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台山的联想作文

2024-06-11

羊台山的联想作文(精选8篇)

羊台山的联想作文 篇1

羊台山六年级写景作文

世界上有许多非文化遗产,它们风景秀丽,树木茂盛。

在深圳西部也有一座非文化遗产,它就是“羊台山”。羊台山海拔587.3米,绵亘在宝安的中心,山高林茂、清泉长流,吸引了众多的市民登高望远,陶冶心情和锻炼身体。春天山花烂漫,鸟语花香;夏季气候清凉,最宜去山涧清潭探幽避暑。秋冬季节天高云淡,登上主峰远眺,心旷神怡。你们说羊台山美不美?当然美啦。

刚一进入羊台山,雄伟的三个字——羊台山刻在高高的石头上,行人情不自禁地照相留念。慢慢地向前走去,这里四面环山,空气十分清新,让人神清气爽。继续向山上走去,看着用石头铺成的小径,旁边有高大的树木,五彩斑斓的蝴蝶为我陪伴,步伐也轻快了许多。

羊台山有许多迷人的人文自然景观,羊台山瀑布可称为其中一“绝”。从羊台山东部(龙华大浪)的赖屋山水库边登山,沿着从山上流下来的一条小溪而上,走了大约一公里,就能听见越来越大的溪流声,打破了山中的宁静。只见两座小山峰之间奔泻直下一条瀑布,宽约五六米,气势不凡。瀑布从10多米高处跌落,下聚一湾深潭,溅起银色浪花。

沿着这条瀑布汇成的溪流而行,可见大大小小10多处瀑布,沿途景色非常恬静清幽,各种野生植物纷繁芜杂,十分阴凉,可谓“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传说羊台山顶有龙潭祈雨处,每至干旱上山祈雨即应。羊台山景色宜人,登临其上,可环视石岩街道(石岩湖)、西丽街道(西丽水库)、龙华街道、宝安新城等,景色秀丽。

羊台山一处风景我十分喜爱,相信大家也十分喜爱。那就是嫩七娘峒。相传,古时宝安遭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数年无雨,河水断流,塘洼湖泊干涸,农田开裂,庄稼枯死,人畜饮水极为困难,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人和牲畜渴死的惨状。南头城中有七位心地善良、年青美丽的姑娘,不忍心人们的痛苦,决心以自己的诚心祈求甘雨。于是,七位姑娘不畏艰辛攀上了羊台山顶,对着苍天,烧香跪拜,祁求神灵降雨,赐福乡民。七位姑娘忍饥挨饿,风餐露宿,诚心叩拜,碰破了头皮,血流山顶,长跪地上,磨破了膝盖,祈求祥雨解救众生。直至第三天,天空布满雨云,电闪雷鸣,降下了多年不见的甘雨。七位姑娘虽然疲惫至极,伤痕累累,却以祈求到了甘雨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乡民们知道甘雨是七位姑娘所求时,都跪拜于地,得头仰苍天,以示敬意。为了怀念这七位舍己救人的传奇女子,人们就把羊台山的这座山峰称之为嫩七娘峒。每到昔日她们求雨的那几天,家家都烧香祭拜。羊台山上仍然可以见到这七位姑娘烧过香的香炉遗迹。

羊台山是非文化遗产,也是中外人民旅游胜地。

羊台山的联想作文 篇2

作文不是生活的原始记录, 而是具有联想, 能扬善惩恶的武器, 要想使这个武器发挥作用, 就要把它与社会联系起来, 使美的东西更美, 丑的东西更丑。具体地说, 记叙性的文章有联系才能生动、形象。例如。对于季节的描绘, 徐蓉先生在《春夏秋冬的表演》中这样写“春”:瞧, 翠绿的大幕拉开了, 春姑娘穿着五彩缤纷的霓裳, 轻盈地走上舞台。她把长袖一挥, 大地上的草丛树木都披上了绿装。她从身后拿出一只漂亮的花篮, 用纤巧的手拿出一束束五彩缤纷的花朵, 向台下撒去。鲜花飞向绿色的大地。立刻, 嫩绿的翠叶间缀满了朵朵鲜花, 恰似在绿色的锦缎中, 用五色线绣出了怒放的花朵……这里, 文章将抽象的季节概念转化成人物加以形象化, 别开生面, 形象感十分突出。

如果没有联想, 思路就狭窄, 写不出东西来。时不分古今, 地不分中外, 美不分点面, 理不分正反, 凡是立意需要, 皆可以浮想联翩。当代一位女作家曾经举了这样的例子说明联想的作用:寒冷的清晨, 玻璃窗上冻上了冰花, 一般人见了只是想:“嗬。昨晚真冷。”但是, 善于联想的人却会想到:“严寒像一个顽皮的魔术师, 时时地编出新节目来, 玻璃就是他演出的舞台。”或者会想:“冰雪覆盖了大地, 然而春花夏草并不愿意离去, 常悄悄地把自己的剪影, 请风儿送到窗子上, 以唤醒人们对夏日的怀恋。”如果以这些联想为出发点, 就可以推进思路的开展, 写出很有意思的文章来。这样的作文能不感人吗?但从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上看, 不少学生只是皮层式的联想。如;看到石拱桥联想到长虹。而我们提倡的是感悟式联想, 即带有心理特点而且渗入感悟的联想。如:“喝着这样的好蜜, 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由蜜的联想, 生活的甜蜜靠味觉是无法感知的, 它不停留在味觉上, 而由作者的艺术心理感悟, 这样的联想才有价值。

