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电影《焦裕禄》有感

2024-08-03

观电影《焦裕禄》有感(共12篇)

观电影《焦裕禄》有感 篇1

《焦裕禄》观后感

“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焦裕禄,一个中国人熟悉而亲切的名字,一个令人温暖、令人敬仰、被人热爱的人,他是人民公仆的榜样,是中国人的道德楷模。

记得小时候,就看过电影《焦裕禄》,那时候看电影对我们来说是新鲜事,以至于到最后看了什么内容根本不记得了,只记得老师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后来慢慢了解到了,他是一名党员,一名虽然身患重病,但依然一腔热血奔赴在工作中的人民公仆,一个一心为公的人民的好干部。如今电视上热播《焦裕禄》,于是怀着深切的缅怀和钦敬之情,饱含热泪的观看了电视剧《焦裕禄》。焦裕禄,他面对狂暴的“三害”,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经过考察和认真分析,他豪迈地喊出“有朝一日沙丘可以变成绿林,涝洼可以养鱼,盐碱地可以长出好庄稼”的预言。在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他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以重病之躯为兰考人民奔波、操劳,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焦裕禄,他紧紧依靠群众领导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殊死搏斗,脚踏实地为人民办了一件件实事。他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从不追逐名利,时刻以一个普通劳动者要求自己。事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集中群众智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与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焦裕禄同志逝世后,人们在他的日记本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象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飘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还要象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象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对焦裕禄同志一生所走过道路的最生动的写照。他是一个虽死犹生,埋在活人心里,逾远而弥存的高尚的人。他的感人事迹和高大形象也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之中。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求真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和舍己奉公、鞠躬尽瘁的高尚人格,如同一座不朽丰碑,指引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在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行!

观电影《焦裕禄》有感 篇2

一、纯美的故事

一个纯美的故事,必须要有动人的文字。“静秋,你可能还没有爱过,所以你不知道世界上有永远的爱情。等你爱上谁了,你就知道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你宁可死,也不会对她出尔反尔。”“静秋,我不能等你1年零1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25岁了,但我会等你一辈子。”看《山楂树之恋》,真正让人感动的并不是静秋和老三之间的感情,而是老三的付出,那种心甘情愿、不需要任何回报的付出。他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希望和鼓励,他默默地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着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真了,自己却得白血病去世了。似乎冥冥中觉得纯洁的爱情要求的是适时的死亡,一个人永远活在另一个人的记忆里。影片的男主角——老三的骨灰最后是被埋在了这棵山楂树下,而山楂树这个天然道具则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影片最初部分,是静秋一群人在去西坪坝的途中,村长向他们介绍这是一株开红色花朵的山楂树,他说,这棵树原本是开白花的,但在抗日战争期间,无数抗日英雄被杀害在了树下,他们的鲜血流进了地下,这棵树就开红花了。但不知为什么,静秋的脑海中总有一种幻觉,隐约中看见一个身穿白衬衣的英俊小伙子正站在山楂树下等待自己心爱姑娘的到来。这样一个带有幻想的、诗意般的开头奠定了全篇的叙事风格,纯美幽静,像一杯静置桌前的清茶,慢慢地散发着幽香,让人回忆起那真真切切的存在着的单纯美好。绿色是大自然中常见的颜色,绿色的环境充满着宁静、希望、青春、纯洁的美感,这为静秋和老三之间的纯真的爱情故事设置了最佳的背景。初次见面时,静秋被老三边拉边唱苏联歌曲《山楂树》吸引;两人过河时,老三想牵静秋的手,但静秋不肯,最后老三找了一根树枝,牵着她走过了河;静秋偷偷尾随长林到河边,当船已开出好几里的时候,躲在一旁的静秋忍不住发声提醒长林核桃袋里有钱,船上的老三看到静秋,直接跳到河里,趟水过来,把钱塞给静秋,让她买运动服;老三送静秋一件泳衣,两人在河里游泳之后,躺在一块聊天;在树林中的亭子里偷偷约会,老三穿上大衣,把静秋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取暖;在静秋家里,走之前老三重新帮静秋包扎脚;两人隔着河依依惜别,用手比划着拥抱的姿势;“我是静秋,我是静秋,你不是说我一喊你就出现了吗?”弥留之际的老三,流下了最后一滴泪等等。许多年过去了,其中美好的和悲伤的画面,如泉水般,依然甘甜溢满静秋的心房。就算那段淹没在时光里的青春爱情往事被时光积上厚厚的尘埃,就算老三已不在这个有思念会开花的国度,就算这份爱呈现在公众面前是在老三离开后,又何妨呢?时间可能会淡化过往,却无法隐没一段往事。那早已泛黄的旧照片,是静秋和老三曾经执着相爱的印证,真正的爱是活在记忆里永远不会老的。穿越时光的罅隙,当静秋再次从影片中记忆老三的模样时,一切的一切是那么幸福、单纯、快乐。

