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有感(精选8篇)
五四青年节有感 篇1
用青春拥抱时代,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青年节有感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换起民族的觉醒-------唱着共青团的团歌,我们迎来了五四青年节!同样的一天,我们的革命先烈们用青春和热血开启划时代意义的一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如何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好自己?
一、坚定信心持之以恒
来到迪康长江工作已经一年了,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开始,我便担任了部门的文件管理员,通过注射剂gmp的认证,我接触了大量的信息,对药物从原辅料到中间品,在到成品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对大容量,小容量,水针的生产工艺有了一定的认识!越是了解,越是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最初对药品产生兴趣,是北京卫视举报的一档保健养生节目养生堂,在这里我了解到疾病与健康的关系,于是我抱着悻悻然的心情来到迪康长江!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连大门都没有摸到!曾经彷徨和迷茫是不是找错了方向!。
学习是一件痛苦和漫长的事情,很多人努力了一辈子才获得一点点的成就,张志新说过:只有在斗争中无所畏惧,才能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把自己雕塑成器。我们需要的是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心。
二、做好职业规划
在制药公司上班,考取执业药师证是通往医药大门的一个有效通行证。老师傅经常告诉我们:年轻人要多看、多听、多学,要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念。有决心,并不代表着成功。方向对了,事情也就成功了一半!我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多向老师傅学习生产工艺和制药流程,人生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三加强提升自身修养和素质
素质和修养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比如说别人帮你倒水的时候,用手扶一扶;别人直视你的时候,假装看不到;给人递水递饭的时候要双手;最后一个进门要记得随手关门等等。这些生活中的细节不同程度上融恰了我们的人际关系。素质和修养就是这样,无时无刻不在生活当中出现。他们给了我们尊严,给了我们幸福,让我们变得与他人更好的相处。
我们是千千万万青年中的一员,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秉承着五四的精神,永远探索,勇于创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历史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五四青年节有感 篇2
关键词:《伤逝》,青年知识分子,困境
在《彷徨》中,除《伤逝》外,另有一篇写五四时期所谓“新”恋爱婚姻的小说,即《幸福的家庭》。《伤逝》(以下简称《伤》)与《幸福的家庭》(以下简称《幸》)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幸福的家庭》是鲁迅先生“模仿”许钦文《理想的伴侣》(以下简称《理》)的写法而创作的。或者如许钦文所说,《理》是鲁迅先生写《幸》的动机。在这里暂且不论《理》与《幸》在艺术高度上的差距,只是想结合《理》和《幸》来更深入地理解《伤》。
我认为《伤》所要表明的是青年知识分子之困境。而这个困境具有多重性。第一重,即恋爱婚姻之困境。这也是《伤》中表露得最明显的一重。《理》中颇具东方朔风的赵元元君曾说:“这样一个少年男子,竟不知道瞧瞧专谈妇女的杂志。”从中,可看出当时许多青年对恋爱婚姻主题的关注。而其后,赵元元君提出的所谓“理想的伴侣”的三个条件,虽然夸张,但还是可以看出当时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
“讨老婆原是为娱乐,不会唱好听的歌,就是娱乐品的缺点。既是理想的娱乐品,难道可以有缺点?所以需会唱歌。”赵元元君的这一条件中,“伴侣”之概念已被换成了“娱乐品”。在《伤》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时光过得真快,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已经满一年了”。“寂静”和“空虚”是《伤》的主题之一,也是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爱情成了摆脱空虚、寂静的一件工具,也是一件娱乐品。这有其无奈处,也有其残忍处。当热恋逝去,爱情不再使人热血沸腾,生活堕至琐事之中时,空虚与寂静又回来了,爱情已然失去了其作为“娱乐品”的功用,这时,双方该何去何从呢?
《幸》与《伤》是鲁迅所设立的恋爱婚姻的两种结局,两种可能性。《幸》中“他”选择了不坦言爱的逝去,继续共同生活,结局是生活拮据,每日为柴米油盐而精打细算。什么浪漫情怀、远大抱负都消失殆尽了。而我们可以想象,若涓生不对子君坦白说出已经不爱,继续维持这段感情,最后子君也是要如《幸》中的“她”一样变得“阴凄凄”的。试看从子君和涓生开始同居到涓生向子君坦白之前这段时间,涓生眼中子君心情神态的变化:活泼——不快活、装作勉强的笑容——有点凄然——很见得凄然——很不高兴——颓唐、似乎常觉得凄苦和无聊——凄惨——凄惨+冰冷——忧疑——怨色。从这条线索来看,子君会变得“阴凄凄”是极有可能,甚而可说是无可避免的。鲁迅对这种无可避免有着清醒的认识。《幸》中“他”看到女儿通红的嘴唇与其母亲是这样相像,而后喃喃自语道:“嘴唇……恐怕将来也就是五五二十五,九九八十一……而且两只眼睛阴凄凄的……”因其无可避免,这“阴凄凄”的眼睛就更显绝望而令人恐惧。
在《伤》中涓生坦白了,以为“新的生路横在前面”,最后却只得到子君的死讯,徒留下一身的寂静、空虚和悔恨、悲哀。不坦诚痛苦,坦诚了还是痛苦。这两种选择却走向了同一个绝望的目的地,而且眼前似乎除这两条路外已无路可走。涓生因为内心的负疚感,甚至可说是更绝望。
在恋爱的失败中,起重要作用的除男性以外,便是那些“半解放女性”1了。赵元元君说:“(理想的伴侣)须完全是新式的,或者索性完全是旧式的,半新半旧的最难对付……”所谓“半新半旧的”女性即“半解放女性”。《幸》中“她听得他说决计反抗一切阻碍,为她牺牲的时候,也就是这样笑迷迷的挂着眼泪对他看”。子君说:“我是我自己的,她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她们似乎已经觉醒,要求冲破封建世俗的枷锁,但却并未真正解放。同居或结婚后,依然只是做个传统女人,“每日‘川流不息’的吃饭”,为几只小油鸡和官太太斗。这固然是为生活所迫,然而不难看出她们身上已全无新女性的朝气、抱负、勇气。书架旁的A形白菜堆、书案上盛香油的瓶子和醋碟显得“他”的“醉了”与涓生的“狂喜”显得是如此可笑而悲哀。
