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产品柚

2025-02-02

地理标志产品柚(通用8篇)

地理标志产品柚 篇1

“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纳溪护国柚的生产、经营,提高商品质量,维护和提高“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国内外市场的声誉,保护使用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护国柚”是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用于证明纳溪护国柚的原产地域和特定品质。

第三条 泸州市纳溪区果技站是“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人,对该商标享有专用权。

第四条 申请使用“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应当按照本规则的规定,经纳溪区果技站审核批准。

第二章 “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条件

第五条 使用“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商品的生产地域范围按以下区域划定: 东经105°09′—105°37′,北纬28°02′14″—28°26′53″

生产区域为泸州市纳溪区的护国、上马、打古、合面、大渡口、丰乐、白节、天仙、棉花坡、新乐、渠坝、龙车等12个乡

镇所辖范围,东连合江县,南接叙永县,西界江安县,北邻泸州市江阳区。

上述地域环境内,其气候特征为:气候四季分明,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18.3℃,年均降水量1136毫米,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1172.7小时,无霜期365天,极端最高温40.2℃,极端最低温-1.2℃,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日较差8.2℃,第六条 使用“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商品的特定品质必须符合护国柚特有标准。护国柚果实梨形或葫芦形,果大光滑有光泽,果皮黄色,果肉白色或虾肉色,具有甜脆、化渣、密香味等特点,果汁含量30-40%,每100毫升含总酸量0.3-0.6克、维生素C 100-200毫克。

第七条 同时符合上述使用条件的产品经营者,可申请使用“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第三章 “护国柚”证明商标的使用申请程序

第八条 申请使用“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请人应向泸州市纳溪区果技站递交《“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申请书》。

第九条 泸州市纳溪区果技站自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书后,在60天内完成下列审核工作。

1、纳溪区果技站派人对申请人的护国柚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并对护国柚果品进行检测。

2、综合审查后,做出书面审核意见。

第十条 符合“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条件的,应办理如下事项:

1、双方签定《“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许可合同》。

2、申请领取《“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准用证》。

3、申请人领取“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标识。

4、申请人交纳管理费用。

第十一条 申请人未获准使用“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可以自收到审核意见通知15天内,向纳溪区工商局提出申诉,纳溪区果技站会尊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裁定意见。

第十二条 “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有效期为一年,到期继续使用者,须在合同有效期届满前60天内向纳溪区果技站提出续签合同的申请,逾期不申请者,合同有效期届满后不得使用该商标。

第四章 “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许可使用者的权利、义务

第十三条 “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许可使用者的权利:

1、在其产品或包装上使用“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专业标志”;

2、使用“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进行护国柚广告宣传;

3、优先参加纳溪区果技站主办或协办的技术培训、贸易洽谈、信息交流等活动;

4、对“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费的使用进行监督;

第十四条 “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许可使用者的义务:

1、维护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的特有的品质和声誉,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2、接受纳溪区果技站对护国柚品质的不定期的检测和商标使用的监督,支持质量检测、监督人员的工作;

3、“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者,应明确专人负责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标识的管理、使用工作,确保“护国柚”地理商标标识不失控、不挪用、不流失,不得向他人转让、出售、馈赠“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标识,不得许可他人使用“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4、“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者必须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护国柚的生产、包装和销售;

5、“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者发现侵权、假冒护国柚的行为,要立即向纳溪区果技站举报。

第五章 “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管理

第十五条 纳溪区果技站负责《“护国柚”地理商标使用管理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负责组织、监督按规定使用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专业标志”,负责对使用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护国柚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管理,做好质量的监督检测工作,负责维护“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并协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查处理侵权、假冒案件,对违反本规则的经营者做出处理。

第十六条 纳溪区果技站与被许可使用人签订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许可合同,送交区工商局存查,并报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备案。

第十七条 纳溪区果技站为保证“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许可使用工作的科学性、严肃性、公正性、权威性,诚请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进行监督,同时也接受和处理使用“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的消费者的投诉。

第六章 “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保护

第十八条 “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受有关法律保护,如有假冒侵权等行为发生,纳溪区果技站将组织收集证据材料,并对举报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十九条 对未经纳溪区果技站许可,擅自在护国柚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与“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相同或近似商标的,纳溪区果技站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有关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报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侵权者的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许可使用者必须使用规范的“护国柚”地理商标,不得擅自改变该商标的表述方式、标识、字体、图案或颜色。

第二十一条“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者如违反本规则,纳溪区果技站有权收回其《“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许可证》和已领取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标识,终止与使用

者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必要时将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调查处理,或寻求司法途径解决。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 使用“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具体管理费标准,由纳溪区果技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并报有关部门审批后依法征收。

第二十三条 “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管理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商标注册、续展事宜、印刷“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标识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专业标志”标识、检测产品、受理投诉、收集案件证据材料和宣传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工作,以保障“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品的声誉,维护使用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四条 本规则自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护国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之日起生效。

泸州市纳溪区果技站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地理标志产品柚 篇2

清原马鹿品种选育工作从1972年11月开始,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所与清原县参茸场、城郊林场、大孤家林场,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哈尔滨特产所及清原县科技开发中心等有关科研与生产单位共同协作, 历时30年完成。在此期间获得多项技术成果, 如“茸鹿杂交优势利用”1993年12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天山马鹿清原品系选育”1998年3月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天山马鹿清原品系鹿茸”1996年7月获’96国际鹿产品博览会金奖。这些成果推动了养鹿产业发展, 提高了养殖效益, 抚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马鹿之乡。清原马鹿是清原的特色品种, 具备了早期丰产、高产期长、鹿茸粗大、肥嫩、型好、遗传力强、产仔成活率高等特点。2002年12月15日, 经国家畜禽动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畜禽动物新品种, 正式命名为清原马鹿, 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系统选育出来的优良马鹿新品种, 在国内外马鹿饲养业属于首创, 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综合技术经济性状指标已为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抚顺的养鹿场已发展到600多家, 遍布全市各个乡镇。

清原马鹿茸与生产地域有着密切关系。抚顺地理位置优越, 降水量充足, 土壤肥沃, 野生植物种类繁多, 阔叶林比重较大, 尤以柞树面积最大。这些特殊的地理环境, 非常适宜茸鹿的繁衍和鹿茸的快速生长, 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产茸冠军鹿, 鹿茸群体平均单产8公斤, 种鹿产茸量20公斤以上, 特级种公鹿产茸量高达31公斤。营养学家强调人的膳食中钙与磷之比以1∶1为佳, 清原马鹿的鹿茸中钙与磷之比与营养学家所要求的基本吻合, 同时也说明鹿茸的钙化程度低、茸质嫩, 加上该鹿茸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其他品种马鹿的鹿茸, 构成了清原马鹿鹿茸高产优质, 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的重要原因。

2007年8月25日,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组织, 在辽宁省召开了“清原马鹿茸”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审查会, 认为“清原马鹿茸”产品具有地域特色和一定知名度, 值得保护;建议加强种源管理, 建立完善的良种登记制度, 建立溯源体系。同年11月21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了“清原马鹿茸”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养殖地区分布:主要分布于辽宁清原县, 并被引种到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和河北等10省 (自治区) 的35个市、县、旗、区56个单位, 现存栏1万余只。