二、唯美的画面

影片《山楂树之恋》的导演张艺谋这回撇弃了他惯用的“浓墨重彩”,而是围绕着主人公形象和生活原色进行塑造,以简朴、含蓄、内敛的手法返璞归真,呈现出梦境般的画面感,不动声色地引领观众走进那个特殊的知青年代。淡雅的色彩,优美的画面,叙述了一部关于青春、关于初恋的故事。之所以纯美,与整个影片色调柔和、清新平淡和静秋的纯洁无无瑕、老三的阳光灿烂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林阴路上,阳光穿过树叶照射到地面的斑驳轨迹,老三单手骑车载着静秋的画面:白色的衬衣、柔和的阳光斜照大地,给人一种欢快明朗的感觉,伴随着纯净的音乐声,弥漫整个心际。这种青春的气息,仿佛把观众带回到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再次体验那份纯真与快乐。

《山楂树之恋》中唯美的画面比比皆是。晨曦时分的山楂树,薄薄云纱似的天雾笼罩着大地。当老三和静秋在一起时,往往是以绿色或白色的色调为主,给人一种简单的感觉,暗示出他们之间青涩、纯真的爱情。在静秋渡船时,观众能看到的只是一张蒙眬、美丽的侧脸,这样的画面更给影片增加了一份蒙眬美。青山绿水间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一抹清瘦的身影,一道跟随着的步伐,让人油然而生一番诗情画意。春天的气息不也印证了他们纯真的爱情吗?无需任何华丽的场景和布局,唯美的画面和两张清新纯真的面孔早已演绎出了那个浪漫、悲惋的爱情故事,让人在刻骨铭心的同时感受到了久违了的纯真。张艺谋导演在这点上是成功的,他以使画面有生气、美化构图的审美效果为出发点,渲染情节。

三、纯净的音乐

《山楂树之恋》的故事结局残忍地让老三得白血病死掉了,结局的悲凉,也由此奠定了电影悲情的基调。音乐在这里,为了烘托氛围,它是画面的外延,帮助画面的表达更加的丰富饱满,更充满感染力。返璞归真的旋律,在山楂树下悄悄话似的音乐,向人们娓娓道来那段曾经洒落在民间的,简单、真实、如诗一般的爱情故事。

在树枝牵手那一段,老三想牵静秋的手,静秋不肯,最后老三找了个树枝,牵着她走过了河。随后老三一边走一边顺着树枝慢慢地把手向后移,最终牵到了静秋的手。观众不会觉得老三想牵静秋的手是多么有心计,因为音乐在这里适时插入,不仅呈现出了两人之间羞涩的感情,更给人一种美好的、遥不可及的真诚和单纯。静秋探望完病中的老三后,老三目送静秋抵达河对岸,但两人仍依依不舍,并用手比划着拥抱的姿势。这时的音乐似乎暗示了悲剧的即将来临,老三和静秋仿佛宿命般地联系在了一起,又宿命般地注定要分离。老三早已预料到了死亡的降临,他想在这最后一刻能再看静秋一眼,他对静秋说过:“你活着,我就不会死;但是如果你死了,我就真正地死了。”是的,在老三的精神世界里,静秋是他在这个世上生命的延续,他要静秋帮他好好地活着,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真善美,相信希望的存在。整部影片,配合着婉转凄美的音乐,不仅冲击着人们的耳膜,更洗涤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隐晦而含蓄的感情,就像静秋和老三白衬衣一样的纯洁,白色充满了遐想的空间,而音乐则撩拨人的心弦。纯真的爱情,让人深深地沉醉,纯净的声音,让人久久地回味。如此,意境深远。

