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优质课通知

2024-11-29

数学优质课通知(精选11篇)

数学优质课通知 篇1

优质课评比活动的通知

按照我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将配合县教研室开展的优质课评选,组织开展校区间优质课评比。分校区的初选工作已经结束。按照计划我们第八周将开展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时间定在4月19日(下周五)。

请各校区根据初选决定参赛人员,并将名单由教导主任上报教导处张相英老师。报名时间截止到4月11日(周五)上午11:30,逾期不报,视为自动弃权。

地点:太平镇中心小学会议室。

参赛课题:三年级下册6《面积和面积单位》讲课顺序由抽签决定。

同课异构,所有讲课教师执教同一节课。

太平镇中心小学教导处

2013年4月9日

数学优质课通知 篇2

一、听有所感:新课改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喜人变化

1. 有感于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一个好的情境创设, 它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 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 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一个好的“情境设计”, 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 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或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参与活动的上课老师都特别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好的问题情境, 在浓浓的情感交流中导入新课, 很自然、很亲切,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郑州外国语学校的潘春华老师在执教的《摸到红球的概率》一课中, 从鲁豫有约中采访百万大奖获得者入手引出概率, 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

2. 有感于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 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焦作解放区实验学校的苏倩老师在执教《世界新生儿图》一课中, 整节课都是由老师精心设计的一连串问题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从而化解了难点突出了重点, 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 有感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数学新课改核心理念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这次优质课评比活动, 我发现教师观念的转变, 表现在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强制者向教学活动的激励者转变;由唯我独尊的一言堂向民主气氛的创设者转变;由纯粹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向艺术家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 这次活动中许多教师都在尝试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由原来的“复习、引入、新课、巩固练习、作业布置”, 改变为创设情境—明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或学生独立探究) —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师生互评—归纳总结—探究成果的应用。如来自河师大附中的张凤霞老师在教学活动中, 首先通过打篮球这一活动, 做好一些铺垫后明确这节课的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从“篮球的运动轨迹”去猜测、探究、讨论“二次函数的性质”, 然后通过师生的合作交流、合情推理感悟新知, 再以欣赏的形式来揭开课堂开始的情境悬念的过程和原因, 并将新知拓展应用到如何把球投进的实际生活问题中。学生也从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 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切都要靠人自己去创造。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 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 教师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4. 有感于课堂上教学设计创新的有效性。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 只重视知识的结论, 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 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新乡的宋丽华老师开课展示美丽的家, 首先“欣赏地板”, 让学生从抽象的实物中观察出几何图形, 感受到数学的美, 然后水到渠成引入课题, 通过学生动手探索、讨论、分析, 归纳出“镶嵌的特征”;同时宋老师在例题的选取上, 结合生活实际, 与生活密切结合, 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宋老师在课堂收尾的数学活动———帮小燕子闯智慧宫小组竞赛, 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设计题目, 让学生积极动脑筋,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整堂课进入了高潮, 整个教学过程跌宕有致, 诗趣盎然, 给人以数学美的享受。在本次活动中, 许多教师都认识到“结果很重要, 过程更精彩”。

5. 有感于一个数学老师该具有的教学本领。

说话精练到位, 标准的普通话, 咬字清晰, 讲解数学知识时精练到位;丰富的表情, 课堂上与学生相处融洽, 从一开始的自己面带微笑到最后学生的面带微笑;板书清晰到位, 用最快的速度写出最好的字, 准确的板书解题过程更是为学生做了一个好榜样;严谨的思维方式,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 反应快, 引导学生得体到位, 思维严谨, 考虑周到。可以说12位上课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数学老师基本功的好榜样。

二、听有所思:教学中值得探讨的若干问题

新课程教学使我们深切感受到:课堂更加活跃轻松了;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联系生活实际了;学生发言更加积极了。但在听课、听点评过程中, 以及与观摩教师的交流中, 也反思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惑。

1. 如何正确处理好培养学生能力与掌握“双基”的关系?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 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为形式而活动, 没有达到讨论目的, 虽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在处理上却往往忽视、削弱或降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状况;而有的教师因为留给学生活动时间明显过多, 导致原先准备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这些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2. 如何正确处理好复习引入与创设情境的关系?

有的教师为情境而情境, 以情境替代复习引入的实效性不够理想, 也有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在驾驭和处理教学内容时, 缺乏对教材内容的开发和整合, 教学过程中没有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

3. 如何处理好教师设问与学生的答问的关系?