外貌特征:体形较大, 体躯粗圆长。成年公鹿体高136~154厘米, 体长140~160厘米, 体重270~330公斤;体质结实, 紧凑, 四肢粗壮端正;胸宽深, 腹围大, 有肩峰, 臀斑较小, 头方正, 额宽平;角基距较宽, 茸主干粗圆上冲, 嘴头肥大。成年母鹿体高120~130厘米, 体长130~145厘米, 体重200~240公斤;后躯和乳房发达, 胸、腹围大。夏毛呈棕灰色, 头部、颈部和四肢呈深灰色。成年公鹿臀斑呈浅橘黄色;成年母鹿的臀斑呈浅黄白色, 臀斑周缘呈黑褐色。冬毛发达。成年公鹿颈下有较长的垂飘着的灰黑色髯毛。

繁殖性能:母鹿生产利用年龄一般为2~18岁, 最高个体至今已达18产。妊娠天数为246±4天 (公仔) 和245±3天 (母仔) ;初生重公仔16.0±1公斤、母仔13.5±1.5公斤。可繁殖母鹿的繁殖成活率为59.67%。

产茸性能:2~21岁的公鹿, 头茬锯茸鲜茸平均单产达8.02公斤, 成品茸单产3.19公斤, 茸优质率达93%。生产利用年限为15年。公鹿高产稳产佳龄为73±8天, 日增重77±21克, 最高189克, 锯四杈茸的生长天数为90±12天, 日增重100±14克, 最高245克。

地理标志产品搭车 篇3

一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直通欧洲的货运快车将畅通无阻,不仅能够节省大量时间成本,对沿线中亚国家的出口也能够实现市场覆盖。

“老外”都吃烟台的龙口粉丝?答案是肯定的。5年前,“龙口粉丝”正式获得欧盟审核,成为我国第一批正式与欧盟互认的地理标志产品,可以在欧盟25个国家获得法律保护。自此,销往欧盟的龙口粉丝开始逐年增加,更多的“老外”开始认识龙口粉丝。那么,5年后,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下,龙口粉丝是否又能搭上发展的快车呢?

烟台粉丝远销“百国”

3月19日,山东省烟台市质监局一行人来到了龙口粉丝的主产区—招远,粉丝已经成其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从行驶的车里远远望去,一排排使用传统工艺正在晾干的粉丝挂在户外,如同银色瀑布一般,用当地人的话说:“这就是我们招远‘一黄一白’当中的‘银子’”。

进入到烟台双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这家龙头粉丝企业后,我们发现根本见不到粉丝的身影,因为在现代化的粉丝生产中,全封闭的生产流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先决条件。不过,经过更换衣服、多次消毒程序后,我们有幸到加工车间一探粉丝生产的流程。

首先要将绿豆以及豌豆等原料进行存储,开始淀粉提取,然后需要经过3次的漏粉,最终冷冻烘干并包装检测出厂。

与传统粉丝生产工艺不同,现代化的机械占据了除包装之外的粉丝生产的大部分流程。

据了解,目前烟台拥有粉丝生产企业91家,从业人员近9万人,年产值近80亿元,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主产区招远有粉丝生产企业70家,年产粉丝50多万吨,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40多亿元,出口创汇2亿多美元。

独一无二的“龙口粉丝”

参观过程中,一个疑问始终萦绕在我们的心头:其实,无论是国内与国外,能够生产粉丝的地方与企业并不在少数,为什么烟台的“龙口粉丝”能够如此强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呢?

“龙口粉丝之所以如此在市场中受欢迎,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其实都缘于龙口粉丝不可复制的工艺。”龙口粉丝手工技艺传承人郭兰堂说出了其中的奥秘。

郭兰堂表示,早在明末清初,这里的百姓就开始了粉丝生产。经过300多年的发展,龙口粉丝加工的基本方法没有改变,尤其是从豆类中提取淀粉的传统工艺,一直沿用至今。虽然现在企业都能机器生产粉丝,但是在淀粉提取等环节还得依靠技术人员经验进行判断操作,过早或者过晚产出的粉丝,韧性不好。这就如同中医一样,有些地方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这是无法量化的,也无法依靠机器设备实现。另外,烟台本地的气候与水质等独有的因素,也为生产龙口粉丝创造了先天条件。

出口欧洲有潜力

2008年初,龙口粉丝被列为全国10个与欧盟互认的地理标志产品之一。2010年10月30日,龙口粉丝正式获得欧盟审核,成为我国第一批正式与欧盟互认的地理标志产品,可以在欧盟25个国家获得法律保护,龙口粉丝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据了解,目前龙口粉丝年出口量占全国的85%,占有国内市场80%以上的份额,“老外”吃的粉丝绝大部分都是龙口粉丝。从企业出口情况来看,目前主要以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为主,欧洲市场出口随着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以后也会不断增加。

从双塔、六六顺等龙头粉丝企业了解的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双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出口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他们企业出口占到产量的30%以上,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美国、菲律宾以及欧盟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主要的出口还是集中在日本、韩国等亚洲地区,欧盟地区的出口量这几年也在不断增长,增幅在15%-20%。

“一带一路”的贸易利好

2013年,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建立与欧洲相通的陆地与海洋之路。去年8月份,山东省商务厅联合中国驻东盟使团、烟台市政府,在烟台市举办了山东省“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投资合作说明会,这给烟台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当然,这对于已经获得与欧盟互认的地理标志产品的龙口粉丝也更具意义。

目前,龙口粉丝出口欧盟的主要运输方式仍然为海运,通过龙口港出港,绕马六甲海峡,最终进入到欧盟市场。海运的最大优势就是运费便宜,但是其速度相对来说要慢得多。未来,一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直通欧洲的货运快车将畅通无阻,不仅能够节省大量时间成本,对沿线中亚国家的出口也能够实现市场覆盖。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一览表 篇4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单 目前,申请地理标志的大都是农产品,以中药材、水果、茶叶和蔬菜居多,此外还有调味品、干果、工艺品、花卉、酒、粮食、禽畜、水产品、饮料、油料等。

北京市(1项)

平谷大桃(2006年4月16日)

天津市(1项)

独流老醋(2002年12月9日)

河北省(11项)

黄骅冬枣(2002年6月12日)

昌黎葡萄酒(2002年8月6日)

沙城葡萄酒(2002年12月9日)

沧州金丝小枣(2004年8月4日)

卢龙粉丝(2004年8月25日)

泊头鸭梨(2004年9月27日)

蠡县麻山药(2005年2月21日)

山庄老酒(2005年4月6日)

涉县核桃(2005年8月25日)

涉县花椒(2005年8月25日)

赞皇大枣(2005年11月29日)

山西省(3项)

沁州黄小米(2003年8月7日)

平遥牛肉(2003年12月24日)

山西老陈醋(2004年8月9日)

辽宁省(6项)

盘锦大米(2002年9月10日)

锦州道光廿五贡酒(2003年5月19日)鞍山南果梨(2005年2月4日)

大连海参(2005年12月1日)

大连鲍鱼(2005年12月1日)

岫岩玉(2005年12月31日)

吉林省(7项)

延边苹果梨(2002年12月9日)

吉林长白山人参(2002年12月25日)

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2003年4月14日)

露水河红松母林籽仁(2003年5月21日)

吉林长白山天然矿泉水(2004年7月1日)

吉林梅花鹿鹿茸、鹿鞭、鹿血、鹿尾、鹿胎膏、鹿筋、鹿脱盘(2005年12月28日)

通化山葡萄酒(2005年12月28日)

黑龙江省(11项)

五常大米(2003年5月10日)

饶河东北黑蜂系列产品(蜂蜜、蜂胶、花粉、蜂王浆)(2003年5月19日)

方正大米(2005年4月6日)

铁力北五味子(2005年12月21日)

铁力平贝母(2005年12月28日)

铁力“中国林蛙”油(2005年12月28日)

宝清红小豆(2005年12月28日)