《山楂树之恋》这部影片的音乐以爱尔兰风笛为主,声音非常干净,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一样,纯净而美好,带给人难以释怀的美——愁苦中的美。

看完整片,很容易让人想起多年前韩国的一部电视剧《蓝色生色恋》,因为老三的离去也是跟一棵树有关。轻若飘渺、蒙蒙眬眬、若影若现,散发着忧愁的气息,似乎悲剧的结尾更能引起人们的沉思。影片的结尾处穿着红色衣服的静秋在老三的病床前,泪流满面地不停说着:“我是静秋,我是静秋,你不是说我一喊你,你就出现吗?”弥留之际的老三,眼角流出了眼泪……

“每一次你仰起慌张的脸,看云起云落变迁,冬等不到春春等不到秋,等不到白首,你还在怀念,那一片白衣飘飘的年代。”对于80后的我们,早已耳濡目染了这物欲横流的世界,但看完影片后,这种纯美的爱情,似一条涓涓细流流入我们的心田里,久久不能自拔。

摘要:文章通过对电影《山楂树之恋》的故事情节、画面和音乐三个方面的分析,阐明电影始终围绕着“纯爱”这一主题来进行叙事,这种爱是一种久违的、炽热的、真挚的感情。

关键词:山楂树之恋,纯美,唯美,纯净

参考文献

[1]邱云华主编.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观电影《南极大冒险》有感 篇3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主人公杰瑞和8条犬在南极的冒险之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人与狗之间关于爱、友谊、忠诚、坚韧、勇敢和智慧的动人故事。

地质学家布鲁斯博士为了寻找外星陨石,坚持到环境极其恶劣的南极墨尔本山。杰瑞带上八只雪橇犬,毅然与博士冒险出发。杰瑞是个视犬如兄弟、胆大心细、重情义的向导。他带领的8条雪橇犬分别是首领领头犬玛雅、孪生兄弟杜鲁门和杜威、憨厚诚实的小不点、稳重的老杰克、奔跑冠军影子、聪明无比的迈克斯和红毛巴克。

当影片演到布鲁斯博士驾着雪橇,一不小心连人带雪橇一起掉进雪窟窿的时候,我的心跟着紧张起来。当雪橇犬奋不顾身地把布鲁斯博士从险境中救出的时候,我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同时,禁不住暗暗赞叹:多么机智、勇敢的!

当影片演到布鲁斯博士摔断了腿掉进冰窟窿里是,又是雪橇犬地把布鲁斯博士从死亡线上抢救出来。

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所有的人员都需要撤退,但是飞机却容纳不下这些雪橇犬,这八只雪橇犬只能暂时留在南极。杰里答应他们等飞机到达目的地就立刻返回来接它们。但是,这场罕见的强烈的暴风雪切断所有前往科学考察站的交通,杰里无法兑现了他的诺言,8条雪橇犬只能原地困守。一天、两天、三天......它们在等待中、在绝望中、在挣扎中、在饥饿中、在在死亡的追捕中、在伤痛中、危险、在风雪的折磨中、在冰天雪地、风雪肆虐的南极生活了——175天。这175天,它们经受了多少生死磨难呀!随着影片情节的进展,我的眼睛一次又一次湿润了。

