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姓氏歌教案(示范课例课件)

2024-06-13

2 姓氏歌教案(示范课例课件)(通用3篇)

2 姓氏歌教案(示范课例课件) 篇1

姓氏歌

教学总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12 个生字。认识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 3 个偏旁。

2.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姓、什、么、双、国、王、方”7个汉字。3.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正确朗读问答句式,读出疑问的语气。

4.照样子问问答答,能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5.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1)学习生字的音、形、义,“张、赵、钱”的偏旁;(2)正确朗读问答句式,读疑问的语气。2.难点:(1)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第一节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正确朗读问答句式,读出疑问的语气。

2.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姓、氏、李、张、古、吴”6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姓、什、么、双”4个汉字。

3.照样子问问答答,能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媒体课件、田字格卡纸、生字卡片

一、问题导入

1.教师提问说一说你的姓是什么,学生按照顺序回答自己的姓氏。教师提问学生还知不知道爸爸妈妈的姓氏。引出中国的姓氏有很多。

2.教师板书课文标题:“姓氏歌”,标示拼音,让学生尝试朗读,教师纠正示范。3.教师出示“姓、氏”二字的卡片,带领学生认读。

【说明】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人的姓氏,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姓氏的丰富多样,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文章标题中也有生字,此处带领学生认读,之后逐渐让学生自主认识生字。

二、课文教学

1.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再齐声朗读课文一遍,再请若干位学生单独朗读第一段课文,要求读准读音,读出疑问语气,单独读完之后请学生点评; 2.点评之后播放课文第一段音频,学生跟着音频默读; 3.播放结束之后学生齐声朗读第一段,男生女生交替读; 4.两人一组,请学生仿照课文句式进行对话;

5.在课件中显示出第一段中的生字,教师讲解课文生字读音

(1)教师读1、2行,出示“姓、氏、李、什、么”的卡片,提问学生认读;(2)教师读3、4行,出示“张”的卡片,指名学生认读,提问“张”的偏旁与“弓”字有什么变化;

(3)教师读5、6行,出示“古、吴、双”的卡片,提问学生认读;(4)教师打乱卡片顺序,学生开火车认读卡片上的汉字。

【说明】此处教学重点为课文的朗读和生字识记。朗读要注意读出疑问句的语气,通过多种形式,教师在其中不断进行纠正。生字识记中注意字的读音,注意讲解识字的方法。

三、生字书写

1.播放“姓、什、么、双”的书写动画,教师讲解“姓、什、双”的字形结构,“么”是一个单体字。学生观察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提问若干学生书空,边书空边说出笔画顺序,教师纠正错误; 3.学生在课本上描红,在田字格中书写,教师走动辅导学生;

【说明】借助书写动画,演示出正确的书写笔顺。结合教师讲解书写技巧,学生能够更好的记忆。辅以实践练习和纠正,学生的记忆更为牢固。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今天课堂的内容; 2.作业书空:“姓、什、么、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第二节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2.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赵、钱、孙、周、王、官”6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国、王、方”3个汉字。3.背诵课文。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媒体课件、田字格卡纸、生字卡片

一、回顾上节,导入本节

1.播放课文第一节音频,指名若干两人一组学生对话第一节。出示“姓氏李什么张古吴双”的卡片,开火车认读。出示“姓、什、么、双”四张卡片,请学生书空。

2.问题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姓氏?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姓氏?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更多的姓氏。【说明】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一方面让学生记忆更深刻,另一方面也可以检验教学效果。通过提问,学生主动说出更多的姓氏,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稀有的姓氏,引起学生兴趣,也和课文内容呼应。

二、课文教学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齐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断句; 2.请若干学生朗读课文,请同学点评是否有错误;

3.播放第二段课文音频,学生跟读。接着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4.指名朗读第二节课文,注意纠正错别字,注意断句。【说明】第二节内容需要注意朗读的断句和节奏。

三、生字教学

1.教师提问课文第二节有哪些字是我们之前没有学过的呢?请若干同学回答。之后将本课生字显示在课件中;

2.教师将学生两人一组分组,告诉对方如何认读这些生字;之后请若干学生认读卡片上的生字;

3.再次让学生分组交流如何记住生字字,有什么技巧;之后请学生发言交流自己的记忆技巧;

