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产业发展

2024-06-23

自贡市产业发展(通用10篇)

自贡市产业发展 篇1

自贡市商务局 自贡市财政局

关于2017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区商务局、财政局,高新区管委会经济运行局、财政局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外经贸事业发展,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四川省商务厅关于2017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川商财„2017‟45号)及《四川省财政厅 商务厅关于下达2017年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川财建„2017‟137号)和《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商务厅关于印发<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川财建„2014‟163号)(以下简称川财建163号文)的相关规定,现就做好2017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内容及标准

(一)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 1.支持推动我市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1)支持加工贸易企业落地建设和经营。

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在市建设生产厂(库)房、购买设备落地建设和经营。对2016年8月1日到2017年7月31日实际并支付的租用生产厂(库)房、购买设备费用,给予不超过实际发生额70%的支持。

(2)支持加工贸易企业扩大规模

著作权和版权注册登记、翻译,完成商标注册发生的注册费、翻译费,对注册费、翻译费给予不超过实际发生额70%的支持。

(3)资质认证

企业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等国际认证,发生的认证费、审核费或产品检验检测费,对认证费、审核费或产品检验检测费给予不超过实际发生额70%的支持。

(4)参加国际性展会

企业参加在境外举办的国际性或地区性的展览会,发生的展位费、国(境)外场租费、展品国际运输费给予不超过实际发生额的70%的支持。一家企业运费支持不得超过以下限额:北美洲、南美洲2.5万元,欧洲、大洋洲2万元,非洲1.5万元,亚洲1万元。

(5)支持外贸中小企业增加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企业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四川分公司办理资信服务业务产生的资信服务费,累计发生资信服务费支出在1万元(含)以上的,对资信服务费给予不超过实际发生额70%的支持。

3.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项目在2016年8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期间实际发生并支付,企业技改研发项目在2016年8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已竣工验收项目,对发生的以下相关费用给予

场租费、设备购臵费、律师费、咨询费等实际发生额给予不超过实际发生额70%的支持。

(二)引导有序开展重点领域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等业务

对境外投资项目、和境外承包工程项目发生的以下7项费用给予一定比例补助支持。

(1)项目前期费用

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上述三项业务以下统称境外业务)中发生的境外项目的咨询费、勘测调查费、编制费、资料费、翻译费。

(2)项目经营拓展费用。我省企业或其控股的境外企业,在开展境外业务建设运营时,进行企业宣传推广、法律及商务咨询服务、办理项目保函、员工工作签证办理、办公场地租赁和设备购臵、聘请专业安保等费用。

(3)设备输出与资源回运费用。我省企业开展境外业务时,从国内运输设备材料出口的,国内口岸至境外目的地的运费和保费。企业将其境外所获权益产量以内的资源产品运回国内的,从境外起运地至国内口岸间的运费和保费。

(4)“走出去”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用。开展境外业务的企业为其在外工作的中方员工,向保险机构投保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用。

(5)境外突发事件处臵费用。企业赴境外处理突发事件工作人员的护照、签证、国际旅费和临时出国费用。

(二)各区商务局、财政局以及高新区管委会经济运行局、财政局按文件规定和程序开展项目审核工作,对项目进行审核完成后编制项目汇总表、出具推荐意见、在企业项目申请表和汇总表上加盖鲜章后联合行文与企业申报材料一式两份上报市商务局、市财政局。报送截止时间,报送截至时间2017年10月18日,逾期不予受理,申报日期截止后,不再接受申报资料修改和增补。

三、其他

(一)各区商务局、财政局以及高新区管委会经济运行局、财政局各要做好政策宣传及指导,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单位及时了解相关政策规定,严格按本通知规定申报程序受理企业申报材料。

(二)同一项目不得重复申报中央和省级各类财政资金,否则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收回财政补助资金,并取消该项目单位以后项目申报资格。

(三)各区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违反规定使用、骗取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的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规进行处理。

附件:1.支持推动我市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申报指南

2.支持外贸中小企业开拓市场项目申报指南 3.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项目申报指南 4.引导有序开展重点领域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

联系电话:2218207 张余 联系电话:2104864

自贡市财政局 自贡市商务局年9月29日

自贡市产业发展 篇2

随着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关注, 低碳经济、低碳发展、减排等越来越成为热点话题。2005年2月《京都协议书》的生效, 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会议上, 我国政府承诺的减排目标是: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碳排放减少40%—45%。这表明我国将由过去的“高碳”发展时代转变为走低碳发展之路,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必然选择。

低碳 (Low Carbon) 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提出了英国的目标是:2020年CO2 比1990年减排20%, 2050年比1990年减排60%, 并创建低碳经济[1]。2005年起, 国内的一些学者开始了对低碳经济的研究。温宗国认为,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 转变能源结构, 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及服务, 确保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同时, 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3]。虽然不同学者对低碳经济概念的界定有所不同, 但普遍共识是:低碳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实现途径是通过技术及制度创新、提高能效、清洁能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等;低碳发展就是要实现高能效、低排放。庄贵阳指出, 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4]。我国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是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是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盐化产业作为重点的高能耗产业之一, 对环境的影响使政府对其高度重视, 并颁布了一系列环保的规章和标准, 如《盐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保护导则》、《纯碱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因此, 在低碳经济的微观研究领域探索盐化产业的低碳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2 自贡市盐化产业发展现状简析

四川省自贡市以盛产井盐著称, 因盐设市, 并因2000多年的井盐历史而享有“千年盐都”的美誉。盐业的发展, 带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不仅孕育催生了自贡化工产业, 也通过地质勘探、钻井、采输卤、制盐、盐卤综合利用和教育、科研设计、装备制造、运输销售等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5]。自贡的盐化工产业链主要是以盐业为源头, 两碱化工为基础, 精细化工、医药化工、高分子化工合成材料及制品为延伸的盐化工业发展格局。自贡已形成了以制盐—基础盐业—精细化工—高分子塑料及制造等为代表的产品关联优势, 形成了以盐业化工、机械制造和新材料为特色的产业优势[6]。

2010年自贡市有盐化企业92个, 全部从业人员3.34万人, 主营业务收入191.20亿元, 实现利税16.56亿元, 实现利润总额5.89亿元。其中, 自贡盐业的龙头企业——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公司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配套最全的井矿盐生产企业集团, 其制盐生产能力占全国井矿盐产量的5%、四川盐产量的2/3, 品种盐生产能力占全国总量的1/2。盐化产业已成为自贡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自贡也成为了四川省盐化产业的集聚地。自贡盐化工企业存在着产量大、附加值不高、生产领域盈利较少、流通环节增值较大、工业生产能耗高等特点, 无机碱制造和盐加工行业位居自贡能源消耗最大的行业之列。在工业能源结构中, 自贡主要以煤炭为主 (约占能耗总量的1/2) , 其次为天然气和电力。2010年, 自贡市盐化企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情况见表1。

注:数据来源于2011年《自贡市统计年鉴》, 经过整理计算得到。

从表1可见:①自贡盐化业的能源消耗量在全市工业中的占比很高, 煤炭、天然气、电力消耗量分别占63.06%、85.53%、75.69%, 属于高能耗行业。②盐化企业的污染排放对环保的影响较大。二氧化硫、氨氮的排放量在全市工业污染源中的占比分别高达83.20%和73.16%, 废水、烟尘的排放量在全市工业污染源中分别占57.70%和53.27%, 化学需氧量和废气排放量也分别占全市的1/3左右。由此可见, 盐化业既是高能耗行业, 也是环境重点污染源监控行业。促进盐化产业的节能减排以及盐化产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 寻求盐化产业低碳发展的路径和对策, 是实现我国《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5%左右”这一目标的需要, 更是盐化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 盐化产业低碳发展的基本路径

