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

2024-10-05

地理标志(精选11篇)

地理标志 篇1

上世纪70年代初, 抚顺市从新疆引种天山马鹿, 相继在清原县种畜场、参茸场、大孤家林场、城郊林场, 新宾县嘉禾种畜场、朝阳林场、永陵林场等地开展天山马鹿饲养繁育。随后在本地区快速扩繁, 鹿存栏量不断增加, 鹿茸单产也在不断提高。1984年以来, 培育出了一大批知名的特级、超特级种公鹿, 全市有单产20公斤以上的高产种公鹿20多头。近几年, 清原马鹿鹿茸单产更是屡创新高, 2002年大孤家镇清泉种鹿场200号马鹿, 五锯单产22.85公斤;北三家乡饮马河种鹿场的001号种公鹿头锯单产8.5公斤, 2004年二锯达12.5公斤;林业局股份制鹿场的04号马鹿三锯单产14公斤;2009年新宾县吴万良鹿场一头种公鹿四锯单产30公斤, 创同锯次鹿茸单产的世界记录, 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产茸的冠军鹿, 全国马鹿茸单产之最高都在抚顺地区。为促进产业发展, 2001年抚顺市所属三县成立了鹿业协会, 2003年清原县城郊林场鹿场、新宾县朝阳林场鹿场和嘉禾种畜场鹿场被国家确定为辽宁鹿类种源繁育基地, 2005年成立了抚顺市鹿业协会和抚顺市茸鹿研究所, 养鹿业已成为抚顺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清原马鹿品种选育工作从1972年11月开始,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所与清原县参茸场、城郊林场、大孤家林场,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哈尔滨特产所及清原县科技开发中心等有关科研与生产单位共同协作, 历时30年完成。在此期间获得多项技术成果, 如“茸鹿杂交优势利用”1993年12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天山马鹿清原品系选育”1998年3月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天山马鹿清原品系鹿茸”1996年7月获’96国际鹿产品博览会金奖。这些成果推动了养鹿产业发展, 提高了养殖效益, 抚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马鹿之乡。清原马鹿是清原的特色品种, 具备了早期丰产、高产期长、鹿茸粗大、肥嫩、型好、遗传力强、产仔成活率高等特点。2002年12月15日, 经国家畜禽动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畜禽动物新品种, 正式命名为清原马鹿, 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系统选育出来的优良马鹿新品种, 在国内外马鹿饲养业属于首创, 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综合技术经济性状指标已为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抚顺的养鹿场已发展到600多家, 遍布全市各个乡镇。

清原马鹿茸与生产地域有着密切关系。抚顺地理位置优越, 降水量充足, 土壤肥沃, 野生植物种类繁多, 阔叶林比重较大, 尤以柞树面积最大。这些特殊的地理环境, 非常适宜茸鹿的繁衍和鹿茸的快速生长, 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产茸冠军鹿, 鹿茸群体平均单产8公斤, 种鹿产茸量20公斤以上, 特级种公鹿产茸量高达31公斤。营养学家强调人的膳食中钙与磷之比以1∶1为佳, 清原马鹿的鹿茸中钙与磷之比与营养学家所要求的基本吻合, 同时也说明鹿茸的钙化程度低、茸质嫩, 加上该鹿茸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其他品种马鹿的鹿茸, 构成了清原马鹿鹿茸高产优质, 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的重要原因。

2007年8月25日,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组织, 在辽宁省召开了“清原马鹿茸”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审查会, 认为“清原马鹿茸”产品具有地域特色和一定知名度, 值得保护;建议加强种源管理, 建立完善的良种登记制度, 建立溯源体系。同年11月21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了“清原马鹿茸”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养殖地区分布:主要分布于辽宁清原县, 并被引种到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和河北等10省 (自治区) 的35个市、县、旗、区56个单位, 现存栏1万余只。

外貌特征:体形较大, 体躯粗圆长。成年公鹿体高136~154厘米, 体长140~160厘米, 体重270~330公斤;体质结实, 紧凑, 四肢粗壮端正;胸宽深, 腹围大, 有肩峰, 臀斑较小, 头方正, 额宽平;角基距较宽, 茸主干粗圆上冲, 嘴头肥大。成年母鹿体高120~130厘米, 体长130~145厘米, 体重200~240公斤;后躯和乳房发达, 胸、腹围大。夏毛呈棕灰色, 头部、颈部和四肢呈深灰色。成年公鹿臀斑呈浅橘黄色;成年母鹿的臀斑呈浅黄白色, 臀斑周缘呈黑褐色。冬毛发达。成年公鹿颈下有较长的垂飘着的灰黑色髯毛。

繁殖性能:母鹿生产利用年龄一般为2~18岁, 最高个体至今已达18产。妊娠天数为246±4天 (公仔) 和245±3天 (母仔) ;初生重公仔16.0±1公斤、母仔13.5±1.5公斤。可繁殖母鹿的繁殖成活率为59.67%。

产茸性能:2~21岁的公鹿, 头茬锯茸鲜茸平均单产达8.02公斤, 成品茸单产3.19公斤, 茸优质率达93%。生产利用年限为15年。公鹿高产稳产佳龄为73±8天, 日增重77±21克, 最高189克, 锯四杈茸的生长天数为90±12天, 日增重100±14克, 最高245克。

遗传稳定:种用价值很高。特级种公鹿可作为东 (东北马鹿) 天 (天山马鹿) 杂交和东天马鹿品种培育的优良父本鹿。用作杂交, 对改良其他省市天山马鹿种鹿场或繁育中心鹿群的品质, 亦具有明显的育种价值。

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 篇2

关键词:地理标志;商标;法律保护

一、地理标志的特征

我国在界定地理标志的概念时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TRIPS协议的相关规定。《商标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前款所称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地理标志既不同于货源标记,也不同于原产地名称。货源标记仅仅表示某种产品来源于某个国家、地区或特定地方,与该产品的质量或者其他信息并无直接联系。比如,“中国制造”就仅仅表明产品出自中国。而地理标志不仅表明产品的来源,还与产品的质量、信誉有关。原产地名称虽然不仅仅表明产品的来源地,而且还表示产品的质量、声誉或者其他特征与该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密切相关。但是,原产地名称只是单纯的地理名称,而地理标志可以由确切的地名构成,也可以由其他具有地理含义的符号或图形构成。地理标志具有以下特征:

(一)地域性

它地理标志最基本的特点,即地理标志与特定的地方的特殊地理环境有关,只能在与特定地理环境有关的特定地方的特定产品上使用,这样就排除了其他产品使用的可能性。

(二)商品来源识别性

地理标志通常由地理名称和产品名称构成,或者直接由地理名称构成,表明产品来源,因而地理标志可以区分商品的来源,便于消费者选择特定地方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尽管其并不能像商标那样能够标示具体的生产者。

(三)品质证明性

地理标志反映了特定地方的特定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该产品具有该地特殊地理环境所形成的特殊品质,是其他同类产品所无法具有的,因而,是一种品质证明。

二、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地理标志的保护采用商标保护和专用标志保护的双轨制保护体系。前者将地理标志划归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采取地理标志商标保护的体系。即将地理标志作为商标的形态依据《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等加以保护,其主管部门是工商部门。后者是依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由质检部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批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注册、管理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采取地理产品专用标志保护的体系。虽然,我国对地理标志进行商标保护和专用标志保护的双轨制保护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l生,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一)法律概念使用不统一

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正式使用“地理标志”这一概念。此后2001年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布的《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200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也都使用了“地理标志”这一概念。但是《产品质量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却使用了“产地”概念,而《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却使用了“原产地标记”概念。然而这些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各不相同,会使人们在认识上产生混乱,对于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是十分不利于的。

(二)受限于经济条件发展,社会认知度较低

目前,在地理标志的商业运用上,中小经营者往往缺乏话语权。如此一来,拥有较厚经济实力的集团公司则成为地理标志保护及商业运用的主力军。其主要原因是中小经营者,在资金投入和信息获得等方面无法与经济实力雄厚的集团公司相比,甚至对于地理標志保护的范围、具体方式、程序、权利事项等一知半解,而地理标志注册保护的门槛较高,条件也较为严格,并且资金耗费也比较大,所以中小经营者很难进入地理标志保护的行列,即便进入,由于其经营条件比较薄弱,很难长期经营下去。而拥有较厚经济实力的集团公司对于地理标志保护的功能、价值、侵权行为等的认知比较深入,且能够保证地理标志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可以形成“保护——得益——再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将地理标志作为商标保护易导致商标侵权

