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天台山导游词作文

2024-09-21

陕西天台山导游词作文(精选11篇)

陕西天台山导游词作文 篇1

这个地方就是炎帝的寝殿区,由3座大殿、骨台、圣母梳妆台组成。现存殿基遗址,有基石5个,从场地能看出当年的规模。现在,除炎帝停尸台保持原样外,三寝宫为今人重修。中间这座大殿就是炎帝寝殿,塑有炎帝手握草药之像,左为玉皇殿,右为三圣母、九圣母合殿,西边还有黄老真人庙。炎帝神农停尸台基面对三寝宫正中,为汉白玉石板,长2.5米,宽1.4米。以此推测炎帝是个身材魁梧的人。传说,炎帝为 “医药之神”。他曾尝遍百草,研制草药,造福人类,先后发明“三黄汤”(黄蓖、黄连、大黄)、马鞭草、柴胡、茶等中草药,还将自己发明百种草药的药味、药性,整理为《神农本草》一书。当他140岁高龄时,仍不顾年迈体弱,登上天台山挖草尝药,因误尝 “火焰子”,而仙逝于天台山老君顶下。他的妻子、儿子、族民们为了悼念他,便在天台山设祠以祭长达10日。后来,世人为了纪念这位“华宗汉祖”,曾在此建造了炎帝寝宫,修筑了神农骨床,几千年来,祭祀不断。三寝宫四周山环水绕,草碧树绿,风景极为优美,既是寻根祭祖之圣地,又是赏花玩水之佳境。 燕麦岭

现在,我们来到了燕麦岭。燕麦岭位于天台山东北方,距其半里路处。传说,炎帝教民稼耕,种的第一季粮食是养麦,第二季是麦子。当时,麦子没有名字,大家起名为 “炎麦”,这种麦子随部落的迁徒、扩大,传遍黄河中上游,甘肃人称其为 “燕麦”。因这座岭遍种此麦,亦叫“燕麦岭”。此岭的半山腰有一石洞。相传,此洞为古代军事家孙膑死后,化作神仙来天台山修身养性、面壁坐禅之处。距孙膑坐洞20米处,有一平台,约有10平方米,可容二三十人,名日:观景台。站在台上,若是晴天,可看到瑰丽壮观的日出。

陕西天台山导游词作文 篇2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的家乡——河北省蔚县, 面积为21883公顷, 属恒山余脉, 有东、西、南、北、中5个突出的山峰, 为区别于山西五台山, 称小五台山。五台之中以东台最高, 海拔2882米, 是河北省境内高山之最。大家看, 小五台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崖壁陡似削, 山石横如断, 几乎90度垂直的石梯令人心惊胆战。

走进小五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石”。在这里, 没有哪两块石头的颜色是相同的。大大小小的石块形状各异, 颜色对比强烈:白石头颜色像雪, 红石头颜色似火, 绿石头颜色如翠……

往里走, 会看到“珍珠泉”三个醒目的大字。大家看, 泉水清澈见底, 一串又一串的小泡泡从石头缝中挤了出来, 好像一颗颗玻璃弹珠在此起彼伏的溪流中蹦蹦跳跳。不一会儿, 一串串金光闪闪的项链又窜出来了, 原来是太阳公公为它们染上了颜色。真漂亮啊!你会禁不住去捞它们, 可你的手刚碰到它们, 它们就变魔术般的消失了。

往前走, 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线天”。抬头望, 两边的山崖似乎遮住了天空, 只留下天的一条缝, 就像一根线。穿过“一线天”, 向左看, 陡峭的飞崖, 奔流的瀑布, 震耳欲聋的水声, 仿佛走进了壮观的画卷, 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

继续前进, 大家还会看到诡异莫测的“镇妖石”, 欲静却动的“风睡石”, 神仙睡过的“睡仙石”, 深不见底的“油瓮”, 高耸入云的塔林……

听了我的介绍, 大家对小五台山更加喜欢了吧?接下来是自主游览, 两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请大家注意安全!祝大家游玩愉快!

(指导教师:孔祥玉)

陕西天台山导游词 篇3

兴乐桥建于1992年,桥的上游就是“一江分三水”的特殊景色。在我们右边的堰叫禹王堰,据(尚书・禹共)中记载,平乐曾大水为患,当地百姓想尽办法治理水患都无成效,时值大禹前往西蜀蒙山途径此处,撒黄金垒土,终于筑堰成功,保全了当地百姓的平安,后人为纪念大禹的丰功伟绩,就将此堰命名为禹王堰。左侧的这条堰叫安乐堰,建于清朝初年,分流的水穿吊角楼而过,与禹王堰一样灌溉着两岸的万亩良田。

乐善桥是一座七孔石桥,有“邛南第一桥”之称,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属人行桥,后改建为公路桥。此桥桥洞一改普遍的半圆形,而采用桃形,别有深意。这种拱形十分罕见,在川西堪称一绝。

