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2024-11-10

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共9篇)

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篇1

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系统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加快淘汰落后,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积极应对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全市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同时,经济运行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较多变化,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运行中,总量小、结构重、资源消耗高等深层次矛盾未得到有效化解,部分行业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等新矛盾凸现,需要引起关注并着力加以解决。

一、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实现又快又好

1、上半年全市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工业总产值393亿元,同比增长63.8%,完成年度目标58.7%; 工业增加值131.6亿元,同比增长35.8%,完成年目标的57.7%; 工业销售产值392.3亿元,同比增长67.5%; 工业产品销售率99.84%,同比增长2.2个百分点

销售收入394.4亿元,同比增长70.7%,完成年目标的58.9%; 实现利润15.9亿元,同比增长100.7%,完成年目标的72.3%; 实现利税46.5亿元,同比增长86.7%,完成年目标的68.3%。亏损企业亏损额4.88亿元,同比增亏76.4%;

2、工业总量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今年以来,在能源原材料市场需求拉动及我市新增工业项目投产拉动的双重作用下,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工业总量进一步扩大。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93亿元,同比增长63.8%,完成工业增加值131.6亿元,同比增长35.8%,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长速度18个百分点,增幅名列全省第一,创下我市十年来工业增长速度的新记录。并且5月份累计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越大同市后,6月份又一鼓作气超越晋城,直逼运城。在全省位次由第8位晋位为第6位,实现了我市工业升级晋位的阶段性目标。

在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市工业销售也创下近年来的较好水平,上半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92.3亿元,同比增长67.5%;工业产品销售率继续改善达到99.84%,排名全省第一。工业经济呈现产销衍接良好,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

晋中工业继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效益和质量延续了去年的良好态势,各项效益指标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产品销售收入达394.4亿元,同比增长70.7%;实现利税46.5亿元,同比增长86.7%;实现利润15.9亿元,同比增长100.7%;工业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实现利润的增长速度分别比全省平均增速高出20-40个百分点。反映运行质量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9.2%,同比增长34.7个百分点,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3、主导行业支撑加强,骨干企业作用明显

我市煤炭、焦化、冶金、化工、电力几大行业增长迅速,增速均达二位数以上,成为我市工业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上半年,工业增加值累计煤炭同比增长43.9%,焦化增长38.6%,冶金增长36.3%,化工增长57.5%,电力增长36.1%,其中,五大行业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煤、焦、冶、化、电五大行业占全市的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3.9%,五大行业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3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2.1%。

重点骨干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功不可没,1-4月份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的37户工业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156.8亿元,同比增长65.1%,比同期增收62亿元,拉动工业收入增长44.5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大型骨干企业的拉动作用尤为明显,上半年,山西安泰集团销售收入完成67.8亿元,同比增长113%;汾西矿业集团销售收入完成50.5亿元,同比增长95%,榆社化工销售收入完成15.6亿元,同比增长101%。

4、产量稳步增长,价格高位运行

在市场需求拉动因素下,我市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主导产品产量和价格双双走高,产量和价格的共同作用,带动了全市工业的增长。近年来我市投资效应的积累和释放,新投产项目的达产达效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供给支撑。榆社化工总公司的双20万吨氯碱工程、安泰集团的220万吨机焦、150万吨生铁,220万吨粗钢、山西新元600万吨矿井一期、平舒煤业90万吨煤炭、国投昔阳能源公司电厂和矿井、益兴60万吨机焦等大型项目的投产为全市工业增长注入了活力。据测算今年上半年新投产项目因素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长33.6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2%。

从产品增长看,到6月底全市重点监测的18种工业产品,有15种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烧碱产量17.3万吨,同比增长89.6%;机焦完成521.8万吨,同比增长19.5%;原煤完成2554万吨,同比增长36.2%;粗钢完成62万吨,同比增长36.2%;合成氨完成7.4万吨,同比增长58.7%;水泥完成99万吨,同比增长35.3%。

从产品价格看,上半年,我市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达到120.4%,同比提高了16.9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平均价格同比上涨50%以上,动力煤目前价格达到500元/吨,同比上涨130%;焦炭平均价格同比上涨70%以上,出口冶金焦价格达到500美元/吨,同比上涨194.1%,二级冶金焦价格达到3000元/吨,同比上涨92.3%;化工产品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5%,其它产品价格也不同程度地上涨。据分析,在上半年新增的51.7亿元工业增加值中有20.5亿元是由价格走高带来的,价格上涨因素占到了新增工业增加值的36.7%。

二、宏观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工业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当前,我市工业经济虽然呈现出又好又快的良好局面,但是工业经济仍然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工业经济的趋势已经出现一些新的变化,经济运行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较多变化,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运行中,总量小、结构重、资源消耗高等深层次矛盾未得到有效化解,加工行业效益下滑、物价持续攀升等新矛盾凸现,需要引起关注并着力加以解决。

1、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工业增长速度出现回落

今年以来,全国经济尽管仍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回落势头已经显现,1-5月全国工业经济增长16.3%,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我省工业增长17.7%,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1—5月全国投资增长25.6%,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全国出口增长22.9%,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有专家分析,经济增长“拐点”已逐步显现。从世界经济看,美国次级贷危机,已导致美国出现了经济减速和全球金融动荡,直接使其消费大幅下降,对中国商品需求减少,使许多出口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国际石油、粮食和资源、原材料涨价以及人民币升值,不但助推了国内通货膨胀,而且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经营困难。从国内情况看,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已经导致沿海一些出口企业面临停产、破产的边沿,如广东东莞许多工人已经失业、江苏纺织企业已停产三分之

一、福建大量制鞋企业倒闭。这种内外夹击现象,已经使得出口这驾马车开始大幅减速,对全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目前,东部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经济增长已明显放缓,前4个月三省市工业增速均在10%以下,全国经济增长放慢迹象已逐步显露。下半年全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下行的力量增大。

