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单位简介

2024-06-27

局单位简介(精选7篇)

局单位简介 篇1

英山县地质矿产局创建文明单位事迹简介

英山县地质矿产局现有干部职工16人,大专以上11人,中专以上学历5人,其中党员6人,平均年龄42岁。拥有六层办公大楼,用地面积1037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余平方米,活动场地近1000平方米,拥有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场地,车库、摩托车和自行车停放设施一应俱全。

我局主要职能是矿产资源管理和地环政管理;主要工作职责是: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法律法规,编制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依法管理勘查、保护和开发本辖区内的矿产资源,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负责本区域内的矿产资源,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负责本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县委、县政府及国土资源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心筹谋,用功打造文明单位,加强了依法行政,加强了优质规范服务,加强了勤政、廉政建设,提高了办事效率。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两年来,争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3个,资金850万元,地质灾害治理项目3个,资金500万元,挂牌出让采矿权6个(市级4个,县级2个),采矿权价款400多万元。英山县2010年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地质灾害群策群防“十有县”,县国土资源局被省国土资源厅授予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连续两年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县地矿局获全县“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先进单位”、县国土资源系统“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全县国土资源系统“春季运动会拔河比赛第一名”等多项荣誉,《中国国土资源报》、《黄冈日报》等媒体相继推介英山地矿局管理的成功作法和经验50余篇。

局单位简介 篇2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前身为柳州铁路局工程处,成立于1953年1月,是一家综合性大型施工企业,拥有铁路、市政、房建、桥梁、隧道、土石方、铁路电务一级资质和公路、爆破拆除二级资质,年综合施工生产能力达50亿元以上。

公司创建以来,曾参建荆江分洪、武汉长江大桥、北京十大建筑等国内著名工程的施工;支援过朝鲜、坦赞和越南的铁路修建;参建了南昆、黎湛、渝怀、黔桂、南广高铁等20多条铁路干线和110多条专用线的站场改扩建;在公路、市政、房建等施工领域取得了辉煌业绩。

公司先后获国家级优质工程4项,省部级优质工程13项。其中,参建的柳州市潭中高架桥、成都北编组站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2014年,承建施工的德靖铁路、南广高铁独屋特大桥分别获得“中国铁建、广西优质工程奖”。公司数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国家‘十五’重点工程施工功勋单位”“广西优秀企业”“广西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等称号,并于2005年1月通过了国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局单位简介 篇3

《上海统计系统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办法》确立了建立上海市统计系统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目的与依据,名录库的定义与建设目标,以及遵循原则与执行标准;明确了市(区县)级统计局各有关处室(单位)在名录库维护更新中的职责分工,以及具体的维护方式与更新频率:对名录库资料的使用作了规范。

此外,为更好地实施《管理办法》,上海局正在研究制定《上海统计系统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工作实施细则》。

江西局加强社科环保统计五步走

近日,江西省统计局召开了该局科技环保处成立以来第一个全省科技环保统计工作会议,从五个方面对全省社会科技和环境保护统计调查工作进行了部署。

全力推进文化产业统计。与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文化产业统计调查,加大文化产业统计的分析研究力度,及时为省委省政府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稳步推进自主创新统计。以R&D资源清查工作为契机,在现有科技统计基础上,研究建立自主创新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动态监测江西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抓好R&D资源清查数据的加工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集中力量,推出“精品”。

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围绕江西出台的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统计,为政府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

扎实推进“两纲”监测统计。研究编制新一轮“两纲”监测统计指标体系,弥补统计缺口指标;进一步完善市级“两纲”数据库建设,逐步向县级拓展;要加强“两纲”监测统计分析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措施。

研究探索环保支出统计。筹备和开展环保支出试点工作,拟抽3~5个县开展试点;同时做好环保支出分类标准的制定工作,提出完善环保支出分类标准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部门的现有资料,作好环境统计课题调研。

北京局队举办首届业务能手竞赛

北京市政府统计系统第一届业务能手竞赛于10月21~22日在市局总队机关顺利举行。市局党组书记、局长苏辉在竞赛启动仪式上讲话,启动仪式由总队党组副书记、副总队长刁满庆主持。

苏辉在致辞中指出,今年的统计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中安排统计业务能力的竞赛,是一个创新和突破,一方面,以此为抓手继续推进统计部门学习型机关的建设,另一方面,也是以业务能力建设,促进统计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统计工作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她还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各单位要以争做业务能手为契机,大力推进统计各级部门的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二是各单位要把业务能手竞赛当成一个抓手,将日常的业务能力建设作为统计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三是要以争做业务能手为契机,继续大力推进统计文化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

中水六局企业简介 篇4

企业简介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电六局有限公司或公司)始建于1958年,现注册资本4.0000亿元。注册地为辽宁省丹东市。在五十余年的风雨历程中,随着管理体制变革,公司曾先后多次变更企业名称。公司成立之初为“吉林省云峰水电工程局”,隶属于吉林省委省政府。次年更名为“水利电力部云峰水利发电工程局”,先后隶属于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水利电力部。1969年4月,水利电力部军事管制委员会指令更名为“水利电力部516工程指挥部革命委员会”,同年年底,改称为“水利电力部第六工程局”。1979年称为“电力部第六水电工程局”,隶属电力工业部。1982年4月改称“水利电力部第六工程局”。从1992年8月起称为“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2008年4月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建后称为“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现隶属于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总承包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堤防工程专业承包壹级;金属结构、水工闸门、压力钢管、启闭机设备制造、安装;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安装检修、高压线路架设检修;供暖;房屋、场地出租等资质资信,并通过交通部工程施工壹级资信登记。

