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13、14课知识点

2024-09-20

八年级上册历史13、14课知识点(共10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13、14课知识点 篇1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具体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会议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然而,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会议,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爆发时间:1919年 爆发地点(前期中心):北京 参与者(前期主力):学生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2、运动主力:工人阶级 运动的中心:上海。

运动的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思想基础)1.背景: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2、传播情况:(1)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巨大的贡献

(2)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3)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3、影响:启发了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阶级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组织基础)

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或者背诵课堂上补充的中共一大二大对比表)

1、时 间:1921年7月

2、地 点:上海

3、诞生 的 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一大)的召开。

4、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

5、中共一大的内容: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

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6、中共一大召开的意义:宣告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7、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共二大召开:

(1)时间:1922年7月(2)地点:上海

(3)内容: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评价中共二大纲领(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背景: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时 间:1923年2月。组织者:京汉铁路总工会 口 号:“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意 义: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结 果: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经验教训: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知识要点 篇2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标规定的课程内容: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借口:

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借口: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和参与国:

1.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咸丰帝在位)

2.参与国:英法(主凶);俄美(帮凶)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开始: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四、《天津条约》的签订:

1.概况: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2.条约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3.影响:侵略势力已经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一带。

五、《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

1.概况:清政府与英、法、美国签订。

2.条约内容: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六、火烧圆明园:

1.背景:《天津条约》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让他的弟弟奕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2.概况: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七、《北京条约》的签订:

1.概况: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奕䜣被迫与俄、美、英、法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2.条约内容: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八、沙俄侵占中国土地的时间和数量:

1.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2.数量: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九、沙俄侵占中国土地的过程:

时间

不平等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40万平方千米

1860年1864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千米

19世纪80年代

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部部

7万多平方千米

十、沙俄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一次条约:

1858年的《瑷珲条约》——割占领土最多,共计60多万平方千米。

十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1.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沙俄趁火打劫——共侵占我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十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九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第13课 篇3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共1课时 1 课时数

学习目标:

1、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识记《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了解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尝试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学习重点:《人权宣言》 拿破仑帝国。

学习难点:对于中学生,如何历史地、辩证地认识《人权宣言》中提出的“人权和公民权”、“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等问题,是教学中的难点。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1.18世纪,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全体社会成员分为________级,包括_______和农民在内外的第三等级,处于无权地位。

2._________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__________,揭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序幕。3.________ _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4.1792年,法国废除__________,建立了共和国,史称________________。不久法国国王___________被推陈出新断头台,革命取得重大胜利。

5.________________掌握政权后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6.1799年底,____ _______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五年后,他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即_______________。他在位期间,为巩固资产队级统治,颁布了_____ ____。7.___________年,法国的封建王朝在外国军队的保护下复辟。

8.1804年称帝,建立 对内颁布《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对外,多次打败欧洲

的军队,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二、合作探究(请相信集体的智慧)

1、阅读下列材料:

“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法律的公共意志的表现,公民有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权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1)此材料摘自哪国的哪部著名文献?

(2)这一文献是何时由何机构发布的?

(3)材料体现了哪个阶级的利益?

(4)本文献的发表有何意义?

三、达标检测(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的是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1787年宪法》

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存在的时间是

A.1789—1794年

B.1792—1804年

C.1789--1804 年

D.1804—1815年 3.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范本的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王位继承法》

C.《拿破仑法典》

D.《1787年宪法》 4.1792年夏,法国处于危急之中,这时攻入法国本土的是

A.反法同盟

B.普奥联军

C.普鲁士军队

D.奥地利军队

5、法国革命期间,被推上断头台的国王是

A、查理一世 B、路易十六 C、詹姆士二世 D、路易十八

6、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体现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思想的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拿破仑法典》 7、19世纪初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意义是

A、拓展了法国疆域 B、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C、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D、确立了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统治

8、法国大革命中起主力军作用的是

A、资产阶级 B、人民群众 C、第三等级 D、雅各宾派专政

9、《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宣称人生来是自由的 B.主张在法律上人和人有平等的权利 C.国王有权废除法律

D.规定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10、、阅读材料 “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他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他们产生了欧洲社会新政治制度。”

请回答:

(1)别写出“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开始的标志。

(2)材料中所指“旧政治制度”是什么?

(3)“新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在英国、法国各表现为什么形式?英国哪一部文献为本国“新政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课堂小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回顾本节内容,和其他同学一起归纳本节各具特色的要点。

五、课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和困惑;教师进行二次备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篇4

1.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时间:1971年10月25日,

(2)相关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内容:

①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②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4)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中日建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中美建交

(1)基辛格访华:1971年7月,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备。

(2)尼克松总统访华:1972年2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建交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20中国还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这些都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5.现阶段任何国家与中国建交的前提和基础是: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知识点 篇5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2)永安建制:洪秀全永安封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3)定都天京:1853年,定为都城后,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南北对峙的局面。

(5)《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是不可能实现的。

(6)西征:西征取得重大胜利,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7)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8)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9)曾国藩湘军、李鸿章淮军和华尔洋枪队共同剿灭太平军。

(10)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1)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运动性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12)失败的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二是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特点)。

2.义和团运动(19):——光绪帝

(1)口号:“扶清灭洋”。(评价: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局限:对清政府抱有幻想,且盲目排外。)

