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课观摩有感

2024-05-12

示范课观摩有感(共12篇)

示范课观摩有感 篇1

丰南区教育局办公室

第38期

二○一五年五月十一日

编者按:

2014 年初,丰南区教育局‚三项改革‛大幕拉开。以‚211 工程‛为载体,教学改革又上新台阶,三级建模硕果累累,区内课堂教学面貌日新月异,丰南 教师在国家级比赛中屡获大奖。

2015 年 4月 13--17日,‚全国首届人教版小学数学示范课观摩交流活动‛

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此次活动作为数学教学展示的顶级权威平台,共有来自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31 名优秀教学选手和 6000多名骨干教师参加,人

教社主任王永春、中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吴正宪及全国小学数学界权 威马云鹏、曹培英、梁秋莲、刘加霞担任专家点评。丰南区胥各庄小学教师王 媛媛经过市、省两级比赛角逐,作为河北省唯一选手参加教学展示竞技,并在 全国 31名优秀教学选手中脱颖而出,以高超的教学技能和过硬的教学素质跻身

全国前三。在高手过招的现场教学展示中,王媛媛教师的示范课引起强烈反响,人教社主任王永春给予了‚全国前三水平‛的高度评价,刘加霞专家在专题性 点评中指出:‚王老师的课彰显了‘大师’的智慧,达到了‘大家’的设计理念 境界‛。展示结束后,王媛媛老师将受邀于6 月份去北师大为‚国培‛班作示范

课引领。

现将我区参会领导教师就此次盛会撰写的观摩感悟加以展示,希望能给全 区同仁以有益的借鉴。(教育局办公室)

-1-

数学盛会 引领方向

——首届全国小学数学(人教版)示范课观摩及感悟

教育局 张立民 董玉凤

胥各庄小学 汪秀芹

为深入理解和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的数学 教育新理念,尤其是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目标落实,探索以 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交流使用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经验,分享课堂 教学的优秀成果,2015年4 月14日—16日,全国首届小学数学(人教版)

示范课观摩交流会在昆明举行。大会展示了来自全国各省的31节各具特色 的示范课(其中我区王媛媛老师代表河北省参加),并有6 位专家进行点评,同时做了2011版数学课标理念解读的专题报告。大会通过交流展示优秀课

堂教学成果、聚焦课堂、直面问题,为小学全国数学教师落实“四基”、“四 能”教学要求,实现小学数学教育价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生动 鲜明的课堂范例和理论基础。我们认为此次盛会是小学数学教学思想的荟 萃,是高效课堂建设智慧的融合。

精彩设计 彰显智慧的魅力课堂

为期三天的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31节示范课,分别从“数与代数”

“统计与概率”“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对“新课标基本 理念”作了精彩地演绎。让我们切实体会到做课教师对课标研读、教材把 握的精准,对学生发展的高度关注,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自如驾驭。有的课

-2- 不求“雕饰”,真实、自然、质朴;有的课学习材料简单蕴意丰富,思路开 放张弛自如;有的课逻辑严谨思想深刻,在归纳与演绎中思维不断融合碰 撞。

镜头一:我区王媛媛老师执教《集合》,她注重了集合思想的相机渗透,突破了教材“重复人名”可能是“两个人”的局限性,把“文字式人名” 转变成了可以移动的“照片脸谱”,跳出教材看教材。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感知集合,亲历集合的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特点,并感受数学 中集合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整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学生活动 为主线,拓展联系生活实践。在“学以致用”和“学以发展”的交错中洋 溢着浓浓的数学文化气。正如专家评委刘加霞老师所说“在不断设置陷阱” 和“慢慢爬出陷阱”中彰显了“大家”的智慧,达到了较高的教学艺术境 界。

镜头二:天津孟庆阳老师《分数的基本性质》,重视数学价值,融“变

中有不变”教学方法于课堂,不但让学生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更重要的 是让学生看到了分数基本性质表的本质,帮助孩子打通了小数性质与商不 变性质、小数性质之间的联系,重组学生认知结构。并将“昨天(商不变性 质和小数性质)、“今天”(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明天”(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脉贯穿,彰显了“一课内容”背后的大数学观。正如孟老师所言“数学 不仅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思维,更重要的是大家所漠视的那一重— —启迪智慧,点化生命”。为数学学习增值。

镜头三:新疆何立姣老师《有余数的除法》,课上极为注重注数学方法,采用引导、诱导、指导、互导“四导教学”法,从数学游戏入手,课堂上

-3- 紧紧围绕摆小棒活动,放手让学生动手和上台展示,短短的40分钟课堂,学生通过“摆一摆”----“猜一猜”---“画一画”----“算一算”等形式

参与并分享了除数和余数大小的这一数学关系,给全国各地来观摩的老师 带来“朴实无华、扎实高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成功案例。

理念导航 拨云见日的专家引领

大会邀请了小学数学界名流吴正宪、马云鹏、曹培英、刘加霞、梁秋 莲、王永春为专家评委,每半天的展示课结束后即时进行课例点评,并就 相应教学板块作专题报告,为与会人员提供析教材、研课标提供行动指南。现摘录部分如下:

一、数学领域内容的引领(一)概念课的把握与践行

数学基本概念背后往往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何进行概念教 学,吴正宪、刘加霞两位教授从“数”的概念的不同纬度直面了问题本质。

●吴正宪: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

1、数的认识:在数概念建立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1)重借助具体情境理解数的意义。(2)注重把握核心概念理解数的意义。(3)注重借助多种模型理解数的意义。(4)注重借助动手操作理解数的意义。(5)注重在循序渐进中理解数的意义。

2、对如何建立数概念的教学建议:(1)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4-(2)要整体把握内容之间的联系

(3)要鼓励学生进行数学交流和数学应用

●刘加霞:《关注思维发展,借助多元表征理解概念》,以“倍的认识” 为例谈概念教学。

1、在具体情境中定义“倍”的概念。

学生认识实物有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需要从感受中获得感性积累,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几个几过渡到“倍”的表征,从对生活中具体实 物量的比较抽象到“倍”,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倍数之间的关系。