地理标志和商标存在显著差异。一是,商标必须具有显著性特征,而地理标志则是由地名和产品名称组成的,往往不具备商标的显著性特征。二是,商标权是一种私权,具有排他性,同时商标权作为一种财产性权利具有可转让性,商标专用权人可以将其依法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而地理标志作为一种集体性的权利,不具有排他性,同时,地理标志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是不可转让的,也不能许可他人使用。三是,地理标志不具备商标识别商品生产者或服务的提供者的功能。四是,商标的使用有有效期限,而对地理标志的保护是没有期限的。基于此,对地理标志进行商标保护会造成地理标志使用不当,易导致商标侵权。一旦该地区或该地区以外的某个企业,甚至是外国企业将地理标志注册成一般注册商标,会导致该地区众多合法生产者的权利被剥夺,更为严重的是注册人的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毫无关联,而他的产品却成为唯一正宗的产品。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混淆,使地理标志丧失应有的功能,损害众多合法生产者的利益。还有一种现象也值得注意,即地理标志会被当作商品名称使用,使其转化为某类产品的通用名称,无法体现其商品来源。而且该过程无法逆转,无法对其进行专属保护,这对于众多的合法生产者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损失。

总之,将地理标志作为商标保护,商标主管机关无法对相应产品实施严格控制,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信誉也得不到有效保证。

(四)以国家质检总局为主管部门的专门保护立法缺失

目前,我国由质检部门批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注册、管理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采取地理产品专用标志保护的体系。专用标志保护体系虽然对地理标志的概念、申请的主体、申请的原则、审查批准程序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nlc202309011323

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在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了异议制度,但是该规定并不具体,特别是对提出异议的主体的资格、异议主体提出异议的事由并没有做相应的规定。同时,也没有对错误批准地理标志申请规定相应的撤销制度。另外对地理标志的保护范围、地理标志使用人的权利、对地理标志使用人的具体行政保护措施、地理标志的司法救济制度都未做相应的规定。

(五)商标保护和专门保护制度不衔接

正如上文所述,目前我国对地理标志分别由国家工商局和国家质检总局依据《商标法》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进行管理,此外还有国家农业部等部门。

这样的双重管理体制,极易使各个管理部门权力行使、法律效力的冲突,进而造成管理秩序上的混乱。同时,同一地理标志由不同的主管部门分别审批,会产生内容上的重复,甚至会造成权利申请人的权利冲突。如同一地理标志,一方申请人依据《商标法》,向商标局申请注册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而另一方申请人则依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注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样同一产品存在两个不同的权利主体,进而发生权利冲突。此外,《反不正当竞争法》只从“伪造产地”行为的角度进行了概括性的规定,对地理标志还缺乏的明确规定。

总之,目前我国涉及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和法规众多,存在交叉、混乱,相应标准也不统一,主管部门权利冲突,使得地理标志的申请人无所适从,地理标志保护弱化。

三、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完善

(一)统一界定法律概念

要想对地理标志进行很好的法律保护,首先要将“地理标志”、“原产地标记”“产地”等概念进行统一地界定,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问题。只有在相关法律中统一使用“地理标志”这一概念,并对其内涵和外延作出明确界定,才能明确地理标志的保护对象,避免歧义。这样,申请人对于哪些产品可以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就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了。也可以与世界更好地接轨,使其得到全面保护。

(二)制定专门立法

目前,我国的立法还不能对地理标志提供全面的保护,所以为了适应保护地理标志的迫切需要,建议制定专门规范地理标志的法律——《地理标志保护法》,将地理标志同商標、专利等知识产权并列,作为一种独立的知识产权加以全方位的保护,而不是以商标的形式进行商标保护。同时,还要修改应修改《商标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三)设立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机构,建立统一的地理标志保护体系

针对地理标志双轨保护体系制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建议参照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建立成立保护地理标志的专门机构负责全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经验,设立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机构,建立统一的地理标志保护体系。具体的做法就是设立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机构主管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履行地理标志审查义务和调节义务,直接负责对地理标志的审核、注册、地理标志的许可使用、地理标志侵权责任的追究等工作。而质检部门在整个地理标志保护体系中,应该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的监管,具体负责制定有关的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特性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同时负责对使用地理标志的产品进行全过程的严格监控,包括产地范围、原材料、生产技术工艺、质量、包装等,使其不仅应符合其地域条件,更应符合其传统的特色和质量要求,为地理标志保护主管部门对地理标志的注册等提供科学依据,这样才能防止权力行使、法律效力以及权利主体的冲突,实现地理标志的统一保护。

此外,还要完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并在实践中予以贯彻实施,加强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学分析 篇3

1.1 地理标志的法律意义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TRIPS)第22条第1款提出了地理标志的概念:“本协议的地理标志,系指下列标志:其标示出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的某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地理标志直接表明了商品的特殊品质与来源地的气候、土地等自然环境条件或当地的传统加工制造技术(工艺),及与传统文化等人文条件紧密相连的关系。

1.2 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发展过程

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最先将地理标志权利纳入工业产权的保护对象,《巴黎公约》提出了与地理标志相关的概念“产地标记”。

1958年,在巴黎公约及其子公约《马德里协定》的基础上,产生了《原产地名称保护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该协定首次界定了原产地名称的内涵,并在国际公约中规定了原产地名称的国际注册制度。

1994年,为了解决旧的国际协议对地理标志保护程度不够,或是接纳程度不够的问题,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共同签订了TRIPS协议。TRIPS协议在原产地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理标志这一概念,揭示了产品的特性与地理因素的关联性,同时规定了对地理标志的特别保护,即“尽管商品或服务来源的领土区域或地方的表述达到了字面真实,但却向公众错误地表明该商品原产于另一领土的地理标志,同样不给予注册”。该协议是目前对原产地名称进行保护的最新国际公约,也是当今世界对原产地名称保护水平最高、保护范围最广的国际公约。

1.3 产地、原产地与地理标志

1.3.1 产地、原产地与地理标志概念的相似

产地、原产地与地理标志都能代表产品同产品的出生地相联系的关系。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会考虑到这些地理因素,而该地理区域的独特因素能决定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优良品质和信誉的判断。如“法国葡萄酒”、“瑞士手表”,“巴黎香水”、“新疆葡萄干”、“西湖龙井茶”、“景德镇陶瓷”等,就因为良好的口碑而一直深受消费者厚爱。

1.3.2 产地、原产地与地理标志概念的差异

产地指产品的出产地,产地这一定义仅指产品最初的出身地点,与该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没有必然的联系。如,电视机上标注的“北京制造”、“上海制造”等就属于产地标记。法律要求在商品上应标明真实的产地,不得伪造产地,这主要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涉及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根据1958年《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第2条第1款规定:原产地名称的构成必须是一个国家、地区或地方直接的、真实存在的地理名称,排除间接标示地理区域的象征性符号或其他与地理来源有关的标记,如:不能用长城代表中国,用自由女神代表美国。其次,原产地名称表明产品的质量和特征,主要或完全取决于原产地名称所标示地域的地理环境因素中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TRIPS协定对地理标志作出了最具影响力的界定:“地理标志是识别某商品原产于某WTO成员国域内或其域内的某个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声誉或其他特征实质性地归因于其地理来源地。”可见,任何具有地理指示作用的标志都可能成为地理标志,但是,“并不是每个地理名称都能自然地充当地理标志。只有一项标识可以区别商品源自特定地域,而该地域赋予商品以突出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该标识才能上升为地理标志”。因为地理标志的法律意义不只是停留在指示商品的地理来源,它还具有“质量指示器”的意义。

原产地名称和地理标志具有产地指示和质量指示的双重功能,两者都指地理环境造就了商品独有的或者其基本的特殊质量。但是,在地理环境的表述上,TRIPS协定的规定更具灵活性,它突破了原产地名称将“地理环境”因素定义为“自然和人文因素”的限定,规定来自地理来源地的包括自然的、人文的或是其他未知的因素在内的任何因素,均可以作为考虑其成为地理标志的因素。