不抗争痛苦,抗争了还是痛苦。这两段感情都是自由恋爱的结果,也都经过了一定的抗争,结局却都不尽如人意。我认为这恰恰与“娜拉出走”异曲同工。娜拉出走后只有两种结局,要么回来,要么堕落。这与婚姻的两种结局具有奇妙的对应性。《幸》与《伤》中的婚姻都是自由恋爱,都是对封建家庭的叛离和出走。而《幸》中的生活便相当于“堕落”,精神之庸庸碌碌,精神之“堕落”。而《伤》中子君最后还是回去了,即结束了叛离,这便相当于娜拉之“回去”。子君最后死去了,而我们也可以想象娜拉回去后的结局。鲁迅对婚姻和女子解放的看法在他的许多文本里都是相互贯通的。这些文章相互验证,互相补充。只有将《伤》与《幸》和与《伤》有关联的《理》放在一起看,并注意到主人公们都努力地抗争过才能理解鲁迅的强烈苦闷感,也才能真正地理解这一困境的强烈的悲剧性。
第二重,青年知识分子之清高与生存之艰难这对悖论所造成的困境。赵元元君说,理想的伴侣需有钱,“至于有钱,当然是要她的父亲有钱。嫁资田、压箱钱当然是要她的父亲给她的。可怜我们中国有钱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这层恐怕非从督军、巡阅使的女儿们着想不可了。我并不是甘为军阀的女婿,只是要有钱的老婆,请你不要误会”。从这段话里,可看出青年知识分子的清高与对金钱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当时许多青年知识分子都生活困顿,只能“卖文”为生。而卖文也是他们可以接受的清高的生活方式之一。然而卖文得来的钱总是少的,且不一定“每投必中”。“他”为生计所迫,绞尽脑汁欲做出篇文章来,鉴于当时青年大都关心恋爱、婚姻之类的话题,就欲写一篇名为《幸福的家庭》的文章。讽刺之处在于其所谓“幸福的家庭”恰是其现实家庭的反面。见白菜堆于书架旁,便想“幸福的家庭的房子要宽绰……”这种“画饼充饥”显得极具讽刺性。文章一开始“他”就说:“……做不做全由自己的便;那作品,像太阳的光一样,从无量的光源中涌出来,不像石火,用铁和石敲出来,这才是真艺术。那作者,也才是真的艺术家——而我……这算是什么……”这段话写出了无数文人的渴望和无奈。(许钦文先生曾作《卖文六十年志感》作为其小说选的序,其中便言及了卖文的许多辛酸和无奈。)
涓生原在局里工作,被辞退后也是欲卖文为生。而他的被解雇则是在他的意料之中,“这在会馆里时,我早已料到了;那雪花膏便是局长的儿子的赌友,一定要添些谣言,设法报告的。到现在才发生效验,已经要是很晚的了。”已经知道自己这段恋爱于自己的工作有害,但涓生并未因此放弃它,足见其于流俗之不妥协。而若非清高,不屑与雪花膏之流相交,涓生应不至于被辞退。在被辞退后,涓生想:“现在总算脱出这牢笼了,我从此要在新的开阔的天空中翱翔,趁我还未忘却了我的翅子的扇动。”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涓生此时的心态还是很乐观的,充满了抱负,并欲展翅高飞的。而与涓生相较,“他”显得更庸庸碌碌。
或贫穷或为“军阀之女婿或走狗”,那时的涓生还未意识到他将面临这个选择。然而,拜访旧友时,他“在骨髓中却觉得寒洌”。那个所谓的世交也冷落他,连门房都看不起他。他“被周围所排挤”。这个世界似乎将那些原本热血满怀的青年知识分子逼进了死胡同。最后,涓生还是放弃了他的清高、他的傲气,他迷失了,为着“新的生路”“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
而我们是否可以说,涓生将会成为第二个“他”呢?而“他”以前是不是也恰如以前的涓生般清高,或许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呢?
第三重,心灵困境。涓生仗着子君逃出这寂静、空虚,可随着恋爱的失败,涓生重新陷入了空虚与寂静中。这寂静是“死的寂静”,因为没有“新的东西”的到来,因为没有希望可以期待。这是一个腐烂的社会、再无可期待的社会所带来的空虚、寂静。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安宁和幸福”短暂、经不起考验,且终究要幻灭。而我认为不仅涓生感到空虚、寂静,子君亦然。“半解放女性”虽说并未完全觉醒,但她们是听到过呼喊的。她们的眼睛还是半闭着的,但可以看见些许铁屋子的影子了。她们明白这个社会正风雨飘摇,在时代的浪潮中不她们知道要漂向何处。且子君背弃了家族,与涓生同居,作为一个女子,其内心的惶惑、不确定和空虚是可想而知的。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子君养小油鸡、阿随是因为在迈出了同居这一步后,她已丧失了她的大部分勇气,她明白她已经无法把握住自己的人生了。她的人生掌握在涓生的手里,若涓生抛弃了她,她是绝不能在自己的家再安然生活的。她已经只能“随波”,只能“随他”了。而这也就是她为叭儿狗取名为“阿随”的原因。她已经无法把握自己的人生了,所以她希望自己至少还可以把握住其他的、与之相比要微不足道得多的东西来填补空虚、惶惑,如小油鸡、阿随。而当她发现自己连它们的命运都无法掌握时,她的空虚、不安到达了顶峰。而后加之涓生的“抛弃”,其死亡(很可能是自杀)已成为必然会奏响的哀歌。
《伤》和《幸》是鲁迅唯一的两篇有关恋爱婚姻的小说。《伤》更是先生最好的小说之一,并不长的一篇小说却精辟犀利地写出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的困境,使人读了之后,在无奈、痛惜之余,更激发人们去思考,“这悲剧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难道就没有办法避免吗”,并因此想到是这个社会不容许“恋爱”、不容许“幸福”,接而欲奋起改造这社会。我想,这也就是鲁迅先生写这篇小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鲁迅著, 林贤治编注.鲁迅小说全编[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五四运动与青年节 篇3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举行了所谓的“和平会议”(1919年1月—6月)。参加者有英、法、美、日、意等27个战胜国,中国政府作为战胜国,派出由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向和会提出撤退外国军队、巡警,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等7项正义要求。在中国留欧学生和国内人民的压力下,中国代表团随之又提出废除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项特权等要求。会议被英、法、美三国操纵,经过激烈争吵,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和会最高会议拒绝了中国政府的正当要求,并在《凡尔赛和约》中,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交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消息传到国内,举国愤慨。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学校3000多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挠到天安门前集会演讲,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签字”等口号,一致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交通总长(中日关于“二十一条”谈判代表)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然后举行示威游行,散发传单,游行队伍向东交民巷进发,遭到外国使馆巡捕的阻拦后,愤怒的学生转而直奔东城赵家楼胡同,冲入曹宅,找曹汝霖问罪,曹汝霖见势不妙,急忙躲藏起来。来不及躲藏的章宗祥被学生捉住痛打一顿,学生们群情激愤,放火烧了曹宅。北洋军阀出动大批军警镇压学生运动,逮捕了大批游行和演讲的学生,北京大中学校的学生为此举行全市总罢课,通电全国各方请求支援。
