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

2024-06-23

答辩(精选12篇)

答辩 篇1

任何向美国出口产品的厂商都有可能因其产品侵犯美国专利而被专利权人起诉, 成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简称“ITC”) 337起诉调查的对象。如果专利权人的指控成立, I T C将会签署“排除令”, 要求美国海关禁止该被控产品进口到美国。因此, 为了保证产品向美国的出口, 被告一旦收到ITC的起诉状和立案公告, 应当立即寻求应对策略来积极应诉。本文着重讲述ITC案件应诉的第一步, 即怎样针对“起诉状和立案公告”准备答辩状。

应诉337调查的第一步就是针对起诉状和立案公告准备和提交正式的书面答辩状。答辩状需依照ITC的程序要求, 在被告收到起诉状和立案公告起20日内向ITC提交并送达, 但在立案公告中另有指定或行政法官另有要求的除外。答辩状既可以书面形式提交, 也可以通过http://edis.usitc.gov网站按照《委员会手册》中关于电子提交程序的规定以电子形式提交。

答辩状必须遵守以下格式要求:

>答辩应在白色纸上采用黑色书写, 字迹应清晰;

>版面大小不应超过6×9英寸, 字号不小于11号字, 采用两倍行间距, 以每英寸6行为标准;·

>正文与脚注须采用相同大小的字号;

>正文中超过两行的引用和脚注可采用缩进格式, 单倍行距;

>标题和脚注可采用单倍行距。答辩状的目录不是必须的。答辩状的首页须包括以下信息;

>委员会名称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

>调查的名称 (如:关于xxx产品的调查) ;

>调查编号 (如果有指定的话, 如调查No.337-TA-123) ;

>被告以及在答辩状上签字的负责人、律师或代理人的名称、地址和联系电话。

答辩状的第一部分须使用标题, 如“针对起诉状的具体答辩”。本部分应针对起诉状中的每一项指控一一作答, 通常使用与起诉状的各标题和编号相对应的子标题和编号, 并在脚注中声明:标题仅作结构划分之用, 不代表被告承认原告所指控的内容。被告针对起诉状的每一项指控必须逐一认真回答, 未作回答的指控将被视为成立。通常涉及事实的事项, 如被告公司注册地、营业地址等, 被告都会予以承认, 但在进行承认的时候要注意指明具体承认的内容, 以避免被视作普遍承认。对涉及根本法律问题的指控进行答辩时, 例如原告确信自己的产品没有侵权, 没有非法进口行为, 或者被告的专利无效、不可执行, 那被告就应该明确地对这些指控进行否认。此外, 对起诉状中的段落中有多个指控的, 无论对具体指控承认与否, 被告都应该先作出普遍否认的陈述, 对于可承认的指控再单独承认。如果被告缺乏足够的信息而不能判读某项指控是否正确 (例如, 原告的专利是否在美国存在国内产业) , 则应该明确声明因被告缺乏足够的信息而否认此指控。在此给出几个示例, 对起诉状进行答辩时可采用类似语句。

>被告承认其为有限责任公司, 主营业地址位于________________。除了所承认的事项外, 被告否认起诉状第____段的指控。

>被告否认侵犯了美国专利第xx号的任何有效的、可执行的专利权利要求。被告进一步否认其存在任何非法进口、为进口而销售和 (或) 进口后再美国销售的行为。除了所承认的事项, 被告否认起诉状第____段的指控。

>被告无法获知起诉状第____段的指控是否真实, 因而否认各项指控。

第二部分是“针对立案通知的具体答辩”部分。本部分通常对违反337条款予以否认。在立案通知书中会有这样的例行的段落:“本委员会根据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 (b) 条规定, 决定发起调查以确定……”。被告在答辩中可以采用与此段类似的措辞。

下一部分, 答辩状中应该提供根据“ITC规则”要求的附加信息, 可以冠以标题“根据ITC规则第210条13 (b) 款的声明”。这部分应包括被控产品进入美国的“进口数量和价值”的统计数据, 对于被告为进口商的, 被告还应提供“被控进口商品的美国协调关税表 (Harmonized Tariff Schedule) 代码”。美国协调关税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每种进入美国的商品都分配有一个10位分类编码, 以及对应的当前关税, 该表可在网站http://www.usitc.gov/tata/hts查询。“ITC规则”进一步要求“每一项答辩还需包括关于被告对该项产品的生产能力以及美国市场对该产品的重要性响的声明。如所控进口产品不是被告生产的, 需指出其供应商的名称和地址”。

被告不可以在同一个337调查中提起反诉。除非在另一个针对原告的337调查中提出, 否则被告所提起的反诉会被移送至平行的美国联邦地方法院。不过被告可以提起抗辩理由, 以“抗辩”作为标题。常见的抗辩理由举例如下:

(1) 被告不侵权-被控商品没有实施涉案专利;

(2) 涉案专利不具新颖性 (obviousness) -涉案专利无效, 因为其对于“发明技术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基于现有技术 (如该发明之前的公开出版物或其他公众已获知的技术) 是不具新颖性的。

(3) 涉案专利不具创造性 (anticipation) -涉案专利无效, 因为其相同主题已经被其他的单独在先技术显式地或隐含地公开。要成功建立新颖性或创造性的抗辩理由, 被告要证明专利审查员在基于其所参考的现有技术资料授予该项专利时审查有错误, 或者找出审查员未考虑到的当时现有技术。

(4) 涉案专利缺少书面描述-涉案专利无效, 因为专利说明书的描述不足以表明发明者在专利申请时就实际拥有该专利的技术。

(5) 涉案专利不可实施-涉案专利无效, 因为专利说明书中的相关描述不足以让该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该专利。

(6) 涉案专利缺少最佳模式-涉案专利无效, 因为专利中没有公开发明者使用该发明的最佳模式。

(7) 专利权人滥用专利-该专利不应被执行, 因为专利权人以非法打压竞争者的方式滥用该专利。

(8) 专利权人申请专利过程中的不正当行为-该专利不应该被执行, 因为该专利是通过欺诈手段从专利局获得的, 例如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 专利权人向专利局隐瞒实验结果或与专利性有关的重要的现有技术。

(9) 被告是授权使用-被告对涉案专利的使用经过了原告授权, 例如之前的授权书或和解协议;

(10) 涉案专利没有形成美国国内产业-专利权人没有在美国自己实施该专利, 也没有授权他人使用该专利, 因此涉案专利在美国没有形成国内产业, 因而不符合ITC的337条款的起诉要求。

在答辩状中, 被告应该尽可能地明确这些抗辩理由。换句话说, 被告应该指明抗辩理由的具体的事实基础。例如, 当做不侵权抗辩时, 如果有充足的信息, 被告最好提供涉案专利与被控侵权产品或其生产过程进行比对的“专利权利要求与被控产品对照表”, 并附以相关的被控产品的图片、照片, 或清晰标注的产品生产过程。不过, 由于“ITC规则”并不要求被告必须在答辩状中提供上述对照表, 因此在实践中, 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 被告通常并不都会在答辩状中提供上述对照表。而在调查进入证据交换 (discovery) 阶段时, 被告在答复原告的有关侵权的争议质询时, 也会最终提供此对照表。对于缺乏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抗辩, 被告应提供所基于的现有技术的复印件, 并说明该现有技术如何使得涉案权利要求无效。此外, “ITC规则”指明, 如果可行的话, 每个被告都应在提交答辩状时提供其进口或销售的被控产品以作展示, 除非该产品原告已提供。大型或有毒产品除外。但在实践中, 很少有被告会提供被控产品的样品。

答辩状至少应当由一位诉讼律师签名;或者, 如果被告没有委托律师, 由授权负责人或代表签名, 并注明签字人的地址和联系电话 (如果有的话) 。答辩状一定要真实无误, 否则ITC会对相关律师、律师事务所或被告本身执行制裁。

提交答辩状时, 被告必须做出四项陈述, 该陈述通常放在答辩状附属的“举证声明”页, 由被告的负责人签字。“举证声明”的格式如下:

举证声明

我, [负责人姓名], 声明以下陈述属实, 如有不实依照“联邦法规”第19卷第210.4 (c) 条和第210.13 (b) 条受伪证之罚。

1、我已阅读前述“起诉状和立案通知的答辩状” (“答辩状”) ;

2、答辩状并无基于不当目的, 如对该调查或相关进程造成扰乱或不必要的拖延, 或增加不必要的调查成本。

3、据我所知、所获悉且所相信, 并且基于合理的询问的基础上, 答辩状中的主张、辩护及其他法律论点是基于现存有效的法律之上, 或者是基于现存法律的合理的引申、变更、反对或者变更的论述;

