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玛学习笔记

2024-11-04

六西格玛学习笔记(精选8篇)

六西格玛学习笔记 篇1

《六西格玛管理》读书笔记

姓名:毛艳金学号:2114508109班级:工程081 六西格玛(6σ)概念于1986年由摩托罗拉公司的比尔·史密斯提出,此概念属于品质管理范畴,西格玛(Σ,σ)是希腊字母,这是统计学里的一个单位,表示与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旨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产品及流程的缺陷次数,防止产品变异,提升品质。六西格玛是一种能够严格、集中和高效地改善企业流程管理质量的实施原则和技术。它包含了众多管理前沿的先锋成果,以”零缺陷”的完美商业追求,带动质量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最终实现财务成效的显著提升与企业竞争力的重大突破。

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6σ(西格玛)管理是在总结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提炼了其中流程管理技巧的精华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成为一种提高企业业绩与竞争力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法在摩托罗拉、通用、戴尔、惠普、西门子、索尼、东芝行众多跨国企业的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为此,国内一些部门和机构在国内企业大力推6σ管理工作,引导企业开展6σ管理。

企业也可以用西格玛的级别来衡量在商业流程管理方面的表现。传统的公司一般品质要求已提升至3sigma.这就是说产品的合格率已达至99.73%的水平,只有0.27%为次货。又或者解释为每一千货产品只有2.7件为次品。很多人认为产品达至此水平已非常满意。可是,根据专家研究结果证明,如果产品达到99.73%合格率的话,以下事件便会继续在现实中发生:每年有20,000次配错药事件;每年不超过15,000婴儿出生时会被抛落地上;每年平均有9小时没有水、电、暖气供应;每星期有500宗做错手术事件;每小时有2000封信邮寄错误。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现代生产管理流程的日益复杂化,企业越来越需要象六西格玛这样的高端流程质量管理标准,以保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事实上,日本已把”6 Sigma”作为他们品质要求的指标。管理专家Ronald Snee先生将6西格玛管理定义为:“寻求同时增加顾客满意和企业经济增长的经营战略途径。

六西格玛管理的特征

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特征是使顾客与企业获得双赢,并降低经营风险。它能使企业的质量活动同时为顾客、员工、所有者和整个公司创造价值和经济利益。它注重质量的经济性,企业改进原来有缺陷的流程,这种投资可降低原来的高成本,提升顾客满意度,并挽回部分失去的顾客。

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量化的综合管理方法,是一种目标管理、主动改进型管理、绩效管理和文化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的主要特征具体如下:

1.以顾客为关注中心。六西格玛管理关注顾客的需求,以顾客为中心。它的出发点就是研究客户最需要的是什么。顾客满意是企业所追求的主要目标,而顾客只有在其需求得到充分理解并获得满足后才会满意和忠诚。

2.依据数据和事实,使管理成为量化的科学。六西格玛管理把“基于事实管理”的理念提到更高的层次,一开始就澄清什么是衡量企业业绩的尺度,然后应用统计数据和分析方法来建立对关键变量的理解,获得优化结果。

3.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降低资源成本,促使组织的业绩提升。六西格玛管理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提高顾客满意度,即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来占领市场,开拓市场,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益。二是降低资源成本,即通过降低资源成本,尤其是不良质量成本损失COPQ(Cost of Poor Quality),从而增加组织的收入。

4.聚焦于流程改进。在六西格玛管理中,流程是采取改进行动的主要对象,是成功的关键。设计产品和服务,度量业绩,改进效率和顾客满意度,甚至经营企业等,都是流程。

5.有预见的积极管理。有预见的积极管理意味着应当关注那些常被忽略的业务运作,并养成习惯:确定远大的目标并且经常加以检视;确定清晰的工作优先次序;注重预防问题而不是疲于处理已发生的危机

6.强调骨干队伍的建设,以项目为基本单元而运作。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强调骨干队伍的建设,其中,倡导者、黑带大师、黑带、绿带是整个六西格玛管理队伍的骨干。

7.无边界合作。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中,无边界合作需要确切地理解最终用户和工作流程的真正需求,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各方同时受益。由于六西格玛管理是建立在广泛沟通基础上的,因此能够营造出一种真正支持团队合作的管理结构和环境。

8.追求完美,容忍失误。六西格玛管理提倡企业员工在工作中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用正确的方法做好每一件事。其次,六西格玛管理倡导树立持续改进的观念,要求每个员工都将“改进没有尽头”的理念作为日常工作的座右铭。

六西格玛管理的优势

六西格玛管理体系能够提升企业管理与产品质量水平,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快速增长。其优势在于:

1.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量化的综合管理方法。六西格玛本身就是一种测量标准和偏差的工具,小到单一产品和服务,中到一个部门、一个项目,大到一个企业都可以计量。它强调对数据的收集、分析、量化,企业通过它可以获得、维持和扩大成功。

2.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目标管理方式。六西格玛管理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把顾客的期望作为目标,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不断接近并达到顾客期望。

3.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主动改进型管理。掌握了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就如同找到了一个重新审视企业的放大镜,通过它可以找到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缺陷,促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主动去改进和完善。

4.六西格玛管理是绩效管理。六西格玛管理应用统计学方法来测量每个流程、每道工序的改进过程与结果,使企业改进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

5.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文化管理。在很多企业里,人们有时不清楚自己的目标,而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可使每个人都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使整个企业充满

六西格玛管理的流程

在实践中,六西格玛管理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科学工作程序DMAIC,一套使每个环节不断改进的流程模式: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

1.界定(D,Define):确定顾客的关键需求并识别需要改进的产品和流程,即确定需要改进的目标及其进度,将改进项目奠定在合理的基础上。

2.测量(M,Measure):测量现有流程,确定流程的底线与期望值,并对测量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以灵活有效的衡量标准测量和权衡现存的系统与数据,了解现有质量水平。

3.分析(A,Analyze):利用统计学工具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找到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进行分析时,分析工具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4.改进(1,Improve):运用项目管理和其他管理工具,针对关键因素确立最佳改进方案,以减少流程的缺陷或变异。改进对于取得成果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步。

5.控制(C,contr01):监控新的系统流程,采取措施以维持改进的结果,确保整个流程充分发挥功效。将改进后的流程标准化,并加以监控,以保持改进的成果。制定监视流程,确保改进的实现;制定应变计划,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集中关注焦点和重要的测量,告知最新的项目结果和关键过程的测量值。