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迅速扩大。上海、天津、长沙、广州等城市纷纷举行罢课、演讲和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侨也展开了爱国活动。北京政府被迫于1919年5月7日释放被捕学生,但又下达镇压学生运动的命令。1919年6月3日北京各校学生分组出发到街头演讲;1919年6月4日北京各校出动更多的学生进行宣传活动,两天内竟有近千名学生遭到逮捕,从而激起了全国人民更大的愤怒。这场爱国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群众。特别是上海工人从1919年6月5日起有六七万人加入到罢工行列,上海各行业停业,市内外交通中断,全市处于瘫痪状态。南京、天津、杭州、济南、武汉、九江、芜湖等地工人,也都先后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全国各地形成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的“三罢”浪潮。
全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不断高涨,令北京政府大为震惊,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不得不于1919年6月6日释放全部被捕学生。1919年6月10日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组织上和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为了使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出席延安青年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大会,并发表题为《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演,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本日为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如今,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当代青年运动的主题。
因此,我们广大青年人要弘扬五四精神,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要树立理想,立志报国,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深入生活,投身实践,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增长才干,开拓视野;要勤奋学习,善于创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要锻炼品格,磨砺意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素质,完善人格品质,努力做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者,做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深刻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创造无愧于前辈、无愧于后辈的业绩。
五四青年节有感 篇4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事迹学生有感一
作为有三十年党龄的党员,看这部影片,最感动的还是五四运动的部分,每每看到学生的爱国热情,激愤抗争的场面,人到中年的我还是暗暗地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这是老话说的,意思是手里没有枪杆子,靠嘴嚷嚷管什么用。但五四运动真是一场伟大的运动,面对国土被瓜分的耻辱,面对北洋政府的软弱屈辱,面对着国耻,手无寸铁的学子们,呐喊出中国人民的心声,为国人作出爱国奋争的表帅,点燃了爱国抗争的烈火。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爱国心,他们的勇气,是我们现代学子们好榜样,如果现代学子们有良心的话,真应该好好学习一下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实质。
回顾中国近代、现代的学生运动,在我们的记忆中,竟然总是和北京,和大学,和_有种种的联系,好象特有姻缘似的。1919年的五四运动,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1976年的四五运动,还有198N年的那场运动,都有如此相似之处。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世界是青年人的,他们总是最先接受新思想,总是最先接触新信息,总是最先用热血和激情去国家命运而奋争去呐喊。学生们有如此想法和行为,说明那时候的大学精神是神圣的,是爱国的,代表时代前进方向的。
五四运动学生们在爱国精神下达成共识,走上街头去_,其实真应该感谢北大蔡元培等许多好校长,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之下,学生们通过思想交锋,寻找符合自己的思想,寻找正确的思想和前进方向,而非是靠灌输。五四运动后许多学生领袖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这也是思想自由的体现,不同的思想追求,并不影响学生们的爱国心。
一个国家,真应该有最起码的体制,容忍学生们宣泄爱国热情,表达自己的心声,如果只想把大学生们培养成建设者而非有思想的建设者,甚至只想培养出不挣四千万元就不配做某位学者的学生的妄想,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如果学生们都中规中矩了,能有五四运动吗?
