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村新农村建设方案

2024-10-11

金华村新农村建设方案(共11篇)

金华村新农村建设方案 篇1

平乐镇金华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案

一、基本情况

平乐镇金华村地处平乐镇南大门,距平乐古镇约3公里,与道佐乡接壤,天台山旅游南路环线贯穿而过。全村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54亩、林地3484亩(其中:园地792亩);户数585户,辖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63人,其中,男938人,女925人,劳动力1010人,已实现转移就业500人;全村失地农民24人,现有贫困户12户35人,贫困学生18人,享受政府低保22户28人,五保户3户3人,残疾人34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585户1863人。2005年人均收入为4356元,主要经济收入为农业、养殖业、劳务输出、第三产业等。

二、目标要求

按照中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根据成都市委、市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金华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如下:

(一)、总体目标

2006年人均地区总生产值1.68万元以上,到2015年达2.82万元以上;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56元以上,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0元以上,农民聚居集中度达 35%,力争2015 年达到50%。

(二)、经济发展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递增12%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递增 20%以上,2006年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 16:43 :41,到2015年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30:30:40。

(三)、社会发展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81%以上,建成充分就业社区,社会保障率达95%以上,对特困家庭、残疾人员的救助覆盖面达 100 %,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散居五保户、特困户、残疾户入住率达 90 %以上。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动态覆盖率达98%以上。

(四)、环境建设目标

到2006年,森林覆盖率达55%,农村规模化养殖废水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建环卫管理办公场所一处,公共厕所一座,添置垃圾收容器45个,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社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85%以上,主要道路硬化率达85%,完善相关水利设施建设。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70%,农村规模化养殖废水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90 %以上;社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0%以上,主要道路硬化率达 95 %,完善相关水利设施建设。

三、总体要求

按照中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和金华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有步骤的实施金华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金华村建设成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 村。

四、建设内容

(一)、科学规划。

1、科学编制金华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科学编制金华村产业发展规划。

3、结合平乐镇旅游总体规划,科学编制金华村旅游发展规划。

4、认真做好金华村环境社会建设规划。

(二)、生产、科技发展

1、种、养业发展

2006年新发展绿色优质蔬菜150亩,涉及农户100户,其中:示范种植户10户,规模种植面积50亩;发展茶219亩;新发展竹木面积100亩;新发展猪养殖大户5户;羊养殖大户2户;鸡养殖大户9户;鸭养殖大户5户。

2007年新发展绿色优质蔬菜200亩,涉及农户120户,其中:示范种植户20户,规模种植面积80亩;新发展竹木面积200亩;新发展猪养殖大户10户;羊养殖大户5户;鸡养殖大户15户;鸭养殖大户10户。

2008年新发展绿色优质蔬菜300亩,涉及农户160户,其中:示范种植户50户,规模种植面积100亩;新发展竹木面积300亩;新发展猪养殖大户20户;羊养殖大户10户;鸡养殖大户20户;鸭养殖大户20户。

2009年新发展绿色优质蔬菜400亩,涉及农户200户,其中: 示范种植户80户,规模种植面积200亩;新发展竹木面积400亩;新发展猪养殖大户30户;羊养殖大户15户;鸡养殖大户40户;鸭养殖大户25户。

2010年新发展绿色优质蔬菜500亩,涉及农户300户,其中:示范种植户100户,规模种植面积250亩;新发展竹木面积500亩;新发展猪养殖大户40户;羊养殖大户20户;鸡养殖大户50户;鸭养殖大户30户。

2、农村加工、旅游、餐饮等二三产业发展

2006年——2007年引进竹加工企业1家;发展10户竹丝(竹编用)生产农户,年产竹丝2吨;组建一支建筑劳务输出队,利用新型社区建设之机,就地解决剩余劳动力。

2008年——2010年发展50户竹丝(竹编用)生产农户,年产竹丝5吨;通过技能培训,培育一批竹编能手。

2006年,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已开发的金华山风景旅游景区的公路和景区内配套的宾馆、餐饮、人行道、供排水、公厕、垃圾处理以及通信、娱乐设施,2007年完成金华山至金鸡沟砂石道路的改造。

2006年——2007年积极开发特色旅游资源,要加强金华山石刻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和保护工作。2008年要逐步开发金鸡沟旅游和农业生态观光旅游。

2007年——2010年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目前旅游资源开发已有一定的基础,接待游客达到了一定规模,但相关旅游产品开发却还是个空白。今后一段时间要围绕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加快相关 旅游产品开发,发展特色鲜明、种类多样的旅游产品。

2007年——2010年围绕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现代通信、娱乐、保健、家政服务等物质、文化消费需求,大力开发新的服务项目。三是要针对农业和农村居民巨大需求,大力发展对农村的社会服务业。2008年——2010年要重点发展农产品中介服务组织,农民经纪人组织,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以及家庭理财、技术服务、法律咨询。

3、科技措施

2006—2010年各年度引进农业新品种1个,建科技示范园2个,实现农业科技转化率达60%以上,良种覆盖面达90%以上。

(三)、社会发展

1、到2006年,培训总人数达到258人以上,其中引导性培训达到154人,职业培训达到72人以上,创业培训达到12人以上,实现就业822人,就业率达81%以上,实现技能培训92人,保证100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2、到2006年,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实现“两无一好”;建一个生育文化大院;建一个计生“三结合”基地;帮助326户家庭发展经济,帮扶31户计划生育困难户;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施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管理。

3、劳动力输出。2006年计划培训富余劳动力250人,转移输出劳动力230人,2007年转移输出300人。

4、金华村综合性活动室位于金华山风景区内,砖木结构平房5 间,电话一部,电视、电脑各一台,电教设备齐全。到2007年,新建400平方米的多功能活动室。

5、金华村现有小学生104人,初中生37人,高中生21人。到2006年,幼儿入园率达90%以上,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9以上%。

