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焦裕禄有感

2024-05-26

读焦裕禄有感(精选9篇)

读焦裕禄有感 篇1

用心工作快乐生活

——读焦裕禄有感

读《焦裕禄》时,我们应该都看到在书的最后封面,作者提出焦裕禄是一块好钢,可这块优质钢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在看这本书时,我也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深受苦难的他能够成为人民群众的好儿子、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又是什么使他成为内心如此强大的人,在学习、称赞、思考之间,我觉的无疑,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潇洒、豪放、乐观、向上、勇于奋斗、勇于战斗的性格分不开。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用心工作,快乐生活。

感悟他的“人生观”。最让我揪心的是第三、四、五章,少年丧夫、青年失子、铁窗地狱、家破人亡、兵荒民乱、无家可归——在面对种种遭遇时,年仅二十岁的焦裕禄表现出出奇的冷静,母亲的殷切期望、对家庭的责任、对前途充满希望、都成为他要活下来的理由,并用希望的光照亮失望的亲友和同志,在他身上,我们看到正能量是无限放大的。正如书中写到,正因为他们受过许多的苦难,他才可能对受苦人、弱小者产生巨大的同情心。只有苦过的人才知道别人怎样苦,只有曾经弱小的人,才知道弱小的人需要怎样的帮助。我们虽生在和平年代,但善良、坚毅、责任是我们向他学习并应该要拥有的一种品质。

感悟他的“事业观”。从山东老家北崮山民兵到优秀干部南下新解放军、从河南尉氏县到洛阳矿山机器厂,从“哈工大”学习到兰考县临危受命,每到一处工作岗位,焦裕禄都在困难中艰苦创业,深受当地群众的拥戴,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没有忘记工作,舍弃职责,除了信念与执着,更多的是一名党员对党的忠诚,对工作的热爱。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我们要以焦裕禄为榜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焦裕禄的事业心、敬

业情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在我们感觉到苦的时候,想一想;在我们感觉到难的时候,比一比;在我们感觉到怨的时候,更应该照一照。

感悟他的“权利观”。“执政党搞不好,就会亡党亡国”这是四十多年前焦裕禄说的一句话,令我们今天听来仍震颤心弦,扼腕称赞。“任何职务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他即使是去理发,也不会运用特权,而是一直在那等到自己的顺序。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学习焦裕禄就要学习他在名利面前严格自律,在得失面前心如止水,上对得起党的事业,下对得起群众百姓。我们缅怀焦裕禄,最好的方式就是继承和发扬他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仰和勤政为民的实际行动。

读焦裕禄有感 篇2

我国明代不仅造园活动有较大的发展, 造园理论也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特别是计成所著, 并于崇帧七年 (1634年) 刊版印行的《园冶》 (1) 一书, 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计成, 字无否, 江苏苏州吴江县人, 生于明万历十年 (公元1582年) 。他不仅能以画意造园, 而且能诗善画, 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

《园冶》共三卷, 第一卷卷首冠以《兴造论》和《园说》, 是全书的纲领和立论所在, 即造园的思想和原则。《兴造论》突出强调“因、借、体、宜”原则的重要性, 《园说》阐明园林用地、景物设计与审美情趣。后有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篇。在十篇的论述中, 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篇是专门论述造园艺术的理论, 也是全书的精华所在。特别是相地、掇山、借景更是该书精华的精华, 而屋宇、装折、窗、墙垣则着重建筑艺术的具体论述。

《园冶》一书的精髓, 可归纳为“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两句话, 这两句话的精神贯穿于全书。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说明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如何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 是园林设计者的技巧和修养的体现。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 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 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 经过艺术剪裁, 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 又不露斧凿的痕迹。

例如在园林中叠山, 就“最忌居中, 更宜散漫”。亭子是园林中不可少的建筑, 但“安亭有式, 基立无凭”。建造在什么地方, 如何建造, 要依周围的环境来决定, 使之与周围的景色相协调, 使环境显得更丰富自然。例如在厅堂前置山, “耸起高高三峰, 排列于前”, 那就是败笔。长廊是游览的路线, “宜曲宜长则胜”, 要“随形而弯, 依势而曲或蟠山腰, 或穷水际, 通花渡壑, 蜿蜒无尽”。楼阁必须建在厅堂之后, 可“立半山半水之间”, “下望上是楼, 山半拟为平屋, 更上一层, 可穷千里目也”。

造园不是单纯地摹仿自然, 再现原物, 而是要求创作者真实地反映自然, 又高于自然, 尽可能做到使远近、高低、大小互相制约, 达到有机地统一, 要体现出大地的多姿。园林有的似山林, 有的似水乡, 有的庭院深深, 有的野味横溢, 各具特色。如苏州拙政园, 经过造园家的巧妙布置, 这一带原来的一片洼地便形成了池水迂回环抱、似断似续, 崖壑花木屋宇相互掩映、清澈幽曲的园林景色, 真可谓“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佳作。“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是《园冶》一书中最为精辟的论断, 亦是我国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因”是讲园内, 即如何利用园址的条件加以改造加工。《园冶》说:“因者, 随基势高下, 体形之端正, 碍木删桠, 泉流石注, 互相借资;宜亭斯亭, 宜榭斯谢, 小妨偏径, 顿置婉转, 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而“借”则是指园内外的联系。《园冶》特别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借者, 园虽别内外, 得景则无拘远近”, 它的原则是“极目所至, 俗则屏之, 嘉则收之”, 方法是布置适当的眺望点, 使视线越出园垣, 使园之景尽收眼底。如遇晴山耸翠的秀丽景色, 古寺凌空的胜景, 绿油油的田野之趣, 都可通过借景的手法收入园中, 为我所用。这样, 造园者巧妙地因势布局, 随机因借, 就能做到得体合宜。

计成所阐述的造园理论与具体经验, 不仅对研究古典园林非常重要, 而且对于今天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卷一《兴造论》里, 开篇作者就提出:“世之兴造, 专主鸠匠, 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强调了“主人” (即相当于今天的建筑规划设计师) 的重要性。其后又说:“半间一广, 自然雅称, 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第园筑之主, 犹须什九, 而用匠什一, 何也?园林巧於因借, 精在体宜, 愈非匠作可为, 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需求得人, 当要节用。”更是强调了主持造园规划设计人的重要性。

