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扬诚信惩治失信制度

2024-05-11

褒扬诚信惩治失信制度(共2篇)

褒扬诚信惩治失信制度 篇1

羊山新区幼儿园关于 推进诚信建设的制度与措施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我园形象,促进幼儿园稳步、持续、健康发展,切实做好诚信校园建设工作,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目的意义

以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为载体,以相关职能部门为依托,以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为手段,以形成有利的社会舆论为推动,以培养诚信文化为根本,营造“奖励诚信、约束失信、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任务

1.加强以园务公开和依法治园为重点的诚信学校建设,以幼儿园的诚信服务带动全园的诚信教育。在幼儿园大力推行园务公开制度,实行科学、民主的决策,积极推广公示制、首问负责制等工作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努力建设“诚信校园”,努力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方便快捷、公平、公正的服务;要把明确权限、强化监督作为诚信建设的重点,切实解决好家长、教职工的困惑问题;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等活动。在幼儿园管理人员中开展“抓学习研究、抓团结合作、抓勤政廉政、抓队伍建设”的“四抓“活动,营造讲学习、讲研究、讲实干、讲进取和讲创新的良好风气,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2.加强诚信校园建设,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在大、中、小班全面开展“育诚信幼儿、塑诚信师表、创诚信校园”的主题活动,把诚信建设作为维护学校良好形象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加强,不断深化。

3.加强教师队伍诚信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把诚信建设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决治理侮辱、打骂、变相体罚幼儿等恶劣现象。要求教师不仅在单位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而且在社会上,在家庭里时时、事事、处处都做到为人师表,全方位树立教师的新形象。大力表彰教书育人、廉洁从教的师德楷模。

4.加强幼儿诚信建设,增强幼儿文明素质的意识。幼儿园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良好风尚,努力使诚信建设的要求融入幼儿的学习、生活之中,引导他们从不说谎、不夸大、拾物交公,拾金不昧,爱护花草;说得到,做得到;答应别人的事尽量做到等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让幼儿对诚信有了更深的认识,在生活中的每个小细节中都能注重诚信,能把诚信落实到行动中。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组织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诚信教育实践活动。我园成立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工作,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校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诚信意识,加强对幼儿的诚信教育,培育幼儿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在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诚信立园、服务家长”的宣传教育,为全园开展诚信建设活动发挥表率作用。同时,将诚信教育纳入幼儿园德育工作中,与社会公德教育、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3-6岁幼儿发展指南》,提高诚信教育的整体效果。

2.集中整治诚信缺失的突出问题,建立诚信激励机制。要从家长和社会各界反映强烈、有损幼儿园教师形象的突出问题入手,严肃查处各种诚信缺失的典型事件。继续深入治理教师侮辱、打骂、变相体罚等侵害幼儿和家长利益的现象;同时建立诚信激励机制,表扬和奖励好的案例和典型,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3.大力宣传和引导,及时发布诚信活动信息。利用宣传栏、板报、广播、展板等校园资源向全体师生宣传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重要意义及现实事例。不断提高教职工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自觉性,为争创文明单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羊山新区幼儿园 2016年5月4日

褒扬诚信惩治失信制度 篇2

1 社会失信的现状及原因

1.1 现状

据统计, 2008—2012年全国法院执结的被执行人有财产的案件中, 70%以上的被执行人存在逃避、规避甚至暴力抗拒执行的行为, 自动履行的不到30%。失信者采用的手段有:与法院玩“捉迷藏”或者“人间蒸发”;假离婚, 将财产转入对方名下;关闭被执行的企业, 注册新的企业照常经营等。与失信者的逍遥自在相比, 很多追债的农民工、交通肇事案的受害者, 因为不能及时拿到工资、赔款, 生活困难, 生计难以维持, 给社会稳定和法律权威造成严重影响。

1.2 原因

1.2.1 诚信意识缺失

民事义务主体不履行义务, 就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强调民事责任, 旨在平衡个人利益和其他利益间的平衡,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失信者在追求私利的情况下, 只关注个人利益, 不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使得债权人权益受损[1]。

诚信原则是民事责任的基石,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一般行为准则[2]。诚信原则可以及时调整当事人之间失衡的利益关系, 恢复、重建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确保依法行使权利并履行义务的当事人能得到应得的利益, 维护公平、公正的交易秩序。

改革开放以来, 在巨大的物质利益诱惑下, 中国传统观念中的诚实守信原则逐渐不被人们重视, 交易关系人缺少自我约束意识, 社会信用关系淡薄, 交易信用也很涣散。同时政府失信行为的不良影响也是当前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政府政策变化频率越快, 失信现象越多, 经济主体不考虑长远利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不讲诚信的情况也越多。

1.2.2 失信成本过低

失信成本是指诚信缺失者因失信而付出的代价, 主要包括道德成本、经济成本和法律成本[3]。3种成本中, 法律成本最高, 对失信者威慑力最大, 人们在社会中是否会趋于诚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成本的高低。

诚信是受利益驱动的, 如果失信者付出较小的成本却获得较大的不正当利益, 而社会缺乏匹配的惩戒机制对其行为进行规制, 那么失信者承担的失信成本会很低, 导致失信者更加肆无忌惮地损害债权人权益, 还可能会有更多人加入失信者队伍中, 破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4]。

2 失信者黑名单制度探讨

施行《若干规定》意味着全国法院将建立失信者黑名单制度, 失信者黑名单将由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布。截至2013年11月4日, 全国法院依职权共将31 259例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纳入了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 并向社会公布。