6、到2006年建沼气池177个,新打水井117口,卫生医疗站1个,管理制度建全,新修垃圾池5个,改厕105个,自来水入户420户,垃圾处理率达90%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80%以上。

(四)、基础设施建设

1、金华村水利以提灌为主,灌溉面积达589亩。拟建水利工程:(1)、新建栏水坝一座,预算投资5万元。

(2)、排灌渠道整治,80U型渠槽1200米,50U型渠槽1800米,预算投资24万元。

(3)、建人饮工程一处,解决500人饮水问题,预算投资15万元。

共计总投资44万元。2、2007年新修水泥路2公里,2008年新修1.5公里,到2015年达5.5到公里,确保金华村村道建设联网加密全面完成。

3、通讯在2006年覆盖率达到45%以上,到2010年达到80%。

(五)民主管理机制建设

全面推选行村“两委”公推直选,全面推行发展新党员“公示制”和党员票决制,建立党员议事会议、村议事会议和村民代表议事会议等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强化民主管理;建立党员先进性教 育的长效机制,每年党员集中学习不少于30天,受教育面达95%以上,保证每年有2名合格入党积极份子;保证80%以上的社区居民能经常参与社区内部各项重大活动。2006年成立金华社区工会委员会。

五、具体措施

1、成立镇、村、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镇上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镇长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班子成员和涉及相关人员为成员。村上由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

2、根据金华村具体情况,结合平乐古镇的各项规划,以土地整理为载体,扎实推进金华村的各项建设工作。

3、推进规范化服务建设,提高镇、村干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和本领,使镇、村干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

4、巩固党员先进性作用,提高党员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和示范性,使党员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户。

5、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动员、培训和教育,引导广大农民抢抓机遇,自愿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者。

二○○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金华村新农村建设方案 篇2

1 高起点规划全域

聘请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系统编制《生态中心村建设规划》、《土地治理规划》、《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其中生态中心村建设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将白寨构筑成为“一心、一轴、一带、多区”的布局结构。“一心”:规划在用地的西南部形成一个集行政、商贸、医疗、娱乐为一体的城镇公共服务中心。“一轴”:指由沿河商业构成的商业景观轴。“一带”:指沿东风渠绿化形成的滨河特色风貌带。“多区”:以居住为主的新建现代居住示范区、旧村改造后的传统风貌居住区和特色风貌居住区。计划用5年时间, 将白寨村与周边的北油村、高庄村等13个村合并, 中心村面积2160亩、人口1.5万人, 配套建设学校、医院、超市、邮政、银行、公园等服务设施。建成后, 现有13个共占地5000亩分散居住的行政村农民将集中到2160亩的功能齐全新社区, 通过土地复垦开发整理, 可净增耕地2840亩。

2 高层次谋划产业

立足于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中道公司在白寨中心村配套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 发挥现代农业对农户致富的带动作用。一是中法现代环保生态养猪厂, 企业引进法国种猪繁殖、饲料生产、肉制品加工以及沼气发电一体化技术, 年可出栏20万头生猪。项目总投资6.8亿元, 年销售收入8.6亿元, 利润1.8亿元, 创造就业岗位900个, 并可为1500户家庭提供沼气, 被列入邯郸市“一号富民工程”、“农业产业化系统工程示范项目”。二是万亩双高示范基地。借助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力量, 建立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努力使基地内粮食产量亩增产200公斤、增收300元。三是建立蛋鸡繁育基地。建立企业引导发展小型农户蛋鸡养殖的模式, 实现饲养户饲养小型蛋鸡每只每年增收10元以上的经济效益。四是绿色蔬菜种植。公司租用农民土地统一建设高标准设施蔬菜大棚, 发展500亩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提供就业岗位1000人。同时积极谋划拓展产业链条, 向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力, 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提高农民收入。

3 高标准建设工程

充分发挥规模建设的优势, 集合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等各路资金, 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提高工程建设质量。2008年12月, 富民新农村建设公司在白寨村开工建设起步区新民居项目:项目占地204亩, 总投资6亿元, 其中基础设施3亿元、住宅3亿元。资金来源主要是公司自筹、农民认购、政府支持和银行贷款等, 公司先期投资8000万元用于启动区新民居建设、地下管网和基础设施建设, 县财政拿出340万元硬化了三纵三横共六条街道, 高标准建设了东风渠进桥村。白寨村新民居项目列入河北省新村新民居“十百千”工程示范村, 并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工程项目带动村镇规划实施试点村”。截至目前, 近120套燕赵新民居主体全部竣工, 6栋多层单元楼180户正在有序施工。

4 培育新型农民

公司从村情实际出发, 为农户精心定制了“三个一”文化套餐 (一张卡、一份报、一个中心) 。一张卡就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 由公司出资为全村群众垫付新农合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一份报就是公司为每户订阅一份报纸, 每三户为一个小组, 分别订阅河北农民报、河北科技报、邯郸晚报, 并明确专人为组长负责组织交流学习。一个中心就是建设高标准的村民中心和文化广场。村民活动中心占地32亩, 总投资160万元。村民中心新建楼房两层、房屋40间, 集办公、农民素质培训、娱乐、休闲于一体, 目前主体工程已竣工。通过帮扶共建和定制套餐, 把民营企业先进文化、经营理念、技术项目向农村流动, 变过去的单纯帮扶送钱、送物“输血”为激活农村主体细胞、增强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变过去单纯送技术、送项目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快培育新型农民, 从而实现民营资本、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5 创新管理体制

