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县中医医院简介

2024-10-03

泾阳县中医医院简介(精选12篇)

泾阳县中医医院简介 篇1

泾阳县司法局三渠司法所简介

三渠镇位于泾阳县东北部。东临高陵县,北接三原县,西靠云阳镇、燕王乡,南连泾干镇、永乐镇。总面积51.2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36个村民小组,人口4.8万,耕地面积5.7万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 元。

三渠司法所设在三渠镇政府院内,先后投资20余万元,建成办公面积150平方米的规范化司法所,有办公房4间2层,设调解厅、司法所办公室、所长办公室、刑释解教办公室、资料室等科室,办公设施齐全。各种规章制度健全。

近年来,三渠镇司法所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采取调整队伍、建章立制、完善网络等一系列的综合措施,积极发挥司法行政的各项职能作用。

一是积极取得领导支持,不断适应业务所需。目前,全所机构健全,配置合理,司法所专职工作人员3名,其中所长1人,司法助理员2人。平均年龄36岁,均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办公用房、摩托车、微机等办公设施配套齐全,所需经费由镇财政所全额拨付。二是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规范化司法所建设,进一步制定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并使其得到了全面的落实。全所人员注重加强党组理论和法律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有效地保障了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三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完善组织网络。全镇有人民调解委员会19个,其中,村级调解委员会17个,机关事业单位调解委员会2个,全镇人民调解员163人,形成了上下联动、协调配套的矛盾纠纷调处格局。四是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全面提高业务水平。今年上半年,共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起,成功率达98%以上,其中重大纠纷2起,防止群体性上访4起,领导亲自接访8次有效的防止了矛盾的激化和群体恶性上访事件的发生。五是始终将

普法宣传作为一项重要的本职工作,常抓不懈,充分利用宣传车、刷写标语、发放宣传单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普法宣传,今年已开展村级组以上干部法律培训会1次,受教育人员达650余人次,宣传效果明显,受到了县上领导的肯定。六是不断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全镇已连续几年来未发生刑解人员重新犯罪现象,社会治安也明显好转。

该所连续多年来较好的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成绩走在兄弟乡镇的前列,在司法行政方面发挥着充分的职能作用,从而为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泾阳县中医医院简介 篇2

1 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

酉阳县位于重庆东南部, 面积5173 km2, 人口87万。全县地形起伏较大, 地势中部高, 东西两侧低, 海拔高差大, 立体气候明显。北部老灰阡梁子为酉阳县的最高点, 海拔1895 m;西部董家寨为最低点, 海拔263 m。地貌分为中山区, 海拔800~1895 m;低山区, 海拔600~800 m;槽谷和平坝区, 海拔263~600 m。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全年雨量充沛, 冬暖夏凉。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31 h。年平均气温由海拔280 m的沿河地区17℃递减到中山区的11.8℃。1月气温最冷, 为3.8℃, 7月最高, 为24.5℃。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1500 mm。全县以毛坝盖山脉为分水岭, 形成两大水系:东部的酉水河、龙潭河为沅江水系, 西部的小河、阿蓬江等为乌江水系。

2 草莓种植概况

酉阳县栽培草莓起步较晚, 始于2003年, 主要是海拔600~800 m的低山区农户进行春草莓零星栽培, 面积约40 hm2, 头年9—10月定植, 次年5月产果, 产量约450 kg/667 m2, 均价15~20元/kg。在县农委的指导下, 2011年, 海拔330 m的槽谷平坝区农户开始尝试冬草莓栽培;2012年, 海拔1000 m的中山区农户开始尝试夏草莓栽培。种植品种为‘丰香’‘章姬’‘黔莓2号’。

3 典型草莓种植户简介

2013年, 海拔335 m的麻旺镇平桥村果树专业合作社农户利用大棚进行冬草莓促成栽培, 品种为‘丰香’, 面积1.2 hm2, 在海拔1000 m的毛坝乡育苗, 9月中旬定植, 11月下旬产果, 2月下旬下市, 平均产量387 kg/667 m2, 售价40元/kg, 产值15480元/667 m2, 纯利润达9650元/667 m2。

4 酉阳县种植草莓的优势分析

4.1 市场广阔

酉阳县草莓种植面积不足50 hm2, 产量280 t, 年人均0.64 kg, 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高档水果的草莓, 在酉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前, 重庆正在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酉阳农户应以此为契机, 努力发展草莓生产。

4.2 气候适宜

草莓在低温和短日照条件下开始花芽分化, 以日照8~9 h/d、温度14~17℃最适宜, 花芽开始分化后, 9~16 d即可形成花芽。在一些地区需要人为满足这个条件, 使草莓开始花芽分化, 然后实施草莓人工促成栽培。但采取人为降温措施使草莓通过春化作用, 耗电成本大, 生产上难以推广。酉阳县海拔高差大, 立体气候明显。依据海拔提高100 m, 气温下降0.6℃的气象学原理, 在一定海拔区域的温度完全可以适合草莓通过春化作用及生长发育。选择合适的品种, 在海拔300 m以下的槽谷平坝区育苗, 5—10月在海拔1000 m以上的中山区露地栽培产果, 即夏秋草莓;在海拔1000 m以上的中山区育苗, 11至次年2月在海拔300 m以下的槽谷平坝区大棚促成栽培产果, 即冬草莓;在海拔600~800 m的低山区育苗, 3—5月露地栽培产果, 即春草莓。如此构成草莓四季产果模式, 实现草莓周年供应。

4.3 效益显著

在酉阳县种植春草莓, 纯利润可达6000元/667 m2, 种植夏草莓, 纯利润可达7000元/667 m2, 种植冬草莓, 纯利润可达9650元/667 m2, 经济效益显著。

5 草莓栽培技术

5.1 夏秋草莓栽培技术

5.1.1 品种选择

选择无休眠期、无春化作用、质优高产的四季草莓‘冬花’作栽培品种。

5.1.2 培育壮苗

在海拔300 m以下的槽谷平坝区, 于头年10月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冬花’苗木作母株, 按1 m×2 m的株行距定植于大棚苗圃。喷施叶面肥2~3次, 及时摘除花枝和老叶, 促发匍匐茎, 注意防治蚜虫, 次年3月初将新苗假植于穴盘中, 培育出有4~6片展开叶、叶柄短而粗壮的壮苗。

5.1.3 整地作畦

在海拔1000 m以上的中山区深翻土壤, 整地作畦。施入腐熟的有机肥45~60 t/hm2、三元复合肥750 kg/hm2。按1 m×1 m开厢, 畦高20 cm、宽60 cm, 沟宽20 cm, 浇足底水, 盖膜待栽。

5.1.4 适期定植

于4月初开始定植, 每畦定植2行, 株行距20cm×30 cm。植株“弓形”向畦缘。栽苗时要做到“深不埋心, 浅不露根”。栽后浇定根水, 以利成活。

5.1.5 田间管理

定植20 d后喷施0.2%~0.3%的三元复合肥1次, 以后每隔20 d喷1次, 连喷4~5次;若遇连续晴天, 应及时淋水, 若遇连续雨天, 要注意排水;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及不断抽生的匍匐茎;加强疏花疏果, 单次结果每株控制在4~5个;花期放蜂授粉, 降低畸形果率。

5.1.6 病虫害防治

夏秋栽培的草莓易感白粉病、炭疽病, 用50%多菌灵500倍液、25%粉锈宁粉剂3000~5000倍液交替使用防治。主要害虫有蚜虫、红蜘蛛, 可用敌杀死、克螨特防治。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一定要注意用药安全, 应在挂果前和果实采收后施用。

