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梅事迹报道

2024-09-11

刘爱梅事迹报道(精选4篇)

刘爱梅事迹报道 篇1

《刘爱梅事迹报道》观后感

2011年10月26日濮阳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了高新区新习乡新习小学刘爱梅老师的感人事迹,看后我很受感动。刘老师30年如一日,怀着一颗孝顺之心、关爱之心和执著之心,悉心照顾爷爷、婆婆和母亲,抚养失去父亲的孙子,在平凡的生活中用自己的点滴行动演绎着感人的亲情故事。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工作中,她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多次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在生活中,刘爱梅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关爱之心,一颗执着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师的的高贵品质。

刘爱梅对“孝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孝顺不仅仅是让老人吃好穿好,还要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作为媳妇,要做到尽善尽美的“孝顺”是不可能,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终会有回报。面对需要照顾的老人,她“孝”字当先、“爱”字装心,数年如一日艰辛付出,交出了圆满答卷----她是远亲近邻眼中公认的好媳妇。

几十年来她与丈夫互敬互爱,彼此信任,相夫教子。只要丈夫不在身边她时时都不会忘记提醒他添衣加被,不管多晚她总会等丈夫回来吃饭,是同事和邻居认可的“模范夫妻”。2004年她的儿子不幸出车祸了,作为母亲的她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痛苦的煎熬,但是为了安慰丈夫,不让丈夫再难过,她强忍着悲痛上班,毅然和丈夫共同撑起了整个家,在照顾两位老母亲的同时,还要细心照顾三个年幼的孙子,不要说休息,就连忘记吃饭也是常有的事。她把所有的激情和热情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她说:“发生再大的事情,只要能走路就不能停止工作,”,她几十年如一日,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风雨无阻,有时候还忘记回家吃饭。就在失去儿子最痛苦的日子里也没有耽误过一节课,她说“:儿子没了我还要活下去,不能因为私事耽误更多的孩子,我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爱,去教育。付出了总有回报,几年来她所担的班级一直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得到了家长和领导的一致好评。成绩不能满足,名誉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教师,她觉得自己始终要践行为人之道,从师之道。她觉得教师更要讲敬业和奉献。

刘老师在孝敬老人、和睦邻里、团结同志、关爱学生等方面给我们作出了表率,她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要像她那样坚守着三尺讲台辛勤耕耘、开拓创新、默默奉献。

西郭寨小学 张继国

2011-10-27

爱梅说小学作文 篇2

蜡梅花的形状呈花形,花瓣呈蜡花色,花蕊很小。腊梅花一开就总低着头,如同害羞的小姑娘。远处看去,它很单调、平凡。

比起牡丹,它少了几分高贵;比起玫瑰,它少了几分艳丽;比起百合,它少了几分高雅。但它却有着坚强、谦虚、不畏严寒的精神。在百花凋零之际,惟独腊梅花迎着寒风,一枝独秀,就好似“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不起眼的它活出了不平凡的一生!

问题课堂 魅力无限 刘爱芹 篇3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之我见

“没有问题”的课堂,不是好课堂。没有问题的学生就是“有问题”的学生。因为,“没有问题”就是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课堂应该是问题生成、生长的地方,是问题拓展与问题解决的地方,同时也是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由交流学习观点的地方。充满了问题的“问题课堂”,才是最有魅力的课堂。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源泉。可是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看到的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呆若木鸡地听。再或者是一问一答式的教学,看似是提出了好多问题,学生也解决了好多问题。可都是老师“精心预设”学生的问题,层层深入地剖析,学生们也只有顺应老师的思路张口回答而已,甚至根本不用思考,跟谈不上主动去探究。一堂课下来,看似学生轻松学会,毫无问题存在。难道是真的没有问题吗?其实不然,学生不敢提问,甚至不知道该怎么提问。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方面有了自己粗浅地认识,下面谈谈我对这方面的几点思考。

一、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

儿童天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可是由于大人们长此以往的无所谓态度,甚至是不耐烦抹杀了孩子们本该有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问题也越来越少,在课堂上就更不愿提出问题了。有时即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也是“假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投去赞许、信任的目光,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或者很荒谬,教师也应先肯定和保护学生提问的勇气。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和谐、亲切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给予学生充分的提问自由,倡导“言者无罪”,允许学生随时发问,鼓励学生找老师的“纰漏”,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养成“敢问”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顺手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柱形薯片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个新朋友。让他们观察后大胆猜想如果要你给这种物体起个名字你准备叫它什么呢?看到这物体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在稍作思考后马上畅所欲言,有的叫圆柱,有的叫圆桶,还有的叫柱形圆桶„„。接着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它的形状与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不同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大小相同吗?„„。但是不管哪一种我都给予一些肯定的评价,让学生得到一种被认可的快感。学生也进入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心里想提的问题自然就多了,也就敢问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爱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个不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其他学生及时自主探究作出回答,即使问题没有价值也应作出合及时地引导。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学中,我发现为学生提供的素材与信息或是比较丰富,或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是以已有经验为起点,或是较有挑战性时,非常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提出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抽屉原理》时,课堂伊始,我首先从身边学生熟悉的实例入手:顺手拿起三只粉笔,在两只手中倒来倒去,最后让学生猜一定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并告诉学生:“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有的学生猜出:老师的两只手中总有一只手中一定至少有两只粉笔。这时候就有好些同学不自觉地提问:为什么?学生在充分思考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对不同的答案提出质疑。不管正确与否我都会给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带着这种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开始了抽屉原理的探究。激发了他们探究的积极性。