4、答辩状中的主张及其他事实论点都有证据支持;如果需要在进一步的调查或证据交换中会通过合理的机会获得证据支持的话, 答辩状中也已经说明;

5、答辩状中对事实争辩事项的否认是有证据基础的;如果对事实争辩事项的否认是基于不知情或不确信, 答辩状中也已经说明。

日期:___________

[负责人姓名]

[负责人职位]

[被告名称]

此外, 被告还需为答辩状准备一份送达证明, 明确答辩状送达至ITC秘书处、本案行政法官、本案ITC调查法律顾问、原告或原告的律师, 送达证明还需列明以上人员的相应邮寄地址、送达方式 (如联邦快递、美国邮政等) 和送达日期。行政法官通常会在“本案基本规则”中规定原告、被告和行政法官之间的可允许的和送达方式。

有时答辩状中会包含商业秘密、客户信息、营业收入、利润、损失、开销等商业机密。这些商业机密具有商业价值, 如透露给对方会对自己的竞争地位带来损害。例如, 前面讨论过的“ITC规则”第210条13 (b) 款要求提供的产品生产过程信息就可能属于商业机密。通常, 行政法官会在调查开始的时候签署一个“保护令”, 要求采取特定的程序维护当事人双方的商业机密, 并指定有权获取商业机密的人员。一般来说, 律师有权看到对方的商业机密, 但公司内部法律顾问无权看到对方的商业机密。如果在提交答辩状之前行政法官还没有签署保护令, 当事人在提交答辩状时, 可以向ITC提出保密申请, 在答辩状首页注明“本文书包含商业机密”, 并覆盖答辩状中需要保密处理的内容, 此外当事人要另附一份无覆盖保密内容版本的答辩状。在向ITC提交保密版答辩状后10个自然日内, 被告应将无需保密版本的答辩状送达其他当事人。

本文所讲述针对起诉状和立案通知的答辩状的准备只是应诉337调查的第一步。答辩状是被告应诉337调查的基础, 按文中所述, 即时有效地对原告的主张进行对抗显得尤为重要。在337调查的开始阶段认真详尽地准备和应诉, 对最大可能的避免“排除令”, 保护被告向美国出口被控产品的权利至关重要。

答辩 篇2

以下以莫泊桑的《羊脂球》为例,主要步骤对就行了。

答辩要点:

一、自我陈述

我叫,来自汉语言文学本科,我的学号是,我的指导老师是老师。

二、选题价值及如何选此题

a)这个论文题目是我在中学上课的时候,学习到《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对莫泊桑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兴趣。于是,在课下的时候,我找到了关于莫泊桑的有关简介,并根据简介,拜读了莫泊桑的《羊脂球》。通过简介,我想通过自己的笔,浅论自己对《羊脂球》艺术特色的见解。

三、文章主要内容

a)《羊脂球》这部小说描绘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的驿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要求车上的一个绰号叫羊指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驿车就不能通过。而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他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迫于无奈而作了让步。但是,当第二天早上驿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大献殷勤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幅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再与她讲话。

四、文章框架

一、《羊脂球》的简介

摘要

1.作者简介 1

2.《羊脂球》的写作背景 2

3.《羊脂球》的内容简介 3

二、《羊脂球》中的艺术特色 3

1.巧妙的情节构思和结构布局 3

2.强烈的美丑对比 4

3.细致的肖像描写 6

三、结论《羊脂球》的文学艺术价值 7

参考文献 9

五、文章优缺点

第八考场的答辩 篇3

第64期厅局班学员研讨的内容包括,如何净化政治生态,如何扩大党内民主,如何进行党内表彰。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思考,他们发表研究成果,应答教师的质疑。

中央党校的授课教授普遍气场强大,当他们犀利发问,旁听的“亲友团”直言“蒙掉”,但在台上接受答辩的学员只能正面接招。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旁听了这个班的答辩。

如果死了一片鱼呢

“如果一个池塘里死了一条鱼,我们会说是这条鱼体质不好。但如果是死了一片鱼呢?这鱼好比是我们的干部,而水就是政治生态!”

2015年4月24日,在中央党校教学楼二楼的第八考场,来自第64期厅局班“党的建设科学化”专题“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课题组的4名学员坐在讲台上,进行课题报告答辩。

台下首排坐着4名教授,旁听者则包括其他课题组等候答辩的学员、教务部的工作人员以及中组部派驻观察的联络员。

课题组组长一边播放PPT,一边引用了刘云山校长在开班典礼上“鱼水与政治生态”的比喻,点出题眼——这是中组部某次调研中老同志的反思,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

在分析了政治生态污染的表现和原因之后,该课题组指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刻不容缓,应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整合监督资源、净化干部朋友圈、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并全面依法治国。

坐在台下的中央党校党建部副教授吴辉发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五次全会上提出‘守纪律,讲规矩’,如何落到实处?”

台上,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匡胜作答:“我们推行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和反腐,有一些干部问我,这是不是一阵风?走过场?我就问他们,你有没有走过场?如果你没有走过场,你所在的单位不走过场,就不会是走过场。”

他说,中央以上率下推行“八项规定”,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到“三严三实”,就是在净化政治生态。但改善政治生态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发扬民主,加强民主监督。

活着的榜样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忠家所在的课题组,专门研究了“中组部党内表彰条例的制定”。他上台讲道:“从严治党,不仅要严抓作风、严惩腐败,还必须树立先进典型!”

这个厅局班一入校,中组部组织一局就曾针对表彰问题召集部分学员座谈。

张忠家通过分析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中共表彰的实践,给出了如何更好地进行表彰的建议,并表示“研究不够深入”。他认为,“目前许多评比,都是应付上级。基层忙于写材料,搞形式主义。新的表彰可能导致新的腐败空间,以后都跑部进中组部了”。

刘炳香也表示应该“治理一下滥表彰”。

教授们的强烈质疑让学员有点发蒙。张忠家解释说:“我们最近一直在探讨党性和人性的关系。以前过于理想化,推断共产党员不应有个人诉求,但党员也是人,也需要激励。”

他认为,焦裕禄和雷锋这样的榜样,曾极大地鼓舞了一大批的干部和群众。“为什么这些年没有这样的榜样?就是因为表彰泛化、滥用,这也正是我们要解决和规范的问题。”

答辩组组长祝灵君提问,如何避免“跑部进优”?

课题组成员、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伟回答:“目前表彰在实践中的问题不是评比寻租,而是更容易被当成福利来发放。有的地方是上级指定,有的地方是轮流来,还有的地方侧重于调动积极性,受表彰的不一定是最优秀的。”

他认为,要规范表彰的标准和原则,否则就缺乏公信力。

在他们看来,中组部1995年在全国遴选出102名优秀县委书记进行表彰,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到现在还在学习焦裕禄,应该有活着的县委书记作为榜样。大家也可以来监督他,看他是不是真的典型!”邹伟说。

时隔20年,2015年6月30日,以中央组织部名义再次表彰一批优秀县委书记,习近平亲切会见了102名优秀县委书记。在表彰大会上,刘云山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政党不能没有标杆。”

关于论文答辩的几点思考 篇4

一、答辩的心理准备

答辩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平生第一次的,想想将要面对严肃的答辩现场,学有专长的老师、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同学,难免怯场紧张,导致思维混乱,表达失准,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答辩恐惧症。

这种心理障碍其实是可以调节的。首先,论文是自己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构思、写作完成的,是自己很熟悉的领域,陈述汇报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其次,老师们学术丰厚,学有专长,但是不见得对所有的领域都能有特别透彻的了解,也许会出现就你研究的问题,老师的程度不及学生的情况出现。最后,答辩小组的老师会主要针对论文提问,会把握难易程度。所以战胜紧张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从容面对。

二、分析预测答辩内容

一般来说,对于论文的选题、论文的难点和重点、论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论文的文献资料的运用、论文的学术意义和价值等问题提出一些问题或者质疑,就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论文的真实性、论文的薄弱环节提问,也可能涉及与论文有联系的文外问题。答辩的范围中无外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也存在理论联系实际、考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答辩者应当有足够的理解,答辩老师很可能就核心概念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与相似概念的区别等等。对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考查,都比较偏重于对答辩者思维水平、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考查。对于同一个答辩者,老师们的提问可能涉及多个方面,问题的形式多样,大小配合,点面结合,深广兼顾。