同时,相对于原产地名称要求产品的质量和其他特征同时归因于产地,地理标志在“联系性”的规定上也同样更具灵活性:地理标志仅要求商品的特定质量、声誉或其他特征之一实质性地归因于其地理来源地即可,且在联系的内容上更加的宽泛,不仅包括了质量和其他特征,还包括了声誉这一项。可以认为,地理标志的概念是原产地概念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与国际经贸需要下的升级版。现在法律规定中的地理标志概念,都是对原产地概念的延续。

2 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

2.1 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急迫性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将原产地名称(地理标志)明确纳入法律保护的范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根据TRIPS协议:如果产品在本国未获得原产地保护,则不能要求在其他成员国内获得此项保护,反之则可行。如果本国不对本国地理标志产品加以有效的保护,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也得不到他国的保护。因此,保护地理标志,不仅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履行成员义务的客观需要,同时,“有利于我国的贸易、投资得到公正的待遇,避免一些国家在缺乏国际规则约束的情况下,任意利用原产地规则作为保护的手段和贸易壁垒,从而对贸易和投资造成扭曲和障碍,损害我国的正当经济利益”。

2.2 地理标志的私法保护

从经济领域的功能上判断,地理标志与商标一样,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代表了产品不同的声誉与品质,被消费者用来区分不同的生产者,从而能创造巨大的效益,因此是一项重要的财产权利。“商标从本质上讲,是区别不同商品生产者的一种标记,原产地名称标注在原产地商品上,同样有区别特定地区生产者的作用,同样可以达到依此让消费者选择购物的效果。因此,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此外,欧共体商标法第64条同样规定:“在贸易活动中用于表示商品或者服务的地理来源的符号或标志,可以构成共同集体商标。”因此,地理标志权属于特定地域,按照特定的方式进行生产的生产者,或是生产者组织及行业协会所享有的一种工业知识产权。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采用以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注册的方式给予地理标志以法律上的保护。

2.3 地理标志的公法保护

1999年7月,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规定:原产地名称由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持有,政府机关不仅负责原产地名称的注册登记,并且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原材料、技术工艺、质量、包装等)进行直接监控。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由官方机构持有,政府机构不仅负责这些标志的注册登记,而且还负责对其使用进行审查注册,并对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专用标志的使用进行全面监控。其他法律,如:《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等都有关于地理标志使用的若干规定。因此,原产地名称(地理标志)的保护已经被纳入了“公权”范畴之内。

3 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现状

3.1 地理标志概念使用混乱

一般来说,我国法律所指的地理标志或原产地标志即指我国2001年修订《商标法》第15条第2款所规定的内容,但由于法律制定时间和立法程序的不同,单行法规及地方性法规中的对于地理标志概念表达用语不一,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提到产地概念,但并未具体界定其含义;《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第4条提到的原产地标记,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既涵盖原产国标记又包括地理标志,易引起歧义。概念的不明确,阻碍了地理标志权利的法律保护工作在实践中的开展,更不利于与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接轨。

3.2 侵犯地理标志行为界定模糊

按照TRIPS的规定,对地理标志权利的侵犯行为主要指地理标志的不当使用。不当使用包括:以不当方式作产品称谓、使用说明,以其他不当竞争方式使用等。根据《商标法》规定:对不当使用地理标志的行为“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同时,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禁止伪造、冒用“产地”及对“产地”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但是,这些法律文件,都没有列明不当使用行为的具体构成要件。如果要处罚侵犯地理标志的违法行为,首先就要按照法律规则三要素“条件假设、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的要求,严格界定侵权行为的内涵,确定“用作产品称谓”、“冒用”等行为的主观与客观要件,界定侵犯地理标志行为的侵害后果,并与相关法律条文或隐藏条文共同构成法律规则的完整逻辑结构。因此,目前法律文件对侵犯地理标志行为界定的模糊性,就很难保证相关法律能够被有效执行,不能体现出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成效。

3.3 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多方监管冲突

多年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一直负责对原产地证明商标的注册和管理工作。而国家质检总局根据2005年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负责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进行审核,并且负责确认地理标志保护地域范围和产品注册登记的管理工作,从而成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实际主管部门。两个行政机关对于地理标志的同时监管,采用不同的行政审批程序造成了所有人权利的冲突,也使得企业和行业协会在注册地理标志,请求权力机构保护时面临诸多的困惑。

3.4 缺少对侵犯地理标志行为的处罚规定

任何法律法规,惩罚性的法律后果,不仅是对违法行为的处罚,也是对守法行为的肯定。TRIPS协议第5条也规定了“刑事程序”,对成员方适用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刑事处罚程序作出了一些最低要求,我国也作出了一些相关的规定。但是,我国现有法律仅制定禁止非法使用或类似条款,以事后处罚的方式对地理标志加以保护,缺少对地理标志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关系,组织和个人保护地理标志权利的权利和责任的划分等方面的规定。这将导致无论是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还是证明商标进行保护,要追究违法者的刑法责任都困难重重。而对于那些未申请(或未核准)注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地理标志,如果权利受到侵犯,要依据法律给予刑事法律保护,就更不现实了。

4 地理标志保护的标准化

4.1 地理标志标准化保护的现状与优势

地理标志产品标准的出现是伴随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法规的颁布实施而出现的。1999年12月7日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GB 17924-1999《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是我国制定的第一个地理标志产品的国家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可以提高生产者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提高经营者的收入。同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也帮助质检和工商部门运用标准工具对地理标志进行监管,解决两大部门间监管工作中的冲突,从而保护地理标志这种既是国家宝贵财富,又是生产者共同使用的知识产权。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化很好地解决了多方监管,国家和集体共有的矛盾,提高地理标志保护的可操作度,维护了国家和集体利益,避免了国家公权力对私权利的践踏以及私权利所有者对于地理标志资源的无知造成的浪费。

4.2 地理标志保护的标准化战略

4.2.1 建立支柱产业的地理标志产品标准

地理标志制度是打造保护区域品牌,特别是促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打造特色经济体系的重要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优先建立本地支柱产业的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它能实现资源利益最大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例如:涪陵榨菜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通过标准化生产打造高端品牌,依靠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涪陵区榨菜产业链年产值达到31亿元,已经成为重庆市农村经济中产销规模最大、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支柱产业。

因此,在发挥当地支柱产业优势的前提下,建立包括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以及包装、储运、标签等的相关标准,就能全面发挥出地理标志产品的优势,为供需双方提供交流的共同平台,提高农产品的声誉,促进传统的支柱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4.2.2 全面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和文明古国,地理标志保护更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从全国首次调研的323个地理标志来看,类属农产品的有307个,占95.0%。实践证明,以支柱产业为龙头,全面推进地理标志保护战略的实施,能推动相关地域知名度和地域产品声誉的传播,从而带动大批农产品实现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在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战略中,重庆市就摸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重庆市作为新的直辖市,集大城市、大农村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政府相继成立了以工商、农业、质监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地理标志保护组织领导机构。截至2010年,全市已有近10个区县先后成立了地理标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区县长任组长,定期召开地理标志申报和保护协调会,推动地理标志保护战略的实施。几年来已先后完成了《重庆市地理标志保护现状调查》、《地理标志保护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等调研课题,制定出台了《重庆地理标志注册与保护五年规划》。

到2010年,经过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战略的实施,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已初审通过了涪陵青菜头、合川桃片、丰都龙眼、丰都肉牛、荣昌猪、秀山金银花、梁平柚、万县红橘、武隆高山萝卜、武隆高山白菜、开县龙珠茶11件地理标志,加上原已注册的涪陵榨菜中文、涪陵榨菜拼音、奉节脐橙、大足黑山羊、城口老腊肉、长寿沙田柚、酉阳青蒿、石柱黄连、永川秀芽9件地理标志,重庆市地理标志总量达到20件,取得历史性突破。一大批地理标志产品的涌现,充分调动了农民和涉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提高了区域经济实力,为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5 结语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孕育了许多具有地理标志的特色产品。加入WT0之后,我国的产业经济不断融入国际大环境,为了适应TRIPS的保护要求,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高效及统一的地理标志保护体系,加快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

现代经济的发展不是直接取决于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和规模,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使用,依赖于科技创新能力。综上所述,通过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标准化战略,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既是市场经济竞争的需求,也是法制发展的方向。

摘要:本文探讨了地理标志的起源、演化,从而确定了地理标志的法律意义。通过对我国地理标志的权利属性,认证机构与程序、保护内容的方式研究与探讨,提出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现状,并以重庆市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战略为例,提出地理标志保护的标准化方向。

地理标志保护探讨 篇4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田美玉)