终端工业的增长减缓必然会引起对上游能源原材料需求速度的减缓。我市工业是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有增速传导滞后的特征,一般为半年左右时间,沿海地区部分产业的速度下滑,必然对我市工业产生消积影响。从6月份看,我市工业增长速度6月份当月速度为29.9%,比5月份回落了6.2个百分点,也低于上半年全市工业平均增速5.9个百分点,我市工业经济已经出现了回落迹象。

上述情况表明工业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工业经济形势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应引起关注。

2、投资速度放缓,出口增速低迷,经济增长后劲减弱

受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和世界粮食、原油、钢材等上游产品价格的居高不下,国内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土地,信贷两道闸门进一步收紧,另有CPI持续走高、PPI不断上涨、奥运环保压力进一步加大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我市投资增速明显回落。1-5月增长24.3%,较上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增速不达去年的最低水平,也不及今年全省的平均水平。同时,投资总量和增速在全省的位次逐步后移。特别是制造业呈现负增长,1-5月份,制造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28.7%,比上年同期减少98.2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出现萎缩,亿元以上新开工大项目减少。1-5月份,全市96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5.9亿元,比上年同期的36.5亿元减少0.6亿元;亿元以上项目4个,比上年同期的8个减少50%。

1-4月份,全市出口1.76亿美元,同比仅增长7.1%。我市主要出口产品焦炭受出口关税税率上调(由15%调至25%)、出口配额企业资质提高、人民币升值因素影响,一季度出口焦炭15.5万吨,同比减少70.6%;出口额5539万美元,同比下降34.1%。同时,受欧美贸易保护抬头以及美国和亚洲部分国家经济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丝钉、玻璃器皿、纺机等产品出口也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榆次海锐五金遭遇反倾销案,今年丝钉出口下降59%,收入锐减2700万元,税金减少近600万元。宏艺玻璃器皿公司2007年出口退税为76.7万元,出口创汇3989万元,今年1—5月份出口退税还为零,出口创汇1197万元,同比下降17%。

3、企业利润空间减少,亏损额大幅增加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亏损4.88亿元,同比增亏76.4%,亏损额已大大超过全年控亏额目标(全年目标为3亿元)。全市亏损户数达220户,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面达到37.2%,亏损额较大且亏损增幅较大的行业主要有电力、机械、煤炭、化工、冶金五个行业,其中电力亏损17314万元,同比增亏301.1%;机械亏损10012万元,同比增亏231.2%;煤炭行业亏损6811万元,同比减亏12.6%;化工行业亏损2883万元,同比增亏107.1%,冶金行业亏损2665万元,同比增亏124%。

亏损原因一是经营性因素,今年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对部分原材料、燃料需求大的行业带来较大的压力,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效益出现下降,经济效益增长受到严峻的考验。5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为8.2%,创下了自2004年11月以来43个月新高。但同期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了11.9%,两者之间存在3.7个百分点的剪刀差。尽管我市工业是以能源、原材料为主要产业的结构,但1-4月份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之间仍然存在2.4个百分点的价格剪刀差。一季度我市在岗职工工资达到1479.6元/月,比去年同期上升216.5元,上涨幅度达17.1%,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机械、纺织、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较大。机械行业在劳动力和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共同作用下,利润空间减小,亏损增加。其中钢材平均价格已从去年的3500元/吨,上涨到目前的6000元/吨,全市规模以上的124户机械行业中有60户出现亏损,亏损面达48.4%。特别是纺机行业出现行业整体性亏损,1—5月,经纬股份公司榆次分公司销售收入下降37%,亏损额高达2550.6万元。山西合力机械公司销售收入下降20%,利润下降90%,其它纺机企业也出现大面积亏损;焦化行业目前焦炭出口冶金价格为500美元左右,但由于受原煤、精煤涨价和运费上涨过快影响,利润水平也不高;二是政策性因素,电力行业由于原煤价格大幅上涨,而上网电价属国家控制,继而引发行业性整体亏损,全市规模以上的6家发电企业全部出现亏损,全市7户千万元亏损大户中,电力企业就占了4户,其中华能榆社电厂上半年累计亏损1.5亿元;三是操作因素的亏损,部分煤炭企业将基建费用计入成本,导致企业出现亏损。

4、生产要素制约作用增强,电力供应再度告急

当前,土地、资金、电力等生产要素供给不足,成为企业普遍反映的热点问题,影响了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一是土地短缺。由于工业用地供给不足,一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项目无法落地,企业搬迁改造进度缓慢,工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经济总量偏小,无法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二是资金短缺。今年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加大,而又缺少其它融资渠道,导致众多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同时,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涨,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企业新建和技改项目受到影响;三是电力短缺。今年以来,电力企业用煤极度紧张,加上电煤价格不断上涨,发电成本持续上升,山西电网统配负荷明显下降。同时,由于我市工业用电大幅增加、夏季用电高峰到来以及保奥运用电需要等因素,全市电力需求保持较高水平,使电力供需矛盾再度凸显。5月份以来,我市最高负荷达120.5万千瓦,而山西省电力公司向晋中下达的用电负荷指标仅为69至73万千瓦,最大负荷缺口达51万千瓦,占最高负荷的42.5%。为缓解用电紧张局面,虽然我委与市供电部门采取了最大限度地挖掘供电潜力、错峰避峰用电等措施,但用电缺口仍无法弥补,这种状况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缓解,对全市工业生产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努力推动我市工业经济继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目前,从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和当前经济环境看,尽管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但工业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仍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同时,国际石油价格飙升、国内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我市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工业产业结构,较为有利,我市工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下半年,全市工业系统,要抓住当前工业经济运行的有利时机,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统筹开展经济运行,认真研究和分析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跟踪监测和预测预警,准确研判经济形势,找准着力点,增强经济运行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抓住影响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1、加强综合协调,着力解决经济运行的薄弱环节。当前要突出抓好煤、电、油、运的综合协调工作,着力解决制约生产要素稳定供应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保证重点骨干企业合同用煤、冬季居民生活用煤和集中供热用煤。在当前电力供需矛盾突出情况下,组织好发电企业安全稳定发电,抓好电网调度,根据电网供电能力,适时调整用电负荷分配指标,做好保重点、保奥运用电工作,搞好迎峰渡夏工作,指导全市电力运行,全面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用户电力使用效率,确保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2、加快工业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市加快推进新型化工业领导组及其下设的5个行业发展办公室要切实加强对工业项目推进年活动的领导,特别注重对工业项目落地的指导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二是强化项目责任。我市60个重点项目已明确市、县两级责任人。项目责任人要每季到项目企业现场办公一次。政府各职能部门、各个环节都要围绕项目建设提供最优服务,要主动介入,积极协助办理项目审批、建设用地、环境评价等手续,缩短项目前期运作时间,确保重点项目如期开工,顺利实施。