教师的设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点拨作用, 可以促进更多的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但发现存在的问题是, 教师的设问层次粗浅、质量不高。另外,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缺少必要的引导和讲解, 教师设计的游戏等活动, 其实效性也有待提高。

4. 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提倡激励性评价, 但有些教师课堂上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 不管对错, 都不加评论地予以鼓掌。我想对学生出现的错误, 应该敢于批评, 将激励教育和挫折教育有机结合, 只是要注意方法、方式, 要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 以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不打击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为前提, 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为突破口, 表扬应该真实、自然。

浅谈数学优质课 篇3

关键词:数学优质课存在误区

剖析一堂成功优质课的范例,这项工作无论是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师自己,还是学生,都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好的方法和经验,或者找出当前工作中的症结所在,以便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那么,优质课成功的原因何在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

现代教学模式论认为:教学是一种环境的创造,创造这种环境的方法就是教学模式。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它将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的作用,特别是现代教学技术进入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必然。数学学科的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这无疑增加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生动化。

二、营造数学教学氛围

营造数学教学氛围,这是优质课成功的必要条件。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而学习积极性又是学习动机伴随学习兴趣完成的,并在情感状态中反映出来。因而,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成为数学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成功的优质课,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无不是以创造数学教学氛围,作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那么,氛围是指什么呢?氛围是指情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具体场合下,师生的情绪、心智活动以及所产生的气氛的总和。

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对数学课感兴趣的前提,只有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情感才易受到影响和感染,自觉地进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在数学知识的迁引下,不断地探索、追求,发现新的知识。教师在讲台上,要使学生形成和谐的局面,达到知识与能力的高度结合,没有良好的氛围,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堂成功的优质课,首先是上课教师对所教的内容充满激情才能感染学生,进而形成良好的氛围。例如:异面直线的概念,对于一个数学教师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在课堂上绝对不能流露出这种情绪的,相反,一开始就要兴致勃勃,首先展示图片公路的车道(平行直线)与十字交叉路口(相交直线),并且在十字交叉路口设置一个行人与一辆高速行使的汽车(方向成垂直),教师指出:相交直线与平行直线在生活中的运用无处不在。但是,十字交叉路口存在安全隐患,那么,如何既要使交通通畅又能避免事故发生呢?学生会回答修建立交桥。教师追问:立交桥的桥面与桥下的公路这两条直线有何特征?(答:既不平行也不相交)于是引出异面直线的概念。这样引进异面直线的概念,学生会觉得很自然、直观,更重要的是对异面直线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师只有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才能潜移默化地把学生引导到数学学习中来,营造数学学习氛围,把所讲数学材料的抽象性,化成新奇的学习内容。既然营造数学学习氛围如此重要,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营造这种氛围呢?这已经超出本文的范围。这里就不多谈。

三、数学优质课的几个误区

目前,数学优质课存在三个误区:个体化,形式化,偏向化。本来,优质课是一种集体教研活动,应共同努力,对优质课的内容,事前应就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特别是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更显得必要。而实际情形是越来越个体化,变成了上课教师个人的事,失去其本来意义,反而形成了评估教师水平的课程,成为了教师个体或一个学校或一个地方教学水平高低的体现。同时,个体化倾向会导致优质课的形式化,很不利于优质课的正常进行。应该说,优质课主讲教师的失败,是集体的失败,而不能是个体的失败,因为主讲教师是共同方案的实施者,目的是想通过它解决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同时,随着现代教学技术进人课堂,引起了教学手段的深刻变革,但是,计算机能否完全代替人呢?答案应该是明显的,而现在的情形是:无课件就不是好的优质课。我们应当认识到:计算机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工具的作用。比如:去年,重庆市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有位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就不如传统的一根细线两颗图钉更形象更直观。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以上个体化,形势化,是两个比较明显的误区,本文不在深究。下面着重谈一下优质课评价中的偏向性问题,因为它尚未被相关人员引起重视。

由于数学教学目的,常常被人们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致使在评价优质课时,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正确性,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分散,安排是否合理,而忽视了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问题。何谓良好的个性品质呢?它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興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在优质课中普遍重视不够,或者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良好的个性品质比知识和能力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目标与认识目标组成有机整体,它们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学习目的决定了为什么学,学习意义何在?有了正确的学习目的,才能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因此,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一个动力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知识和能力势必落空。由上看出,评价系统出了偏差,自然会给教学带来不良影响。为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和经验评价中,应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曹才翰,蔡金法.数学教育学概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通知 篇4

暨演讲、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的通知

县直各小学,各中心校、民办学校,思源、吊罗山、南平、岭门学校: 为进一步实施“科研兴教”战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优质教学研究,提高全县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教师整体专业水平,同时选拔优秀教师参加省优质课比赛。经教研室决定举行全县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设计暨演讲、课堂教学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陵水县小学英语教师。

二、参赛项目和范围:

1、教学设计比赛

教师自愿报名,各单位评选,推荐1名(中山小学2名)英语教师参加全县教学设计比赛。

2、演讲、课堂教学比赛

获得教学设计比赛前六名的选手再参加演讲、课堂教学比赛。

3、竞赛教材范围

竞赛教材范围:人教PEP三至六年级(包括演讲内容)。

三、撰写教学设计时间、地点:

时间:2012年5月8日(星期二)上午9:00---11:00。

地点:青少年活动中心。

四、演讲时间、地点:

时间:2012年5月14日(星期一)下午4:30---5:30

地点:青少年活动中心。

五、课堂教学评比时间、地点:

时间:2012年5月18日(星期五)。

地点:另行通知。

六、评奖方式:

各项比赛按1:2:3的比例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获奖证书。

七、其他

各校请于2012年5月4日前,将参赛教师名单报到教研室。

联系人:梁丽娟。电话: ***

邮箱:83325012@163.com

陵水县教育与科学技术局教学研究室

2012年5月23日

附演讲话题:

英语小话题

1.My bedroom

2.My school bag

3.My birthday

4.My good friend.5.Our school

6.My father/mother

7.Is it cold today?