让我们来剖析一下计成做规划设计的过程。

计成说:“相地, 立基。”首先对项目要进行定位, 对基地各要素进行分析。具体阐述了规划设计的原则、设计的依据及设计的理念。

园基可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等。计成说园地只有山林地区为最好, “园地惟山林最胜, 有高有凹, 有曲有深, 有峻而悬, 有平而坦, 自成天然之趣, 不烦人事之工”。但也各有偏好———“古之乐田园者, 居于畎亩之中;今耽丘壑者, 选村庄之胜”, 且不同的园基有不同的情趣———“宅傍与后有隙地可葺园, 不第便于乐闲, 斯谓护宅之佳境也”, “江干湖畔, 深柳疏芦之际, 略成小筑, 足征大观也”。

“相地”是从卜邻、究源、察地等几个方面考虑。卜邻就是选择园地时, 要充分考虑周围的环境, 包括地理位置、地貌条件、林木植被及周围的构筑物等多种因素。主要考虑“因借”的因素。“倘嵌他人之胜, 有一线相通, 非为间绝, 借景偏宜;若对邻氏之花, 才几分消息;可以招呼, 收春无尽”。

究源, 指探究水的源头———“卜筑贵从水面, 立基先究源头, 疏源之去由, 察水之来历”。水也宜合理利用, “临溪越地, 虚阁堪支;夹巷借天, 浮廊可度”, 且“架桥通隔水, 别馆堪图”, 隔水接以桥梁可以另建馆舍, 从而形成很好的对景关系。

察地亦包括植被。“多年树木, 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 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 荫槐挺玉成难”。

作者最后强调“相地”的原则要因地制宜, “相地合宜, 构园得体”。

先相地, 后立基。先要布置厅、堂、阁、室等屋宇的位置, 然后因地制宜, 考虑“宜亭斯亭, 宜榭斯榭”, 再后“开土堆山, 沿池驳岸”, 间杂植物配置。植物配置不但讲究“栽培得致”, 随季候的不同有所变化, “曲曲一湾柳月”“遥遥十里荷风”“编篱种菊”“锄岭栽梅”“寻幽移竹, 对景莳花”“桃李不言”, 而且强调了植被随季节变化的重要功用性, “一派涵秋, 重阴结夏”。

对于局部小地形的构筑, 作者提倡“高阜可培, 低方宜挖”, 才能达到“适兴平芜眺远, 壮观乔岳瞻遥”的境界。

立基的顺序, 要按重要性。接待客人的地方, “厅堂”先定, 必须正中, 光线要好。“古者之堂, 自半已前, 虚之为堂。堂者, 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 以取堂堂高显之义”。

然后可以布置“室”等起居用所。一般“书房”也比较重要, 应优先选择位置。要满足幽静、优雅、敞亮等要求, 要能激发灵感。“书房之基, 立於园林者, 无拘内外, 择偏僻处, 随便通园, 令游人莫知有此”。

沿这些重要建筑布置游“廊”, 设计观景路线及视点。“廊基未立, 地局先留, 或余屋之前后, 渐通林许。蹑山腰, 落水面, 任高低曲折, 自然断续蜿蜒, 园林中不可少斯一断境界”。

考虑路线时要依据景点位置, 景点位置要考虑视点及观景路线, 并互动调整。“寻幽移竹, 对景莳花”, “高阜可培, 低方宜挖”, “围墙隐约于萝间, 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 纵目皆然;竹坞寻幽, 醉心既是”。

游廊、亭、榭、花径构成了游园的路线与节点。“花间隐榭, 水际安亭”, 这是造园中构成风致的要素, “斯园林而得致者”。但“亭安有式, 基立无凭”, 选地立基并无准则, “惟榭只隐花间, 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 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 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 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 非歌濯足”。说到游廊, 或蟠山腰, 或穷水际, 通花渡壑, 蜿蜒无尽, “斯寤园之‘篆云也’”。

厅、堂、书房等建筑应考虑窗的位置, 确定对景。“桃李不言, 似通津信;池塘倒影, 拟入鲛宫”, “疏水若为无尽, 断处通桥;开林须酌有因, 按时架屋。房廊蜒蜿, 楼阁崔巍, 动‘江流天地外’之情, 合‘山色有无中’之句”。

同时设计园林构图布局, 这两者相辅相成。在构图中, 作者始终强调造园要追求画的意境。“园说”篇中提道:“窗牖无拘, 随宜合用;栏杆信画, 因境而成。”在“村庄地”中作者描绘:“桃李成蹊, 楼台入画。”在“掇山”中作者又重申:“深意画图, 余情丘壑。”从而最终达到“景到随机”,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景观专项设计是对于规划内容进行深化的阶段, 与施工紧密结合, 如屋宇的做法 (包括门楼、厅、堂、斋、室、书房、亭、台、楼、阁、榭、轩、卷、广、廊等) 、花径做法 (乱石路、鹅子地、冰裂地、诸砖地等, 还包括具体的很多花样) 、装折做法 (栏杆、屏门、仰尘、风窗等装饰物件) 、门窗、墙垣、掇山、叠石等。还有一些诸如匾额、对联、题词等由文人游园时有感而发完成, 如红楼梦大观园题词等。

规划设计的过程, 最有价值的有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方面是怎么做。规划设计与施工紧密结合。作者以中国古典诗画为底蕴, 以实践为基础, 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 为后世的园林设计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摘要:《园冶》集中体现了中国园林的传统造园思想, 影响远及海外。本文旨在对其造园精髓思想加以提炼, 力图变换一种视角, 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将其加以剖析、引申, 希望有益于我国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园冶》,精髓,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年5月第2版.

[2][美]诺曼K.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年7月第1版.

