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师德规范(精选10篇)
幼儿园师德规范 篇1
幼儿园师德规范
一、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职工道德规范。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孩子、树立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的思想。
二、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不在班上干私事,不在孩子面前说不利于教育的话,不聚众聊天。
三、为人师表,言谈有度,为孩子作表率,老师之间互相尊敬。以教师相称,以礼相待,态度和蔼,不打闹,不讨论别人等。
四、全园职工衣着整洁,发型大方,不配带饰物,不化妆,不穿高跟鞋。
五、不吃不拿不私分幼儿园一切财物和食品,不侵占孩子的利益,不借用幼儿园物品,不使用幼儿用具,不躺不坐幼儿床。
六、不准接受家长礼物及馈赠,不利用幼儿及家长拉关系、办私事。
七、工作人员在岗时间不得吃食物、吃饭。上班时间不准吃早点。
八、全园职工都需说普通话,教养员无论课上课下都必须说普通话,并做到三轻(轻说话、走轻路、拿放东西轻)
九、职工家属和孩子一律不准进入幼儿园活动室、睡眠室、食堂。
十、幼儿教学活动时,工作人员,一律不准随意进出活动室,一面分散幼儿注意力,不得在幼儿活动区喧哗。
十一、不得骑车入园,自行车需放在制定地方,保持园貌清洁。
十二、幼儿园院内,不乱堆乱放,做到五化(美化、净化、安全化、儿童化、绿化)
十三、幼儿园发现传染病及其他事故,需及时报主管部门和领导及家长,不准隐瞒、弄虚作假。
十四、园内工作人员需服从领导,听从指挥,统一安排,服从调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树立全局观念,共同做好工作。
十五、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共同目标下,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搞好园内,班内,组内团结,求大同存小异,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开展批评与滋味哦批评。
十六、模范遵守幼儿园一切规章制度。
幼儿园师德规范 篇2
1.引入“百家论坛”是我们解决思想认识的新办法。学校把原来存在于“民间”的关于新版师德规范的局部讨论正式地引入学校的工作安排当中, 开设论坛供全体教师讨论, 不过已经把讨论的核心由对修订内容的关注转移到如何贯彻新版师德规范上, 把解疑释惑作为引导贯彻新版师德规范的跳板, 以解决问题促进实践行动。每周五的例会用最短的时间安排具体工作, 大部分的时间留给“百家论坛”, 由自荐或推荐的“坛主”发布独家观点, 其他教师作为攻擂方进行驳辩。真理越辩越明, 在多方的深入探讨中, 真正领悟到新版师德规范的奥妙所在, 认识到认真贯彻新版师德规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同时也发现了一系列有效执行新版师德规范的策略和方法。“百家论坛”的民主氛围感染了全体教师, 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下把新版师德规范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思想意识里, 并达成一致, 为下一步的深入贯彻执行新版师德规范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案例指导行动是我们贯彻新版师德规范的又一步新招数。在以往类似的工作中, 缺少工作技巧的运用, 拿到上面的红头文件后就对教师训戒, 要求教师要做这不能做那, 要这样做不能那样做, 做好理所当然, 做不好动辄处罚, 本来是好事儿, 反倒搞得各方都不情愿, 工作是做下去了, 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有时还会无端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争执。这次学习贯彻新版师德规范时, 我们把工作程序颠倒过来, 没有直接要求全体教师自查自检, 而是选择一些校内校外的, 与师德教育相关的典型案例供全体教师分析反思。虽然表面上是在解剖别人, 而案例现实性的影射作用可以更深刻地引导全体教师内省, 警醒不良教育行为, 树立为人师表典范。后来组织的案例反思交流也验证了这一点, 绝大多数教师所列举的实例, 其实就是发生在校园内和亲历的与师德相关的点滴事件, 而且对于同一事件的认识也与过去有了显著的甚至是截然的不同, 看待和处理事件的高度明显提升。最可贵的是, 这些转变都是全体教师积极主动的行为, 有了这样的转变, 贯彻新版师德规范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弘扬师德 践行规范 篇3
以“爱”为核心的师德品质
真心关爱学生,这份爱应是真挚、无私的,只有这种爱才真正具有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
我们常看到,有些教师,教课深受学生喜爱,所教学科的学习成绩也往往普遍较好;有些教师,逢年过节都有许多毕业后的学生成群结队回来探望;有些教师,批评学生虽严厉,但学生却乐于接受,甚至听老师的话甚于父母的话。这些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深受学生的爱戴。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师爱,感受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关怀。
笔者曾参加过一场由初三年级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中考百日誓师大会”。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家长和孩子手挽着手一起“跃龙门”。但有几位学生因父母有事,未能到场参加活动以致落单而不知所措。这时,有教师果断走上前,挽起学生的手昂首走向“龙门”。活动结束后,笔者看到有位学生扑在教师的怀里落泪了。
有教师说:“我就是喜欢学生,我就是喜欢当班主任”;有教师说:“我的生命和事业就在学生中”;还有教师说:“学生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必须牺牲教师的发展。相反,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常言说得好:“真水无香。”这些教师的言行,体现了他们对学生的真心关爱!