抚远“黑龙江大马哈鱼”鱼子(2005年12月28日)

抚远“黑龙江鲟鳇鱼”鱼子(2005年12月28日)

五营黑木耳(2006年4月26日)

五营红松籽(2006年4月26日)

上海市(1项)

南汇水蜜桃(2005年2月4日)

江苏省(9项)

镇江香醋(2001年12月20日)

高邮鸭蛋(即高邮咸鸭蛋)(2002年6月24日)

洞庭(山)碧螺春茶(2002年12月9日)

宝应荷藕(宝应莲藕)(2004年7月16日)

泰兴白果(2004年8月31日)

扬州漆器(2004年9月9日)

雨花茶(2004年12月13日)

云锦(2004年12月23日)

阳澄湖大闸蟹(2005年5月9日)

浙江省(16项)

绍兴酒(2000年1月31日)

龙井茶(2001年10月26日)杭白菊(2002年6月12日)

庆元香菇(2002年6月12日)

金华火腿(2002年8月28日)

龙泉青瓷(2003年2月14日)

常山胡柚(2003年2月14日)

新昌花生(小京生)(2003年5月21日)

安吉白茶(2004年4月6日)

塘栖枇杷(2004年5月18日)

余姚杨梅(2004年6月4日)

黄岩蜜桔(2004年8月31日)

萧山萝卜干(2004年10月25日)

慈溪杨梅(2004年12月13日)

乌牛早茶(2004年12月13日)

天台乌药(2005年5月9日)

安徽省(12项)

宣纸(2002年8月6日)

滁菊(2002年11月8日)

口子窖酒(2002年11月8日)

黄山毛峰茶(2002年11月8日)

砀山酥梨(2003年4月11日)

古井贡酒(2003年4月29日)

太平猴魁茶(2003年5月19日)

黄山贡菊(徽州贡菊)(2004年10月13日)

宁国山核桃(2005年2月4日)

符离集烧鸡(2005年8月25日)

霍山黄芽(2006年4月16日)

凤丹(2006年4月16日)

福建省(5项)

武夷岩茶(2002年3月8日)

古田银耳(2004年6月16日)

安溪铁观音(2004年7月8日)

建瓯锥栗(2004年8月9日)

永春芦柑(2005年11月29日)

江西省(10项)

南丰蜜桔(2003年2月12日)

狗牯脑茶(2004年1月29日)

赣南脐橙(2004年9月27日)

泰和乌鸡(2004年10月10日)

广昌白莲(2004年10月13日)

庐山云雾茶(2004年12月13日)

广丰白耳黄鸡(2005年4月6日)万年贡米(2005年4月6日)

景德镇瓷器(2005年4月15日)

商州枳壳(2006年4月19日)

山东省(10项)

沾化冬枣(2002年8月6日)

烟台苹果(2002年8月28日)

烟台葡萄酒(2002年8月28日)

龙口粉丝(2002年9月10日)

平阴玫瑰(2003年8月7日)

乐陵金丝小枣(2004年12月13日)

无棣金丝小枣(2006年2月22日)

日照绿茶(2006年3月23日)

冠县鸭梨(2006年5月24日)

茌平圆铃大枣(2006年5月24日)

河南省(22项)

道口烧鸡(2002年12月9日)

西峡山茱萸(2003年3月6日)

钧瓷(2003年7月29日)

怀山药、怀菊花、怀地黄、怀牛膝(2003年8月7日)

平舆白芝麻(2003年8月7日)

方城丹参(裕丹参)(2003年9月29日)

南召辛夷(2003年10月9日)

原阳大米(2003年12月24日)

汝瓷(2004年7月16日)

卢氏连翘(2004年12月13日)

嵩县柴胡(2004年12月13日)

灵宝大枣(2005年2月21日)

偃师银条(2005年4月15日)

确山板栗(2005年8月25日)

宁陵金顶谢花酥梨(2005年12月31日)

唐栀子(2005年12月31日)

唐半夏(2005年12月31日)

卢氏黑木耳(2005年12月31日)

灵宝杜仲(2006年1月24日)

济源冬凌草(2006年4月16日)

卢氏鸡(2006年4月26日)

桐桔梗(2006年4月26日)

湖北省(8个)

京山桥米(2004年12月23日)

利川黄连(2004年12月23日)

利川莼菜(2004年12月23日)恩施紫油厚朴(2005年8月25日)

洪山菜薹(2005年12月31日)

板桥党参(2006年4月27日)

秭归脐橙(2006年6月20日)

枝江酒(2006年6月20日)

湖南省(8项)

浏阳花炮(2003年3月6日)

隆回龙牙百合(2005年2月4日)

隆回金银花(2005年2月17日)

溪洲莓茶(2005年8月25日)

邵东黄花菜(2005年12月28日)

邵东玉竹(2005年12月28日)

桃源野茶王(2005年12月31日)

湘阴藠头(2006年1月24日)

广东省(17项)

河源米粉(2003年12月24日)

郁南无核黄皮(2004年6月3日)

廉江红橙(2004年9月20日)

马坝油粘米(2004年9月20日)

增城丝苗米(2004年9月20日)

端砚(2004年10月29日)

流沙南珠(2005年8月25日)

愚公楼菠萝(2005年8月25日)

覃斗芒果(2005年8月25日)

埔田竹笋(2005年12月21日)

普宁蕉柑(2005年12月21日)

陆河青梅(2005年12月21日)

程村蚝(2005年12月21日)

春砂仁(2005年12月28日)

东陂腊味(2006年1月24日)

合水粉葛(2006年4月16日)

英石(2006年4月27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7项)

容县沙田柚(2004年7月20日)

合浦南珠(2004年10月29日)

永福罗汉果(2004年12月13日)

凌云白毫茶(2005年8月25日)

巴马香猪(2005年8月25日)

荔浦芋(2005年12月28日)

大新苦丁茶(2006年1月24日)

海南省(2项)

白沙绿茶(2004年10月29日)

澄迈苦丁茶(2006年6月20日)

重庆市(4项)

秀油(2003年12月24日)

石柱黄连(2004年10月10日)

涪陵榨菜(2004年12月13日)

江津花椒(2005年10月17日)

四川省(19项)

蒙山茶(2001年12月6日)

水井坊酒(2001年12月6日)

古蔺肝苏(2003年9月9日)

安岳柠檬(2004年1月8日)

苍溪猕猴桃(2004年3月17日)

龙泉驿水蜜桃(2004年9月27日)

通江银耳(2004年10月13日)

青川黑木耳(2004年12月13日)

汉源花椒(2005年2月4日)

南江金银花(2005年5月9日)

长赤翡翠米(2005年5月9日)

剑南春酒(2005年5月9日)

双流冬草莓(2005年12月28日)

郫县豆瓣(2005年12月31日)

泸州酒(2006年1月24日)

南江山核桃(2006年3月23日)

江油附子(2006年3月23日)

得荣树椒(2006年4月26日)

涪城麦冬(2006年5月24日)

贵州省(5项)

茅台酒(2001年3月29日)

余庆苦丁茶(2005年8月25日)

梵净山翠峰茶(2005年12月9日)

凤冈富锌富硒茶(2006年1月24日)

赤水金钗石斛(2006年3月23日)

云南省(3项)

宣威火腿(2001年3月21日)

文山三七(2002年11月8日)

昭通天麻(2004年10月13日)

陕西省(13项)西凤酒(2003年9月24日)

陕西苹果(2003年9月29日)

蓝田玉(2004年2月3日)

韩城大红袍花椒(2004年8月31日)

紫阳富硒茶(2004年10月29日)