3.1 推进技术创新,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这是一条重要的“节能”路径。发展低碳经济所要实现的诸多目标都有赖于技术创新, 因此技术创新是盐化企业低碳发展的核心。清洁发展机制 (CDM) 就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在低碳发展中面临的技术和资金缺乏应运而生的。盐化企业在短期内不可能完全使用新型的清洁能源来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 因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除了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外, 关键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盐化企业可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引导下, 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 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工艺, 提高化石燃料的能效降低能耗量, 相应地减少碳排放。

3.2 调整能源消耗结构, 减少碳强度

这是一条有效的“减排”路径。“碳强度”是指单位能源用量的碳排放量。在化石能源中, 煤的碳强度最高, 石油次之, 天然气较低[7]。盐化企业大多以煤炭作为能源结构的主体, 对大气污染重, 能效也低。同时, 还受到资源约束的影响, 若长途调运所产生的运输成本也较高。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 其发展潜力巨大;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能作为可再生能源, 是能源优先发展的方向。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是从源头上减少盐化企业的碳排放。对现阶段我国利用新型能源缺乏条件的一些地区, 其盐化企业也应尽可能以天然气等碳强度相对较低的化石能源来替代煤炭消耗, 以减少碳排放量。

3.3 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这是一条基本的“引导”路径。盐化产业的低碳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盐化企业相关的制度保证。政策支持主要包括:新能源的投资和开发利用政策、新能源的定价政策、对盐化企业使用新能源的鼓励政策、对碳排放的限制政策, 以及政府对清洁能源开发的资金支持等。如使用电能的成本远远高于使用煤炭的成本, 那么盐化企业受短期经济利益驱动会选择煤炭。又如开发可再生能源需要的投资较大, 那么投资费用的分摊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 盐化企业应建立低碳发展的制度体系, 包括企业低碳发展战略规划、低碳节能制度、低碳供应链制度、低碳生产制度、低碳销售制度、低碳财务指标体系、低碳企业文化制度等, 通过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来规范和引导盐化产业的低碳发展。

4 促进盐化产业低碳发展的主要对策

4.1 实行盐化企业的能源消耗定额管理

要降低能源强度, 实行强化节能政策是各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首先, 政府部门可根据盐化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制定相应的能源消耗定额。其次, 在制定能源消耗定额时, 应充分考虑能源结构的合理性, 控制煤炭的消费量。如对煤碳资源较丰富地区的盐化企业, 可适当提高煤炭消费量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但对原煤碳品质做出规定, 避免盐化企业使用含硫量高的劣质煤。对煤资源缺乏地区的盐化企业, 应严格控制煤炭消费量的比重, 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石油, 避免盐化企业受利益驱动而大量外购煤炭, 甚至是价格低廉的劣质煤炭。第三, 能源消耗的定量应结合盐化企业的产值、利税、规模来确定, 并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对一些规模小、能耗高、产值低的盐化企业, 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其主营业务的转化;对能源消耗低的盐化企业, 可尝试通过税收政策的调节, 在税收方面予以优惠, 如税收返还。

4.2 建立节能减排导向的业绩考评机制

盐化企业的低碳发展首先应从盐化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 (一般是国家大型企业) 着手, 建立科学的盐化企业业绩考评体系, 不仅将节能减排目标纳入到考评体系中, 还在考核权重的设置上对节能减排指标予以适当倾斜;不仅对已有的盐化企业进行考核, 还要对批准新设立的盐化企业的这些指标进行较为准确的预估, 预估合格才予以批准成立和投产。此外, 应首先确定盐化企业每年节能减排的一系列目标, 然后将这些目标逐一分解, 转化成可操作的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盐化企业的所有工作将围绕这些应达成的目标去开展, 最后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对节能减排指标达不到要求的盐化企业, 除了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进行处罚外, 还要与国有盐化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任免挂钩, 以此促进盐化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追求社会利益。通过业绩考评机制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能在现阶段有效引导盐化企业重视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4.3 让渡盐业流通领域的增值

我国实行的是盐业专营体制 (即盐的生产和销售是分开的) , 长期以来存在着盐业生产企业盈利少, 盐业销售企业增值空间大的问题。以食盐为例, 在目前的食盐价值链中, 生产环节获取的价值仅占1/4, 销售环节获取的价值达3/4, 制盐企业盈利能力严重不足[8]。而盐生产和盐加工是高能耗和高排放行业, 低碳发展所需要的技术资金又远远高于盐业销售企业, 低盈利水平将会延缓盐业生产企业的低碳化进程。因此, 应从体制和政策上解决这一难题。可尝试以下方法:①根据盐业销售公司的销售收入, 按一定比率提取低碳技术基金, 上缴财政, 再由财政拨付给盐业生产企业专门用于低碳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②打破现有体制障碍, 尽量减少盐业生产和销售环节之间的中间转售 (特别是卤水和固体盐之间的转售) , 减少盐业生产环节的能源和资源浪费, 降低盐业生产企业的成本, 增加生产环节的盈利。③在盐业生产企业和盐业销售公司之间进行财务管理制度创新, 对两者之间的资金结算、利益分配、会计账务处理做出明确规定, 提取一定的低碳发展资金, 满足盐业生产企业低碳发展的基本资金需求。

4.4 推进盐化产业集群发展

1998年, 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指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特定领域中, 且在地理上集中的互有联系的企业和关联机构[9]。如果有新产业进入已有的盐化企业集群中, 那么这个新产业通常与既有的盐化产业资源之间存在着较高的耦合度, 这就有利于原有盐化产业剩余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产业集群, 整合资源, 以盐化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为主导, 培育中小企业, 完善组织生产方式, 提高资源利用率, 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延伸产业链, 不仅有利于吸引企业集聚, 拓宽产品增值空间, 还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在产业集群中, 通过延伸产业链, 包括原料供应商、互补性产品的制造商、消费者、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 从上、中、下游整个产业链来全方位和多角度地实施低碳战略。这不仅可提高盐化产业的竞争优势, 还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如盐化企业每年要排出大量的粉煤灰 (煤渣) 、尾氯等。煤灰 (煤渣) 可用于建筑, 尾氯可大量用于化工原料。同时, 延伸产业链, 不仅是纵向延伸, 更要重视深度挖掘, 要提高资源利用上的关联度, 提高资源的再生利用率, 如积极建设工业生态园区, 发展工业废弃物回收加工业等。

4.5 建立低碳企业文化和人才开发体系

盐化企业应建立低碳发展的企业文化, 为员工树立一套正确的价值观、工作规范和行为准则。首先, 将低碳经营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精神和企业目标中, 培养全体员工的低碳意识;其次, 制定一整套行为规范, 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按照低碳生产的目标来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第三, 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来切实保证低碳发展的各项工作按既定目标进行。盐化企业还应建立低碳发展的人才开发体系, 加大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 调整人员的知识结构, 引进一批“节能

减排”的专业技术人才;要对现有生产技术人员和中层干部定期开展节能减排的技术培训, 并作为员工考核上岗和晋升的重要依据;要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 鼓励员工在低碳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改进等方面主动探索, 并给予物质奖励;对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技术人员, 应送到大学或专业科研机构, 接受难度较大的技术创新培训。总之, 应从人才引进、培养、营造环境等方面为盐化企业低碳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支持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U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R].2003.