五四运动中北大的五大学生领袖罗家伦是第一个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的,当年二十三岁的他总结的五四精神很有些见解的:“第一,学生牺牲的精神,第二,社会制裁的精神。第三,民族自决的精神。”当然,不同人物,不同党派总结的五四精神各不完全相同,而且随着时代发展,有些五四精神也在被阉割,被偷换概念了,被移花接木了,被政党政治需要化了。
五四运动万岁,真正的五四精神万岁!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事迹学生有感二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刚刚过去,但是五四运动的精神却被祖国的一代又一代青年所铭记,所发扬,作为当代的青年,我们也会将其作为我们生活、做人的标准,将这种精神发扬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做现实的行动者。
虽然环境十分恶劣,条件十分艰苦,但广大爱国进步的青年发愤学习,追求真理,积极投身人民革命运动的洪流。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在那段生活中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做人的道理和确立的人生理想,至今仍然受用。大学时代,对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的确比起当时国内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我们现在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经济条件大大改善的今天,我们这一代青年是幸运的,但是同时也缺乏了一些激励斗志的机会。正处于大学的我,也曾有过迷茫、彷徨,但是经过一些磨练、内心的反思,我渐渐明白了自己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大学是人进行社会职业角色转换的场所,对于我们今后踏上社会的各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才能拥有壮丽的青春,才能实现人生的美好理想。只有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我们的行为才会有价值。当然,生活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大杂烩,我们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一步步实现最终的目标,体现作为一个祖国青年的价值。
大学里,我们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包括专业技能、课外知识,当然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如何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具有《恰同学少年》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气,拥有一颗热血沸腾的心,投身到祖国的事业中。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事迹学生有感三
92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伟大的爱国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也标志着中国青年成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锋队。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青年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屈不挠地奋斗,历尽艰辛地求荣,创造了令人赞叹的光辉业绩。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才呈现年轻化趋势的今天,推动我国科技进步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已经愈来愈多的落在青年一代身上。青年大学生要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主人翁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把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要抓紧学习,刻苦钻研,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提高自己,要敢于开拓,大胆创新,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前人,勇攀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
弘扬五四传统,发扬创新精神,要求广大团员青年发愤学习,勇于创新,把专业学习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创新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求是奋进同良好的学风结合起来。广大青年学习要珍惜在校学习期间的大好时光,夯实专业基础和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丰富阅历,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和农情;要积极参加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活动,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大力开展优良班风、优良学风和创建活动,努力建设优良校风。
弘扬五四传统,发扬创新精神,要求广大团员青年培养优良品德,弘扬文明新风,把个人的奋斗目标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之中,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大业,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每一个大学生都要加强品德修养和精神陶冶,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正确处理奋斗与享乐、自由与纪律、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同学们,青年朋友们!五四运动点燃的革命火炬,已经传到当代青年手中;五四先驱振兴民族的崇高理想,将通过当代青年继往开来。希望你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时代使命,勇于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谱写更加壮丽的青春之歌。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事迹学生有感四
“五四”运动至今已九十周年,提到“五四”运动,又一次激发起我强烈的爱国情怀。让我满腔热血想为我们科院、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做点什么。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序幕,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为此,我们应明基它,铭记它带给我们的伟大意义。
“五四”运动是爱国分子、知识分子和无数个青年及学生共同团结起来勇于推翻封建社会、推翻三大帝国的爱国运动,从根本上转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使中国彻底完全地走出封建社会,走向新民主主义。古往今来、回顾昨日、放眼今日,没有昨日的“五四”爱国主义。也许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也许也就没有了今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也就没有了当今和谐稳定的社会。繁荣发展的国家。为此,我们怎能不激动、兴奋,提到“五四”爱国运动。我们又怎能不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从“五四”运动至今,九十年的历史。中国在此期间经历了风风雨雨,遭到了种种困难,并度过了样样难关,在这漫长的九十周年里,中国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一步一步地朝上攀,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走到了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这又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我们应赞扬、歌颂他们所带给我们的“五四”运动,给予我们的“五四”爱国精神。我们没有理由不铭记“五四”爱国运动。没有理由不铭记“五四”爱国精神。更没有理由不学习并发扬“五四”爱国运动精神。
人本固跟,渐渐长大成熟的我们不能忘本,忘根,忘记历史啊,“五四”运动虽过很久,但它给予我们伟大祖国的业绩与意义是深远流长的永存我们心间。
作为学生,我们年轻,我们朝气澎湃,我们是新的主力军,是祖国的接班人,我们更要学习“五四”爱国运动精神,也可以说学习“五四”运动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我们还要发挥“五四”爱国运动精神,为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更加强大做出贡献,为使伟大的祖国更加伟大添上一笔!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事迹学生有感五
阅读历史可以使人明志,借助前人的经验促使自己进步。
回顾历史,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五四运动》。当时原德国将在山东摄取的一切权益转由日本接管的消息传入国内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_。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几所学校三千余名学生聚集_广场,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
此次运动也证明了人民独立自由自主是势不可挡的,人民思想解放也是势不可挡的。这次事件也告诉我们,国家领土完整才能促使人民人格的完善,才能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我们都学过历史,还记得我初中的历史老师,每次讲课都不用课本,闭着眼说出历史,每次说到鸦片战争,五四运动,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卢沟桥事变等,都会流出眼泪,都会情不自禁,我作为她的学生,对这些事情也是很愤慨,有时甚至想穿越回去为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主权完整抛头颅洒热血,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就是人民解放事业。
我们作为中国人,享受着这一份安宁,不能不思进取,不能不求上进,要抓住机遇,努力学习,奋斗,为祖国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五四爱国诗歌朗诵稿:五四青年节 篇5
五四爱国诗歌朗诵稿:五四青年节朝气蓬勃光芒万丈。
是一颗颗出土的向日葵永远的向着太阳
太阳是无产阶级先锋队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青年是祖国的希望
望你们一代比一代强。青年是未来的接班人
盼你们茁壮成长。
青年是千千万万盏灯光
祖国的明天等待着你们照得更亮青年是国家的柱石,国家的栋梁各行各业都靠你们去争创前人的事业靠你们去撑掌。
前人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你们身上你们是一张银白色的纸张可画上最美好的图画
写上最秀美的文章
青年是千千万万颗宝石像天空的星星一样明亮不管放到哪里都会
晶莹夺目闪闪发光
青年跟着前人指明的航向
勇往直前把人间建成美丽的天堂青年是无数的螺丝钉
哪里需要哪里拧上
用先进的知识把头脑武装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锻炼身体永远健康
身体健康能走四面八方
有健康的身体没有丰富的知识好像鹦鹉缺了翅膀
有满腹锦纶没有好身体
好像鱼儿缺水不能游浪
青年你们是和平年代生长
要经风雨见世面,在艰难困苦中锻炼成钢去实现前人的宏伟理想
五四青年节有感 篇6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终于令人激动的5月4日到了。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学生们的游行队伍由广场出发,出中华门,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走去。在东交民巷西口,游行队伍受到中国巡捕阻拦,游行队伍从东交民巷向北,来到赵家楼胡同曹汝霖住宅前。愤怒的学生们高喊罚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口号,冲入曹宅。学生们痛打了正在曹汝霖家的章宗祥,放火点燃曹汝霖的住宅。
为抗议反动政府的镇压和营救被捕学生,北京各大专学校的学生从5月5日起进行总罢课。社会各界也纷纷举行罢市、罢工以支持学生们的爱国行动。在群众运动的强大压力下,5月7日,被捕的32名学生全部获释......
