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数学优质课有感

2024-08-12

观摩数学优质课有感(共5篇)

观摩数学优质课有感 篇1

2010年河南省中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暨观摩活动于2010年9月26日至9月28日在开封召开, 本活动分两部分:说课和做课。我和其他几位同志有幸进行观摩, 在课堂上, 各位老师向在场师生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教学基本功, 以及教学方法, 演绎了一堂又一堂精彩纷呈的名副其实的好课。我听了这些课及几位特级教师的点评以后, 切切实实地开阔了的思路, 有了比较深刻的领悟, 深深地明白了一点:探求新课改的成功之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下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在这次学习中的感受。

一、听有所感:新课改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喜人变化

1. 有感于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一个好的情境创设, 它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 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 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一个好的“情境设计”, 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 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或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参与活动的上课老师都特别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好的问题情境, 在浓浓的情感交流中导入新课, 很自然、很亲切,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郑州外国语学校的潘春华老师在执教的《摸到红球的概率》一课中, 从鲁豫有约中采访百万大奖获得者入手引出概率, 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

2. 有感于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 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焦作解放区实验学校的苏倩老师在执教《世界新生儿图》一课中, 整节课都是由老师精心设计的一连串问题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从而化解了难点突出了重点, 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 有感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数学新课改核心理念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这次优质课评比活动, 我发现教师观念的转变, 表现在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强制者向教学活动的激励者转变;由唯我独尊的一言堂向民主气氛的创设者转变;由纯粹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向艺术家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 这次活动中许多教师都在尝试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由原来的“复习、引入、新课、巩固练习、作业布置”, 改变为创设情境—明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或学生独立探究) —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师生互评—归纳总结—探究成果的应用。如来自河师大附中的张凤霞老师在教学活动中, 首先通过打篮球这一活动, 做好一些铺垫后明确这节课的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从“篮球的运动轨迹”去猜测、探究、讨论“二次函数的性质”, 然后通过师生的合作交流、合情推理感悟新知, 再以欣赏的形式来揭开课堂开始的情境悬念的过程和原因, 并将新知拓展应用到如何把球投进的实际生活问题中。学生也从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 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切都要靠人自己去创造。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 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 教师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4. 有感于课堂上教学设计创新的有效性。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 只重视知识的结论, 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 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新乡的宋丽华老师开课展示美丽的家, 首先“欣赏地板”, 让学生从抽象的实物中观察出几何图形, 感受到数学的美, 然后水到渠成引入课题, 通过学生动手探索、讨论、分析, 归纳出“镶嵌的特征”;同时宋老师在例题的选取上, 结合生活实际, 与生活密切结合, 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宋老师在课堂收尾的数学活动———帮小燕子闯智慧宫小组竞赛, 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设计题目, 让学生积极动脑筋,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整堂课进入了高潮, 整个教学过程跌宕有致, 诗趣盎然, 给人以数学美的享受。在本次活动中, 许多教师都认识到“结果很重要, 过程更精彩”。

5. 有感于一个数学老师该具有的教学本领。

说话精练到位, 标准的普通话, 咬字清晰, 讲解数学知识时精练到位;丰富的表情, 课堂上与学生相处融洽, 从一开始的自己面带微笑到最后学生的面带微笑;板书清晰到位, 用最快的速度写出最好的字, 准确的板书解题过程更是为学生做了一个好榜样;严谨的思维方式,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 反应快, 引导学生得体到位, 思维严谨, 考虑周到。可以说12位上课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数学老师基本功的好榜样。

二、听有所思:教学中值得探讨的若干问题

新课程教学使我们深切感受到:课堂更加活跃轻松了;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联系生活实际了;学生发言更加积极了。但在听课、听点评过程中, 以及与观摩教师的交流中, 也反思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惑。

1. 如何正确处理好培养学生能力与掌握“双基”的关系?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 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为形式而活动, 没有达到讨论目的, 虽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在处理上却往往忽视、削弱或降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状况;而有的教师因为留给学生活动时间明显过多, 导致原先准备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这些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2. 如何正确处理好复习引入与创设情境的关系?

有的教师为情境而情境, 以情境替代复习引入的实效性不够理想, 也有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在驾驭和处理教学内容时, 缺乏对教材内容的开发和整合, 教学过程中没有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

3. 如何处理好教师设问与学生的答问的关系?