5.1.7 采收

草莓果实着色后, 应于清晨及时采收, 采摘时要轻摘、轻拿、轻放, 切忌挤压。

5.2 冬草莓栽培技术

5.2.1 品种选择

选择果实具有香味的‘丰香’作栽培品种。

5.2.2 培育壮苗

在海拔1000 m以上的中山区, 于当年4月选择茎叶健壮、根系发达的‘丰香’母株, 按1 m×1 m的株行距定植于苗圃中;及时摘除花芽和老叶, 喷施50 mg/kg赤霉素2次, 促发匍匐茎;7月幼苗大量形成后, 严格控制氮肥施用, 并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1次, 促进花芽分化;8月初将幼苗假植于穴盘中, 8月底进行10 d遮光处理, 至9月中旬培育出有4~6片展开叶、叶柄短而粗壮的壮苗。

5.2.3 整地作畦

在海拔300 m以下的槽谷平坝区大棚内深翻土壤, 整地作畦。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5~45 t/hm2, 三元复合肥750 kg/hm2。按1 m×1 m开厢, 畦高20 cm、宽60 cm, 沟宽20 cm, 铺好滴管, 盖膜待栽。

5.2.4 适期定植

于9月中旬开始定植, 每畦定植2行, 株行距20 cm×25 cm。植株“弓形”向畦缘。栽苗时要做到“深不埋心, 浅不露根”。栽后浇定根水, 以利成活。

5.2.5 田间管理

定植后结合滴灌追施冲施肥3次, 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及不断抽生的匍匐茎;10月底开始盖大棚膜;花期放蜂授粉, 并及时疏花疏果。

5.2.6 病虫害防治

冬草莓易感灰霉病、叶斑病, 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主要害虫有蚜虫、红蜘蛛, 可用蚜虱净、阿维菌素防治。注意保证用药安全。

5.2.7 采收

11月中下旬草莓开始成熟, 应及时采收。

5.3 春草莓栽培技术

5.3.1 品种选择

选择品质较佳的‘章姬’作栽培品种。

5.3.2 培育壮苗

在海拔600~800 m的低山区, 于当年6月初选择茎叶健壮、根系发达的‘章姬’母株, 按1 m×2 m的株行距定植苗圃中;及时摘除老叶, 8月幼苗大量形成后开始假植于假植圃, 9月以后严格控制氮肥施用并采取断根措施, 促进花芽分化;至10月初培育出有3~5片展开叶、叶柄短而粗壮的壮苗。

5.3.3 整地作畦

深翻土壤, 整地作畦。 施入腐熟的有机肥30~50 t/hm2, 三元复合肥600 kg/hm2。按1 m×1 m开厢, 畦高20 cm、宽60 cm, 沟宽20 cm, 浇足底水, 盖膜待栽。

5.3.4 适期定植

于10月初开始定植, 每畦定植2行, 株行距20 cm×30 cm。带土移栽, 做到不露根不淤心。栽后浇定根水, 以利成活。

5.3.5 田间管理

11月前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2次, 以利越冬;次年4月草莓开始大量生长并陆续开花, 应小水勤浇, 喷施叶面肥2次, 及时疏花疏果。

5.3.6 病虫害防治

春草莓易感叶斑病、炭疽病, 用代森锰锌5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交替使用防治。主要害虫有蚜虫、红蜘蛛, 可用95%矿物油乳油防治。

5.3.7 采收

山阳县教研室简介 篇3

近年来,山阳县教研室在县教育体育局的直接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教研室标准化创建活动”为契机,以“注重实效、多出成果、争创一流”为目标,抓住“教育教学研究、新课程改革”两条主线,突出“校本教研、课题研究、质量管理”三项重点,加强“教研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基地建设、文化建设”四项建设,实现“教研方式、成果评选、名师培养、自身发展、教学质量”五项突破。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县教研室在基础教育科研中“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职能作用,构建了县、乡、校三级教研网络体系;坚持“岗位练兵”,培养教研骨干,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狠抓校本教研,加强课题研究,涌现出来一批高质量的教研成果,全县有38项国、省级课题结题;有22项国、省级和52项市级在研课题,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各类教研成果1200多篇(项)在市级以上评选中获奖,有360多篇优秀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2011年7月被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建立为“校本研修”基地县。同时在全县开展了“教学能手大赛”、“跟师帮教”、 “送教导研”、 “结对研修”等一系列活动,以城带乡、以优扶差,城乡互动,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科研工作全面开展、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和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山阳县的教育科研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表彰和奖励。县教研室先后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先进科研单位;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被陕西省教育学会评为“全省教育学会系统先进集体”;被商洛市教育局授予“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校本教研先进集体”; 连续三年被商洛市教研室评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先进单位”和“优秀教研室”,连续六年被山阳县政府、教体局评为“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单位”,2010年12月,被商洛市教育局授予“商洛市標准化教研室”。

祁阳县黎家坪镇一中简介 篇4

一、基本情况:

黎家坪镇一中前身为黎家坪镇中学,1997年迁入新址,新址位于黎家坪镇中山路东侧,新湾水库旁。东临322国道,西连湘桂铁路,交通十分便利。左依巍巍大华,沐祁江澄清之水;右靠亮丽高峰,览黎城旖旎风光。学校纳山川之灵气,沐日月之光辉,可谓钟灵毓秀,地灵人杰,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

2010年学校通过验收,成为省合格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达60679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5695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规划科学:教学楼、科学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音乐室、美术室、理化生仪器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一应俱全;宽敞明亮的大礼堂,是同学们演出、集会的好场所;标准的田径运动场与周围绿化了的看台相衬相映,和谐天成;文化长廊书香浓浓,休闲广场清新怡人:形成了现代化园林式学校风格。

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学生1200余人,现有教职员工106人,其中专任教师92人,本科学历74人,专科学历18人;高级教师10人,中级职称56人,初级职称26人。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共11人,其中校级领导3人,包括校长1人,业务副校长1人,后勤副校长1人;中层领导8人,分管学校办公室、教学、政教、教研、后勤、团委工作。

学校中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领导班子和教师群体,保证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学校的科学发展。

二、办学质量:

几十年风雨兼程,学校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校训,倡导“敬业、爱生、严谨、善诱“的教风和“勤奋、尊师、诚实、多思”的学风,形成了“人格化、规范化”的管理特色与“合格+和谐”的办学特色。近五年来,全校教师有116人次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教研教改论文奖励;先后有40人次获得了市、县 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立功人员等光荣称号。全校学生先后有46人次在各项奥赛中获奖;38人次在科技创新大赛、“三独”比赛、“两语”阅读比赛、征文竞赛中获奖。学校连续十三年在全县毕业会考中跻身前六名。学校先后获得了2008年县教育质量检测综合评价“优秀学校”、2008年县初中毕业会考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2009--2013年县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教学质量评价“前十名学校”、“先进单位”等20多项殊荣。

三、财务状况:

学校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经费全部由各级政府部门财政拨款,学校无大额欠款,财务状况良好。

祁阳县黎家坪镇一中

泾阳县中医医院简介 篇5

绥阳县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基于煤电化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及相关配套产业开发建设而设,主要以基地为核心,另规划两个产业园为配套。园区位于绥阳县西南,涉及蒲场、枧坝、宽阔三个乡镇范围约100平方公里,为一园三区结构:即布置在蒲场镇沿河村一带的基地中心工业区占地约5平方公里、以联盟—宽阔煤炭矿山为主的煤炭开发工业区占地约93平方公里、布置在蒲场镇七九村原3409厂为基础的附属配套加工工业区占地约2平方公里。