从历史档案再读焦裕禄 篇3

1963年12月11日,焦裕禄来到社员张传德家,看到张的爱人抱着一岁的男孩不停地流泪,忙上前询问,得知孩子得了好几种病,在当地看了一个多月不见好转。他赶紧到大队给县医院院长高芳轩打了电话,要他们好好给孩子治疗。随后他又写了一封信,让张传德带上到县医院去。孩子住院期间,焦裕禄曾3次电话询问病情。

艰苦朴素

1964年2月7日,国家给兰考拨来一批救济棉花。救灾办公室的同志看到焦裕禄的棉袄很破,决定照顾他3斤棉花,让他换件新棉袄。焦裕禄知道这件事后,又让家属把棉花票退了回去。他对救灾办公室的同志说:“救灾物资是给群众的,我们不能要。虽说我的棉衣破点,但还能穿,比起没有棉衣穿的群众强多了。作为领导要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

求真务实

1963年7月的一天,焦裕禄下乡检查工作路过金营大队郭庄时,他突然跳下自行车向一块高地走去,那里长着几棵棉花。焦裕禄说:“为啥别的地方不长,这里长呢?”他捏一小撮土放进嘴里品尝滋味。随行干部问:“焦书记你咋吃土呢?”焦裕禄吐口唾沫说:“我的舌头是个化验器,能随时化验出土里包含的盐、碱、硝的情况。”

知难而进

徐俊雅在一篇回忆丈夫焦裕禄的文章中写道:“焦裕禄同志好像永远不知道啥叫‘难。记得我们才从地方转业到工业上那会儿,他文化不高,从来没见过机器,别人给他介绍情况,他啥也听不懂。图纸摆在面前,看花了眼也不明白。当时有人就说:‘看,拉牛尾巴的人也来学工业!可他还是迎着困难干。在大连起重机厂实习时,他慢慢学会了看图纸,什么活也能干一些了。工人同志都喜欢他,说:‘老焦真行,钻劲儿大,是咱们的好主任!”

敬业奉献

焦裕禄有感 篇4

姓名:马天放 专业:市场营销 政治面貌:预备党员

怀着深切的缅怀和钦敬之情,2014年3月11日下午,在院党组织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组织下,全体党员预备党员集体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影片中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深深的震撼着很多人的心灵,焦裕禄同志高风亮节的高尚人格也深深的感动着、吸引着观众,让看过的人看完之后陷入了沉思当中„ 从小学时就学习过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焦裕禄同志的光辉事迹始终在脑海中回放,一遍遍激励着我前进。再次看《焦裕禄》这部影片,重温他进入兰考县对党的工作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再次忍不住落泪。

焦裕禄这个名字,体现了一种崇高而不朽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他向每一个党员干部发出忠告:永远要做一个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绝不能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只有时时把人民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才会拥戴你、支持你。

在火车站当满载着逃荒的人们的火车隆隆离去后,焦裕禄捡起在一片狼藉中豁然躺着的那半个野菜窝头在流泪,那是一个共产党员心系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痛苦的泪;这样的镜头在电影《焦裕禄》中比比皆是,但一次又一次的流泪并没有削弱焦裕禄同志的伟大形象,相反为广大观众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普通而又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他是那么的伟大,却又那么的平凡,他就生活在我们的中间,并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他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品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座无坚不摧的精神丰碑。

我国改革事业已进入了关键时期,在新旧经济体制交替、转换过程中,新问题新矛盾将层出不穷。要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经济,必须克服前进中一个个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干部既要解放思想,又要转变作风,必须像焦裕禄那样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今天有党一整套好政策,如果再有一批像焦裕禄那样的好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必会大大发扬,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必将如虎添翼,焕发出更大活力。

在他生命终止的一刻,他还想着党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上。他让女儿采来一束麦穗放到他的枕边,让他一直闻着麦香离去。这就是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临终前的遗言,把最后的寄托,最后的遗愿都融入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留给世人悲壮的一幕。

我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时期,那样的环境下是如何造就了象焦裕禄这样的悲壮人物,那些平民百姓是如何爱戴他的。但我从影片中确实感受到了时时在在存在的历史,没有歌声便没有生命,尤如没有太阳便没有生命一样。焦裕禄正是用他平凡而有伟大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生命的精彩华章。他的光辉形象就象太阳一样照耀着大地,经久不灭。

1962年12月,焦裕禄被派到兰考县工作。面对纷纷外出逃荒的兰考人民,他不是简单地加以劝阻,而是带领县里的干部到火车站去看成批成批灾民逃荒的令人痛心的场面,同时下定决心治理兰考的“三害”。他的心里时刻装着人民,他常说“共产党员就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他们面前”。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他让吴书记把分给自己的大米发到每个村民的手上,而自己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

在兰考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忍受着病痛,日夜坚持工作。他带领兰考人民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工作,找到了治理“三害”的具体方法。为治理兰考的三害,改变全县36万人民的贫困面貌, 他坚持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1964年5月14日离开了人间,但他永远活在兰考和全国人民的心中。焦裕禄的事迹是教材

也是我们工作过程的活生生的教材,只有干部真正把把群众的冷暖系在心上,才能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千方百计地解决老百姓的困难。在大雪纷飞的晚上,在上任伊始的第一次县委会上,没有豪言壮语,他所做的只是把县委委员们带进了火车站,让县委委员亲眼目睹火车站的凄惨和苍凉,让县委委员亲身体会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需要,教育、发动好干部及时的把已经

积压了八天的救济粮、物亲自送到群众家里,解决人民群众最急切的问题。冬天他一直穿着打着补钉的旧大衣取暖,他一次次背着粮食给老百姓送去,自己吃的却是窝窝头夹咸菜。当汹涌的洪水来临的时候,他总是带领着大家抗战在第一线,那里有困难,那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麦子的长势、群众的生活。

兰考的36万群众永远忘不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的焦书记忍受着病痛,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中奔波;多少次他独自蜷缩在屋角沉思,为兰考的人民寻求出路;多少家的门槛他都踏过;多少战斗的第一线他都走过„„

焦裕禄治理了兰考的三害,解决了兰考三十多万人民的贫困生活,如何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像焦裕禄这样甘愿自己吃苦也不让百姓受难的人民公仆,少一些欺压百姓、搜刮人民利益的贪官污吏,焦裕禄的事迹就是一部为官从政的好教材。

作为公司干部、领导,一定要把爱人民、为人民作为人生最大的追求,并将焦裕禄精神真正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中来,只有对人民群众有赤子之心,对群众掏出真心、倾注真情、使出真劲,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看完这部影片,我在想假如我处在他那样的位置和境况,我会怎么做呢?我有勇气留下来在最危难的时候和群众们一起渡过灾难吗?我想是肯定的,因为在我的心里已经有了榜样,我知道该怎样做啦,我知道作为一个党员的真正意义。正是从他那里我知道了,人活着得有自己存在的价值,生活就是母亲把你生下来,你要好好的活着,而且不是为你自己而活,为广大人民群众而活。要时刻想着他人而不是自己。