2、在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倍”的概念。

方式:可以让学生动笔圈一圈;可以为学生提供小棒学具,让学生动 手摆一摆;可以通过画一画(请你画两种图形,一种图形的个数是另一种的 3倍)等方式给定倍数,自己确定标准,让学生深化理解倍的概念。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理解 的数学事实。

3、在变式中深化对“倍”的理解。

方式:提供一些散乱的、无序的图画,让学生自己在头脑中加工找到 标准量,并找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深入发展学生的思维。

(1)教材先利用“几个几”引出倍的含义后,再从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倍 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倍的本质是两个数量在相互比较,即用其中 的一个量作为标准,另一个量包含了几个标准量就是标准量的几倍。由此 通过多次感知建立“倍”的概念。

-5-(2)重视意义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的概念。

(3)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操 作、直观图形入手,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从摆图到看图再到摆 脱直观,用数学语言说出倍数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探讨与梳理 ●曹培英: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

1、什么是空间观念?

原来的描述(侧重“界定”,“是什么”):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 系留在脑中的表象,现在的描述(侧重“表现”,“怎么样”):空间观念主 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 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概括地说,小学生空间观念的表现,主要就是在所学几何形体的现实 原型、几何图形与它们的名称、特征之间建立起可逆的“刺激——反应”。

2、空间观念发展的基本规律

空间观念通常经历三种发展水平,即“空间知觉”---“空间表象”---“空间想象”,三种水平既递进发展又交错共存。可以简单地把空间观念的 发展为从形体直觉到思维介入;从整体感知到细节观察分析,再到整体认 知。

3、小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若干特点 ⑴从感知强成分到感知弱成分。

⑵从认识单一要素到认识多要素及其关系。

-6- ⑶从熟悉标准图形到熟悉变式图形。⑷从直观辨认图形到语言描述特征。⑸从使用日常语言到使用几何语言。⑹从形成二维空间观念到三维空间观念。

4、怎样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1)观察:有序观察,选择对象,变换角度。(2)操作:学会画图,动手操作,自我释疑。(3)变式:变化形状,变化位置,变化大小。(4)辨析:同中见异,异中求同,精确分化。(5)结合:形象与语言结合,数与形结合。

5、基于当下教学现状的建议:借鉴相关理论(心理学)⑴加强两种直观(视觉、触觉)⑵重视两个结合 以加强“画图为例”:

小学生好动,画图顺应儿童特点;通过画图,可以有效感知几何事实,获得关于几何公理的感性认识。能力强的学生,能自己在短时间内填补认 知空隙,学习困难学生,认识不能一次完成,常常似懂非懂。因此客观上 加大了两极分化。

6、基于儿童认知基础的教学---以“周长”为例:

(1)周长概念难以建立吗?经验告诉我们:不难,为什么不难? 皮亚杰的相关研究结论:儿童自发的几何发展顺序是“拓扑几何—投 影几何---欧氏几何”。对于3-4岁的儿童来说,形状不是严格不变的刚性

-7- 东西,而是可在他们的操作下改变的。年龄很小的儿童就有拓扑的直觉,他们能够学会分离,封闭等。

既然不难,能否直截了当?

反思:我们经常期望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经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然而,常识就能提醒我们,离开了认知发展基础,40 分钟能 跨越三个阶段吗?

(2)直线周长计算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

实践反思:是长方形周长公式重要,还是直线形周长计算的思路、方 法重要?

基于反思的教学改进探索:增强周长计算的探究内涵的教学实践。(三)“统计”教学发展新方向 ●吴正宪:统计教学的把握

1、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教学中应注意设计贴近学生 生活的情境,使他们经历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发展应 用意识。课标中把“数据分析观念”作为核心概念,它是理解“统计与概 率”内容的基本线索。

2、教师要重视统计,并把发展学生的分析观念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 目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习的方法,尽可能多地从中发现有用的,并且能够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地对计算方法等的 掌握。

3、切忌将统计的学习处理成单纯数字计算和绘图技能。

二、数学教学方向的导航

-8-(一)课程的理解与诠释

课程是体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课程是师生互动过程中,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师为主导,来设计呈现的教学轨迹。梁秋莲专家的 报告《积极行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到,教学目标要考虑学生要去 哪里?是否能达到?教学内容来自哪里?教学内容来自教科书、来自现实 生活、来自教师与学生的生成性资源,在研究课标的基础上用好教科书。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预设与实践,着力点是学生的学,是学生的体验过程。课堂应该是以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形 式,教师启迪学生思考,真正起着启发、引导、组织与参与的作用。“教为 主导,学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的认识活动设计认 识目标、认识内容、认识途径等,并帮助他们实现。教学中,教师在“导” 字上下功夫,为学生创造、提供自主地看、想、说、做的条件,引导学生 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情商”与“智商”和谐 统一,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课程是知识”向“课程是体验”的转变。

(二)关注数学价值与学生发展

“有勇气面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学会思考才有提高”这是来自吴正 宪老师开场的第一句话。吴老师点评《平均数》一课,指出:理解平均数 有三个角度:算法理解、概念理解、数据理解。她强调,对于平均数教学,我们往往只注重算法理解,其实我们更要侧重于概念理解和数据理解,培 养学生数据分析的意识,体会数据中所蕴涵的信息。关于平均数教学,有 人做过调查,学生学习了平均数会进行计算,但遇到真正的数据需要分析 时,他们却很少想到用平均数。所以说,平均数教学关键之一是培养学生

-9- 的数据分析观念,使他们想到用平均数,愿意用平均数来刻画数据。具体 案例如下:

师生共同讨论了以下的三条信息:

1.利用节约用水信息深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1)出示:节约用水图。

第一个信息,首先提出我国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引发学生思考:(2)出示: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 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

和加拿大,居世界第4位。

“看到这条信息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可能产生疑问:水并不少,世 界100多个国家,我们排第4名。)

(3)出示: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2300立方米,在世界上名列第121 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你又发现了什么”?