六西格玛组织(OFSS)是推进六西格玛管理的主体,六西格玛管理的全面推动要求整个企业从上到下使用同样的六西格玛语言和采用同样的六西格玛工具。因此,需要成立专门委员会,选择技术骨干,组成六西格玛团队,并对团队中的各类人员进行不同内容和要求的培训。

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成员及具体职责如下:

1.质量管理委员会(Quality Council):由企业高级管理层组成。通常要有企业主要部门的领导参与。

2.质量领导(Quality Leaders):副总裁一级,直接面对公司最高领导,专职负责公司的质量工作,是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召集者和重要成员,并对公司质量工作的好坏负有全面责任。

3.倡导者(Champion):一般由企业高级管理层组成,如行政总裁(CEO)、总经理、副总经理(包括Cl0或CFO),大多数为兼职,推进六西格码的全面实行,决定“该做什么”。

4.黑带大师(Master Black Belt):为全职六西格玛管理人员,与倡导者一起协调六西格玛项目的选择和培训,推动六西格玛战略的执行,是实施计划的中流砥柱。

5.黑带(Black Belt):为全职六西格玛人员,是企业中全面推行六西格码的中坚力量,负责具体执行和推广六西格码管理。

6.绿带(Greell Belt):

六个西格玛的管理方法重点是将所有的工作作为一种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找出最关键的因素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客户满意度。如果你正在寻找一种使企业降低质量缺陷和服务偏差并保持持久性的新方法,那么不用犹豫了。六西格玛将以重大的财务成效证明你的选择是正确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韦尔奇先生在2000年年报中指出:

六西格玛所创造的高品质,已经奇迹般地降低了通用电气公司在过去复杂管理流程中的浪费,简化了管理流程和降低了材料成本。六西格玛的实施已经成为介绍和承诺高品质创新产品的必要战略和标志之一。

实施六西格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仅仅只是一系列的训练。它意味着整个企业文化从防护性的标准化管理到放开思想改革创新的突破性理念。六西格玛在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流程技术的基础上,为企业培养了具备组织能力、激励能力、项目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诊断能力的领导者,这些人才是企业适应变革和竞争的核心力量。他们将最先进的工作方法和最新的电脑技术,应用到一个简单的流程模式DMAIC中,通过追求零缺陷运行和改善流程达到使顾客满意的快速突破性改善。以达到每一个环节的不断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的战略目标。

六西格玛学习笔记 篇2

一、记好数学笔记的重要意义

(一) 克服记忆缺陷, 巩固加深记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笔者相信, 这句俗语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详, 人的记忆是有周期的, 并且会有遗忘现象的发生, 一节课下来, 一般的同学都只能记个大概, 对细小的知识点容易忽视, 或者对听课中存在的疑问也很快忘记, 下次碰见还是不会解题, 而记好数学笔记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记忆的缺陷, 通过复习笔记, 可以巩固、加深记忆。

(二) 为复习带来便利

不可否认, 高中数学的难度比较大, 不仅需要课堂的认真学习, 还需要进行课后的再学习, 而课后复习则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数学笔记的阅读。在高三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教授高三的数学知识, 还需要对高一、高二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因此, 教学过程牵涉的知识过多, 在紧张的学习时间里, 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阅读教材, 这时数学笔记的功效就不言而喻了。

(三) 有利于扩充知识、补充不足

现行使用的教材一般由国家统一编写, 通常会侧重于知识的系统性和通用性, 内容比较固定, 而教师在讲课时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进行调整、补充, 并凭借自身长期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来对某些重、难点内容进行具有个人风格的独特讲解。

二、记数学笔记的误区所在

(一) 记得过于详细

在现实中, 不少同学养成了“教师讲, 自己记, 复习背, 考试模仿”的学习模式, 过分依赖笔记, 忽视老师的讲解, 忽视跟随着老师一起思考, 每节课下来都记了数页纸。笔记成为教材和教师板书的“映射”。这样一来, 他们不仅没有理解知识点, 还增加了学习负担、降低了学习效率, 这就与我们提倡记笔记的初衷相悖了。

(二) 混同于习题集

一些同学的数学笔记可谓“高考试题大全”或者“解题技巧集锦”, 而这种一味地抄录题目, 不认真领悟其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忽视思想方法的提炼以及对解题策略的整理, 是学不好数学的。经验告诉我们, 学生要把重点放在习题价值的挖掘上, 写好解题评注, 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才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学习成绩。

(三) 光记不用, 也不及时整理

有些同学的笔记本往往在记录完毕就被弃于一旁, 也不进行整理、补充, 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事实上, 合理利用笔记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而对笔记进行阶段性的整理和补充, 及时更新、巩固知识, 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学习资料体系, 如分类建立“错题集”, 整理每次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 并作剖析等等, 温故而知新。可见, 对笔记的整理和温习,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功不可没的。

三、记好数学笔记的具体做法

(一) 记思路和纲要

首先简单记下问题是如何提出、解决以及得出什么结论, 此外, 以提纲形式记录当堂课程的主要结构和逻辑线索, 才便于日后能想起课堂的讲授流程。

(二) 记重点

注意高度关注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一般来说, 老师会把重难点框出、划线或者用彩色笔勾绘以突出区别, 这时学生应及时记下重要的定义、定理, 记下有关解析的内容, 比如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比如重要的举例、结论以及注意点等。此外, 对教材中没有而老师刻意提出的补充内容更应加倍关注。

(三) 记问题

一般来说,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或者探究重难点时会产生不同的疑问, 如果不及时记录, 就会被遗忘, 以后再遇到还是不解, 记下课堂上来不及弄懂的问题, 记下自己预备在课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并在课余时间弄明白。这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 记总结

相信大家听过这样一个说法:会学习的人总是要把书本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前者是进行思考和补充的过程, 后者则是归纳和总结, 明确重难点的过程。记录好老师总结的知识精髓, 并及时进行阶段性的知识和方法的梳理, 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以求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

(五) 记错题

在高中的数学课后作业、测验试卷中, 往往会遇见不会的题目和做错的题目, 此时, 学生们应该在改正后及时用笔记记录下来, 加上自己的感悟, 以便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例如:

用这种方式通常可以降低出错率、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六) 及时整理笔记

由于学生上课时是边听边记, 所做的笔记难免会出现乱、杂、错的问题, 为了方便复习, 学生们有必要及时进行回忆, 对笔记加以整理, 进行查漏补缺和改错。当然, 为了方便日后的检索, 也可根据自身喜好把笔记按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等用不同的符号、颜色或标记进行区分。

总之, 培养学生良好的记数学笔记的习惯和技巧, 使学生的数学笔记做到详略得当、简明扼要, 是我们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 帮助学生记好数学笔记,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也是我们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我们应乐此不疲、孜孜不倦地坚持做好数学笔记, 让笔记在优化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以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上发挥更大更充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蕾.高中学生笔记策略及其辅导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06.