从他刚来到兰考,围着他的是一群没吃饱饭的小孩,看到车站都是正准备背井离乡的灾民,他心里难受,我心里也不好受,那时候的中国还是比较贫困和落后的,加上自然灾害,人们生活简直就没法过。而领导干部及极个别的党员还想不干啦打退堂鼓。而焦裕禄同志在国家和人民最危难的时刻,没有被困难吓倒,并坚定的向党组织表示:“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最困难的地方越是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在工作中他说到:“我们党员就是要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所有的工作不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当面对着自然灾害,而吴县长还只关注做展览给上级领导视察时,他又说道:“如果连人名群众最基本的温饱就解决不了,还谈什么未来和发展,当务之急就是怎么让兰考县那么多人过上好日子。”他到基层视察时刻都带着本和笔,记下所有能让人民生活提高的方法。关注兰考风情,用泡桐治沙,辛苦留住一名研究地质的大学生。关心每一位兰考县人民。他就是人民的好儿子。将党中央的声音和行动传到千家万户。

虽然在兰考县时间不长,但短短的四百余天里,他顶着风沙,冒着风雨,忍着病痛,行走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扎根在兰考人民的这片土地上,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忘不掉焦裕禄同志安葬的那一刻,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自发的为他送葬,恋恋不舍的告别他们的好书记。那是人民群众对他的最高褒奖,是人民群众对他的眷恋之情。

他是一个好父亲,认真教育着自己的每一个孩子。他鞠躬尽瘁为人民,两脚踏遍黄沙地,“心里装的全是人民而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好品质深深的扎根在我的脑海里,也深刻影响了他自己孩子的心,为后代做了一个好榜样。

观看焦裕禄有感 篇5

4月8日,新疆分公司全体党员在十二楼观看了电影《焦裕禄》,这部百看不厌的影片再一次让我热泪盈眶,我深深地被电影中主人翁那种“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所感动。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在语文课本里就有《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那时虽然在老师的引导下,熟读课文,甚至背诵部分章节,却只知道焦裕禄是一个可敬的人。但当我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更感觉当年焦裕禄在县委书记岗位上的难能可贵,因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诤诤誓言。

1962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颗粒未收,就在这时节,党组织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面临困难,重重困难,他没有退缩,挺胸挑起了这副重担。他首先从干部作风入手,从彻底改变兰考一穷二白的面貌上下功夫。深入乡村、深入农户调查研究,哪里有风沙哪里有他的身影,哪里群众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真正把老百姓的疾苦当作是自己的疾苦,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自己的心坎上,从严律己,宽于待人,清正廉洁,用自己务实求实的工作作风,带领全县人民与天斗、与地斗,战胜了一切不可战胜的困难,改变了兰考的面貌。

屈指,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委书记的工作岗位上仅仅工作了一年零四个月,但他那种不朽的精神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他那“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等一连串朴素而闪光的语言,至今仍影响着许多人。望着他当年的遗物,那一床早已说不清颜色.摞满补丁的被褥(被子上46个补丁,褥子上35个补丁),更是肃然起敬,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好。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自己身边的人,心系百姓,情系事业,功在千秋,像这样的领导干部老百姓除了爱戴和拥护,还能说点什么呢?

看着影片中再现焦裕禄冒雪站在火车站注目外出逃荒人流中焦炽的情景;他俯身来到贫苦百姓家动情地告诉他:“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派我来看您来啦!”的时候;看着他在暴风中亲自观察洪水流势变化,查风口探流沙的举动;以及在他为民积劳成疾被大家强行送往医院时百姓倾巷相送的画面,我倍受感触:而今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干部有几个能做到焦裕禄那样废寝忘食的忘我工作,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心心相印、鱼水交融呢?多少领导干部能够做到在老百姓需要的时候就出现在他们面前?而今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不少干部已淡漠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贪图享受,贪图安逸,拣轻怕重,攀比待遇,不比政绩比升迁,不比奉献比资历,为官一任没有造福一方,以权谋私,作风霸道,让群众侧目和声讨,面对焦裕禄同志应该扪心自问。

焦裕禄同志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生生不息的精神仍然光照人间,在当前全国开展上下进行群众性路线教育、反“四风”的活动中,再一次发起向焦裕禄学习的号召显得尤为重要。3月18日总书记在兰考县发表了向焦裕禄学习的重要讲话。

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大兴服务之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大兴知难而进之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大兴敬业奉献之风。

观 《焦裕禄》有感 篇6

焦裕禄这个熟悉的名字,自打上小学时课文中就已熟悉的名字,他的先进事迹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那种对岗位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通过这次观看影片《焦裕禄》,使我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同时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更进一步认识,当影片中出现的每一幕都让人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明确提出,要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的公仆精神、奋斗精神、求实精神、大无畏精神和奉献精神。我校组织观看的电影《焦裕禄》,进一步了解了焦裕禄同志的生平和先进事迹,感到很有意义。

人们深情缅怀名字,在呼唤崇高而不朽的精神;为服务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在向每一个党员干部发出忠告:永远要做鞠躬尽瘁的公仆,绝骑在头上作威作福。干部,时时把的疾苦心上,以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想问题、办事情的点和归宿,才会拥戴你、支持你。反之,那些置利益于不顾,当官作老爷,欺压百姓,终将被所唾弃。

焦裕禄从一个条件较好尉氏县调到兰考,受命于危难之时,不攀他人,不讲条件,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用自己的言行树立了一座共产党员的丰碑,为我们后来人,确立了一个标杆。

他那种对岗位的热爱,把工作岗位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以干好工作为目标,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反过来又将学到知识,练就的本领,全部用到工作中。这种精神,对我们现在的有些人,也是一种教育。在他身患重病,却依然坚持工作,在病房里还在学习,这种爱岗敬业,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此外我校全体教师还观看了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内心被强烈的震撼了。

影片以纪实的手法真实再现了周恩来同志深入最基层调查研究,为民务实清廉的感人故事。周恩来同志心系群众、忧国忧民,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感人肺腑,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周恩来同志的崇高风范、高尚品德和伟大精神,是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1961年是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地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尤其是在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自己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这些地瓜苗是周恩来与当地群众一同栽下的,他生怕飘泊大雨将地瓜苗冲走,这是老百姓生活的希望。到了夜间,本就身体虚弱又劳累了一天的他还伏案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在向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时,打电话一直到天亮„„这一个个感人的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总理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生动诠释了“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道理。

