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综地理

2024-06-15

北京文综地理(共8篇)

北京文综地理 篇1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本试卷共18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图1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读图,回答第1题。

图1 1.甲城市所处时区是 A.西二区 【答案】1.B

B.西十区

C.东十区

D.东二区

考点:地方时和区时计算、城市交通。

【点睛】解答该题关键是理解城市工作时间和城市日机动车流量变化的关系,然后根据甲城市工作时间的北京时间与甲城市当地区时的关系,判断甲城市所处的时区。注意甲城市是北京时间2时上班,说明甲城市的时区比北京(东8区)早6小时,而不是晚6小时。

图2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图2 2.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答案】2.D

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对台风的理解,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的热带气旋,其中心附近风速在12级以上称为台风。

图3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第3~5题。

图3 3.据图可知,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4.该区域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5.芒种至小暑期间,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

【答案】3.B 4.A 5. C

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考点:二十四节气、我国降水和中国区域地理。

【点睛】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则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速记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图4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第6、7题。

图4 6.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7.内蒙古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答案】6.A

7.B 考点:土地利用类型,中国区域地理。

【点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的内蒙古和贵州两省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图,判断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是耕地、牧草地,从而再判断甲是哪个省级行政区。

图5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读图,回答第8题。

图5 8.该山地

A.海拔3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8.C 【解析】8.读图可知,海拔3000米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0℃,最热月平均气温约为14℃,积雪可能

融化;气温年较差随着海拔升高减小;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坡的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左右,而这四个站点海拔低于4000米,所以该山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考点: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板块运动。

【点睛】解答该题关键是获取图中信息,根据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可以判断出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减,另外还需要掌握喜马拉雅山脉的北坡在青藏高原上,北坡海拔起点高,从而可以判断该山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图6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第9~11题。

图6 9.该段国道能够

①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 ②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 ③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

④促使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图示区域内,A.地形复杂多样,风能资源丰富

B.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

D.南部水资源丰富,可跨流域向北部调水 C.国道以西公路建设难度小,路网密度大

11.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

① 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② 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③ 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④ 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9.A 10.D

11.D 11.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有利于减少对地下水的利用,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有利于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农作物抗旱能力与农作物本身的习性有关,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不会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也不会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考点:交通线和农业。学科&网

【点睛】该题要求根据图中信息进行空间定位,确定图中区域跨越了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南方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以旱地农业为主。36.(36分)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图14(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8分)(2)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6分)

(3)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10分)

匈牙利的汽车工业历史悠久,杰尔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拥有多家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研发和教

育机构。近年来,杰尔、肖普朗,埃斯泰尔戈姆和松博特海伊等城市吸引了诸多跨国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投资建厂,8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

(4)说明匈牙利汽车工业分布特点和原因。(12分)

【答案】(1)以平原、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主要为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

(2)断层发育,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3)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

(4)集中分布在匈牙利西北部。汽车工业基础好;劳动力素质高;汽车工业生产地域联系紧密;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主要面向国外消费市场。

(3)河流的水文特征应从流速、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应结合所在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分析。据图可知,甲河段流经山区,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流域面积小;流量小;且纬度高,结冰期较长。而乙河段流经平原,河流流速慢;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汇水量大,流量大;且纬度低,结冰期短。

(4)据图可知,匈牙利汽车工业主要分布在以杰尔为中心的周边城市,位于匈牙利西北部。据材料可知,杰尔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且拥有多家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研发和教育机构,工业集聚效应好,规模效益大,可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联系。同时据图可知,有汽车工业分布的城市交通便利,有铁路、公路通过,便于运输。

考点:地形特征、湖泊形成、河流水文特征和工业布局。

【点睛】分析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需要充分利用图例信息,图中在巴拉顿湖附近的西北侧是断块山,根据断块山的形成原理,另一侧岩层上升形成断块山,断层一侧岩层下陷形成谷地,谷地地势低洼蓄水则形成湖泊。

40.(18分)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联合国规定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艺术精湛,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1)阐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主要旅游价值,列举故宫博物院在对公众开放游览方面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10分)

【答案】(1)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确定合理的游览路线,限制游客人数,健全旅游规章制度,倡导绿色文明旅游等。

考点:旅游价值、旅游开发和保护。

【点睛】旅游资源价值包括美学、历史文化、科学考察等价值,也包括商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价值。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体现出不同的主体价值,它是资源质量和品位的反映。旅游资源的功能是指旅游者旅游资源可供开发利用的特殊功用,它是旅游资源价值的具体体现。

41.(24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第(1)题。(1)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10分)....