地理标志,又称原产地标志(或名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TRIPS协议)第22条第1款将其定义为:“其标志出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的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有关”。我国现行《商标法》也规定了地理标志的定义: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可见,地理标志是表明某一种商品来源于一成员方地域内,或此地理内的一地区并且该产品的特定品质、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的标志。其身份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知识产权。

众所周知,知识产权为是民事权利,是一种典型的私权利。地理标志作为知识产权属下的一种,自然属于私权,但无论从使用还是管理上,又不同于其他如商标、专利等纯粹的私权,法律同时为它提供了国家公权力的保护屏障。

我国对地理标志提供“双轨道”保护

目前,我国的法律对地理标志的保护见诸于纯地理标志行政保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细则》;作为商标保护: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16条,《商标法实施条例》,2007年《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文件。

我国于1993年修改的商标法实施细则(现已失效),将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纳入商标法律保护体系,据此,1994年国家工商局制定了《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规定“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和检测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精确度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商品商标或者服务商标”。2001年颁布实施的《商标法》第16条,加入了对地理标志保护的规定“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误导公众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但是,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继续有效。前款所称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

标志。” 2002年的《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商标法第16条规定的地理标志,可以依照商标法和本条例的规定,作为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申请注册。……”

由国家质监总局于2005年颁布实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规定,对于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资格的生产者有规范性使用标准的约束,如果违反规定可能面临被注销、停止使用的风险;对于其他生产者使用与专用标志相近、易产生误解的名称或标识及可能误导消费者的文字或图案标志,使消费者将该产品误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行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将依法进行查处。

从上文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地理标志保护实行的是“双轨道保护”。即一方面国家质监部门通过公权力实施主动保护,另一方面,允许将地理标准注册为证明商标,申请人通过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设定商标权后,借助于商标法进行司法及行政保护,后者体现的是私权性质的保护。

“双轨道”保护的精神一致

首先,从申请人及使用人的资格来看,两条轨道是保持一致的。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规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机构或人民政府认定的协会和企业(以下简称申请人)提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人资格确认评定规范》规定,申请人应当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社团法人或者事业法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不接受政府、企业或个人的申请。申请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监督和管理农产品地理标志及其产品的能力;

(二)具有为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提供指导服务的能力;

(三)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而根据《商标法》及条例,如果申请注册商标中含有地理标志,而申请商品又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容易误导公众,是不予注册的。以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及集体商标注册或要求使用的,必须具备规定条件,如集体商标是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符合使用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要求参加该组织或直接正当使用该集体商标;申请注册为证明商标以及要求使用的,亦需符合使用该地理标志条件。由此看来,质监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与商标法及条例的规定从申请人及使用人的资格,也是保持一致,并未有明显冲突。

其次,公权力保护与私权利救济,二者并不冲突。

在我国,对地理标志实施的是公权与私权的双重保护,虽然从保护形式上看,两条平行轨道中的主管部门存在冲突,但从权利人的权利保护角度,反而是一种权利的加强。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中体现的是国家公权力主动、强制性地介入地理标志的监督、管理及保护,《规定》要求各地质检机构依法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施主动保护。对于擅自使用或伪造地理标志名称及专用标志的;不符合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和管理规范要求而使用该地理标志产品 的名称的;或者使用与专用标志相近、易产生误解的名称或标识及可能误导消费者的文字或图案标志,使消费者将该产品误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行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将依法进行查处。可见,质监部门公权力的主动、强制管理及权力干预,为地理标志的权利人提供了公权力保护的屏障。

而从商标保护的角度分析,一方面,商标法排斥将地理标志申请注册为普通意义的商标,即《商标法》第16条规定,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误导公众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继续有效)。《商标法实施条例》又规定,以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注册的,其商品符合使用该地理标志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要求使用该证明商标,控制该证明商标的组织应当允许。换言之,商标法虽然规定了申请人可以将地理标志申请为证明商标,但证明商标权利人并不能因此获得完全意义上的私权,依然存在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形。可见,商标法对地理标志保护的精神,与后来出台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是一致的,二者并未有明显冲突。如果质监部门对地理标志的监督使用未能尽其所能时,权利人也可以借助于商标法的规定,对侵权行为通过司法途径提起诉讼。可见,“双轨道”的保护对权利人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讲,却是加强了权利保护的屏障。

“双轨道保护”缺乏统一,分工不明确。对地理标志的使用及管理,需要尽快出台更完善的法律文件,为地理标志的保护提供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

我们认为,从保护精神的层面,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二者殊途同归,但在保护形式、管理部门以及规范性文件中,以及在管理及保护的细节操作中,仍然存在混乱。例如在质监部门的管理中,一旦认定了一项地理标志,便已排除了符合规定条件的第三方继续使用该标志。而商标法中则保留了在先权利人的继续使用权。曾经在媒体上见诸报端一度成为关注焦点的“三华李”一案,便是典型的个案。在翁源县获得“三华李”地理标志保护之前,如果“三华李”经过几十年的推广种植,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品种名称,遍布岭南其他区县并大规模种植推广,其他地区销售的“三华李”称谓已深入人心,“三华李”的地域性称谓已逐渐淡化或弱化,此时再就“三华李”单独授予翁县地理标志进行保护,已违反了地理标志保护制度设立的初衷。即使“三华李”已被认定为地理标志,未来也不应否定其他已形成规模及知名度的区县继续使用该名称,否则不利于市场的稳定以及产业发展,而是应通过其他方式予以纠正。

让地理标志“泥土”变“黄金” 篇5

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地理标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指某商品来源于某地,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地理标志的内涵,决定了它与特色农产品具有天然的亲缘性。据有关方面统计,在中国已公开批准注册的地理标志中,类属农副产品的占95%以上。江苏地处江淮地区,从螃蟹、龙虾到茶叶、大米等,具有独特品质的农产品相当丰富。由于市场前景看好,“李鬼”不断出现,弄得“李逵”很棘手。明明不是阳澄湖的螃蟹,却号称阳澄湖大闸蟹;明明不是泰兴白果,却号称泰兴白果;明明不是淮安大米,却号称淮安大米。

实践证明,打不打农产品地理标志,就是不一样。洞庭湖碧螺春茶叶取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前后,500克炒青的价格分别是80元和200元,茶农收益翻了1.5倍。昆山巴城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使用后,去年平均每亩收益增加129元。品优质高的东台西瓜在未使用地理标志前,没有可识别性,瓜农四处求人销瓜,现在,成群结队的瓜贩子直接到东台田头抢购。目前东台西瓜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年总产量85万吨,年销售达12亿元,成为小果型西瓜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

地理标志与商标既是远亲也是近邻

与商标相似,地理标志的主要功能是区分商品的来源。与商标不同,地理标志区分商品是通过对其生产地的标示,而不是通过对其制造来源的标示。对制造或生产的地方的标示是地理标志的本质。地理标志与商标不同,不是主观随意选定的,并且地理标志的标示不可替代。

对于并非来源于所标示地方的商品,地理标志的合法使用者有权阻止任何他人使用该地理标志。与商标一样,地理标志适用“特殊性”原则,即:所受到的保护仅限于其实际使用的产品种类上;还适用“领土”原则,即仅仅在一定领土范围内受到保护,并受该领土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享有声誉的地理标志是特殊性原则的一个例外。

中国地理标志保护双轨保护问题颇多

中国现行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是一种以商标法保护为主导但同时存在专门保护的混合体,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借鉴与移植必须充分考虑被借鉴或移植制度本身的历史性和完整性,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重构中国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或者完善,而非简单地模仿传统模式。

按照中国现行的模式,地理标志被商标法纳入到集体商标和注册商标使用的范围之内,即和英美等大多数国家一样,采用的是商标法保护模式。

另外,对地理标志还可用集体商标进行保护。集体商标可以由一个证明机关所有,以标志使用该集体商标的人是该集体组织的成员。协会的成员资格意味着该集体商标的所有人一般说要遵循某种规则。集体商标的所有人自己通常不会被禁止使用该商标,其保护也一般按照商标法实施,集体商标的所有人均可以提起侵权诉讼。