[2]崔恩强.指导学生做好课堂和课后笔记[J].当代教育科学, 2003 (15) .

[3]孙继民.记笔记研究的理论模式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 2004 (8) .

“家长学习班”学习笔记分享 篇3

为了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感觉,请回答如下问题。

你如何看待自己?你有什么独特的地方么?请列举你的独到之处,你的能力,比如你很有分析问题或持家的能力。然后,请列举你的潜力。“如果我愿意,我可以……”比如,如果我可以很有耐心。最后请列出你奖励自己的方式。如果你做得很好,发挥了你的潜力,你打算如何奖励自己?找些好吃的?还是出去看场电影

请描述你现在的状况。比如:我感觉不好,但不知道是为什么。或者。我总是倒霉的那个。你喜欢你现在这种状况么?你愿意自己现在是什么一种状况呢

别人是怎么看你的?你觉得他们对你的看法是正确的么?

你觉得他们的评价有没有带给你一种不确定的感觉,使你对自己产生怀疑

思考一下你的生活目标。你是不是确立了一个一旦达到就能使你快乐的生活目标?请把这个目标写下来。

如果你还没达到这个目标,你是不是会因此不幸福?你有没有尽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如果你还没确立目标,你会不会以吃,喝,抽烟,购物等癖好来填补你的空虚?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有没有一种负罪感

请回忆你自己小时候的角色,比如你是不是总是那个哗众取宠的孩子,你是不是个逆反的孩子,或者是不是一个事事都知道得比别人多的孩子?请仔细想一想。你是不是真的愿意扮演那样一个角色?你是不是还是很希望自己是另一个样子,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却不敢那样做

请列举你做过的,不讨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暴饮暴食、害羞、负罪感等等。是不是正是这些事成为你的负担。使你对自己深感不满

六西格玛学习笔记 篇4

一、养成作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大凡人们读书, 只贪图一时的心领神会, 与作者一时的思想碰撞, 心灵交融的莫大快感, 从而忘记了读书的另一重要的目的意义, 即消化、吸收。学生尤其爱犯这类毛病。要想培养学生作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

1、明确作读书笔记的目的意义, 培养兴趣。

教学之中宜首先给学生讲明作读书笔记的目的及意义来激发他们的巨大热情。实践证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认识提高以后, 作读书笔记就不再是他们的任务和负担, 而是兴趣之一。其次用名人作读书笔记的事迹来激励他们。如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 在大英图书馆一坐就是数十年, 作读书笔记手稿达40万余页;欧阳修平生手不释卷, 一有心得、灵感就付诸笔端, 哪怕身处“三上” (马上、厕上、枕上) , 亦不例外。最后还得让学生明白, 很多文章的写作均来自于引用或转借他人所作。如宋代黄庭坚领导的江西诗派作诗就有点铁成金的作法, 就是大量借鉴前人, 再化腐朽为神奇, 成就自己的作品。近代甚至有人提出“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偏激观点, 抄虽不足取, 但适当引用确能使文章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大量名人的事迹必将激发学生的热情, 促进习惯的养成。

2、耐心指导, 养成习惯。

教学最初可以给学生布置定期检查读书笔记的任务, 以后逐渐培养只要读书就须作笔记的习惯。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 关键的一环还在于对其运用上, 在作文检查上可以对学生运用读书笔记的地方写上鼓励的话语, 如“此处引用得当, 乃画龙点睛之笔”;“名人言行, 是大家永远的表率”;“名人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你以母亲的背影为题材仿写了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 感情真挚, 催人泪下, 不失为一篇成功之作”。通过批语, 学生尝到写作的成功感, 得到意外的惊喜, 既激发了他写作的激情与兴趣, 又让他真正地认识到读书笔记的作用, 养成读书必作笔记的良好习惯。

二、指导作读书笔记的方法

读书笔记关键一点要体现读者对作品理解、吸收的深度、广度, 原则上要做到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做到所选内容为自己喜欢、接受, 能为自己所运用。

1、原文摘录。

首先是摘录优美的词句。描写性的词句栩栩如生, 能让我们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议论性的词句使人感觉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成语言简意赅, 耳熟目详。俗语雅俗共赏, 简明易懂;名人名言, 如黄钟大吕, 谆谆告诫, 使人信服, 无可辩驳。一篇文章优美语句使用得当而且较多, 让人感觉作者才华横溢, 文采飞扬。摘录词语可以分别归类:如描写景物的句子可归一类, 须知一切景语皆情语, 许多文章皆须景物描写来表情达意, 来勾划意境。写人类词语可归为一类, 要想使人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果没有恰当的语句组合, 准确的词语表达那是很难奏效的;要想表达胸中喜怒哀乐得失懊悔, 若没有抒情语句的导引, 纵有万丈豪情在胸, 出口也将黯然失色。须知写作的最好的老师就是他人留给我们的优秀作品, 那是我们写作的范本。

其次是摘录优美段落。作文中的开头俗称凤头, 凤凰的头部, 小巧玲珑, 美丽动人, 作文的开头亦然。俗话说好的开头即是成功的一半。读书遇到好的开头, 要特别留意, 有的段落增之一词难免蛇足之嫌, 减之一词则意犹未尽, 只有长久把玩, 方能品出个中滋味。作品的过渡段落, 具有承上启下的功效, 寥寥数字能联结全文自成一体, 是我们写作极佳的临摹本。作品的结尾俗称豹尾。有的结尾言简意赅, 收束全文落落大方, 决不拖泥带水;有的结尾点明中心, 抒发感情, 热烈奔放;有的结尾点到为止, 言有尽而意无穷, 令人遐想不已。各自不同的优美段落, 自有其特色, 宜原文摘录, 做到时时回头翻阅, 既节约了时间, 又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知识。虽然我们有很多写作技巧、理论值得探寻, 但若抛开具体的句子、词语, 一切技巧、理论俱无从谈起, 若不是平时的厚积, 焉有关键时刻的薄发。

2、摘录大量事例。

有些特殊的文章不但要引用优美的词句, 还要使用大量的事例来证明。实践出真知, 事实胜于雄辩, 特别是议论文, 如果平时缺少积累, 缺少搜集, 那是很容易陷入理论空谈的泥潭。摘录中可以是原文摘取, 也可是概括性地简录;对某些具有共同特点的事迹还可以分组归类收集, 如名人求学类:马克思、毛泽东等人发奋读书的故事;鲁迅少年时在书桌上刻下“早”字作为座右铭;如立志类:唐代李白受铁杵磨成针的启发而发奋学习的故事;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事例搜集多了才会让我们写作时顺手拈来, 左右逢源。