图17 【答案】(1)热带草原带。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

【解析】据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10°S—15°S,结合降水柱状图不难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热带草原景观。每年1月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

低气压带控制这里,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因此到处是稀树高草,呈现一派草木葱绿的景象。7月,信风带控制这里,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草木枯黄,呈现一派萧瑟的景象。考点:自然带类型和成因。

【点睛】自然带的类型和气候类型对应,自然带的类型可以根据气候类型判断,根据经纬网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出该地位于南半球,属于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北京文综地理 篇2

一、2012年大纲卷与新课标卷结构的比较

1. 相同点。

两套综合卷均通过地理、历史、政治三科按照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组合成卷, 且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 地理选择题题量为11道, 赋分44分, 非选择题赋分56分, 满分皆为100分。

2. 不同点。

大纲卷文科综合题采用政、史、地各一道单科题 (地理为36题) 加一道三科综合题组题, 而新课标卷地理综合题则采用两道“必做”题 (36、37题) 加三道“选做”题 (42–44题) 的学科内综合题组题, 并没有三科综合题。从赋分上来看, 大纲卷地理单科题36题为36分, 三科综合题39题为20分, 而新课标卷两道“必做”地理题为46分, 三道“选做”地理题 (三选一) 各占10分。

二、近三年来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的主要特点

1. 图表丰富, 体现了“无图不地理”的学科特色。

地理图表既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 又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高考地理试题情景创设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利用地理图表。

从图表数量来看, 具有稳中有升的趋势, 从图表类型来看, 区域图、统计图、等值线图出现频率高, 三年来都进行了专门考查, 特别是区域图, 每套试卷中则有多幅出现。这些图表集中地体现了地理学的区域性、综合性, 反映了地理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值得一提的是, 近两年的新课标卷中, 采用了以图组形式呈现主题信息的方式。如, 2011年新课标卷36题中的图表就以世界区域图 (新加坡) 、气温曲线降水柱状统计图和景观图 (水坝) 的组合形式呈现。又如, 2012年新课标卷4—5题、6—7题则为两组各两幅图的组图题。这种图表组合形式更能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与本质, 强调了信息来源的多元化与交互性, 也对考生的地理素养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需要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揭示地理要素间的关系。

2. 知识为基, 能力立意。

近三年来新课标卷地理试题中涵盖的主要考点有:天气与气候、河流水文特征、等值线的判读、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区位因素 (农业、工业、城市) 与产业活动、人口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际联系等。从考查内容来看, 试题多选取地理学科知识结构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内容, 即地理学科主干知识。试题设计既不回避教学重点内容, 又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 不再追求自然与人文、中国与世界地理板块内容间的平衡。值得一提的是, 新课标卷试题中连续三年没有对难度较大且较为抽象的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考查, 但在全国其他一些地区的高考文综试卷中, 这一考点出现频率仍然较高, 只是考查难度有所降低。

新课标卷地理试题大都以能力考核为主, 回归学科本质, 减少了知识陈旧与机械记忆的内容, 更注重“理”的考查。如, 2012年新课标卷10、11题, 即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高差。其需要考生快速审清题干指向, 准确解读和提取有关图表信息, 积极调用储备知识后, 方可作答。通常情况下, 观察等高线及其标高可以判断出地形地势、河流流向等。本组题则独辟蹊径, 构图留白, 图文结合, 要求考生灵活运用相关地理知识, 根据河谷的位置逆向判断出河谷两侧的地形特点, 进而判定相应的等高线数值。这突破了传统等高线判读试题的设计思路, 彰显了能力立意的原则。

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的设计还体现出一定的开放性、选择性, 为考生作答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答案更注重要点间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如, 2010年卷37题第 (3) 小题: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 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答案有赞成和不赞成两种观点, 考生只要分析有据, 论证充分均可给分。又如, 2012年卷37题第 (3) 小题: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 请说明理由。该题设计与2010年卷37题第 (3) 小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如, 2011年卷36题第 (3) 小题:除建水坝外, 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 并说明理由。这类开放性试题能较好地考查考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与创新性等, 符合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理念。

3. 选做题突出主题, 风格近似。

2010年新课标卷选做题由“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两个模块的内容构成, 2010年后则增加了“环境保护”模块的内容, 试题的设问数量也发生了变化。在2010年、2011年只有一问, 2012年则变为两问。

选做题的基本原则是“超量命题, 限量做题”, 体现了选择性和多样化, 考生可以在三道选做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这符合地理选修课程设置的目的与初衷。从考查内容来看, 在同一试卷中, 各选做题的设计都围绕模块主题, 突出了主干知识的运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选做题的设计在“描述阐释”型问题的基础上, 逐步增加了“论证探究”型问题。如, 2012年各选做题的第二问都增加了“应采取的措施”的设问。这样的试题设计更能有效地检测考生的学习潜质, 对今后的地理选修课教学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从试题结构来看, 在同一试卷中, 各选做题的素材阅读量相当, 图文信息的呈现方式与设计风格相似, 答题量相近, 赋分相同;从考核目标来看, 在同一试卷中, 对各选做题的难度、区分度均进行了合理的掌控, 设问的难度相当, 区分度相近。这确保了考试的公平性。