由于论文质量高低不同,老师们的提问会因人而异,深浅适中,宗旨就在于使学生均有提高。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可能涉及论文的方方面面,我们对此的分析和掌握是为了了解一般性的问题路径,便于带着问题来思考论文、熟悉论文,做好充分的预案。

三、正式答辩

正式的答辩环节从答辩者自述报告开始。首先是阐述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这个论题在这个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处于什么位置,要论证的是什么问题,研究这个问题有什么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前辈学者们都做过了什么样的研究,他们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观点是什么,涉及到哪些的代表著作和文章等等。论文写作中对材料的收集、整理、鉴别、处理和运用,收集资料范围的大小,所利用资料的可信度,重要的引文、版本和出处等,往往决定了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和理论修养,这些问题在答辩的时候都要做出明确的说明。如果答辩者选择的论题填补了学术空白,那么要分析是哪些因素和原因导致了这样的论题长期在学术界被忽视,用什么新理论和方法使得你有所发现,使得这样一个命题获得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等。

其次阐述论文探讨的主要问题和逻辑结构。重点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在论文中是如何得到论述的,是如何围绕着论题逐步开展的,这其中的逻辑推演结构是什么,层层之间是如何递进和衔接的。第三是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的阐述。答辩者应该介绍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交代这种方法对于研究对象的适用性,这种方法对于解读研究对象的独特性。第四是阐述论文的结论和创新点,用简短的语言表述自己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在学术上有什么价值和突破,在实践中具体起到什么作用。最后,对于论文的自我评价,表达自己对下一步继续深入研究的必要。

答辩者陈述完毕论文之后,答辩组老师会就论文中的学术问题进行提问。答辩者应当集中注意力把傲视的问题挺清楚并听懂,迅速记录下来,弄准问题是做好答辩的前提。

一般来说,答辩人在接受提问之后,离席准备。一般每位答辩者给予10分钟到20分钟的准备时间。答辩者回到答辩现场,作出正式的口头答辩,这是反映答辩者综合能力的环节,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环节,答是所问是重要规则。答辩人尽可以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从容陈述,明确回答老师的问题。回答问题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语言专业并简洁。

摘要:论文答辩是在学生完成论文通过写作,经过指导教师初评和答辩小组教师联合评审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通过答辩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并接受现场检验。每个毕业生都可以在认真听取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答辩发言中受益。答辩是审查论文的一种辅助形式。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通过学生的答、问与争辩,检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水平,考察理论基础,对论述问题有无一定的知识基础,是否有创造性的见解。答辩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师生对讲、双向交流,学生可以充分阐述、申辩、争鸣,通过答辩,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演讲能力、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关键词:论文答辩,学术论文,思考

参考文献

论文答辩小组答辩用材料 篇5

一、毕业论文答辩注意事项

(1)请答辩的同学首先陈述论文的写作思路和论文的创新点,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2)参加答辩的同学在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中不能透露论文指导老师的姓名。

(3)在台上正在进行论文答辩的同学要认真听取答辩老师的提问,并作出回答。要虚心听取答辩老师对论文的修改建议,并及时做好答辩记录。(以便形成论文答辩记录)

(4)论文的答辩成绩我们会在下周一会通过论文材料老师通知到本人,在答辩后请不要向答辩老师询问答辩结果。论文答辩成绩仅仅是毕业论文成绩的其中一部分(毕业论文正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等一系列论文材料的分数是最终构成我们毕业论文成绩的来源,如果这些材料质量很差,那么即使答辩成绩及格,你的毕业论文成绩也可能是不及格的)。当然答辩不过,毕业论文最终成绩肯定是不及格。

(5)对于答辩结果有争议的,论文指导老师也认为有争议的,同学可以申述(从系网站下载《重新答辩的申请表》,完整填写相关内容,当然要有指导老师的签名和合理的申述理由)。最终由系答辩委员会进行重新审核,决定是否给予重新答辩(或给予维持原来答辩结果)。

(6)通过论文答辩的同学,在近期(2周内)必须及时递交其他归档材料(纸质和电子稿都要),对于已经回单位工作了的(以签就业协议书作为评判已经工作的依据)论文材料老师可以适当延期送交归档材料的时间。

(7)论文答辩过程中旁听的同学请务必保持答辩的安静,不可相互交谈、喧哗。

二、论文评语的参考标准

90-100分:观点明确,观点有创新,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逻辑性强,材料充分,论证透彻,方法得当,叙述准确,语言流畅。

80-89分: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逻辑性强,材料充分,论证透彻,方法得当,叙述准确,语言流畅,观点明确并有创新,但其他方面有较明显的缺陷。

70-79分:观点较明确,思路较清晰,结构较合理,逻辑性较强,材料较充分,论证较透彻,方法较得当,叙述较明确,语言较流畅。观点明确并有创新,但其他方面有明显的缺陷,观点明确,但其他方面有较明显的缺陷。

60-69分:观点较明确,思路较清晰,结构较合理,逻辑性较强,材料欠充分,论证欠透彻,方法单一,叙述欠准确,语言欠流畅。

高职毕业论文的修改与答辩 篇6

[关键词]高职 毕业论文 修改 答辩

正如盖房子,搭建起坯子只能称作完成了一半的工作,另一半就是粉饰完善。论文也是这样,从论文的准备到写作、修改、答辩、发表是一个整体的过程。

论文的修改定稿

论文的初稿只是论文的“雏形”,总会有不成熟、不完善之处。而修改则是对初稿进行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四次思考,是论文写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提高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对文章的修改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内容和格式的修改。一看论文对字数的基本要求。二看中心论点是否正确、鲜明、深刻,是否有独到之处。三看计算是否正确、推导是否严密、数据取舍是否合理。四看参考文献、表、图、公式、论文格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第二,结构和布局的修改。看结构是否完整、严谨,层次是否清楚,条理、思路是否连贯、流畅,布局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过渡、衔接、照应是否自然,开头、结尾的写法是否恰到好处。

第三,句子和标题的修改。要字斟句酌,检查用语是否准确恰当,是否合乎语言习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是否协调,合乎逻辑;要注重语言的修辞润色,力求鲜明生动。对于论文题目和大小标题,要反复推敲和锤炼。一要确切,题文一致,标题和内容吻合;二要简洁,概括精当,简练明快;三要生动,新鲜活泼,引人注目。

第四,摘要和目录的修改。专家或老师首先通过摘要了解论文的内容并留下具体的印象,所以论文的摘要一定要写好,必须反复斟酌并请老师修改。他们往往看完摘要后接着就扫描一下目录,把握论文的整体结构,所以论文的层次结构要清晰。

总之,文章不厌改,苦心出佳作。修改通过对论文初稿进行增、删、改、调,把毛病改掉,把质量提上去。文章越改越好,“善作不如善改”,改到自己满意后再定稿,定稿后,还要对全文再通读检查一遍,没有任何差错时,再装订成册。

毕业论文的答辩

1.答辩的目的。论文答辩是对毕业论文所进行的综合性考评。一是检验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二是审查文章的选题、写作内容、结构及其完整性;三是鉴别文章的真伪性;四是评判论文答辩的成绩。

2.答辩的步骤。首先由作者陈述论文;其次,答辩组提问,一般情况下每个答辩组有三位以上教师组成,有一位是企业专家或工程师以上职称,答辩中每位教师一般提两个问题;最后,针对所提问题进行回答。老师可能在任何时候提问,不一定是论文陈述完毕后才提问。

3.答辩的准备。

首先,答辩前学生要认真准备提纲。诸如论文中涉及的概念,问题以及问题间的关系,研究论述的问题对实践的意义、价值何在?总之与论文有关的问题都是应认真考虑的,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构思可能答辩的问题,同学间轮流作为答辩人或被答辩人模拟答辩,消除紧张情绪。在通常情况下,答辩委员会所提的问题有如下特征:(1)以论文内容为核心;(2)涉及的大多是基础性知识;(3)问题一般局限于论文所在专业范围内。再次,多向指导教师请教,并了解答辩过程、程序,消除神秘色彩。最后,保持个人形象,着装整洁大方,语言简练,声音洪亮,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4.答辩的技巧。上台要向各位老师问好,征求老师的同意后再开始陈述。论文陈述要突出重点,不要什么都讲。陈述可以从文章内容入手,也可以从写作思路入手,还可以从新观点、新问题、新方法入手。一是将论文的论点、主要内容,文章结构和关键数据、例证准备、简要地表达出来,使答辩教师首先对你的论文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二是将论文的重点、要点,以及你的见解、观点、所做的工作、所取的成果完整地叙述出来,增加论文的份量。发言时要熟记发言的内容而不要念稿子,防止万一手中可以拿一份认真准备的答辩提纲作为“备忘录”。答辩过程中对于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要做好记录。回答问题要掌握好时间,长话短说,少而精,切忌长篇大论,虎头蛇尾;不可偏离主题,答非所问;要谦虚,禁忌强不知以为知。有的专家问的问题实际是希望引起你的注意,或者借机想跟你深入探讨,试图使你明白他的观点。这时候你一定要仔细听、认真听,或者引导专家自身讨论。在答辩过程中,当出现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应把自己的求知欲、谦和的作风以礼貌的语言和得当的表情与老师进行沟通。当答辩结束时,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从容地、有礼貌地退场,并向答辩组老师表感谢即使你不情愿。

