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答辩及注意事项

2024-08-16

有关答辩及注意事项(共8篇)

有关答辩及注意事项 篇1

关于我校网络教育2010春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校外学习中心及所属网络教育2010春专科升本科学生:

按教学计划安排,我校网络教育2010春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保险学、人力资源管理、法学等专业专科升本科学生,将于今年上半年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现将毕业论文撰写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毕业论文形式

鼓励学生对经济管理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高学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可以是专题论文、高质量的调查报告、企业诊断报告以及案例分析与研究等形式。论文以调查报告、企业诊断报告以及案例分析研究为论文类型的,必须在论文前言部分说明调研时间、地点、对象,以及资料来源。

二、毕业论文环节的要求

1、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勤于实践,敢于创新。

2、独立按时完成论文撰写,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抄袭他人论文,否则其毕业论文成绩以不及格处理。

3、学生应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虚心接受指导。凡以种种理由不与指导教师联系、拒绝接受论文指导者,指导老师有权中止论文指导,并且不准参加论文答辩,毕业论文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三、毕业论文各阶段的具体事项及要求

毕业论文分为六个阶段。毕业论文选题、初稿提交、指导、定稿、网上答辩和现场答辩。前五个阶段均在“西财在线”的“毕业论文专栏”平台完成,现场答辩则需到校进行。

1、自即日起至2012年2月20日24时,学生网上选题、提交写作大纲。毕业论文选题已在“西财在线”(http:///v2010/index.jsp)公布,请学生于2012年2月20日前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西财在线”网站“毕业论文专栏”完成网上选题。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自己拟定论文题目。学生在网上提交论文选题时,必须同时提交100~400 字的论文写作大纲,而后开始论文初稿的撰写。学生撰写论文时,应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当前改革实际。论文字数6,000~8,000

字左右。(注:必须完成网上选题后,才能上传论文,否则上传论文得不到导师的指导。)

2、2012年3月8日前,公布论文指导教师,教师审定学生选题及写作大

纲。

学院根据学生选题情况确定并在网上公布学生论文指导教师姓名及联系方

式。指导教师对学生提交的论文撰写大纲进行审阅,对于选题不当的学生应及时

通知学生重新选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3、2012年3月上旬-4月下旬学生论文写作,在此期间学生在网上提交论

文初稿,指导教师开始审阅论文。

按照指导教师对论文选题及写作大纲提出的意见,学生进行初步修改后,学

生在网上提交论文初稿。论文初稿应包括论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三项内容。

提交论文时,学生须在初稿中留下自己的姓名、电话等资料,同时应注重文章的格式和排版美观,以便指导教师下载审阅。学生在修改论文时,必须将修改文字

用下划线或红色字体清楚地标示出来,以便指导教师进行二次审阅。

指导教师二次审阅论文稿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根据教师意见再次修改后在网上提交,直至论文合格。

对于符合要求的论文,指导教师可以同意学生定稿并要求学生提交带论文封

面的规范论文定稿后,在网上提出答辩问题,学生在5日内进行书面答辩并将答

辩稿在网上提交。

4、2012年4月30日24时为学生论文定稿的最后截至时间。学生网上提

交论文定稿(包括书面答辩稿)。指导教师检查学生确系提交了带论文封面的规

范论文定稿后,在网上评定学生论文成绩、论文答辩成绩,并在网上撰写论文评

语。

5月初,学院公布现场答辩安排,5月10日前,学生将论文定稿(包括书面

答辩稿)打印两份交至所在学习中心。学生论文定稿一律用A4复印纸打印。按

照装订顺序,论文定稿必须包括封面(“指导教师评语栏”空白)、目录(包括至

三级分标题)、摘要或引言、正文、参考文献、书面答辩稿。

5、2012年5月下旬,学院组织现场答辩。

特别提示:

1、选题截止时间为2012年2月20日24时,以选定论文题目和提交写

作大纲为依据。在此时间内未完成选题的不再补选,毕业论文成绩以“缺考”记

录,只能重新随下一年级参加2013的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

2、论文定稿截止时间为2012年4月30日24时,以指导教师同意定稿,给出网上答辩题目并点击“定稿”确认键为依据。论文未定稿的(包括未提交论

文初稿、提交初稿未按教师意见修订或修订后仍达不到要求等教师不同意定稿的),毕业论文成绩以“未定稿”记录,均不得参加网上答辩和现场答辩,只能

重新随下一年级参加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

3、论文定稿后参加网上答辩和现场答辩,因答辩成绩不合格,致使毕业论

文总评成绩达不到60分的,论文成绩为不及格,需随下一年级重新参加毕业论

文写作和答辩。

四、毕业论文答辩的方式

论文答辩采取网上书面答辩和随机抽选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

1、网上书面答辩:指导教师针对学生论文方向和专业要求,在网上“提

出答辩问题”栏目提出不低于三个答辩问题,学生任选其中三个问题,在5日内

独立作答后在网上提交。指导教师依据答辩稿评定学生论文答辩成绩。

2、随机抽选现场答辩:在学生书面答辩的基础上,由学院随机抽选一部

分毕业生参加现场答辩,被抽中参加现场答辩的学生必须按时参加现场答辩,如

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者、应有单位、医院或教学点证明,并按时交到相应的答辩教

师小组,否则论文成绩以0分计。被抽中参加现场答辩的学生名单及答辩地点届

时将在“西财在线”公布。

五、毕业论文成绩

1、未被抽中参加现场答辩的学生论文成绩,以网上论文指导和网上书面答

辩成绩为准,网上论文指导成绩以百分制计算,按照60%记入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网上论文答辩成绩以百分制计算,按照40%记入学生毕业论文成绩。

2、参加现场答辩学生的论文成绩,以现场答辩教师小组根椐现场答辩情况

给出的论文和答辩成绩替代网上论文和答辩成绩、作为论文最终成绩。

六、其它

1、以往年级未取得毕业论文成绩,包括未选题、未提交论文初稿、提交论

文初稿而未定稿、毕业论文成绩不及格的学生,请参加本次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

辩。

①毕业论文不及格的,可以重新选题;

②已选题并分配有指导教师,因各种原因论文初稿未提交或提交后教师未

同意定稿的,原则上可在原论文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指导教师不变。

2、为使学生顺利完成本次毕业论文,有关论文选题基本要求、论文写作方

法以及答辩技巧详见附件,请学生仔细阅读。同时,学院制作了“毕业论文示例

模板”供学生下载,学生必须按照模板格式撰写论文。

3、关于毕业论文的其它事项,学院会根据情况随时在网上发布最新信息,请学生密切关注。学院咨询电话:028-87352449 李老师。

附件一: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基本要求.zip

附件二:怎样选定论文题目.zip

附件三:怎样写好本科毕业论文.zip

附件四:毕业论文模板.zip

附件五:毕业论文范例.zip

附件六:本科毕业生论文答辩技巧.zip

西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有关答辩及注意事项 篇2

1 采样单元。

采样前要详细了解采样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 将测土配方施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 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平均每个采样单元为100亩 (平原区大田作物每200~300亩采一个混合样, 丘陵区园艺作物每30~80亩采一个混合样) 。