以“诚”为本的工作原则
教师对待学生、教育学生,应该是诚恳的。正所谓“以心去发现心,以火去点燃火。”
笔者有一次听公开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授课教师让一位看起来非常文静的女同学上台朗诵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只见她憋红了小脸才朗诵了两句,然后就开始结结巴巴地读不下去了。一看,原来是诗中有几个生僻字难住了她。眼看她再继续朗诵下去会引起哄堂大笑,只见教师大声对全班同学说道:“××同学敢于站起来朗诵,且铿锵有力,精气神都在,非常好。现在有几个字她不会读。我们怎么帮助她?”“和她一起朗诵!”有同学说。教师马上表示赞同:“好!这正是红军的好作风,谁遇到困难,我们大家都来帮助她。就让我们大家和她一起朗诵吧。”顿时整个教室响起响亮的朗诵声。朗诵完毕,我看到这位女同学激动地走回自己的座位,而回望着老师的那一瞥,眼里满是感激和信任。
俗话说:在信任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信任,在怀疑中长大的孩子学会怀疑,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宽容。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祖国的未来,让我们学会赏识孩子吧,让他们天天都拥有好心情,充满自信地面对竞争和挫折,展示自身的价值。
以“才”为中心的文化素养
我们说:“无德不能当老师。”我们也说:“无能不能当好老师。”只有德能兼备,才能有效地、科学地、务实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有一次听课,教师正在介绍从小布什、希拉里被丢鞋事件看公众危机的处理技巧。小布什机敏地躲过了朝他扔过来的鞋子后,说了一句:“我看过那只鞋子是10号的。”希拉里及时闪避并打趣说:“是有人朝我扔东西吗?这是太阳马戏团的部分表演吗?”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与会者哄堂大笑。他们都巧妙地化解了一起尴尬的事故。教师刚讲到这里,突然有一位学生举手提问道:“老师,假设是你出国访问被扔鞋了,你会怎么说?”这个突如其来的问话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我为这位教师如何应答学生而捏了把汗。但只见这位教师不慌不忙,微笑着应答道:“如果有人向我扔鞋,我会调侃地说‘这鞋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同学们会意地笑了起来,不由得为老师的幽默鼓掌喝彩!
这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位教师较强的应变能力,他能够抓住偶然的契机及时教育学生。于是,学生情绪被巧妙地疏导了,思想境界也得到提升了,一堂课在教师充满睿智的引导下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教育家叶澜曾这样分析:“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这就是我们期待的未来的理想风采,在我们的身边已能找到这样的老师,然而在未来的社会中,这将是一支值得人们敬佩和国家引为骄傲的、由千百万教师组成的大军。”故应当说,师德与师能,二者是并重的。
“活”的工作方法
鼓励孩子是有方法的。教师的工作,其对象是人,最需要讲究灵活的工作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借着学生出现的问题,伺机发挥,并巧妙、出奇、适度地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学生顺利渡过难关。
说一个故事与大家分享吧。某次高考日上午,在候考室里,一位高三年级的女同学由于紧张惧考,突然放声大哭。在场的教师进行了安抚劝慰,该学生的父母也赶到了学校,可她就是不肯进考场。距离开考不到5分钟了!就在所有人都急得团团转的时候,班主任突然灵机一动,从其衣服口袋里摸出了一枚精致的纪念币,然后放在这位女同学的手中,跟她说:“这枚纪念币是老师的幸运币,它跟随老师多年了,遇事皆能逢凶化吉哦。这样吧,今天你参加高考,老师就暂时把它借给你,这两天你都把它带在身上,相信它一定会给你带来好运。”
霎时女孩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手心紧紧拽着老师的这枚幸运币,缓缓走进了考场。据说该生后来在考试中发挥得还不错,考上了本科。可见,教育不仅需要有爱心,更需要有活的工作方法或技巧。
总之,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加强新时期的师德修养,规范教育行为,并站在时代的高度,认真践行师德规范,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工作中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幼儿园教师师德及礼仪行为规范 篇4
下面是一个关于幼儿气质类型的测试,推荐各位做父母的试一试!