3、勤写中心思想、段意。

文章的中心思想即文章的主旨、作者的写作目的及作品的主要内容。我们读一篇文章首先就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不断分析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构思立意能力。一篇文章也只有思想正确, 立意高远方能称有价值、有意义。写读书笔记就是通过认真阅读文章, 掩卷精心总结, 书中自与古人会, 找出作品主旨, 对思想上与作者暗合之处、争议之处、值得借鉴之处尤其需要记录下来, 它不但是写作引用、借鉴的内容之一, 也将是自己记忆长河中的珍宝。文章的段落即文章的线索、脉落, 即作者的构思、作品的谋篇布局, 从中获取大量的写作技巧。

通过总结文章的中心、段意, 学生不但会积累、吸收他人大量的思想观点、写作技巧, 也是语文学习中的一次阅读训练, 收获必将不小。

4、勤写心得体会, 捕捉写作灵感。

记好数学笔记 提高学习效率 篇5

关键词:数学笔记 意义 方法 误区

记笔记是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都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本文拟从以下三方面对此课题进行探讨,仅供各位参考。

一、记好数学笔记的重要意义

(一)克服记忆缺陷,巩固加深记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者相信,这句俗语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详,人的记忆是有周期的,并且会有遗忘现象的发生,一节课下来,一般的同学都只能记个大概,对细小的知识点容易忽视,或者对听课中存在的疑问也很快忘记,下次碰见还是不会解题,而记好数学笔记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记忆的缺陷,通过复习笔记,可以巩固、加深记忆。

(二)为复习带来便利

不可否认,高中数学的难度比较大,不仅需要课堂的认真学习,还需要进行课后的再学习,而课后复习则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数学笔记的阅读。在高三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高三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对高一、高二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因此,教学过程牵涉的知识过多,在紧张的学习时间里,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阅读教材,这时数学笔记的功效就不言而喻了。

(三)有利于扩充知识、补充不足

现行使用的教材一般由国家统一编写,通常会侧重于知识的系统性和通用性,内容比较固定,而教师在讲课时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进行调整、补充,并凭借自身长期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来对某些重、难点内容进行具有个人风格的独特讲解。

二、记数学笔记的误区所在

(一)记得过于详细

在现实中,不少同学养成了“教师讲,自己记,复习背,考试模仿”的学习模式,过分依赖笔记,忽视老师的讲解,忽视跟随着老师一起思考,每节课下来都记了数页纸。笔记成为教材和教师板书的“映射”。这样一来,他们不仅没有理解知识点,还增加了学习负担、降低了学习效率,这就与我们提倡记笔记的初衷相悖了。

(二)混同于习题集

一些同学的数学笔记可谓“高考试题大全”或者“解题技巧集锦”,而这种一味地抄录题目,不认真领悟其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忽视思想方法的提炼以及对解题策略的整理,是学不好数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要把重点放在习题价值的挖掘上,写好解题评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学习成绩。

(三)光记不用,也不及时整理

有些同学的笔记本往往在记录完毕就被弃于一旁,也不进行整理、补充,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事实上,合理利用笔记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而对笔记进行阶段性的整理和补充,及时更新、巩固知识,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学习资料体系,如分类建立“错题集”,整理每次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并作剖析等等,温故而知新。可见,对笔记的整理和温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功不可没的。

三、记好数学笔记的具体做法

(一)记思路和纲要

首先简单记下问题是如何提出、解决以及得出什么结论,此外,以提纲形式记录当堂课程的主要结构和逻辑线索,才便于日后能想起课堂的讲授流程。

(二)记重点

注意高度关注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一般来说,老师会把重难点框出、划线或者用彩色笔勾绘以突出区别,这时学生应及时记下重要的定义、定理,记下有关解析的内容,比如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比如重要的举例、结论以及注意点等。此外,对教材中没有而老师刻意提出的补充内容更应加倍关注。

(三)记问题

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或者探究重难点时会产生不同的疑问,如果不及时记录,就会被遗忘,以后再遇到还是不解,记下课堂上来不及弄懂的问题,记下自己预备在课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在课余时间弄明白。这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记总结

相信大家听过这样一个说法:会学习的人总是要把书本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前者是进行思考和补充的过程,后者则是归纳和总结,明确重难点的过程。记录好老师总结的知识精髓,并及时进行阶段性的知识和方法的梳理,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求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

(五)记错题

在高中的数学课后作业、测验试卷中,往往会遇见不会的题目和做错的题目,此时,学生们应该在改正后及时用笔记记录下来,加上自己的感悟,以便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例如:

求解函数y=sin2x+x+1/(sin2x+2)的最值

错解∵sin2x≥0

∴sin2x+2>0 1/(sin2x+2)>0

∴由基本不等式得sin2x+x+1/(sin2x+2)≥2(sin2x+2)1/2×[1/(sin2x+2)]1/2=2

分析∵sin2x≥0

∴sin2x+2=1/(sin2x+2)sin2x=-2

用这种方式通常可以降低出错率、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六)及时整理笔记

由于学生上课时是边听边记,所做的笔记难免会出现乱、杂、错的问题,为了方便复习,学生们有必要及时进行回忆,对笔记加以整理,进行查漏补缺和改错。当然,为了方便日后的检索,也可根据自身喜好把笔记按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等用不同的符号、颜色或标记进行区分。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记数学笔记的习惯和技巧,使学生的数学笔记做到详略得当、简明扼要,是我们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帮助学生记好数学笔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是我们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我们应乐此不疲、孜孜不倦地坚持做好数学笔记,让笔记在优化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以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上发挥更大更充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蕾.高中学生笔记策略及其辅导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2] 崔恩强.指导学生做好课堂和课后笔记[J].当代教育科学,2003(15).

[3] 孙继民.记笔记研究的理论模式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4(8).

[4] 薛晟晟,陳章君.高中数学学习笔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5).