千年榕树是平乐镇古老的象征之一。从镇西南的新桥到镇东的平乐古桥,13棵老榕树镇江护街,荫庇着代代平乐人。新桥东头和古桥南边各有一棵10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榕树遒劲有力的枝干撑起连片浓荫,树下总少不了喝盖碗儿茶、打川牌、抽叶子烟的老者。据说,古榕树有灵性,能消灾驱邪,老人们总会告诫小孩不要爬树,谁家有人病痛或遭遇不顺,则会在树上系条红布以求平安。或许这里是生意场地,平乐人信奉神灵,喜欢求仙问佛。古榕是他们的消灾树,老街上随处可见的小小土地庙,则供奉着他们的保护神。

关于陕西天台山导游词 篇4

天台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早在南北朝时代就名闻国内外。历代不少著名诗人写下了很多赞美天台山景色的诗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即有详细描叙天台山风景,赞美天台山景色的 篇章“游天台山日记”。天台山还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坐落在天台山麓的规模宏大的国清寺,被认为是天台宗的祖寺。而天台山的胜迹,也主要集中 于国清寺附近,称为“ 国清风景区”。 国清寺是一座拥有19600平方米面积,600多间屋宇的大型建筑 群,它以四条纵轴为主体,其中包括四殿(弥勒佛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五楼(钟楼、鼓楼、方丈楼、近塔楼、藏经楼),四堂(妙法堂、安养堂、斋堂、客堂),二亭(梅亭、清心亭),一室(文物室),成为我国最完整的大型寺院之一。国清寺的文物室珍藏着两千多件文物,其中有的很珍贵。

天台山导游词 篇5

天台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远古时代,天台山即为古“邛”族生息繁衍之地;巴蜀开明时期,古蜀国国王鳖灵在此“登高祭天”;汉代,道家在此相山凿洞,筑坛祭神;隋唐时代,三教(儒、佛、道)蓬勃发展,蔚为壮观;两宋期间,三教合流政教合一。鉴于此,官府便在天台山设立了总管川西地区宗教事务的官房——即“和尚衙门”。宋代,天台山道观、佛寺、官房多达108处,规模曾达到“三里一庙、五里一寺”,蜿蜒三十余里而上天台,形成了庞大的宗教山城。当时的繁荣之况甚至胜过当时的峨眉山,所以民间有“先天台而后峨眉”的说法。至今,天台山还留存有和尚衙门、和尚街、雷音寺、第一禅林等众多罕见的历史文化遗迹。北宋画家文同、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谪居时曾在此主管教事,和尚衙门的主要功能是协调处理三教共山的各种是是非非,同时兼顾接待帝王朝山进香歇脚之用。自此,天台山进入鼎盛时期。

1644年,成都平原遭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入川,成都沦陷,张献忠称帝,随即在成都拉开了一幕四川有史以来最残酷的大_。据文史记载“城内杂树成拱,狗食人肉若猛兽虎豹…民逃深山中,草衣木食,遍体皆生毛”。这场史无前例的惨剧,让古蜀以来四川三千年文明史,跌入最黑暗的年代。天台山在这场浩劫中也未能幸免。民间流传,张献忠军马败退时路过邛州夹门关,有三千棍僧堵截,张部绕青草坡从天台后山,袭击成功。于是,天台山玉石俱焚,宫、观、寺、庵尽毁。我们现在从出土石碑上还能看到,“因献贼蹂躏半遭毁尽仅存十余院”的文字。雷音寺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在这场浩劫中也被付之一炬。今天,从雷音寺遗址留下来的照壁、宋代石狮和残垣断壁中,我们依稀还能看到昔日天台宗教事业的鼎盛。

天台山华顶,石梁景区导游词 篇6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天台山旅游,我是来自台州华顶旅行社的实习导游,我叫许某某,言午许,大家可以叫我小许。在我右手方开车的师傅姓B,B师傅有30多年驾龄了,开车很沉稳,大家可以安心乘坐。下面呢我先简单介绍下我们天台山。天台山位于浙东中部,境内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地貌。主要景区有八个,其中天台山主峰华顶山海拔1098米,今天我们要去的呢,就是华顶国家森林公园。游程大概是一个半小时,待会呢大家跟着小许游览,一路上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找我,我会尽可能的帮助大家。下午饭后呢我们游览天下第一奇观石梁飞瀑,我先在这里预祝大家玩得开心。