论文不仅是为了完成作业取得分数,也不仅是为了锻炼写作能力,还应该让更多的人分享研究的成果。因此,毕业论文答辩后就应尽快整理在有公开刊号的期刊上或论文集上发表。投稿前,一要研究学术期刊的信息、杂志的风格。二要分析自己的论文水平是否达到了该刊物的层次。三是论文的格式要符合所投刊物的要求。目前,主要通过网上电子投稿,如中国学术期刊网(http://www.periodicals.net.cn)就提供了各种期刊的详细地址和电子信箱。对于建筑科学,如《浙江建筑》、《山西建筑》、《建筑安全》、《建筑技术开发》、《住宅科技》等期刊都是可以投稿的,且录用的可能性较大。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学校里撰写一篇论文,是学习研究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一个起步。在学校若能发表一篇论文是一生都难以忘记的,对未来求职和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每位学生都应当努力将自己的毕业论文整理发表。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2007年研究课题(YB07160);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06AIJ0070154);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项目(JYG200710)。

参考文献:

[1]赵兴瑞.自考毕业论文答辩需注意的向题[J],辽宁招生考试,2007(10)

[2]程庆珊.论文答辩的技巧[J],中国研究生,2007(2)

如何当好英语专业答辩主持人 篇7

一、明确论文答辩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专业论文答辩主持人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论文答辩工作的重要性。作为中央电大远程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性环节,毕业论文答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对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的一次检测,也是开放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合理延伸。作为电大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通过论文的写作及答辩来检验自己学习的成效,检测学员自己是否达到了本专业大纲所需求的水平,能否顺利毕业。这一切都事关学员自己的切身利益,作为英语专业论文答辩主持人更应该做好论文答辩的主持工作,切实为学员把好关。

二、明确论文答辩的目的,掌握达到目的的方法

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是对学员学习的一次检测,也是对论文写作过程的一次检查。它的主要目的有如下几点。

1. 鉴别文章的真伪。

作为毕业论文,文章应是学员自己所写,如果确是学员本人所写,在论文答辩时,学员基本能回答答辩老师所提问题,并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和见解。如果是抄袭别人的文章,答辩者只能是照搬论文原句,也谈不出自己的见解。在英语专业论文答辩对论文作介绍过程中,有少数学员就只能背文章的摘要,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2. 通过答辩完善文章。

论文的写作是作者通过在电大的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所产生的一些想法和观点,文章自然有些问题。通过论文答辩,作者可以在答辩过程中通过与答辩老师的交流,发现自己论文存在的问题并能与答辩老师进行探讨,解决存在的问题。答辩老师也可就此向学员指出问题令其改善。

3. 通过答辩发现亮点。

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通过对学员论文的阅读及与学员的交流,答辩老师也能从中发现优秀的论文。学员来自不同的岗位,有的在各自岗位上是非常优秀的老师,也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样学员通过扎实的电大课程学习,写出非常不错的专业论文,对于这样的文章,答辩主持老师应予以肯定并推荐给其他学员学习。

三、熟悉答辩程序及掌握控制答辩程序的手段

论文答辩是一项既严密又严肃的实践性环节教学工作,它的操作程序也应严格执行。答辩程序原则上有以下几个步骤:1.学员介绍论文(写作意图及过程、主要观点);2.答辩老师就沦文的内容提出问题(问题数一般三至五个);3.学员准备;4.学员回答问题;5.答辩老师进行讲评。整个答辩过程根据专业要求全部用英语交流,不得使用汉语。为了使答辩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论文答辩教师在论文答辩前应通读所有答辩学员的论文并准备好问题。学员在回答前可做短暂准备,答辩老师所谈问题也应难易适度,所涉及内容与论文相关。难、中、易问题应各占一份。学员在答辩过程中出现长时间停顿等冷场局面时,答辩老师可进行适当引导,让学员能回到答辩的正确轨道,让答辩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对于那些论文抄袭者,通过简单提问发现后应严厉提出批评并责令其重做。

四、英语专业论文答辩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首先要对参加答辩的学员的身份进行确认。

检查学员的身份证及学生证,以防有人冒名顶替。

2. 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答辩的进度。

每个学员进行论文陈述不应超过五分钟,所提问题也一般控制在三到五个,对于那些回答有问题的学员,主持答辩老师进行提示后仍不能回答的,可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不能耽误时间以免影响整个答辩进程。

3. 做好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作为答辩老师和主持人,在进行答辩前应熟悉和了解中央及省级电大对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基本要求,并熟悉评分标准。答辩老师和答辩主持人在答辩前准备工作充分,论文答辩过程就会流畅并有条不紊。问题准备得不充分,问题的针对性也不会强,又怎能考查得出学员的真才实学呢?评分标准不熟悉,答辩老师也就不能公平公正地为答辩学员评定成绩。

4. 在答辩过程中应注意舒缓、疏导学员的紧张情绪,引导学员在正确的思路上进行答辩。

有些学员从未进行过论文答辩,在答辩前思想紧张,答辩时就会慌乱,语言和思路就会混乱不清,遇到这样的学员,答辩老师应及时地进行疏导,在答辩前与他聊聊工作、生活等轻松话题,以缓和其紧张心理。当学员答辩跑题或遇到障碍时,答辩老师还应及时引导其进入正题或给予适当提示,让答辩过程能顺利进行。

5. 答辩老师还应注意在答辩过程中以平等的姿态与学员进行互动。

遇到语言粗暴的学员切不可与其发生冲突,应把问题留到答辩后解决。

五、英语专业论文答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英语专业的学员主要是来自县、乡及市直各中小学的英语老师,学员基础参差不齐。因专业要求,整个论文答辩过程学员与答辩老师的交流都必须用英语。这对于大多数的学员来说不成问题,但也有少数学员不能准确流利地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有的学员甚至只能用背的形式把论文的主要观点背出来。如果答辩老师问稍微难一点、灵活一点的问题,学员就不能准确回答,有的甚至连听懂都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认为首先当然要狠抓学员的基本功,督促他们认真地学习,坚决杜绝论文抄袭现象。在学员进行论文选题时,指导老师就应指导他们选择结合自己教学实际的论文来写。这样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其次论文指导老师要更加费心仔细地对这些学员进行论文指导,这样才有助于学员写出比较好的论文,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另外,在多年论文答辩及写作过程中,我还发现有些县级电大英语专业学员论文的选题不合格。主要是他们各自的论文指导老师对中央电大及省级电大该专业论文写作及答辩要求不了解。因此各级电大集中英语教师尤其是论文的指导及答辩老师进行相关精神的学习也非常重要。因此,我建议,各级电大参与英语专业论文答辩及指导的教师应认真学习省电大的《关于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把论文答辩主持人及答辩工作做好。

总之,论文答辩工作是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和合理延伸,它涉及在读学员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因此,做好论文答辩主持人工作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该专业的课程教师和答辩主持人,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征途中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改进方法,让我们的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工作,尽心尽职,勤奋钻研,我们就一定能做好这项工作,成为一名合格并且优秀的英语专业论文答辩主持人。

摘要:文章阐述了论文答辩的重要性、论文答辩的目的、答辩的程序和手段, 并提出了英语专业论文答辩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专业,答辩,主持人

参考文献

[1]程业宏.如何当好数学专业答辩主持人.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02.

[2]郑曦临.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答辩准备.陕西教育 (高教) , 2009.08.