3、狠抓扭亏增盈工作

抓住影响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加大工作力度,特别要狠抓扭亏增盈工作,对亏损企业要摸清底数,认真分析解剖企业、行业的亏损原因,实施分类指导,针对不同亏损原因,采取不同措施,着力帮助企业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尽最大努力把亏损控制下来。

4、做好节能降耗淘汰落后工作。要积极探索建立企业监管机制,特别要加强对重点县(区、市)、重点行业和高耗能企业的监管;定期公布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目标进度情况和主要工业企业产值增幅与能耗增幅情况,强化产业准入的节能降耗审查工作,坚决抑制高耗能产业盲目扩张,大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目标的技术改造,建立健全能耗和能源利用状况全面统计及节能工作的责任体系,确保全年节能降耗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5、严格工业发展目标考核。

完善各项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一是出台《新型工业化考核办法》;二是对照各县(区、市)节能降耗淘汰落后目标责任,年终总评;三是继续搞好榆次、介休、灵石三个重点工业县(区、市)一季一考评、年终总考评的单独奖励制度。总之,要按照年初确定的第一年完不成目标任务黄牌警告,第二年完不成目标任务通报批评、组织移位,年度考核成绩突出的给予重奖的要求,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来自「 雨虹工作室」

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篇2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总体情况

(一)工业经济运行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

1-6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与1-5月持平,增速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1位,高于全国和周边省区,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局面。

重点监测的39种主要产品中,74.4% 的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0个行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 六大支柱产业增长呈“二升四落”,冶金建材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 分别提升了2.6、8.5个百分点 ; 能源、化学、农畜、装备四大行业增加值增速较去年回落, 分别回落2.2、9.2、0.9和3.1个百分点。

(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7%,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3个百分点,占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0.2%。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开复工920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9亿元。

(三)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

截至6月底,预计全区市场主体162万户,同比增长15%。 新登记企业2.6万户,同比增长28%。全区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4.4%。

(四)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平稳

上半年,全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5%,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4.6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013。

二、上半年主要工作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一)继续实施电力综合扶持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我区陆续 出台了电 力补贴、电力多边交易、大用户直供电、自备电厂、光伏、云计算等6项电力扶持政策,大工业电价除新疆外我区最低 ;电解铝行业电价我区0.45元 / 千瓦时, 全国0.55元 / 千瓦时 ;通过实施电力综合扶持政策我区重点行业用电价格每千瓦时又降低了6分钱 ;同时自备电厂自发自用电量成本0.30元 / 千瓦时左右, 我区低电价优势凸显。今年上半年,电力综合扶持政策总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4.2亿元。

(二)抓好项目调度,推动供需对接

重点跟踪调度亿元以上项目,督促续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早日竣工、新建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上半年,亿元以上项目开复工920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9亿元,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5% ;10亿元以上项目开复工244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6亿元,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8%。深化就地采购政策的落实,搭建了网上供需对接平台,部分盟市也召开了供需对接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因企施策,促进停产企业恢复生产、竣工项目投

年初对停产半停产企业和峻工项目进行全面排查调度,逐户分析原因,采取“一企一策” 措施,陆续投产一批亿元以上峻工项目和恢复一批停产企业。截至目前,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273个,新增产值320亿元 ;停产企业复工生产224户,产值超过200亿元。

(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年初我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加快发展的八条措施》,着力构建了中小微企业工作、政策、融资、服务 “四大体系”。截至目前,陆续完成了11个盟市“窗口”服务平台、4个产业集群“窗口”平台和1个中小企业数字电视服务平台基础建设,建成并投运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枢纽平台 ;推进“助保贷”融资服务扩大到37个旗县市区,建立4.6亿元风险保证金池,8家银行授信56.2亿元, 累计为387家企业发放贷款20.1亿元,财政资金引导金融资金的平均放大倍数达到1 :4以上 ; 带动贷款企业新增营业收入的放大倍数达到1 :8以上。

(五)加大工作力度,减轻企业负担

在去年清 费减负的 基础上,今年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企业权益保护规定》。 4月下旬至5月上旬,自治区人大、政府、政协等组织20个部门联合组成6个督查组,对各盟市企业减负工作进行专项督查, 巩固了去年取消45项收费降费减税220亿元的成果。

(六)综合施策,切实做好煤炭控产稳价工作

以控产稳价为目标,推进电煤长期合作协议、取消铁路运输户头,建立区域产量、价格和政策协商机制,落实了中国煤协控产5% 的任务。西部煤价开始上涨5元 / 吨。1-6月全区煤炭产量同比下降7.3%,完成国家控产任务。按照自治区煤炭生产企业重组政策,推动神华国能集团、内蒙古京能锡林发电有限公司等重组工作取得进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盈利润下降、亏损面、亏损额增长,经营压力加大

前5个月 ,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334.7亿元,下降28% ; 亏损企业1193户, 亏损面27.8% ;亏损企业亏损额193.2亿元,同比增长24.6%。

(二)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

金融机构慎贷、惜贷、抽贷现象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并存,承兑汇票大量使用,企业现金流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季节性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和 “三高”企业尤为严重。前5个月,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应收帐款1735.5亿元,同比增长1.8%。

