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焦裕禄〉有感

2024-07-15

观〈焦裕禄〉有感(共16篇)

观〈焦裕禄〉有感 篇1

观“焦裕禄”有感

通过观看电影《焦裕禄》,使我重温了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焦裕禄同志是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他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公而忘私,心系百姓,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他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勇于承担责任。焦裕禄同志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好儿子,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好榜样。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明确提出,要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的公仆精神、奋斗精神、求实精神、大无畏精神和奉献精神。

那么,焦裕禄精神是什么呢?

总书记曾用20个字总结了焦裕禄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我们今天加强作风建设,就要深入学习、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结合新的实际把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

那么,我们如何学习焦裕禄精神呢?

通过观看“焦裕禄”这部影片,我认为焦裕禄精神落实到税收工作中应体现在抓学习、立规矩、办实事、讲感情等四个方面。学习要长抓不懈,干部要谦虚,要向群众虚心学习,焦裕禄曾有一句话,如果我们有什么事不懂,问问群众我们就知道了。焦裕禄治理兰考三害最根本的作法,没有一点是他自己的创造。他的智慧在哪里?是把群众的智慧转化我们的政策,这也是我们执政的逻辑,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治路线。

另外需要立规矩,不能搞一个学习计划,学完就没了,要通过学习留下一些硬性的制度,不能违反,让我们的同志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错,什么是前进,什么是退步。

在讲学习、立规则的同时,重在落实。我们税务系统要全面推行绩效管理促进职能转变、工作改进,有的措施已开始执行,有的需要近期执行,项目之多,涉及面之广,时点之集中,前所未有,需要我们大范围地改进征管业务流程和办税服务方式。在落实这些便民办税服务措施的同时,我们还要克服经济下行的压力,保证完成税收任务。这需要我们学习焦裕禄的“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采取“创新加科技”的手段,创造性在开展工作,落实好每一项工作要求,解决群众特别是纳税人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便民办税的长效机制。

在严肃认真开展各项税收工作的同时,要注重讲感情。“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焦裕禄同志公仆精神的写照,也是党的宗旨在他身上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税务人员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主动加强党性修养,不断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实做到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焦裕禄同志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但他的崇高精神永远是鼓舞我们的思想源泉。作为一名党员,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忠诚税收事业,以焦裕禄精神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党风带税风,以党

风塑税魂,务实、敬业、奉献,为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

观〈焦裕禄〉有感 篇2

这就是人类的意义。向死而生,在苦难中欢笑。

当初曾为罗宾逊前辈的溢美之辞而惭愧,深知人类远远没有如此高尚———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亦是一盘散沙猜忌争斗,自恃坐拥食物链顶端的霸主却又不得不向亘古的自然低头,创生希望制造奇迹也会毁灭成就砸碎梦想。人类或许本就如此复杂,一面阴暗卑贱一面光明高尚;人类或许也可归于简单,世界怀抱中的芸芸众生而已。

无数次目睹过为成全大众而毁灭个体的悲剧,无数次怒斥过为所谓安全大局而放弃涉险者的政客论调,无数次悲叹过在绝望无助抑或迷茫渴望中葬身的孤独行者———但至少此刻马克没有重蹈覆辙,回归前的片刻几十亿人的心与他共同悬于一线,素昧平生出身各异的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挥舞着美利坚的星条旗帜,目光紧锁荧屏。

“我至少可以像钢铁侠一样随意飞翔了。”马克在做出抉择前和紧张的队友插科打诨,露出平淡的微笑。在他戳破宇航服冲出舱顶的那一秒,自己自认识钢铁侠以来第一次反复祷念着斯塔克的名字。

———至少这一次我们人类的希望与努力历久弥坚,没有任何一个懦夫发傻。

火星狂暴的烈风卷裹沙石劈头盖脸地袭来,四下黑如冥界,飞船倾斜目不视物;火星车拖着一串机械在荒漠中独自前行,放眼望去如在沙漠中潜行的一只渺小甲虫。自然———甚至宇宙星河面前人类终究如此渺小,如此易于摧毁。但我们人类这卑微的生物却又能视死如归,宁可自毁也绝不屈服。

排泄物与火星红土中艰难培育的土豆幼苗,巨型计算机运算检验的完美弹弓效应,太阳神雪中送炭的鼎力相助,各方人员的紧张工作大胆突破左右逢源———五百多个太阳日的艰险努力只为了最后的一场永载史册的星辰之舞,飘荡舱外的梅丽莎把安全绳展至极限,马克戳破宇航服向队友跌撞飞去,谨慎的角度调节犹如控制步点,为平衡而挥舞的手臂好似舞者舒展的肢体,在真空中相逢交错追逐最终相握融汇为一体。交缠的橘红安全绳烈火般围绕两人飘然舞动,亿万心脏为之颤抖狂喜,星河为之璀璨。

这就是人类的真谛所在,持之以恒,自强不息。

人类因自私犹疑鄙弱而卑微,却又因奉献果敢不屈而伟大。这就是人类,向生而死,同时向死而生;这就是人类,靠着万物之死而过活的万兽之王和永恒探索以谋求生机的沧海一粟。

观《焦裕禄》后感 篇3

我十八岁投笔从戎,在毛泽东思想这所大学校里锤炼自己,时时处处以雷锋同志为榜样,深知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革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因此,在部队我严格要求自己,苦练业务技能,当过炊事员、测绘员,毫无怨言,爱岗敬业,多次荣获嘉奖,后来,入了党,上了军校,提了干,为感谢部队培养仍在继续为国防测绘事业贡献青春和力量。但是,成家后,尤其是革命事业接班人出现后,开始想家了,便动用各方关系调回了家乡武装部工作,说是照顾家里和工作两不误,实际就是工作不思进取,拈轻怕重,怕过部队艰苦生活,舍不得小家利益,意志消沉,为人民服务信念动摇的表现,这与焦裕禄同志路过家门口不回家相比还是个人利益、贪图享乐在作怪。

