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焦裕禄为镜

2024-05-30

以焦裕禄为镜(精选10篇)

以焦裕禄为镜 篇1

以焦裕禄为镜,践行群众路线

——观看《焦裕禄》电影有感

4月10-11日,我参加了华电福建公司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书记培训班,聆听了舒书记的讲课、观看了《焦裕禄》电影,看专题辅导讲座专题片,听省委党校林建华教授的辅导授课,参加了各书记们的经验介绍和讨论交流等活动,感到收获颇丰。最令人触动的是影片《焦裕禄》深深震撼着每个同志的心灵,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令人肃然起敬。电影《焦裕禄》再现了60年代的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一生中最为闪光的一段历史。焦裕禄同志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黄沙吓不走他,洪水挡不住他,盐碱难不住他,他以坚强的毅力和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的忠诚,带领兰考县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治理“三害”;他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麦子的长势、群众的生活;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月17-18日习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时动情地说:“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所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习总书记要求“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说到动情处,他还吟诵了自己于1990年7月15日填写、并在7月16日《福州晚报》上刊登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词:“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习总书记说:“这首词我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以激励自己见贤思齐,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学习焦裕禄精神: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学习焦裕禄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视人民为父母,把群众当亲人,始终心怀爱民之情、恪守为民之责、多办为民之事,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关心和帮助他们。

“服务群众的办法,还得从群众中找”。学习焦裕禄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坚持实事求是,自觉拜人民群众为师,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种泡桐树挡风沙,深耕作治盐碱等锦囊妙计,都是他从群众那里学来的。学习他以“实”为本,注重调查研究,注重打基础、谋长远,注重从群众中寻找攻坚克难的办法,坚持查实情、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对上不作假,对下不作秀。面对矛盾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挺身而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认真务实的态度做好每项工作。

“一勤天下无难事。”学习焦裕禄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始终对事业保持旺盛的革命激情,勤于调研,勤于思考,勤于总结,勤于到一线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面对复杂的局面和繁重的工作,只有勤于动腿、动手、动脑和实干精神,才能化难为易,才能求得就里,找到解决的“良方”。

“富丽堂皇的事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学习焦裕禄同志,就是要学习他严于律己,从不搞半点特殊,时刻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学习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树立党员干部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良好形象。

树木之所以参天,是因为根须深植;丰碑之所以巍峨,是因为底座牢固。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要始终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躬身自省、见贤思齐,反复镜鉴,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常修为政之德,不移公仆之心,才能提升思想境界、增强素质能力、改善作风形象,切实履行好邵电改革与发展的职责,为邵电三期超超临界机组的高效优质建成投产立功建业,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2014年4月18日

以焦裕禄为镜 篇2

关键词:以心为镜,以物为镜,哲学思想,对比

在西方哲学中, 自古希腊以来的众多哲学家普遍将自身以外的万物看作是反照自我的镜子[1], 以此找到自我意识, 建构自我。留基伯所开创的影像说是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展示出以外物为镜反照自心的理论, 他的继承人德谟克利特继续提出“从物体上发射出一种波流让空气产生了形状和颜色 , 就在眼中产生了形象”。直到菲拉德谟和卢克莱修等人的学派都认为, 人的内心经验是由客观世界对人的各类刺激形成的。例如世界中一些存在物通过向外发散的粒子改变了空气的性状而让人的眼镜产生影响而在大脑中有了视觉经验。由此, 其他一切感觉经验比如听觉、嗅觉、触觉、甚至是人的思维都是如此产生的。可见他们认为外物作为镜子从而让人从中找到了自我, 而原子说更进一步提出, 一些较为微妙、独特的粒子通过某种方式构成了人的精神也就是灵魂, 这可以说是一种很难得的唯物主义思想, 因为人的精神就会随着粒子的变化而去从无到有或者从有到无。这就是由对外物的认识来反照出人的本心也应该是粒子构成的, 由此形成了一个堪称伟大的哲学架构, 对后世的哲学一直产生着巨大影响。

后来 , 柏拉图提出的著名的“洞穴之喻”中那个偶然离开原地的人不断探索这个新鲜的世界, 就会清楚的认识到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这说明了我们要对我们眼前的外物世界进行不断的反思, 通过对外物认识的逐渐深入来达到真正的人的理智世界。而柏拉图无疑要更深入了一步, 德谟克利特因无法掌握如何通过外物来找到本心而弄瞎了双眼以求能够获得不被视觉欺骗的感知, 柏拉图通过洞穴之喻告诉了人们这一途径是对外物的感觉世界的不断反思来达到更高的理念世界。拉皮勒也指出“人格是个人经由社会所获得的整体。”[2]

到了近代, 马克思说“人来到世间, 没有携带镜子”。所以人类只能通过对客观世界的了解才能看到自己, 而这个了解的过程就是勤劳的实践劳作。这是进一步强调了以物为镜, 通过对物的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来反馈内心提升自我。这种思想让西方人重视物我关系, 建构了整个西方哲学乃至科学世界的大厦。而与之相比, 中国的哲学思想则正好相反。

中国的传统思想中更重视个人人格的培养, 外界的种种灰尘是对人心这面镜子的迷惑, 是一种人能够借以磨练自我内心的考验, 只有能不被外界的污秽尘埃污染, 才可以磨砺出超然的本心, 否则, 原本洁净的心灵就会蒙尘而堕落。

老子提出的“涤除玄鉴”是从道家的角度让人们不要被凡间的俗物污染了本心这面镜子, 而要擦去镜子上的污物才能欣赏到真正的美。也就是说中国的传统哲学要求人们先把自己的本心像一面镜子一样打扫干净, 排除杂念外欲的干扰, 这样才能最真实的反照自然万物, 感受天地至理, 寻找到自然之道。