[2]温宗国.低碳发展措施对国家可持续性的情景分析.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105.

[3]吴晓青.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J].环境保护, 2008, (5) ∶22-23.

[4]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 2008, (2) ∶34-36.

[5]王海林.自贡市探索实践科学发展之路[R].自贡:自贡市人民政府, 2009-05-05.

[6]刘国庆.自贡:因盐业而生因工业而盛[N].四川经济日报, 2009-09-17 (1) .

[7]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3) ∶1-7.

[8]曾绍伦, 冉景亮, 曾凡英, 等.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分析——以自贡市盐化集群为例[J].生态经济, 2010, (12) ∶108-112.

自贡市产业发展 篇3

关键词:自贡市;体育文化;多元化;盐都特色;文化视角

自贡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培育体育世界冠军的沃土,有良好的群众体育基础。自贡市曾先后圆满成功地承办了四川第六届运动会、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是四川省除成都之外,唯一承办过两届生活上运会的地级城市。近年来,自贡市竞技体育屡创佳绩、群众体育成绩斐然、体育产业初具规模,体育文化在创新中突破,在突破中发展,走出了一条具盐都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之路。

一、自贡市体育文化建设有规划有保障地发展

自贡市历来高度重视体育文化建设,在发展体育事业的同时,注重传承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市体育局多措并举,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找准体育与文化的切入点与着力点,体育文化建设亮点纷呈。以体育强市为目标,责任落实,合理规划,重视硬件软件的建设,使得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经费、阵地等得到了有效保障,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屡开新枝。近年来,自贡市在不断壮大群众体育、发展竞技体育、培育体育产业、提升体育综合实力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在各级运动员、教练员的培养方面狠下功夫,为自贡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二、自贡市体育文化建设硕果累累

从1986年开始,自贡市体育主管部门坚持向市政府、省体育局报送体育年鉴,多次受到表彰奖励。2008年,结合地方志编撰工作对《自贡市体育志》进行了重新修订。“十一五”期间,先后编印了《自贡体育一百年》、《文明基石》等书籍、画册,录制了《魅力自贡——体育版》等专题片,结合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的举行,全方位的展示了自贡体育发展、壮大的历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配合省运会的四川体育成果展览,全面反映了四川社会经济发展、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的成就,在丰富省运会内涵、扩大省运动会社会影响的同时,宣传了自贡市的体育文化的地方特色与多元和谐建设的特点,创新了省运会文化展示模式。省运会后,为弘扬自贡人的团结拼搏、刻苦耐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巩固体育强市的成果,在南湖体育中心开办了“文明基石体育场馆建设展览馆”。

近几年来,自贡市着眼于体育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功能作用,立足于体育现实发展需要,努力体现区位优势、人文特色,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底蕴,重点组织开展有主题、有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生动鲜明地彰显体育形象、扩大体育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春节、元旦、“五一”、“国庆”等节假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展示体育运动风采;结合每年一度的龙腾狮跃闹元宵活动,区县联动,组织开展腰鼓、排舞、舞龙灯、划旱船、扭秧歌、牛儿灯等体育健身、民俗表演活动,丰富和传承地方群众体育文化生活,激发人民群众参与体育的热情,形成了具有自贡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社区体育文化、乡镇体育文化、企业体育文化,打造了一批体育训练名基础、名学校、名教练,支持专家学者参与科学研究,推动体育文化建设深度发展。

三、自贡市多元体育文化建设的特色与经验

自贡市处于川南区域中心地带,区域优势明显。结合市情文化历史特点,准确定位,在深入挖掘自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过程中,以建设多元文化的体育强市为目标,以南湖体育中心为主体,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公益性与经营性相兼顾的原则,推进体育与文化交融互进、体育文化产业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同频共振,着力把南湖体育中心打造成为立足川南、辐射全省、面向全国的体育文化高地。目前,川南体育文化中心入驻乒乓球、保龄球、网球、棋类、桥牌、瑜伽健身、攀岩、音乐鉴赏、太极拳、轮滑、跆拳道、老年门球以及儿童乐园等群众健身项目设施,种类多而齐,全方位满足民众对体育运动的不同需求,并以南湖体育中心为据点,开展体育培训、交流、推广等活动,举办大型商业会展、演唱等文艺活动,使体育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受到百姓的高度赞誉。2011年10月,时任四川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同志参观视察了自贡市南湖体育中心,了解到自贡市体育文化建设的成就,对自贡市体育场馆与体育文化建设的综合开发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自贡市惠民工作措施得力,成效喜人。

四、进一步推进自贡市体育文化多元发展的思考

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竞技体育中的许多原则,像用实力说话、公平竞争、公正评判、公开监督等等,都已融入社会生活,在选择取向上成为公认准则,或者说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中基本准则。所以说体育并非是静止的文化,而且已经作为文化渗透到了每个人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大体育精神的宣传、引导对整个社会文化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立足体育工作的同时,加大注重体育精神的宣传、提炼、渗透与传承。利用广播、电台、电视、报刊、互联网等途径多渠道开展体育文化宣教工作;组织体育文化宣讲团,深入社区、农村、街道,讲授体育健身知识、普及体育文化,引导老百姓参与体育、科学健身。除此之外,不断完善和健全群众健身组织网络,将政府职能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和群众个体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培训体育爱好者、志愿者,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对老百姓进行分级分类指导,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科学健康地开展体育锻炼提供优质服务。

五、结语

自贡体育发展与体育文化建设表现可圈可点,尽管还有体育文化建设持续力度不足、体育场馆功能不全面、群众体育特色不突出等弱点,但体育文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相关产业也在起步。在具有创新传统意识的自贡人建设中,体育事业必将取得丰硕成果,不断创造辉煌。

参考文献

[1] 罗川.打造体育文化品牌拓展魅力盐都发展空间[DB/OL]. 自贡市体育局官网: http://www.zgtyj.gov.cn/article_category_xx.asp?id=001,2013-11-12.

自贡市人事局自贡市农业局 篇4

自 贡 市 农 业 局

自人发„2007‟37号

自贡市人事局自贡市农业局 关于贯彻落实《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

53工程”)实施办法》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事局、农业局:

为贯彻落实人事部、农业部《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实施办法》,按照省人事厅、农业厅的要求,结合我市农业发展的实际,现提出自贡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简称“653工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根据我市农业发展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 —1—

要,为进一步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能力建设,从2007年到2010年,在现代农业领域开展大规模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对初、中、高级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达到500人次,其中市级培训中、高级农业专业技术人才200人次,使各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整合农业继续教育教学资源,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继续教育体系,丰富和充实农业继续教育教学资源,为推进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二、工作原则

(一)更新知识,提高能力。紧跟农业科技发展步伐,加快我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的步伐,着力提高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科技水平、专业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结合实际,按需施教。紧密结合农业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际需求,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

(三)突出重点,带动整体。以中高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为重点,优先培训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带动整个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继续教育工作。

(四)改革创新,注重质量。充分利用农业系统教育培训资源,有计划、分层次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优化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强化服务体系,创新继续教育施教模式和管理方式,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和效益。

