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令畅通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精选2篇)
政令畅通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篇1
政令畅通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是中医学上的重要原理,把这条原理应用在时下的政府工作中,同样显得至关重要。政令畅通则效能高,政令不通,则效能低,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事理了。因为,再优惠的措施,政令不畅等于白搭;再好的决策,政令不畅,也无法得到又好又快的落实。我们常讲政通人和,政令不通,何来人和?政令不畅,岂能国泰民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党同:志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由此可见,政令畅通的重要性。
时下的政令不通主要表现为“中梗阻”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两个方面。具体而论,主观上的“中梗阻”主要表现为对上级的政策或随心所欲,或熟视无睹,一切以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为准绳,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并千方百计寻找不执行的借口。客观上的“中梗阻”主要是能力低下所致,不会作为,不敢作为,得过且过,面对上级的政令不懂得如何积极主动地去作为。于是,政令不畅便成为制约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梗阻”。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则完全是个人利益或部门利益作祟、驱使的主观所为。他们或阳奉阴违、口是心非;或有意曲解、随意肢解政策,取其所好,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但其所为或所不为皆是为了权利受用或谋取私利。于是,上级的政令被架空,政策被走样。时下各级领导之所以强调政令畅通,就是因为在现实工作中,存在着诸多政令不畅的实际问题,使得原本一些切合实际而又急需实施的决策得不到较快、很好的贯彻执行,一些本应能够解决而又有条件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这也是百姓所诟病的机关顽疾。
分析政令不畅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私欲熏心,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私有化;二是惩处不力,对那些“中梗阻”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人,不制止、不惩处;三是政令、政策不透明、不公开,缺少阳光下的民主监督机制。保证政令畅通需要识大体顾大局,需要落实民主监督机制,需要严明政纪,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者们无处藏身。来源齐鲁晚报)
政令畅通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篇2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成功就像一扇门, 如果战略这把合适的钥匙已经找到, 那么接下来需要的只是把钥匙插进去并朝正确的方向旋转把门打开。比喻中的插进钥匙和朝正确的方向旋转就是成功的关键即企业制度和执行力。
一、健全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
优秀的执行力依赖于健全合理的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详细的、可操作的各项规定、章程, 它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 能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 同时又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 企业各项管理制度, 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需的, 是企业上下全体人员都自觉遵守和执行的行为准则。任何企业都有适用于本企业的制度, 制度的不健全既表现在制度缺失也表现在制度过多过细。制度缺失不能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形成管理死角;制度过多过细往往会使同一件工作令出多门, 甚至标准不一, 让基层无所适从, 影响执行效率。制度是一个标准, 是一个全员统一执行的规范, 一套科学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职工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但仅凭制度创造不出效益, 一个不能生发制度文化的制度不可能衍生尽责意识, 如何将强制性的制度升华到文化层面, 使员工普遍认知、认可、接受以达到自觉自发自动按照制度要求规范其行为, 完成他律到自律的转化, 是构建制度文化的真正内涵。“强制性”是制度自身属性所决定的但同时也表明了企业的价值取向, 制度本身就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 员工在遵守和执行制度的同时提高了员工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自律意识, 通过架构尊重人、关心人、相信人的人文环境来提高广大员工的尽责意识, 通过强大的执行力, 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和在本行业内的竞争力。
二、企业执行力
1. 优秀的执行力需要在行动中思考在流
程中改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任何流程都没有十全十美的, 都有可以改善的余地, 而且永无止境,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提升执行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从制度环节、执行人、管理层这三个基本要素入手, 实施基础——提升——升华的闭环控制, 达到增强企业执行力和竞争力的目的。首先是完善制度体系, 固化制度要素, 按照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的要求, 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详细、彻底的梳理, 进行标准化改造和提升, 采用信息化手段将制度要求固化到信息系统中, 推进制度与信息系统的融合并逐步实现管理的标准化和信息化, 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其次是强化制度执行, 提升管理水平。首先是必须维护制度的严肃和权威, 经过上述完善和固化的制度, 应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绝不可朝令夕改或时紧时松。确保工序、流程和管理之间实现无缝搭接始终保持运转有序、良性循环的状态。三是加强制度执行的考核兑现, 制度的灵魂在于执行, 执行的灵魂在于考核, 考核的灵魂在于兑现, 企业应当积极推进管理制度与信息系统的有机融合, 充分依靠信息手段提高制度执行力的考核, 加大兑现力度, 敢于动真, 勇于碰硬, 舍得激励, 建立起人人尊重制度、遵守制度、维护制度、执行制度的浓厚氛围, 最终使企业形成一种注重现实、目标明确、简洁高效、监督有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执行文化。
2. 切实强化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企业的员工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和专业的技能, 在技能方面各部门的员工按照本岗位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标准, 进行严格的培训, 在精神和心态方面用企业文化教育激励他们, 使之目标明确、行动坚决自动自发工作。 (1) 切实提升基层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及职业道德建设, 增强员工执行的内驱力, 清除企业员工麻木不仁、不思进取的思想倾向。 (2) 切实提升基层职工的岗位技能操作水平, 筑牢职工执行的基础。 (3) 切实保障职工的执行能够获得经济或精神利益, 强化典型执行的带动作用。
3.