4.教师提问生字的偏旁部首是什么?点名若干学生回答。启发学生思考偏旁和其本来的字有什么变化。

5.教师出示“国、王、方”三个字的卡片,提问学生应该怎么书写,有什么记忆技巧,与同桌进行交流。

【说明】通过多种的姓氏,培养学生的主动识字的能力,让学生主动思考如何识字。学生往往能够提出一些有创意的记忆方法。在上节课示范如何识字写字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启发鼓励学生的主动性。

四、拓展练习

1.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随后不看书背诵; 2.教师介绍其他复姓,提问还知道哪些复姓。

【说明】背诵可以有多种形式,角色扮演,开火车轮流背。介绍其他的复姓和姓氏的典故知识,扩展知识。

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今天课堂的内容; 2.作业书空:“国、王、方”。3.背诵课文。

2 姓氏歌教案(示范课例课件) 篇2

姓氏歌

【课前解析】

《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编写的韵文,一问一答,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课文通过熟字加一加的方式,认识中国的姓氏,了解单姓和复姓,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认识更多的姓氏,提升识字的乐趣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能够学以致用,介绍自己的姓氏。

关注课文:第一节:前4行,可以安排师生、男女生、同桌互相问答着读一读,在一问一答中,增添读的趣味性。后几句,可让学生拍着手读一读,增加朗读时的韵律感。

第二节:本节由12个单姓和复姓组成。可以通过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单姓和复姓的不同。朗读时,要关注姓氏之间的停顿,以及单姓与复姓的节奏变化,姓氏之间不要粘连,读出节奏感。

关注生字:本课要书写7个生字,学写偏旁“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其中3个独体字,3个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以及1个全包围结构的字。学习写“国”,可以回顾“回”字的书写,复习全包围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书写顺序。“姓”在上册学习了“妈”的基础上,巩固女字旁的书写。

关注词语:姓氏、张口、良好、花钱、孙子。可以结合生活积累认读这些词语。

【教学目标】

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李”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姓、什、么”等7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识记12个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会写7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姓、李”等5个生字,会写“姓、双”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那么,我们中国有多少姓氏呢?这节课我们就去了解一下吧。

出示课件1: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

3.教师板书课题:2

姓氏歌

4.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话题入手,通过介绍自己的姓氏,与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联系,点燃课堂活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来源:学科网ZXXK]

二、自主学习,了解儿歌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请你自己读一读,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3.学生齐读。

4.小组合作。

(1)提出要求:请你自己读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在文中你都知道哪些姓氏呢?告诉你的同桌吧。

(2)提出要求: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问问你的组员。[来源:学科网ZXXK]

5.教师指名读:其他同学当小老师,看着课文认真倾听,指出错误。

6.提出要求: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设计意图:儿歌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儿歌内容的大致理解,渗透“学贵有疑“的思想。)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齐读第一节:好,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学习第一小节。请大家一起读一读第一小节,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教师引导:要想把课文读流利不容易,需要把课文里面这些字认清楚。你先试着读一读这些字吧。

出示课件2:

学生跟读:请你再跟老师读一遍。

3.学习识字方法。

教师提问:如果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

(1)识记“姓、李”:给生字组词,为它找个好朋友,我们会记得更牢。

出示课件3:

预设:姓,姓名;李,李树。[来源:学科网ZXXK]

学生跟读:请跟老师读一读。

教师提问:同学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们呢?请大家认真观察,看看这两个字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它们都是由两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是一个我们学过的生字。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变成三字儿歌就更方便了,同学们可以试一试。

预设:女加上生是姓,我们可以说女生姓,那李就是木子李。

出示课件4:

(2)识记“张”:看“张”字。跟老师读——张,张开。“张”的偏旁是弓字旁,它由三笔组成。弓是古代兵器之一,由富有弹性弓臂和柔韧的弓弦构成,当把拉弦、张弓过程中积聚的力量在瞬间释放时,便可将弓弦上的箭或弹丸射向远处的目标。这就是弓。

出示课件5:

教师提问:我们怎么记住这个字呢?

预设1:用“加一加”的方法弓加上长是张,我们可以说弓长张。

预设2:变成三字歌:弓长张。

出示课件6:

教师小结:很好,刚才学习的方法现在就用上了,这就是学以致用。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3)识记“古、吴”:再看“古、吴”,你能为它们组词吗?