(2)结果:被中外势力联合绞杀而失败。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 篇6

一、全民族坚持抗战

1.日军的策略转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①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 ②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③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日军策略对国共两党的影响

(1)国民党:国民党亲日派——汪精卫,1940.3南京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1941.1“皖南事变”

(2)共产党:坚持抗战,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3.全民族抗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国民党爱国将领——枣宜会战,张自忠壮烈殉国 共产党——左权血洒疆场

二、抗战后期国际国内形式

1.国际:1943年意大利投降;1944年到1945年初,德国在欧洲战场败局已定;

在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下,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陷入困境

2.国内——战略反攻与中共七大的召开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

(2)中共七大:(时间:1945.4 地点:延安)

内容:①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②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

意义:①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②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三、日本投降

(1)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屈原)

(2)1945.8.8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次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苏武)

(3)1945.8.9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大反攻)

(4)1945.8.15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5)1945.9.2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中国抗日战争(1931-1945)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1937-1945)全民族艰苦卓绝

※※注: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1.抗战胜利的原因

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胜利的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③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2.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彻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 篇7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是的失败

时间:195月4日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运动的中心:北京——上海 主力:学生——工人

经过: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成立:19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11课 北伐战争

1、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2.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在广州的黄埔创办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未建立国民国民军奠定了基础。

3.北伐战争

时间: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

结果: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4.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也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建军节),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第13课

1、长征

原因: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目的: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巩固练习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篇8

第一单元 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道光帝时)

2、英国鸦片走私的根本目的?

①在中国小农业、家庭手工业占主导,英国货物很难在中国销售。②英国商人发现鸦片交易可以牟取暴利。

3、鸦片走私危害:

①大量白银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②鸦片使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 ③军队战斗力削弱;

④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4、道光皇帝为何接受林则徐的戒烟建议?

①大量白银外流;②军队战斗力削弱;③对清朝统治构成了威胁。

5、英国倾销鸦片对中英的影响?结合鸦片走私危害

6、“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林则徐

7、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8、林则徐戒烟措施:①暗访调查②缉拿烟贩③强制外商交出鸦片④虎门海滩强制销毁。意义:虎门销烟震惊世界,它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9、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①保护鸦片走私活动②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

10、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11、《南京条约》内容: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西班牙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税,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12、《南京条约》的影响: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②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③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④西方列强蜂拥而至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3、《五口通商口岸》是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建立租界(最早出现在上海)

14、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15、《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2、发动原因:英国不满足已取得的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3、1856年10月,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英国、法国组成英法联军 4、1858年5月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

5、《天津条约》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南京、汉口等10处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可在长江自由航行。

6、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实际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7、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8、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①开放天津为商埠②割九龙司给英国③赔偿英法白银各800万两

9、沙俄采用威胁、政治讹诈的手段割让中国东北、西北共150万平方千米土地。《瑷珲条约》60万、《勘分西北界约记》44万、《北京条约》40万、《改订条约》7万。涉及人物奕山

10、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击毙洋人华尔

11、湘军首领曾国藩、淮军首领李鸿章。

第三单元收复新疆 1、1865年阿古柏占领新疆喀什噶尔,1867年建国,英俄承认阿古柏政权

2、英俄为什么承认阿古柏政权?利用阿古柏控制新疆

3、左宗棠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喀什葛尔。4、1884年,在左宗棠建议下,新疆建立行省。目的是确立新疆是中 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左宗棠建立兰州机器局,为攻打阿古柏发挥了重要作用。

6、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①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②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

第四单元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1894-1895)光绪帝 2、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3、“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牺牲于黄海海战

4、“定远舰”管带刘步蟾牺牲于威海卫 5、1895年《马关条约》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人在口岸开设工厂。

6、俄国(法、德)为何干涉对辽东半岛的割让?损害了俄国在东北的利益。清政府给日本赎辽费3000万两白银。

7、《马关条约》的影响。①是严重的不平等条约②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④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8、台湾爱国志士徐骧、刘永福打击日军,反对割台

9、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进一步给中国造成了哪些伤害? ①使大片领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严重削弱了中国的国防,便利了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②巨额赔款,不仅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经济危机。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就直接阻碍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五单元八国联

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900-1901年 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 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 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2、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担保②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并允许各国派兵保卫,中国人不许在界内居住③拆除从天津大沽到北 京的炮台④允许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之间战略要地驻兵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任何反帝活动。

3、影响:①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②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辛丑条约》本息9.82亿白银,是最大一次赔款。

5、签订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完全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主要原因? ①《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成为侵略者的瓜分对象②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④此后清政府成为了洋人压迫人民的工具。

第六单元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后期以“求福”为口号

2、原因、背景?①中国在抵抗列强中失利②清政府中有志之士的觉醒

3、《海国图志》的作者魏源主张“以夷制夷”、“师夷之长技以治夷”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

4、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学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5、中央以恭亲王栾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6、1861年曾国藩建立安庆军械所、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江南制造总局

7、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8、洋务运动的意义:①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9、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10、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局 11、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是中国人兴办的第一条铁路

1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①西方列强不真心支持②洋务派缺乏健全 的领导核心③顽固派的阻挠