不断提升企业中、高层领导的整体水平, 中层的领导是执行力的中坚力量, 他们要有极强的沟通能力, 中层领导处于高层与基层之间属于一个中枢系统, 良好的沟通就可建立一个通畅的桥梁, 促进战略目标的实施, 如果沟通不畅则会成为一堵墙, 形成断层, 致使上层意图不能得到执行;中层领导要制定本部门的规范和制度, 并率先执行照章办事。 (1) 要加强学习, 克服个人能力欠缺的不足。 (2) 要强化基层和自身的管理, 杜绝四种倾向, 克服执行效率低下的不足。 (3) 要强化责任心建设, 增强三种意识, 克服执行中大局观较弱的不足。 (4) 要找准定位, 坚持三个面向, 克服沟通效果欠佳的不足。
企业的高层就是企业的精神领袖, 企业文化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企业家个性的一种体现, 所以作为一位CEO就是要像张瑞敏先生那样成为一位设计家, 设计公司的理念, 然后宣灌企业的文化, 在制定战略方案时善于取舍, 形成专注与聚焦, 使企业自身的力量不做无用功。
与其等待别人来拯救, 还不如自己从现在就开始努力认真地做起。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严格执行企业的战略, 每个环节和阶段都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果企业里的每个人都能如此, 那么我们会发现, 企业中所谓的“救世主”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只要我们能够再认真一点、再严格一点、执行力再到位一点。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倡导“执行文化”, 一个企业只有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具有执行力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把执行力建设烙进职工的意识形态中去, 建立高度的企业执行文化, 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用作风, 把所学知识转化到专业应用的能力中去, 真正达到优质、优化, 增强职工大局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 以理性务实的态度, 创新自我、提高自我、改变自我, 提高全员的执行热情, 使整个企业达到良性运转。
三、提高企业执行力的关键点
1. 企业文化。
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动物, 有自己的主观判断, 并会因之而改变行为。故而, 企业除了依赖硬性的组织框架及制度约束外, 企业文化像社会道德一样, 可以有效地导引员工的行为方式,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力量, 在关键时往往能释放惊人的力量, 聚变成为巨大的执行力。企业文化是可以塑造的, 它可以由企业的相关人员精巧设计, 并通过一系列有效手段有针对性的传达给企业的每个员工。
2. 沟通。
沟通是企业执行力的前提, 有好的理解力, 才会有好的执行力。好的沟通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沟通, 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可以在执行中分清战略的条条框框,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通过自上而下的合力通达使企业执行更顺畅。
3. 协调。
协调是企业执行力的手段, 协调内部资源、好的执行需要一个公司至少80%的资源投入, 一块石头在平地上只是一个死物, 而从悬崖上掉下时, 可以爆发强大的能力。这就是集势, 把资源协调调动在战略上, 从上到下一个方向, 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反馈与主动调研。
反馈是企业执行力的保障, 因为执行的好坏要经过反馈才能得知, 通过市场的被动反馈和及时进行的市场主动调研, 可研判企业战略的正确与偏离, 以便及时迅速调整战略, 使执行力有效进行。
5. 责任。
责任是企业执行力的关键, 企业的战略应该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 而不仅仅只是从单纯的道德上来约束, 从客观上形成一种阳光下进行的奖惩制度, 才能不会使执行作无用功。评价个体执行力的强弱要从主要业绩, 行为态度, 能力、责任心等主客观方面来考量;评价团体执行力的强弱要从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团结协作和反应迅速等客观方面来考量。
6. 考评。
考评的出发点在于营造一个公平的工作环境, 让每个员工都得到公正的回报, 所以在制定考核的过程, 必须充分考虑各类员工的工作性质和环境的差异。同时, 提高执行力也不能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忽略团队的力量, 要做到因团队的成长带动个人的成长, 也要体现个人的成就促进团队的发展。
7. 监督、检查。
监督和检查是质量的保证, 工作过程中的监督和完成工作后的检查是提升管理执行力的重要手段, 监督检查工作需要极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因为产品质量可导致市场占有率的扩大或萎缩, 决定着企业生命的长久或短暂。
8. 决心与行动。
决心是企业执行力的基石, 目标模糊、信心不强、顾小忘大, 势必导致执行力大打折扣。目标明确、坚定、拒绝借口并且迅速行动, 才是执行力的最终保证。
无数事实证明, 行动起来才能改变, 行动到位才会胜出, 看准目标, 坚定信念, 在执行中思考并迅速应变才能在急遽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赢得先机, 只有不断提升企业执行力, 才能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 才能不断创造企业的辉煌
摘要:企业生存和发展壮大的链条是企业战略—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执行力。企业战略要靠企业制度和执行力去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执行力是制度的生命, 是贯彻战略意图, 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 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和壮大自身的重要保障。执行是工作态度, 而工作态度的认真与否, 是战略发展出现偏差的最重要原因, 文章就企业执行力不利分析原因, 结合企业文化建设探讨如何提升执行力, 使企业发展壮大。
【政令畅通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推荐阅读:
航道站春运六项措施保障航道安全畅通07-21
惠安堡治超检测站春运公路安全畅通保障方案05-28
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浙政令〔2012〕300号08-19
畅通工程11-08
畅通城市11-25
通信畅通12-07
畅通信息12-10
畅通通道01-30
畅通工程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