在实施白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 曲周县富民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 租用农户土地或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使白寨村和周边共13个村的土地成方连片, 集中建设良种培训基地。公司以中法生态养猪项目为引领, 发展饲料、肉制品、防疫、运输等相关产业, 发展成为农业“龙头”企业, 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 并为他们承担市场风险, 保证农民能够稳定、持续地增收。这样一来, 曲周富民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主体, 通过整合企业资本、技术和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源, 实现了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也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创业水平。

6 建好新班子

富民新农村建设公司法人王孟堂曾担任白寨村委员会主任, 有较好的群众工作基础。曲周县委、县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创新管理制, 把公司和村的带头人合二为一, 县委组织部委托乡党委任命王孟堂为兼任白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这样做坚定了富民新农村建设公司的决心, 也为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公司与村支部共同谋划建设规划, 重大事项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研究, 充分听取村民意愿和建议。现在, 全村群众逐步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形成村企共建的浓厚氛围, 为今后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摘要: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 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基本指导方针。邯郸市曲周县白寨村积极创造条件, 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 探索出了一条“公司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一企带一村, 联建新农村”的创新模式。主要特点:一是改造传统农村为公司化经营的新农村, 实现农村公司化;二是改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建立现代化的农业企业。这一运作模式有效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瓶颈、人才缺乏关键问题, 加速市场中企业资金、技术、管理等先进生产要素、社会公共服务要素向农村流动, 有序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有利于从体制上打破城乡界限, 缩小城乡差距,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对加快转变农业和农村发展方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乡亲促进会助推新安村新农村建设 篇3

新安村基础设施薄弱,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但村里走出了许多“骄子”。据了解,该村大专以上学历的就有115位,他们当中有的是博士、硕士,有的是介业的厂长,经理,还有三位出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各地、2006年4月2日,新安村1900名村民欢欣鼓舞,历年从村里走出去的37位“游子”从全国四面八方回到家乡,自发组建了“新安村新农利建设乡亲促进会”,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献智献力,发动全社会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安村乡亲促进会做了有益尝试,据了解,在外创业的“游子”们“自带干粮”,有组织有规划地服务家乡建设、促进农村崛起,此举在安徽省尚属首次。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献计献策,讨论通过了章程,选举了会长,促进会设立四个办事机构,搭起了聚集社会力量、建设家乡的架子,促进会下设规划设计组、生产发展组、招商引资组、劳务输出组、文化培训组。确立了六项任务:协助描绘新农村蓝图,帮助进行建设规划设计,帮助调整发展思路,协助招商引资,提供技术和人才等信息,进行相关技能培训,

“大家都想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作点贡献,可是一直没有一个渠道来实现这个愿望,这次组建乡亲促进会,给大家搭建了这么个平台。”新安村新农村建设乡亲促进会会长周连山说。当天上午,新安村乡亲促进会的组建大会在新安小学的操场上召开,乡亲促进会成员与100多位村干部、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研究发展难题,共商发展大计。河海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博士周继凯此次加入乡亲促进会,担任规划设计组组长,为家乡作贡献的热情很高,他说:“我希望把我的专业特长、信息资源及时服务家乡建设,我们村首先要进行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逐步投入。展开各项建设。”为此,周继凯和村十部一起对村里的现状进行勘察、分析,并入户听取村民对村庄规划的想法。

周连山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艰苦的工程,为防止会员们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后一些具体的工作难以开展,我们制定了会员定期沟通、交流、汇报制度,并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保持密切联系,让促进会真正为新安村的新农村建设发挥作用,”

通过促进会的牵线搭桥和村党支部的不懈努力,2006年5月,萧县企业家王庆习在多方考察比较后,决定到新安村投资,支持新农村建设。截至目前,王庆习累计投资650万元,在该村先后建成了饲料加工厂、养猪厂、颗粒农家肥厂等企业,解决了3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金华村新农村建设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指针,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村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努力使我村实现“五通、五化、一池三改”目标。

二、总体目标

(一)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

充分利用镇“双千”工程对我村的扶持,加大资金投入,根据我村的发展特色,“围绕市场搞加工、围绕加工建市场”,努力提高我村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1、围绕市场搞加工。充分利用鲁西南第一辣椒交易市场的优势,搞辣椒深加工,做大做强辣椒产业。

2、围绕加工建市场。以我村13家棉花加工企业为主,结合周边30多家零散加工户,利用我村沿枣曹线的优势建立皮棉交易市场。

(二)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全面实现“五通”、“五化”目标,力争在三年内使全村100%的户实现“五通”、“五化”,今年底确保实现户户通水。到2007年底,使80%的户完成“一池三改”。

(三)村民科技文化素质有新面貌

以村图书室、电教室为主,做好村民科技文化知识培养工作,在农忙季节,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到村讲解农业生产知识;在农闲季节聘请法律工作者进行公民普法教育。每年开展一次“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好党员”、“十星级文明户”、“计划生育模范家庭”等评选活动,以此来带动全村精神文明建设。

(四)民主管理机制健全

推行政务、财务公开和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员民主生活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村干部绩效考核机制。

三、实施步骤

按照全市统一要求的时间步骤,结合卜桥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下步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一)制定方案,宣传发动(2006年6—7月)。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开新农村建设动员会议,大力营造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调查摸底,编制规划(2006年7月—12月)。总体规划要围绕五新目标,充分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力争在2008年底之前完成任务。

(三)落实任务(2008年8月—12月)。根据编制规划,逐步实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四)验收阶段(2008年11月—12月)。制定工作考核体系和各种规章制度,要按照编制的规划内容和质量要求进行严格验收。

四、工作措施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富民工程。要切实增强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全面、扎实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

