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管理论文

2024-10-10

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管理论文(精选6篇)

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管理论文 篇1

一、地理标志概述

简单来说, 地理标志一般由地名和产品名构成 (1) , 如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大理石以及宣威火腿、宁夏枸杞、景德镇瓷器等。地理标志用来标识某一产品出自某一特定地域, 具有特定的质地和信誉。很多农业和工业产品都是通过出产地的地理名称而逐渐闻名于世的, 特别是对农副产品而言, 原产地的气候、地质、土壤等自然因素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技术、加工艺等人为因素决定了产品的质量、特征和风格。事实上, 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 地理标志和商品商标所具有的相同的功能就是区分商品。不同的是, 商标所指示的商品来源是某个企业或个体生产者, 而地理标志所指示的商品来源是某个地区的生产者。前者指示个体, 后者指示群体。

二、地理标志使用规则

地理标志的使用当然地针对具体的商品。如前所述地理标志一般由地名和产品名构成, 因而地理标志的使用主体往往是某一特定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组织、个体工商户群体。故而, 地理标志的使用隐含着经济学边际效益的规则。

首先, 使用某一特定地理标志的主体必须符合特别的准入条件。该主体除了具备生产某类产品所应该具备的一般生产经营条件, 还得具备使商品符合该地理标志所要求的产品质地的特定条件, 如地理条件、制作工艺等。产品一旦被许可使用, 其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使用该地理标志的其他主体的产品声誉。

其次, 地理标志的使用目的是增加产品信誉和知名度, 提高产品竞争力, 经济效益是直接的追求。故而, 地理标志的许可使用也必须符合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规律, 同一地理标志使用主体数量的随意无限扩大必然会增加产品的质量风险, 降低预期收益。

另外, 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形态, 经过注册的地理标志必然要得到严格的保护。地理标志一经注册, 起保护规则应不低于商标的保护力度, 即禁止混淆使用的行为。

三、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之完善

结合我国现行地理标志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笔者浅谈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完善的几点构想:

(一) 立法上的规范和完善

目前我国保护地理标志的规范性文件关于地理标志的保护主要散见于《中国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名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 我国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发布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 我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布的《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和《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2005年7月15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又颁布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除《商标法》之外, 其他法律文件形式上并无明显的位阶高低之分。其中所规定的关于地理标志管理部门和保护方法并不统一, 概念使用混乱, 同时也对本来作为私权利的地理标志赋予了公权的色彩, 不利于地理标志的自治 (行会、商会) 管理和市场价值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制定统一的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文件。

(二) 行政管理的规范和完善

如前所述, 由于立法上的零散, 目前我国行使地理标志保护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主要有两个:一是基于《商标法》规定赋予职能的国家商标局;二是基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行使职权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保护方式也各不相同。前者是将地理标志作为一种商标形态加以注册保护。后者则是单独保护。

基于依据的法律文件的不同, 这样的双轨制带来的冲突也是存在的。例如, 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名字是不能够作为商标注册的, 县级以下则可以。另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行政区划的名称可以作为地理标志使用。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 假如有一个“德隆”镇, 有外地企业以“德隆”镇的名字注册了商标, 其产品使用“德隆”商标带来的直接问题是:首先会误导消费者以为该企业的产品出产自德隆镇, 造成混淆。其次, 德隆镇的企业再无法在现行制度下注册“德隆”商标或者将其作为地理标志注册使用。造成真正的德隆人无法使用德隆标识。而两个行政管理部门却也无计可施。即便不出现此种问题, 两个行政管理部门都有管理权也将会使企业无所适从繁杂的手续 (2) 。鉴于此, 有必要在规范立法 (不管是商标立法还是特别立法) 后, 将包括注册使用在内的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由一个行政机关统一行使。

双轨制带来的另一问题是, 把地理标志作为一项行政许可权力行使, 不管是哪一个行政机构, 作为国家商标局或质检总局的直属机构, 地方相应的行政机构不会像行会、商会那样严密、积极地考量一个企业是否具备某个地理标志所要求的生产资质;更不会实际考虑地理标志项下使用主体的数量是否临近市场饱和, 反而会衍生腐败等问题。不如把地理标志除注册以外的许可使用等管理职责交由自治组织 (如商会行会等) 行使, 也恢复地理标志本来的私权面貌。