自汉代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佛教在人心为镜这一思想上也与道家思想形成共鸣。开禅宗北宗一派的大通神秀禅的箴言“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3]与中土佛教各大宗派中最有哲学思想的华严宗的“虽现净法 , 不增镜明 , 虽现染法 , 不污镜净”进一步的让世人记住, 心灵这个镜子是一定不变的, 外物不会让这面镜子更加明净也不能让其更加污染, 镜子中呈现的现象, 不论是干净的还是肮脏的, 镜子本身却不介入, 只是对外物的真实反映而已, 更是明确了人心为万物之镜的思想。

总的来说, 在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中, 由本心之镜构成的人格是中国文化最为重要的核心, 人要树立高尚的人格, 而客观外物只是被人心这面镜子来反照的, 也就是说人要是想更好的认识外物先要擦亮自己的本心, 而换句话说只要树立了崇高人格外物自然显现在人心之中, 无需刻意专门去观察外物, 这也造成了中国人更重个人思想品格的修养探索而相对忽视对自然万物的探索, 这一思想理念同样也对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与科技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中西方的思想文化各自流传几千年, 影响无数子孙, 可以说各有优劣, 不宜评价孰优孰劣, 西方以外物为镜, 容易迷失自我, 为了减少因为迷失自我而带来的痛苦, 人们将自我灵魂寄托于宗教信仰, 从上帝那里得到一丝寄托, 使西方人有了中国所没有的根深蒂固的宗教传统, 但对外物的疯狂探索也使西方人不断探索自然界本身的规律与奥秘, 发展出了发达的科学与技术, 这从近代西方越伟大的科学家越可能是虔诚的教徒可窥一斑。而中国“我心明镜”这重精神修炼的思想也让中国人凝练出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华夏文明, 其坚韧顽强的心灵修炼让中华文化得以在历次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千年传承, 生生不息并能战胜危机浴火重生, 成为上古文明中唯一未曾中断, 一脉传承至今的文明, 但对外物的忽视也让中国一直没能真正建立起系统的科学技术体系, 在近代彻底被西方抛在身后, 即便至今也没能在科技方面真正追上西方的脚步。而随着现代东西方文明的全面交流与融合, 未来的世界, 未来的文化也更加充满未知, 让人期待。

参考文献

[1]刘向宏, 王家勇.中西人格结构的差异——以《快乐王子》和《猎人海力布》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4:72.

[2]黎风.中西方艺术人格结构理论比较新探[M].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5 (3) :54.

以员工为镜 篇3

把员工当镜子,可以照一照自己对员工的感情深不深

把员工当镜子,就要与员工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视员工为亲人、待员工为主人,诚心诚意当公仆,牢记宗旨、心系员工,心里装着员工、唯独没有自己;把员工当镜子,就要在员工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员工面前,在员工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员工、帮助员工;把员工当镜子,就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权为员工所用、情为员工所系、利为员工所谋;把员工当镜子,就要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帮员工之所需,努力办好办妥困扰员工的“烦心事”、拖累员工的“疑难事”、影响员工的“边角事”。“员工至上、为员工服务”,不是一般性的理论观点和工作要求,而是关系到对员工的根本态度,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具体体现,不是挂在嘴上的空洞口号,而是要付出真真切切的具体行动。要有发自内心的感激、十指连心的疼爱、情同手足的关心。没有员工在营销一线勤勉工作,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在现实生活中,上上下下都在强调“员工至上、为员工服务”,但并不是谁都能掂量出这句话的分量和责任。有的只是将“员工至上、为员工服务”挂在嘴上,可一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变味走调,对员工缺乏深厚的感情;有的也知道要关爱员工,但具体做起来又不得法,了解员工只停留在知面而不知心上,爱员工只是给几个笑脸,对员工的冷暖疾苦却不清不楚,没有深知亲知。只有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一以贯之做好事,倾听员工心声、感受员工感情、排解员工难题、集中员工智慧、走近员工心里,才能铸就坚如磐石、牢不可破的同事关系,做到员工有病痛我着急、员工有委屈我内疚、员工有进步我高兴、员工有困难我解决,借助员工的眼睛正形象,遵循员工的意愿改作风,集中员工的智慧解难题,应员工的期盼谋发展。

把员工当镜子,可以照一照自己艰苦奋斗精神强不强

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也是群众路线的精髓。中华民族历来反对奢靡之风,认为奢靡之风是薄俗、是祸胎,治家以奢则家败,治国以奢则国亡,干事以奢则事衰,企业奢靡则破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类似因果,难以绝书。古人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约则昌,淫佚则亡。”“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众,天下之势,何以不危。”“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奢靡之费,甚于天灾。”“宴安怠惰,肇荒淫之基。”“骄奢淫逸,所自邪也。”“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惟俭可以养廉,惟勤可以生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成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节约虽有限,万合是十石,细流成江河,冲破东海岸;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俭开福源,奢起贫兆;俭节则昌,淫逸则亡;简朴为宝,奢侈为祸;节俭度人、节俭持家、节俭兴国;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淫乐破正,淫言破义”;“足寒伤身,民怨伤国”;“开国起家,莫不由祖父之勤俭,败国亡家莫不由子孙之奢惰”;“周公(姬旦)位尊愈卑,胜敌愈惧,家富愈俭,故周氏八百余年”等警世名言,都勉励大家把节俭当成立身做人、建国持家之本,也道出了国家和民族兴亡盛衰的“奥秘”。党的政策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绝不意味着提倡一部分人奢侈起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绝不意味着提倡过度消费、寅吃卯粮,区分正当享受与享乐主义要把握好“度”,克服及时行乐倾向、过度消费倾向、唯物质享受倾向。我们党历来崇尚艰苦朴素、艰苦奋斗,并且立言立行,率先垂范。当前,我们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前景辉煌而困难多多,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使艰苦奋斗精神成为凝聚人民群众创造未来的无价之宝。