在中国勇士们的不断努力下,中国人民成功了!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斗转星移,90周年过去了,但五四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发扬五四精神,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适时且必要。
中国人的这一壮举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他们的创新,勇敢,爱国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将祖国深深的放在自己的心中,把祖国当作自己的母亲,并用实际行动报答了这位伤痕累累的生母。
也许我还小,只是个初一的新生。对于这些深刻的问题没有办法全部理解,全部剖析清楚。但那份对于祖国的执着与热血澎湃的心,深深感召着我。即使牺牲能怎样,可就是不能忍气吞声的看着祖国沦陷。这是怎样的无私啊。中国在那时需要这种无畏的`革命精神,他们演绎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青春话剧,谱写了一曲壮丽雄浑的青春赞歌!
我们现在是正步入青年的过渡期,对于青年这个字眼是充满向往的。我们没有那些热血青年的执着和拼搏,却流着相同的血液,拥有相同的黄皮肤黑眼睛。一样是中国的子女。在这个年代里不需要示威,却需要勇敢;不需要反抗,却需要进步。让我们在属于我们的年代里,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天空吧!
五四青年节有感 篇7
一、爱国救国勇当先锋, 是青年学生的宝贵品质
从1912年辛亥革命失败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这几年, 中国处于一个黑暗混乱的时期, 也是中国最茫然不知所措的一个时期。因为孙中山先生民主共和国的理想昙花—现之后, 中国人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之路, 似乎已经走到尽头。此时军阀混战, 民不聊生, 新的救国之路在何方?没有人能够做出回答。而在此时, 日本乘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之机, 于1915年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主要内容有: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并加以扩大;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和割让他国;中国政府须聘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顾问, 中国警政及兵工厂由中日合办。其企图是独霸中国。“二十一条”是个秘密条约, 由日方印制的外交文件上, 竟然有无畏战舰和机关枪的水印, 这是暗示不惜付诸武力!这叫中国人感受到了新的灭顶之灾, 可残败贫弱的国家, 该如何应对?仍然没有人能够做出回答。而在此时, 中国新式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人, 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可这仅仅局限在思想文化领域, 而反帝反封、反抗屈辱究竟从何做起?还是没有人能够做出回答。就是在这一系列“没有人能够做出回答”的历史背景下, 中国的青年学生以自己的先锋队行动, 做出了回答, 这就是发动了“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是一场席卷全国的社会政治运动, 也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发生的基本原因是基于上述“二十一条”背景下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加紧侵略和北洋军阀政府对内残酷压迫和对外妥协投降所造成的民族危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精神首先表现为青年学生以满腔的怒火点燃了这根导火线。在北大的学生集会, 天安门前的游行示威, 痛打章宗祥, 火烧赵家楼, 这是青年学生在单独斗争阶段爱国救国勇当先锋的英雄表现。这是不愿为亡国之奴、痛自奋发的爱国主义精神, 表现出了身系天下安危、舍我其谁的先锋队精神, 表现出了追赶世界潮流、谋求国家和民族平等的进步精神。这是青年学生的宝贵品质。这与那些屈辱求和的封建官僚, 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 默怀隐痛的伤时之士, 了无生趣的哀哀斯民, 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二、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是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
由于从6月3日开始, 北京军阀政府对青年学生进行了严厉镇压, 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 工人阶级站出来了。工人阶级的斗争具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表现出革命的坚决性和彻底性。在工人阶级的带动下, 全国小资产阶级和各阶层人民都参加了斗争, 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爱国运动。这样, 从6月3日起, 五四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五四”运动由以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为主转为以工人为主, 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到上海。工人的罢工表明, 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革命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军。在新的斗争阶段, 知识分子领袖和青年学生们看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纷纷走入工人和社会各阶层人民群众之中, 开展宣传鼓动工作, 展开罢课、罢工、罢市等“三罢”斗争, 共同向反动当局施压, 以这种方式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并取得了五四运动的目标即“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胜利, 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全部被捕学生, 撤销了交通总长曹汝霖、驻日公使章宗祥、货币总裁陆宗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特别是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没有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由于中国人民强烈的愤慨和反抗, 使“二十一条”不能付诸实施, 实际上被废止。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没有履行不平等条约!所有这些, 靠的是先锋队与主力军相结合的力量。
学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结合, 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上的结合, 是爱国救国革命行动上的结合, 是联合阵线革命感情上的结合, 意义十分重大。毛泽东为此专门写了《五四运动》和《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两篇重要文章, 论述这个问题, 他说:“我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标准, 我认为是惟一的标准。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 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 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结合的, 是革命的, 否则就是不革命的, 或者是反革命的。”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这就是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 是“五四”精神的重要内容。只不过在今天“工农群众”已经扩大到更加广大的人民群众。作为一名青年, 你能够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你将大有作为, 如果你脱离人民群众, 你将一事无成, 让我们走到人民群众中去获得力量吧!