对设计院实习答辩的思考 篇8

通过学生在设计院实习结束时回校进行的答辩工作,建筑学专业的教师们(特殊“产品”的制造者)则得到了一个机会———来自于学生(作为具有能动性的特殊产品)和设计院(作为使用者)的有效反馈。同时,这也是教师们面对反馈进行反思的良好契机。

1 问答之间,记录反馈信息

通常在学期末进行的设计院实习答辩经常被忙于教学收尾工作的教师们忽视。甚至于一些院校的设计院实习答辩仅仅是走个过场、给定成绩而已。实际上,设计院实习答辩过程应该是个严肃的过程,它是对于学生在校外近半年时间的设计院实习进行确认和检验的过程,与校内学习课程的考查原则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是采取答辩的形式而已。

正是答辩这一具有互动性和灵活性的考查方式,使得教师们有了获得反馈的机会。这里所说的反馈主要指两方面:1)学生通过设计院实习工作认识到个人在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2)用人单位,主要是设计院,对于学生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评价。

应当尽量在答辩过程中增加互动性。在要求学生介绍设计院实习期间所做的工作和自己的切身感受之外,还应当通过问答方式,尽量获取更多的对教育教学有益的反馈信息。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设计院实习不仅是检验学生自己在过去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良好机会,同时也是检验我们的专业教学体系结构以及教学方法的良好机会。

应该相信,学生们通过半年的具有社会实践性质的设计院实习,是能够对自己和自己所接受的在校教育有一些客观认识的,相信学生们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的。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到在不同的设计院所或公司工作的意见反馈,也可以了解到个体间具有较大差异的学生对于本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反馈。对这些反馈信息加以翔实并认真的记录,有利于下一步信息整理工作的进行。考虑到这些反馈意见的非典型性、多样性和主观性,不能直接用于指导教学改进,对其进行信息整理十分必要。

2 信息整理,具有针对性的反思

2.1 分类筛选,比较分辨

一般在对信息进行整理的初期,所要进行的主要工作就是把信息加以分类筛选,对于用语含混的表达加以分辨。整理归类是信息处理的第一步,有助于我们对于大量信息的有效把握。大致可以按照教学方法、教学范围、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分类,对于学生方面不同能力的欠缺也可以分类整理。初步整理分类不必过细,有些涉及多方面的建议可以复印后分别纳入相应分类,以免遗漏。在此过程中应该剔除一些非建设性的建议,但要注意把握其语言表述的实质内容,以免错失好的建议。

2.2 辨别轻重,集中归纳

在进一步的信息处理过程中,应该重视比较集中的问题,努力抓住主要的问题,分清主次。对于很多学生都不约而同反映的问题,要引起重视,甚至可以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再次深入调查学生的真实感受和意图,以求准确把握问题。相对地,对于那些比较分散的建议,也不能轻易忽视,很多学生的观察力敏锐,建筑学的学生尤其如此。有一些建议尽管只有一两个人提及,但却可能是很重要的问题,往往被大家忽视的问题正是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身在其中的教师往往不易察觉。这些建议应该被认真关注,例如,有学生提及现有的教学环节中对于现代建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讲解有限,没有设置课程进行系统讲授,在实践中发现自己对于很多新理论都闻所未闻。这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通过检视现有大纲,发现该项不足,及时加以弥补。

2.3 富有远见,探讨收益

通过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归纳,并对这些建议和反映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最后一步至关重要,否则将前功尽弃。可以选择教学研究时段,发动教研室的全体同事参与其中,进行头脑风暴式的集思广议,把建议和问题的实质搞清,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讨论落实的可能性。建议的可实施性需要富有远见地思考,实施后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都要加以考虑,更要讨论其可以预期的总体目标和收益,用于实施效果对比,避免匆忙决策,而致朝令夕改。

3 采取行动,探索反思的意义

3.1 面向日后教学,进行整改工作

整改面向以后的教学工作,对于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和意见,经过反思,形成具有可实施性的措施,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加以尝试,进而总结效果,对于切实有效的应持续贯彻,这有利于后续的教学工作获得良好效果。

例如,在2006年的设计院实习答辩中,多名学生都提到了类似的问题,即设计院的师傅认为他们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把握主次的能力不足。我们意识到这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

3.2 严格要求学生,弥补知识欠缺

经过设计院实习的学生,一般还有半年在校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利用这段时间对学生的知识缺欠加以弥补,是一个不容错过的良好机会,有利于将来把更好的产品推向社会。当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采取的态度不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回顾自己在设计院实习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弥补知识或技能的欠缺。这个环节要求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能够承续刚刚进行完的设计院实习,意识到两者的连续性,在毕业设计环节加以完善。这个环节应该被看做是产品出厂之前的最后一次调整检验,笔者认为这对于产品的品质提高有重要意义。

3.3 参考反思结果,调整教学大纲

通过反馈结果,进行反思研究,通常我们总结出很多对于教学有建设性的条目,其中有些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借鉴参考,引入新一轮教学大纲修改的。反馈和反思的结果为新一轮教学大纲的修改提供了非常有效的依据,使得新教学大纲能够紧跟教学与实践,与时俱进,为创造更加良好的教学体系提供契机。

4 结语

在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备受重视的今天,很多一线教师都以其敏锐的感知力,洞察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在建筑学专业教学方面,我们同样期待着更加高效的革新。而革新的动因并非来自于一时的心血来潮,它往往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真实有效的信息反馈。真切地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敏锐地把握每一次信息反馈,客观地反思每一种建议提议,是对教学进行有效整改和弥补的前提,更是引发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原始动力。善于发现教学中传来的反馈信号,善于发现和思索这些反馈信息中隐藏的问题,我们才有机会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摘要:通过建筑学专业学生进行设计院实习后的答辩工作,以使建筑学专业教师获得机会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水平的评价与反馈,从获得的反馈信息中反思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设计院实习,反馈,教学,启示

参考文献

[1]张芮,杨本昭.建筑设计方法论的构造教学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2008(20):56-57.

[2]周访滨.土木类测量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现代测绘,2008(8):102-103.

[3]洪杰.加强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能力培养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10):11-12.

[4]孙晓鹏,罗朝阳,殷勇.传统建筑设计课基础上的超越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8,34(29):225-226.

答辩 篇9

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 科学技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培育、企业创新、产学研结合已成为中国特色的科研模式。建设创新型社会、提高我国科研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已成为我国社会的共同目标。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 我国将涌现更多的科研领军人才、更多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及更多闪耀全球的尖端产品。

政府培育、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政府的科研项目。每年, 国家科技部、各省科技厅和各市科技局都会公布各级政府的科研项目指南, 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及各种产学研实体可申报指南中的项目, 竞争获得相关项目经费。政府的项目经费投入带动更多社会经费的投入, 推动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的局面。

虽然各级政府在科研项目上的投入逐年增加, 总量毕竟是有限的。择优支持是必须的。择优过程应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兼顾各地区间的差距和平衡。

答辩是择优的一个重要环节。政府通过召集各行业专家, 根据申报单位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现场质询式答辩、打分, 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答辩一般由专家、申报单位面对面进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项目数量的增加, 出现了采用网络视频进行答辩的形式。如国家科技部的视频答辩已进行了2年, 效果很好。

1 视频答辩的组成和答辩过程

视频答辩一般有2个场地。一个是由受邀专家组成的评审主会场, 专家按专业分成若干组, 在多个会议室同时进行。一个是由项目申报单位组成的评审分会场。主会场和分会场之间通过互联网传送视频图像、声音和PPT文档等。

以科技部视频答辩为例, 主会场在北京科技部信息中心, 分会场分布在全国各地指定的地点。

项目答辩的流程一般为:首先专家组验证答辩人身份, 答辩人介绍项目申报的理由和现有工作基础, 同时用PPT展示, 介绍完毕后, 专家提问, 答辩人回答。在此过程中, 由于申报材料准备时间较长, 讲解过程一般比较顺利。提问环节是由专家现场随机提问, 申报人完全靠临场发挥, 回答往往不够精确、不够简练, 对答辩效果影响较大。如何高质量完成一次项目评审答辩, 笔者觉得下列几方面考虑。

(1) 申报材料的细节要精准, 应避免使用估算、猜测、逻辑自相矛盾的数据。专家的问题往往来自于申报材料的这些瑕疵。专家对该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的状况是非常熟悉清楚的, 很容易从申报材料发现问题。申报材料要全面、充分、实事求是。

(2) 幻灯片 (PPT) 演示要精简。多用图片、图表表述, 少用大段的文字。评审专家对PPT中大段的文字来不及看, 也看不清。公式、图表更能清晰表述, 效果好。如果没有特别要求, 最好不要在PPT中插入视频, 视频文件格式较多, 网络流量较大, 往往效果不甚理想, 影响答辩效果。