杰里的直升飞机终于飞回来了,杰里他们向雪橇犬跑去,7条雪橇犬向杰里他们狂奔……人与犬拥抱,亲吻......我的眼泪在也抑制不住了,不禁漱漱而下。它们终于得救了!而老杰克却永远安息在南极了。

这是一部让我十分感动的电影,是一部注定让我流泪的电影,它不但激励我要心中有他人、要团结协作、在困境中要勇敢坚强,而且还净化了我的心灵。

雪橇犬的机智、勇敢、忠诚、坚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教育着我。

走出电影院,我牢牢记住它们的名字:玛雅、杜鲁门、杜威、小不点、杰克、影子、迈克斯、巴克,我要把它们刻在心里!

观《焦裕禄》电影有感 篇4

焦裕禄这个熟悉的名字,从上学期起就已默记于心。他的先进事迹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对岗位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通过这次学校党支部组织观看《焦裕禄》电影。使我的心灵得到洗礼,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当影片中出现的亲人送葬,雪夜送站,挽留技术负,送回一桶鱼,雨夜抗洪。治沙栽桐,每一幕都让看者留下了感动的眼泪。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焦裕禄同志公仆精神的写照。也是党的宗旨在他身上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教师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主动加强党性修养,不断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实做到利用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人名深情缅怀名字。在呼唤崇高不朽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在向每个党员干部发出忠告:永远要做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绝不骑在人民头上作成作福,党员干部,时时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拥戴你,支持你。反之置群众利益于不顾,当官做老爷,欺压百姓,终将被群众所唾弃。

焦裕禄从一个条件较好的尉氏县调到兰考,受命于危难之时,不攀他人,不讲条件,党的磊落,襟怀坦白,用自己的言行树立了一座共产党的员的丰碑,为我们后来人,确立了一个标杆,他对岗位的热爱,把把工作岗位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以干好工作为目标,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反过来又将学到知识,练就的本领,全部用到工作中,这种精神,对我们现在的有些人,也是一种教育。在他身患重病之时,区依然坚持工作,在病房里还在学习,这样爱岗敬业、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学习。

焦裕禄同志说:“群众满意才是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我是你的儿子代表毛主席来看你了!”这些朴实的话让人刻骨铭心。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干部却离群众越来越远,大部分时间呆在办公室,有时下基层是走马观花,更又可恨者,没有摄影不出门,没有记者不发言。

一个70后观电影《焦裕禄》有感 篇5

广西桂平市社步镇石井小学梁东怀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里.居里》中对居里夫人的评价是: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我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这样类似的评价,对于中国的焦裕禄也是可以的。

作为一个70后出生的人,一名较年轻的中共党员,今天,我怀着感恩的心,怀着无比尊敬的心,第一次观看时长55分40秒的电影《光辉的榜样——焦裕禄》。我一边观看,一边被焦裕禄治理河南省兰考县的事迹所深深地感柒着,那60年代的艰苦岁月,那60年代的自然灾害,那60年代的中共党员以身作则的、走党的群众路线的、胸怀天下的那种精神,那种执著,那种干劲,深深地感动着我。焦裕禄同志因肝病,于1964年5月14日不治去世,更是令我两眼泪汪汪。

电影里第22分钟时,兰考县寒村群众说:“摇钱树人人有,全靠自己一双手,不能支援国家,自己以经够难受的了,绝不能再拖累国家了。”在焦裕禄的带领下,寒村的村民是这样说,也是我样干的,并实现了自力更生。我想,是呀,现在我们这些边远的山区,落后的地方,也要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致富,造血比输血强10倍呀。我想,我们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也是一样,有困难,尽量靠自己,靠群众,不要动不动就向上级要支援,向国家要经费。要不然,会把国库搞空虚的呀。

焦裕禄那清政廉洁、厉行节约的作风,令人肃然起敬。他那张36个补钉的棉被,就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现在我们学习的榜样呀。现在,《光辉的榜样——焦裕禄》里的一些经典画面、令人深思的话语,还时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1)摇钱树人人有,全靠自己一双手,不能支援国家,自己以经够难受的了,绝不能再拖累国家了。