三、用民主和科学引领进步, 是青年精英的成功探索
“五四”运动也是一次追求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 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是知识分子最为推崇的“德先生” (Democracy) 和“赛先生” (science) 。当时的民主, 指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科学, 指自然科学和看待事物的科学态度及科学观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 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因为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是切中时弊的, 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是, 新文化运动又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主要是提倡民主, 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提倡科学, 也没有找到一条真正能够改造近代中国社会的道路。
到了“五四”时期, 就把新文化运动推进到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阶段, 民主和科学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这时所追求的民主, 是劳动阶级的民主、大多数人的民主, 并且民主也不再是书斋里的高谈阔论, 而是被赋予了实践的含义, 以轰轰烈烈的民主运动方式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武器。这时所追求的科学, 也有了广狭二义:狭义指自然科学, 广义指社会科学, 提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观察和研究社会。这样在“五四”时期, 追求民主和科学的目标, 是引领人民群众思
实是雷锋精神的载体, 学雷锋与做好事是不可分割的。学雷锋做好事要防止两种偏向:一种是轻视做好事, 认为做好事是“走形式”、“低层次”。而实际上, 做好事是学雷锋精神的必然起点, 是雷锋精神的本质体现,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另一种偏向是单纯为做好事而做好事, 是为了给别人看的, 以至于做点好事就完事。这样就将学雷锋表面化、简单化了, 这是不可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由此可见, 发扬雷锋的“人民勤务员”精神, 热心为群众服务, 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突出特点。
(四) 发扬雷锋的“乐于吃苦”精神, 为理想信念而
雷锋在物质生活方面一直保持着勤俭朴素、艰苦奋斗的作风, 但他的精神生活却非常丰富, “乐于吃苦”构成了他精神生活的一大亮点。任何年代的人的本性都是趋乐避苦的, 可雷锋为什么“乐于吃苦”呢?因为他胸怀崇高革命理想, 他把经历风雨、经受锻炼当作是自己成长的必经之路, 这与现代一些青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决定》提出“把理想信念作为全党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中之重……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所以, 在小康社会的条件下, 还要像雷锋那样以“乐于吃苦”的精神为理想信念而奋斗。而且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谁一旦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发生动摇, 谁就必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由此可见, 发扬雷锋的“乐于吃苦”精神, 为理想信念而奋斗, 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雷锋精神体现了人类共同美德, 践行根本宗旨要有高尚的品行
想观念进步, 引领社会追赶世界潮流进步, 最终是引领中国走上革命道路, 这是青年精英的成功探索。“五四”时期, 先进的知识分子和青年精英, 用民主和科学作旗帜, 引领人民和社会进步, 而他们自己更是走在时代进步潮流的前列, 知识分子思想领袖李大钊、陈独秀, 青年精英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恽代英、邓中夏等, 最先接受马克思主义, 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 开展工人运动,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骨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五四”运动中所迸发出的中华民族谋求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进步精神, 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列宁领导的苏联政府于1919年7月25日发表对华宣言, 宣布废除沙俄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废除俄国在中国的特权, 这在世界和中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中国各阶层人民一致赞扬这是人类的“空前创举”, “正谊人道之前驱”, “真正平等自由博爱之洪钟’, 由衷地感激这种史无前例的伟大友谊, 称赞苏联政府是“正义人道的娇子”, “全俄的农民工人和红卫兵, 是世界上最可亲爱的人类。”愿和苏联人民及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团结起来, “把全世界掠夺的势力, 统统铲除!”
“五四”运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在思想上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作了准备。而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内容的“五四”精神, 更具有不朽的精神价值, 它是我党领导军队和全国人民后来创造的一系列革命精神的前奏和思想准备, 它是我们建立精神家园的启蒙仪式。
雷锋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 近半个世纪以来, 尽管不无干扰, 但“不管东西南北风, 谁都赞成学雷锋”, “雷锋之歌”越唱越响, 就连好多外国人也景仰雷锋, 并以他们的方式纷纷加入到学雷锋的行列之中。我国学者马平到美国做访问学者, 在走访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时, 在一位官员的办公室里见到了雷锋的画像和书籍, 并留下了照片为证。那位官员说:“雷锋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人, 我崇拜他的牺牲精神。作为军人, 无论是中国军人还是美国军人, 都应该具备军人特有的牺牲精神, 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军魂。”中国有3个雷锋纪念馆, 已经接待观众2600万人次, 其中有数千名来自100多个国家地区的外宾、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法国女大学生施兰在纪念馆留言薄上留言:“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他这样胸怀开阔, 坦荡无私, 用一颗爱心关心全人类的命运, 那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英国人士詹姆斯留言:“雷锋精神就像一滴特殊的油, 能覆盖整个海洋, 使世界变得更加平静。”日本友人堀江义一、在中国任教的美籍教师吴玉婷等, 都不约而同地留言:“雷锋属于全世界!”
那么, 为什么这些外国人认为雷锋属于全世界?为什么雷锋精神赢得了许多外国人的认同、景仰和模仿?其中最主要就是感染于雷锋高尚的品行。《决定》提出:“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在这方面雷锋是永远不过时的榜样。践行根本宗旨要像雷锋那样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共产主义思想与人类共同希冀的爱心结合起来, 时时处处地助人为乐, 像春风般理解人、关心人、支持人、团结人、爱护人、帮助人, 体现出不讲任何条件、不图任何回报、不怕任何议论的博爱精神, 这不正是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整个人类所共同缺少的吗?
