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报告(指导员)

2024-08-01

述职报告(指导员)(精选8篇)

述职报告(指导员) 篇1

首长、同志们:

我是2005年3月任警卫勤务连指导员的。我的职责概括为:教育和带领官兵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的决议、命令、指示;组织官兵学习科学理论,落实政治教育、保密教育、法纪教育内容和制度;协同军事主管组织指挥战斗及全连日常遂行任务;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做好党支部的日常工作;指导团支部和军人委员会的工作;帮助所属干部提高思想水平和带兵能力。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组织的关怀和信任作为勤奋工作的动力,努力学习政治、军事和业务理论,自觉加强思想改造,不断提高个人素质,精力充沛地做好本职工作。在领导的关心帮助下,较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主要情况向组织报告如下:

一、深化理论学习,政治信念更加坚定

在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胜任支部书记、指导员的“角色”,政治上成熟是前提,世界观改造是根本。为此,突出在“四个坚持”上下了点功夫。一是坚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端正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全局意识。自任指导员以来我坚持读书刊、看电视、粘剪贴,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掌握新政策的基础上,始终关注军地改革步伐,弄清了改革到攻坚阶段,发展到关键时刻的真正涵义,树立了全局意识,强化了与时俱进观念,提高了在大局下行动的自觉性。二是坚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胡总书记一系列指示精神,提高思想境界,不断强化政治觉悟。把唯物辩证法作为研读重点,较好地掌握了用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更进一步坚定了政治信念。三是坚持依据“科学发展观”和“八荣八耻”教育部署,认真学习规定内容,全面理解精神实质,科学把握基本内涵,在“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增强了践行“三个代表”要求的能力。四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全面把握“转化”的全过程,不断改造世界观。突出在掌握基本观点、改造思想、指导工作上作文章,使理论进入思想,进入工作,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践行“三个代表”要求,注重党性修养,锤炼政治情操,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校准了人生坐标。

二、加强素质锤炼,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作为基层单位领导,素质尤为重要,既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还要有独到的分析判断能力,既要能从全局中把握住重点,又要能在日常工作中捕捉到问题。既然当了指导员,就应立足本职抓学习,围绕职能求发展,我在充分利用以前工作经验的同时,注重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指导方法,强化创新意识,严格点滴养成,从改进工作方法入手,以《支部工作条例》为老师,始终做到了:对上级做出的重要任务部署,力求弄清“到了本级怎么办”;对长期困扰和制约连队管理的突出问题,力求弄清“现在怎么解决”;对缺少现成经验需要探索的工作,力求弄清“怎么有效解决”。常提醒自己始终牢记自己的“位置”,杜绝越权办事、犯规工作的现象;在布置工作、提出要求时,都实事求是,切合实际;在安排重点工作上,都发扬民主,合理部署,争取了工作落实的主动性。特别是在追求自我“完美”的同时,将抓连队建设作为重点,要求全连同志自觉坚持“四个不能”,即:政治信念不能偏,理论学习不能松,作风纪律不能散,集体活动不能拉。无条件做到“四个要”,时间观念要强,学习气氛要浓,作风纪律要严,精神状态要好,并将“快、准、严、细、实”五字作风细化到每个人身上和每项工作之中,逐一体现,全面开花,及时纠偏,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注重作风培养,精神状态保持良好

作为基层领导,在实践中我自觉强化责任意识,处处注重形象,事事严格要求,时时用“三个代表”的要求规范自己,用党性原则约束自己,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用官兵的期望和激励鞭策自己,努力做本色人,说真心话,干近情事,使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有了较大改观,比较好地纠正了心理浮躁、急功近利的恶习,养成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时常把扎实的作风体现在工作落实的各个环节,把注意力放在求实问效上,并常以要跳出个人利益的小圈子,少在个人进退上打算盘,多在单位大事上动脑筋;少在游戏娱乐上费时光,多在官兵生活上留点意;少在庸俗关系上做文章,多在学习提高上练功夫来要求自己,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之中,信心百倍的干好每项工作,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工作落实上,自觉地将工作热情和求实态度结合起来,使自己经常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从对库领导负责、对支部负责的高度和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心态出发,时时处处审视自己,教育自己,鞭策自己,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认识自己,在不断的自我约束中完善自己,在不断的自我调整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精力充沛地带领连完成了仓库党委交给的各项任务。

四、强化敬业意识,各项工作得到落实

实践证明:没有事业心的人,终归一事无成。从上任那天起,我就把工作的标准定在了扎扎实实抓工作落实和实实在在负责好份内工作上,时时处处以事业为重,以工作为主,加强部队管理,深入抓好落实,把“和谐军营”、“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在抓落实的全过程,把抓“安全”、谋发展、创一流的思路印正到连队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上,做到了在其位,谋其政,尽其心,负其责。一是以抓支部建设为中心,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具体做法是:首先,想方设法巩固党员整体素质的先进性和支委成员把关定向的能力水平。特别是注意抓了支委委员

述职报告(指导员) 篇2

关键词:辅导员,报告会

0 引言

辅导员报告会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教育方式,不但要求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形象,还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思想层面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思想辅导,以及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本文试从这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工作体会。

1 树立良好的辅导员形象是基础

1.1 辅导员应热爱学生工作,乐于奉献

现在的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呈现出不稳定的特性,容易被不良社会现象所迷惑。辅导员应适时地加以引导,以自己蓬勃向上的敬业精神鼓舞学生,以自己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影响学生,以自己谦虚好学的学习热情带动他们,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2 辅导员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

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注意无论是学习好的同学还是学习差的同许;无论是学生干部,还是普通同学,都应该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尤其是在评优或违纪情况的处理上,更要慎重。在平等的基础上要尊重学生,不能体罚和侮辱学生,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给以充分的信任。这样会有利于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辅导员报告会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心理、生理的正常发展。

1.3 辅导员应以身作则,形成榜样效应

辅导员对于开展工作问题应及时、妥善、果断地处理,不能姑息、迁就、拖拉,否则学生会认为你无能、不可信任,会给工作带来困难。辅导员在工作中,还应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语言,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自己良好的风范形象,做学生的表率。

1.4 辅导员应谦虚谨慎,不断学习

辅导员要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必须建立起动态的知识库和科学的知识结构,随时补充、更新、调整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知识跟上科学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另一方面要向社会学习。