2 采样时间。

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采集, 一般在秋后;第一次施肥前采集。进行氮肥追肥推荐时, 应在追肥前或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3 采样周期。

常规土壤化验每2~3年采集1次。

4 采样点定位。

采样点参考农场地号图, 采用GPS定位, 记录经纬度, 精确到0.1″。土壤样品采集要求使用GPS定位, 采样点的空间分布应相对均匀, 先在土壤图上大致确定采样位置, 然后在标记位置附近采集多点混合土样。

5 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一般为0~20cm。±壤硝态氮或无机氮含量测定, 采样深度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主要根系分布深度来确定。

6 采样点数量。

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 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每个样品采样点的多少, 取决于采样单元的大小、土壤肥力的一致性等, 一般10~20个点为宜。

7 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 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 能够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所造成的误差。在地形变化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 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 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8 采样方法。

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 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 深度相同。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 再平行于断面下铲取土;测定微量元素的样品必须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

9 样品量。

一个混和土样以取土1公斤左右为宜 (用于推荐施肥的0.5公斤, 用于试验的2公斤) , 如果一个混合样品的数量太大, 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塑料布上, 弄碎、混匀, 铺成四方形, 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 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 保留一份, 弃去一份。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 可再用四分法处理, 直至所需数量为止。

1 0 样品标记。

采集的样品放入统一的样品袋, 用铅笔写好标签, 内外各一张。采样标签样:采样序号、采样地点、样品名称、作物品种、土壤名称 (或当地俗称) 、地形地势、耕作制度、前茬作物及产量、化肥农药施用情况、灌溉水源、采样点地理位置简图。

1 1 注意事项。

1.1.1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1.1.2用于微量元素分析的土样, 在采样、风干、研磨、过筛、运输、贮存等诸环节都要特别注意, 不要接触金属器具, 以防污染。如采样、制样使用木、竹或塑料工具。1.1.3有充分的代表性。必须经过详细的调查了解, 按照不同的地形部位、土壤类型、作物种植情况、肥力水平等划分采样区, 确定采样点。1.1.4有明确的目的。采集混合样, 要多点混合, 以充分反映地块的养分状况。1.1.5采集土样时, 在采土深度内要上下均匀等量。采土之前必须将工具清理干净, 并将取样点表面的植物残体或其他杂物全部去掉。不能在靠近路边、地头、渠道附近、沟边、局部特殊地形及堆放过肥料的地方采样。1.1.6注意采样方法。确定好采样地块后, 根据地块形状、大小、土壤肥力的均匀程度等确定采样点, 采集10~20个样点, 混合后用四分法进行缩分。

摘要:针对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

有关答辩及注意事项 篇3

【关键词】合理用药;聋哑,药源性疾病

小儿生病,特别是婴幼儿,因为小儿发育期间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时间短,呼吸排泄较快[1]。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做到安全合理使用药物,才能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为小儿使用药物提供参考。

1药物吸收一般小儿服药比成人吸收快,这是因为婴幼儿胃排空时间长,达6-7小时,胃肠蠕动不规则,肠粘膜通透性较高[2]。随着年龄增长,胃肠道吸收功能趋于稳定,6岁以后儿童口服药物情况逐渐类似于成人。

2给药方式

2.1皮下注射给药方式和应用范围非常局限。皮下注射量较大时,由于张力较大可能使皮肤血流量减少,影响吸收。

2.2肌肉注射可以较大剂量使用药物,但是肌内血流量不稳定,尤其是周围循环不良时,药物吸收明显降低。

2.3静脉用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效极快,但副反应大,不良反应较难及时控制,且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等。

2.4外用药物小而皮肤黏膜血管丰富且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具有很强的吸收功能。特别是皮肤粘膜有炎症或创伤時,透皮吸收率更为增加,有导致全身中毒的危险。如皮质激素软膏外用面积过大可能引起全身水肿;酒精擦浴可引起昏迷或呼吸困难,新霉软膏外用烧伤创面时可引起神经损害等。

3药物分布一般来说,小儿总体液在体重中所占比例较成年人高,细胞外液相对较多,而细胞内液的所占比例基本与成年人相似。

4药物代谢小儿体内酶系统发育不完善,某些酶甚至完全缺乏。因此,影响药物的结合和解毒功能。婴幼儿排泄能力较弱,特别是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因此对肝肾有毒的药物应该慎用。

5药物排泄药物主要由肾脏排泄,或经肝脏代谢后由胆道排泄。小儿肾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如新生儿碳酸酐酶、谷氨酰胺酶均较少,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肾小管浓缩功能较差,肾阈较低等均可影响药物排泄。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从肾小球滤过,而青霉素类则可以经肾小管重吸收等,临床用药时一定要注意。

6预防措施

6.1明确用药指征制定合理用药方案,每次处方合并用药数量尽可能少,尽量减少联合用药。用药目的要明确,制定好给药方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病原学诊断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选用窄谱、低毒的药物治疗。如需联合应用,应以疗效好、副作用小为原则,严禁联用对同一器官有毒性的抗生素[3]。

6.2熟悉药物所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在联合用药时,既要扩大抗菌谱,又要尽可能的较少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6.3对特定药物ADR要随时跟踪监控,根据血药浓度和临床表现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总之,了解小儿生理特点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后,就可以避免一些小儿用药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胡德荣.儿童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3(1):51-53.

[2] 宋澄清,石焕阶,徐文祥,等.临床合理用药指南[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1-42.

[3]刘丹.浅议儿童用药[J].黑龙江医药,2010,23(5):775-776.

博士论文答辩技巧及注意事项 篇4

所以劝大家特别是在答辩幻灯里,一定要注意这些英文字体的编辑!

另外如果是女士答辩,个人认为一定要把外表收拾好,就算不能光彩照人,也至少要爽心

悦目呀。如果对化妆和服饰搭配没有经验,不妨在事前请教高人,实在不行去形象设计店化个合适的淡妆,做个发型吧,一生也许就这一次,花几十元钱还是值得的!反正我看到有些师姐们穿得象家庭主妇似的、清汤挂面的来答辩,我就在想评委们会不会也在想:她连自己都收拾不好了,课题还能做得好吗?