平利绞股蓝(2004年12月13日)

凤县大红袍花椒(凤椒)(2004年12月13日)

太白酒(2005年4月15日)

商洛丹参(2005年8月25日)

延安酸枣(2005年12月31日)

洋县黑米(2006年3月23日)

临潼石榴(2006年4月27日)

延川红枣(2006年5月31日)

甘肃省(4项)

兰州百合(2004年9月27日)

礼县大黄(2004年12月13日)

临洮大丽花(2004年12月23日)

武都橄榄油(2005年12月9日)

青海省(1项)

互助青稞酒(2003年8月7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3项)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2003年4月11日)

宁夏枸杞(2004年5月18日)

灵武长枣(2006年5月24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项)

吐鲁番葡萄、吐鲁番葡萄干(2003年6月25日)

库尔勒香梨(2004年12月13日)

地理标志产品柚 篇5

关于开展*年度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项监督检查的自查报告

为了维护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特色质量和声誉,加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应用,根据*相关文件安排,我局开展了*年度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共有*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分别是*。*现主要由*公司生产;*主要由*公司生产。

二、严格检查

根据文件要求,我局对上述*家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企业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检查,重点检查了产品产地范围、产品名称、生产过程、标识以及产品标志的印刷、发放、使用情况以及生产标准执行的情况。

从检查结果来看,*家企业均能较好地按标准组织生产,产品质量均得到较好保障。

三、下一步工作

今后,我局将继续充分发挥质量监管职能,深入开展扶优治劣工作,维护好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同时,对后续监管工作进行全面规划,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指导力度,帮助企业运用地理标志保护拓宽市场渠道,增强产品竞争力,使我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走向监管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的道路。

*局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政策分析 篇6

摘要:利用农业政策学中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对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政策进行分析,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述自己的观点。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从该政策的历史沿革、政策要素分析、政策系统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从制度角度重点论述该政策在制定执行中的问题、矛盾。关键词: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政策分析 制度

1前言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政策从纵向划分来说属于农业生产政策和贸易政策。因为农产地理标志保护的内容是在特定地域生产出的农作物,而政策发挥作用的领域则是在销售流通领域,从后文的叙述中不难看出。从横向划分来看,此项政策是农业法规、行政指导政策。在叙述此项农业政策之前,有必要阐述清楚相关的概念。

1.1 相关概念:

1.1.1 地理标志(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由于不同主体的价值判断、思想理念,侧重点不同,对于这一概念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与贸易(包括假冒商品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PRIS协议)第22条第1款规定:所谓地理标志(Geographical Indications),是指能识别某一种商品来源于某一成员方领土内,或该领土内的一个区域或地方的那些标志。设若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基本上能归因于该地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可见,对于地理标志的认定,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是一种指示性标志,标志着特定的地域、地区或者地点。(2)地理标志必须与商品特定的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相关联。(3)地理标志依附于特定地理区域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1.1.2 产地标记

也有人译做货源标志,是 1883 年的巴黎公约和 1891 年的马德里协定最早使用的术语,虽然没有下定义但是从这两部国际条约,国内学者依据协约推导出产地标记的大概含义。“产地标记指标示某商品来自于某一特定地理区域的文字、象征或图形,但是其本身并不强调带有地理标志的商品的特定质量或特点”其主要目的只是在于向消费者说明该商品的制造地,起到的是一种地理指示作用。1.1.3 产地名称

早在 1891 年的马德里协定中就已经有了原产地名称最初而模糊的概念,但是明确的定义出现在里斯本协定中:“一个国家、地区或地方的地理名称,用于指示一项产品来源于该地,其质量或特征完全或主要取决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因素。”另外知识产权组织的描述如下,“原产地名称是地理标志的一种特殊类别,用于那些单纯或基本上是因产品生产的地理环境而具有特殊品质的产品上。” 1.1.4 集体商标(Collective Trademarks)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标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现行《商标法》中规定,地理标志可以作为集体商标注册。显然集体商标与地理标志都涉及商品的质量和信誉,都孕育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是无形资产。

从这些概念中,可以看出:产地标记的外延最广,其只是指示说明产品的来源而已,包括了原产地名称和地理标志;其次是地理标志,地理标志是一种降低了要求的原产地名称,即原产地名称包含于地理标志。而我国商标法的规定显然将原产地名称和地理标志合二为一了。2 政策历史沿革

2.1历程回顾

“货源地标记” 首次出现在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及1891年《制止商品产地虚假或欺骗性标识马德里协定》中。“原产地名称”首先出现在《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中。20世纪90年代,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首次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纳入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从而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政策要从我国加入以上公约开始。

从1985年我国正式成为《巴黎公约》成员国开始,我国逐步开展此项政策。1986年国家工商总局颁布了《关于在酒类商标标志上使用原产地名称的通知》;1993年人大常委会修订《商标法》并颁布《产品质量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初步对地理标志的使用进行了规范和限制,对伪造产品行为进行禁止并对处罚作出了规定。

1993年修订的《商标法实施细则》;1993年《农业法》将农产品地理标志概念法定化;1994年工商局发布了《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并对两者进行了界定;1996年11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对“库尔勒香梨”核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999年针对商标法保护地理标志实践中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借鉴法国的模式并颁布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和《原产地域产品的通用要求》,初步形成了我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的法律体系;1999年12月7日,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布《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2001年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和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布的《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主要是针对原产国的规定,但是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关于原产地域产品的规定;

2001年12月l日新修订的《商标法》进一步对地理标志作了规定;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划,它整合了原来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和《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为地理标志产品的规范化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2001年12月由于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之一,TRIPS协定关于地理标志保护的各项规定自动在我国生效;另外合并后的国家质量监督检测检疫总局于2005年颁布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统一了术语并明确了地理标志产品范围。我国对地理标志保护的基本法律体系形成了;2004年12月07日,农业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实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商标注册工作的通知》;2005年质监局颁布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将原产地域产品改称为地理标志产品,取代了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经2007年12月6日农业部第1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07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11号发布,从2008年2月1日起施行;2008年8月8日,农业部组织制定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2阶段划分

国内有学者将以上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1、初始阶段,从 1985 年我国正式成为《巴黎公约》成员国开始到 90 年代初。这一阶段的保护措施较弱,其出发点主要在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产品质量,而不是从地理标志自身角度把其作为一项知识产权,也不是从生产者的角度把地理标志当成一项财产权看待。

2、发展形成阶段,从 1993 年修订的《商标法实施细则》开始到2001年10月份。通过这一阶段我国由工商局和质检局共同管理、保护地理标志的模式基本形成。

3、进一步发展阶段,从2001 年 10 月我国对《商标法》进行修订开始至今。在这一阶段地理标志保护的各部门法规更为完善但部门之间的不协调和市场实践的问题也更为明显。

从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政策历史沿革来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我国政府对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日益看重;

(2)对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具有法律和部门规章两种形式;(3)农产品地理标志历史上经历了单部门主管到多部门共管的过程。3农业政策学说体系下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政策分析

3.1政策问题

所谓政策问题是指政策制定者所理解的社会现实状态与政治理想状态之间的矛盾。在这里,根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列在“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努力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条目下,可见政策制定者意图的理想状态是:农村市场体系健全,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的发展;能够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并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足够;现代农业装备水平的提高,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能够应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冲击。政策制定者希望借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实现以上理想状态。

而当前现实状态是: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不完善,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农业支持保护力度不足,应对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措施缺乏有效性。这也就是农业结构问题的体现,农业结构问题是先进国型的农业问题,我国是否处于先进国家尚有争议,但是农业结构的问题在我国确实是存在的,当然,这不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原因,而是我国农产品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市场还有多方面的结构问题需要改善。