4. 联系生活, 关注热点。

新课标卷地理试题多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与热点为背景,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现实生活和热点问题中地理元素的挖掘, 通过考查与之相关的地理核心知识、原理和思维方法, 体现出地理学极强的应用价值,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 2011年卷42题以近年来大量出现的自驾车旅游为题材, 考查了相关的旅游地理知识。又如, 2012年卷44题以上海市饮用水源地的变化为题材, 考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这类试题贴近生产、生活实际, 生活气息浓郁, 考查了“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很好地体现了地理新课程的理念, 对中学地理教学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从对热点问题的考查方式来看, 有隐性考查和显性考查两种方式。 (1) 隐性考查:通过题目内涵折射、反映热点, 不着痕迹。如, 2010年卷4-5题涉及了人口增长、劳动力人口负担与职业构成的关系;6-8题则介绍了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2011年卷3-5题涉及到了我国大豆生产的进出口;2012年卷8-9题则涉及劳动力数量、价格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等。 (2) 显性考查:直面热点或关注热点背景及其发生区域。如, 2010年卷1-3题涉及了2010年5月初新疆地区发生的洪灾;2011年卷1-2题提及了东日本大地震对汽车生产的影响;2012年卷1-3题关注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导致的耕地被占与粮食增长问题, 36题则涉及了凭祥家具生产等。这些热点试题的共性是:引导考生用地理的视角看待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 以地理学科的思维方式来分析热点问题, 体现出了地理学科的价值与功能。

三、2013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分析

1. 仍然以主干知识作为命题的重点。

通过对近年来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进行分析, 笔者认为, 地理学科主干知识这一考查点没有变, 对主要内容进行反复考查的命题思路没有变, 主干知识始终是命题的重点。一些地理学科主干知识, 如, 时间计算, 天气与气候, 区位分析,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特征及国土整治等, 仍会是考查的重点。对于这些主干知识, 教师不能让学生机械的记忆, 必须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加工与整合, 并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分析, 从而加深他们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 注重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课程理念必然会在高考文综地理试题中予以体现, 特别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试题则更为注重对考生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考查。

3. 以图表作为载体, 强化对考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

图表是高考地理命题的重要载体, 其能够灵活地考查考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对地理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在高三地理复习中, 教师应让学生结合地理图表进行知识应用训练, 如, 可进行绘图基本功的训练, 以及读图能力和图像变化分析的训练等, 不断地提高他们读图、析图和用图的能力。

4. 以区域性作为考查考生地理思维能力的重点。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重要特征, 也是高考地理命题的主要依据。很多地理现象的发生和变化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中才能加以正确的分析和评价。为此,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区域图进行全面复习, 使其明确重要的区域及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 掌握不同区域的特征;进行不同区域的对比, 使学生深入认识区域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让学生进行区域特征或区域要素特征的描述, 并结合生活实际对一些特定区域及时事热点发生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分析。通过以上复习, 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 而且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与此同时, 其对高考地理试题的考查重点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四、高考地理复习备考策略

1.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把握高考方向。

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 教师应认真研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 以及近几年来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 把握高考方向和命题变化趋势, 为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做好铺垫。

2. 夯实基础, 构建主干知识网络。

每年的高考文综地理试题都是通过“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来重点考查“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为此, 在高三地理复习中, 教师不必过分强调知识的深度和难度, 而是要引导学生集中精力, 立足于基础与主干知识, 充分利用教材、地图等, 弄清基本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 “以点带线, 以线带面, 由线成网”, 逐步构建主干知识网络。

3. 强化读图训练, 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地理图表是高考地理试题主要的信息呈现方式。近年来的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对考生利用图表进行分析、判断、归纳和总结的能力要求在不断提高, 而很多考生因无法理解图表中各要素的含义, 难以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 导致严重失分。在复习备考中, 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读图、析图方面多下工夫。强化读图训练, 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读图、填图与绘图, 引导他们总结各类地理图表信息呈现的特点, 结合图表去理解和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 使其学会准确、全面地从图表中提取显性与隐性的信息并加以科学的表述,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4. 关注生活, 关注热点。

高考文综地理命题初探 篇3

【关键词】 能力 主干 地图 可持续发展 热点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1-030-01

地理由于其综合性强,理科色彩明显,难度相对较大,往往成为文综得分的瓶颈。高考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考出考生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试题。命题是有效测量的重要保证,又是决定考试成败的关键。纵观近几年文综地理试题,地理学科命题已日趋成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特色和思路。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或者说趋向:

1. 强化学生能力的考查。“3+X”高考改革的重点是考试内容的改革,即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考查。高考所强调的地理能力是建立在一般学习研究能力之上的带有地理学习研究的要求和特征的能力。能力的表现和考核方式应该是多方面的,在文综地理试卷中,突出和强调了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目标,它是根据考生完成测试的思维过程制定的:

(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审题能力。要求在阅读试题的基础上,一方面,知道试题提供了哪些信息,哪些是有效信息,从这些信息又能得出什么新的信息;另一方面,知道试题问什么,是怎么问的。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一方面要求调动与问题有关的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要求运用所学知识与试题信息分析问题。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与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表达能力。要求在完成前两项能力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科学规范、逻辑严密的将符合问题的答案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指导学生做题时,一定要熟悉这种思路,强化这些能力。

2. 侧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在高考有限的时间里,要利用文综试卷中有限的几道地理试题,能考查到的地理知识是有限的。试题往往考查的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同时也合理引导地理教学和学生备考。具体来说,地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几个方面:自然地理中如物质的运动变化、圈层特征等;人文地理中如人类活动的区位、人地关系等;区域地理中如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中国主要地区和省区的区域定位和区域分析等。这些主干知识一方面是学科的基础知识,是可再生知识不会陈旧;另一类是应用性很强的知识,与社会实践关系密切。在考查这些主干知识时,往往不是孤立地考查某一个知识点,而更多是综合考查知识的交结点,注重学科内综合,如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综合。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过程中,一方面要强化对主干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更要重视知识网络的构建、综合能力的培养。