教师的设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点拨作用, 可以促进更多的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但发现存在的问题是, 教师的设问层次粗浅、质量不高。另外,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缺少必要的引导和讲解, 教师设计的游戏等活动, 其实效性也有待提高。

4. 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提倡激励性评价, 但有些教师课堂上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 不管对错, 都不加评论地予以鼓掌。我想对学生出现的错误, 应该敢于批评, 将激励教育和挫折教育有机结合, 只是要注意方法、方式, 要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 以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不打击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为前提, 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为突破口, 表扬应该真实、自然。

总之, 教师要想在课堂中做到游刃有余、轻松自如, 让授课进入更高境界, 还必须在以下方面下工夫:一是要勤学习研究;二是要勤思考推敲;三是要勤动手积累, 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丰富, 教学技能不断提高。

观摩数学优质课有感 篇2

那天观摩学习了两节课,觉得受益匪浅。我就观摩浅谈感受。

那是两个不同的教师,同时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但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老师只是作为辅助。前一个老师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而吴老师采用的是另一种方法,即是独立学习模式,他们各有各的优势,只为孩子们能通过自己或者小组讨论学到新的知识。

在教学新的内容时,老师们紧紧联系实际生活,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让数学为生活服务,同时也让孩子们在一定程度上明白学好数学是非常的必要。吴老师的课真的让人觉得是一种享受,她不急于得到想要的结果,而是鼓励孩子们大胆去想,去思考,在她的课上,孩子们永远是主角,我想孩子们也享受着一直当主角的快乐。

观摩数学优质课有感 篇3

一、精彩的课堂源于“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数学知识得以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在几节课中,老师们都很自然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多种素材进行教学,并对课程资源材料进行了一定的加工和创新。如:生动有趣的池塘边小青蛙图,环境优美的校园布置图,强有生气的全国十运会场景图等。这些有效地创设了教学情境,突出了数学源于生活。向学生们展示了鲜活的东西,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构建起一个有趣的数学课堂。

二、知识的建构重在“实”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各种感官,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秒的认识》一课中,熊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历程。在“秒”概念的形成教学中,以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钟面上秒针的行走,去发现秒针走过一小格就是一秒,随后从感知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用口跟随说“噔——噔——”初步感触“秒”的速度;用心默读去感悟“秒”的长短。随后让学生用活动去领会,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去估计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用了几秒;抽同学上台合作,一人负责数数,一人按秒表,一人做踢毽的活动,让同学一起来猜测踢20个毽,用了多少秒钟。很有意义的一些活动,让学生去感受做这些事情所用的时间。之后,教师出示放音乐的过程,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发现放了60秒,从而得出是一分钟,让学生在一分钟里画画,感知分的长短,这样秒与分的进率也很自然地得到了。教师在整节课中,构建一个和谐、民主、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根据孩子的心理规律,加强各感官的有机整合,展示了一堂实实在在的课堂。

三、教学过程注重“细”

在《8、9的认识》一节中,余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风格,突出了一个“细”字。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关注数学知识的细小建构。如:在原有事物数量是8的情景图中,利用课件资源,一一地增加各种事物,让学生细心地去发现,数量变多了,不能用8来表示了,要用几来表示呢?给学生一个数概念的提升,暗示着比8多1的数是9,得出数字9概念的建立。在教学点子图时,让学生去探索不同的数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并问:原有8个,加了一个是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给学生一个细微的8的加减法的渗透,也让学生初步明确了原来8的后面是9, 9的前面是8,得出8、9的序数。在引导学生观察直尺时,教师关注了学生提数学问题的培养。在用数量是8和9的学具拼摆自己喜欢的图形时,注重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要求用完整的语言叙述:用什么学具,几个拼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这些细节的关注,细节的教学,细节的铺垫,无疑对数学知识的完整建构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四、数学课堂渗透“育”

德育一直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确立了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明确提出在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时,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几节数学课上,老师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体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新精神、竞争意识、诚信为本的思想品质。以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在课堂中,杨老师利用主题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教育;熊老师在秒的教学时,教育孩子们虽然一秒很短,但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大家一定要合理地利用好时间,珍惜好一分一秒;付老师教育孩子从小保护大自然的动物,争做环保小卫士。这些虽是点点滴滴,可潜伏在学生成长的历程中,对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灵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思想性。