A.很符合孩子的情况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请参考孩子日常行为和情绪选择答案:
1.孩子平时总是连蹦带跳,手舞足蹈,走路都不会好好走,总是跑来跑去,不知疲倦。
2.家里来人的时候,孩子总是特别兴奋,不断地在大人面前转,还老爱插话。
3.给孩子一种新的食物,孩子会很快并且接受。
4.孩子在受到委屈或是不开心的时候,总是大哭大闹,从来不会自己躲到一边抹眼泪。
5.孩子大多数时候总是开开心心的,即使有不高兴的事情也会很快忘却。
6.孩子玩玩具时,如果有什么响动,马上会停下玩耍去看发生了什么事。
7.孩子在玩的时候,总是左挑右拣,不断地变换玩具,对每个玩具都没有太大的耐性。
8.孩子的睡眠特别沉,一般不会被外界的响动所惊醒。
统计您根据孩子的行为特点选择A,B,C,D各项的个数,看看分别选了多少个ABCD。
A()B()C()D()
结果解释: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如果选项A在4个或者4个以上,其他选项的分布较为分散,则气质类型为典型的胆汁型,其它依此类推。*如果某两个选项的个数显著超过另外两项,而且个数比较接近,则为那两种气质的混合气质。
*如果某个选项的个数是1个或者没有,其他三个选项非常接近,那就是这三种类型的混合气质。
胆汁型
胆汁质幼儿的中心特点是“急”。对待这类孩子,父母需要的是克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保持好脾气,特别要注意的是,批评孩子时态度一定要冷静有耐心,并给孩子留一段反省的时间。家长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胆汁型幼儿,否则只会矛盾激化。
多血质
多血质幼儿的中心特点是“活”。教育这类儿童的要点是要求他们做事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敢于面对困难,使之养成做事有计划,有目标并努力落实的习惯,引导他们保持稳定的兴趣。家长决不能讽刺挖苦孩子,以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粘液质
粘液质幼儿的中心特点是“慢和细”。家长应引导他们有创意地完成任务,防止墨守成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以孩子经过努力能达到为标准,以后慢慢提高要求,不然这类孩子极易由于压力而感到过分焦虑。抑郁质
新时期师德素质要求和师德规范 篇5
当代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重大的社会变革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极大变化。在这场变革之中,教师职业道德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建构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时代的需要。
一、继承优秀传统
在教育发展史上,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重视并强调教师道德行为对教育活动的影响,他提出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强调用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发挥教育作用。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历史上许多优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高尚的情操和品质,激励和鼓舞着广大教师。如我国近代的教育家陶行知,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孔子是世界公认的伟大教育家,以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教书育人,堪称“万世师表”。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学习历代优秀教师身上的这些优秀品质,并加以发扬。
二、适应新时代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体制转型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以教书育人、乐教勤业、人格示范为原则,以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基本规范的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体系。1依法执教
教育是造福于人类的事业。教育的存在和发展,不只是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且与人的发展,与人的主体价值的实现密切联系在一起。教育对社会需要的满足总是以人的发展,人的主体性增强来实现的。正因如此,教育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被赋予鲜明的人道化要求,即人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育应讲求对人的关心、爱护,对人的尊重,反对对人的压抑,对人精神和肉体的中伤,对学生人格的污辱和伤害,污辱、折磨、体罚,无疑是对学生精神和肉体的摧残,是一种非人道的教育。在现实教育中,那种非人道的态度和行为还时有发生。如污辱学生人格,体罚学生,恶意挖苦、讽刺学生,都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损害。特别是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应讲求教育方法的科学性,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学生就像那刚长出嫩叶的幼苗”。用爱的阳光去抚慰他,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他们成长中的错误。
2、爱岗敬业、尽职尽则
教师的工作无疑是辛苦的,我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挂念着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生活中的小小烦恼„„重复性的劳动单调而缺乏新鲜感、刺激感。然而,教师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如何做出一些成就,是否具有爱岗敬业精神是决定他工作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更明确地说,只有爱岗敬业的教师才能岗位上有所作为。我校杨亚丽老师,现已55岁,本学期七月份就要退休了,但是她每天都一如既往地来到学校在工作实验室,整理、摆放、擦拭各种实验器材上的微尘,一丝不苟地批阅每一份实验报告册,给学生进行着一次次的实验,她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也正因此,我校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先进单位”,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认可。只有爱,才能让教师积极面对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才能自觉地,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化解各种矛盾,提高工作效率。
3、严谨治学、团结协作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云:“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感而不能解,则非师矣。”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教师的知识愈丰富,他个人对知识、科学、脑力劳动、智力生活的态度就表露得愈鲜明。”这说明作为教师,要想圆满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刻苦学习,不断汲取知识养分是必须的。作为一名教师,他不能只满足于将自己的一知半解、一鳞半爪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此孤陋、残缺顶礼膜拜。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新知识的涌现和旧知识的淘汰从未像今天这样快,而且未来必将愈益加快。电脑网络这个新鲜玩意,已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脑盲就是新型的文盲。教育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会使课堂更生动、直观,这也是教师必学的。
教师的劳动从微观上看是个体是式的脑力劳动,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到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都是教师单独进行的,然而从宏观上看,教育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许多人从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实施全方位立体交叉式的教育。在一所学校,各项工作都是教师群体劳动的结晶,都是教师群体共同协作的结果。因此,教师必须发扬集体团队精神,互相交流,彼此沟通,和谐相处,通力合作,克服文人相轻的老病。彼此之间多一份理解,多一点宽容。
