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反思

2024-09-27

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反思(通用19篇)

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反思 篇1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梁熙先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教师新课程的培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作者从对于新教材的认识、教师应采取的教学方式两个方面粗略谈了谈自己的体会:新教材的中心价值转移到了学生怎样使用教材上,以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主动过程,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新课程标准 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 教学反思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人教版新教材,给我的具体的感觉是:新教材从学科体系到编排形式都进行了重大改革,给人耳目一新,脱胎换骨之感觉。

一、对于新教材的认识:

这套数学教材,最显著的变化是不再追求学科本身的完备性和知识的覆盖面,而且符合新课标中的“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更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这样即把教材的中心价值转移到了学生怎样使用教材上,而且赋予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以更多的价值观,以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和 经验。

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反思 篇2

一、非负数到有理数

从小学里所学的数 (非负数) 到有理数是一次大的转折, 动摇了学生在小学建立的许多概念和经验, 容易使学生感到困惑和怀疑.由于负数的引入, 带来的绝对值的概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有理数运算中的符号法则, 成了学生最易错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把有理数和小学里的算术数统一起来, 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抓住以下几点:

1. 认识引进负数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学生对零上5℃和零下5℃, 运进20吨和运出30吨的理解已很明确了, 这里除了用数字表示外还要用语言来区别相反意义.如何用一个数把它的意义全面表示出来呢?若取一个量的基准为“0”, 并规定其中一种意义的量为正, 与之相反意义的量就为负, 用“+”表示正, “-”表示负.再如, 小学里学过的简易方程, 小学里就会求解, 但有办法求解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领会到还有算术数不能解决的问题, 而要引进新数, 从而让他们心理上认同引进负数的必要性, 再结合实际, 多举具有相反数意义的事例, 帮助学生加深对符号意义的理解.

2. 重新认识“0”

小学里, 0是最小的数, 0表示没有.这种认识学生已掌握得很牢固.要想改变学生对“0”的记忆已非常困难.“0℃不是没有温度”这个事例很能说明问题, 以此为基础得出0不是最小的有理数也不是表示没有, 在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等的教学中突出“0”的特殊性, 重视对非负数、非正数的理解, 以达到学生对“0”的重新认识.

3. 注意数形结合

正确理解数轴概念是理解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的关键.教学中要运用数轴, 让学生主动参与, 通过具体的模型感知, 逐步抽象出来.在利用数轴得出有理数的运算规律的基础上, 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分两步:小学里学过算术数的运算, 加上符号法则.要特别注意先定结果的符号, 再定结果的绝对值.

二、数到字母

字母表示数是在小学数的概念基础上更高一层次的抽象, 是数学思维上的一次飞跃.字母是表示数的, 但又不表示一个具体的数, 这正是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 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字母表示数简明扼要地表达数量间的关系, 是对具体数据的抽象和概括, 可以更方便地解决问题.从小学里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如等.用一些字母表示数的实例降低学习的难度, 让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目的, 感知代数的本质.

2. 加深对字母的认识

首先弄清符号“-”的三种作用. (1) 表示运算符号, 如2-5; (2) 表示性质符号, 如-2; (3) 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 如- (-3) ;再弄清字母a表示一个有理数, 字母a可以是一个正数、负数, 也可以是零.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a, -a的意义.

三、算术法到代数法

苏教版七年级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为三部分.从问题到解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 用方程解应用题, 教材安排非常合理, 有效地分散了难点, 也有利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小学解应用题是把某知识量放在特殊位置, 设法通过该量求出未知量, 而中学则要求把未知量与已知量放在同等位置, 寻找各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通过方程求解.小学算术讲究逆推思维, 强调套类型.中学讲究顺向推展, 灵活运用.学生初学时, 习惯于小学算术的思维定势, 对代数法不适应, 简易方程的应用, 虽然在小学里也学过, 但相对而言, 是零散的、具体的, 而中学则是抽象的, 理论化的, 更科学、更完整.在教学中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 有针对性的进行比较

尊重实际, 要肯定算术解法的合理性.在初学时, 允许学生用算术法或代数法解题, 不急于求成.教学中, 注意比较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体会代数法的优越性.例如, 比一个数的2倍小1的数是13, 求这个数.算术解法是列式 (13+1) ÷2.代数解法则是:设这个数为x, 列方程2x-1=13.再请学生说出各自的解题依据, 明显地感到算术方法不方便解题.