学习型课堂笔记运用策略 篇6

(一)学习型课堂

学习型课堂是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和社会取向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型课堂,此类课堂综合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内容及社会取向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意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与教师的课堂效率,促进教学相长,因而具有思维开放性、学习自主性、愿景共同性、合作探索性、成果多样性的特点。同时,这些特点也是构建学习型课堂过程中应该坚守的原则。

(二)学习型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是学生作为记录主体,将语文课堂所接收的图片、文字、语言等信息转化为自我思维信息的一种课堂记录形式,并最终形成一个个性化的语文知识网络系统。而符合学习型课堂要求的语文课堂笔记则应该是学生紧跟教师步伐,通过自主的自我思维整理和记录,从而产出带有个体思维特点的高度个性化课堂笔记。在课堂笔记形成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较长时间集中精神,提高听课的效率,将笔记化为日后复习工作的一个相对准确、可靠的复习资源,而且还能在自省与合作中取长补短,提高自我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

二、学习型课堂笔记运用策略

(一)课前预备工作

课前预习是大部分语文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根据学习型课堂愿景共同性的特点,课前预习笔记可以在坚持传统预习步骤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具体教学目标做出相应引导性的设计。这种设计以纸质材料为物质载体,教师模仿基本笔记框架的形式,设计出一个符合本课时或本课文的预习纸,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这样的一份预习工作。

在使用预习纸的初期,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呈现多样化的笔记样式(即成果多样性的展示),如图式笔记、问答式笔记、关键词笔记……并采取多种的引导形式,比如重点信息或结构关系图填空、信息提取、对比分析等等。到了笔记纸使用的中期,教师则应该偏向于发挥式的引导,即在规范学生笔记习惯的同时,坚持思维开放性的原则和学习自主性原则,为学生的预习预留更大的发挥空间。比如分类式笔记——教师应给予学生关键词,让学生主动前往文中寻找答案,甚至在课外资料中寻找答案;同时,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并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成员在分类笔记中所出现的答案是否合理。这种有“底线”的不设限笔记将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去拓宽自己的视野,阐释自己独特的预习笔记,渐渐跳出教师所给的预习纸的限制。到预习纸使用的成熟期,也就是学生养成基本笔记素质的时期,教师则应采取开放式的引导,如鼓励学生创新笔记形式,个性化自己的笔记,提出不一样的预习问题。

(二)课堂记录工作

在课堂上的记录工作是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最难以把握的薄弱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注重学习自主性环节的设置,提倡课本标记法,即以课文文本为载体,提倡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和不同的符号在课本上做标记,并用铅笔在相应文段附近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分析。比如,在精读课上,老师可以统一要求,让学生用红色波浪线标出中心句,用蓝色直线标出体现了人物性格特征的词语或句子,再用黑色笔将老师黑板上的提示词抄在课文相应自然段的空白处,最后请同学们将全文划分成N个段落,并在课文空白处概括出大意,用铅笔写下来。又比如古诗文课上,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读懂并运用书下注释,用红笔标出陌生的注释,亦或是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点出不同类的书下注释,比如用绿色的笔画出通假字、用紫色笔标出名词活用(v.→n.、n.→v.、n.→adj.、adj.→n.……),而在古诗文行与行之间则应该以帮助翻译顺畅为目的,标注文言句式甚至简单翻译片段。在此期间,当遇到课文重难点时,教师应该放慢语速,用“请注意”“请同学们记一下”等提示词来引导学生做笔记,让学生摸索到课堂笔记的侧重点,从而慢慢把握课堂祥记和略记技巧和时机。

由此可见,以文本为载体实际上是愿景共性化的要求,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学生加快课堂上的笔记速度,节省课堂上重复抄写课文内容的时间,提高速记能力。学生在紧跟教师步伐的同时改掉“眼看耳听手没动“的坏习惯,从而更注重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的解读方式,不过分依赖于参考书上的分析。提倡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去标记则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上课的讲解思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内容分类来实现文本的有效阅读。而在课后复习时,这些区别性的颜色和符号,则能给予学生更直观的帮助,从而使学生快速区分不同质或不同类的内容,理清自己的思路。当然,课堂上除了记录教师授课的思路与分析外,学生还应记录自己在跟随教师思考的过程中的一些所思所得。鉴于这个年龄段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跳跃性及害怕犯错误的心理特点,提倡学生使用铅笔去记录自己的想法,这更能鼓励学生主动下笔,甚至一些学生在课堂多次使用铅笔记录自我思考后,便自动养成了“随手先记下,课后再处理”的良好习惯,或者在课堂进行速度较快时和同桌分工合作,一人记一部分,过后再一起整合,渐渐学会做课堂笔记。

(三)课后整理工作

课后整理工作是语文课堂笔记整理的延续,也是完成课堂笔记三个环节中最难以得到具体落实的环节。要想在学习型课堂上教会小学高年级学生做有质量的语文课堂笔记,首先要端正课堂笔记课后整理工作的态度,一是端正教师的态度,二是端正学生的态度。

教师应意识到,学习型课堂的五大特征实质上是指导性的原则,并集中体现在课后整理工作这一语文课堂笔记必不可少的环节。愿景的共同性要求学生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尝试合作探究,取长补短,多维度地思考同一个问题,并最终呈现出或个性化或综合化的成果。如果学生做笔记止步于课堂,那最后呈现出来的仅仅就是一份缺乏学生自我思考的课堂记录;而经过课后整合的笔记,一则能再次帮助学生巩固新知,二则能为日后复习提供一份思路更清晰也更适合学生自己的笔记。作为学生,则要认识到课堂笔记的课后整理并不是单单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而是本着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把课堂上老师教授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

所以,教师大可在传统归纳作业和誊写笔记作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预习纸,要求学生按照预习纸上的分类提示,结合课本上的记录,整合出一份本课的“终极版”笔记。

六西格玛项目管理案例研究 篇7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德合资企业。依托引进德国Bosch汽车电子集团的全球领先技术, 致力于研究、开发和生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适合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需求的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联合电子汽车有限公司经过10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国内发动机控制系统领域最大的零部件供应商, 市场占有率接近50%, 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零部件市场中保持自身领先地位, 创造出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进入2010年, 公司最高管理层提出了公司新的愿景:成为引领中国汽车驱动领域的No.1。

这个2010年公司的新愿景相应地被各个职能部门分解下来, 对于生产部门来说, 2010新的愿景就是:成为中国汽车电子系统生产领域的No.1。

LSF平面型氧传感器生产线是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在2006年从德国Bosch引进的一条生产全新一代氧传感器的生产线。目前的生产线状况是在2010年里报废缺陷第一位集中在St40最终压装装和和压压印印工工序序, , 主主要要缺缺陷陷模模式式是是最最终终压压距距超超差差, , 全全年年报报废废数数统统计计自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累计达到8650pcs, 以一个产品平均价格60元RMB计算, 整个2010年由于最终压距超差导致的报废金额达到52万元人民币, 生产报废金额相当高。