摘要:“五四”精神概括起来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爱国救国勇当先锋, 是青年学生的宝贵品质。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是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用民主和科学引领进步, 是青年精英的成功探索。
五四青年:扛起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篇8
导火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处理战后的世界问题,1919年1月举行了在“五强”(英、美、法、意、日)操纵下的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举行前,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国会演说中表示,对于一切殖民地的处置,应顾全各殖民地居民的利益,大小国家都要互相保证政治自由和领土完整。这使中国的知识界对这次和会寄予很大希望,以为可以利用这机会争得中国在世界上平等独立的地位。中国代表团满怀希望地提出的废除“二十一条”和取消列强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等问题,不料法国总理克里门梭代表“五强”答复说,这些问题都不属于这次和会讨论的范围。
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完全失败的消息,在5月1日、2日披露于全国各家报端。5月1日上海《大陆报》的北京通讯中说:“政府接巴黎中国代表团来电,谓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5月2日,身为总统徐世昌顾问和总统府外交委员会委员兼事务长的林长民,也在北京《晨报》上发表文章,证实了这个噩耗。一时间,举国皆惊,四海同悲,如同国殇。那种“中国就要亡”、中国的处境真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的危机感,把全国民众笼罩在无边无际的悲痛之中。
五四前夜
为商量如何抗议巴黎和会,5月1日,北京各学校的一些学生积极分子开了一个小会。5月3日晚,北大校园内还未到开会时间,闻讯而来的学生已经聚集了1000多人。同学们大骂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等秘密签订高济、济顺两路借款合同的卖国行径,大家激昂慷慨,没有不想借一个机会来表示自己内心愤慨的。
亲历五四的许德珩回忆:“5月2日,我从蔡校长那里听到了这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便约集参加国民杂志社的各校学生代表,当天下午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讨论办法。高工的一位学生代表夏秀峰当场咬破手指,写血书,大家激动得眼里要冒出火来。”
大会开始后,《京报》主笔、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讲师邵飘萍向学生们报告了山东问题。接着,北大学生张国焘、丁肇青、许德珩以及各校学生代表夏秀峰等,一个接着一个上台发言,“均极痛哭淋漓”。台下学生“掌声雷动”,会场场面十分热烈,表现出群情激奋、慷慨悲壮的气象。
法科学生谢绍敏义愤填膺,在情急中当场咬破手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字,在场学生无不动容。
在爱国激情的鼓舞下,学生们一致同意第二天,即5月4日就举行全体游行示威。当场,学生们自发地将银元、钞票、铜元以及手表、戒指、毛巾、帽子等,纷纷捐掷到台上来。之后他们有的去通知联络其他学校,有的起草宣言,有的制作标语、印发传单。除北大学生外,北京高师的学生也在同一时间里开会,少数学生甚至提议进行暴动。他们从大栅栏一带的照相馆中弄到曹汝霖、陆宗舆的照片,以备暴动时有所对证。
五四来临
1919年5月4日下午, 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昨晚用自己的鲜血书写的“还我青岛”四个大字,被悬挂在天安门前,给整个会场平添了更为悲愤的气氛。
北京大学、高等师范、中国大学等多所学校的学生,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涌向天安门。前来天安门集会的学生共有3000多人。他们挥舞着小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拒签和约”“抵制日货”“打倒卖国贼”的口号,向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区进发。
在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中,有一位威武的山东青年扛着大旗走在最前面,不时带领大家一起振臂高呼,偶尔又暂缓脚步,与身边的几位同学低声交谈。他,便是游行总指挥、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
东交民巷本是学生游行的目的地,学生们本想向美、英、法等国公使递交“说帖”,表明誓死收回山东权益的民意。不巧,5月4日这一天正好是星期日,各国公使都不在。后来,在北大就读的罗家伦等几位学生代表,只好将“说帖”留在了美国公使馆。
接着,学生要求穿越使馆区游行,但捕房不让通过,说除非大总统同意才能入内。巡捕打电话与总统府交涉,往返磋商不得要领。此时,三千学生在狭窄的东交民巷西口已等了很长时间,他们变得懊恼而愤怒。忽然,人群中有人大喊:“大家往外交部去,大家往曹汝霖家去!”
曹汝霖在段祺瑞执政时曾任外交总长,当时任交通总长,曾参与向日本大借款,又是“二十一条”谈判的参与者。而陆宗舆、章宗祥同为“二十一条”谈判的当事者,此二人都曾留学日本,又都出任过驻日公使。因此,曹、章、陆三人一向被视为著名的亲日分子。
学生决定改道向曹汝霖家去。在此紧要关头,负总指挥责任的傅斯年,担心发生意外,极力劝阻同学不要激动,不要去。但喧嚣愤怒的浪声,使年仅23岁的傅斯年无法控制局势,于是他便自举大旗率众前往赵家楼曹汝霖住宅。
大约下午4点半左右,队伍到达了离外交部不远的曹汝霖住宅。学生群众包围并冲进了曹宅,没有找到曹汝霖,但找到了正在曹宅的章宗祥,他刚从日本回国。学生们在曹宅放了火,并且痛殴了章宗祥。大批军警赶到曹宅,学生32人被逮捕。
全国震动
5月5日,北京学生宣布罢课,成立了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联合会,要求释放被捕同学,并进行爱国宣传。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全国各地舆论的支持以及全国各地学生的声援。之后,上海、天津等地相继成立了学生联合会。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了支持。紧接着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先后宣告罢课。就这样,北京学生的行动犹如在黑夜沉沉的中国发出了一声响亮的春雷,震动了全国。
nlc202309090153
6月1日,北京政府下了两道命令,一道命令表扬为民众斥为卖国贼的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一道命令取缔学生的一切爱国行动。这就加倍激起了学生群众的愤怒。学生们从6月3日起重新进行街头演讲,北京政府出动军警进行镇压,当日170多个学生被捕,第二天又有700多学生被捕。可是第三天上街演讲的学生比前两天更多,有5000多人,北京政府已无法加以压制。