因此,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政策的初衷是多方面的,包括农产品物流体系完善、农产品标准化级食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应对复杂多变的农产国际贸易等。只要观察从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中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放在那些条目之下,就不难发现,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政策的制定实施对多方面有利,但是也存在对其作用性质认定不明的问题。

3.2政策背景

首先,中国拥有数量品类众多的名优特农产品。由于我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国土面积广阔,各地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异,造成风俗习惯与农业生产的差异,从而各地都有各自特色的农产品,而且这些农产品的品质特征与产地的自然或人文因素具有密切联系,是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要求的。这给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政策提供了保护客体。

其次是相关法学、经济学理论要求。西方经济学界中,Peter Drahos的工具主义理论、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布坎南俱乐部理论等均构成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理论基础;从公共物品角度分析,可以制止搭便车行为的发生。

再次是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于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加,特别是地区名优特产品的需求增加,供应该种农产品的供应商自觉地要采取认证方式防止冒牌。

还有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食品加工业不断发展,但是食品质量监管却跟不上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导致频频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政策,使产品生产自觉履行保质承诺,否则将影响其自身声誉,这种将产品名誉产权化的做法有利于食品质量安全。

再者就是我们己步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在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使我国农产品面临巨大挑战。在国内外市场上,我国农产品面临着来自价格、绿色壁垒、技术壁鱼等多方面的激烈的竞争。而且多哈回合谈判中止的原因就在于对产权问题的分歧,最大的产权就是农产品知识产权,可见对农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是各国的共识,我国不应忽视。

最后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中具有明显品牌优势在包括专利、地理标识、植物新品种等农业知识产权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处于垄断地位,使得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很大的技术竞争优势。

以上六点可以构成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政策的政策背景。

3.3政策目标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商标注册工作的通知》,可将政策目标定位为: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注册为基本手段,积极挖掘开发和利用特色、优质农产品地理资源,加强产地环境检测和生产技术规程及产品标准的制定,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商标注册的力度,推进农业品牌化战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3.4政策方案

农业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实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商标注册工作的通知》;2005年质监局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内容可以看做是不同政府部门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政策的不同政策实施方案。

根据以上法规的内容,可以总结如下特点:(1)尤其看重被保护农产品的品质认证;(2)各规章都强调其颁布部门的作用;(3)规定内容十分全面;

(4)缺乏对保护失效的维护条款。我认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政策的政策方案还需要更强调保护失效问题的解决以及假如与其他部门关系的相关规定,而这仅仅靠单一部门是难以完成的,因此需要一个跨部门的、无偏的委员会统一进行政策方案的制定,并形成统一的法规性明文规定,以更好指导具体的保护工作。

4、政策系统分析

4.1政策系统主体分析

4.1.1政策规划和政策制定主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担当政策制定的根本主体,国务院之下的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农业部为直接制定主体。同时,牵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法律,制定主体也应包括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4.1.2政策实施和执行主体

根据不同法律规章,存在多实施执行主体: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农业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农业(农林、农牧、农林渔业)、农垦、畜牧兽医、渔业、乡镇企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等);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国家商标局及其下属部门;国家质检总局及其下属部门。

4.1.3政策监督主体

负责保护、监督和使用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包括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人;根据《地理标志保护规定》包括质检机构;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包括各级农业主管机构。同时还有其他的监督主体:如舆论、民众、高校研究机构等。也就是说,政策的监督主体像政策的执行实施主体一样,也是多样的。

4.2政策客体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就是为了保护特色农产品资源,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它的干预客体就是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出售的整个产业链条。从而我们看出这既是作为发展政策的农业政策又是作为安定政策的农业政策。作为发展的农业政策可以鼓励新技术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并且可以带来金融支援;作为安定政策的农业政策,体现在基于市场分割的价格调整,特色农产品在销售中处于卖方市场,通过卖方的市场定价,可以有效熨平同类农产品的价格波动。

4.2.1目标群体

其中一个目标群体是农产品地理标志所在区域的生产者群体。政策针对的目标群体之一是农产品地理标志所有者。标志所有者通过生产销售带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可以是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相区别,一方面提高产品价值,使生产者获得更多利润,一方面确保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的品质是符合其承诺的,可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另一客体是农产品消费者。农产品消费者想要消费的是有质量安全保证的,确实拥有所保证的由产品所在地自然或人文因素影响的品质的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加盖地理标志图标,可以让受保护农产品与其他同类农产品显著区别,让消费者方便购买,并能够保证消费者的相关权益。

4.2.2影响群体

主要是接近被保护农产品生产区域的其他同类农产品生产者。同一范围内某区域的同类农产品生产者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加入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目标群体范围,那么可能导致如下现象:(1)若这些同类农产品生产者生产的农产品与受保护农产品具有同样的品 质,那么可以说这些同类农产品生产者丧失了原本应拥有的利润,形成机会成本。

(2)由于很多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名称由所在行政区的地名命名,而根据商 标法的规定很难对地名命名的商标进行保护,因而在很多地区出现非受保护农产品生产者打着地理标志名称销售农产品,一旦被问及时,其会说这只是表明产地而已,不是侵权。可以说这是一种搭便车行为。具体的案例有红岛蛤蜊和西湖龙井等案例。

从而这里就有政策瞄偏的问题,一是政策目标群体覆盖不全,二是未能排除搭便车者

4.2.3公共问题

农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本文讨论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政策是属于农业领域的知识产权研究范畴的,公共问题自然就是农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问题。4.3政策环境

4.3.1地理自然环境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区划多样,具有悠远的农耕文明以及深厚的饮食文化,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将使我国农业发挥显著的比较优势。

我国幅员辽阔,生物资源丰富。经过多年驯化,农业开发利用的栽培植物、畜禽、鱼类、食用菌、昆虫等已达到1万多种,培育出了众多适宜不同地区、具有不同品质特性的栽培和养殖品种。同时,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不同区域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小气候差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农产品特有的品质特征。

4.3.2经济环境

近年来,各地立足于地区资源比较优势,抓住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从市场需求出发,积极探索农民增收新路子,大力发展地域特色农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具有地域历史文化、品质特色的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已成为区域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2005年,食用菌生产量421.3万吨,占世界产量70%以上;茶叶出口28.7万吨,创汇4.84亿美元;中药材种植面积121.33万公顷,出口19.8万吨,创汇2.8亿美元;特色水产品产量3393.3万吨,出口创汇75.3亿美元。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4.3.3政治环境

这里仅分析农业部参与进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体系的政治环境。①法律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2)第23条指出:符合规定产地及生产规范要求的农产品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第49条规定:国家保护植物新品种、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赋予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在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监管和标识管理上的执法主体地位。第32条规定: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优质农产品标准的,生产者可以申请使用相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志。第51、52条规定:违反本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冒用农产品质量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本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处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2006)和《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2006)出台后,进一步健全法律体系,所以,农业部参与的法律依据十分充足。②政策优势:

一号文件中的相关规定直指农业领域,理应由农业主管部门进行管理 ③体系优势: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已建立了技术管理体系。出质量安全中心本部外,下设3个专业技术分中心,在全国设58个工作机构,132个委托的产品检测机构,191个备案的产地环境检测机构,290多位评审专家,3000多人的检查员队伍,完全可以承担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

