孩子们学习经典,还会带来学生思想的转变。比如读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老师趁机说“西湖就像美女西施,化不化妆都能美丽动人。就像我们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我们都要学着看到别人的优点。”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很自然就教给了每一个孩子自信、宽容等优秀品质。
三、早午读点拨诵读经典
学生在早午读诵读经典时,老师和学生一起诵读,享受经典文字之美,学生也会受到感染。当发现学生有些懒散时,老师还可以抓住诵读内容的中心句、中心词趁机点拨,再次激趣,激发学习高潮。如读到李清照《如梦令》时,可以故意反复读“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并且还可以变成白话文读“你知道吗?你知道吗?雨过之后,不是海棠依旧,而该是──”,让学生回答,让学生对诗词意思有整体把握,提高诵读背诵的兴趣。
四、上课时间采用多样读、悟方法
近年来,盈彩美居小学开展了“悟读法”小课题研究,总结出多种“悟”的方法,并已运用到课堂,“悟”的引入可以培养学生好问爱学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自信心。
节奏可以表达情感,声调可以传递内容。在学生诵读、吟诵经典时,我们可以引入一点“悟”的内容,让吟诵变得更加有意义。如学习《满江红》时,学生在吟诵时,词中不少入声字、仄声字,要求读得短促。在初步吟诵后,可以就岳飞抗金的故事讲一两句,让学生对岳飞报国无门、慷慨悲壮的情感有初步感知。在后来的吟诵时,学生在平仄的音调长短的急剧变化,就更能感受到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操,也很自然就能背出全首词。
五、利用班、队会渗透经典
班主任在班、队会工作中,一样可以渗透经典教育。在召开班、队会前,我们可以查找一下与当时主题相关的经典内容,也可以回忆学过的相关内容,可以通过先和学生诵读、背诵,然后引出要讲的内容。
如班会课上,如果要提倡孩子们遵守学校纪律,要求男生不打架不冲动,可以先和孩子们一起背《论语》中“君子不重则不威”,然后引出作为一个谦谦君子要想提高自己的威信,就要庄重、稳重,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打架不冲动。又如要孩子尊敬父母,可以先背“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告诉孩子们,如果不从心底里尊敬父母,连禽兽都不如。想引导他们学会坚强,可以背“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希望他们相互监督,正确对待网络和电视,就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
如果我们在班队会上能长期坚持这样做,我们会发现孩子们讲话也学会了引经据典,甚至能提高不少孩子的领悟能力。
中华经典不仅指我国古代中国文化精华,也指近代、现代、当代中国文化精华,语文学科来源于这片沃土,德育根基于其中的精神内涵,“读·悟”可以让这三者水乳交融,长期坚持“读·悟”方法开展经典教育工作,一定会收到双向丰收、相得益彰的回馈,不仅促进经典教育工作,也会为班主任工作、语文学科教学助力。虽然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平时的工作已经很繁复,但只要我们工作方法上的略微改进和变化,完全可以既简化我们的工作,又为孩子们的成长拓展出更宽广的空间,更人文的环境。
作者简介:李纬,女,汉族,暨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2010级毕业生,现任职于广州市天河区盈彩美居小学。
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篇9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小学阶段是学生发育成长的黄金阶段,是记忆的最佳时期,是人格培养、知识增长的重要时期。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的同时,自觉地承担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美好家园,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2.具体目标:
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③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④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⑤通过每周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参加人员
二年级语文老师、教导主任、所有参加国学班的二年级学生
四、诵读内容
主要诵读内容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同时配以《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国学读本,对学生原则上要求记忆为主、理解为辅,不强求理解。经典诵读的活动原则: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读,终身受益。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
1.保证诵读时间。每天课前、午间诵读形成为诵读时间,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形成常规,天天坚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每班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每位学生建立一本经典诵读集锦的专用小册子,抄写自己喜欢的古诗文;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各班班主任制定本班诵读计划,在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诵读活动,采取学生集体背与单独背、必背篇目与自选篇目背诵相结合,可以举行班级诵读“小小擂台赛”、“古诗文知识竞答”、“班级诵读比赛”、“诵读表演唱”、“师生对诗”等等小型而多样的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诵读积极性。
定期举行诵读擂台赛,评选 “诵读大王”、“诵读能手”,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4.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5.利用家访向家长介绍诵读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效,请家长配合督促指导,同时也请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榜样。
三、要注意的问题
1.经典诵读当遵循整体识读原则。不急于要求学生背下来,熟读成诵最好;不要求默写。
2.古诗文背诵应遵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原则,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应发挥主导作用并跟上相应的督促检查。各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应统筹协调,齐抓共管,保证活动的扎实有序开展。语文教师要努力探究古诗文背诵的方法和教学策略,并坚持与学生一同背诵推荐篇目。
四、内容诵读安排
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第11、12周)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则 弟(第13周)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第14、15周)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第16、17周)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 爱 众(第18、19周)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 仁(第20周)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第20周)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穿插古诗朗诵篇目:
《春晓》
《 登鹳雀楼 》
《望庐山瀑布》 《 悯农》《 静夜思 《 古朗月行》
《小池》
《 江雪》
《村居》
【谢圩小学国学经典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谢圩小学洒扫应对活动总结07-10
闫庄小学国学经典进校园实施计划07-13
小学二年级国学经典08-28
水坝小学牵手国学经典文化07-09
小学生写国学经典作文08-31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研究11-27
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10-09
鲁家沟中心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