(2)不做大自然的奴隶,要做大自然的主人。

(3)寒村的精神,秦村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

(4)老贫农孟全修那把当年焦裕禄同志奖给他的铁锹。

(5)焦裕禄未完成任务:“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

观《焦裕禄》有感 篇6

——

记得上学的时候就曾看过影片《焦裕禄》,那个时候,只是依稀的晓得焦裕禄是个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的好干部,其它并没有太多的感触。可匆匆岁月后,在4月11日县域党支部组织我们再看此影片时,我有种莫名的深刻感动!也许是时间的洗礼吧,也许是自己也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近一阶段公司党委组织我们学习《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更让我对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伟大人格有了更立体更全面的体悟!

焦裕禄同志只是中国千千万万党员之一,可是他以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为我们全体党员树立了一个榜样。他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他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吃的是窝窝头、小米粥,在下乡救灾治涝的数月艰苦奔波中,总是自备干粮,手拿树棍做柱棍,和群众一起战洪水,探流沙,看望病中的老人,一句“我是您的儿子”让很多观影的人潸然泪下。他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唯独没有自己。

以焦裕禄精神为镜,照见了党员干部的好形象。作风正才能形象好。焦裕禄在下乡救灾治捞时,总是自备干粮,手拿雨伞,冲在一线。在肝癌发作时,强忍着病痛,日夜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从焦裕禄同志的一言一行中,体现了什么是实实在在与百姓心相连,情相依的好人好官。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自然会把党员干部当做值得信赖的人,会把党看做值得依靠的执政党。所以,党员干部要维护好形象,就是要以焦裕禄精神为镜,在转变作风中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作为燃气公司一名管理工程的共产党员如何才能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那就是“为民、务实、清廉”。“为民”就要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和检验工作得失的标准。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倾听用户的意见,积极为用户出谋划策,把自己放在公仆的位置上,不刁难用户,不敷衍用户,把一个个燃气工程保质及时的交给用户。“务实”就要像焦裕禄那样敢于负责、敢于担当。干部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担当。公司把权力赋予我们,就是让我们承担责任。只要是涉及到公司的利益,我们就应该敢于站出来,敢于明确表态:出了问题我负责!而不能只享受公司赋予的权力,当公司需要时,就找各种借口,把责任推给领导、推给其他科室或施工单位。“清廉”就要像焦裕禄那样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把公司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不能把公司赋予的权力当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手段。当一名共产党员不仅不能占公家的便宜,而且还要有甘于吃亏的精神,只要是利于公司发展,就可以吃亏。

观《焦裕禄》有感 篇7

看完全剧,最让我感动的是焦裕禄同志心系百姓,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崇高精神。焦裕禄同志艰苦朴素的形象总是久久驻足在我的脑海中,常年穿的是打着补丁的衣服,一件旧大衣成了他唯一的御寒之物。他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在下乡救灾治涝的数月艰苦奔波中,他总是自备干粮,手拿雨伞,和群众一起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他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焦裕禄同志作为兰考县一个父母官,他并没有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而是深入百姓,体察民情,访寒问暖。他前往兰考县委报到,轻车简从,一路步行,当他看到一群饥饿的孩子时,他拿出了自己携带的全部干粮;当他第一次参加县委会议时,他提议与会同志先到兰考火车站看一看,当看到鹅毛大雪中静静等待的饥民无奈的眼神、当看到火车来临时饥民争先恐后逃离家园的决绝,众人被深深震撼;当他听说政府的救济粮没有及时发放时,他震怒了;当得知养牛老人被牛角撞伤,生命垂危,想见他一面时,他不顾自己已经十分羸弱的身躯,深夜冒雨前去探望;在一家老小尚未温饱的情况下,他还用自己本不富裕的收入资助更需要帮助的贫苦百姓。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承受着病痛的折磨时,他咬紧牙关,不吭一声,将珍贵的止痛药让给了其他病人。