1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立新而不破旧,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14、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可及”。对这句话怎 么评价? 洋务派只认识到中国武器比不上西方,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因为中国的落后是全方位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科学都是落后的。这也决定了洋务派的失败。

第七单元戊戌变法(1898年6月 光绪帝)

1、戊戌变法目的:①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②巩固封建统治

2、戊戌变法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3、戊戌变法特点: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4、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①改革政治机构,裁撤冗员;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④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⑤训练新式军队。

5、严复翻译《天演论》,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严复是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之一。

6、《天演论》是戊戌变法的理论武器。

7、开始变法的标志是: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8、戊戌变法作用:①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②促进了近代化的进程。

9、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这是戊戌变法 失败的根本原因。②顽固派势力强大③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第八单元辛亥革命(1911年、宣统帝)1、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口号:“振兴中华” 2、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它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3、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

4、“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①“民族”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②“民权”就是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国政府;③“民生”就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

5、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新军” 6、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首都南京,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7、辛亥革命性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辛亥革命作用: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②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是孙中山最大的功绩)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①帝国主义的支持②革命派的妥协③旧官僚、立宪派施加压力

第九单元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2、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以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为阵地。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四提倡①民主②科学③新道德④新文学;四反对①专制②迷信③旧道德④旧文学。

4、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文学革命”口号;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白话文;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提出改造国民性问题;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

5、新文化运动的意义:①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②它激发了广大 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③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十单元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 1、1898年成立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是成立最早的大学之一;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成立的最高学府;是中国近代传播新思想的中心。

2、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北大焕然一新。3、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教育法令 4、1905年,清政府停止一切科举考试

5、废除科举的意义:①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②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发展③促进了新思想、新观念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6、1872年,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后转手给中国人,被誉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第11单元、创业的先声 1、1897年夏瑞芳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成为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出版机构

2、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采用“人”字型线路。

第12单元清末民初新景观

1、中华民国成立后,出现国歌、国旗 2、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第14单元开辟新纪元

1、五四运动的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

2、五四运动的背景:一战胜利后,“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合理的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3、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4、五四运动所说的“内惩国贼”是指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5、五四运动结果: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6、6月5日以后,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并起了巨大作用。

7、五四运动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8、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代表50多名党员

9、毛泽东创办了《湘江评论》

10、中共一大会议的内容:(1)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 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确定党的当前任务是组织领导工人运动(3)大会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11、陈独秀为何没参加“一大”还被选为中央局书记?①陈独秀和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人②男陈北李直接推动指导了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第十五单元北伐战争 1、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①通过了“一大宣言”②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民工”三大政策③重新解释“三民主义”④创办黄埔军校。

2、国民党“一大”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

3、黄埔军校①建立党代表制和政治工作制②实行政治课程和军事课程并重的原则③注重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④孙中山任军校总理、廖仲恺任党代表、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4、黄埔军校的意义:①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军事人才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③为北伐战争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5、北伐战争的时间(1926年7月-1927年4月)

6、北伐战争的目的:铲除军阀势力,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全国。

7、北伐战争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8、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集中兵力、个个歼灭”

9、北伐战争中“铁军”是叶挺独立团

10、北伐战争取胜的原因?①战争的性质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意愿②战略战术得当③将士们英勇作战④国共合作成功。11、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员。12、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13、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七一五政变”,屠杀共产党员。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第十六单元星火燎原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举行南昌起义。

2、南昌起义的意义:①南昌起义宣告了共产党人不畏强敌、坚持革命的信心②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③是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①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②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4、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出政权的思路 5、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后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6、毛泽东为何选中井冈山作为根据地?①远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敌人的统治力薄弱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③群众基础较好

7、毛泽东为何放弃攻打长沙?①敌人力量强大②起义军兵力分散,缺乏作战经验③农村地区反动力量薄弱。8、1928年4月,朱德、陈毅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成立“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9、“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第十七课两万五千里长征 1、1930年中共中央设在毛泽东、朱德开辟的赣南闽西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2、前四次反围剿成功的原因:采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①中央主要领导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政策②用阵地战取代游击战、运动战③敌我势力悬殊 4、1935年1月遵义会议。意义: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红军中的领导地位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③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内容纠正中央主要负责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三人团(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负责军事。

5、长征路线:(1934年10月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1936年10月)

6、长征的意义:①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②红军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7、红军为何要长征?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实行战略转移。

第十八单元难忘九一八

1、九一八事变的时间:1931年9月18日

2、九一八事变的地点:沈阳北郊柳条湖

3、九一八事变的目的:发动侵华战争。

4、九一八事变的结果: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沦陷 5、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的目的(口号)①打到日本帝国主义②反对华北五省自治③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也称“双十二事变”

7、西安事变的意义: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②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③预示着团结抗战新局面的到来。

一、2、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主要有注入太平洋的: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注入印度洋的:怒江、雅鲁藏布江。注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

3、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4、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连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

二、黄河的治理

1、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全程5363千米是。

2、黄河流经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

3、黄河流经了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地形区。

4、黄河冲击形成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并为三大平原 提供灌溉水源。

5、内蒙古的河口和河南的孟津把黄河分为上、中、下游。

6、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为暴雨,加是植被破坏严重,使得黄河在流经中游之后,泥沙含量大增。