1.5 辅导员应严格要求学生

我们应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原则,科学地要求学生。只有严爱结合,才能使学生成才。只有方法得当,才容易被学生接受,才能培养出出色的学生。

2 有针对性的主题是关键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方法,辅导员报告会也应该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在大学生活中,学生在不同阶段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年级可以作为划分大学班级与个人成长不同阶段的标志。辅导员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教育对象,适时的转移工作的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在不同年级中开展以激发广大同学的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纠正不良学习习惯为目的的各种主题报告会。

2.1 提高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一学生刚步入大学校门,个个踌躇满志,渴望成才,有强烈的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愿望,但由于经历的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他们对真正意义的大学学习生活是陌生的,再加上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考上大学已经实现,松一口气的想法在新生中普遍存在,同时,五彩缤纷的大学生活,表面上与高中时代完全不同,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抱负,使学生放松了自己学业上的追求。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辅导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规范学生日常学习管理、利用辅导员报告会深入进行思想、学习方法教育。引导新生思考自己为什么要进入大学,为谁而学,将来到社会上做什么样的人才……等问题,从而确立了自己的目标,明确了学习目的,解决了学习动力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教育大学二年级学生选择切实的学习方向

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他们大学生活的全面发展和深化的时期,经过了一年级的大学生活,对大学已经基本适应,普遍有适应感和成熟感,学习方法和自觉性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客观、清醒地认识但仍有片面性,学习生活向深入和丰富发展,并产生了锻炼自身能力、了解社会的心理。他们既没有新生的不适应感也无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所以一部分学生很容易产生放松的心态。针对以上特点,我们主要采用鼓励他们确立考研目标、构建合理知识结构,以图将来更好的发展的办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修正自己的奋斗目标,提高目标的可实现性,明确自己的特长和缺点,找到扬长避短的途径。

2.3 鼓励大三、大四学生以用促学

对于大三后期和大四的学生而言,他们基本上掌握了大学的生活规律,学生能够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一部分学生已经确立考研的目标,但不考研的学生对前三年的学习时间普遍觉得没有充分利用,面对剩余不多的时间和社会就业的压力,心里有了自责和紧迫感。他们更注重各种实用能力的培养,以便为将来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打好基础。针对大三、大四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做辅导员报告会不能沿用大一、大二的方法,而是要以应新的特点和要求,多搭建舞台、多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机会与空间成为这一时期工作的重点。

当然,大学生在不同年级虽然有不同特点,但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前后连贯的,因此,辅导员报告会着力点的转换也不是生硬的,在实施时间上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这样才真正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3 多样化的形式是辅助

辅导员报告会绝非是单向的道理灌输,而是双向的沟通与交流,所以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而是要将传授理念和解答疑惑结合起来,可以采取当场答疑的方法,在第一时间就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在第一时间解除学生的一些困惑和疑点。辅导员报告会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坐在报告厅内的那短短一两个小时,报告会的前期准备以及后期答疑都是贯穿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的。辅导员通过各种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例如面谈、短信、电话、网络等等,都是在为报告会做铺垫。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才能使辅导员报告会更有效地展开与深入。

指导临床开自体输血7例报告 篇3

2.1 会诊 血站派人指导,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由输血科牵头,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和标准组织会诊,确定病人是否符合自体输血条件,并综合判断病人术中可能发生的出血量、需要的约血量等情况,最终作出开展“储存式自体输血”或“稀释式自体输”的决定。2.2 医患沟通 由临床医生将会诊结果与病人进行沟通,并得到病人的理解和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2.3血液采集与回输 :储存式自体输血的采血:采血前24时内不能进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采血时要避免空腹,采前按10-15ml/Kg补充林格乳酸钠液后进行采血,采血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1小时左右,在病房实施床旁采集,采用肘部静脉采血。采血量要应小于体内总血量的12%,如果一次性直接采血储存少量自身血液(8 ml/kg),对于身体条件较好的患者,可以在术前三天内采集,适用于预计出血量和需要备血量较小的患者[2],采集的血液在CPDA-1保存液中保存,在室温下可安全保存6h,如超过6h应冷藏并在 24h 内回输[4]。释稀释式自体输血的采血:采血均在手术室进行,输入10-15ml/Kg林格乳酸钠液后,在麻醉10分钟之后进行采血。麻醉后开放2条静脉通路,采用肘部静脉采血,采血量应因人而异,最多可采20ml/kg,一般情况下成人一次最多采集600ml为宜,必要时可采两次[2],采血前后应给予补充等量或多于采血量的液体,一般可选择5%葡萄糖、生理盐水、乳酸钠林格液等晶体溶液,也可酌情选用右旋糖酐70、血浆或5%白蛋白液等胶体溶液。采集的血液在CPDA-1保存液中保存,在室温下可安全保存6h,如超过6h应冷藏并在 24h 内回输[4]。2.4 回输自体血 在病人失血量超过300ml以后,根据病情的需要,在手术中或手术后将自体血回输给病人。手术输血的原则是先回输自体血再输异体血;回输自体血的原则是先采集的自体血最后回输[1]。3 结果在7例患者中,储存式自体输血4例,稀释式自体输血2例,储存式+稀释式自体输血1例,最少采血量为400ml,最多采血量为800 ml。其中有1例,因为同时患有不明原因红细胞增多症,血红蛋白高达(Hb)177g/L、所以未回输,将血液按程序报废。7例自体输血患者从采集到回输,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均未输异体血液,手术全部成功。详细情况见附表。附:

7例自体输血情况表4 讨论  4.1自体输血安全可靠,可以避免因输注异体供者血液引起的输血传播疾病及其他不良反应[3],还可以缓解血液供应紧张的矛盾。4.2根据采集血液及处理方式不同,自体输血可分为储存式、回收式和稀释式三種类型,笔者认为储存式和稀释式自体输血,是最现实的,最容易开展的,方法简单,容易掌握,适合的病人多,需要的设备少,安全高效,最适合推广。4.3 笔者最先是从RH(-)血患者开始作,是因为当时我站RH(-)血供应困难,所以才主动到临床指导开展患者自体输血,其实临床上符合开展自体输血的患者很多,潜力很大,卫生行政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对医院开展病人自体输血有硬性指标,强行推进。4.4估计术中出血量和需要备血量小于600 ml,只需要一次采集少量血液(8 ml/kg以内),且身体条件较好的患者,可于术前1小左右在病房床旁采集,便于操作,而且较稀释式采血更流畅。参考文献[1]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5.