三、主要内容

(一)按照人事厅、局的统一要求,组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 —2—

参加相关公需科目的继续教育。

(二)根据我市农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需要,在农业宏观战略与区域布局规划、现代农业新技术、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农业生物综合开发利用、农业政策与农业法规、农业生态安全、资源监测、农业信息化等重点领域,针对相关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农业专项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三)依托我市实施的农业重大工程和重点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继续教育活动,有目的地培训农业专业技术骨干,推进项目、资金、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建设进程。

(四)围绕农业产业布局和“一村一品”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一乡一业”示范乡镇建设等特色农业,与下派帮村工作相结合,选派农业专家到县(区)开展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培训专业技术人才。

(五)鼓励各县(区)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结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开展专项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

农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每年接受包括“653工程”在内的各类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80学时。

四、培训方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一)集中培训。组织必要的集中培训,是解决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难的有效办法。每年市级举办一期中高级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培训,县区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集中培训。

(二)结合农业重大项目进行实践培训。对重要和特殊岗位 —3—

上的专业技术人才,采取业务进修、特殊培养、学术交流、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三)自学。根据专业技术人才的不同需要,采取自选、自修等方式进行个性化的继续教育培训。

五、实施步骤

采取整体规划、分层次组织实施的方式进行。

(一)启动阶段(2007年上半年)

制定下发实施意见,组建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积极开展农业“653工程”的宣传工作,启动部分科目的培训。

(二)全面实施阶段(2007年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广泛开展农业领域各项继续教育活动,其中2007年培训120人(其中市级培训50人,县区培训70人),2008年培训130人(其中市级培训50人,县区培训80人),2009年培训130人(其中市级培训50人,县区培训80人),2010年培训120人(其中市级培训50人,县区培训70人)。同时做好阶段性总结评估和经验推广工作。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0年下半年)

对“653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评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表彰,安排今后工作任务。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各县(区)农业部门和单位领导要从科教兴农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继续教育的先导性和必要性,增强做好继续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要把继续教育工作列入单位重要议事日 —4—

程,列入单位发展规划,制定切实的保障措施,研究解决继续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我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简称“653工程”)由人事局、农业局共同组织实施,市人事局负责牵头抓总,市农业局负责实施。成立“自贡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领导小组”,市农业局党委副书记凌小红同志任组长,市人事局副局长曾桂林同志任副组长,成员有徐玲、林宏、代相才,负责“653工程”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统筹规划各项活动的开展,并进行监督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徐玲为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653工程”的实施工作。

3.各县(区)人事部门、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653工程”的组织实施、指导协调,并监督检查本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作。

(二)完善体制,强化管理

“653工程”是我市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继续教育工作的深化,要结合我市农业“十一五”人才规划和农业“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下达的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各单位要把专业技术人才参加“653工程”培训的情况要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考核的内容,作为岗位聘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专业技术人才参加“653工程”培训并经考试合格者,学时计入《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证书》。

(三)进一步完善市县(区)两级培训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施教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县(区)农广校等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结合专业技术人才岗位需要和农业发展实 —5—

际,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布局合理、分工明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653工程”培训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市农广校作为市级施教培训机构,承担全市中高级农业专业技术人才“653工程”培训任务。

2.依托“自贡农业信息网”,开展“653工程”信息发布与共享、在线学习与交流等活动。

(四)经费保障

1.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筹措经费,要按国家有关规定落实教育培训经费,现有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重点用于“653工程”,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向“653工程”投入。各单位和部门要积极为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确保参训人员脱产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期间享受与在岗人员同等待遇。

2.施教机构可根据培训项目和类型,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向学员收取一定的费用。要尽量降低培训成本,不给学员增加负担,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要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七年四月三日

抄送:市属各农业事业单位。

自贡市一中2014年高考喜报 篇5

高考成绩正式揭晓,我校高2014届再获佳绩,重点本科和三本双双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目标任务。

一、优生成绩耀眼:

文科匡燕铭同学(610分)、李贞锴同学(590)分列全市第5和第16名;理科陈宇杰同学以621的总分列全市第17名;文理科合计进入全市前20名3人。

二、小班教学大放异彩:

文科小班重本上线22人,上线率60%,二本上线率100%,上线率高居全市榜首。理科小班二本上线率83.7%;三本上线率93.9%;小班教学再放异彩。

三、文科优势突出,一本上线率独领风骚

文科重本上线29人,上线率居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第一名。文科小班匡燕铭同学(610分)、李贞锴同学(590)分列全市第5和第16名。

四、上线人数多,一本、三本双双超目标任务:

高2014届高考重本完成61人,三本完成318人(不含艺术体育上线),双双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目标任务,我校也是唯一一所两条线均完成任务的示范校。

五、上线学生质量高:

在本科上线的318人中,二本以上243人,占上线人数的 76.4%

自贡一中向长期关心支持我校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2014年6月

自贡市商业银行考试内容 篇6

自贡市商业银行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于2001年12月挂牌成立的地方性股份制银行。自成立以来,自贡市商业银行始终坚持定位于“市民银行”,积极开发新的业务品种,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已任,积极发挥金融的筹融资作用。

《自贡市商业银行招聘考试一本通》

一、2014年自贡市商业银行招聘考试大纲详细介绍与分析。

二、自贡市商业银行招聘考试历年真题试卷参考。

三、自贡市商业银行招聘考试(自贡市商业银行相关知识)。

四、自贡市商业银行招聘考试(重点时事政治)。

五、自贡市商业银行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讲义与习题。

六、自贡市商业银行招聘考试经济讲义与习题。

七、自贡市商业银行招聘考试金融讲义与习题。

八、自贡市商业银行招聘考试会计讲义与习题。

九、自贡市商业银行招聘考试--视频课程与面试宝典。

十、2014自贡市商业银行考试全套在线高清教学视频课程及讲义。

十一、2014年自贡市商业银行考试全真模拟题试卷(10套)下载地址:最需网论坛里面有打包下载。

市商业银行设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根据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全行始终如一的在探索一条机制全新、经营灵活、管理高

效的发展运行模式。2003年市商业银行对总部职能部门按照精简高效、保障有力的原则进行改革;对支行进行了授权授信改革的前期准备荛;全行电子化建设全面启动;市场化配置引进总工程师“人才战略”顺利实施;全面装修改善营业环境等举措,都昭示着市商业银行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谋划长远、着眼未来,为银行的跨跃式发展创造了机遇,奠定了基础。

自贡市产业发展 篇7

1 产业集群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产业集群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1]。

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通过分工专业化与交易的便利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它通过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以产业链为基础形成有机的分工与协作,通过共享服务、信息、人才资源和基础设施等,获得规模经济和辐射效应,导致该产业在该地区的发展获得较高的生产率,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式[2,3]。

2 自贡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基本情况

2.1 集群优势初步显现

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目前自贡市新材料逐步形成了金属新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功能性炭黑及碳石墨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盐化工新材料和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等六大产业集群。2008年,自贡市涉及新材料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规模以上企业有82户,其中核心企业4户、骨干企业5户,新材料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8.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的27.39 %,比上年同期增长39.28%,实现工业增加值5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16%,实现销售总收入16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89 %,实现上交税额1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15%,实现净利润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28 %,出口创汇4.9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35 %。