每年的学生论文答辩之前,总有学生对于答辩的内容和技巧一无所知,惴惴不安地询问怎么去准备答辩。这和平时不去参加高年级的答辩、不去积极主动地认真准备论文答辩是直接相关的。

让学生进行论文答辩的目的绝对不是故意刁难学生,以显示老师水平多高。论文答辩的目的只有一个,检查学生对所写论文题目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参加论文答辩的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般不会少于三个,但所提出的问题全部是论文所涉及的学术范围之内的问题,一般不会、也不能提出与论文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这是答辩老师拟题的大范围。

在这个大范围内,主答辩老师一般是从检验真伪、探测能力和弥补不足这三个方面提出问题。

(1)检验真伪题,就是围绕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拟题提问。

(2)探测水平题,这是指与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探测学生水平高低、基础知识是否扎实,以及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如何等方面来提出问题的题目,主要是论文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基本原理等方面的问题。

(3)弥补不足题,这是指围绕毕业论文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对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周全、不确切以及相互矛盾之处拟题提问,请作者在答辩中补充阐述或提出解释。

针对论文答辩的目的和内容,学生在论文答辩前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观点、关键问题、解决思路和创新点等要了然于胸。尽量用言简意赅的语言陈述出以上问题,这是你陈述论文时的必备技巧。这里也是答辩老师检验真伪最容易

悦目呀。如果对化妆和服饰搭配没有经验,不妨在事前请教高人,实在不行去形象设计店化个合适的淡妆,做个发型吧,一生也许就这一次,花几十元钱还是值得的!反正我看到有些师姐们穿得象家庭主妇似的、清汤挂面的来答辩,我就在想评委们会不会也在想:她连自己都收拾不好了,课题还能做得好吗?

每年的学生论文答辩之前,总有学生对于答辩的内容和技巧一无所知,惴惴不安地询问怎么去准备答辩。这和平时不去参加高年级的答辩、不去积极主动地认真准备论文答辩是直接相关的。

让学生进行论文答辩的目的绝对不是故意刁难学生,以显示老师水平多高。论文答辩的目的只有一个,检查学生对所写论文题目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参加论文答辩的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般不会少于三个,但所提出的问题全部是论文所涉及的学术范围之内的问题,一般不会、也不能提出与论文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这是答辩老师拟题的大范围。

在这个大范围内,主答辩老师一般是从检验真伪、探测能力和弥补不足这三个方面提出问题。

(1)检验真伪题,就是围绕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拟题提问。

(2)探测水平题,这是指与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探测学生水平高低、基础知识是否扎实,以及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如何等方面来提出问题的题目,主要是论文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基本原理等方面的问题。

(3)弥补不足题,这是指围绕毕业论文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对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周全、不确切以及相互矛盾之处拟题提问,请作者在答辩中补充阐述或提出解释。

针对论文答辩的目的和内容,学生在论文答辩前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观点、关键问题、解决思路和创新点等要了然于胸。尽量用言简意赅的语言陈述出以上问题,这是你陈述论文时的必备技巧。这里也是答辩老师检验真伪最容易

最重要一点:一定要突出论文的创新点,有的时候不是没有创新而是表述的不够突出。仔细考虑自己的课题的新意,不要怕,敢讲~~ 特别是博士,没有创新点基本就是失败的!

答辩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把老师们可能会提的问题列出来,答辩过程中,语言的逻辑性很重要,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切记: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千万别瞎说,不仅会贻笑大方,还会使自己下不了台。

我觉得答辩时还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答辩时一定要反应敏捷,不知道的问题甚至可以向提问题的老师请教,但是最好不要出现冷场的局面,那样的话你的老板最尴尬。

2,对于自己提出的”新“的东西一定特别留意,因为很多老师总喜欢问你”新“在什么地方。我们一个师姐前几天答辩时就因为说发现了一个”新“基因而被问的很惨!

3,答辩时一定要谦虚,即使工作做的非常出色!因为论文上的很多成果都是暂时性的、没有获得认可的、没有定论的东西!

毕业论文答辩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几年来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的实践和观察,我认为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对提高成绩是有益的。

一、熟悉内容

作为将要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首先而且必须对自己所著的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比较全面的熟悉。所谓“深刻的理解”是对论文有横向的把握。这两方面是为回答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论文的深度及相关知识面而提出的问题所做的准备。否则,就会出现尴尬局面

二、图表穿插

任何毕业论文,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用图表表达论文观点的可能,故我认为应该有此准备。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答辩会气氛的手段,特别是对私人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讲,长时间地听述,听觉难免会有排斥性,不再对你论述的内容接纳吸收,这样,秘然对你的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有所影响。所以,应该在答辩过程事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你的答辩成绩。

三、语流适中

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一般都是首次。无数事实证明,他们在众多的都是和同学面前答辩时,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以致答辩委员会听不清楚,影响了答辩成绩。故答辩学生一定要注意在答辩过程中的语流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的轰向听众。

四、目光移动

毕业生在论文答辩时,一般可脱稿,也可半脱稿,也可完全不脱稿。但不管哪种开工,都

应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光时常地瞟向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会场上的同学们。这是你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接触,使听众对你的论题产生兴趣的一种手段。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由于听时间过长,委员们难免会有分神现象,这时,你用目光的投射会很礼貌地将他们的神“拉”回来,使委员们的思路跟你的思路走。

五、体态语辅助

虽然毕业论文答辩同其它答辩一样以口语为主,但适当的体态语运用会辅助你的答辩,使答辩效果更好。特别是手势语言的恰当运用会显得自信、有力、不容辩驳。相反,如果你在答辩过程中始终如一地直挺挺地站着,或者始终如一地低头俯视,即使你的论文结构再合理,主题再新颖,结论再正确,答辩效果也会大受影响。所以在毕业论文答辩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态语。

六、时间控制

一般在比较正规的答辩会上,都对辩手有时间要求,因此,毕业学生在进行论文答辩时应重视时间的掌握。对时间的控制要有力度,到该截止的时间立即结束,这样,显得有准备,对内容的掌握和控制也轻车熟路,容易给答辩委员会成员一个良好的印象。故在答辩前应该对将要答辩的内容有时间上的估计博士论文答辩技巧及注意事项论文。当然在答辩过程中灵活地减少或增加也是对时间控制的一种表现,应该重视的。

七、紧扣主题

在校园中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往往辩手较多,因此,对于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说,他们不可能对每一位的论文内容有全面的了解,有的甚至连题目也不一定熟悉。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能否围绕主题进行,能否最后扣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另外,委员们一般也容易就题目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提问,如果能自始至终地以论文题目为中心展开论述就会使评委思维明朗化,对你的论文加以首肯。