预设:古,古代;吴,吴国。

出示课件7:

学生跟读:请跟着老师读一读。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古”和“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1:它们都是上下结构,两部分组成。

预设2:它们都有“口”。“口”上面加“十”就是“古”;“口”下面加“天”就是“吴”。

出示课件8: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说十口古,口天吴。

学生跟读:请跟着老师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对多种识记生字的方式的肯定,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字形字义的整体识记。)

四、巩固练习,逐步提升

1.教师指名读:看,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又跑回课文里去啦,你还会读吗?谁想读?相信认真学习的你一定记得很熟,读得很准了。

出示课件9:

2.小游戏: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个问答游戏吧。

(1)教师引导:先看看他们是怎么问答的。

出示课件10、11:

(2)师生问答:看明白了吗?下面有五个小同学,他们的姓都不一样。我来问你来回答。

出示课件12:

(3)同桌问答:同学们真是太棒了,相信你一定学会啦,和同桌一起玩一玩吧。

3.学生自由读:刚才的游戏有趣吗?下面我们再把课文第一小节读一读吧。老师把拼音去掉,你会读吗?自己试一试。

出示课件13: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巩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识记“姓”:课文我们会读啦,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生字。我们先看“姓”这个字。

出示课件14:

(1)教师讲解:“姓”是左右结构,它的偏旁是女字旁。书写时注意,女字旁的横倾斜,且不能出头。右边的“生”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行要长。

(2)教师范写:姓。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书写3遍。

(3)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姓氏、姓名、百姓。

2.识记“双”:再来看“双”这个字。

出示课件15:

(1)教师讲解:“双”是左右结构,它的偏旁是又字旁。需要注意的是,第二笔是点,第四笔是捺,第二个横撇穿插到左下格。

(2)教师范写:双。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书写3遍。

(3)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双手、一双、双人。

3.识记“什”:接下来,我们学习“什么”的“什”。

出示课件16:

(1)教师讲解:“什”是左右结构,它的偏旁是单人旁。书写时要注意,“十”的横靠近单人旁的竖的起笔,在横中线上右行,竖靠竖中线的右侧,收笔处比单人旁底端略低。

(2)教师范写:什。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书写3遍。

(3)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什么。

4.识记“么”:学了“什么”的“什”,现在我们学习“么”。

出示课件17:

(1)教师讲解:“么”是独体字。书写时要注意,撇在竖中线上起笔,在横中线上收笔。撇折的折角不能太大,所以起笔的撇要倾斜一些,穿过中心。折笔处在左下格,略往上斜。

(2)教师范写:么。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书写3遍。

(3)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什么、多么、怎么。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书写,加上教师适时的鼓励,让书写变得有趣,学习更有动力。当然,对于有难度的字,应该具体指导,带学生一起书空练写。)

六、根据提示,背诵课文

1.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下面我们试着背一背课文第一小节吧。请你根据提示试着背诵。

出示课件18:

2.改变形式:看看你背得对吗?再这样试一试吧。

出示课件19:

3.改变形式:你背对了吗?再这样背一背。相信同学们一定背得越来越好。[来源:学科网ZXXK]

出示课件20:

(设计意图:根据不同提示,背诵课文。通过不同的填空形式,提高了趣味性,解决了背诵任务。)

七、板书设计

姓氏歌

2 姓氏歌教案(示范课例课件) 篇3

◆组织游戏,在趣味中有效诵读、识记、积累(教学重点)师:小朋友都很喜欢玩游戏吧,我们现在来玩个拍手游戏,我来问你来答,回答不上来,你就算输了。想不想玩呢?

生:想。

师:听老师示范一下,你们照着我的样子答。

“拍拍手,做游戏,我来问,你来答。你姓什么?我姓张。什么张?弓长张。”

师:听清你们要怎么回答了吗?

生:要把姓拆开来介绍给大家听,好让大家知道是哪个姓氏。师:好,现在我要请大家一起来玩一玩。(指着一位小朋友。)他姓什么? 生齐:他姓吴!师:什么吴? 生齐:口天吴!师:他姓什么? 生:他姓胡!师:什么胡? 生:古月胡!师:他姓什么? 生:他姓王!师:什么王?

(生一时说不出来。)师:除了把字拆开来介绍,还可以用组词的方法,如:什么王?国王的王。我们来试一试!

上一篇:加长版《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下一篇:思进小学德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