3. 地理图像的地位日趋重要。地图是地理学的工具,最能体现地理学的特色。地理图像极高的内容综合性和概括性及方式的多样性和变化性,特别适合对学习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考查,因而备受命题者青睐,常被用作高考命题的信息载体或设问来源。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套试卷中约有6~8幅图,大致是每两道题一幅图,同时图的数量还有上升趋势,形式越来新颖,内容越来越丰富。出现在试卷中的地理图像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中学教材和地图册;二是相关机构的统计和研究结果;三是大学教材和地图册。这些图像经过缩放、裁剪、组合、变形等手段处理后,结合考试需要和学生实际出现在试卷中。具体来说,在试题中出现频率高的主要有以下三类地理图像:一是分布图,包括政区图、地形图、等值线图、经纬网图,反映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状况;二是统计图,包括结构图、表格、坐标图等,反映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和组合状况;三是示意图,包括地理过程示意图和地理原理示意图,反映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中要加强对学生读图、用图、填图、绘图能力的培养,同时要重视对课本或地图册中一些重要的地理图像的理解和把握。

4. 倡导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观。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高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通过试题呼吁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这类题在高考中的比重在逐渐增加。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以某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案例,如生态工业园为例,让考生分析其形成条件、综合效益、发展方向;二是通过试题大量引用我国的古文古诗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三是以一些地区的典型环境问题为例让考生分析其形成原因、深刻危害、进而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从而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平时要让考生有意识地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积极付诸实践。

5. 关注重大的热点问题。地理学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较强的应用性。热点问题由于时代气息浓厚,现实性强,影响大,关注度高,往往成为试题的着眼点。高考并不直接考查热点本身,更多是考查这些热点问题的地理背景,并且从显性介入逐渐转向隐性介入。主要分析热点发生的时空背景,或者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区域热点。与地理关系密切的热点问题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大的天文探测和地理考察;二是重大的自然灾害和特大事故;三是重要的工程建设和文化活动。

北京文综地理 篇4

临城中学地理组

2012年3月26日晚,按照学校督导室组织安排,全体地理老师在上学区新实验楼进行了高考复习研讨活动,活动中老师们畅所欲言、热情探讨,收获很大,下面将研讨内容整理如下:

一、新课标卷的特点

1、突出基础性。

地理试题坚持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正确导向,主要涉及的内容均属于学科主干知识,不偏不怪,没有出现超纲现象,且知识覆盖面较广。

2、反映时代性。

试题中所考查知识的背景创设,大多跟踪了国家的大政方针,集中了社会焦点问题。地理试题的文字、图表等背景材料大多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热点问题。

3、体现区域性和综合性。

区域地理是实现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最好结合点,也是引导考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重大问题、展示地理事物和地理信息的最好平台,是考查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评价、阐释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能力的最好载体。

4、倡导探究性。

这是新课标的主题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学习方式。为了体现中学地理新课程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本理念,试题设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实践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转变。

二、学生问题分析及对策

(一)概括来说学生在高考中表现出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信息获取能力不强。

2、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解不透,主干知识记忆模糊。

3、阅读材料、读图析图能力不够,不能从题干、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答题。

4、答题思路不正确。

5、表述不准确、不全面。

6、答题不规范。

(二)针对答题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1.重视书写速度、书写规范。

阅卷老师在看到答卷的第一眼时,产生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阅卷老师在迅速确立对一份答卷的印象时,一般会将考生的答卷分成好、较好、较差三个层次,并马上按相应的层次给出大致分数,在具体阅卷时略作调整。

书写切不可过于潦草,因为在高考试卷的录入时,一般选择150-200DPI的分辨率,高速扫描仪在走纸过程中可能产生震动,导致图像扭曲,写字小或者字间距、行间距太小,字结构比较紧密的容易造成老师阅读困难。所以,写字潦草、写字小、写字密的学生一定要将字写的大点,字间距大点。2.规范要点,减少失分

要点简明扼要,每个要点字尽量不要太多;要点尽可能多一些;要把最关键的词句放在每个要点的第一行,每一行的最前面,让阅卷老师容易看到;要点要使用学科术语,抓好关键词,家常话是不得分的; 文综试题的答案综合性比较强,要注意教材要点、材料和设问本身衍生的要点相结合,注重要点的完整性。评卷工作除了要保证评卷质量外,评卷速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为了提高评卷效率,评卷老师在阅卷中往往只看要点,尤其是看一些关键词是否答出,有则得分,无则丢分。因此,答案的要点化、序号化、形成中心句、放在段首,这些非智力的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

3.注重分析图文资料,善于挖掘图中要点。

很多学生在回答题目的时候,只是大篇幅的用了书本的知识,没有任何一句话是涉及到材料的,这种“只见书本,不见材料”的回答方式,结果是很可惜的,虽然答题的时候自我感觉很好,但是最后的结果可能和自己的判断相差甚远。有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回答的时候没有一点书本知识,但是他能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这部分学生没有认真背书,也只能从材料中找点答案),竟然也能得到不错的分数,这种“认真背书吃亏,不学反而高分”的现象,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引起重视。