展开联想, 并拓展作文思路的方法很多, 最常见的有下面几种:1.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在空间或时间接近的基础上产生的联想。2.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是由两种不同事物在某一点上有所相似, 因而展开联系。3.延展联想, 延展联想是以一件物、一桩事、一个人或一种现象为中心, 延伸、展开、推进思路, 联想到这物、这事、这人、这现象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或不同地方、不同场合里的不同情况。4.相关联想, 相关联想是由生活中的某一事物联想到与这一事物有某种关系的另一些事物。除此之外, 还有横向对比联想、纵向对比联想、推测想象、假设想象等。

根据文章立意的需要, 教师应有的放矢帮助学生学会联想。如:一位学生在《老寿山上的金英花》一文写着:“金英花是爬在灌木丛中的野花, 它那带刺的枝条像铁丝那样保卫着老寿山。每逢春天, 金英花便绽开朵朵雪白的花儿……”

小作者完全可以由花儿的色彩与其他事物构成相似的联想。因此, 我便有意启发他, 这朵朵金英花好似献给烈士的什么?你看到老寿山上的一个一个坟墓似乎看到什么英雄人物?金英花的别名是什么?在老师的启发下, 小作者的联想翅膀展开了, 思路拓开了。他又接下写道:“……在远处看, 那丛丛洁白如雪的金英花就像清明节人们献给革命先烈的一个个花环。不, 应该说整个老寿山就像一个大花环, 难怪人们把金英花叫做‘清明花’。”金英花是白色的, 而现实生活中人们献给烈士的花也是白色的。小作者由花的颜色, 联想到献给先烈的花环。这样的形似联想, 是自然的, 与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缅怀先烈扣得较紧。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联想素质, 老师应引导学生多看些课外书, 对精彩段落加以提示。譬如:习作《我长大了的时候》一文, 要写好这篇文章, 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 才能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习作前, 我先让学生阅读杜甫和李白的名诗。两位大诗人诗中的联想和想象都是一种假设想象。接着小作者们便运用联想, 展开思路。

其实, 教科书就是很好的阅读材料。根据写作需要, 教师应适时指导学生学习, 帮助学生学会联想。如课文《再见了, 亲人》中, 作者从小金花同志愿军叔叔告别时心里难过, 落了泪, 联想到她当年听到妈妈牺牲的噩耗时都没有哭, 两者鲜明对照, 突出地反映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又如《黄河象》的作者, 他运用推测法展开联想。作者从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黄河象的古化石, 推测了二百万年以前黄河象的形态和生活环境, 从这头大象古化石“斜斜插在沙土里”的姿势和大象各部分骨头相连接的情况, 推想了这头大象成为化石的全部过程以及失足落水一瞬间的具体情景, 有视野万里、思接千载之妙。

还可以指导续写课文来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有些课文的结尾或中间某些片段包含着课文的中心所不需要的情节、细节, 因而做了省略的处理, 我们可以以此作为续写的凭借。在续写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得到训练。如古诗《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可以启发学生想象, 师父什么时候出门?带着什么?怎样翻山越岭、登险峰?怎样辨认药材?回来时又怎样?让学生以《采药》为题写一篇短文。再如《开演之前》这篇课文讲了在戏开演之前一个红领巾热心帮助老奶奶找座位, 一位解放军战士让出自己的座位给老奶奶, 从而使“我”深受教育的故事。课文结尾讲:“突然, 我萌生了一个想法, 等到剧终散场时, 我送老奶奶回家。”这个结尾蕴涵着许多没有写出来的内容。可以用《剧终之后》为题进行续写训练, 指导学生联想和想象, “我”向老奶奶提出送她回家时, 老奶奶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我”的神态、语言、动作, 想象她们在路上怎样小心翼翼地走, 都说些什么, 送回家后老奶奶及家属是怎样的感激, “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联想——作文的敲门砖 篇3

名师简介

伍剑:教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少工委委员,动漫协会委员,儿童创作委员会委员,湖北通俗文学协会会员。已在全国各类报刊上发表小说、童话、科幻300万字,出版了童话书20余本,作品入选《当代儿童文学名家名作导读》《2006年中国年度童话》《2007年中国最佳故事》等。

常常有学生给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读的书不少,可一拿起笔来脑袋里就是空荡荡的,什么东西也写不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利用好“联想”这块作文的敲门砖。

我曾写过一篇叫《增智魔水》的童话,它起源千一个身边的笑话。一天,一个朋友的孩子做一道数学题。我的朋友不管怎么讲,他的孩子就是听不懂。我的朋友烦了,说:“肚子里一点儿墨水都没有,要是把这瓶墨水倒进你肚里就好了。”我一听很有趣,马上联想到如果有一种可以增强人智慧的魔水那该多好啊!通过这个联想我写了一篇童话。后来居然有同学来信想购买这种“增智魔水”呢。