(三) 司法保护的完善

我国法律对于侵犯地理标志权益的行为并未规定统一的责任形式。地理标志侵权案件责任担当 (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 的法律依据大多是《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等一般性规定, 即便是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中也无明确规定。鉴于此, 有必要在统一立法的基础上明晰侵犯地理标志权益不同的责任形式。

我国地理标志资源非常丰富, 特别是一些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商标法》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实施以来, 申请地理标志的行政保护虽有增加, 然而民间仍有大量的地理标志资源尚待开发和有效保护。因而构建科学、合理、便民的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 对提高产品竞争力, 特别是在扩大农副产品市场等方面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李华, 王照科.地理标志与商标的本质区别[J].世界农业, 2006, (2) .

[2]常雪芹, 王琨.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问题及对策.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006, (10.

[3]张国华.地理标志等易混淆概念的比较研究[J].行政与法, 2006, (2) .

[4]田晓玲.地理标志保护方式之我见[J].知识产权, 2006, (1) .

[5]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管理论文 篇2

目前,中国尚未由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专门的“地理标志法”,对地理标志权的保护散见于中国的《商标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地理标志产品管理规定》、《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等行政规章。

地理标志与地理标志使用权

地理标志,又称原产地名称,属于区别性标志的范畴。根据我国新修订的《商标法》第16条第2款的规定,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有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地理标志权包涵特定地域的行业组织或法人依法对经注册登记的产品地理标志(原产地名称)获得占有、许可使用与监督的权利以及地理标志所标示的地域范围内同类同质产品生产者在自己产品上使用地理标志的权利,即地理标志许可使用权。

但地理标志也可以作为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注册,注册事宜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负责。我国《商标法》第16条的规定,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误导公众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但是,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继续有效。

地理标志权的保护特点

――地理标志权的行使限制性

首先,其不允许任何特定经营者将某一经过认证的地理标志作为自己专有的普通商标使用或注册;其次,只要产品的产地与地理标志相吻合,而且产品本身的质量达到既定的标准,则地理标志所标示的地域范围内的同类产品的生产者在办理相关手续后都可以使用该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权不具有可转让性

只有地理标志所标示的地域范围内的同类产品的生产者才可获得许可使用该地理标志的机会,非地理标志所标示的地域范围内的产品生产经营者绝不允许使用该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权具有相对的永续性

只要地理标志权人持续在地理标志所标示的地域范围内进行同一产品的生产经营且产品质量一直达到既定标准要求,就不会丧失其地理标志权,除非原注册登记机关依法废除已经授予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或者自然地理环境变化,否则特定地域的产品生产者所共有的地理标志也不会自动进入特定地域之外的公有领域或者灭失。

诉讼时效

地理标志权作为知识产权中的一项权利,且常与商标权相耦合,则其受到保护的诉讼时效应与商标权的诉讼时效相一致。根据中国《民法通则》135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10月16日施行)第18条的规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诉讼时效应为2年,自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行政法律保护

2005年,由中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制定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管理规定》,第一次在中国正式建立了较为独立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由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发布的自2007年1月30日起施行的《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又使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得到了补充与丰富。据《产品质量法》第5条和第53条的规定,在中国境内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否则由质检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责令伪造者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根据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4项和第20条的规定,禁止经营者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以伪造产地、对产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的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活动。对违法者,将按照根据中国《产品质量法》第53条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经营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民事法律保护

――权利主体

由于地理标志权有着与人们常讲的一般知识产权所不同的权利属性,因而,产生了权利保护主体适格的问题。只有地理标志注册人才有权寻求法律追究违法侵害地理标志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保护方式

1、诉前禁止令及财产保全/证据保全

关于诉前财产保全和禁止令,在有证据证明他人已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权利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情况下,地理标志权人可以依法在起诉前(至正式起诉之日不超过30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具体措施包括法院依申请发布临时禁令,裁定诉前采取财产保全等。依中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法院接受诉前财产保全及/或证据保全申请后,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经送达后应当立即开始执行。这些都符合TRIPs协议第50条规定的精神,即司法当局有权采取有效地临时措施防止任何延误给权利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或证据灭失。但是,如果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30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将依法作出裁定,解除保全措施。