8.What colours do you know? What’s your favourite colour?

9.In a nature park

10.Do you like sports?

11.Do you like apple? Do you eat apple every day?

12.Describe(描述)your clothes

13.Do you like a sunny day or a rainy day? Why?

14.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15.Do you like watching TV?

16.Do you like your teacher, yes or no? Why?

17.What can you do?

18.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19.Who is your English teacher? What does he / she like?

20.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y?

21.How do you go to school?

22.Where is your home?

23.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week?

24.My hobby

25.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Where does she work? How does she go to

work?

26.The story of rain

27.How do you feel if you have the flu?

28.My happy weekend

29.My holiday

30.Myself introduction

31.Ways to keep healthy

32.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33.My favorite day

34.My busy days

35.Why we learn English

36.Friendship

37.Intruoduce your famous singer

数学优质课通知 篇5

各乡(镇)中心校,区直、厂矿、民办各学校:

为了有效落实“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2011年教学工作计划安排,经研究决定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校级评选

报名:学校应动员组织各学科教师,积极报名参加优质课评选活动。赛讲:对报名参加评选优质课的教师,学校要组织全校性的赛讲活动,并评出赛讲分数。

推荐:根据学校的评选结果,按分配名额择优向区教研室推荐,参加区级优质课评选。

二、区级评选

名额:乡镇中心校小学、中学每科各1人,城内各小学、中学每科各1人。近五年,在区级以上各级教研室组织的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的教师,参加校内赛讲成绩优秀,可不受名额限制推荐参加区级优质课评选。45岁以上的教师,校内赛讲成绩优秀者,可不受名额限制推荐参加区级优质课评选。

审核:学校应将校内优质课赛讲成绩(包括所有参赛教师),以及推荐参加区级优质课评选的教师情况登记表,于6月15日前报区教研室审核。

赛讲:区教研室组织全区性赛讲活动,评出参赛教师的赛讲分数与等级,并颁发区级优质课等级证书。赛讲时间、地点、课题,另行通知。

推荐:根据区教研室的评选结果和市教研室的相关要求,确定参加市级优质课评选的教师。

三、观摩展示

在优质课评选中,成绩特别优秀的教师,要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公开教学。参加公开教学的教师,区教研室颁发相关证书。

附:区级优质课评选参赛教师情况登记表

榆次区教育局教研室

数学优质课通知 篇6

(二)各地市教育局(科)、教科院(教研室)及幼教中心、幼儿园:

根据2011年全省幼儿教育教研工作计划安排,现确定于2011年11月15日-19日在武汉市举行全省第四届幼儿园教师优质科学活动(不包括数学)竞赛,现将参赛选手的备赛、比赛工作安排如下:

一、时间安排

1.集中培训时间:10月29-30日。地点:武汉市洪山区虎泉广场虎泉青年酒店;安排为:29日报到,下午4点集中公布选手代号,晚上6点进餐;30日上午8:20-12:00,专家组专题讲座、教案指导、备赛技巧;下午互动答疑。

2.11月15日选手报到,下午3点选手集中培训,抽签,抽班级等。

3.11月16日选手分批入园熟悉孩子,按上课时间顺序,以赛前一天熟悉孩子为原则。

4.11月17日上午8:20-19日14:00现场优质课教学竞赛观摩活动。

二、地点安排

1.报到地点:武汉市洪山区虎泉广场“虎泉青年酒店;详细地点为华中师范大学东门(虎泉站)马路对面。

2.活动地点:分为华中师范大学幼儿园竞赛点和空军武汉指挥部幼儿园竞赛点。

三、参赛事项

1.本次发“优质课教案体例格式”,要求统一修改,并在集中培训后的11月5日前以附件的形式发定稿至117227338@qq.com,邮件标题注明“某某某的教案”,会务组制作会议资料集。(收到邮箱自动回复,即发送成功,请勿再次发送)

2.参赛选手15号报到时提交一张5-8寸生活照片,照片形象自定,但要近一点清晰一些的,由会务组制作展板时使用,会后可自行带走。

四、联系人员

1,会场联系人随后公布;

数学优质课通知 篇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 (注:下文简称为“新课标”) 强调了全新的数学教学理念:“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 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理性思维, 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正基于此, 各地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向着这些目标努力前进.下文是对一节省级优质课 (注:授课内容为人教版必修1《3.2.1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的实录以及笔者对“数学应用”课型所具特征的若干认识, 陈述如下, 以供研讨之用.

1 教学过程实录

1.1 情景引入, 展现主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第三章的章头图, 我们来看一下.在章头图我们看到什么了?……, 兔子!请看大屏幕, 就是这群兔子曾经给澳大利亚带来灾难.怎么有这么多兔子!其实澳大利亚以前是没有兔子的, 一个农夫为了打猎, 从欧洲带来5只兔子, 不到100年时间, 兔子数目急剧的增长, 同学们猜猜有多少只兔子呀?……, 5亿只, 在急剧增长的过程中, 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隐藏在里面呢?

生:兔子数目随年份增长而增长, 这应该是一个函数问题, 可能是指数函数问题.