瞧,写作其实就是一种联想的过程。

前几天家里吃黄豆,我儿子吃多了老是会放屁,他一边放屁一边还调皮地向前冲。这使我联想到火箭上天也是后面冒气,于是我写了一个小孩通过放屁飞天的滑稽故事,书名叫《飞天小皮蛋》。后来这本书由台湾一家出版社出版了。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一切写作的灵感来源于对平时生活事件产生的联想,而不是凭空产生的。

有的同学把联想看得很神秘,其实不然。同学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儿时做游戏,拿椅子当“汽车”开,用板凳当“战马”骑,用积木搭房子,画小人时给小人添上翅膀,这些都是由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的联想。我们都会,但真正用好还是不简单的。

传说我国宋代有个国画院,常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题目是句诗:踏花归去马蹄香。不少画家画的是:一千人骑着马,挥着鞭子,扬起的马蹄下是满地的落花。可惜,这些画都没有把“踏花归去马蹄香”的“香”字表现出来。要画出这个“香”字确实不容易,因为“香”只能闻到,肉眼看不到。但是,有个聪明的画家终于把这个“香”字画出来了。只见这幅画的画面上落花遍地,游人骑在马上,马儿轻轻地扬起一只后蹄,在马蹄旁边有几只翩翩飞舞的蝴蝶。这幅画被公认为佳作,因为大家都知道哪儿有花香,蝴蝶就往哪儿飞,蝴蝶追逐马蹄,不仅把“香”字传神地表现出来了,而且点出了盎然的春意,既具体形象,又十分切题。

这也是联想的功劳。

再说说想象。想象和联想是联体婴儿,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想象往往基于一般的联想,它借助于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现实的基础上,想到它的过去和未来,往往是一些虚构的、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以扩展意境,深化主旨,激发读者的情思。

羊台山的联想作文 篇4

《语文课程标准 (纲要) 》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 要写想象中的事物, 要写‘想象作文’。”

2003年江苏省高考作文, 据抽样调查, 有不少同学的作文中都出现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 以致引起全社会的震惊和批评。造成这种状况, 除了过分注重“真情实感”的抒发外,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创新想象和联想。那么怎样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

一、挑战传统观念, 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利用联想和想象, 可以发掘出许多传统观念的新义来, 这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是有力的尝试。例如:“坐井观天”形容目光短浅, 没见过世面。我们不妨联想:井底之蛙渴望外面的世界, 厌恶自己的“蜗居”, 我们来个假设, 让这个井底之蛙走出来, 真正去领悟一下外面的世界, 结果将会怎样?请同学们展开联想的翅膀自由想象, 以“假如”为题, 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

二、挑战思维定式, 开拓创新天地

思维定式, 在某种程度上约束着人们的思维, 阻碍着认知的创新。联想和想象如同一把利刃, 可以帮助我们冲破这种禁锢。

以中学语文课本为例:《孔乙己》的结局——“大约的确死了”。我们不妨再来个假设:假如孔乙己没有死, 结局又会如何?在《我的叔叔于勒》里, 假如那个又黑又瘦又老的水手突然有一天衣冠楚楚、腰缠万贯地出现在“我”家门口, “我”的父母态度又会怎样变化?假如……请同学以“假如”为题, 展开联想和想象, 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

导写过程

写联想与想象类作文, 我们主张同学们自由发挥, 让奔放的思维如同脱缰的骏马, 想他人想不到的“独家”内容, 想出出人意料的新意。能做到“结局出人意料, 却又在情理之中”为最佳。“能跳出井外, 是青蛙们祖祖辈辈的梦想, 他们渴望外面的世界, 不想总呆在阴暗潮湿的井里。”如果那只青蛙真的跳出井外, 会出现什么结果?请大家运用想象和联想, 放飞你的思绪。

学生甲:那只跳出井外的青蛙发现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 阳光明媚, 山清水秀。青蛙因留恋自然界的美好而“乐不思蜀”……从而来展现自然界的美好。

学生乙:那只青蛙会惊讶地发现:哇!天哪儿去了?在我的记忆里, 天不是一直都方方正正的么?……青蛙周游了一回世界, 不仅天地概念改变了, 同时也认识了许多新的伙伴, 学到不少新本领……以此来表达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教师:第二位同学构思较第一位同学要好些, 不但联想较丰富, 而且所表现的主题也更有现实意义。请同学们再进一步展开联想, 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 不妨来个“反弹琵琶”的逆向思维……

学生丙:那只青蛙花了很大的力气跳出井外, 一下子高兴得找不着北, 哇!不来不知道, 世界真奇妙!……但好景不长, 青蛙渐渐察觉到:外面的世界也许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精彩, 渴了喝点水, 河里的污水使他的肚子疼痛难忍, 饿了找不到吃的, 昆虫们几乎被喷洒的农药毒死, 更让他惊骇不已的是:若不是自己有敏捷的身体跳得快的话, 自己也差点成了人类餐桌上的佳肴……于是, 这只曾经渴望出来的青蛙非常想念自己的老家:虽然面积不大, 但没有污染、没有危险……这只经历过“精彩世界”的青蛙毅然地又跳回了井底。

教师:丙同学的发言很精彩。请同学们比较以上几位同学的发言, 谈谈这种构思好在哪里?