2、追究民事责任

根据中国《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商标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地理标志权人在其地理标志注册所有权及其地理标志专用许可权受到不法侵害时,可诉求有管辖权的法院依法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还可以提请法院依职权作出罚款、收缴侵权商品、伪造的地理标志专用标识和专门用于生产侵权商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财物的民事裁定。

至于侵犯地理标志专用权的赔偿数额如何确定的问题,由于地理标志有的被注册为证明商标,有的则没有,因而侵犯地理标志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一般按照中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的规定和司法惯例执行,即:首先,按权利人的实际损失计算;其次,若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再加上被侵权人所支付的用于制止侵权行为的交通费、调查费、鉴定费、适当的律师费及其他合理费用。

刑事法律保护

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完善 篇3

一、我国地理标志立法的现状

我国的地理标志保护“立法过度且混乱” (1) , 立法技术粗糙, 国外的术语直接借鉴和移植, 没有充分考虑到与中国国情和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相符合的情况, 造成之后的立法和实践困难。

(一) 术语的不一致。

2013年的《商标法》并未对地理标志的内容进行修改, 例如第3条第3款对证明商标中关于地理标志内容订为“原产地”, 而在第16条中又使用“地理标志”, 在立法的术语运用中在一部法律中就已经不统一了。

(二) 体系不统一, 法律的权威性没能体现。

商标法和专门保护导致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呈现多样化, 另外各法律保护的角度和层次不同 (2) , 各部门利益不同, 立法模式不同, 法律体系混乱无序, 没有一个体系的规定, 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商标法实施细则》、《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祖册和保护办法》等, 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专门做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另外农业部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制度, 立法多重主体不同的立法模式容易发生冲突。

(三) 对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地理标志缺乏应有的保护, 很多地理标志被注册为普通商标。

我国主要以商标法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 一直对地名的商标的问题不重视, 原来已经注册的地名商标和现在的地理标志发生了冲突, 难以协调而产生了诸多的矛盾。

二、保护标准的定位和以及和国外的衔接

各国对地理标志保护的构建是不同, 法国很早就对地理标志相关内容进行了专门的法律制定。美国则在商标法体系中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地理标志的商标法保护。从对法国和美国两个典型的立法模式国家来看, 由于我国的立法传统和实践, 不能照搬两种立法模式的任何一种。

从利益分享角度 (3) , 我国适合从现在的“商标法模式为主导, 专门法和反不正当保护法为辅”的共同保护模式, 转为“以专门法保护为主, 商标法和反不正当保护法为辅”的立法模式。具体如下:

(一) 明确立法目的。

通过对地理标志权利利益分享的分析, 明确, 地理标志要保护特定区域内的生产者对地理标志享有权利和利益, 促进特定地区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

(二) 明确保护对象。

地理标志的概念强调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产品的质量、声誉和其他特性的关联, 所以, 应对拥有这种标志的利益方的利益。同时可以学习法国对葡萄酒, 香槟, 奶酪等产品的专门规定, 对具有我国的突出产品进行专门的规定。

(三) 反不正当竞争的保护模式可以作为最低层次的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对所有的混淆商品或者来源行为加以制止并提供救济, 这样不仅可以给地理标志提供最基础的保护, 也能解决商标的混淆问题。

三、执法方面的制度完善

我国现有工商行政管理局, 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和农业部三个机构来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 但分工不明确, 存在很多时候只能相互交叉的情况。应明确三个管理部门的分工和职能;为了更好的更高效率低成本的对地理标志进行管理, 应当只由一个机构统一管理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作为一种集体性权利, 在对其侵权上的防护上更加不容易, 需要给予特殊的关照, 赋予比其他一般知识产权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 加大保护力度。 (4)

建立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专门立法, 由于国内现在的管理制度, 是不可能做到三部门全身而退的。所以, 在逐渐建立专门保护的制度是, 以上各部门要完善信息系统, 部门之间相互沟通, 协作, 和国际地理标志接轨。

摘要:2015年5月21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过了《原产地名称和地理标志里斯本协定日内瓦文本》, 将地理标志的名称列入了此文本当中。地理标志与其他知识产权相比, 所涉及的利益更为复杂, 不仅关系到代表地区的私权领域, 也会涉及到消费者, 市场等等公共领域。我国作为一个地理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 对地理标志保护有一定的成果, 目前我国三种保护途径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以商标法保护为主导, 专门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为辅共同保护, 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关键词:知识产权,地理标志,制度完善

注释

1吴任伟.在WTO架构下两岸关于地理标志保护之研究[D].辅仁大学, 2003.