2. 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读题、审题、提炼相等关系、列方程、解方程的过程, 通过实践归纳类型, 培养学生独立解题时读题和审题的针对性、准确性, 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 篇3

历史这一学科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科学、文学等。所以对这一学科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历史这一门课程他们既陌生又熟悉。在小学阶段对于历史知识也了解了一些。面对这些初一的学生,历史这一门课程我们老师应该怎么教呢?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初一的学生大多数都处于青春叛逆期,学生的独立性增强,希望有较多的民主。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钱和时间,而有些学生有时会错误地理解民主,并逐渐滋生叛逆心理,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们希望独立、自由,有自己的空间,有些事情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再加上他们刚到一个新的环境,与新的老师和同学接触,这需要一段适应期。而且许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无味,不喜欢上历史课,所以这门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大。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呢?

一、根据每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讲课方式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一)》,这一节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广泛,包括先秦时期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因此我认为这一节课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中选择感兴趣的一方面去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由小组的代表给大家讲述他们所了解的内容。最后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所创造的辉煌文明。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历史知识的掌握。

又如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节的重点内容就是汉武帝对汉朝的统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给大家看一些大屏幕《汉武大帝》的片段,加深学生的形象记忆,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同时也可以加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汉武帝的了解进行点评,并且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汉武帝没有实现大一统,那么中国的历史会怎样发展呢?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西汉历史的了解,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二、上课前老师要做充足的准备,尽量从学生的视角去讲解

从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第18课《三国鼎立》,相信许多同学都对这一课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一课的内容与他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的内容有关,因此学习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前多了解一下学生对这部分的哪些人物比较熟悉或者是一些小故事,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可以从调查的方向上去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抓住学科之间的渗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历史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都有,所以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从其他的学科上引入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例如第9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二)》这一节会学到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介绍这一时期著名的代表人物。那么在这里可以结合语文课上对《论语》十则的学习,学生对孔子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导入我想学生应该会比较容易接受。

那么对于初一的学生怎么才能学好历史呢?由于初中的学习要求与小学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对此许多学生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在此提出一些我的看法。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好自己手中的教科书。对每一节的学习内容要根据小课题有所大致的了解,并在脑中形成一个知识框架。这样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不会摸不到头绪。然后不断地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开始可以简单地进行练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反思 篇4

这一次,我依旧采用了先讲评作业,后进行新的内容的教学模式。依旧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因为本节的内容稍微多了一些,但我还是不想因为公开课而拉下学生原本该更正的作业反馈。我觉得这是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的,只有改正了才能有进步。

对于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问题,我觉得设计的还是很好的。就用三班的学生去小卖部买东西为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周围,或者说数学是很有用的。从上课的过程也可以看出,他们很感兴趣。这对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很有帮助作用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是收到了这样的效果的。

对于探究新知的环节,由前面的.问题很自然就过度到新知上了。其实整式的加减本质上就是合并同类项的问题,或者说本身是没有什么新的内容的,只是需要让学生知道前面所学的就已经是整式的加减了,只不过没有明确的讲罢了。所以这一个环节还是做的很好的。

对于去括号法则的幽默记忆,我觉得这是一个亮点。运用谐音的方法把知识点记起来,长久不忘。这是一种方法,不仅仅是学数学,其他科也同样如此。通过此不仅仅是可以学好数学,同时还可以学好其他科目,我本人觉得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对于例题的教学,故意设置了需要让学生列式这一步,目的是增加一定的难度,好让学生感觉到有一定的挑战性,进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

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反思 篇5

1、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2、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3、巩固应用,体验成功。

4、开放训练,拓展思维。

5、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导入,创设情境,集中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学习动机。探讨有理数减法法则时,学生经历了利用旧知计算温差,对比观察,发现、总结、验证规律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有理数减法法则。趣味数学题的设计,培养多向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学生参与设计热情十分高涨,较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利用数学知识又服务于生活。反思小结,浓缩知识要点,达到三维教学目标的融合。

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反思 篇6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学习的,但是在解题过程中,书写理由太费劲,移项的出现使得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了更简洁的表示方法和解法,但是移项实际上就是等式的性质(在等式的两边同加伙同减同一个代数式,所的结果仍然是等式)的另一种说法,因而移项概念的得出与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在前置自学中设计了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几个题目,并让学生课间做到黑板上,为学生自主探究移项概念做好了铺垫工作;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移项法则的应用,因而我又设计了几个巩固移项概念的题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对移项的概念和法则加深理解和应用;然后自学课本例题,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算理,并加以巩固应用,让学生体会出解题步骤的简洁性并通过达标测试中的应用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解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我在设计问题时,本想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最后在学习完解一元一次方程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考虑到时间问题没有设计,因而对于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做得还不够好。