学生1:井底的青蛙都想跳出来, 可这只好不容易跳出来的青蛙又义无反顾地跳了回去。这种联想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式, 这样能联想出新意来。很好!

学生2:丙同学的想象力十分丰富, 不但生动地叙述了青蛙的经历, 而且提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环境污染、滥捕滥杀等问题。立意很有深度。正是由于丰富的联想, 才有了创新, 我认为很好!

学生3:……

教师:以上几位同学的看法, 有的谈自己的构思, 有的谈自己的见解, 都较有创意。这种大胆的想象, 可以让我们的思绪天马行空、精骛八极……鼓励自由联想, 但有一点请同学们记住:联想不等于随心所欲, 应该“在情理之中”。我们不能歪曲地理解自由联想的的含义, 否则就会导致作文中出现一些令人震惊的“另类”立意或“另类”作文, 违背了基本立场及价值取向。提倡作文自由联想, 不能摒弃作文的思想性及德育功能。

板书呈现

联想, 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

一、挑战传统观念, 培养创新能力

二、挑战思维定局, 开拓创新天地

1. 传统的思维观念:为了摆脱“目光短浅”、“没见过世面”的丑名, 井底之蛙们都想跳出井外。

经过创新的结果:费尽心思跳出来的青蛙经历了一番波折后, 却义无反顾地又跳回了井底。给人留下思考, 从而引出环保问题。

2. 传统的思维观念:杰克死了, 沉入海底。露丝因爱的承诺坚持下来, 最终获救。

经过创新的结果:

(1) 杰克和露丝生活幸福美满。

作文联想的三个根本点 篇5

一、联想个案

以“根”为题,展开合理的联想:(1)根不露真相——默默奉献的人——孔繁森鞠躬尽瘁为人民;(2)根深扎地下——夯实基础的重要——走进清华、北大的才子才女;(3)根粗糙丑陋——外表丑陋内心美丽的人——巴黎圣母院的敲钟老人。

二、个案分析

第一,联想的出发点,指作文题目里的关键词,它犹如多姿多彩的照片的一张底片,是基于文章中心所固有的本质特征,给我们无尽的联想空间。譬如根,它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东西。从审美的角度看,我们会发现它与人类生活存在着共同的特征。“根不露真相”、“根深扎地下”、“根粗糙丑陋”,这些特征很有审美价值。联想一番,根的特征跟我们人类的生活竟是如此的类似,它们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意识形态、实践活动乃至每个生活细节中。

所谓联想的出发点,正是把事物的特征跟人类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始端。就像根的表面粗糙丑陋,但慢慢欣赏,就会品味出另一番味道,它就像老人的手,皮肤黝黑,皱裂粗糙,饱经风霜,给人一种沧桑感。还会联想到粗糙的青花瓷胚胎,丑陋之中孕育着举世无双的精美。而根深扎于地下,坚強地撑起一片绿荫,使人联想起父亲的背、母亲的手、家的港湾、党的阳光……从这里出发,联想的目标清晰而明确,联想的道路光明而灿烂。当然,有些抽象的事物,不容易一下子就找到它的特征,从而挖掘它的审美价值。如“回头”这个题目,对它进行联想的出发点,就隐含在“回头”这个熟悉的活动中:回想人生,成功、教训、酸甜苦辣一起涌来。我们只要找准这个出发点,那么,联想的翅膀就张开了。

第二,联想的对应点至关重要。所谓对应点,就是在出发点的基础上,联系生命、人生、生活等,对联想到的相关方面做个对应性比照,进而概括性地延伸事物特征的内涵。个案中的“默默奉献的人”、“夯实基础的重要”、“外表丑陋内心美丽的人”,就是在原事物特征中提取出来的某个方面。这些方面不求一步到位,但具有涵盖性、归纳性。对应点的制定,正是发散性思维的表现。由文章的出发点展开联想,生发出多个表现角度,即由出发点构筑而成仍为显扬文旨的重要部件。从抒情性散文的角度看,对应点仍是抒情的大方向。

那么,对应点如何联想出来呢?举个例子,面对一棵松树,不同职业的人会有不同的审美角度。摄影家举的是相机,他要考虑松树周围的光和山影;画家拿的是画笔,画中的松树可以进行变形加工,松树周围的景物还能增减;而作家的笔更特殊,作家笔下的松树,未必只是松树,它可能象征着一群人,一类人,一种气质,一种精神,甚至一个民族(参考朱光潜《一棵松树的三种态度》)。在这里,联想不仅需要广度,还要深度。可见,联想的对应点并不是随意谋划的,每一个对应点都必须跟出发点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如从出发点中申发出来的“默默奉献的人”, 就是在“根不露真相” 的内涵中拓展出来的。如果把对应点联想为董存瑞炸掉敌人碉堡可以不可以?当然不行,那是轰轰烈烈的人。

最后,联想的落脚点是顺着对应点衍生出来的具体事物。“孔繁森鞠躬尽瘁为人民”、“走上清华、北大的才子才女”、“巴黎圣母院的敲钟老人”,这些都是具体的事物,联想逐步推进,水到渠成。这个过程是我们认识深化的过程,由远及近,从粗到细,最后落实到联想的具体物象,犹如底片经过化学加工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个清晰而鲜活的形象。