2张今.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及我国保护中存在的问题[N].中国知识产权报, 2002-5-22.

3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并不是如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般主要维护财产属性, 而是在调整和平衡地理因地理标志所产生的各种利益关系.如何让利益方可以公平, 正当地享受这些利益, 是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制度建立的基础, 这对完善我国的地理标志知识产制度也有重要意义.

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管理论文 篇4

[发表时间]:2014-12-18 [来源]:泾阳县茯茶中心 [浏览次数]:86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保护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规范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使用和管理,保证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运城盐池大盐(河东大盐)、运城盐池黑泥、泾阳茯砖茶、宜君核桃、红川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3年第137号)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从事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销售、经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并使用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泾干镇、中张镇、三渠镇、永乐镇、桥底镇、云阳镇、崇文镇、王桥镇8镇和安吴镇高村、甘泽堡村、姚家村、马家村、西李庄村、东李庄村、中山村、茹家村、竹园张村、王家村、徐岩村11个行政村现辖行政区域。

第四条 获准使用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生产者,禁止在生产的泾阳茯砖茶产品内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第五条 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相关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和企业做好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注册、使用、管理工作。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六条 成立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委员会。主要职责如下:

(一)负责组织召开会议,制定泾阳茯砖茶保护工作计划,协调解决泾阳茯砖茶保护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二)负责组织宣传贯彻《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三)负责制定、发布泾阳茯砖茶保护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

(四)负责制定泾阳茯砖茶产业发展的规划;

(五)负责向国内外组织或个人推广、宣传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依法维护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的合法权益和信誉。

第七条 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保护办),保护办设在县茯茶中心。主要职责如下:

(一)负责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委员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负责受理产地范围内生产企业提出的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申请,并组织相关初验工作;

(三)负责泾阳茯砖茶地理产品专用标志的日常监督管理;

(四)负责参与泾阳茯砖茶地理产品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五)负责依法受理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的投诉和举报。

第三章 专用标志的申请和管理

第八条 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由国家规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图案和文字组成。第九条 专用标志的申请遵循自愿原则,凡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均可向保护办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并提交下列资料和证明(以下资料均一式四份):

(一)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申请书;

(二)企业营业执照、企业代码证书、卫生许可证、企业产品标准登记证;

(三)产品生产者制定的该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

(四)法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出据的卫生、质量等相关检验报告;

(五)产品产自地理标志保护产地范围内的说明;

(六)生产者简介。

第十条 生产者应当保证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对经查实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单位,3年内不得申请使用泾阳茯砖茶专用标志;核准登记使用专用标志的生产者,不得扩大范围使用专用标志,不得将专用标志的使用权转让、转借、出租、出售;对不按规定使用标志,或者在2年内未在受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上使用专用标志的,保护办按规定上报注销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注册登记,停止其使用专用标志。

第十一条 保护办受理专用标志的使用申请后,应当尽快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由保护办按规定逐级上报审核,最终由国家质检总局审查合格注册登记并发布公告,其申请人即可使用专用标志,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第十二条 保护办监督管理专用标志的印制、发放和使用。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的生产者,有权在其生产产品的标签、包装、广告、说明书上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第十三条 印制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应当按照国家质检总局2006年第109号公告的要求执行。

第十四条 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印刷单位应经保护办核准并备案。

第十五条 使用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单位和个人应缴纳证书、标志制作工本费和使用费。

第十六条 专用标志使用者须在每年的10月底前将第二年专用标志使用计划、使用数量等情况报保护办备案,每年的2月底前将上年专用标志使用情况报保护办。

第四章 专用标志的使用与监督

第十七条 专用标志可以直接印刷在产品标签或包装物上,也可以加贴或吊挂在产品或包装物上,或者根据申请人的要求或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标识方法。