党建指导员述职报告 篇4

大家好,下面我将作为党建指导员一年来,对党建工作、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简单的汇报;

一、履行职责情况:

1.每月20号按时召开党员固定学习日,学习先进党员事迹,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发展预备党员1名。

2.实行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公正,公平的给党员进行打分,对不请假未参加党员固定活动日的党员进行扣分,并在公开栏里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3.和党员一起进行灯塔在线学习,对年龄偏大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党员,帮助下载灯塔在线并进行登录,指导其观看学习视频。

4.每月定时组织党员进行为生大扫除,对村街拐角,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实行党员带头包片管理,每天在各片区内不定时进行巡查,发现有积存垃圾及时清理。打造美好洁净,清爽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

5.发动党员带头模范作用,积极投入到村内道路硬化工作中,今年韩庄村硬化道路4370余平方,同时全村生活用电改造主杆路以及变压器全部更换安装完成,春节过后即可全部使用。新年将至,正筹集资金解决道路硬化后的路灯问题。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贯彻党在新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指导员11廉政述职报告 篇5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我叫**,现担任**派出所的指导员,年初以来本人严格遵守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做到了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做到了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从警,现就2011年至今执行廉洁自律等情况,向大家述廉如下:

一、加强学习,培养廉政意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政治敏锐力、政治鉴别力和政策水平,增强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的自觉性、坚定性,一年来本人积极参加了派出所组织的廉政教育、“五条禁令”教育、两个务必专题教育及“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双创”等教育。在学习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三结合”。一是结合思想实际学。突出解决思想障碍,增强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廉政意识。二是结合工作实际学。解决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作为公安派出所民警,牢记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打击犯罪是我们的天职。三是结合生活实际学。解决生活作风存在的问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年来本人始终以“三讲三树立”牢固自身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即: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行使权力,“立警为公,执政为民”。

二、转变作风,树立正气创满意

2011年,按照大走访和“争创雷锋式民警”活动要求,我和派出所其它班子成员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单位、村组搞调研,访民情。首先在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警区改革的同时,扎实抓好了以窗口单位为重点的“冷硬横推”问题专项整治,出台了为民、便民、利民的系列服务措施,简化办案程序,使自身和本所民警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公正、高效、文明、廉洁执法。

再次是落实监督三举措。第一项举措是抓好队伍作风纪律教育,严格执法程序,增强办案过程的透明度。第二项举措是通过公开举报箱、举报电话、聘请行风监督员、广泛开展群众评议行风等活动,扩大社会监督面,拓宽信访渠道。第三举措三是注意对民警8小时以外的监督,不定期地在辖区饭店、舞厅等公共场所进行巡查,起到警戒作用。

第三是标本兼治,注重制度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大力解决队伍中的突出问题,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严肃警纪处置不合格人员,从快、从严刹住歪风。

经过全所民警的共同努力。今年我所大走访活动和“争创雷锋式民警”活动也成效显著,群众满意率大幅上升。

****

工商所指导员考核述职报告 篇6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一年来,本人能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本所实际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活动,摆正位置,当好参谋,廉洁自律、精诚团结,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协助配合所长开展各项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现将今年来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工作汇报如下:

一、从抓廉政建设入手,扎实推进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作为基层干部,事无巨细,日常工作繁忙,但我们必须理清思路,坚持原则,分清轻缓之急,规划好每月工作的重点,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一是加强政治学习。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和国家工商总局、省局党风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贯彻《工作计划》,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主线,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以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和强化权力制约监督为重点,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为实现县局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纪律保证。同时以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在工作中实现“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执法、监管与维权” 1 的“四个统一”。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落实干部廉洁自律制度,做到制度之内“不缺位”,制度之外“不越位”,严格执行干部廉洁自律制度规定,切实履行好岗位工作职责。三是加强自我约束。作为一名政治指导员,我要不断努力学习,坚持原则,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砺炼,监督与预防并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政绩观、权力观。同时坚持廉洁自律从我做起,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格执行“六条禁令”,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处事公道,廉洁从政。

二、从抓团结协作入手,提高广大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任何一个组织,其组织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所有组织成员的共同努力,而组织领导班子的精诚团结、协调配合则更是组织事业取得成就的决定因素。因此,在工作中,我坚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守职不缺位,本人能够顾全大局,支持和拥护所长的工作安排和部署,善于把所长的意图和所班子集体决定的事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同时认真组织干部积极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促使全所干部的服务意识和优化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尽到指导员的职责。

二是尽职不越位,注意摆正自身的位置,坚持重大问题事前请示,事后汇报,不自作主张,不武断行事。

三是配合不争权、尽责不争功,善于团结,做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团结一心,合作共事。积极开展了党建和效能建设等创建活动。不断完善健全了组织生活制度、业务学习制度、党员帮带等制度,同时不断强化队伍管理,团结、关心和爱护同志,帮助干部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圆满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从抓业务学习入手,不断提高自身,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作为一名工商干部,就更应该要不断强化学习,提高素质,争当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基层工商所市场监管任务的日趋繁重,做好新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一是重于学习。深刻认识到自身由于近几年工作岗位的调整,对现行工商行政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不够深入,过去所掌握的一些知识和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认识到要尽快适应基层工作的需要,就必须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二是勤于学习。不断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由于本人在学习钻研的同时,虚心向其他同志学习、请教,在提高执法办案能力和提高巡查监管技能入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使自己业务工作能力、适应基层工商所工作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还积极向兄弟单位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工作方法和的工作作风,把学到的本领运用到工作之中,从而增强自己的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更好地适应了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为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

三是善于学习。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水平,增强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但学习并不只是单纯的有学习便可以,而是要在勤于学习的基础上,善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在注重自身学习提高的同时,我结合了自己的思想实际以及基层事务多,学习时间相对少的工作实际,认真安排学习计划,精选学习内容,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

四、以效能为推手,狠抓业务,带动各项工作进程。

一是抓好绩效考评,掀起工作热潮。

1、明确责任。对各项工作进行分解细化,责任到人。同时根据本所实际,适时调整绩效考核指标,做到客观公正,激发工作热情。

2、严格考评。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制定绩效考评方案,通过绩效评估把各项工作抓好抓实,防止走场,流于形式。