到地方工作后,与枯燥无味、单调的部队生活相比轻松多了,舒服多了,接触社会也多了,好像世界都变的精彩了,因此,思想觉悟松懈了,部队的条令条例、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丢后脑勺了,军人意识淡漠了,国防观念淡薄了;工作标准也降低了,热衷于图形式,造声势,华而不实,贪图虚名,工作虎头蛇尾;生活要求却上升了,总想把部队过艰苦生活日子补回来,出门不是徒步或座公交车,而是打的士摆阔气,讲排场,宴请每逢必到,甚至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办事收点好处的恶习也在自己身上时有发生,甚至觉得心安理得,这与焦裕禄同志忘我工作,勤政为民,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相比感到惭愧万分。

十八年前,我脱下穿了二十年的心爱军装,来到了与数字打交道的王国当经济卫士,这里虽然不是部队的硝烟战场,但也是经济监督的保卫战场,可我这个战斗员在部队所学的专业知识到来审计执法部门简直就是两眼一抹黑,拿什么去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因此,我埋怨过,组织上为什么分我到专业不对口的单位工作?我动摇过,是否向组织反映申请调到专业对口或相对对口的单位工作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我迷茫过,奔四十的人还能重新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在审计部门呆下去吗?在这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我选择了随波逐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当上了业务科长、办公室主任,我深知自己实际工作水平半桶不到,因此,工作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怨天尤人,只要组织照顾,没有工作业绩,只要组织待遇,没有严于律己,把自己混同于老百姓;业务不求上进,仅限于一知半解,总觉得自己不熟悉业务不能怪自己,而是组织考虑不周造成的,所以,平时将这种抵触情绪潜移默化到了行为中,却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辜负了党的培养,浪费了审计资源,对不起自己的津贴。我也是一个有着三十五年党龄的老党员,与焦裕禄同志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相比我感到羞愧难当。

观《焦裕禄》有感 篇4

3月29日下午,我在四大班子二楼报告厅,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尽管之前对焦裕禄同志有所了解,但观看电影后,焦裕禄那高大的形象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焦裕禄同志出身贫穷,当过学徒、干过长工。参军入党后,便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群众。焦裕禄是艰苦朴素的典范,常年穿的是打着补丁的衣服,一件旧大衣成了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在下乡救灾治涝的数月艰苦奔波中,整理是自备干粮,手拿雨伞,和群众一起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他把生命最后的475天给了兰考人们,他带领群众治理风沙盐碱,不屈不挠的向自然灾害作斗争;他能坚持原则,向错误的思想进行抵制和斗争;严于律已,不搞特殊化等。他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起了一座高大的精神丰碑。

焦禄精神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好教材。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从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受到深刻教育和启发,结合自身感受,个人也进行了一些思考,我觉得,关键是要学习焦裕禄同志以下几点:

一是学习他热爱本职的思想。焦裕禄同志无论是在厂矿企业工作,还是在党政机关工作,他都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二是学习他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当组织上安排焦裕禄同志到环境、条件较差的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时,他没有任何抱怨,没有任何要求条件,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了工作,很快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为了尽快改变兰考的贫困落后面貌,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吃苦在前,积极带领兰考人民,同内涝、风沙、盐碱三大自然灾害作斗争,一直坚持带病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可以说,焦裕禄同志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是学习他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崇高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焦裕禄同志对人民群众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例如,电影上表现了一个细节,有一对孤寡老人,无依无靠,生活非常艰难。在冬天天气严寒、将下大雪的时候,他首先想到了这两位老人,一大早就赶到老人家里,嘘寒问暖,给老人送去了御寒的衣物等,并说“我是你们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来看望你们的”。我觉得这个细节非常感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岗位,扎扎扎实实工作,为群众搞好服务。

观焦裕禄视频有感 篇5

今天,我带着深切缅怀和崇敬的心情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影片再现了这样一个不朽的共产党员形象,生动、亲切、真实可信地表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闪耀的精神的光芒,聚焦成同一个璀璨夺目的闪光点,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们深情缅怀这个名字,就是在呼唤这样一种崇高而不朽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在向每一个党员干部发出忠告:永远要做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绝不能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只有时时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才会拥戴你、支持你。

焦裕禄从大城市奔赴兰考灾区,面对狂暴的“三害”,豪迈地喊出有朝一日沙丘可以变成绿林,涝洼可以养鱼,盐碱地可以长出好庄稼,关键是要有一个“干”字的石破天惊的预言。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以重病之躯,夙夜匪懈地为兰考人民奔波、操劳。他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从不追逐名利,时刻以一个普通劳动者要求自己。这一切,又无不系于他身上最本质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事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集中群众智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与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他笃诚地实践了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观《焦裕禄》有感3 篇6

