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花灯 美术

2024-06-30

闹花灯 美术(通用10篇)

闹花灯 美术 篇1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元宵闹花灯活动目的: 1.让幼儿在活动中相互交流,体验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生活的美。2.引导幼儿学习运用重叠折剪的技能制作花灯。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花灯。2.《手工》幼儿用书、剪刀、胶水、针、线、花灯范例。教学流程: 一.以“元宵闹花灯”为题,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花灯师:你喜欢哪一盏花灯?为什么?(让幼儿互相交流感受)二.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制作花灯的兴趣组织幼儿讨论:你想怎么制作花灯?(鼓励幼儿大胆讨论、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想出的制作花灯的方法)三.教师讲解制作花灯的步骤教师按范例讲解制作花灯的步骤,重点强调沿虚线折时要用手将折痕按平,沿虚线剪制时几层纸张要捏紧。四.交代要求: 1.折时要对齐、按平。2.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五.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教师全面巡视幼儿的制作情况。2.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着重帮助他们沿虚线剪制时几层纸张要捏紧。(指导并观察幼儿重叠折剪的方法,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3.提醒幼儿折时要对齐、按平,并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4.将幼儿制作的花灯悬挂起来。六.幼儿互相欣赏、评价,结束 1.幼儿欣赏同伴制作的花灯,感受成功的喜悦和生活的美。2.组织幼儿评价同伴的作品,教师围绕“重叠折剪的技能”进行小结、评价,结束。

“明星花灯”闹元宵 篇2

一个好的父亲最重要的就是要能给予孩子幸福的生活环境,使他健康地成长。遇到困难时,做父亲的就应该挺身而出,这是一个男人的天性,也是做一个父亲最基本的责任。处女座的女儿,巨蟹座的妻子和天蝎座的我,三个人的星座属性特别“和谐”,尤其是我和女儿之间的交流,反倒是有种开诚布公的“随意”,这或许就是“异性相吸”的道理吧!

郭晓冬:平衡培养的“新晋爸爸”

有了儿子,我的人生也有了新的责任。我之前无从想象我会是个什么样的父亲,但有一点很肯定,我会先和他做朋友,我会尽量以身作则。我不想做个溺爱的父亲,但是也不会舍得打,想想都舍不得。现在在为儿子寻找幼儿园。我希望他能够从小就适应集体生活,学会和小朋友们相处。家里有一架钢琴,我从没弹奏过,但孩子很喜欢弹,我会引导他的兴趣爱好,但不会给他太多压力。

田亮:讲道理的“孩子王”

可能是长了一张娃娃脸的原因,我很容易和孩子打成一片,有人说像个“孩子王”。可自从做了父亲后,和女儿在一块儿的时候,特别能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有时不经意间,就会有一种特别想保护她的感觉。这或许就是做了父亲之后最大的感受。遇到女儿不听话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说:“再不听话,就开始讲大道理了!”每次女儿听到我这样的“威吓”,都会往床上一倒,她或许是真的怕我的“唠叨”,或许就是在让我开心。

闹花灯教学反思 篇3

《看花灯》教学反思

在《看花灯》这一课的教学中,我用漂亮的花灯图片想要把学生带入到元宵灯会的情境之中。在学生对着花灯图片发出的赞美声中,我觉得我在课件设计上花费的时间是值得的。而在学生对着书本却开不了口的尴尬气氛中,我认识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忽略了很多东西,比如说课件中的生字、生词需要孩子们识字的工具——拼音;提出的某些要求已经高于语文课标中对低年龄段学生的要求;学生们对花灯的喜爱之情也在齐声朗读中消失殆尽?? 这篇课文较长,再加上自己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探索不够深入,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彻。上完这节“赏灯课”,经过老师们的集体评课,我深切地认识到,要想使学生主动地、高效率地学习,必须按照课程标准低年龄段的要求认真备课,先制定符合孩子们的教学目标,再设计相关教学环节,从字词入手,将阅读和识字相结合。比如说在板书课题的时候就可以把“花”字朋友给学生进行讲解。朗读课文的时候,尽量减少齐读,要有意引导学生跟老师学习范读,可以先进行一遍范读,再问问:“有没有同学可以像老师一样有感情地读一读”,“还有没有”?“大家都这样读一读。”