(这里让学生通过名次下降再次提出对平均数的理解。“贫乏”这个词 是什么意思?有那么多水,怎么用“贫乏”来形容我们国家呢?)

在这个过程,学生体会到了在水资源这个问题上,我们光看总量是不

能说明问题,还要看人均水资源,从而体会了平均数的价值。

2.出示:儿童乘车免票线“长个儿”了的标题。

你知道什么叫“儿童乘车免票线”吗?没错,就是这条线,我们来看 看(图略)。市发改委与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将北京市六岁以下儿童1.1米

乘车免票线提高到了1.2米。

师:为什么要提高?(学生自然会想到:孩子们都长高了。)

-10- 师:怎么去确定这个标准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调查一下。)师:调查谁?如果数据来了,有高的、有矮的,如何处理?

(这里要明确调查六岁儿童的身高,渗透抽样调查的想法。学生结合平均数的理解,回答调查完了可以计算平均数。)

师:(总结)你们真了不起,既能准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又能想到可 操作的办法。那我们一起看看实际是怎样做的。据统计,目前我市六岁男 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9.3厘米,女童身高平均值为118.7厘米。和你们想 的一样,市发改委就是参照了我市六岁儿童的平均身高,才确定了免票线 的高度。看来,这平均数的作用真是不小,连确定免票线的高度都可以参 照它。不但使学生能再次体会平均数的价值,而且渗透了抽样的想法。

3.那你们能利用平均数帮我判断一件事情吗?

出示:据统计,周一至周五晚高峰时,平均每小时需要通过1号桥的

车辆为1756辆,需要通过2 号桥的车辆965 辆(两个桥的宽度等条件差不

多)。老师回家这两条路都可以,并且驾车路程差不多。你们觉得我走哪好? 我走那一定快吗?为什么?(学生建议教师走2 号桥,但偶尔也不一定快。)

信息中走哪条路,学生根据平均需要通过的车辆,帮助老师选择路线 并且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一方面平均数可以用来 作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它反映的只是一般情况并不排除某种特殊情况,从 而既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又体会了数据的随机性。

这三个案例,不仅说明平均数的使用价值,也说明只有在现实生活中 才能有效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意识。

(三)注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渗透

-11-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王永春主任在大会总结中指出:数学教师 要贯彻落实“四基” 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尤其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经验。他在报告中强调: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数学思想的理论和抽象程度要高一些,而数学方 法的实践性更强一些。人们实现数学思想往往要靠一定的数学方法;而人 们选择数学方法,又要以一定的数学思想为依据。因此,二者密切联系,合称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那么,要想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要深入到数学的“灵魂深处”。教师应该注意提炼数学思想方 法,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阶段,数学思想方法主 要有符号化思想、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演绎推理思想、变换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和技能,后者一般通过短期的训练便能掌 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更应该是一个通过长期的渗透和影响才能够形成 的过程。作为数学老师,自己应该了解熟悉数学的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潜 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 真正提高数学素养。

在谈到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时王永春主任说,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 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开展的小组合作才有实 际价值,否则会流于形式、流于过程,这种学习关系一定要摆布好。同时,王永春主任强调,课堂问题的解决要注意联系实际,联系生活,问题的解 决过程要有创造性,设置的问题要有开放性,要不断引发学生质疑、反思,在“是什么?”“为什么?”“如何运用?”等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而构建小学数学思想。

-12- 在谈到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时王永春主任说,要加强过程性评价,思考 和解决问题的评价,要注意情感态度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应该多样化,要 进行高水平考试,要注意考试难度的把握,不要难为孩子们,考试过程不 能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机智灵动 奋发向上的附小学子

参与此次示范课的是云南师范大学附小的学生。三十一节展示课动用 了云南师大附上千名学生。孩子们灵动自然、落落大方的形象给与会老师 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课上孩子们思维缜密发散性好,观点完整逻辑 性强,语言表达清晰知识面宽广,机智聪慧面对课堂中生成的各种问题,赢得台下教师阵阵掌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班级于无形中凝聚着奋发向 上的精神气,发自内心地的说:表现真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水来”。云南师大附小学生的精彩表现也折射学校“刚毅坚卓”的办学理念 教育成果。仅以一个小“点”剖开,学校每年小博士论文评选:即通过写 作科学论文,在报告厅演讲并接受提问,层层竞选,最后获得“小博士”的 称号这样活动,透视了务实有效的教学活动须得“坚持”与“扎实”同步 进行,缺一不可。

机智灵动的附小学子用他们的学识和才智,用他们的慧心巧思告诉我 们:教育应该是起于生命,达于精神,敬畏生命,尊重个性,提升生命,促进发展的动态艺术。看着附小的学生,脑中出现的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本次数学盛会,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教学理念和思想的再提高,更启 示我们再次审视自己的教学。如果从我们熟悉的数学教学中抽身,站在数

-13- 学教育的高度去审视我们的课堂,也许我们会突然顿悟:传授知识、训练 技能、发展思维仅为教育的一部分,我们真正该做的是启迪智慧,点化生 命。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每一位教育者的嘱托!教育路上,我们任重而道 远,且行、且思、且成长!

-14-

示范课观摩有感 篇2

余老师执教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气势磅礴, 画面壮美。在“练习朗读”板块, 余老师根据词的意境, 给学生提出了很细化、立意很高的朗读议:1.读出字词句的力度;2.读出若干字的长度;3.读出几个句子的高度。荧屏上这一行行字似一束束闪光刹那间射进我的脑海, 我暗暗赞叹:没有高深的文化底蕴, 没有对文本的大彻大悟, 便没有这样精妙的建议。接下来的分层朗读指导更让我领略到了余老师的大师风范:

1.读出字词句的力度。

(教师示范读两三句, 学生齐读上阕)

2.读出若干字的长度, 如:“望”、“惜”、“须”、“妖娆”、“俱”、“数”。

(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学生练习朗读, 齐读全词)

3.读出几个句子的高度。

(找出能表现高度的句子, 学生齐读下阕, 读出高度)