——观《焦裕禄》有感

焦裕禄,这个人们熟知的名字,这个党和人民的好干部。在50年后,人们对他的怀念一直没有停止。他的名字,穿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时空,仍然引发着人们强烈的内心共鸣,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思念。焦裕禄在兰考虽然只工作了一年零四个月就病逝在工作岗位上,但是在兰考人民的心中,没有他,就没有兰考的今天。焦裕禄走了,但是他仍然活在了我们心中!焦裕禄事迹的一点一滴,都展示着一个共产党员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诠释着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精妙真谛!他所坚持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过去是党坚强成长的法宝,今天仍是党所坚持的核心理念。

焦裕禄同志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在兰考工作期间,他身为县委书记,但他从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他的穿着打扮、衣食住行比老百姓还老百姓,他经常深入农村,深入农户,深入到最苦最穷的地方,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困难,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里。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就要学习好焦裕禄同志的群众路线,扫掉身上的“官气”,多沾点“土气”。一是要做到主动自觉联系群众。要主动地经常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进行走访谈心,嘘寒问暖,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明确应该为群众做什么事情,解决什么难题,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对每一件事情都要认真细致的去做,而且要千方百计的做好,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二是要做到善于团

结依靠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紧紧依靠群众,到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在重大决策出台之前,要到群众中去,诚心诚意地听取意见,集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在实践中根据群众的经验和创造,不断修改和补充方案,在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到群众中寻找支持、理解和帮助。三是要做到善于教育引导群众。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办法推动工作。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工作时,都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让群众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使群众心服口服,乐于接受,避免矛盾。同时要根据群众的需要和自愿的原则,从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群众最高兴的工作做起,经常了解群众的心理,把握群众的情绪,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观中国现代漆画文献展有感 篇7

关键词:现代漆画,图式,大漆,装饰味,材质

2016年7月,中国现代漆画文献展在武汉进行巡展。在这次难得的展览中,我得以见到很多珍贵的现代漆画早期的作品。虽然由于各种不可抗的原因,展品的征集数量不算太多,或者是有些“准展品”因为被收藏而难以借到,只能借照片的形式展示,但是却丝毫不能减轻它的启示性意义,特别是对于漆画专业的艺术从业者而言,更是一次对自身专业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而且文献展的展示不同于文献集。正如展览前沿所述:“文献展是文献集形象性的诠释。漆画属于视觉艺术,通过形象性诠释能对漆画创作实践发挥更加有效的引导作用。而材质美与技法的丰富性又是漆画的亮点,漆画的直接的视觉效果又是任何媒材无法替代的。”材质美感因其物理特性和空间特性更适合于现场观摩。所以说,这次展览无疑是贴近现代漆画发展历史的绝佳机会。

总的来说,从历史的眼光中,我看到了漆画界的前辈们各种形式的尝试和探索,虽然有些作品看起来有些不够成熟,但是将之放在当时的艺术环境中是相当惊艳的。但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在观看展览的时候顺着时代的发展,我却感觉漆画的题材和表现在六七十年代出现了内收的情况,题材和表现手法的狭隘化、以及图式自主权的丧失,导致了从起步伊始就拥有的开拓进取的精神出现了断层。不知道我的推测是否正确,但我认为现今现代漆画发展不够顺畅应该与此多少有些联系。我们仍旧徘徊在寻找独属于漆画的图式体系,让图式主宰材质肌理而非被喧宾夺主的道路上。因为这次展览,我在这个问题上看得更清楚了。

图式表现的自由被牵制,我认为有一部分重要的原因在于“大漆绝对论”。虽然时代条件所限,文献展中的绝大部分漆画都是以大漆为媒介制作的,但是从视觉效果上来看的确是满眼褐色。所以当我经过第六展厅的时候,一进去就被程向君老师的化作吸引了。他的那幅作品是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的铜奖作品,表现的是高原雪山上的平层石屋,并在视觉元素的处理上借鉴了解构主义的形式美感。画面一片清新的蓝,好似高原冷冽的空气。由线条分割和构成的画面,解构意味十足。作品的色彩之靓丽,在整个展厅其他那些内缩的“黄昏色调”中特别吸睛。在这里我并不是全盘否认大漆,而是试问:就拿程向君老师的画来说,大漆能否表现足够饱和的蓝色?如果不行,固执的非大漆不用,是否会因表现题材的不自由而在艺术创作上留下遗憾?

另外一个阻碍漆画图式发展的要素我认为就是“呆”与“死”的装饰味。现代漆画的装饰性表现我不知道其源头在哪里,这是今后现代漆画史中需要研究的课题,史百宝嵌么?史材质的局限性么?难道史它们阻碍了造型的自由表现?这个问题有待解答。但从视觉呈现的事实来看,装饰意味没有理由作为一种人为的限制,它的缺点在于多余僵死、显露无疑,扼杀了绘画中“似是而非”的一些朦胧的美感和随性的表达。画作的造型一旦装饰化了,人物动态就僵死了、呆板了,从形象上没有了生气,从构成上没有了活力,从意境上缺少了“神”,将一切限制在一些既定的边框里,就快要“死水一潭”了。创作者自身尚且如此,作品如何能再在观者心中激起涟漪?所以,色调局限是其一,装饰味是其二,都是使得漆画缺少活力、限制图式表现的原因之一。

漆画的一个特殊的画种,主要的原因在于漆画的材质。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材质的直接表现是漆画的特点,但是图式一旦不够支撑整幅画的气场,不够足以吸引观者的注意,那么材质的使用很有可能就由优势变成了劣势,成为喧宾夺主的主要原因。对于观者而言,当然是画面上什么吸引他,他首先注意什么,特别是人类天生对材质肌理又有一定的偏爱,因此作为一位漆画的创作者,更加需要迫切解决的就是对图式的把控能力。如果一幅漆画让人因研究画境而忘记了它所使用的技法和材质,我想它就成功了。