7、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8、治理黄河应标本兼治,治标的方法:加固堤坝;清理河道;兴修水利;分流。治本的方法: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恢复植被。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

三、长江的开发

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程6300千米。

2、长江流经了青海、四川、西藏、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上海十一省市。

3、长江流经了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

4、湖北的宜昌和江西的湖口把长江分为上、中、下游 上游的特点:多峡谷急流,富水能。中游的特点:多浅滩,多曲流。下游:水流平缓,江阔水深。

6、长江比较大的支流有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

7、长江的水能资源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一一半,被誉为“水能宝库”。

八年级上册历史13、14课知识点 篇9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牟取暴利

2.中国近代与外国贸易中,一直处于出超的贸易顺差地位,其中主要出口的商品是

丝绸

瓷器

茶叶

3.19世纪上半期,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英国 4.《海国图志》的作者及其主张是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5.《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按从南到北排列是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6.领导虎门硝烟,成为中国禁烟第一人、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是

林则徐 7.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1840年 8.虎门销烟的方法是

盐卤水加石灰 9.《南京条约》中割让给英国的领土是

香港岛 10.支持林则徐虎门禁烟的皇帝是

道光帝

1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长技”指的是

西方军事技术 12.清政府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是

中英鸦片战争 13.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南京条约》

14.把鸦片战争看作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15.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鸦片战争 16.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远远落后于西方)17.《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

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关税协商

18.近代中国,由于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所以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

反帝反封建

19.满清政府支持禁烟的原因是

鸦片贸易危及到了清政府的统治 2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我国的殖民者是

英法为主,美俄帮凶

2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费一兵一卒就在我国窃取了最多利益的殖民者是

俄国 2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抢劫焚烧的皇家园林是

圆明园 2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4.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为了加强管理,在新疆设置了

新疆行省 25.太平军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

洪秀全

26.太平军农民起义建立的与清政府相对峙的农民政权是

太平天国 27.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

邓世昌

28.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南京条约》 29.导致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马关条约》 30.导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辛丑条约》 31.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中奉行的保守政策是

避战保船 32.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最主要原因是

清政府的腐败 33.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

镇压义和团运动 34.《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进而在中国掀起了

瓜分狂潮 35.导致台湾被日本殖民五十年的不平等条约是

《马关条约》 36.《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是

1895年

37.太平军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政权的标志性事件是

定都天京 38.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殖民者想扩大在华利益 39.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开始设立工厂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 40.《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间是

1901年

41.1894年,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而发动侵华战争的是

日本 42.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山东是因为

山东受帝国主义侵略最严重 43.《马关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华民族工业发展最严重的一条规定是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4.几次侵华战争,并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本质上讲都是为了把中国变为

商品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 45.《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内容是

允许口岸开设工厂 46.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深入内地,最远达到了

重庆 47.19世纪70年代初,直接出兵侵占新疆的帝国主义是

沙俄 48.《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

割让辽台澎、赔款二亿银、开沙重苏杭、口岸设工厂 49.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的洋枪队头目叫做

华尔

50.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的三次战争依次是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5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主要是指

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2.严重影响中国关税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有

《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 53.《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款4.5亿,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作为抵押的是

中国海关税收等

54.签订《马关条约》的中日双方代表是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

55.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炮轰并攻入北京城的有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56.《辛丑条约》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帝国主义可以间接控制中国人民

57.帝国主义未能实现瓜分中国的梦想,主要是因为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58.八国联军指的是

英俄 日 法 德 美 意 奥 59.《辛丑条约》的内容有

9.8亿的赔款,东交民巷划使馆,严禁人民去反帝,沿线炮台都撤完

60.八国联军侵华的头目叫做

西摩尔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一)1.近代化的主要特征是

机器生产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洋务运动

3.在中国近代主张通过实业救国的人有

官僚

地主

商人 4.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奕 5.京张铁路的总设计师是

詹天佑

6.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的口号分别是

自强和 求富

7.洋务运动的背景是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和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8.洋务派在地方的代表有

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9.“状元实业家”指的是

张謇

10.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京张铁路 11.洋务运动的实质是

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12.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工业和后期创办的工业分别是

军事工业和 民用工业 13.洋务运动的时间是

19世纪60—90年代 14.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维护封建统治 15.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作用是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16.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是为了

为军事工业服务 17.张謇等实业家提出的救国口号是

实业救国 18.洋务运动中筹建的海军有

北洋

南洋

福建 19.张謇创办的企业是

大生纱厂 20.“公车上书”的组织者是

康有为梁启超

21.导致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 22.支持戊戌变法的皇帝是

光绪帝

23.镇压戊戌变法的清政府最高指挥是

慈禧太后

24.严复翻译的介绍西方进化论思想的书是

《天演论》

25.戊戌变法的目标是为了建立一种制度,即

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26.戊戌变法中在科举考试方面,废除了一种考试文体,它是

八股文 27.严复的主要观点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或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28.武昌起义又被称为是

武昌首义或者辛亥革命 29.戊戌变法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思想启蒙,促进觉醒 30.拉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

公车上书 31.被康有为称为“中国西学第一人”是

严复

32.中国最早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戊戌变法 33.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人是