学习师德规范 篇6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体会到:首先是作为老师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教师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有批评教育的权利,但决不能对学生进行体罚。因为体罚是不民主、不科学、有害的惩戒儿童的方法,将体罚与变相体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教育者教育水平、教育方法极其单
一、低下、粗暴的表现,也是教育者的失败,更是非法行为。给学生的成长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其次,我还要努力做到:
一、要有高涨的工作热情
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祖国的花朵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
二、要养成宽容公正的爱心
这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教师必须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呢?严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它能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安慰和力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所有的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注意时时处处在细节中体现出公正的意识。
三、无私奉献,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幼儿园教师师德之我见 篇7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师德,培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都体现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师德就是教师的人格, 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现出来。作为幼儿园教师, 在幼儿心目中, 教师就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 父母的替身。幼儿把老师作为学习的榜样, 模仿其态度、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等, 因此, 我们深感肩负的历史重任。万丈高楼平地起, 如果对幼儿没有一个良好、扎实的初始启蒙教育, 就会影响其后的健康发展。我认为幼儿园教师拥有高尚师德应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 热爱幼儿, 以情育人。在幼儿园, 教师不仅要安排幼儿的学习, 还要照顾他们饮食起居, 所以教师应该情系幼儿, 用自己的真情来爱每一位幼儿。首先, 教师要关心他们的生活, 尤其当个别孩子身体感到不适时, 更要体贴照顾好。其次, 教师要充分熟悉幼儿的基本情况, 如性格、喜好、生活环境等, 这样, 在教育时, 就可根据每位幼儿的特点, 寻找相应的方法, 因材施教。第三, 对每个幼儿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不管是调皮的, 还是文静的, 不管是男孩, 还是女孩, 也不管他们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 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要让幼儿感到被爱被尊重, 他们从中也学习到如何爱他人、尊重他人, 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幼儿的爱要稳定, 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要与幼儿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二, 以身立教, 榜样育人。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品质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 幼儿的大脑活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由于幼儿好奇、好模仿、好问, 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此时教师的示范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做好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所以, 教师在以下几点尤其要做好:幼儿在场, 教师不要吵架;教师要仪表端庄, 风度文明;任何时候, 教师都不要对幼儿撒谎等。
三, 建立民主, 对话育人。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佛莱雷提出关于“平等、爱、谦逊及信任”的对话式教育法, 我们在幼儿教育中, 对幼儿往往控制过严, 很少去想幼儿需要什么, 关注什么, 幼儿对活动的体验是什么, 幼儿的希望又是什么。这样, 教师与幼儿之间很难达到真正的平衡。教师与幼儿首先是作为“人”相遇在一起, 师幼之间应是一种人格平等的关系, 教师要尊重幼儿, 热爱幼儿, 在与幼儿平等对话和交流中以智慧、情感启迪幼儿。“平等对话”是一种人文关怀, 是师幼相互关爱的心灵沟通, 它是一种关于人的教育法, 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教师若没有高尚的道德是难以实施的。
四, 严谨治学, 科学育人。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幼儿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 但都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势。因为, 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 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甚至德育手段都是长期而系统的对幼儿产生影响。有时, 为了让孩子懂得某个道理, 教师会做大量的铺垫, 采取多种方法让孩子去体会, 然后, 引导孩子明白其中的内涵。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教师是根据幼儿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品质修养, 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学习兴趣等。
五, 终身学习, 新知育人。常言道:师者, 给幼儿一杯水, 教师本身应该有一桶水”, 知识型社会对人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容量提出挑战。工作在幼教一线的教师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孩子对于要讲的传统知识都有所接触和了解, 而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可能无法一口回答上来。所以,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 方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要善于学习, 使自己成为幼儿求知的良师, 这不仅保护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提高了自己。
六, 多元评价, 公正育人。幼儿教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涉及到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由于幼儿存在个体差异, 在学习的质和量上也就存在差异, 教师必须了解幼儿在哪方面学到了什么, 有了怎样的进步, 对他们成绩的评价应该从德、智、体、美等多方面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而不是仅仅评价学到与否, 力求科学、客观、公正, 使每一位幼儿都能感觉到教师的鼓励和喜爱, 都能在各自的轨道上健康成长。
七, 心理调试, 疏导育人。幼儿是一个不成熟个体, 对身边任何事物都存在浓厚兴趣, 由于认知和生活经验的缺乏, 常常表现为行为异常, 性格孤僻, 顽皮, 学习没积极性, 与人交往有障碍等等。问题幼儿的产生是有原因可寻的, 教师需要了解幼儿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 及时进行心理调试, 疏导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开朗的个性, 与人为善, 乐于助人, 富有同情心, 和蔼可亲等等, 这些对幼儿从小形成良好心理素质是有意的。