园区计划总投资88.5亿元,其中煤电化基地建设投资69亿元,新建煤矿投资16亿元,409配套加工业投资3.5亿元。煤电化循环经济项目是全省重点发展的18个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之一,建设项目包括:48万吨/年电石、30万吨/年PVC、3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130万吨/年水泥、2×30万千瓦电联营动力车间;配套项目包括:6.28公里二等级进厂公路、50万吨/年石灰、后水河水库大坝加高工程、青龙堡水库新建、185万吨/年配套煤矿开发和50公里运煤公路,以及项目建成后的各项配套产业。

水泥厂已于2011年6月26点火烘窑,并开始生产运行,产出水泥数十万吨。2012年6月21日,涉及煤电化循环经济的电石、氯碱等子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泾阳县中医医院简介 篇6

一、转学

先在转出学校获取学籍号码→转入学校依据学籍号码在学籍系统上提交转入申请、打印《转学联系表》1式4份并签署意见和盖章→转入县(区)学籍主管部门进行系统审核并在《转学联系表》上签署意见和盖章→转出学校进行系统审核并在《转学联系表》上签署意见和盖章→转出学校学籍主管部门进行系统审核并在《转学联系表》上签署意见和盖章→《转学联系表》各返送四处(转入转入学校和双方学籍主管部门)1份存档。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为方便家长办理,根据学籍管理要求,结合我县城区教育发展现状,办理县内校际间转学(除城关一中、城关二中和城关小学、城关二小外)时,《转学联系表》可以不到县学籍主管部门盖章进行现场办理,由转入学校直接将转入申请提交系统,并将《转学联系表》扫描件上传系统,县学籍主管部门可通过系统下载查看《转学联系表》并审核。

二、休学

为方便办理休学手续,根据学籍管理要求,学生家长办理休学时,可不到县学籍主管部门现场办理,就读学校可直接在系统中提交,并将休学申请及县以上(含县)医疗机构证明扫描件上传系统,学籍主管部门可通过系统下载查看并审核。

三、复学

为方便办理复学手续,根据学籍管理要求,学生家长办理复学时,可不到县学籍主管部门现场办理,就读学校可直接在系统中提交,并将复学申请及县以上(含县)医疗机构认定的治愈证明扫描件上传系统,学籍主管部门可通过系统下载查看并审核。

四、跨省就学

学生在一个学段就读结束后需到其他省份学校就读另一学段时,需要办理跨省就学业务。办理方法是:

在原学校查询学籍号码现就读学校在系统中提交跨省就学申请,打印《转学联系表》1式3份并签署意见和盖章现就读学校学籍主管部门进行系统审核,并在《转学联系表》上签署意见和盖章④原就读学校学籍主管部门进行系统审核,并在《转学联系表》上签署意见和盖章⑤《转学联系表》各返送双方学籍主管部门和现就读学校1份。

如需到省内外县学校就读另一学段,须按照以上流程办理,由现就读学校在系统中进行自主招生。

学生家长在办理前,须先和学区学校做好入学接收衔接。

五、个人信息变更

若学生学籍系统中的个人信息(学籍号码除外)有误或有变动,可持有效证件到就读学校学籍管理处申请信息变更。

湖南邵阳县人民医院门诊空间设计 篇7

门诊医技大楼建筑面积为25476.66㎡, 地上4层, 高度18.6m, 一层的层高为5.1m, 二至四层均为3.8m。

采用双开井四合院的平面形式

门诊医技大楼采用双开井四合院的平面形式, 布置紧凑, 朝向良好分区明确, 使用合理, 方便患者。院落式布置避免了过高的高层设计。

宽敞的医疗街将整个门诊、急诊、医技和住院大楼有机地串联起来, 形成一个医疗建筑整体。医疗街两侧还设置了一些公共服务和休闲空间, 运用共享大厅的概念 (贯通4层, 设回廊和天桥) 改变了传统医院的拥挤、嘈杂现象, 使人们的就医过程变的更加方便和舒适。医疗街设置自动扶梯、回廊、天桥。顶部设有玻璃采光顶, 内侧设置活动式遮阳布帘, 减少阳光直射。

1.一层平面图

2.二层平面图

利用公共大厅合理组织人流

公共大厅设计中, 合理组织人流, 避免了流线混乱或交叉, 为此将一层大厅分为门厅、挂号和收费、取药和药品超市三大部分, 大厅中央设置两台自动扶梯与两台垂直电梯, 就医人流能迅速便捷到达各功能区域。自动扶梯一侧通过大玻璃借景, 内庭院园林尽收眼底, 能缓解医患情绪, 改善大厅内紧张的气氛, 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一门一科, 双廊流线

门诊采用一门一科, 独立候诊。科室大、中、小组合平面布局, 使得就诊便捷, 管理方便, 减少交叉感染。各科诊室设计既关注就诊人群的“人性化环境”, 同时也重视医生等工作人员的人性化工作环境, 诊室采用双廊流线, 医生可以通过医生休息室, 从专用走廊进入诊室, 在专用廊内配有医生专用的卫生设施及开水供应等。

结合各个诊区和大厅设计内部绿化庭院

山阳县中医医院会议交流材料 篇8

管理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突出中医特色强化内涵建设

努力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

山阳县中医医院

(2013年10月23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山阳县中医医院创建于1980年,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300平方米,开放床位340张。现有职工346名,其中高级职称15名,中级71名。设13个职能科室和12个临床科室,开设8个病区,有皮肤病、颈腰痛等5个省级农村特色专科和重点专科。拥有磁共振、螺旋CT等大型设备50台件,中医特色诊疗设备57台件。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先进集体”,今年元月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院近年来在提升医疗质量和加强安全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向大家做以汇报:

一、加强领导,健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医疗安全是医院医德医风、技术水平的集中反映。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不仅是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树立品牌形象的需要。我院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 的管理理念,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责任管理。

一是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质量安全管理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了院长负总责、业务院长和职能科室分别负责、科室主任直接负责、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

二是成立了医疗质量、病案管理、药事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输血管理等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其业务指导作用,定期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进行评估分析,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三是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院长、科室两级负责制和医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层层签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与任务。每月对职能和临床医技科室进行考核,并对各科考核情况进行督查、反馈、汇总、分析、通报,考核结果与科主任津贴和个人绩效工资挂钩,奖优罚劣。年终进行总评比,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科室、管理人员和个人再次奖励,用行政和经济的双重手段调动全院职工齐心做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二、突出重点,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我们以落实核心制度、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管理为突破口,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加大质量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度。修订完善了医院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职责,分层次对全院职工进行核心制度的学习培训,考核演练,提高执行的自觉性。院长坚持每周一次政查房,重点检查质量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和方法。

二是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对住院病区重新进行了布局,防范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加强对口腔科、手术室、急诊科、内镜室和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管理和监控,定期分析监测数据,公开监测结果,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改进了手卫生设施,开展手卫生定期检查,督促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制度,对感染性、损伤性和病理性医疗废物进行收集、临时贮存,定期交医疗废物运输车统一转运处置。

三是加强药事管理工作。我们以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为突破口,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对确定的35种抗菌素实行了分级分类管理,对各级各类抗菌药物使用实行日登记、周通报和月奖惩,每月使用前3名的药品次月下降采购数量,对使用的医生告诫谈话。毒、麻、精、放等药品做到“五专”,实行保险柜专门存放。