就这三处精美的点拨, 每一个步骤完成一方面的任务, 给学生一种渐入佳境的朗读感受。学生在吟咏之间领略到“吐纳珠玉之声”, 在眉宇之前显露“卷舒风云之色”。能容纳2000多人的礼堂, 座无虚席, 人们都沉浸在这雄浑豪放的琅琅书声中, 听着学生一遍胜似一遍的朗读, 体会着壮美雄浑的意境, 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雄浑而又娇艳的北国雪景, 一节课不知不觉就陶醉而过, 美不胜收。这正体现了余老师所说的“非朗读不足以体会到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 非朗读不足以表达其音韵之美, 非朗读不足以感受到其朗朗上口、悦耳动人的魅力”。

反思自己一直以来的教学, 朗读似乎成为了走过场, 自己只是满足于读溜读熟, 或者蜻蜓点水般提出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多方面的要求, 从未给学生如此细腻的指导, 至于是否有感情, 怎样就算是有感情, 一直就处于含混不清的状态, 究其原因是自己没有深入其中, 没有感受到文本的不寻常之美, 因而难以解读出其蕴含的感情。如此说来, 学生朗读进入不了情景, 实在是教师之过。

培训结束后, 我迫不及待地浏览了“语文潮”网, 在余老师的课堂实录中徜徉了一番。灵动多姿的朗读指导纷至沓来, 层次非常细腻, 过程非常生动, 形式非常活泼, 令我目不暇接, 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夏天也是好天气》中有声有色的说读, 《济南的冬天》中富于个性的学读, 《口技》中深入浅出的品读, 《狼》中的评读, 《秋魂》中思维飞扬的写读, 《散步》《紫藤萝瀑布》中诗意的读……在余老师的课堂上, 朗读不再仅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的阅读方法, 更是强调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 是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 也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因此, 朗读还是生动的课中活动。从教学目的出发, 可以设计感知性朗读、模仿性朗读、熏陶性朗读、体验性朗读、表演性朗读等课中活动。

余老师游刃有余地行走在他的课堂上, 美轮美奂的课堂活动, 无不燃烧着师生欣赏课文的一片热情, 学生的吟咏之声就像一片片娇艳的花瓣,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轻轻飘落, 点缀在课文教学的小路上, 构成美好的教学风景。

“惜时”主题班会观摩有感 篇3

第一,主题选择要能为学生所在意。学校在学期开始之前一般会对主题班会的主题进行总的设计安排,这是必要的。但这种安排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根据班级自身的状况选择适合具有实际教育意义的主题。据说,“惜时”这一主题的选择,就是依据班级有学生不能合理利用学习时间而精心设计的,体现了班会主题选择的灵活性、实用性和多元化。我校也有教师曾为解决两个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特别选择“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作为班会主题。由于主题内容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同学们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很高,班会进行的很顺利,不仅两个同学握手言和,全班同学也都在如何处理同学关系方面接受了一次观念上的洗礼。还有一位班主任发现班级里个别同学出现早恋倾向,他并没有直接点明或阻止,而是以“青春期的变化”、“学会做情感的主人”等为主题组织班会,面向全体同学进行了心理疏导,在班级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导向,起到一定的劝诫作用。实践表明,班会的主题选择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越容易关心在意,班会的实效性也就越突出。

第二,组织形式要能达到“润物无声”。班会组织形式创新的目的就是克服简单枯燥的说教,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班会活动。我们可以把班会设计成辩论会、恳谈会和娱乐会,也可以是诵读比赛、演讲比赛等组织形式,只要把合适的主题与形式相结合,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惜时”主题班会之所以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是从一开始借助诵读的形式,师生共同在音乐声中缓缓吟读《明日歌》,教室大屏幕上不断变换各种催人奋进、勤勉向上、刻苦学习的画面,这样的氛围把珍惜时间的观念深入到学生内心,同时也使学生脑际间升华起“重学”、“劝学”的思想意识。在一个优美的环境里,轻柔的音乐让人放松,朗朗上口的诗歌让人陶醉,同学们情动而神往,感受到古人对时光的无限眷恋和感慨。当然这样一节主题班会是需要师生在课前做一些准备的,师生共同准备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最好的自我教育过程。

第三,资源材料要能引起学生共鸣。主题班会的资源材料没有固定的来源,既可能是一张报纸、一本书,也可能是一段影视资料,有时也可能什么也没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根据活动环节设计整理班会上要使用的学习资源材料,发动学生搜集与班会主题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等。活动中资源材料的丰富与多样,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对学习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由于“惜时”主题班会召开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因而教师对各环节把握准确到位,学生搜集到的资源材料也能丰富多样、开拓视野。有位同学运用电脑搜集了《昨日歌》《今日诗》和《明日歌》,在交流中就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兴趣。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反复比较阅读,最终对时间的认识生发出更加丰富的想象。紧接着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颜真卿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引起同学们的共鸣。教师又适时提出问题:“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惜时?结合自身学习情况谈一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最终师生总结出:“惜时就是合理运用时间,我们应该做到胸怀大志,勤奋学习;学会学习,提高效率;持之以恒,养成习惯。”这样一节准备充分的主题班会,在带领学生走进新的认知世界的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应该怎样去做,这体现了主题班会的实效性。

第四,德育目标要能体现多方面提升学生思想认识的高度。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每节主题班会虽要解决班级的实际问题和矛盾,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实现德育目标。“惜时” 主题班会不仅帮助学生学会合理运用时间,更是引导学生站在古今名人的思想高度上进行心灵对话,学习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大无畏精神。同学们咏诵陶渊明“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诗句知美好时光不可虚度;观《长歌行》中“壮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明白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读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懂得为国建功立业心切。正是站在前人对“惜时”的认知基础上,同学们才会站得更高、看的更远,对珍惜时间、励志读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正是主题班会的意义所在。围绕不同的主题确定并实现班会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信心、感恩、文明、做人等方面的德育目标,主题班会才会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焕发出思想教育的活力。