公司主营业务为:水利水电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地下储油储气库、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电力工程(风电)。

目前,公司已具备年浇筑混凝土110万方,土石方挖填1100万方,金属结构制作30000吨,金属结构安装35600吨,水轮发电机组装机200万千瓦。自1958年成立以来,水电六局有限公司在水利水电建设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出色地完成了诸多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先后在鸭绿江、岷江、黄河、牡丹江、闽江、嫩江、乌江、淮河、澜沧江、松花江、金沙江等干流上修建水电站多座。国内承建过的主要大中型项目有太平哨水电站、渔子溪水电站、云峰水电站、太平湾水电站、水丰水电站(扩建)、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宁波液化气储油储气库工程、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万家寨引黄工程、丰满水电站扩建工程、莲花水电站工程、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小湾水电站工程、索风营水电站工程、溪洛渡水电站场内交通2#公路工程、云峰水电站、丰满水电站、大黑汀水电站大坝补强工程等,还承建了京沪高铁等非水电项目,国外项目承建过尼泊尔王国马相迪水电站工程和伊拉克巴士拉1号船闸水利工程。目前正在承建的主要大中型项目有溪洛渡水电站导流洞工程、思林水电站、董箐水电站、潘口水电站导流洞及泄洪洞工程、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工程、官地水电站工程、南广铁路、南水北调工程等,国外项目正在承建着赤道几内亚共和国吉布洛水电站工程及巴塔城市电网改扩建工程、缅甸耶涯水电站机电安装、斐济南德瑞瓦图工程、肯尼亚松高罗电站工程等。公司成立至今,先后承建大中型工程项目50多项,完成总装机容量490万千瓦。五十年的发展和创新,已形成了公司的专业强项,享誉国内施工建筑行业,尤其是地下工程施工方面,树立起了此类工程施工的一座座丰碑。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质量奖金质奖”、“鲁班奖”“詹天佑奖”等殊荣。曾荣获“全国十大优质工程之一”、“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奖”、“水利电力部二级优质工程奖”、“全国优秀焊接工程称号”、“中国水利工程协会优

局单位简介 篇5

南浔区“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省、市作风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经区委研究,决定在2012年开展以“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为主题的“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和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三个年”活动的要求,紧扣区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战五年、再造 南浔”总体目标,教育引导全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服务是第一优势”的理念和“发展南浔我尽责”、“南浔服务我创造”的责任意识,切实转变工 作作风,全面提升服务能力,着力打造“南浔服务”品牌,营造务实创新、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后发崛起的浓厚氛围,努力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水乡魅力之城奠定 坚实基础。

工作目标

围绕区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五个翻一番、五个新突破”的具体目标和区委三届二次全会确定的2012年规上工业产值增长20%、财政总收入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1.42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2亿元力争2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其中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新开工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20项、竣工投产项目95项、工业平台拓展面积5050亩、扎实推进“一核两翼三园”建设等重点工作,努力提高各级干部主动服务、诚心服务、热心服务、指导服务、精细服务和马上服务的能力水平,让企业和基层满意。

南浔区“平台建设突破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快平台建设,增强项目承载力,实现“奋战五年、再造南浔”良好开局。经研究,决定在全区开展“平台建设突破年”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总体要求

坚 持把大平台建设作为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和突破口、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科技创新的示范区,不断整合资源、拉大框架、完善配套、优化配置,着力构建以南浔经 济开发区为核心,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旧馆和孚区块、练市临杭工业区为两翼,双林工业功能区、菱湖工业功能区、南浔现代木业园为三园区的“一核两翼三园”大平台框架,切实优化工业平台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

目标任务

(一)2012-2016年发展目标

投入50亿元以上,拓展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南浔经济开发区:投入36.5亿元,完成漾南片与东迁西片(9000亩),白米塘以西,人瑞路以北,頔塘以南区域(4000亩),总拓展面积13000亩。旧馆工业区:投入5.5亿元,完成“两横六纵”道路框架,拓展面积2218亩。练市工业区:投入3.52亿元,重点是拉大工业园区北部平台框架,沿浔练公路向北拓展,拓展面积1550亩。菱湖工业区:投入3.49亿元,重点是按照连片发展的要求,构建竹墩工业区,并向菱湖镇延伸,形成菱湖西部工业新区,拓展面积1400亩。双林工业区:投入2.8亿元,重点是发展双林大道以南、湖盐公路以西,工业南路以北区域,将镇西片的土地资源在满足久立集团和建华管桩项目用地的前提下向该区域内重点集聚,形成双林西南片工业平台的整体发展,拓展面积1500亩。和孚工业区:投入2.9亿元,重点是发展陶家墩片区,以尤夫路、星光路和湖盐公路的“两横一纵”为发展中心,将长超、重兆片区的土地指标向集聚区范围内集聚,建设以