诚然,为了深化对应点,还可以设置多个落脚点,甚至是与之相对的反面。如上面的例子,由“默默奉献的人”这一点,可以联想出孔繁森,可以联想出身边关心自己的父母、老师,还可以联系到只追求自己利益,不顾别人感受的人和事,比如报纸上常常出现的贪官污吏或者弃养老人的子女。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羊台山的联想作文 篇6

关键词: 高考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 联想与想象 分析归纳

近年以来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大都以材料作文为主,例如2013、2014年全国各省市18套高考试卷均有17套考了材料作文。现代高考更加倾向于材料作文尤其是新材料作文,这是因为材料作文除了能考查考生的语言功底、表达能力之外,还可以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及思想认识能力等,此外,材料作文不易猜题、押题,能体现考生的真实水平。正因为如此,这种作文形式审题立意的难度比较大,成为考场作文中的难点所在。

材料作文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可选择一个侧面或某个角度构思作文,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戴着脚镣跳舞”。因此,材料作文的立意并非天马行空、随意而为,一切立意都不能脱离文本本身。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整体阅读立意法;二是筛选性立意法;三是由果溯因法,等等。我通过这几年教学中对材料作文的理解,重点谈谈联想与想象法在材料作文中立意的独特作用,并结合我省近年来出现的高考模拟卷、省质检卷中的材料作文进行分析。

为什么说联想与想象法在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当中的作用是独特的呢?这种方法又有哪些优势呢?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恩格斯也说过:人类的想象力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下面我仅仅以“静”为想象点,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联想,看看可以联想到什么,如相似联想(联想性质上、特点上、时间上、空间上与之相似的事物)、对比联想(联想与之相反或对立的事物)、因果联想(由因到果或由果溯因)等,这样打开思路,就可以理解为“沉静”、“宁静”、“平静”、“冷静”、“静默”、“静穆”、“沉稳”等。又由“静”反其道联想到“动”,这样就可进一步展开并最终确定以下立意点:在静穆中爆发出力量;智者无言;静水流深;心如深山;平静成就不平凡;学会不显不露;隐藏的爱;沉默是金;静之力;静如止水;亦动亦静;表与里;静中有动;静中风云;守住静穆;静也是力量;宁静致远;内在的力量;含而不露;韬光养晦;轻狂与内敛;在内敛中诠释力量;静,动之源;卧虎藏龙;挖掘静中深厚的力量;做个有内涵的人;潜能;静以修身;平淡也是一种深度,等等。可见,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我们的思维就能够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那么,我们从材料中联想到什么呢?这就要从材料出发,并且跳出材料,向自然、社会、人生等维度延伸拓展,与历史和现实挂钩,注意材料中隐含的信息内涵,寻找材料与生活的“对应点”,下面我就以2014年我省省质检试卷中出现的材料作文为例,谈谈联想与想象在审题立意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莠草,农人整个春天夏天锄它,然而它依旧精力旺盛,田埂、牧场、田野、花园到处都有它。有人用卑贱的名字称呼它们,例如猪草、苦艾、鸡草;也有人用雅致的名字称呼它们,例如长生草、扶移、雁来红。”

我们首先想象到:先站在农人的角度思考一个问题:“农人整个春天夏天锄莠草”,问:农人为什么要锄莠草?因为莠草对农人来说即是杂草、害草,它会吸收土壤的养分,进而影响到庄稼的生长与收成。联想到我们自身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无受到“莠草”的影响?由此可知,“莠草”即为那些影响我们心田、影响我们道德庄稼正常、健康成长的杂草、害草。我们可以再进一步联想到“莠草”即为人性中黑暗的、不光彩的一面,例如自私之草、懦弱之草、冷漠之草、懒惰之草、不守诚信之草、忧郁之草、自高自大之草,等等,由此立意为:铲除心中的莠草。第二,我们再次联想,农人“整个”春天夏天锄它,展开疑问:为什么农人要花如此长的时间对付莠草?联想到在我们心灵的庄稼,如果要得到正常的生长,就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正如孔子所云:“吾日三省吾身。”荀子亦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所以可以立意为“勤奋”之类的主旨;第三,我们站在莠草的角度展开想象,“它依旧精力旺盛,田埂、牧场、田野、花园到处都有”,而它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农人锄它的恶劣生存环境,由此联想到古今中外像“莠草”一般顽强地拼搏、战斗的人,诸如曹雪芹、司马迁、诺贝尔、苏轼、居里夫人、史铁生、贝多芬、霍金,等等,他们都属于能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因此,此处可立意为“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顽强拼搏”、“与不公的命运战斗”、“坚信自我的价值”、“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王者”,等等,均是很好的立意。第四,我们站在“不同的人对莠草的不同评价”的角度去想象:“有人用卑贱的名字称呼莠草”,由此联想到生活中也有许多事物,对有的人来说是一文不值的,他们视之如垃圾、废物;而对有的人来说却是有价值的,甚至当成宝贝看待。同时联想到有的事物在某个时代被认为毫无价值,但斗转星移、时移世易,却又成了宝贝,由此可以立意:“事物的价值因评价角度不同而不同”、“要发现个性的价值”、“发现独特的价值”、“多角度看问题”。第五,我们从莠草的生存状态中,也可以联想到生活中也有像莠草一样的草根阶层,即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由此可以立意为:“关注草根阶层的生存状态”、“体会人情冷暖”、“感受生命成长中的独特价值”,等等。第六,对“莠草”而言,无论是用卑贱的名字称呼它,还是用雅致的名字称呼它,莠草依然是莠草,它不会因为被人称为猪草、苦艾、鸡草日自惭形秽、无地自容,也不会被人称之为长生草、扶移、雁来红而突然昂起高贵的头,感觉高人一等、有飘飘然之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生活中的有些人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要有自己的定力”、“坚持自我”、“自信人生三百年”、“我自岿然不动”,等等。从这则材料作文中,我们可以发现,联想与想象的方法在审题立意中的运用就如苍鹰展翅于高空、鱼儿游梭于海洋、骏马驰骋于草原——海阔天空、任尔东西。