三、2012年高考 备考策略

(一)、高考地理 复习策略:

1.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教材之间的关系:

与复习以教材为主要依据的方式不同,复习时要密切联系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这对于新课标高考特别重要,因为新课标高考是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来命题的,而不同地区的同学选择的教材则是不同的,因此可以说某版本教材中牵涉到的案例肯定不会作为考试的依据。

3.正确处理好区域地理和高中必修、选修地理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削弱了对记忆性知识的要求程度,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而区域地理则侧重于对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等基础信息的概述,比较注重记忆;虽然有些省区仍把区域地理列作考试大纲的一部分,但切不可将大量的精力用于复习区域地理,更不能“背”地图,把每条经线、纬线经过哪儿都背下来,把各地的地形、气候、物产等基础信息背下来。

4.正确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相对于 复习以掌握知识为主而言,复习则强调能力的提高,这也是当前新课标高考对考生提出的要求。

(二)、高考地理 复习方法:

1.进行知识重组、紧抓学科主干知识: 地理学科研究的范畴较广,但地球运动、天气与气候、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工农业生产、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地理学主干知识内容,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命题者会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分析、加工、提炼,从中抽象出知识的本质,然后辅以新颖的资料、信息,或是从另一侧面、换一角度进行命题;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真正牢固地掌握了相关的原理,完全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2.多分析、绘制图表,注重能力的提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试题将会越来越脱离教材,试题将会为考生提供一个全新的情境、全新的素材,要求考生调动头脑中储备的知识、根据学习教材而产生的经验,对新情境和素材进行分析、加工,甚至于还要加上自己的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对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将会提高。

3.注重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为了让真正高素质的人才脱颖而出,新课标高考必将加强对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改变过分拘泥于课本的传统命题和答题方式,命题时会为考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意境,让考生的思维不过多地受到限制,给考生留下一个相当大的答题和发挥空间。

4.注意关注一般和特殊现象:

许多地理的分布都是具有一般规律的,这对于我们快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很有帮助,如掌握了世界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之后,对各大洲的气候分布基本也就清楚了;但考试时往往会从不符合规律的一些特殊现象入手,如热带雨林气候一般分布在赤道附近,但远离赤道的地方也有几处热带雨林气候区。5.及时总结答题方法、技巧和模式:

不少同学都会抱怨,说综合题难答,常常答不中要点,我认为这是没有真正掌握答题方法的体现,在 复习中要加强答案方法的归纳和总结。

北京文综地理 篇5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解】由图知开发过程中植被减少,故雨水下渗量减少。C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1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I、II、III

B.II、I、III

C.III、II、I

D.I、III、II【解】植被覆盖率越低,洪峰流量越大、洪峰到来时间越早。C 图2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②为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解】图中①②③的植被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即自西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A 4.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解】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风强度大、控制时间长,降水量南方多于北方,故南方的森林植被较北方宽。D

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6时

B.9时

C.12时

D.14时

【解】由图知图示区域为北半球低纬度。因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故此日太阳直射200N,属北半球的夏季。日出前后陆地气温出现最低值,陆地上气温低于海洋;14时陆地上气流出现最高值,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故陆地与海洋上气温相同时,大致就是日出后一段时间。B 6.该日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解】因为此日为夏季,故甲地昼长大于乙地,所以甲地日落时刻较乙地晚。B

图4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解】考查城市功能分区。注意这是西欧的城市,当地主导风向为西风。D 8.该城市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解】由图知中心向东南方向移动,其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大。C 26.(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处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萨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6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7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指出图7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参考答案】地貌类型为洪积扇。贺兰山地暴发洪水时,流量大,流速快,泥沙含量大。在山前谷口,因地势趋缓、河道展宽,洪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洪积扇。

(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6分)。【参考答案】贺兰山位于银川平原西侧,屏障冬季风(西北风),可减轻寒潮对银川平原的危害;屏障冬季风(西北风),减轻沙尘暴的影响,避免西侧沙漠的侵吞;抬升夏季风(东南风),增加区域降水量,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3)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中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8分)【参考答案】贺兰山区发展林果业;山麓洪积扇发展畜牧业;银川平原发展灌溉农业;黄河水域发展水产养殖业。

(4)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4分)

【参考答案】宁夏平原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枸杞质量优;枸杞种植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市场对优质枸杞需求量增加;政府支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巴西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巴西甘蔗产量达5.6亿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产已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该国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图8为巴西及周边区域图。

(1)分析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6分)

【参考答案】汽车工业发展,燃料需求量大;(从图中看巴西油田较少)巴西石油资源较少,汽油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替代能源;巴西甘蔗产量大,酿造乙醇的原料充足。

(2)有人建议我国供鉴巴西的经验,以甘蔗或粮食作原料大量生产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试分析利弊(6分)。

【参考答案】利:使用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且有助于改善城市大气质量。

弊:我国人多地少,粮食需要量大。广种甘蔗或使用粮食大量生产乙醇,会加剧我国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高考参考答案更加精炼】