经过评课和反思,我会将它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不断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篇二:五年级美术上册《闹花灯》教学设计 湘教版

《闹花灯》

一、教材分析

花灯,又叫灯彩,是我国流传甚广且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本课以花灯为题材内容,通过实施教学活动,旨在了解“花灯”这一民间艺术。

民间花灯的品种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座灯,安放在地上或是特制的架上,灯体庞大,气势宏伟,灯光明亮。二为挂灯,该灯体积相对较小,做工却特别精巧,色彩鲜艳,图案精美。三是水灯,放于水上,放灯者许下心愿,花灯随波而荡,预示着心想事成。四为提灯,即孩子们提在手上玩耍的灯,造型大多模仿动物造型。教材呈现的学生作品为挂灯和提灯造型,体积较小,方便提在手上玩耍和展示。

民间花灯从制作工艺上又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彩扎类。传统彩扎花灯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经过前前后后近七十道工序,一只花灯才算真正做成。教材呈现的学生作品主要为彩扎花灯,简化了花灯制作的工具,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多种材料进行制作,如可用竹筷代替竹篾,塑料纸、玻璃纸、皱纹纸等代替绸布,双面胶、透明胶等代替绳线、铁丝、粘胶,各地区的老师可根据本地情况酌情调整。制作工艺也简化为三步:

一、捆扎花灯的骨架;

二、将骨架用纸材进行包扎;

三、选用剪贴、描绘等装饰手法打扮花灯。

二是刻纸类。采用硬纸板为材料,工艺师先设计造型,按其形状把灯体准确分解成几何块面图形,描绘上各种图案后,再用刻刀精心雕刻,最后将这些纸板按造型粘合上色,配上丝穗便成了刻纸花灯。教材对此类花灯没有呈现作品,教师还是应对此做出说明,如若学生感兴趣,可以此为契机,降低制作难度,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纸盒等制作刻纸花灯。

二、教学目标

◆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花灯的历史,以及各类花灯的艺术特点。

◆掌握制作花灯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感受制作花灯作品的工艺特点。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相互合作的工作作风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三、课前准备:彩色手工卡纸、双面胶、蜡烛、剪刀、彩笔等。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元宵节的时候,民间不仅吃元宵,还闹花灯呢!其实,元宵节闹花灯已经是司空见惯的风俗了。

传说玉帝养了只鹅,它下凡去玩儿时被人类打死了。玉帝非常生气,决定要在元宵节那天放火烧死人类。聪明的人们知道了,就在元宵节那天挂灯,把放火的武将们骗了回去。所以元宵节闹花灯就成了人们的风俗了.二、揭示课题:《闹花灯》的闹意思就是张花灯、舞花灯、观花灯、赏花灯等。

四、学生按图示分组合作制作花灯,教师巡视指导。

五、装饰美化花灯。(剪穗、描绘或剪贴。)

六、点亮花灯,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教学时本课的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制作花灯的兴趣。上课时学生积极参与,个别花灯材料没带齐全的学生也都被吸引到制作小组里来打下手,因为这个花灯制作好后可以当玩具玩耍,小孩天性爱玩,所以教学效果较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花灯制作图示简易化,便于全体学生短时间内制作成功 篇三:教学反思

篇四:2 闹花灯

课堂教学方案

篇五:

2、闹花灯

2

一、日积月累:

人流如潮 灯火通明 金光闪闪 情不自禁 一片 欢乐 元宵节的夜晚,马路上人流如潮,灯火通明。歌声、笑声锣鼓声融成一片,响彻夜空。

二、自我检测: 照样子写句子。

元宵闹花灯作文 篇4

元宵佳节在每一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中每家每户都是会包元宵节,也就是大家一般说的汤团,这也代表着和和美美。与此同时在这一天中,大家也会放花灯,而且在花灯上写上一个字迷,随后店面的主人家会将这一花灯挂在店面中,让顾客来猜,猜对了,很有可能还会继续获得一个小礼品。例如:“一口砍断牛尾巴”的迷底是“告”,你猜对了吗?