陶家墩为中心的工业平台,拓展面积1680亩。南浔镇现代木业园:投入3亿元,完成浔练公路东片,横街北片区域,拓展面积1500亩。

(二)2012年园区目标任务

2012年工业平台共投入10亿元以上,拓展面积5050亩(3.37平方公里),具体如下。

1、南浔经济开发区,共投入5.5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1.04亿元,完成南浔大道、江蒋漾路、向阳路、西城路、外环西路、新安路、联谊路等道7条园区主要道路的建设;投入2亿元,完成漾南南片、马腰北片3000亩土地拓展;投入2.5亿元,完成拆迁户500户(漾南村、新安村、马腰区块)。

2、旧馆临港工业区,共投入1.76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0.808亿元,启动318改线道路工程建设拆迁户安置新建工作,完成横一路、平台提防工程的建设,大桥路延伸段1号桥、2号桥等工程的建设;投入0.26亿元,完成富钢以西,旧馆大道以北,廿五里牌以东区块400亩土地拓展;投入0.695亿元,拆除139户(三桥村、光明村、新兴港)。

3、练市工业功能区,共投入1.13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0.63亿元,完成练溪路延伸、19号路、新会路等园区道路和配套管网建设,完成京杭重工公司前桥梁及其周边村庄拆迁工作,完成洪福村、新会村的农房改造工程;投入0.195亿元,拓展面积300亩(新会村、洪福村、花林村);投入0.31亿元,拆除62户(庄家村、新会村)。

4、菱湖工业功能区,共投入0.61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0.3亿元,完成交通路、东边河至加油站道路文具路南端等建设及园区的配套管网工程;投入0.195亿元,拓展冷湾里区块开发面积300亩;投入0.12亿元,拆除30户(冷湾里、潘家圩区域)。

5、双林工业功能区,共投入0.65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0.35亿元,完成双林大道扩建、建华路新建等7个基础设施项目;投入0.195亿元,完成曹桥村、倪家滩、雉头村土地拓展300亩;投入0.11亿元,拆除25户(雉头村、倪家滩村)。

6、和孚工业功能区,共投入0.62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0.355亿元,完成工业路东段路面建设、和孚污水厂至陶家墩片区8公里道路污水主管网建设、斗门兜安置工程及园区配套的道路管网工程;投入0.23亿元,完成陶家墩区块350亩土地拓展;投入400万元,拆除10户(陶家墩区块)。

7、南浔镇现代木业园,共投入0.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0.3亿元,完成两纵道路建设;投入0.3亿元,完成浔练公路东片、横街北片区域400亩土地拓展。

南浔区“项目建设加速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推动全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奋战五年、再造南浔”良好开局,经研究,决定在全区开展“项目建设加速年”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目标任务

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双五双百”工程,全力推进79个实施类重点项目和50个以上前期类项目,力争实现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投入58亿元,零土地技改项目超70个,确保2012年全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限额以上工业性投入增长16%。

实施类重点项目79个:新建项目46个,续建项目33个,竣工类项目32个,产业类项目中投产类项目10个,固定资产总投资251亿元,当年投资79.5亿元。其中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9个,当年投资24.1亿元;重大工业项目32个,当年投资32.8亿元;重大服务业项目13个,当年投资9.9亿元;重大民生项目15个,当年投资12.66亿元。对列入实施类单子的新开工项目,确保在上半年开工建设,对续建项目,进一步加快进度,并对项目逐一明确推进计划和投资目标。确保今年开工、年内竣工投产的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达到5个以上。

安监局个人单位总结 篇6

一、较好地落实省政府下发的安全生产各项指标

1-10月份,全市共发生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58起,死亡37人,受伤14人,直接经济损失174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受伤人数各减少35起、8人,分别下降37.6%、36.4%;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各增加4人、678.5万元,分别上升12.1%、63.4%。四项指标呈“两降两升”态势。

发生2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较大事故起数增加1起,上升100%。没有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

二、安全生产工作基本情况

(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目标考核制度

省委、市委书记孙新阳带头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并在重要会议上提出明确要求;构建一把手安全生产工作体制,倪强市长亲自担任市安委会主任,所有副市长均担任副主任,各区、各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坚持安全生产例会制度,20xx年已召开四次全市性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国家、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政府主要领导与企业负责人集体谈心对话活动,整治安全隐患和解决安全问题,部署和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我市将安全生产年度考核纳入全市统一综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年初我市制定并落实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要点,把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和年度重点工作逐项细化分解到各区、各部门落实。同时市政府与4个区政府、3个管委会、29个职能部门、1个市属大型企业签订了《XX市20xx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书》。

(二)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推进“五级五覆盖”和企业“五落实五到位”

XX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决定。当前,已成立XX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大队,四个区执法大队已成立。到目前为止,我市、4个区、43个镇(街)、177个村(居)已全部达到了国家要求的安全生产“五级五覆盖”要求;全市规模以上的企业已达到“五落实五到位”的要求,实现“五落实五到位”全覆盖。