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反思 篇7

一、范读, 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引起朗读兴趣

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认识的深入,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 才能得到力量, 引起积极注意, 记忆和思考。”范读的作用, 在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快速走进课文, 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引起强烈的朗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因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情真意切地朗读《化石吟》, 同学们便穿越时空, 聆听远古的呼唤, 于是探索的思想便油然而生;我们声情并茂地朗读《皇帝的新装》, 一个荒唐的社会展示在同学们面前, 让学生们顿生厌恶之情;我们抑扬顿挫地朗读《理想》, 让同学们萌生了“请乘理想之马, 挥鞭从此起程”的豪情壮志。……在范读的过程中, 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一幕幕多彩的情意, 激荡在同学们富有创造的想象中, 于是, 我们的学生便又跃跃欲试, 想要一读为快了。

二、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在朗读过程中, 仅仅要求发音准确, 吐字清楚, 声音洪亮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在朗读技巧方面加以指导和训练。

1. 要读出节奏和重音。

尤其是诗歌的朗读。诗歌的节奏感比较强, 抒情色彩比较重, 读出节奏, 读好重音, 显得尤为关键, 以《理想》为例:“理想/是石, 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 点燃/熄灭的/灯……”节奏的划分, 有的是按章节来划分的, 两字一拍;有的是按意义划分的, 依内容而定。重音的确定, 是根据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定的, 朗读时一方面语气要加重, 另一方面, 在重音之前或之后有适当的停顿或拖音, 这样, 重音的表达效果更加鲜明。

在本册教材中, 且不说古诗所占的比重, 单是现代诗就占了八篇。因此, 诗歌朗读一定要加强。

2. 要读出语气, 读准语调。

一般, 写人叙事的文章包括两种语气:一种是作品中人物的语气, 另一种是叙述人的语气。要读出人物的语气, 就要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体会他在不同情境之中的情感;要读出叙述人的语气, 就要揣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两种语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人回味无穷。当然, 读出语气的前提, 是要读准语调。语调是指句子中间的高低、快慢、轻重、停顿的变化。只要能正确把握这些变化, 就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皇帝的新装》文中有这样一段关于皇帝的心理和语言的描写:“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 真是美极了!”在这里我们且不必说轻重的变化, 单说高低和快慢的变化, 前者声调低, 语速慢, 因为, 它是心理描写, 他要思考, 他在害怕;后者声调要高, 语速稍快, 因为它是语言描写, 表示他并不怀疑, 并不愚蠢。这样一低一高, 一慢一快, 再加上一些拖音和装饰音的变化, 一个表里不一、愚蠢荒唐的皇帝形象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至于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是寓谑于庄, 无情地揭露与嘲讽。

3.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 要适当提出一些相关的思考题, 供学生思考、分析、回答, 做到读思结合。

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反思 篇8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法,进一步引导学生能发展地看自己,树立不断完善自我的信心;同时使学生基本能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对自己的发展有积极的新期待和不懈的努力;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法、讨论法,使学生基本能辩证地对待心中的偶像和自己,明确不仅要完善自己的外在形象,更要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情境创设法、讨论法,使学生能正确看待“明星崇拜”,确立清晰的自我形象,了解他人、社会对自我的期待,最终懂得要从个人需要、社会需要出发,确立个人成长目标。

二、学情分析:

进入初中,首先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提出一些与自身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尤其是在通过学习了第五课前两节内容之后,会思考新的自我整体形象是什么,因而他们对本节课内容极感兴趣,其次学生中存在盲目追星和理想不明确的现象存在,因此通过本节课引导学生能有一个新阶段新生活的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指明道路。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要求及他人、国家、社会对自己的要求来确立努力的人生方向,对自己提出新的期待,将完善自己落实在行动上。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学习前两节内容的升华,使学生从“全面地认识自己”到“发展地认识自己”,最后就是要“学会完善自己”,对本课的整体知识进行总结和情感的提升。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確立个人成长目标;

2、教学难点:“我”心中的理想形象。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上海世博会”视频音乐

师:2010年上海举办了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风采,海纳百川,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那作为刚进入初中不久的我们期待着在其他人面前树立怎样的一个新形象呢?在这节课上,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我们的自我新形象。

(设计意图:活跃课前气氛,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做铺垫,引出课题“自我新形象”)

2、讲授新课:

(1)播放音乐,猜测明星——SHE、张杰、张韶涵、周杰伦。

师:你们喜欢他们吗?学生回答。

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明显,那么你喜欢哪个明星呢?