2.2 产业领域广、门类多,综合实力较强、发展势头良好

自贡在特色新材料产业领域具有四川省乃至全国其它城市所不具备的比较优势。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已形成以硬质合金及钨钼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新型电光源材料、纳米材料、特种焊接材料、硅氟高分子材料、医药生物工程材料、功能性炭黑及碳石墨新材料及制品为主的新材料产业格局。产品品种规格上万种,其中,长城牌硬质合金、晨光牌氟橡胶等25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和四川名牌产品,占全市名牌总数的45%,呈现出产业领域广、门类多、综合实力较强、产业链条延伸度长的特点,并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3 产业园区成为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

自贡市政府围绕打造一流的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探索一个特色新材料基地、多个特色新材料产业园区,即“一基地多园区”的运行模式。经过国家、省、市的合力精心打造,基地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一基地多园区”的发展空间布局已形成。基地将以聚集新材料企业群和产业群为主体的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km2工业集中区、富顺晨光硅氟高分子合成材料40km2工业集中区、有色金属园区以及自贡至富顺新材料产业带为载体,促进企业聚集、产业聚集,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

3 目前自贡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总体处于产业集群初级形态

与发展较快的我国东部地区相比,自贡新材料产业园区虽然在集聚各种生产和创新要素方面逐渐显现出一定的优势,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其建设还只是初具雏形。产业龙头企业少,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如晨光工业园区的龙头企业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2007年产值仅7亿元左右,规模仍然偏小,产业带动能力有限。部分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层次较低,具有优势且较完整的产业链少。

3.2 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自贡新材料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和发展优势,拥有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中橡炭黑工业设计研究院、四川理工学院等一批国家级、省级知名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承担了一批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其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一些关键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并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然而,多数企业规模小,创新意识不强,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缺乏核心竞争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缓慢、产业规模小,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还未完全形成,产品多数还是一些低附加值的中低端产品。

3.3 新材料产业园区的聚集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自贡市在新材料产业园区管理机制体制、基础设施和软硬件环境建设以及招商引资等方面做了大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来说基础条件还比较差,对外主要通道还在加快建设过程中,有的重大基础设施还处于前期工作阶段,特别是园区的聚集功能还需进一步完善。

4 加快自贡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

龙头企业是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的关键[4]。选择一批发展潜力大、优势突出的企业,有针对性地支持其滚动发展,加速企业的快速裂变,发挥产业龙头企业的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作用。如以自贡硬质合金公司为主体,形成硬质合金新材料产业化区域;以晨光化工研究院为主体,形成高性能、高分子合成材料产业化区域;以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为主体,形成新型炭黑功能材料产业化区域;以大西洋公司为主体,形成特种焊接材料产业化区域。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增强竞争优势。

4.2 增强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区域的创新环境的培育。自贡市政府需制定有利于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相关政策,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在开放合作的大背景下,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开展创新合作,加快形成有利于释放科技优势和潜能、加快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的研发能力,使之尽快成为产业集群创新技术和壮大经济的生长点,实现技术创新在产业集群内部的整合和资源共享。

4.3 创造产业集聚条件

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相衔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突出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创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支持产业链项目招商,以现有的产业集群所处产业链的层次为导向,围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推进相同、相近产业项目的集聚,促进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既依托大企业整合带动中小企业,加强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配套协作,也可以聚集一大批中小企业实现规模发展,中小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手段、独特的信息渠道、家族式联动方式,在产业集群兴起发展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

[2]张忠德.产业集群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核心作用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6,19(3):22-25.

[3]GIANCARLO CORO,RONERTO GRANDINETTI.Evolu-tionary patterns of Italian Industrial districts[J].Humansystems management,1999(18):117-121.

自贡市产业发展 篇8

赊米

小说选自《自贡日报》,作者为自贡市作家赵丰华

这天,镇上逢集,牛村长又向“二虎米行”走来,裤腰上别着一个塑料口袋,在屁股后头一甩一甩的。“二虎,给我装一袋米。记账!”

二虎到剥米车间,盛了一袋米出来:“牛大叔,看我给你装的新鲜米,刚剥出来的,还热着哩!”

牛村长“嗯”一声,扛起米袋,头也不回,走了。

二虎干瞪眼,瞅着牛村长背影骂娘:“哼!芝麻粒儿大个官,牛气啥呀!”

不到一个月,牛村长又来了,腰间仍是一塑料袋,走拢吼一嗓子。

“二虎,装一袋米!下次一并给钱!”

二虎攥着塑料袋,进剥米车间,仍是装一袋好米,提到牛村长跟前。

“牛大叔,新鲜米,热着呢!我那宅基地手续,啥时候批得下来?”

“慌啥?你又没在家呆过几日。”牛村长扛起米袋,晃悠悠走了。

“下次来,老子往你米里掺沙!”二虎望着牛村长远去的背影,气得咬牙切齿。

没过多久,牛村长又来了,还是那只塑料袋,还是吼那些个话。

二虎心里不乐意,照旧到车间装一袋米出来,照样笑嘻嘻的。

“着雷打的,下次来,老子再给你就不是人!”二虎向着牛村长的背影,重重啐了口唾沫。

牛村长又来了,腰间仍是那只袋子。

“牛大叔,又赊米呀!我们把以前的账结一下吧?!”二虎挤出一脸笑,皮笑肉不笑。

“我堂堂村官,会赖你这点米钱?以后一块儿结!”

“姓牛的,你太……欺人太甚了!村里几百口人,你……三番五次,只诈我……”二虎涨一张黑脸。

“等你爹死了,这账也就结了!”牛村长解下袋子,冲剥米车间去了。

“你……难不成逼我……逼我爹去火化……我……我告你!”二虎气得直哆嗦。

牛村长扛着米袋子出来,板着脸,理直气壮地走了。

问题一:根据以上文字,你认为村长说的“等你爹死了,这账也就结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问题二:根据以上文字,你认为牛村长是个怎样的人?

二虎说到做到,一纸状子告到了法院。

法院受理了这案子,开庭那天,牛村长被传唤到庭,坐在被告席上。

作为被告,牛村长对二虎的指控,全部认账。

二虎得理不饶人:“还村长哩!次次拿米,都说下次付钱。还说我爹死的时候,要重重敲我一回。今儿个,我得讨个说法!”

话音刚落,门外跌跌撞撞进来一老头,衣衫破旧,瘦得皮包骨头。这干老头扶着椅子,喘了半晌气儿,颤声说道:“我……我来回这说法!你……黑了良心的,开着米行,连米都不给我吃……要不是村长,我早饿死了!

二虎大张了嘴怔在那里,好久回不过神来。

问题三:读完全文,你认为村长说的“等你爹死了,这账也就结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问题四:读完全文,你现在认为牛村长是个怎样的人?