(三)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工作

1、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行业专项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在春节、元旦、“两会”、“澜湄会议”、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五一”节等重点时段对安全生产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安全大检查,同时对琼州海峡海上交通、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业企业、渔业船舶、建筑工地、特种设备企业、人员聚集场所、燃气行业、消防安全、农业机械、特种设备等进行专项安全生产大检查。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生产经营单位共17650家次,排查一般事故隐患8477项,其中已整改8467项,整改率99.8%。

2、为促进各区、各部门和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市安委办印发《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督查月活动的通知》,从9月15日至10月15日,组成5个督查组,对全市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工业企业、城镇燃气、特种设备、粉尘防爆、旅游景区、大型商场、宾馆酒店、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领域开展督查检查,实际排查生产经营单位176家,排查出一般事故隐患478项,其中立即整改隐患300项,限期整改隐患178项,对督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及时予以通报《市安委办关于安全生产督查月情况的通报》,要求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前提下,各职能部门更要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要把隐患当作事故来看,同类问题要在同行业、同类企业中认真排查,落实整改到位。

本次安委办督查出来的问题,市安委办已经下发《关于安全生产督查月情况的通报》,要求各区各相关行业监管部门于11月20日前向市安委办汇报整改情况,市安委办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督查组将于12月份抽查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对未按时完成整改的隐患,除对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规要求予以从重处罚外,还要追究行业主管部门党政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3、为做好年底安全生产工作,市安委办印发《关于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的通知》(海安委办〔20xx〕129号),于20xx年11月1日开始,分三组采取“四不两直”等方式深入各区、各行业部门、各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专项检查。

4、11月份开始集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共抽取52项任务,出动执法人员104人次,抽查52家企业。

5、针对《亮见》节目中反映的安全隐患问题,市安委办迅速行动,成立督查组深入企业、工地调查行业整改情况,督促各区、各相关部门对《亮见》反映的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并将各相关部门落实整改情况报告市政府(《市安监局关于开展全市公共安全“举一反三”大检查落实情况的报告》),同时印发《关于对开展全市公共安全“举一反三”大检查落实情况进行回访的通知》,于20xx年10月26日至10月31日,组成三个回访小组对《亮见》节目中反映的安全隐患问题涉及的相关单位开展回访工作,并将回访检查情况报告市政府(《关于对全市公共安全“举一反三”大检查落实情况进行回访的报告》),至此《亮见》反映的问题已基本整改落实到位。

6、根据市委会上市委孙新阳书记关于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精神和7月28日倪强市长在市安委会第三次全体成员会议讲话的要求,为切实做好当前汛期台风期安全生产工作,市安委办印发了《关于开展汛期台风期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于20xx年8月份在全市开展汛期台风期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排查汛期台风期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在第21号台风“莎莉嘉”登陆前,市安委办立即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台风“莎莉嘉”防御工作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紧急通知》,以“一个防止、两个确保、三个全面、26条措施”全方位防御21号台风“莎莉嘉”,结合“双创”促安全、促民生,严防自然灾害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切实保障生产安全。

(四)加强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和烟花爆竹的安全监管

一是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聘请国内有相关资质专家对我市液氨使用18家企业进行诊断,经排查有5家企业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今年1月份市政府挂牌督办,至7月底5家企业已完成整改并验收通过,消除了重大事故隐患,确保涉氨制冷液氨使用企业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二是集中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排查治理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降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等环节安全风险,有效遏制我市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发生;今年来开展了3项专项整治。集中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是硝酸铵、硝化棉、氰化钠的储存、运输和危化品港口、码头。

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整治重点是安全许可、安全管理、安全设施设备、安全设计等;开展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检查储存量、安全设施状况、许可范围等。同时组织危化品从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聘请大连安监局和省安监局专家授课,讲解危化品基本安全常识、安全管理要求、应急处置措施和相关案例分析,从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全方位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

三是加强节日期间烟花爆竹企业的安全监管元旦春节期间是烟花爆竹销售旺季,我们组织各区安监、公安、工商和城管联合执法,对违法生产和销售行为进行打击,重点检查批发企业进销存情况、隐患排查治理执行情况和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严格落实“六严禁”措施,对查处的隐患问题逐一落实整改;对烟花爆竹零售网点进行全面排查,严格落实“两关闭、三严禁”措施,关闭不符合条件的销售网点。

四是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监管联合各区安监开展隐患排查,1-10月份共检查非煤矿山企业16家(次),发现隐患21处,已责令企业整改完毕,重点是打击无相关资质违法生产和开采证过期场地清理期间非法组织生产等行为。

五是完成行政许可审批工作。截止10月30日,共受理行政许可事项45件,按时限审批44件,有1件不符合要求退件,按时审结率达100%;审核非药类易制毒备案证明3份;完成危化品建设项目设计审查2份。

(五)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及健全应急管理机制

着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积极建设XX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加强队伍建设。目前,我市有四支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车辆设备1250台(套)。

(六)做好重大危险源企业和高风险点的监管工作

一是完善监管平台。加大数据采集和录入,扩充平台企业信息,完善平台的功能,逐步把监管对象增加到200家。二是落实监管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各监管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各危险源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日常检查,并投入资金增加设施整改隐患。到目前为止,所监控的重大危险源企业没有发生任何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