专业伦理视角下师德规范的新要求 篇8
关键词:师德;公共服务性;专业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1-0019-04
程红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孙永敏,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9。
① 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12JZD002)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在我国,教师职业一度被神圣化,蜡炬、春蚕、人梯、铺路石是他们的代表符号。由于社会转型及传统价值观的断裂,指导教师伦理规范的思想根基受到严重冲击。在新师德建设过程中,有学者呼吁“应解除教师身上的传统道德枷锁”,“教师可以去一些合法的娱乐场所,并在非上班时间没有担负教育学生的义务”,由此引起关于师德崇高性与师德底线的争论。这种争论在“范跑跑”事件中愈加激烈,人们莫衷一是,使教师无所适从。“底线伦理说”将教师作为普通人的一般道德与教师的专业道德区分开来,这种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对教师的专业道德的内涵、本质要求却语焉不详。
一、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伦理的推进
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随着最初重视知识、技能教育的技术性培养逐步过渡到专业精神与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提升的兼顾,社会对教师伦理规范有了新的要求。传统师德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转换成为必然。
檀传宝教授曾对传统师德进行了批判,认为传统师德抽象、模糊、未分化,而且不能够体现教师工作的专业性。例如,传统师德中的“爱岗敬业”“依法执教”“团结协作”等规范是从其它职业规范中演绎过来的,并不能体现出教师工作的专业性。有学者在详细研究了我国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条文后指出,我国传统师德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制定缺乏深入的研究,条文表述较为抽象;二是职业特征把握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三是没有处理好教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1]“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等规范模糊,没有具体的规定和实施方法。诸多条目中,我们只看到了教师应尽的义务,却没有看到教师的权利在哪里。
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教师作为常人的日常道德要求在降低,而对教师的专业伦理与职业承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专业伦理视角下的师德规范应该体现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公共服务性;二是专业自主性。公共服务性是指教师是面向公众提供公正教育服务的专业人员;专业自主性是指教师在专业领域中负担有追求教学卓越的义务,享有教学自由并有权要求他们的专业判断被尊重。
二、教师专业伦理之一:公共服务性
(一)坚守教育公正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涉及到一系列的人际关系及利益协调,比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管理者等。在处理这些人际关系、协调社会利益时,公正应是首要要求。亚里士多德曾说,公正是一切德性的汇总,是最完全的德性,因为,在所有德性中,唯有公正是关心他人的善。[2]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论述“作为公平的正义”时提到: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3]可见,公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首要原则。在一项笔者开展的免费师范生教育调查中,当问到“印象中教师哪一点不好”时,首位的就是教师不公正。可见,公正在教育中居首要地位。教育公正作为社会公正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具体体现,其实现对于社会公正具有重大意义。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在我国,中小学教育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具有免费性、强制性和义务性,因此其公共性更加浓厚。公共教育的公共性所表明的是教育的正当性或正义性,其核心价值理念包括教育平等、教育正义和教育权利三个方面。[4]因此,教育公平在保卫教育公共性中尤为重要。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到关于保障公正的三项原则:一是平等原则;二是差异原则;三是机会均等原则。作为一名公正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上三个原则。首先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保障他们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及平等的自尊感。其次,教师应该关注处境不利的学生,将他们置于和他人平等的位置,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最后,教师应该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坚持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关爱学生”在《教师法》和教师伦理规范中占重要地位,但是教育公正比关爱具有更重要的价值。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公正是社会的中心原则,而爱与同情的原则只是公正原则的补充。
(二)谨防滥用职权
在这里,笔者将教师权威分为三类,即知识权威、成人权威和职务权威。三种权威都有可能被滥用。
知识权威,指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树立知识权威。有些教师利用知识权威将自己的偏见灌输给学生,例如“赚大钱,娶美女”等低俗的偏见。成人权威,指教师在身体和经验上具有优势。这种优势可能会被滥用,例如体罚、语言暴力等。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应免受任何形式的暴力,暴力包括身体的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和语言暴力。《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职务权威,指国家赋予教师的职业权利。比如教师有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生成绩、分配教育资源等权利。现实中,有些教师利用职权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易”,谋取利益或职位,以权谋私。
(三)保障个人私域
现代社会的一大进步就是对公共生活和私人领域的划分。密尔在《论自由》中提到:一旦个人行为的任何部分有害地影响到他人的利益,社会对它就有了裁判之权。但是,当一个人的行为并不影响除自己以外任何人的利益时,那他就没有接纳任何指责或裁判的余地。[5]从密尔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的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划分的主要标准就是是否侵犯了他人或社会利益。有学者曾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作出划分:个人事务以及由个人组成的社会组织和团体内部的事务,属于“私人领域”,是公共权力不可介入的自由领地;社会共同体所面临的事务或影响社会共同体每个成员的事务,属于“公共领域”,是公共权威即政府权力应该发挥作用的政治领域。[6]在教师专业化时代,应该对教师的公共生活和私人领域进行划分,保障教师的私域。
nlc202309040823
教师工作之余的生活属于教师的私人领域,教师的自由时间不应该被无偿征用。传统师德规范常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诗句形容教师的无私奉献,但从教师专业伦理角度,就要求保障教师的私人时间。一些地方政府明令禁止教师有偿家教的行为,其实教师进行“有偿家教”如果没有影响到其正常工作,而施教对象不是所在班级的学生,那么“有偿家教”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被允许。