师:好!在理想状况下, 它的增长是一种指数增长.在给出一定的限制条件, 它的增长就由指数增长变成了对数增长.这里面就有指数、对数模型隐匿其中!那么同学们在生活中能不能说说还有哪些增长的问题?

生:贷款利息在增长, 人口的数目在增长, …….

师:我们现在有很多增长的问题.那么同样是增长型的几个函数模型, 它们增长的趋势, 增长的幅度一样吗?

生:不一样.

1.2 问题探析, 激扬思维

师:好,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我们来看一下, 它们究竟是以怎么样的幅度来增长的. (板书主题) 请看

例1 假设你有一笔资金用于投资, 现有3种投资方案供你选择, 这3种方案的回报如下:方案1, 每天回报40元;方案2, 第一天回报10元, 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回报10元;方案3, 第1天回报0.4元, 以后每天的回报比前一天翻一番.请问:你会选择哪种投资方案?

师:看完题目, 请问同学们会采取哪一种投资方案?选择投资方案的标准是什么?

生:看获得的利润.

师:很好, 看题目中有一个关键词:回报!题目中讲的每天的回报, 也就是“日回报”, 能不能从其它思考角度进行考虑?还可以考虑多长时间?

生:一段时间的回报.

师:好!也就是回报的总和, 我们称之为“累计回报”.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如果从“日回报”的角度来看, 这是一个怎样的数量关系?怎样去刻画它?

生:应该是一种函数关系.

师:你怎样去刻画呢?

生:方案1是常数函数, 方案2是一次函数.我们可以设第x天, 得到的回报为y元, 所以方案1, y=40;方案2, y=10x;方案3, y=0.4×2x-1 (x∈N+) .

师:非常好!那么怎样去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案呢?因为解析式太抽象, 我们还应该从哪一种角度进行考虑?

生:可以用画图、列表的方法加以考虑.

然后教师让学生分组用这两组方法分别从“日回报”和“累计回报”的角度进行操作, 并把结果呈现在教师所发的学案上.

师:好, 多数同学按照要求已经完成了布置的任务.那么我们看这位同学的答案.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生: (在幻灯片上展示并讲解) 从“日回报”中可以得出1-3天是方案一合算;第4天是方案1与方案2同样合算;第5-8天是方案2合算;第9天开始是方案3合算.

师:很好, 谢谢你.那么从“累计回报”入手的同学有没有得到结果?

生: (在幻灯片上展示并讲解) 从“累计回报”中可以得出1-6天是方案1合算;第7天是方案1与方案2同样合算;第8-10天是方案2合算;第11天开始是方案3合算.

师:我们发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我们有同学通过图像也得到了这样的结论.让我们打开课本第96页, 我们看一下课本上表格的处理与同学们的处理有什么区别?

生:课本上的表格里有增加量.

师:看函数的增长是不是通过增加量来看的?……, 我们来看这几种函数的增加量.常数型函数没有增加量, 一次型函数增加量都是10, 是一种均匀的增加, 指数型函数的增加量, 前面比较小, 后面慢慢变大, 后面的数据变得越来越庞大, 这就体现了增加量的变化.课本上也画了图像, 与我们的图像有什么差别呀?唉, 它们是用虚线连的, 为什么?

生:因为定义域是正整数集.

师:很好, 我们称之为散点图.为了观察它们的趋势, 所以用虚线表示.两个点的纵坐标的距离就是表示增加的大小.另外, 上面老师也画了这3个图像.那么这3种图像的增长趋势怎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生:常数型函数不增长, 一次型函数匀速增长, 指数型函数爆炸增长.

师:好的, 同样是增长函数.它们的增长速度是不一样的, 常数型函数是“零增长”, 一次型函数的增长可以称之为“直线上升”, 指数型函数的增长就是同学们所讲的“指数爆炸”.实际上, 我们前面所讲的澳大利亚的兔灾问题也就是……?

生:指数函数引起的.

1.3 模型呈现, 谁主沉浮

师:对于例1, 我们把它转化为函数问题, 通过对解析式、数据表格、函数图像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 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以数学为工具, 做出科学的选择, 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大的回报.学以致用, 用以致优, 老师希望大家学好数学, 将来创造更多的财富.就象指数爆炸一样, 为社会的繁荣富强、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比如我想为社会创造1000万的利润, 请看

例2 公司为了实现1000万元利润的目标, 准备制定了一个激励销售部门的奖励方案:在销售利润达到10万元时, 按销售利润进行奖励, 且奖金 (单位:万元) 随着销售利润 (单位:万元) 的增加而增加, 但奖金数不超过5万元, 同时奖金不超过利润的25%.现有3个奖励模型:y=0.25x, f (x) =log7x+1, y=1.002x, 其中哪个模型能符合公司的要求?

师:这3种都是增长型函数, 一次型函数, 对数型函数, 指数型函数, 大家能否马上做出选择?

生:不能, 要看它们是不是满足公司的条件.

师:那么公司的限制条件是什么?用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表达?

生: (在幻灯片上展示并讲解)

{0<y5, y0.25x, 10x1000.