你的论文加以首肯。

八、人称使用

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必然涉及人称使用问题,我建议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如“我”“我们”,即使论文中的材料是引用他人的,用“我们引用”了哪儿哪儿的数据或材料,特别是毕业论文大多是你自己作的,所以要更多使用而且是果断地、大胆地使用第一人称“我”和“我们”。如果是这样,会使答辩委员会成员有这样的印象:东西是你的,工作做了不少。

幻灯片制作

1.最好用示意图说明自己的研究背景,文字不要太多;

2.研究的技术路线最好也用示意图表示;

3.研究的materials and methods可以非常简要的说明,因为论文中已经非常详细了,教授们都是高手,不要为一个很常规的实验解释很多,除非有你独到之处;

4.实验的结果是重点,要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清楚;

5.讨论中突出你的研究结果的意义,不要引用太多别人的相关文献;

6.幻灯作好了一定要好好检查,千万不要犯把文字打错啊之类的低级错误,这样很不好的。

7. 忌讳大量文字与数字堆砌:幻灯最好采用标题式,讲解时按照标题发挥。将表格转换

为统计图(如直方图)更为直观。每页幻灯文字不宜多于10行,正文字号不宜小于5号。

8. 忌讳铺天盖地不留余地:幻灯片应适当留出边缘,忌讳每页幻灯片内容都塞得满满地,看了头也大了。

9. 忌讳过于单调与过分花哨:一个人穿上一身的朴素衣服显得单调,浑身上下都穿上花衣服也未必好看。幻灯的生动体现在背景与文字的颜色搭配、图片与动画的适当应用等诸多方面,关键是两个字--“和谐”!

10. 忌讳讨论漫无边际:由于课题是自己知识的强项,一个特别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讨论时毫无收敛,漫无边际,结果非但有“说教”之嫌疑(要知道自己是学生,不是老师作报告!),而且往往是内容复杂化,过多暴露疑点难点,给提问部分留下隐患! 一个聪明的学生应该“就事论事”,仅围绕自己的结果进行简单讨论,尽量简单讨论,这样提问的问题往往更为简单,回答更为顺畅。一句话,把你说知道的留下来回答问题吧!

11、除了要注意深底浅字的格式,我觉得还可以在一些阐述性的文字段落中,将你要重点突出的关键词keywords用醒目的红色或者菊黄色(有别于普通文字)表示出来,这样非常醒目,让人一下抓住重点。但是建议最好用这种加色,慎用下划线等其他方式突出,这样版面更整洁。

12、图文的适当结合,这个大家虽然都说过了,但我还是想强调一下。因为答辩一般都不止一个人,而是数位研究生一起进行,评委难免会感到倦怠,如果能出现制作漂亮又明了的图,会让人有眼前一亮的好效果。

13、致谢的问题:最后肯定要安排致谢的页面,这次我们医院有位女博士答辩,就用了一首散文诗,情真意切,泪流满面,导师和评委都深受感动。的确,导师为研究生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在答辩这种关键时刻,对导师表示正式而真诚的感谢,体现了对导师的尊重,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建议大家一定要全文念出对导师致谢的段落,其他的致谢段落可以简要提一

下。关于致谢页面的制作,我的建议是:鉴于正文一般都用深色偏冷的底色,应该在致谢页面用偏暖的底色,比如橘红色。这样一下把严谨的论述转换为富有人情味的调子,符合心理学的常理。

成功答辩的几个要素:

1 精心的准备 主要指作一个精美的幻灯片。相信大家答辩时都会用到POWERPOINT,制作一个巨花的幻灯会为你的论文增色不少,尤其对那些论文实质内容比较苍白的论文来说,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PP,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论文本身的不足。

2 演讲时间上的准确的把握 毕设答辩各组时间不同但基本上每人讲10-15分钟,提问5分钟

演讲时时间概念很重要,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否则会被老师强行制止。正式演讲前最好自己预讲一下,自己心里有个数。讲的时候,尽量讲一些 重要的、结论性的东西,中间的一些不重要的最好忽略。

3 灵活的应变 个人讲演完闭后接着就是提问。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沉着冷静,相信自己是自己课题方面的大牛(实际上也是这样,一般你做的课题别的老师并不十分清楚,你在做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对待老师的提问一般多是有惊无险,只要沉着应战一般均可轻松拿下!如果万一遇上一个棘手问题不能回答,有一个方法可使你涉险过关,那就是以50Hz的频率向你的导师发ogle,直到他为你出头为止,此着十分有效屡试不爽

有关答辩及注意事项 篇5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加研究生专业点所在系的自主权,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根据《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研究生管理办法(施行)》(闽农林大研字[2011]21号),以及《福建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管理办法(施行)》(闽农林大研字[2011]22号)等文件精神; 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我院制定研究生预开题、开题、预答辩及正式答辩相关暂行规定如下:

一. 预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预开题报告。预开题报告每年举行两次,分别为每年的5月、11月份的上旬。

(一)预开题报告论证小组组成 1.预开题报告论证小组的组成

小组设组长1人、成员若干人、秘书1人。

2、预开题报告论证小组的组长、成员和秘书的任职条件

组长原则上必须要求聘请具有正高职称、博导资格且有相关或相近领域研究成果的校外专家担任;成员须具有正高职称或具有博士学历的副教授职称;秘书应由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担任;研究生导师不作为成员,但可到会听取意见。

(二)预开题报告程序 1.预开题报告论证申请

(1)预开题前一周研究生提交预开题申请报告及开题报告若干份(须导师签字,提交份数依据小组成员数量)。

(2)学院审核预开题申请报告以及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在预开题前五天进行公告。

(3)学院确定预开题报告论证小组组成名单,并组织预开题小组组长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简介等材料,经学院分管院长审核后,于预开题报告日前五天上报学院院长。

2.预开题报告论证结果处理

(1)通过预开题报告论证的研究生,根据预开题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经导师同意后,允许进入正式开题。

(2)未通过预开题报告论证者,研究生与导师及学院教务办协商,并报学院领导批准,确定下次预开题时间(必须在满一个月之内重新预开题)。

(3)预开题报告秘书于预开题报告论证会结束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将预开题报告论证会相关材料报学院教务办。

(三)预开题报告论证费用

1.博士研究生预开题报告论证会每单位时间(以整个上午或下午为单位时间)安排不多于两名研究生进行预开题,相关费用由学院支付。

2.首次预开题未通过者,再次预开题的费用由研究生导师的有关经费支付。

二.正式开题报告

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研究生正式开题报告(以下简称开题报告)。研究生开题报告每年举行两次,分别为每年的5月、11月份的中旬。