(3) 听清专家所提问题, 简明扼要回答。有些申报人喜爱从不同侧面展开回答问题, 往往时间不够, 被专家打断, 意犹未尽。其实, 专家可能希望听到的回答仅仅是“是”和“否”。

(4) 稳定情绪, 克服紧张。答辩时的莫名紧张几乎是所有申报人都会出现的。尤其被问到一些不是自己研究范围的问题时, 更是如此。西装领带, 适当装扮, 有利于提高信心。开始前聊一聊、走一走可缓解紧张情绪。控制紧张情绪因人而异。

2 视频答辩系统和答辩流程

视频答辩涉及视频图像、声音的传送, 涉及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等诸多领域。系统的组成还是比较复杂的。

视频答辩 (或视频会议) 系统目前有许多品牌。产品在音频、视频信号的处理和控制、在会议过程控制方面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兼容性也不够好。搭建视频会议平台时, 主会场和各分会场最好选择同一品牌的产品, 这样, 易于管理和控制。

系统的核心部分是视频终端, 全向麦克风、高清摄像头、扩音设备、高清显示器、PPT演示计算机、网络线均与之相连接。通过遥控器或计算机可在视频终端设定各项参数、测试音视频设备状况、实现视频答辩过程的控制。

全向麦克风、高清摄像头一般随视频终端配套购买, 高清显示器、扩音设备可根据会场面积、布置的情况自行购买。高清显示器可选用液晶电视机或投影机。

视频会议系统一般采用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协议。同时双向传输音频、视频及PPT数据所需网络带宽不超过2~3M。虽然对网络带宽要求不高, 对网络的时延、丢包率有较高要求。主会场和分会场之间如果使用专线, 效果很好但成本较高, 如果采用现有的办公网络, 需预留网络带宽并监视网络的丢包率。

管理人员也是视频答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答辩时项目较多、时间安排紧凑, 微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影响答辩效果。

管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 对各种设备应有深刻的研究。如扩音设备、投影机的操作、音视频格式转换、显示器的设定、网络状态的判断。一旦出现不正常事件要能准确判断, 及时排除。

视频答辩时出故障较多的是网络部分。因为网络是共享的, 中间环节很多。实际开会时, 应在防火墙上给视频终端预留带宽, 实时监控网络的流量、丢包率。如果有备用网络出口是最有保障的。

视频答辩的流程要做到紧张有序: (1) 项目申报人到达会场时, 要进行登记, 核实身份。未按时到场的, 要主动电话联系, 了解原因, 进行引导。 (2) 等待时, 要进行PPT拷贝, 并告知答辩注意事项。如:讲解时不能拖时, 回答问题时不要私下讨论, 翻动讲稿要轻, 不然噪声大, 影响主会场效果等。 (3) 答辩结束后, 要让答辩人带走全部随身物品, 迅速离开会场, 同时, 请下一场答辩人上场准备。

3 视频答辩的发展展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沟通交流都通过网络进行。科技项目的答辩也不例外, 并且有新的发展趋势。

(1) 问答式的答辩形式将由实时的、主会场、分会场间面对面的集中模式向虚拟的、分散的模式转变。每个项目答辩的参与人员组建一个项目答辩群, 群内可自由交流, 交流时间随答辩进展情况变化, 不设固定时长。

(2) 答辩过程由实时参与变为非实时参与。申报人可将项目讲解的视频文件放在网络上, 参与评审的专家可以在方便、有空的时候观看, 发表意见, 进行提问。专家的视频也放在网络上, 供申报人和其他专家观看。

论我国构建答辩失权制度之困境 篇10

所谓失权, 即权利的丧失。诉讼权利之所以会因某种原因或事由的发生而丧失, 是因为法律在规定权利人享有这些诉讼权利的同时, 也设置了这些诉讼权利行使和丧失的条件。 (1) 由于权利存在着具体性和条件性, 使得具体条件不符合时, 当然发生失权结果。民事诉讼中失权情形主要表现之一就是答辩失权。失权的正义性原理源于人们对诉讼效率性和时间经济性的认同, 诉讼效率和时间的经济性与民事诉讼失权制度的关联点在于, 欲求诉讼时间的经济性, 就必须对诉讼主体的诉讼行为在实施的时间上予以限制。 (2)

基于正义性的支撑, 学界有关在我国构建答辩失权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 呈现出了几乎一边倒的局面。有的学者将答辩失权表述为“强制答辩”, 认为答辩本身不是一项权利, 而是一项义务, 因此作为义务的答辩就具有了强制性, 被告不履行该义务就必须承担败诉的不利后果。 (3) 对于这种“强制答辩”的观点, 笔者认为一方面被告答辩是行使辩论权的最基本表现, 答辩当然是一种权利而非义务;另一方面, 既然“强制答辩”表述的核心是答辩失权, 就意味着已经接受了答辩是权利的这一大前提, 否则何来“权”可以“失”?因此, 认为答辩是一项义务不仅自相矛盾, 也与失权概念本身相违背。

学界主流观点认为答辩是权利, 而基于诉讼效率和经济性考虑, 诸多学者绘出了构建答辩失权制度的蓝图, 有的学者提倡借鉴英美法系的不应诉判决制度 (Default Judgment) ; (4) 有的学者提出, 如果被告在答辩期内不提交答辩状即视为承认原告诉讼请求; (5) 有的学者提倡借鉴德国答辩失权制度, 适用详细的事中要件, 来审查是否发生答辩失权。 (6) 笔者将从当下我国构建答辩失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角度, 对上述观点予以驳斥, 得出我国引入答辩失权制度将面临困境的结论。

二、我国构建答辩失权制度必要性再思考

(一) 认为有必要构建答辩失权制度的立足点

虽然《民事诉讼法》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了被告答辩提出的时限, 但是被告不及时提出答辩的并没有任何法律后果, 根据现有法的规定, 我国不存在被告不答辩就丧失答辩权的制度。 (7) 那么是否真的有必要引进答辩失权制度呢?综合学界的观点, 强调有必要引进答辩失权制度的几点原因可以概括为:首先, 从当事人角度来看, 答辩失权制度能够防止被告突袭诉讼, 保障原告知情权, 贯彻平等原则, 合理限制当事人处分权;其次, 从裁判者角度来看, 答辩失权制度有利于法官固定案件争点和证据, 更好地解决纠纷;最后, 从诉讼效率角度来看, 答辩失权制度能够有效避免拖延诉讼, 提高诉讼效率, 节约诉讼成本。笔者以为, 我国现有制度已经从各方面较好的解决“突袭诉讼”、“争点不清”、“诉讼拖延”的问题, 基于上述理由而引入答辩失权制度实属多此一举。

(二) 答辩失权制度功能再考量

1. 民事诉讼程序中其他制度之作用

答辩失权制度并非保障权益、固定争点、提高效率的唯一办法。首先, 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审前准备程序, 在案件受理后到开庭审理前, 法院和当事人会为开庭审理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法院会组织当事人谈话 (要求原被告双方到达法院谈话室) , 交换证据, 交流意见, 一方面积极促成调解, 一方面固定争点和证据, 可以说审理前的准备工作能够有效沟通原被告双方意见, 即使被告未答辩, 在审前程序中亦能够行使辩论权。其次, 我国缺席判决制度针对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许可中途退庭的情形, 法院有权对案件进行审理, 做出判决。缺席判决制度实质上就是让被告承担消极诉讼的不利后果, 只是在时间上比答辩失权制度稍后一些, 但防止拖延诉讼, 提高诉讼效率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最后, 新《民事诉讼法》正式纳入诚实信用原则, 当然适用于诉讼当事人, 滥用诉讼权利、诉讼突袭这些不诚信行为也当然受到规制。此外, 法院积极展开调解工作, 也有利于双方当事人了解对方的主张与抗辩, 防止诉讼突袭。因此, 而我国现有制度从各个方面又能够较好的解决“突袭诉讼”、“争点不清”、“诉讼拖延”等问题, 答辩失权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就大大降低。

持相反观点的人或许可以提出这样的质疑:如果被告主观上确有诉讼突袭、拖延诉讼的恶意, 那么审前准备、缺席判决制度无法让被告“及时地真实答辩”, 就无法保障原告知情权, 而答辩失权制度却可以有效遏制恶意突袭和拖延, 因为只要过了答辩期限不答辩, 被告即失权, 之后的主张皆无意义。笔者以为, 被告突袭诉讼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胜诉, 仍须经实体审理, 不需要以被告失权为代价来遏制突袭诉讼。