然后学生通过计算器算出f (x) =log7x+1在10≤x≤1000时, 取得最大值4.55, 满足小于5万的条件.并且通过考察所涉函数的图像与单调性, 在教师的点拔下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当然, 严格的证明有待于今后的学习.现在我们选择了以上的对数型的函数模型, 您能不能总结一下它是怎样增长的?

生:平缓增长.

1.4 问题拓展, 登高远眺

师:好, 我们通过观察—归纳—猜想—证明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家可以试想一下, 如果奖励方案执行了, 员工的积极性肯定变高了, 因此立刻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企业的发展也就蒸蒸日上了.但是不久新的问题出现了, 员工缺乏创造更高销售额的积极性, 这是为什么?

生:奖金额不超过5万.

师:看来与我们选择的模型有关, 我们选择的对数型函数增长的比较缓慢.比如取得600万与800万的利润时奖励的金额相差不大.看来我们的奖励方案有问题, 前面增长的快, 后面增长的慢.如果选择0.25x, 则成本太高.那么指数型函数呢?生:前面增长的慢, 到后面变得增长的越来越快了.

师:那么能不能实现双赢呢?我们可以这样改编一下:

为了实现1000万元利润的目标, 在销售利润达到10万元时, 按销售利润进行奖励, 且奖金 (单位:万元) 随着销售利润 (单位:万元) 的增加而增加, 要求如下:10万—50万, 奖金不超过2万;50万—200万, 奖金不超过4万;200万—1000万, 奖金不超过20万.其它条件不变, 请选择适当的函数模型, 用图像表达你的设计方案. (要求4人或6人团队合作完成, 并且画在学案的反面)

生: (在幻灯片上展示并讲解) 用分段函数来解决, 可以用三段线段来描述, 也可用对数型函数等来解决.

师:很好, 我们也可以采取第1段用线段来表示, 第2段用对数型函数来表示, 第3段为了鼓励员工的积极性, 用指数型函数来表示.到底哪一种表示方法最为恰当, 我们下课可以继续进行讨论.大家发现, 函数模型是描述变化规律的基本模型, 我们研究了3种函数模型的增长特征, 并解决了相关的问题.经历了数学建模的过程.在后继的学习中对它们的认识会更加地深入.

然后教师布置了作业与课外活动的若干建议, 就完成了整节课的授课任务.

2 对这节“数学应用”课型的若干特征分析

这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组织教学, 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科学教育观,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活动, 大胆演示与讲解, 直接参与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背景、过程, 返璞归真, 揭示本质, 体会其中的思想和方法, 不把任何学生还不能接受的认识直接抛给学生.具体而言,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之后, 再通过两个例题的分析过程, 渗透由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优化了思维品质, 让学生体会了“类比出真知”的含义, 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 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实际上, 笔者认为, 为了有效达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数学应用”课型的授课过程应特别注重以下的三个方面的特征, 即情境引入的延伸性、数学建模的过程性以及呈现方式的创造性, 下面将就此展开讨论.

2.1 情境引入的思考

新课标指出:“教材中素材的选取, 首先要有助于反映相应数学内容的本质, 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正是基于这种理念, 考虑到函数模型在文化生活、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所以课堂引入的方式较多.象本节课通过免灾问题这一实例进行引入的确令人感到生动有趣, 但教师在后面的授课中只是恍如“蜻蜓点水”, 点到为止, 仅仅使情境设计起到“敲门砖”的作用, 即仅仅满足于学生的一时兴趣, 为一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选用, 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反思.教师把情境的设计理解成最底层次的情境教学, 一带而过.

实际上, 数学情境的设计应注意情境引入的延伸性, 其具体含义是指课堂教学中设置的情境应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自然的延伸, 它不仅是对数学情境内容的深化和升华, 使学生对数学情境的应用意识得到强化, 而且能够促使教学情境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而使好的情境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譬如我们在授课时在对兔灾问题进行增长模型的详细分析后, 也可以布置如下的延伸问题, 对情境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从而丰富和深化了授课主题.

发生兔灾之后, 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有效的策略, 使兔子的总数增长得到了有效的扼制, 你觉得现在兔子的增长模型应为如上3种函数模型中的哪一种模型才更有益于生态平衡?为什么?

2.2 数学建模活动的思考

新课标又指出:数学建模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 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当然, 数学模型的形式是多样的, 它们可以是几何图形, 也可以是表格, 函数解析式等.这一点在此节课的授课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从整个高中数学结构来看, 函数概念及其应用思想贯穿课程始终, 这节课所蕴含的数学建模内容无疑是最丰富的课例之一.在数学建模中, 问题是关键, 选择好合适的问题, 这是数学建模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显然, 高一上学期时学生的建模能力还处于萌芽阶段, 而这节课提出的两个例题及拓展问题是非常真实自然、耐人寻味的, 它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 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十分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 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建模过程, 并在此过程中深受建模思想的熏陶, 从而增强了应用意识, 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数学认知结构理论, 我们可知:数学模型是应用问题向纯数学问题转化的数学化过程, 即数学建模具有过程性的特点, 也就是通过调动、重组、变换、类比等手段对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应让学生体会到实际问题先转译成数学问题, 然后利用数学工具进行求解, 最后再对实际问题进行说明的建构过程.本节课通过对几种常见的函数模型的运用及其相互比较, 体现了数学建模的过程性, 加深了对这几种函数模型的认识, 并积累了一定的建模经验, 也为以后数学建模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3 呈现方式的创造性