专用标志由保护办指定印刷企业、派专人监印,并将印刷数量登记备案。保护办须控制专用标志的使用数量,建立产品的溯源体系。

第十八条 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权实行动态管理。第十九条 获得专用标志使用资格的使用者,应在产品包装标示上标明“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字样,并在标示显著位置标明泾阳茯砖茶,同时,应执行国家对产品包装标示的其他强制性规定。

第二十条 使用专用标志的,应同时标注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公告号以及所执行的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号等。第二十一条 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者应按照DB61/T920-2014《地理标志产品泾阳茯砖茶技术规范》的规定生产泾阳茯砖茶产品。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产者不得在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以外地区生产的产品上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第二十二条 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产加工单位,应当建立原料收购和生产销售台账,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经检验符合标准要求的方可使用印有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包装及标识。

第二十三条 销售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单位和个人,进货时应当验明产品质量合格证书等相关证明资料,并保证销售产品的质量。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不得使用与专用标志相近、易产生误解的产品名称或产品标识。

第二十五条 使用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生产者未能按时组织生产或其产品质量连续两次检验不合格的,由保护办协调督促相关部门,责令该生产者停止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并限期整改。对逾期未改或抽检仍不合格的,保护办将报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公室撤销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注册登记,停止其使用专用标志。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保护办协调督促相关部门,依照相应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七条 从事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接受企业酬金,吃拿卡要。不得泄露企业的技术和商业秘密。严禁弄虚作假。

违反以上规定的,依法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4年7月23日起实施,有效期两年。【上一篇】:泾阳茯砖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

浅议我国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 篇5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即“地理标志”, 包括货源标记和原产地名称。“货源标记是指表示一种产品来源于某个国家、地区或地方的说明标记, 通常由名称、标记或符号组成”, 例如“中国制造”等。“原产地名称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地方的地理名称, 用于指示一项产品来源于该地, 其质量或特征完全或主要取决于该地的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和人为的因素”。目前, 法律所保护的地理标志主要是指原产地名称, 而不包括货源标记。TRIPS协议第22条第1款将“地理标志”规定为“表明某一货物来源于某一成员的领土或该领土内的一个地区或地方的标记, 而该货物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实质上归因于其地理来源”。我国《商标法》第16条第2款将其定义为“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 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 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布的《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第4条第3款规定“地理标志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特定地方的地理名称, 用于指示一项产品来源于该地, 且该产品的质量特征完全或主要取决于该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人文背景等因素”。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年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第2条规定“地理标志产品, 是指产自特定地域, 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包括:①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②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地区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 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从以上的各种规定中, 可以得出“地理标志”主要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 标示某一特定的地区、地域, 具有指示性、地缘性。地理标志表明某一商品来源于某一特定的地区、地域或地方, 既指示了商品的特定地理来源, 又决定了只有属于商品特定地理来源地的才可以拥有地理标志, 因此具有指示性和地缘性。

第二, 表明商品与特定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相关, 具有相关性、客观性。地理标志直接体现了某一商品的质量、声誉等特征, 直接决定于其地理来源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等, 因此具有相关性, 并且这种相关性必须是客观真实存在的, 虚构的标志不被视为地理标志, 如“北京”空调, 因而地理标志必须具有客观性。

第三, 直接体现特定商品的质量、声誉等特征, 具有价值性。地理标志指向一定的产品, 并且直接表明该商品具有某种或某些区别于其他同类商品的特殊质量、信誉等特征, 在竞争中就具有极大的优势, 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所以其具有价值性。

第四, 地理标志的产生基于商品的特殊品质、声誉等与某地区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相关联的事实, 并非基于法律的规定, 具有自然性, 并且其存续也以此种关联事实的存续为前提, 只有这种关联事实消亡才会导致地理标志的消亡, 不因期限等原因而消亡, 因此又具有某种意义上的永久性。