(一)深入发动,形成合力。全村必须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扎实的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农民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二)严格标准,认真考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到每户农民切身利益的千秋大计,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标准,扎扎实实地抓落实,绝不走过场,对每个单项工程都要进行认真考核验收,保证建一项成一项,群众受益一项。

村新农村建设总结 篇5

今年,**区大科街道办事处**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村是孙水河畔大科办事处的一个偏远农业村,交通不便,资源缺乏,经济落后。该村辖八个村民小组,共有267户人家,总人口8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人。水田亩,林地1250亩,水面(山塘、水塘)亩,其他面积亩。产业结构不合理,基本靠天吃饭,群众经济收入主要是依靠传统的农耕和外出务工,全村人均收入只有区区几百元。2005年**村遭遇旱灾,全村受灾面积达200多亩,涉及两

个村民组的80户人家,有的组基本果粒无收。全村民众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外出务工收入也不是很高,2005年在外打工的56人,人均年收入也只有几千元。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无钱办事”现象突出,没有村办企业,村里办公经费及公益事业经费非常紧缺,主要来源依靠鱼塘、桔场、竹木场、果园场四个承包场所每年3000余元的上缴款,平时村里的一些必要的办公开支大都由办事处的驻村干部垫付。长期以来,由于村级负债严重,村里财务管理混乱,村干部报酬难以兑现等原因,导致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低,特别**村支、村两委班子在2005年换届后的一段时间内,曾由于某些方面的因素,引起认识不统一,造成一些矛盾、误解、隔阂未消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工作推诿、相互扯皮的现象,导致班子凝聚力有所减弱。工作一直上不去,是全办事处出名的“老大难”村。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没有有线电视,民众业余生活只是依靠仅能收到一、二

个台节目的电视机。穷则思变,人民群众有强烈的致富愿望。针对该村的情况,区里给下派了一名一支书。上任伊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深入走访村中的党员、村民代表和村组干部,进行交心座谈,听取他们对村发展的设想和建议,然后召开村两委会议,充分发挥民主,把干部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找到工作的切入点。为此,首先把加强班子建设摆在很要的位置,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班子建设。班子有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对工作顺利开展带来很大的困难。认真做好班子成员的思想工作,组织他们搞好交心通气,增强团结,统一思想,更好的起好带头作用。鼓励他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致富,全面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农村。为加强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的责任心,制订了日常工作分片包干各组制度,各组的日常事务同包干的两委成员负责解决,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再同村支两委研究解决。组织党员交流心得体会。认真开展“送温暖、解民忧”活动,党员们慷慨解囊,为贫困村民送去了关怀。召开了村支两委的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员队伍建设和班子建设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凝心聚力,抓好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三会一课”、党支部议事、民主评议党员干部、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等制度,对前几年的村财务帐目进行了彻底清理。同时还请办事处的驻村领导、驻村干部及村支两委其他同志一起来做工作,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从目前的情况看,村支两委班子建设有了一定的起色。如今的村两委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班子团结事业兴。如今的**村两委干部以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各项工作,工作开展井然有序。

1、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核心内容,结合村里实际,制订符了2006年工作规划及三年工作目标。

2、及时解决群众呼声高反映大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重新选举了坪头组组长。由于坪头组遗留问题比较多,且该组的鱼塘利润多年未收,组上群众反映比较大,情况复杂,组上工作很难做。换届选举以来,原组长不愿意担任,又没有别的村民愿意主动来担任组长,坪头组组长职务一直空缺,许多工作无法开展。不选出组长,遗留问题没法处理,工作无法开展,为了尽快使该组工作走上正轨,经过多次走访群众,做好工作,村支两委并承诺解决好遗留问题,终于选出了组长,使得各项工作能得以顺利进行。二是健全了财务制度,确定了新的出纳人选。该村前些年的财务管理比较混乱,是村民一直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为了化解农村矛盾,加强财务的管理和使用,进一步健全了财务制度,规范了

经费使用和审签的程序,增加了使用的透明度。同时为培养后备力量,经村支两委研究决定,将一名思想素质好的年青党员安排到出纳岗位上。

3、组织和带领群众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去冬今春的水利建设中,全村共投入资金5万多元,工日1600多个,改造维修山塘4口,建成高标准的混凝土防渗塘,山塘清淤9口,干渠清淤2800米,完成土石方1500多立方,维修机埠1处。大大地加强了抗旱保收的能力。

村新农村建设具体做法 篇6

一、壮大经济实力,促使村民富裕

一是重新激活集体经济。注重传统产业的发展,抓好边炮、煤炭企业的扩改壮大,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本村经济发展。无论是本地农民创业还

是外地业主来投资企业,都保证土地、水、电、路等硬件设施到位。三是帮扶带动共同致富。村“两委”干部树立“敢富、会富、帮富”的新思想,带领群众致富。全村开展帮扶结对活动,共结成对子32对。

二、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成立了以村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优化村内环境。选出工作踏实、责任心强的理事会成员为工作骨干,负责新农村建设日常事务。二是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办法和建设目标,进一步调动全村村民关心新农村建设、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村营造全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氛围,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速度。三是发挥群众主体、干部服务的作用,组织理事会和村民代表到略下村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进行参观学习,提高大家的认识和建设水平。村干部还发动企业扶助困难户。

三、加强村庄整治,改善人居环境

小水村着眼长远绘蓝图,制定了全村新农村建设近期规划和长远目标,有条不紊地开展建设活动,实现了“村道通畅、河水清澈、宅旁绿化、房屋整洁、垃圾日清、环境美化”的目标。一是细化工作任务。全村围绕“拆、洁、绿、新”几个重点,进行大规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开展了“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理标准达到无堆物堆料,无垃圾渣土,无白色污染;积极推进了“三改”(改水、改厕、改路),建立了“三清三改”公约和理事会监督执行、定期检查评比的“三清”工作长效机制,垃圾集中进行处理,做到了日日清理、天天整洁,确保环境卫生长期保洁,彻底改善了以前脏乱差的状况。村民主动绿化户外环境,进行植树、种花,美化庭前屋后。二是筹措建设资金。在建设中,除村集体出资外,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还发动社会各方力量,鼓励村民向亲朋好友筹借资金,并积极向县帮扶单位和县级以上单位争取帮扶资金,使各项建设工程有了可靠保障。