四是加强临床“危急值”管理和病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医技人员及时有效识别并报告,接获“危急值”时,接获者在报告登记本上规范登记并复述确认,认真及时处置并记录病历。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输血、抢救、用药等病人身份核对,防范差错发生。五是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建立医患沟通责任人制度,住院患者主要由责任医生、责任护士负责沟通,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由主刀医师沟通,门诊患者由接诊医师负责沟通。落实医德医风考评、医师定期考核和不良行为记录等规定。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变化、配合检查治疗。

三、突出特色,打造区域中医医院品牌

我们严格按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的中医医院办院方向,规范医疗文书书写,加强重点科室建设,弘扬中医文化,打造区域中医医院品牌。

一是规范中医医疗文书书写。组织全院职工组织学习了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等规范和要求,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对医疗文书书写进行专题培训,结合实际制定了我院《终末判定细则》,作为医疗文书判定的依据。每周五开展一次医疗质量讲评,对处方、病历、检查报告单等进行点评,不断提高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

二是加强重点科室建设。我院急诊科、椎病科等临床科室先后被省中医药管理局列为省级农村特色专科和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先后培养了5名学科带头人,购置了30多台中医诊疗设备,开设了4个特色病区,床位90张。根据当地疾病发生情况,选取了20个优势病种,制定了诊疗方案并逐年优化。对13个中医病种实行了临床路径管理,已有600多人进入路径病例并治愈出院。同时,积极扩大针灸、推拿、刮痧等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使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在我院进一步得到发挥,中医药收入占到医院业务收入的35%,树立了区域中医医院的品牌形象。

三是加大中医文化建设力度。制定了医院院训、院歌、宗旨和发展战略,印制的《员工手册》体现中医文化的特定礼仪举止,并组织人员定期开展培训,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在门诊走廊、候诊区、住院部走廊充分宣传中医药知识、中医病名,结合中医科室的诊疗病种宣传特色,将悠久的中医文化与精尖的现代医学有机融合,营造了文明、舒适、优雅、和谐的就医环境。

由于我院重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服务能力明显加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2012年完成门诊接诊6.5万人次,住院1.2万人次,业务收入6000万元。今年1-10月门诊接诊6.4万人次,出院9000人次,业务收入6500万元,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10.3%、11.4%和18.2%。医疗纠纷和医疗差错事故明显降低,近三年没有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发生。住院病人和社会群众对我院的满意度逐年提高,县纠风办调查统计,由2010年的91%提高到现在的95%。在今年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医院等级评审中,我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检查验收。

射阳县中医院优质护理保障制度 篇9

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制度和措施

一、医院成立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分析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

二、制定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及工作标准,健全优质护理服务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

三、制定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绩效分配向临床一线工作量大,技术性高、风险大的岗位倾斜,逐步实现护士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四、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考核细则,定期考核,发现问题持续改进。

五、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病区人员充足,实施护士的分级管理,及时合理动态调整人员配置,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六、强化“以病人为中心”责任制护理服务理念,实施护士站前移,落实基础护理服务规范,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七、设计使用表格式护理文书,简化护理文书,每天书写时间小于30分钟。

八、护理设备配置齐全,保证水、电、气、仪器设备等性能完好,正常使用。

九、后勤服务保障及时到位,每年召开一次相关科室工作会议,征求意见,改进工作。保障各类物资供应,药品供应及时,提供合理膳食,合理收费,病人费用账目清晰,卫生保洁落实到位等。

十、病房每月召开座谈会,开展健康教育,发放病员满意度调查表,征求意见改进病房工作。

护理部

泾阳县中医医院简介 篇10

泗阳县中医院“文明优质服务大提升” 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行风建设,全面落实《泗阳县卫生系统“文明优质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方案》(泗卫发〔78号〕)精神要求,深入推进我院“三好一满意”活动开展,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改善诊疗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树立良好医院形象。现决定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文明优质服务大提升”工作。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统领,以“查改不满意,追求更满意”为第一宗旨,以群众需求为第一要求,广泛开展以诊断上细心、解答上耐心、治疗上精心、服务上热心、生活上关心、条件上舒心为主要内容的“六心”服务竞赛,努力实现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环境明显优化、服务行为明显规范、行业形象明显提升、医患关系明显和谐、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为建设殷实、美丽、和谐泗阳提供坚强地健康保障。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文明优质服务大提升”工作,达到服务行为文明规范,服务流程科学合理,服务措施便民利民,服务环境舒适安全,切实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提升卫生行业形象。

三、组织领导(一)领导小组

组 长:薛伟

副组长:邢宗良 夏海波 刘建国

成 员:王立安 颜学工 査丽 林玲 葛芳 陈复胜

刘春华 刘慧敏 以及各科室主任、护士长

职 责: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方案制定,审定各实施小组活动方案,组织和督导活动实施。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刘建国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开展“文明优质服务大提升”活动日常工作。

四、活动的内容

(一)创造优美就医环境。庭院环境做到净化、美化、绿化,无脏、乱、差现象。合理设计车流、人流,出入通道畅通,院内车辆停放有序。各科室环境清洁卫生,室内物品摆放有序,设施设备完好。病房内整洁安静,患者个人物品摆放整齐,床单位洁净舒适。积极开展“园林式医院”创建活动,消除卫生死角,实现环境面貌大改善。对环境差的科室和部位进行曝光。

(二)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根据《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江苏省医疗机构及十大窗口服务规范(试行)》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将服务承诺、文明用语、目标要求等内容,及时向社会公布。以医务人员“六个行医”规范、“七条行为准则”和“二十个不准”为主题,通过开展交流会、讨论会、报告会、专题讲座、演讲活动、板报橱窗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全面推行医务人员廉洁行医、优质服务承诺制度,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自律意识,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所有工作人员按规定统一着装,仪容仪表整洁,佩戴胸牌(卡)上岗,做到态度和蔼、语言文明、不讲忌语。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做到遇问有人答,事事有人管。大力开展“优质服务窗口”评比活动,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做到语言通俗亲切、听诉耐心诚恳、询问仔细认真、解答细致到位,坚决杜绝“生、冷、硬、顶、推、拖”现象,特别是严禁与患者或患者家属发生争吵现象,严禁在诊疗过程中接打电话。

(三)着力优化就医流程。制定便民措施,简化就诊(服务)程序,缩短等候时间。减少患者在诊室、检验室的往返次数,缩短院内会诊、转科及各项检查预约报告时间。门诊大厅设置服务台,提供分诊、导诊、咨询等服务,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轮椅、推车等便民设施。开设便民门诊,方便慢性病、老年病患者就医。

(四)大力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制度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制定并落实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规范临床护理执业行为。在认真做好患者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措施、康复和健康指导等服务的同时,重点做好生活护理服务,承担起患者洗脚、擦身、剪指甲等护理任务,为患者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积极创建“无陪护”病区和医院,逐步扭转患者或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问题。加强病区秩序管理,完善探视制度,提供安静舒适的就医条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护理技能考试、比武活动,进一步巩固提高护理服务成果。

(五)全面启动“患者安全目标”行动。按照《患者安全十大目标》要求,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开展院内感染控制、病历规范书写、抗菌药物使用等专项管理活动。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实行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录。重点对血液透析、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重点环节和中夜班等关键时间进行拉网式大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定期开展病历处方质量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提高病历处方质量,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建立畅通、高效的急诊“绿色通道”,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深入查摆和消除事故隐患,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六)深入开展便民惠民服务。严格落实“千名医护走基层”、“千名村医进农家”等一系列便民惠民举措,实行“无假日医院”,满足患者(居民)就医需求。在门诊和病区等醒目位置,设置电子屏、公示栏,向患者(居民)提供费用查询服务和其他服务承诺公示,完善候诊设施,为患者就医提供方便。全面推行预约诊疗服务、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最高限价等惠民举措,认真执行“一日清单”制度,让每位患者明白消费。认真执行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验结果、医学影像资料互认制度,减少重复检查,杜绝过度检查和治疗行为。定期到基层和优抚对象家中送医、送药、送健康,深入开展多形式、高密度、全方位的便民惠民服务,全面提升卫生行业服务群众的形象。