这就是我在看过现代漆画文献展后对漆画图式创作所产生的几点想法,也是对自己漆画创作的一种勉励。

小河滩小学观《焦裕禄》有感 篇8

小河滩小学张海娥

2014年4月9日下午,我校组织全体教师集中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在观看过程中,我自始至终都持以认真学习的态度,从焦书记为百姓所做的点点滴滴中,感受焦书记身上那天下为公的精神境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当年还是学生的我就已通过电影了解了焦书记,但不同的是,当年的我还不能深刻领会焦书记身上所闪耀的光辉。而今已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我再次观看此部电影,心里别有一番滋味。曾经模糊的身影再次清晰起来,曾经熟悉的面孔再一次重临眼前,亲切之感油然而生,仿佛焦书记这个人并未走远,仿佛焦书记的这些事就发生在昨天。之所以至今记忆犹新,我想是焦书记与百姓那水乳交融的感情感染了我,那些感人的场景依稀浮现在眼前:他为因饥饿而偷盗的饥民作主,他取消给干部购买副食品发放的特殊供应本,他及时走到第一线为群众亲自发放救灾物资,他对人民疾苦的关心感动了林场技术员,他不吃他人送来的大米吃窝头,他顶着风沙深入第一线调查风沙灾害原因,他跑到老乡家询问病情、送粮送钱,他强忍病痛坚持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他所做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可件件令人震撼。

焦裕禄书记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的工作不是做给大家看的,群众满意才是唯一的标准。”是呀,焦书记就是这么一个一心为民所想,一心为民所奉献,一心为民谋福利的好书记。他将自己利益永远放在最后,不计较个人得失,视名利淡如水,对待工作却重如山,他那党性至上的政治境界、事业至上的工作境界、奉献至上的思想境界无不令人折服。无论困难有多大,无论情况有多复杂,无论形势有多严峻,你无时无刻总会看到他那熟悉的身影,那身影虽显瘦弱,可在我的心中他的形象却是如此伟岸。

观故事里的中国焦裕禄有感 篇9

做为一个共产党员,他为我们做了表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所作所为,告诉了我们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有义务和责任为百姓服务,为强国、富民奉献一切。我觉得做人就应该做这样的人,作为一个党员也更应该做这样一个党员。我们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更应该要有焦裕禄精神,将这种精神化作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

学有榜样,感有方向。每个人学习焦裕禄精神都有不同的体会,每个时代学习焦裕禄精神都有不同的重点。学习焦裕禄同志,究竟要学什么?通过一番思想洗礼,一次次与实际相结合,我觉得我们广大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需要以焦裕禄精神为尺子,查找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自身改进的重点。

首先,要学习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当焦裕禄1962年初到兰考看到的是穷山恶水,百姓忍饥挨饿,干部人心思去的局面。面对困难焦裕禄没有动摇,没有退却,他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治沙治水治“三害”,为查灾情忍着病痛走遍了所有村队,探访了县境内全部沙丘、风口。为了全县人民能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观〈焦裕禄〉有感 篇10

剧情并不是很复杂, 记录的是一个中年男人平常的一天:起床、洗漱、上班。唯一不同的是, 地灯的灯柱是一个穿衬衫打领带的男子, 梳洗台的镜子由两只胳膊举着, 餐桌和椅子是三个趴着的人, 衣架也是一个女子, 一只手举着主人的包, 另一只手托着主人的外套, 腰上挂着雨伞, 嘴巴含着钥匙, 指挥交通的是悬挂的人, 交通工具也是由人力代替……不管是主人公, 还是充当生活各方面的人, 他们的脸上都面无表情, 也没有任何的对白。只有咚咚咚的与地板的撞击声异常清晰。

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 却也是体现了本片的主题。作为主角的男人整理好领带, 顺从地趴在地上, 成了被人践踏的地毯。另一个人踩在他的身体上, 却一点怨言都没有, 那么, 进去的那个人又在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无从得知。

人们都以为自己能控制着别人, 却不知道自己也是别人棋盘中的一颗棋子。每个人在别人的世界里或多或少扮演着一个角色。然而, 在这个角色扮演中,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提到陈胜起义时用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难道说我们穷苦百姓就该有穷苦的命, 而那些贵族们就生来是贵族的命吗?这句话在当时给民众带来了莫大的鼓舞, 也使得这次起义得到了成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平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这也是第一次中国历史起义中涉及到的平等观念, 为后来刘备、项羽灭秦提供了有利条件。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 记录的是一个身份卑微的女子追求自由的故事。简爱追求的爱情, 不是财富地位的相等, 而是两个人互相尊重。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 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 只有男女双方彼此真正相爱, 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 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作者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 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在当时英国社会引起了轰动。时至今日, 这本书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平等自由, 向来都是人们为之而奋斗的目标, 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 哪怕头破血流。电影想要告诉观众们的便是这样, 你也许觉得别人是比你低下的, 可是你想不到, 在别人看来, 你也是低下的。人们都一样, 享受着同等的权力与待遇。