谭嗣同

34.维新变法遗留下来的唯一成果是

京师大学堂

35.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资产阶级的软弱和脱离群众基础

36.辛亥革命的功绩有

推翻了满清政府

结束了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 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37.中国近代出现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指

辛亥革命

38.之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主要是因为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9.武昌首义的主力部队是

清政府新式陆军(新军)

40.戊戌变法在性质上属于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4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的是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42.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中国同盟会 43.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44.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日本东京

45.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是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6.武昌首义的时间是

1911年10月10日 47.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民权主义

48.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49.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地点及首都是

南京

50.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宪法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1.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

1912年1月1日 52.辛亥革命的旗帜是

三民主义

53.19世纪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是

江南制造总局 54.19世纪中国最大规模的民用企业是

轮船招商局 55.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工业是

汉阳铁厂 56.中国拥有的第一条、也是当时最长的铁路是

唐胥铁路

57.民国元年指的是

1912年

58.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和中华民国的头衔分别是

总理和总统 59.19世纪远距离传播信息靠

电报

60.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二)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 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民主和科学

3.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 4.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思想解放运动

5.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陈独秀

李大钊胡适

鲁迅 6.新文化运动的斗争对象是

维护封建制度的儒家思想 7.“赛先生”指的是

科学

8.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9.“德先生”指的是

民主

10.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

胡适

11.第一篇白话小说的作者及名称是

鲁迅的《狂人日记》 12.提出“文学革命”口号的人是

陈独秀 1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

陈独秀 14.胡适的代表作品是

《文学改良刍议》

15.深刻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新文化运动人物是

鲁迅 16.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之一“打倒孔家店”,“孔家店”指的是

封建儒家思想 17.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

反对封建主义

18.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步骤是

学科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19.辛亥革命是为了在中国建立一种资本主义制度,即

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

20.同盟会十六字纲领中,体现民族主义的是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1.同盟会十六字纲领中,体现民权主义的是

创立民国 22.同盟会十六字纲领中,体现民生主义的是

平均地权 23.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的时间是

1905年

24.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

《申报》 25.中国近代最大规模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商务印书馆 26.近代中国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运动是

洋务运动

27.在京师大学堂,即今天的北京大学的创建中,做出巨大贡献的皇帝是

光绪帝 28.照相技术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19世纪40年代

29.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揭开中国电影事业序幕的片子是

《定军山》 30.中国近代最早的电影出现在 1896年

31.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规定民间剪发辫、改称呼,体现的思想是

资产阶级平等思想 3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

北洋军阀尊孔复古

33.出卖维新派、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尊孔复古妄图称帝的军阀是

袁世凯 34.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培养翻译人才的中国近代最早的学校是

京师同文馆 35.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的学制是清政府颁布的 《奏定学堂章程》 36.近代中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运动有

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37.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最流行的男性服饰是

中山装

38.被严复称赞为“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指的是

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39.近代中国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运动是

新文化运动 40.戊戌变法前后共经历了103天,因此又被称为

百日维新

41.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的实质是

封建旧势力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42.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没有触及到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 43.清政府派遣的我国第一批出国留学生是在什么时候?

洋务运动时期 44.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中的“驱除鞑虏”,其中“鞑虏”指的是

满清统治者 45.下令中国百姓要剪发辫、改称谓的资产阶级领导人是

孙中山

46.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到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皇帝制度在中国存在的时间跨度是

2132年

47.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

《民报》

48.康有为、梁启超为宣传维新思想而创办的刊物是

《万国公报》或《中外纪闻》 49.慈溪太后镇压戊戌变法的原因是

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50.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公车上书 51.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从改良转向革命的事件是

戊戌变法的失败 52.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的地点是在上海

53.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的事件是

新文化运动

54.创办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等民用企业的洋务派代表是

张之洞 55.北京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戊戌变法时期的京师大学堂 56.国民党的前身是

中国同盟会

57.第一个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介绍到中国的人是

李大钊 58.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最大的军用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和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的创办者都是

李鸿章

59.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出现在什么时候?

洋务运动时期 60.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京师大学堂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止时间指的是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止时间指的是

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4.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时间是

1919年5月4日 5.五四运动初期的主要阵地和主力军是

北京和学生 6.五四运动后期的主要阵地和主力军是

上海和工人 7.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的标志是

五四运动的爆发 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

中共一大的召开

9.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任务是

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10.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1.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是

1921年7月23日

12.中共历史上“南陈北李”指的是

陈独秀和李大钊 13.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是

上海

14.中共一大确定的中央领导机构是

中央局 15.中共一大选举的中央书记是

陈独秀

16.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7.五四运动的最突出贡献是

促使国人觉醒

18.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让给了

日本 19.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0.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爱国

21.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22.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3.“开天辟地的大事”一般特指的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4.李大钊说“试看将来之全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赤旗”指的是

马克思主义 25.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任务是

反帝反封建

26.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了,这个“新”体现在有了自己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27.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所反映的基本道理是

弱国无外交

28.北伐战争中,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的的部队是

叶挺独立团

29.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主要是指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0.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办的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是

黄埔军校 31.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群众基础不同

32.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办学特点是

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33.朱毛红军井冈山

会师后,统称为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34.北伐战争要打击的军阀头目,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是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35.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创立黄埔军校和进行北伐战争 36.黄埔军校创建的地点在今天的广州