另外,教师的私人生活也属于私人领域,应该保护教师在私人领域的隐私权、婚姻自由等权利。例如同性恋者或未婚妈妈如果符合作为教师的资格,有能力教育好学生,就不应该受到学校的排斥甚至解聘。根据密尔的论述,教师是同性恋或未婚妈妈都没有损害到其他人或社会的利益,这部分仅属于他们的私人生活领域,外界没有权利对其进行裁决。
(四)提供教育服务
知名学者郑杰在教育讲演时提到: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教育服务质量的衡量标准就是看学校所提供的这种特殊服务是否满足了多方的需求。[7]
郑杰将餐饮服务与教育服务作比较:餐饮服务就是饭店提供饭菜,让顾客们吃饱肚子,还能让他们高兴、满意、愉悦的一种服务。因此,其服务对象是顾客,产品是饭菜,功能是让人吃饱吃好。而教育服务是通过提供课程促进学生发展并使其更为幸福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服务。因此其服务对象是学生,产品是课程,功能则是促进学生的发展。[8]笔者认为郑杰的这种比较虽然初听起来比较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他将教育比作服务也具有合理性。在笔者看来,教师是提供教育服务的专业人员,教师提供的教育服务应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受益、进步、成功。
一方面,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是提供教育服务的专业人员,学生是教师服务的对象,这一思想有利于消解制度赋予教师的权威,减少甚至消除教师滥用职权的现象。另一方面,因为教育服务要满足学生多方面、个别化的需求,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学生观,树立多元智能的学生观。从学习中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发掘学生的潜能。专业伦理视角下的师德规范应该更加强调教育的服务性,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努力打造服务型学校。
三、教师专业伦理之二:专业自主性
(一)追求教学卓越
过去的人们注重师德,认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膨胀,“经师”也越来越难当。教师的个人道德固然能够影响到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与此密切联系的学生学习状况、学习方法其实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根据亚里士多德目的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育目的之一,因此追求教学优异是对教师从教的基本要求,成为每一位教育者的目标。专业伦理的视角要求:教师在个人道德上的“崇高”决不能遮掩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低效拙劣或者准备不足。好的教师必须是追求或达至教学优异乃至卓越的教师。
终身学习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2008年,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终身学习”纳入师德规范的一个维度,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1995年《香港教育专业守则》第二章规定教育者有义务“通过各种学习途径不断提高专业才能,充实对教育及世界发展的认识”。美国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在理念、制度、政策、方法各个方面都作出了努力,例如发布《明日之教师》《以21世纪教师武装起来的国家》等报告。可见,终身学习在教师专业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终身学习表明教师不断追求教学卓越。
追求教学卓越,指教师作为学生促进者,为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知识和技能方面不断地提高自己,以达到最优效果。一方面,作为一名现代教师,不仅应该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而且应该拓宽自己的视野,努力汲取各方面知识,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师应该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二)尊重教师专业判断
教师自由是保障和促进儿童自由的条件,是关于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自由。教学是教师的主要职责,因此保障教师的教学自由成为各国一致崇尚的基本原则。在美国,虽然宪法中没有明确规定教师的教学自由,但是却通过法院一系列的判例确立。例如联邦最高法院在1967年的“凯西安案”中,首次把教学自由明确地纳入宪法第一条修正案的保护之下。[9]1995年《香港教育专业守则》第三章规定,专业工作者具有“在教学自由的环境中工作”的权利。我国《教师法》第二章中规定教师具有教育教学权,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教学自由,但是也暗含了这一方面的内容。
然而现实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自由受到很大程度限制。一方面,受当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按照考试大纲进行选择。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教学盛行。有些学校利用网络资源代替教师教学,学校指定某些优秀教师录制教学视频,供全校同级学生使用。再者,有些学校为了追求教学标准化,学校统一设计标准的课程和教学计划,让教师完全按照计划进行教学,没有给教师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如此,便限制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剥夺了教学自由。
教师的教学自由要求尊重教师专业判断。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知道怎么做才符合儿童最大的利益,由此作出自己的决定。这种专业的判断不应该被校长命令、家长要求、媒体质疑所干扰。1995年《香港教育专业守则》第三章规定教师有“对各种资料和观点,包括有争议性问题,运用专业判断加以陈述、演绎和批判”的权利。美国教师专业誓词中提到“我认识到有时我的努力可能会冒犯特权和有地位的人,可能会受到偏见的反对,但是我仍将坚守自己的信念”。这些法则体现了对教师专业判断的尊重。专业伦理视角下的师德,呼吁这种对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专业判断作出制度保障。
(三)保障学术自由
中小学教师言论自由的依据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公民权,另一个就是学术自由权。按照《教师法》规定:教师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教师的学术自由是言论自由在专业领域的表现,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相对自由地发表对某物某事的个人见解。
nlc202309040823
当然,教师的言论自由并不是无限的,教师发表的言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必须与所授科目的内容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第二,必须是事实性的,而非价值判断式的;第三,必须是建设性的,而非全盘否定式的。[10]因此教师应该在遵循职业道德和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充分使用学术自由权,培养学生理性探究的能力。
现实中教师的学术自由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首先,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学术自由的意识比较薄弱,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照本宣科。其次,有些教师害怕说出自己的观点,害怕遭到他人的质疑和指责。提倡教师的学术自由,有利于帮助教师突破传统机械式、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激发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一员的意识,贡献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才能。
专业伦理视角下师德规范的新要求,即公共服务性和专业自主性,更明确了教师这一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前者主要是对教师责任、义务的要求;后者更多是对教师自由权利的保障。两者相互支持,相互制衡,缺一不可。较之于传统师德,新规范既立足于当前,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师;又具有前瞻性,培养优秀的未来教师,这两个要求应该成为教师为适应未来教育趋势而自觉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9-10.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格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4.