除了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崇高精神,焦裕禄同志实事求是、立足本职,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这其中包含了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革命精神,这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所在。为锁住肆虐兰考的风沙,他带领通讯员,推着自行车,亲自调查风沙的起因,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剧烈的病痛让他滑下了沙丘,但他没有退缩,忍痛坚持工作;当得知泡桐树可以在当地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对改善气候环境有巨大作用时,他亲自到苗圃了解情况,部署植树防沙工程。为解决夏季水患,他带领干部群众,顶风冒雨,查看水情,在看到村干部面对灾情一筹莫展,垂头丧气时,又是他一句”吃别人嚼过的馒头不香"的朴实思想,振聋发聩,激起了大家战天斗地的豪情。

反观自身,身为国家电网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我们应该学习焦裕禄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无私精神,我用心,爱如电,为千万用户送上温暖与光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同样,在工作中,我们也会面临困难,陷入困境。在困难面前,我们更应该发扬焦裕禄精神,知难而上,坚持贯彻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人民公仆——观焦裕禄有感 篇8

——观焦裕禄有感

焦裕禄,194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62年调至河南兰考县任第二县委书记,后任县委书记。在河南兰考面临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他响应党的号召,调至兰考担任工作。

他以对党对人民的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时时刻刻心系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广大的人民干部诠释了什么是人民公仆。兰考地处黄河故道,是个饱经风沙、盐碱、内涝之灾的老灾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极度贫困。在他的任职会上,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摆出一副官的派头,接受人民的恭维和祝贺,而是带干部们来到了火车站,在那块不小的地方挤满了人,人们拖家带口,背井离乡。那是因为人们在这块地方待不下去了,贫穷、饥饿会使他们饿死在这里,他们逃命似地想要离开这里,他们的故乡。而就在站台上,升上调拨下来的救灾物资十几天无人问津。他生气了,这是干部的失职,于是他立即着手安排,第二天就将救灾物资纷发给灾区的人民,为全体干部带了一个好头。而并非所有干部都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当他积极的想要开展工作,救民于水火之中时,县委书记却是消极反对,甚至是百般阻挠。他提出取消干部的生活补助,受到县委书记的强烈反对,并且派人为他送去补助的米和肉。面对这些,他没有屈从,而是以坚决的态度予以回绝,他并不要求任何优待,但却时时刻刻铭记着人民公仆的职责。他是那么严格的要求自己和家人,却是那么不计回报去帮助别人,当他看到有人生病而没有钱买药时,毫不犹豫的拿出准备

买肉的钱给他。他没有把为人民服务,公正廉洁挂在嘴边,但却却做到了。

兰考县受到很严重的自然灾害,风沙、水患、盐碱,想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自然环境就是首先要做的。于是他身先士卒,刮大风的时候,他去风口察看。狂风没有阻止他的脚步,他栽树防沙,带动全县人民一起行动起来。黄河水患不断,大雨经常是一连几天的下,庄家面临的是毁灭,于是他又冒着大雨,趟着齐腰的洪水查看泥沙流向,疏通水路,抢救庄稼。他永远将人民群众摆在心中的第一位置,在那个下着大雨的晚上,当他听到有生病的百姓想见他时,他立即就披着雨衣出去了,纵然他自己也正受着病魔的折磨。后其他的慢性肝炎疼得他直不起腰来,可他依然坚持工作,直到被人们强行带到医院。他病倒了,躺在病床上的他念念不忘的还是兰考县的收成,他要求将麦穗带到医院给他看,直到他看到那一撮用红线扎着的麦穗时才放心了。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将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献给了那片他深爱着的土地。焦裕禄同志为人民鞠躬尽瘁,兰考人民对他也是像亲人一样。在他的葬礼上,上万名群众披麻戴孝,放声痛哭,他们舍不得他们的好书记。焦裕禄同志最后的希望是将他带回兰考埋在沙丘上,他说:”我活着没有把沙丘治好,死了以后就把我埋在沙丘上,我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他心系人民,心系兰考至死不渝。焦裕禄同志逝世后,他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广泛流传,虽然他在兰考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但他留给人们的却是一种永不熄灭的精神,是人们心中好干部的标准,是每个干部学习的榜样。