【概况】华顶景区距县城26公里,景区面积7.5平方公里。华顶景区更以“古、清、奇、幽”而著称。华顶山为天台山主峰,海拔1098米,为巨大的花岗岩侵入体,山体巍峨,尽显雄伟。身临绝顶向四周眺望,能看到八重山峰,层层相裹,状如八叶莲花,而华顶正当花之顶,故称华(花)顶,唐代大诗人李白赞颂为:“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华顶景区以它变幻无穷的云海奇观、清香甘洌的云雾茶、历史悠久的“葛仙茗圃”、宏伟古朴的佛国名胜而闻名,更以其灿若云霞的云锦杜鹃名扬海内外,同时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茅蓬】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呢,是华顶西茅棚。主要呢是修禅者居栖及香客歇息处。茅蓬形式各有千秋,多半是在屋顶盖上尺把厚的箬竹,四壁是坚厚的石墙,冬暖夏凉,建筑造型别致。最盛时达120处,清乾隆时学者潘耒有诗吟咏:“天台六十五茅蓬,总在悬崖绝涧中,落尽山花人不见,白云堆里一声钟。”前半句主要说明了茅棚很多和大致的建筑位置。后半句的意思呢,主要是指:华顶山地势高寒,古时候的僧人就编茅为屋。到了冬天大雪的时候呢,吃饭都成了问题。当时在华顶山上饿死的僧人不计其数,也说明了僧人们参悟佛法的虔诚。到了宋朝,得韶国师修建了圆觉道场,也就是现在的华顶讲寺,供僧人们用餐和修行。每日钟声响起的时候,僧人们都赶过去吃饭,非常形象和富有意境。【华顶云雾茶】由于华顶山独特的气候,白天气温高茶叶张开,晚上气温低叶子紧缩,早就了云雾茶华顶云雾茶针形细紧,色泽翠绿,芽香浓厚,滋味甘醇,被列为《中国名茶》第六种。天台山僧侣历来有饮茶的传统,称为“一饮涤昏迷、二饮畅我神、三饮便得道”。相传三国时间,孙权头痛,葛玄给孙权带了三件礼物,天台山乌药,华顶云雾茶还有自己炼制的丹药。孙权嫌乌药太丑丹药太苦,于是喝了云雾茶。喝了第一口觉得头晕目眩,第二口神智清明,第三口喝下去就仿佛悟到了佛法道义。

【云锦杜鹃】云锦杜鹃古称娑罗,红踯躅,原名千目杜鹃,属杜鹃花科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成片成林面积近300亩,且树龄在200年以上并形成古树群,则唯天台华顶独有,为天台山一大植物奇观。

华顶云锦杜鹃,是一种常绿大灌木,高约四、五米,树冠浑圆,主干分明,旁枝逸出、叶片革质、形似枇杷叶,正面墨绿油亮,背有鹅黄色茸毛。花朵盛开时,有碗口大,由6—12朵小花簇聚而成,一树有花上千朵,故又称“千花杜鹃”。一般花期在7到15天左右,花色有大红、紫红、粉红、到白色慢慢淡去,清初台州知府张联元这首《杜鹃花》诗。“翠岫从容出,名花次第逢。最怜红踯躅,高映碧芙蓉。琪树应同种,桃源许并。无人移上苑,空置白云封”。将别名红踯躅的云锦杜鹃与仙界琪树、碧桃芙蓉相比,既感慨它没有收入皇家花园,同时也认为只有在白云缭绕的环境中观花,才有一种超脱凡尘之感。

华顶是天台山的主峰,海拔1098米,四周群山拱秀,峰岗重叠,这里云雾和绚丽多彩的花丛,就构成了华顶峰上特有的云中花景。立身在峰顶俯瞰,展现在眼前的竟是瞬息 万变的奇妙景象。花在云中开,雾在花间飘,云雾与花海交映成趣,真是一时一景,全无雷同之处。

【华顶归云、归云洞】

华顶归云通常是泛指华顶山海拔900米以上区域。因其山高林密,群峰叠翠,常有彩云缭绕,朝暮云气盘结,出没于此而得名。远远望去,那高高的山峰,即使是晴空万里,也还总是会有那么几朵或几挂云彩在山巅飘绕悠悠,久久才归,大有凡云所归之意。归云洞位于华顶讲寺北,临峰贴崖,洞口朝南,因常有云雾在此出没,似凡云所归而得名。洞高六尺,宽三尺,深仅容数人。该处地形独特,极易留云逗雾。北有东西向一陌山脊所挡,南一泻斜坡。归云处背峰朝阳,并列两个半环浅贝形的半封闭平缓地,地势高爽,视野开阔,现新建归云亭,是观落日,赏彩霞,望归云的极佳之处。凭栏远眺,山色翠秀,风光迷人,尤以植被景观为最。高挺的柳杉、苍凝的松林、婀娜的云锦杜鹃、茵茵的茶园,都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前有寺角稍露,后有云洞半开。常有白云萦绕,薄雾清纱,云雾飘忽,那洁白、那清丽、那悠悠、那飘然、那朦胧,使人扑塑迷离,犹入仙境,漫步天上人间,进入一派青白超然的世界。这就是华顶归云的神、灵、仙之意境。【葛仙茗圃】

据《天台山志》记载,三国吴赤乌年间葛玄曾在此劈园植茶,以茶修禅养身,创茶道,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先仅流于道家佛门,后广传于民间并传入日本、朝鲜。隋僧智岂页曾将它献给隋炀帝治病。唐代茶圣陆羽也曾到华顶考察。日本遣唐高僧最澄来天台学法,归时曾把华顶茶籽和茶道首次带回日本,播种于比睿山麓。1988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王家扬会长率领茶文化资源考察组来华顶,通过与日本、韩国茶树的基因分析、对比,确认为进化型古茶树,日、韩茶的先祖。

【华顶讲寺】始建于公元936年,由法眼宗二祖德韶法师所建,初名华顶圆觉道场。宋治平三年(1066年)改称善兴寺。曹洞宗僧人前来参拜问法者络绎不绝。明洪武初毁于火,僧宗济重兴。今存殿宇为僧兴慈 1931年重建,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有数百间房子,现经全面整修,1999年5月大雄宝殿落成开光,妙域庄严。巨匾“大雄宝殿”为马一浮写,苍劲洒脱,气势恢宏;“华藏世界”为赵朴初书,秀美灵颖,别有风韵;中间楹联为沈定庵所书;两侧楹联:“智祖开首刹几经桑田几沧海,名山第一峰半是青松半白云”,为天台书法家齐明武书。跨过泰安桥进入大殿,浙江省书协主席朱关田的名联:“华顶讲寺六度万行妙道凝玄幽赞法华秘典,圆觉道场一心三观法流湛寂恢弘智者法门”。笔力千钧,恣纵自如。