中国现行的模式不仅仅存在集体商标和标志商标,而是商标保护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相结合。这就导致了双轨保护产生很多问题,中国现行法律,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和国家质检总局均有权对地理标志予以保护和管理。依《商标法》第2条,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局主管全国商标注册和管理工作。而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第4条,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两个独立部门对地理标志都可依法行使审批权和管理权,不仅表现为权力重叠、管理资源浪费,客观上,在地方出现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各自为政的情况,导致不同所有人就同一产品、同一标志主张权利,引起权利冲突,更为严重的是导致企业、农户无所适从,而且不能保证审批过程的公平性。

地理标志公私之辩

在学理上,地理标志在我国关于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争论中,地理标志的性质,即地理标志究竟是私有财产还是公共财产,成为争论的核心问题。讨论地理标志的性质,旨在对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作出明确的认识。主张用独立的地理标志制度保护地理标志的人认为,地理标志是公共财产。他们认为,商标权是私权,而地理标志是公共财产,用商标权来保护地理标志,实际上是将公共财产作为私权的保护对象,即将公共财产私有化,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事实上,很多地理标志產品的优良品质、知名度和声誉是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创造、积累的结果,是祖先和当代人智慧的结晶。作为一种财产,它既不能归个人所有,也不能归理论意义上的国家所有,而应当属于地理标志产品产地的居民共同所有,即它是一种集体财产。对于这种集体财产,应当用保护私产的方法,即通过赋予私权的方法来保护。实际上,不管是证明商标制度、集体商标制度,还是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它们所赋予权利人的都是一种私权,而不是公权,其区别仅在于具体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例如,当其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其首要的救济方式都是停止侵权和赔偿损失。从1883年巴黎公约开始,地理标志就被纳入到知识产权法体系内进行保护,明确宣布知识产权为私权,在以地理标志为客体的“知识产权”理应作为私权,并具有私权所应当具有的法律属性。

地理标志的完善在路上

中国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亟待完善。针对冒用和盗用地理标志的行为,所有利益方都可以对使用虚假货源标志、对盗用他人地理标志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制止,并可通过民事诉讼的程序获得救济。

目前,中国《商标法》对地理标志的保护比较笼统,与TRIPS协议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应当完善《商标法》对地理标志的保护,防止未注册的地理标志遭不当抢注。《商标法》进行必要的修改迫在眉睫,对《商标法实施条例》以及《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中有关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的规定必须进行修改,使它们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规定必要的条件和限制。地理标志的专门立法保护,应结合中国国情,同时借鉴其他一些国家的做法,制定专门的地理标志法。包括立法目的、保护对象、保护的产生、注册的效力、地区内生产者的使用权、地理标志权的撤销及无效地理标志的使用管理,地理标志权的保护等内容,以保障中国国民经济科学稳定地运行和发展。

地理标志产品如何寻求突破 篇6

关键词:地理标志产品,突破,创新

一、地理标志产品的定义

地理标志是产源识别标志, 它证明着商品的来源地;它又是商品质量的标志, 代表着由来源地的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所确定的特定突出质量。

一般来说具有地理指向性名称和产品名称共同组成了地理标志名称, 例如山西老陈醋、新疆哈密瓜、天津麻花、北京烤鸭等都是具有特点的产品地理标志, 这些产品不但被国人熟知, 并且蜚声海外。在贸易流通过程中标有地理标志的商品, 不但发挥了标志某种商品来源的功能, 还对这一商品恒定的特征、质量、信誉和风格进行了标示。

二、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历程

地理标志是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正式提出的, 是同商标权、专利权和版权并列的一种知识产权。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已经开展了十年, 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三条途径保护地理标志产品。一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保护, 依据《商标法》、《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 (国家工商总局令) ;二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依据《原产地域保护规定》 (国家质检总局令) 、《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 (GB17924-1999) ;三是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原产地标记”保护, 依据《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 (国家质检总局令) 。2005年之后, 为更好地保护民族精品和文化遗产, 提高地理标志产品附加值和在国外的知名度, 国家质检总局根据相关规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原产地规则协议书》等相关协议的原则, 将原产地域保护工作和原产地标记两项工作合并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 制定发布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国家质检总局令) 。该《规定》明确了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 各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依照职能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

三、地理标志产品寻求创新突破的策略

1) 对保护知识产权制度积极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积极有效的激励产权, 利用相关的法律手段明确了成果产权, 进一步在一定期限内保证创造者对自己所创新的成果完全享有。此项专有权促使创新者拥有成果产生的商业利益。因此知识产权极有可能促使创新者将成本收回并且享有垄断的高额利益, 进一步为企业长久发展提供有效激励。同时, 创新者通过知识产权获得了一定的垄断权利, 推动了技术进步。

2) 强化管理监督产品工作。地理标志产品要想寻求突破科学技术和产品标准非常重要, 可是很多地域在保护地理标志的过程中缺乏合理计划, 各种技术标准制定缺乏合理性或者是多年保持不变, 严重落后于产业的发展, 不能很好的产生市场所要求的产品, 对企业发展造成了阻碍, 造成大量落伍或者次级产品进入市场, 因此, 应当积极更新改造产品技术标准, 以便促进企业积极创新突破。此外, 还要不断监督管理, 对伪劣产品严格打击, 保护企业合理权益, 提升企业创新突破的热情。

3) 加强地方政府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中的作用。由于企业拥有十分有限的资源, 本身能力也存在着不足, 政府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应当积极给予一些政策与资金上的支持, 另外, 在企业逐渐扩展融资渠道时可以积极发挥政策指导作用, 促使企业对自身的信誉评估与担保体制有效完善, 在企业、银行以及投资者之间确立优良的信誉, 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 促使企业在发展突破过程中获得最多的支持。

4) 企业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地理标志战略在企业中也是一把双刃剑, 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限制了企业的壮大发展。有关研究说明, 在地理品牌共享的情况下, 因为逐渐趋同化的消费者品牌认知, 在保护范围内很难产生较大的市场规模与份额, 这也对企业投入产生了制约, 妨碍了企业创新产品。企业对双重地理标志战略效应正确认识, 在对其具有的地域品牌优势利用的同时, 对自由品牌积极培育, 在发展企业战略的过程中有机结合二者, 尽可能对地理标志出现的负面效应进行避免, 利用不断提升的经营管理企业水平,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5) 通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产业集群的内涵是将某一领域内充分体现出分工协作关系的社会机构与企业相对集中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 进一步产生了互相协作、互相竞争的网络结构。通过分析说明, 产业集群是一种创新的组织结构, 集群内出现激烈竞争的企业也会为其带来巨大压力, 促使企业不断突破困境积极发展;第二, 一定范围内企业之间的彼此合作有效减少了学习所需的成本, 帮助企业吸收消化新的知识技术, 节省了企业突破发展成本;第三, 集群网络内的各个主体行业彼此协作分工, 为企业突破发展提供了支撑系统, 为将来的发展提供重要条件。所以, 政府积极制定各种政策为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引, 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 对基础集群设施的建设工作有效监督。

6) 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当前, 在地理标志保护中行业协会体现出了重要作用, 在地理标志产品寻求突破中行业协会发挥的作用包括:a.帮助政府对保护地理标志产品与设计产品体制以及完善现行法律规定, 具体包括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对技术产品相关的规定不断建设和升级等;b.对使用地理标志行为与利益积极协调, 不断监督企业进行自律;c.在政府维护知识产权和监督管理产品过程中发挥了协助作用, 行会代表人员对一些侵权行为积极提出交涉与申诉;d.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创新设计产品, 具体有相关服务咨询以及技术帮助、培养高级人才等;e.组织宣传地理标志品牌不断推进产品营销工作。政府应当颁布相关法律, 对行业协会的职能与权益尽快界定, 确定设立行业协会的资格、程序以及机构等, 保证在法制化道路上建设行业协会。同时, 要尽量分开政会, 政府应当逐渐转变职能, 把一些微观管理职能直接移交给行业协会, 促使其拥有管理行业的真正能力。此外, 行业协会也应积极完善服务水平。

四、结束语

地理标志保护的目的是对其品牌价值进行维护与提升, 加强产品的附加价值, 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利润。与地理标志品牌自身价值紧密联系的因素有产品的质量与功能。只有积极了解市场当前需求, 科学设计创新产品, 才能切实保证产品的质量, 进而升华了地理标志具有的品牌价值及真正维护品牌形象。所以, 如何创新设计产品比便是地理标志保护的关键内容。

参考文献

[1]黄勇, 李海东.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重建[J].企业经济, 2007.