我一直好奇心,元宵佳节放花灯的风俗习惯是怎么来的?直至母亲跟我说,。我搞清楚:好久好久之前,一只天空的神鸟赶到人间,却被一个猎人阿胶杀掉,玉皇大帝了解后十分大怒,他派天兵要去放火烧人间。女神听见后,赶忙赶到人间,告知大家:玉皇大帝要派天兵放火烧人间。大家听了很担心,这时候一个老年人想起了一个好点子,他说道:“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大伙儿点上火堆放到大门口,然后放爆竹,那样天兵就认为大家被杀死了。”讲完后,大伙儿去分别提前准备。果真天兵沒有纵火,此后“放花灯”这一风俗习惯也流传开来。

每一年元宵佳节,大家手里都是会拿着一个花灯在街上去玩,随后放进河中去。花灯的类型有很多,有水牛角、小兔子、水蜜桃……

正月十五闹花灯作文 篇5

“银树火花出诸坊,照耀晴寞电闪光。精巧绝伦看不足,四季亭复观平台。”近代著名诗人徐树镛的一首《硖川灯词》将一百多年前我们海宁硖石灯会的盛况刻画得淋漓尽致。20xx年,我们海宁硖石又举办了一次大型的灯会。大家奔走相告,霎时间传得沸沸扬扬。

傍晚四点左右,大家陆续从各地起来。我和妈妈也马上吃饭,准备出发。我们出发时是五点四十五分,马路上己是人山人海,大家都在朝海昌路走去车子都被交警拦在外面。虽然,我们提前了半个小时,但是,来到海昌路时,两边已经挤满了人。我拼命地往前挤啊挤。终于在灯会开始之前抢到了第一排的好位子这种感觉真是太爽了。各地记者也纷纷赶来,钱江电视台的记者来晚了,被拥挤的人群挤在了外面,怎么也挤不进去。灯会开始了,首先是海宁市的领导讲话,然后剪彩。可见市领导是多么重视这次灯会。第一盏灯是海宁市制作的福娃灯,五个栩栩如生的福娃站在灯上,好象在迎接奥运会的到来。在这些灯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斜桥的“灯影同辉灯”。这座灯彩结合了我们海宁硖石的灯彩、皮影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让我捧腹大笑的是盐官镇那些推灯的人,穿着清朝的官服,走起路来还真有模有样的。最让我眼馋的是黄湾的瓜果飘香灯,“孙悟空”拿了一个蟠桃,正津津有味的吃着。后面还有好多的果树,树上果实累累,令人垂涎欲滴。我真想拿一个过来尝尝。卡森集团的五彩神牛灯,一头膘肥体壮、颜色鲜艳的“牛”,正看着前方,头还不时地上下晃动,好象就要马上奔向前方。最富有现代化气息和科幻的就是天通集团的天通号。一支“火箭”就要飞向神秘的太空。地球在不停地转动,上面还有我们在科幻小说里看到的飞碟,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外星人正在向我招手。这次灯会不光有29组五彩缤纷的灯彩,还有26个方队,有舞龙队,舞狮队,腰鼓队……参加方队的有朝气蓬勃的学生,有两鬓班白的老人,有神采奕奕的老师……各行各业的人都来参加。今年,还是海宁定名1450周年,所以此次灯会更具意义。

这次灯会,说明了海宁经济的飞速发展。要知道,制作这么大的一盏花灯,最少也要一万多元。今年的灯会真是古彩添今韵啊!

正月十五闹花灯作文 篇6

春节刚过去没几天,元宵佳节又迫不急待的前来“报道”。我匆匆吃完元宵,披上外套,急切地拉上爸妈,兴高采烈地去芙蓉广场看花灯。

“妈妈妈妈,你看,那棵树多漂亮啊!”我指着一棵法国梧桐,兴奋的说。这棵梧桐树挺拔而高大,而且粗长的树枝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彩灯。有红的、黄的、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无比。“呵呵,闺女,这可不止是这一棵树上有,这一大排树上,可都有彩灯啊!”啊!我才注意到,这一排排树上可都挂上了彩灯!此时此刻,我不像走在马路上,像走在百花园里的石子小路上。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梅花,也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杏花,也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梨花。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丝丝沁人心脾的香味,令人心旷神怡。