2.1 失信者黑名单制度的实质

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债务的债务人进行信用惩戒, 是失信者黑名单制度的实质。信用惩戒又称为失信惩戒, 是社会信用体系中重要的制度之一[5]。信用惩戒机制准确记录失信被执行人的失信行为, 并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 把失信行为和经济利益挂钩, 使失信被执行人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 在今后的民商事活动中受限。

最近,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已与多家商业银行签订了备忘录, 鼓励商业银行与人民法院建立网络专线, 通过网络查询、冻结、扣划被执行人存款。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宋朝武评价, 通过建立失信者黑名单制度, 向相关单位提供失信被执行人信息, 并对其进行信用惩戒将成为常态, 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将进一步健全[6]。

2.2 失信者黑名单制度的合法性

有人认为, 公布失信者黑名单与“公民隐私权受法律保护”的规定相违背, 由此引发了对该制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笔者者认为上述说法不成立, 公民的失信行为不属于隐私权范畴, 公布名单并不会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理由如下: (1) 从公布名单的法律依据来看, 《民事诉讼法》第225条规定,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 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 并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可见, 失信者黑名单制度完全符合法律规定。 (2) 从隐私权的定义来看, 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生活安宁及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 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侵害隐私权必须采用非法手段, 从而就将合法公开相关人信息的方式排除在侵犯隐私权行为要件之外。 (3) 从“保护”公民失信信息的后果来看, 如果法律将失信信息作为公民的隐私加以保护, 那么会对社会信用体系造成危害, 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侵害。法律若不能积极公开一个对社会造成较大利益损害可能的行为, 甚至还要将其作为个人隐私保护, 那么此种法律是与正义背道而驰的, 是不能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

2.3 反向保护措施———失信者黑名单制度的亮点

如果失信者在受到惩罚后主动悔改, 履行了债务, 那么还将其纳入黑名单会显得不公平, 也会打击债务人清偿债务的积极性, 所以《若干规定》特别规定了一种反向保护措施。其第7条规定了删除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条件: (1) 全部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2) 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经申请执行人确认履行完毕的; (3) 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执行的。

把失信被执行人纳入黑名单, 目的就是对其进行信用惩戒。但是失信者黑名单并不是一项终身不变的记录, 在失信被执行人接受了惩戒, 履行了法律文书中确定的义务, 债权人的债权得到实现后, 退出机制便去除其身上的“不良标签”, 为其提供一种反向保护。这种机制使得改过自新的失信被执行人可以重新自由参与市场交易活动, 保证了其今后偿债的积极性, 对其他失信者也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所以, 反向保护措施是公平原则的体现, 纳入和退出机制并存让失信者黑名单制度保持平衡。

3 社会诚信体系的法律完善

失信者黑名单制度是社会诚信体系中很重要的基础部分, 它以提高失信行为的失信成本为基本出发点, 加大失信者的社会压力, 压缩其存在的空间[7], 使诚实守信的主体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获得更加有利的地位。笔者认为, 我们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

3.1 完善财产登记制度和交易体系

首先, 登记部门应该对社会主体的不动产和应当依法登记的动产进行准确、全面的登记, 防止漏登、假登现象。其次, 对公司的银行账户进行严格管理, 防止一个公司在同一银行有多个账户的情况出现。最后, 禁止大额现金交易, 强制实行票据交易。上述措施都有助于防止债务人在财产上弄虚作假, 便于查明债务人真实的财务状况。

3.2 完善信用奖惩措施

失信者黑名单制度着重强调对失信者进行惩处, 我们也要对守信者进行奖励, 使其获得更多的交易机会, 让信用真正成为一种社会资本和财富, 以此鼓励更多人诚信行事[8]。

3.3 社会各界通力合作

诚信是社会生活中一项重要的行为准则, 诚信社会的建设需要社会主体共同努力。政府部门也是诚信建设的主体, 既要做好诚信榜样, 防止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又要做好本职工作, 认真负责诚信管理。打击失信者需要社会各界的合作。媒体要充分运用舆论导向作用, 既加强自身诚信建设, 作出表率, 又大力倡导诚信行为, 对于失信的人和事予以及时曝光, 促进诚信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人民群众要积极向人民法院等相关部门提供线索, 为诚信社会的建设举一己之力。

3.4 加强信用意识教育

可以说, 用失信者黑名单等相关制度对社会主体进行监管, 是通过“他律”让社会主体诚信, 但是只有让其发自内心地重视信用, 自觉遵守诚信原则, 即实现在信用方面的“自律”, 才能达到社会信用体系的最高境界。要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就要通过家庭、学校、媒体等多种途径加强诚信意识宣传, 提高社会主体的综合素质, 形成诚信的道德风气, 从而构建诚信社会。

参考文献

[1]崔建远.债权:借鉴与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2]赵万一.民法的伦理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2.

[3]鲁刚宁.让诚信失信者付出更多的法律成本[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2) :71-74.

[4]许佩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解决“执行难”[J].中国司法, 2012 (9) :94-96.

[5]李富莹.信用惩戒在地方立法制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人大, 2012 (6) :32-35.

[6]罗书臻.三把“利剑”破解执行难——最高人民法院推进执行信息化纪实[N].人民法院报, 2013-09-13 (1) .

[7]王刚.论自然人的社会责任能力[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 (3) :49-54.

上一篇:电商产业园打造方案下一篇:父亲我爱您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