我对材料作文的联想与想象法归纳为以下两点具体做法:

一是联系实际法。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思想、观点、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比喻、故事、寓言、漫画等形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现实生活,挖掘其中含义,思路往往由物及人。

二是由物及人法。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与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观点。

由此看来,只要经常性地用联想与想象法,就可以更好、更准确地确定主旨,同时可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莎士比亚说:“思想是自由的精灵。”良好的思维习惯本身就是一种优秀的思维品质,正如雨果所言:“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让我们插上联想与想象的翅膀,在当今天下第一考题——高考作文中,在浩如烟海的材料作文中尽情翱翔、尽情畅游、尽情奔驰,摘取审题立意中那颗最准确的又最适合自己的皇冠上的明珠。

参考文献:

羊台山的联想作文 篇7

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立意肤浅的问题,主要是思维角度单一,思维广度与深度不够,有的甚至是形成了思维定势,这样势必影响到学生对相关作文素材的多角度辩证思考,同时也影响到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所以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会学生从角度地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初步掌握了思维类型的基础上教给学生相关的思维类型,并进行相关的思维训练,从作文的立意角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在作文立意上能够更加深入。设计《感受·思考·想象——作文联想训练》一课,试图从一个侧面突破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瓶颈,让学生发散思维,打开想象与联想的窗口,给学生思维插上腾飞的翅膀,进而使学生的文章立意高远深刻。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联想,联想思维的几种形式。通过示例分析和引导合作训练,使学生掌握作文素材多维构思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2.侧重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认识和运用作文素材的能力,突破“无话可说”的思维瓶颈,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发散思维、构思文章。

3.培养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辩证思维,对事物认识更加全面性与深入性、辩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性思维构成了广度内容,聚合性思维构成了深度内容,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互动、点拨、讨论、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以一个谜语导入——“有心看木未成林”(打一字)——“想”。激发兴趣,引入课题。人有大脑,就要善于想,生活要想,读书要想,作文同样要想。

现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含有“想”的成语词语有哪些?(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围绕着“浮想联翩”来做文章。浮想联翩就是联想。什么是联想呢?联想就是由一个事物联系到另一个事物,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现在的话题作文更是考察大家的联想与想象能力。那么谁想的全面,谁想的深入,谁想的与众不同,谁的文章就立意不俗,这样也是我们创造力的体现。

二、自主、合作、探究

出示一块红砖,用纸包好,让学生猜是什么。

(一)以“砖”为话题,发挥你的想象,可以从哪些角度来立意

老师先启发学生说,我是一块红砖,你看我方方正正,有棱有角。聪明的朋友们,你能联想到什么?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思考、讨论。先找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再展示(投影片):

角度之一:外形方方正正,有棱有角。

立意一:为人要质朴、正直,有个性。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顺着“砖形状”思路,可否有其他的思路?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投影):

角度之二:砖的颜色角度。

立意二:做人要表里如一:外面红,里面也是红的;从砌上墙一直到坍塌,颜色始终没有变,做人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情况下都要永不变质,永不变形。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角度之三:从砖的烧制过程来考虑:经过冲压、定型、火烧,最终成为一块坚硬的砖。

立意三:人的成长也是需要不断地磨炼、考验,才能成才。

角度之四:砖的作用角度来考虑。可以砌墙、可以铺路、可以打地基、可以做修水渠的材料,可以……整块砖固然作用大,但是断砖、碎砖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立意四:人也应该这样,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在何处,都要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立意五:一个人的力量是小的,但是千千万万的人组合在一起就能发挥出重大的作用。

立意六:健全固然美好,但是有了缺陷也不要自卑,同样可以发挥作用。

立意七:为了集体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民族的利益,又要有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教师总括:以上都是从砖的外形、颜色、用途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我们找到了砖与我们联想的事物有相似点,这样的联想我们称为“相似联想”。

板书:相似联想

教师再次启发:

角度之五:再从另外的角度来考虑,随着时代的变迁,砖也在不停的变化:最初是实心砖,慢慢出现了空心砖,各种不同形状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不同颜色的,各种不同材料的,各种不同用途的……不一而足,美不胜收。