(三)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审批难、周期长没有根本改变

企业投资方向不明,意愿不强,储备项目数减少,投资大的项目不多 ;工业重大项目国家核准程序多、周期长、难度大, 2013年至今,国家发改委给我区核准或“路条”77个工业大项目,其中41个项目已过一年多了仍未核准 ;招商引资力度、 效果仍需加强改进。

四、下半年主要措施

从我区当前工业运行走势分析,下半年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稳增长的难度、困难仍然很大,仍需持续用力,更加主动地落实好自治区各项稳增长措施,更加强调细化措施,抓扎实、抓具体,既解决共性问题, 又解决重要个性问题。

(一)进一步落实稳增长各项政策

特别是要抓好自治区内政发〔2015〕62号文件的落实, 要求各盟市经信委定期向自治区经信委上报。落实好电力六项扶持政策,对自治区重点跟踪调度的全区45户有望复产和新投产企业,实行分级负责,盟市具体负责研究具体的可行办法,争取七月份能够启动80% ;自治区重点督办东方希望铝业40万吨PVC、霍林河50万吨电解铝、 乌海发电与用户联动等重要大项目,采取“一企一策”,尽快启动,为下半年稳增长奠定基础。继续贯彻企业保护权益、 清费、规范执法、实事求是执法,合格合理执法,对环保、安全、消防重在解决问题,既严格执法又要支持企业生产。

(二)继续实行煤炭控产稳价,加大电力外送

贯彻好国家控产稳价系列政策,配合铁路部门积极落实货源,商谈铁路运输降费方案,着力推动煤电长协、重组,组织好东西部煤炭订货会,争取煤价回升。积极向国家电网汇报情况,争取优化调度,增加外送电量。

(三)加快推动工业重点项目建设

贯彻落实好自治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大会精神,重点抓好今年计划新开工的和拟竣工投产的工业项目,盟市要加大对新开工、新投产项目的跟踪服务,保开工、保进度、保投产, 自治区重点解决已给路条未核准的41个项目核准,盟市每月报送关键制约因素、进展情况,及时向自治区汇报需要上级服务解决事项,争取早核准。已核准的36个项目(今年核准9个)要跟踪解决施工的关键制约因素, 督促企业实质性的开工。对其它项目也实行跟踪服务制、问责制,清理中间评审、建立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审查验收,为企业创造条件。

(四)全面落实小微企业政策,完善服务体系,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各盟市要对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加快发展的八条措施》进行自查,自治区要出台对厅局、盟市的考核办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今年自治区调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方式,主要用于建立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重中之重是扩大“助保贷”资金池规模。天津市仅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个问题上,就拿出财政资金60亿元建立了“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向中小微企业发放首笔贷款和信用贷款形成的坏账损失给予50% 补偿,各区县再酌情补偿20%-30%。此项措施有效调动了银行为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今年一季度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1倍,有效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以,自治区和盟市要联手抓好这个关键环节。

(五)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工作

推进已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 “互联网 +”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落实,在已经确定发展的八个领域谋划一批重点项目并开展好试点示范工作,争取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和支撑力量。经委系统重点抓好铁合金、电石、化工等主要耗能行业节能、清洁生产改造、在线监测,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根据《中国制造2025》,结合我区实际,抓紧制定我区实施方案,推进我区制造业加快发展,特别是在煤化工设备、电力辅机设备制造等领域争取有所突破。

(六)抓好工业领域“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我国上半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篇3

(一)全国三大造船指标两降一升

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171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4%。承接新船订单16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7%。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92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3.6%,比2015年底下降3.1%。

(二)船舶出口有所下降

上半年,全国完工出口船156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6.4%;承接出口船订单14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3.5%;6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1129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3.9%。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1.2%、88.4%和94.7%。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亚洲仍然是我国船舶出口的主要地区。

(三)重点监测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降

1、造船企业三大指标两降一升

上半年,51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造船完工158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3%。承接新船订单150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3.1%。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46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3%。51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147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4%;承接出口船订单138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7.7%;6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1089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5%。出口船舶分别占重点造船企业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2.8%、92%和95%。

2、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

上半年,船舶行业94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31亿元,同比下降1.3%,其中船舶制造产值970亿元,同比下降1.5%;船舶配套产值150亿元,同比下降3%;船舶修理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1.9%。

3、船舶出口产值同比下降

上半年,船舶行业94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出口产值810亿元,同比下降2.5%,其中船舶制造产值540亿元,同比下降2.8%;船舶配套产值31亿元,同比下降1%;船舶修理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2%。

4、企业经济效益同比下降

上半年,船舶行业94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90亿元,同比下降3.5%;利润总额20亿元,同比下降19.5%。

二、经济运行的特点

(一)积极落地国家政策,促进高端船舶和海工发展

上半年,《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年)》、《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相继出台,对船舶行业中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加快提升我国船用设备配套能力和水平,明确发展海工与高技术船舶等。

(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高端产品不断突破

上半年,我国交付了全球最先进3.88万载重吨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全球首制1.5万载重吨双燃料(柴油+LNG)化学品船、国内最大2.35万立方米牲畜运输船、全球首艘极地重载甲板运输船和我国首艘极地模块运输船。豪华邮轮等建造项目稳步推进。海工企业成功交付8座海工平台,承接2座海工平台和深潜水支持船等海洋工程船订单。

(三)大力推进兼并重组,积极稳妥“去产能”

上半年,中船集团主动削减上海船厂浦西厂区、广船国际荔湾厂区造船产能;中船重工积极推进造修船资源整合,武船重工与大船集团分别与青岛北船和山船重工进行兼并重组;江苏省产能成绩明显。此外,一些大中型造船企业以转产或破产方式退出船舶行业。

(四)船舶企业主动挖潜,千方百计“降成本”

中船重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节约采购成本3.2亿元和生产制造成本8000万元;中船集团积极推进“阳光采购”工程,钢材综合采购成本下降超过20%;大连中远川崎通过对车间加工流水线布局调整进行优化,使资源管理和利用更加科学化,流水线生产效率显著提升;骨干造船企业钢板二次切割成型利用率达到90%以上,有效降低了成本。