影片还生动刻画了总理对人民的似水柔情。当总理看到群众为他准备的红烧肉时,已经迈进屋子里的一条腿又迈了出来,他与邓大姐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公共大食堂与群众一起喝着榆树叶子熬的粥。但是在吃连弟奶做的拽面时,他的脚却毫不犹豫的踏进屋内,因为他知道如果不吃这碗面,老人今后的生活是不会愉快的,这是老人的心,是老百姓对自己一片深情厚意。

照明亮了我们的眼镜,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广大党员干部应当通过观看此片,深刻领悟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解决“四风”问题,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真正实现.观看《焦裕禄》《周恩来四个昼夜》

。心得体会

读《让步有度》有感 篇7

“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这是对中国未来的呼吁, 对教育回归正源的较量与挑战, 是中国教育走出死胡同的启程, 是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思路改革的嘹亮号角。对孩子让步太多, 孩子就想当然地疯长, 周围的一切让学生感到烦:父母喋喋不休地讲中国传统的孝道;每天起早贪黑“两点一线”的上学放学……除了学习以外, 孩子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在家庭的温室里疯长, 他们是家中的宝。老师也怕“烦”。为了迎合家长爱孩子的情结, 教师就没完没了地要求, 用作业抑制孩子自以为是的、想当然的自由, 用关爱的方式、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学习成绩的好坏把学生关在像笼子一样的学校里。这样, 在家庭和学校的温室里, 学生感受不到童年的快乐与无忧, 触摸不到大自然的气息, 嗅不到泥土的芬芳, 感觉不到世界的精彩与无穷, 感受到的是学习的无奈。现实确实是这样, 学生在教师、家长不知疲倦的说教中成长为一只只井底之蛙。他们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不敢越雷池半步, 墨守成规的思想在一代人的心中落地生根并开出繁茂花儿。

“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说出了教师心中无奈的话, 震撼了父母的心坎, 喊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怕孩子出现任何差错, 各级教育部门对教育、对教师加上了一条条堂而皇之的要求, 束缚了教师童心未泯的天质。有的家长管不了孩子, 想把育人树人的任务双倍加在教师头上, 然而又不忍心让孩子吃苦受累, 对孩子多有包庇、溺爱, 形成“5<2” (学生在校5天的教育成果, 不如周末两天的娇生惯养) 的教育怪圈。教师“传道”的宗旨处在两难境地中, 何谈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呢?对孩子让步, 既捆绑了教师的手脚, 更束缚了年轻一代梦想的翅膀。捆绑了我们的手脚是小事, 但是它困住了我们教育孩子快乐成长的思想;捆绑了我们的手脚, 就是捆绑了孩子, 捆绑了未来, 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们故步自封、邯郸学步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们是否想过, 我们是不是走得太远了。

“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我们不能选择学生, 但我们可以为学生设想和创造时代;我们不能选择学生, 但我们能选择教育方法。马卡连柯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 教师没有权利不惩罚, 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 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 也是一种义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坏教师用一种方法教40个学生, 好教师用4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有权利、有义务, 就必须用爱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给他们一个完整的教育。精彩人生从小开始, 何必让步?“玉不琢, 不成器。”把孩子当宝, 何必用这种方式?经历磨难也是人生宝贵的财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青少年需要磨炼, 他们惧怕那黑黑的穿越未来的隧道, 总是渴望有一双援助的手将他们一路护送;家长怕孩子吃苦受累, 把孩子的“生命通道”修得特别宽畅, 就连进医院生孩子都要求医院做剖腹产, 没有经历产道狭小的空间, 没有经历艰难的挣扎;教师怕学生做不出“标准答案”, 怕学生的答案与自己的要求相差太远, 居然把答案一字不差地抄给学生!这样下去, 将来的社会上, 怎能有独立、创新、慎独的人呢?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父母和老师一定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不要太多迁就, 不要太多让步, 给他们受伤的机会、受惩罚的机会、锻炼的机会, 给他们磨炼的空间。这样, 他们才会在未来的社会上凭借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力量占据一席之地, 用坚强的臂膀托起未来中国绚丽的朝阳。

看焦裕禄有感 篇8

或许是曾经课本中一个不完整的故事。或者是众口流传的一个名字。

知道兰考,知道焦裕禄,知道他在病痛时用来抵住腹部的茶壶盖。但这些根本无法串联为一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感人肺腑的历史。

不看《焦裕禄》,便不知道何为伟大,何为奉献。一部老片子了,却让所有的同事都因感动而垂泪。

所以关于焦裕禄的故事都鲜明起来,屏幕上那个瘦削而坚毅的面庞感染到了每一个人。没有丰功伟绩,没有锦衣玉食的荣耀,甚至不能给妻儿稳定富足的生活。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将自己的生命都慷慨地献给了兰考的36万百姓。他只是做着一些干部不屑做的小事,他只是及时的解决百姓遇到的一个个问题。他只是将心与百姓系在了一起,他只是拥有了一双能看到民众疾苦的眼睛……作为丈夫,他不能让妻子过上幸福的生活,作为父亲,他连儿女想要吃一顿肉想要买一件新衣服的愿望都无法满足。我甚至怀疑起来,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人真的存在么?他带动了一批干部,让兰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常常将人生价值、社会价值挂在嘴边。但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不是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你带给了别人什么。

观看电影《焦裕禄》有感 篇9

怀着深切的缅怀和钦敬之情,我又一次观看了电影《焦裕禄》,感觉自己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感到世界是那么精彩,人性是那么美好!50年风雨变迁,50年沧海桑田,中华大地却依然记着焦裕禄这样一位共产党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心中,他的事迹感动了整整两代人!焦书记那高大的形象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看完后,我有三点体会。

一、宗旨意识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的第一次县委会上,没有豪言壮语,他只是把县里的领导干部们带进了火车站,让他们去看成批灾民逃荒的场面。他组织带领干部们把积压了八天的救济粮送到老百姓家里,他甚至冒着政治风险,去外地高价买粮,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如果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怎会这样做?也正是思想上的这种强烈的宗旨意识,才使得他考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民之所愿、民之所盼,他才会在兰考举起“治沙、治涝和治碱”的大旗。学习焦裕禄就是要学习他强烈的宗旨意识。