“所谓壹刑者, 刑无等級。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 有不从王令, 犯国禁, 乱上制者, 罪死不赦。有功于前, 有败于后, 不为损刑。有善于前, 有过于后, 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 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 有不行王法者, 罪死不赦, 刑及三族。” (《商书·赏刑篇》)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相信大家耳熟能详。商鞅针对国家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刑法方面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主张“一刑”, 统一刑法标准并平等适用刑罚。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一措施的颁布, 立刻得到了百姓们的拥护。这一政策的实行, 打架滋事的情况少了很多, 社会也稳定了许多。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欣欣向荣, 最后发展成一个强国。

启蒙运动发生在十七八世纪的欧洲, 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 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 是启蒙运动的杰出领袖。他主张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伏尔泰的主要著作《路易十四时代》《哲学通信》抨击了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 启迪了人们的思想, 动摇了封建统治, 激励了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

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墨子提出“兼爱”“非攻”。所谓兼爱, 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 “爱人若爱其身”, 并提出“天下之人兼相爱, 强不执弱, 众不劫寡, 富不辱贫, 贵不傲贱, 诈不欺愚”, 他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 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同时, 墨子也看到春秋战国时期, 最大的弊病就是战争, 因此, 从兼爱的思想中, 引申出了非攻。

自古以来, 政治家们不断地进行改革以保证公民的权利, 使得社会繁荣稳定, 国力日益增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宗教也有许多宣扬平等的观点。佛教宣扬众生平等, 伊斯兰教《可兰经》中也有对平等的论述, 基督教徒们相信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宠儿。

不自由毋宁死。在中外历史上都有很多关于追求平等的名言。可见, 人们对于自由的追求从来都没有因为时间、空间的限制而有所停滞。

导演在把参加影片制作的名单放在结尾的时候, 很多人不会注意到在谢幕的最后, 地灯的灯柱将戴在他头上的灯罩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头也不回地走掉。他是去干嘛呢?是厌恶了自己一直被人雇佣, 还是去寻找自己的自由了呢?影片戛然而止。导演也没有详细的说明, 给观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这大概也是这个短片如此成功的原因吧。

摘要:不自由毋宁死, 千百年来人们不断的追求着自由与平等。本文通过只有7分钟的短片《雇佣人生》引发了对平等自由的思考。通过史实论述观点。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都不要忘记:平等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

观电影焦裕禄后感 篇11

观看了《焦裕禄》,深入了解了焦裕禄同志的生平和先进事迹,感到很有意义。以前对焦裕禄同志事迹的详细情况不是很清楚。通过这次电影的再现,可以说,近距离地观察了解了焦裕禄同志感人的事迹和崇高的精神,让我对焦裕禄同志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内心很受感动和鼓舞,感到很受教育。

个人也进行了一些思考:为什么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有40多年了,他的事迹至今为人民念念不忘?他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精神至今为人民所称颂?现在重温他的事迹后仍然感受到巨大的鼓舞?通过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事迹材料,清楚地认识到这是因为他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百姓,经常深入基层,串农家、蹲地头,访贫问苦,调查研究,亲手解决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大小问题。他甚至不顾自己的乌纱帽,冒着违反政策之险,解决干部群众的吃饭问题。他有钱接济困难群众,却没钱给女儿买新衣服;他有钱为患者治病,却没钱满足儿子的一碗红烧肉。他为我们树立起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光辉榜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今天,通过观看电影,我们不光是缅怀焦裕禄同志,更应该学习焦裕禄同志精神,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要学习焦裕禄精神,我觉得,关键是要学习以下几点:

一是学习他热爱本职工作的思想。焦裕禄同志,无论是在乡镇、厂矿企业工作,还是在党政机关工作,他都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我想,来到新的工作环境已经半年有余,全心身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沉下心来为学校谋发展是本人热爱本职工作的直接体现,我还需要继续努力。

二是学习他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当组织上安排焦裕禄同志到环境、条件较差的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时,他没有任何抱怨,没有任何要求条件,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了工作,很快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为了尽快改变兰考的贫困落后面貌,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吃苦在前,积极带领兰考人民,同内涝、风沙、盐碱三大自然灾害作斗争,一直坚持带病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可以说,焦裕禄同志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也要像焦裕禄那样,无论组织上安排到哪里工作都应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三是学习他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崇高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焦裕禄同志对人民群众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例如,电影上表现了一个细节,有一对孤寡老人,无依无靠,生活非常艰难。在冬天天气严寒、将下大雪的时候,他首先想到了这两位老人,一大早就赶到老人家里,嘘寒问暖,给老人送去了御寒的衣物等,并说“我是你们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来看望你们的”。我觉得这个细节非常感人。作为

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岗位,扎扎扎实实工作,为职工搞好服务。

四是学习他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有一个细节,据焦裕禄同志的儿子回忆,那时县委大院里有剧院,有一次看戏时,当售票的同志得知是县委书记的孩子时,没有让他买票直接,当焦裕禄同志得知情况后,不光对孩子,同时对家人提出严厉批评,要求第二天补上票。从这一件小事,可以看出,焦裕禄同志对自己、对家人非常严格,他不允许自己和家人搞特殊化。作为一名学校领导,也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自觉严格要求,坚持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做到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干事,在教职工中树好自身的形象。

观影片《焦裕禄》心得体会 篇12

第二,不怕艰苦,不怕苦难,勇于斗争的革命主义乐观精神。当洪水、风沙、盐碱三大自然灾害,压得兰考人民喘不过来气的时候,他迎着困难而上,在困难面前逞英雄,敢于斗争,主张正义,为改变兰考的面貌呕心沥血作出了牺牲。他立场坚定,信念坚强,迎着逆风前进,不怕闲言碎语,展现了一个共产党革命的坚定性,和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为治理三大自然灾害他跑遍了兰考县的120多个村庄,得到了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的优良品格。总是在群众最需要、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去帮助群众,深的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群众永远不会忘记他。