(七)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分级分类组织医患沟通工作的专题培训,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使所有工作人员了解掌握医患纠纷处置的政策,切实增强依法执业的意识,提高医务人员沟通技巧。将诊疗(服务)信息及时告知患者(居民),保证患者(居民)就医的选择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完善患者投诉和接待机制,把每星期三下午确定为“院长接待日”,由院主要领导接待患者投诉和咨询;每月由院领导轮流组织召开医患沟通座谈会,倾听意见和建议。建立医疗纠纷预警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纠纷苗头和隐患。

(八)切实搞好患者满意度测评。建设患者满意度评价系统,为服务对象提供满意度现场评估平台,制定评价标准,并将评价结果列入医德医风考核的重要内容。

五、实施步骤

(一)存在问题大查纠阶段(5月4日至6月4日)。制定出具体实施计划,明确活动举措,落实责任人员。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围绕活动的八项内容,“征求不满意,追求更满意”开展自查自纠,分析查找个人及科室存在群众不满意、服务不到位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意见问题,努力找细、找全、找实。召开专题会议,逐一剖析存在问题,深挖根源,认真搞好整改,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

(二)提升成效大评议阶段(6月5日至6月12日)。对开展“文明优质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对违反医德医风和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严格按照规定予以从严从重处理。

(三)选树服务新典型阶段(6月13日至6月20日)。要不断挖掘本次活动的特色和亮点,树立文明服务标兵。各科室及时上报在工作和教育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宣扬他们的感人事迹。重点开展三大评选活动:①“生命因你而美丽”——感动患者的十大故事征集评选活动;②“十佳微笑服务”明星月月评活动;③优质服务窗口和星级护理病区、星级护士评选活动。对评选的先进予以表彰,对于工作落实不力、群众满意度低的科室和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并将考核结果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

(四)提升成果大展示阶段(6月21日至6月30日)。编发“文明优质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简报,通过网站、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主题教育创新的做法、典型事迹和实际成效,充分展示服务标兵的风采,为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注入更多新动力,凝聚更多正能量。

六、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科室要高度重视,深入宣传,广泛发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解决医疗卫生服务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本次主题活动的重点,狠抓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2、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各科室要坚持“以建为主、纠建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认真布置落实每一环节的具体工作,做到各阶段的无缝对接。同时将主题教育与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联系起来,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努力实现我县卫生事业新跨越。

3、强化督导,奖惩有力。督查办牵头,抓好本次活动的各阶段督查工作,及时掌握主题教育进展情况,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宣传特色做法和先进事迹,督促解决存在问题,从重处理顶风违纪、严重影响卫生行业形象行为 附:

1、《泗阳县中医院医务人员医德医风“二十个不准”》

2、《泗阳县中医院医务人员“六个行医”规范》

3、《泗阳县中医院医务人员“七条行为准则》

2014年5月9日

中医院简介 篇11

利辛县中医院成立于1990年,二十多年来,中医院由小到大,如今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拥有一流技术及先进医疗设备、中医特色突出的国家 “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我县融中西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养生和指导下级医院业务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院,是省、市文明单位,利辛县法医鉴定技术指导中心,是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是安徽中医学院和阜阳卫校教学医院。

医院现有职工434 人,专业技术人员393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69人,省重点中医专科2个,市重点中医专科2个,市名中医1人,优秀中医师4人。医院骨伤科、心病科、脑病科、肛肠科、针炙推拿科、不孕不育症科、乳腺病科、糖尿病科、男性病科具有独特优势。其中骨伤科、糖尿病科被省确立为省重点中医专科;肛肠科、康复科被市确立为市重点中医专科。

医院拥有德国西门子双排螺旋CT,进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GE彩超、DR、CR、德国贝朗血液透析机、美国康顺康前列腺汽化电切镜、腹腔镜、钬激光碎石仪、五官科内窥镜、眼底血管造影仪、电脑全自动煎药机等先进医疗设备。

医院新区占地36亩,总建筑面积约3.7万多平方米,总投资1.2亿。坐落于“五一”广场西南侧的门诊病房综合楼于2013年5月18日开业使用。其建筑面积13780平方米,地上十二层,地下一层,总投资5600万元。医院对县人民医院老院区实施改扩建工程,拆除中间2号老病房楼,对县医院老区门诊楼和病房楼实施加固和改造。同时,在沿港口路建一座四层约4000平方米的制剂综合楼,并设计过街天桥把十三层病房综合楼和县医院老区的门诊楼、新建制剂综合楼、3病房楼连成一个整体。

新区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后,中医院将拥有医疗用房35000平方米,可设置床

位600张,各种设备齐全,医疗环境优美,并在病房综合楼开设中医治未病中心、中药展示厅、康复传统疗法中心、重病医学科、体检中心科等特色科室。我院的医疗能力将大幅提升,将更好地满足全县人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佛山市中医院导师简介 篇12

中医骨伤科学(100508)

陈志维主任中医师

陈志维,男,1954年2月生,广东佛山人,中共党员;骨伤科主任中医师,佛山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骨伤科分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佛山市医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

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于治疗各种骨折、骨肿瘤、骨结核、骨病及各种骨科疑难杂病。尤其擅长治疗创伤和矫形等领域的各种疾病如:严重压榨伤、骨折、脊髓损伤、四肢畸形、脊柱畸形等。在闭合手法复位上有一定创新和突破,在国内首次报道利用杠杆力学原理,运用“展收推端”整复桡骨头骨折歪带帽。根据关节囊破裂口开合现象,复位肩关节前脱位并外科颈骨折得到国内同行的肯定。能熟练完成难度较大的各种创伤、矫形、肿瘤等手术,善于处理各种髋、膝关节部位的关节病变,能娴熟完成各种骨折、脱位和关节置换手术;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断指(趾)再植再造,带头开展血管、神经及肌皮瓣移植等手术,开展椎间盘镜、关节镜等微创手术,在省内和国内享有较高声誉。

现主要从事骨创伤与矫形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9项,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3篇,主编、参编专著4本,主持和参与研究课题1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2项,共招收培养研究生8人,其中2人已取得硕士学位。

杨海韵主任中医师

杨海韵,女,籍贯广东,1960年10月生,佛山市中医院副院长,骨伤科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分会副秘书长,全国中医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学研究会常委。从事骨伤科医疗、科研、教学工作25年,中西医基础理论扎实,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科研能力,擅长治疗软组织损伤、老年性骨病、骨质疏松、骨与关节急慢性损伤、骨伤康复骨伤科疑难病症,特别在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与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极开展骨科新技术、新疗法的推广工作。组织和参加了新型骨质诱导材料治疗骨缺损及骨不连的临床观察,复杂性骨盆骨折的治疗等多项新技术开展。主持省中医药局课题《去势大鼠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物特性的动态观察》、卫生部课题《中国人正常人的骨密度变化及适合中国人群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研究》佛山市中医院分中心的研究。组织并指导《骨宝丸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运动式外固定器固定带掌背动脉的掌关节面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骨关节缺损》等五个项目的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佛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负责组织《陈渭良骨伤科临证精要》的编写及主审工作并任副主编;参加《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丛书--骨伤科分册》一书编写并任副主编;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的“中医骨伤科诊疗标准”的制订工作。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著十余篇。共招收培养研究生8人,其中5人已取得硕士学位。