大殿内佛像造型、组合均是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佛祖莲座在精湛浮雕艺术中透出禅意,与佛慈祥从容融为一体。排列二边的壁雕造像为十六尊者,采用摩崖石刻与壁画形式,水乳交融,古朴古风,极富浓郁的魏晋风韵。壁雕上方为千佛殿,千佛列座形象逼真,两者合一系全国罕见的。

大殿再上去有法堂、藏经阁、般若泉等。寺前数株大柳杉,东晋末年种植的,高达28米,树龄有数百年,胸径三人合围,这也是极为少见的。

【王羲之墨池】王羲之墨池位于华顶寺右侧。王羲之年青时曾居华顶寺习练书法。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在此池洗笔洗砚,竟把澄清的池水也染黑了,后人称为“王羲之墨池”。池畔竖立大型的大理石石碑,上镌“白云先生书诀”。《白云先生书诀》是王羲之在写《兰亭序》时为纪念其在华顶跟白云先生学书这一段历史所书,是我国书法史上最早的书法论文,它雄辩地证明了王羲之在华顶随白云先生学书的历史事实。据传,王羲之当年居此时,其书法即已少有名气。一天,他正在对自己潜心揣摩后所写的“永”字自我赞赏时,不料一个道士来到他身边,边看边摇头,并随手拿起王羲之搁在旁边的笔,在王羲之已经写好的“永”字旁又写了个“永”字。王羲之仔细把两个“永”字一比,不由大吃一惊,道士 的“永”字要比自己写的好得多,这才知遇上了高人。于是转怒为喜,诚心向道士讨教。道士以“永字八法”剖示书法之秘,说:“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天地万物皆合乎阴阳生克,字之神韵气度亦然。”王羲之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都体现在这“永”字上。这个道士就是东晋时天台山高道,字紫真,号白云,人称“白云先生”,隐居于华顶山南麓的道教第十四福地灵墟,精通书道。于是王羲之就拜白云先生为师,跟随白云先生学习书法。学成后回绍兴兰亭,写下了名垂千古的《兰亭序》,成为人人敬仰的书圣。王羲之曾书有“独笔鹅字碑”留在华顶寺,明初寺毁,碑也不知去向。至清时,曹抡选在院子中挖掘出半边残碑,经七年苦练将“鹅”字补全,现镶嵌在天台山国清寺三圣殿东首的莲船室墙壁上。

石梁景区

【概况】

接下来我们游玩石梁飞瀑景区,石梁景区是天台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所在。这里有世界上罕见的瀑布和天生桥巧妙结合的石梁飞瀑,有举世闻名的佛教五百罗汉道场——方广寺,又响彻着“浙东唐诗之路”最华彩的乐章。来自国内外数以万计的宾客,慕名来此观光考察。1987年与国清寺一起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之一。2000年底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千古石梁,天下奇观,瀑以梁奇,梁以瀑险,山、石、水奇妙结合,历来被誉为天台山风景之“眉目”。1997年以来,风景旅游部门精心规划和组织施工,成功地对石梁景区进行了全面扩容。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处处体现了他们匠心独运、刻意追求、极力塑造的品位意识和精品意识。

【神龙掉尾】

石梁瀑布群之一。其底为斜躺的花岗岩巨石,由于长年水蚀,淌水面呈凹槽形,出口处尤其明显。上游之水到此速滑,骤然上抛,然后陡降。水流大时如喷飞雪,如龙甩尾。【中方广寺】

古时,石梁桥头有一昙华(花)亭,昙花亭原是贾似道为其父亲建的一个纪念亭,后来因为喝茶时茶沫上出现了“大士应供”字样,但一会儿就不见了,所以叫昙花亭。亭中有一联,“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贝声,总合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登上昙华(花)亭,眺望四周,你就能感受到这种情景。

古方广寺中还有一宝物——铜亭,明代时九门提督太监徐贵亲自负责铸造而成,内刻有五百罗汉。你想想,在如此小的铜亭中把五百罗汉刻得栩栩如生,确实不简单。【石梁飞瀑】

位于县城东北2公里石桥中,属于“天生桥”景观,这是一种两端与地面连接而中间悬空的桥状地形,为天台山八景之一。两崖对峙,一石如屋梁横在其间,长约7米,厚达3米,脊面隆起,窄外宽不盈尺。梁西端突起一石,称为“蒸饼岩”。梁底空洞高逾2米,金溪自西南而来,与大兴坑水在瞻风桥下会合,三折穿梁洞而出,从高30多米的峭壁上,直捣湛蓝深沓的惠泽潭,势若雷霆,色如霜雪,故古人有联“冰雪三千丈,风雷十二时”,名之为“雪瀑”。倘遇连日滂沱大雨,瀑水越梁而过,更似银河倒泻,狮吼虎啸,山鸣谷应。宋米芾为之题刻“第一奇观”;明地理学家徐霞客六观石梁“几不欲卧”;当代著名学者侯仁之、朱畅中、汪国瑜击掌惊吧:天下第一、天下唯