(一)开题报告论证小组组成 1.开题报告论证小组的组成

小组由5或7人组成,设组长1人、成员若干人、秘书1人。开题报告论证小组组长。

2、开题报告论证小组的组长、成员和秘书的任职条件

博士生开题报告论证小组的组长原则上要求聘请具有正高职称、具有博导资格且近年有相关或相近研究成果的校外专家担任;成员须具有正高职称(研究生导师可为成员);秘书应为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担任。

硕士生开题报告论证小组的组长原则上要求聘请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硕导以上资格且近年有相关或相近研究成果的校外专家担任;成员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研究生导师可为组员);秘书应为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助教担任。

3.对跨学科的学位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

(二)开题报告程序 1.申请开题报告论证

(1)开题前一周研究生需提交研究生开题报告评审表(须导师签字),以及开题报告若干份(须导师签字,提交份数依据小组成员数量)。

(2)学院审核开题报告评审表以及开题报告,通过后在开题之日前五天公

告。

(3)博士点所在系确定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论证小组组成名单,组织开题小组组长近年的相关或相近研究成果及简介材料,经学院分管副院长审核后,并于开题报告日前五天上报学院院长。

(4)硕士专业点确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论证小组组成名单,以及小组组长近年的相关或相近研究成果及简介材料,经硕士点所在系主任审核后,并于开题报告日前五天上报学院分管副院长。

2.开题报告论证结果处理

(1)通过开题报告论证的研究生,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经导师同意后,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2)未通过开题报告论证者,研究生与导师及学院教务办协商,并报学院领导批准,确定下次开题时间(必须在满一个月之内重新开题)。

(3)开题报告秘书于开题报告论证会结束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将开题报告论证会相关材料报学院教务办。

(4)开题报告通过后,不得擅自变更学位论文选题,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学位论文题目的,须由导师(组)提交书面报告,经学院分管副院长、院长签字同意,可另做开题报告;变更学位论文选题,选题变更后仍不能如期进行者,则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三)开题报告论证费用

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论证会每单位时间(以整个上午或下午为单位时间)安排不多于两名研究生开题,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论证会每单位时间(以整个上午或下午为单位时间)安排不多于四名学生开题,费用由研究生导师的有关经费支付。

三.预答辩

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预答辩。博士生学位论文初稿完成后,经导师同意,可向学院提出预答辩申请。博士生预答辩每年举行两次,分别为:每年的3月、9月的中旬。

(一)预答辩委员会成员组成 1.预答辩委员会的组成

预答辩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人、秘书一人。2.预答辩委员会的主席、委员和秘书的任职条件

博士生预答辩委员会主席原则上要求聘请具有正高职称、博导资格且近年有相关或相近研究成果的校外专家担任;委员须具有正高职称(研究生导师可为委员);秘书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担任,负责预答辩的记录工作。

3.对跨学科的学位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

(二)预答辩程序 1.申请预答辩

(1)初稿完成经导师同意后,研究生须提交预答辩申请报告及若干本装订好的博士论文(需导师签字,提交份数依据小组成员数量);以及一份成绩单、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情况表一式三份。

(2)学院审核研究生提交的申请,审核通过后在预答辩之日前五天进行公告;

(3)博士点所在系确定博士研究生预答辩委员会组成名单,组织预答辩委员会主席近年的研究成果及简介材料,经分管副院长审核后,并于开题报告之日前五天上报学院院长。

2.预答辩结果处理

(1)通过预答辩的博士生,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经导师同意后,博士研究生可以参加正式答辩。

(2)未通过预答辩的博士研究生根据修改意见修改后,经导师审查通过后,导师及学院分管副院长协商,确定下次预答辩时间。

(3)预答辩秘书于预答辩报告会结束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将预答辩报告会相关材料报学院教务办。

(三)预答辩费用

博士研究生预答辩每单位时间(以整个上午或下午为单位时间)安排不多于两名研究生预答辩,经费由学院支付;首次预答辩未通过者,再次预答辩的费用由研究生导师有关经费支付。

四.正式答辩

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正式答辩。研究生学位论文正式答辩每年举行两次,分别为每年的6月、12月的中旬。

(一)正式答辩委员会的组成 1.答辩委员会的组成

答辩委员会由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具有正高职称的五或七人组成,设主席一人、委员四或六人、秘书一人。

2.答辩委员会的主席、委员和秘书的任职条件

博士生答辩委员会主席原则上要求聘请具有正高职称、博导资格且近年有相关或相近研究成果的校外专家担任;委员须具有正高职称(研究生导师可为委员);秘书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担任,负责预答辩的记录工作。

硕士生答辩委员会主席原则上要求聘请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硕导以上资格且近年有相关或相近研究成果的校外专家担任;委员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研究生导师可为委员);秘书应具有副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担任,负责预答辩的记录工作。

(二)答辩申请程序 1.申请答辩

(1)初稿完成经导师同意后,研究生须提交答辩申请报告及若干本装订好的博士论文(需导师签字,提交份数依据小组成员数量);以及一份成绩单、学位论文答辩情况表一式三份。

(2)学院审核研究生提交的申请,审核通过后在预答辩之日前五天进行公告。

(3)博士点所在系确定答辩委员会组成名单,组织答辩委员会主席近年的研究成果及简介材料,经分管学院副院长审核后,并于答辩之日前五天上报学院院长。

(4)硕士专业点确定硕士研究生答辩委员会组成名单,组织答辩委员会主席近年的研究成果及简介材料,经硕士点所在系主任审核后,并于答辩之日前五天上报学院分管副院长。

2.答辩结果处理

(1)通过答辩的研究生,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导师同意后,经学院分管副院长审核,上报学院院长后,进入学位授予阶段。

(2)未通过答辩的研究生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3)答辩秘书于答辩报告会结束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将答辩报告会相关材料报学院教务办。

(三)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1.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开始,答辩委员会秘书介绍申请人简历及答辩材料审核情况。

2.申请人使用投影以ppt格式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3.答辩委员提问,研究生生答辩。

4.休会,答辩委员会召开内部会议,审定是否同意申请人毕业及其学位论文是否达到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并根据研究生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讨论并形成答辩委员会决议。

获得到会委员2/3以上(含2/3)同意者为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同意毕业并建议授予博士或硕士学位。答辩委员会将建议授予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人员名单报请学院党政工联席会议审议。

未获答辩委员会2/3以上(含2/3)同意票者,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5.复会,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投票结果及答辩委员会决议。6.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结束。

7.答辩秘书于答辩报告会结束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将答辩报告会相关材料报学院教务办。