(五)做优做强提效率,智能制造“补短板”

中船集团全面推进“造船建模2.0”框架体系,提升造船效率;大连中远船务创新采用单侧肋板拉入法分段建造,取得肋板拉入无余量零切修率的好成绩;中航威海推行模块化生产缩短船坞占用周期;黄埔文冲开展3D体验平台实船设计;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成为船舶行业唯一一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中船重工“船舶分段制造数字化车间”、上海振华重工“海上钻井平台装备制造智能化焊接车间”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沪东中华“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分段建造数字化车间”项目正式开工;金海重工智能船厂项目开工建设。

(六)坚持供给侧改革发展,加强修船行业自律

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篇4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129户(含因季节因素尚未开工生产的xx长城果汁、秦安长城果汁2户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8.15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81.74 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1.64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小微企业959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8%;从业人员35428人,同比增长34.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22亿元,同比增长17.9%;完成工业增加值6.34 亿元,同比增长19.3%;实现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16.8%;上交税金0.71亿元,同比增长20.5%。从上半年总体情况看,我市工业中小企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一是xxxx年6月,我市制定出台了《xx市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实施办法》,从努力解决融资难题、加大财税扶持力度、落实公共服务政策、鼓励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制定了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明确了发改、工信、财政、国税、地税、科技、商务、质检等市直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职责任务,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自xxxx年起市级财政预算安排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其中800万元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200万元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等,以后逐年按8%增长比例加大投入力度。自xxxx年起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工业跨越式发展专项资金中的200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额外增加100万元达到300万元,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其中250万元用于企业应用技术改造、加强管理,50万元用于支持省市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二是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努力帮助我市中小企业获得国家和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今年上半年,市工信委申报xxxx年国家和省级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8个,拟申请专项资金5276万元。三是各县(区)依靠自身财力,也出台了各自优惠扶持和奖励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中小企业发展。2.多措并举,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近年来,我市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市通过举办“金融活动周”、银企对接会和中小企业融资工作专题会,积极组织协调我市各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3.完善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原则,我市已创建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及公共服务机构6家,培育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及公共服务机构3家,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指导、信息咨询、法律咨询、业务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兰洽会、西交会等大型会展活动大型会展活动,拓宽销售渠道,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资金紧张,融资困难。资金紧张、融资困难、企业应收账款多是困扰我市大多数工业中小企业发展共同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抵押贷款,缺少技术更新改造资金和流动资金。二是部分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及产成品资金占有额较大,流动资金紧张。2.少数企业产品单一,淡季基本停产。部分季节性生产企业,产品单一,淡季基本停产。比较严重的是xx长城果汁饮料有限公司、秦安长城果汁饮料有限公司、xx泰丰果汁饮料有限公司等企业主要从事苹果汁加工、灌装,1-8月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3.部分企业出现招工困难,企业劳动力不足。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等装备制造行业,由于职工工资整体水平偏低,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干几年业务熟练后流失到经济发达地区,致使懂技术的熟练工不足;再如床上用品行业和纸制品行业由于劳动强度较大,工资偏低,出现了招工困难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1.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拓宽工业企业融资平台。今后我市要紧抓当前的发展机遇,全力搭建融资平台,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提高信贷诚信度,创新信贷管理、担保模式,搭建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平台,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最大限度的缓解我市工业企业资金短缺的矛盾。2.帮助企业改善工作环境,留住企业人才。要加强企业管理,引导企业多为员工着想,提高装备水平,增加安全投入,改善工作环境,增加职工福利。3.加快在建项目投资进度,促其尽快投产。对于新增项目企业实行跟踪监督制度,在资金、技术、能源、人才等方面

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促使企业加快进度,尽快形成生产能力。4.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按照科学规划,配套建设,聚集要素,优化服务的原则,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扶持现有入驻企业扩大生产、提质增效的同时,利用项目建设引导更多的优势骨干企业和关联项目向工业园区聚集,扩大园区规模,增强辐射带

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篇5

一、上半年规模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一)工业生产提速增效。上半年,全县规模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8995万元,增长77.4%,居全市第一。一是重工业快速增长。全县重工业完成增加值88802万元,增长80.12%,拉动规模工业增长67.5个百分点;其中,和丰铜业有限公司5万吨铜材项目第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5617万元,拉动规模工业增长97.5个百分点;二是园区工业增长强劲。园区企业在部分骨干企业的拉动下,增速加快,完成工业增加值95634万元,增长79.6%,增幅高于全县规模工业平均增幅2.2个百分点;三是园区经济产业集聚作用明显增强。园区的铜材加工等已初具特色和规模,目前呈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了铜材加工、食品、医药、纺织等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四是高耗能行业生产增势强劲。有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主要耗能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1856万元,占总量的94.3%,同比增长163.2%,比全县规模工业平均增幅高2.3个百分点。

(二)轻重工业呈重型结构,重工业对全县工业快速增长起主要的拉动和支撑作用。上半年,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0193万元,增长26.73%,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6%;轻工行业中,食品制造、饮料、纺织、服装、等行业均呈增长态势,增幅在20%以上,带动了全县轻工业的增长。重工业完成增加值88802万元,增长80.12%,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4.4%;重工行业中,有色金属加工、非金属矿物、铝材、通用设备制造等行业的增幅均在145%以上,从而带动了全县重工业的增长。全县生产总量中,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10.1:89.9,横峰工业呈重型化结构。

(三)非公有制经济结构攀升。今年上半年,非公制工业完成增加值9612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5.3%,高出全县规上工业平均增幅4个百分点,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9.6%;非公有制工业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98.6%,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推动全县工业稳步增长。

(四)工业对经济的贡献作用增强。上半年,全县规模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8995万元,同比增长77.4%;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总量的比重为71.9%,同比提高24.7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0.3个百分点;实现税金总额为11325万元,同比增长163.6%。

(五)产销衔接较好。上半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326699万元,增长164.1%,完成工业产品销售率100%,产销衔接较好。

二、上半年规模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虽然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但从发展角度看,发展速度仍然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还需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需加强。