二、工作作风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这句话是焦裕禄同志的口头禅,在治理兰考“三害”过程中,无论是漫天风沙还是倾盆大雨,他始终坚持调研在第一线、奋战在第一线,掌握第一手的数据,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正是这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工作作风,才使得他带领兰考人民找到了治理“三害”的具体方法。学习焦裕禄就是要学习他亲民务实的工作作风。

三、严于律己

焦裕禄同志一上任兰考,就带头取消了专门为县领导干部提供的“特殊供应本”,不搞特殊待遇这一套。作为县委书记,他能因为儿子想吃红烧肉而发脾气,作为县委书记,他的女儿多年没有买过新衣服。在兰考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经常忍受着病痛,坚持工作。正是这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赢得了兰考36万人民的尊重和爱戴,才使得兰考人民能够戮力同心,彻底治理“三害”。学习焦裕禄就是要学习他严于律己的态度。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给予我新的感受,新的启迪和新的振奋,使我再一次认真思索着人生的真谛,人当怎样活着?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们生活的时代很优越,我们也从来没有那样的体验过贫穷和饥饿,但从焦裕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领悟到很多。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50年了,但是我却分明的能感受到他的存在。是啊!其实焦裕禄一直在我们身边,他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在为人民谋幸福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将以焦裕禄同志为学习的榜样,发扬焦裕禄同志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的精神。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扬焦裕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向困难低头,不断开拓进取,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弘扬焦裕禄精神 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践行者

(2014年5月15日)

同志们:

当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作出的重大决策。4月7日,公司传达贯彻了《鹤郑公司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的重点工作、方法步骤、时间节点等进行了安排与部署,明确了活动目标和任务,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鹤煤公司的要求和公司的实施方案,认认真真、有条不紊、循序推进,确保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标准、高质量、高成效完成。

根据鹤煤公司党委教育实践活动安排,今天这次党课,我将以《弘扬焦裕禄精神 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践行者》为题,结合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级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和公司当前实际,从5个方面对焦裕禄精神进行诠释,与大家共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正确把握焦裕禄精神的基本内涵,增强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自觉性。

习近平同志在2009年视察兰考时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焦裕禄精神是一种公仆精神、奋斗精神、求实精神、大无畏精神、奉献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涵和本质集中表现为“为民务实清廉”。“为民”道出了焦裕禄精神的价值指向;“务实”指明了焦裕禄精神的实践路径;“清廉”铸就了焦裕禄精神的坚实根基。通过对焦裕禄同志事迹的学习,我感到焦裕禄精神的基本内涵就是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忠诚,就是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时刻听从党的号召、人民的呼唤。爱民,就是视职工利益高于一切、职工疾苦急于一切、职工呼声先于一切,始终与职工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科学,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创造,就是勇于开拓创新,不死抠“本本”,不生搬硬套,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实干,就是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奉献,就是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要深入学习焦裕禄精神,把握忠诚爱民的本质,领会科学创造的精髓,抓住实干奉献的关键,真正内化为坚强党性,外践于良好作风,运用于科学发展,落脚于改善民生。

古人说,“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我们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焦裕禄同志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同志到兰考,不是为了做官,而是去为人民谋利益。他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带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一句“我是你们的儿子”,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他这种为民爱民亲民的作风,充分反映了共产党人和党的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公仆情怀。

学习焦裕禄精神就应该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勤俭节约、艰苦创业,大兴艰苦奋斗之风。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1962年冬天来到了兰考,面对兰考自然灾害的肆虐和贫困落后的实际,焦裕禄同志不等不靠,带领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力拼搏、自强不息。他说:“我们要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死不瞑目。”他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大力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亲自种植泡桐树,以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改天换地的英雄壮歌。他坚持生活简朴、勤俭办事,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的衣、帽、鞋、袜都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焦裕禄同志以他的一言一行对艰苦奋斗做了生动的诠释,这也正是他赢得群众拥护和爱戴的重要原因。

实事求是、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在焦裕禄同志看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还是一种人生态度。为了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他从兰考的县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坚持把战胜灾害、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为兰考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他笃信“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水、沙、碱发生发展的规律,作出和实施了治理“三害”的正确决策。他在兰考的470天中,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当时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生产大队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正是这种深入、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使焦裕禄同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改变兰考面貌提出切合实际的规划。在焦裕禄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脚踏实地干事业的求实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学习焦裕禄同志要学习他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格,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焦裕禄同志到兰考上任前,党组织与他谈话时明确提出,兰考是一个最穷的县,一个最困难的县,要他在思想上有经受最严峻考验的准备。焦裕禄同志坚定地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焦裕禄同志经常教育党员干部说,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不怕困难,发扬革命精神。面对当时兰考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焦裕禄同志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创造性地制定了一套简便、易行、实用而又符合规律的治理“三害”方法,最终在重重困难中闯出了一条生路。面对困难和挑战,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悲观、被动应付,有的甚至临阵脱逃;一种是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我们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始终保持一种敢做善成的勇气,保持一种逆势而上的豪气,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不怕责任重大,敢于挑起重担,敢于克难制胜,敢于奋勇争先。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在挑战面前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善于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夙兴夜寐思改革,废寝忘食谋发展,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优良的作风带领广大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焦裕禄同志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他抱着病痛的身体,忍着肝病的折磨,常年奔波在农舍、田地,臵身于群众之中。每当风沙最大的时候,就是他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的时候;每当雨下得最大的时候,就是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的时候。他严守党纪党规,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子女、亲属谋取任何好处。他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焦裕禄同志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当前,党员领导干部受到的各种诱惑更多、更大,若不警惕,就可能被拉下水。当前我们党的干部多应该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坚持慎独慎微的原则,始终记着“不以恶小而为之”,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自觉拒腐蚀、永不沾,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焦裕禄同志诚恳待人,他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爱护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热情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始终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焦裕禄同志是党的好干部、好党员。他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焦裕禄同志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好榜样。我们要从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受到深刻教育和启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心中始终发扬“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甘于奉献”工作作风;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始终把保持着埋头苦干,事必躬亲的做事态度;始终保持着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定不移地为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事业新丰碑而奋斗,尽己所能向党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二、深刻领会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意义,增强学习弘扬的坚定性