把员工当镜子,可以照一照自己

为民务实清廉价值追求的差距有多大

把员工当镜子,深植为民务实清廉价值追求之根基,就是要始终把员工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主动与员工面对面、心贴心、交朋友,在融入员工中掌握真情,在熟悉员工中搞好传帮带,帮员工思想进步、帮员工技能提高、帮员工身心健康,激发员工梦,破解员工难,走进员工心;在了解员工方面,要做到周识人、月识能、季识才、年知心,知员工的性格、知员工的身体、知员工的特长、知员工的优点、知员工的爱好、知员工的业绩、知员工的不足、知员工的困难、知员工的需求;坚持眼睛向下看、腿往员工堆中迈、心往员工中间想,在使用员工语言、倾听员工牢骚中切实体会员工声音,切实把员工“烦心”的事情、“堵心”的情况、“闹心”的问题掌握清楚,真心实意替员工办实事解难事,以务实求实的作风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

“春秋有序人民不亏时彦,宇宙无极伟业尚待后贤”。公平正义和公道正派,历来为员工所推崇。“当失去公信力时,不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说假话,做坏事”。要清醒看到每搞一次特殊就降低一分威信、每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每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努力做到“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既心正言正,更身正行正,多想想组织的关心和厚爱,多想想员工的艰苦奋斗,多想想岗位职责担当,知恩不忘本,知足不攀比,知责不懈怠,让“精神阳光、蓬勃向上、正气充盈、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处事公正、清正廉洁”汇聚成信息通信产业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力量。

(责任编辑:罗志荣)

amily:'方正楷体_GBK'; " >日在第二届中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颁奖仪式上的致辞,标题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李 直)

以焦裕禄为镜 篇4

增强“公仆意识” 坚持执政为民

——“以焦裕禄为镜”之二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沈士光

前不久,省委书记郭庚茂在省委常委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照镜子、正衣冠的生动教材。习近平同志2009年在河南调研期间,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提出要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的公仆精神、奋斗精神、求实精神、大无畏精神、奉献精神,大兴服务群众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知难而进之风、敬业奉献之风。这对我们反对“四风”,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应该是人民的仆人

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公仆精神,首先我们要明白“公仆”的含义。“公仆”是专门针对领导干部而言的,它特指对拥有公共权力这类角色和身份的人提出的政治要求和道德要求。孙中山先生认为,国家之所以成立,建筑于“国民的合成心力”,凡是共和国家,“左右统治权力者,常为多数之国民”。但是,政治之事,无法人人都做,只能由少数优秀突出者“代表民意”组成政府,代民掌权,于是有了总统、总长、林林总总的各级官吏。凡是掌握公共权力的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仆人。

“公仆”是一个很好的词,它把官员的政治性质和特点凸显了出来。“公”字的意义很广泛,既可以指公众,也可以指公共权力或者公共利益;“仆”字将官员喻作为服务员,喻作为低调、地位低微的“仆人”,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显示公共权力的神圣性,对掌握公共权力的人要维护公共利益提出了很高的政治要求和道德要求。正因为是好词,所以我们非常谨慎地使用。原因是:第一,对照“公仆”要求,很难做到,很难名副其实,我们看到有的人昨天被称为“人民公仆”,今天却出了问题。第二,人民群众眼中的“公仆”很崇高,能称得上“公仆”的干部少之又少,在现实生活中,“公仆”的地位大有倒置之感,因此,这个词带有鼓励性的时候用得多,叫做增强“公仆意识”。

“增强公仆意识”要正视:距离问题、利益问题、态度问题

我们党一直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公仆意识”,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从目前来看,对照“公仆”的要求,人民群众对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着三个方面的批评意见,即距离问题、利益问题和态度问题。所谓距离问题通俗地讲就是“看得见”还是“看不见”。既然是“公仆”理应经常在人民群众当中,让人民看得见。一双铁脚板,一辆自行车,焦裕禄走遍了1080平方公里的兰考大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看得见才能了解“公仆”是否在为人民办事,看得见也就可以听得见,听得到人民的意愿和呼声,听得到就有很多事情办得到,即使因种种原因办不到,也会因为“看得见”而使人民群众了解事情的原委而充分的理解。一些群体性事件看似突发性实际上是经常“看不见”所造成的。“看不见”反映了有距离,距离既有物理空间距离,更重要的是心理距离,比如有些地方,不仅看不到领导干部,而且连进机关的门都很难,围墙高立、戒备森严,人民要看到公仆很不容易,哪里还谈得上“听得到”、“办得到”?物理空间距离归根结底是心理有距离,这种距离不会产生美,只能产生抱怨和伦理紧张,陌生的“公仆”如何受人民群众的信任?

所谓利益问题通俗地讲就是“拿得到”还是“拿不到”。既然是“公仆”,就是经过群众授权和委托形成了为主人服务的契约,“公仆”就有政治责任为民造福,除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要逐步提高外,其他的公共利益也要得到维护和保障,比如公共资源的均等化、合理化,缓解人民群众的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等。公共资源是公众的,也是为公众服务的,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必须千方百计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如果人民“拿不到”的,公仆更应该“拿不到”,而不是相反。“特供食品”、“特殊病房”、“特别通道”等等,变成了领导干部“拿得到”,而人民群众“拿不到”的非公共产品,不仅涉及利益问题,而且涉及公平和正义了。

所谓态度问题通俗地说就是“想得到”还是“想不到”。我们经常说人民公仆首先想到的是人民的安危、人民的冷暖和人民的利益。人是有感情的,一般人经常“想得到”的往往是自己人,经常“想不到”的往往是陌生人,或者是与自己利益无关的人。如果领导干部经常能“想得到”那些人民群众,视他们为陌生的自己人,那么,他才称得上是人民的公仆。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不少“公仆”首先“想得到”的是与自己升迁有关的领导,“想得到”的是能够在这个工程中自己拿多少好处,“想得到”是歌舞升平的奢华场面,唯独“想不到”是养活他的纳税人。