活动一:说出你的秘密:

我最喜欢的明星是谁?

你喜欢他(她)的理由是什么?

我们喜欢他是因为 。

师:每个人基本上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那么我们喜欢自己的明星是很---------。

所以1、喜欢明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喜欢明星什么?——优点——为什么要学习明星的优点?)

生:完善自己。

师:这就是我们心中的理想形象。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出发,明星崇拜的话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挖掘出学生对明星崇拜的真实情况,便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2)活动二:莉莉的烦恼,问:仅仅从一个明星身上学优点就能完善自己吗?

生:不能,我们还要向其他人学习优点。

师:很好,这正如同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师:所以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明星也是人,在他们身上也无可例外的存在这一些缺点,我们追求的、学习的应该是他们的优点。因此我们还应善于从不同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不断玩啥自我形象。虽然喜欢明星很正常。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追星,我们要善于学习明星的优点。

得出:一、我心中的理想形象——完善自我

1、喜欢明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

2、要善于从不同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同龄人烦恼的探讨,深入挖掘教材,让学生从解决困惑中明确树立理想形象要从不同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有利于学生能够形成较完整而又清晰的理想形象。)

活动三:期待卡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不但我们自己对自我充满了新期待,他人、社会对我们也充满了新期待。面对不同的人以及社会对我们的期待,我们应该选择自己的未来呢?现在就让我们来设计一下自己的未来吧。

活动四:我梦飞翔

1、请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或将来想从事的职业,说一说。

(1):我想从事(喜欢) (职业)

(2)我喜欢这个职业是因为:-----------------------

(3)从事该职业必须具备的个人素质:-----------------

(4)该职业在目前社会中的作用:-----------------

(5)社会对从事该职业人员的期待:-----------------

师:哪位同学说说看呢?

生答。

师:同学们谈了这么多自己所喜欢从事的职业,那么我们究竟是如何选择自己未来的呢?请大家根据第一题的填写,小组讨论第二题。

2、小组讨论:我们该如何选择这个职业呢?

师:同学们展开讨论。

生答。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其实我们在这里说的“选择自己的职业”也就是同学们所确定自己的个人成长目标。

师:总结一下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看出在制定自己未来目标的时候首先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分析自己的特长和潜能,其次要考虑社会的需要。

得出:二、面对新期待——确立个人成长目标的条件:自身实际与社会需要

1、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与潜能

2、了解社会对各种职业的角色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确立个人成长目标,不是一味的凭借自己的喜好特长,还要考虑社会需要。)

活动五:初中规划:书P57

生答。

师:不错,那么从同学们的规划中,我们来找一找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

总结:三、未来新规划

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重在知识学习与品德培养:

(1)美好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要自省、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六:朗读《明日歌》和《今日诗》。

师:读了这两首诗,你明白了什么?

生:今日事今日毕,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个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初步形成。)

课外作业:彩虹计划——书P57。

(播放歌曲:我是明星)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播放,将本节课推向高潮,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基本能达成既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升华。首先从“上海世博会”的宣传片入手,展示中国的新形象,接着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导入课题“自我新形象”;其次从学生喜爱的明星入手,让学生谈明星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明确喜欢明星很正常,喜欢的地方其实就是我们心中的理想形象,并且提出要善于从不同榜样的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然后在课前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填写了“期待卡”,由此小组合作探讨出“我们该如何选择职业?”,然后从期待变成规划,立足于学生的现有情况,找到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是知识学习与品德培养;最后通过两首诗的情感升华,使学生能够感悟到“今日事今日毕”。

总体来说,本节课更侧重于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探讨,同时学生对于教材上的知识也掌握得较为系统,这些都能使学生能正确看待“明星崇拜”,确立较清晰的自我形象,了解他人、社会对自我的期待,最终明白确立个人成长目标要从个人需要、社会需要出发,更需要自身地不断努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反思 篇9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成功之处有:

1.设计情境,引入课题,体现教学来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汉滨初中对面的电脑城中销售一种路由器,先将进价提高20%,后再降20%出售,卖96元一台,问商家是盈是亏?”通过本问题,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引入课题,二是看待问题的方式不能只看表面而做出解答,必须用数量关系进行计算在做出判断。

2.精选练习,达到让学生熟悉公式的目的。

3.化解探究问题中的难点,把问题细化为6个小问题,便于小组分工合作,及时完成任务。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展示学生探究问题的全过程。

5.在教学中能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展示,让学生在比较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回顾本节课,我觉得在一些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1.不能正确的把握各个环节的时间,为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在教学中未注重学生思维多样性的培养。我总担心学生说错,一开始就让学生沿着我预先想好的方向去思考,控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3.分层,分题组布置或推荐作业方面做的很不到位。

4.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充分,很急躁。

5.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反思 篇10

为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数轴和数轴上有理数的球,从而为学习新知打好基础。继续研究复习过程中的三组数,让学生去发现异同。为了进一步认识相反数,教师学生利用“唱反调”的游戏再次引出具有特殊特点的相反数。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从而发现问题,引出相反数的概念。再结合数轴,总结相反数的几何意义,使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后通过相关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在复习数轴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也能嚃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观察归纳,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并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本节内容比较重要,和数轴联系密切,所以结合数轴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数轴。课下让学生多做练习,设计一些符合他们的习题,不同程度地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并且能够做到灵活应用,能够随机应变。

七年级数学教学的体会 篇11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把握起始学科的教学

七年级的学生刚拿到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到好奇、激动,想学好数学的欲望较为迫切。因此,我们要不惜花费时间,下深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讲第一章时,用导学案将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得出结论,然后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来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同学们积极地画、剪、裁、贴、作辅助线等方法互相验证,化难为易,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以数学的趣味性和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形象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近实际生活,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现实性。七年级学生情绪不稳,忽冷忽热,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灵活的教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的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例如,在讲解平移时,先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在电子白板上放映,让他们观察这些美丽的图案,随后提出问题:1、这些图案的变化规律是什么?2、变化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有什么关系?3、这些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通过简单的演示,把问题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我相信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精炼,语调变化要得当,板书设计要合理,知识要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达到预期效果。

三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在每章节内容上的编排都安排了“探究、思考、归纳、小结”等栏目,其独具匠心,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以学生为主,有以下几个环节供参考:

1 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平行线的性质”这节课中,类比两条直线相交得出的四个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以及三线八角的知识,课件显示:如果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让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这八个角的位置关系改变吗?数量关系呢?然后让学生共同参与,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通过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使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参与,积极探究,学有所用的数学新理念。

2 学科的融合,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魅力和综合式的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人们议论CT技术,磁共振现象,但很少有人将其中的道理将清楚。然而学习了七年级上册的几何切截以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现代医学的CT技术竟然和切萝卜似的。

3 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教师要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边观察。如上册中用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设计一幅画,并说明想表现什么?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明创意。老师对学生的图形、 图案、设计创意及发言进行总结,学生再进行自我小结 、反思,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有效学习,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4 合作 、探究给学生带来的成功的愉快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求學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调查,了解,收集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的有关数据来源(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性),让学生能从中体会到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与探究的学习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浅谈七年级数学的入门教学 篇12

一、上好第一堂课

初一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受老师的影响, 一般地说学生会安静地听完第一堂课,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的机会, 凭借教师优异的教学素质, 敏锐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 征服学生,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这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第一节课主要介绍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趣味知识.首先板书“+”、“-”、“×”、“÷”、“=”五个小学数学常用的符号, 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吗?学生都能纷纷说出其意思.接着又问: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来的吗?学生说不出来.我就向他们介绍了常用数学符号的由来.“+”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所创, 在横线上加一竖, 表示增加的意思等等.又如提问学生:你能画一条直线把等腰梯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同学们回答后, 我接着给出了这道题的答案, 鼓励他们只要认真学好数学, 可以比老师画得更快, 做得更好.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 他们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循序渐进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和中学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尽相同, 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有计划进行引导培养, 并结合学生, 循序渐进, 先易后难.否则, 只会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促使部分基础一般、智力较差的同学情绪压抑, 加速出现分化.为此, 七年级应重视抓好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非负数引进负数, 完成有理数运算的教学进度放慢.其次整式加减的教学进度放慢, 再次初一平面几何入门教学, 使学生逐步从数式运算过渡到对图形分析的教学进度放慢.实践证明, 有理数运算、整式加减运算教学进度的放慢, 赢得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进度的飞跃, 几何入门教学的慢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帮助, 可赢得三角形等推理论证教学进度的快.由于先慢后快的教学安排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 使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能变被动为主动.由于快慢恰当, 同时增补有一定难度的课外习题, 可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恒心, 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 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有时候我就给他们编顺口溜, 这样选取生动、有趣的记忆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无论是在授课阶段还是在学生练习阶段, 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 抓住最佳契机, 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 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 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我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都让孩子们养成自己总结的习惯, 使单元重点系统化, 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总结所学内容, 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 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 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反思 篇13