[3][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
[4]朱家存,周兴国.论公共教育的公共性及实践表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2):38-43.
[5][英]约翰.密尔.论自由[M].顾肃,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79-80.
[6]燕继荣.私域、公域的分野 自由、权威的统一[J].探索,1994(3):47-51.
[7][8]郑杰.没有办不好的学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7-28,42-45.
[9]陈运生.从美国的判例看教师的教学自由及其限度[J].比较教育研究,2011(9):50-54.
[10]程红艳.儿童自由与社会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40.
责任编辑 徐向阳
师德规范学习心得 篇9
首先,作为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如果教师和蔼可亲,师生关系则比较融洽。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我们所有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我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中看到了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在我们老师的眼里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对学生一视同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陆加美老师总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助韩国孩子圣宰亨辅导功课,坚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因此,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在以身作则。为了让孩子能主动捡起他所见到的每一张废纸,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的老师自己总是先弯下腰拾捡每一张废纸。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为人师表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它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言行去实践,去证明,以求得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
师德规范学习心得三:学习师德规范心得体会
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六大要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还新增加了“不以分数作为学生的唯一标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知荣明耻,保护学生安全、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等内容。
我是一名从教二十年的教师,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教育观念经历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改变。我知道,教育工作不应是为教书而教书,更要以人为本、教师育人通过二十年的教学工作和此次新师德规范学习,我明白了:要成为一名好老师,有效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热爱自己的教师岗位,乐于奉献。
教师只有爱岗敬业,才会自觉地忠诚教育事业。使平凡复杂的日复一日的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有乐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会认真地备课、讲课、改作、辅导,对日常工作的每一件事都要认真去做、关心集体,不得过且过,不敷衍塞责,维护学校荣誉,敬业精神还驱动着教师不断探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管理班级的方法、使教师朝着成为名师、学者、专家的目标不断迈进。
人们常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教师,其中的“身正”即意味着具有高尚的德行,奉献精神,这是为师的首要素质。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实现教育的“真”披着虚伪、庸俗、狭隘的外衣去教育学生,这种教育就显得苍白、虚伪,无疑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育人的角度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身教重于言传。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魂,扎牢自己的根,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正气,压邪气,淳师风,扬师德,依法执教,真正担负起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的重任。
二、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信任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肝宝贝,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好的教育,遇到好的老师,我们的心理和家长们的心理是一样的,都希望孩子在好的环境下成长,都希望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我们在关心学生这方面应站在家长这一方面,对待学生要想自己的亲人一样,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认真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觉得有时家长和老师之间能够相互体会。相会理解,来共同把孩子们教育好。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拥有无限的热情,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取得成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鼓励、帮助,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附下身去听他们说话,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心里、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教育、激励、帮助,使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老师的关注,班集体的温暖。坚决杜绝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三、终身学习,学而不厌。
新规范中明确规定:“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可见,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对老师站稳讲台是多么重要!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如今,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一桶水”已远远不能激起饱受信息浪潮冲击的学生的兴趣。一个良师,足以让学生回味一生;一个庸师,足以让学生批判一生。教师的才气将直接决定你在学生心目中的信任度、影响力以及信仰度。
现代社会是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的职业又是特别需要学习的职业,持续不断的学习是教师工作与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学习是胜任教学的需要,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其次,学习是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需要,知识的更新,课程的变革,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学手段的日趋丰富,都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再次,终身学习是教育人的需要,只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各种信息渠道学、引千道清泉,浇灌出一路花香