2 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意义

2.1 有利于农民增收

若农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 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对于该农产品的质量、信誉等具有巨大的宣传作用, 促使农产品价格提升、市场需求扩大等, 对于农民增收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一旦农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价格、巨大的市场需求, 农民便会主动积极转向该产品的生产, 同时为获得更大的竞争力, 以企业为龙头、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必将随之发展起来, 这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3 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获得地理标志保护, 能够极大地促进农产品的质量、特性等在国际上获得认可, 树立农产品的特色, 在相关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地位, 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4 为消费者的消费提供可靠的选择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阶段, 一些生产者受利益驱使, 置消费者的健康于不顾, 生产有毒有害食品, 增加消费者的消费风险, 而受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直接表明其质量、声誉等, 消费者完全可以基于对地理标志保护的信赖而做出选择, 保障消费的安全。

2.5 文化意义

地理标志产品的特殊品质、声誉与产地的人文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很多地方特产由于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受到地理标志保护。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有着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若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完善的地理标志保护, 不仅能够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更有利于宣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保护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

3 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的构建

当今国际社会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 专门法保护模式, 该模式通过专门立法对地理标志进行专门、全面的保护, 法国在1919年颁布的《原产地标志保护法》, 对于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较强, 是采取该模式的代表国家;第二, 商标法保护模式, 是指将地理标志作为一种特殊的商标, 通过注册为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进行保护, 例如美国1946年颁布的《联邦商标法》, 目前世界上的多数国家都采用此种保护模式;第三, 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 该模式并未对地理标志进行专门保护, 仅通过打击反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地理标志进行补充保护, 例如德国1994年《反不正当竞争法》第3条的规定。

我国的地理标志保护起步较晚, 但地理标志保护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商标法》规定地理标志可以通过注册为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受到保护, 侧重于对地理标志本身的保护, 200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侧重于对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保护并同时达到保护地理标志的目的, 此外, 还有《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都有关于地理标志保护的规定。由此可见, 我国的地理标志保护主要为商标法保护和专门法保护两种模式, 同时由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补充保护。这些模式对地理标志的保护途径、管理等存在诸多不同规定, 在实践中已经引发了商标权与地理标志权冲突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选择已经成为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对当今国际社会各种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情, 笔者认为, 我国可以采取专门法保护与《刑法》保护并行的双轨制, 一方面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法》, 另一方面在《刑法》中规定有关侵犯地理标志权的罪名。主要理由是:

第一, 现实的需要。5000多年悠久的历史、96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以及多样的民族文化等决定了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也造就了大量极具地理标志保护价值的产品, 如泾县宣纸、景德镇瓷器、云南普洱茶等, 这些地理标志产品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极大的价值, 因此, 必须对其进行全面、完善的保护。但是, 我国的地理标志保护起步晚, 相关制度建设很不完善, 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保护需求, 因此, 我国必须加大对地理标志保护的力度。由于现有的《商标法》未就地理标志进行详细的规定, 仅对作为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注册的地理标志与其他注册商标进行相同的保护, 这不仅难以体现地理标志的特殊价值和地位, 更不能为其提供全面保护。同时,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作为一个单行法规, 立法层次低、规定简单粗糙、缺乏足够的权威和保护力度, 并不能够发挥专门法应有的保护效果。因此, 笔者认为我国应当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之上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法》, 同时在《刑法》中设立侵犯地理标志的具体罪名, 对地理标志进行专门、全面、有力的保护。

第二, 立法先例决定了建立双轨制的可能性。“在知识产权领域, 同一标的取得两种以上权利, 由两种以上法律保护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是由知识产权保护对象是抽象的信息这一特点决定的, 因此, 重复保护或说双重保护并不违反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理”。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不仅有专门的《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予以保护, 更在《刑法》中有假冒注册商标罪、假冒专利罪、侵犯著作权罪等专项罪名予以保护, 而这些权利正因为双重保护制度而获得了强有力的保护, 实际效果较好, 因此基于地理标志保护的特殊重要性, 也可以采取专门法保护与《刑法》保护并存的双轨制。

参考文献

[1]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322.