(七)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力度

继续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推进力度,在继续做好规模以上工贸企业三级达标工作的同时,着力指导各区做好小微工贸企业的标准化创建工作。1-10月全市已有6家规模以上的企业通过了三级标准外部评审,已有162家工贸企业进行年度自评,各区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创建工作也都在积极开展中,有些区已经开始了做外部评审。

(八)强化职业病防治工作

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任务,依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XX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规划(20xx—20xx)》要求,着力抓好职业卫生基础工作。

一是及时部署展开年度职业病防治工作。1月初组织召开了XX市20xx年职业病防治工作部署暨职业务培训会议,各区、各开发区,安委会相关成员单位、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防治医疗卫生机构和安全生产培训机构140多人参加了工作部署会议和业务培训。在全面部署年度职业病防治工作和职业健康教育的同时,专门邀请了省职业卫生工作方面的专家进行授课辅导,

二是大力搞好职业病防治教育培训。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活动,上年以来委托培训机构举办职业卫生教育培11期,共培训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1720多人,有力地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是加大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考评力度。6月中旬,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综合考评,我局专门组织了职业卫生检查考评工作小组,集中用8天时间对全市随机抽查考评了40家(各区10家)生产经营企业,通过严格考评打分,有6家企业考评得满分,最低的企业得75分,平均得分为89.75分。

四是加强职业卫生监管队伍能力建设。为提高职业卫生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我局组织职业卫生监管人员和各区(开发区)职业卫生监管人员参加了海南省安监局组织的“全省职业病防治评估检查工作培训班”。结合全市“双创”攻坚决胜阶段的任务,及时召了“创建国卫生城市职业病防治重点工作推进会”,通过以会带训的形式,对基层职业卫生监管人员进行了传帮带,有效地提升了基层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

(九)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

在6月份安全生产月大张旗鼓宣传安全生产。以主题招贴画、宣传标语、电视广播、新闻宣传、公益广告、短信等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先后开展了“6.16”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安全生产法治宣传学习、安全文化精品创作和征集展映、应急预案演练、“安康杯”竞赛、安全警示教育片放映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着力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一是6月16日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当天,省安委办和市安委办联合在主会场明珠广场举行以“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为主题的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省政府副秘书长方少民出席了启动仪式,省安监局局长郑柏安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全市共组织44个部门单位设置27个安全生产咨询宣传点,通过安全生产文艺汇演、安全生产知识有奖问答、应急救援互动演示、从业员工代表安全宣誓、安全知识咨询服务、现场发放安全知识宣传手册、播放安全事故案例资料片和安全生产图片展览等方式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

二是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培训。通过安康杯、安全伴我行和开展各种法律、法规宣传全面提高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技能。行业主管部门、各企业广泛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培训,组织各部门、各企业应急管理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标准化自评员、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全市培训情况:企业负责人1763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3108人、特种工2355人、农民工2730人,目前正在组织在11月11日对各职能部门、各区、镇(街)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工作。

三是安排电视每天在电视上滚动播出安全生产知识;6月份在电视台《新时空》《热带播报》、《直播双创》、《双创夜新闻》、《双创三人行》节目中插播 “安全生产”宣传片和相关知识;与广播电视台101.8HZ频道制作安全生产助力“双创”专题节目,增强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防范和杜绝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由于宣传教育工作成绩卓著,20xx年XX市被评为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先进单位。

(十)及时调查处理各类信访案件,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鼓励群众积极举报安全生产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认真落实《XX市安全生产举报制度》(海府办〔20xx〕53号),并向社会宣传国家12350投诉举报电话,并公布了我市投诉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举报。1至10月,我局共受理群众举报41起,现已全部处理完毕,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抓落实。

(十一)严肃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认真贯彻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查处生产安全事故。1至10月,全市共发生工矿商贸行业事故21起,死亡20人,均按时上报统计资料,并立案调查,严肃查处。工矿商贸安全生产事故罚没款项114.89万元,工矿商贸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处罚企业3家,罚款6万元。职业卫生检查389家单位,查处问题73项,责令整改11项。

在严肃处理事故同时,对那些忽视安全生产、对人民生命安全极端不负责任的企业不但重罚而且进行曝光,坚决震慑不法行为。对影响较大的事故,我们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行政处罚。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赶赴现场,针对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了有效措施,及时抢救伤员,安抚受害员工家属,展开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有效控制事故的影响;事故调查后提出整改措施责令整改并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各类安全事故仍呈多发势头。目前,我市道路交通、消防火灾、建筑施工等部分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情况仍然存在。同时,非安全生产领域安全事故多发,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二)少数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安全设施不完善,安全投入不足。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从业人员个体差异大、流动性强、培训不到位,整体安全素质不高,影响了本质安全的提高。

(三)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监察执法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队伍有待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

四、20xx年工作计划

(一)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二个层面安全生产职责体系。实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决定,实施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企业负责人问责制等。