我国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 篇7

简单来说, 地理标志一般由地名和产品名构成 (1) , 如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大理石以及宣威火腿、宁夏枸杞、景德镇瓷器等。地理标志用来标识某一产品出自某一特定地域, 具有特定的质地和信誉。很多农业和工业产品都是通过出产地的地理名称而逐渐闻名于世的, 特别是对农副产品而言, 原产地的气候、地质、土壤等自然因素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技术、加工艺等人为因素决定了产品的质量、特征和风格。事实上, 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 地理标志和商品商标所具有的相同的功能就是区分商品。不同的是, 商标所指示的商品来源是某个企业或个体生产者, 而地理标志所指示的商品来源是某个地区的生产者。前者指示个体, 后者指示群体。

二、地理标志使用规则

地理标志的使用当然地针对具体的商品。如前所述地理标志一般由地名和产品名构成, 因而地理标志的使用主体往往是某一特定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组织、个体工商户群体。故而, 地理标志的使用隐含着经济学边际效益的规则。

首先, 使用某一特定地理标志的主体必须符合特别的准入条件。该主体除了具备生产某类产品所应该具备的一般生产经营条件, 还得具备使商品符合该地理标志所要求的产品质地的特定条件, 如地理条件、制作工艺等。产品一旦被许可使用, 其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使用该地理标志的其他主体的产品声誉。

其次, 地理标志的使用目的是增加产品信誉和知名度, 提高产品竞争力, 经济效益是直接的追求。故而, 地理标志的许可使用也必须符合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规律, 同一地理标志使用主体数量的随意无限扩大必然会增加产品的质量风险, 降低预期收益。

另外, 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形态, 经过注册的地理标志必然要得到严格的保护。地理标志一经注册, 起保护规则应不低于商标的保护力度, 即禁止混淆使用的行为。

三、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之完善

结合我国现行地理标志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笔者浅谈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完善的几点构想:

(一) 立法上的规范和完善

目前我国保护地理标志的规范性文件关于地理标志的保护主要散见于《中国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名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 我国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发布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 我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布的《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和《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2005年7月15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又颁布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除《商标法》之外, 其他法律文件形式上并无明显的位阶高低之分。其中所规定的关于地理标志管理部门和保护方法并不统一, 概念使用混乱, 同时也对本来作为私权利的地理标志赋予了公权的色彩, 不利于地理标志的自治 (行会、商会) 管理和市场价值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制定统一的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文件。

(二) 行政管理的规范和完善

如前所述, 由于立法上的零散, 目前我国行使地理标志保护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主要有两个:一是基于《商标法》规定赋予职能的国家商标局;二是基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行使职权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保护方式也各不相同。前者是将地理标志作为一种商标形态加以注册保护。后者则是单独保护。

基于依据的法律文件的不同, 这样的双轨制带来的冲突也是存在的。例如, 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名字是不能够作为商标注册的, 县级以下则可以。另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行政区划的名称可以作为地理标志使用。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 假如有一个“德隆”镇, 有外地企业以“德隆”镇的名字注册了商标, 其产品使用“德隆”商标带来的直接问题是:首先会误导消费者以为该企业的产品出产自德隆镇, 造成混淆。其次, 德隆镇的企业再无法在现行制度下注册“德隆”商标或者将其作为地理标志注册使用。造成真正的德隆人无法使用德隆标识。而两个行政管理部门却也无计可施。即便不出现此种问题, 两个行政管理部门都有管理权也将会使企业无所适从繁杂的手续 (2) 。鉴于此, 有必要在规范立法 (不管是商标立法还是特别立法) 后, 将包括注册使用在内的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由一个行政机关统一行使。

双轨制带来的另一问题是, 把地理标志作为一项行政许可权力行使, 不管是哪一个行政机构, 作为国家商标局或质检总局的直属机构, 地方相应的行政机构不会像行会、商会那样严密、积极地考量一个企业是否具备某个地理标志所要求的生产资质;更不会实际考虑地理标志项下使用主体的数量是否临近市场饱和, 反而会衍生腐败等问题。不如把地理标志除注册以外的许可使用等管理职责交由自治组织 (如商会行会等) 行使, 也恢复地理标志本来的私权面貌。

(三) 司法保护的完善

我国法律对于侵犯地理标志权益的行为并未规定统一的责任形式。地理标志侵权案件责任担当 (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 的法律依据大多是《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等一般性规定, 即便是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中也无明确规定。鉴于此, 有必要在统一立法的基础上明晰侵犯地理标志权益不同的责任形式。

我国地理标志资源非常丰富, 特别是一些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商标法》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实施以来, 申请地理标志的行政保护虽有增加, 然而民间仍有大量的地理标志资源尚待开发和有效保护。因而构建科学、合理、便民的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 对提高产品竞争力, 特别是在扩大农副产品市场等方面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李华, 王照科.地理标志与商标的本质区别[J].世界农业, 2006, (2) .

[2]常雪芹, 王琨.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问题及对策.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006, (10.

[3]张国华.地理标志等易混淆概念的比较研究[J].行政与法, 2006, (2) .

[4]田晓玲.地理标志保护方式之我见[J].知识产权, 2006, (1) .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经济价值探讨 篇8

国际上很早就开始了对地理标志的法律制定行为。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率先将地理标志列入工业产权保护的范围, 并对防止假冒地理标志的行为作了一些实质性规定。1995年1月1日, 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最后文件中被称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文件正式生效。该协议的第二部分在“关于知识产权的可获得性、范围和执行标准”中, 把“地理标志”列为与商标、专利、版权并列的知识产权问题, 要求WTO的各签约国或地区切实予以保护。

与大多数国家相比, 我国对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起步较晚。1999年8月17日, 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以第6号局长令的形式发布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 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定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的部门规章。我国加入WTO后, 根据WTO/TRIPS等有关的国际公约和协定, 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于2001年3月5日制定颁布了《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及其《实施办法》, 对我国原产地标记的申请、注册、使用和监督管理都作了总体的规定, 提出了“地理标志”的概念。

2对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经济价值分析

2.1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 能有效地指导消费, 规范市场

地理标志为产品的原产地提供了官方担保, 也保证了产品符合严格的质量标准。客观上给了消费者一个信心, 国家的批准是对这一声誉的肯定。同时,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可以作为市场经济法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地遏制生产、流通领域的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质量欺诈行为。

2003年初, 吉林省的“露水河红松母树林籽仁”刚获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公示, 欧盟的一家公司在网上看到后, 就立即与露水河林业局联系商贸事宜。产品相继打开美国和欧盟市场, 价格从5.5万元/吨上涨到13万元/吨。

2.2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 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原产地域产品标志在特定区域内的公用性, 以及对区域外的排他性, 不但能引导当地的企业对相关产业的投入, 而且会吸引本地以外的企业进入其中。从而实现产业链的建立和发展, 这对解决就业,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发展当地经济都是有很大的帮助。

以吉林省为例, 吉林省长白山区的天然矿泉水因其水型多样, 水质口感上乘, 于2004年7月成为吉林省第5个原产地域产品, 被省委、省政府定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拳头产品。

2.3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 有利于实施名牌战略, 提高国际竞争力

1999年原产地域保护制度在我国得以实行, 而绍兴黄酒成为第一个受到保护的产品。受到保护后, 其得到日本销售商充分的信赖, 从而改变了在日本黄酒市场上销售率的弱势, 原来市场占有率居高不下的台湾黄酒纷纷被挤下日本商家的柜台, 不少台湾生产绍兴酒的厂商甚至开始考虑放弃“绍兴酒”的称谓。

就目前来说, 我国台湾省出产的黄酒在日本市场呈现下降趋势, 其市场占有率由过去的80%骤降至目前的5.8%, 而绍兴黄酒日本市场占有率则由过去的20%飙升至目前的94.2%, 大有一统东瀛市场之势。

2.4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 对保护生态环境、民族文化遗产等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原产地域产品多是农产品或食品, 所以其保护制度的重要方面就是对原产地域产品的生产技术要求、质量特性等方面实施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吉林省著名的长白山中国林蛙油, 是我国4类林蛙油中唯一收入中国药典的林蛙油。它主要生长在长白山的东部和中部山区。自实施地理标志政策以来, 吉林省积极推广人工封沟放养林蛙, 到2010年, 在受保护的20个县 (市) 内, 共封山沟5500多条, 在自然经济免受各种污染的同时, 还有力的拓展了林业经济,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对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建议