可见,农业部参与进入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是有充分理由和条件的。

4.3.4国际环境

《巴黎公约》《马德里协定》《里斯本协定》《TRIPS协议》等国际条例的存在。

各国逐渐倾向以技术性非关税壁垒作为限制进口的手段(食品反恐壁垒、检验检疫壁垒、身份认证壁垒、知识产权壁垒、食品标签壁垒等)。

各国通过多种立法模式进行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如法国、阿尔及利亚、印度、新加坡等的专门法保护模式,美国、英国、瑞士等的商标法保护模式,德国的商业标识法保护模式,日本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5 政策制定问题

5.1缺乏统一协调的制定主体,国务院下属部门各自为政制定自己的政策 国家质检总局制定自己的部门规章以实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国家工商总局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行自己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农业部于2004年通过与工商总局联合发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与商标注册工作的通知》参与该政策,之后2008年组织制定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成为参与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第三个政府部门。

5.2政策制定不符合法理、法律要求和规定

(1)从性质来讲,质监系统地理标志产品注册行为属于行政许可,而《行政许可法》并没有授予部门规章行政许可证,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的合法性值得怀疑。根据《行政法》相关规定,国务院政府部门规章的实施是要经过全国人民大会或其常委会审批通过的,而审批环节包括对是否与之前既存法规相冲突,而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得到通过显然人大不认为与之前的法规(《商标法》)相冲突,不禁要问是否是人大审批存在问题?若人大无错,则可以理解成是要多部门共同管理以更好落实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政策,而这会造成一旦发生冲突的判决难问题,虽然金华火腿案的判决是可以接受的。

(2)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提出的合法行政的基本要求,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应该由法律规定并依法授予。国务院各部门没有法律和行政法规作依据,不宜自己制定部门规章来自我授权,为本部门或者本系统设定和扩大权力。

5.3政策制定过程为广泛征求参考学术界意见

在质检总局发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前,学术界曾指出可能存在与商标权相冲突的问题,但是质检总局仍然发布此项规定。6 政策执行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工作起步较晚,而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又十分迅速,在实践就出现了许多制度和实践不相适应的现象,另外双重保护模式的存在也给地理标志保护带来了许多困扰。

6.1政策执行问题

6.1.1商标与地理标志权的冲突

金华火腿案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问题。1981 年“金华火腿”被金华市的一家食品公司申请注册为商标,并在全国火腿评比活动中获得了金奖;由于当时国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出于利益上的考虑公司所在地不在金华市的浙江省食品公司以上级单位的身份、以统一管理为由把该食品公司的金华火腿商标无偿转移到了自己的名下。但是随着地理标志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2002 年 8 月“金华火腿”被国家质检总局宣布为受保护的地理标志,这样只要金华市的火腿生产商满足质检总局的各项要求就可以在他们的火腿上使用该标志。由此,金华地区的火腿制造商和浙江省食品公司的矛盾冲突便展开了:2002年 9 月后者以商标侵权为由将金华市的部分使用该“金华火腿”标志的火腿制造商告上了浙江省高院。一方面,从商标权上来讲浙江省食品公司是商标持有人,有权阻止任何他人未经许可在火腿上使用“金华”字样,任何违反以上规定的行为都将被视为侵权行为、为商标法所不允许;另一方面“金华火腿”注册为地理标志后,任何符合条件的金华市生产者都能使用该标志,这一权利受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的保护;同时由于“金华火腿”名誉及品质的获得离不开金华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近百年来该地区生产者的共同努力,该地区的生产者理应拥有“金华火腿”标志的使用权。

以上这种状况并非个案,根据《中国地理标志》课题组和中郡联合地理标志研究中心于 2005年发布的首次全国地理标志调查数据显示,在其调查的 323 项获得注册的地理标志中有 52 项既申请了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又注册了工商总局商标体系的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在这里就潜藏着两者的权利冲突问题。

6.1.2保护范围划分及通用名称化问题

西湖龙井案可以很好说明这一问题。中国四大名茶之一的“龙井”原产于浙江省西湖乡一带,其生产条件离不开那里的气候和山水条件;上个世纪 80 年代为满足市场的需求和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浙江省杭州市做出扩大“龙井”茶种植面积的决定,把种植面积扩大了十几个村子;后来浙江省又决定在全省大部分县市生产“龙井”茶。这样大面积推广的结果是“龙井”几乎成了绿茶的代名词,市场上假冒“龙井”到处可见。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方面要求保护“龙井”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为解决“龙井”名份之争,浙江省政府部门于 2003 年 12 月颁布相关文件规定西湖乡和全省约 55 个县市都能在其茶叶上冠以“龙井”字样。

该事件在行政的强制干预下暂时得到了解决,但是因大面积推广产生的市场茶叶品质不一甚至品质下降的问题依然存在,不同的茶叶何以能够冠以相同的名称?如何科学地划分保护区域?如何加强地理标志的保护、防止名优产品演变为通用名称?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6.1.3市场行为中的地理标志搭便车与假冒问题

这在之前政策客体中影响主体已经做过解释,在此不作赘述。

6.1.4地理标志产品标签的无效使用

由于企业经营者缺乏地理标志保护意识,一些产品虽然取得了地理标志保护,但却并没有使用地理标志产品标签。一些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主要内销,因此没有必要使用地理标志标签;而一些产品主要外销的企业则认为自己的产品已经在国际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因此再花钱申请地理标志是多此一举;还有一些企业认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标签要付费,增加成本,因此拒绝使用。这些做法都影响了地理标志产品标签的使用。

6.1.5地理标志垄断使用

地理标志是一项地区性和集体性财产权利,产地内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都有权使用。然而我国自实行商标注册制度以来,由于缺乏对地理标志价值的认识和必要的保护,许多地理标志被产地内的某一企业,甚至被产地外的企业以商品商标注册,垄断使用。我国许多著名的地理标志甚至被外商抢注成商标,不仅给国内的生产厂商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地损害了我国地理标志的合法权益。以“绍兴黄酒”为例,目前海外市场的三分之二份额已被日本、台湾生产的非“正宗”绍兴酒占领。

6.1.6管理主体权责关系混乱

从法理上讲,国家工商局依据的《商标法》高于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但是在实践中由于两个部门都是国务院下属的平行机构,并不存在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因此这两个部门在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的同时也给地理标志保护带来了许多不便甚至冲突。

一般地讲多头管理总是会产生资源和效率的下降,这种情况在实施管理者是两个互相独立的平行机构且各自存在相互的部门利益的时候尤其严重,而目前我国两部门对地理标志的管理正是这么一种情况。6.2政策执行问题的原因分析

6.2.1多机构立法造成制度冲突。

一方面,普通商标权利的专属性和地理标志集体财产权利性质的冲突。我国地理标志保护起步较晚,而我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许多符合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前期是以普通注册商标的形式进行保护的。其后由于地理标志专门保护立法的出现,已被注册为普通商标的部分地理标志又被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因此在同类商品上当商标权人和地理标志使用权人不一致时就会出现权利的冲突。这种把地理标志注册为普通商标的做法剥夺了该地区其他符合条件的生产者使用该地理标志的权利,这不仅对作为该地理标志共同创造者的其他生产者是不公平的,而且该商品也很难具有地理标志所带来的那种竞争力和号召力,不利于地理标志的发展,更不利于区域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另一方面,即使把地理标志产品注册为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倘若其使用的主体范围和区域范围和地理标志产品专门立法规定的范围不一致,亦很可能产生权利保护的冲突。当然在同种商品上倘若既申请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又申请地理标志保护,就会造成权利的重叠,这在经济学上是很不合理的,不仅增加了生产者的经济成本,也提高了社会管理成本。