3、推行通报制。在所务会上,通报各片每月的工作做法,让彼此了解自身与别人差距,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是重视服务,树立工商形象。

1、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实行办照程序公开,收费标准公 开,规费定额公开,行政处罚依据公开,岗位职责公开,社会监督公开。办案、办照,缴费全程实行公开、公正、透明,耐心做好咨询解答,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示廉于众、示廉于公。增强了我所工商工作透明度。

2、创建效能型工商,提升办事效率。实行“注册官“制度,在办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注册登记及年检中,热情服务,便捷高效。对材料齐全的,当日内办结,对材料不齐全的,实行一次性告知,大大提高办事效率。

三是加强监管,促进社会和谐。

1、市场监管工作。一是落实各项专项整治工作,认真开展食品安全、农资市场监督检查,规范了各类经营主体的进销货台帐,基本上取缔了无证无照的食品经营摊点。二是不收人情费,不办人情照,公正公平,对违法违纪的人和事,不徇私情,敢于碰硬。三是以身作则,带头执法办案,发挥自己执法办案的专长,积极参与执法办案、调查取证工作。

2、认真布置辖区亮照工作。通过加大巡查力度,现场发放办理营业执照的相关材料,督促无照经营户及时办理营业执照,使市场有照率达95%,亮证率达98%。使广大经营者在懂法知法的基础上逐步树立守法经营意识。

总结担任指导员以来的表现,本人敬业爱岗,以积极的态度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尚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 表现在:一是政治理论学习还不够系统,不够深入。当前工作形势,特别是依法行政对我们执法干部综合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学习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无论是政治理论,还是法律法规业务学习方面都不够深入,不能持之以恒;二是工作创新能力待提高;三是协助所长抓业务还有待加强。通过这次的述职述廉报告,本人对自己在思想政治上、业务工作上、廉洁自律上、工作效率与服务上进行了自我评议,提高了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我将更好地履行职责,遵守制度,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海西建设、为我县工商工作上新台阶做出更大的贡献。

述职人:XXX

述职报告(指导员) 篇7

一、一市三省改革试点总体进展情况

(一) 明确改革总体目标, 分阶段推进改革任务

一市三省均明确制定了本区域改革的总体目标, 并将总目标进行分解, 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改革。

上海市依据承担“高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改革”任务, 明确提出了推进高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改革的总体目标, 即顺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积极优化调整上海高校和学科专业布局结构, 为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转变政府职能, 强化分类指导, 发挥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 通过推进机制创新, 改进管理模式, 加强规划引导、优化资源配置、严格监督管理、注重绩效考核等方式, 引导上海各高校合理定位, 克服同质化倾向, “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 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 争创一流, 走创新型、开放性、特色性、服务性发展之路, 形成校校有支持, 校校有特色、校校有发展的高等教育新局面” (1) 。

为实现改革总体目标, 上海市将总体目标进行分解, 分阶段推进改革试点。2011-2012年, 完成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制定工作, 制定上海高等教育发展定位规划;建立高校办学质量分类评估标准, 设计分类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选择不同类型学校开展试点评估工作, 不断完善指标体系。

2013-2015年, 扩大改革试点高校范围, 推进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探索与绩效评估结果挂钩的资源配置方案, 并对高校开展试点工作。

浙江省根据“探索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试点要求, 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落实《高等教育法》, 转变政府管理方式, 优化高校内部管理, 形成章程法定、导向清晰、调控有力、职责明确、自主办学、运转有序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大学管理体系 (2) 。”探索新型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形成行政权和学术权适度分离、有效运作的机制, 充分体现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试点大学章程建设, 逐步形成以章程为基础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建立高校自主调整与优化专业的机制。逐步增加高校在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学位点建设、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自主权。

安徽省的改革试点任务是“开展高校分类管理改革”。据此, 安徽省规定高等学校分类管理改革试点的目标是:“从2012年起, 开展高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理论研究, 形成一批研究成果;制定高校分类管理办法和发展定位规划, 并指导高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事业发展目标。” (1) 按分类建设5个左右不同类型高校办学联盟, 指导高校联盟按照“抱团发展、集约办学”的思路, 探索共建共赢新模式。实施“高校分类重点建设计划”, 到2015年, 分类建设20所左右省级示范高校和400个左右学科专业, 引领各类高校的办学标准和发展模式;初步形成“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发展格局和评价机制。

云南省的改革试点任务是“改革高等学校办学体制, 推进高校特色发展”。制定的总体改革目标是, 围绕“破立结合, 分层构建, 注重长效, 提供示范”的总体目标, 通过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 “破”“立”结合, 整体推动与重点推进相结合, 促进全省高校特色发展。通过以“三特”即建特色学科专业、评特色院校、开展特色评估等方式, 推动全省和高校两个层面分层构建办学特色;积极推进“探索扩大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着力加强大学联盟建设;积极探索本专科学校分类入学考试, 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初见成效。同时, 高校干部人事制度和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和高校分类评估等改革也有效推进 (2) 。

(二)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改革体制机制

上海市成立了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建立领导小组例会制度, 统筹全市资源, 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担任双组长, 成员包括与教育工作密切相关的24个委办局负责人, 针对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全局性重大问题或特定领域环节的突出问题召开全体会议或专题会议。

浙江省政府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召开专题会议, 设计改革试点方案, 审慎选择改革试点学校。要求改革试点高校要根据国家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意见, 结合自身基础和特点, 认真细化实施方案, 精心设计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

安徽省成立了省级统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的领导和统筹, 及时研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制定保障和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制定了《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

云南省组建了三级领导机构, 即由省政府、省教育厅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云南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协调小组”。同时, 还成立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指导专家组”, 各试点高校成立了专门的教改领导小组, 根据改革试点的切入点挂靠在学校相应的职能部门, 并组成多个教改工作小组, 实行三级管理机制, 即省教育厅对项目建设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各试点高校负责项目的统筹安排、建设, 学校各教改工作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具体落实。