(三)答辩费用

博士研究生答辩每单位时间(以整个上午或下午为单位时间)安排不多于两名研究生答辩,硕士研究生答辩每单位时间(以整个上午或下午为单位时间)安排不多于四名研究生答辩。答辩费用由研究生导师有关经费支付。

五.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六.本规定由学院党政工联系会议负责解释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

有关答辩及注意事项 篇6

一、什么是说课

说课就是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教研人员或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可配合PPT等媒体形式)自己对所任课程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设想、方法、改革思路等,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一种教研活动。

1、说课的作用

高职教师说课的作用是:充分体现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素质培养为基础,突出工作任务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任务等为载体,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训练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从而设计出教、学、做合一的课程。

2、说课的意义(五个有利于)

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研的效果;

有利于课程的改革;

有利于教师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即工学结合)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的实践;

有利于教师在新的课程中备课和备课质量的提高;

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说课的分类

按课程上课时间分:课前说课,课后说课

按说课对象分:给学生说课,给同行说课,给专家领导说课

按说课用途分:教研型说课、示范型说课、考核型说课、比赛型说课等。

按学科分:数学说课、英语说课、语文说课等。

按说课课程性质分:理论型说课和实践型说课。

也有按四种类型分:如结构型说课、教研型说课、表演型说课和综合型说课。常见的是:给学生说;给同行说;给专家说;研讨型和比赛型。

四、说课的内容

说课的内容是说课的关键,不同类型的课,说课的内容自然不同。

第一部分,一门课的说课内容

根据国家精品课和新一轮评估说课的要求,归纳一门课的说课内容,也是综合性型说课。

(一)说课的基本框架

1、课程设置:1)课程定位;2)课程设计

2、教学内容:1)内容选取;2)内容组织;3)内容的表现形式

3、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设计(教学模式);2)教学方法;3)教学手段;4)网络教学环境

4、教学队伍:1)主讲教师;2)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5、实训条件:1)校内实训条件;2)校外实习条件

6、教学效果:1)教学评价;2)社会评价

7、特色创新及政策支持:1)特色创新;2)学校政策支持

(二)说课的具体内容

1、课程设置

主要说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两部分。

1)课程定位。一要依据本校办学定位和本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相关技术领域和任职要求,及相应的职业资格;二要阐明本课程在体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方面所起的主要支撑作用或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要从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中得以体现;三要准确理解课程定位与目标同整个专业的定位与目标的异同,既不能混淆,也不能割裂。

说好课程定位的三个关键点: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科学正确的确定就业岗位;二是对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进行分析,形成行动领域的职业技能、知识和素质要求;三是将行动领域的职业技能、知识和素质要求转化成学习领域的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2)课程设计。主要是要明确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要坚持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二要坚持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

三要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由对工作过程分析与教学过程分析两部组成;

四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

2、教学内容

主要说课程开发要素。包括内容选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内容组织与安排的科学性以及表现形式的先进性。

1)教学内容的选取。课程内容选择标准: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要求选取内容;

依据上述需要,选取融技能培养、知识传授、价值观(态度)形成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内容;

注意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即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2)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主要说课程内容排序标准。总的要求是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

一是以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二是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现“教、学、做”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合理设计本课程的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体现校外、校内实训及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关载体:

一是教材及相关资料,具有齐备性、适用性、先进性、特色性;

二是这些教材(含实训教材)及相关资料,教学资源库(含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导、视频、网络资源等),强调要有行业企业专家或专业人员参与编写;

三是内容符合课程设计要求,能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3、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涉及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网络教学环境4个部分。总体要求:概括起来是“先进、恰当、灵活、实效、共享”,即理念先进、方法恰当,运用灵活,讲求实效,注重共享。

1)教学模式。

要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特点,恰当采取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六个“融合”:学习与工作融合,学校与企业融合,教室与车间(工作室)融合,学生与员工融合,教师与师傅融合,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融合。2)教学方法。

要以课程内容与学生特点选取恰当教学方法;

要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3)信息技木运用。

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在运用时,必须满足教学实际需要的有效性,要由直观展示,向内核揭示深化。

4)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教学资源内容丰富,架构合理,且能不断更新;确保校内校外有效共享。

4、教学团队

主要是从课程主讲教师个体的“双师素质”及课程主讲教师团队整体的“双师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说课。

1)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师德好,治学严谨;主讲教师执教能力強、教学效果好,教研教改能力强、参与和承担有项目,成果显著;有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技术服务项目,在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

2)教学队伍结构。结构合理,比例恰当,教学队伍组成中既有校内专任教师,又有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有适当比例的课程教学任务,特别是主要的实践教学任务。

5、实践条件

分为校内实训条件及校外实习环境,要求更明确、具体。

1)校内实训条件。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采用校企组合新模式,让学生在这种实训基地中得到训练,也为企业员工提供具有良好教育环境的培训场所;实训基地要特别注重满足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校内实训的设备、设施利用率高,能融教学、培训、职业鉴定、技术开发、产品生产于一体。

2)校外实习环境。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局合理,数量适度,功能明确,管理规范;校外实习基地要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6、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内容分为教学评价及社会评价两部分。

1)教学评价。分为三个方面的评价:即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的评价;校内督导机构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

说课时要注意:

(1)反映的内容,应是针对本课程的评价;

(2)对本课程有一个概括性的总体评价;

(3)校外专家评价,不应是本课程校外兼任教师;

2)社会评价。主要是说对本课程的社会认可度,也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动手能力强,实训、实习产品能够体现应用价值;

二是本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取率高;

三是本课程相应技能竞赛获奖率高(也可附社会舆论评价)。

7、特色与政策支持

分为特色与创新、学校对课程建设的政策支持与措施。

1)特色与创新。课程特色与创新点,是指有突破及独创性成果,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是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深层次的凝练、理念的提升,而不是表层素描;是对课程理念、教学模式内涵的高度概括。

2)学校的政策措施。包括:学校课程建设规划,组织机构、制度保障、经费支持、激励机制、推广措施等。

有些还将课程的建设目标和规划也在说课中予以介绍。

五、说课的方式

说课的方式很多,主要有:

1、讲说法:运用语言作媒介,辅之以多媒体、板书、教具使用和操作等手段,按准备好的内容向听课者述说;

2、演说法:主要是借助教具(仪器)、演示、实际板书、绘画、多媒体等手段,辅之以语言说明的说课方式;

3、对说法:说课者和听课者采取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流。

4、论说法:说课者和听课者针对同一问题,采取讨论、议论、辩论的方式进行的说课。

六、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区别与联系

撰写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要做的,弄清三者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很有必要。