(一)工业发展与节能降耗压力较大。上半年,全县规模工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高耗能行业共实现增加值91856万元,同比增长163.2%,高于全县规模工业增幅2.3个百分点,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94.3%。我县高耗能行业比重过大,加大了节能降耗的难度。

(二)工业增长后劲乏力。一是工业投资不足。上半年全县完成工业投资42245万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62.1%,同比增长30.8%。二是新投产企业尚不能形成足够增量。上半年全县新增2家规模工业企业,占规模工业总数的5.3%,完成工业总产值7552万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3%。

(三)、园区建设不平衡。园区建设受土地因素制约,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部分企业扩大生产受到场地的制约,还有一些引进项目得不到安排而另寻它处。

三、下半年规模工业走势判断及对策

根据我县工业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历年工业经济走势,结合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计下半年工业增速将进一步加快。支持和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

1、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工业发展的重视力度加大。为加快工业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县委、县政府对工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全面加强了对工业的领导,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各乡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各级工业主管部门会进一步加大工业生产调度,积极加强与骨干企业的联系,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工业生产创造更好的氛围。

2、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为工业发展增强后劲。随着和丰、中旺、永兴、振宇、亿达等企业竣工投产,将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新增规模企业拉动作用明显。下半年预计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36256万元,拉动全县规模工业产值9.5个百分点。

当前工业经济发展虽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但总体态势向好。只要我们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结合横峰发展实际,坚持科学发展,继续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增速仍将保持在较好的水平上运行。

(一)加大投入,加快工业总量扩张。工业投入不足是制约横峰工业总量扩张的“短腿”,因此,要抓住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机遇,充分利用和抓住我县地理优势,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结合生产力布局、产品结构调整,挖掘和储备一批工业项目,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载体,引进和承接一批基地型、龙头型等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加大工业投资力度,把横峰工业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在工业投入中,应优先支持和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效益的企业,努力打造工业经济的新增长源,以增量带动存量,弥补现有存量的不足,实现全县工业经济的良性循环。

(二)科学发展,推动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要以科学发展为目标,坚持县场化取向,让县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和多种政策工具,在搞好总量调控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发展要突出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和污染防治。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决控制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不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的项目。

(三)特色兴园,打造平台和载体。工业园区建设要走出一条园区建设特色化、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工业集约化的路子,打造好产业集群发展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平台和载体,真正实行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投入向园区集中、政策向园区集中,形成积聚效益。

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篇6

2014年6月,汽车产销较上月略有下降;产量同比保持较快增长,销量增速回落。其中乘用车产销环比微降,同比呈明显增长;商用车产销环比和同比均呈较快下降。上半年,汽车产销保持稳定增长,乘用车产销增幅明显,商用车呈小幅下降。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汽车产销环比回落,同比增长

6月汽车产销比上月小幅回落,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量增速较快,销量增速明显低于产量增速。

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5.56万辆和184.58万辆,比上月分别下降6.1%和

3.4%,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8%和5.2%。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78.34万辆和1168.3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6%和8.4%,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2和3.9个百分点。

2、乘用车产销同比增长明显

6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59.9万辆和156.41万辆,比上月分别下降3.1%和

1.7%,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7.4%和11.5%,总体表现良好。

上半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970.85万辆和963.3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1%和11.2%。

上半年乘用车分车型产销情况看,SUV和MPV增长明显,均超过30%,其中SUV产销增速分别为37.4%和37.1%,MPV产销增速分别为58.6%和55.4%;轿车产销增速较低,分别为5.9%和5.3%;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下降15.5%和16.2%。

3、商用车产销环比回落,同比降幅有所扩大

6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66万辆和28.17万辆,比上月分别下降21.3%和12.2%;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销分别下降17.6%和19.7%。产销量已连续三个月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且本月降幅有所扩大。

上半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7.49万辆和204.9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6%和3.2%。

上半年商用车分车型产销情况看,客车产销增速分别为2.5%和4.3%,货车产销分别下降1%和4.3%。

4、汽车出口环比增长,同比继续下降

据中汽协会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6月汽车企业出口为8.10万辆,比上月增长6.1%,比上年同期下降4.5%,汽车出口比同期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分车型看,乘用车本月出口4.73万辆,比上月增长10.3%,比上年同期下降2.2%;商用车出口3.37万辆,比上月出口增长0.8%,比上年同期下降7.6%。上半年汽车累计出口44.49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8.8%。

根据海关数据整理,5月全国汽车进口13.3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1.2%;汽车出口8.55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1.0%。1-5月汽车累计进口57.2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5.1%;汽车累计出口36.73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6.5%。

5、行业前十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上半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1050.69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0.7%;高于全行业增速2.4个百分点。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9.9%,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

6、新能源汽车产销超上年全年

据中汽协会统计,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20692辆,销售20477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3倍和2.2倍,产销量已超过上年全年数量。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85辆和11777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507辆和8700辆。

7、重点企业经济效益良好

据中汽协会统计1-5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显示,17家重点企业(集团)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7%和14.8%;实现利税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9%。主要指标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

8、摩托车产销环比增长,同比下降

6月,摩托车产销环比增长同比下降。当月完成产销182.32万辆和184.53万辆,比上月增长3.2%和5.8%,比上年同期均下降7.3%。其中,二轮摩托车产销163.01万辆和165.19万辆;三轮摩托车产销19.3万辆和19.34万辆。

上半年,全行业摩托车产销低位运行,产销量同比下降明显。累计完成产销1037.21万辆和1041.74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8%和9.1%,产销量同比已连续四年下降。其中,二轮摩托车产销924.48万辆和929.54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

8.7%和9.8%;三轮摩托车产销112.73万辆和112.2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2.3%和2.7%。

9、摩托车出口量回升明显

6月,摩托车出口表现较好,当月出口摩托车79.15万辆,比上月增长4.8%,比上年同期下降6.6%。其中,二轮摩托车出口76.42万辆;三轮摩托车出口2.73万辆。