6.2.2监督管理混乱

中国目前存在两套地理标识保护制度,一是通过《商标法》上的“集体商标”和/或“证明商标”予以保护,登记部门是国家工商总局;二是有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登记的“特别保护制度”。由于两个部门之间的争权夺利,导致企业往往要重复登记,既浪费国家行政资源,又加重了企业负担。

6.2.3保护意识淡薄

许多地理标志未得到有效的保护。我国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具有许多独具地区特色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而现实情况却是许多符合地理标志保护条件的产品未申请地理标志保护,如山西、青海、西藏等地区已受保护的地理标志资源与该地区的地理标志资源相比,所占比重明显过低。另一方面,我国的地理标志目前主要局限在国内层面上,造成我国许多地理标志产品在国际上被冒用、滥用。

7、总结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政策是我国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其存在历史区区30余年却对我国农产品加工销售流通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文从政策学角度分析这一政策,我们可以发现下阶段这一政策在我国还不是特别成熟,还需要在制度设计上让各部门更加协调以更好地让该政策落实到实际中。

参考文献:

[1]金发忠.农产品地理标志概述[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2]曹新明.知识产权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张龙.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4]张梦飞.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政策取向与制度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5]陈慧敏.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政策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9.[6]南振兴,王艳翠.论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完善[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57-62.[7]周曙东,张西涛.论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和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07,03:62-65.[8]左停,徐秀丽,唐丽霞.农村公共政策与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9]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071号

地理标志产品北乡马蹄生产标准 篇7

关键词:北乡马蹄,地理标志产品,生产标准

1 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北乡马蹄 (荸荠) 生产的栽培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质量要求、分级指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采收、贮藏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乐昌市北乡镇、乐城街道、廊田镇行政辖区内北乡马蹄的生产、质量评定和商贸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引用的标准为《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285) 》《食品中总铅的测定 (GB/T 5009.12) 》《食品中总镉的测定 (GB/T 5009.15)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20) 》《黄瓜中百菌清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05)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GB/T 5009.145) 》《蔬菜、水果中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的测定 (GB/T 5009.18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8321) 》《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取样方法 (GB/T 8855/ISO 874:1980, IDT) 》。

3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北乡马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一是顶芽 (crown) 。叶子退化后叶状茎的下部仅有3枚闭合状的叶鞘, 呈斜口状。二是成熟 (mature) 。指球茎表皮由白、黄色转变为红褐色或深褐色, 肉质茎内的淀粉转化为糖, 食之味甜。三是红心 (red heart) 。指因采收过早或贮藏不当, 北乡马蹄中心部位有明显的红心。四是花筋 (flower reinforcement) 。指北乡马蹄球茎肉质明显可见的深色花纹。五是皱缩 (shrinks) 。指北乡马蹄球茎表皮有明显脱水、萎缩现象。六是杂质 (impurities) 。指粘附在北乡马蹄球茎表面上或已脱落的泥土及其他物质。

4 栽培管理措施

4.1 选种

选择植株生长健壮、群体整齐、无倒伏、无病虫害的田块作留种田。留种北乡马蹄在完全成熟后收获, 选取外形扁圆端正、表皮光滑无破损、皮色红褐一致、球茎饱满、芽头粗壮、单果重15 g以上的球茎作种荠。催芽育苗前, 再进行2次选种。

4.2 种荠处理

育苗前应进行种荠消毒。选用适宜的杀菌剂浸种, 浸种10~12 h后, 取出用清水冲净, 沥干待用。

4.3 用种量

水田假植两段育苗, 一般用种荠量50~80 kg/hm2;采用一段育苗, 一般用种荠量750~900 kg/hm2。

4.4 育苗

两段育苗适宜时间为6月下旬。其方式主要有水田假植两段育苗或一段育苗。

4.5 育苗技术

4.5.1 苗床育苗。

苗床床面撒施石灰525 kg/hm2, 然后松土、平整、起畦做成苗床。按球茎间隔4~5 cm排播, 种芽向上, 上面盖一层细土, 厚度以刚盖过种荠为宜, 保持土壤湿润。排播后, 用小拱棚覆遮阳网遮荫, 防止秧苗被暴雨冲刷或被晒枯, 在种荠生长10~15 d后, 叶状茎10 cm左右, 即可拆除遮阳网, 进行炼苗。

4.5.2 水田育苗。

选择肥沃和排水方便的田块, 整平后把球茎按间隔4~5 cm插排播种, 种芽向上, 插植深度以泥面刚好没过种荠为宜。用小拱棚覆盖遮阳网遮荫, 在种荠生长10~15 d后, 叶状茎10 cm左右, 拆除遮阳网, 进行炼苗。

4.5.3 水田两段育苗。

当苗龄20~25 d, 苗高15~20 cm时, 可进行水田两段育苗。选用肥沃和排水方便的水田作苗田, 大田与苗田的面积比例为1∶0.05。苗田施腐熟农家肥7.5~15.0 t/hm2、石灰750 kg/hm2, 犁耙平整。插苗规格30 cm×40cm, 保持浅水 (3~4 cm) 分蘖。插苗7 d后开始追肥, 施尿素300 kg/hm2、钾肥225 kg/hm2。隔7~10 d追施1次。在移栽定植前7~10 d停止施肥, 封行后每隔7~10 d喷施1次防治杆枯病的农药, 移栽定植前3~5 d再喷1次防杆枯病农药, 做到带药移栽[1]。

4.6 定植

苗床一段育苗, 可以在苗高30~40 cm时, 直接移栽大田定植;水田假植两段育苗, 假植后40~50 d, 即可移栽大田定植。

4.6.1 大田准备。

选择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在前作收获后及时整地, 一犁两耙, 施足基肥。施腐熟农家肥15~30 t/hm2、钙镁磷肥450 kg/hm2、钾肥150 kg/hm2、尿素150 kg/hm2, 或者氮磷钾复混肥料525 kg/hm2作基肥。

4.6.2 起苗。

苗床一段育苗:小心将苗挖起, 剔除带病苗;水田假植两段育苗:割去苗上部管状叶, 留基部40~50 cm, 小心将苗挖起, 剔除带病苗和种荠主苗。

4.6.3 密度。

7月中旬前移栽:栽3.00万~3.75万株/hm2, 规格50 cm×50 cm;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移栽:栽3.75万~4.50万株/hm2, 规格50 cm×50 cm。

4.6.4 深度。

苗栽植深度为7~10 cm, 即将基部的根系和地下茎栽入土中7~10 cm。

4.7 水肥管理

4.7.1 返青期。

定植后田间应保持5~10 cm水层, 以利于荠苗返青;定植后6~7 d追施以速效肥为主的返青肥, 可施尿素112.5 kg/hm2或稀粪水7.5~9.0 t/hm2。

4.7.2 分蘖分株期。

一是水分管理。封行前灌浅水, 水层深3~4 cm;封行后灌深水, 水层深8~10 cm。二是肥料管理。 (1) 分蘖肥:定植后15~18 d, 结合耘田除草, 施硫酸钾复混肥料450~600 kg/hm2, 或过磷酸钙450~600 kg/hm2、钾肥150kg/hm2、尿素180 kg/hm2。 (2) 分株肥:定植后25~30 d, 结合除草, 施腐熟农家肥15 t/hm2或经堆沤发酵的麸肥300~450kg/hm2、硫酸钾复混肥料375~450 kg/hm2、过磷酸钙375~450 kg/hm2。40~45 d后, 根据苗情需要再施1次追肥, 可施硫酸钾复混肥料225~300 kg/hm2。