32.(10分)【地理选做题——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是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集中分布区;缓冲区只准从事科研活动;实验区可开展旅游活动。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为亚太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水禽越冬地,已成为周边地区生态旅游目的地。图9为崇明岛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

(1)分析崇明岛发展旅游的优势(4分)

【参考答案】旅游资源独特,鸟类资源丰富,近客源市场。(2)指出在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应注意的事项(6分)。【参考答案】保护鸟类栖息地,合理挖掘游客数量,严禁游客进入核心区、缓冲区。

33.(10分)【地理选做题——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0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甲地发生流石流的概率大于乙地。甲地位于夏季风(东南季风)的山地迎风坡,乙地则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和降水强度一般甲地大于乙;甲地附近等高线较乙地密集,地形坡度大于乙地。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4分)。【参考答案】丙地附近有铁路、河流经过,泥石流发生时,可能冲毁铁路,引起交能中断;可能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34.(10分)【地理选做题——环境保护】

图11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6分)【参考答案】甲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处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处固沙阻浪。

(2)近年来,该地区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4分)。

北京文综地理 篇6

——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文综地理试题分析

试题整体与新课标贴合,难度不大,使考生可以以较为轻松的心情答完整套试卷。

一、试题结构较为稳定

第一卷的选择题共11个,每题4分,没有变化。第二卷非选择题部分中必考题在分值上与去年略有变化:第36题分值为22分(去年为26分),第37题分值24分(去年为20分),但必做题总分值依然为46分。其选考题部分分值与去年相同。

继续以“组题”形式呈现,非选择题以区域承载考点,自然流畅。选择题全部以组题的形式出现,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今年高考仍然延续了过去的特色,全卷选择题分成4个题组,或3个一组,或2个一组,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形成梯度,保证了考生思维的连贯性,便于考生答题。综合题方面今年的第36题和37题分别以攀枝花和非洲维多利亚湖作为背景,重点考查自然、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点。

二、试题稳中求进

1、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稳定性明显。

“知识抽样,突出主干,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特征在2013年地理试题中仍然体现明显。

主要知识考查汇总:

(1)客观题:选择题1-3题以“鲜切花”生产为切入点,考察了农业(鲜切花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区域发展优势分析。4-6题以遥感影像图片和文字材料(提干)说明为题,考察了具体区位下降水产生的原因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判定具体的位置以及与自然带形成的关系。7-8题通过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年变化率的变化,考察了城市化过程的变化特点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迁移的特点等。9-11题通过我国某地天气系统的变化

考察了风向的判定和暴雨的形成以及我国各地此种天气系统发生的基本规律。

(2)客观题:36题,以攀枝花在西南地区的位置和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分析攀枝花1月气温高的原因和攀枝花1月份天气特征以及攀枝花钢铁工业发展与打造“避寒之都”的关系。37题,以非洲“维多利亚湖及周边水系”考察了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和在维多利亚湖中迅速繁殖的原因和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渔业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并说明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选做题:42题,三沙市旅游资源特征和当前旅游开发应注意问题的说明。43题,江南丘陵某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44题,矿渣库对环境的危害及应采取的措施。

2、试卷难度适中。难度大致与去年相同,以中等难度为主,客观性试题难度稍有抬升,主观性试题难度较低,并容易得分。

3、依然强调考生读图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每组题均有图,但继续没有地理景观图,遥感影像图片出现了。

本试卷地理部分共10幅图(选择题4幅:美国-中美洲-哥伦比亚轮廓图、遥感影像图、人口年变化率图和气压形势图;必做题3幅:攀枝花在西南地区的位置图、攀枝花及周边地形图、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图;选做题3幅:南海海域图、江南丘陵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某企业位置及等高线地形图),材料信息阅读量适度。

4、第一题组考查的鲜切花问题和2012年农业题、2011年日本汽车题同属人文为主的地理题,与2010年新课程卷考查“阿尔泰山雪线”的纯自然地理内容有明显区别。用较容易的人文地理做文科综合的起始题是近三年地理学科命题的新特点。这有助于考生在答卷时稳定情绪,缓解紧张心理。但今年略有变化:第一题组的第一小题问哥伦比亚鲜切玫瑰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这是较容易的自然地理的考查。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答对。

5、继续弱化了类似数学学科的计算问题。以往地理高频考点——地球运动,算今年已经连续四年没有考查。只有第10题依据比例

尺算低压中心的移动时,用到了简单的计算,它不会为学生造成障碍。

三、贴近生活、加大开放度。

1、试题情景设置贴近社会生活(选择1—3题情人节鲜切玫瑰花、7—8题不同年代人口年变化率、9—11题我国某地区天气变化、简答36题小明和小亮“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37题维多利亚湖引入鲈鱼销往欧洲,成为最昂贵的美食等等),设问既有根据地理学原理、规律来推理判断,又有根据情境和区域特色问题来综合分析和阐述等问题,试题更注重对地理知识和原理、规律的灵活应用的考查。