问题五:给下列句子中带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赊米

二虎攥着塑料袋

啐了口唾沫

我来回这说法

二虎大张了嘴怔在那里

问题六:填空。

文章批判了 (某某人)的(行为),表扬了

(某某人)的(行为)。

题二:

千 一

小说选自《自贡日报》,作者为自贡市作家黄礼明

辉花去一千一百块钱,在狗市上买了一只小狗,取名千一。

千一长得乖巧玲珑,机灵过人,一身绒绒白毛,无丝毫杂质,柔软飘逸,玉润光亮,一双眼睛,似秋水似寒潭似宝石,很是惹人怜爱。辉和他老婆颖没有孩子,就把千一视作心肝宝贝,住的房间装修得富丽堂皇,有床铺有空调有拉撒的地方,还有穿的服装,长的短的,厚的薄的,红的绿的样样俱全,最抢眼的是千一有一副黑宝石、一副红宝石项链,挂在脖子上那才叫帅,每当这时,千一会得意扬扬地唧唧哼哼,不停向人炫耀。闲暇之时,辉和颖便带千一上公园,到河边散心溜达,踏青郊游。有一回,他们一家三口去了趟九寨沟,在那风景如画的人间仙境玩儿了个痛快。

当然,千一也着着实实受过一次委屈。那是千一的主人颖和辉要出国旅行,没带上它,就把它交给了一对老年夫妇。这对老年夫妇平日以捡破烂度日,住房临河搭建,漏风漏雨,虽说他们对千一极尽呵护,精心照看,几乎是事事迁就,但那吃的用的住的,相差实在太大了,没油腥的菜汤,变味的馒头,发霉的屋子,仿佛一脚踏进了地狱,一个来月的时间,千一觉得它吃尽了人间的所有苦头。所以,熬到辉和颖归国后接它回家,千一忍不住和主人赌气,他们从国外买回来的东西,不管是吃的玩的穿的,它统统不吃不玩不穿,女主人急得直抹眼泪,揪着头发喊:宝贝,心肝,爹,妈,你究竟要我怎么做?

末了,主人还骂骂咧咧地跑到河边找那对老年夫妇理论,千一担心把事情弄大了不好收拾,便赶紧收场,因为它自己明白,自己长得再乖巧再机灵再会做狗,也还得靠主人才能过上潇潇洒洒的好日子。

眨眼工夫,雪花飘飘的冬日来了。入冬不久,千一不小心感冒了,发烧、咳嗽、流鼻涕,老是耷拉着眼皮,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急得颖和辉像热锅上的蚂蚁,喂药加衣服,都不见好转,便顶着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将千一送进了医院。在医院里,拍片、打针、输液,一直折腾到第二天凌晨两点过,辉和颖才抱着千一踩着厚厚的积雪往家里走。来到自家门前,两人拍拍身上的雪就准备进屋,千一眼尖,见楼梯口坐着一对冻得哆哆嗦嗦的老年夫妇,正是头几个月对自己招待不周的人,便很不高兴,汪汪汪地朝他们狂吠。千一的叫声引起了辉的注意,这才发现楼梯口坐着人:“你们……这么晚了……来做什么?”

“你爸病了,我们过来……借点钱看病。”

问题一:全文使用最明显的一种修辞手法是(),使用最明显的一种写作手法是()。

问题二:那对老年夫妇与千一的主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你是从哪儿知道的?请用上原文语句帮助回答。

问题三:简述短文内容。

问题四:用直线勾出千一生活条件的句子;再用曲线勾出老年夫妇生活条件的句子。

问题五: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批评社会上的什么现象?

自贡市产业发展 篇9

——题记

一直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永远过着童话般的生活,前方是父母铺平的道路,而我也只满足于在笼中飞来飞去。

小学毕业时,我有两种选择,本地学校和市重点实验学校,我当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告诉自己我还小,自理能力差,离家太远不安全,在家有父母照顾,自己省心。

这一次,父亲没有给我讲什么周恩来、邓小平的励志故事,而是决定带我去爬山。爬山?几时有过?学习这么累了,我希望坐缆车登临绝顶,父亲却执意拾级而上,攀爬大山。山很高,很陡,窄窄的石道只能容一个人道过。跟在父亲后面,只看见那宽阔的背影,从不回头,只是向前。我几次萌生退意,父亲回过头,看我一眼,淡淡地,只说:“不要停下,继续!”有时要缘青藤而上,有时要走晃荡不停的索桥,有时要穿过乌黑的山洞,而我,皮磨破了,脚生泡了,有几次跌下来,差一点就滑下去了,父亲仍然不肯我停下,我鼻子一酸,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但看到父亲坚毅的身影,把心一横,今天一定要攀上顶峰!

走过最后一段,登上山顶,远山尽在云雾迷漫之中,是剩下半个山头若隐若现,一轮红日挂在空中,是这么的近,我心头一热,好美啊,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我满头汗水,开怀大笑,对着大山高喊:“喂——你好吗?”大山传来久久的回音。“高兴吗?”“高兴!”“快乐吗?”“快乐!”父亲让我看绝壁劲松,它们都是最艰苦的地方生根发芽,长大成才,有时只是一棵,独立在悬崖绝壁之中,却粗大无比,笔直地伸向空中,决不旁骛,我顿时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攀登,我征服了高山!更征服了自己!

后来,我义无反顾地向市重点报名,我清醒地认识到,这又是一次攀登!奋斗,永无止境;挑战,放马过来!

如今,我坐在考场,接受人生又一次巨大的考验,胸前,父亲送我的小鹰振翅欲飞,我又想起那难忘的经历,那次攀登高山的经历改变了我!

自贡市产业发展 篇10

编者按 去年7月,省委、省政府将自贡市确定为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为了建成具有丘陵地区特色的改革示范区,我市在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制定了自贡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经反复修改完善,此方案已于2008年8月22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自贡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批复》(川府函[2008]239号)批准。现全文刊登总体方案,以便全市群众了解。敬请关注。

自贡市是四川老工业基地,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形成了以盐业、化工、机械、新材料为支柱产业的综合工业体系。自贡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是四川省率先进入大城市行列的4个地级市之一,具有丘陵地区以城带乡的典型特征。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自贡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总体取向,以缩小城乡差距、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为目标,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为主攻方向,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增强城市带动辐射功能,促进先进生产力向农村扩展、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形成发展领先、城乡融合、工农协调、成果共享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加快发展中推进改革,以改革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村更好更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统筹兼顾,统筹规划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统筹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改革试点与老工业基地改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生工程等各项工作。坚持尊重规律,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探索符合自贡实际的城乡协调发展道路。

二、加快发展改革步伐,实现“三个率先”目标

围绕建设四川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战略,按照“1年试点启动,3年重点突破,5年初见成效,10年基本实现总目标”的要求,通过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在全省丘陵地区率先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率先建成成渝经济区百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成具有丘陵地区特色的改革示范区,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基本同质化的生活条件、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平等化的经济社会权利。

(一)统筹城乡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2007年—2011年):城乡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协调配套推进,主要指标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到2011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5万元;非农产业比重达到88%;非农就业比重达到60%;城镇化率达到45%;镇村公共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40%;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3: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之比为2: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无到有,覆盖率达到16%以上。

第二阶段(2012年—2016年):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各项指标达到全面小康水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建成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到2016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15万元;非农产业比重提高到92%;非农就业比重提高到65%;城镇化率达到55%;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2:1。社会事业加快发展,镇村公共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之比为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30%以上,实现农民工社会保险愿保尽保。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生态文明观念牢固树立,城乡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基层民主进一步发展,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更好保障。

(二)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目标

——建立完善市场化配置资源的体制机制。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城乡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有利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和城乡建设用地高效利用的制度,建立有利于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和良性互动的产业发展机制,建立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建立有利于城乡人力资源自由流动和充分就业的市场机制。

——建立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和文化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培训制度和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建立推动城乡文化同步繁荣和自贡特色文化发展的机制,建立推进城乡教育、卫生、科技、体育、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体制。