(二)深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在全市开展安全生产示范镇(街)创建活动,加快重大危险源及高风险点督导监控及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队伍、人员、装备建设,明确安监部门工作定位,履行好综合监管职责,抓沟通、抓协调、抓检查、抓考核,立规矩、定规则、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三)加强高危行业监管。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许可制度,加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非煤矿山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规范三大行业安全监管。

(四)深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指导其他行业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已通过评审达标满3年的企业进行延期核准,指导区级安监部门做好微小企业培育本质安全型企业,从而创建本质安全型城市。

(五)加强职业健康工作。推动企业职业健康基础建设,落实法律法规要求,督促企业完成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及职业卫生培训工作,加强检查执法,强化职业健康监管。

局单位简介 篇7

事业单位由于其单位的公有性质, 因而其所有的收支包括财政收支和非财政收支, 都应该处于国家财政、财务制度的管理范围中, 要讲求效率、规范收支, 从这个角度说, 对它的非财政预算收入与财政收入的管理和监督, 应有共性的地方。另一方面, 事业单位由于存在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分类, 其非财政预算资金和财政资金取得的成本不同、来源渠道不同、受监督的程度大小不同, 加之单位的业务性质不同和资金流动特点不同等差异, 因而对这两类收入的管理要求、管理目标和管理原则又有特殊性的地方。财政对非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既要讲求效率又要顾及单位事业功能的发挥, 力求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

关注1999年后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等财政制度变革对非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变化, 有助于更清楚地考察财政对非财政预算资金与财政资金管理和监督的共性, 并在此基础上明晰管理与监督它们之间的特殊性。

一、非财政预算收入的内涵

(一) 从收入角度看财政性资金

20世纪90年代, 财政性资金的内容包括财政预算资金和财政基金。其中, 财政预算资金又包括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1994年颁布的《预算法》及1995年1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指出, 预算内资金包括各种税收及部分行政事业性经常性收入, 国有资产出租、出让所得的资本性收入等。财政部1996年11月颁发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指出, 预算外资金包括下述五类收入:一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二是各种基金 (资金、附加收入) ;三是从企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收入及其他资金;四是乡 (镇) 政府开支的乡自筹资金和乡统筹资金;五是其他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主要包括各种捐赠资金, 财政拨款有偿使用回收资金中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部分, 国家行政机关派驻境外机构的非经营性收入, 财政专户利息等。财政基金是国家为了实行其职能的需要, 通过财政分配渠道形成的, 用于特定专门用途的资金。按其构成的经济内容, 可分基本建设基金、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债务基金、社会保险基金, 支援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基金, 财政后备基金等。

以前的财政资金主要包括强制性的税收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那时的非财政预算收入主要指单位通过市场取得的不体现政府职能的经营、服务性收入, 也包括财政批准留用的收入, 还包括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和资源获得的其他收入等。

1999年后, 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等四项改革。据调查, 改革后, 单位的资金支配和管理权限、银行账户设置权限、设备采购权等方面的权力削弱, 财政性资金的内涵较改革以前发生了变化。改革后, 财政收入主要从税和非税两个角度划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按性质分为预算内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其他财政性资金。改革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把预算外资金的提法过度为非税收入的提法。变化在于, 改革以后单位利用国家资源、国有资产等获得的收入属于财政资金范畴。因此, 现阶段事业单位的非财政预算收入主要包括单位经营、服务收入, 财政批准留用的收入, 非财政预算资金的利息收入, 非国有资产、资源的租金利息收入, 未占用国有资源获得的其他收入等。

(二) 被调研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的内涵

根据前述分析, 非财政预算收入有两个组成部分 (详见图1) , 一是省市级地方财政批准留用的专户核拨资金, 二是单位自己组织取得的收入。由于在本研究中各被调研单位没有相关的专户核拨资金收入, 因此本文仅涉及第二部分的收入。单位组织取得的非财政预算收入按来源性质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使用国资经营取得收入, 如租金收入、利息收入等;二是组织单位人力、技术取得的经营服务收入, 如工程收入、销售收入、咨询收入等;三是兼有前两类收入特征的非财政预算收入, 如投资收益、其他收入等。

事业单位是公共服务机构, 非财政预算收入流入事业单位, 弥补单位财政资金不足, 维持单位运转, 是单位能履行事业任务、完成公益性服务的资金保障, 因此, 它的核算原则不应以盈利等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但作为林业局事业单位主收入的工程收入和销售收入等生产性收入 (见图2) 由于可能耗费了人工成本或者物料成本, 因而又必须准确核算成本, 至少确保保本经营。

财政制度的改革有可能大幅缩减如图2所示中的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和占地补偿等财产收入的范围, 会从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原则、法规要求等对各种非财政预算收入类型产生影响。经调查, 2008年12月31日,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下属的34家事业单位中, 自收自支单位的租金、利息等财产收入约占单位总收入的22%;差额拨款单位约占9%;全额单位占1%左右。自收自支单位的工程收入等经营收入约占单位总收入的65%;差额拨款单位约占37%;全额单位占1%左右。由于缺乏基期历史数据的比较, 本文仅从质的角度探讨四项财政改革对非财政预算资金管理范围的影响。