2、选修题的设计今年直接设一问,开放性和灵活性有所加强,对考生分析问题、筛选材料、总结归纳等能力的要求提高。

3、试题开放度加大,但设问依然是考查主干知识。

从区域定位入手,重点考查工业、农业(花卉、渔业)、气候、等值线、湖泊(河流)、遥感等主干知识,注重基础、能力立意,运用各类地图,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图像性、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如,第36题的第(3)问攀枝花钢铁工业发展与打造“避寒之都”的关系;第37题的第(4)问:说明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地区渔业的影响和经济发展的贡献等。

4、加大开放度,不回避热点。如,选做题中的42题,以2012年6月21日设立三沙市为背景材料,还有43题江南局地洪灾问题等,既对基础和主干知识进行了考查,又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社会生活性。

高考文综地理第二卷的答题技巧 篇7

一、2011年考生在第二卷中出现的问题

(一)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不清。

(二)审题不认真,提取信息能力差。

(三)答题思路不清,知识逻辑混乱。

(四)语言表述不规范,用词不准确。

(五)地理名词掌握不准确,错别字多。

二、高考文综地理第二卷的答题技巧

(一)突出做题过程,强化做题思路。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明确试题的考查意图、方式,获取信息(抓关键字词);解读信息;整合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3. 根据材料、设问,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参考分值等,确定答题思路(取舍问题;主次问题)。

4. 组织语言,科学、全面、逻辑清晰、简洁地加以描述。

(二)抓住指导语,按要求答题。

指导语包括:1.指出、说出(答题时点到为止,无需展开);

2. 比较(答题时既要注意不同点,又要注意相同点);

3. 描述、阐述、简述、综述(答题时要具体描述,多角度地用地理术语分析);

4. 解释、分析、说明(答题时应有铺垫);

5. 评价(既要写优势,又要写不足)。

2011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大纲版)地理试题的回顾与解析:

36.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货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

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分)

本题要求“简述”,不需要原因,也就是简单叙述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全年降水量大(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丰沛(为雨季);11月—次年4月(10月—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

(2) 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6分)

本题要求“简析”,答题时应有铺垫,简单说出原因: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减低)。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8分)

指导语“说明”,答题时应有铺垫,并答“有利于”的“水文条件”。

参考答案:水网密,水量丰,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沤黄麻。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14分)

指导语“分析”,应有铺垫,并认清是“有利条件”,本题分值较大,应详尽地具体展开。

参考答案: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39.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二

图10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分析:本题以山丹军马场的发展历史和地形特征为素材,以军马场地理位置(河西走廊局部地区)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以及对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能力和借助区域地图,分析、归纳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的能力。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12分)(地理)

指导语是“分析”,要有铺垫有针对性地对自然条件中地形、气候、水源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地域较广且较平坦;(西、北)气流受山地抬升,在此多云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温较湿润;祁连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较丰,适宜牧草生长。

(3)根据材料二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8分)(地理)

“说明”和“分析”一样要有铺垫,剖析原因,并抓住社会经济条件

参考答案:甲区域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地理位置适中)。河西走廊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与西部、北部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军马需求量大;河西走廊及往西、往北的大片区域气候干旱;河西走廊中的绿洲及以东地区则主要应农耕之需,皆不适宜大规模集中畜牧战马。

三、综合题的解答

(一)答题原则。

1. 慢做熟题:对似曾相识之题要仔细,熟题中往往暗设机关。

2. 慎做易题:容易题最容易“上当”,需要谨慎思考,不能掉以轻心

3. 细做生题:原创性和陌生度。生题是指未做过的类似的题型或形式,对这类题,一般情况其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的难度不大,只是其表现形式或题设比较巧妙。只要仔细,不紧张,就能做出来。

(二)答题方法

1. 列出答题要点(概念、术语———采分点。)

2. 按主次排列。

3. 规范格式,端正字迹(便于采分)。

浅析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解题技巧 篇8

关键词:高考;地理;文综;解题技巧

地理是对自然、人类以及社会的综合考察,在对地理的学习中学生通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模式,不利于对现实情况的灵活变动及问题的解决。为了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试题考察的实用性以及实效性,高考地理试题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高考地理文综试卷中,主要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选择题则以单项选择题为主,而非选择题多为综合题,且占有较大的比重,其试题模式也越来越开放化,只有更好的掌握高考试题的命题规律以及考察方向,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探求更好的解题技巧【1】。

1.选择题解题技巧分析

高考地理文综试题的选择题多以单项选择题为主,部分省市在自主命题的试卷中才出现了多项选择的模式。本文主要针对单项选择题进行相关解题技巧的探讨研究。首先,看题目,地理文综卷的选择题多以材料为主,根据题目对下述几个选择题进行解答,同一材料下的选择题具有较大的关联性,一般具有前后呼应的关系。部分题目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例如地理数据统计图表、一些坐标或符号等。在一些地图中,通常会给出相应的经纬度、山脉走向、高度、行政区域、河流或铁路线等信息,在初步的数据信息下,学生可建立一定的空间概念,进而与相关的知识点结合,最终找到与题目相关性较高的答案【2】。其次,审题目,审题时需要先对每一题目的题干进行阅读及了解,再有目的性的阅读材料,准确并快速捕捉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读材料的过程中可以将重点信息用线画出,例如涉及到地点、时间以及方向的相关信息。此外,还需要养成正确的答题思路。平常积累的知识点较散,而试题则是对某一方面进行考察评估,此时,在审题后需要学生从平常所学中提取出所有相关知识点,快速对接到相关度最高的知识点,通过层层推理以及判断来达到较高的答题准确率。