运动迅速发展到全国,不仅各地学生罢课,而且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形成全国性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卖国政府的运动。6月3日后,以上海为中心,工人群众走上了斗争的前列。在上海,日本资本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厂,男女工人五六千人,在6月5日首先罢工。接着,日本资本的其他工厂,英国资本的一些工厂,还有美商、法商、华商的电车公司的工人也宣告罢工。在上海以外,沪宁路和沪杭路铁路工人,京奉路唐山工人,京汉路长辛店工人相继罢工。汉口、长沙、芜湖、南京、济南等地也都有工人罢工。
由于工人罢工,帝国主义在上海、天津等地的租界有陷入瘫痪的危险,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受到威胁。作为帝国主义工具的北京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解救危机。
随后几天,形势发生重大转变,被捕学生陆续放出,民愤极大的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被免职已成定局。陈独秀和李大钊,这两位运动舵手,此刻商量着如何把斗争引向深入。
“司令”入狱
6月9日,陈独秀和李大钊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陈独秀把它交给了老乡胡适,由胡适译成了英文。为安全起见,李大钊建议把《宣言》送到北大平时印讲义的蒿祝寺旁小印刷所印刷。当晚陈独秀与高一涵前往该处,印刷所内的两位工人警惕性也很高,事毕将底稿和废纸一概烧得干干净净。传单印完时,已是深夜一点多钟。
陈独秀想试探一下市民对《宣言》的反映,便将一张张传单放在公园没有人的桌上,用茶杯压好,然后在一旁悄悄等待。等到吃茶的人回来,看到传单,读后大声叫好,拍手欢呼,陈独秀就在远处偷着高兴。传单在中山公园受到的欢迎,使陈独秀在更大范围进行宣传的信心更足了。永安路北侧香厂路的新世界游艺场,成了下一个散发传单的目标。
6月11日,下午七点,陈独秀受友人之邀,来到新世界附近一个名叫浣花春的四川饭馆聚餐,他随身带上了千余份传单。晚餐后,约八点多,陈独秀西装革履,头戴白帽,立即前往新世界游艺场。到新世界后,见戏场、书场、台球场内,皆有电灯照耀,如同白日,不好散发传单,于是潜入了第五层的屋顶花园,那里既无游人,也无电灯。时间已近十点,恰好四层的楼台正放露天电影,趁此良机,41岁的陈独秀,“独立高楼风满袖”,凭空一挥,大把的传单如雪片般飘向人群,人群一片骚动……
陈独秀没有料到,此刻危险正向他逼近,新世界早已布满了密探。几天前,外右五区警察署查获了一张传单,说将在新世界安置炸弹,于是警察署立即加派了区警署侦缉队的便衣侦探,每天晚间分布在各楼严密侦查。此外,步军统领衙门也安排了密探严加防范。弹丸之地的新世界,已布下了天罗地网。
进入新世界后,白帽西服的陈独秀,因上下楼频繁,而且衣服兜中显现膨满之物,引起了侦缉队两名便衣侦探和步军统领衙门一名密探的注意和跟踪。当陈独秀在五楼屋顶花园准备再次抛洒传单时,一伙埋藏在暗处的探员立即涌出,把陈独秀抓住,并从他身上搜出传单一卷和信函一封。因新世界处于闹事繁华地带,为避免引起公众注意,一名侦探脱下灰色大褂将陈独秀罩住,秘密押往外右五区警察署。
当晚12点,数百军警立即前往北池子箭杆胡同9号陈独秀的住宅,从陈独秀家中搜出《北京市民宣言》传单一共数百张,以及杂志、稿件、信札数十件。
风波再起
在五四这个敏感时刻,陈独秀的被捕,立刻引起全国极大的震动,各大报刊、社会团体、学者名流及政界人士强烈谴责北洋政府的倒行逆施,汹涌的营救浪潮席卷而来。
6月13日,北京《晨报》等率先报道了陈独秀被捕的消息,全国舆论一片哗然。14日,上海《民国日报》全文发表陈独秀的《北京市民宣言》。15日,《时事新报》刊出《陈独秀无端被捕》时评,《民国日报》发表《北京军警逮捕陈独秀黑暗势力猖獗》的述评:“当此风潮初定、人心浮动之时,政府苟有悔过之诚心,不应对于国内最负盛名之新派学者,加以摧残,而惹起不幸之纠葛也。”随之,《神州日报》和《时事新报》等各大报纸都纷纷发表消息和评论。学界和教育界立刻行动起来了。
共同起草《宣言》的李大钊,得知消息后,立即组织学生将陈独秀被捕的消息四处传播,通过制造社会舆论压力营救陈独秀。
乡党纷纷登上了营救舞台。陈独秀是安徽人,北京、上海等地的同乡故友,在皖的各界名流,纷纷奔走游说。
远在上海的孙中山,得知陈独秀被捕后也很着急。在会见徐世昌、段祺瑞的和谈代表许世英时,他郑重地提出了陈独秀在北京被捕之事。他对许世英说:“你们做了‘好事’,这足以使国人相信,我反对你们是不错的”。又说:“你们也不敢把他杀死、死了一个,就会增加五十、一百个。你们尽管做吧!”许世英听说,口口声声地表示:“不该!不该!我就打电报回去。”
社会各界的声援和营救,给北洋政府当局造成了巨大压力。京师警察厅于9月16日作出了释放陈独秀的裁决。
1919年9月17日,在监狱拘禁近百天的陈独秀,终于回家了。尽管并没有获得完全的自由,走出监狱无论如何也是值得喜庆的事情,大家都为陈独秀的释放而高兴和鼓舞。李大钊、刘半农、胡适、沈尹默等同人在《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欢迎他的出狱。李大钊在《欢迎独秀出狱》中写道:
“你今出狱了,我们很欢喜!他们的强权和威力,终竟战不胜真理。什么监狱什么死,都不能屈服了你;因为你拥护真理,所以真理拥护你。
“你今出狱了,我们很欢喜!相别才有几十日,这里有了许多更易;从前我们的‘只眼’忽然丧失,如今‘只眼’的光明复启,却不见了你和我们首创的报纸!可是你不必感慨,不必叹惜,我们现在有了很多的化身,同时奋起;好像花草的种子,被风吹散在遍地。
“你今出狱了,我们很欢喜!有许多的好青年,已经实行了你那句言语:‘出了研究室便入监狱,出了监狱便入研究室’。他们都入了监狱,监狱便成了研究室;你便久住在监狱里,也不须愁着孤寂没有伴侣。”
李大钊的这一席话不仅仅是写给陈独秀,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更是对当时社会上的那些有志之士,那些勇于肩负使命的青年人的鼓舞。
这群热血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向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思想猛烈开火,并由此走向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五四运动宣告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此,中国近代历史展开了新的篇章。
今天,我们生活的社会历史环境已经与五四时期大不相同了。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纪念五四,已然不需要再简单地重复五四运动时的具体斗争口号和斗争形式;但是,五四运动所体现的革命精神,所开创的优秀传统,包括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和传统,仍然需要当代青年切实地去加以继承和发扬。
【五四青年节有感】推荐阅读:
2010五四青年节-五四表彰大会演讲稿10-22
五四青年节祝词06-03
五四青年节感受09-23
五四青年节周记11-08
五四青年节发言11-12
五四青年节感想11-25
五四青年节国旗下讲话稿:弘扬五四精神09-27
五四青年节座谈方案07-02
五四青年节爱国教育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