我们这样说,有的领导干部会觉得不高兴,他会觉得领导干部也是人,也是要食人间烟火的,也要有自己利益的,也要关心自己的前途。这话并不假,但是我们强调的是,作为执政党的骨干分子,领导干部必须有这样的政治自觉性和政治义务,因此,我们提倡和鼓励领导干部要积极的具有“三个少一点”,即“少食一点人间的烟火,少考虑一点自己的利益,少关心一点自己的前程”的政治道德境界,“少”是为了“多”,关注党的事业多一点,考虑人民的利益多一点,关心他人的前程多一点。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后取得革命的胜利,就是极大多数的领导干部都具有比一般人都“少”的政治道德境界,这种境界体现了极高的政治使命感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

增强“公仆意识”要有机制保障

如何突围“公仆意识”的困境,如何让“公仆”这个好词成为领导干部能够共同的选择和自觉为之,是摆在执政党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对执政党的严峻考验。当前,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对领导干部来说,既是一种政治动员,也是一种政治压力,同时也为树立和增强公仆意识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契机。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形成“公仆意识”的机制关键在于“管得住”还是“管不住”。迄今为止,对“公仆”论述最深刻的是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的这部著作中,他指出:“旧政权权力的纯粹压迫机关应该铲除,而旧政府权力的合理职能应该从妄图驾驭社会之上的权力那里夺取过来,交给社会负责的公仆”。为了避免公仆变成老爷,巴黎公社采取了第一个办法就是“一切职位都交给由普选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道理很简单,只有人民群众“管得住”领导干部的任命和罢免,“公仆”才能低下“高傲的头”;只有人民“管得住”领导干部的决策权、决定权,公共资源的配置权,权力才能被驯服,“公仆”才能“服管”;只有人民群众“管得住”政府的“钱袋子”,才能消除奢靡之风,才能杜绝“败家子”的行为。焦裕禄同志当年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狠刹干部特殊化。现在我们有个别党员干部却是“崽花爷钱不心疼”,越吃越高档,越喝越奢侈,一顿饭几千几万不眨眼。因此,要增强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需要我们做足、做实现成的政治制度。比如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可以“管得住”领导干部的任命和罢免,也可以“管得住”政府的“钱袋子”,也可以使得公共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公共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化、均等化等等。

我们承认,人民群众要全面“管得住”各级领导干部,还需要一个政治过程,但是,必须明确这是一个坚定不移的政治目标和政治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就要“代管”,而且始终要“管得住”,从纪律、制度、行为规范都要“有令必行,有禁不止”。回顾历史,我们党的很多领导干部能够自觉成为人民的公仆,“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那个时候,我们的人民也没有想要去“管住”他们,然而,我们的干部能够敬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逻辑起点就是坚定政治信仰,服从组织纪律,永不叛党。

第二,维护“公仆意识”的信任在于是否“一样”“不一样”。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总结防止人民“公仆”成为“老爷”的第二条经验就是,巴黎公社“对所有公职人员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利益“一样”还是“不一样”是我们这个时代领导干部成为人民所承认的“公仆”的试金石。现代社会分工专业化、职业化,不同职业、不同岗位具有专门的职责,但是,所有的职业都是平等的,收益也是可以比照的。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分工上是不同的,领导干部行使管理国家、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他们的行政活动方式可以是听汇报、做决策、甚至在某一阶段招商引资也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职责”之一。因而在一些领导干部看来,“公仆”也不容易当,他们经常挂着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也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行政管理的职业就高人一等,利益获得就要比其他职业要多一些。利益“不一样”成为当前群众和领导干部之间产生政治信任“区隔”的重要障碍。

第三,保持“公仆意识”的持久性在于能否“说到”“做到”。“公仆意识”的知行不一,已经影响到我们的政治生活,影响到公众对我们执政成绩的政治评价。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领导干部往往习惯于说重于做,或者光说不做,甚至说的和做的全然相反。他们将“说到”作为一项主要的任务,将“做到”则完全置之脑后,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作风,因此,难免“台上他说人家”,“台下人家说他”。“说到”是一种政治承诺,也是一种政治责任,“做到”是全身心的履行和兑现承诺、完成使命,即使卸任了,人民群众和历史评价“公仆”的口碑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做了什么,做得怎样。⑥4

以名师为镜 篇5

——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心得体会

临海小学 陈梓斓

三月,阳光明媚;三月,春风送暖;三月,大地换新颜。三月,我有幸到厦门参加了第九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紧张的两天学习中,我共欣赏了七节名师现场演示课(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虞大明老师(两节)、福州市教育学院四附小林莘老师、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王文丽老师、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张龙老师、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何捷老师、厦门翔安区实验学校许丽碧老师),聆听了名师有关语文教学的讲座(崔峦老师、林莘老师),通过为期两天的外出学习让我深入地学习了语文新课标,对如何实践语文新课标,如何追求更真、更实、更活的语文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新的认识。

回想每一位老师的课,各具特色,风格不一,收获良多,许多地方在我们的平时语文教学中值得借鉴和学习。

虞大明老师,名字早已如雷贯耳,但总无缘聆听其课堂教学,23日下午我坐在台下,像学生一样听他演示两节略读课文《珍珠鸟》和《麦哨》的教学,确实受益匪浅。听虞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课堂上的他是那么神采飞扬、魅力四射。他如同一个幽默大师,把快乐带给了台上的学生和台下的老师。虞老师流畅的表达,准确的语言,深刻的挖掘,良好的语文教师的素养使我不禁感叹。虞老师自身对文本的认真解读和准确把握非常到位,使课堂在思路清晰、条理简约的基础上不失丰赡,使略读课文是教“略”而学“丰”。这个“略”度介于精读与独立阅读之间,不是囫囵吞枣,更不是越俎代疱牵着学生走,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林莘老师是个多变的老师,这一分钟是朗诵艺术家,用高超的朗诵技巧和丰富的言语表现力征服听众;下一分钟又化身为小丑,自贬身份以激发孩子思索探究的兴趣。她把每一个角色都演绎得那么到位,那么自然。林老师的课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比如,她教学生读“争奇斗艳、欣然怒放、芬芳迷人、含笑一现”四个词语时,她强调要有感情地读,这四个词语代表的是不同的美:奔放之美、羞涩之美、醉人的美和艳丽的美。在林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学生不仅词语读得很到位还深刻地体会到了词语的意思,而当台上的小老师表现一般时,她便适时转换角色,让台下的孩子们成为老师,来教台上的那一位“学生”,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照顾到了“小老师”的感受。这给我很大的启发:原来词语可以这么教!原来小老师还可以这么培训!