与此同时, Bosch集团的工厂先前一直没有推行过六西格玛质量管理, 基于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在整个工业生产领域的诸多成功应用案例带来的优化改进和经济收益, Bosch集团高层也意识到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所以Bosch管理层拟在整个Bosch工厂推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项目。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上海生产部门管理者要求在整个生产部门里, 挑选出具有典型可行性的, 可以通过六西格玛质量管理项目来改进和优化生产工艺, 创造出一定经济质量效益的项目, 进行六西格玛质量项目的开展试点。LSF平面型氧传感器St40报废率降低项目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起来。

2 六西格玛项目实施流程

2.1 项目定义阶段

St40最终压装过程中主要报废模式是最终压距超差, 在Bosch标准图纸中最终压距的定义是LSF短传感器的六角头到保护帽的压装后距离控制在24.8±0.8mm。这个压装距离尺寸是Bosch在产品设计定义阶段通过仿真和大量设计实验验证后, 在工业化生产阶段要求必须要确保的压装后的尺寸。如果这个尺寸超过了上公差, 整个传感器保护帽和座组件的压印连接将被破坏, 保护帽和六角头压印连接不牢靠, 在车辆运行产生震动时保护帽和座组件将会有脱落的风险, 导致产品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 并且整个传感器的密封性能也将无法保证。如果这个尺寸超过了下公差, 保护帽会将压接应力直接顶在座组件上, 导致压接的应力无法释放, 在传感器的使用过程中对连接和密封性同样造成影响。

实施六西格玛项目的首要任务是创建一个致力于改进优化的专家团队, 并确定六西格玛团队内的各种角色及其责任, 形成六西格玛的组织体系。正是基于此, 生产部门从各个科室挑选出了熟悉产品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成立了LSF氧传感器报废率降低六西格玛项目小组。项目组由生产总监直接负责领导, 作为整个六西格玛项目的Champion, 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整个项目进度的信息, 同时可以及时响应和支持解决项目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

项目组在项目定义阶段, 结合生产线实际情况, 制定了项目的目标战略以及具体的项目质量目标。项目目标站略:

项目质量目标:

目前报废率是0.5%;

期望报废率目标:0.37%;

基于质量目标, 项目组对LSF六西格玛改善项目经济收益进行了评估:

(1) 目前LSF St40最终压距超差报废率0.50%, 月产量为300000pcs。

(2) LSF St40最终压距改善目标为0.37%, 标准单价分别计为60元/RMB。

(3) 全年效果金额为:降低报废率年效果金额=300000pcs/月*60元/pcs* (0.50%-0.37%) *12月/年=28万元/年。

(4) 无形效果为: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LSF, 增加客户信赖度。

2.2 项目测量阶段

2.2.1 关键输入输出变量的识别

通过项目组的深入分析讨论, 首先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识别出输入输出变量, 再通过CT矩阵对这些输入变量的重要程度进行评分, 甄选出影响最终压距超差的几个关键输入变量:压装设备压头, 压装设备压力和滑石瓷密封圈原材料。

2.2.2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由于最终压距超差是由压距测量系统来评判的, 那首先需要确保和验证压距测量系统是否是可被信任的。通过MSA测量系统分析方法来验证可信度。

测量方法:将压距标准件进行标定, 重复50次标定过程, 记录标定值。

结论:Cg=9.29>1.33、Cgk=8.83>1.33, 所以压距测量仪可以信任。

2.3 项目分析阶段

重点对测量阶段甄别出来的关键输入变量进行分析。

2.3.1 对原材料滑石瓷密封圈分析

测量滑石瓷密封圈重量, 测量结论:滑石瓷密封圈原材料重量合格。

测量滑石瓷密封圈厚度, 测量结论:滑石瓷密封圈原材料厚度在范围内。

测量滑石瓷密封圈密度, 测量结论:由SQE要求供应商提供密度测试报告中反映密封圈密度测量合格。

评定滑石瓷密封圈包装要求。滑石瓷密封圈应当进行密封包装以避免潮湿, SQE将信息反馈给供应商要求加强滑石瓷原材料包装密封性。

评定滑石瓷密封圈的有效使用期:

存在的问题是: (1) 滑石瓷密封圈有效使用期是8周, 但由于德国至中国物流运输的问题, 来料时往往已经过了3到4周的使用期, 有效使用期限短。 (2) 滑石瓷密封圈需要在特定的湿度温度条件下存放与返工。

解决方案:采购温湿度控制箱, 在生产前将滑石瓷密封圈存储在温湿度控制箱中保存与返工。

2.3.2 对压装设备压力进行分析测量方法:将压距标准件进行标定, 重复50次标定过程, 记录标定值;

测量结果:Cg=0.76<1.33、Cgk=0.87<1.33, 所以结论是压装设备压力不稳定;

原因分析:压缩空气供给不稳定, TC部门压缩机故障。

解决方案如表所示。

2.3.3 对压装设备压头进行分析存在问题:压装设备压头明显磨损, 导致压装过程不稳定, 测量系统不准。

解决方案:定义在线终压压头更换频次, 及时更换在线压头。

2.4 项目解决方案阶段滑石瓷密封圈原材料方面的改进措施, 并定义相关责任人和完成日期。 (表2)

最终压装设备方面的改进措施 (表3) 。

2.5 项目标准化阶段

经过六西格玛项目组工程师, 生产一线员工的共同参与, 测量研究, 原因分析, 措施执行, 最终降低了终压距超差报废率, 达到了部门目标。 (图3)

在六西格玛项目顺利完成以后, 除了肯定其所取得的财务成果和对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的贡献之外, 还需要完成一些后续的改进工作, 包括:

(1) 改编工艺文件和工作指导书;

(2) 将六西格玛流程的成果形成作业标准。通过这样的方式, 就可以将六西格玛项目的成果在企业里标准化, 避免了项目之后又恢复从前无序状态的情形, 从而可以让六西格玛项目的成果持续地为企业服务。

3 六西格玛项目结论和展望

UAES公司LSF平面型氧传感器生产线St40最终压距存在超差问题, 导致报废率偏高, 公司选取这一问题开展了六西格玛质量改善项目, 本文就是对这一项目的流程进行研究。通过六西格玛的DAMIC质量改进五步骤, 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 从项目选择、项目计划、项目组织、项目成果等方面对这一六西格玛项目进行了梳理, 对整个项目的流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论述。