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说过“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是点燃学生智慧的明烛, 激起学生创造热情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这节课的授课情况而言, 教师对所任教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了一定的程度的改编、重组.首先, 在课堂情境引入方面进行了优化, 正如上文所言, 在此不再赘述;其次, 在内容与方法上, 除了采取多媒体技术使具体知识的表述更加清晰明快、生动形象以外, 还在内容上进行了拓展延伸.在例2后提出了问题的拓展问题, 并用了五分之一的时间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和研究, 并且通过师生讨论的形式对这三种函数模型进行了重新认识和组合, 使它们同时在同一个问题中得到了应用.从而完成对本节课的主题的深化.以上这些特点无不展现出这节“数学应用”课在呈现方式上的创造性.

笔者认为, 教材只是为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素材, 教师更应注意呈现方式的创造性.即必须通过深钻教材, 理清知识发生的本原, 把握教材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教师看到的不能只是书本上的文字、图表和各种数学公式, 而应是书中跳跃着的真实而鲜活的思想.并且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这种思想去重新诠释与解读教材.法国作家巴尔克曾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 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而且由于函数模型应用的广泛性与多样性, 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 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并把相应的知识融合到教学之中, 才能对教材有独创的体悟, 教学才会“出彩”.

以上只是笔者对“数学应用”课型的若干特征的探求与审视.而新课程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 是充满灵气的课堂, 而构建新课堂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只有对课堂教学反复的尝试、反思及钻研后, 我们的课堂才能不断生成新意, 也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章水云.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透视及思考[J].数学教学研究, 2006, (6)

[3]周南翔, 戴海勇.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应注意自然延伸[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高中版) , 2006, (6)

[4]黄加卫.刍议“拓展型知识”栏目中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以“魔术师的地毯”为例[J].中国数学教育 (高中版) , 2010, (1) .

数学优质课通知 篇8

一、正确把握教材内容

要吃进教材,教师必须深钻教材,做到熟悉并掌握教材,能根据教材内容确切地制定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驾驭教材,教师每课时只能教授一道例题,但备课时必须考虑到这道例题横向联系了哪些知识,纵向发展引申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理清了本课时知识的前、后、左、右,才能恰当地设计出前有铺垫、后有渗透的教学方案。绝不可讲这道例题就单单只备这道例题,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想解决几道习题就解决几道习题,在备课时就应该考虑到与例题同类型的习题有哪些、这节课重点解决哪些习题,一定要注重权衡整个练习后作妥善安排,否则后果必然是事倍功半。

二、科学安排教学环节

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之举就是环节备课,教学环节设计是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合理链接的设计。一节成功的课,其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也肯定是既合理又紧凑的,反之就谈不上“成功”二字。

1.复习旧知识。一般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目的是通过旧知识的复习,为新课教学做铺垫。有的教师考虑不周到,常出现题量过多、占时间过长的情况,以致严重地影响了整个课时的教学效果。如十册43页例2、例3的一课时教学,老师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多媒体演示,运用拼合的方法,清晰而自然地由旧知识引入了新课,揭示了课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导入新课。一般时间是1~2分钟。可以通过简短的语言或活动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新课中,但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转入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情境,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在愉快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知识。

3.新授课。一般用16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是一节课的重点。在授课中,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达到理解掌握并运用新知识的目的。如何才能使学生由感知达到理解、掌握并运用新知识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具体的方法和步骤。为了使教学目的得到全面落实,教师要主攻两点:一是抓住重点,二是突破难点。只有在这两点上下工夫,才可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授课结束,应注意进行课堂小结,通过具体例题,归纳出一般的解题规律。

4.巩固练习。一般用7~8分钟时间。巩固练习是实现整体教学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练习的设计应按照“阶梯式”,即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基本练习,目的是巩固“双基”。这一层的题数可多些,时间可长点。第二层是变换练习,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层是综合练习,习题设计要注重与旧知识的衔接,以便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

5.总结谈话。时间1~2分钟。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画龙点睛”式地概括,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6.课堂作业。一般留5~6分钟的时间。作业量要适当,难易适度。中低年级一般在课堂内完成作业,高年级学生尽可能在课内完成或完成大部分作业。

三、备课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1.教学方法的选择。选取得当的教法,正确处理教与学、组织、引导和主体的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所以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内容确定可行的教法。在听过的课中,低年级各类知识的教学,教师均是通过实物、教具的拼、摆,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算理和算法,进而指导学生的学具操作;在中高年级的几何知识教学中,教师也都是运用教具演示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并掌握其特征,再联系旧知识,推导出各自的计算公式;概念教学,多数教师采用了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方法。要在一节课中以一法为主,多法相辅,互相搭配、优化组合,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佳。“教无定法”,但必须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方法,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益。

2.优化课堂提问。在听课中常听到一些不假思索的提问和十分零碎的提问,有的教师甚至把“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挂在嘴边,让全班学生齐答“对”、“是”;也有的教师把问题提得太大,使学生无从答起,出现全班“冷场”的现象。问题出在教师备课时就没有设计好课堂提问。提问要提在问题的关键处,提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处,提在探究规律处,提在理解的难点上。一句话,教师所提问题必须是具有思考价值的。