一节《迎接绿色》,王文丽老师从课文中的词语入手,请学生朗读词语,讲授了一些读词语的方法,同时让学生体会词语带给你什么感觉,其中一组词语的感觉是压抑,郁闷,另一组词语给人的感觉是舒服,愉快的感觉,这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非常精到,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也考察了学生的词汇量,还很自然的进入到了新课的学习,可谓一箭三雕。之后再回到有这些词语的自然段,让学生朗读,体会,整个过程十分自然,同时完成了导入新课环节。给我的感受就是整个导入过程清新自然,浑然天成。王老师最精到的设计是安排几位学生板演不同角色,排演众人是怎样迎接绿色的,是如何互相交谈的,是如何拉近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的。坐在下面的学生也不能仅仅当观众,还是有重要任务的,监督台上演员的表演,还兼编剧的任务,发现台上演员演错了就要及时提出意见,这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都调动起来了。学生们展开了口语交际,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也是很有帮助。听了这样一堂课,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也学习到了一些教法、学法,真是受益匪浅

《怀念母亲》这一课,张龙老师把“日记”定为主菜。意在让学生从中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并当堂应用写话,让学生从中得法、得言。他指导学生逐层发现:“初步接触”借景抒情——“学会发现” 借景抒情——“体会感悟” 借景抒情——“学借景色”延续情感——回读日记升华情感——由“想”思考随时随地。这部分的设计可谓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在场的学生也不时传出“解谜”后的酣畅淋漓之声。

当我看到《写作文,要合理》这个课题时,我也想问:“写作文,要怎么样做才合理呢?这应该是大部分老师都想解决的问题吧。”何捷老师的这节课,先是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合理?写作文要如何做到合理?等学生把知道的都说出来之后,何老师像变戏法似的:“好吧,我们开始写作文!”首先,亮题,听写一段话引路;接着,进行段落练习,让学生在玩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在思考中明白什么是合理;然后,变换方式,让学生逆向思维,进一步强化了合理的概念。整节课,学生活跃,时不时就惹得老师们哄堂大笑,就是这种笑声中,孩子们慢慢地摸索出了写作要怎么样才会合理,整节课浑然天成。何老师的课堂教学机智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许丽碧老师执教的《掌声》是这次演示课中唯一的一节低年级的课,本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心理互换,设身处地,进入情境,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的形象、印象、意象,还原成活生生的画面,引导学生在这一画面中穿梭、徜徉、悟情悟理,既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核心,又切合了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是一节极具实效的好课。

以焦裕禄为镜 篇6

##教师以案为镜反思剖析材料

近期,根据我校党总支统一部署,我们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对《以案为镜中小学(园)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及警示剖析》教育读本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反思。支部全体党员按照要求,充分利用工作之余认真开展自学,并在读本中进行了详细的批注和反思。支部召开了集中学习会议,开展了集中学习。在集中学习的同时组织开展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及思考,并且指定部分党员作重点发言。讨论中大家能够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交流了思想,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全书的“贪污贿赂”、“教育乱收费”、“违反廉洁自律”、“失职渎职”、“违反师德师风”、“落实‘两个责任’不力”六大部分,选取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在教育系统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为每一位中小学教师敲醒了警钟。

以下是此次学习,支部党员的共同体会:

1、要不断加强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省和自律能力,认真学习,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按照“三严三实”的精神,知纪知法、守纪守法,防范于前,防微杜渐。

2、正确对待监督。作为党员,我们应正确地对待监督,乐意接受监督。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面镜子,经常地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进步大有裨益。

3、坚持“廉洁从教”。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做的是教书育人的事情,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无论面对怎样迷离的尘世,我们更应始终坚持一面廉洁的大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当前形势下,要特别强调“廉洁从教”,我们每位老师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坚守高尚情操。然而,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能做到洁身自好,不追随物欲,敬业爱岗,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做一个好教师,必须高度自尊、自重、自强不息、严以律已、分清是非善恶。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要保持廉洁自律,坚持高尚情操,就要不断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师德的学习和修养,努力促进道德认识,不断地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及时矫正和调整教师行为中失误,抵制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保持行为的端正廉洁。

通过这次警示教育活动,大家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的行为规范。这是每一名党员最基本的行为准绳。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才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因此,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师以案为镜反思剖析材料

解读***严重违纪案,道出了“温水青蛙”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说明的是由于对渐变的适应性和习惯性,失去而招灾的道理。在以后工作中,加强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要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组工干部必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前瞻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洞察力,要大公无私,严格按党的方针政策办事,自觉端正选人用人思想;要坚持原则,排除各种干扰,顶住各方面压力,抵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公道正派,光明磊落,明辨是非,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对待每一名干部;要甘为人梯,有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求贤若渴,广纳群贤;要安于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始终保持平静之脑、平常之心、平淡之欲、平实之风。

二是要有一个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能力已成为领导干部适应社会、把握变化的核心能力。只有坚持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顺利完成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只有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才能进一步提高能力、素养和领导水平。要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永恒学习观,真正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爱好、一种追求、一种享受,不断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要灵活学习方式,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真正做到广览群书,博学多才,用知识武装头脑,用理论指导实践。