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篇7

一、总体运行态势

(一) 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产品产量再创新高

上半年, 建材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8186亿元, 同比增长16.7%, 增速提高2.8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6.61%, 提高0.3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 水泥10.96亿吨, 同比增长9.7%, 水泥熟料产量6.47亿吨, 增长4.2%, 平板玻璃3.89亿重量箱, 增长10.8%, 商品混凝土4.9亿平方米, 增长21.6%, 中空玻璃3237.5万平方米, 增长60.7%。

上半年, 水泥量增价跌, 跟踪的重点企业水泥均价338.39元/吨, 同比下降7.8%;平板玻璃量价齐升, 跟踪的重点企业平板玻璃均价62.13元/重量箱, 同比上涨4.1%。

(二) 运行质量改善, 平均利润率稳中有升

上半年, 建材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688亿元, 同比增长18.2%, 增速比主营业务收入高出1.5个百分点, 平均利润率6.0%, 提高0.1个百分点, 资产总额4.1万亿元, 增长15.1%, 资产负债率55.6%下降0.3个百分点。

上半年, 建材工业利润增长点增多, 水泥行业利润占比进一步降低。水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23.6亿元, 同比增长1%, 利润率5.2%, 降低0.个百分点。平板玻璃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3亿元 (去年同期亏损5.7亿元) , 利润率3.6%, 提高5.4个百分点。建筑陶瓷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12亿元, 增长29.2%, 利润率6.3%, 提高0.4个百分点, 石材开采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02.9亿元, 增长25%, 利润率8.0%, 基本持平。

(三) 投资增速放缓, 投向调整加快

上半年, 建材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22亿元, 同比增长13.9%, 增速回落5.5个百分点, 低于上半年工业投资增速2.3个百分点。

上半年, 建材工业各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分化, 保压取向显现, 结构调整加快。产能过剩的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投资呈现负增长, 分别降低9.4%、3.2%, 低消耗低排放的石材开采加工、轻质建材、技术玻璃、玻纤及制品、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等行业投资增长较快, 增速分别为23.6%、27.8%、35.3%、27.1%、43.7%,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完成投资882亿元, 同比增长10.8%, 在各子行业中继续保持投资总量领先。

(四) 出口保持增长, 态势有喜有忧

上半年, 建材商品出口额142.8亿美元, 同比增长16.7%, 商品出口离岸价格平均上涨15.6%。但产品间差异较大, 陶瓷砖出口量856万吨, 同比增长3.57%, 出口金额36.33亿美元, 增长40.81%, 金额增速高于出口量增速, 出口产品离岸均价上扬;资源型的耐火粘土、石墨出口量分别增加20.7%、10.7%, 出口离岸均价却分别降低15.2%、25%, 尤其是高耗能高排放的碳化硅出口量增加86%, 出口离岸均价竟降低37.9%。

二、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 环境约束日益强化。

为综合防治大气污染, 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行业必须加大环境治理投入, 加快治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等主要污染物, 削减排放总量, 特别是位于环境敏感地区的企业, 运营成本势必提升。

(二) 大宗产品产能过剩。

水泥是建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最大的子行业, 由于供大于求, 上半年, 水泥行业在利润率下降的同时, 应收账款达721亿元, 同比增长22%, 负债率61%, 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跟踪的重点水泥企业库存量2775万吨, 同比增加0.28%, 经营压力增大。上半年新投产水泥熟料生产线32条, 新增熟料产能3800万吨, 尽管产量较快增长, 但产能过剩矛盾仍难以缓解。

(三) 结构调整亟待有力支撑。

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建材、非金属矿深加工、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生产性服务业是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抓手, 也是建材工业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途径。亟待上下游协同联动, 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开发, 制修订新产品标准和应用规范, 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壮大这些产业规模, 提高这些产业在建材工业的占比, 推动并支撑建材工业结构调整。

三、下半年预测及重点工作

2013年下半年, 建材工业将顺应中央“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发展实体经济, 保障改善民生的大势, 积极应对挑战, 保持平稳发展势头, 产业结构将稳步调整, 主要产品产量将稳步增长。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接近12%, 主营业务收入和实现利润总额增速均不低于15%。为保持建材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下半年建材工业继续坚持稳中求进, 把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和谐结合好, 拟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内蒙古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篇8

一、拉动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投资增长速度逐月攀升。今年以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月度累计速度呈现逐月攀升的态势,上半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回升到27.1%,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全区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975项,引进到位国内(区外)资金68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6.7亿元,同比增长18.49%。

消费需求稳中有升,城市增长快于乡村。上半年,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869亿元,累计增长16.5%,高于去年同期0.9个百分点,是去年以来月度增长的最高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依然是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上半年,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分别为6.4%、23.4%和13.9%,第二产业增幅虽然比去年低2.4个百分点,但依然是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规模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991亿元,同比增长31.4%,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长34.6%、轻工业增长20.2%,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14.4个百分点。

在工业强劲上升的同时,企业经济效益得到了全面改善。与往年不同的是,在工业企业利润和销售收入大幅度上升的同时,亏损企业亏损额快速下降。1-5月份,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2.46同比增长58.1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73.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了18.5%,比上年同期下降69.1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上半年财政总收入完成478.7亿元,增长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44元.同比增长17.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8.9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2418元,同比增长19.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4个百分点。

二、需要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于投资下滑

近年来,我区投资增长已经由前些年的全国首位逐渐下降,前期投资过热的工业、电力等行业投资增长明显收缩,新兴服务业、民间投资比重快速增长,由此带来了投资结构的改善和投资自主增长能力的增强,然而,我区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77.8%,投资拉动型增长特征十分明显,2005年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05.3%,比全国同期水平高67.2个百分点。投资增长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上,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也很明显。“十五”前几年,随着投资的大幅度增长,我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然而2004年下半年开始的投资下降效应,2005年开始逐渐显现,2006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增长幅度比上年下降了1.14,实现利润增长幅度下降了23.6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增长下降了47.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幅度减少了6.6个百分点。因此,今后一段时期,要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仍需要有较高的投资增速支撑,投资增长应在目前的基础上逐步回升。