“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财富。”这是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时,对焦裕禄精神时代内涵深刻阐述。这不仅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为民务实清廉作风,提供了标杆,也为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从焦裕禄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无坚不摧的力量、精神的力量。50年来,焦裕禄精神历久弥新,不因岁月尘封而失色,不因时代变迁而黯然,具有极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至今仍然直指人心、触动灵魂的力量。正是由于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正如诗人臧克家所写“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富有哲理的诗句揭示了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毕生奋斗造福于后人,就会在群众心里塑造一座不朽的丰碑,使人民群众有一种不能忘却的纪念。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不仅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更是时代的呼声,在任何时候它都应该是最基本的道德坚守,是维系一个社会公序良俗的精神纽带。因此,我们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始终,贯穿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始终,贯穿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始终,按照“深学、细照、笃行”的要求,努力践行“三严三实”,把实践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只有一年多,但在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成为全党学习的榜样。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高度概括了焦裕禄精神的实质所在、精髓所在,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的生动体现,是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的鲜活教材。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因此,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必将推进科学发展,加速“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可以使我们学习上更加自觉、实践上更加坚定、创新上更加主动,做学习型干部、实干型干部、创新型干部,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脚踏实地地把中央推进科学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不断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必将促进矿区和谐,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尽心竭力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让广大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主动深入工作一线,解决问题、理顺情绪,努力实现全面动态可持续的和谐稳定。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必将推动党的建设,有利于弘扬好作风,让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忘我奉献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和实际行动;有利于打造好班子,使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有利于锤炼好队伍,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培养出一大批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先锋模范;有利于形成好制度,筑起拒腐防变的“长城”。

三、高度认识焦裕禄精神的现实作用,增强学习弘扬的紧迫性

焦裕禄同志之所以成为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全党的榜样,“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之所以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就在于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任时光飞逝、时代变迁,焦裕禄精神始终洗涤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让我们坚定信念、砥砺前行。这些年,我们的发展成效很显著,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等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就更加紧密了,有时候反而是疏远了,原因就在于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了,对群众的感情变化了,作风问题突出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活动主题,与焦裕禄精神高度契合。因此,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是治病良药,一方面可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对各种不良作风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可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经常用焦裕禄精神来对照自己、反省自己,净化思想、洗涤灵魂,杀灭病菌、清除腐肉,对歪风邪气做到防患于未然。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是解困良方,使我们不断增强迎难而上的勇气,坚定必胜的信心,在苦干实干、快干巧干中尽快扭转被动局面;不断增强开拓进取的锐气,切实提高应对危机、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艰苦奋斗的志气,把“分分毫毫、点点滴滴”的资金用在矿井发展的关键部位和安全生产薄弱环节上。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是发展良策,使党员干部增强科学理念,真正把干事创业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精神结合起来,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实施科学决策,不断提高决策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强化科学措施,在破解难题上多出新招实招,为科学发展铺就平坦道路。

为民服务是衡量好干部的试金石,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色。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牢记宗旨不能忘,自觉在思想上尊重职工群众、感情上贴近职工群众、行动上为了职工群众。要增强群众观点。坚持把职工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职工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职工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紧紧围绕职工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多办实事,多解难事,多做好事。深入基层,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同职工群众站在一起,为职工群众鞠躬尽瘁。要尊重职工群众意愿。为群众办好事,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遵循客观规律,深入细致地做好动员群众的工作,凡是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要维护群众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同时也必须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利益。尤其要在职工关心的收入、工资分配、子女安臵等关注度比较高的事情中,注意切实做好保护职工利益的工作。当前要重点抓一批职工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抓一批促进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

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清正廉洁、实干奉献,在作风养成上下功夫,做到以廉洁身,树立焦裕禄式形象

清正廉洁是好干部的根本前提,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时时自我反省自察,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始终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始终坚守道德阵地。要勤于修身,勤政廉洁,以己正立信,以无私树威,以务实兴业,努力在道德操守上树标杆、当楷模,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要严格要求自己,过好八小时之外的生活,把业余生活用在学习、读书、健康娱乐上,陶冶情操,强身健体,不能沉迷于声色犬马、纸碎金迷。只有具备了这种自我要求和自省意识,才能始终系紧风纪扣、走好廉政路。要严以用权。权力是把双刃剑。要正确对待权力,充分认识到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对权力要心有敬畏,时刻警惕权力的滥用、恪守权力的边界。要正确使用权力,坚持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防止手中的权力商品化、庸俗化,决不能随心所欲、徇私枉法,确保权力不受腐蚀。要正确看待监督,切实增强监督意识和约束意识,把监督看作对自己最大的爱护,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严以律己。做到慎小节。领导干部要从第一次防起,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不去,坚持走正路,迈好第一步,慎始慎初、慎独慎微。做到慎交友。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注意把握原则,坚持谨慎交友、从善交友、择廉交友,净化社交圈,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为政环境。做到慎管教。对子女要多约束、常提醒,对配偶要多引导,对身边人要多教育,防止别有用心的人从他们身上打开缺口。

党员干部的作风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决定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焦裕禄同志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集中展现着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在人民心中树立了崇高形象,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一面旗臶。50年后的今天,提起焦裕禄同志,我们不由地就会想起他在风沙中前行、在洪水中跋涉、在群众中穿梭、在工地上挥锹的身影,是那样地身先士卒、埋头苦干;想起他用过的缝了42个补丁的被子和36个补丁的褥子,是那样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想起他忍受剧烈肝痛伏案工作、在生命最后一刻仍念念不忘兰考发展的情形,是那样地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想起他无意中听说儿子“看白戏”,就教育儿子不能搞特殊,并亲自主持起草了领导干部不能搞特殊化的“十不准”文件,是那样地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虽然我们今天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条件改善了,但发展任务仍然艰巨、发展难题仍然很多,仍要靠实干去完成,靠奉献去实现,靠廉洁去保障;我们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始终牢记一个“干”字,任何时候都不埋怨、不争论、不观望,不当“太平官”、“安乐官”,以事业为生命的寄托,以工作为最大的乐趣,心无旁骛抓发展,雷厉风行干工作,身先士卒做表率,多干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多干群众受益的事情,多干有利于长远发展的事情;始终心怀一个“公”字,处处以党的事业为重、人民利益为先,多想群众少想自己,多想事业少想名利,乐于吃苦、甘于“吃亏”,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恪守一个“廉”字,时刻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守牢廉洁自律这条线,抓好廉政建设这件事,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权、慎独、慎微,永远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五、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率先垂范,忠诚履职,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勤政务实是好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要静下心思、集中精力,就实际工作中的大事要事,深入调研、深入思考,搞好谋划。事有千件,贵在实干。要真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牢固树立吃苦受累的思想,以真抓实做的精神、当官不避事的态度,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要用心、用情、用力,多学习、勤思考,用学习成果指导工作的开展,把实干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创新,勇于开拓进取,善于解决问题,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做人要实。为官要做明白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要做到原则面前不搞变通、不搞妥协,不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为事要做干事人,当前鹤郑公司的各项工作都进入到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各项工作都需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尤其是领导干部既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又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前,亲力亲为、靠前指挥,以实干做出示范。为人要做正派人,对组织、对群众、对同志要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对己不谋私、不饰非,对人不阳奉阴违、不见风使舵,对事是非分明,主持公道,旗臶鲜明地坚持对的、反对错的,用正直的人品、宽厚的胸怀和人格魅力赢得尊重、树立形象。