根据多年高考地理文综试题,本文总结出以下几种解题技巧:

1.1以材料为主

高考试卷通常是由多个出题人经再三思量而出的题目,在材料的选择上通常比较考究,每一个题目均与材料有较大的关联性。每一个图文材料均有较大的深意,解题时均不可忽略。同时,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干扰信息,必须注意关键信息的把握,细心从材料中筛选有用的信息。

1.2排除法

排除法是单项选择题常用的解题方法,在一些考察记忆类的题目中应用较为广泛,尤其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布以及特征等题目中。有些题目在选择时可直接看出,而有些题目则存在一些干扰项,无法直接选出。此时,则需要对明显不正确的题目首先排除,尤其是看起来叙述完整性有所缺陷,或明显荒诞的答案选项进行排除。同时,部分题目中会出现了十分肯定的用语,例如一定、肯定、都、全部等字眼,此类选项大多为错误干扰项【3】。

1.3从答案入手

由于选择题为单项选择,因此,也可从答案入手进行逻辑分析。若A选项正确的情况下,B选项也正确,则表示这两个选项均错误,可直接排除,进一步提高选择的准确率【4】。

1.4答案肯定时采用直选法

选择题答题时多凭第一感觉选择选项,而据相关研究表明,第一感觉答题的准确率的确较高,在对某一答案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时,不需过多停留,快速并直接的选择答案,避免耽误更多的时间。而在返回检查时,尽量不要轻易对原来的选项进行改动。

1.5答案迟疑时关注题干要求

若所有选项的答案均认为正确,而此时则需要考虑答案与题干的相关程度。仔细阅读题干,分析题干的要求,若与题干的相关度较低,即使叙述正确,也不可进行选择。

2.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分析

非选择题部分是高考地理文综试卷的主要部分,且随着开放性的加强,对学生扩散性思维以及知识点掌握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进行综合体的解答时,不仅会考察到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掌握,还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严谨性等进行了考察。只有探究出综合体的答题技巧,才能更好的应对高考试题,做到条理清晰、简明扼要、直击要点【5】。

2.1综合体解题技巧

①对图文材料进行仔细审查

大部分地理文综试卷的37题为图表材料解答题。通常有统计图以及叠加图两种形式,此类题目的题干信息相对丰富以及复杂,需要对其进行仔细审查,正确的解读图形资料并使其与文字材料相呼应。在进行统计图表的解读时,通常可知其以表格以及饼状图的形式为主,解读时需要明确分组以及主要的统计要素,对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比较各种要素之间的变化。而叠加图通常具有“区域+示意图”、“区域+等值线图”。解读时首先需要对图形的背景条件进行分析辨别,即找出图形所处的具体区域。进而读取图例以及图名,找到关键信息。等值线也是叠加图中的重要信息,在对等值线进行解读时首先需要观察其走向及趋势,了解等值线的含义,观察局部弯曲区或闭合区的变化。在解读图形的同时,还需要对文字进行详细分析。许多重要的信息均隐藏在其中,特别注意文字中涉及到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的相关信息。

②构建解题的思维导图

部分综合体的信息过多,学生在解题时容易混乱,无法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有条不紊的分析,为了使得解题思路更具逻辑性,更加合理及规范,可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或者列模板的形式进行分析。例如地理试题:据表4归纳的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在该题的解答中,可以依据思维导图的模型进行分析,分别对比城镇用地结构的变化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6】。

③明确答题规范

在答题时一定要注意表述准确、简明扼要、叙述完整、字迹工整。同时,还需要有清晰的解题步骤及思路,用语规范,减少不必要的丢分。

2.2例题分析

例如:看图表并回答: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将是联系东盟和中国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一吉隆坡一曼谷的已有铁路为共用段,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铁路有东、中、西三个

该题的问题主要是对铁路交通线进行区位因素分析,通过上述图表可知,东线经过的城市最多,且铁路总线也较长,但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新建铁路施工。从图1中也可以分析到,东线经过区域多为平原,且经过区域通常在沿海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人口密度也相对较大。因此,在解答时可总结为:运营里程长;利用现有铁路长,需新建铁路短的优势;铁路主要经过平原;所经地区人口较稠密,城市多,经济相对发达。

参考文献:

[1]魏欣欣.浅谈高考地理文综题解题技巧[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2):120.

[2]杨芳.浅谈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技巧[J].新课程·中学,2013,(5):109-109.

[3]强锦江.新课改高考地理选择题试题类型与解题技巧[J].校园英语(上旬),2014,(4):35-35.

[4]袁信涛.高考地理图文资料题的解题技巧[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4,(1):82-84.

[5]秦毓军.把握窍门,技能拔尖--高中地理解题技巧培养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4,(70):134-134,135.

上一篇:5#6#7#楼主体转序验收自评报告下一篇:范文作文五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