四、传承民间文化,提升文明素质

金华村新农村建设方案 篇7

1 屏南县上凤溪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1.1 人均收入增加, 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得到改善

2009年全村实现人均纯收入6 500元, 共投资35.8万元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其中投资16.8万元兴建沼气池60口;投资4万元清理河道垃圾, 修建河道傍岸200 m3;投资3万元清理门前屋后排水沟, 埋设排污管道350 m;投资1.5万元建成垃圾池1个, 设置固定垃圾箱20个, 聘请专人每天定时清扫, 实现全村垃圾定点堆放、及时清理;投资2.5万元兴建公厕1座、村部操场绿化、改善村部办公条件;投资2万元, 修停车场1个, 面积280 m2;拆除公路两边乱搭盖厕所、料厂、猪圈等共30处;投资6万元进行巷道硬化。2010年上半年投入10万元完成公路两侧土墙立面美化和空地绿化, 2010年人均收入突破了7 800元。

1.2 大力扶持引导, 促进优势产业发展

一批优质产业得到发展, 壮大了农村经济规模、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水蜜桃生产是上凤溪村的主导产业, 全村种植优质水蜜桃140 hm2, 在加大水蜜桃产业的科技投入, 全面推水蜜桃五大技术的同时, 完成66.67 hm2水蜜桃价值评估, 并以此作为贷款担保标的物, 创新金融机制, 帮助农民贷款75万元, 修建灌溉蓄水池78口、排水沟95条, 并安装简易的喷灌设施, 覆草80 hm2。2009年成立了屏城乡金凤水蜜桃种植专业合作社, 以合作社为平台组织水蜜桃种植、品种改良、种植管理技术培训、营销队伍组建和产品包装等方面的运作, 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提高了果农的收入。2009年水蜜桃产量达2 000 t, 产值突破600万元。

2 屏南县上凤溪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强, 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的现象

上凤溪村跟大多数乡村的新农村建设一样, 其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的改善工作均通过政府推动, 政府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投资主体, 而新农村建设中的民间投资力量比较薄弱, 民间投资额度比较少, 新农村建设工作缺乏连贯性和持续性, 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尚未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2.2 经济结构相对单一, 涉农高端技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带动作用不足

水蜜桃生产是上凤溪村的主导产业, 水蜜桃种植面积达140 hm2。上凤溪村是一个水蜜桃专业村, 但是该村的发展, 并没有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 周边邻村发展并没有跟着富裕起来, 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影响了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水蜜桃产品未得到精深加工, 而是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 难以实现多次增值, 产品科技含量低, 附加值不高, 竞争力弱, 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产品一旦稍显过剩就出现“卖难”的现象, 且种植业易受气候、病虫害等因素影响, 严重影响农民增收。

2.3 农民观念落后, 文化素质偏低, 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当前, 上凤溪村农民文化素质并不高, 小学文化占22%, 初中文化占66%, 高中以上文化占12%, 这种状况导致他们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低。上凤溪村农民从事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技能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需要。文化程度的限制制约了上凤溪村现代农业的发展[1]。农民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 缺乏进取精神。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上凤溪村新农村建设的提升。

3 上凤溪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对策

3.1 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动上凤溪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该村具有优势特色产业, 即水蜜桃种植业。一个村要尽快发展起来, 产业的带动是必不可少的。要充分利用上凤溪村的水蜜桃资源, 开发名、优、特、新产品, 形成优势产业带[2,3,4]。进一步延长产业链,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增加产品附加值, 实施品牌战略, 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打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产品知名品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 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 搞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全面推进上凤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2 培育新型农民,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目前, 上凤溪村是屏南县劳动力外出最少的村, 90%的村民都在家务农, 是屏南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1]。提升农民素质, 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 搭建农民培训教育平台,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健全农民培训教育网络,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2,3,4,5]。

3.3 注重人才引用, 完善农村基层组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 需要广大农村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带领农民致富[6,7]。政府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基层组织要严格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 努力推选一批有进取精神、愿意奉献基层的、不怕吃苦、敢于创新的、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干部, 带领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4 改革金融体制, 创新投资机制

改革和创新金融体制[2], 对农业企业予以信贷扶持, 建立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中长期融资和政策性扶持的机制。积极探索建设“各级政府拨一点, 渉农资金困一点, 受益群众出一点, 社会各界捐一点”的融资模式[2]。从农村实际出发, 倡导多元化竞相发展模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苏梅芳.以农民为主体,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8) :16-18.

[2]李灿良.加快衡阳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J].衡阳通讯, 2006 (5) :46-48.

[3]薛国文.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8) :18-19.

[4]马平轩.农村实用人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河南农业科学, 2007 (1) :15-16.

[5]梁贤, 林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创新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 2007 (12) :5-7.