学生思索交流回答后,教师展示:

立意八:砖的色彩、形状变化,反映出了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生活的丰富多彩,千变万化。

立意九:联想到我们的烧砖工人,我们的建筑工人,他们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是那样的平凡,却是那样的伟大。

立意十:普通的砖与长城的砖、故宫的砖、芦沟桥的砖,它们的经历不同,阅历与价值也是不同的。丰富的阅历,深厚的底蕴,生命更加有分量,更有意义。

教师总括:以上是与砖有联系的,我们称之为“相关联想”。

板书:相关联想

教师再次启发:

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着两方面,没有绝对的,是否可以从相反的角度或是相对的角度来思考一下呢?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教师展示:

立意十一:做人要像砖,正直有原则,但是处理具体事情的时候要不拘泥,要将原则的坚定性与方法的灵活性统一起来,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原则。

教师总括:以上是从相反的角度或是叫相对的角度来思考的,我们称之为相反或相对联想。endprint

板书:相反(相对)联想

(二)教师总括:板书展示

板书:

在总括的基础上,实战演练。

(三)实战训练:老子云:“上善若水……”

投影片展示:“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大致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问题:你认为“上善若水”中水的“善”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启发点拨深化:

投影展示: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对于“智者乐水”,刘向《说苑·杂言》曾有这样的记载:“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耶?孔子对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插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绰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主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志。是以君子见大水观焉而也,是知之所以乐也。”

在启发的前提下,再论“水之善”表现:(学生们先思考、讨论,回答)

1.滋养万物从不求回报——给予奉献,但不求索取,无私;大爱无边。

2.始终居于下游,成其大——谦逊。

3.水是最平的——公正的,总是处于公平,不偏不倚。

4.水有着极大的包容性,有着博大的胸襟,海纳百川之精神。

5.尽管自己受污,但一定要洗尽污浊。

6.她润物无声,无言的教诲,大爱的表现。

7.天性柔和,温良谦让,广施恩泽却不奢望报答。

教师结合学生的立意归纳总结,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水”的联想作文立意例说:(投影片展示)

(1)从一滴滴的水汇成大海,积少成多,联系到重视积累的问题。

(2)一滴水与大海,从一滴水置于阳光之下,一下子便干涸,但如果汇入大海就永远存在的角度,联系到个人与集体的问题。

(3)从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联系到于细微之处也能见精神的问题。

(4)从水与鱼儿的关系,即鱼儿离不开水,联系到军民鱼水情、干群鱼水情的问题。

(5)从水与船的关系,即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联系到得民心与失民心的问题。

(6)从水虽是液体,却能冲决堤围,冲垮桥梁,毁坏公路,其柔弱身躯却有如此力量,联系到柔能克刚的问题。

(7)从水装在什么样的盛器之中,它就成为什么样的形状,联系到要善于适应环境,随遇而安的问题。

(8)从水的遇冷结成冰,变为冰山冰川;遇热变为水蒸汽,变为云霞,甚至变为海市蜃楼联系到善于应变的问题。

(9)从喝水想起挖井人,联系不能忘本的问题。

(10)从清水与污水,即水资源受污染的角度,联系到环保、净化的问题。

(11)从缺水到送水,如台湾金门缺水,大陆送去及时水的故事,联系到两岸人民情长的问题。

(12)从缺水到人工降水,联系到科学与生活、生产的问题。

(13)从其它有关水的故事,如治水抗涝等联想到人的思想品格、精神风貌的问题。

(四)思维延展

投影展示:“四心”,让学生们充分讨论其含义。

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常怀“四心”,尊崇万物,是人文精神的基石。

教师点拨:我们应有一颗感恩的心,同情之心,敬畏之心,谦让之心,美丑之心,是非之心。这样我们看待世间的一切就会有着不同的感受,进而延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加深对事物认识,可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五)思维拓展训练

《假如生命是花》用学案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做完后当堂交流展示。

放开思维,尽情想象,多角度思维将下面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文字。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假如生命是花。花开时是美好的, 也是美好的,我要把 ;假如生命是小草。决不 !要联合起所有的同类,毫不吝惜 ;假如生命是云。决不在天空里炫耀自己的姿色,也不只作放浪的飘游。要化成雨,无声地洒向大地;假如生命是树。要 。哪怕脚下是 ,汲取生活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很美妙; ,那就更为光荣;假如生命只是一根枯枝。那就不必 ,变成一支火炬吧, 。

三、小结本课内容

四、作业设计

风有微风、和风、大风、狂风、台风;季节不同的风,方向不同的风,地域不同的风;学风、校风、民风、党风……以“风”为话题,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五、教学反思

从活动的过程来看,学生很喜欢上这类课,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比老师一味地讲解如何写作文更有意思。”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较高,但在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同学还是存在着思维片面的问题,尤其是定势思维问题比较严重,立意不够深刻等,这制约学生作文的提高,今后要着力在训练学生思维上多下功夫。

从活动的效果上看,这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开阔了学生思维的视野,在拓展思维的深度与拓宽思维的广度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学生作文立意由肤浅向高远,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上看有了一些进展,但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训练。可以采取“智力体操”的形式,在每堂课前的几分钟进行相关的思维训练,久而久之能够有大的长进。