徐志强副主任中医师

徐志强,男,1963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副主任中医师;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分院院长,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钟广玲主任医师的学术继承人。

从事骨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0余年,擅于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骨科疑难杂病,对于创伤、骨与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骨肿瘤、骨结核、骨不连及急慢性骨髓炎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一贯坚持认真求实、继承创新、科学严谨的作风。

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外用伤科黄水对急性开放性软组织创伤修复过程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1997年10月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12月获佛山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广东省卫生厅“五个一工程”重点项目“掌背神经的腕、掌侧逆行岛状皮瓣手指缺损再造方法的研究”,2001年6月获佛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改良骨盆外固定器配合牵引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脱位的研究”,2001年6月获佛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北京市科委立项课题“骨折愈合应力适应性的究”2003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参与编写《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陈渭良骨伤科临这临证精要》论文“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发表于《中国中医骨伤科》、“上举牵引、挤压、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脱位”发表于《 中医正骨》、“黄水治疗创伤性骨化性肌炎”发表于《 湖北中医》。由于工作突出,先后多次获得医院和佛山市嘉奖。

张兆华主任中医师

张兆华,男,1964年9月生,广东佛山人,1986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佛山市中医院医务科科长,院长助理;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创伤学组秘书,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陈渭良的学术继承人。

从事骨伤科临床医疗20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各种骨与关节急慢性损伤、各类软组织损伤。参加过多个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参与《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陈渭良骨伤科临床精要》等学术专著的编写,并撰写过学术论文多篇。共招收培养研究生3人,其中1人已取得硕士学位。

余海波主任医师

余海波,男,汉族,湖北省赤壁市人,1961年出生。医学硕士,佛山市中医院骨外科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现代医学与临床》杂志编委,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骨外科临床和研究工作,擅长骨与关节损伤、脊柱损伤、骨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专长髋关节手术。能熟练地操作组织学、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分子杂交等实验技术。参与编写专著2本,主编科普著作1本;在《中华创伤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26篇;主持和参与科学研究项目11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1次,省级科技进步奖1次,地市级科技进步奖3次。

陈逊文主任中医师

陈逊文,男,广东省南海人,1963年12月生,骨伤科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全国中医骨伤科医疗中心佛山市中医院骨伤科主任,骨伤科研究所主任;中华中医学会骨伤科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残废人康复协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陈渭良教授学术继承人。

长期致力于骨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经常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对骨关节损伤、矫形、骨缺损、感染等有独到疗效。参与编写国家卫生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骨科部分)、《陈渭良骨伤科临证精要》、《医临中床诊治丛书》等著作,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五项省、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佛山市十大优秀青年科技创业者”称号。现已招收研究生3名。

李逸群主任中医师

李逸群,男,1963年12月出生,广东省汕头人,1987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骨伤科主任中医师,佛山市中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及佛山职工医学院教授,中医骨伤科学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股骨头坏死专业学组委员,《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特邀编委。

从事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骨与关节损伤,特别是近关节及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坚持中医特色,熟练运用正骨十四法、小夹板固定治疗四肢骨折脱位,对骨伤重症、四肢神经血管损伤、骨折迟缓愈合、创伤矫型等骨伤科疑难问题,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予以解决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多项注重创伤的基础研究课题,相关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先后在《中医正骨》、《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等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广东中医药管理局立项《骨宝液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参与临床研究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陈谓良骨伤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研究》及省卫生局《针刺对骨痂形成的疗效机理》等多项科研项目。参与编写《陈渭良骨伤科临证精要》、《骨伤科专病 中医临床诊治丛书》再版修改。协助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现培养在读硕士研究生2名。

郭跃明主任中医师

郭跃明,男,汉族,1963年生,广东揭阳人,中医骨伤科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小儿骨科主任,中华小儿外科学会矫形学组委员。1986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中医学本科专业,获学士学位。

从事骨伤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2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小儿骨科的创伤、矫形及正骨手法、创伤急救等方面有独到的心得,通过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取得较好的疗效。擅长治疗小儿先天性畸形及四肢躯干骨折,对小腿创伤骨折治疗有丰富临床经验,改良“T”型螺丝钉尺骨鹰嘴牵引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降低了肘内翻畸形后遗症。2000年成立全省第一家的小儿创伤及矫形专科病房,在省内外已有一定的影响力。主持及参与市厅级立项课题6项,其中“陈渭良骨伤科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利用伤肢小隐静脉修复腘动静脉断裂临床应用研究”两个课题已结题,达国内先进水平,分别获2004年度佛山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主持的“肱骨髁上骨折中后期携带角丢失及预防研究”等课题也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第一作者在国内一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肱骨髁上骨折并肘内翻畸形病理形态学分析》、《肱骨髁上骨折并肘内翻的再认识及手术时机的选择》等多篇医学论文,并多次参与国内外的医疗学术会议。教学方面,长期担任着对主治、住院医师等的传、带、教工作,根据各人的不同特点和知识层次,将临床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注重言传身教、严格要求。

何风春主任中医师

何风春,男,1964年出生,1980年7月考入第一军医大学医学系本科,获学士学位。毕业到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科中心工作,历任住院医生、助教,硕士研究生、主治医生、讲师。1993年考取解放军总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卢世璧教授博士研究生。1996博士毕业后继续于第四军医大学全军骨科中心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1997年7月受邀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及其微创研究所(Microsearch)进修学习一年半,师从著名教授E.Owen,受益匪浅。1998年底归国,经答辩、考核等,被解放军总后勤部任命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2年受聘于佛山市中医院骨科脊柱外科中心,现任脊柱中心副主任。2003年广东省卫生厅批准为主任医师。2004年被南方医科大学兼职教授。2005年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骨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可以独立完成脊柱侧弯、脊柱后突,脊椎先天性畸形(如半椎体、蝶形椎体等)、脊柱滑脱、脊柱骨折脱位的矫正、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可独立完成全脊柱截骨术。可以完成颈椎病、颈椎骨折、OPLL等的前路椎体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颈椎前路钢板、AO侧块螺钉或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如单开门)等。对于胸、腰椎结核、肿瘤等可以完成经胸或经腹膜外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

积极参与各项科研活动,先后获得多项基金资助,其中“引导性神经再生的研究”1999年于第四军医大学获得优秀科技人才基金(5万元,第一申请人), “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全长cDNA克隆、测序及功能分析”199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8万元,第二申请人),“组织工程原理促进神经再生研究”获得2002年佛山市科委立项课题。参加翻译美国最新版(Orthopedic Surgery)《矫形外科学》一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高峻青主任医师

高峻青,男,1965年8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骨科手足显微整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广东省显微外科学会佛山显微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骨伤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临床经验丰富,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创伤骨科,手外科,足踝外科,显微外科。对于大面积骨和皮肤等复合组织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手足部和肢体的复合组织缺损各种皮瓣修复,复杂的断肢、断指,多指离断、多肢体离断的再植,手足部先天和后天畸形的矫正及神经损伤等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的晚期功能重建,以及四肢的血管损伤、四肢骨折伴有血管神经及软组织严重损伤的修复均有较深的研究。

主持研究厅局级科研课题2项,《手部小型功能支具的研制及临床应用》为2003年度佛山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03080132,获8万元资助。积极参与指导了5项厅局级科研课题的立项和研究。2项已结题项目获佛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先后于国家各级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刘效仿主任医师

刘效仿,男,籍贯湖北武汉,1964年1月生,医学硕士,教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关节科主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关节病专业委员会理事。