教师还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其次,教师要勤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提高师德修养。教育实践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
教师必须遵循师德规范 篇10
×××××中学×××
【摘要】教育活动中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拥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以情感赢得情感,以心灵感受心灵。这样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达到情感共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育 师德 育人
教育活动要求教师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方面的修养。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迎接挑战,赢得机遇,新课改下教师必须遵循师德规范。国家最近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遵纪守法、人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方面提出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热爱人民教育事业
任何职业,都要求其从业人员“敬业乐业”,“忠于职守”。作为教师,热爱人民教育事业,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热爱人民教育事业,也是教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具体表现。
热爱教育事业是推动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古今中外著名的教师或教育家都是热爱教育事业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即使在遇到生命危险时,仍然继续讲学。我 1
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信条,放弃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脱下西装,偏偏跑到农村去,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和坚持平民教育运动,为人民教育事业奔波了一生。鲁迅先生曾经说“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体现了教师的献身精神。在高尚师德激励下的献身精神,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二、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民教师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集中表现。因此,这种情感是一种高尚的无私的情感,也是人民教师的崇高美德。革命导师孙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类的感情,就没有人类对真理的探求。”教育不仅是认知过程,更是情感交流过程。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美国的一所学校倡导这样一句话:“假如他是我的孩子”。这不仅是一句口号,它浓缩的是一种真诚、真情和真爱。我国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爱自己的孩子的人是人,爱别人的孩子的人是神,因为别人的孩子跟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要做到从心底里去爱他们,那真是很不容易的。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做到爱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不教而教”,爱成了维系师生间教育的纽带。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爱”,苏霍妮林斯基则认为“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为对全体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把爱洒向全体学生。其次,要严爱结合,恩威并重,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而有招,严而有效。对待学生的错误与缺点,要尽力帮助,对待学生成长进步,热情肯定,用火热的心肠,满腔的热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到教师胜父母,同学似兄弟。再次,在日常生活上对学生友善、温暖和关怀。课后与学生交友,让他们掏心里话,日常以礼相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热爱学生如同和煦的春风,无声的拂过学生的心灵。她要求教育方法的改变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苏霍妮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意图应隐蔽在美好的、毫不拘束的氛围中。”教师应化粗暴的批评斥责为关爱与信任,这样才能于无声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最终都落实在教书育人上,是否自觉地履行这一神圣的职责和义务,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标志。“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的。在学校中,“育人”主要是通过“教书”即教学过程来进行的。教师把课文中所载的“道”传授给学生,以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就是在进行育人。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书是不存在的。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自觉地按照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以身作则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和熏陶作用。因此,历来教育家都倡导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并把它作为教师敬业道德的重要要求。教师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陶行知先生明确提出“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要知道“尊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有的老师穿着整洁得体、言语文明中肯、行为规范沉稳、浑身散发儒雅之气。平时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能身体力行,处处做表率,遵纪守法,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赢得学生的爱戴。学生从他们身上读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学生会因喜欢他的人而喜欢他的课。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如有些老师言谈举止粗鲁,无视校规师纪,言而无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却不能做到,甚至赌博违法成为学生背后谈论的话题。这样的老师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你说学生能学好你的这门学科吗?所以教师要用高尚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敬。
教师以身作则,才能树立威信,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苏霍妮林斯基说过“教师言行一致,才能使教师树立起成为巨大教育力量的威信。教师的活动是建立自己威信的基础”。教师不仅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正确的行为,而且要做到校内校外一样,人前人后一样,说的和做的一样,这样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确立起从中教育工作必须的威信,为顺利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