二、影响事业单位收支管理的财政预算制度法规政策体系

从财政预算法规体系构成的现状看, 有国家公共预算法规、国资经营预算法规和社保资金预算法规三个层次, 这是以静态的角度考察。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完善是一个动态变迁的过程, 它既要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又要不断更新改革自身的体系结构。在国家经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下, 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化和规范化趋势越加明显, 从技术角度看, 预算管理要依靠细化财政收入支出预算编制和审批的程序、落实预算执行和监督的政策措施等手段, 不断完善自我以助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管理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财政预算法规政策体系, 受财政体制变迁、财政改革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完善影响, 必然体现透明化操作和规范化运行的趋势特征和要求。

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财政预算制度法规政策体系有三个层次:一是《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犹如财政预算管理领域的“宪法”, 它规范事业单位收入取得、使用、分配管理的宏观方向性财政预算管理原则。《预算法》第45条规定事业单位的“预算收入必须全部纳入统一核算管理, 及时、全额入账”。就是要严格按政策法规正确划分行政执法收入和经营服务收入, 并正确使用收费票据, 正确进行账户存缴和核算管理。属于行政执法的“预算外资金”, 纳入“应缴预算款”核算;属于经营服务性质的收入, 纳入“事业收入”核算, 并按规范要求统一监督管理。事业单位应得的投资企业利润分配收入或相关收入, 要及时收缴和正确核算。可见《预算法》对预算收入的核算原则、核算内容、涉及会计科目等作出了规定。二是在此基础上, 按照财政改革时间顺序, 1999年财政改革以前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和《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 规范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管理。1999年后, 伴随执行部门预算编制、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收支两条线制度等财政体制改革, 国家制定相关的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具体规范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的使用分配管理, 如收支两条线制度就对事业单位利用国资经营取得的收益作出必须纳入单位统一核算的规定。三是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衍生出关于各部门、各地区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的具体条文规定, 或者是针对具体工作中遇见的难题颁布的有针对性的处理办法和意见。这一部分法规在遵循前两个层次法规的前提下, 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处理。

三、1999年大力推进四项财政改革以前对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的管理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理顺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关系, 1999年后启动的部门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改革等从财政收入支出管理的角度规范、巩固分税制改革的成效。上述制度变迁, 对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的取得、分配、使用、积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 1999年财政改革以前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和《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对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管理的规定

《决定》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意思是明确区分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范畴, 严禁将预算内资金划作预算外使用;第二层意思是明确要求将部分政府性基金等预算外资金纳入国库统一管理。《决定》指出: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通过市场取得的不体现政府职能的经营、服务性收入, 不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 收入可不上缴财政专户, 但必须依法纳税, 并纳入单位财务收支计划, 实行收支统一核算。

(二) 对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管理产生的影响

一是明确本研究中的非财政预算收入不属于预算外资金的性质, 从另一个角度界定了非财政预算收入概念的核心, 即事业单位通过市场取得的不体现政府职能的经营、服务性收入及其他收入。一方面, 《决定》指出取得非财政预算收入的合法性前提;另一方面, 《决定》详细界定了预算外资金的范围, 相应地可以界定非财政预算收入的范围。二是明确要求这部分资金虽然不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但要公开、透明地纳入单位财务管理范围, 为今后加强和细化非财政预算收入的管理制度规章奠定了指导性原则。

四、1999年后广泛推进的财政改革对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的管理

(一) 部门预算编制改革

1. 对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管理的要求

对事业单位提出了收支统一管理的要求, 事业单位所有的收支活动都必须归口到单位财务部门, 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管理对象的范围按照《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 (第四条) 不包括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2. 对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管理产生的影响

一是按事业单位收支统一管理的要求, 非财政预算收入不纳入财政预算, 但把它纳入到单位预算统管范畴内。形成部门大收支的管理理念后, 以前的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管理概念更新为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项目, 非财政预算资金分解在这些项目中, 反映在部门预算编制内, 改变以前财务管理与资金管理脱节状况, 使单位组织的收入得到充分合理使用。二是要求划清事业收入与经营收入、事业收入中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中应当上缴财政专户资金等, 预算指标进一步细化, 加强了对财政资金支出的控制力度。这种控制下, 对以前有一部分属于非财政预算资金范围的收入纳入了财政专户,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而对重新划分归类的非财政预算资金尚未确定具体的管理方案。三是由于自收自支单位可以排除在部门预算制度的管理范围之外, 因而非财政预算资金在全额预算单位、差额预算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之间就存在管理尺度上的差别。

(二) 国库集中管理制度

1. 对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管理的要求

国库集中管理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所有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收入缴国库, 支出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直接支付。国库单一账户的设置, 是针对财政性资金而言的, 对于非财政性资金, 国库没有管理的职能。对非财政预算资金是否集中纳入国库管理, 尚未形成硬性的法规规定。