第五,廉洁奉公,身体力行的高尚情操。他严于律己,作风简朴,吃苦在前,他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始终保持着人民公仆的本色。

第六,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用他的话说“不吃别人嚼过的馍”,就是他这种精神的生动写照。艰苦的条件和恶劣的环境下,他敢于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首创给沙丘“贴膏药”“扎上针”的方法,造福于兰考人民。

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活动,以焦裕禄书记的言行做指南,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工作水平。

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深入学习州党委常委、县委王奕文书记近期一系列讲话精神,扎实贯彻“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执政理念。其次要加强业务学习,为了给更多的贫困户服务好,我认为加强业务学习是关键,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才能应对新的状态,站在新的高度上,提高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加强执行力建设,增强自身责任意识。要牢固树立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组织纪律性,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将每项工作不折不扣的落实到位,实实在在把工作做好,全心全意为全县的贫困户脱贫献计献策。

观〈焦裕禄〉有感 篇13

教师的职责是教学育人, 传业授道解惑, 而作为共产党员的高校教师, 则要肩负起更多的职责, 有更高的要求。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前, 就要经过严格的考察和审格, 符合一定条件才能成为党员, 而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后, 就要确立一种常态的党员政治观念, 这种观念将伴随一生, 考验你的一生。

党员教师要有鲜明政治事非观念, 坚定的政治立场, 判别事非对错的能力。高校教师总是站在社会新知识新观念的最前沿, 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各种事物总出现在面前, 而且面对的都是多项选择, 如何仔细斟酌筛选出正确的适合需要的答案, 是一名高校教师经常面临的抉择, 而一但选择错误, 不只是本人犯了错误, 而会引导无数的学生树立错误的思想观念, 本人有可能成为历史的罪人。这几年很多高校经常爆出某某教授在课堂上, 面对学生, 口无遮拦、毫无顾忌地说出反党叛国、分裂国家、污辱大汉民族的言论, 且不探究这些人的政治目的, 就其对社会的危害就难以想象, 因为他面对的是没有出校门的、正在求知成长学生, 谁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正确判断出他的对错, 而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误入岐途?所以, 党员教师的政治观是多么的重要, 不只本人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而且本人有责任把所带的学生教育好, 养成好, 这就需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 以及明辩事非对错的能力。

党员教师要有大局观, 要有全局意识, 要长远的战略眼光, 超前的人才培养观念。每一名高校教师可能教有自已所精的专业、所授的课程, 在某些方面可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但不拘泥于所学所限, 不束薄于所教, 党员教师应树立从大局出发, 立足于全局, 将本人的眼光放远, 不断创新, 这是一个党员教师就具有的观念。过去一生只与书为伴,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封建书呆子人才, 已经不适应当念社会, 中国文人历史上经常多磨难, 这与他们没有上述意识眼光是有关系的。纵观历史长河, 能从当时社会脱颖而出, 或有所建树的文人, 无不在意识观念上超人一筹。教师本能就是文化知识的象征, 能将天下、国家、人民装进本人肚里的文人, 总能学术里是专家, 政界里是精英, 本人在任何环境里, 任何岗位上都居于领袖的位置, 这样的党员教师总能引领着一个时代的主流, 并且有无数的追随者伴其左右, 他本人的理念也会影响后世, 广为传颂, 为世人称道。党员教师的这种观念形成, 也将使自已受益, 人民之幸, 国家之福。

党员教师要有积极进取, 锲而不舍, 精益求精的求知教学观念, 在本人所谋的领域成为行业专家能手, 成为这方面的权威。大学教师具有很多优势和条件, 首先是本人所从事的工作是教学, 传授专业技能, 为社会服务培养人才, 长期的工作生活时间和研究, 很多教师在学术能域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学术成就, 这与他本人这种进取求知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具备这种精神教师, 总能在行业里出类拔萃, 能为社会、国家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创造出巨大的有形无形的财富, 这就是发挥的自身的价值, 为国家做出了自身的贡献, 是一名党员教师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 也体现了一名党员教师的先进性。其次, 党员教师形成这种敬业精神, 也会影响所教学生的精神境界,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 言传身教, 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会成为学生的示范教材, 影响学生的一生。

党员教师要具有忧患创新观念意识,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都是中国历史有为文人的真实写照。而今, 作为共产党员的教师, 是人民的教师, 不只能日夜对照课本, 站在讲台, 要有天下兴亡, 教师责大的观念。有了这种意识观念, 每名教师才会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 创造出造福后人的理论成果、科技技术, 以及培养出众多技能精湛的工作者。创新是国家与社会的生命力, 新理论新知识的出现的创造, 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国家才能树立于强民族之林, 而作为党员的人民教师, 才会为党永堡青春注入强大的生命动力。

摘要: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传业授道解惑, 而作为共产党员兼高校教师, 则需要肩负起更多的职责, 需要我们共产党员以身作则, 树立良好的政治责任观念, 本文对教师的党员意识观进行分析。

关键词:教师,责任,党员意识观

参考文献

[1]田朝晖, 张美珍.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J].人力资源管理, 2010 (05) .

[2]谢斌斌.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1) .

[3]孙梅.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当代教育论坛 (下半月刊) , 2009 (09) .