回想以往观摩过的农村学校班会活动场面,可以说大多流于形式,主题被弱化、片面化,不能完全体现德育目标,教育作用收效甚微。这往往带来一个很不好的结果,就是班会经常被其他活动所取代。有的学校把每周的教师例会和班会安排在一起,使侵占班会活动时间成为了一种常态,最终使主题班会失去了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立足之地。作为农村学校,要想突破当前主题班会所面临的困境,只有高度重视主题班会模式的多样性探索和创新,才能真正增强主题班会的实效性。

【王炳栋,山东省胶州市第二十三中学,中学高级教师,胶州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责任编辑/李书华

数学示范课观摩心得体会 篇4

夯沙——石波

2018年10月27日我有幸来到岳阳小学参加此次小学教学示范教学活动。在短短的这一天时间里,观摩了3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课,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教学风采,更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们学习。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第一、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

这3位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游乐园的情景导入新课,有的运动会选举参赛学生的形式导入,有的以复习旧知的形式导入。《乘法的初步认识》,田老师以游乐园场景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地性和热情。石龙珍老师的《数学广角——集合》,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情景引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图形探索》石利华全程学生以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小组自主探索的方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小组协作能力及探索学习能力。

第二、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教师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

第三、教师评价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

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不断,如“把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谢谢你给课堂带来了不同的声音。”“因为你的错误使我们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意的同学把你们的掌声送给他。”“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幼师观摩优质示范课心得体会 篇5

本周我园就骨干教师的优质课组织了园内老师的观摩学习,涉及了语言,美术,数学,体育几大领域的集体教育活动。老师们也就自己任教学科及时间安排进行了积极学习。下面是我在学习优质课后的收获。

(一)语言活动《小熊请客》杨园长

一、首先就表演故事的选材方面来说

1.表演故事一般选择对话丰富,互动多的故事。

2.对话语言重复性较强,易于幼儿理解和记忆的故事。

类似的故事还有:《借尾巴》、《拔萝卜》、《三打白骨精》等。

二、其次就上课环节来说

一般故事表演课要有三大步:讲述故事、复述故事、表演故事。

但在一节课中要完成一节故事表演课,要经历的环节分别有:互动讲故事、完整听故事、练习角色扮演。

可利用餐前、餐后等过渡环节进行对话的练习,帮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和对话。

三、最后,就幼儿表演与教师指导方面来说

1.幼儿在表演时,教师可关注其语言,动作,神态,情感等方面,在讲评时可有重点讲评表演好的幼儿,并请其示范。

2.另外,教师要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创设情景,教师提供物质支撑。

3.教师还应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反面角色,不因反面角色影响幼儿同伴关系等。

4.教师可在故事表演前,据孩子掌握情况,决定要不要增加桌面的手偶练习环节来帮助孩子理解记忆故事内容。

5.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和动作,尽量将故事中的旁白转化成角色语言,更有利于故事的顺利推进和过渡。

6.最后,教师应根据不同幼儿的理解和表现能力进行不同指导,因材施教。鼓励理解和记忆能力强的孩子进行故事的改编、创编和角色的增减,帮助记忆慢的孩子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

(二)音乐活动《大象和小蚊子》**老师

这是一节音乐游戏课,将重复性比较少,本来难以理解和记忆的音乐与小蚊子和大象的故事相结合,又结合图谱,更好地将游戏,音乐和故事融为一体。既有趣味性又能达到欣赏理解音乐的效果。

在本次音乐集体教育活动后,我学习到以下经验:

1.音乐游戏因为趣味性较强,孩子们兴致也会更高,所以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可以视本班孩子人数情况采取分组轮流上课的策略。

2.在活动中只讲规则是行不通的,可以结合情境,运用情境化的语言讲述规则,更易让孩子们理解和遵守。

3.在音乐游戏中可视本班孩子情况,通过孩子自评环节,挖掘游戏中的情感,发展孩子的纠错和自我发现的能力。也能更好地促进孩子遵守规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三)体育活动《我是投弹手》**老师

郭老师的体育活动是一节充满活力的体育课,给了我特别大的感染和触动,也让我学习到了很多:

1.首先在热身环节,并不是以前理解的活动开手脚腕,不容易扭伤就可以。热身环节也是可以和今天的课程内容相关的情境铺垫,热身动作也是有针对性的,在情境的感染下,先让孩子们有情感的准备。

2.在每节活动中都要明确这次活动的核心动作是什么,并结合本节课的.核心活动,设计热身动作和情境的铺垫。

3.在学习动作的环节可不急于教给孩子动作的做法,可以让孩子自己探究实验,哪种动作或姿势更容易取得好成绩好效果。

4.活动中教师对规则的讲解必不可少,但不可简单说教,一定要结合游戏的情境,将孩子们代入角色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5.放松环节一般不要将收玩具和器械作为结束的放松环节。可在最后环节中结合游戏中的情境,进行深化,将幼儿情感进行提升,感受氛围和情感的升华。

6.在设计游戏环节时要注意体现游戏的层次性,由易到难,逐步推进。

(四)数学活动《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老师

《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是一本有故事情节又能够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的数学绘本,能够将枯燥的数学结合到故事中学习,非常有意思。由于时间原因未能到场学习黄老师的《招待小客人》,只能结合教研,总结了一下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收获。

1.虽然大多数数学活动是难以有特别大趣味性的,但教师们可在枯燥的基础上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维持孩子的注意力。

2.在活动中多选择直观,具体的实物进行演示。语言也要生动易懂。

3.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操作环节,但要考虑孩子的已有经验,重视孩子的经验储备是否充足。平时要提供操作机会。

4.数学应用题的创编可贴近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数学意识,一些过渡环节可用来练习点数,简单加减的练习。