2. 答辩失权制度并非能够解决诉讼效率问题

即便我国引进答辩失权制度, 也不能很好的解决民事诉讼效率问题。如果构建答辩失权制度, 就必须相应地建立救济程序, 否则被告的权利将可能受到侵害。然而, 一套完善的答辩失权救济程序, 要求法院审查被告是否有正当理由未答辩, 如果被告有正当理由逾期答辩 (比如未收到起诉状副本、遭遇不可抗力等) , 就应该撤销因答辩失权而作出的判决, 重新进入正常的审理程序, 如果法院认为被告理由不成立, 被告当然有权上诉, 如此一来诉讼效率不见得会提高, 甚至可能会更加复杂。

综上所述, 我国没有必要构建答辩失权制度。目前的情况决定了即使不引进答辩失权, 既不至于因被告不答辩而导致程序无法进入下一个阶段, 也并不必然地引起诉讼迟延。 (8) 答辩失权制度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更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即便如此, 反对者或许仍然会坚持, 在我国原有的各项制度下再引入一个新的制度 (答辩失权) 予以辅佐, 从而更好的促进审前准备工作的完成, 维护当事人权益、固定证据和争点、提高诉讼效率又有何不可?基于此质疑, 笔者认为, 如果答辩失权制度在我国构建存在可行性, 那么的确可以引入, 但是恰恰在可行性问题上, 答辩失权制度无法立足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之中。

三、我国构建答辩失权制度缺乏可行性

(一) 域外答辩失权制度考察

前文提到学界关于我国构建答辩失权制度提出借鉴国外经验, 然而域外答辩失权制度的构建是基于特有的法律传统和法律体系, 这使得答辩失权制度在中国的构建会“水土不服”。

1. 英美法系答辩失权制度之考察

在英美法系国家, 答辩失权体现在制度上即不应诉判决 (Default Judgment) 。其含义为:被告在规定期间内未应诉答辩的, 法院可依原告申请, 不经开庭审理, 径行作出判决。 (9) 可以说, 答辩失权是英美法系国家一项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 这一制度既内在于其特有的“对抗制”原理又与其特殊的庭审样式和相关的程序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10) 我国是与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模式相对的“职权主义”模式, 意味着法官做不到完全置身事外而听由当事人主张, 英美法系强调替代解决纠纷, 大量案件不进入审理程序就已经解决, 而我国则秉承“公开审理”的原则, 法院不经审理直接作出判决的正当性和可接受性都将备受质疑。如果中国引进英美式的“不应诉判决”来强制被告答辩, 在我国民事诉讼的框架内存在着原理性、结构性的障碍。○11

2. 大陆法系答辩失权制度之考察

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的开庭审理则有其自身独特的制度内涵, 无论被告是否答辩, 仅在开庭时缺席才可能未经实质性审理而遭致败诉判决。○12以德国为例, 德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法官处理案件的两种方式———早期首次期日程序和书面准备程序:在早期首次期日程序中, 法官指定答辩期间, 逾期答辩的, 通过法官自由心证判断是否采纳, 通常在不会导致诉讼迟延的情况下, 法官倾向于采纳。而在书面准备程序中, 被告表示其防御意愿是法院指定答辩期间的前置条件, 因此被告在诉状送达后的两周内没有表明防御意愿的, 法院可依原告申请不经言辞辩论发布缺席判决。○13不难看出, 德国答辩失权制度并不像英美法系国家那么严格, 即使逾期答辩不予采纳, 仍然要经过实体审理才能作出判决。虽然书面准备程序成为了一个特例, 但是“防御意愿”仅仅是一个意愿, 不需要具体的内容, 非常容易满足要求, 因此在德国司法实践中, 这种失权的适用十分稀少。○14笔者以为, 大陆法系的答辩失权制度下, 即便失权也不会导致直接败诉的后果, 且法官自由裁量权较大, 我国若构建大陆法系的答辩失权制度, 不仅意义不大, 且在法官释明权与自由裁量权问题上也很难达到德国、日本的高度。

(二) 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内部程序协调之考量

从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内部来看, 答辩失权制度构建同样面临困境。民事诉讼的各项制度之间相互关联, 引入一项新的制度不得不考虑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比如民事案件一审中的撤诉再起诉制度, 原告撤诉由法院裁定是否准予撤诉 (国外则往往需要被告同意方可撤诉) , 原告撤诉后还能够再起诉, 且撤诉再起诉的次数亦没有法律限制, 如此一来, 原告多次撤诉再起诉的情形下, 被告已疲于答辩, 此时若实行答辩失权, 径行判决被告败诉, 原告撤诉再起诉就成为了胜诉的“妙招”, 被告诉权无从保障。反对者会提出质疑:撤诉要求目的正当, 如上情形不属于正当目的的撤诉。笔者以为, 撤诉目的正当性来源于法官的自由裁量认定, 判定标准本身就很模糊, 考察可能性也很局限。

(三) 我国司法现状之考量

就目前中国司法现状来说, 构建答辩失权制度也不具有可行性。被告不答辩无非三种情况:第一, 存在正当理由而无法答辩 (未收到起诉状副本、不可抗力等原因) ;第二, 被告本身就不懂什么是答辩, 也不会答辩;第三, 被告为了突袭诉讼、拖延诉讼采取的一种手段。前两种情况实属善意, 而第三种情况则属恶意。民事案件中大量的当事人不懂法, 特别是处于被告地位的一方, 往往不知道应该在什么时间怎样答辩, 又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聘请律师或获得法律援助, 在这种情况下, 不答辩即失权的做法严重侵害被告的诉讼权利。

有学者从中美诉答程序的差异、现有程序时效制度的缺失和法律共同体诚信机制的形塑三方面, 主张在有律师代理的案件中实行答辩失权制度。○15有学者则直接将讨论的范围限定在那些当事人诉讼能力大致相当 (有律师代理或内部法务人士协助) 、更强调自我责任、一般争议数额较大, 对专业化处置纠纷的需求比较强烈的诉讼, 如较为正式的商事案件。○16这样的范围限定, 似乎做到了让答辩失权制度的构建站得住脚, 但司法实践中, “双方实力相当”、“有代理律师”且“正式”的案子为数甚少, 在这样的限定框架下, 谈答辩失权制度构建的可行性可谓掩耳盗铃。一项制度的构建, 若不具有普适性, 那至少应当能够适用于大部分民事纠纷, 为了避免某项制度的弊端而不断限缩其适用范围, 无异于画地为牢。有学者坚持, 无论被告是否有律师代理, 答辩失权都是大势所趋。○17笔者以为, 这种观点直接忽略了中国法治环境和人文素养的现状, 即使答辩失权制度的构建是趋势, 当下构建的时机也尚未成熟。

四、结论

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探讨 篇11

关键词:专题;答辩;改革

一、何为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

专题教学一直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专题的划分有多种标准,有的以时间段划分,有的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划分,是大多数教师熟悉并应用的教学方式。然而,答辩这种方式通常应用于毕业论文的答辩、课题答辩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很少被采纳。究其原因,大致可能是其对操作的主体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等,使得鲜少有教师在教学中尝试使用与研究这种方法。在面对网络媒体冲击的今天,要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善思政课堂现状,必须推进教学方式的大力改革。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梳理了诸多同行关于思政课教学方式的改革成果之后,结合我院的教学情况,提出了集专题式、提问式、讨论式、对抗式于一体的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所谓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专题,由学生在专题内选题并准备讲述内容,针对学生陈述的专题内容,可以由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或者是学生提出问题,由陈述的学生作答,或者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就某教学内容展开辩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是在讨论式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方法等诸多前人的成果的基础上把学生思维积极性再往前推进一步,鼓励学生精练、准确、系统地表达知识点和自己的思想。专题答辩式教学是对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形象化描述,是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维发展的课堂教学的理性概括,它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审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形式、教学目标及教学全过程。

二、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应用

(一)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具体应用

1.专题设置

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内容设置相应专题,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操作性和可行性,本次专题答辩式教学采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战争)、历史电影、历史著作等四个专题模块。专题设置完毕后,由学生组成的小组抽取模块,并在所抽取的模块内选题。选题需上交任课教师审核,教师在选题问题上应该引导学生选择具有思考性、典型性、现实性的题目。小组题目要求在指定范围内且不重复,所有选题须由教师同意,如遇不妥选题,教师应谨慎处理与引导。小组题目确定后,向全班同学公开所有小组选题,以便小組成员思考如何提问。