[4]何永婵, 窦黑铁.对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 2009 (07) .

焦裕禄有感 篇14

电影《焦裕禄》前多年我看过,随着时光的流逝,其中一些感人的镜头都有点朦胧感或被遗忘。为了寻找榜样的力量,我再一次观看了电影《焦裕禄》,通过学习,我们不光是缅怀焦裕禄同志,更应该学习焦裕禄同志的精神,作为一名校长,我将以身作则,努力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

一、学习他一贯听党的话,对党的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尽瘁和热爱本职的思想。焦裕禄同志,无论是在厂矿企业工作,还是在党政机关工作,都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作为一名校长,更应该象焦裕禄那样,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工作当中,为我校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学习他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焦裕禄同志工作中经常深入到生产第一线,把群众的革命干劲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摸索自然条件和客观规律,从而找到了改造客观世界、战胜自然灾害的正确途径。焦裕禄同志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而我作为一个拥有200多名教师,4000多名学生的学校校长,应该多听听教师和学生的声音,走进教室,与学生多交流,多花些时间去聆听教师和学生之需,但有时自己不愿意对花太多精力和时间走进教室,这种做法是作为一个校长绝对不应该有的。所以我更应该学习优秀校长的管理办法,经常反思,多与教师和学生交流。

三、学习他真正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在工作中向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一名干部,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牢

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岗位,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但是我校这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由于我校中层领导年龄结构偏大,产生了一种疲态感,责任意识不够强。其次,爱做好人主义;最后,存在一些形式主义。

四是学习他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树立好自身形象。

读焦裕禄有感 篇15

——读焦裕禄有感

读《焦裕禄》时,我们应该都看到在书的最后封面,作者提出焦裕禄是一块好钢,可这块优质钢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在看这本书时,我也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深受苦难的他能够成为人民群众的好儿子、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又是什么使他成为内心如此强大的人,在学习、称赞、思考之间,我觉的无疑,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潇洒、豪放、乐观、向上、勇于奋斗、勇于战斗的性格分不开。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用心工作,快乐生活。

感悟他的“人生观”。最让我揪心的是第三、四、五章,少年丧夫、青年失子、铁窗地狱、家破人亡、兵荒民乱、无家可归——在面对种种遭遇时,年仅二十岁的焦裕禄表现出出奇的冷静,母亲的殷切期望、对家庭的责任、对前途充满希望、都成为他要活下来的理由,并用希望的光照亮失望的亲友和同志,在他身上,我们看到正能量是无限放大的。正如书中写到,正因为他们受过许多的苦难,他才可能对受苦人、弱小者产生巨大的同情心。只有苦过的人才知道别人怎样苦,只有曾经弱小的人,才知道弱小的人需要怎样的帮助。我们虽生在和平年代,但善良、坚毅、责任是我们向他学习并应该要拥有的一种品质。

感悟他的“事业观”。从山东老家北崮山民兵到优秀干部南下新解放军、从河南尉氏县到洛阳矿山机器厂,从“哈工大”学习到兰考县临危受命,每到一处工作岗位,焦裕禄都在困难中艰苦创业,深受当地群众的拥戴,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没有忘记工作,舍弃职责,除了信念与执着,更多的是一名党员对党的忠诚,对工作的热爱。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我们要以焦裕禄为榜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焦裕禄的事业心、敬

业情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在我们感觉到苦的时候,想一想;在我们感觉到难的时候,比一比;在我们感觉到怨的时候,更应该照一照。

观〈焦裕禄〉有感 篇16

这部戏在排演之初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 排演《洒满月光的荒原》是余力民教授多年排演计划中的一部戏, 也是他认为在教学和研究方面都很有价值的一部戏。余力民教授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一代人, 所以对这部戏很有感触, 他对这部戏的思想立意把握将非常准确, 在这一基础上, 又融进了很多现代的思维架构, 使得整部戏看来紧凑、感人、发人深思。本剧的思想立意复杂而凝重, 力图接触一些人类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人在命运面前的倔强与悲壮;人在大自然面前的自尊与自卑;人及自身与生俱来的弱点的对抗与妥协;人在重建理想过程中的顽强与苍凉, 人在寻找归属时的茫然无措, 对于青春的爱与冲动。特别展现的是人与自身的搏斗。余力民教授导演的这部戏注入了自己新的认识, 作为亲身经历过那种苦难、那个动荡年代的他反而没有过多的追忆以往的时代悲情, 而是尽力展示一种激扬的青春, 无奈的生活, 全力刻画人与人, 与自然, 与爱情, 与信仰之间的搏斗。

在具体确定演出总的艺术处理原则的问题上, 导演也颇下了一番功夫, 这部戏时空转换的非常频繁, 台词中人物的内心独白非常多, 对角色扮演上的要求很高, 难度也可想而知, 人物的关系有时候若隐若现, 并不像传统的现实主义戏剧那样清晰并且脉络明确。但有一点, 剧本中舞台提示使人想象力很丰富, 可供导演挖掘和发挥的地方很多。这就表示这部戏并不能简单的依照传统现实主义的模式去进行。在余力民教授的指导下08级导演班的同学们细致大胆并富有创新的修改了剧本, 并确定了整部戏的艺术处理原则, 且可以把其概括为“诗意的现实主义”。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 整部戏的各个环节均体现出一种诗意的美, 每一个画面都可以单独拆分, 像一个个的镜头, 有机流畅地连接在一起, 节奏上起伏悠缓又错落有致。给观众的感觉既不是那种大开大合的多爆点狂轰滥炸, 也不是缓慢前进让人提不起精神。