参加全市中学音乐优质课观摩有感 篇4

一、关于音乐欣赏课中的主旋律教学的设计。这里我节选了山丹育才中学的音乐老师陈静文上的一节音乐课《八音和鸣》。首先第一个环节是熟悉乐器。这里陈老师的设计是观看图片,学生猜乐器的名称。同时教师告诉学生八音的名称。我认为这个环节的设计非常成功,让学生熟悉了乐器,做打铁的情景表演,同时更熟悉了主旋律的节奏特点,集聆听、体验、表现为一位。其次是哼唱主旋律。先出示显示音高的旋律线,学生用“当”哼唱主旋律,教师弹奏主旋律并提示高位置。接下来让学生边听边唱,同时用手画出高低旋律线。第三部是提问“在唱旋律的时候有什么困难?”这里沈老师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旋律中十六分音符较多且速度很快得演唱困难,运用媒体技术将原曲制作成由慢到快得播放段落,辅之以FLASH钢琴键盘演奏形式呈现,使之能正确演唱,记忆主题旋律。最后一个步骤还是提问:“主题旋律在音乐中总共出现了几次?”从而加深、巩固学生对主旋律的印象。这样的设计其实可以运用到我们每节音乐欣赏课当中,在欣赏课中,我认为对主旋律的处理很重要。教师抓住了主旋律就是抓住了欣赏课中最关键的一条引线,从而使欣赏课以较完美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之更容易的接受。

二、关于歌曲学唱教学设计

这里我选择用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书香园小学的薛金老师的一堂音乐课来做观点分析。他的学唱部分简单有效,他的设计是这样的:第一步,聆听音乐,重点提示学生聆听歌词,渗透行为规范的教育。接下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具体是这样实施的。出示旋律线,教师引导学生画旋律线,并随音乐轻声哼唱。留下一个疑问让学生思考,乐曲有几个乐句?我认为在音乐课上设置疑问,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非常重要,而不是一节课下来,全是老师在当指挥,学生照着老师的思路做这做那。接着继续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在这里薛老师设置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机动。用脚步与脚步的停顿来表示乐句,这样,学生一下子就对乐句了然于胸了。下面的教学环节是学生跟音乐哼唱,教师在黑板上画旋律线,这里又设置疑问:“相似或相同的乐句?”引出了音乐创作手法,变化重复和严格重复。于是老师提示学生要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现白鸽,最后用动作表现音乐。这里引用鹿城区音乐教研员项雅丽老师的一句话:在音乐中,先要唱会歌,接着唱好歌,最后让学生会唱歌。唱好歌是歌唱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没有落实好,其他的一切都成了花架子,好看而没有实用价值。

听完这21节课,我有所悟:

1、要关注音乐本体,注意学生发声的科学性和歌唱状态,这些都是音乐课中最本质的东西,需要我们老师时刻关注的。

2、要关注学生。要帮助学生摆脱被动的局面,变为主动学习的本体。像律动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对音乐的感受,自己做自己的律动。而一些老师都是为了追求课堂的整齐有序而带领学生统一做律动。在音乐课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提一些问题,不要永远让学生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其实可以是学生提出疑问,老师和学生一起在课中探讨、一起寻找答案。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而这里有一个误解,好像开课的教室一定要在这节课中解决所有的问题,才是一节好课。我认为一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别具匠心的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生动形象的音乐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学生都是一种很自然很轻松地状态。教学过程中,始终有学生的参加、学生的体验、学生的表现等。

3、从3、4年级可以开始识谱教学。新课改曾经走过一段弯路,教师们一致抛弃了音乐中所有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不教节奏、不教音符。甚至对歌唱技巧也毫无要求。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所谓的:“学科综合知识”,于是音乐课好像又是美术课,音乐课又像是语文课,失去了音乐的本质,失去了音乐的基础。因此,我认为在1、2年级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节奏,3、4年级可以唱唱唱名和图形谱,5、6年级可以学习简单的乐句,并初学简谱。

4、在教学行为中,永远不要走极端。在这次的优质课中,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几个老师根本不使用多媒体,简单的一张大歌单,做一些图片、符号贴在黑板上,开始了他们所谓的最朴素的音乐教学行为。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来丰富我们的音乐课堂。提倡朴素的音乐课并不是不让我们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这单单是为了反对一些“花课”而提出的。