敢于担当是好干部的基本素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敢于亮剑,面对矛盾要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要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要敢于坚决斗争。责任心是成就事业、推动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其位、谋其政,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敢于定调子、拍板子。要有敢于负责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掌握科学发展的方法,自觉把转变作风、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作为重要途径,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措施和办法。要有敢于负责的魄力,一事当前,首先要以党的事业、群众利益为重,不能计较个人名利得失,面对失误和挫折,要敢于承担责任,及时总结教训,积极主动改正,决不能揽功推过。要敢于较真,较真是一种优秀品质。在工作中要旗臶鲜明、毫不含糊、不折不扣地按原则办事,不说违反原则的话,不做违反原则的事,不搞无原则的迁就照顾,并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不正之风的干扰。

向焦裕禄同志看齐,贵在知行合一。要深学,一点一滴学习焦裕禄同志的事迹,一字一句学习焦裕禄同志的言论,重点把焦裕禄精神学习好、领会透、触及灵魂去学,把学习同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从相互融通中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把握改进作风的重点。要细照,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差距中增添动力和措施。要笃行,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进一步结合公司实际,有针对性开展工作。今年以来,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公司也面临着煤炭销售困难、矿井基建工程停工、兼并重组工作阻力重重等严峻形势和挑战。面对现实,必须立足当前,一方面紧紧抓住成本管理这一主线,保生存、保稳定。另一方面,想对策、抓落实,尽心尽力、借助各种力量、积极推动兼并重组工作稳步向前。但是,目前我们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与此严重不符,主要存在“三松”。一是思想松:没有危机感,只想做“太平官”,认识不到差距,缺乏应有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二是管理松:工作标准低,只凭老经验、***惯办事,不积极创新管理,制度不严、不细,并且缺乏认真落实的态度和行动。三是纪律松:对自己、对下属要求不严,缺乏自我约束意识。

形势逼人,时不我待。当前的这种现象必须尽快扭转。面对当前的形势,作为领导干部,我们有责任为广大员工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不懈努力。否则,我们上愧对组织,下愧对职工。为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整改提高: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坚强的党性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的核心就是党性;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个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终生课题。就每个党员来说,党性是管总的,是思想和精神状态的纲,纲举目张,提高党性就能把思想、政治、道德、作风、纪律等各项素质都带起来。一根链条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其容量;一名党员修养最低的一面影响其进步。加强党性修养,弘扬良好的作风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要终身必修,重视道德修养。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是党性修养的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党员的自我教育、改造和完善。对共产党员来说,要经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越要认识其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不少事例告诉我们,任何大毛病都是从小毛病发展起来的,都是从不重小节,放松自己开始犯错误的,不少腐败分子的人生轨迹清楚地说明一个道理,党员道德修养是每一位党员的终身必修课。二要坚持学习,升华思想境界。学以养德、学以自省。党员干部要自觉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先进理念、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让自己的头脑得以武装,让思想得以升华。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理论上模糊,必然导致理想信念的变化。三要站位全局,增强组织观念。加强党性修养,需要每一位党员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站在为企业谋发展,为职工谋福祉的立场上,把相信组织、服从组织视为生命,把企业当家,把岗位当命,时刻与组织、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做到用心做事、追求卓越。作为党员干部,要强化组织意识,服从组织管理,不能把成绩和贡献当作向组织讨价还价的资本。四要勇于实践,增强纪律观念。共产党员道德品质、素质修养、作风务实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需要到实践中经受锻炼。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下发了一系列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规定,这些规定非常具体、非常详细,涵盖了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的“硬杠杠”、“高压线”,必须严守慎行,不能触碰。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法纪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争做知纪、遵纪、用纪的模范。

(二)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作为党员干部要清楚的知道,“官”是为职工服务的岗位,“权”是为职工服务的工具,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职工群众,只有为职工群众服务的义务,绝不能把职工群众赋予的权力变成以权谋私的工具。要牢记风险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存在着腐败的风险。职位越高风险越高,权力越大风险越大。现在,我们讲“一岗双责”,就是说在廉洁上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对责任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工作负责。己不正焉能正人?只有管住自己,才能管好他人。

(三)做到为政清廉。十八大以来,中央严肃查处了一系列发生在领导干部身上的大案要案,原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等一批高级领导干部先后落马。综观这些腐败案件,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这些领导干部无一例外的都未能做到廉洁自律,都在“四风”方面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俗话说的好,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些案件的发生,都充分说明了领导干部的作风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地方的形象。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同时,还要带头当好表率,坚持做到严于律己、廉洁自律、清正廉明。带头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切实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兼并重组上,真正在提升发展上取得新成绩。各级党员干部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深入查找问题的症结,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下猛药。只有不断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时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把自己真正亮出来,把手术刀真正动起来,彻底剖析,才能真正做到从职工群众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革除“四风”之弊,才能让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深深植根于思想和行动中,以优良的作风赢得职工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一个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员工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只要我们的干部队伍有朝气有活力,无愧于心,无愧于事,无愧于人,各项工作就能迅速取得新进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是一项事关长远和大局的系统工程。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指出,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形成风气不在一朝一夕,改变风气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抓作风要成为我们永恒的课题。希望大家能够自觉按照中央、省委、集团公司和鹤煤公司党委的要求,扎扎实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对照总书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20字标准”,对照党章、焦裕禄精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见,加强基层调研,深刻剖析公司班子和成员“四风”问题,找准找实,边学边改,立行立改,以领导作风的转变积极解决职工群众的突出问题,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赢得广大职工群众的满意和拥护,从而推动公司安全稳定发展。

上一篇:乐游原教学设计下一篇:经济社会发展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