[6]杨丽.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科技需求与保障体系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 2008 (9) :13-14, 19.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篇8

××村隶属于××市××区××镇,位于××市东北部近郊,距市中心12公里。全村现有总人口2890人,其中农业人口2750人;全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06亩,山峦6000亩,村级道路20公里,其中7公里实现了油路化;有民营企业10户,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农民主要从事果树、花卉、绒山羊等种

养植业和汽车运输业,2004年农民纯收入达到4000元;村集体年收入可达到40万元。××村现有果园4000亩,年水果销售量200万公斤,年产值达到300万元;有杜鹃花日光温室150栋,占地面积300亩,年销售量达到80万株,实现销售额400万元人民币。具备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条件。

××村距边境口岸12公里,距××机场20公里,距港口35公里,距××火车站12公里,距××高速公路17公里,三维交通十分便利;距沿江景观路直线距离3公里,距虎山长城10公里,距河口渡假区50公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交通条件。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都市农业的大力发展,园艺型农业、示范型农业、观光型农业将是今后城市近郊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党的十六大适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对××镇××村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以发展现代近郊农业为重点,以建设和谐村镇为目的,以农业旅游观光为手段,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经综合分析,认真论证,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确定××村新农村发展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发展思路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结合我村实际,确立今后五年发展思路为“三个牵动”,即:以特色农业资源牵动我村农业结构调整便捷化;以生产专利产品的企业牵动我村工业生产集团化;以旅游业牵动我村特色农业资源产业化。[本文出自中国文秘之家-]

二、目标安排及结构规划

(一)总体目标安排

到2010年,要实现社会总产值一亿九千万元,营业收入二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一万元,村集体收入一百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八百万元,第二产业产值一亿六千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二千二百万元,五年总投入为二千万元。

(二)产业结构规划

1、总体规划

充分利用我村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用足用活政策。经五年努力,使我村形成“

二、四”的格局。即培育两大园区,做强四大支柱产业。

培育“两大园区”就是指培育生态农业旅游园区、镇东山工业园区。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就是做强新型建材、食用菌、果树、杜鹃花卉产业。[本文出自中国文秘之家-]

2、农业产业规划

我村有耕地2206亩,山地6000亩,今后五年,我们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以“一园两带”为农业发展的中心。“一园”即建成××生态旅游观光园;“两带”指蔬菜、花卉、瓜果经济带、以艳红桃为主的林果经济带。

3、工业规划

今后五年,我村工业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两个推动、一提高”,即: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化发展;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到2010年,要建成完善的镇东山工业园区。同时要形成我村工业的两大支柱产业:以××为骨干的新型建材产业;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食用菌产业。

4、第三产业规划

日、俄战争遗址—日本碑、俄国坟就坐落在我村。充分利用和开发我村的旅游资源优势,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总的思路是“一园多点”。即开展以生态旅游观光园为重点,以自然历史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辅助的“新型农村一日游”活动,全面展现我村自然风景优美、人文景点壮观、村民思想进步的全景图。

三、实现规划的保证措施

(一)采取“三动”战略,用活资源、用足政策

1、坚持优势产业牵动,促进经济发展。一是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开发旅游资源,建餐饮、娱乐、服务区。二是吸引外资开发我村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调动农民种果菜的积极性,实现玉米退粮田的计划;三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牵动地区经济发展。今后五年,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帮助××农业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扩大再生产,使之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以此牵动我村及周边地区高效农业的发展,从而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四是通过镇村各类基地的示范、服务作用,引导农民走高效农业,并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开发观光农业。

2、坚持两个启动,促进经济发展。一是坚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地理优势来招商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外来人员在我村投资,采取“村企联动”的方式,即村集体以土地和厂房为条件,吸引投资者投入资金、技术和设备。通过这些办法吸引投资者,使投资者能够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起来,为长远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坚持为企业全程服务,做好现有企业的各项

服务工作,做企业的“勤务员”。[本文出自中国文秘之家-]

3、搞好三个资源的开发推动。一是搞好旅游资源开发;二是搞好蔬菜花卉瓜果资源开发;三是搞好林果资源开发。将三种资源优势开发成产业优势,推动我村经济向高速、高质、高效发展。

(二)分解目标,明确责任,奖罚分明,确保目标实现

真正做到目标层层分解,人人分担的局面

。首先是按照五年规划的总体目标,按产业格局分解到村两委成员身上。负责工业发展的实施工业五年规划;负责农业结构调整的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规划;其它两委成员要为五年规划的顺利实施做好保障服务工作;二是按照五年规划,每年将指标分解到村干部身上;三是制定出严格的考核制度,真正做到超额者奖、完不成任务者罚。

综合上述规划,可将我村今后五年规划框架概括为:精心打造“

二、四产业新格局,全面建设新××”。到2010年,全村一、二、三产业实现产值一亿九千万元,营业收入二亿元,村集体年收入一百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一万元。在全体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民健康水平、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中共××镇××村支部委员会××镇××村民委员会

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总结doc 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们胜利村位于海伦市西12公里处,鸡讷公路通过境内。村内公路今年已全部铺装了水泥路面,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全村幅员面积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82亩。林地面积415亩,现有5个村民组,4个自然屯,420户,人口182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024人,剩余劳动力735人。村屯公路共计13公里。

我村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我们根据省政府“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十六字方针,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指导下,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超前规划,重点突破”的治村思想。遵循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有序发展的原则。2010年累计投资508万元,在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建设,取得了以下几方面工作成绩:

一、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一年来,我们把规划编制放在新农村建设的优先位置,去年11月委托市规划局编制了胜利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在深入分析胜利村现状的基础上,统筹安排村庄居民点体系布局、产业布局及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配置,尤其将农民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作为重点,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依靠不断壮大的集体经济,投资60万元完成了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建设。又筹资111万元完成了2公里的村内辅街水泥路和4.5公里的屯间水泥路建设,使全村的村屯路全部实现了硬化,极大的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

也为改变村容村貌,优化村民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创造了条件,为我村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二、村两委会办公场所有效改善。今年,我们投资40余万元,对240平方米的村综合活动室进行改建,添置了桌椅、电视机、音响等电教设施,把村委会建成了融文化、健身、娱乐、图书阅览、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青少年道德教育等内容于一体的村民文化娱乐活动中心,使村委会面貌焕然一新,既改善了工作环境,又加强了阵地建设,为我村的文明化建设增添了新的亮点。