“喂,闺女,想什么呢?到芙蓉广场了!”我搓搓眼睛,哇!眼前仿佛又是另外一个世界。人声鼎沸,一个个形态各异的花灯矗立在我的眼前。其中一个花灯像一个小舞台,中间用许多条形的彩灯装饰成美丽的图案。旁边两面写了一些标语,一些小孩子爬上去让父母拍照。还有一个花灯,是由许许多多的条形彩灯弯成拱形,像一个门一样。走进去,像走进一个童话世界,美丽极了。

正月十五闹花灯作文 篇7

正月十五闹花灯、猜灯迷、放烟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全家吃完元宵,我和爸妈去水城广场看灯会。一路上,大街小巷灯火通明,红红火火,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水城广场。哇!真漂亮,各种各样的花灯,红红火火,五彩宾纷,像是一片灯的海洋。有圆的、有方的。有人物的,动物的,形形色色,非常生动,我最喜欢的是动物形状的花灯。有老虎形的、有小猴形的、有企鹅形的……最多的当然是小兔子形状的了,因为今年是兔年呀,我想大家都知道吧。

今天来观灯的人真多呀!人山人海非常热闹,真是一个快乐的圆宵节。

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 篇8

这是笔者所见关于元宵节闹花灯最早的文字,从中可以分析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来。从“近世风俗”几字来看,闹花灯风俗的产生距此时不会太远,当在十年二十年左右,也不会太近,决不会是一二年的事,因为如果那样,不会引起朝廷大臣的高度注意。“窃见京邑,爰及外州”八字可说明这种风俗涉及面很宽,不但京师中如此,外地州郡也如此。以下文字则提供这样的信息:每年正月十五夜晚,人们便都在大街上尽情狂欢,鼓声震天,火光照地。人们不惜钱财,比赛灯的规模和精巧。而且家中所有的人,也不分主仆,不论贵贱,不管男女,一切等级、性别、贵贱的界限全部打破,一切隔阂全部消失,剩下的只是欢歌笑语。

这样,正月十五闹花灯风俗的兴起时间似乎可以大体确定,即在北周年间,大约在公元550年至580年之间。那么,这种风俗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万物之起,必有所始,闹花灯习俗也一样,其产生必有缘由。从这一习俗产生的时间、地域及风俗内容来推测,可能与佛教的流传有关。《涅?经》上说:如来?维讫,收舍利罂置金床上,天人散花奏乐,绕城步步燃灯十二里。《西域记》说:摩喝?国,正月十五日,僧徒俗众云集,观佛舍利放光雨花。“?维”是梵语,即焚烧火化。《涅盘经》是说,如来佛死火化后,将其得到的舍利子装在精美的罐中,安放在金床上。然后,仙人(当指佛门弟子)一边散花一边奏乐,并绕城每一步的距离点燃一盏灯。古代的“步”是长度单位,大约相当于现代的一米六十左右。很明显是为释伽牟尼涅盘举行的悼念仪式,但还没有明确记载是正月十五。《西域记》所说的僧俗共同观看舍利放光的习俗则明确说是“正月十五”了。

大约是这两个习俗的合流逐渐形成正月十五闹花灯这一民俗。从地点看,这一民俗开始流行于北方,即洛阳及周边州郡。这与北魏、北周时崇尚佛教,而著名禅宗大师达摩、慧可先后在嵩山少林寺传法可能有关系,禅宗开始兴起,深受百姓欢迎。从习俗内容看,打破一切界限,不也正体现禅宗人人平等,人人都有佛性的观点吗?从以上几点来分析,闹花灯这一习俗的起源与佛教流传有关。这种取消一切束缚,打破一切界限的习俗,时至今日还有余风。民间“正月十五没大小”的俗语和风习便是古风的余绪。

由此可见,闹花灯的习俗起源于佛教及佛事活动,时间大约在北魏北周时期。但当这一习俗一旦形成之后,其宗教色彩便渐渐淡化,而成为百姓们的狂欢节了。

拓展阅读:

花灯寄寓

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

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元宵节 灯诗

元宵节 灯诗

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顺利。

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 “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

“放天灯”,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为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为灯期不同,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也有叫“神灯”、“人灯”、“鬼灯”之说。十四日夜为“神灯”,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日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笫、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十六日夜为“鬼灯”,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

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鬼畜,无所遗漏

元宵赏灯诗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龙’火狮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元宵吟灯联

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元宵灯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语,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其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大班元宵节歌曲教案:闹花灯 篇9

1.学唱歌曲,理解歌曲的主要内容,感受歌曲所表现的热闹、喜庆气氛。

2.尝试用多种身体动作来表现闹花灯的情景和自己的愉快情感。

活动准备:

一组花灯、闹花灯的录像资料、帮助幼儿记忆歌词的图谱标记。

活动过程:

1.在歌曲《闹花灯》的伴奏下,欣赏闹花灯的录像,感受闹花灯的喜庆气氛。

指导语:在录像里,你看到了什么?人们是怎样闹花灯的?看了这段录像,你的心情怎么样?

2.学习歌曲《闹花灯》。

(1)欣赏教师演唱歌曲《闹花灯》,理解歌曲内容。

(2)再次欣赏歌曲,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3)多种形式学唱歌曲。(唱准歌曲中的切分音符部分,唱出闹花灯时的快乐情感。)

元宵节作文素材:正月里来闹花灯 篇10

“正月里来闹花灯”唱得就是中国春节过后第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相传,元宵节起源于西汉时期,汉武帝每年的正月十五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在唐宋时期,元宵节最为繁荣隆重。老百姓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有闹花灯、舞狮子、吃元宵、耍龙灯、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等。

今晚,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星星点点的小雨,但我按捺不住兴奋地心情,跟随妈妈到农业观光园观看期待已久的花灯。

此时已八点,离闭园时间只剩一小时了,我和妈妈快速驱车,一路飞奔,赶到了目的地。

一下车,我立刻被眼前闪烁耀眼的灯光吸引住了。只见一排排粉色的桃花灯展现在眼前。她们眨着眼,好像在热情欢迎着我们的到来。沿路进入,两旁矗立着的“灯姑娘”身披闪耀的彩衣,摆出各种各样婀娜动人的姿态,载歌载舞,栩栩如生,也仿佛在迎接我们的到来呢!

穿过大门,我们来到了一条金碧辉煌的.“如意长廊”,如同进入了一条时光隧道。长廊一旁的栏板上记载着玉环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产。

通过长廊,我们便来到了广场中心。只见一座高大威武的“大力神牛”被一个金光闪闪的“五谷丰登”米仓包围着。一条金光鳞鳞的翻尾鱼甩着又大又粗的尾巴跃过米仓,一幅活灵活现的鲤鱼跳龙门图展现眼前!金鲤鱼旁边还插着一簇粗壮的麦穗,随风摇摆着,象征着来年硕果累累。

绕过繁华热闹的街市,来到了儿童乐园,眼前一番流光溢彩的景象令人目不暇接。只见一只美丽的小蝴蝶正扑打着蓝盈盈的翅膀,歪着脑袋,举起一只手和我打招呼呢!体型硕大的水果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你看,红艳艳的西瓜挺着绿黑相间圆滚滚的大肚子。水蜜桃白里透红的脸蛋特别惹人喜爱。草莓把脸蛋憋得通红,头上还戴着一定绿色五角星小高帽……

穿过挂着灯谜区,沿着草坪上的小路,最后来到了湖边。一条金光闪闪、威风凛凛的巨龙从水面腾空而起,似乎昂首挺胸地向我飞驰而来。威武的身影倒映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似乎水中也有一条金龙在游动。

湖面上还有许多造型奇特、形状各异的灯。有五颜六色的“舞扇”,五彩缤纷的“大花篮”,金光四射的“青花瓷”,璀璨夺目的“牡丹花”,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火树银花,把农业观光园装扮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这一情景使我想起了辛弃疾的诗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时元宵灯会带来光影交错的神奇世界。

上一篇:公务用车公示制度下一篇:林嗣环事迹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