1,本节课在开始时就先复习小学时学的加法运算律,然后提出一个富有启发性且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我们如何知道加法的交换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然后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验证.尤其是鼓励学生多举一些数来验证,其意义首先是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片面认识,以为从几个例子就可以得出普遍结论;其次也让学生了解结论的重要性.(在小学、中学阶段,对运算律都不介绍证明方法,只结合具体例子做些脸证).

2,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同时也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教师适时引导.

3,重视数感的培养.学生数感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能力的`生长点,数感也是如此。

4,有理数的运算,既要注意减少一些繁、难的练习题,又要注意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需要一定量的练习.更要强调的是算理,要求学生能说出每一步计算的依据.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篇14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班和(4)班的语文教师。与其它年级相比,七年级的 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一总体看法: 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1)从七年级 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 视;(2)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 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3)七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 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 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 欢语文,是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如,本册教材我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 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 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修辞 方法的运用,作文材料的选择和详略安排等。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 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 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 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 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学习《化石吟》时,提前让学生按座次自然分为八个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关于化石的 资料,并在新授课上派代表进行展示。在课堂上,学生分别展示了本组的材料搜 集成果。有的是从网上下载的精美图片;有的是从书籍上摘抄的段落;有的到图 书馆查到了图文并茂的资料。每一个人都动手参与,每一组都有成果。这样一来,课文中提到的恐龙、猛犸在孩子们的眼中就不再陌生了。这样做有利于理解课文 的内容,并从中培养他们对考古学的兴趣。在处理本单元其他课文时,均采取了 以上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一个 单元的学习,学生得到的不仅是丰富 的自然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和 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 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我们的学生都是来自团场可以从 “学情” 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 学习情况不断调整。这便成功之处。

关于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篇15

一、依靠学生的经历和经验, 适当引导, 激发兴趣

学生凭着自己的经历和经验, 对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直观认识和感性认识.教师利用此适当引导, 就很容易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且能促进学生去求索和创新.例如, “探索规律”是一节开拓学生思维、勉励学生大胆创新的一课.挂历是家家户户都有的, 学生很熟悉, 因而要学习挂历上的数学知识, 学生觉得很有信心.在课堂上, 学生都拿出事先准备的一页挂历, 再按我提出的问题开始探讨学生们都充满兴趣, 一会儿写呀一会儿算, 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方框中9个数字之和是正中间的数的9倍, 而且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自己还能进一步找出套色方格中9个数之间有类似于英文字母“H”“M”“X”之间的关系.

二、创设游戏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或模拟游戏活动情境,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在北师大版教材中游戏情境使用的比较多.如字母能表示什么、21点游戏、一定能摸到红球吗等都渗透了寓教于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思想.例如, 在讲“代数式”时可以安排一个“猜棋子”的游戏.让学生准备一些棋子或小石子 (粒数是3的倍数, 不少于9粒) .上课时让学生将老师的眼睛蒙起来, 然后老师说步骤, 学生做.第一步, 将棋子平均分成左、中、右3堆.第二步, 从左边一堆拿两枚棋子放入中间一堆.第三步, 从右边一堆拿一子放到中间一堆.第四步, 从中间一堆往左边放棋子, 使左边的棋子加倍游戏结束, 每人中间的一堆肯定是5粒.学生肯定很惊讶, 开始每人的棋子数不相同, 可为什么最后的结果相同呢?老师改变指令, 左边先拿出4枚, 右边拿出2枚, 再把游戏做一遍, 由老师报告最后中堆棋子数.在学生迫切想知道缘由时, 教师再启发学生将游戏中的自然语言转换成符号语言写出来.让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认识代数式、代数式的值, 初步体验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三、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进行教学