从活动的方法上看,这次活动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适时地引导点拨,融讨论、点拨、合作、探究等多种教法于一炉,重心落在学生身上。

台山南村的抗日故事 篇8

笔者近日来到南村,寻找这段悲壮的抗战历史。如今的南村,已难寻昔日战争的痕迹,只有碉楼仍在,在村落间,在田野之上,像一个个战士那样,傲然屹立。

碉楼上的“伤痕”见证战争激烈

走进南村,便可见到田野间,村落里,坐落了不少碉楼。经过了近百年风雨的洗礼,碉楼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说起碉楼的故事,南村的很多村民都会提到源兴村的向贤楼,因为那里曾经是击溃日军的主要战场。

源兴村是南村最大的一条自然村,人数最多时村里人口达5000人。这是一个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村里老民居林立,大部分都是清末民初的青砖瓦片的老式建筑。让笔者吃惊的是,村内仍存有不少辉煌、美丽的祠堂和家塾。这些建筑融合了传统和西方的建筑风格,屋檐下的灰雕分明是中国传统建筑设计,而柱子却是西方的罗马柱款式,两者融合在一起却不显得突兀,更具风情。

向贤楼是位于村中央的一座5层高的碉楼。村民说,源兴村是著名的华侨村。早在民国初期,就有很多华侨在外谋生,村民生活较好,引来了许多盗贼到村里来打家劫舍。因此,该村通过华侨捐资和村民集资等方式,分别在村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以及村中央,建了5座碉楼。

74岁的老人李达华,是向贤楼建设者的后人。他告诉笔者,民国初年,他的先辈移民到美国,经济环境较好,就筹资在村里建了碉楼,并以老祖宗“向贤”的名字为碉楼命名。碉楼高五层,每层都有三个房间。“这个村里,只有我这一家才有碉楼,是私人的,以前村里来了盗匪,全家人就藏到碉楼里。等到安全后,再回到家里。”

如今,百年的向贤楼早已布满了沧桑,墙体上满是雨水冲刷的痕迹,甚至雕刻有“向贤楼”的楼顶石碑也因电击而毁坏。碉楼有一处现代水泥补修的痕迹。“我小时候听说过,抗日的时候,日军打到了村里。村民在碉楼上抗日,日军的炮弹打过来,在碉楼上形成了一个个炮坑。解放后,村民修补了这些痕迹,就成了现在这个模样。”

村民坚守炮楼一天一夜

有多少日军来到南村?村民是怎样击退日军的?整个战争坚持了多长时间?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查看了不少历史资料,在《台山古今五百年》中,笔者找到了对这一段历史的记载。

1944年七月初五,日军自台城侵犯四九南村。南村壮丁集合在百足山迎头截击,打伤日军数人。5天后,敌人集中1200多人,兵分6路来攻,以图报复。南村的村民,特别是壮丁形成自卫队,大约六七十人,据守在南村的碉楼抗击敌人。他们奋勇作战,打退了敌人的冲锋,捷报频传:有村民打倒日军10多人;也有村民在碉楼上用鸟枪把1个军官轰下马。

战斗对峙了1天1夜,敌人还是攻不下来,他们恼羞成怒,从台城拖来10多门迫击炮、小钢炮,向碉楼发起轰击。南村壮丁毫不畏惧,拚死抵抗。碉楼中的其中5名村民击退敌人几次冲锋,夺门而出。村民李福源、李发源中弹倒地,其他3人跳落碉楼旁边的水溪,绕出敌人包围。其他的壮丁,也冒着敌人的炮火成功突围,仅有村中向贤楼内的壮丁李德胜、蔡介想等8人未能撤出。

向贤楼的村民被困1天,干粮吃光,子弹也用尽了,他们仍然坚持着。突然,敌人1颗炮弹在碉楼北面爆炸,墙壁被爆开一个缺口,敌人的枪弹便从缺口密射过来。几名日军冲过来,在楼门口放置地雷。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6位村民情急生智,在楼内找到村人存放在此的1匹布,从窗口放下来,然后一个个沿着布条滑下冲了出来。正当壮丁撤走时,地雷突然轰响,走避不及的谭德尧当场被炸死;李德胜和蔡齐想被震晕过去,后来被日军捉到绑在树上,被两只狼狗活活咬死。

根据记载,在这场战役中,南村村民阵亡25人,歼灭日军百余名。

日军来攻打台山,并不是为了攻占,因为台山不是重要的军事要地。台山是鱼米之乡,日军把其当成后勤补给区,到处搜刮粮食,以供应主战场。南村靠近台城,台城有通济河,这些搜刮后的粮食在运到台城后,通过水路运到北方。

南村是华侨村。台山的华侨村都有一个特点,村民生活比较富裕,屡遭到劫匪的抢劫,所以纷纷盖起了碉楼。并且每家每户都配备了枪支,虽然火力不强,但家家户户的壮丁都会用枪,也会利用碉楼做简单的防御。正因为这样,当日军来到南村时,当地的村民会有如此强烈的反抗,以至于在碉楼坚守了一天一夜,非常悲壮,为台山抗战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上一篇:技能比武评分标准下一篇:学有楷模做有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