——建立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形成城乡统筹、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发展和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增强乡村管理部门的服务能力和凝聚力,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新进展,村(居)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思路

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体制改革步伐,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以构建统筹城乡发展体系为支撑,以区域中心城市和片区中心城镇为依托,通过“区域圈层梯次推进、城乡双向互动”路径,以工业强市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以二、三产业互动发展,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反哺机制,促进城市先进生产力和公共服务向农村扩展,以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专业化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的城乡产业互动发展,加快农村、农业、农民现代化进程,使自贡市成为城乡联系紧密、城市经济有动力、县域经济有活力、高速运行的“动车组”,形成具有自贡丘陵地区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

——以“一圈一带两片区”为载体,促进区域“圈层梯次”发展

按照圈层推进、梯次辐射思路,合理布局和建设“一圈一带两片区”,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为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口转移提供综合性载体,形成“一圈”带“两片区”、城区带郊区的统筹发展格局,推动农村、农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圈”。即城市经济圈,包括城市规划区和城乡过渡地带。城市规划区坚持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旧城区“退二进三”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提高产业层次和城市竞争力,增强对农村人口转移的吸纳能力。城乡过渡地带发挥紧临大城市的区位优势,以高效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培育果、蔬、卉特色产业带,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形成城乡相融的产业体系,带动农业发展。

 “一带”。即位于自贡市东南方向的板仓—沿滩—邓关—晨光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工业产业带,主要布局新发展的工业项目和城市经济圈转移的企业,实现工业要素集聚和集约发展,到2016年,力争“一带”内再造3至4个自贡工业经济规模,使之成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和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载体,带动农村发展。

“两片区”。即富顺县片区和荣县片区,重点是依托片区中心城镇,承接和传动“一圈”、“一带”的辐射,推进片区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跨越,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富顺县片区抓住“扩权强县”试点机遇,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和晨光化工研究院的科技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化工产业链;荣县片区依托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和能源、医药、建材、旅游等产业。

——以“四大工程”为抓手,促进城乡“双向互动”发展

实施大城市、大产业、大环境、大互动“四大工程”,努力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城镇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城乡联动、产业互动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发展之路。

实施大城市工程,提高以城带乡能力和对农村人口转移吸纳能力。自贡作为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大城市,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扩大就业容量,吸纳农村转移人口,建成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能力。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大体形成百万人聚居在都市、百万人聚居在城镇或向外输出、百万人分布在农村的格局。

实施大产业工程,增强以工促农和城乡产业互动能力。实施老工业基地改造,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做强优势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培育战略产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狠抓产业项目建设。深化企业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发挥城市工业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支持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特色农业促进工业结构调整,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实现三次产业相互传动、城乡产业相互促进。

实施大环境工程,形成城乡衔接的传动载体。围绕四川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部署,完善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开放的区域性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联手打造川南“1小时经济圈”;完善城乡主干道路网和公共交通设施,形成市域“半小时经济圈”。按照城市设施—城郊设施—农村设施梯次配置路径,推进以路网、电网、水网、气网、信息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实施大互动工程,建立城乡互动发展机制。逐步建立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乡“大互动”发展机制。建立完善扩大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保障,促进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到城市、县城、中心城镇或一般城镇安居就业。强化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促进各类资源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高效整合,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鼓励城市先进生产力“下乡”。坚持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推进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八项改革”,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开展土地综合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集约规模经营,创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途径和管理办法。探索集体土地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入股、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化合作经营的办法。探索在城镇二三产业就业、拥有城镇住宅、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基本条件下,农民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放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转化为城镇居民的政策措施。建立对进城农民自愿退出的承包地和宅基地的管理办法和使用机制。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统筹协调机制。

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从制度上保障城乡居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制定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逐步形成城乡人力资源的自由、公平、高效配置机制。创新劳务经济开发模式,实施“回引工程”,建立劳务经济“一进一出”的良性发展机制。探索鼓励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创新创业帮扶机制,完善面向城乡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就业困难对象解决就业困难。健全城乡一体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制订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市级政策,促进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探索解决农民工社保问题。缩小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差距,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扩大覆盖范围,探索实现与城镇低保并轨的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全社会保险转移接续的政策措施。探索整合各类救助资源,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救助制度。

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打破农民变市民的户籍障碍,降低外地户口和农民工进入市区落户的基本条件,只要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中任意一个条件,即可在当地登记落户;大力推进市内自由迁移制度,推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探索建立农村人口进城安家、就业、上学、就医、社保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促进进城农民安居乐业,形成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吸纳机制。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推进政府职能转换,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整合行政机构,探索实行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科学合理划分市、区职责权限,进一步简政放权,逐步实现市政等管理职能向农村延伸服务。探索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经济调控体系、工作考评机制和目标管理体系。探索撤县建区、近郊撤乡镇建街道、边远地区撤乡镇建乡公所和村改社区、村组撤并的区划调整办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创新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模式,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党务、政务、村(居)务办事公开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产业发展机制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探索加强与成渝经济区、川南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的有效途径。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探索支持盐化产业整合的政策,形成盐化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增强盐化产业整体竞争力。探索支持市内优势装备制造业资源有机整合的政策。探索市、区县共建市级工业集中区的政策措施。探索鼓励市内优势企业产能向区县中小企业扩散、向下游延伸的政策。探索让农民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的路径。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探索农产品加工业与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实现途径和激励政策。探索推进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业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农村科技服务新机制。探索优势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和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合作”的开发模式。探索丘陵地区资源富集县经济开发模式,促进“资源变资产”。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市场,做大井盐、彩灯等文化产业。

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信用担保方式,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探索设立村镇银行,开展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地上建(构)筑物物权及附着物抵押质押信贷模式,增强农民土地融资能力。组建为城乡统筹服务的、“投资、融资、担保”三位一体的投融资公司,完善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规避机制。推行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实行建设、使用、监督部门分开管理,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后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全社会投资项目的市场准入制度,切实简化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管理。探索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城乡公共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

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调整和完善市与区县的财政体制,进一步推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规范乡镇和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完善市对区县、区县对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财政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市对区县、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财力进一步向基层、向农村倾斜。建立乡镇、村最低财力保障机制,提高乡镇、村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人均财政支出水平。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民生性支出特别是农业、教育、卫生、社保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探索建立财政专项资金集约化使用机制,重点探索涉农建设项目资金的整合使用办法。创新财政对公共服务支出的管理方式,实现部分公共服务支出标准化、定额化。积极培植新的替代财源,努力增收节支,争取在短期内消化财政赤字。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机制。探索增值税转型试点。

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推行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紧密捆绑办学模式,完善城乡学校之间教师交流制度。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创新职业教育多元化投资、市场化办学的途径。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探索城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办法,鼓励城市医务人员领办和城市医院合办、协办农村卫生院。整合城乡卫生资源与计划生育、残联、民政等系统和社会资源。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完善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二)建设“八大体系”,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产业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建成中国西部重要的精细化工基地、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国家(新材料)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加强“一带”建设,打造自贡川南机械新材料集中发展区,着力建设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板仓“千亿”工业组团和晨光、舒坪等“百亿”工业组团,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洼地和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地。以培育东方锅炉公司、四川久大公司、昊华西南公司等一批“百亿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配套协作和下游深加工企业,形成盐化、机械装备、新材料和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发展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等后备战略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广阔空间。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为首要任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建设以优质柑桔为主的果畜产业带、以反时令蔬菜为主的菜畜产业带、以花卉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带,以及林竹、药茶产业带,建设一批特色明显的专业村、专业镇,基本形成丘陵型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建成全省最大的柑橘产业带,特色农业规模化种植面积比重达到45%。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龙型经济”发展格局。加快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和实用技术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培育一村一品为重点,建设30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示范村,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到2016年城乡收入之比缩小到2.2:1。