本剧的人物形象极其鲜明, 落马湖王国的国王, 垦荒队队长, 骄傲蛮横又受到封建家庭毒害一心想出人头地的于大个子;粗犷彪悍, 内心火热, 与落马湖荒原斗争不息爱着细草的马兆新;三十五年后饱经沧桑依旧找不到归宿的老马兆新;内心渴望新生爱着马兆新却被于大个子占有, 最终变成强者的细草;本质懦弱, 内心存在希望, 在书籍中寻找寄托, 最终挣脱束缚的苏佳琪;只会在文学中编制自己理想却不敢大胆表露内心情感的李天甜;横在苏佳琪与李天甜之间的心灵上的第三者, 已牺牲了的宁珊珊;为人狡诈, 圆滑自私的李长河;还有刑福林、四川女人、毛毛等一些形象鲜明的人物。人物关系相对复杂, 对人物形象的处理和人物关系的解释就显得非常重要。同学们都努力地去接近并把握每一个角色。每一个导演都必须善于不失时机地在表现人物共性中揭示人物的独具个性, 活生生的形象必须创造舞台条件让它们诞生。为了更好地对人物形象进行处理, 对人物关系进行解释, 导演运用了诸多艺术手段, 诸如设置了丰富却又简洁的支点, 舞台调度亦是开阔流畅, 对剧本的一些精妙改动, 在整个戏的基调中使得人物鲜活了起来。

这部戏的剧本有别于其他的现实主义作品, 角色的内心独白很多, 大场面中多个演员同在台上的时候也基本上是主要演员的对白或独白, 次要演员基本上起到交代规定情境、渲染气氛等作用, 并且整部戏有很多以三两个演员同时在台上演对手戏的方式出现, 内心独白和人物的对白交织在一起, 变幻不定, 人物性格的差异很大, 人物的年龄段也有很大的差别, 从六岁到五六十岁不等, 其中四川女人还是以方言出演, 这大大的增加了说台词的难度, 演员只有用真实的内心感受才能够更贴近人物, 更好的塑造角色。导演在整个语言的处理上也充分的考虑到了这一点, 在排练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台词的处理, 运用语言节奏的变化, 形体上的帮助, 场景上的支持等手段来塑造全剧的台词语言。

余力民教授所执导的每部戏的音乐都别具一格却又能够最大限度的服务于全剧, 这次也不例外。这部戏以《我们的田野》哼唱版作为贯穿音乐, 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首先, 戏发生在黑土地上, 垦荒队接触最多的便是田地, 这个音乐符合戏剧的场景, 作为背景音乐非常合适;其次, 音乐舒缓悠远, 并带有一丝忧伤, 与全剧的气质非常吻合;第三, 好的音乐要用在点上, 贯穿音乐的每次出现都能引爆出一个高潮。另外, 还有舒伯特的小夜曲, 作为苏佳琪与李天甜阐明爱意并在书籍中寄托忧思的音乐, 使得整个片段温馨浪漫, 让整个荒原第一次平静了下来, 非常贴切。秧歌队的音乐是传统的喜庆唢呐, 但是并没有处理成那种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的效果, 而是感觉悠悠的从远方传来, 不仅有它特定的作用, 也没有破坏整部戏的诗意色彩。苏佳琪报仇片段, 使用了机车的隆隆巨响, 不分点的耙片声、狗叫声, 既震撼, 又充分表现出苏佳琪对于于大个子的仇恨, 对整个落马湖的仇恨, 甚至对生命的费解和挣扎。还有很多精彩的音乐音响的运用, 诸如苏联教堂的钟声, 婴儿坠地的啼鸣, 风暴声等, 都很好的诠释着全剧。

全剧的舞台场景设置简洁实用且富有意蕴, 几个简单的不规则斜坡, 干枯的树木、芦苇荡, 孤独的树桩, 巧妙地把舞台划分成几个特定的区域, 既节省成本又最大程度上发挥着作用, 没有任何地方显得累赘繁复。灯光中没有大片的光区, 契合了整部戏的处理原则, 冷暖色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几个小光区的覆盖, 不仅使演区自然明了, 而且把时空转换的问题自然的解决了。服装上也很简单, 加入了毛主席纪念章, 红袖章等细节处理, 透露出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道具方面, 一个是磨盘, 它单独成为了一个支点, 作用很强, 另外, 戏的最后, 老马兆新回顾落马湖荒原时, 也就是全剧结尾点题之时, 运用了一个墓碑的道具, 情感浓郁, 充分地表现出全剧的思想内涵, 十分巧妙。

在重点场次中, 导演进行了细致的处理, 如:全剧开场便迅速引入宁珊珊牺牲的一场戏, 将宁珊珊牺牲的感人场面与李天甜的出现放到了一起, 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令观众在感动之余立刻被吸引住, 抓住了观众的心。还有几个场次也令人印象深刻, 或感动, 或忧郁, 或震人心脾。诸如于大个子妹妹之死, 细草被于大个子霸占, 李长河为于大个子仙人指路, 马兆新跑荒, 李天甜投湖, 苏佳琪报仇, 细草出嫁, 最后老马对人生的阐释, 这些重点场次都经过精心的处理, 掀起了一个个高潮, 观众似乎在不知不觉间便看完了整场演出。

上一篇:2022年度第二学期小班德语工作计划下一篇:《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