一、天下独绝;而“月瀑更较雨瀑谧,千山万水唯一音”(清魏源《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更点出了她的多姿多彩。【花岗岩天生桥的形成】

石梁是花岗岩天生桥。世界各地天生桥很多,多属石灰岩或砂砾岩地貌,而像石梁这 样的花岗岩天生桥,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志法等的考察,在世界上迄今尚属首次发现。考察其形成与花岗岩具有上游“梯级式瀑布”的水力和其本身具有的三组几乎互相竖直的节理有关。石梁本是金潭潭底中整块花岗岩的一部分,水从上面流过成为瀑面。其岩石中存在竖直和水平裂缝。起初是少量不渗入竖直裂逢,再经过水平裂缝流出岩壁,后来两组裂缝被水流冲开而增大,在这独特的地质和岩石力学条件的作用下,久而久之,一条高山水面的“天生桥”就形成了。(观音五百罗汉斗法典故)【观瀑亭】

循级而上,我们就看到一座石亭,这便是观瀑亭。这里是远观石梁飞瀑最好的地方,远观石梁,其气势宏伟,令人赞叹。站在这里,仿佛看见一股洪流从天而降,堪称天下第一奇观。

【徐霞客观瀑处】

这里就明代大旅游家徐宏祖在《徐霞客游记》开篇<游天台山日记>中所写所“循(方广)寺前溪,复至隔山大石上,生观石梁”的地主,是观赏石梁飞瀑的佳处。为了纪念徐霞客三次游石梁,特在次地雕刻了徐霞客石像,旁边刻有一碑文,记录了徐霞客游览的一些事迹。【摩岩石刻】

石梁上下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著名的有宋代米芾行书“第一奇观”、“前度又来”、“万山关键”、康有为的“石梁飞瀑”等。【下方广寺—五百罗汉】

下方广寺有东晋时期保存下来的五百罗汉像(楠木制作),文化大革命时部分被毁坏,有一部分保留下来,被毁部分已重新制作。

所谓五百罗汉,就是五百位修成“阿罗汉果位”的僧人。按照佛教说法,罗汉又称“应真”,已经修得功德圆满,消除了一切烦恼,再不用投胎转世遭受生死轮回之苦,而受到人、天的供养。关于它的来历,有前身是五百只蝙蝠、五百只大雁,甚至是五百名强盗所化等多种说话,但以解释为跟随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五百位佛弟子,或者指参加佛教历史上第一、第四次结集三藏经典的五百名比丘,这两种说法比较妥当。罗汉由四大罗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一直发展到五百罗汉,队伍不断壮大,正是佛教不断发展并不断亲近民众的“世俗化”的结果。

天台山是五百罗汉总道场,有佛教典籍作依据。《西域记》上写着:“佛言:震旦方广圣寺,五百大阿罗汉居焉。”震旦,指中国,方广圣寺,就是天台山方广寺。梁代慧皎的《高僧传》具体记载了五百罗汉在天台山显灵感世的经过。东晋兴宁(363—366)年间,敦煌高僧昙猷走过石梁桥,来到罗汉住地,目击罗汉们“或行或坐,或招手之状,或卧坐之形,瞬息之变,千变万化”。那么一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这些罗汉又到哪里去了呢?大乘佛教认为世界有无数尊佛。天台宗更认为无论有情识的没有情识的,即不论人、众生,甚至无生命的泥土、岩石都具有佛性。【不二门】(来到原水碓旁的小岩门)

不二门,也就是不二法门,典出佛教《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里面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佛教居士维摩诘问菩萨门:“什么是菩萨入不二法门?”32位菩萨举了生与灭、垢与净、罪与福、我与无我等等对立的概念,认为只有消除这对立面,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才是“入不二法门”。最后,文殊菩萨又问维摩诘,维摩诘默然不答,文殊赞吧:“善哉,善哉!到了不用语言文字才真正是入不二法门。”由此可见“不二法门”是要超越一切相对,进入绝对的领域,也即达到了不生不灭的涅磐成佛的境界。因此我们今天在这处岩门上写“不二法门”已经带上“有与无”的相对性,仅仅有比喻上的意义,是一种为了有助于人们理解而暂时采取的“方便法门”。至于如何到达觉悟成佛的境地,就必须如同《心地观 经》所说的“开示空有不二门,自利利他无间断”。亦即不断发扬无限的善巧的利他精神。让我们庐山香炉寺的一副楹联:“是谁将眼孔放开,看得大千世界,到此要脚跟站定,才许入不二法门”,来帮助领会这微妙佛法的独一无二的途径吧!【法华晨光印】

银溪滩石磊磊,其中鹤立鸡群的要数前面那块巨石大印,印面为4×4米,印体长6米,总重量约380吨。上面镌刻着四个篆体字——“法华晨光”。“法”字是古代的异体字。所谓“法华”,指佛教《妙法莲华经》。它是中国佛教天吧宗和日本佛教日莲开宗立派的主要经典,是大乘教义的集大成之作。所谓妙法,意指所说教法微妙无上;莲华经,则比喻经典的洁白美丽。南朝陈隋之际,智者大师入天台山,首先来石梁讲经说法。“晨光”,意味着这里最早受到大乘佛光的照耀,成为天台宗的发祥地。据说,这个天然与人工巧妙结合的巨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堪称“天下第一印”。