这一六西格玛项目最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将LSF平面型氧传感器生产线的报废率降到了0.3%, 达成了甚至超越了项目最初的目标0.37%, 说明这一项目是成功的, 其中的经验值得提炼并进一步在公司以后的六西格玛项目中进行推广, 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本文仅仅对UAES公司的LSF平面型氧传感器生产线的最终压距超差问题进行了探讨, 属于较小的项目, 问题也较简单, 仅涉及技术操作等方面、未涉及或者较少涉及到人员、组织结构等方面。在技术方面的瓶颈一个一个通过六西格玛项目得到改善之后, 人员和组织结构必然会成为新的瓶颈, 所以, 随着六西格玛在企业的深入展开, 面临的问题将不再局限于本文已提及的, 将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暴露,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探讨和解决。如企业组织结构的全面调整、其它经营方面的六西格玛化、供应商的六西格玛项目管理等等, 这些都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摘要:六西格玛项目管理是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它指导企业“选出正确的人选”, 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做“正确的事”。把人的力量、流程的力量和技术方法的力量结合起来, 成为一种持续改进和突破的有效方法。

六西格玛学习笔记 篇8

在动力锅炉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中小型燃煤链条炉因设备缺陷、运行管理水平、煤质等原因,普遍存在运行效率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状况[1]。目前,对35t/h链条炉进行节能改造与运行优化管理[2,3],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但是,在面临众多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运用统计分析工具,在数据驱动和引领下实施改善和成果评价,是一种先进有效的节能降耗工作方法。

本项目探索并实践了应用六西格玛DMAIC流程改善方法降低锅炉煤耗,提高运行效率的过程。

1 项目背景

面对原材料价格与能源成本的持续上扬,某中美合资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深度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生产经营水平。鉴于合资方早在2000年就导入了六西格玛方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3月,企业在美方经验的基础上正式导入六西格玛方法,从提高产品质量与节能降耗两个方面识别了一批对企业有重要影响的项目率先实施。

燃煤是企业最大的动力成本,2009年原煤消耗7.33万t;2010年,吨煤价格突破了千元大关,是1996年企业刚投产时的6倍。企业成立了“降低吨蒸汽煤耗”六西格玛应用小组,应用DMAIC流程改善方法对锅炉开展节能降耗。

2 DMAIC方法在改善35t/h链条锅炉运行效率中的应用

DMAIC是六西格玛方法的创始者美国通用公司在总结众多企业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实施六西格玛方法的标准路径模型。

定义阶段(Dfine),定义要解决的问题和顾客需求;测量阶段(Measure),测量待解决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流程运行状况;分析阶段(Analyze),基于数据分析,识别关键原因;改善阶段(Improve),通过消除查找到的关键原因,实现流程改善;控制阶段(Control),对改善后的流程进行有效控制,固化改善成果[4]。

2.1 定义阶段

定义阶段的核心工作包括:成立由DMAIC流程分析人员和相关生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团队,将待解决的问题Y确定为可量化测评的指标;将问题的研究范围界定在项目组可以把握的合理范围;收集数据,确定项目目标,对项目收益进行合理测算。

2.1.1 定义锅炉效率改善目标Y,界定项目研究范围

将Y选定为企业对锅炉区域的关键月度考核指标,设吨蒸汽耗煤量(原煤t/蒸汽t)。以2009年度的月均煤耗0.180t/t为基线,以企业提出的2010年度煤耗挑战目标0.175t/t为目标。如果目标得以实现,在2009年实际耗煤7.33万t的基础上,预计年底可节煤:(0.180-0.175)÷0.180×73300=2036t,按照2010年1~3月的原煤均价1020元/t计算,预计一年可降低原煤采购成本208万元。

围绕与锅炉运行相关联的环节,通过绘制锅炉供需高阶流程图(见图1),将项目的研究范围界定为热动生产部,1#、4#两台35t/h锅炉并行加3#汽轮机的蒸汽生产过程。通过优化锅炉操作,降低吨蒸汽煤耗。

2.1.2 将项目目标拆分为便于随时跟踪检查的指标

由于吨蒸汽煤耗指标过于宏观,经济考核周期为月,不利于项目组随时跟踪验证改善效果,需将其拆分为对流程变化敏感、可及时测量的技术指标。项目组查阅资料文献[1]、文献[5],通过分析,将链条锅炉的两大热损,即烟气排放温度和炉渣含碳量列为Y1和Y2,由于锅炉的运行模式与煤耗有密切联系,因此将图1界定的“1#、4#+3#炉汽机模式”的运行天数定为Y3,为保障输出蒸汽的质量符合要求,将输出蒸汽压力设定为Y4。

2.2 测量阶段

选择适宜的分析工具,收集信息分析数据,获得对问题和改善机会的定量化认识,在此基础上获取关于改善的方向性信息。保障测量数据的有效性是测量阶段的基本工作之一,必要时需对测量系统的能力进行评估。

2.2.1 绘制锅炉运行蒸汽生产详细过程图

基于改善方向为“优化锅炉操作”,针对性研究与煤耗Y有直接关联的工艺操作过程,通过绘制煤耗详细过程图(见图2),对每个过程中影响煤耗的重要输入X进行识别。共识别出影响锅炉煤耗的重要输入52个。

2.2.2 应用因果矩阵,筛选对煤耗有重要影响的关键X

因果矩阵是在面对众多相关联的影响因素时,就输入X对输出Y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评分,筛选关键X的一种方法。

应用因果矩阵,对影响煤耗的52个X,视其对4个Y子项的影响程度,从小到大分别给以0、1、3、9的评分。每个X的评分与其对应4个Y子项的权重分的乘积之和为该项X对Y影响程度的总得分。完成评分后,按总和分高低进行排序,分数高的为关键X。从52个X中筛选出7个得分高的关键因子。煤耗影响因素的因果矩阵分析排序如图3所示。

2.2.3 测量数据有效性检查与测量系统分析

保障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是应用六西格玛方法的基本前提。在Y的4个子项中,排烟温度和蒸汽压力均通过在线检测仪获取,由于仪表在定期检定合格期内,测试数据有效。两大锅炉的并行天数可从企业生产运行日报表中获取,为保证炉渣含碳量分析检测的准确性,需进行MSA测量系统分析。