走出课堂, 让学生的兴趣在了解探索任务中产生, 让学生的思考在分析真实数据中形成, 让学生的理解在集体的讨论中加深, 让学生的合作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因此, 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 可以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结合, 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例如, “打折销售”是一节和生活紧密联系的课.“打折销售”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 但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很陌生.上课之前先安排学生到商场了解商品打折的有关情况, 为本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上课时, 首先提供一个买粉笔的生活情境:我到小西湖小商品批发市场以每盒2元钱买了一些粉笔, 然后又以每盒3元的价格卖出, 那么每盒粉笔我赚了几元?对, 每盒粉笔我赚了1元钱.这里1元钱就是我在一盒粉笔上获得的利润, 而2元是粉笔的进价, 3元就是粉笔的售价.显然, 利润=售价-进价.然后让学生谈自己在商场的打折见闻.边听边和学生一起总结与打折相关的概念和公式.在这样的现实情境中讲概念、讲公式, 就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理论知识有机的结合到一起,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听课也比较专注, 因为他们还想为老师补充一些经验呢!

四、动手实践与其他教学方式融合使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与其他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效融合能够营造一种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为理解数学知识做好准备, 为发现数学原理提供帮助, 即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 是构成数学智力的结构和态度的基础;动手实践能够为学生提供从通常的学校生活中无法获取的但对于数学学习有着直接的和重要作用的经验, 能够沟通学生的校内生活和校外生活;动手实践能够解除学生数学学习的沉闷和劳累, 能够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例如, 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 第一步我先让学生猜想苹果竖着切与横着切得到的截面是否相同?再用实验去验证猜想,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操作的欲望第二步让学生先猜想截一个正方体可能得到的截面形状, 然后再自己动手实践, 以同桌为活动小组, 用小刀去截正方体萝卜块, 能不能截出正方形?长方形?怎么截?三角形呢?截面可能是五边形吗?可能是六边形吗?试着在正方体模型框上用皮筋拉出截面, 分析原因.第三步用多媒体演示刚才截面截出的过程.通过自己动手截, 用皮筋拉截面, 再到多媒体演示的过程中, 让学生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 在面与体的转换中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 并进一步深化和巩固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反思 篇16

首先,要注重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有理数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践活动,收集生活中的正数与负数。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总结本章的重点知识,重要环节,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学中不断创新,寻求活力,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为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为此,我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数学语言要形象生动,风趣幽默

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不仅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还可以拉近师生的关系能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但是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教师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应与无聊的耍贫嘴区分开,不能人为的穿插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笑料,更不能滥用幽默去讽刺、挖苦学生,这样就起到极大的负面影响,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要讲究一个“度”,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以及获得知识的愉悦。而这个“度”,恰恰是我们教师们要努力学习把握的。

(二)导入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时,让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制作,从而寻找到11种展开图,进一步发展到长方体的展开图。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和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4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发现这些知识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又如:“小明妈妈的生日快到了,他想给妈妈买一束鲜花作为生日礼物。现了解到康乃馨5支10元,百合花3支12元,节节高2支6元。”小明带20元钱去买花,每种花买3支,你认为钱够吗?如果钱不够,怎么办?请4人小组合作,用这20元钱买花,有几种不同的买法?课堂上,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计算出钱不够,这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学生想了很多办法:回家去拿、讨价还价、少买一些等等,这又让一大批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愉悦。而第三层次,有的学生设计出了一、二种方法,有的则数十种,他们体验到了满足感。类似这样的开放题很好地弥补了学生能力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让全体学生体会到不同层次的成功愉悦。

(三)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

初一学生的认识心理特点,告诉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就是在教学中,努力实现智力操作和实验操作的有机结合。如例题“求证: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想:“想什么叫邻补角、两直线互相垂直的判定”。动手:“画出邻补角、作出它们的角分线,量下两角分线的夹角”,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怎样证明,抽学生讲评,整个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集中了学生注意力,消除学生“学习数学枯燥乏味”的认识,取得了乐观效果。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再次,注重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看书的习惯。课前一定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全方位的用起来。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3)培养爱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4)培养及时小结的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反思 篇17

其中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和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是本节的重难点。