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实施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的荣县大佛、富顺文庙、南国灯城、恐龙遗址、盐疗养生等为主题的城乡衔接重大旅游项目,开发生态休闲乡村旅游产品,建成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生产、服务、销售网络体系,打造四川文化强市和以“盐、灯、龙、佛、儒”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构建以城市商贸企业为龙头、乡镇集贸市场和连锁超市为骨干、农村新型流通合作组织为依托的城乡流通网络,建设川南建材、机电、汽车、农副产品批发等区域性专业市场,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和现代物流业,打造川南商务中心,服务区域和城乡发展,形成覆盖城乡的无缝隙、无差别三产业服务体系。

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城镇体系。根据“一圈一带两片区”产业空间布局,构建1个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9个中心城镇和一批一般城镇的城镇体系。“一圈”内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主城区按照 “一中心、多组团”城市构架建设,促进圈内的农村向城市社区逐步过渡。“两片区”内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富顺县、荣县县城逐步建成聚居人口2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规划建设邓关镇、代寺镇、长山镇等一批重点中心镇,进一步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形成承接农村人口就地转移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重要节点,推动农村城镇化。完善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加强乡镇、村庄的规划建设管理。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一批具有川南特色的农民新村。

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环境,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配套衔接。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区域交通枢纽,重点实施成自泸高速公路、乐自高速公路、S305线一级公路改建、沱江航道综合开发、乐隆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改善主城区环城交通线,构建自贡连接通达成渝、联结川南周边的出入境交通干线。实施“农村交通建设行动”,实现乡乡通油(水泥)路、村村通水泥(油)路,乡乡有客运站,构建连村、连组的农村公路网络。实施以小井沟水利工程为重点的水源开发工程和乡镇集中供水工程,梯次推进城镇供水系统向农村延伸,建设安全可靠的城乡一体供水系统,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加大“金土地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力度,实行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加快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和农村电气化建设。推进“城市信息化试点”成果向农村延伸,实施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的“村村通”工程、数字化工程和共缆传输工程,提升城乡信息化应用水平。

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创业就业体系。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建设扶助、培训、指导、融资为一体的创业体系。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增加城乡就业岗位。建立创业发展专项资金,创新中小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金融服务产品,建设以政策性担保为主,商业性、互助式会员制担保为辅的多元化信用担保体系。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再就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集中创业,建设自贡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引导发展一批区县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平等的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城乡就业政策、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服务和劳动用工统一管理,促进就业管理服务向到村、组和社区延伸,搞好农民工服务和维权。实施“就业促进行动”和“农民工培训行动”,整合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资源,组织农村劳动者劳动预备制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劳务输出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服务业,拓展农业就业空间,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到2016年,全市非农就业比重达到65%。

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发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主体作用,逐步设立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扩大邮政储蓄资金运用范围,促进邮政储蓄银行资金回流农村。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各类信用担保机构拓展农村担保业务。加强农村支付清算系统建设,提供多层次、低成本的支付结算服务,发展农村金融中间业务。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优化信贷投向,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支持农业科技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保险机构的合作,加大对参加农业保险农户的信贷支持。推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村地区对资金的吸引力。

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配置城乡教育、卫生、文化资源,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全面覆盖,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高、中等职业教育,建设川南地区职业教育基地;实施“教育资助行动”,解决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问题。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努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缩小城乡卫生保健水平差距。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服务优质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优化文化人才结构,开放文化市场,丰富文化生活,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等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普遍均等的文化服务。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数量优势,建立覆盖城乡、支撑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到2016年城乡生均基础教育经费支出之比调整为1:1;镇村公共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覆盖面和保障标准,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会保障接轨。建立政府投入能力、群众承受能力和政策吸引力兼顾的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实施“医疗保障行动”,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参合率和保障水平。积极完善失地农民、进城务工农民、农村个体工商户社会保险办法,逐步扩大农村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企业职工参加城镇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建立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统筹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最低生活保障行动”,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逐步缩小城乡低保标准的差距,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实施“扶贫解困行动”和“城乡安居行动”,加快解决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城乡特困群众的住房困难,改善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保障范围,促进农民由就业性转移向就业与安居性同步转移转变。到2016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3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之比为1:1。

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环境保护体系。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强化工业污染和县城、中心镇的生活污水治理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和污染防控管理体系建设,建立符合丘陵地区特色的城乡衔接的污水处理、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一建六改”为重点,加强村庄环境治理。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落实节能减排监管措施,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项目,促进废弃物减量排放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以沼气、秸秆气化为重点的清洁能源,逐步实现清洁能源在农村的普及,农户使用清洁能源的比重达到45%。统筹城乡绿化建设,抓好通道绿化、城周绿化、小城镇和新村绿化,建设城郊森林、生态公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越溪河流域、双溪水库流域、镇溪河流域等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五、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步骤

(一)试点启动阶段。2007年8月至年底,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战略研究,制订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各项专题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结合正在推进的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调修、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八大民生工程建设和城市信息化试点等工作,启动相关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二)重点突破阶段。用2年时间,推动重点突破区域和重点领域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改革模式和制度体系,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重点领域上,加快建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协调机制,实现土地管理和使用、农民工社保、户籍管理、城乡一体行政管理等方面改革的率先突破。在重点区域上,加快推进各区县改革试点重点突破乡镇和改革示范村的改革步伐,形成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工作格局。

(三)面上推广阶段。用2年时间,在全市推广重点突破阶段所取得的成果,全面推进其他相关配套改革,逐步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性框架,改革试点效应明显,实现第一阶段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配套改革目标。

(四)深化完善阶段。再用5年左右的时间,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建成成渝经济区百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建成具有丘陵地区特色的改革示范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六、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思想保障

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和舆论引导工作,推动思想大解放,在全市形成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强势舆论和良好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扎实开展社会宣传、新闻宣传、互联网宣传和组织学习培训、理论研讨、问计献策等活动,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尊重宣传规律,注重宣传效果,扩大社会影响,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准确把握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措施办法,从而激活社会力量,使干部群众以高昂的热情、良好的心态、务实的行动积极参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制订关于解放思想、全力推进改革试点的意见,营造鼓励探索、支持攻坚、开拓创新、敢闯敢试的舆论氛围和政策环境。

(二)强化组织保障

建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统一领导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研究决策和综合协调改革试点重大事项。各区县和市级各部门组建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落实专职工作人员、专用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坚持市级领导联系区县和重点部门制度,坚持城乡对口帮扶和机关干部下沉助推改革试点工作制度,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提供组织保障。

(三)强化机制保障

整合市内各级领导力量和部门行政资源,建立市、区县、乡镇3级责任体系,形成分工协作、责任明确、考核严明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考评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目标责任制,制定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把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成效作为检验各区县、各部门领导班子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强化督促检查,在改革试点中考察干部、使用干部、提拔干部,对工作中有创新性、突破性举措,取得明显成效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

(四)强化智力保障

上一篇:阳极工艺工程师个人求职简历下一篇:粮食采购管理制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