5.注意孩子的感知规矩,先感知“量”后理解“数”,所以在给孩子呈现的时候注意先接触具体的实物,后出示抽象的数字。

6.对于接触少或掌握不好的幼儿进行单独教授。

(五)美术活动《百鸟朝凤》**老师

曲老师的美术活动是结合《中国娃》主题开展的,符合本班特色,又是有趣的折纸添画的形式,但因本班情况,只听了开头环节,未能听完整,只能结合教研谈收获了。

1.教学环节完整,有结合课程内容的引发环节,有教师的示范环节,有孩子的创作环节,有分享环节,有有效的评析环节。

2.对孩子创造力的启发。在教师出示自己作品后,为启发孩子有更多创作,特地设计了“圆能变成什么形状”环节,让幼儿探索思考。

3.可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了解,让孩子们有更深刻的体会与认识。

4.可鼓励孩子用多种形式再现“鸟”的形象。

示范观摩课总结 篇6

三月十九号到四月八号,我们学校在前几轮观摩课赛讲的基础上,举行了高效课堂示范观摩课。本校赛课老师精心准备,听课的除了本校教师外,还有第二批跟岗培训校长及汝州市六中部分老师。

回顾活动历程,值得总结和借鉴的地方很多:

1、精心谋化,悉心准备。

各参赛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准备,精心选择课题,深入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翻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力求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设计的准备上,各位老师既详细又认真,既不忘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又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服务教学,追求既生动形象又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效果,努力把最优秀的课堂教学展示给所有评委和听课教师。

2、课堂构思新颖,激情洋溢。

本次观摩课,老师们或者通过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导入,或者通过播放有吸引力的音乐引课,或者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展示,为课堂营造了较为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优美的音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求知,精彩的图片使知识的讲授变得生动客观。这些巧妙的构思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愉快会成为学习兴趣得以保持的重要途径。老师们朝气蓬勃,激情洋溢。课堂上,男教师声音洪亮,语言铿锵有力,很有感染力。女教师音质优美,语气柔和亲切,极具亲和力。在这样的课上,不仅老师的风采得到展示,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张扬。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学得积极,老师教得轻松,是真正的相互促进,融洽和谐。

3、信心百倍,游刃有余。

各位参赛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中不慌不忙、松弛有度、放收自如。设计的问题合理科学,针对性强,大多数教师都能把握重点和难点,解决核心问题。开展活动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老师的问题,并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讨、展现自我、口头表达等能力,整个的教学过程清晰流畅而完整,这一切表明了老师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迅速提高。

4、评课精彩,注重反思。

这次观摩课有一个特点,就是时间安排紧凑,上一节讲课,下一节趁热打铁马上评课,各位听课老师及领导畅所欲言,真正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发挥了评课的最大功能;每位上课老师认真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与同学科的老师交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听取评课老师们的批评指导,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课的得与失,将不足改进,将长处守住,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真正把这次活动当作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从而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次评课中,各教研组长对本组教师的课都做了全面的、详细的、中肯的点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对年轻老师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让评课老师们受益匪浅,从而更加理解了评课的重要性。

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恰当运用教材,鼓励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教材是教与学的文本,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本次参赛老师都能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的知识,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是,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不是孤立的,是互相联系着的庞大知识体系。在完成知识点传授的同时,要帮助学生联系前后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融会贯通地

运用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2、在自主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对学生要有具体的要求

在这几节示范观摩课中,各位老师都有让学生讨论的环节,但是,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把任务具体化,讨论什么,怎样讨论,由谁讨论,讨论的结果都要明确,否则就会使个别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偷懒,使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3、注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设置的问题很好,但是学生的思路有些狭窄,这主要反映了学生的知识面窄,对社会热点,重点了解的比较少,不能把教材知识和现实问题紧密联系,这就要求老师采用多种方法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做到学以致用,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观摩数学优质课有感 篇7

一、听有所感:新课改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喜人变化

1. 有感于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一个好的情境创设, 它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 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 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一个好的“情境设计”, 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 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或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参与活动的上课老师都特别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好的问题情境, 在浓浓的情感交流中导入新课, 很自然、很亲切,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郑州外国语学校的潘春华老师在执教的《摸到红球的概率》一课中, 从鲁豫有约中采访百万大奖获得者入手引出概率, 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

2. 有感于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 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焦作解放区实验学校的苏倩老师在执教《世界新生儿图》一课中, 整节课都是由老师精心设计的一连串问题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从而化解了难点突出了重点, 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 有感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数学新课改核心理念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这次优质课评比活动, 我发现教师观念的转变, 表现在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强制者向教学活动的激励者转变;由唯我独尊的一言堂向民主气氛的创设者转变;由纯粹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向艺术家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 这次活动中许多教师都在尝试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由原来的“复习、引入、新课、巩固练习、作业布置”, 改变为创设情境—明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或学生独立探究) —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师生互评—归纳总结—探究成果的应用。如来自河师大附中的张凤霞老师在教学活动中, 首先通过打篮球这一活动, 做好一些铺垫后明确这节课的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从“篮球的运动轨迹”去猜测、探究、讨论“二次函数的性质”, 然后通过师生的合作交流、合情推理感悟新知, 再以欣赏的形式来揭开课堂开始的情境悬念的过程和原因, 并将新知拓展应用到如何把球投进的实际生活问题中。学生也从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 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切都要靠人自己去创造。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 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 教师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4. 有感于课堂上教学设计创新的有效性。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 只重视知识的结论, 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 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新乡的宋丽华老师开课展示美丽的家, 首先“欣赏地板”, 让学生从抽象的实物中观察出几何图形, 感受到数学的美, 然后水到渠成引入课题, 通过学生动手探索、讨论、分析, 归纳出“镶嵌的特征”;同时宋老师在例题的选取上, 结合生活实际, 与生活密切结合, 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宋老师在课堂收尾的数学活动———帮小燕子闯智慧宫小组竞赛, 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设计题目, 让学生积极动脑筋,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整堂课进入了高潮, 整个教学过程跌宕有致, 诗趣盎然, 给人以数学美的享受。在本次活动中, 许多教师都认识到“结果很重要, 过程更精彩”。

5. 有感于一个数学老师该具有的教学本领。

说话精练到位, 标准的普通话, 咬字清晰, 讲解数学知识时精练到位;丰富的表情, 课堂上与学生相处融洽, 从一开始的自己面带微笑到最后学生的面带微笑;板书清晰到位, 用最快的速度写出最好的字, 准确的板书解题过程更是为学生做了一个好榜样;严谨的思维方式,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 反应快, 引导学生得体到位, 思维严谨, 考虑周到。可以说12位上课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数学老师基本功的好榜样。

二、听有所思:教学中值得探讨的若干问题

新课程教学使我们深切感受到:课堂更加活跃轻松了;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联系生活实际了;学生发言更加积极了。但在听课、听点评过程中, 以及与观摩教师的交流中, 也反思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惑。

1. 如何正确处理好培养学生能力与掌握“双基”的关系?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 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为形式而活动, 没有达到讨论目的, 虽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在处理上却往往忽视、削弱或降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状况;而有的教师因为留给学生活动时间明显过多, 导致原先准备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这些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2. 如何正确处理好复习引入与创设情境的关系?