三是要有一个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工作向上攀登,作风向下深入”是干部转变作风的重要标志。组工干部工作要赢得党委满意和干部群众满意,就必须有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时刻把精益求精的要求放在心上,就会细致入微地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会设身处地解决大家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会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刻苦钻研,追求卓越,把工作成绩和工作效果放到第一位。要从小事做起,从大处着眼,思考任何问题,都要全面周密,不出疏漏;抓任何工作,都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办任何事,都要雷厉风行,一丝不苟,有质有量。

四是要有一个服务中心的大局观念。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组织工作无疑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凝聚强大的工作合力。要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自觉将服务发展、促进发展作为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确定工作思路、部署任务、研究措施、推动落实上,都要自觉地围绕全县的发展大局来思考、来谋划、来设计,认真落实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真正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宣传者和实践者。##教师以案为镜反思剖析材料

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和吕梁市委10月16日反腐败协调小组扩大会议精神,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市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为期三个月的“以案为镜、反思剖析、严肃整改”工作,把反腐败的压力持续传导到基层,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基层,把“六权治本”延伸拓展到基层,实现“乡村治、百姓安”。

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白小勤在安排部署工作中强调,要充分认识“以案为镜、反思剖析、严肃整改”工作的重要意义,总结梳理查处案件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剖析,深刻汲取教训,集中整治突出问题。他强调,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以案为镜、反思剖析、严肃整改”工作取得实效;要运用典型、警示教育,认真查找、反思剖析,真正触及思想、触及灵魂;要制定措施、严肃整改,加强督导、总结查验,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今年以来,我市准确把握中央、省委和吕梁市委关于反腐败斗争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要求,从严从实落实“两个责任”,深入推进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各项工作,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出现了积极变化。

当前我市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已经形成,要层层传导压力,推进基层反腐败斗争,加大市直单位党组、纪检组反腐败力度,坚决查处不收敛不收手问题和“四风”隐形、变异问题。要提高认识、把握形势,增强正风反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严明规矩、落实要求,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继续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始终保持狠刹“四风”的高压态势,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加强领导、严格督察,扎实推进“以案为镜、反思剖析、严肃整改”工作。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使命光荣,强化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重大,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更加自觉地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市乡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进一步聚焦主业主责,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提振精神、锐意进取,以“以案为镜、反思剖析、严肃整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提升汾阳形象、促进富民强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文章:

1.教师以案为镜反思剖析材料 2.2016年部门主管工作总结范文 3.2016年除夕猴年祝福语短信贺词 4.十三五规划内容全文 5.十三五规划全文下载

以试题为镜可以知兴替 篇7

一、结合大纲,把握方向

在高考之前,学生要对政治各个知识要点深刻理解,理清知识结构和脉络,才能够应付高考。无论是政治教师还是学生本身,都需要正确理解政治学科的考试大纲,这样才能够真正掌握政治课程中知识要点的内涵,明确知识要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政治考试大纲是高考出题的有力依据,政治高考试卷中的试题内容基本能够涵盖考试大纲中的大部分知识要点。例如2012年、2013年大纲考试范围基本保持不变,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仍然是考点最多的部分,学生要准确把握。因此,对政治考试大纲的正确理解,能够为学生在高考时分析和解答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二、构建体系,领悟重点

近几年的政治高考试题,重视考查考生对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复习时必须加强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对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努力构建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体系,依据考纲梳理构建模块的知识框架结构。例如,复习政治生活模块,可以从主体角度,包括公民、政府、政党、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政协、国际社会等进行梳理。而对生活与哲学,要分清知识板块,构建哲学知识体系。如生活与哲学第九课中“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也是这一模块知识教学中的核心和难点。因此,在复习哲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理解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的知识体系,只有让学生明白考试怎么考,复习课才能更有针对性,效率才会提高。

三、关注时事,注重时效

政治高考试题的特点就是突出时代性,所选的材料大多是国家重大时事热点。以2012年浙江文综卷为例,第25题税收起征点问题、第30题房价问题、第32题黄岩岛争端事件等,都是热点问题。因此,在高中政治复习课堂上,教师要精心选择时事资料。首先,引导学生关注高考考试时间范围,并善于利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等观点去分析时事。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学生可以通过《半月谈》《时事资料手册》《南风窗》等杂志了解时事热点,通过精选典型材料、典型事例,扎扎实实帮助学生提升审题能力、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基本知识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技巧,提高效率

如火如荼的高考复习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经过一轮、二轮复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如何在最后的阶段实现质的飞跃,赢得高考最后胜利,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复习效率至关重要。

如2013年浙江卷第40题第2问。

(2)结合材料,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中。

从设问的角度来看,本题属于演绎题,解题要领可以概括为“依葫芦画瓢”,即思考一下原理有几个层次,然后将所含的知识点与材料中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图所示,通过直观图示法解题,引导学生将核心知识点系统化、组块化。用直观的文字来再现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有利于优化认知结构,便于学生快速而又准确地提取知识。

五、规范答题,培养习惯

在进行试题训练前要先对高考真题进行分析理解,并结合相关的考试说明及考查范围,总结出高考考查的重点及关键点。在对试题进行逐一剖析的过程中,体会和感受高考题的设计方式、能力考查的特点,从而正确地把握高考试题的动态,也为进一步的复习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要加强题型训练,归纳统计各类题型,使学生找出自己的薄弱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某个题型进行强化训练,在熟练各个题型命题和考查类型的基础上,掌握并总结各个题型的解题方法。对于不同的题型要分类整合,把考查相关知识点的问题集中起来,认真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提高效率。再次,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规范答题,对于题目的解答要注意要点化、序号化、层次化和规范化,在答题中使用政治术语,严禁整体无条理地进行作答。