2. 对林业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管理产生的影响

一是从共性上看, 财政资金的国库集中支付, 把资金的直接支付改为财政直接或授权支付, 弱化林业事业单位现金管理职能。二是针对不同单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财政资金的管理要求是相同的, 但对非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影响不同。假设没有区别资金来源和单位类型进行管理, 对于经营服务收入占较大比重的单位, 其资金收支比较分散, 财政资金占比不高, 集中支付的管理形式会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开展, 可能会提高公共产品的效率。在这里,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可以采取分散管理的形式。而对于经营服务收入很少, 主要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 采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 相应地, 对这部分单位非财政预算资金就应该采取集中管理形式。三是针对单位有差异的工作性质,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财政资金的管理要求是相同的, 但对非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影响不同。部分林业事业单位常年有工程建设投资项目, 周期长, 集中支付不利于单位事业发展, 在这类单位可以采取分散的资金管理形式。所以这类单位的财政资金与应采取集中支付制度, 而非财政预算资金可以采取非集中管理形式。四是微观之处涉及到对国资处置收入的具体处理的差异, 改革以前国资处置收入在“其他收入”科目核算, 改革后, 这部分收入统一纳入财政专户储存。

(三) 政府采购制度

1. 对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管理的要求

2002年我国开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该制度的目标是规范财政支出管理, 强化预算约束。《政府采购法》明确指出, 政府采购涵盖行政事业单位, 采购资金是财政性资金。

国家林业局2008年8月颁布的《国家林业局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第2条规定“各采购单位按照政府采购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规定的方式和程序, 使用财政性资金 (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和预算外资金) 和与之配套的自筹资金。”这里的自筹资金, 是指采购人按照政府采购项目的资金要求, 按规定由采购人分担并自行筹措的资金。

2. 对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管理产生的影响

根据政府采购法规的规定, 采购项目的资金一般通过财政部门开设的“政府采购专户”直接支付给供应商, 但具体操作有差异。对于资金的范围, 我国现行地方立法规定各不相同, 本文比较了一些地区的政府采购资金管理办法发现, 有的地区包含单位非财政预算资金 (如河南省、大庆市、厦门市) , 有的地区不包含这一部分收入 (如吉林省延边州) 。在支付管理原则上视采购的形式, 假如采取拼盘方式, 采购资金由预算内资金和单位预算外资金或非财政预算资金共同分担而进行的物资、服务采购, 则单位应在采购前一定时间将资金采购划入政府采购专户。属于自筹的非财政预算资金单独采购的, 由财政部门审核确认资金来源的合法和合规性后, 由采购单位自行采购、自行结算, 即采取所谓的“单一账户, 先存后支、专款专用”。

(四) 收支两条线制度

1. 对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管理的要求

“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主要着力目标, 一是规范非税收入财政专户的管理, 二是对国资收益和产权处置作出规范。2008年《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中央级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属于国家所有, 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和财政国库收缴管理的规定上缴中央财政,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 对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管理产生的影响

在财政改革以前, 由于政府财政收支分类不规范, 部分由国资产生的收入或利息在实践操作中划入非财政预算资金使用范围。2004年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向纵深推进收支两条线改革, 突破了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范畴, 表现在原来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基础上, 又将国有资源 (资产) 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范围。因此, 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缩减了非财政预算资金的实践操作范畴, 就其对事业单位收支管理、事业发展等来说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假设对所有事业单位实行划一性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因为林业事业单位经营服务收入不稳定, 会影响预算编制进而会影响后一年单位的事业发展, 大一统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可能还会打击单位积极性不能达到国资持续增值的目的。

五、研究结论

(一) 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收入项目分类的影响

以1999年国家选择试点单位编制部门预算、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为标志,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在此之前,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的规定, 财政将事业单位收入分为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单位组织收入。预算内收入指来源于国家预算拨款, 即目前的财政补助收入;预算外收入指事业单位除预算拨款之外的其他财政资金;单位组织收入是单位运用一定的国有资源通过组织人力、技术等要素实现经济效益的收入。当时, 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严格区分, 当时财政对事业单位管理的平衡关系是预算内资金来源=预算内资金运用+预算内资金结存。1999年后, 推行四项财政以后, 事业单位的收入不再按与预算的关系进行分类, 而是以单位为主体, 全部收入按来源分类的大收入概念。财政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平衡关系改变为:事业单位收入-事业单位支出=结余。

(二) 财政管理的范围变化

总体上, 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 财政根据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和从市场取得经济补偿的不同程度, 制定对它们有差别的财政投入政策。

1999年以前事业单位的收入由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单位组织取得的其他收入三类构成, 预算内资金纳入国库管理, 预算外资金由财政专户管理, 其他收入由部门自行管理。财政对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有专门和细致的收支管理规定, 而对其他收入并没有专门和细致的规定。执行部门预算编制制度后, 配套采取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主要从支出角度细化了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规定, 而对单位组织的非财政预算收入仅仅提供了管理模式的参考, 并没有非常细致明确的制度规定。但是, 这并不表明财政完全不对这部分资金进行管理。

实际上, 从单位类型分析, 部门编制制度对非财政预算资金也要求纳入单位统一预算、统一管理, 只是在管理范围上排除了自收自支单位。根据前述分析,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该适度考虑单位类型、特点并结合国家事业发展需求, 采取有差异的管理策略, 既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和监控强度又促进事业良性发展。

上一篇:选人用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关于描绘金色的梦想,畅享童年时光的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