1993-1994年公派到德国Vulpius Knilik骨科医院研修2年。1999年再到美国迈阿密大学学习、交流2月。2005年再次到比利时SANI KLASS 等医院学习、交流2月。擅长关节运动损伤、创伤;关节各种功能重建;髋、膝关节的微创手术治疗;复杂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各类软组织损伤及骨伤科疑难病症。近年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并授课。

从事骨伤科医疗、科研、教学工作20年,中、西医基础理论扎实,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科研能力。组织、参与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治疗复杂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课题获佛山市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一等奖;《骨折愈合应力适应性的研究课题》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和北京市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近年在《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等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如:《人工髋关节置换失败的医源性原因分析》、《关节镜下内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股关节软骨软化症》、《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等。参与编写《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丛书--骨伤科分册》及《陈渭良骨伤科临证精要》。

江湧副主任中医师

江湧,男,广西武宣人,1959年11月生,骨伤科副主任中医师,现任佛山市中医院骨十二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从事骨伤科临床教学工作19年,对中医正骨技术、夹板固定术、牵引术、中医辩证施治等有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是治疗上肢闭合损伤、骨科疑难病症如骨质疏松症及骨科后康复治疗,有一定的造诣。在《中国骨伤》发表文章两篇,其中《骨科康复与中医理念》突出了中医阴阳学说在骨科领域的指导作用。《过肩折顶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33例》介绍单人复位法及其原理,并于近期《中国骨伤》文章综述中被介绍引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腕套牵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为2005年广东骨科年会交流文章,并将于2007年12月发表于《中医正骨》。善于中医辩证治疗骨科疑难杂症。《陈渭良教授对肩周炎的辩证施治》发表于《新中医》(1998、8),并总结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提出辩病辩证相结合的临床诊疗思路,总结出文章为《骨质疏松症从痿痹瘀痉论治》。在骨科康复研究中获得一项课题立项《筋骨并重”在髌骨骨折早期康复的意义和临床研究》(广东省中医药局),并参与”陈渭良骨伤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研究”课题研究。

中医内科学(100506)

张斌主任医师

张斌,男,41岁,主任医师,现任佛山市中医院ICU科主任。广东省危重病医学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医学会常务委员,第八届佛山市医学会顾问,第一届佛山市危重病医学会名誉主任委员。1987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医疗系麻醉专业,本科。1990年在昆明医学院攻读麻醉学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方向为围手术期钾代谢。199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麻醉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中药对心肌细胞膜钙电流的影响(云南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立项),2000年经广东省卫生厅专家组鉴定,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获佛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至2000年在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和佛山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严重创伤病人胃粘膜酸度的变化(广东省中药管理局立项),成果达省内先进水平。2003~2006年完成进行全国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课题:严重脓毒症和MODS免疫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上述科研项目有20余篇论著相关核心刊物发表。未来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与多器官功能不全。

郎江明主任医师

郎江明,男,生于1954年,江西南昌人,1983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内科主任医师,佛山市中医院大内科主任,免疫实验室主任,糖尿病、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学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佛山市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糖尿病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佛山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成绩斐然,在中西医结合糖尿病领域享有声誉。率先在全省开展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的新技术。领衔成立的免疫实验室被评为国家二级实验室。负责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佛山市城区成年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糖尿病肾病辩证分型客观化指标研究”、“牛黄酸对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分别获得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指导博士后研究人员申报的科研课题“从脂肪细胞因子和肝线粒体膜流动性研究水飞蓟宾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获2006年国家自然基金立项资助,成为佛山市卫生系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糖尿病肾病辩证分型客观指标的研究”、“血栓通与抵克立得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对比研究”、“佛山市城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血糖的波动特点”等多篇论文,已分别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等中、西医学界影响广泛的国家级杂志发表,并被译为英文、日文在国际上交流、发表。主编出版了医学专著、科普读物10余部,其中,《糖尿病强化治疗学》、《临床免疫诊断学》、《常见内分泌疾病诊治》、《美国急诊医学图谱》(主译)、《相约名医系列丛书》等多部大型专著,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准。此外,还多次主办了国家级、省级专业学术会议和学习班,并应邀到美国、法国、德国、以色列等国家讲学或参加学术交流。

顾卫副主任中医师

顾卫,男,生于1961年,广西省玉林市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佛山市中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内科副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中医学会全国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佛山市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治疗神经内科疾病, 先后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与国家科技部和广东省中医管理局基金研究课题三项,其中两项获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谭峰主任医师

谭峰,男,生于1959年,湖南省衡阳市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佛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硕士,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中医学会广东省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主要从事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省市科研项目4项,参予国家省市科研项目5项,其中两项获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内科急重症诊断与治疗》等著作4部,在《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药学刊》等杂志发表论文39篇。

魏爱生副主任中医师

魏爱生,男,1964年生,广东五华人,198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中医系,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佛山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国内两家医学杂志编委。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代谢综合征、甲状腺疾病、代谢性骨病等的中西医诊治,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完成了《糖尿病强化治疗学》(主编)、《常见内分泌疾病诊治》(主编)、《相约名医系列丛书》中之《健康酒》(主编)、《健康粥》(主编)等专业著作,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并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余俊文主任医师

余俊文,男,汉族,生于1959年10月,武汉市人,中共党员,内科主任医师。1984年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三年,1987年考入中山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后分配到佛山中医院内科,1992年在中山一院高级肾病进修班学习一年,1994年参加广东省首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习班学习。长期以来从事内科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有着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专长肾脏病和风湿病的诊治,特别在中西医结合诊治肾脏病和风湿病方面有较深的临床造诣。2001~2003年受政府委派到瑞士工作学习两年,工作得到瑞方好评。

1999年承担的关东升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平肝潜阳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苏荃谷通系统和心钠素的影响》获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现有多个省中管局和佛山科技局的立项课题正在研究中。主编《常见肾脏病的防治与食疗》、副主编《临床免疫诊断学》,参编《常见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防治与食疗》均已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主编《社区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与防护》和《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知多少》将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2005年论著《1320名老年人血尿酸与血脂、血糖和血压的分析》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近十多年来,有论著《肾维宁冲剂对慢性肾衰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和肾功能的影响》等20余篇论文发表于全国各类医学杂志。

历任医院肾病风湿科主任、三水分院副院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分会常委,佛山市医学会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联盟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委。

田华琴主任医师

田华琴,女,汉族,1963年生,河南省南召县人,中共党员,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佛山市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以来从事肿瘤内科的临床医疗工作,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内科杂病、良恶性肿瘤,采用标准化疗、中医药治疗、生物治疗、内分泌治疗、介入局部治疗(放射介入治疗、氩氦刀、粒子内照射、瘤内注射等)等治疗实体瘤取得良好疗效,对于防治肿瘤患者放化疗的副作用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擅长运用“健脾祛湿化瘀”之法,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独到之处。

对“肝积方对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进行了系列研究,已结题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肝积方改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生存质量的机理研究”经专家鉴定,课题成果为“国内领先”;“肝积方改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生存质量的机理研究”获2005年度佛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完成或在研的省市级课题十余项。在核心期刊、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或参编了《常见肿瘤疾病的防治与食疗》、《临床中医肿瘤学》、《延年益寿400问》等专著。

中医妇科学(100509)

邬素珍主任医师

邬素珍,女,广东省兴宁县人,生于1965年10月,现任佛山市中医院妇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学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职称中医妇科主任医师;学科属中医妇科;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妇科临床医疗工作,具有扎实医学基础和高深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妇科的各类疑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不孕有较深的研究,有较好的疗效。曾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内异丸合内异灌肠液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等多项课题;曾发表《腹腔镜联合内异丸内异灌肠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等10多篇文章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已招收研究生人数2人,在国内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中医儿科学(100510)