观摩优质课,受益参与者 篇5

优质课的开展对参赛者本人和观摩教师与学生来讲都是一个思考探讨、学习鞭策和摸索提高的过程, 对老师认真履行自己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工作,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更负责任的教学, 这项活动在我校连续几年轰轰烈烈地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涌现出大批富有成果的优秀任课老师, 大大提高了中青年老师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也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压力感和参与意识, 他们许多人都会暗下工夫, 争优创先。优质课观摩活动的开展使师生都能受益, 就授课老师和观摩课堂教学的老师而言, 双边老师和学生都会从以下四个方面受益。

一加深专业知识的精深度

教师是否能够深入彻底领会教学大纲、全面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灵活驾驭教学课堂等环节是上好每节课的关键所在。对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的有效挖掘、重点分析和正确解释务必要求教师事先认真查阅相关资料或诚恳咨询他人, 以求深入、全面掌握所教授的知识内容, 这样做会使他们的知识水平有所提高, 对专业知识的精度和深度有所深入, 在课堂上教授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旁听优质课的老师也会直接或间接受益, 并有所领悟。一方面, 他们会从开展优质课的老师的讲解中学习和感悟到自己疏忽或理解有偏差的地方;另一方面他们凭借自己的经验积累和思考讨论, 为讲解者提供专业知识方面的改进意见和反馈其他信息, 使授课老师再次演示讲解时更加科学合理、生动鲜活, 使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二拓宽背景知识的广博度

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 许多语言知识点都带有一定的文化因素, 对于相关背景知识的全面洞悉是实施好教学活动的主要方面。尤其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悬殊, 许多词汇、短语和句型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优质课活动会促使试讲者及其旁听者对涉及的有关知识面刨根问底, 探个究竟。例如在涉及有关西方感恩节、情人节和其他一些典故等话题时, 就需要介绍其历史渊源及相关情况。哪些知识需要娓娓道来, 深入讲解;哪些知识只需蜻蜓点水, 一带而过, 都需要参与者反复斟酌和适时掌握。总之, 优质课参与老师要有广博的背景知识积累和文化积淀, 才能在教学实施时游刃有余, 有张有弛;旁听优质课的老师们也会从听课者的角度感同身受, 体会平时多积累知识的重要性和课堂讲解时的灵活伸缩性。

三实践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对于参与者和旁听者来讲, 优质课的开展会鼓励他们了解和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导引环节能否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中间环节重点内容的讲解能否深入浅出、重点突出;总结概括时能否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等, 在各个环节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对于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采用翻译法、举例法还是释义法都需要给予考虑并恰当运用。尤其是在篇章教学中, 如何交替使用交际法、认知法、问答法或直接法等, 在试讲课前要做到心中有数, 上课时才会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尤其是师生间和生生间互动活动的展开对语言学习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有效组织、引导和驾驭这些开放式活动对缺乏经验的老师更具挑战性。教学课件的整理准备和其他辅助设施等的适当运用涉及大量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需要任课老师反复琢磨仔细推敲, 优质课的开展会为所有参与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四展示教书育人的艺术性

教学工作是一项艺术性极强的实践工作。和其他艺术工作者一样, 趣味性、新颖性、独特性和实用性是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可以展现出来的。激情昂扬、风趣幽默、和蔼友善的老师永远比消极被动、呆板沉闷、盛气凌人的老师受欢迎。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开场,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怎样精讲多练, 中间需要穿插什么内容, 例子引用由老师来完成还是由学生来完成, 如何总结收场等无一不展示教书育人的艺术性。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课来说, 授课老师有更方便、更快捷的诸多方法可信手拈来, 他们可以用语言因素或非语言因素如体势语等实现交流。每位参与老师会在参加优质课活动的准备过程中认真挖掘和运用力所能及的手段来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 把自己最可资利用的优势资源展现在课堂上, 给所有参与师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学进度的把握和对不同水平学生的引导都涉及个人的教书育人的艺术, 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优质课活动的开展无疑会使直接参与讲课的教师在潜移默化中, 在宏观上和微观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也能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展示出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知识内涵。由于优质课老师的精心准备、用心经营和刻意打造, 参加优质课观摩活动的老师及学生一定会有丰厚的收获。他们会体会到从深度到广度进行知识积淀的重要性;他们会感受到同人教书育人时因材施教的灵活性;他们更能意识到提高业务能力需要不断实践和反复磨砺的必要性。

上一篇:环境信息审计下一篇:导语精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