观故事里的中国焦裕禄有感 篇9

做为一个共产党员,他为我们做了表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所作所为,告诉了我们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有义务和责任为百姓服务,为强国、富民奉献一切。我觉得做人就应该做这样的人,作为一个党员也更应该做这样一个党员。我们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更应该要有焦裕禄精神,将这种精神化作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

学有榜样,感有方向。每个人学习焦裕禄精神都有不同的体会,每个时代学习焦裕禄精神都有不同的重点。学习焦裕禄同志,究竟要学什么?通过一番思想洗礼,一次次与实际相结合,我觉得我们广大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需要以焦裕禄精神为尺子,查找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自身改进的重点。

首先,要学习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当焦裕禄1962年初到兰考看到的是穷山恶水,百姓忍饥挨饿,干部人心思去的局面。面对困难焦裕禄没有动摇,没有退却,他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治沙治水治“三害”,为查灾情忍着病痛走遍了所有村队,探访了县境内全部沙丘、风口。为了全县人民能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观看电影《焦裕禄》有感 篇10

观看电影《焦裕禄》有感 ——观看电影《焦裕禄》有感 观看电影《焦裕禄》,那几段熟悉感人的画面,朴素的语言,再次深深打动了自己,撞击了灵魂,升华了思想,净化了心灵,体会到他舍己为民的公仆情怀、探求就里的求是作风、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朴素廉洁的道德情操。

1962年12月,焦裕禄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踏上兰考的那一年,正是3年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他上任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

个大队中的120多个。在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电影中的一幕幕场景都让我受到触动,抑制不住震撼、同情、心酸的泪水:片中大雪之夜在火车站看着大批逃荒的百姓;为了挽留技术员他捧着一袋土,在站台上同火车跑动的身影;指挥雨夜抗洪治沙栽桐的一线形象;全县人民为焦裕禄送葬的情景……,每一幕都让人感动、每一幕都让人落泪。看完电影好长时间,我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焦裕禄这样拼命干,到底为了什么呢?”,焦裕禄之所以这样干,是源于他对党的无比忠诚、对工作的超常热爱、对群众的深厚感情。

对党的无比忠诚,就是坚定党的宗旨意识,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形象,严守党的纪律。1962年兰考遭遇自然灾害,30万群众衣食无着,流离失所、逃荒外地,县里的许多干部用围攻组织部长方式想方设法往外调,可焦裕禄却从

条件较好尉氏县调到兰考,受命于危难之时,不攀他人,不讲条件。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税务干部学习,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交通工具、穿衣吃饭等和那时比是天壤之别。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在向过去那样衣衫褴褛、吃糠咽菜,但衣衫褴褛、吃糠咽菜时的精神不能忘掉,更应该保持和发扬这种精神,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要求,才能从思想上、行动上真真正正为纳税人服好务。焦裕禄同志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用言行给我们确立了一个标杆。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我想核心要素既不是职务,也不是金钱,而是他为社会做了什么?为群众做了什么?

对工作的超常热爱,就是把工作岗位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以干好工作为目标,加强学习,提高政策水平,增强为纳税人服务的本领;反过来又将学到知识,练就的本领,全部用税收工

作中去。“党是叫我们带领30万兰考人民战胜灾荒的,而不是来送人民群众逃难的……”他上任之始,没有忙着树官威,而是扛着铺盖卷一头扎进了牛棚。为治风沙,牛棚里访到老场长,火车站台上打动了技术员,身先群众,一锹一锹栽下泡桐。为抗洪,大雨滂沱,天黑水深,挡不住他前进的路,一首团结就是力量,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作为税务干部、共产党员,我们是不是把纳税人的需求,当作了工作的落脚点呢?我们每个人不一定有焦裕禄那样的经历,但我们学习焦裕禄以学习其精神为主,税收工作是个大舞台,不管在哪个岗位,都要把奉献本职当做第一需求,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经常深入到纳税人中调查研究,倾听纳税人心声,为纳税人服好务、办好事、办实事。