3.1积极申请加入地理标志产品的国际组织

2005年11月中旬, 我国共有20个优秀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在杭州召开的国际地理标志网络首届中国年会上, 获准加入国际地理标志网络组织。其中, 浙江省有七个传统农产品获国际通行证。它们是西湖龙井、绍兴黄酒、临安山核桃、临海蜜橘桔、衢州柑橘、磐安香菇和杨庙雪菜, 成为国际地理标志网络组织首批成员。这说明这些农产品都有了国际“通行证”。

3.2利用法律, 要组织、鼓励和协助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者对国外发生的针对我国地理标志的侵权进行诉讼

在国外发生的针对我国地理标志受到侵权时, 我国政府要组织、鼓励和协助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者、出口商等要及时的采用法律措施来进行维权, 对维护国内地理标志的行为给予奖赏和鼓励, 对于那些对我国地理标志受到侵权布置之不理的企业和个人, 要采取惩罚措施。

3.3对我国地理标志区域保护理论进行宣传, 使政府和企业提高对其的保护意识

地理标志区域保护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 地方政府要对此提高重视, 不仅要加强其理论的研究还要加对其地理标志知识进行普及, 要利用新闻媒体来推动其发展, 采取一些简单的活动来广泛的将其宣传和推广, 普及地理标志保护与商标注册的有关知识, 使政府和企业的地理标志保护意识不断的提高。

摘要: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已成为WTO各成员方在进行国际贸易时通行的规则, 然而在我国地理标志的开发、研究和保护问题上, 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对该问题的重视十分不够。将注重从本地域出发, 分析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经济价值, 提出强化和利用我国地理标志的建议。

关键词:地理标志,保护,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叶京生.国际知识产权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4.

[2]张今.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及我国保护中存在的问题[N].中国知识产权报, 2001-11-01 (3) .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分类标准初探 篇9

各国政府之所以重视地理标志问题, 主要是由于地理标志产品一般都是每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特色产品, 该标志已成为国家或地区的自然与文化遗产, 而这种资源又是有限的和不可再生的, 必须加以保护。

在国际上, 由于各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不同, 保护的商品范围及对保护产品的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其他国家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种类相对较少, 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和酒类, 因此, 分类也相对简单。根据欧盟理事会条例 (EC) 510/2006的分类, 将其分为食品 (葡萄酒不在其范围内) 和农产品, 食品主要以加工后的副食品为主, 如帕尔马火腿等。酒类作为专门的一类产品进行分类。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 历史悠久,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农作物种类繁多。自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以来, 批准保护的产品 (国家质检总局系统批准的) 已达1, 000余个, 其中包括众多的产品种类。如何对这些种类繁多、形状各异、生产方式多样的产品进行分类, 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系统, 对今后地理标志产品的管理、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

1我国目前的现状

1999年8月17日, 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 明确了中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法律地位, 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定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规定, 标志着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的初步建立。由此算起, 我国实行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也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在这期间, 确定保护的产品超过1, 000余个, 但还没有明确的分类方法和建立分类系统。目前使用的分类方法还是沿用一般的商品分类方法。根据这种分类方法, 可以将地理标志产品分为以下几类。

1.特色农产品 (种植产品) 包括:

(1) 园艺产品:包括水果、蔬菜、观赏花卉等。

(2) 茶叶:如龙井茶、六安瓜片、安溪铁观音等。

(3) 特色粮食产品:包括大米、豆类、薯类等。

(4) 中草药:如霍山石斛、川白芷等。

(5) 食用菌:如泌阳花菇等。

2.特色畜产品及水产品包括:

(1) 特色畜产品, 如苏尼特羊肉等。

(2) 特色禽蛋类, 如崇仁麻鸡等。

(3) 特色水产品, 如阳澄湖大闸蟹等。

3.加工食品包括:

(1) 肉类加工食品。

(2) 谷物类加工食品。

(3) 酿造食品类:包括酒类、食用醋等。

(4) 其他类加工食品。如涪陵榨菜、东陂腊味、八公山豆腐、绍兴黄酒等。

4.工艺品包括:

编织工艺品、雕刻类工艺品、绣品、烧制类工艺品。

5.其他:如金丝桐油等产品。

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是与一般商品分类系统结合紧密, 容易理解和推广, 适合于在日常的统计、管理中应用。但这种分类方法不能正确地反映在某类地理标志产品所具有的独特品质形成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同一类产品中会出现影响产品质量特征形成因素完全不同的情况, 不利于对某类产品制定相对统一的质量技术要求, 不利于技术标准的制定和统一管理以及监管工作的进行。

2适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分类方法研究

根据TRIPS协定对“地理标志”的定义可以看出, 地理标志强调商品的特定质量、声誉或其他特点基本取决于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 包括:气候、土壤、水源等因素, 以及特定地域的传统工艺等人文因素。地理标志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在同类商品中该产品具有独特的品质特色, 并且这种特色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密切相关。

通过对大量的产品对比研究发现, 不同的地理标志产品, 虽然其特色的形成均与地理环境条件或人文条件相关, 但不是在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而是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环境条件所起的作用不同。

根据产品的这个特点对产品进行分类, 将特色品质形成特点相同的产品分为同一类, 利于管理规程的制定以及今后的监管。根据这个原则, 在大量对比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根据影响产品特色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行分类的产品分类方法。根据这种分类方法, 可以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分为传统声誉型、地质决定型、生长环境主导型、加工环境主导型以及原料产地和加工环境双重决定型等五类。

2.1传统声誉型

这类产品往往具有很高或较高的声誉, 生产历史悠久, 文化内涵较为丰富, 具有较鲜明的地域特色, 大多数产品为工艺品。但这类产品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其产品的品质特征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但与当地的文化特色及传统工艺的关联性更强, 如:苏绣、藏毯、云锦、蜀锦等。这种类型中的部分产品其生产原料与当地自然环境条件有关, 但与其成品的加工过程则无明显的关联性。如藏毯, 其生产原料羊毛的特点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如气候、饲草、羊种等有一定的关联性, 如果羊毛的知名度高则应保护羊毛。但在消费者中认知度高的并不是羊毛而是用羊毛编制的藏毯。人们之所以接受这种商品, 愿意支付更多的钱来购买这种商品, 主要是对这类商品文化特点的认同。

目前我国这类商品较多, 与其他产品相比, 这类产品往往市场价值较高, 如果加以保护会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效益。但根据我国目前对地理标志产品管理的规定, 这类产品保护起来非常困难。其关键就是产品的特色与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条件之间的关联性很弱, 同样的原材料和相同技能的技工, 在不同的地点均可以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但由于这类产品往往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容易被假冒, 又迫切需要保护。因此, 对这类产品今后如何加以保护, 也是需要认真讨论的。

2.2地质决定型

这类产品其品质特征的形成仅与地质条件相关, 而没有人类利用自然条件的创造性劳动, 包括矿泉水、石材、特种矿石等。如:矿泉水的质量仅仅取决于其生成的地质结构、地质条件,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做的主要是将其开采出来并推向市场。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认知往往是对特定的环境条件的认知, 而没有对人类利用环境的创造进行认知。

典型的地理标志产品应具备3个重要的要素: (1) 具有较高的声誉; (2) 产品具有独特的品质; (3) 产品品质的形成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在这里所说的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并不是单纯的指某种产品埋藏于某个区域, 而应该是某个区域具有相对独特的气候、土壤、生态条件, 当地的生产者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这些独特的条件, 采用了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正确的、恒定的”生产惯例, 最终生产出了具有特殊品质的产品, 被消费者广泛认知和接受。由此看出, 在这里很重要的是人和环境的结合, 人类利用环境特点, 创造出独特的生产方式。

地质决定型的地理标志目前在一些国家已经不被纳入地理标志的范围, 但我国由于国情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这类产品中有许多知名度非常高、附加值很大、市场假冒很多、亟待保护的产品, 如:寿山石、和田玉、巴林石等。对于这类产品的保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3生长环境主导型

这类产品是目前保护数量最多的一类, 主要包括初级农产品中的园艺产品、粮食、畜产品、水产品及部分中草药、食用菌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产业链短, 其最终的商品就是从植物、动物及微生物收获的直接产品, 基本没有复杂的加工过程。产品质量特色主要取决于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以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特殊的环境条件所制定的生产惯例。