顺着大印旁石阶往上走,可以看到一座石亭,我们把它称为“心心相印亭”,为什么呢?两个两心相悦的人坐在亭中,面对这天然大印,不就是心心相印吗,也为此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想大家一定注意到,别的溪流多圆卵石,而这里更多的是方形石矶,方方正正的,堪称一大特色。我想这是由于这里的花岗岩石含量极高、结晶大,方形节理发育明显。山坡上的裸岩崩坍下来,经过长年累月的争流冲刷、峡谷风蚀而造成这些具有矩方形特征的奇石景观。大凡天多之物以曲为常,方形的多出人为,而对这么多自然的方形巨石,真使人顿生“天工夺巧”之叹。【小铜壶】

这就是小铜壶滴漏,是一处跌水之景。因为跌崖潭壁颇似古代计时工具“滴漏”而得名。它的水从西边钓水潭那边过来,到了这里,河床陡然下降。溪水冲出一道岩缝,平抛而下,一落数丈,犹如蛟龙入渊,激涌回旋不已。内壁菜如瓮胆,色如青铜,光滑如镜,俨然一把硕大的神壶。同断桥坑的“铜壶滴漏”相比,一大一小,一隐一显,一雄一幽,各有千秋,都是造化的杰作,台岳的奇观。

“两龙接舌”石梁桥、“两猿对饮”铜壶瀑,石梁桥因两龙接舌形成的美妙传说,为游人熟知。而新迁开发的小铜壶滴漏,壶口两侧的岩石竟酷肖二只灵猿,一状如饮、一状如品,形神兼备实乃鬼斧神工。

潭边这块方形石矶,相传是当年罗汉观瀑之石,因此称为“应真石”。【放亭】

“放亭”建于花人桥山嘴顶端,基础是一块坚固的花岗岩巨石,呈圆形状,似城堡突兀于金溪峡谷的窄口。亭中一联“珍重人生,趋名趋利莫趋祸,谨修天德,放眼放歌先放杯。”这座凉亭的匾额和楹联,中心意义就在这个“放”字。一方面让我们敞开胸怀,放开眼界,投入到大自然中去;另一方面让我们甩掉俗事尘虑,来到这人文荟萃的风景区,尽情观赏,潇洒走一回。“放亭”,点睛之笔,深思熟虑,独具匠心。

【结束语】

云台山导游词 篇7

云台山风景优美,气候凉爽,以山称奇,以水叫绝,是世界上著名的地质公园,每年都有许多国内外游客到此游玩。现在开放的主要景区有温盘峪、茱萸峰、老潭沟、小寨沟等。

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温盘峪。温盘峪又叫红石峡,我先给大家说一说名字的由来吧!大家知道一般的山石都是青灰色的,而这里的石头是红色的,因此叫红石峡。这里最宽不到十几里,周围群山环抱,夏天,外面酷暑难耐,而这里却一派凉意,冬天,外面冰天雪地,而这里却是温和如春。

再往前走,我们便到了小寨沟,小寨沟是云台山景区的一颗明珠,这里有个情人瀑,像两个情人在窃窃私语,我们团队中的情人,千万别忘了在这里合影留念。我们继续往前走已经听到了哗哗的水声,这就是著名的云台山瀑布,落差314米,是亚洲目前发现最大的瀑布,也是云台山景观之最,看到这一个瀑布让我们联想到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好了,我就介绍到这里,剩下的时间就交给大家了,可以拍拍照,给自己留下永恒的记忆吧!祝大家玩得开心!

云台山导游词2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小雪旅行社,今天我们一起来游览北国的名山圣水——云台山,我姓王,大家叫我王导好了。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云台山脚下,云台山属太行山系,是豫北的名山,因山势险峻,主峰孤密秀叠,形状似一口大锅,兀覆在群峰之上,山间常斗云雾缭绕,故得名云台山。

云台山位于河南焦作市东北三十公里的修武县境内,北邻山西省,东接辉县市,西与方山对峙,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这里有大小名峰三十六座,峰峦叠翠,雄奇险梦。主峰茱萸峰有一片茂密的树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堪称园中园。景区规划总面积约55平方公里。分为三大体系:一峰岳景飞,茱萸峰,三度峰叠彩洞,浓秀谷,二沟谷景飞,温盘谷,平房湖,老潭沟,三宗教景飞;真庆宫,万善寺、玄帝观、百家岩。这里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汉献帝刘协、魏晋竹林七贤、唐朝孙思邈、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大将尉迟敬等均在此留下了历史遗迹。

云台山山险水秀,气候凉爽宜人。这里泉源丰富、植被茂密,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峦,各种树木和奇花异草种类达400多种。中药材蕴藏丰富,除人参、灵芝外,还有闻名全内外的四大怀约,以及茱萸、当归等200多种。

下面我们的行程结束,希望大家快乐!