本节学习观察叶片的结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

根据教情和学情,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本节课通过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的横切面装片,蚕豆下表皮装片及CAI课件的使用,使得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2、引导发现法: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也是现代课堂教学原则之一。引导发现法就是教师用已知的内容,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去发现未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课堂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营造平等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篇18

《论语》十二章所谈及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于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终生的,永久受益的。特别是让学生领会“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名句的含义。为什么我们学习没兴趣,因为我们没有“学而时习之”,为什么我们犯错误,因为我们没有“三省吾身”,为什么不们迷茫,因为我们“学而不思”读死书。

课后,学生思考并讨论:你认为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各讨论组纷纷回答孔子是“一代圣人”,“圣人”“先师”“至圣先师”等等,其中一个小组提出问题:老师,我们不是常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吗?孔子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他的言行是航标,是规矩。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孔子也不是完人,我们认为他太过于注重仁德,而没有了个性。如果一个人完全按孔子的言行做人做事,会不会出现一种现象:人,不再有他独特的个性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最后告诉学生,我们要做到:以自己的志向为起点,以孔子的言行为航标,以自己的勤奋为主力,以自己的个性为助力,以自己的目标为终点。任何个性张扬都必须遵循“度”的原则,超越了“度”便不称其为个性了。

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19

1. 做好初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以“慢”促“优”。

中小学数学不衔接好, 必将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 学生会很快出现两极分化, 造成恶性循环, 也会让学生染上“数学恐惧症”等, 再去挽救就很困难了。

从调查情况看, 初中数学教师还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认真去做好衔接工作的不多, 给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 我们必须重视这项工作, 具体措施如下。

1.1 适当听一些小学数学课, 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也了解学生学习的习惯。

总体来讲, 小学数学课堂生动活泼, 学生交流热烈, 教学知识点少, 学生练习时间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起始阶段尽可能营造良好的气氛, 以使学生逐步适应, 顺利过渡。

1.2 通过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 了解学生的基础, 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教学, 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

1.3 熟悉小学的知识体系, 找出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

如小学几何是实验几何, 它的性质都是通过实验方式得到的, 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通过剪拼得到的。初中数学教师应针对小学与初中对相关知识的不同处理, 采取不同的策略, 以达到巩固复习, 深化提高的目的。

2. 课堂教学要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 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 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 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 (陶行知先生语) , 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 我的具体做法是:

2.1 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

在课堂引入中, 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 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 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 提出: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 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 通过简单的表演, 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 从而创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 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2 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 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 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自由组合) , 请他们做我的助手, 一起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 既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 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 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3. 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代数式”这节课中, 由上节课的一个习题引入, 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2, 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 我指出:“其实, 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 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 老师说几个事实, 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 还能表示其他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 一位男孩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 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 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 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4. 创新设计让学生体现积极向上。

在学生上网查询, 精心设计、指导下, 成功地开展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是以七年级数学上册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内容设计的一节课, 以若干个正方形摆放出图形并说明你想表现什么。事先由老师将课题内容布置给学生。由两位学生作为这节课的主持人, 其他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 并说明自己的创意。最后, 老师作为特约指导, 对学生的几何图形图案设计及创意、发言等进行总结, 学生再自己进行小结、反思。整节课学生体验了图形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数学观, 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会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 同时这也是跨学科综合学习的一种尝试。

5. 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应重视“小练习”, 以体现数学思想的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初步形成的阶段。对刚刚步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 要促进他们较快地从所熟悉的以具体数字计算为主的数学学习, 过渡到以用比较抽象的字母表示为主的数学学习, 提高适应初中阶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必须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的教育。

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遵循几个原则:一是化隐为显原则。就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将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明确的学习对象, 教学应当以知识为载体, 把隐藏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揭露出来;二是循序渐进原则。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 反复孕育结论发展形成的过程, 采用“小步走”、“多层次”的方式, 以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三是学生参与原则。应当认识到这样的教学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 具有动态性、重思辨的特点, 要求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使学生逐步领悟、形成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应当按照这些原则设计教学。例如, 应用题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个数学学习的难点。这个阶段的应用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真正涉及实际应用, 即使这样也有些学生对此感到头痛。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 我们应按上述原则, 在教学中重视设置一些与讲授问题相关、简单且有层次的小练习, 让学生通过这些小练习, 逐渐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

参考文献

[1]顾海林.浅谈七年级数学教学兴趣的培养.

[2]落雪无声.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几点重视的问题.

上一篇: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的方法下一篇:小学想象作文: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