在国际上这类产品也是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要类别之一。我国是农业大国, 也是农耕古国。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创造出了众多的具有特色、被消费者广泛认知的特色产品, 如:马家沟芹菜、章丘大葱、五常大米、沁州黄小米等。加强这类产品的保护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收益具有重要作用。

2.4加工环境主导型

这类产品的质量特色只取决于加工环境及工艺, 而与原材料无关。属于这类产品的主要是部分加工食品、酿造产品 (大多数的白酒、醋等) 。以迎驾贡酒为例, 其产品原料主要是高粱、小麦、大米、糯米等。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料的来源没有明确的规定, 只是规定了原料要达到一定的质量即可。其中特别规定:高粱采用符合GB/T 8231标准规定的辽宁、山西、内蒙古等北纬40度以下地区生产的优质高粱。其原材料的供应范围远远超出了保护区的范围, 说明最终的产品特色与原料产地无关, 只要达到某种质量要求即可。相反, 制酒的发酵过程则严格规定在保护区范围内进行, 并且必须使用保护区内的东淠河水, 要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生产。这主要因为在白酒生产过程中, 其发酵、陈酿过程对当地的微生物菌群构成、发酵环境、陈酿温度等有特殊的要求, 离开了一定的区域, 其产品品质就会发生变化, 而原料的来源并不会影响最终产品的特色。2.5原料产地和加工环境双重决定型

这类产品的特点是产品质量特色不但取决于原料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原料质量, 同时还取决于加工环境条件、加工工艺、产品贮藏后熟环境等。这类产品中的典型代表是葡萄酒。要生产具有特色的酒葡萄, 对原料的要求很高, 要求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 采用特殊的生产方式生产原料, 不同产区的葡萄酿出的酒风味差异很大。因此, 在世界范围内好的葡萄酒产区一定有好的葡萄种植园。

除了对原料要求外, 在加工过程中对环境条件及加工工艺也有严格的要求, 如葡萄酒的发酵、窖藏等都要求在特定的区域内采用特殊的方法进行。最具代表的如法国的波尔多葡萄酒、干邑葡萄酒、香槟酒等。

除了葡萄酒外, 我国特有的一些加工食品也具有这种特征, 如涪陵榨菜的生产, 即要求原料菜头必须是产自保护区内, 同时要求后发酵过程也必须在保护区内进行。

根据这种分类方法对目前我国已获得批准的地理标志产品进行分类可以看出, 生长环境主导型所占比例最大, 约占总数量的70%, 其次为原料产地和加工环境双重决定型, 占总数的20%左右, 加工环境主导型占约6.5%, 地质决定型占近2%, 传统声誉型比例最低, 只占总量的1.5%。

3今后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一种新的分类方法是否科学, 是否适用于现实情况, 还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检验、修正及完善。根据决定产品质量特色的形成因素进行分类在目前还没有应用的先例, 如何应用新的方法指导地理标志保护过程中管理规则、质量标准的制定,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

[2]《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8号) .

[3]关于农业产品和食品地理标志和原产地名称保护 (欧盟理事会条例2006年3月20日第 (EC) 510/2006号) .

[4]李祖明.传统知识视野下的地理标志保护研究[J].知识产权, 2009.

[5]张建华.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特色及其与产地关联性的研究[J].标准科学, 2011/01.

农产品地理标志知识问答 篇10

A1: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環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此处所称的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Q2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工作由谁负责?

A2:农业部负责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工作,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审查和专家评审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的受理和初审工作。农业部设立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专家评审。

Q3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是否收费?

A3: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一项服务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公益行为,主要依托政府推动,登记不收取费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经费编入本部门年度预算。

Q4什么样的产品可以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A4:申请地理标志登记的农产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称谓由地理区域名称和农产品通用名称构成;产品有独特的品质特性或者特定的生产方式;产品品质和特色主要取决于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产品有限定的生产区域范围;产地环境、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

Q5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人资质有什么要求?

A5: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人应当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择优确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服务性组织,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具有监督和管理农产品地理标志及其产品的能力;具有为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提供指导服务的能力;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Q6 企业和个人能否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人?

A6:农产品地理标志是集体公权的体现,企业和个人不能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人。

Q7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A7: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条件的申请人,可以向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并提交下列申请材料:登记申请书;申请人资质证明;产品典型特征特性描述和相应产品品质鉴定报告;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安全技术规范;地域范围确定性文件和生产地域分布图;产品实物样品或者样品图片;其它必要的说明性或者证明性材料。

Q8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审查的流程是怎样的?

A8: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受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之日起,应当在45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材料的初审和现场核查,并提出初审意见。符合条件的,将申请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在提出初审意见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意见和建议通知申请人。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和初审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并组织专家评审。经专家评审通过的,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代表农业部对社会公示。有关单位和个人有异议的,应当白公示之日起20日内向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提出。公示无异议的,由农业部做出登记决定并公告,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公布登记产品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专家评审没有通过的,由农业部做出不予登记的决定,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Q9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有效期是多长时间?

A9: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长期有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证书持有人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提出变更申请:登记证书持有人或者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地域范围或者相应自然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

Q7对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资质有什么要求?

A10: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的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Q11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A11: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町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Q12国家对农产品地理标志如何监督管理?

A1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监督管理工作,定期对登记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地域范围、标志使用等进行监督检查。登记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或登记证书持有人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由农业部注销其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并对外公告。对于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规定处罚。

Q13是否接受国外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浅谈农产品地理标志 篇11

关键词: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现状,对策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资源, 以提高本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1]。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地域特色农产品的代名词, 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我国地缘广博, 气候多样, 农耕历史悠久, 特色农业资源丰富, 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禀赋优越。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管理, 已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

1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概念及特征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 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 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定义) 。农产品地理标志首先是一个产地标志, 标示产品来源于特定区域, 同时也是品质和质量标志, 标示产品具有独特的品质特性。由此,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产地标志与质量标志的复合体, 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

2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现状

2.1 制度体系建立健全

2007年12月, 农业部制定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 标志着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全面启动。随后, 相继发布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质鉴定规范》、《农产品地理标志现场检查规范》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范, 进一步规范了各项工作[2]。成立了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评审委员会, 授权委托了近百家品质鉴定检测机构, 培训注册了数千名农产品地理标志核查员;省级工作机构超60家[3], 为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2.2 产品登记逐年增长

2008年, 全国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121件, 自此,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数量逐年递增。2010年产品总数达到535件, 2011年835件, 2012年1048件。2013年, 开展了全国地域特色农产品资源普查, 列入《全国地域特色农产品普查备案名录》的产品6839件。截至2015年底, 全国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1896件, 覆盖全国多数地区, 涉及果蔬、粮食、畜禽、水产多个行业。

2.3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启动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创建工作, 眉县猕猴桃、莒南花生等6个产品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样板创建试点。目前, 6个产品完成创建, 在创建产品13个。开展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评价。2015年, 章丘大葱品牌价值140.44亿元;宜宾早茶110.09亿元, 眉县猕猴桃91.5亿元。与中欧、中瑞、中美等开展谈判与对话, 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3]。

3 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意义

3.1 有利于保护农业优势资源

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保持产品优良品种, 为地域特色农产品贴上名、特、优标签, 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 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农耕文化, 保护地域特色农产品和农业优势资源。

3.2 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将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为特定区域的主导产业, 整合优势资源, 延伸产业链, 增加产品附加值, 形成农产品集聚区和产业带。进一步挖掘地理标志农产品历史文化内涵, 拓展农业多元功能, 如与乡村旅游产业、农耕文化产业相结合。以地理标志农产品形成的产业集聚, 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3 有利于提高特色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国际贸易交流和农业谈判中占据重要地位。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能减少国际贸易争端, 打破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 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价值和国际市场竞争力。近年来, 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价格一路攀升, 如“涪陵榨菜”、“中宁枸杞”等出口贸易额大幅增加。

3.4 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库尔勒香梨”、“眉县猕猴桃”、“章丘大葱”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价格普遍高于同类普通产品。例如“眉县猕猴桃”, 2010年9月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1年, 种植面积为1.65万hm2, 占眉县耕地面积的68.9%, 总产量32万t, 直接产值15亿元。眉县农民人均猕猴桃产业收入4600元, 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4%以上。农户年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3.1万元提高到2012年的3.9万元, 增长率为26%。

参考文献

[1]金发忠.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问题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 2009 (4) :14-17.

[2]罗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现状与对策建议[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1 (5) :14-16.

上一篇:化学科学管理下一篇:城镇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