2.专题教学与答辩方式的结合

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要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主要应该包括以下三个环节:第一,课前预习。教师需要课前把课程内容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简要地向学生作一介绍,并提出自学要求,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克服注入式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把思维的“金钥匙”交给学生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如何给学生分配自学任务或者引导学生自行选择自学内容至关重要,也是需要教师重点把关的问题。第二,课堂答辩。课堂答辩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最好方式。通过学生的自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自学到的内容,再由教师或者学生针对该内容进行相关提问,尤其采取学生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提问的技能,可谓“一举两得”。再在关键时刻出现教师点拨式的提问,则可以达到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的效果。在这一环节中,最难掌控的便是问题的设置,尤其是学生提问。第三,总结。在课堂答辩的基础上,将学生理解的问题,结合教材归纳小结,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准确把握教材以及教材以外的相关内容,从而达到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目的。好的总结和点评是对答辩式教学方法的一种飞跃,总结和点评得好,不仅可以彰显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还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与学习。

3.评分制度

评分采用百分制。该项成绩在期末最终综合成绩中占30%。评分过程中,该作业分数的70%由教师评定,30%由学生提问评定。提问采用自愿加随机抽取原则来确定。一个小组展示完毕之后,将由其他组提问,将由2个小组提2个问题,如遇多个小组提问,将随机抽取来决定。如无小组提问,则随机抽取小组提问。被提问小组如无法回答问题,一个问题将被扣15分,两个扣30分。如随机抽取到的提问组没法提出恰当问题,则要被扣15分。学生提问和回答部分打分将由大众评审(大众评审要求班级自行组织评选)决定,每个教学班设立9位大众评审,大众评审负责投票决定分数是给提问组还是答题组,大众评审采取不给自己小组投票的回避原则,如果奇数位(如1位、3位等)大众评审缺席,教师加入投票,得票多的小组得分。

(二)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应用的难点与重点

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难点和重点有:

第一,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对中国以及世界历史非常熟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学生选题。教师如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很容易遭遇不了解的内容,更没法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提问或应对学生提问。

第二,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全程参与选题、准备内容、陈述内容、接受提问、对其他组提问,这就要求学生在准备作业的时候要加倍努力,收集更多的资料,选取恰当的主题。尤其是提问环节,这对于学生而言,确实个难题。

第三,如何更好地组织课堂非常重要。因为主要由学生讲述,可能会出现讲得不好,课堂效果不好的情况。这也就对教师与学生组织课堂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nlc202309012351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评析

通过一学期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大致取得了如下效果:

第一,教学效果明显,风格多样,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间跨度较大,从1840年到现在一百多年的历史,很少有教师能非常精通,采取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将学生与教师的角色互换,有助于融集体与个人智慧于一体,让学生尤其是学生中的佼佼者有发挥和展示自己的平台,不仅能够激励学生不断探索,而且可以大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二,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而且还可以推动课程考核改革。专题答辩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考核方法不同,不僅可以将教学与考核紧密结合,而且可以同时考核与提高学生听(认真听取他人讲述自己的作品)、说(展示自己的作品)、读(通过阅读大量资料来准备活动)、答(现场答辩环节)等多方面能力。

第三,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是在讨论式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方法等教学方法上的发展与飞跃,试图改变思政课教学中长期以来忽视教学活动中双主体存在的现状,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有教师的主体地位受到重视,而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没有受到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没能既对教师的主体、主导作用进行发挥,又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是单纯的对教师的主体、主导地位进行强调,从而限制并压抑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造成“教师中心论”的存在;有些大学则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教师的主导,造成“学生中心论”。无论“教师中心论”,还是“学生中心论”,都会造成不利影响,或是教师只是为教书而教学,或是学生则为考而学,进而导致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深受打击。专题答辩教学方法既不支持“教师中心论”,又反对“学生中心论”,而是清楚地看到了教学过程中双主体的存在,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联合演绎的一个过程,而非“独角戏”。因此,笔者认为,不断深入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改善思政课现状,于现实于理论,都具有重大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石丹林,严丹红,孙汇慧.本科文科答辩式教学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3年,第5期: 61-62.

[2]余晓利.基于答辩式教学模式探索——以“模拟电子技术”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6月: 97-99.

【基金项目】本文系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教学与教改研究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专题教学探索”课题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文艺,女,江西萍乡人,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文理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VB在考核答辩会上的妙用 篇12

在一些答辩会上, 或是口答竞赛中, 利用VB快速随机读取Access数据库中的试题, 依次飞速地显示在大屏幕界面上, 然后主持人随时叫停, 随机出现的问题让答题人回答。思考时间为2分钟, 思考倒计时剩20秒时, 提示音出现, 如果思考敏捷, 没用2分钟就思考完毕, 通过思考结束按钮可以随时结束。然后答题, 答题时间为5分钟, 答题倒计时剩1分钟时, 提示音出现, 如果题答得迅速, 没用5分钟就回答完毕, 可以通过停止计时按钮来结束答题。程序运行过程如图1至图6所示。

1.1 程序初始化运行

程序初始化运行的主要功能是把已经做过题的标志位去掉。

1.2 选题过程

图1所示的是选题过程中, 随机出现的题会在界面中不停地变化, 这里使用Timer控件, 每5ms把从数据库中读出的题在Label控件上变换一次, 实现题飞速地不停变化, 直到按了“选题结束”按钮。 出现图2所示, 这时把所选中的题在数据库中做上标志, 以区别是做过的题, 下次选题时不会再出现。同时把“选题开始” 按钮功能禁用, 点击“思考两分钟”按钮, 出现图3界面。

1.3 思考并答题过程

图3所示的界面为思考倒计时过程, 使用的是Timer控件, 其interval属性设为1000ms, 来实现倒计时功能。当时间到计时为20秒时, 调用" winmm.dll" 中" sndPlaySoundA" 函数来播放提示音文件提醒答题者时间即将到达。思考结束后, 答题的时间为5分钟, “思考结束”按钮变为“答题计时”按钮如图4所示, 点击“答题计时”按钮, 出现图5。

在图5中“答题计时”按钮变为“停止计时” 按钮, 5分钟倒计时开始。这里使用的Timer控件与图3中使用的Timer控件为同一控件, 只是时间上赋值由2分钟变为5分钟。当时间倒计时剩一分钟时, 提示音出现。当点击“停止计时”按钮时, 程序又恢复到开始选题界面。

2 程序设计

2.1 数据库

数据库的设计比较简单, 使用Access数据库设计, 相关的表为wtnr (考题信息), 一共3个字段, id (试题序号), con- tents (试题内容), bz (试题标记, 是否做过)。

2.2 程序界面设计及控件功能

如图7所示, 为考核答辩的界面设计。

这里要介绍一下界面设计中的几个重要控件功能作用。 (1) Data控件, 用来绑定数据库db1.mdb, 用来为显示题库内容的Label控件做引用。 (2) 4个CommandButton按钮, 为考核答辩的操控按钮。2个Timer控件, 分别命名为Timer1和Timer2, 设置Timer1的Interval设置为5ms, 在Timer1_Timer () 的事件中, 实现显示在Label控件中的题内容让它不停地变化, 实现了题随机抽取没有规律的变化, 但只能抽出题标志位为0的题。按“思考2分钟”按钮, 就把题的标志位置为1, 表示出现过了 , 下次选题时不再选取。设置Timer2的In- terval设置为1000ms, 用来控制思考时间和答题时间, 这里采用倒计时的方法, 一秒一秒地减少时间, 在Timer2_Timer () 的事件中, 控制显示时间计数的2个Label变化, 变化的实现办法详见后面的代码。这里有一个计时快结束时, 有出现声音提示的功能, 主要调用" winmm.dll" 中" sndPlaySoundA" 函数来实现这个功能, 把这个函数及所使用的常量定义下公共模块Module1.bas里面, 详细实现办法请见后面代码。如图9所示, 为考核答辩的界面设计。

2.3 程序的相关代码

主程序的相关代码如下:

定义在公共模块Module1.bas中的代码:

3 结语

以上为考核答辩程序说明和代码, 这个程序也可以在很多竞赛中使用, 如果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在课堂提问上使用, 会达到耳目一新的感觉。VB写的程序并没有在生活中消失, 就看你怎么使用它。

摘要:虽然当前用Visual Basic来写程序处理问题的越来越少,但在一些事务的处理上使用VB写的程序不但编码相对简单,而且处理问题的效率高,界面对用户也很亲切。使用VB编写的程序应用在考核答辩会上,主要应用了VB中的Timer控件来处理整个过程,获得圆满成功。

上一篇:集雨节水下一篇:阴道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