3.让愉快教学法走进课堂。小学生的特征是: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不持久、理解力差,但记忆力好,逻辑思维能力弱,形象思维能力强。为此,要不断变换教学手段,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备课既要备在眼里、备在心中,又要备在口中、备在手上,它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说备课是艰苦的劳动过程,但其中也充满着艺术乐趣。当你在这项劳动中真正付出心血、流出汗水时,就会得到收益、获得成功、感到欣慰、乐趣无穷。

初中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初步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皮衣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言之有理的习惯。教学重点

1、平行线性质的探索和对性质的理解

2、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写出推理的过程。课前准备 :预习课本

教具准备 :直尺、三角板 教法

:引导、探究、学法

:研讨、探究 教

程 情景导入

(一)动手操作:(1)利用一块三角板和一把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a、b;(2)画直线c使它与直线a、b均相交;

(3)写出一组同位角、一组内错角、一组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

(4)观察各组角度数的关系,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二)交流、探究 观察发现,得出结论: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请你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说明成立的理由。如图 因为a∥b,所以∠1=∠2 又因为∠1与∠3是对顶角 ∠1=∠3 所以∠2=∠3 类似地、请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说明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成立的理由,并与同学们交流。学生画图板演 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

(三)应用、提高 如图AD∥BC,∠A=∠C,试说明AB∥DC 解:因为AD∥BC 所以∠C=∠CDE

又因为∠A=∠C 所以∠A=∠CDE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可以知道AB∥DC 练一练:

如图a∥b∠1=

55、∠2=68,求∠

3、∠

4、∠5的度数

(四)总结升华

老师画了一个△ABC,他问同学们∠A+∠B+∠C等于多少度? 你能有几种方法得到结论、画图并简述你的理由。

(五)布置作业:P23、(3、4、5)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这样处理的 1.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组织合作交流,营造探究氛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思,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尊学生需要,关注学习过程。,更是放手让学生大胆去作、比较、争论、分析归纳,课堂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4、在练习的设置过程中,从简到难,由简单的平行线性质的应用到平行线性质两步或三步运用,学生容易接受。这节课存在的问题:

1、在上课过程中,担心学生由于基础差,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所以新课教学时间过长,学生练习时间短。

高三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10

2.会用复合函数的导数研究函数图像或曲线的特征.

3.会用复合函数的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

【知识复习与自学质疑】

1.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是什么?

2.(1)若,则________.(2)若,则_____.(3)若,则___________.(4)若,则___________.

3.函数在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是增函数,在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是减函数.

4.函数的单调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函数的极大值是___________.

6.函数的值,最小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例题精讲】

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2).

2.已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相同,求的值.

【矫正反馈】

1.与曲线在点处的切线垂直的一条直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函数的极大值点是_______,极小值点是__________.

(不好解)3.设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斜率为,若,则函数的周期是____________.

4.已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互相垂直,为原点,且,则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5.曲线上的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是___________.

【迁移应用】

1.设,,若存在,使得,求的取值范围.

2.已知,,若对任意都有,试求的取值范围.

【概率统计复习】

一、知识梳理

1.三种抽样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类别共同点不同点相互联系适用范围

简单随机抽样都是等概率抽样从总体中逐个抽取总体中个体比较少

系统抽样将总体均匀分成若干部分;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在各部分抽取在起始部分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中个体比较多

分层抽样将总体分成若干层,按个体个数的比例抽取在各层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总体中个体有明显差异

(1)从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n个个体的样本,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

(2)系统抽样的步骤:①将总体中的个体随机编号;②将编号分段;③在第1段中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④按照事先研究的规则抽取样本.

(3)分层抽样的步骤:①分层;②按比例确定每层抽取个体的个数;③各层抽样;④汇合成样本.

(4)要懂得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

如: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①小矩形的面积=组距=频率②众数是矩形的中点的横坐标③中位数的左边与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相等,可以由此估计中位数的值

2.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刻画数据波动大小的数字特征,一般地,设一组样本数据,,…,,其平均数为则方差,标准差

3.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个,而且所有结果都是等可能的,如果事件包含个结果,那么事件的概率P=

特别提醒:古典概型的两个共同特点:

○1,即试中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即样本空间Ω中的元素个数是有限的;

○2,即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4.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

特别提醒:几何概型的特点:试验的结果是无限不可数的;○2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二、夯实基础

(1)某单位有职工160名,其中业务人员120名,管理人员16名,后勤人员24名.为了解职工的某种情况,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若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的业务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的人数应分别为____________.

(2)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都参加了

11场比赛,他们所有比赛得分的情况用如图2所示的茎叶图表示,

则甲、乙两名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分别为

A.19、13B.13、19C.20、18D.18、20

(3)统计某校1000名学生的数学会考成绩,

得到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右图示,规定不低于60分为

及格,不低于80分为优秀,则及格人数是;

优秀率为。

(4)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

9.48.49.49.99.69.49.7

去掉一个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值

和方差分别为()

A.9.4,0.484B.9.4,0.016C.9.5,0.04D.9.5,0.016

(5)将一颗骰子先后抛掷2次,观察向上的点数,则以第一次向上点数为横坐标x,第二次向上的点数为纵坐标y的点(x,y)在圆x2+y2=27的内部的概率________.