有的教师为情境而情境, 以情境替代复习引入的实效性不够理想, 也有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在驾驭和处理教学内容时, 缺乏对教材内容的开发和整合, 教学过程中没有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

3. 如何处理好教师设问与学生的答问的关系?

教师的设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点拨作用, 可以促进更多的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但发现存在的问题是, 教师的设问层次粗浅、质量不高。另外,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缺少必要的引导和讲解, 教师设计的游戏等活动, 其实效性也有待提高。

4. 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提倡激励性评价, 但有些教师课堂上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 不管对错, 都不加评论地予以鼓掌。我想对学生出现的错误, 应该敢于批评, 将激励教育和挫折教育有机结合, 只是要注意方法、方式, 要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 以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不打击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为前提, 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为突破口, 表扬应该真实、自然。

示范课观摩有感 篇8

在才艺展示中,我发现老师们的才艺各具特色,真的很棒。有一位老师把朗诵,唱歌,跳舞融合在一块,很具特色。还有一位老师的毛笔字写得非常漂亮,他还和全班学生创作出版了第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书体法作品集。我相信这一个班的学生将来的字肯定都能写得非常的漂亮。从小让学生们把字练好,写一手方方正正的中国字,非常重要。我的字小时候没有注意写,现在还得每天花很多时间去练习写字,毕业之后要去教学生们学语文,如果老师字都写不好,怎么去教学生们写好字呢,一个好的示范真的很重要。

最精彩的还是课堂教学展示,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着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学习他们上课的过程中,难免也会发现一些小小的问题:

(1)上课关注学生写字的老师不多。小学期间抓好写字很重要,规范学生的写字很重要,但是这场比赛中,大概只有五位老师注意了这个问题。有一位老师在写字时,让学生们伸出小手一块跟着写,这样,就能减少他们笔顺写错的几率。还有的老师画田字格边写边分析字的结构和特点,这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有一位老师做了生字小卡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给他们排位置,找关系,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老师范读课文的太少。我觉得语文课,应该有所示范,在学生去感情朗读课文时,老师应该适当地给他们示范朗读,这样学生容易更好地把握感情。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情,自己去读,这样时间长了不利于他们朗读水平的提高。老师应在适当的时候多给一些指导,多做示范,学生才能把握好感情,读准语气,对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容才会有更深的理解。

(3)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关注文章写法的不多。一篇课文有必要带若学生去关注写法,这样,学生才能从整体上去更好地感知,也有助于以后自己的写作。有一位老师在上《北京的春天》一课时,在黑板上列了一个表格,这张表格贯穿了整个文章,把一些事情都概括总结了,这样,学生们一目了然,就知道这篇文章的结构,思路更加清晰。

举办这样的大赛,真的很有意义,参赛的选手在比赛中学习着,我们也在观摩中不断地学习着。当一名语文教师就要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素质教育要靠一大批有思想的优秀语文教师去实现。大赛正好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自我提升的平台。立足自身,苦练内功,丰富向我。愿我们每位教师都在学生心中去做一个德高身正、学识广博、身心健康、热爱生活、品位高尚,对学生有爱心的人。

声情并茂地朗读,端正规范地书写,扎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思路敏捷的教学点评,这些我想也正是大赛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我们要自省,要日积月累,在教学中不断地锤炼自己,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示范课观摩有感 篇9

八面学校 门德惠

4月17日,我参加了通榆县“白城市第三届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教学观摩活动,并听了任娜娜教师的观摩课《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任娜娜老师的这节课不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了我在教学上新的启迪和启发。

通过这节观摩课我认为我在以下课堂教学方面需要提高和改进。

1.备课要精心、细心。每个环节,每句话,每个实验设计,每个实验器材都认真考量、打磨、准备。因为态度决定一切,细节更决定成败。

2.课堂语言要诙谐紧追时代流行,要亲近能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要激情能激发学生热情,要带有激励性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

3.将实验还给学生。分组实验必需分组,演示实验尽可能分组,除此之外还要设计书本之外的小实验。存在不爱听课的学生,但绝不会存在不爱做实验的学生。

示范课观摩有感 篇10

浏览时请按下 CTRL+点鼠标左键就可直接打开

这里只有几万视频中的一部分,更多视频请到浏览

------------------小学信息视频目录列表----------------

2010年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示视频专辑(42)新课程小学信息技术广东省名师课堂教学视频(10)

------------------初中信息视频目录列表----------------

2010年广东省初中数学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优质课评比(8)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视频(6)

初中组广东全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学交流展示活动一等奖课例(6)

广东省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视频专辑(28)

新课程初中信息技术广东省名师课堂优质课课例示范(9)

------------------高中信息视频目录列表----------------

示范课观摩有感 篇11

终于, 我也有机会听窦老师的课了。

上个月, 我有幸观摩了窦老师《牛郎织女》一课。课前, 窦老师没有和学生进行交流, 随着窦老师一声深沉的“上课”, 牛郎慢慢走向织女了。这一声低沉的“上课”, 让我当时想:咦, 不是说窦老师是个充满激情的人吗, 这也太深沉了吧?!可是课越往后上, 窦老师的激情就越是喷薄而出。整个课堂非常活跃, 教师在课堂上谈笑风生, 学生思维也异常活跃, 真的可以说是思维和思维的碰撞、语言和语言的交锋。