六、研究错题,减少失误

众多资料显示,错题研究有利于提高复习有效性。研究错题,总结错误原因,防止类似的错误再出现,一道错题的价值远胜于十道新题的价值。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错题整理,建立一个错题本,对错题进行研究、思考、总结。可以按照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分别整理:(1)选择题要重质不求量,针对错误原因要做到有分析总结,而且必须回归教材相关知识点。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时,学生要夯实基础,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结合高考试题进行巩固提高,减少知识遗漏。(2)非选择题要实行模块化,按照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综合试题等模块进行分类。主观题要思考当时答题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是相关知识点遗忘、读材料有误、隐含信息提炼不准确还是试题设置了相关陷阱障碍。针对答题错误的具体原因进行整理总结,可以防止下次同样失误的出现。

七、总结思考,促进迁移

在运用高考试题时,教师一定要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学会举一反三。通过思考试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是什么、试题中主要设置了哪些障碍、题干中包含哪些隐含信息等问题,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的区别,总结自己出现的问题,并学会迁移。例如2011年浙江文综卷中第41题第3问:面对“用工荒”,政府应如何履行其应有的职能。很多学生得分不高,主要原因是答题不全面,这道题表面是考查政府如何履行职能,但是实际答题时学生应该列举出政府具体有哪些主要职能,然后针对材料,回答政府如何履行职能。很多学生在答题时往往忽略这一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总结,遇到这类试题要仔细思考,答题要全面,深入挖掘试题包含的隐形信息,总结出这类问题的答题思路,使相关知识点得到扩展和深化,真正提高复习的有效性,达到触类旁通、有效迁移、举一反三的效果。

总之,全国各省市的高考卷能够给广大师生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对教师的政治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作用。合理地运用好高考题目这一优质的资源,“让物为我所用”,把握高考脉搏,可以使我们的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静.浅谈高中政治主观题解题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8).

[2]徐峰.新课程语境下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实效性思考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0(29).

以焦裕禄为镜 篇8

榜样学习

走近学习榜样、凝聚复兴力量。《榜样》专题节目播出,振奋人心,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在平凡的岗位谱写着不平凡的感人故事,他们的名字响彻祖国大地每个角落,留下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财富和精神足迹,我们要以榜样为镜,向榜样学习。

《榜样》宣传片选取了九组代表人物,他们是全国共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优秀代表,是时代的楷模,国家的栋梁。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向榜样学习,学习他们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虽然他们年龄不同、岗位不同、身份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但他们的初心一样,都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人民群众。比如搏击长空,守卫国土的飞行英雄刘锐;扎根山村,用实际行动帮助村民脱贫的第一书记尼玛江村;带领人民致富,忘我工作的县委书记廖俊波;改善社区环境,照顾老人起居的社区书记吴亚琴等等。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信任,一身正气,心系群众,敢于担当、无私奉献。

榜样是镜子,让我们看到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榜样是明灯,照亮我们每一位党员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走向人民群众心中,做群众的知心人;榜样是一种力量,鼓舞我们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豪迈誓言。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向榜样看齐,以榜样为镜,用榜样的力量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首先要做到心中有党、坚定信念。始终牢记理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其次是心系群众、勇于担当。做到心中有群众,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胆尝试,放开步伐,撸起袖子加油干。三是立足岗位,勇于奉献。观看这些先进事迹,鼓舞我们在工作中要兢兢业业、坚守职责,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以焦裕禄为镜 篇9

毛丰美精神学习体会:以毛丰美为镜 争当时代先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毛丰美同志是平凡的,但又是高大的,他的言行,充分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风采,充分反映了共产党员崇高的理想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生动实践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涵。通过毛丰美同志这面镜子,我们可以照出是非,照出得失,照出荣辱。我们要学习毛丰美同志做政治的明白人,做发展的开路人,做群众的贴心人。

以毛丰美为镜,就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思想品格,要做政治的明白人。雨果说过,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理想信念是思想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志正则众邪不生”。毛丰美同志时刻坚守信念,忠诚于党,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听党的话跟党走,准没错”在村干部岗位的30多年来,他带领干部群众,把大梨树村从一个穷山沟建成兴旺发达之地。共产党员就是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从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工作作风等方面审视和剖析自己,永远保持旺盛的工作斗志,推动党的事业发展。

以毛丰美为镜,就要学习他勇于担当、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发展的开路人。实干是成事之道,兴事之本。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在干事创业上,保持蓬勃朝气、勇往直前、开拓创新的昂扬锐气,咬定目标不动摇,只争朝夕不懈怠。毛丰美同志带领干部群众谋事创业,挖空心思摸门道,开荒山、种果树、搞乡村旅游,生意红红火火,走出一条农、工、商、贸、旅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使大梨树人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共产党员就是要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具有大胆识、大气魄。

以毛丰美为镜,就要学习他心中有民、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做群众的贴心人。“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连续四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毛丰美提出了城乡电费同网同价、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等近200件关于“三农”问题的建议和议案,因在立法决策中坚持为农民说话,被赞为“农民的代言人”“最敢为农民说话的代表”,积极履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使命。共产党员就是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以焦裕禄为镜 篇10

一、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聚焦突出问题

把焦裕禄精神作为红线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首先要解决好为什么要学,以什么样的态度学的问题。牢固树立问题导向,自觉从思想深处学起、补精神之“钙”,从灵魂深处学起、除“四风”之害,从实践深处学起、去行为之垢,严于用权律己、立为民之制,就找准了穴位,对准了要害,抓住了关键,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德的基石。焦裕禄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心里有党性支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体现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党性修养。随着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一些党员干部信仰缺失、信念滑坡,精神上缺“钙”,得了“软骨病”,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四风”问题的根子是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只有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切实解决好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为后人留下什么的问题,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才能增强政治定力,不为错误观点干扰所左右,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才能自觉锤炼党性,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与党同心同德、为党不懈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宗旨的体现,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焦裕禄同志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走访调研,体现了骨子里的爱民情怀和尊重群众、尊重规律的求实作风。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体现在“四风”上。“四风”问题危害极大,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大多与“四风”有关。只有聚焦“四风”,抓住主要矛盾,才能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担当,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才能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克己奉公,勤政廉政,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以整风精神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我们党保持优良作风的重要法宝。焦裕禄同志生活简朴、勤俭办事,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体现了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党内知行不