(三) 明确重点领域, 有效推进改革

上海市改革的重点领域是对不同类型高校实施分类指导与管理, 使各个高校明确自身定位, 办出特色, 办出水平, 在不同的领域争创一流。推进高校制定发展定位规划, 推进高等学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改革。2008年上海市启动了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 (简称“085”工程) , 其原则是“规划引导、资源配置、监督管理、绩效考核” (3) 。依据上述原则, 上海市将高校划分为5类。一是“985工程”建设高校, 促进这类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二是“211工程”建设高校, 引导这类高校通过“211工程”和“985创新平台”的建设, 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三是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学科专业的教学研究型本科高校。四是引导一批新建本科院校建设成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教学型院校。五是建设一批具有品牌效应、聚焦若干重点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

浙江省将转变政府职能,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作为改革的重点领域。首先, 省政府积极简政放权, 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陆续把8项教育管理权限及工作事项下放给高校。其次, 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对高校的宏观评估监督。第三, 审慎选择试点高校, 稳步推进改革。经过多次发动和征求意见, 在坚持自愿优先的基础上, 选择了5所改革基础较好、改革积极性较高、保障条件较为有力的高校承担改革试点任务。这5所高校包括2所省属综合性大学、2所市属高校和1所侨资特色高校。

安徽省以“高等学校分类管理改革”为重点, 积极推进改革进程。制定了安徽省高等学校发展定位规划, 引导各类高校科学定位、错位发展。大力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和类型结构, 着力加强工程类、应用型高校建设, 采取省市共建、对口支援和支持部属高校举办分校、升格等办法, 壮大高等教育力量。强化市和省直单位、国有大型企业对所属高校的举办责任。加强、规范对新建本科高校、高职高专和民办高校的管理, 落实对民办高校的政策措施。

实施高校分类重点建设计划。计划在现有“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基础上, 拓展重点建设高校范围。重点建设10所左右综合性和多科性大学, 积极发展学位研究生教育, 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高水平研发能力和高端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的学科专业;重点建设5所左右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 推动产学研合作和应用型人才培养, 努力形成与安徽省主导产业群直接相关的特色专业体系;重点建设15所左右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示范高职院校, 建成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双师型”教师培训和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基地及产学研合作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建设400个左右学科专业, 引领各类学科专业办学标准和发展模式。

云南省以改革高校办学体制, 推进高校特色发展为重点, 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核心, 推动高校特色发展。一是大力推进大学章程建设, 各校已组织专门力量, 开展高校章程的修订工作;深化高校校领导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向民办高校选派校党委书记 (督导专员) , 进一步规范民办高校校领导聘用措施;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深化高校分配制度改革, 逐步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改革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办法, 逐步把教师职称评定的权力下放到高校。二是改革高校考试招生制度。大力推进高校人才选拔培养改革, 考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量化为相应分数后直接计入高考总分, 省内本科院校按大类或院系招生、院系专家深度参与录取;高职院校逐步实施单独招生, 并增加招生考试专业, 增加招生计划, 进一步完善“知识+技能”考试和综合性面试的录取模式。三是创设高校特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实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将高校区分为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 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 “211工程”高校与其他本科院校, 国家级、省级示范高职高专与其他高职高专院校, 并对不同高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检查。

(四) 政策措施配套, 条件保障到位

上海市已制定根据“985工程”建设高校、“211工程”建设高校、一般本科高校、新建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等不同层次高校的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相关政策;建立了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分类评估标准, 并开展分类绩效评估工作;制定了《上海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内涵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对上海21所市属本科院校进行内涵建设绩效评估;建立与分类绩效评估结果挂钩的政府拨款制度, 并在部分专项资金中试行, 推动部属高校通过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等途径, 帮助、扶持地方高校提高办学水平。

从条件保障来看, 教育部、上海市政府已签署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 计划到2015年, 上海市将投入140亿, 用于《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的十大工程项目, 其中涉及高等教育的经费将过半数。

浙江省一是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 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成立省落实高校自主权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协调各项工作。试点高校成立试点工作小组, 做到“专人负责, 定期汇报, 实时监控, 职责明晰”。二是进行科学论证。邀请校内外专家对试点高校的改革方案进行论证, 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建立定期汇报和研讨制度, 及时评估改革执行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指导行动。三是健全评估制度。建立了试点工作跟踪评估制度, 每年对试点进展情况进行评估、指导和调整。

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等, 计划新增一批引领各类高校分类发展的改革项目并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要求分类重点建设好一批省级示范高等学校, 并制定各类高校办学标准和评价标准。

实施“有特色高水平高校建设计划”, 重点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和示范高职院校, 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中建成一批国内一流的地方高水平高校。实施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专业改造项目, 改造传统专业, 设置并重点建设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 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学科专业。

提出要保障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 到2012年不低于中部省份平均水平。设立了高等教育强省建设和体制改革专项经费, 支持高校发展。采取债务重组、校区置换和政府支持等多种措施, 缓解高校债务压力, 改善了高校基础设施条件。通过“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撑高等教育强省建设和体制改革专项, 累计投入3.5亿。实施《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实施意见》, 2013年开始实施《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和《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累计将投入40亿。

云南省提供资金支持与物质条件保障。除教育部下拨的改革试点项目经费外, 云南省教育厅将协调省财政厅另行核定专项经费支持改革工作。此外, 改革项目的资金投入主要依靠各高校自身, 各相关高校在2011、2012、2013年的经费预算中单列“推进特色发展专项经费”, 由学校的教改领导小组负责审批使用。

二、改革试点典型经验

(一) 上海市的典型经验

1. 高度重视,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10年底, 成立了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建立领导小组例会制度, 统筹协调上海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通过这一机制, 一些长期制约上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瓶颈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省级政府统筹管理高等教育的力度得到显著增强。通过政府对高校的指导作用, 推进了27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以经费投入为导向, 推动高校加强内涵建设。

建立部市合作机制, 有效推进改革试点项目。上海市与教育部于2010年签署了《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部市共建协议, 上海市政府将“推进高等学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改革”项目列入了上海市政府重点工作, 并拨付财政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这种部市合作的方式, 不仅对试点改革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同时教育部及时把握改革试点进程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对指导试点改革工作顺利进展均有很重要的作用。

改变高教经费投入重点, 规范资金使用。经费投入重点由注重校园、设备等硬件建设向注重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等内涵建设转变。同时, 上海市还建立财政教育专项重大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和跟踪问效机制, 逐步扩大财政绩效评估范围。