云台山导游词3

游客朋友您好,欢迎您到云台山观光游览。我是导游王美丽,很高兴能为你提供导游讲解服务,希望我的真诚服务能换来您的满意笑容。也希望大家在云台山度过一个开心愉快的假期。现在就请大家跟我一起,开始今天的云台山之旅。

景区总面积240平方公里,现在,在您的前面是仙人桥,仙人桥是云台山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景观,传说魏晋时期,寿至338岁的活神仙王烈,在云台山一带活动时,在此桥上,多次为红石峡的美景所迷醉,因此称为仙人桥。

接下来的是凤凰岭。凤凰岭原名古枫岭,位于茱萸峰主峰东南方,沿山路拾阶而上就可到达凤凰岭。凤凰岭上有两株千年五角枫树长势非常奇特,一棵在坡上,一棵在坡下,相去虽距10米。但树身向相倾斜,对向生长,如雌雄相依,分别享有枫王枫后的美誉。呈现出前年风求凰的奇观。

云台山导游词4

尊敬的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前来参观云台山。我叫郑博文,今天能为大家服务和导游,我感到十分荣幸,希望云台山能让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

现在大家所在的地理位置是河南省焦作市的云台山。

云台山是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还被列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呢!

云台山以山称奇,整个景区奇峰连绵不断。大家请看,眼前这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便是茱萸峰。茱萸峰是云台山的主峰,登上茱萸峰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情不自禁得想起著名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遥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大家继续向前参观。云台山以水叫绝,素有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而著称。云台山有全省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瀑布每年迅期,巨大的瀑布一泻而下,犹如擎天玉柱,蔚为壮观。

一路走来,大家可能有点累了,现在自由活动一会儿,9:50我们在这里集合。

云台山导游词 篇8

在参观之余,小向提醒大家走好脚下的路。说话间,我们就已经来到了红石峡。红石峡长约1公里,深68米,最宽处有30多米,最窄处仅有几米。来到红石峡,您最好先站在桥上俯看一下,红色的峡谷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尤如万绿丛中一线红,胜是壮观。这时,也许就有人想问了:那里的岩石为什么是红色的这是由于红石峡的岩石中富含铁矿,随着时间的推移,铁矿物质慢慢氧化,就把崖壁染成红色,于是就构成了丹霞碧水的奇妙景观。

进入山谷内,大家是不是觉得要比外面凉爽一些呢大家请看,两侧是悬崖绝壁,四周群山环抱,这就使得山谷内空气不易流通,构成了山谷内独特的气候特点:冬暖夏凉。全年气温在10摄氏度左右,所以红石峡又被称为“温盘峪”。

朋友们,请谨记:“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随小向继续向西前行。此刻我们看到的这个望不到尽头的湖面,就是当地人所称的子房湖了。子房湖因西汉名医张良张子房在此隐居而得名,是云台山景区中唯一的湖泊水体景观。子房湖水质优良,最深处约65米。湖中发现有珍惜野生动物桃花水母,它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级的无脊椎动物之一,因形似桃花辨而得名。又因为它濒临灭绝,桃花水母也被称为“水中的大熊猫”。

经过子房湖和漫水桥,映入大家眼帘的便是老潭沟的山门了。关于老潭沟,这儿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天上有位龙王,为了解救民间干旱之苦,不顾玉帝旨意,私自降雨,补贬下凡间,栖息在那里的一个深潭中,人称“龙潭”,这道沟就被称为“龙潭沟”,之后,有人为表示对龙的敬意,将“龙”改为“老”,于是就成了老潭沟了。

游客朋友们,此刻呈此刻大家眼前的这挂气势弘伟的瀑布,就是云台山天瀑了。它落着达314米,宽约5-7米,则亚洲目前发现的落差最大的瀑布,所以被称为“天瀑”,它也是云台山的景观之最。站在它的旁边,相信你也会充分体会到“飞流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恢弘气势。

五台山导游词 篇9

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似镜,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于海拔高,台顶气温低,盛夏时节,仍须穿棉衣。中国佛协前会长赵朴初填词赞曰:“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

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著名诗人元好问赋诗赞曰:“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

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

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其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 篇10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现五台山寺庙尚存43处,其中台内37处,台外6 处。五台山众多的佛寺皆聚集在台内台怀镇。这里寺庙林立,殿宇鳞次栉比,圣景圣迹荟萃一处,其中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寺和菩萨顶被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台外的寺庙比较分散,其中以南禅寺、佛光寺最著名。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关于他的来历,说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芸芸众生。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文殊的坐骑为一青狮,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后因对观音信仰流传,逐渐被取而代之。

2021五台山导游词 篇11

2021五台山导游词1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周边达500余里,五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所以叫五台山。五台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地。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与外部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从此五台山的佛寺越来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200多处,唐代更达到360多处,有僧尼3000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时寺庙已近104处。清朝的康熙、乾垄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到清末,五台山共有寺庙122处,其中青庙97处,黄庙15处,僧尼1000多人。

五台山现有寺庙50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而且五台山的佛寺,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寺内佛教造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东冶镇西北10余里便是我们这次五台之行的第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首先游览这座古刹,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2021五台山导游词2