教案:是教师在教学前对上课的准备。每位教师在上课前都要备课,广义上的备课是指为了进行课堂教学而进行的一切准备活动。我们通常所说备课(即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主要包括钻研教材,选择教法,编写教学方案和熟悉教案等环节,其中编写教案是备课工作的集中体现。

教案大体包括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小结反思、练习、板书设计和教学媒体应用等内容。

教学设计:则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工程”。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性地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和确定教学措施,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设计属于广义的备课范畴,但它与传统的备课又有所不同。传统的备课中多数教师依照教材和教参确立教学目标和任务,凭借个人经验选择教法,实施教学,整个过程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而当代的教学设计则是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依据,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化的设计。

教学设计更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强调教学情境的策划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说课稿:是教师在说课活动中使用的文稿,既包括上课前的说课稿,也包括上课后的说课稿。

说课活动与备课、授课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区别。说课活动是面向同行或专家进行的一种教研活动,不仅要说清楚“要做什么”,“怎么做”,更要说清楚“为什么这样做”,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说课与授课是不同的,说课是授课的基础,它们的异同是:

相同点,都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都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取教学内容,讲究教法、学法和一定的教学设计。

不同点,目的不同;内容和方法不同。说课要注意的事项:

●说课注意区分口气和语言,不给听者以好为人师之嫌,说课所用语言应是介绍,陈述性的语言,而不是直接的教学操作性语言,注意语言过渡,要有领起语。

●说课时要做到,衣着整洁,形象动人,举止端庄,仪态自然,普通话准确,语言规范,生动流畅,富于情感。

●要分清说课与上课。“说课”是说不是读说课稿,要做主持人传递情感。防止把说课变成“试教”或“压缩式上课”。

●说课是“说”教师的教学思路轨迹,“说”教学方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设计的优点在哪里,这好比一项工程的可行性报告,而不是施工过程的本身。

●说课必须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把备课中的隐性思维过程及其理论根据述说出来,体现出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意图和理论依据,即思维内核。

有关答辩及注意事项 篇7

关键词:警察,执法,自我防卫,注意事项,分析研究

近年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但同时我国社会治安也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 特别是挟持人质、持枪抢劫等暴力犯罪案件增多, 犯罪活动呈现越来越暴力化的趋势。警察在执法过程中, 经常遭遇袭击, 导致人员伤亡, 使得警察职业成为高危职业之一。为了避免自身伤亡, 警察应增强自我防卫意识, 查找自身防卫能力存在的不足, 加强训练, 提高心理素质, 确保在实战中能发挥出正常的技战术水平[1]。

一、警察自我防卫意识的作用

警察自我防卫意识的培养较为复杂, 在实战中用得上的也就一瞬间, 即警察自我防卫意识与临场突变挂钩。面对突发事件, 警察需要加以分析, 然后决定采取相应技术手段, 有效应对事件。根据实践, 在实战和突发事件处理中, 警察自我防卫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可减少警察伤亡。警务也要坚持以人为本, 尽可能降低警察在实战或遇袭中的伤亡率, 确保警察的人身安全。警察的安危, 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危, 为了更好维护自身的安全, 提高自我防卫意识, 及时察觉危险因素, 避免无谓牺牲, 是对警察的基本要求[2]。

二是确保执法的先决条件。执法过程中, 警察应明确自身为执法者, 执法要有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 采取任何形式和方法, 皆为了圆满完成任务。而为了圆满完成任务, 警察需首先确保自身安全, 这就需要警察具备敏锐的自我防卫意识, 在危险来临之前, 做好应对危险的各项准备, 并客观判断自身能力, 不打无准备之仗。具备了自我防卫意识, 犯罪嫌疑人不敢轻易向前, 这样才能实现既打击犯罪, 又保护自我的目的。

二、有关警察执法遇袭自我防卫中问题的分析

( 一) 缺少敌情观念和自我防卫意识

近年来, 由于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一些犯罪分子心理严重失衡, 遇到偶然因素便铤而走险, 用极端的行为来报复社会、实施犯罪。在与这种穷凶极恶的歹徒进行抓捕的过程中, 由于动辄荷枪实弹、枪林弹雨, 以至于办案警察时时刻刻身处险境, 性命面临威胁。和平时期警察队伍牺牲是最大的。

但是即便是这种态势, 一些警察仍旧缺乏敌情观念、自我防卫和安全意识, 在战斗中盲目自信, 未对自身实力进行客观评估, 凭经验办案, 缺乏整体协作的意识, 一句话, 感性超过理性, 未能对敌我情势做客观评估, 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出现伤亡事故[3]。

( 二) 缺乏克敌制胜的过硬本领

据相关数据显示, 在每年牺牲的公安干警中, 约有1 /10警察死于由于查缉战术不当, 且大部分警察死于处置普通治安案件、交通违章事件中, 在自身毫无心理防备的情况下突遇当事人菜刀、木棍等袭击, 遇袭身亡。根据这一数据我们可知, 一些警察不但缺乏敌情观念和自我防卫意识, 并且在面临危险时还缺少克敌制胜的过硬本领, 以至于出现了过多的死亡。比如在面对持枪拒捕的犯罪分子时, 一些警察不善于利用现场地形、遮蔽物隐蔽自己、接近敌人, 而只是一味勇往直前, 并且对于已控制的犯罪分子, 不先行搜身, 而是直接上手铐带回公安机关。这些行为无疑都导致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另外, 在实战中, 一些警察没有熟练掌握防卫控制、实弹射击、现场急救等级基本的自我防卫和救护技能, 导致出现伤亡后无法及时施救, 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

( 三) 训练不系统, 保障机制不健全

警察自我防卫训练不系统、保障机制不健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职警察训练, 并未将警察自我防卫训练纳入到培训体系中, 导致警察自我防卫意识差。具体来说, 警务实战技能训练, 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警察自我防卫训练模式, 未设置独立、完整的训练方法和内容, 以至于在实战过程中, 警察的战斗能力不强, 自我防卫能力不高。在面临突发情况时, 一些警察不冷静、不理性, 多在情绪支配下以身犯险, 直接导致伤亡事件的发生。

二是作为执法者, 警务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 依法办事。当前, 一些警察并未意识到执行警务是法律规定的职责, 也未意识到法律与应用强制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现行法律规范理解的不透彻、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 在执法过程中, 也就是在警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一些警察采取“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态度, 争取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但这样一来, 就助长了警察依法维权的惰性, 也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以至于警务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三是在客观方面,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尚未建立起保护警察合法权益的保障体系。在维护警察合法权益方面, 程序复杂、约束多, 且操作性差, 导致警察在行动中顾虑重重, 心理戒备大, 行动中畏手畏脚, 不利于自身防卫。《警察法》、《警械和武器条例》对于警察合法权益规定的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差, 一旦出现情况, 不利于维护警察的合法权益。