这堂课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是开放的、自如的、有趣的!学生和老师把课堂当成了聊天的场所, 整堂课在幽默风趣的谈话中进行。印象最深处之一就是窦老师在点学生回答问题时, 没有说谁来回答, 而是说, 谁来聊一聊。为什么学生会说?这与平时的训练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有关。为什么想说、敢说?这与窦老师随和、幽默的教风有关。印象最深处之二就是窦老师好像在放风筝, 课堂上学生们的思维好像是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 但是这鸟儿飞的再高, 只要窦老师拉一拉手中的线, 孩子们的思维又回来了, 所以感觉整个课堂是收放自如, 活跃却不混乱。课文的学习是在聊天的过程中进行的, 看似杂乱, 实则是跟着老师的预设走的。印象最深处之三在于窦老师的课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老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让学生自己感悟, 让学生自己来说, 老师只是适时点拨、引导,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不知不觉中, 窦老师的课上了将近两个小时, 我实在佩服窦老师的好体力。不仅窦老师不觉得累, 听课老师也没有倦意, 学生的发言直到课堂的尾声还十分的积极、活跃。

我在想, 课堂是人和人之间的活动, 而人是有主动性的, 那么放开来的课堂怎么控制呢?除非你有强大的控制能力, 不然, 一般的老师还真没有这个胆量这样玩。窦老师的课堂体现了她强大的控制能力, 这样的课堂比照本宣科的课堂, 比一本正经的课堂, 比强拉硬扯的课堂有意思许多。

以上是窦老师的课堂给我留下的整体风格印象。其实, 窦老师的课堂还有很多细节体现了窦老师强大的教学功底, 包括对教材的处理、对预设与生成的处理等等。

走近名师 观摩有感 篇12

城三小学: 罗晓芳

3月17、18日,我有幸赴厦门参加为期两天的第七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名师教学观摩学习,研讨会上展示了全国优秀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王文丽的《李白的送别诗》、讲座《我的语文教学观》,小学语文教学界传奇人物、特级教师支玉恒的《草原上的花》、讲座《就课例谈课改》 “2010年推动读书的十大人物”、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周益民的《诗与图画的婚礼》和讲座《儿童阅读:一条返乡之路》等七节精品课及四次各具特色的学术讲座,名师们的课堂真可谓是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这些课课型有别,风格迥异,却各有千秋,精彩纷呈。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专家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们陶醉痴迷,更是令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们收获颇多。

一、走近名师,走进诗意的语文课堂。

周益民老师的《诗与图画的婚礼》令人耳目一新,如沐春雨。课上没有老师过度讲解,没有媒体的滥用,周老师努力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如什么是图像诗的特点,长处,所读的每首诗的意义和妙处,这些诗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等等,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体验,去创造,去表达,张扬个性,发展能力。我们和学生一起感受着图像诗的意境和魅力,插上想象的翅膀,不仅学生放飞着,我们的思维也在跟随周老师浮想联翩。

二、走近名师,走进学生的内心

同精美的课堂相比,讲座更是精彩纷呈,风格迥异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周益民老师的讲座《儿童阅读:一条返乡之路》,令我有一种冲动。周老师首先阐述了启发儿童阅读的重要性,接着抛出问题:那么该给孩子读什么书?周老师说“童年里没有童话,人生就是苍白的。我们要给孩子读童话,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老师们应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维,从儿童的视觉出发,应选择适合学生的篇目让学生阅读,和学生一起阅读,读同样的书目,共同阅读的目的是让师生之间产生共同的语言,产生心灵的密码,从交流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才能产生思维碰撞,了解孩子的内心,走进孩子的世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自己喜欢阅读,带着学生,和学生阅读,让书香陪伴我们。是的。如果,我们能多读一些书,一些大人的书,一些孩子的书。那么,在我们身上所显露出来的,将是一种阅读的气质。在孩子身上留下的,将是无限的阅读的幸福。多读一些书,无论是对于我们,还是对于孩子,都是幸福的。

三、走近名师,走进教育艺术的殿堂

1、教学态度亲和、幽默,有效促进学生参与学习。

虽然名师们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是他们的教学态度却是一致的,亲和而不乏幽默,谈笑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学起来浑身是劲,学习活动也显得特别充实。例如周益民老师的课《诗与图画的婚礼》,在周老师的带领和引导下,孩子们快乐地感受了图像诗的有趣和奇妙,在欢声笑语中去思考和总结。一首《消防队长梦中的埃及风景照》更是让孩子们在爆笑中明白了应根据不同的诗歌内容选择应侧重“读”“写”甚至是“看”的教学方法。

2、教学内容创新、大胆,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

北京语文教研员王文丽老师执教的是自创课例《李白的送别诗》。王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整合,课外与课内相结合,从“唐代三绝”中引出李白,精选李白具有代表性的几首送别诗来让学生认识情感丰富的李白,由《赠汪伦》体会对王伦的宽厚;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体会对王昌龄的真挚、关切„„明白了李白的送别诗突破了传统送别诗“有别必怨,有怨必盈”的情调,总结出李白送别诗感情真挚热诚、豁达乐观的特色。这样的教学内容是创新的,把分散的教学资源整合贯通,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就有效浓缩了知识的精华,为学生的求知之路打开方便之门。王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令整个教程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3、教学语言简洁、精确,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学习要点。

蒋军晶老师执教《祖父的园子》一课,语言简洁不多余,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段,反复练习,体会作者萧红语言的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通过自读自悟、角色置换、想象体验等形式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及祖父之爱。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具备抓住文章字眼、经典句段的敏锐感,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们走进语文的知识殿堂。

4、教学过程重读轻讲,还给学生充分读书学习的空间。

支玉恒老师的教学便是如此。他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以读代讲,点拨启导。《草原上的花》语言清新机巧、有韵味,支老师先让学生自读,自由谈初步感受,再逐步细读,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透过朗读深入理解语言文字,驰骋想象,体会文中或机巧、或颇有意趣的句子,感悟内在蕴意。

上一篇:【思修2013】学生学习手册-思考练习答案下一篇: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