37.蒋介石为了叛变革命,发动的政变是

四一二政变 38.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39.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国民政府发动了

北伐战争 40.毛泽东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

41.中国共产党打响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的是

南昌起义

42.1934年10月,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43.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主要是指

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 44.红军长征的时间是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45.南昌起义的时间是

1927年8月1日 46.领导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

毛泽东

47.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

遵义会议 48.秋收起义后,我党确立的革命路线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9.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是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

50.国共两党领导北伐战争最后取得了胜利,主要成果是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51.北伐战争期间,统治着今天湖南、湖北地区的军阀是

吴佩孚 52.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

八一南昌起义

53.我党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地位的标志是

遵义会议 54.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主要目的是

保存实力,战略转移

55.我们说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是反动政权,主要是因为这个政权

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56.担任黄埔军校总理和校长分别是

孙中山和蒋介石 57.国民革命时期主要是指

1924年1月国共合作—1927年4月四一二政变

58.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句话中,第一个“天安门”指的是

五四运动

59.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是

周恩来

60.国共十年对峙或者土地革命时期,或国共第一次内战时期,主要指的是

1927年8月南昌起义—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

1.七七事变的时间是

1937年7月7日 2.七七事变又叫做

卢沟桥事变

3.日本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柳条湖事件 4.卢沟桥事变中英勇牺牲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

佟麟阁赵登禹 5.七七事变后在卢沟桥坚持抗日的中国军队是

国民党二十九军

6.面对日本侵占东三省,蒋介石的政策是

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 7.西安事变的时间是

1936年12月12日

8.日本蓄意制造卢沟桥事变的目的是

为全面侵华寻找借口 9.日本进攻卢沟桥的借口是

一名士兵失踪,要进城搜查 10.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1937年7月7日

11.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2.日军占领南京的时间是

1937年12月

1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4.振兴民族工业,发明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

侯德榜 15.日军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达到

30万人以上 16.八路军总司令是

朱德 17.《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冼星海

18.抗日战争时期指的是

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19.抗日战争期间,红军游击队改编为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20.新四军军长是

叶挺

21.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爱国将领是

张学良和杨虎城 22.创作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愚公移山》,资助抗日的著名画家是

徐悲鸿 23.八路军的抗日地点是在 华北

24.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的会议是

中共七大

25.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到的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是

防御 相持反攻

26.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日战争

27.新四军抗日地点是

长江两岸

28.日本侵占台湾的时间是

1895年—1945年

29.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抗日战争的胜利 30.中共七大召开的地点是

陕西延安 31.七大召开的时间是

1945年4月

32.中共七大被赞誉为

团结的大会

胜利的大会 33.中共七大确定党的指导思想是

毛泽东思想

34.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做的报告是

《论联合政府》

35.发表对日宣战声明后,派兵进攻中国东北日军的是

苏联

抗 36.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的是

毛泽东

37.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是

全民族统一抗战 38.抗日战争共持续的时间是

8年

39.南京大屠杀反映的是

法西斯的残暴 40.被日军占领50年之久的我国领土是

台湾

41.中共七大最重要的成果是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2.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的时间是

1945年8月15日 43.我们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是

聂耳作曲,田汉填词 44.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5.中共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

中共七大 46.在正面战场指挥台儿庄战役的国民党军官是

李宗仁

47.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发动的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对日作战是

百团大战 48.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

局部抗日时期

49.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民族利益为重 50.九一八事变时,任东北军总司令的将军是

张学良

51.九一八事变最直接的严重后果是

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52.西安事变爆发的最根本原因是

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53.西安事变又被称作是

双十二事变

54.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敌后战场的总后方在陕西延安 55.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的地点是

长崎和广岛

56.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习惯上将国民党与日本的作战地叫做

正面战场 57.百团大战的总指挥是

彭德怀

58.侯德榜的制碱工艺被化工界命名为

侯氏制碱法

59.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习惯上将共产党与日本的作战地叫做

敌后战场

60.抗日战争中,被汉奸汪精卫等组织起来为日本人卖命的中国军队,被称为

伪军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事件是

千里跃进大别山 3.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时间是指

1945年8月—1949年9月

4.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真实意图是

为准备内战争取时间 5.重庆谈判的最终成果是签订了

《双十协定》 6.解放战争初期,共产党坚持的作战方式是

运动战

7.重庆谈判中没有达成协议的内容是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性问题 8.全面内战爆发后,蒋介石首先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中原解放区

9.打破国民党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的事件是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0.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中的三大战役是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11.被陈毅誉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的战役指的是

淮海战役 12.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是

关门打狗

13.指挥人民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中共领导人是

刘伯承和邓小平

14.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在数量上取得优势是在哪场战役后?

辽沈战役 15.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是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16.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是

傅作义

17.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其含义是

改变了战争态势,将战场引入了国民党统治区 18.辽沈战役中的“关门打狗”,其中“门”指的是

锦州 19.淮海战役的中心是

徐州

20.使得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辽沈战役

21.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使长江中下游以北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淮海战役 22.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23.和平解放北平发生在哪次战役中?