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就是焦裕禄同志说得话:“群众满意才是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延伸到我们的工作中,就是“纳税人满意才是检验我们工作好坏的标

准”。焦裕禄同志出身贫苦,当过学徒、干过长工。参军入党后,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群众。“我是您的儿子,代表毛主席来看您了!”电影中的这句话让我铭刻心骨。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税务干部却离群众越来越远。当前学习焦裕禄就必须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见贤思齐,反复镜鉴,红脸出汗、排毒祛病,在对标立规中查找差距,在上下互动中解决问题,在攻坚克难中提振信心,在思考辨析中把握规律。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四问四看”照镜子,昂首无愧于民。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对照焦裕禄亲民爱民的精神,扪心自问当官从税是为了什么?看自身理想信念坚不坚、宗旨意识强不强、公仆情怀深不深、关心群众够不够;对照焦裕禄科学求实的精神,扪心自问能为税户和基层做些什么?看自身从实际出发的

社区观焦裕录电影心得体会 篇11

近日,社区组织观看影片《焦裕禄》,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影片中,焦裕禄同志只为公不为私,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焦裕禄同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动人事迹。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战天斗地,奋力改变兰考贫困面貌。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我们作为社区工作者,就要学习焦裕禄的群众观,就要学习他牢记“两个务必”视群众为亲人。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到基层,到群众中去,直面困难和问题,不回避,不推脱,尽最大努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

开展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主题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干部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做到处处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增强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保障群众利益。焦裕禄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职工群众的期盼,照出了优秀领导干部的表率,但是也照出了当前干部作风建设的不足,照出了个别党员宗旨意识的缺失,照出了社会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的存在。我们要以党章为镜,以焦裕禄等先进典型为镜,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四风”等方面认真查问题、找差距、明方向。

观《雷锋》电影有感 篇12

看了《雷锋》这部电影,雷锋叔叔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还听过这样的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他是湖南长沙人,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960年参加解放军,同年加入共产党。他认真认真毛泽东着作,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多次立功受奖。1962年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有一个镜头十分令我感动:一天傍晚,天突然下起大雨,雷锋见路上有一位大娘手里拉着小孩,身上又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娘是从外地来看女儿的,要去十几里外的苏家屯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的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就算我哭也哭不到啊!”然后雷锋把雨衣披在了大娘身上,背起那个孩子冒雨朝苏家屯走去,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送到。送到之后,大娘想好好谢谢雷锋,可是,雷锋刚送到门口就立刻走了,一会儿也没有休息

电影中还有一个镜头。一个星期天,雷锋叔叔的战友王大力把所有战士们的袜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锋叔叔发现发现自己的衣服不见了,他就到处寻找。后来他在她找着了衣服袜子仍然没找到。这时,王大力说:“雷锋,你有那么多存款,还这么舍不得买一双袜子。你瞧,你这双袜子穿在脚上不嫌得难受?”雷锋叔叔说:“这总比我以前光着脚上山砍柴强多了!”王大力又说:“那你不觉得丢脸吗?千缝万补的”“咱们军人不是把袜子穿给别人看的。”从这几句话,就已经体现出了雷锋叔叔的节约精神。他每个月只有6元钱工资,他却把钱存在银行。

战友王大力收到了一封家信,信中说他母亲病了,家里等着钱用。雷锋知道这事后,就用王大力的名义静静地寄往了20元钱。当人民有困难时,雷锋就挺身而出。辽阳市遭受了洪水灾难,雷锋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100元钱偷偷的捐给了灾区的首长。

上一篇:关于授权的委托书下一篇:八礼四仪主题活动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