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管理论文 篇6

1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现状

我国确立原产地域产品的保护制度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的,该制度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至今逐渐趋于完善。在茶叶领域,原产地产品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且为了防止自加入WTO以后面对各种国际竞争出现大量假冒伪劣名茶,很多地区已将茶叶产品法律保护作为专项议题,不同的中国茶叶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研究因此而逐步发展。

季小明在研究洞庭湖碧螺春名茶的地理标志保护文献中专门有如下一段说明:“加强扩展洞庭湖碧螺春原产地的种植与生产面积,保护名品纯种化,推广相关果林茶间技术,重视地理标志认定的规范性”。笔者认为,洞庭湖碧螺春地理标志的保护应该强调以下六方面的措施:第一,促进茶农的知识化进步;第二,推进良品名茶的优种化;第三,执行茶叶生产的标准化;第四,实现茶叶生产的全自动化;第五,保障茶叶产品的绿色化;第六,实现中国名茶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吕立哲在研究河南信阳毛尖名茶的地理标志保护文献中则认为:“茶叶原产地区的生产直管部门和技术质量认证机构将茶叶原产地做了较为明确的范围划分,并严格执行原产地茶叶产品质量认证程序”。首先,河南信阳毛尖原产地相关的生产企业应该重视对产品的商标注册权利,以此对原产地其他类似产品加以区别,并能够保证茶叶产品在该地区内可以享受到名称权与商标权两方面的保护,同时又能进一步引导消费;其次,对原产地以外的其他企业生产类似产品也是一种从法律方面的严厉打击;第三,严格执行并落实河南信阳毛尖产品的指令认证,须规定仅原产地企业才能具备相关生产标准和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将河南信阳毛尖原产地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落实到位,并能保障原产地茶叶文化的不受污染。

杭州西湖龙井作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名茶,在西湖特有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影响下,也是大自然馈赠与国人的一种精品。因此,西湖龙井在地理标志法律保护方面尤为关键。然而,浙江省为了扩大西湖龙井的品牌效应,自主将其生产的地域范围延伸至全省,并为其特意申请注册为浙江龙井茶。虽然可以将浙江龙井茶的生产与销售标准实现统一化,但是从文化角度、从法律角度讲,此策略将必然成为一种争议举措。为此,谷辽海特意指出:“西湖龙井拥有今天的世界知名度,与其原产地自然天成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不无关系,浙江省其他地区不一定具备如此条件,且龙井产品在其根本上还须依仗原产地的土壤、气候、水质、原材料和传统制作工艺等,这也是为何要实施茶叶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策略的一个重要原因。倘若我们将西湖龙井赋予给其他不具有原产地条件的地区,它将是一种严重侵犯原产地经营权利、同时也是欺骗消费者知情权的一种做法。周淑红也认为:“西湖龙井被更名为浙江龙井存在很大争议性,“龙井”之前附加原产地“西湖”二字更为妥当,它也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无形资产。而笔者认为,中国名茶地理标志保护策略的执行应将商标权和专利权严格划分开来,它能促进中国名茶产业健康发展。

安徽省自古以来便是中国名茶的盛产地,,该省拥有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霍山黄芽和六安瓜片等诸多享誉中外的特色名茶。迄今为止,安徽省涉及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策略少之又少。曹淑华认为安徽省在这方面应该更为关注政府力量和茶农力量的存在,好的原产茶叶要抢先注册品牌,政府相关部门主动抢注,并能够落实有偿利用地理标志,严格制定并执行相应的技术质量标志和卫生要求,对于不达标产品一律勒令停止生产并取消品牌注册。同时,茶叶生产与经营也需从根本思想上树立良好的商标品牌意识,合理规划地理标志保护政策,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对原产地茶叶产品的保护要面面俱到。

2我国茶叶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策略

笔者认为,我国茶叶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的策略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

2.1规范立法,明确茶叶原产地地理标志

我国茶叶地理标志应该有一套自己的产地规划标志和商业交易习惯,由产地规划标志和商业交易习惯制定相应的“单行”法规和统一用语。茶叶地理标志须严格遵循我国《商标法》第一十六条第2款的规定内容。