平津战役

24.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首先发起的战役是

辽沈战役 25.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的战役是

平津战役

26.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结束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战役是

渡江战役 27.毛泽东应邀去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为民族争取和平

28.三大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是

淮海战役 29.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解放军占领南京 30.“百万雄师过大江”描写的军事行动是

渡江战役

31.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提出的三大口号是

和平民主 团结 32.支持国民党打内战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美国

33.面对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解放军采取的作战原则是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4.参加重庆谈判的中共代表有

毛泽东周恩来 王若飞

35.国民党全面进攻失败以后,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36.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22年结束的时间是

1949年4月23日 37.国民党在大陆溃败后,逃往的地方是

台湾

38.平津战役的解放军参战部队是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

39.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重点进攻的军队是

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 40.面对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中共采取的措施是

主动撤离,诱敌深入 41.重庆谈判后签署的国共《会谈纪要》,又被称为

《双十协定》 42.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的军队是

陈毅的华东野战军 43.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是

中间突破

44.淮海战役的解放军参战部队是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45.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南京,也结束于南京。结束于南京指的是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6.全歼国民党七十四师的孟良崮战役的指挥者是

陈毅 47.进行辽沈战役的解放军部队是

东北野战军

48.国民党军队放弃全面进攻,采取重点进攻陕甘宁和山东的原因是

兵力不足 49.平津战役中,由于傅作义接受改编而被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北平50.《双十协定》签订后,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民心)51.指挥辽沈战役的解放军将领是

林彪 罗荣桓

52.指挥淮海战役的解放军将领有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谭震林 53.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歼敌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淮海平津 辽沈

54.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南京,也结束于南京。开始于南京指的是

《南京条约》的签订 55.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指的是

1924-1927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56.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指的是

1927-1937的土地革命时期 57.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指的是

1945-1949的解放战争时期

58.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层分别是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59.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控制的地方和共产党控制的地方分别叫做

国统区和解放区

60.第三次国内革命,既国共第二次内战期间,共产党的军队被称为

八年级上册历史13、14课知识点 篇10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朱自清爱国,有骨气,他说“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6年,出版散文集《你我》。代表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绿》。

朱自清于1916年暑假考上北京大学预科班。1917年的冬天,71岁的祖母去世,父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那年作者20岁。在那特定的场合下,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爱护令人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并且几年之后,想起那背影,父亲的影子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1925年,作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背影”全文的写作线索,又是文章题旨得以集中反映的所在。以“背影”为题,含蓄隽永,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结点。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解析】1.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所以说“祸不单行”,也为下文推出“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2.第一次流泪。这次流泪是在交代家境衰败的情况下,见着父亲,面对家破人亡的景象,“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次掉泪表现出“我”触景伤情的悲哀。

321 1 3.父亲的话是对“我”的安慰。父亲的心情本来难过,却又安慰“我”,表现出父亲对“我”的关爱。

【段析】写“我”淡淡的哀伤: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惨淡。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解析】4.“惨淡”一词,除了表现经济状况的困窘,还描绘了“我”的心境也是惨淡、凄苦的。5.这句话透露出旧社会小资产阶级动荡不安、疲于生存的境遇。父子同行一段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段析】第二部分第一层:交代这次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解析】6.“熟识”说明父亲嘱托的这个茶房该是靠得住的。“甚是仔细”表明嘱咐的内容之详细,把送行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都提到了,字里行间流露着父亲的爱子之心,体现出父亲爱子胜过爱己。

7.父亲两番“踌躇”,决定送行,把父亲欲送有难处、欲离不忍的矛盾心理表露得淋漓尽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文中两次用“终于”一词,表明父亲有许多理由可以不亲自送儿子,但都因爱子而排除,决心亲自送儿子,更显父亲爱子之心。

【段析】父亲很忙,但还是决定亲自送“我”。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解析】8.作者反复用“聪明”一词,在这里是反语,褒词贬用,其实并不聪明,表现出作者当时不理解父亲的愧疚心理,这种自责的语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使文章更感人。

987

2 9.一个“唉”字,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作者每每想起此事时深深叹息的神态,以及深深自责和无限内疚之情,形神兼备。

【段析】父亲到车站送“我”,“我”不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现在感到痛恨。第二部分第二层:写父亲送“我”前对“我”的细心关照,为下文写“背影”做了铺垫。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10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解析】10.父亲去买橘子说明他担心儿子路上口渴,表明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据说“橘”与“吉”谐音,父亲买橘的背后可能也是祈望儿子旅途平安。

11.父亲衣着的朴实体现了家中光景惨淡。既照应开头,又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12.“蹒跚”与“胖子”正好照应。从月台下去,只写了“慢慢探身下去”,“探”字用得准确、形象、贴切。“攀”字显示出月台的高度,“攀”得很吃力也可以想象出来。两脚的动作用一个“缩”字,把怎样爬上去写得更细致了。“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动作描写,细腻而又简练,给人以动态过程,使读者能想象出父亲爬上月台时的艰难动作。总之,这些细腻的动作、意蕴丰富的背影,既集中表现了父爱,又可以看出父亲的老境颓唐。