2. 围绕中心, 推进高校特色发展。

上海市的分类指导、分类管理改革试点, 围绕上海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中心, 着力于紧扣办学特色, 促进高校在不同类型和层次、不同领域健康发展。大力支持部属高校发展, 优先配置土地、校舍等资源, 在“985工程”“211工程”等建设中, 给予1:1配套资金支持, 促进其在服务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发挥引领作用,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和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步伐;促进地方院校特色发展, 引导地方院校结合社会需求, 在特色学科专业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品质提升;通过政策引导、资源配置、专业设置、评估等手段, 促进高校注重向应用型专业设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发展。

3. 转变政府职能, 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上海市政府积极转变职能, 明确政府职责, 强化政府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管评估的职责, 促进管办评分离, 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制度,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二) 浙江省的典型经验

1. 深入调研论证, 设计改革配套政策。

浙江省深入了解和认真研究试点高校政策需求, 通过向试点高校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 认真收集整理高校到底需要哪些自主权, 了解高校对于落实自主权的政策需求。经过多次论证和征求意见, 在坚持资源有限的基础上, 选择了5所改革基础较好、改革积极性较高、保障条件较为有力的高校承担改革试点任务。每所高校根据改革试点要求, 结合自身基础和特点, 认真细化实施方案, 精心设计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在深入分析改革试点具体内容和政策需求的基础上, 着眼于重点突破, 每一所高校明确了自己的改革侧重点。

2. 认真组织实施, 落实各项配套改革。

围绕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要求, 开展“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鼓励各高校积极探索有利于加强高校内涵建设的管理体制改革;开展“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新机制改革试点”, 努力增强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的自主权;开展“高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试点”, 在研究制定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有利于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拨款模式;开展“高校教师分类考核试点”, 对不同岗位的教师进行不同侧重的考核以调动各类教师的积极性;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 扩大导师选择学生的权力, 增强导师培养学生的责任;开展“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开展“普通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 允许本科院校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统一高考的三位一体”方式招录学生。

3. 政府转变职能, 积极下放管理权限。

浙江省按照先易后难、先内后外的思路, 从能做的事情做起、从教育管理部门自身做起, 积极简政放权, 陆续把部分教育管理权限及工作事项下放给了高校, 包括调整一项 (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评审权) ;下放两项 (部分学科专业设置权、科研项目评审权) ;扩大四项 (本科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审权、部分竞争性项目准入范围、高校招生自主权、民办高校自主权) ;取消了部分管理事项, 有效推进了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

4. 完善评估监督办法, 强化政府宏观管理职能。

浙江省通过完善评估监督办法, 努力把政府工作重心放在宏观管理和评价指导上。相继建立项目成效与名额分配挂钩制度、加强新增专业的办学条件与师资力量审核机制、加强对新增专业方向的备案审查、制定本科高校教学业绩考核办法、建立教师职称评审质量抽查制度、探索高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评价制度, 强化政府的宏观监管职能。

5. 探索制度建设, 固化改革成果。

落实高校自主权, 不仅是政府管理权限的让渡, 更重要的是要合理界定政府和高校的不同职责, 并使之固化为规章制度。对此, 浙江省也作了积极的探索, 包括大学章程建设、高校内部学术治理结构、建立社会监督机制、改革宏观管理办法等, 并使这些制度固化, 推进高校办学自主权改革试点成果的持续性和制度化。

(三) 安徽省的典型经验

1. 注重理论研究。

安徽省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对改革试点的指导性。从2011年起, 省教育厅投入65万元, 以省级教学研究委托项目形式, 委托专家开展分类管理改革试点研究, 特别是重点开展高等教育分类理论研究与实践、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各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办法研究, 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 为高校分类管理改革试点提供了理论支撑。

2. 明确发展定位。

安徽省明确将“初步建成能够服务党委和政府决策、支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引领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具有安徽特色的现代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围绕该目标, 安徽省通过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制定应用型评估标准、建立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考核制度, 引领地方高校确立应用型发展定位。

3. 创建高校联盟。

按照“抱团发展、集约办学”的思路, 相继成立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示范性高职院校、医学教育院校、教师教育院校、市属高职院校和商科类高职院校等6类高校合作联盟, 合力推进“合作式”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依托联盟实行分类指导, 引导联盟高校分类发展, 共建学科专业, 共享优质资源, 共商办学标准。

(四) 云南省的典型经验

1. 以“三特”模式, 推进改革试点。

云南省根据本省高校实际, 提出以“三特”即建特色学科专业、评特色院校、开展特色评估等方式, 推动高校明确定位, 办出特色。

在特色专业建设上, 依据《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加大全省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力度, 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 通过建设专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系统,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提高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在特色学校建设上, 以分类评估、项目倾斜等方式引领高校特色发展。出台了《云南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以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等学校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为契机, 加强对立项高校的建设指导, 通过建设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 推动和引领云南省高校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上办出特色, 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在特色评估上, 推动所有本科院校向社会发布本科教学质量发展报告, 重点公布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教学经费投入、实验实习和招生就业方面的情况。分层次分类别开展高校评估, 推进本科院校审核评估、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高职高专院校特色评估、独立学院合格评估以及专业认证和评估。

2. 建设大学联盟, 推进高校共同发展。

以高校间多层次、多形式联盟建设推进云南省大学联盟建设, 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现已经成立云南省师范高校联盟、图书馆联盟、云南省州市高校联盟, 筹建云南省呈贡大学园区高校联盟。根据联盟协议, 在联盟内逐步推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师资共享、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3. 打造“国门大学”, 服务桥头堡战略。

依据《云南省国门大学建设方案》, 计划通过加大投入, 重点建设, 着力改善边境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搭建和完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综合平台, 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培育“国门大学”特色。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四大职能入手, 充实“国门大学”内涵, 在13所边境高校中遴选一批高校, 重点建设, 在5-10年内建成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在东南亚和南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应用型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区域特色国际化大学。

三、存在问题

共性问题主要有6个方面:一是中央政府管理权限偏多, 管了一些应该由地方为主管理的事项, 简政放权存在不愿放和不敢放的问题。由于缺乏必要权限, 地方政府面临权力空缺的实际问题。如高教规模、结构的管理权力主要在中央, 地方难以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合理调控发展速度、规模与结构。

二是部门协调不到位。改革伊始, 改革试点单位均成立了多部门合作, 协同推进改革的领导机构, 为改革试点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提供了平台, 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存在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够的问题。