三、村容村貌日益改观。在注重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村容村貌的治理。我们投资66万元对村内8公里的排水沟渠实行了硬化建设;投资86万元对村内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投资60万元在村内新增绿地8000平方米,通过栽植绿化带、改水、改厕、改厨、清运垃圾、设立垃圾箱为主要内容的 “硬化、绿化、美化”工程的实施,使昔日的“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蚊蝇满天飞、蛆鼠到处爬”的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治理,村容村貌日益改观。更为村民强身健体、减少疾病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今年我们投资40万元,完成了240平方米的村卫生所建设;投资10万元完成了60平方米的村计生服务室建设。村卫生所现有医务人员4人,其中:大专1人、中专3人;助理医师3人、医师1人。卫生所的医疗设施齐全,村民的就医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基本上做到了小病不出村。除给村民看病治病外,卫生所还义务承担了全村0—7岁儿童的8个项目的全程足量的预防接种工作和全村育龄村民的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基本上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由于宣传到位,加之本村采取了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我村村民的参合率始终居全乡之首,连续几年参合率都达到95%以上,为村民就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仅今年,村民们获得住院医疗补助金额累计达8万元。

五、主导产业有序发展,农民增收效果明显。为了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村两委着力发展一村一品,我们把发展特色农业、输出劳务、土地流转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我们投资35万元组建了“启发毛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清江西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小营房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三个合作经济组织,以此为载体,引领发展特色产业。今年,全村种植毛葱1200亩,西瓜620亩,马铃薯860亩,预计亩纯收入都可达到1000元以上,全村人均可增收1500元。在发展劳务输出和土地流转方面,鼓励农户流转土地外出打工增加收入,我们在积极辟建外埠劳务基地的同时,重点在就地转移上下功夫,招商兴建了投资3662万元,占地16900平方米,年加工毛葱2万吨,年销售额4500万元的海伦市中际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和投资1200万元,占地4200平方米,以加工塑钢窗、车库门为主,年销售额300-500万元的海伦市宏鼎装饰工程公司。两个企业从业人员接近400人,规模流转土地300亩,为就地转移剩余劳动力建立了稳定的基地。使全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2380元猛增到5280元。为促进村民生活宽裕迈出了一大步。村民的生存条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全村有80%的农户改建了住房,住宅装修已由梦想变成了现实,40%以上的农户实现了改厨改厕。电视机司空见惯,洗衣机家家都有,就连

冰箱、太阳能热水器等高档家用电器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全村有摩托车两百余辆、程控电话三百余门、手机两百余部,有6户村民还购置了私家车。“住房城市化、饮食营养化、穿戴潮流化、出行机动化、娱乐多样化”已成为村民新的生活追求。

六、村民素质显著提高。我们利用村级活动场所,建立党员群众教育培训站,采取观看电教片、聘请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讲课、邀请各业能人现身说法等方式,分内容、分层面地对党员和群众进行培训。目前,以利用教育培训站观看电教片5次、收看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讲座一次;政策法规政治理论讲座一次;新农药使用技术一次。聘请各业能人、农艺师举办专业培训班3次,累计培训党员群众650多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生产技能和致富本领,村民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我们胜利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中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从整体规范上来说,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中,仅 仅是迈开了第一步,今后我们还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要把发展做为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来抓,切实抓住农民增收这一关键环节,加快设施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农民组织化建设,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

2、要从村容村貌整治这一重点逐步向人居院落内部改善转移,做到表里如一,大力推行“五位一体”(沼气、厕所、自来水、猪舍、庭院经济)模式的生态农家,极大改善人居环境。

3、要克服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的等同于修新路、建新村、盖新房,谨防出现片面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环境、精神文明、农民素质等“软件”发展的问题。

X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篇10

xx村地处富阳市西端,东临渌渚江,紧挨23省道,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全村农户142户,总人口438人,耕地面积480亩,山林面积3600亩。20xx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人均收入元。20xx年被评为富阳市“百千”工程重点整治村、市生态村和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一、以“百千”工程为抓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去年以来,xx村围绕“百千”工程重点整治村的工作重点,根据本村自然环境和村宅散落的特点,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高标准的村镇规划,建立了村宅中心区、商贸文化区、休闲健身功能区;首先加大“空心村”整治力度,筹措资金11万元,先后拆除23户52间1720平方米的破旧房屋和乱搭乱建建筑物,拆除率100,同时加大“赤膊房”的整治力度,采取镇资助一点、村补助一点和农户自筹一点的方式,完成22幢“赤膊房”的粉刷;其次是以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4万元完成了xx至毛岭头长550米、宽7米的主干道铺浇,投资80万元,新建了1204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和村办公楼,投资12万元,安装路灯38盏、新建灯光篮球场和科普图书室,投资40余万元,疏浚沟渠、埋设污水管道2100米和道路护岸4125平方米,新建了生态公墓。目前全村道路纵横交错,沟渠排放通畅,供水、供电、通讯、电视、卫生等公共设施基本配套,呈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

二、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去年以来,村支两委会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工作思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式,大力引进项目、资金,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成功引进了登城建材有限公司投资2900万元、年产100万吨的.水泥生产线和投资500万元、年产石料300万吨的瑞富矿业有限公司,为村级公共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对照新农村建设要求,明确新一轮发展思路

20xx年度对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村支两委及时召开村民组长以上干部扩大会议进行讨论,对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征求到的各方面意见建议,结合本村实际,制订20xx年度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及时完善和制订各类议事制度,规范办事程序;