2.2侵权行为的责任严厉追究与限制

茶叶权保护我国茶叶地理标志的合法性和正确性,主要运用茶叶的是负责开发、利用和传承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私有主体,国家和政府作为主体时在市场经济中参与较少。因此,在法律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对私有主体使用茶叶时的权利保护问题。在实践中,茶叶地理标志被替代、被恶意抢注,严重损害了遗产权利人的权利利益。因此,对于他人未经权利人许可而做出的以下行为均可认定为侵权,遗产权利人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追究其责任,以维护自身的利益。首先,未经遗产持有人许可使用与其相近或相同的茶叶在产品或服务之上并用于营利活动的行为;其次,未经遗产持有人许可而擅自销售侵犯申遗茶叶专用权商品的行为;第三,未经遗产持有人许可,将更换其茶叶的商品投入到市场中的行为。以上侵权行为,作为茶叶原产地的经营者,在原产地地理标志遭受到抢注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要求侵害者停止侵害、清除妨碍,消除影响并赔偿由侵权行为带来的损失,以保障我国茶叶地理标志的正确合理使用。

2.3明确有关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政府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按照国家法律或地方法规的规定,国家工商局和质监局对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与管理具有直接职责和权限。两个部门同时监管形成局部管理权限的矛盾与冲突,实际工作效率不增反降。国家工商局多年来一直执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并将茶叶原产地商标注册与管理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然而,从1999年开始,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现为质监局)又增加制定了一项有关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行政规定,该规定将本职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划定,他们主要负责对原产地域产品的保护申请、确认审核和登记注册等。笔者则认为,有关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不应以《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协定》两种法律规定同时生效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矛盾情况实难以充分协调。我国茶叶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应该重点在标识方面的保护,核心工作应该是产品质量监督与生产质量控制,通过国家政府部门制定相关规定实难以保障茶品的品质。因此可知,茶品质量与生产加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应由质监局一个部门来负责。当然,必须要求质监局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如此一来,也可为国家工商局部门减轻一定工作压力。

2.4茶叶地理标志和注册地名商标之间的关系要梳理清晰

国家《商标法》第十条规定:“地名具有其他含义和已经注册的使用地名的商标继续有效。”当然,例外情况并非没有,不当使用茶叶地理标志的情况也因此而成为合法的行为,导致一部分茶叶地理标志遭受不合理注册,特定地区符合条件的茶叶经营者无法真正全权享受地理标志地名商标权,而成为少数不法经营者的特有商标权限。注册地名商标且行为合法,说明茶叶地理标志注册证明商标不能进行重新申请,于同一地区的同行企业无疑很难谈公平性,这一点与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相悖。茶叶地理标志属于公共词汇,显然具备公平性特征,国家法律针对茶叶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与普通商标保护有所差异。茶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权绝对不能对其他潜在权利人予以非法排斥,不能阻碍其他潜在权利人对原产地地名的合理使用权。相较于普通商标而言,茶叶地理标志地名商标的合理使用权限更广,在法律保护方面略显薄弱。已经注册商标的茶叶地理标志,从法律保护实践来看,同一地区、同类企业可根据自身具备的合法使用权予以抗衡与竞争。然而,此种抗衡与竞争又在标准方面存在较大的灵活度,相关部门的司法判定无法统一标准,难度不小。我国在近年重新修订了《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专门对商标合理使用作出了相应规定,然而在应用实践方面存在诸多不定因素。我国立法部门和司法监管部门专门针对如何合理使用茶叶地理标志原产地名商标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并对新申请地名商标注册的范围也严格规定了限制范围。

3结束语

我国茶叶地理标志是一种涉及文化知识产权的商业标记,在经济与商业两个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众所周知,我国茶叶地理标志资源丰富,但有关茶叶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相对滞后,仅存的一部分内容也由国外借鉴而来。我国国情与国家管理制度与外国差异性较大,同样的保护策略往往造成很多重复与冲突的存在。笔者在本文首选剖析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现状,并重点就其法律保护策略加以归纳与总结,旨在通过完善法律保护制度促进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同时良好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参考文献

[1]曹淑华,张谋贵.安徽省茶叶产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4):9-12.

[2]汤一,周树红.关于龙井茶原产地保护规则之探讨[J].中国茶叶,2010(2):42-43.

[3]吕立哲,魏慧,党永超.信阳毛尖茶原产地保护和开发利用[J].中国茶叶加工,2015(2):109-112.

[4]卫聪玲,张军.证明商标对原产地名称的法律保护[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54-56.

上一篇:定格瞬间之美下一篇:悲观主义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