三是理论研究不足。高等教育分类理论是一项基础理论研究领域, 又是应用性、技术性很强的现实问题, 在高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改革的实践中理论研究不够, 没有很好地为改革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

四是在探索高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改革试点中, 关于高校的分类基本上是以学校的办学层次为标准进行分类, 如“985工程”“211工程”类型的高校为一类, 几乎没有按照学校类型进行分类。这种单一的分类标准, 对高校的横向联系与合作、政府的资源配置与管理有积极作用, 但缺乏学科的互补性。

五是对高校评价体系需进一步科学化。评价体系对高校起着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当前, 高校的评价体系过多地考核学校的科研能力, 指标设计上更多的鼓励学术性, 与地方高校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以及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基本定位不符, 地方高校在评估中处于不利地位, 也面临着失去办学特色的危机。

六是政府和高校之间沟通不够, 高校对改革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高校分类指导和分类管理的改革, 主要是地方政府行为, 虽然改革的主题是政府和高校双方, 改革的动力需要双向, 但是, 从实际情况来看, 有的高校对试点项目实施工作不够重视。

从各个改革试点区域来看, 上海市存在的问题有:一是高校的理性认同与实际办学之间存在冲突。政府开展分类指导、分类管理改革, 高校在理性上均表示认同, 也取得了共识, 但是高校在实际办学过程中, 由于种种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贪大、求全, 从而同质化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分类绩效评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上海高校评估工作主要由上海教育评估院承担, 当前其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高校发展定位规划的审核论证、分类绩效评估的总体思路、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界定投入与产出的内容、分类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试评估中的数据采集、试评估结果的分析等, 而对如何评价学生培养质量、如何评价学科特色等还没有相应的指标体系。

浙江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高校办学自主权尚未全面落实。即使是《高等教育法》规定的7大方面的自主权, 高校也未完全享有。二是试点单位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人事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遇到诸多障碍和瓶颈, 许多管理权限还掌握在政府有关部门手中。三是依法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和相关规定, 当办学自主权受到政府或相关部门的侵犯时, 高校缺乏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渠道。

安徽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校企合作机制问题。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一头热”, 高校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 企业和用人单位响应程度低, 导致学生的实习、实训、定岗实训等效果不够理想。二是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问题。虽然近年来, 国家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花大力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但高校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仍然是高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短板。

云南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改革试点项目为系统性项目, 需要省内多个部门、厅内多个部门的统筹协调, 目前主要依靠一个或几个部门来推动, 困难和阻力较大。二是改革试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无专项资金投入和支持, 部分试点高校改革项目推进力度迟缓。

四、思考与建议

1.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 简政放权, 为高校的分类指导、分类改革, 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提供制度和政策支持。特别是要厘清政府、社会与学校的关系, 对高校办学自主权进行确权认定, 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推动高校依法治校。地方政府也要转变职能, 简政放权, 为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创造条件。

2.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为高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 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搭建平台。中央有关部门要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 承担起推进教育改革的责任, 积极支持教育改革。要构建起联合调研、会商, 共同研究解决教育改革重大问题, 加强政策协调的机构和平台。

3.加强理论研究, 为高校的分类指导、分类管理, 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提供理论基础。从改革试点单位的情况看, 不论是高校的分类指导、分类管理改革, 还是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改革, 都是在实践中探索, 摸着石头过河, 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理论积累, 改革缺乏理论指导。随着改革的深入, 要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对改革实践的理论指导。

4.对改革试点单位的改革进程、经验进行及时总结,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矫正, 为改革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要及时确立一批改革示范项目, 加大推广力度, 充分发挥试点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5.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和体系。当前, 高校评价指标主要是集中于重点学科建设、获奖、论文发表等方面。这些指标用于评价研究型大学比较合适, 但缺少考核地方高校应用性和对地方服务贡献的指标。建议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别高校逐步建立全国高校分类指标体系。

6.加强检查监督。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及相关机构要密切跟踪改革试点进展, 定期通报情况, 加大督促力度, 加快实施进度。同时, 改革试点的各个区域要认真总结经验, 查找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科学有效地推进改革。上海市要加强制度建设, 引领高校合理定位。要进一步健全政府和学校的协商沟通制度, 引导高校进一步完善发展定位规划、合理定位, 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 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 争创一流;要加强统筹规划, 推动学科合理布局。要制定上海高等教育学科布局及规划, 优化高校学科布局结构, 促进高校坚持走“内涵建设、特色发展”道路, 形成良好的上海高校学科生态;要加强高校绩效评估, 使评估更具科学性, 为资源配置提供可靠依据。

浙江省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管理地方高校中的职责分工, 明确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权限范围, 切实把属于高校的自主权还给高校;要继续扩大省级政府统筹教育发展的权限;给予试点高校先试先行的空间;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推进招生、专业设置与调整、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开放办学等方面的改革;要加快出台大学章程核准办法, 努力提高章程在落实办学自主权方面的作用。

安徽省要加强校企合作, 在更高层面研究出台激励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 鼓励更多的企业能够有较高的积极性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去, 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培养更好地符合企业和用人单位需要, 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双师型”“双能型”教师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 在教师职称评审、评奖、评优中进一步增加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考核比重, 引导教师将个人能力的发展转移到实践能力的提升上来。

云南省要为服务云南省桥头堡建设, 进一步促进该省高校的特色发展和内涵建设, 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本科学科专业设置审批权、中外合作办学审批权、外籍教师聘请权、高职办学审批权等办学自主权;通过地方政府进一步统筹协调, 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 使改革推进更加有力、效果更加明显。

注释

1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项目编号:07-109-082) 阶段总结表,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3年5月。

2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项目编号:07-111-113) 阶段总结表,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3年5月。

3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项目编号:07-112-127) 任务书,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4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阶段总结表,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3年5月。

述职报告(指导员) 篇8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教育、 教学、 培训、 指导、农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没有人,没有劳动力,粮食安全谈不上,现代农业谈不上,一切都谈不上。“谁来种地”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愿不愿意种地、会不会种地、什么人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而且要深度参与市场竞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下好农业人才培养的先手棋,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农业生产缺人力”问题日益突出。