一、不求实效,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精神懈怠、不思进取,铺张浪费、挥霍无度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有以整风精神去歪风、压邪气,倡新风、树正气,才能刹住“四风”蔓延势头,净化党的肌体,纯洁党的队伍,涤新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整体好转;才能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红脸出汗,鼓劲加油,醒脑提神,补课补“钙”,思想灵魂受到震撼洗礼;才能听民声、顺民意、解民忧,让群众得到实惠,更好地凝心聚力。

扫除“四风”之弊、清除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制度最管用、最有效。焦裕禄同志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对干部廉洁自律作出具体规定,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在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方面有了比较系统的制度规定,大多行之有效、群众认可。但不可否认,有些制度已不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有的制度笼而统之、大而化之,有的制度缺乏刚性约束,变成了纸老虎、稻草人。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确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指导性强、能长期管用,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好的体制机制管人、管事、管权,从源头上防止不正之风;

才能杜绝“破窗效应”,产生倒逼机制,遏制和根治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助力清风正气的养成,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二、以焦裕禄精神为镜子,找准突出问题

焦裕禄精神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把焦裕禄精神作为红线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就是要对照这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穴位,抓住要害,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注重从理想信念方面查问题、找根源。有的党员干部意志消沉、信念动摇,认为“理想是空的,政治是假的,吃喝玩乐才是真”;有的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不稳,态度暧昧,墙头草随风倒,当绅士不当战士;有的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今朝有酒今朝醉”,追求吃得好、玩得痛快、住得舒服,享受所谓的“人间乐趣”。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保持优良作风的根本支撑。查找“四风”问题的根源,就是要以焦裕禄精神为镜,看一看自己的信仰、信念是否坚定,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是否一以贯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是否牢固。

注重从宗旨意识方面查问题、找根源。有的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淡化,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对反映的问题推诿扯皮,久拖不决,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有的在“审批”上做加法,服务上做减法,有利的就办,无利的就拖,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报喜不报忧,掩盖问题和矛盾,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作风与宗旨意识密切相关。查找“四风”问题的根源,就要以焦裕禄精神为镜,看一看自己的群众立场稳不稳、群众感情深不深,是不是善于换位思考、真心实意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是不是真正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注重从党性修养方面查问题、找根源。有的党员干部轻视理论,学习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无心也无力在实践中认真运用;有的为了捞资本、谋升迁,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任人唯亲、任人唯利,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甚至到了欲壑难填的地步。查找“四风”问题的根源,就要以焦裕禄精神为镜,看一看自己的党性意识强不强、先进性纯洁性保持得如何,是否保持了健康的生活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否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受住了各种考验。

注重从政治纪律方面查问题、找根源。少数党员干部政治定力不强,在一些重大政治问题上说三道

四、我行我素,甚至捕风捉影,编造传播谣言,造成恶劣影响;有的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的政策决策时打折扣、搞变通,打擦边球;有的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松弛,搞“家族势力”,“拜把子”、“结兄弟”,“老板干政”。查找“四风”问题的根源,就要以焦裕禄精神为镜,认真查一查是不是自觉维护了中央权威,做到了严守纪律、令行禁止,是不是做到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同不良风气作斗争,以实际行动维护党的形象。

三、向焦裕禄精神看齐,解决突出问题

深学、细照的目的在于笃行。把焦裕禄精神作为红线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就要从现在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组织、事业、同志、亲属和自己,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就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聚焦“四风”不走神、不散光,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做到思想不放松、标准不降低、工作不松动,回应群众期盼,赢得群众信任,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把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贯穿始终。群众路线的贯彻、工作作风的转变,前提是思想认识的提高,靠思想理论的自觉。要始终把学习教育、理论武装摆在首位,带着问题学,照着镜子学,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上下功夫,拧紧螺丝,醒脑提神,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

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把开门搞活动、让群众参与贯穿始终。让群众提意见、来监督、来评判,既是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也是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干部作风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改得怎么样、改得如何,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如果搞闭门修炼、体内循环,避重就轻、回避矛盾,问题整改遮遮掩掩、以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活动就会走样变形。无论是查摆问题、剖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要敞开大门听意见,让群众把脉、让群众监督,欢迎群众评头论足,这样才能听到真心话、找到真问题。

把整改落实、解决实际问题贯穿始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是基础,整改落实、解决实际问题是目的。问题摆出来,根源找到了,如果只“知”不“行”,只“查”不“改”,或者只有改的方向而没有改的具体措施,那就等于走过场,等于劳民伤财,不仅达不到活动的预期目的,还可能适得其反,使群众失去信心。不避实就虚、不避重就轻,向问题“叫板”、较真,制定任务书和时间表、路线图,把整改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及时组织“回头看”,看学习教育是否扎实、查摆问题是否到位、自我剖析是否深刻、边学边改是否做到,对有问题的拾遗补缺、有不足的补火加温、有遗憾的回炉返工,不达标准不收兵。把建章立制、标本兼治贯穿始终。“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复杂性,解决“四风”问题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治标靠力度,须下大力、用猛药;治本靠制度,须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没有科学管用的制度机制作保障,问题就容易反弹、反复,改作风就很可能成为“一阵风”。要注重解决一些制度设计不科学、不务实管用的问题;注重解决上下“一般粗”,只治流行病、不治地方病,缺乏权威和刚性约束的问题,形成相互衔接、系统配套,易于操作、便于检查的制度体系,为反对“四风”、实现改进作风常态化提供制度保障。坚持“令在必信、法在必行”,对违反制度、踏“红线”、闯“雷区”的行为,对顶风违纪案件“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杜绝“破窗效应”。

上一篇:游乐园日记550字下一篇:灯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