三、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过层层设疑,步步引导,启发学生不断思索,激活思维。从爱问到会问是一个飞跃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不光要创设条件使学生敢问、爱问,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当教师长期坚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时,那压在学生心中已久的问题幼芽就会吐出新绿,与此同时,教师也会发现学生是敢提出问题啦,但往往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依然是表面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因此教师只唤起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还不够,更应指导方法,让他们真正地会思考、会提出问题。教师可以身先士卒,教学生怎样去思考,可以先是启发“讲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呢?”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哪个问题是有价值的,而且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也许他们想不出来,不要紧,教师可以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问题讲出来,给学生以提示。这样在老师不知不觉地启发中学生就真正“会问”了。

四、在反思中,让学生学生学会思考,提炼问题。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意识,敢于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可有时他们的思考可能会有片面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要让学生及时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升华,从而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和创新性的问题。

五、基于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是为了更好的地解决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后,教师应充分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师指导下,紧扣问题的情境,开动脑筋,主动自主的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肯定会遇到新的问题,对新问题的产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并养成善于捕捉的习惯,顺势记录,再进一步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民主生活会个人剖析材料(刘爱军 篇4

城郊乡党委书记 刘爱军

(2009年12月9日)

现结合我本人近段思想状况、工作实际,对照科学发展观深刻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虽然工作责任心依旧,但进取心减弱

秉承一贯的风格,能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忘我工作,认真负责,但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时常产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思想,缺乏一种积极进取,积极向上的冲劲、拼劲。

(二)虽然学习兴趣尚存,但学习质量和效果欠佳

平时工作繁忙,读书学习时间较少,可学习兴趣仍然存在,一有时间也坚持学习。但学习过程中,往往停留在一般的读报、看文章,没有创新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懒得动笔,没有进行学习后检查和“回头看”,导致学习质量和效果欠佳。通过学习来指导实践不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握不够,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握不准发展的必然规律。通过学习来研究解决问题不够,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有时把握不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和根本。

(三)虽然有干事创业雄心,但有时指导思想出现偏差 工作指导思想上不定程度上存在重“维护稳定”,轻“科学

1发展”的问题。在主持工作时,认为只要做到社会稳定,不出大事就不错了,因此在工作中过多强调求稳思想,缺乏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精神,发展观念创新不够。城郊经济总量少,培植财源力度不大,产业特色不突出,城镇建设步伐不快,农民增收缓慢,项目建设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作为党委书记,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说明我的思想不够解放,开拓进取创新精神有差距。

(四)虽然平时开会教导多,但个别沟通谈心少,对干部管理不够严

因工作繁忙等客观原因,个别与干部交心谈心、听取意见少了,对干部的思想了解不够,除了按照上级统一安排开展交心谈心外,其它基本没能再谈心。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下,健康有益的活动开展不多,很多时候都以工作忙,乡财政没钱而找托辞。关心干部不够,特别是对村支书的教育、帮助不够。同时,考虑到干部平时工作很辛苦,对干部的管理上也不够严格。一是考勤上,有时紧有时松,虽然制定了考勤制度,但有时没有严格按照制度处罚到位;二是对干部表扬多,批评少,一般要求多,督促检查少,导致个别干部作风粗糙,纪律散漫。

(五)虽然听取干部意见多,但深入基层不够,同普通群众接触不够

平时工作中能经常开会讨论研究,多听取干部意见和建议,民主决策城郊科学发展,但由于忙于日常事务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到村入户调查研究,摸民情、听民意,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真正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对一些问题了解不深,影响到决策的科学性。平时开展的一些调查,由于研究不够,没有很好的从调查中归纳出有借鉴价值的经验。在调查中听取干部意见多,直接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少;听取分管领导意见多,听取其它方方面面的意见少,导致认识上的片面性。

(六)虽然能守住拒腐防变的底线,但有时不拘小节

在金钱、利益、权力的诱惑下,能严格自律,努力改造世界观,权价观,拒腐防变、防微杜渐,执政为公、执政为民。因此,在工作生活中总认为这方面做得不错,以致在廉洁自律方面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认为随着整体经济状况的好转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时候为了联络感情,提高办事效率,可以特事特办,在勤俭节约方面不拘小节。细细想来,作为党委书记,一定要坚持“两个务实”,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自觉防腐倡廉、拒腐防变,才能永保先进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理论学习缺乏,造成工作方法不多,思想不够开阔 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党在农村的政策、方针、路线不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性解决工作中具体问题的水平不高,造成日常工作常规性动作多,创新思维

不够。主要原因在于对理论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把学习理论摆上重要日程。对一些纯理论的东西,认为是理论家的事,与已无关。学习有时停留在浮光掠影上面,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创新不够,工作中新办法不多,老办法也比较简单。

(二)具体工作多,深入基层不够,与群众的感情逐渐疏远

日常工作过程中,工作负担沉重。具体事务挤占了很多时间,到基层一线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解决问题的时间相对减少。有时深入到农村、企业,但一些具体问题、具体事更多是听经办人的汇报,根据情况做出决策,还没有真正做到沉下身子。工作浮在上面,听到、见到基层群众的呼声自然很少,因此,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得到认真贯彻落实,与群众的感情就会疏远。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理论武装头脑,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总结工作经验,吸取教训,多调查研究,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立科学之论,谋长远之道,建求真之言,献务实之策,努力发展城郊经济。

(二)严以律已,做好表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觉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兢兢业业”的精神,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个人名誉,维护班子团结,以正己之心,塑造良好威信。

(三)关心干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上一篇:劳动争议典型案例解析下一篇:今年3.12植树节宣传标语口号唯美又文艺