五台山因有五座顶如平台的山峰而得名。五座台顶巍峨高峻,各有各的特点,但都如诗如画,风光秀丽。境内山环水绕,雨量充沛,植被良好,气候凉爽,从古迄今一直为;理想的游览与避暑圣地。

五台山佛教起源于东汉,为中国佛教发祥地之一。北齐、盛唐、清代为五台山佛教史上的三个鼎盛时期。自改革开放以来,佛国圣地又迎来了它的第四个辉煌时代。

根据最新统计,五台山现有寺院124座,较为完好地保留着唐、宋、元、明、清等八个朝代的寺庙建筑及各种佛像、佛塔、壁画等珍贵文物,酷似一座蕴籍精深、浩瀚博大的自然生态园暨佛教文化艺术博物馆。

五台山融会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民间宗教、儒教、道教和三晋文化的精华,遂有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中国四大灵境之一,中国佛教的缩影,中国佛教建筑艺术宝库,中国宝塔艺术展览馆,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博物馆,中国佛教艺术奇葩,世界佛教的文殊信仰中心,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等荣誉,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可谓此处独有,它山莫比。

五台山目前拥有九项桂冠: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我国对外推出的35张旅游王牌之一;国家AAAAA级风景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目前,正在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2021五台山导游词3

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欢迎大家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游观光,现在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公路上,利用行车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周边达500余里。五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所以叫五台山。五台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地。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与外部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从此五台山的佛寺越来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200多处,唐代更达到360多处,有僧尼3000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时寺庙已近104处。清朝的康熙、乾隆、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到清末,五台山共有寺庙122处,其中青庙97处,黄庙15处,僧尼1000多人。

五台山现有寺庙50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而且五台山的佛寺,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寺内佛教造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东冶镇西北10余里便是我们这次五台之行的第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首先游览这座古刹,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的保存。解放后,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今天大家早点回去休息,回去的时候注意安全,我们明天继续我们的旅行!

2021五台山导游词4

游客们大家好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誉中外,有此殊荣,一是,这里是我国最早建寺的地区之一,而且从古至今,这里的寺僧在规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记载,这里是佛教四大菩萨之首文殊菩萨的道场;三是,历朝历代,凡信奉佛教的帝王,都特别关注这里,这里是我国唯一的青庙和黄庙共生荣的佛教圣地。

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区。“五百里道长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放南山,雪霁北巅。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罄清澈,香烟缭绕,胜幡翩跹。”写出了五台山的悠久历史和奇异风光。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显通寺,在五台山寺院当中,显通寺的规模最大,历史最古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是五台山佛教界最为尊崇的领袖寺庙。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钟楼,这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铜钟——长鸣钟,重达9999.5斤。

显通寺没有天王殿,只有两通石碑,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龙虎二碑,此二碑寓意为龙虎把门,不劳驾四大天王。

显通寺,占地120亩,殿堂楼舍400多间,正院内中轴线排列七座大殿,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观音殿,殿内供奉着三尊菩萨.中间为观音菩萨,两边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所以又叫”三大士殿”.由于两侧摆满了经书,故也称藏经殿.观音殿外边一左一右两座碑亭.里面各有一碑,一通有字,刻着<<御制显通寺碑文>>,一通无字,无字碑.这通无字碑是康熙皇帝立下的,似乎在赞美显通寺的雄伟,壮丽和佛教的博大精深,难以用文字表达.参观完了观音殿,我们就来到了,大文殊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寺庙中大都建有文殊殿,而这座文殊殿却加了个”大”字,这个大字有四层含义:显通寺是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是五台山寺院中建筑面积最大之一,是五台山保存最完整之一,是供奉文殊菩萨最多的文殊殿,由于在这里可以同时拜到五方文殊,当地人称其为方便朝台.好,现在我们去全寺的中心,显通寺的重要建筑,大雄宝殿,它是五台山殿宇之最,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一亩二分,里面供奉横三世佛.中间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大雄宝殿即释迦牟尼的尊称,寓意像大勇士一样,英勇无畏,无畏一切,殿堂采用108根木柱支撑整个大殿,进到大殿感到十分宽敞,此殿,是五台山最大的大雄宝殿,也是寺里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

这是显通寺的第一大特色---------全木结构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白色全砖建筑是无梁〔量〕殿,由于它全部用砖垒砌而成.没有用梁柱,所以叫无梁殿,又因为它代表的是佛法的无量,所以我们称之为无量殿,从外观看,似欧洲建筑,并且涂成了白色,白色在西方代表纯洁,在这里象征佛教的无限光明。整个大殿从外看是7间,实际为3间,外观2层,内为1层。殿内中间供奉佛祖的抱身像卢舍纳佛,体现修成正果而得到佛境的光明智慧

2021五台山导游词5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宗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现五台山寺庙尚存43处,其中台内37处,台外6处。五台山众多的佛寺皆聚集在台内台怀镇。这里寺庙林立,殿宇鳞次栉比,圣景圣迹荟萃一处,其中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寺和菩萨顶被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台外的寺庙比较分散,其中以南禅寺、佛光寺最著名。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关于他的来历,说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芸芸众生。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文殊的坐骑为一青狮,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后因对观音信仰流传,逐渐被取而代之。

上一篇:财综〔2010〕54号 免征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有关政府性基金的通知下一篇:寓言故事作文500字 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