4.7.3 结荠 (结球) 期。

一是水分管理。结荠 (结球) 初期, 保持3~4 cm浅水层, 球茎膨大期要加深水层至8~10 cm, 至北乡马蹄球茎基本成熟, 可以停止灌水, 停止灌水前后, 要分别灌1~2次跑马水, 然后保持田间湿润至收获。二是肥料管理。在结荠 (结球) 初期, 施硫酸钾复混肥料225~300 kg/hm2、硫酸钾150~225 kg/hm2。在球茎膨大初期, 施追攻荠肥 (攻球肥) , 施硫酸钾复混肥料450~600 kg/hm2、硫酸钾150~225 kg/hm2。

5 病虫害防治

5.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药剂防治。

5.2 农业防治

一是选择无病种荠, 从无病虫田块选留种荠。可选用北乡马蹄组培苗。二是实行2~3年轮作。三是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不偏施氮肥, 增施磷钾肥。四是进行合理密植。

5.3 物理防治

用灯光诱杀害虫 (主要是白螟) 。

5.4 生物防治

一是积极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 防治病虫害。二是用生物药剂进行防治病虫害。

5.5 药剂防治

以生物药剂为主, 使用化学农药时严格按照GB 4285、GB/T 8321的规定执行。

5.6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5.6.1 杆枯病。

消除病原体, 即将发病茎杆收割集中烧毁, 挖净病荠, 消毒土壤。大田喷药防治应从定植后10~15 d开始。前期每10 d喷药1次, 特别应注意雨后及时喷药。发现病株的田块, 在发病初期每隔3~5 d喷药1次, 连喷3次, 以后每隔10 d喷药1次。可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1 5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药防治。收获前20 d停止喷药[2]。

5.6.2 白粉病。

发病初期, 可喷施50%硫水悬浮剂500倍液, 或40%灭病威水悬浮剂600倍液, 4~5 d喷药1次, 连续用药2~3次。

5.6.3 北乡马蹄生理性红尾。

北乡马蹄管状叶出现红尾不干苗或只干顶端一小节管状叶的症状时, 撒施含硼、镁、锌等的肥料30 kg/hm2, 并喷施叶面肥、硼肥1.5 kg/hm2、磷酸二氢钾2.25 kg/hm2, 对水900 kg/hm2喷茎叶, 隔5 d喷1次, 连喷2~3次。

5.6.4 白螟。

在低龄幼虫高峰期, 可选用3%米乐尔颗粒剂15.0~22.5 kg/hm2, 或3%杀虫双颗粒剂15.0~22.5 kg/hm2, 撒施田间进行防治。

6 质量要求

6.1 感官要求

北乡马蹄分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3个等级, 各等级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6.2 卫生要求

北乡马蹄各等级卫生应符合表2的规定。

7 试验方法

7.1 抽样

按GB/T8855规定执行。带泥散装运输的北乡马蹄, 应在交易前洗净泥沙, 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各项检测。

7.2 感官检测

一是用目测法检验北乡马蹄形状、成熟度、色泽、大小、腐烂霉变、洗涤、清洁、皱缩、发芽、病虫害、机械伤。二是用不锈钢水果刀将北乡马蹄切开, 检验北乡马蹄肉质色泽、红心、花筋。三是用台秤称取2 kg试样, 计算1 kg球茎个数, 其计算公式为:

(mg/kg)

式中:x1—1 kg球茎个数 (个/kg) ;n—试样球茎的个数 (个) ;m—试样球茎的质量 (kg) 。

四是杂质。逐个将粘附在试样球茎上的泥土等杂质剥下 (不应伤皮) , 然后再称经干净处理后试样的球茎质量, 按公式 (2) 计算杂质百分率。

式中:X2—杂质的数值 (%) ;m0—经干净处理后试样球茎的质量 (kg) ;m—试样球茎的质量 (kg) 。

7.3 卫生指标检测

一是镉。按GB/T 5009.15规定测定。二是铅。按GB/T5009.12规定测定。三是百菌清。按GB/T 5009.105规定测定。四是多菌灵。按GB/T 5009.188规定测定。五是毒死蜱。按GB/T 5009.145规定测定。六是敌百虫。按GB/T 5009.20规定测定。

8 检验规则

一是批次。同一产地、同时收获、同一等级的产品作为一个检验批次。二是判定规则。 (1) 同一批次样品中, 1 kg球茎个数、皱缩、红心、花筋、杂质有一项不合格, 即判定该批次产品为不合格。 (2) 对 (1) 判定为合格的批次产品, 再做如下判定:整批样品中, 品种、成熟、表皮、形状不符合感官要求的球茎, 以及有腐烂、霉变、病虫害、发芽、异味的球茎质量百分率不大于5%, 单个包装件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球茎质量百分率不大于10%, 否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3) 卫生指标有一项不合格或检出国家规定禁用的农药, 即判定该批次产品为不合格。三是质量差异。产地交货每件净重不得低于标重, 销售地交货每件净重不得低于标重的2%。

9 包装与标志

一是包装。 (1) 包装材料。必须无毒、清洁、干燥、牢固、透气、无异味, 无虫蚀、无腐朽、无霉变, 内部无尖物、外部无钉或尖刺;应根据需要和当地条件, 选择纸箱、板条箱、塑料箱、编织袋。 (2) 包装要求。每批报验的北乡马蹄, 应按等级分别包装, 包装材料、规格、单位质量须一致。二是标志。包装上应标明品名、等级、净重、产地、执行标准号、包装日期、生产者名称和地址。

1 0 采收、贮藏和运输

一是采收。适宜采收期为12月前后, 也可留存田间, 直到翌年春季采收。采收时尽量不破伤球茎, 分级堆放。二是贮藏。在阴凉通风的库 (室) 内地面上, 先铺一层湿沙, 将北乡马蹄轻轻摆上一层, 撒一层细土, 再摆一层, 再撒上一层细土, 摆至100 cm左右高。也可在库 (室) 内用砖砌贮仓, 底铺一层沙土, 然后将选好的北乡马蹄轻轻地摆入, 一般可贮1~2 t, 上面盖上覆土。贮藏适宜湿度为7~10℃, 相对湿度为80%~90%, 经常检查, 及时除病烂者。可贮3~10个月。三是运输。 (1) 运输工具要求清洁、卫生、无污染、有防雨防晒设备。 (2) 装运时, 做到轻装轻卸, 严防机械损伤, 注意通风透气[3,4]。

参考文献

[1]无公害食品哈密瓜生产技术规程NY/T5180-2002[J].中国西瓜甜瓜, 2004 (2) :38-39.

[2]颜丽君, 刘莹, 郑焕春.姬松茸栽培技术规程[J].中国林副特产, 2007 (4) :65-66.

[3]张敏强, 曹淑玲, 钟广建.粉葛生产技术规程[J].上海蔬菜, 2008 (4) :57-58.

地理标志产品柚 篇8

地理标志是用于商品上的具有特殊地理来源和与原产地相关的品质或声誉的标记。截至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已对300多个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了注册保护。这项工作得到了地方各级政府、企业界以及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近年来,国家质检总局与欧盟有关部门在工业产品检验、动植物产品的市场准入和检验检疫、标准化、认证认可、普惠制、原产地保护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和深入,较好地解决了中欧贸易中出现的问题,有力推动了中欧贸易乃至中欧关系的发展。同时,中欧在地理标志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这次研讨会的目的即是加强今后中欧地理标志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双边地理标志保护合作深入发展。会议期间,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政府官员、企业界代表及地理标志专家,就各国地理标志立法保护、地理标志与农村经济发展、地理标志与商标协调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情况,展开积极的研讨,互相交流经验,并共同探讨中欧地理标志保护的发展前景。

上一篇:安徽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三下一篇:心理健康辅导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