13.写第二次流泪。作者之所以流泪,是被父亲在辛苦艰难的境遇下,还要为“我”的琐事奔波劳作的深情感动了。

14.写第三次流泪。这泪,既是感动的泪,感动于父亲的爱子情深;也是自责的泪,责备自己的自以为是;更是担心的泪,担忧父亲艰难的前途与命运。

【段析】第二部分第三层:描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为“我”买橘子的“背影”。

第二部分:“我”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时的情景,表现出父亲爱儿子的真挚感情。

31.这篇散文的语言非常简洁朴素,又非常典雅文质。

这种高度民族化的语言,和文章所表现的民族的精神气质及文章的完美结构,恰成和谐的统一。没有《背影》语言的简洁明丽、清淡质朴,就没有《背影》的一切风采。《背影》的语言还有文白夹杂的特点。例如,不说“失业”,而说“赋闲”,最后一节因父亲来信是文言,引用原句,更见真实,也表达了家庭、父亲的困境和苍凉的心情与复杂的感受。同时,文白夹杂的语句,也笼上了一层时代赋予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特殊语言色彩。

2.这篇散文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是白描。

全文集中描写的,是父亲在特定场合下使作者极为感动的那一个背影。作者写了当时父亲的体态、穿着打扮,重点写了买橘子时穿过铁路的情形。并不借助于什么修饰、陪衬之类,只把当时的情景再现于眼前。这种白描的文字,读起来清淡质朴,却情真味浓,蕴藏着一段深情,所谓于平淡中见神奇。其次,作品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写儿子“看见他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又写父亲买橘子回来时,儿子“赶紧去搀他”。这些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更加反衬出父亲爱子的动人力量。

父亲那只寂寞的手

家人住院,同病房有个乡下来的年轻人,右手的手指除了大拇指外全部截掉了,为了还原手上的皮肤,医生将他的右手缝到肚皮上,据说要养护一段时间。

陪这个年轻人来住院的是他的爱人和父亲。每天晚上,年轻人和妻子挤在窄小的病床上休息,而他那黑瘦苍老的父亲,就用几块泡沫板席地睡在大厅的走廊里。白日里无事,小夫妻两个经常叽叽咕咕地凑在一起说私房话,做父亲的,远远坐在安静的走廊长椅上,一只手在眼眉上滑来滑去,衰老的眼睛湿漉漉地看着某个地方发呆。即便吃饭的时候,他也是沉默的,唯一话多的是每天早晨查房的时候,他总要追着医生问东问西,听到解答后,又一个人怔怔地去长椅上发呆了。

一天夜里,病房的空调调得太低,年轻的儿媳感冒了,昏昏沉沉躺在病床上睡着了。年轻人坐在床边的椅子上输液,那个黑瘦的父亲跑到门诊大厅买来几片药,然后坐在儿子身边,眼巴巴看着输液瓶的液体一滴一滴落下来。

半小时后,液输完了,护士拔下针头后,用一根棉签摁在年轻人的手上,转而嘱咐老人:帮着摁一下,另外,如果有时间的话,按摩一下他的胳膊。

就在那个瞬间,我注意到做父亲的手轻轻抖了一下,他小心翼翼地摁住棉签,眼光忽然变得有点羞涩。年轻人似乎也不习惯父亲的手在自己胳膊上按摩,他局促地扭一扭身子,转眼看着睡梦中妻子的脸。往日里,都是爱人帮他按摩和摁棉签,他咕哝着要父亲停下来,可是老人并不答话,而是继续轻轻按摩着他的手臂。

病房里长时间地沉默着,老人放在儿子胳膊上的手渐渐不颤抖了,他熟稔地从上到下运动着,眼神里竟然有欢欣的火花蹦出来。而那个年轻人,也不再看妻子,他微微闭上眼睛,短短的睫毛颤巍巍地在灯光下抖动着,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场景深深感动了。

每个孩子都是在父亲手里长大的,哪怕再笨拙的父亲,也几乎都为孩子换过尿布。稍微长大一点,父亲们喜欢用有力的大手将孩子高高地举过头顶,银铃一样的笑声中,他粗糙的手指滑过孩子娇嫩的皮肤,满心都是愉悦和感动。无论多暴躁的父亲,当孩子亲昵的脸蛋和小手扑过来时,他们的心都会瞬间融化成温柔的水波。

孩子日渐长高,世界愈发开阔,父亲终于不再是生命中唯一的英雄。这时,孩子的手开始离开父亲,落在朋友的肩上、恋人的臂上,做父亲的,欣慰地笑了。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在父亲灿烂的笑容中看到些许失落的阴影。孩子大了,血缘浓情依然在,可父亲的手却从此寂寞下来。再也没有那稚嫩的小手拉着他的手到街角去买一串糖葫芦。顽皮的孩子成为清醒理智的成年人,成熟的代价是,他变得羞于直接细腻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中国有句古语,家有白发爹娘是大福。只是,天下儿女可曾知道,在父母心中,六七十岁还依然可以有和自己撒娇的孩子,那又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离开医院之后的第一件事,我回了父母的家。在父母惊喜的笑脸中,我好像小时候那样猛然把自己的手钻到父亲的手里:“帮我捂一捂,好冷呐。”那个瞬间,我感到父亲明显抖了一下,他整个人似乎一愣,而后,我看到一滴泪落在了我的手背上。

上一篇:改造调研报告下一篇:可爱系搞怪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