物价上涨与农牧民收入

上半年,我区居民价格指数为103,农村牧区价格指数为104.2,城市为102.3,农村牧区价格涨幅远高于城市。食品价格上涨幅度最大,价格指数高达107.3:其次为居住价格104.4。

食品价格的上涨虽然有利于增加农牧民收入,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群众的生活负担,提高了农村牧区价格指数,对农民增收产生了不利影响。上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3%,涨幅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5个百分点。虽然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较快,但下半年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明显。受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1-5月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3%,其中化肥类平均价格上涨16.3%,成品油上涨10.8%,种子价格上涨8%。生产资料价格的过快上涨,势必增加农牧业生产成本,影响农牧民增收。二是进入5月中下旬以来,许多盟市相继发生苗期害虫。截止到6月20日,全区发生面积达2040.3万亩次。三是部分盟市旱情严重。截止到6月23日,锡林郭勒盟等6盟市旱情严重,上述地区部分牧场牧草因为干旱返青期推迟20天左右;全区受旱农田面积2700万亩,受旱草场34万平方公里。四是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已经基本到位,政策效应对今年农牧民收入增长影响不大。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增加农牧民非生产性收入,狠抓各类补贴资金的落实工作,并保证农牧民进城务工工资的足额按时发放。

三、全年经济运行趋势判断

根据目前经济运行趋势预测,下半年我区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9%左右。

第一产业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第一产业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全年第一产业增长将达到6%左右。近年来,尤其是2004年以后,我区第一产业突破了长期以来低速徘徊的局面,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出现了较为稳定的增长状态。由于今年农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畜牧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提高到71.8%,耕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和优质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上升,所以尽管天气普遍干旱,但在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作用下,农牧民生产热情高涨,为第一产业的快速增长提供了保障。

第二产业增长仍将呈现强势。预计第二产业增速将达到28%左右。近年来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迅猛增长为我区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受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投资增长速度下降,但工业增长速度并未受到明显影响,投资对工业增加值的弹性系数从2004年0.67上升到2006年的1.02,表明工业的自主增长能力增强。今年上半年主要工业产品高速稳定增长,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的结构、质量和竞争力均有了改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投资和金融机构贷款等情况也较为理想,工业增长的客观条件较为充分。

第三产业将加快增长。预计全年第三产业增长率达到15%左右。近年来.我区加大了对服务业的投资,上半年服务业主要行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投资增长迅猛。从服务业的需求情况看,我区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农牧民收入水平的增长,推动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支出比重迅速增长,城镇居民和农牧民消费快速增长。1-3月,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3.3%;农牧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9.8%。为第三产业的加快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固定资产投资将加快增长。预计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在目前的基础上缓慢回升,全年增长率将达.35%左右。今年以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回落,1-2月份为负增长,之后逐渐回升,预计未来将延续这一增长趋势。首先是电力等行业投资增幅比去年有了提高,服务业投资增长强劲。其次是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较快增长。截止到5月末,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提高24.9%,现金投放或回笼同比增长407.2%,表明资金供给情况良好。

消费将稳步攀升。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将达到18%左右。虽然影响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诸多,但居民收入的提高带来的消费扩大以及消费升级的效用是最直接的。我区历年消费增长均随着居民收入增长的变化而变化。在今年居民收入增长的带动下,下半年及全年消费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

全县上半年工业运行情况总结 篇9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

(一)工业企业总体情况

上半年,我县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8.8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0亿元,同比增长28.3%,增加值完成1.7亿元,同比增长7.2%,规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3.5%。

(二)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1、xx科邦锰业制造有限公司6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3186.3万元,同比下降27.8%;1―本月实现工业总产值25872.3万元,同比增长30.3%。

2、广西水利电业集团xx克州水利发电有限公司6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1620.7万元,同比下降39%;1―本月实现总产值8605.2万元,同比下降21.3%。

3、xx葱岭钒钛有限公司6月份停产,1―本月实现工业总产值9495.3万元,同比增长39.7%。

4、克州葱岭实业有限公司xx县分公司6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2349万元,同比增长35.2%,1―本月实现工业总值5475万元,同比增长8.1%。

5、xx县桂新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6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929万元,同比增长165.4%,1―本月实现工业总值1140.6万元,同比增长196.7%。

6、xx百源丰矿业有限公司6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1894.8万元,1―本月实现工业总值3294.8万元,同期停产。

7、xx县慕峰水业有限公司是今年新增规上企业,6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48.1万元,1―本月实现工业总值598.1万元。

8、xx县新特光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今年新增规上企业,6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1002.7万元,同比增长80.47%,1―本月实现工业总值3519.3万元,同比增加70.8%。

9、xx县凯银肉业有限公司是今年新增规上企业,6月份停产,1―本月实现工业总值813.3万元,同比增长10%。

10、克州白山湖服饰有限公司是今年新增规上企业,6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44.7万元,同比增长3倍,1―本月实现工业总值268.2万元,同比增长173.4%。

11、xx新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今年新增规上企业,6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万元,同比下降28.6%,1―本月实现工业总值1166万元,同比增长13.9%。

(三)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速平稳

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共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3.5%。

二、当前工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工业产业结构单一,工业产值大部分来源矿山企业,我县1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有5家矿山企业,由于矿石品味低,生产成本过高;缺乏技术人员,工人难以招聘等现象也成为制约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虽然产值保持整体增长,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在矿产品价格下滑,如铁精粉、锰矿石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再加之工人工资和原材料上涨的情况下,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大,我县工业经济保持上行增长态势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对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快园区建设,推进产业化进程。全面推进产业园区建设行动,尽快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2、加强运行调节,确保工业平稳增长。加强重点行业和大中型企业的分类指导,同时针对企业面临的成本上升、资金紧张、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协调解决生产要素供需矛盾,努力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出路,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促进企业正常生产,避免工业生产出现大的波动。

上一篇:我爱家乡前面的那棵枣树作文下一篇:听写词语竞赛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