2.3 分析阶段

应用FMEA失效模式分析工具,对因果矩阵筛选出来的关键X的失效模式进行严重度、探测度和发生频率的统计分析,找到导致潜在失效的根本原因,确定改善机会与措施。

2.3.1 影响锅炉煤耗的失效模式分析

对因果矩阵筛选出的7个关键因子(见图3),识别潜在失效模式、潜在失败影响、潜在原因和当前控制方式,对严重度、频度和探测度进行评分。按评分高低进行排序后,筛选出了7个分数明显偏高,风险度RPN超过200分的高分因子(见表1)。从中确定了2个根因,X1为炉膛负压;X2为烟气氧含量。确定了7项快赢措施,分别为定期清灰清焦;给煤机杂物清理;减少避免意外停炉;改善锅炉密闭性;更换4#测氧仪探头;更换4#炉空预器;1#炉给煤机煤闸板校正。针对煤仓单点落煤的结构性缺陷导致的煤层分布不匀问题,立项申请设备改造,增设均煤器。

2.3.2 Y的现状数据分析

1) 烟气温度Y1的现状数据分析。

采集4月27日~5月9日的烟气温度数据,绘制移动极差控制图。数据显示,1#炉的平均烟温205.7℃,4#炉的平均烟温225℃,与原设计值≤166℃相比,存在通过降低烟气热损以降低煤耗的改善空间。

2) 炉渣含碳量Y2的现状数据分析。

采集2008年1月~2010年3月的炉渣含碳量检测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绘制移动极差控制图。炉渣含碳量平均值18.5%,标准偏差3.95,波动大,含碳量高,存在改善空间。

3) 蒸汽压力Y4的现状数据分析。

采集2010年1月1日~5月10日的蒸汽压力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显示,蒸汽压力均值2.25MPa,标准偏差SD=0.06。实施改善后的蒸汽质量水平不能低于该水平。

2.3.3 X的现状数据分析

1)对炉膛负压X1进行数据分析。

采集2010年1月1日~5月10日的炉膛负压数据,绘制移动极差控制图,如图4所示。数据显示,统计期间的负压均值为-115Pa,比规定指标要求的-40Pa明显偏低。降低炉膛负压,可减小烟气流动速度,有利于热交换,从而降低排烟温度[1]。

2)对烟气氧含量X2进行分析。

采集烟气氧含量数据进行分析,1#炉的烟气氧含量为7%~11%,氧含量偏高。4#炉的氧化锆测试探头发生故障时,新购的进口探头尚未到货。待新探头安装到位后再实施降低烟气氧含量控制措施。

2.3.4 分析阶段结论

1)生产流程具有通过降低排烟温度和炉渣含碳量来降低煤耗的空间;

2)炉膛负压偏低,烟气氧含量偏高,燃烧不经济,是烟气温度偏高的根因;

3)给煤不均匀,炉排煤层厚度不平整,燃烧不完全,是炉渣含碳量偏高的根因。

2.3.5 制定改善措施

1)提升炉膛负压;

2)由简到难,立即实施相关措施;

3)实施增设均煤器项目,达到消除流程固有缺陷的目的;

4)待提升炉膛负压工作到位,4#炉氧化锆探头到货完成安装后,开展降低烟气氧含量控制工作。

2.4 改善阶段

逐步实施分析阶段制定的改善措施。应用数据分析,推动改善措施的有效开展。

2.4.1 对炉膛负压实施改善效果跟踪评价

制定控制引送风量,提升负压的改善方案,针对方案对运行班组进行全面培训。通过操作比武,寻找最佳操作实践,并在司炉人员中进行推广。改进前后炉膛负压的对比统计分析如图5所示。

经过近3个月的测试,炉膛负压从-112.2Pa,SD=59.7(2010年1月1日~5月16日),调整为-43.1Pa,SD=12.4(6月8日~8月20日)。数据显示,炉膛负压已得到全面提升,回到了控制目标规定的范围。

2.4.2 排烟温度的改善效果验证

绘制改进前后分阶段排烟温度的移动极差控制图、箱线图(见图6、图7)。对排烟温度的变化进行跟踪。实施改善后(6月8日~8月20日)与改善前(2010年1月1日~5月16日)相比,烟气温度降低了9.6℃,理论上可提高锅炉效率≥0.5%。

2.4.3 炉渣含碳量的改善效果验证

炉渣含碳量改进前后的对比统计验证,如图8所示。实施改善后,2010年6~8月的炉渣含碳量降为14.3%,对改善前后的数值进行双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已发生显著性改善。

2.4.4 对改善前后的蒸汽压力进行跟踪检查

为保证蒸汽质量符合要求,应用分阶段的移动极差控制图进行跟踪,改善前后效果对比分析如图9所示。数据表明,剔除8月份两次运行模式改变的数据,蒸汽压力接近2.3MPa的控制目标,SD=0.02,稳定性未低于改善前水平。

2.4.5 对改善后的吨蒸汽煤耗进行跟踪评价

按月收集数据,对改善后的6~8月的煤耗数据与改善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见图10)。数据显示,改善后3个月的平均煤耗为0.174t,但由于8月份煤耗偏高,进行改善前后的双样本T检验时,数据不支持已发生显著性改善。项目组对其进行了原因查找与数据分析后表明,8月份升停炉次数偏多,1#、4#两炉运行时间只有13d,是导致8月煤耗偏高的重要原因。

2.5 控制阶段及项目实施结果

控制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将措施纳入标准化管理,固化改善成果,并通过控制计划来保证后续措施(烟气氧含量控制、更换4#炉空预器失效热管、增设均煤器)逐步落地。

开展经连续3个月的运行数据证实,改善措施有效。烟气氧含量控制措施在9月份测试探头到位后着手进行,11月份完成了4#炉空预器失效热管的更换,1#、4#炉增设均煤器项目分别于2011年2月和8月完成安装。项目自2010年6月显现绩效,至2011年5月,连续12个月的吨蒸汽煤耗均值为0.176t/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2011年底,炉渣含碳量已降至11%以下。

3 结语

沿着应用六西格玛持续改进的思路,以降低能耗为目标,在数据的引领和驱动下,企业继续分步实施了锅炉与汽机运行模式优化项目(少发电多买电策略)、燃煤的优选研究项目、蒸汽吹灰器改造为声波吹灰器项目和6000kW抽凝机改造为3000kW背压机项目,2012年煤耗下降到了5.3万t/a,吨蒸汽煤耗降低至0.160t/t以下。

参考文献

[1]李俊东,韩殿营,李耀荣,等.在用燃煤链条炉排锅炉的节能改造[J].工业锅炉,2010,(2):24-28.

[2]韩中合,鲍志勇,田松峰.35t/h链条炉节能综合改造[J].节能技术,1994,(6):28-30,25.

[3]王新光.35t/h链条炉的使用小结[J].中国井矿盐,2009,(2):30-32.

[4]刘茂俊.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上一篇:程控交换机下一篇:情景教学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