二是加强组织建设,及时挖掘和培养年轻干部,充实后备力量;

三是加强经济建设,想方设法引进企业及资金,解决群众就业增收和壮大集体经济;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百千”工程整治建设后续工作,完善村道路两边绿化和沟渠砌坎、铺浇,不断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枞岭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11

枞岭村党支部、村委会

枞岭村位于涧池镇月河以南,南接新华、民主,西与五星村相隔。全村1148人、334户,5个村民小组,今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超900余万元,人均收入8230元,年人均收入较上年同比增长23%。

一年来,我村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和汉阴县委、镇党委有关新村的有关文件,带领全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团结拼搏、务实创新、开拓进取,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并以此为契机,以加快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为目标,并按照“村美、民富、班子强、风气正”的基本要求,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一、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为宗旨,创造新生活 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目标。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在群众得实惠上,最大限度地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才能调动广大村民的生产积极性,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不竭的动力。我村为了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确保我村学龄儿童的上学问题,投资35万元新修枞岭村幼儿园一所,保证了我村留守儿童入学率到达100%。为了给广大村民提供一个闲暇的娱乐场所,本村开设一个多功能的文化阅览室,拥有实用类、科普类、卫生类、计生类等各种图书2000册,已配备有桌、椅、联网电脑,配备1人专业指导人员。并配备篮球场,乒乓球场,各类健身器材1套,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村内有老人活动室,活动面积达100多平方米。为了搞好社会保障参保率,不断加强参加养老保险宣传动员,目前我村参保率达85%以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率达100%,使我村农民达到老有所养。

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群众提供保障

为了保障我村群众能有一个好的生产条件,村支三委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于2011加宽村级主干路3.5公里,硬化到户道路2处,共1500余米,修建环村路一处2.5公里,现已铺好沙石,修建沈家院便民桥已于2011年11月动工,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修建渠道5500米,加固渠道1200米,加固堰塘4口,保证了天干雨闹有收成。为确保群众就医困难,选择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修建村级医疗室,卫生室6间共150,室内设置诊疗室,注射室,药房,公共卫生室等,方便了群众就医问题。另外,为了方便群众开办了枞岭村变民超市,店面经营面积达80多平方米,该店由专人负责,无假冒伪劣商品。

三、以村庄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庄

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村的特色,着手村庄发展与建设村庄绿地同步进行,加强绿化建设,全面搞好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工作,村庄规划建筑达到实用、美观,房屋错落有致,并做好与村庄建设规划衔接工作,依法审批建房用地。积极推进农民建房工作,本村现有集中安置点3处,共安置建房60余户。在建设的同时,已全面拆除应拆未拆老屋。同时建设交通绿地,建设公共休闲绿地。并将村集体河滩地承包转让50亩,规划栽种白杨树12000,进一步丰富绿地层次,改善村民生活休闲和娱乐环境。为进一步抓好环境质量管理,我村对村人所有道路、河道、村支部,幼儿园等场所由专门的保洁队伍进行管理、收集,还建立长效专业保洁制度,做到常年保洁,专人管理.对我村的生活垃圾处理实行“户集、村收、镇运”的原则进行处理,配备清洁员,手拉车,垃圾桶20个,垃圾池6处,实行全天候清理保洁工作。

四、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收 本村现有土地590亩都已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机械设备配套,无季节性抛荒。农业服务化水平以镇农业站的指导为主,在村分管农业的努力下,全面推广农业新品种,农田种植的收割全部采用机械化操作,并针对各季节采取相应病虫害防治工作。推进规模农业发展,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展现代农业,种植订单水稻400亩,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使更多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中去,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培训农业种养殖技术五次共300余人、在今年九月组织群众学习电脑培训二个月,组织培训人员达150余人,确保我村农民群众能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06930的基础上增加1300元,今年人均收入达8230 元,比上年增长23%,村级农民增收主要来源在外经营收入增加,工业企业利润增强等收入。

五、夯实管理力度,促进班子团结

村三委团结协调,且无违法乱的现象。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表率,在发展村级经济中起到了先峰模范作用。发展工业企业思路清晰,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并帮助村民拓宽致富门路,充分挖掘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现在我村已呈现出村风文明,村民安居乐业,党群、干群关系融洽的新局面,村党组织在群众中威信高,群众普遍反映良好。并且,全面围绕民主管理,村务、财务公开规范,档案管理规范,村级财务制度规范,决策程序规范,工程招标投标管理规范。同时村党组织制定了健全制度,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另外,全年来村民无重大刑事犯罪;无重大污染事故、重大生态破坏和重大安全事故;无邪教活动;无吸毒,无赌博、封建迷信活动,无赴省、进京,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案件。

涧池镇枞岭村支部 涧池镇枞岭村委会 2012年12月15日

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农村城市化为总揽,建设新农村为目标,以工业化发展农村为理念,以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重心,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重点

1、进一步落实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

坚持以中共十七大会议精神动力,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坚持以农民为主,政府指导为辅,全面推进我村新农村建设。

2、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农村道路、水电、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对全村水利建设进行早计划、早部署、早安排,对汛期出现的险工险段加强治理,继续抓好生态环境治理。

3、正确处理好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发展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市化要同步进行,正确处理好规划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的基础上先进行全盘科学规划,尽量避免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市化中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4、处理好农业、农村、农民的关系问题

“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密切关注的中心问题,特别在涧池重点镇建设的农村,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农村征收项目多,农村土地被征收的面积大,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培育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农民;坚持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增加透明度。

5、落实好农村各项基础性工作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费全免;落实好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健全医疗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农村管理体制

涧池镇枞岭村党支部

涧池镇枞岭村委会

上一篇:读夏洛的网有感优秀800字下一篇:法律宣传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