我的“优质课”之见 篇11

【关键词】优质课;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新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讲到: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灵魂的变革,那么它就不能成其为教育。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塑造完美的人格,始终是语文教学的使命。语文教材是美的殿堂,语文教师是美的天使,语文课堂是美的天梯,而学生是美的缔造者。

基于这样一种观念,笔者在2004年至2007年,先后参加了县、市、省的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三次均获一等奖,由此,触发了我对当前“优质课”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下“优质课”的视野

目前各级优质课竞赛,突出表现为教学形式的作秀,甚至,有些地区就叫“做课”。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众人谱曲一人学唱”。在备课上,主讲人不能潜心于研究教材和学生,而是组织同学科的教师集中备课,然后由主讲教师一字不漏地死背下来,到时登台表演。当然,我们倡导集体的合作,而不赞成主讲人游离于集体备课之外。

二是“一人演播学生看戏”。在课堂上,多媒体纷至沓来,声光电一应俱全,无视学科及教学内容本身的学习特点,而整个课堂,教师鼠标在握、指指点点,学生愉悦其中、听听看看,教师黑板上不留一字,学生思维中不留一问,教师成为课件的奴隶,学生则是课件的看客,一节课在轻松愉悦、热闹祥和的视听氛围中匆匆而过,学生在生命海洋的航程中,只欣赏到两岸的风景,而来不及思考搏击风浪的历险和到达彼岸的成就。

三是貌似民主实无探究。表现在:课堂缺乏“问题意识”;提问无质量、欠真实,反馈少,评价浅层面;学习主体缺乏自觉的互动;学习过程没有对话和发现,没有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课堂缺乏生命性、生成性、主体性和挑战性,只是在“一板一眼”的预设模式中有序进行。

四是缺乏清晰的学习目标提示,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得到启发,没有问题意识,没有研究意向,学生成了教师展示自己的对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红花”,学生只是“绿叶”。至于学生的自主、个性,则荡然无存。

总之,课堂教学教师缺乏个性与风格,在教材的处理上,也漠视探究意识。可以说,没有个性的课堂是没有创意的,而缺乏创意的课堂是扼杀思维的利剑。

二、新课程下的“优质课”标准

一堂好课是教师用生命铸就的一篇美文:观点鲜明,层次井然,内容充实,文采斐然,饱含热情,余韵无穷。

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处理好与学生思维活动协调一致的教学环节:引人入胜的开头,高潮迭起的中场,画龙点睛的末场,余音无穷的尾声,少哪个环节都不行。可见,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不是目的,而是引导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什么启发,提出了什么问题,触发了什么探究欲想,而不应仅为形式上的热闹。当然,教师在课堂某一个方面有所创新,就应该是一节好课,而不能苛求面面俱到。

创新教育的前提是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即风格),还要善于发现文本的个性,一句话就是个性化的创造——创造的主体是教师;创造的对象是学生和教材;创造的任务是引领知识,塑造灵魂;创造的手段是教学方法;创造的内容是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设计;创造的产品是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最佳效果;创造的空间是课堂;创造的本质是求异。在这样的课堂里,才能让学生在成长中看到生命的光芒,它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科学、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

三、新课程下的“优质课”的设计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正如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在“面向21世纪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座谈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的:“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对词法、句法、章法的讲解讲出来,也不能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分析出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所以,语文优质课的设计,应解放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语文课堂由程式化的知识王国变为人性化的生命世界;使语文课堂由同质思维的产床变为异质思维的摇篮;使语文课堂由传经授道的讲堂变为心灵共享的学堂。对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特别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备课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由奴隶到将军”。绝不应生搬所谓的现成的“优秀教案”。具体化为:

首先,执教者应“多想少写”,深入研读文本,所谓“法在文本”,只有将文本烂熟于心,则教法与学法自出其中,尤其是当你把文本结晶成板书时,就做到了缘于文本而高于文本。当然板书的自然生成,是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思维活动的和谐共振的结果。这时,自然就牵涉到:课堂教学语言和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设计;积极的师生互动和适时的反馈、延伸等等。总之,一切教学设计都应以开放性、生成性、创造性、人文性为原则。

其次,教案设计要灵活。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学习环境及教学设备(尤其外出“优质课”参赛),要设计几套方案(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只有这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第二,切记“一课一得”,熟研深悟,一堂课有一个闪光点,就是一堂好课,不求面面俱到。

第三,要重视诵读,在美读中欣赏和感悟文本美、人格美、创造美。让学生“披文以入情”,进入“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境界。

第四,在课堂中,教师要“由将军到奴隶”,以平等友好的学习共同体的身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选择。

总之,一节“好课”贵在有一两个创新的亮点,或语言设计、或内容设计、或环节设计、或问题设计,或延伸设计等。要整合文本、教师、学生的个性,凸现独特的课堂风格,实现语文教学在整体美的感悟与创造中,开启学生的灵性,使其热爱生命、感悟生命、发展生命,提升语文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

上一篇:实习报告的写法格式下一篇:驳回申请回避决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