邓丽莎主任中医师

邓丽莎,女,广东佛山市人,1960年6月出生。佛山市中医院儿科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导师。善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儿科多发病、疑难病、难治病,尤善长用中医外治法。在治疗小儿贫血、性早熟、疳证、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深的学术造旨。曾先后发表《代温灸膏天灸对哮喘儿童肺通气功能的调整作用》、《儿血宝口服液治疗小儿营养性贫血62例对照观察》、《滋阴降火法治疗女童真性性早熟28例临床观察 》、《疏肝养阴法对ICPP女孩预测身高的影响》等多篇学术论文。已完成省卫生厅课题《CHr在儿童缺铁性贫血诊断和评价疗效中的应用》、省中医药管理局、市卫生局课题《儿血宝口服液对缺铁性贫血儿童患者CHr的影响》。市卫生局课题《疏肝养阴法治疗ICPP女孩的临床研究》、《耳穴贴压法配合滋阴降火中药治疗女童真性性早熟的临床观察》正在临床观察中。2006年招收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一名。

针灸推拿学(100512)

张盛强主任中医师

张盛强,男,广东省潮阳县人,生于1967年1月,主任中医师,佛山市中医院推拿软伤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推拿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常委;长期从事推拿科临床医疗工作,具有扎实医学基础和高深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尤其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研究有较深的造诣,有10多篇论文在全国各种医学杂志发表,其中“穴位手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于2005年发表于《中医正骨》第17卷第8期临床论著;“腰麻下大推拿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68例疗效分析”发表于《中医正骨》2005年第17卷第5期临床论著。负责或参与厅局级科研课题8项,其中“穴位手法推拿治疗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液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获省中医药局立项,招收研究生人数一名。

老锦雄主任中医师

老锦雄,男,广东南海人,1963年9月出生,主任中医师,教授,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广东针灸学会副会长,佛山市针灸学会会长,广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1986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一直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20年,尤其在针灸治疗痛证的机理、方和疗效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运用针灸和中药等方法诊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痛症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运动损伤、增生及退行性关节病、中风及后遗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单纯性肥胖、月经失调、亚健康状态等。1991年起主持开展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腰腿痛征及颈椎病的科研工作,所撰写的“针灸为主治疗腰退痹证”获得93年广东省学术论文交流大会一等奖;“针灸结合硬外膜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第四届国际针灸会议大会优秀论文奖。1994年起开设疼痛专科门诊,并开始对各种痛证,包括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肩周炎、偏头痛等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

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6项。

中药学(1008)

李子鸿副主任中药师

李子鸿,男,1967年9月生,副主任中药师,现任佛山市中医院药务科副科长,制剂中心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委。1991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多年从事中药制剂生产和管理,尤其致力于中药制剂的研制开发、制剂质量标准制定、中药饮片加工炮制等药学工作,曾荣获佛山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主持或主要参与研究的各级立项课题4项,其中省级课题2项,撰写省级以上学术论文11篇,主编学术专著1部。

中西医结合临床(100602)

何明丰主任医师

何明丰,男,广东省大埔县人,1964年6月出生,1989年7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六年制),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会副主任委员、佛山市医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复苏学、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救治疗工作,长期在急诊和ICU工作,成功抢救不少严重复合伤、重症中毒、严重腹腔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例;多次成功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病人,开展急诊临时心脏起搏新技术、开展中西结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恼梗死等新方法,国内首创“气管夹闭窒息法致家兔心脏骤停模型”并撰写文章“气管夹闭窒息法致家兔心脏骤停模型的研究”发表于《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年第3期,在国家和省级专业杂志共发表论文40余篇。获广东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佛山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最近5年重点进行心肺复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探讨中医中药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和机理,现负责省市课题3项,参与课题6项,该研究为临床心肺复苏中心肌保护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并揭示了心肺复苏期间心肌损伤、血清cTnT的变化规律,在CA-CPR模型建立及中药制剂促进心肺复苏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现继续扩大样本量并在临床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龙心光主任医师

龙心光,男,1965年12月生,江西永新人。眼科主任医师,现任佛山市中医院眼科主任。研究方向为眼底病以及增生性眼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2002年确定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重点培养对象(校级)。主持广东省卫生厅等科研课题4项,科研成果《高三尖杉酯碱抑制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生的效果及临床应用前景》获得广东省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及湛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完成人)。在中华眼科杂志等期刊发表教学及研究论文27篇,参编专著1部。主要论著有《生长因子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球旁注射高三尖杉酯碱防治PVR的实验研究》,《翼状胬肉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研究》等。2006年起招收眼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有在读研究生1名。

周蔚主任医师

周蔚,女,湖北省武汉市人,生于1962年2月,眼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佛山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一项。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专业杂志上发表医学专业论文20多篇。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0余年。有丰富的眼科疾病诊断及治疗经验。擅长于眼科的白内障、青光眼、葡萄膜炎、屈光不正、小儿弱视、斜视、眼底病、泪道阻塞性疾病、眼表性疾病、眼外伤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是在白内障、眼底病、眼外伤及泪道阻塞性疾病的诊疗研究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在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等眼科显微手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眼底病的激光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带教能力,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新技术工作和开展科研工作。

赵华云主任中医师

赵华云,男,四川人,1963年3月生,现任佛山市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研究生导师,尚未招收研究生,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主持开展经皮股动脉和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心脏临时性、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食道调博心电生理检查等。

近年来,在国内省级以上杂志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主编专著两部。主持两项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其中一项已结题;主持一项佛山市科技局课题;学术论文多次获得医院优秀论文一等奖,多次参加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在业界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陈锦锋副主任医师

陈锦锋,男,籍贯:广东台山,1967年2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消化科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特长:消化内科临床与消化内镜,内镜治疗方面有相当造诣,擅长ERCP。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和佛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课题各一项。公开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发表6篇,担任两部医学著作的编委和主要编著者。2003年被聘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2004年当选为佛山市医学会消化系病消化内镜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拟于2008年招收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硕士研究生一名。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0207)

梁峭嵘主任医师

梁峭嵘,教授,男,1955年8月出生,广东高州市人,主任医师、科主任,超声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超声诊断及超声导向体外震波碎石工作二十多年,现任中国超声工程学会肌肉骨骼超声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影像学会常委。善长超声诊断与介入超声、超声导向体外震波碎石治疗。1992-1995年间多次以专家身份赴前苏联及越南等国家作体外震波碎石技术指导。近几年主持多项厅局级课题,发表国家级文章10篇,曾获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200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长期与301医院、北大肿瘤医院、北大三院、北京安贞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开展科研合作。2004年在国内较早开展腹腔脏器外伤超声造影诊断工作,并多次在国内超声学术会议上交流,获得全国同行的肯定与好评。

张家雄副主任医师

张家雄,男,1962年9月出生,籍贯湖北省,放射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影像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佛山市医学会放射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科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已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和治疗工作二十多年,主要研究方向是人体各系统疾病的放射诊断和介入诊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消化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和诊断方面有其特长。在介入诊疗方面尤其擅长各系统恶性肿瘤动脉内化疗栓塞术;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介入复通术;股骨头缺血坏死介入治疗;血管成形术;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的动脉栓塞治疗;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或支架置入术等,并有较深入的研究。已在各级医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省市级课题2项。

史德刚副主任医师

史德刚,男,湖北枣阳人,1967年6月出生。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影像医学和核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特长:介入治疗,影像医学和核医学。

上一篇:碳纳米管功能化的途径机理和表面特征探析论文下一篇:八开头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