三、警察执法遇袭自我防卫注意事项的分析

( 一) 树立敌对观念, 增强自我防卫意识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 互联网的普及, 社会观念的多元化, 导致我国信息传播快、影响光, 同时由于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等原因, 一些人在利益驱动下铤而走险, 整个社会的治安案件持续上升, 杀人、持枪抢劫、袭警等重大暴力案件多发, 社会治安面临巨大的压力, 警察遭遇的不确定危险更多。

新形势下, 作为警务人员, 首先要认清形势, 树立敌情意识, 在实战中增强自我防卫意识, 在实战中不能不冷静, 不能鲁莽行事, 不能逞强好胜, 避免出现“空手夺白刃”的情形, 避免无谓牺牲。作为有责任心的警察, 首先要保卫自身的安全, 在于犯罪分子斗争的过程中讲究防范技术, 有效保护自己, 通过巧妙设局来克敌制胜。

( 二) 加强技能训练, 规范执法行为

在做好自我防卫的同时有力打击犯罪, 需要警察强化自身技能训练。为此, 要求警察根据公安部要求, 做到“五掌握”, 包括盘查嫌疑人方法、车辆查控方法、警务战术基础动作, 以及犯罪嫌疑人抓捕方法、搜索建筑物方法等。同时, 做到“六会”, 学习徒手防卫与控制技术、搜身带离、武器正确使用、通信联络和现场急救等。

对于警察警务实战来说, 查缉战术是制胜的法宝, 警察要做到学以致用, 做到动作规范、程序规范, 注意与犯罪嫌疑人保持安全距离, 注意用掩体掩护自己; 做到抢在手中, 随时用枪制服歹徒。另外, 警察机关要制定防袭警预案, 这对于提高警察自我防卫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三) 健全保障机制和法律法规

在警务训练中, 结合法律法规开展防卫技能训练, 保证警察了解和熟悉相关法律知识, 做到在实战中合理运用防卫技术。这对警察自身的权益是一种保护, 也是对嫌疑人权益的保护, 做到合法自我防卫、依法自我防卫。而在另外一方面, 也需要不断完善警察执法权益保障机制, 为了维护警察权威、增强社会的安全感, 在立法上要制定切实可操作的条文; 其次设立相应机构, 为维护警察权益、疏导警察心理等给予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是公安部门要加强宣传, 给予警察正确的舆论引导, 大力宣传警察的英雄事迹, 形成震慑力, 给予犯罪分子心理层面的打击。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执法过程中, 警察面临多种不确定性的危险, 经常遭遇突袭, 出现伤亡。而提高警察自我防卫意识, 对于减少警察伤亡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自我防卫意识的作用, 主要是减少警察伤亡, 然后分析了警察遇袭自我防卫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从加强训练、完善保障机制和加强宣传等方面来增强警察自我防卫能力, 减少警察遇袭伤亡率。

参考文献

[1]王朋涛.警察执法遇袭自我防卫议[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2, 04:154-156.

[2]高勇, 李宁, 沈明.论警察防卫意识的培养[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3, 02:118-122.

有关答辩及注意事项 篇8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及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以下简称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加强对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的监督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快制定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贫困县脱贫攻坚规划和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是贫困县开展资金统筹整合工作和各部门加强指导、监督问责的重要依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要督促贫困县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规划,确保规划项目与本县脱贫攻坚需求相一致、与统筹整合资金规模相匹配、与部门重点任务相衔接。依据县级脱贫攻坚规划,加快制定贫困县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并按程序报省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贫困县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要翔实具体,分年度分项目提出建设任务、补助标准、资金规模、筹资方式、绩效目标、时间进度等,做到可操作、可考核。贫困县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制定及报备工作在2016年11月30日前完成。

二、加快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各省要指导贫困县依据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加快制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具体办法(以下简称资金管理办法)并以县级人民政府文件印发,对统筹整合的所有资金进行统一规范管理。资金管理办法要覆盖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监督的全过程,明确部门分工、操作程序、资金用途、监管措施、绩效评价等。根据资金实际投向,确定相应的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围绕脱贫攻坚任务目标,根据行业规范及要求具体实施项目和使用管理资金并对资金绩效负责。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依据资金管理办法组织项目验收、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资金管理办法在2016年12月31日前出台。

三、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各省在收到纳入整合范围的各项中央财政涉农资金(含提前下达资金)后,要及时将资金分解下达到县,其中分配给贫困县的资金增幅不得低于該项资金平均增幅,资金一律采取“切块下达”,不得指定具体项目或提出与脱贫攻坚无关的任务要求。纳入整合范围的涉农资金按原渠道下达到县后,贫困县区分中央、省、市各级各类资金并详细记录预算指标来源,根据经报备的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安排预算,将调整后的预算下达给实际使用单位,按实际用途列相应支出科目,在预算指标账中记录有关资金用途调整情况,并相应做好预决算说明和解释工作,如实反映资金实际使用情况。

四、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地方各级财政和扶贫部门要在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主动研究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有关政策和问题,做好政策解释、沟通协调工作,充分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议事协调作用,努力推动整合工作。各省要认真落实“省负总责”的要求,切实加强对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的督促和指导。省级要制定指导贫困县开展涉农资金整合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要求,规范运作流程、明确时间节点,建立奖罚机制。脱贫攻坚期内,各省每年要适时举办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专题培训班,通过培训,讲透政策,反映问题,交流经验。培训要坚持问题导向,力戒形式主义,增强针对性和指向性,培训内容要层层传达,抓好落地。各省要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实效,营造共同推进整合的良好氛围。各省要建立工作简报制度,积极向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报送工作进展情况。省级培训、宣传、信息报送的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评价。

五、抓好示范带动。在推动面上工作的同时,各省要选择若干领导重视、整合资金量大、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县作为示范县(示范县个数不少于贫困县总数的20%),加强跟踪指导,探索积累经验。深入实地调研,发现、反映和解决共性问题。建立统计分析制度,及时掌握进展情况,督促加快工作进度。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模式,组织经验交流,适时面上推广。

六、建立工作进度通报制度。为督促各地加快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将根据工作机制建立、管理制度建设、资金增幅保障、已整合资金占比、资金支出进度、项目完成情况等因素,定期对各省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分类排序和通报。通报以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文形式印发,发各省财政厅、扶贫办并抄送省级人民政府。综合排序情况将作为年度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中央财政通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整合成效好的省予以奖励。各省也应结合实际,建立对贫困县工作进度的通报制度。

财政部 国务院扶贫办

2016年10月24日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下一篇:合肥市企业首次办理社保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