河南省农广校夏邑分校始终根据形势发展和办学需要,及时提出了“根据市场选产业,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办学思路,探索和创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在完成新型职业农民教学计划中形成自己的教学、培训、指导规范化模式。该模式的要点:一是贴近农村,扎根基层,方便农民,把新型职业培训班——进村;二是根据市场需要、农民需要与各乡镇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灵活地开设专业,建班时以培养能够起示范带头作用、有发展农业和依靠农业致富的,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农民注册为正式学员,其余作为旁听生。三是做到“五固定”(固定正式学员、班主任、培训教师、培训场所、固定的时间(上午8:00---11:30指导,下午1:30---4:40教学培训)),注重进村办班的连续性和办班后的跟踪服务。对条件较好、农民积极性高的连年办班,加强跟踪服务。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学、培训、指导内容的实际、实用、实效性

农村学员参加培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自己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完全是为了应用。因此,新型职业农民教育要针对农业产业生产实际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广泛的调查分析研究,了解他们产业生产环节的迫切需要,掌握他们需要那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有针对性的确定农业职业教育的内容。同时把新型职业农民内容与农村产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新型职业农民内容更具实用性和时效性。

二、教学、培训、指导直观演示模式

新型职业农民的对象是农民,他们最现实,不但要亲眼看到,亲手摸到,而且还渴望了解成果取得的过程。这就要求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过程中要为农民提供具体的知识和充分的感知,把经验、知识与具体产业实践结合起来,主要运用的手段有:

1.实物直观(如:观察实物标本、田间现场参观、田间实习操作等)。

2.电教直观(如:图片、动画演示、幻灯片、vcd、dvd、声像教材等)。

3.语言直观(如:表演、比喻、模仿、拟人等对客观事物具体、生动、形象地描述)。

即把“看”、“讲”、“做”与学员互动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这样,对农民才具有强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在产业生产中更好的利用。

三、教学、培训、指导启发模式

新型职业农民教学过程中,“双师型”专业教师要善于启发农村学员,调动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让他们多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到经验丰富的学员)。培养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并通过对话、交流、互动看法等方式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气氛,要与他们(经验丰富的学员)互教互学,使他们能够在产业生产中学以致用。

四、教学、培训、指导因人施教模式

根据农村学员的年龄层次,个性差异和文化程度等不同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1.对热情不高,较保守求稳的学员——要耐心示范,用事实说话。

2.对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差的学员——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解决他们的困难,坚定他们学习的信心。

3.经验丰富的学员,有一定文化程度,能力较强的学员——则要引导他们与学员分享自己成功经验,在教学中让他们参与、讨论和决策,促进其他学员知识更新。

最终让全体学员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使他们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更好的在产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五、根据农业生产季节、生产环节教学、培训、指导模式

1.在教学、培训、指导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我们在保证知识完整和强调共性的原则下,要有又改进强调实现培训、示范、推广、服务一体化。

2.组织“双师型”教师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每天固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上进行理论讲授,使用优质媒体进行教学,不仅手把手地把所讲授的技术指导学员应用到产业生产上,同时也让学员养成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

3.教师还帮助学员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新模式,使学员在“需要中学习、学习中实践”,使他们学有教师,看有样板(示范田),干有技术。使“双师型”教师有效地与学员及群众结合、与产村生产结合。

4.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乡村、田间地头现场解答学员及群众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免费向学员及群众发放技术资料。更好的解决他们产业生产中的难题,达到立竿见影“近水解渴”的效果。

六、教学、培训、指导“田间地头”教学模式

河南省农广校夏邑分校在教学方面把教育培训、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及其相关服务相结合,把种植专业实践课堂搬进田间地头,把果树专业实践课堂搬进果园,把蔬菜专业实践课堂搬进日光温室和大棚,把养殖专业实践课堂搬进牛棚、养猪场、养鸡场,把水产养殖课堂搬进渔塘和河道。

七、教学、培训、指导双师教学示范实践模式

是对生产过程是指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如:介绍一种果树嫁接或黄瓜落蔓等技术时,就召集有关学员,专业老师一边讲解技术,指导老师(或经验丰富的学员)一边进行操作示范,并进可能的使学员亲自动手,边学习、边动脑、边体会、边动手,使整个过程既是一种教育培训活动(具体、生动、实用),又是学员主动参与的过程。能充分发挥学员的动手、动脑能力。易于学员接受,使他们更好的在实际产业生产中应用。其注意事项:

1.一般要有实践教师(或经验丰富的学员),作好相应的必需品的准备,保证操作示范顺利进行。

2.要确定好示范的场地、时间并发出通知,保证培训对象到场。

3.参加的人不能太多,力求每个人都能看到、听到和有机会亲自做。

4.成套的技术,要选择在应用某项技术之前的适宜时候,分若干环节进行。

5.对技术方法的每一步骤,还要把其重要性和操作要点讲清楚。

八、教学、培训、指导鼓励模式

鼓励教学法是通过竞赛、评比奖励、参观农业展览等方式。然后,教师要小组讨论,设立讨论题目,组织学员参与、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员学习和应用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科研新成果、新技术,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促进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传播。

特点:可以形成宣传教育的声势,利于农民开阔眼界,了解信息和交流经验,激励农民的竞争心里。

九、教学、培训、指导现场参观摩模式

组织农民到先进单位进行现场参观,参观的单位可以是农业试验站、农场、农户、农业合作组织或其他农业单位。讲解答疑,观后讨论,然后再统一认识,形成决策,要求学员写观后感。通过实例进行示范教学是教育职业农民的重要方法。

优点:通过参观,学员亲自看到和听到一些新的技术信息或新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不仅增加了知识,而且还会产生更大兴趣。

十、教学、培训、指导个别指导模式

1.针对性强 学员的情况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个别指导法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根据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的放矢,适应其个别要求,使个别问题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个别指导法正好弥补了和集体指导法的不足。也能真正了解学员的需求。

2.解决问题的直接性 “双师型”教师与个别学员或家庭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平等地展开讨论,充分地交流看法,坦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问题直接得到解决。

3.沟通的双向性“双师型”教师与职业农民沟通是直接的和双向的。一方面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直接得到反馈信息,了解学员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能促使学员主动地接触“双师型”教师,愿意接受“双师型”教师的建议,容易使两者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感情。

总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能够有效解决愿不愿意种地、会不会种地、什么人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更好地解决地谁种、猪谁养、菜谁栽问题。

上一篇:教师学习心得笔记下一篇:漯河高中2009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